防洪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洪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悬索桥;技术方案;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指数矩阵法
风险指数矩阵法也称为定级法。
其中:――施工风险;
――发生概率;
――事故危害程度;
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常用于进行定性的风险估算。此分析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即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其特点相对划分为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本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初步估算出危险事件的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分级。风险指数矩阵分析法编制步骤为:
①由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引起事故的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严重分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1。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 表1-1
②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定性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见表1-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1-2
③将上述危险源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见表1-3。
风险评价指数 表1-3
矩阵中的加权指数称为风险评估指数,指数从1到20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定的,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相对于危险事件是频繁发生的,并是有灾难性的后果的。最低风险指数20,对应于危险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后果是轻微的。数字等级的划分具有随意性,为了便于区别各种风险的档次,需要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风险评价指数。
④根据矩阵中的指数确定不同类型的决策结果,去确定风险等级,见表1-4。
⑤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来说1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2级为不希望有的风险;3级为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接受的风险;4级为可接受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评价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风险等级。
例如: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方案,在“拼装”工序的风险评估中,事故频率按“有时”,事件严重性按“严重”。查表得风险指数为6,风险等级为2。
二、核对表法
两种方案风险评估和比较 表1-5
以主塔基础围堰设计方案的比选和风险评估为例
南、北主塔均位于柳江岸坡上。北塔后侧紧靠防洪堤,柳江水深7m~28m,塔基处水深5m~10m左右。围堰设计提出钢套箱围堰和密排桩围堰两种方案,施工单位内部争论较大。采用核对表法对两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比较,见表1-5。
通过分析上表:Ⅰ钢套箱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3级;
Ⅱ密排桩围堰的平均风险值为;查表得风险等级为4级。
同时,还经过经济比较,最后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密排桩的施工方案。在锁口钢管桩围堰设计时,还参照风险管理评估的结果,对围堰采取如下加强措施:
①南岸边坡陡峭,采用卸载,形成7m宽的平台。既有利于稳定,也便于施工。
②主塔位置回填土方筑岛(所用土方为锚碇挖出土),填筑宽度为塔基轮廓线外5m~10m。
③打入锁口钢管桩深度除按围堰本身稳定性计算外,还要计算边坡(和防洪堤)的稳定。
④采用刚度大的圆形锁口钢管桩代替钢板桩,对稳定性有利。
三、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学分析和工程力学的理论,能够综合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时间、空间、地下水、动荷载、接触、振动等力学问题)甚至还能高度仿真。常用于岩土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评估,预测施工安全,优化施工方案等。
在评估上节所述的主塔基础施工围堰的风险和比选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法评估围堰对防洪堤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两种围堰和防洪堤关系的计算模式,见图1-1。利用岩土力学和工程力学理论分析防洪堤的稳定性。
a) 钢套箱与堤坝的关系 b) 锁口钢管桩与堤坝的关系
图1-1 围堰与堤坝位置关系
数值模拟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构造所要分析的问题的几何模型;
②在几何模型基础上,构造所要分析问题的数学模型,即事故数值模型;
③对划分网格的几何模型,施加初边值条件,并给材料和接触边界赋予本构关系;
④计算分析,或对计算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后再计算分析,利用表格、图形、动画表示结果形式、评判安全稳定性;
⑤优化施工方案,作出评价结论,提出措施建议;
四、 专家调查表(或称德尔菲法)
钢箱梁的安装,提出的三种施工方法:
1 桥面吊机安装方案
施工流程:
①主缆安装完成后,边跨采用支架法安装完成;
②在主塔搭设临时焊接平台,在平台上安装近塔的三块钢箱主梁,并安装斜吊杆。
③在桥面上拼装桥面吊机;
④利用桥面吊机继续对称安装钢箱梁,见图1-2。
a) 纵断面图 b) 横断面图
1-2 桥面吊机安装设计图
2 施工栈桥安装;见图1-3。
①边跨钢箱梁采用支架法安装;
②在两主塔之间搭设连通的施工栈桥,在河中央设3跨通航孔。
③在栈桥上拼装大型龙门吊;
④利用龙门吊吊装钢箱梁到设计位置,对位后焊接。钢箱梁在南岸制作,拼装顺序由北向南;
⑤钢箱梁全部就位后再对称安装吊杆。
a)纵断面图 b)纵断面图
图1-3 栈桥设计方案
3 单滑道多支点连续顶推架设方案
对以上三种方法,施工单位汇同设计、业主三次组织多方专家评估、论证,最后确定采用第三种方案。
五、 结语
利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悬索桥施工技术方案的比选和评估,以选取适应性和操作性强、安全度高的技术方案。为提高评估的技术水平,一般须聘请专家组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排涝应急能力
前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防洪排水体系,如果缺乏对该系统建设的关注,在遇到突况时,势必会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麻烦,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身伤亡,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城市防洪排水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主要是由防洪及排水两套系统组成,城市堤坝一般将抵御洪水作为核心目标,而室内排水管网系统则主要承担地面径流任务。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地面径流引导不当、排水设施老化及管网规划不合理等方面,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机会,究其根本,主要是受到防洪体系建设不到位、排水管网及防洪排水体系缺乏合理性等因素造成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体系建设不到位,直接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城市防洪 排涝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权责划分不够明确
部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管理职能是由市政、水利、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其中水利部门主要承担防洪,而市政及城管则负责排涝,由于权责划分不够明确,不仅会造成部门权力较差,还会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对工作衔接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防洪与排涝管理之间相脱节。同时,城市部分区域在规划建设之初,便没有对管理范围及职责进行有效划分,留下了隐患,难以为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二)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
诚然,我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水雨监测体系,气象预报准确性及精度有了较大提升,在防洪防涝等方面意义重大,但是,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实践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区域监测点布局密度较低等,难以形成高效、网络化布局体系,城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另外,在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在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效果并不好,由于水雨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等,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影响信息共享价值。
(三)预案体系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发达城市建立了专门的城市防洪排涝专项预案,并将该项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但是,在具体预案建设中,缺少对城市地下空间、低洼区域等部分的研究,缺少后续配套应急预案,且该体系建设在向基层延伸方面工作落实效果并不明显,使得洪水风险图、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普遍存在,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四)缺少风险评估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很多重点项目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防洪排涝风险评估工作,除了部分涉及河道等方面的项目,水利与市政部门参与立项,其他诸多工程项目并没有进行专门性风险评估,且很多与城市运行发展息息相关的供电、供水等工程缺乏专门性建设评估,使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破坏原有防洪排涝系统、改变排水管网等问题,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较弱。
三、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城市排涝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针对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效洪涝管理机制
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单纯依靠一个部门难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市政、水利及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确保防洪排涝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明确不同部门权责,并适当加强联合演习,以提高组织保障与应急管理能力。不但如此,还需要充分结合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等实际情况,逐渐完善预警监测体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强化信息共享性和服务性,并立足于整体,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系统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多部门信息高效、同步共享,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灾情预警监测能力,例如:为了提高气象部门对短时间对流天气的检测能力,可以建立专门的协同合作平台,将市政部门、水利机构等纳入平台之中,及时预警信息,为各部门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另外,城市暴雨作为考验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主要因素 ,应加强对城市内暴雨洪水布设点的监督和管理,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洪水无情,为了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要结合城市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更新信息,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及财力,加强防波堤坝、调洪水库等方面的建设,进行灾情模拟,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防洪排涝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全民树立保护意识,能够在遇到灾情时,妥善处理各方面事宜,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下图为沈阳市整合各类防洪排水体系方案。
图1 沈阳市整合各类防洪排水体系
(二)立足于城市长远发展,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现有市政排水管网作为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排涝应急能力。因而,应加强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调整和优化,综合考虑管径和水利参数,对已经确定的给排水管网进行合理分配,提升管网排水能力,且在具体规划中,可以利用优化算法对管道管径进行有效计算,实现以最少投入创造最大价值,不仅如此,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非线性规划法及动态规划法等进行二次优化设计,提高预测准确度。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周边水域流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市政管网设计提供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消除洪涝灾害,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某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图2 某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防洪排涝风险能力
城市化进程日渐深化,人们对城市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城市周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综合各方面信息,并借鉴以往洪涝灾害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GPS等现代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分析图,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另外,针对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应对项目进行防洪排涝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交由水利、市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行运作,消除城市建设对防洪排涝体系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应急能力。目前,我国城市在防洪排涝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有待提升,在城市建设中,要立足于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并了解和掌握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预案、监测体系,完善市政管网设计,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慧敏,陈蓉,佟金萍.“科层-合作”制下的洪灾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探讨――以淮河流域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03):259-261.
