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电子商务范文
时间:2023-06-04 10: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农业电子商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所指的是把物联网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中,借助于传感器以及软件,以移动或是电脑平台来控制农业产业的生产,借助于智慧同知识的结合,达成农业产业的远程可视化诊断以及远程控制、农业相关灾变预警等高度智能化管理的新农业,是新智慧经济在新农业中的一种合理体现。智慧农业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中其实已属于高阶层次,其有效地综合了互联网络及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于RS传感技术以及C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而组构为3S技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促使农业产业的生产环境达成了智能感知及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业技术在线指导等等,为社会的农业生产给出了精准化种植以及可视化管理、智能决策。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智慧农业的实际作用
1.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农业的供需达成对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调整。其一,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使农业产业达成智慧化,经营模式网络化,管理工作高效化,服务过程便捷化,基于科技进步的作用,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使得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得以有利转变,使农产品具备更高的产出效率,确保产品更具安全性,达成生态农业的有效培育,对农业资源环境稳健发展的路径加以创新。其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向上、下游铺展的产业链更快建成,可使得产业链的上游中的各个主体如数据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产业链条下游各个主体如销售及物流、外包售后等构建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条的中游生产经营主体准备更具精准化程度的高质量服务,将供需匹配度有效提高,对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实际消费需求予以全面的满足。其三,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虚拟农业以及信息农业更快成真,将基于数据的应用深入分析及决策、管理、服务过程的机制有效完善,使得信息本身在农业产业中的整体应用价值确切提高,保障农业供给侧,对需求消费加以有效引导。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促使农业智慧式经济形态生成
农业电商可以对农产品的供应链予以优化,使得农业成本压缩。农村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是及时、高效率、零边际成本特点的信息传递,可在商家及海量的消费者间构建一个直接的通道,基于沟通与交流、谈判来达成交易,使得海量的消费者可远程化地手动挑选海量商品中的需求商品。除了将交易范围远远扩大外,还可将交易的成本降低。此外,农业电商还可为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业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使物流线路以及资源配送被有效优化,完成产品的精准传递,使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运输损耗以及中间成本大幅降低。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1.构建混合纵向为一体的体系
(1)建立线上及线下互通的虚拟平台因为农业产品有着色香味美的优势,线下需构建起公司和园区、农户三方联合的组织,在此之中公司为三方中的主体,它应当针对技术应用以及产品研发工作,生产资料的物资供应,智慧系统的构建以及使用,农村农业产品合理销售渠道的构建,农业资金融资活动的有效组织编制出统一的规划方案,做好园区设计工作。园区是农产品实体展示及交易活动的集散地,因此场地上需和要求相符,服务要组构全面和高质量,技术上需足够先进,管理工作尽量现代化以及科学合理。农户的组构部分囊括了农业联盟及生产合作组织、一些个体,具体负责的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养殖等。线上需借助于移动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村电商平台,此平台将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中下三层中的全部主体及业务、服务所需的功能于一体,达成数据的海量收集及有效分析,为农业产业经营给出合理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决策基础,服务于生产及加工、研发过程,为其提供技术以及功能,为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提供了强大的新媒体推广营销服务以及物流快递服务。(2)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所指的是突破传统农业作业中的耕种及收割、存储与销售的模式,构建出“品牌与标准相融,加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体系及运营模式。在其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究竟是成是败,这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来决定,而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又需靠经营体制来提高。在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品牌无疑是农业产品经营获得制胜的关键,没有品牌就无法促进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全面提升。
2.构建云服务联盟模式的农业产业链
在构建了优秀的农业电商平台后,即可把农业产业链上具备了共同的战略利益的这批企业联合起来,组构为联盟模式下的利益整体,在博弈中达成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持续博弈,多方一同来抵御商业化风险,使利益尽量地扩大。(1)信息链帮助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实现可靠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了更快地融入到当前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使农业在尖锐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优势,链条上的各方需协同起来,共同建立起一个共享化的透明化产应链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在整个过程中(生产前中后)能够始终信息畅通,并始终共享。在这个链条上,可对农业经营的全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加以搜集,同时做好高效率的加工处理以及分析,以使得产业链上的整条信息链能够完成市场调研以及分析预测、选种育种,经营主体在生产链上可以依此完成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以及科学加工。而需求方则可通过移动端以及PC端设备来对产品溯源,对产品的全流程(种植过程及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配送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摸清产品达到标准与否、原生态条件满足与否、质量达标与否。科技链能把农产品经营方的具体需求准确掌握在手,展开技术专利方面的研发,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及推广。运营链可在电商平台上,将营销范围扩大,提供外包服务并找到精准定位的营销对象。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链能够和生厂方及供应方、销售方等完成各方交流、沟通,并设计出最优秀的物流配送方案,把商品快速便捷地转移到位。(2)科技链能够为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链可帮助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及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对农业经营的方式多做创新,使得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达成自动化,实现标准化的耕种养殖,规模化地做好集约化的经营,由销量定产量,节省人力及物力,降低整体上的成本。经过对于种植农场的实际调研已知,因有机生物肥以及环保类农药的大面积使用,除了使得伤害降低外,还确保了农业产品达到了健康及绿色、安全的标准。据有关数据的统计,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以无人机的应用来实现农药喷洒,除了对农资资源有效节约外(大概节省了30%的农药以及97%的水),还大幅度地减少了成本(大概降低了一半),并且可促使利用率大幅提高(超过85%);在农业育种育苗的具体过程中达成智慧农业,借助于计算机及自动化的设备,以科学数据以及良好配方来完成种植及养殖,可使亩产量大幅提高,使供需对接不再产生过大的差距;借助于3S技术对耕种及养殖达成智能化作业,参考一些标准的指数,对温度及光照度、湿度作出调控;跟踪并且收集有关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后,作出反馈,并且定时和定点地作出调整,同时定量地展开作业;采纳移动式机器人及收割机,收割农作物,使效率大幅提高,节约整体成本,规模化地进行作业。
3.智能运作体系的建立
(1)构建起自动化的系统及平台在种植及养殖作业等具体的环节中有力地推广一些自动化的机器及设备,达成无人运作的高效率,构建起土壤及水资源、大气等有关因素的科学环保的种养、耕结合的自动化系统及农业平台,挖掘本土特色,基于科学技术的有力应用来对农业生产工艺及其流程加以革新,生产出具特色的,符合于国标或者是区域标准的、绿色原生态农产品。(2)建立农产品的溯源系统经物联网及无线技术、大数据的有力应用,构建出农产品的溯源系统,由农产品的施肥及种植养殖、深度加工,再到农产品的运输配送等层层推进,紧密跟踪,及时地记录有关数据并予以存储,同步地查询有关的数据、影像;可通过食品识别号的手机扫描查询到产品的全程验证信息。(3)建设智能化设备及设施现代人的生活消费中已不单是需要吃穿用的基础物质满足,还需满足一些高需求,比如说养生健康方面的需求等,人们亦更追求绿色和环保、原生态的营养食品。故而才有了农业种植及养殖、深度加工的全过程,结合物联网及移动网络技术、3S技术的深度应用,于大型农场或者园区、大型车间等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场地,基于智能化的设施以及设备,本土特色配方,自动化作业,把生产及加工的流程及农产品的标准,基于数据传送感知以及预警信息的传递,以智能化设备来给出智慧决策,可接受线上的专家指导,以为广大群众进行标准及规范的绿色环保型农产品、畜产品;基于物联网及无线技术构建农场的生产资料管理及耕种、科学养殖等一体化的生产规划管理系统。
篇2
