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监管

篇1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并明确要严格冷链监管体系,扶植大型冷链企业,在税收、土地审批、冷链配送、车辆管制、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

尽管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并大力推进冷链物流,然而,快速发展中也不乏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由于我国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因此,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所存在问题,提高农户收入、降低市场的末端价格,笔者认为未来要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我国新型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食品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活动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商品的仓储库存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方面,如果不能实现,不但会造成销售量的下降、库存过剩等问题,还会降低食品追踪的可能性,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冷链物流的合理化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实现食品跟踪管理、提高食品的新鲜,同样也会增加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问题,即存在二律悖反的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物流企业要通过加强共同化、协作化的意识,以满足客户及市场各种需求。

篇2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8方面具体意见: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现行冷链物流各类标准,率先制定一批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国际冷链运输业务。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基础设施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C构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息共享和记录应用。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冷链物流市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宽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分级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篇3

一、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篇4

生鲜食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对其来源、生产、包装、检验、监管、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连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打造“从种养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实现食品安全从终端向源头的完全透明可追溯。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冷链食品物流体系渐渐摆脱落后的局面,可以说,信息化为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打造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乳制品、禽蛋类、水产品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之一,是通过采用专用设施,使温度敏感性产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通过推广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关系老百姓生活安全的重要工程,要实现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要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同时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系统平台,还要通过政府的监管和推动,助力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物联网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步伐

在信息化手段尚未进入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领域之前,我国冷链物流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是现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主要采取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的方式,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监管脱节。在食品产生问题前,无法进行预警,产生问题后,又有取证困难、无法确定责任等问题。物联网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冷链物流几乎加入了食物从出产到销行的全性命周期,其间牵涉到出产和流经过程的部门太多,所以务必使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树立东西全性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出产、分销、库存运送、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因为基础建设条件的限制,相形发达国度,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进展落后,管理也没能形成一体化。因此,必须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经过RFID、GPS等有关技术,可以成功实现东西位置跟踪、原料根源、库保存到磁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尤其是可以对物流全部路程施行温湿润程度监控。

在冷链物流环节,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物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食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温度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传统的温度记录仪是通过有线连接到相关设备并读取出相应温度数据,而应用RFID温度标签则无需打开冷链周转箱,外面的读写器能通过无线射频自动读取冷链箱内的货物温度记录数据,冷链不会断,并且可以随时了解产品在途温度。

贴有RFID标签的冷链箱,如同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可以记录货物所有的信息,一批冷链周转箱出库时,读写器能一次性读取到该批次各冷链保温箱内的所有RFID温度标签的信息。这使冷链周转箱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实现了自动化,缩短时间的同时也确保了出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当货物量很大时,出入库自动读取信息能够解决物流操作环节的瓶颈问题。将RFID温度标签技术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这将填补冷链运输环节温控的空白。

利用现存RFID技术、GP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将成功实现冷链产品全性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视管理,增进了冷链运送管理的透明化、科学技术化、一体化。

然而,硬件建设只是物联网进展的前端,后端的数值传道输送、信息处置、智能化业务管理与运营则是整个物流网链条的未来中心,这也正好是推广物联网应用的不容易解决的地方。以冷链物流为例,出产商、成批出售商、零售商之间缺乏统一平台,难于成功实现网络互连和数值共享。政府应激励有关企业树立、运营农副产物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并使用物联网等高科技实现实时监控。

政府管控驱动冷链信息化发展

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对电子信息平台的监视管理以及对于冷链物流信息化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篇5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渡,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类农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与此同时,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加快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快速便利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农产品食品,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河北省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据调查,截止到2009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冷库达到972座,容量56万t,专业化冷藏车辆900多辆,温控加工以及分拣设备2800多套,各级物流运作主体(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集冷冻、冷藏、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形成。正在规划筹建的物流中心是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或关键节点,也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信息及管理的基地,能够代表现如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有许多先进、专业的保鲜制冷措施,如低温库、平温库、高温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二)形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初步运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已逐步形成了“生产者或商—社区专卖店—消费者”;“生产者或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等“三位或四位一体”的快速运作模式。