篇3
关键词:防洪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防洪工程管理是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或在施工阶段能加以认真对待,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对防洪工程安全性的影响,真正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
一、防洪工程的建设特点
防洪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水利工程,是在保证河流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对防洪工程进行加高加固,消除险点隐患。防洪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防洪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系统地做好规划论证和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为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有利于选择重点分期分阶段实施,从而避免边施工边设计造成的工程考虑不周的情况,杜绝工程建设随意变更和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科学、规范、有序。参建各方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防洪工程的项目管理
(一)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防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次性和经受汛期检验的特点。如果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就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重新建设,同时也会推迟工程的竣工时间,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甚至会造成洪灾损失。因此,如何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就成为防洪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重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采取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建设单位检查、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督查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层层落实、相互制约。控制好工序质量,就应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二)保证工程项目按照计划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时间紧、工期短,一般是在汛后枯水季节开工,来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在进度管理上,主要是制定进度计划,确定施工项目中各个单位、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劳动力安排,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供应时间,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工时间,并加强对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和检查,从中找出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特别是要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做好协调工作,排除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动态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三)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在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上,要坚持动态控制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和纠偏。要使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保证工程项目最大限度地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还应对项目成本进行全员、全过程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设立成本目标,做出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方案,为成本控制做好准备;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程度、现场情况、设备情况和人员素质,分别制定几个施工方案,在进行比较对照后,最终确定最优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应及时应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和人工消耗;要把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项目组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施工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节约者给予奖励,对造成浪费和直接经济损失者给予处罚,保证管理者的切身经济利益与项目成本挂钩;严格控制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支出。
(四)项目的风险预测和管理。项目风险预测和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又一重要环节,风险管理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风险评估采用概率论、决策树等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分别采用:风险认可、风险适应、风险避免和风险转移的应对战略。在风险管理中,要着重抓好风险预测和风险对策研究这两个关键环节,提高风险预测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队伍的确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招标选择实力强、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建立组织、制定制度、编制计划、明确责任等程序和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认真落实施工质量“三检制”,搞好工序质量控制,主动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行。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合同赋予的权力搞好工程监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工程关键部位的监理,积极参加隐蔽、单元、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把好质量关。不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行建设监理制后,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随时的、连续的,但不能完全代替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派驻质量检查人员,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及时参与隐蔽工程、分部工程等的验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联合检查,协助监理和施工单位认真履行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发挥质量管理的主导作用,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四、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施工程序,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工程施工前期,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搞好工程项目划分,并经质量监督机构认可,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施工单位据此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基建程序和施工合同组织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实施监理,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搞好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建立工程项目监理日志和监理工作档案,强化基础工作,保持质量管理和控制资料的齐全、完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将有关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缺陷处罚办法等印发到全体质检人员和各施工班组,认真进行学习,增强参建各方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对难度较大的项目,组织质检人员和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其掌握施工要点、质量检查标准、质量评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检查规范化和评定标准化。制定质量检查制度、工作制度、检查方式和奖惩措施,明确质检任务,使质检人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和权力明确,调动广大质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质检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质量检查手续,及时报现场监理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位,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不放过任何一处质量隐患。自觉接受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全过程接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达到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建设单位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联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责成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加大工作交流力度,共同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行使质量监督职能,在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监督,及时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参与工程验收与质量评定,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
五、结语
防洪工程质量管理在防洪工程建设管理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质量控制措施得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加大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控制,加强管理,为防洪工程提供有利的管理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防汛抗旱机动总队九支队)
主要参考文献:
[1]温灶新.浅谈防洪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16.