农交会现场的参观者,无一不能感受到“中国惠农网”这股势在必得的架势。那么,这家“中国最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到底是什么来路?
湘军发力农村电子商务
“我们是湖南首个面向全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受到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终于来到推出“中国惠农网”的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展位负责人袁聪智开门见山地说。
原来,“中国惠农网”属于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三大部分之一,该平台另外还包括“手机惠农宝”、“惠农码”两大主体内容。据袁聪智介绍,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以“智慧乡村”概念为核心的全国性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力争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中国惠农网手机端 ‘手机惠农宝’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亲自题词的。”袁聪智自豪地说。“中国惠农网在今年9月1日正式上线。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新兴的产业,我们虽然上线时间短,但得到了政府、学界的广泛支持,具备多方优势资源,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推广成绩,用户量、交易额也在快速上涨。”的确,在农交会现场,“中国惠农网”推广的力度,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仅有宣传是不够的。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是否真的“专业”,又能为农民、农企带来什么实惠?
中国惠农网
中国惠农网是中国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B2B(商户对商户的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平台,由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组成,意在构建集农业、农村、农产品贸易、农业资讯信息流通与农业物流为一体的集成系统。
网站主要内容有种植果蔬、养殖水产、园林园艺、副食特产、农机供应、农资供应六大类目,合计766个单品分类。“目前我们的苗木类目的经营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袁聪智说,“中国惠农网上线不多久,就有湖南省邵阳市的一位老板,在我们网站完成了一笔金额约20万元的苗木生意,还特地发来消息向我们表示谢意。”
手机惠农宝
手机惠农宝是惠农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农业商企及个人客户打造的移动应用一站式服务平台,是“智慧乡村”的重点服务项目,已经覆盖湖南全省2200家网点。
据悉,2012年7月16日,湖南省首个“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示范点在邵阳市成功推广,当地农民可免费领用“惠农宝”一键式智能手机,通过手机可以一键发送农业和生产供求信息,实现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咨询农业生产技术等功能,享受到“惠农宝”智能手机快速、便捷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农民成为信息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商机不离手,手机惠农宝。”在惠农科技有限公司的宣传册内这样写道。“下载手机惠农宝APP应用,能够让用户实时供求信息,帮助农企和个人用户销售产品、拓展市场;同时,手机惠农宝应用还会实行推送最新行业信息,让用户充分享受信息化的便利。”
“我们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了惠农宝定制手机,内置惠农宝应用。”袁聪智向参观者介绍。在会展现场,最吸引农民朋友的,是惠农宝推出的一款“三防”手机。“这款手机防水、防尘、防摔,能够适应农村较为复杂的环境,让农民朋友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此时,惠农宝的展台工作人员将手机丢到鱼缸里,然后再捞出来对手机进行操作,惠农宝手机丝毫没有收到影响。在场的农民朋友纷纷称赞,表示对这款手机十分感兴趣。“以后在水田里干活,也能带上手机了。而且里面的惠农宝很方便,一点就能进去。”在现场参观的一位农民大哥说道。
惠农码
惠农码是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溯源防伪认证系统。惠农码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覆盖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生产管理信息,客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追溯产品源头,从而确保食品安全,还能提升企业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惠农网统一物流包装上的二维码,获知产品产地、物流、加工、检测及销售方面的信息。目前该系统正处在开发完善阶段。
为农民带来真正实惠
袁聪智告诉记者,公司董事长姜仕是一名地道的湖湘子弟,也是一名从山村走出来的企业家,深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决心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走上快速发展的致富之路。创办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正是出于姜仕董事长的农民情节。
“我们组建了以湖南省农业厅专家为主的技术支持团队,包括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研究员等各方面专家,为我们的会员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据介绍,农民朋友可以登录手机惠农宝客户端,免费咨询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我们为农民、农企搭建的不仅是销售渠道,还有农产品增产增量的信息服务。这么做,则是源于姜仕董事长想为中国农民真正做点事情的真诚愿望。”
此外,针对很多农企、合作社并不擅长电子商务运营的现状,中国惠农网提供量身定制的“托管模式”增值服务,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会员打理网上店铺,协助产品,优化产品信息,提高产品曝光率,促进成交。
“我们还推出了行业首创的‘敢赔模式’。”据袁聪智介绍,“敢赔模式”是由中国惠农网提出的敢赔服务计划,会员周期推广无效,中国惠农网全额退还会费,为广大会员,尤其是农民个体会员消除营销顾虑。
“之所以敢提出‘敢赔模式’,是因为我们全情投入,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袁聪智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完善自身体系。“我们正开发属于自己电子商务支付工具、商务沟通软件,同时,还在努力整合物流力量,打造强有力的物流团队。中国惠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所追求的,是打造一个商业闭环体系,能够让用户在平成整个交易过程。”
“你们这个网站是个搞莫子的,我家种的菜薹能放到你们网上卖吗?”面对络绎不绝的人流,袁聪智又转过身去忙着解答现场的咨询者。他身后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中国惠农网的宣传片。“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响亮的口号不时在会场响起。
篇3
以电子商务为例,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中和农村有涉及的数量已超过30000,此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增长到了有三千。
据统计部门调查研究,将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分别将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1%、2%。同时,“互联网+”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新型销售平台等多个方面也有了初步起色。
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观念提出较晚、起步落后,商业发展模式仍不成熟。第一,我国部分农村网络基础不足,计算机普及力度不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较低;第二,我国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处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水平,专业水平的局限使引进新技术受到阻碍;第三,生态农业互联网很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证,互联网的运作和经营所需资金缺乏。
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总体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低。
1.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流行
至2015年12月为止,中国网民总数已接近6.9亿,全年网民增长了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全国已过半。同时移动网络应运而生,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之一,智能手机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除了传统消费、娱乐之外,移动金融和移动医疗等移动客户应用也为用户的上网需求开辟了新的领域,推进着人们消费形式的互联网化。
2.“互联网+”向农村、农业的渗透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农业信息化,“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使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带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农业快速转变。
“互联网+”对农村农业的渗透还体现在物流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也带动了一部分农民成为电商,由传统的生产定消费,转为消费定生产,同时也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丰富多样。
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渗透作用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产业呈现互联网化