(三)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产销地,标准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得以巩固,从而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供应提供保障。据调查资料显示,到2009年,河北省种植业无公害产地707个,畜产品产地1377个,水产品基地139个,共有23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47个无公害蔬菜品牌。近年来,我省大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实施水平,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上了越来越多的放心食品。

(四)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链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目前,我省涌现出几个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他们的冷链系统与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密切相关,环环相扣,这些公司发展前景喜人,成长速度十分迅速。河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势必拥有美好的明天。

三、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技术差和冷藏运输效率低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我省农产品冷链系统存在着运输工具落后、运力不足,冷藏技术差的严重问题。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2种形式,而且冷链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非常少,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是在上面盖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

此外,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为了减少冷链物流的成本,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者,使用传统的方法储存农产品,比如用空调降温,用氧气罐和泡沫保险盒来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度;即使有冷库,其功能也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今后应加大冷藏车、冷藏箱的投入力度,尽快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

(二)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

由于农产品物流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规划,容易出现冷链断点,导致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甚至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等问题;涉及到经销商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等问题,致使一些原本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存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等问题。

(三)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落后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一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需求不足。农产品低温物流大部分以经销商自营物流为主,冷链物流很少外包,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供给不足且功能欠缺。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四)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我省虽然制定了相关农业标准,但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没有准入标准,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而且,由于没有相关文件体系规定,政府在对食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也就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故我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的业务操作及管理亟需强制与规范化。

(五)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省乃至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有的大型经营主体甚至没有一个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

(六)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我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冷链管理不到位,物流环节多,效率低下;加上部分冷链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服务水平差,严重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这都使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四、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我省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结合行业特征和我省省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点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水平建设

1.加强冷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农超对接中的核心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3];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2.加快建设农产品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农超对接中冷链物流模式如何从个别超市的分散行为向全省范围推广,将有赖于全省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快建设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以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宗旨,鼓励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整合全省范围内的合作社、经纪人、规模种植户与超市对接的基本资料、交易记录及信用记录等信息,建立河北省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二)培育新型物流通道,重点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

针对冷链环节过多的现状,可考虑开展物流配送,开辟新型物流通道,如农户—配送中心—超市。其中农产品超市化经营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必经之路。要以大型超市、第三方物流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经营上主要采取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升对超市等零售终端客户的服务水平;努力开展农产品产地的直接配送,促进合作组织对超市、加工企业或餐饮等团体购买者进行直接配送。

根据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生鲜农产品对低温、保湿、保鲜的仓储设施要求较高的特点,我省建立以超市为主导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已成为可能,由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不但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目前许多消费者都把超市当做选购鲜活农产品的首选地,超市直接面对消费者,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组织效率。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推动物流外包

1.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第三方冷链物流领域

为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外包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业务,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管理或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2.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鼓励鼓励现有单一从事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业务功能的中小物流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冷链物流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

(四)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冷链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他们要拥有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冷冻冷藏食品特性,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全省的物流人才培养正处于初级阶段,对冷链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加上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水平低的现状,我省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空间等。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完善法规和监督

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3]。

2.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完善物流企业同等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政策,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3.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物流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鼓励超市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车辆便利通行

关注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降低过路过桥费,放宽对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充分考虑冷链运输车辆因增加保温车厢和制冷机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h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2],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5.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提高对冷链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发展物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0)1304号.

[2]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

[3]杨蕾.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2(9).

[4]杨蕾.河北省“农超对接”实施路径探讨之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2012(8).

篇6

关键词:淮安;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就是指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使易腐、生鲜食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特殊供应链体系。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产品、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变质和污染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

二、淮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淮安食品冷链物流在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部分淮安生产、商贸企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专业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但大多为企业自身服务。目前,相对于淮安市、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而言,淮安冷链物流的发展还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区域需求,淮安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还处于初期阶段。

(一)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农产品只有在四个环节中都处于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保证其质量,减少损耗。当前淮安市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综合性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大多冷链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且范围小,没有建立跨区域服务网络,独立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尚未建立。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冷链意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要素包括:农产品供应商、加工制造商、批发及零售商、餐饮服务商、消费者、冷链物流商以及冷链物流管理部门等主要主体。