篇4
目前,在推进“五水共治”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构。具体而言:
(一)治水经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纵观目前“五水共治”的管理机制建设,主要在“治污水”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有效推进了污水整治与水环境改善。这方面的典范是浙江省浦江县在水环境整治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2013年以来,浦江县打响了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重点整治水晶玻璃行业,采取一系列强力措施予以推进:在舆论引导方面,对水环境整治中利用网络造谣中伤、试图制造混乱的行为进行了打击,查处了2名“网络红人”并追究了刑事责任;在组织基础方面,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明确“每个排污口就是一个枪口”,要求各“江段长”限期消除劣五类支流;在打击力度方面,通过一年时间,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4197家,拆除违章建筑347万平方米,移送相关部门处理533人;在机制建设方面,注重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的运用,依法严厉打击水污染犯罪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扩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包括主动介入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矛盾研判化解机制,等等。在肯定浦江县污水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之所以浦江县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上述经验之外,浦江县的特殊情况也不可忽视。从产业结构上看,浦江县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污水来源是水晶行业;从从业人员上看,从事水晶行业的人员大多数来自广西、贵州等地,本地少较少;从水晶行业本身而言,由于存在大量无证无照、广散小的家庭作坊,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少;从社会反响上看,由于水晶行业长期排放污水,对当地老百姓造成影响,从事这一行业的本地人较少,社会舆论普遍支持政府进行严格执法,社会稳定风险不大。上述因素决定了浦江县开展水环境整治在内外部环境上较为特殊,能够集中精力围绕“治污水”展开行动并快速取得效果。但是,其他地方和浦江县的情况有较大差别,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不适宜也不可能照搬浦江县的做法。从国际上水治理的经验看,治理污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为快速取得效果而采取急功急利的做法,亟需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上取得进展。
(二)“河长制”与长效制度安排
在当前“五水共治”过程中,“河长制”是最为普遍推行的机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治理的任务。应该看到,“河长制”能够较快的提升水环境质量,在治理污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优点在于:第一,“河长制”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第二,“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多头治水”的不足;第三,“河长制”提出了辖区内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措施,并在行政系统内形成竞赛氛围,促使相关部门提升水治理水平。但是,本质上而言,“河长制”是一种类似突发危机应对式的制度创新,是一个有效但非长效的制度安排,它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实现水污染标本兼治的功能,反而还有可能阻碍和消解当下防治水污染正规制度化的努力。如下问题值得思考:1.“河长制”的产生本身体现了当前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的弊端———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但“河长治污”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制度的非理———毕竟“河长”们不是环保局长或水利局长,这种制度创新其实混淆了原有的行政部门职能分工;2.“河长”不是目前行政体制中的正式职位,“河长”发挥作用主要依靠其所能支配的公共资源。显然,不同级别、不同职位的行政官员在调动资源能力上必然存在着差异,这实际上影响到河流污染治理的不同效果,也难免成为受到众多“河长”们个人权力、地位之争的影响。3.由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兼任“河长”容易造成权力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的状况。在各地规定的“河长问责制”中,很多规定是由当地的纪委、监察局及“河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监督和考核“河长”的工作,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来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考评验收,实际上是“下级监督上级”,其客观性和可行性有待商榷。
二、以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
显然,目前“五水共治”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上存在不足,亟待加以完善。这凸显了从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必须看到,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五水共治”对各级政府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以战略思维看待“五水共治”,将管理活动与外部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全面、系统的战略管理落实治水与转型的总体性战略目标。具体而言:
(一)战略管理与水资源综合治理
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五水共治”的首要目标即在于统筹水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属性,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必须看到,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作为五个“手指”,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与属性,但都是基于水资源综合效益这个“手掌”上。同时,受多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五水”之间具有复杂的联系,形成多个相互耦合的场域,较为常见的有“污水—供水”、“污水—洪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等,这就需要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在治理过程中予以统筹考虑、长远规划,绝不能人为忽视或者割裂治水各领域的相互联系。
(二)战略管理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水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与环境要素,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看,“五水共治”的最终目的是以治水为突破口,促进转型,推动升级。因此,不能狭隘的从“项目管理”角度理解“五水共治”,将其仅仅视为建设一批涉水工程,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治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国家与社会的互构合作、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的全面转型。“五水共治”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多元主体,即在政府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公民个人等;多方联动,即在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形成高度联动;多种方式,即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强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信息性工具、服务性工具等;多重责任,即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行政责任、财政责任、法律责任等。
(三)“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体系
“五水共治”重在行动、贵在落实、成在持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治水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在重点推进的同时,还必须形成“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将“运动式治理”提升为“制度式治理”,从“非常态管理”转变为“常态管理”。将战略管理引入“五水共治”,就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基本框架。总体而言,“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基本框架由应急管理、危机管理、风险管理组成,三者之间通过“风险———应急———危机”的演化范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以这一战略管理体系为基础,充分借鉴吸收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深入总结暴露出的问题,建立系统性、主动性、持续性的“五水共治”长效机制,为子孙后代永享绿水青山提供制度保障。
三、“五水共治”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以上述“三位一体”的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为基础,可以更加全面和综合视角看待“五水共治”,推进相应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而言:
(一)“五水共治”的应急管理之维
水是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涉水领域发生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具有影响力强、涉及面广、持续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浙江各地在“洪水”、“涝水”、“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频发,在2013年,就有由超强台风和强降雨造成的大涝和大水、杭州市自来水异味事件等多起重大事件发生。从世界范围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气候灾害风险不断增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有效管理极端气候与灾害风险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通过应急管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在国家层面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以“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为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的处置要求。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共四类。从性质上分析,“洪水”、“涝水”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归入“自然灾害”类别,“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应归入“事故灾难”类别。就浙江的应对措施而言,在《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引下:
1.针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省政府了七个专项应急预案,其中与“洪水”、“涝水”相关的有:《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各地市、县也逐级了相应预案;同时,易受气候灾害影响的沿海地方基本制定了城市防洪、防台、排涝的应急预案,如《温州市城市防台防洪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等。
2.针对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
省政府了十四个专项应急预案,其中与“供水”相关的有:《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城市供水、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各地市、县也逐级了相应预案。总体而言,目前浙江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建成,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能够对“洪水”、“涝水”、“供水”领域的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响应与有效应对。同时,省政府针对应急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这些都为“五水共治”的战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五水共治”的危机管理之维
危机是对社会结构及其核心价值造成的严重威胁。危机不能简单等同于突发事件;以“控制事态”为中心的应急管理无法适应具有公共性的危机问题,在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目的上均存在缺陷。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应急预案具有预测与控制功能,其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本意在于消减不确定性。但研究表明,应急预案及其编制过程本身则带有悖论性,反而可能加大应急管理制度风险,具体表现为预案“复制化”、“碎片化”、“空想化”等问题。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表现出“应急失灵”的现象。可见,单纯应急管理并不足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公共危机;在应急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发展以“改善公众认知”为中心的危机管理。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水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议题,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代表性的是浙江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以及因台风引发的“水淹余姚”事件,都暴露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因此,通过危机管理有力化解社会矛盾,变危机为转机,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中心任务。危机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的、持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形成“五水共治”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重视并完善如下三类机制:
1.政府协同与危机决策机制。