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也开始引用O2O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农产品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现实商品,生产者提供线下基地、公司和线下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获取更丰富更全面的农产品的生产和价格等信息;对于农产品生产资料供给方或者农资服务商有更大的宣传平台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样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现代生态农业在“互联网+”模式下,正在为农村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一是加速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化,促使传统农业向小型的精准化农业发展,结合互联网开展网上直销或者线下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前者离不开银行卡和结算业务,后者加速了多种金融终端服务。
1.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而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检测和管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决策的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可视化远程管理的一种高级农业管理模式。
2.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生态农业”的主要代表形式是农村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的营销模式相比,互联网可以令农户和消费者充分共享供求信息,线上直接交易降低了简化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帮助农产品信息在消费者和农户间更加对称。电子商务的流行最终使农产品交易快捷简便,交易成本降低,农户劳动生产率随之提升。
3.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农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农业产业链的流程悄然改变,互联网思维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农业产业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互联网正全方面,全过程地影响改造着农业,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分配、销售等环节,在确保农产品品质的情况下,最终将生态农业的各个环节联合打通,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这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逐渐改造传统产业的今天,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是现今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设立农产品质量的追溯体系
篇4
产业链规划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对实现东莞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能够实现生产过程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精确控制,还能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传统制造企业借助RFID、EPC 等物联网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减少消耗、提高效率,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促进各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达到各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东莞市推动物联网产业在传统产业当中的应用,将会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产业边界日益交融,不断创造新型商务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推动服务经济加速兴起,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据了解,东莞市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形成以标准研究、部件制造、系统设备及集成、网络运营、终端产品和应用服务等环节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根据东莞市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物联网产业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物联网相关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合计245 多亿元,工业增加值近60亿元,税收总量近10亿元。
《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提出,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800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家,机器对机器(M2M)应用终端数量超过500 万台。同时,在物联网建设过程中,东莞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系统集成及服务收入及传感器、RFID等高端产品销售额显著上升;企业结构趋向合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中小企业,引进及扶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技术领先,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骨干企业,争取引进和培育若干具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较大生产规模,销售收入超 10亿元并在行内具有较强影响、能带动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龙头企业。
重点区域引领
在广东省发展物联网整体规划之下,初步形成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是加快“智慧东莞”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4大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东莞因在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有较深厚的积累,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东莞的松山湖“新一代物联网通信”、虎门港的“智能港口示范”、石龙的“物联网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石碣镇的“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等一批集聚区日趋成熟。
在“智慧松山湖”试点建设中,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建设松山湖物联网创新技术服务、物联网通信产业园区及无线网络示范园区,提高松山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松山湖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将重点联合松山湖新一代通信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建设云计算、无线通信和空间地理为突破口,加快新一代物联网通信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相结合,并加快高端通讯终端和网络设备产业化,创新物联网运营模式。而松山湖无线网络示范园区的建设,开展 4G 网络试点建设,建立国际IDC 中心,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平台、地理信息平台、国土房产管理平台、智能消防系统、高新区资源管控平台、智慧安防等系统开发建设,提升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使松山湖成为集技术支撑、产业服务、应用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物联网示范园区。
此外,东莞在信息化升级过程中,还以“智慧制造”为突破点的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工程,逐步在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形成集聚,依托各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制造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 智慧制造” 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率先在各专业镇的企业中实施各项物联网应用工程建设,实现在线制品识别、零部件跟踪管理、关键工具管理、内部物流管理等功能,实现混流制造解决制造业品种多、小批量生产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市内各特色制造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达到物联网应用广泛普及的目的,进而带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 两化” 深度融合,实现制造智能化。
物流电商服务
根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推进科负责人的介绍,东莞是珠三角中小企业最为活跃与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广东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的重大变革特殊时期,东莞将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电子商务。