1、农产品供应商冷链意识不强。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投资高,而淮安市大多数农产品生产是由农民分散经营,作为农产品供应商的农民没有能力承担低温储藏等物流设施的高投入,也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农民冷链意识不强,使得农产品在产地以最原始的形态卖出,而农产品的产值不增反降。

2、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虽然都有相关的温度标准,但企业在运作过程很少执行,所执行的也是企业自己的标准。这造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大量滋生或 “二次污染”,影响食品品质,严重威胁居民消费安全。由于企业间的技术标准也不同,不仅影响了食品的安全,还造成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诸多浪费。

3、目前淮安市的超市、大卖场或便利店等零售企业,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用于低温食品的装卸场所,装卸食品都是在常温环境下进行。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冷冻食品的回化现象,影响食品的质量。同时,这些零售企业在冷柜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超市冷藏食品堆放超过规定的冷柜装载线,影响了制冷效果;冷柜各种食品所需温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冷柜温度控制得不到保证;缺乏定时检查制度,等等。

4、许多物流企业都是租用个人的冷藏车开展运输业务。虽然这节省了物流企业的成本,但有些司机为了节省油料,不开或少开制冷机或在运输途中擅自调高制冷温度,直到接近目的地时再调回到原来要求的温度,这都达不到冷藏运输的要求,危害食品安全。

5、很多批发市场是露天经营,而运输方式则采用简单的敞篷车或金杯车加冰。由于批发市场大多是属于承包经营范畴,各监管部门缺乏明确监管权责,食品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三)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比例较低。淮安农产品除了一小部分用来满足本省需求外,大部分省外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经销商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比例低,且规模都较小。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许多冷链物流企业没有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有待改善。淮安市虽建有涟水机场,但当前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还是靠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冷藏运输和冷藏保温车辆非常少,大部分的农产品运输都是普通货车加塑料布。铁路冷藏运输中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严重缺乏规范的保温保险冷藏运输设备。而且,农产品流通装车大多在露天进行,并非在冷库或保温场所操作。另外,许多企业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无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系统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损害。

(五)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链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对于信息化的要求也比传统物流高,信息不流通便会导致断链的现象,延长产品的配送时间,加大物流风险。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淮安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更是刚刚起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落后使得农产品供求状况、库存、销售等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以上种种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难度。

三、发展淮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完善激励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多、链条长,是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系统,需要政府部门介入与支持。政府支持:一是政策上;二是资金上。加强政府支持,逐步将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及服务体系等纳入政府的投资预算中,加大冷链物流建设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另外,政府亦要建立积极的税收激励机制,将政府财政支持范围扩大到冷链物流的专项补贴、相关贷款贴息等。除此之外,政府更要协调冷链物流相关部门与机构,加强合作交流,减少“断链”现象。

(二)完善行业标准,加大监督管理。作为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城市,淮安市应不断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经验,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提高冷链物流主体冷链意识;逐步建立权威认证监管体系,加强综合管理,规范和整顿冷链物流行业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为各类企业进入冷链物流行业参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市场的主体,在连接销各方、整合资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然而,淮安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比例低、规模小。要发展本市冷链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势在必行。一是要打破行业、地域及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通力合作;二是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培育和壮大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及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三是积极引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设备等形成行业标杆,以便高起点、开放式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四)加强基础设施设备规划与建设。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快慢。淮安市应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大规模改造或更新已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增加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大力推广冷藏集装箱的使用;加强农产品冷库建设力度,建立低温冷藏库和保鲜库,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

(五)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但能提供相关的市场动态信息,更是实现完整的冷链物流和温度控制管理的支撑。政府部门应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扩大网络覆盖面,尤其应加快农村网络信息建设步伐。各行业部门要积极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物流企业建设专门的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如GPS、GIS等。将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运用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监控车程,车内、库内的温度、湿度信息。

四、结语

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的不同需求,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淮安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淮安市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步伐,推进全市冷链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兰洪杰,康彪.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问题探析[J].物流科技,2010.6.

篇7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需求的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镇鲜活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一) 复杂性。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并且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得对生鲜农产品在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二) 协调性。

由于生鲜果蔬等不易储藏,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三) 高成本性。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而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程度也不同,基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可考虑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见图1)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农产品经销公司、专业合作社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接受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图1以“批发市场”为主导

(二)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见图2)

连锁超市公司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蔬菜、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图2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三)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见图3)

该种模式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指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例如双汇、蒙牛等,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物流。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系统。

图3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

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策略

(一)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其投资回收的周期较长,运营时的维护资金需求也较多。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仅仅依靠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二)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机制的完善

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尽快建立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三)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五、总结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应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开始非常重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相信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2]胡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2).

