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微课堂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运维;中职课堂

一、网络运维课堂教学目的

一是根据应用程序编程的教学让中职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进行编译和执行,教学过程包含运维服务器、数据库与软件系统三者的运维。二是通过并发度运维和负载运维的学习,帮助中职学生找到系统的最大负荷是否大于实际使用的负荷状态,并以稳定可靠为原则,寻找系统中的设计漏洞与逻辑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三是防止网络专业的中职学生投入实际生产后出现问题。那样不仅影响网络运维课堂的实践,而且修复成本要比在运维时大得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将中职学生实践后会出现问题的可能降低到最低,让运维教学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二、教学环境

将客户端程序安装到Windows 7系统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内存4GB,硬盘320G以上,机器网络入口地址是 http://192.168.3.3/,服务器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3。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机房,因此采取低温运维和高温运维两种模拟环境进行。低温在零下5°C,高温在50°C左右。

三、运维教学分析

1.功能性分析

通过教学,网络运维帮助中职学生检查各模块的设计是否符合前期的需求、各模块的功能是否符合各教学的工作以及操作特点、每项模块的分支及子模块的任务和功能是否设计合理、是否有冗余情况和未完成的功能。通过运维,各模块功能基本满足各项要求。各模块的功能是在前期教学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教学需求进行设计的,模块的分支以及子模块也符合预期设计和功能。

2.安全可靠性分析

中职课堂教学通常须在局域内部网中运行系统,但是和外网的交互也是不可避免的。网络安全可分为系统安全(防病毒)和信息安全(防黑客、木马),因此要做好时刻防范病毒木马以及黑客攻击的准备。可使用专门的U盘监视工具,只有进行过登记的存储介质才可以被电脑识别。服务器端安装有效防火墙,客户端安装有效杀毒软件和关机还原程序。杀毒软件需要设置好杀毒计划。系统管理员定期对网络内计算机进行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补丁,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定期查杀病毒,多方面努力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系统操作性分析

让中职学生明白,系统的主界面设计应当简单化,并讲究实用性,目的是让操作者一目了然。从实用性考虑,操作过于繁琐会增加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维护时,设计界面尽量实用、简单、易操作,使不同层次的操作员一学就会。同时系统投入运行后,有必要进行全员系统培训,使操作员熟悉使用本系统。

4.系统维护性分析

系统的模块及子模块操作方便,没有图形设计和图片的植入。使用的控件基本都是TextBox控件、Lable控件和Command控件,事件以鼠标Click 、鼠标Move等为主,数据库链接简单。所以,系统的维护也简单方便,定期清理日志文件,将旧的数据打包归档即可。

5. 存在问题

教学过程中,运维中职课堂教学伴随着一些未知的意外,比如,课堂缺少“大数据”运维模块的学习,这个内容是将来系统升级更新所要考虑的模块。另外,由于学习内容较多,运维服务器的性能将受到严重考验。虽然可以设置定期自动运行的维护脚本,但存储文件的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配置备份服务器,用来存储备份的数据,而且备份服务器可以增加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一旦主系统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备份服务器以最小代价恢复数据与系统功能。

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维的教学,中职学生应当遵循前期调研的要求,同时,确保系统稳定,执行时间和延迟时间符合要求,反应速度比较快,集中上传和下载资料负载运行。达到以上的情况,中职学生则判定为学习状况好,足以参与更高层次的运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慕课;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迈入到深水区,计算机网络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1]。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其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采用云计算、微信公众平台、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实现慕课资源的二次开发,为每一个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在线教学账号,实现教师直播、课程点播、最新课程推送、教学经验交流等功能,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2]。

一、慕课平台简介

慕课是由美国知名大学与Coursera、Udacity、edX等课程资源合作商联合开发的一个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其包含了农林医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物理化学等数千门课程,为每一个专业提供丰富的、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内容[3]。慕课拥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方面的基础型、应用型以及最先进的课程知识,比如Ipv6、物联网等前沿课程理论。慕课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资源多元化。慕课整合了多种国内外网络课程资源,比如《计算机网络》、《Internet of Thing》、《网络组件与设计》等,并且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接入功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二)课程比较易于使用。慕课突破了传统课程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依托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光纤互联网,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资源集成在一起,提供给用户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犹如访问自己的计算机一样方便。

(三)课程受众面广。慕课拥有强大的并发接入能力,能够突破传统课程人数的限制,可以满足大规模用户学习的需求,课程受众面为分布在世界各地和各种年龄段的人群,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基础性、专业性知识。

(四)自主性参与课程。慕课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访问和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慕课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研究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应用慕课,可以引入先进的软件技术,扩展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构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践,满足当前政企单位对实用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4]。

(一)基于慕课平台构建虚拟教学系统。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基于慕课平台进行二次开发,与当前较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集成,比如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等,以班级或者课程为单位,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微信学习空间,就是通过微信向学生推送最新的慕课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形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地,教师可以上传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专业习题集答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视频交流、沟通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源、下载教学资源、查看教学资源,可以完成现场练习作业以及获得作业评价内容,现场向老师提问等问题。