篇5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一流网络平台基本建成。近年来,金华市信息网络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综合交通、安防监控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共建率超70%,共享率超60%,信息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郾744,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金华市列入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1?郾1亿元,同比增长38?郾72%。目前拥有2条国家一级和10条国家二级光缆干线,建有浙中第一个双线接入的国家4A级IDC机房,是全省第二大信息传输枢纽。近期,启动建设电信的华东云计算中心、移动的金义信息中心,建设电信互联网骨干网络CHINANET的浙江省第二中心节点,担负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到华南的主要互联网流量。截至2014年底,我市拥有网络室外基站2?郾4万个;建设室内基站4903个;移动电话信道187万个;无线接入点AP数4?郾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3万个;宽带用户达到178万个;IDC机房机柜数1286个,3G网络实现对城区、乡镇、工业园区、主要高速路、道路的网络覆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智慧应用成效显著,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的重要窗口,金华政府门户网站进入全国地市级门户网站前40名。有序推进省网上政务大厅金华分厅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金”字工程等一批电子政务重要业务系统建设扎实推进,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社会和公共事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重点领域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到2014年底,公办学校教育计算机网千兆宽带学校接通率达90%以上,县级以上医院、市本级所有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信息系统普及应用,全面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目前已发行380万张。同时国家与省智慧城市试点全面推进。列入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率先启动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智慧警务等项目。其中,智慧车联网项目获得省政府批准,列入省政府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并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
“两化”融合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工艺、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能耗与排放监控等环节,特别在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装备智能化、内部管理精准化和产业链协同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全市重点骨干企业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达到60%以上,7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5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工程(ERP),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效显著。汽车、五金、纺织等产业集群被列为我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金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永康市,东阳市列为省两化融合综合性示范区,培育了今飞机械集团、康恩贝生物制药公司、横店东磁等一批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近两年,我市共组织实施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42个,项目总投资达5?郾49亿元,有效提升两化融合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全面构建“富农、惠农、便农、乐农”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金华市100%行政村覆盖远程视频互动系统,90%以上乡(镇、街道)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www?郾9191?郾cn)。全面启动“光通村”、村级治安监控、村级电子围栏报警系统、乡村电子图书阅览室、农民视频互动教育培训系统、农家乐信息服务点和“村邮站”便民服务点等建设工作。一批信息化建设先进县、乡(镇)、村被列入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创星"十百千"工程,其中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60个。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2014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郾6亿元,同比增长6?郾5%,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磁性材料、太阳能光伏、新型光源等特色产业。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6?郾3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942?郾6亿元,同比增长40?郾96%,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16?郾71%,总量列全省第二。涌现了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我市占有8席,行业商务网站已成为列杭州之后的省内第二大集聚区。网上网下市场加快融合发展,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五金城等传统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无形市场互动发展,义乌商城集团与淘宝实施战略合作,联合建设网上商城。金华市区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省内继杭州之后的第二个城市。
在充分肯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金华在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认识水平亟待提高。无论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对相关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方面,还较为欠缺,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共识。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金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职能交叉的弊端。政务云项目未启动,还没有引入政务云建设创新模式,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信息系统大多根据条条规划来建设,系统之间实现共享的信息较为有限,应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不足。五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滞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部分重要信息系统仍缺乏等级保护认定。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
二、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政府主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突出以人为本、需求为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助推新型城市化建设,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高度发达的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信息经济体系,以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为重点的智慧应用体系,以高速泛在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为支撑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以自主可靠的防护机制为保障的网络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金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处于全省前列。具体目标包括:
――智慧应用效能逐步增强。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成功实施,形成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运营模式;智慧生活初具雏形,信息化应用有效促进信息消费,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信息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引领带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5;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覆盖率达到99%;智慧政务普及应用,政府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95%以上,县(市、区)级达到70%以上,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创新的效应不断凸显;智慧城市区域示范效应明显,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新城。
――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跃升。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基本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商务楼宇光缆通达率达100%,城市住宅光纤全覆盖,实现百兆接入能力,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缆,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基本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和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海量数据共享。
――信息经济处于省内领先。信息产业集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扩大信息消费、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四个维度推进信息经济发展,重点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培育浙江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参与创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企业,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百亿元的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和通信运营服务、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三大产业集群。
――信息安全可信可控可靠。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安全防护、风险抵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保密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信任、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初步建立。