[4]洪玉兰.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

[5]张琳,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篇8

有意思的是,这些园区的入局者不仅有雨润类农产品生产巨头、顺丰快递类物流巨头,更有阿里、淘宝等电商巨头以及联想控股等资本大佬。鉴于此,我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认识,恐怕也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不应当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圈一块地、建几座冷库、招进几家第三方冷链企业再加个管委会那么简单的事了。特别是随着生鲜食品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跨界经营,除了传统的有形的冷链物流园区之外,如今还出现了以电子商务为依托、以生鲜食品宅配为主业的无形冷链物流园区。

——“有形的园区”亟需无形的手。

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系统上下游之间还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据了解,冷链物流园区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4个类别: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园区;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园区。无论从园区参与主体还是园区模式,都存在一个如何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问题,从而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此,有专家建议通过园区组织开展“区域联盟、专线联合”联储联运战略,把单体冷库、单线运输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做到区域龙头和品类老大的资源整合,实现冷链365天、24全天候、全程门到门、覆盖无死角的发展目标,组建“冷链大平台”,将园区变成一个“冷链大公司”,制定一套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标准,即“冷链蜘蛛计划”。

——“无形的园区”亟需有形的腿。

驱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生鲜电商宅配。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商场买卖规划为1.24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进一步晋升到6%,而中国生鲜食品的网络买卖额占比尚不到1%。能够预计,后续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催生出了所谓的冷链物流无形园区,即生鲜食品电商网购大平台。而首先试水且颇有成效者便是电商业界的大佬。自2013年7月2日天猫正式宣布试水生鲜配送后,阿里物流事业部就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为水果类生鲜提供配套服务,并对上述地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连成一张全国性的冷链网。

篇9

生鲜电商企业要着力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做好最前最后一公里。

目前生鲜电商企业仍然处于投资风口,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我国处于生鲜电商发展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的发展体系。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将打开局面,逐步进入盈利时代。未来生鲜电商行业,千亿元市场规模可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三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仍将较快发展,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283亿元。近两年被各大生鲜电商企业视为行业发展的拐点,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发展路径。

农业部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的370公斤基础上还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则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另外,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未来随着易腐食品和速冻食品需求的逐年提升,我国对冷链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水平。

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冷藏运输以公路为主导,预计2020年公路冷藏车市场将达到41亿元,未来五年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为5%左右。从公路冷藏车现在的保有量来看,市场容量超过8万辆。随着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货运司机用工短缺问题的出现,铁路运输也随之迎来发展契机。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冷链物流,应该建立冷链物流装备试点、推动新型冷藏保鲜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加强多种水果共用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

顺丰快递的出现提升了生鲜产品的配送效率,要改进包装材料与技术,增加内外包装种类,向更健康、更专业高效、更性化包装发展。

发展生鲜电商,关键在于破解货源品控、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三大难题。国家应出台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依法处罚违背市场准则的行为。同时,加强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利用道德的力量约束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发展生鲜电商,首先产品质量要过硬,其次要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高产品溢价,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和完善包装、保鲜技术。

生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很难保证其新鲜度。当商品离开库区后,分拣和包装操作场地需具备温控条件,再装入温控箱运输,最后收派员将商品装入保温袋上门派件。整个环节所使用的温控设备包括冷藏箱、冷冻箱、冰盒、冰袋、保温袋等众多微小细节。而在这些细节中,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将食品类电商发展的痛点归纳为产品品牌未成功塑造、生鲜食品难以保质保鲜、农产品源头追溯困难、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不严、仓储物流配送缓慢、网购食品退换货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有待进一步维护,标准、流程、规范未形成体系、监管执法处罚轻、缺乏诚信体系建设等十个方面。同样,这些也是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篇10

1 请介绍一下《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 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 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JL年下发的中央l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 《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2 出台《规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呆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熏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4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5《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规划》同时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二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巾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发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