(二)利用云计算构建桌面学习平台。云计算可以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终端、服务器集成在一起,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专业桌面学习平台,该平台具有四个关键功能。一是课堂直播功能,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搜索课程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PPT等课件,利用课堂直播功能为学生进行课程宣讲,超越了空间限制,方便学生在每一台终端上接收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课程点播功能,慕课平台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视频、PPT、电子书等资源,用户如果期望自学或复习某一门课程,可以点播这门课程的相关资料,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样就保证用户可以获得较多的学习时间,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取知识,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是在线答疑功能,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在直播过程中没有掌握和理解某个知识点,因此可以在自学过程中进行在线答疑,学生向老师发出问题请求,老师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回复,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四是学习心得交流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学习计算机网络专业心得,进行课堂交流,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成效。

三、结束语

慕课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因此可以利用慕课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引入云计算、微信公众平台、增强现实等技术,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施秋萍,谢宾.基于MOOC的计算机技能网络自助式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4):11-12.

[2]孟利民.浅析慕课(MOOC)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14):114-115.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参与式教学设计;互动式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64-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CNNIC(China Intemet Network Intbrmation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计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网络的不断普及早已除去了网络应用的神秘面纱,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会使用网络上网查看资料、打游戏、看电影等。多数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局限于计算机操作,如能够上网看新闻、打游戏、聊天等,并且会使用简单的IE浏览器菜单式操作,这使得大学网络教育技术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网络应用不用教,网络理论教不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及通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常涉及网络基本组成、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了解局域网的搭建等内容,在没有真实工程的环境下,这种学习更多偏向于模拟环境,只有部分硬件设施良好的学校可以提供实际工程应用环境。但是,这样的条件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用主义思维形式,并且网络研究越接近底层协议,其知识点越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或者感觉学而无用,从而产生懈怠。在几次抽样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网络学习操作较简单,网络内部工作原理概念太多、范围太广,难于理解。

2 教学互动模式和策略研究中的参与式教学探讨

20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一种对互动模式中参与式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自美国学者格拉泽(Robert Glaser)明确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起,“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便开始从朴素经验之“术”上升为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的整合,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中,Bela.H.Banathy、Charles M.Reigeluth等教学设计专家研究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价值与意义、方法与策略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美国教学设计专家Bela.H.Banathy从教学设计的未来假设出发,区分出4代设计方式:第1代是“按指令设计”(Design by dictate),它通常既通过立法实施又通过自上而下推行;第2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 for),它引进顾问和专家,研究某个特定的系统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向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第3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Designingwith)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Designerguided),它是设计者和决策者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而进行的;第4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 within),它提出“人的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 Method)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在参与式教学研究中,引人微格教学的思想,旨在将一个宽泛的研究议题缩小为一个可控的教学环境之中,便于学生研究和理解。

3 参与式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既包含专业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应用的课程,具有内容广、范围宽、知识点零散等特点。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课程采用以原理教学为基础,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决策定位,学习内容包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层协议,学习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技术,学习网络新技术等,最终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活动等。下面以在课堂中使用的上述几种方法的案例进行探讨。

3.1 课堂讨论与头脑风暴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议题的讨论。通常这些讨论是没有约束的,是在自由思考下进行的。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这样一种头脑风暴,引入了“微格”的思想,缩小议题范围,限定在一节课以内。因为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讨论开始IOM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头脑风暴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

例如,课堂上使用过的议题(包括“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网络的覆盖范围究竟可以有多远?”)都属于没有范围的议题。在初始状态下,学生的状态是很茫然的,经过简单的引导后,学生会在10分钟左右进人状态,并提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有的甚至只是一种设想,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甚至在课间时,还会继续进行着相关讨论。经过10分钟休息后,第二堂课会被设定为总结课。总结课可以让学生从发散性思维主动回归到总结性思维,学生会自然地延续上一堂课,发挥能动性,将头脑风暴中提出的想法予以分类归纳。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一个“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可以得出计算机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交换技术的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包含网络数据通信技术整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头脑风暴思想的引入,学生的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也更好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3.2 视频的引入

在多年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网络上的社会新闻、八卦消息、游戏等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在过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均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学习,导致在谈到一些新科技和新技术的时候学生会体现出一种茫然,而提到某种新的手机应用时则会体现出一种关联后的释然。可是,不了解已有技术,很难适应社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这应该也是大学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有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状态,又不影响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两堂课中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随机循环播放一些IBM、Cisco、微软等公司提出的过去10年技术回顾和未来5年技术预测的相关内容。这一点,在几年的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视频很欢迎,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现状和未来。

3.3 开放式情景模拟

在枯燥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教学,采用生活中实际场景讨论和角色扮演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相关应用大多来源于现实社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实际社会环境为模拟场景,让学生以某一特定角色为出发点,深入理解网络的相关运行原理。当然,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时间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思想,依然引入“微格”思想,选择引入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下面是一个小例子。