政府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核心主体,在危机管理中无疑应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危机治理也对政府的决策能力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体包括:决策环境评估能力、决策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决策资源动员整合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决策评估与自我修正能力。由于水资源天然具有流动性与跨区域性,同时公共危机具有共振性和非常规性,这就要求政府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多向度、交织性的,而不能是传统科层制中自上而下的直线控制。因此,应打破行政区划与部门划分的限制,建立“五水共治”的上下级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多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协调政府及部门间关系的中心机构,避免治水中出现“地方主义”与“部门主义”倾向,确保决策的快捷有效。
2.多元合作与公众参与机制。
现代公共事务管理的最大特征在于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包括基层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并非治理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而是应最大限度的包含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庭、公民个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在目标上,通过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应对公共危机的长期合作网络和制度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元社会主体在政府指导下的充分参与和积极互动并形成制度化的合作网络,是“五水共治”取得成效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强调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主体之间平等交流、协商互动的合作机制,让社会各类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涉水事务的管理全过程,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五水共治”工作格局。
3.社会资本培育机制。
社会资本是以信任为核心的价值观与规范集合。正如学者所言,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信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能避免国家权力单向度运作的缺陷,从深层次推动社会行动和解决矛盾。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社会资本的形成与集聚状况是“五水共治”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所在。形成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层面,政府应重视自发并保障形成社会资本的社会条件,通过信息公开、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执法等方式加以促进;在价值层面,政府要给予多元主体平等的关心与尊重,培养并生成“普遍信任”,引导形成有利于“五水共治”的共同价值观。
(三)“五水共治”的风险管理之维
突发事件与危机是一种已经发生的事实,其根源于事前存在的风险,即可以引发大规模损失的不确定性。必须看到,“风险社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等外在因素也正在不断提高风险的复杂性。2013年,我省在夏天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秋天又遭遇百年不遇强降雨,已经暴露出认识不到位、缺乏预防措施的问题,凸显应对灾害的社会脆弱性问题。此时,就有必要破除“天灾/人祸”的二元对立思维,从更基础的层面对自然与社会风险进行综合预防,实现危机管理的“关口前移”,减少突发事件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通过风险管理有序推进经济、社会与政府的全面转型,是“五水共治”战略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一般而言,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包括四个主要环节:1.风险识别,即在事件发生前,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识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危险源、发生区域、种类、主要危险因子等;2.风险分析,即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3.风险评估,即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比较,确立风险优先顺序,决定风险的可接受性;4.风险决策,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减轻风险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在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五大领域,都应当建立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风险管理框架,为“五水共治”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1.在环境保护领域,针对化学物质的应用、工程项目的兴建和运转、各种开发行为引发的环境风险,环保部门已经全面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价(ERA)工作,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行业标准,为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水源地提供了决策依据,构成了“污水”、“供水”领域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需要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协调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在环境风险治理上的府际关系,将风险管理措施落到实处;2.在防灾减灾领域,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利用多种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制定风险区划。浙江省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已在2009年3月向社会公布,为“洪水”、“涝水”领域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目前需要细化风险区划的范围并加强后续的风险决策工作,真正实现风险评估与政策过程的“对接”;3.在社会管理领域,由于社会性风险不同于技术性风险,是决策主体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诉求冲突所产生的,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框架,即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实践情况看,针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实施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了《浙江省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对重大事项开展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双评估”,切实预防减少实施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这为“五水共治”中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尚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评估主体、内容、方法上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的转变。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 水利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模糊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复杂、工期长、不可预见因素复杂繁多等特点,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导致造价投资的大幅增加,甚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研究影响水利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因素为基础,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水利工程的影响程度,建立水利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指标,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水利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模型,随之依据该模型计算出评价结果[4],最后结合现实情况使相关方作出合理化决策与管理,在工程实施前或实施中,及时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而有利于达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
一、 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
影响水利工程造价风险的因素多,涉及范围广,通过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1],找出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分析关键风险要素。本文结合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将自然条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业主风险、竞争对手风险、自身风险、技术及资源等风险因素作为对水利工程造价评价的关键指标。
二、 风险管理及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目前对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措施。
三、 构建水利工程造价风险评价模型
3、1建立水利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表1水利工程造价风险因素指标体系表
水利工程项目造价风险因素U
自然条件风险U1 政策风险U2 市场风险U3 业主风险U4 竞争对手风险U5 自身风险U6 技术及资源风险U7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政策稳定性 法制健全性 物价稳定性 汇率稳定性 税收稳定性 资金来源 业主信誉 业主管理能力 相互关系 施工经验 技术水平 垫资能力 目标利润率 目标利润 管理水平 资金实力 市场份额 施工能力 技术人员 材料设备 施工难度 图纸设计 生产效率
3、2划分水利工程造价风险等级
评语集,根据评价的精度确定m的取值,一般m取5~9。研究中取,即,分别表示工程风险的大小程度为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
3、3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1)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取值。可用V来表示:
(1)
为风险等级或不同的取值范围。
(2)因素集的建立。本文建立三级因素集可用U来表示:
(2)
是各级评价指标,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3)构造由到的模糊关系矩阵,将每一位专家对每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
(3)
为第个指标相应的权重;为把第个指标同归于第等级风险的专家人数;为专家的总数。
进而得出模糊关系矩阵:
(4)
(4)权重集的确定。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三角模糊数法和变异系数法等,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权重集定义如下:
(5)
其中,分别为相对应的评价因素
(5)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
其中,为目标层评价指标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7)
(6)确定综合评价结果
(8)
由上式计算得出具体代数值,进而判断出该项目所处的风险等级。
四、 水利工程项目造价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某水库为例,该水库为安徽省重点中型水库,以灌溉、防洪功能为主,兼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流域面积44.4,灌溉效益6.17万亩,水库养殖水面约3053亩。由于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确定其造价所处的综合风险等级显得尤为重要[2]。
4、1确定风险等级
,指标等级介于两级之间时取值分别为2,4,6,8。
4、2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以自然条件为例,来计算模糊关系矩阵(参考资料见表2)
表2模糊关系矩阵原始资料
子因素层 低风险 较低风险 中等风险 较高风险 高风险
地质条件 2 4 3 1 0
气候条件 1 3 3 2 1
注:数字表示归为每一类风险的专家人数,共10名专家
由(3)式计算得出子因素评价矩阵
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同理可分别求出。
4、3确定各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其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文献[1],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其中分别为的相对权重,经计算可得:
, ,
,
,
经验证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3]。
4、4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根据所建立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由(6)式计算综合评价的结果:
由上述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及所计算的基础数据,计算出目标层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
4、5综合评价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得出目标层评价指标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C,根据(8)式计算可得:
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可知该水利工程项目造价处于较低风险,但已接近中等风险,对于该风险可采取风险自留或预防风险等措施应对。由上述计算可知,市场因素和竞争对手因素为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两个主要因素。
五、结语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利工程造价进行了整体的风险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结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而减少主观因素。在本文计算中得出该项目的造价风险处于较低风险范围内但并不能说明水林工程造价风险处于绝对的低风险范围内,因为随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此情况下,各利益相关方从实际出发,应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并适时根据所处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沈继红,施久玉.数学建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篇6