三、主要建设任务
着眼于信息惠民,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现卫生服务站全市联网,推动医疗物联网试点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以便民利民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容纳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卫生医疗、金融支付、小额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着眼于透明高效,构建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整合集聚网上公共服务,抓好“四张清单一张网”、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透明厨房、阳光食堂,推进药品阳光采购。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的8890便民网络平台。
着眼于宜居城市,促进智慧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着眼于创新驱动,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立足当前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与材料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完善电子产品制造业产业链。利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通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等网络服务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提升网络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打造我市网络经济的升级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生产“智造”能力,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着眼于能级提升,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实现从水源地监测到水龙头水管理的全过程在线监控,保障饮水安全。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与国内特别是省内智慧交通领域领先企业共同建设智慧交通,并部署面向终端用户的车联网应用。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基本建成金华国际物流园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着眼于集约利用,推进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法人信息、中小企业信用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充分共享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不断完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服务体系,充分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完善政府信息查询系统,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办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提高行政效能。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篇6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农民
一、引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它们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应运而生。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要想改变这一趋势,就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加入到互联网发展这趟高速列车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互联网+农业”将会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升级迎来最好的时机。因此,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传统农业领域中,将成为一种新业态,新趋势。
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目前,安全、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对于城市里的老百姓来说,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备受他们的青睐,在一些大城市中,安全食材的市场已经逐步的火热化,而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众多,需求的市场也很大,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宝贵的资源急需走向市场。其次,由于农村的信息较闭塞,很多好的农产品没有销售渠道,以致于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微博中也经常看到有求助买农产品的信息,基于这种背景,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农村里那些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推广到有需求的城市中,是打破信息障碍壁垒,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再次,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些人也把“家乡”情结带到了城市,随着他们进入城市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也就使得众多的农村产品成为了他们需求品,对于他们的需求,虽然各种生态农产品专卖店也在逐步兴起,但由于商圈的地域限制或专卖产品来源地单一的限制等,一些特产超市产品质量或特性往往不能得到他们对过去乡村产品的认可,使得其市场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
三、“互联网+”为农业带来的机遇
1、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产品流通经营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活跃,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初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市场理念在农村也逐渐普及开来,这也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互联网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活动,这也是我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快的一个原因。
2、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好符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我国农业需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因此农业信息化或将成为助力器和新动能,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多地区出现鲜活农产品滞销,买贵卖难的现象,而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海量数据将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难题提供途径。我国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转变至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以销定产倒逼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
3、全方位信息服务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常态,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准确的把握了天气、土壤、水分、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等信息,更加有效的指导农业的育种、栽培、施肥、灌溉等生产过程,一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促成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互联网+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4、新农民的出现
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搞产品促销,那些已经走入城市的人也开始带着新知识、新技术返乡创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考取公务员留在农村当村官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也开始出现大批企业带着资金和互联网成果投资农业,他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虽然们目前新农民这个群体还不够庞大,但他们正深刻地改造着传统农业,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身上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嫣然成为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前锋。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阻碍,例如部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观念落后技术推广较难,以及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就是互联网农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商业模式不够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链,面向全社会广纳良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需要理性,它一时可能不会为农业带来颠覆性变化,但此时迈出一小步,未来定会成功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吴絮颖.“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5:208-212
[2]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2015,23:104-106.