场景:因为某种原因要写一封信,并且得到对方的回信。

前期准备:2个信封,2张信纸。

角色选定:在这样一个场景角色中,选择3个学生,1个扮演写信人,站在教室前;1个扮演收信人;另外1个扮演邮局人员。

情景模式:扮演写信人的学生在信纸上随机写上一些内容,然后在信封上写地址,将信纸放在信封中,密封好,找到邮局人员;邮局人员将信转交给另外一位扮演收信人的学生;收信人看了信后写回信,依次在信纸上写回复、信封上写地址,密封好,交给邮局人员。

原理还原及情景模拟分析:上述开放式情景模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也很常见的寄信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一个让学生认识数据封装的原理及数据传递的情景模拟。

写在信纸上的内容就是人们要传输的数据,这里的数据是发件人和收件人都可识别和理解的,数据写在信纸上,之后放进信封,用于表述数据的一种封装形式,在封装过程中,必须按固定层次进行,不可能出现信的内容写在信封上,然后用信纸包裹的情况。信封就是数据封装中的最外层,通常使用通用语言写上收件人地址、邮编和收件人姓名,以及发件人地址、邮编和发件人姓名,这些用于表示封装中的层控制信息。

情景模拟是开放式的,这是因为教学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动态要素、人的要素和相对静止要素等。其中,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在场景模拟环境属于开放式场景,即在场景模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将更加利于把网络的相关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在写信这个开放式情景模拟中,不可预测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将网络层次的内部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写信这个环节,有的学生使用文字,有的则使用画图,当信传给收信人的时候,会出现不可识别的现象。这时候,则是讲解协议概念的最佳时机。此外,学生有的时候会出现忘记写寄件人地址的情况,此时则是讲解封装数据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好时机。

当该场景学习和讲解完后,可以进一步引入下一个路由议题,比如追加一个邮寄员收到信件后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景模拟过程。

3.4 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最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如在讲述计算机网络组网应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实际的中国电信网络接人流程作为小型局域网搭建案例进行讲解。在组网过程中,中国电信属于中国最大的ISP(Internet Server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主要给用户提供接口。在用户内部组网中,主要使用分离器实现电话线中电话和网络的分离,调制解调器实现数模信号的转换,然后扩展网络中使用到的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由于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曾经安装过能上互联网的网络,因此,对于这个议题的讲解都比较容易理解,由这个案例,很容易引出网络的小型组网和大型组网的扩展讨论。

当然,在课堂中,还会使用到其他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例如目录树的引入、示范和指导练习、辩论等多种方式,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在课堂中予以应用。

4 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确实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对网络的内部概念含义有贴切的理解外,还要求教师自身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已有发展和未来远景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这些都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参与式教学中,特别是开放式情景模拟时,时间控制比较困难,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情景模拟完还没来得及总结就已经到了下课时间的情况,这种情况将很不利于课程的理论深入。

由于学生多年来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所以在刚开始的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茫然不动的情况;相反,如果过多地使用参与式教学,学生也会出现过度活泼,注重游戏本身,而忘记游戏原理回归,所以在课堂中,这些度的把握都需要予以控制。

现有课堂时间毕竟有所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课时少,课程内容多而繁杂,独立信息不容易关联起来,学生课余时间无法充分利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工具帮助学生课外研究。当然这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探讨最终都将得到解决。

5 结语

篇4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国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相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且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不能够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发展,实验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现如今,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在学生与教师等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那种简单容易的小儿科知识,在研究生中能够找到对计算机网络精通的技术性人才都是少之又少,我国一部分研究生在通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才能够真正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然而一部分本科生则是以片面的理解去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太简单”,但当其接触到实际的时候,其便会发现自己对很多的技术性概念理解的还不够彻底,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然而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授课教师,要想着有限定时间里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原理讲清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非易衷这些情况表明,社会迫切需要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练。

想要编写出一本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教材,我们深感其责任的重大。如何去应用有限的篇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体现出来,并且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能够让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与标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发展速度迅猛,其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用爆表来形容也不为过。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我国计算机网络教学领域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讲清楚并且能够具体地说出来,学好计算机的关键就是在于是否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完全理解,并且要结合实际去进行操作,理论与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二者相互结合,但是教材的编写不同于网络产品的说明书,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且可以对学生的复习和自习提供有利的帮助,能够使读者的眼界更加开阔。

二、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应用板书的形式及简单的幻灯片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得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到做得到” ,让学生能够在直观上看待知识理论,加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管能动性。可以将一些理论性、片面性的知识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让抽象的算法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CRC校验等理论课程。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被动变主动

在我国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并且不去思考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取缔,如今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既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

在现今课堂上,很少见到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及教师平时上课的授课习惯。显然,这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代的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于目前这种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点措施来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课堂气氛搞得更加活跃:

首先,每节课前,将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告诉学生,并且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解答,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让学生们都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中开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且要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增加学生互动交流时间。课堂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内部讨论,最后由负责人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再由学生踊跃回答或者教师给予解答。教师只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们都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性。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对于那些教学课程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在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发言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们必须认真预习,并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后才能把课讲好,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