1.1前置性文件
根据目前项目立项、决策阶段需开展的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流程[2],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初测、铁路建设方案研究论证、可研报告(送审稿)编制、补充初测等过程中完成的前置性文件。这些前置性文件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咨询和评估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设计单位进行可研阶段工作期间,同步开展外业调查、资料收集、意见征求和方案评价等工作,按照相应文件编制办法编制专题报告,经建设单位报送各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将审批意见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单位执行、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在对修改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上报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前置性文件对铁路建设方案不可回避的强制性作用,文献[3-4]均作为强制性条文要求予以强调。例如文献[4]第1.0.9条“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土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保选线、生态保护和节约能源等内容的重要设计原则。需要说明的是,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节约能源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时也纳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件组成部分中,2012年以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也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设独立篇章[2]。而前置性文件的编制应以可研报告中的有关内容,如线路走向、运输组织、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工程措施、站点布置、工程数量、工程投资等为评估依据,进行专题论证,对可研的建设方案提出修正意见,也为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提出指导性原则。
1.2前置性文件的主要内容
1.2.1环境影响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根据文献[5]进行编制。该报告书通过对建设项目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以及与沿线城市规划相容性的分析,从生态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振动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根据现场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提出落实建议,并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和提出应急预案。
1.2.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文献[6]作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主要依据,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侧重于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面的评估。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基本分析,对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划分,明确防治责任范围,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及总体布局、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分析,并对水土保持设施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1.2.3土地利用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该报告依据土地法和文献[7]进行编制。主要内容为对建设方案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目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建设方案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评估,以及对城镇规划和布局的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评估,对项目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2.4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我国目前有黄河、长江、辽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水系,各大水系均由水利部直属的相应水利委员会(管理局)进行管理,而分布于各省区的分支水系则由水利厅及下属单位进行管理。因此根据文献[8]编制的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也视所评价的河流,由归属管理单位组织评审。根据文献[8]要求,该报告主要对项目涉及的跨河工程(包括建设规模、结构形式、防洪标准等)及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含河道概况、水文、泥沙、气象特征、河道地质情况、现有防洪标准、洪峰水位等)进行论述,并对河道演变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水文分析计算、雍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排涝影响分析计算进行防洪综合评价,提出防治与补救措施。
1.2.5沿线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
该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为文献[9]。该报告通过对建设方案的工程概况、用地范围的分析,以及对用地范围内地质概况(地层、构造等)阐述,分析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种类、储量、质量等)、开采情况和矿权设置情况,对无法避免压覆矿产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详细说明,以及对压覆的矿产资源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2.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文献[10]用于指导地灾评估报告的编制。该报告通过对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界定,经过对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评估,阐述地质灾害的类别和特征,对现状地质灾害进行分析,预测项目可能引发、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和危险性分区等建议。
1.2.7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
该报告主要针对建设方案的控制工程和特殊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根据文献[11]规定,该报告主要对项目的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背景、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分析,对场地地震危险性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价,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就地震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安全性、地震灾害等方面提出建议。
1.2.8建设项目选址报告
根据文献[12]的要求,建设项目选址报告主要包含建设项目的拟选位置、拟用地范围、拟建设规模等内容。报告编制需从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及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及要求,主要选址方案,符合城市规划的论证,与市政、防灾、能源、交通、通讯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与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的衔接和协调、与规划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沿线规划、城建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答复。
1.2.9节约能源报告
根据文献[13]及铁路总公司关于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节约能源评估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为评估范围和内容,建设项目用能情况(含用能系统及设备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含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能源消费对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节能的技术、管理、效果、经济性评估等,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1.2.10跨越航道通航论证报告
由文献[14]可知,该报告着重于对跨越通航河流的工程在安全影响方面的评价。主要内容有涉水工程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通航环境分析(含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分析),涉水工程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涉水工程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分析,涉水活动水域通航风险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安全保障措施。
1.2.1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近年来建设环境变化情况,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以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该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在规划选址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实施前涉及土地征用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实施前涉及拆迁安置、环境污染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项目在建设中涉及劳资纠纷、文明施工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项目其他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突出问题。通过以上问题分析,确定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提出防范措施和化解方案的建议。
1.3前置性文件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的评价是从国家政策、社会影响、行业要求、技术难度、投资控制等方面综合论证后得出的。本文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方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影响程度很大”来考虑,主要观点为这3个前置性文件无论从国家各项政策规定还是在对社会生产生活方面,无论对技术的要求还是投资额度的影响,均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项目立项和决策。将土地利用、防洪影响、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4个前置性文件作为“影响程度大”来考虑,主要是其对社会、行业的影响较大,其次考虑的是技术难度和投资。将地震安全、项目选址、节约能源、航道通航等4个前置性文件作为“影响程度一般”来考虑,主要是因其相对上述前置性文件的影响程度,更多的倾向于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投资调整更易于实现,而不是其对建设方案的重要程度降低。上述前置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同样重视,本文论及的影响程度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对建设方案的研究和确定方面出发,就实际工作中的难易程度和对策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这些前置性文件除单独编制外,与项目设计阶段的可研、初步设计文件编制也互相配套或互为因果关系,如节能、环评、水保、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等均是可研、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其余则直接影响到建设方案的线路走向和工程措施。
2提高铁路建设方案可实施性的对策和方法
2.1目前铁路建设方案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铁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与铁路建设方案研究息息相关的环保选线、规划选线的设计理念愈加重要。但正如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和停滞不前的一样,铁路建设方案在研究确定的过程中,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的立项、研究、决策、审批过程较为漫长;可研报告及各前置性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地方环保、水利、国土、建设、规划、交通等有关部门的人员更迭、政策和技术要求的调整,使得原来已协商、沟通的意见有变化的可能,甚至推倒重来,不但对项目的推进有严重的干扰,也对铁路建设方案的稳定有不可避免的影响。有关影响因素因与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很大关联,侧重点各有差异,本文仅就普遍性问题作一个简单归纳,。具体项目的特殊问题应在解决过程中根据有关政策和技术要求灵活处理。前置性文件批复时间:批复时间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影响很大,因此定义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一旦批复,其批复意见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义变化可能“小”。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执行:因批复意见一般具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作用,因此只要批复意见不存在语意偏差,都应该是坚决执行的。从这方面讲,定义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变化可能“小”是合理的。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理解分歧:主要指相关各方对前置性文件批复意见的理解和执行。