篇7
以买卖为切口,打造农村医疗、健康、旅游等生态链以及智慧县域、智慧乡村的梦想,正在贵州逐渐变成现实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车行近4个小时后在前往习水县二里乡红工村的途中,不断闯入视线的,除了绿洲红城特有的秀美风光,还有黔北大山深处的高崖险路。
不过,大街小巷的“农村淘宝要啥有啥”、“与其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农村淘宝”等宣传标语,又在提醒着外来人,这个革命老区已经与电子商务、互联网全面对接。
类似的反差,在《t望东方周刊》记者走访的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也同样上演着。
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正在因为农村淘宝的进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尤为显著。
通过农村淘宝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过程中,农村电商在扶贫、吸引人才回流、缩短城乡差距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如今,以买卖为切口,打造农村医疗、健康、旅游等生态链以及智慧县域、智慧乡村的梦想,也开始在这个“山地公园省”慢慢实现。
土货出山靠电商
“大家提起辣椒酱都知道老干妈,其实贵州光是辣椒制品就有1000多种,但大多没有名气。”贵州省商务厅副巡视员章淼青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因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也形成了其发展畜牧业、果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大量当地的土特产如今还“藏在深山人未识”。例如,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黔北麻羊、中华土蜂在原始森林保护区高耸的悬崖峭壁上采集野花而酿的习水岩蜜、自古就是“草八珍”之一的毕节竹荪等众多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特色产品,在过去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经济价值。
“办法尝试过很多种,却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得力的抓手。”章淼青坦言。
土货要出山,靠传统“手提肩扛”式的线下推广和销售渠道既慢又贵,效果不佳。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电子商务,被贵州视为最佳解决方案。
2015年8月20日,贵州召开了一场7000多人参加的“电子商务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农村电商便以星火燎原的势头迅速铺开。
亲自坐镇的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电子商务作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把“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主力军、主渠道,“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
在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内,贵州全省88个县全部成立了电商领导小组和电商办组织机构,并在26个县设立了1200个村淘服务站。
越是贫困地区动力越大
“在推进农村淘宝这个项目时,各个县从书记、县长到乡镇基层干部比我们还拼。”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贵州省总经理戈新县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感慨。
2015年9月30日,威宁县启动农村淘宝的千人大会,短短的两个月内,从全方位宣传、村淘合伙人招募、物流线路规划建设、73个村级服务点打造到县级运营中心和“淘宝特色中国・威宁馆”的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
“第一期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时,报名人数达6286人,当时刷新了全国村淘招募纪录。”威宁县副县长禄斌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遵义市习水县从2015年8月26日签订合作意向到9月2日正式签约、召开千人规模的动员大会和农村淘宝启动大会,仅用了不到一周,而其他县市通常都需要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越是贫困的地区,发展电商的动力越大,因为电商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变化最为明显。”章淼青说。
农村淘宝带来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原来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网购人口的习水县,从2015年10月30日58个村淘点第一天开业截至2016年4月,已经有超过20万人次通过村淘网购,交易额达到了近3000万元。
“这一数据主要是原来对互联网完全不了解的居民贡献的,包括偏远村庄的许多贫困户。”习水县副县长苟明利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
“在习水,原来极少有开淘宝店卖东西的,连企业上网卖货的都很少。但是从2015年9月2日,特别是10月30日农村淘宝开业到年底,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就开了60多家网店,到现在已经有80多家,其中有20多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习水县电商办副主任余洪永告诉本刊记者。
禄斌给本刊记者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15年威宁全县共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35家,网店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还产生了几家电商产业的龙头企业。
“放在电商发达的地方这不算什么。但对于西部偏远县来说,意义很大。”章淼青认为。
“砸锅卖铁也要顶上去”
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作为决定农村电商发展生死的关键因素,各地政府视其为一项“砸锅卖铁也要顶上去”的工程。
习水县正在全力打造高速路大动脉、6.5米宽的农村骨干道路、4.5米宽的通村组路三级公路网。
“除了几条已经打通的高速路,目前在建的这条建成后,从习水到重庆只需要花1小时40分钟。对于没有国家资金补贴的村组路,习水从前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5000公里的建设,这个是最核心的问题,否则物流快递车辆不通,村淘是发展不起来的。”苟明利说。
即将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的金沙县也正在积极准备基础设施。金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涛告诉《t望东方周刊》,“金沙将力争在2018年以前,实现物流、快递配送覆盖率达100%乡镇以及85%以上的行政村,有效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禄斌则对本刊记者介绍,威宁全县以电信、联通、移动三家网络公司为主,以8兆流量全面面向村淘网点铺开,并按照“一点一特色”的“互联网+农村”模式,对村淘示范点匹配留守儿童亲情视屏区、无线WiFi,针对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考虑设置“互联网+教育、健康、金融、亲情”等功能区,着力打造威宁电商新模式。
“去年我们在选村淘点的时候,有的地方只有镇上才有网络,还有些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更不要说网络和光纤。但是今天再看,很多偏远的村里都已经通了网。”戈新县告诉本刊记者。
年货节练兵
不过,农产品上行是不是铺设好道路、网线,开了淘宝店就可以把产品卖出去?花钱买流量、拼价格的传统淘宝营销方式是否适合农产品?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贵州省最大的肉品加工企业,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五福)营销副总杨海宁告诉《t望东方周刊》,“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淘宝、天猫开店,但销售上一直没多大起色,总在几百万元徘徊,一两百万元的时候也有。”
2016年阿里巴巴首届年货节,让杨海宁对专业化的电商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宣传造势到定标、选品,再到活动策划、仓储物流、服务管控,作为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参与年货节大促全程的贵州电商产业链上下,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农产品供应商、从电商服务企业到农户,集体经历了一次“练兵”。
“排除政府和平台力推的作用,产品的包装设计、文案策划、营销方式怎么更贴近现在的消费者,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和改进的内容。”杨海宁告诉本刊记者,以往做电商仅仅是从如何卖出去产品来考虑问题,年货节上“贵州腊肉”一夜爆名让黔五福开始思考如何整合省内优质土特产,形成规模化,丰富企业产品线的同时,强化品牌知名度。