(一)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科技产物,他可以将文字、照片等信息快速的进行传递,在时间和速度上都要远远超过于邮政通信等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可以在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里将信息投递到对方的信箱中,并且电子邮件的信息是用键盘来进行输入的,摒弃了传统手写的方式,从而使信息的保存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信息群发工作中,必须要将信件内容复制成多份,并且要分批量进行发送投递,对方接收的时间也不是很统一,而电子邮件可以将一封邮件同时发送到多个邮箱当中,从而避免了传统群发信息的复杂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现如今,电子邮件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学生下发作业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作业及问题做出解答和指导,使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现如今电子邮件也经成为现代化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聊天室

聊天室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又一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它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的相互传递,使其在互联网中能够准时进行相互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进行交互,因此,聊天室更具有实时性。在聊天室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不会受到系统的权限限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聊天室中,参与者可以针对公开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聊天室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聊天室中提出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和研究,也可相互之间聊一聊在学习中和在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聊天室中很少有学生会提出专业的学术问题,然而更多的是情感发面的交流,通过聊天室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及人生态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即时信息交互系统

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带上了新的巅峰,在聊天室的基础上,即实信息交互系统现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早期QQ,MSN得到了广大人们的一度追捧,现如今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快,其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微信、陌陌等,在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可以使教学内容实时同步,并且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让彼此之间时刻都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四)讨论区

篇5

>> 基于微课的移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城市景观AutoCAD辅助设计》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微信平台的深度报道课程教学模式建构 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微课程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预想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应用 基于“微课”平台的有效教学 基于慕课的编程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的建设和研究 微课平台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网站建设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微课的高职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微课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微课在创新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MOOC模式的微课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陈小锋.通信自述-从原理到应用.

[6]胡茂凯,陈西宏,孙际哲,张群. 改进时变多径信道下OFDM系统性能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25-29.

[7]赵冠楠,梁风梅. 基于FPGA的宽带OFD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1):64-68.

作者简介:

李莉(1976-),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篇6

关键词:技工教育 交换路由一体化 工作过程

技工教育中,网络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企业就业,适应计算机网络管理职业岗位群(如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工作,达到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交换路由配置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技术人才。在传统课堂上,网络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反映该课枯燥难懂学习难度大、操作要求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分析研究了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概述

课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更是教学和知识技能的一体化;而对于学生,课程一体化则更多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优势,在于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实践技能有机地贯穿到理论教学中,能将枯燥呆板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有效地融入生动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也敦促教师不断钻研新知识、更新新技能,对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确定职业能力需求,从职业能力需求导出交换路由配置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大致为以下三步:首先,简单交换路由网络的设计;其次,交换路由高级配置;再次,网络的综合管理与运维。其中,简单交换路由网络的设计除了基本原理及设备的简单配置外,还需要介绍设备的选型与连接。交换路由高级配置则主要有虚拟局域网配置与路由协议两大部分内容。网络的综合管理与运维则需包含网络安全,如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及故障检测与调试等综合应用的内容。在学期末,课程开发小组需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流程进行重新评估及调整。

在课程管理方面,应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授课层次及内容,以及挑选合适的教材或编写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教材,包括实践指导教材。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以项目驱动式或者设置合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交换路由配置课程的教学均在一体化实践场地进行。在辅助教学手段方面,可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利用Kahoot进行基于游戏的评估,使用Padlet边教学边实时建立学习站点。教师和学生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

三、课程单元设计方案

笔者学校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教学单元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开发,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机融合。以项目虚拟局域网配置为例,设计课程单元方案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虚拟局域网的定义和标准;掌握静态VLAN和动态VLAN的区别与配置;掌握划分VLAN后主机间通信的配置;熟练掌握VTP的定义、工作原理和配置。

2.态度目标

注重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训练任务

任务1为VLAN基本配置;任务2为VLAN中继协议配置;任务3为跨交换机VLAN配置;任务4为VLAN间主机通信配置。

四、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是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笔者以虚拟局域网配置项目中的任务1“VLAN基本配置”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出以下教学活动。

课程预习:教师课前提供微课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及视频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课堂讨论: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灵活采用提问、记分等手段适当地给予激励。新课传授:归纳性地进行新课传授,明确学习目标、相关实践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VLAN实例,也可以通过提前录制的视频进行演示。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协同学习,完成VLAN基本配置的实验报告。回顾总结:小结 VLAN实践操作过程,分析常见故障及对故障进行排除,最后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项目考核:完成该项目实践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诞生,该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时要考虑模拟操作与真实操作相结合。虽然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作为网络通信的基本物理设备,笔者预计在未来十年间仍不会有太大变化。在此期间会有新技术、新标准出现,但也仍继续保持现有的模式与知识体系。随着笔者学校近年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购置相关网络实验设备,建立了一套相对较完善、针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基地。未具备相关硬件条件时,可以采用仿真软件来教学,但模拟环境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工作情况,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现今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也并不意味着就采用真实的网络设备配置取代模拟环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仍采用模拟加真实操作相结合。一是方便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到真实环境去进行操作。第二,也可解决现实设备不足的问题。其三,使用模拟软件教学可兼顾多种品牌的教学设备。弥补了真实操作环境中,品牌单一的不足。

如“VLAN基本配置”任务的基本教学活动设计中,示范操作和小组协作学习环节则可以分两种方式实施教学活动。一是采用仿真软件实施示范与学生操作,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独自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二是采用真实操作环境,教师先在交换机上进行VLAN的基本配置操作演示,学生则采用小组协作的模式协同完成该实验。