特别当批复意见的某些条文带有“原则同意”、“基本同意”等等概括性词语时,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多认为该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认可可研报告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程措施,可以不再调整、修改可研报告的相关内容,而前置性文件的编制单位或该行业的行政部门认为应严格执行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由此导致方案及工程实施、验收中,因各方对批复意见理解的分歧可能导致相关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定义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因批复意见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定义变化可能“小”。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地质”:主要指地貌、地物发生变化和不良地质范围变化,与地灾、防洪和地震安全评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地,除非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否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属可控范围。自然条件中的“环境”:这里指各类保护区、水源区、文物、河流、各类矿产资源、土地类别等,牵涉到水土保持、土地、防洪、地灾、压矿、项目选址、通航论证等方面的评估,因此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均为“大”,因其在项目前期调整可能小,其变化可能定义为“小”。自然条件中的“重要构筑物”:主要指军事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厂矿企业等,与环境影响评估有关,受国家政策、部门管理等人为干扰因素多,因此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变化可能均为“大”,是最不稳定的因素。社会因素中的“人员调整”:由于行业部门的管理人员调整,可能会对已沟通、协商过的意见重新评估,属社会风险评估范围,但对方案的确定影响较小。社会因素中的“政策技术变化”:该条主要说明由于行业部门的政策性变化和技术规范的修订,或不同行业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同,导致建设方案的修改风险。例如铁路与石油液体储罐的防火距离要求,石油天然气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和铁路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存在差异,执行过程中如不能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程度、范围都很大,因此变化的可能性也很大。社会因素中的“规划要求”:城镇、交通、建筑规划等对建设方案的走向、站点设置的影响和关联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资料为经过批准的正式材料且较为详细,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如未提供正式规划资料或不详细,则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很大,为建设方案的实施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2.2提高可实施性的对策和方法
2.2.1改进外部影响因素的对策和方法
(1)建设单位提前介入,组织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与地方环保、水利、国土、规划、交通、建设等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形成权威性且内容详尽的协议文件,一则有利于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对相关费用的准确估算并纳入可研报告中,二则有利于项目实施阶段协议各方遵照执行,不会节外生枝而有碍于项目顺利推进。
(2)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参照合同法等有关法规文件,对需要与各部门签订的各类协议文件格式进行细化,对各方责任、义务和权利,应遵循的规定应有较为详尽的阐述。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铁路建设方案未完全落地,存在局部优化调整的可能,因此在协议文件中应对此有客观负责的说明,并可提出免责条件和费用调整办法(变更或清概),以便在项目实施时执行。
(3)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在建设单位管理下,与各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密切配合,在保证本单位商业机密和国家秘密不被泄露的前提下,以及知识产权不被侵犯的条件下,提供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所需资料。同样,各前置性文件编制单位不能仅依据可研报告编制单位提供的资料开展工作,也需要进行现场调查落实,并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必要时或对某一问题存在争议时,可由建设单位组织共同进行现场会诊。
2.2.2提高建设方案研究深度的对策和方法
(1)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进驻现场开展工作时,除与地方政府结合时进行一般性工作汇报,提交资料收集清单外,在不违反保密政策和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尽量就研究的建设方案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认真听取地方及各部门的意见。遇到对建设方案有重大影响的意见时,需专门到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并形成书面沟通结果,供建设方案确定和决策时采用。
(2)必要时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补充勘测阶段采用局部现场放线的方法,特别地段再加强勘察手段,以落实各前置性文件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避免建设方案在下阶段发生大的变化而延误项目批复。虽然看起来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这个阶段的投入加大,但因对建设方案的确定和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加上前置性文件专题研究可靠的结论支持,实际上不但降低了建设方案大规模变化的风险,也提高了建设方案在沿线各部门的可信度,从而提升地方各部门对建设方案的支持力度,易于建设方案审查的顺利通过,也就降低了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总投入。
(3)加强现场的调查工作和走访工作。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充分利用1∶1万地形图,在开展调查工作时,对图中与建设方案影响大的河流、文物、水利(含枢纽、水库)、道路(含互通枢纽)、医院、学校、部队、电视(广播)台、气象部门、各类通讯发射塔、油(气)库及管线、加油站、地震台、高压电力线、变电所、畜牧场、养殖场、铁路及车站等敏感点的图例认真解读,查找各敏感点适应的法规文件确定的安全距离和控制距离,并落实沿线各类保护区、风景区、水源区、基本农田、矿产资源、不良地质分布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走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现场知情人员,进一步确定上述敏感点的性质、级别、所适用的法规文件,用以确定建设方案采用绕避或拆迁的何种方式通过,并与产权单位达成协议,必要时可通过建设单位与产权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共识。这里需强调的是,为减少项目后期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的争议,应将隧道弃砟场、桥梁弃土场、站场和路基取弃土场的选址、调查、勘察和协议签订工作纳入到可研报告中专题说明。
(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应积极参与各前置性文件的审查、修改工作。除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支持外,对审查过程进行的现场调研、审查答疑也应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前置性文件审查单位对项目建设方案的理解,也有利于审查意见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减少因审查意见太原则和泛泛引发的执行难度和分歧。
(5)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在收到各前置性文件的批复意见时,应认真研究对建设方案的影响,对批复意见分解到各个相关专业,规定在补充初测和定测期间就外业调查、协议协商、资料更新、措施调整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就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
3结论
篇7
关键词:溃坝洪水;洪水演进;淹没范围;风险评估;数值模拟;生命损失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6-0189-03
水库是防洪体系与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水库也存在着溃坝风险;而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洪水灾害风险研究已成为灾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模拟溃坝洪水,准确预测堤坝的溃决过程及其坝下游洪水演进,对于处置溃坝突发性洪水灾害,提升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西省油罗口水库作为章江流域的控制性工程,担负着下游大余县城、南康市10余万人口、2 533.33 hm2农田生命财产安全及京九铁路、赣韶高速、323国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重任。本文在已有溃坝洪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油罗口水库溃坝洪水进行模拟与分析,旨在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大坝防洪减灾工作规划及水库大坝管理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 溃坝洪水数值模型
1.1 溃坝坝址处洪水模型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气象局基于预报土坝洪水过程线而开发的Breach数学模型[1-2]。该模型建立在水力学、泥沙输移、土力学、大坝几何尺寸与数学特征、水库库容特征、溢洪道特征及入库流量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可以模拟均质坝或不同特性材料组成的坝壳和心墙坝,因管涌引起的溃坝。
发生管涌溃坝模式,溃口流量计算公式如下[3]:
式中:Qb为流量;A为管涌横断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H为上游库水位;HP为管涌初始平均高程;f为摩擦系数;L为管涌长度;D为管涌直径(宽度)。
式中:NR为雷洛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式(1)。
1.2 水库下游洪水演进数值模型
本文研究溃坝洪水流量对下游的影响,采用基于圣维南方程守恒形式的二维平均水深有限单元数值模型进行模拟[4]。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H为水深;qx、qy分别为x、y方向与流速相关的流量强度;U、V分别为x、y方向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ρ为水的密度;Sox、Soy分别为x、y方向河床坡度;Sfx、Sfy分别为x、y方向阻力坡度;τxx、τxy、τyx、τyy为水平方向紊动应力张量。
2 油罗口水库大坝溃坝洪水对下游的淹没计算2.1 工程概况
油罗口水库大坝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城以西章江上游10 km处,1971年建成,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供水、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主坝为碾压式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36.0 m,坝顶长177.0 m。副坝为碾压式黏土斜墙坝,位于主坝左岸天然垭口处,最大坝高31.0 m,坝顶长93.0 m。溢洪道为河岸开敞式,设在副坝左岸,设4扇10 m×6.8 m钢质弧形闸门。发电引水隧洞位于副坝与溢洪道之间,由引水明渠、隧洞及压力钢管组成。发电厂房为坝后式地面厂房,设2台3 000 kW的水轮发电机组。
2.2 坝址处溃坝流量计算
根据已有资料对油罗口水库大坝破坏模式识别、破坏路径及溃坝概率的分析,确定大坝溃决形式为渐溃,最大失事可能为5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下副坝212.0 m高程处发生管涌破坏导致溃坝[5]。按照Breach模型软件文本输入格式,输入相关计算参数(表1、表2),选择模拟时间为7 h,计算出的坝址溃口流量与时间关系过程线见图1。
2.3 水库下游溃坝洪水演进计算
2.3.1 有限单元数值模型的构建
本文研究范围为油罗口水库大坝坝址至下游赣州钴冶炼厂处,全长约12.7 km。研究范围内所有支流等内边界条件资料欠缺,且溃坝情况下影响不大,因此不予考虑,仅考虑
地势较高的山包。采用ArcGIS软件平台[6-8],根据江西省测绘局测量的1∶1万地形图,提取相关边界和空间信息数据生成计算域,应用River2D二维计算软件[9-11],采用三角形单元划分网格生成有限单元数值模型,见图2。
2.3.2 计算参数
入口边界条件:以图1溃口流量过程线来表示。
出口边界条件:以出口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来表示。
河道糙率系数:考虑淹没区域无实测糙率资料,参照有关工程经验,河道糙率取为0.034,陆地糙率取为0.04,城市建筑群糙率取为0.3。
2.3.3 溃坝洪水淹没影响分析
计算模拟时间步长取为10 s,水库大坝坝址至下游赣州钴冶炼厂处洪水淹没水深风险图,见图3。
根据溃坝洪水淹没水深图,5000年一遇校核洪水副坝管涌导致溃坝情况下,溃坝洪水影响涉及2个行政村(镇)、15个自然村(区),总受灾人口达70 462人。
2.3.4 溃坝生命损失及社会风险值估算
根据研究范围内溃坝下泄洪水的淹没区域,考虑溃坝发生在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情况(假定白天从上午7时到下午5时,夜晚从下午5时到早上7时),采用影响因子法[12](白天取0.7,夜晚取0.85),计算出淹没区域的风险人口数,然后依据溃坝洪水严重性与DV值之间的关系[13],对淹没区域内的溃坝洪水严重性进行定性划分,并假定油罗口水库大坝管理单位对所有淹没区域的警报时间都是一样的基础上,采用李雷-周克发[14]建议的我国风险人口死亡率建议表,按照Graham法[15-16],计算出在不同的警报时间WT情况下,淹没区白天和晚上的生命损失值(LOL)及生命社会风险值(fN),见表3。
对于大型水库来说,如果溃坝人数超过100人,则小于1.0×10-6/(a・人)的生命社会风险是可接受的,超过1.0×10-5/(a・人)的生命社会风险是不可容忍的[12]。从表3可知,当警报时间小于或等于5 h,研究范围内由溃坝造成的生
命社会风险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当油罗口水库遭遇5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发生副坝溃坝时,即使是发生在白天,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对研究范围内发出的警报时间须保证大于5 h以上,否则其所造成的生命社会风险是不可容忍的。
3 结语
本文应用二维有限单元数值模型的方法,模拟了油罗口水库溃坝下游洪水演进过程,绘制了研究区间淹没水深分布图,分析了溃坝后造成的生命社会风险。该研究结果可在油罗口水库大坝运行管理单位制定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时,为其确定溃坝洪水淹没范围及程度的划定、人员转移(避险)路线及区域的设置等方面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增强运行管理单位抵御溃坝洪水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康国亮,郭超,孙露.溃坝计算问题综述[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2):262-263.(KANG Guo-liang,GUO Chao,SUN putational problems summary of the dam failure [J].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2012,40(12):262-263.(in Chinese))