受年货节的启发,贵州省正在全省推行“一县一品”计划。即每个县打造一个公共品牌,作为地方特产的总称,“比如黔五福和其他符合产品标准、有质量溯源体系的腊肉,都被称为‘贵州腊肉’。”章淼青介绍。
间接扶贫
农村电商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并非单纯的销售农产品。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不是没有杂音,开始有不少干部认为应该优先专注于农产品上行。下行或代购当然不是农村淘宝的主要目标,但它是个切口和前提。”章淼青说。
“实际上,做下行是为了更好地做上行。下行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上行通。”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集团副总裁孙利军对《t望东方周刊》解释称,“物流的上行成本是下行的一半,下行单量的增加,带来了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带动更多农产品的上行,这是一个良性的农村电子商务链路。”
实际上,工业品下行虽然不能为地方产生税收,但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好处。通过农村淘宝,农民也可以挑选比线下更丰富、便宜的商品,并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购物便利。
余洪永就给《t望东方周刊》算了这样一笔账,“村淘生产生活资料比线下平均便宜30%,全县3000万元网购交易额意味着为村民节省了1200多万元的开支,也可以理解为半年增收了1200多万元,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扶贫。”
更为深刻的变化,是其对于人才回流的吸引。
2016年春节,农村淘宝联合地方政府曾包下两趟“幸福返乡号”专列,其中一趟“广州-贵阳”的火车就免费搭载了近千名贵州籍大学生、城市务工人员。
“当时各个县和阿里村淘负责人一起去车站接,然后带他们去各个村淘服务中心去看,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和电商发展的机会,很多人节后就留下来了。”负责这个活动的章淼青告诉本刊记者。
智慧未来
“贵州的电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给农村、农业和农民带来的改变已经非常明显。”章淼青告诉本刊记者。
农村淘宝进入之后,带动了贵州买卖交易的互联网化,越来越多农产品上行的需求则形成了电商运营服务行业的市场,给返乡人才提供了更多创业的机会;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增收、转变为产业工人;农特产品乃至农村地区本身的旅游价值如何品牌化经营,正在成为政府、企业大力推进的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级大数据集散发展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单位,贵州还拥有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云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嫁接在这一基础上,想象空间不言而喻。
篇8
“农+工”奠定农村经济的坚实基础
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带农户的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支持新产品研发,鼓励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完善产业链条。
一是通过产业内部融合,助推“农+工”深度发展。各地以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形式,推进产业向融合、集群、集聚发展。全市34户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租赁土地、农民凭地入股、订单、购买土地等形式,规模经营247万亩;采取合同联结带户、合作联结带户和股份合作带户方式,带动农户14.5万户;采取农户参与股份合作、企业向农户支付保底收益、企业向农户支付股份分红等方式支付21644万元;企业直接结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42家;企业从事运输物流、商业餐饮、金融担保保险、乡村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收入3853万元。四平市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农业基地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三个经营板块,年销售收入8814万元,直接带动800户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经营,2014年6月27日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吉林省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温室大棚190栋,温室樱桃栽植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并举办了首届樱桃采摘节。
二是积极研发新产品,助推“农+工”广度延伸。四平市积极鼓励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了以粮食加工、特产品加工、畜禽产业加工、中草药、鹿产品加工、饮料加工和饲料加工等十条产业链条,形成了大黑山苹果梨、伊通黄牛、梨树白猪、四平梅花鹿、双辽花生、孤牌大米等多个百姓认知品牌。2016年全市34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共投入科研经费7668.5万元,科技推广经费3731万元。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科技支撑作用明显,现拥有12个剂型,228个品种,132个注册商标,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中药保护品种4个、国家专利产品6个,国家级新药11个、独家品种12个。吉春制药成为吉林省鹿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伊通县德盛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大专院校联合研发榛子精油、榛子露、榛子酱等十几种,有10余项获国家专利,产品市场看好,正在谋划建厂生产事宜。四平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阿拉伯糖、高含量蛋白粉等产品。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
“农+游”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添活力
紧紧围绕新农村三大任务,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发展“农+游”经济模式。四平市依托地域特色、民族文化、乡土风情,大力发展具有四平特点的休闲旅游农业。打造以伊通县大孤山镇温泉度假为龙头、双辽市一马树森林公园为龙尾,覆盖伊通县大孤山镇-铁东区石岭镇、叶赫镇、山门镇-四平市区-梨树县-双辽市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利用独特人文景观,打造梨树县霍家店村、蔡家村 “休闲度假型”乡村游。通过北方巴厘岛、农耕文化馆等人文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乐场所。利用美丽的自然景观打造双辽市一马树森林公园、伊通县大孤山、四平市郊的山门水库、转山湖、二龙湖等 “生态观光旅游”型乡村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打造“生态采摘”型乡村游,如铁东区的“红果采摘节”,梨树、双辽的葡萄采摘园,伊通的樱桃、榛子、蓝莓采摘园等。利用农村原生态技艺,通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方式开展“农家乐”型乡村休闲游服务。如四平市郊的东方山庄、龙王人家、叶赫人家等。通过发掘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打造满蒙民俗游,如铁东区叶赫镇和伊通县河源镇的萨满文化休闲游,双辽市卧虎镇的蒙古大草原休闲游等。
2016年四平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44个,其中:农家乐131个,休闲观光农园13个。主要从事农家餐饮、观光采摘、垂钓、民俗文化观光、特色种植养殖等,从业人员达1870人,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为1387人,带动农户3888户,年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44亿元,利润总额4642万元。创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1个,吉林省休闲旅游AAAA级经营单位1个,吉林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户。四平市级“十佳”旅游特色乡村及采摘园20户。
“农+网”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四平市紧紧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机遇,把农业信息化列为全市农业农村“三重”工作,坚持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需求为导向,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服务、生产、流通、管理融合发展,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引领和推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有效推动“农+网”经济模式发展。