五、课程考核方案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采用70%的过程性考核与30%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式。可同时加入职业技能考核,使教学考核标准与行业考核的标准贴近。

首先,过程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包括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参照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进行总评并提出改进建议。过程性考核具体包括:课堂考核,包括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小组合作与展示等情况;作业考核,包括工作页的完成、课后练习等情况;阶段考核,包括阶段性的纸笔测试、实操测试、口述测试。其次,是终结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是学生根据任务情境的描述,制定网络设备安装与实施方案,并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满足客户要求。

六、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在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中,课程项目任务的安排是否科学严谨、逻辑是否紧凑尤为重要。而课程单元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是否能贴近实际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是一体化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现课程改革已初有成效,在课程内涵建设上还应当继续深入进行。同时,网络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也应顺势推进。笔者对该模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要加强网络技术实训室建设。网络实训室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证,学校除了投入设备,还要对实训场地布局进行设计规划,以适应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是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基础,还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与相应的企业应用经验。因此应定期选送教师外出培训或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参与到企业一线攻坚克难,让网络专业教师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动向,进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坚实一体化师资队伍。最后,建立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落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邀请企业专业人员一起开发一体化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将企业工程师的理论学习融入到教材中。

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驱动,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及实践训练。交换路由配置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应用专业相关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也势在必行。笔者学校将不忘初心,继续深化与加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要,造就更多的优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张有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4).

[3]何利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网络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4]欧军.基于工作过程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课程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

[5]江卫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4).

[6]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形式,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使我们能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发展开拓了教育思维,为因材施教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1],因材施教一直是高等教育孜孜追求的教学理念,互联网的环境制造了不同的场景和手段,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级各类的课程,获取新知识,打破了传统教室课程教学的限制。互联网+课程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如何教、如何学、如何交流、如何考评、如何监管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得以有效推广和应用。因此,目前我们面临着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改革和实施的迫切需求。

课程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是教育政策、教育思想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改革落地的地方,也是教学要素集中汇聚的地方[2],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系列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仅是很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也是社会已从业人员希望选修学习的课程,适宜构建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实施网络化的教学手段。

1 互联网环境下课程教学要素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授课者、听课者、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评估等[3]。授课者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听课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的反映;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质量评估。

传统课程教学要素中听课者基本由?W生组成,教学环境也是以教室为主,教学资源主要由教材、PPT、板书等组成。传统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授课者与听课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提问解答,可以重复等。这样对授课者来说,能够掌握现场听课者的理解状况,实时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习时间相对固定,不能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下课后,学习的可重复性没有,无法实现重新学习;学习进度固定,不太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对高层次学生和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带来不便。

互联网具有广域性、远程性和开放性[4],应用到传统课程教学中,特别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中,导致课程教学要素发生实质性与结构性的变化,产生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关系和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课程教学的授课者为讲课的老师以及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老师,讲课老师往往都是用事先录制的视频课件、MOOC等,而网上互动老师直接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讨论;选课者为随时接入网络学习人员,可以重复学习;教学资源主要包含视频课件、MOOC课件,以及拓展资源、习题、大纲等教辅材料;教学环境为网络环境、翻转课堂、智能手机等教学平台。这种富有全新内涵的教学要素重构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为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开发学习环境、丰富的网络资源,听课者可随时随地接入学习,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定制学习进度和计划。

2 互联网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

2.1 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案、课件与课堂的组织实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主体;但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活动是非对等时空下的交互过程,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角色体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上。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计划、教材、课件、视频、拓展资源等“五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建设是否分层次、成体系、有特色,决定着互联网+课程选课的适应度和教学的质量。

(1)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了适应不同选课对象的学习需求,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划分不同的课程模块,明确知识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时数和教学要求,形成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系列课程中有48学时和56学时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侧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有32学时的“网络技术与应用”和48学时的“网络工程技术”,侧重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与应用;有64学时的“TCP/IP网络设计与实现”,侧重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与延拓;还有32学时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侧重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如此形成的课程内容体系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员的选课要求。

(2)教材。教材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教学资源形式丰富,教材的作用有所减弱,但由于教材的系统性和可触性,仍是学习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为了配合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先后出版了4本自编教材,其中2本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分别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和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目前已有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选用该书作为“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教材;一本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是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配套教材,于2014年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自2010年出版以来先后被南京邮电大学、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相关专业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本是以应用和实验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材,侧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目前在一些高职高专学校使用。

(3)课件。根据出版的教材,对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分割,编制不同层次和学时的课件,以供选修者选学。由于课件是无音频的,所以要充分考虑自学的需求,从自学的角度进行课件的制作,力争做到结构明了、叙述清楚、系统完善、易于学习,这也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所要关注的。