[2] 李雷,王仁钟,盛金保,等.大坝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LI Lei,WANG Ren-zhong,SHENG Jin-bao.Dam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6.(in Chinese))
[3] D L Fread,Breach.An erosion model of earthen dam failure[R].J.Revision 1,1991.
[4] Steffler P,Blackburn J.Introduction to depth averaged modeling and user's manual[M].University of Alberta,2002,9.
[5] 姜世俊.土石坝溃坝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JIANG Shi-jun.Key technologies of dam-break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earth-rock dam[D].Nanchang:Nanchang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6] 葛小平,许有鹏.GIS支持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7,7,13(4):456-460.(GE Xiao-ping,XU You-peng.A method for flood submerged area simulation based on GIS[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7,7,13(4):456-460.(in Chinese))
[7] 刘仁义,刘南.基于GIS的复杂地形洪水淹没区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2001,56(1):1-6.(LIU Ren-yi,LIU Nan.A GIS based model for calculating of flood area[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1,56(1):1-6.(in Chinese))
[8] J G Zhou.A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the shallow water equations[J].Comput Merhods Appl Mech Engrg,2002,191:3527-3539.
[9] 崔玲,陈余道,将亚萍.2D模型及其在漓江桂林市区段的初步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7(3):6-9.(CUI Ling,CHEN Yu-dao,JIANG Ya-ping.River2D modeling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n the Lijiang river section in Guilin?s downtown area.2007(3):6-9.(in Chinese))
[10] Steffler P,Blackburn J.Introduction to depth averaged modeling and user s manual[M].University of Alberta,2002,9.
[11] Steffler P,Blackburn J.Bed topography file editor user s manual[M].University of Alberta,2002,9.
[12] 彭雪辉.风险分析在我国大坝安全上的应用[D].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PENG Xue-hui.Application of risk analysis in China dam safety[D].Nanjing: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2003.(in Chinese))
[13] 周克发,李雷,盛金保.我国溃坝生命损失评价模型初步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3):146-149.(ZHOU Ke-fa,LI Lei, SHENG Jin-bao.Evaluation model of loss life due to dam breach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onment,2007(3):146-149.(in Chinese))
[14] 李雷,周克发.大坝溃坝导致的生命损失估算方法研究现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2):76-80.(LI Lei,ZHOU Ke-fa.Methods for evaluation of life loss induced by dam failure[J].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06,26(2):76-80.(in Chinese))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主要是将水利水电工程认为是一种整体的系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中的各种工作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风险进行体现,也就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十分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整体上进行风险评估研究,保证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正常的进行。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概念以及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定义
系统工程的概念就是指能够应用到所有领域的科学技术的方法,对应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系统工程概念的应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因此如果以普通的方式来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研究显然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使用系统工程来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进行研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工程的定义为,水利水电工程从规划,设计,勘测,施工最后到运行的整个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工程也包括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往往具有以下四种特点。第一种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个性十分突出,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因此设计的系统就需要与已有的系统功能要求即使能够达到完全相同的情况,也不能够进行套用,只能够借鉴出已有的系统功能来进行系统构建方案的选择。在第二点上,水利水电工程往往比较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的风险会随之增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采用在原模型上做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结构进行选择。在第三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往往会比较重视规程规范的指导作用,由于系统的设计无法摆脱外界的影响经验的这种模式,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往往十分重视历史上的国内国外的各种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通过这些种类的总结工作能够较好地将各种条文进行规范,减少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在第四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以避让的方式来摆脱外界的各种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在没有开工之前就应该让已经建成的部分结构来承担一些外部作用。
(三)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以及结构
系统的结构往往指的是在系统中的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制约,并且通过相互的作用形成的关系以及形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当中,水和其他不同用途的水工建筑物是系统的物质元素,水利枢纽的设计方案,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投标,建筑物的施工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完成后能够起到灌溉,防洪,工业用水,城市用水以及发电的作用,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主体是否能够满足盈利方面的各种要求,同时也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组织管理技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二、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指的就是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在每一个建设阶段存在的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或指使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生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情况都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建设有着较大影响的。同时也是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往往具有以下的几种特点。在第一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是实际存在的,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是无法通过人为的方法进行完全的避免的。第二点,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发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在第三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的后果也往往会具有不确定性。在第四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具有可预测性,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在第五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与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效益是矛盾统一体。在第六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一旦在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风险,那么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的评估方法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主观评分法
这种方法又被叫做专家主观评分法,一般的流程就是首先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的预测表格,其中也包括了风险影响的要素以及相应的权重值,然后再聘请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每一项风险来给出相应的分值,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管理人员通过计算调查表中的权重值并且通过综合专家的评分结果来给出总体风险的评定,在最后就能够考察系统能够接受最大的风险的范围。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概率统计方法
概率统计风险的分析法是一种知道未来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多种状态,并且能够估算出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但是在这种方法下,是无法对风险的多种状态进行较好的分析,同时也不能够确定出哪种状态是能够实现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系统自身具有以下的集点,首先需要让整个系统存在两个或是两个以上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自然状态,然后整个系统应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够确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最后系统未来发生的状态的概率进行考虑,这样也就能够指导系统未来发生的可能状态。
(三)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德尔菲法
这种评估风险的方法主要是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改进后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首先先匿名的征求专辑的意见,然后在获得还价意见后将这些意见进行相应的整理以及统计归纳,在统计归纳后就能够将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较好地将水利水电系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较好的评估。
篇9
我市是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台风、暴雨、大风、雷电、干旱、冰雹、大雾、高温、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切实提高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07〕49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9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的统筹规划,加快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天气观测网和雷电、船舶自动气象站、梯度风、能见度站、酸雨、大气成份、土壤墒情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建成以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能力和气候变化监测水平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农村、沿海(海上)、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和灾害多发区域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气象数据计算能力和移动气象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网格化、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警能力。各地在建设灾害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大桥、标准化渔港、大型工程等基础设施时,要统筹考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