一是整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示范工程,整合涉农信息网络,统一建设标准,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完善“县服务中心、镇街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村级服务站实现广覆盖。截止2016年底,伊通县已建有村级信息服务站187个,实现了全县覆盖。梨树县依托零公里信息服务点、12582农信通站点、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站共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80个。双辽市有190个行政村建有零公里信息服务站。
篇9
《信息化建设》:我们都知道,杭州的农业总产值增长是很迅猛的,而杭州又有很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那么,杭州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其践行互联网+农业有哪些现实基础?
冯莉:是的,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总产值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而发展智慧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现实基础。
第一是现代农业为智慧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这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效益提高上。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18.58亿元,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2.6%;实现农业增加值278.58亿元、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3555元、增长11.1%。其次,产业布局集聚,组织程度提升。我局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先后建成365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基地)、6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50家,带动农户85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564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60家,其中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10家,带动农户42.3万户,联结基地95.56万亩,逐步形成了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种管理和服务模式。再次,产品质量提高,品牌优势显现。近三年,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基地1403个,规模158.16万亩,年产量120.9万吨;创建浙江名牌农产品46个,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547只;积极推行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市、县级生产示范点240个,形成了生产基地、乡(镇)、县、市四级正向监管、逆向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最后,基础设施加强,综合实力提升。累计建成市级设施农业园区54个,新建标准大棚和棚架设施栽培面积38.26万亩,设施农业种养比例不断提高,工厂化育秧、粮食机械化烘干、大棚中耕机械、节水灌溉、畜禽养殖温控设施、农产品冷藏保鲜等发展迅速。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42.88万千瓦,与设施农业配套的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和茶叶炒制机械化率分别达67%和90%。
第二个现实基础是农业物联网应用在为智慧农业发展探路。一方面,农业信息网络一直在不断完善。我市农业部门通过“金农工程”、“数字农业”建设,构建形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服务的网络窗口持续完善,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并先后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数字渔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外来动物报验及其产品监管系统、“两区一基地”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初步实现农业生产监管的数字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服务的精准化和到位率。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平台的对接,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120多家乡镇快速检测站和27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始兴起。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部分农业设施装备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主体已主动探索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如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温室大棚智能化监测和远程控制,生态养殖场的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测控制等。
《信息化建设》:最近这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扩大信息消费,并为此于2014年在市委召开的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广泛应用。那么杭州市近期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是否可以请您详诉一下?
冯莉:好的。归纳一下,杭州市农业局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调研,找准突破口。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杭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赴上海、江苏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点考察学习,汲取经验,搜索和了解国际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和应用情况。在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制定并实施我市智慧农业抓点示范和统筹推进的建设方案。
二是协作科研院校,确立顶层设计。我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沟通协作,以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共同探讨符合杭州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为我市智慧农业建设指明方向。
三是搭建市级平台,联通政府与企业。经多次协商,我局与杭州电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依托云平台建设 “杭州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主要目标为构建一个覆盖市、县(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重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具备生产管理、预测预报、会商决策、应急处理、公共服务等功能,包含示范应用、决策指挥、信息服务、职能管理、农业数据中心五大子系统。目前该平台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并进入试运行,全市有近30家农业物联网试点应用企业和平台实现对接。
四是启动试点示范。2014年我局从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健康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首批试点建设了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同时,杭州市财政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智慧应用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信息化建设》:杭州市在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篇10
一、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四、结语
- 上一篇:外墙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下一篇:财务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