(4)视频。我们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以PPT课件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视频录制。与PPT课件不一样,视频课件配合讲课的内容进行讲解,是选课者的主要选择,所以要对讲课内容进行设计,视频课件不宜过长,可以以知识点或内容段落为单元独立进行录制,要保持整门课的课件逻辑性。作为视频课件的补充和延拓,要充分利用MOOC课件和微课件的特点,发挥其动态演示功能,要着重针对课程内容的难点和重要点建设这两类课件,丰富教学资源。目前我们已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32学时的全课程视频,并制作了150多个微课视频,这些微课视频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5)拓展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知识背景材料、相连课程内容介绍、师生互动交流等,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知识面,满足高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于2014年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爱课程网)上线,在共享课程网站里,除了有常规的立体化资源(课程大纲、教学授课计划、课件、复习要点与习题、历年试卷等)以外,重点建设网上作业、测试、问题讨论、答疑、师生交流等互动模块。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拓展资源还包括诸如网络大事、重大技术及发明者、网络设备等背景材料。

2.2 选课者的学习

在我们互联网环境的新教学模式中,既解决选课者来源多元化、水平差异大、学习时间不固定等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活动的困难,也凸显了互联网+课程学习的优势,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发展方向、兴趣爱好等选学相关内容,参考有关资源资料,实现个性化、终身化学习模式;第二,学习者可以制定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对感到困难的内容重复学习多遍,能弥补课堂学习过程的时间过于统一性等限制;第三,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可以跟踪和保存,方便继续学习,包括已选学的内容、与老师交互情况、学习成绩等;第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可以预先设计,也可以随时进行,互联网教学平台设置了预设模式、定时模式、唤醒模式,学习者能十分方便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问答;最后,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完成在线习题、测验和考试,以便选课者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能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进行学习质量监控、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进等。

2.3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互动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习者释疑解惑,教师能做到及时了解学习状况,监控教学质量。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比较容易实现,既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案中预先设置提问和讨论,也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和理解情况随时交流。在网络环境下各选课者的学习时间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师生互动受到限制,师生交互需要进行细化。在我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采用3种交互模式:预设模式、定时模式和唤醒模式。预设模式类似课堂教学中的计划安排,但与其又有不同,在网络教学资源中预插一段对话框,如MOOC和视频课件等,这些对话框需要学习者的回答才能继续学习下面的课程,当然可能存在多次回答问题不正确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置几次回答不正确后给出正确答案的方式解决,这样既能了解学习者的理解情况,也能防止学习者启动课件后离开而没有观看课件,通过学生的留言和调查了解,这个环节的设置对学习比较有帮助,解决了网络环境学习的互动性差问题。为了弥补预设模式中交互内容相对固定的不足,我们同时采用交互的定时模式,每一阶段网上老师在线答疑时间,类似课堂教学的答疑时间,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实时交流,老师在线时可以与学生电话视频或者在留言板实时交流。唤醒模式下,网络技术上实现由学习者随时发起与老师的对话,解决学习者在固定时间段内无法与老师交流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或立即与学生交互,或留言预约时间,近期我们也在探索进行授课QQ群的方式交流。通过以上3种教与?W的交流解决了互联网环境下课程学习的互动问题,为学习的进程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手段。

2.4 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为了保证互联网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质量,除课件的制作、学习平台的建设、交互活动的安排等环节外,还要建立一个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有较完备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针对互联网学习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在课程实施中采取基于互联网特征的课堂模式与网络模式互补的原则,具体方法是静态信息采用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方法,动态信息采用互联网环境下的质量监控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新型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在静态信息的监控方面,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计划的审定;教材的选用;视频和MOOC等课件的先期制作;学习平台的技术开发;学习辅助材料的选用,如习题库等;拓展资源的建设,如知识点的背景资料、个人传记等。这些静态信息的审定可以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组织专家讨论定稿。

动态信息的监控方面,主要包括选课者选课情况、学习进度、经常学习的时间、三类师生互动模式的交互信息、自我习题测试、单元测试情况、课程结束考试情况、调查反馈情况等。这些信息分为4类,第一类是学习进程信息,包括选课者选课情况、学习进度、经常学习的时间等,集中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第二类是师生交互信息,由三类交互模式中的交互信息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参与互动的交流信息,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三类为测试信息,主要包含自我习题测试、单元测试情况、课程结束考试情况等,为阶段性学习的测试,也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一类是调查反馈信息,由各类调查反馈情况构成,反映学习者对学习进程的合理度、网络质量情况、课程难易度、课件使用情况、测试试题、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等,主要是对学习平台和资源的评价。我们对这些信息采用大数据分析研究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篇8

(1.哈尔滨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

浙江 杭州 311231;3. 东北农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阐述如何在个性化、立体化、交互化和泛在化的智慧教育指导下,将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有效工具,并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课程)课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协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指出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将更有利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 :网络;协同教学;整合;MOOC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EIE2013-0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20123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07126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TQ057);黑龙江省社科基金(11D055,12D067);哈尔滨师范大学基金项目(XKGP201201302)。

第一作者简介:于晓红,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yxhzk55788612@126.com。