(二)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规范气象信息的与传播,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建立覆盖面广、响应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完善紧急异常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的作用,及时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和简明的防灾避灾方法。要加快**气象影视中心建设和**海洋气象广播电台的升级改造,准确、快速、全面地向公众和海上作业船只各类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气象预警信号灯塔、气象警报系统、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建设。要扩大公众手机气象灾害预警短信传播范围,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委会和敏感行业(单位)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机制,确保手机、声讯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等传播通道的畅通。机场、车站、码头、学校、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设立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及时向公众提示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
二、进一步增强气象灾害应急防范能力
(一)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制订和完善台风、暴雨、雷电、高温热浪、干旱、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政府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协作、社会共同响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顺完善部门联动和应急处置的程序及办法,提高处置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能力。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气象灾害敏感行业要积极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作用,加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防御规划工作。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重点区域、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灾害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并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和重大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要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和实施以台风、暴雨、大风为重点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气象灾害防范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三)积极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各级政府要针对台风、风暴潮、雷电、地质灾害等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情况,提升防风、防洪、防浪、防雷、防滑坡工程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建部门要联合气象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机制。在编制城乡规划、有关专项规划和审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时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将气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以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体系,加强防雷设施建设,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安装建(构)筑物的雷电防御设施。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检测,加强对重点工程、危化物品生产储存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强化渔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渔农村建筑的防雷技术规范。
(五)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体系,落实相应的经费、编制。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要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灾减灾、干旱、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防雷、人工增雨、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综合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各乡镇要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设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气象协理员,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和街道要设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站,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和帮助群众转移等防灾避灾工作。要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增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气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小尺度预报模式,推进气象开放实验室、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建设。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变化应对的科研工作,不断加大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围绕台风、旱涝、暴雨等气象灾害防御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科技公关,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对气象灾害防御的支撑能力。
(三)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规章、办法,健全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重要气象设施的统筹规划。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区域内气象探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将各类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全市气象观测网络总体布局,要严格按照气象技术标准及规章程序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并按规定向气象部门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四)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持续增长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投入机制,并把所需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下转第20页)(上接第50页)要落实气象重点工程建设和运行经费,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
四、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篇10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军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3〕。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下游防洪区的洪灾风险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库汛限水位风险分析模型;冯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对防洪和发电的影响,通过风险效益比较定量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谢崇宝等分析了水库防洪风险计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了水库防洪全面风险率模型应用问题;梁川以极差分析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又在论述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经济效益与风险率为目标的水库预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据典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风险决策方法。李国芳和覃爱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随着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论的日臻完善,可将信息熵、概率论和风险估计结合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李继清等〔6〕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系统划分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统,辩识出风险因子,通过两种风险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特性。
2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2.3.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如过去对水库运行的发电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等的计算均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该基础理论和方法也适宜于解决风险率的计算。
根据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以下介绍4种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
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②依据贝叶斯原理计算风险率
设B1、B2、…、Bn是一组互斥的完备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则有∑Bi=Ω,又设P(Bi)>0,则对任一事件A,设P(A)>0,则有:
P
式中,P(Bi)为先验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与先验概率相关的条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引起Bi发生的概率,为后验概率(未知)。
在水库调度中当Bi为水库放水,A为影响水库放水的入库水量和库水位,则P(Bi/A)为水库在已知入库水量和库水位的条件下,水库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对水库放水的风险率进行计算。
③风险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仅统计Xi<MX或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
FDi=σi/MX=σi/μi
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离散状态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一阶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骤是先选择一理论分布族g(y)=g(y,θ)来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将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处展开,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这样近似求得的二阶矩,进而估计参数。
一阶二次矩法未考虑有关基本变量分布类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标合理反映结构的可靠度,实际上变量的分布类型对可靠度是有影响的。本法只适用于线性方程,当状态方程为非线性时,在中心点处取线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标是近似的。由于状态方程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标的近似值也不同,无法保持不变性是该方法的最大弱点。
(6)极限状态法(JC法)
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础是信息熵,此熵定义为信息的均值,它是对整个范围内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出发点是把获得的信息作为消除不确定性的测度,而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这就将信息熵和广泛应用的概率论方法相联系;又因风险估计实质上就是求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将信息熵、风险估计和概率论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先验信息(已知数据)构成求极值问题的约束条件,最大熵准则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应用最大熵准则构造先验概率分布有如下优点: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求解,解必须和已知的数据相吻合,而又必须对未来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据熵的集中原理,绝大部分可能状态都集中在最大熵状态附近,其预测是相当准确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满足一致性要求,不确定性的测度(熵)与试验步骤无关。
最大熵法的计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进行许多数学推导,计算较复杂,所以通常只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3结语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种,它们在考虑因素、输入信息、计算量以及适用对象上各有不同,进行汛期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时,应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比较和改进现有的方法。洪水调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还要积极拓展其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敏贞,林翔岳.对水库汛期调度进行风险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丽萍,傅湘.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编.吴媚玲等译.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王栋,朱元生生.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继清,等.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J〕.水科学进展.2002,14(5):626~630.
〔7〕王栋,朱元生生..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黄强,苗隆德,王增发.水库调度中的风险分析及决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15(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