0 引 言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改变了在线课程的录制式授课、学生独自学习无法与教师互动的方式。它为学生在学习新主题时提供了最新状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用分享和协作增强知识的一种知识交换模式[1]。在知识和信息迅速增加更新的时代,知识的保质期也在缩短,传统的“线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和网络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不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新的状态。MOOC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的开放化(教学内容可以自由传播)和自由化(同时可以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等多种平台)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将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在MOOC的推动下,结合学习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重新设计课程模式,推进课堂教学、协作学习、“双主式”学习模式,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而逐步整合MOOC进入课堂,会使教育环境不断进化,建立学生合作学习空间,便于学生的信息获取,定期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可以实现借助全媒体智能交互云平台的在线学习与离线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要实现这样的整合,无论对教育者的网络素养还是对受教育者的求知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MOOC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

“线上线下整合”应该是一种以优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选择Udacity、Coursera和 edX 平台 [4],以及国内的爱课程(icourses.edu.cn)、学堂在线、Ewant育网、网易公开课、腾讯微课堂、百度营销大学、淘宝同学等平台资源,达到充分、合理和协调利用目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的有机重构,来弥补基于课程的知识传授滞后于知识增长的现象,实现由资源驱动向文化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基于移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的MOOC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变革。首先是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通过MOOC听取名校教师的课程视频,将获取知识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和讲课水平,还要具备信息技术水平及组织协调能力。尽管线上的授课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分享了来自世界的优秀课程,但是线下的检测比线上的检测来得更可信,因此,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及检验在线下完成,这样就可将课堂教学融入在线学习系统中,即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MOOC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整合教学,不是任何章节都可以简单拾而为之,我们认为选择教学材料除了注意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从MOOC在教学中的功效和学生参与情况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具体指出教学章节、教学内容与MOOC教学资源运用的问题,以便能结合学科对整合教学进行实效性分析。

学习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信息的指导性资源,我们选择了Coursera 平台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D.Wetherall教授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课件[5]。作为内容性资源,我们选择了国内优质教育平台[6]和教材。

互联网视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网络上查找适合自身的视频资料学习知识,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学习者可以按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材料进行学习。他们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习得的经验更符合认知理论,视听双通道获取的知识远比单一视觉呈现的课件效果要好。按照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每个学习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共起点、共进度、共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难于理解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在线观看指定网站视频,可以重复观看,直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为止;课堂上先由学生讲解所学内容,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纠错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内化。详情见表1。

通过MOOC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是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其主要功能: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和寻址。

2 教与学整合

“教与学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教与学过程中交互信息的具体操作方式,即将MOOC的学习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满足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储、融合与多元化知识获取的目的,这是MOOC与课程整合的关键,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过程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在的加工,它包括3个基本的认知阶段: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巩固[7]。各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教”的过程是一个赋予了课程整合策略在内的学生认知活动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入了课程整合目的在内的知识获取的过程;另一方面,课程整合(或“被整合了的课程”)是一个载体,它既承载着实现学习者获取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学科课程知识)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学习者运用能力(凭借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的能力)的双重任务。

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分别是:

知识的获取阶段:这是MOOC课程的学习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中对要解决的问题是模糊的混乱的,是对问题的认识过程,以教师活动为主。为阐明计算机网络的层次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选择了计算机网络中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网络的层次设计思想,集中对网络发展的硬件和软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协议和方法提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关键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名校教师的课程。由此,完成学习的首要环节,使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

知识的保持阶段:此阶段强调课堂的师生讨论,使学生更精准地获取识记过的知识。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知识点,分层次讲解各部分实现的协议和算法,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生生讨论或师生讨论;教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评述,对共性问题给予总结,对重点问题予以关注。由此,学生对系统的、精简的专题课程内容进行了内化。

知识的巩固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完成知识的重新组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网络层次协议和算法能够巩固应用;通过专业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盲点进行补充学习;通过讨论区的互动,对不确定的知识达到确定和巩固的目的。详情如图1所示。

3 知识整合

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正确应用,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MOOC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合作为一种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更适合信息时代学生能力的培养。

知识整合是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资源、不同方式的学习进行选择、汲取与有机的融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并不断内化知识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知识的整合是运用知识的前提,知识运用的实质在于把自己的经验运用到实际面对的问题,这就不仅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同时也要求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原则应用到类似的问题上,即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整合的目的。如果一个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不能建立已掌握知识的认知结构,则根本不能达到提高知识和智力水平的目的。

4 认知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MOOC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交互学习,或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高认知能力。

(1)在MOOC学习的条件下,要将线上的服务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组织学生利用MOOC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课后和实验中的问题,学生在互助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对课程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的实践中,如“数据链路层”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把数据链路层的问题归纳为差错处理问题、丢失帧问题、重复帧问题、链路管理问题,通过讨论组的合作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而实现开放、互利、自信和主动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多在MOOC中进行,而问题的讨论大多在课堂进行。因而学生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和MOOC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改进;进而,MOOC学习中结构化的知识为认知行为和对学习的理解和概念之间建立了连接,帮助学生将经验知识和他们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经验连接起来;同时,MOOC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可以产生更为正确的认知重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另外MOOC学习中教师对问题支持性的反馈,使学生个体可以获得认知和能力的支持,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利用MOOC学习来进一步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果。因此,MOOC学习对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参考计算机学会网站[7]、MOOC平台和课本,撰写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问题的报告,并给予了评测(见表2),这个作业的完成促使了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教学着力点放在优化教学资源、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改变线性教学为“双主”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上,最大潜能地利用线上的MOOC课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在线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的问题讨论,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合作化学习意识等,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教学中的认知反馈,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错误并加以纠错,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内化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使整合教学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合作化学习能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对MOOC的线上和线下整合教学方式正在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Conole G. MOOCs as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learner experience and quality of MOOCs[J]. Revista de Educación a Distancia, 2013(39): 1-17.

[2] King C, Robinson A, Vickers J. Online education: targeted MOOC captivates students[J]. Nature, 2014(505): 26.

[3] Daradoumis T , Bassi R, Xhafa F. A review on massive e-learning (MOOC) design, delivery and assessment. In P2P, Parallel, Grid, Cloud and Internet Computing (3PGCIC) [C]//2013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3: 208-213.

[4] Johnson L, Adams S , Cummins M. The NMC horizon report[R].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Texas, 2013.

[5] MIT open course ware[EB/OL]. [2014-07-09].http://ocw.mit.edu/index.htm.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4-07-09].http://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 1667143.htm.

篇9

[关键词]高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教育;实践能力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使知识能够方便快速的传播。互联网中汇集的丰富网络资源和交互式多媒体信息,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相继建成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络,使人们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技合作和远程学习,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类的人才,他们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技能和经验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现场工作。而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课程设置的灵活化及多样化,同时也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教学思想的共享。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自主能力大大加强。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精神,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分析问题

学校使用的教材有些并不是最新版的,有些知识都快过时了,学生学习了这些教材上的知识不能跟社会接轨。而作为职业院校更应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能为今后的技术应用能力打下基础,我们更应该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来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让学生能尽快地接触到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而网络就是传播新知识的最快方式。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很好的网络远程学习平台。网上还有一些很好的自学网站、论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去找相应的课程。慕课,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于网络上的开放课程。课程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方式能很好地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能帮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的难点来观看教学视频,节省时间效果好。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首先要对老师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然后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改革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积极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件点播、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必要的面授辅导。广东省推行的由考试管理中心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基础在线网络教育平台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教师能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教学资源以及上传技术介绍资料,甚至可以直接网络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现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已有非常充足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期平台上的资源都会相对应的更新,教师可以直接使用里面的教学资源,或者可以在校内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而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这样,学生处于主导位置,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学。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一改以往的理论课堂,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学生在线上实时互动,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握手中。而且,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学生能在答疑中心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教师能在网页上即时回答学生疑问,其他同学也能参与讨论。高职院校始终要不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要求,逐步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制度,确定各专业下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办法、考核标准等;认真落实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实习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多数学生可以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结合工作实际选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探求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艳.浅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5-126.

[2]赵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7-29.

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信息化教育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影响自然是不小的。信息化技术在那些方面产生影响,对当今语文老师提出了哪些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为信息化促进小语教学突出更好的策略。

一、现状

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除了要发挥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师成为的合作者、促进者形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还要求教师成为信息化技术的熟练掌握者和学生的导学者。随着网络介入教学,教师的形象急剧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课堂的服务者、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精神资源的开发者。

二、教师形象的改变

(一)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教学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教会孩子学习的习惯,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怎样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正好可以促进注意力教学。教师首先选用、组合和设计合适的信息技术内容,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另外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这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当想讲“的”“地”“得”的区分和用法时,传统教学中的老师会利用口述以及出示例题来讲解,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老师可以将这一课题做成Flas,播放给孩子观看,这样的形式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符合学情。

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教师学习,学习信息技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现代教育技术不禁想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爱学习的老师形象,同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二)课堂的服务者

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服务者,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落到实处还有待加强,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学生从笔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笔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黑板板书的搬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近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更是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的教学方法。传统课堂分为知识的传授和内化,在课堂学习中接受知识,回到家后通过做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将这样的形式逆转,信息的传递被放在课下,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家学习,而在学校完成作业达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关键点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将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教室之外,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从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这样确保课堂上能有针对性的学习,使问题引向更深层次。

作为服务者的教师在此刻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轻松自学,同时教师应当明白,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而是对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给予学生更多自自主支配的时间,这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资源开发者、学习引导者。

(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

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伴随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信息素养。教师时时追求进步,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及教学设计,追求各个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用经验再次指导实践。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知识传授的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互联网、班班通校园网等技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和全面参与性,使用信息工具型城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正逐渐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主题,信息技术在现在和未来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开拓教学空间,教会学生如何主动获取知识,通过何种方法获取知识,以适应现代学习的需要。

(四)精神资源的开发者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的全球化,使得诸多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改变,知识全球化加快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有研究表明现代人一天所接受的信息量是古人一年所接受的信息量,现代知识更新周期短,容量大,这样的信息量促使教学务必要升级,从传统的过去式向新颖的现代式过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充当一个知识的摆渡者,将如何提升自己,这成了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应用将全球的学校、图书馆以及所有的资源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库,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终将被学生的自主学习所取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发展需求,选择性地学习,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地学习。随着知识来源的广泛,教师不再被认为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课堂,现代化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并且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教师的职责从教授知识转变为开发学生的精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