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2-02
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产业经济方面,包括医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1]。近年来,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健康产品质量提高,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提升,辐射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在内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9处、农村幸福院480处、互助养老服务点120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9家。全市现有养老床位4.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8张。培育或引进品牌养老服务组织41家,建成县级养老信息化平台7处。社会化养老发展迅速,全市登记注册社会办养老机构达83家,其中在建51家,设计床位3.1万张。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了潍城区华都颐年园、高新区鹤祥安养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
(2)健康商贸流通体系规模扩大。形成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山东远东医药有限公司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医药流通龙头企业12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60亿元的1家。奎文医药物流园、寒亭临港物流园、潍城鲁东物流园等与健康产品相关的物流园已经建成运营。具备完善的医药产品零售市场,山东海王星辰民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潍坊百姓福医药连锁公司等连锁经营门店均在50家以上,药品质量优、品种全、覆盖面广、服务规范,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和便利的购药需求。
(3)形成了较强的医药研发能力。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开展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是山东省最早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化孵化器”,建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智能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配置近2亿元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已聚集150多家企业,涵盖中药、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海洋药物等新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
(4)健康农产品生产水平较高。全市建成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6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处,市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150处。“三品”认证总数量达到1 370个,基地总面积发展到540万亩。峡山区创建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在安丘市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在寿光、诸城、高密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基地建设。
2 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层次不高。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重要的行业细分领域布局分散,发展水平较低。在以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为主的健康制造领域尚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在全国2 100多家同类企业主营业务排名中,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第533位,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排名第744位,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934位。
(2)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无系统全面的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方面,如保健品、中医养生健身等,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机构养老方面,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价标准。
(3)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端健康产业人才如研究开发、医疗服务、企业孵化人才严重缺乏。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多为外地引进人才,本地成长人才缺乏,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更为匮乏。高素质职业人才普遍不足,健康管理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身健体、健康体检服务等健康服务机构专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弱、数量少[2]。
(4)产业投资规模小。虽然潍坊市健康产业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比较,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待加强。特别是药材种养、医药制造、保健食品、科技研发等领域投资较少,与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差距较大,制约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3 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华都养老集团、潍坊鹤祥安养中心、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等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领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扩大中成药生产。立足潍坊市现有药材种养基础和药材品种特点,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利用现代医药理论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中成药剂型和成方,推进中药现代化,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产品,打造中成药现代化生产基地。重点以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心可舒、脑血疏等心脑血管用药、速效剂型的开发。以诸城浩天药业为基础,加快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大孔树脂吸附等中药提取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
(3)“互联网+”融合发展。把握“互联网+”时代来临机遇,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服务、溯源产品生产等为主体的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大数据管理为支撑,建立“潍坊健康云”,提高全市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
(4)搭建市场平台。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风筝会、菜博会等市内外重要展会,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城市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协调推动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支持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跨区域建设、运营,不断地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逐步形成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体系。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3]。因此,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篇2
>> 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集成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I 江苏省高职院校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引进外资的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江苏省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江苏省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海州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泰兴市城市防洪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遭遇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宝应县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整理;土地财政收入:为土地直接税和土地出让金相加而得;地方财政收入:《江苏省统计年鉴2010》;2003-2012年当年江苏省财政草案决算报告整理而得
图1 土地财政收入各组成部分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变化图(2003-2012年)
通过两种统计口径计算可得,从2003-2012年,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税收增长比较缓慢且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大概在10%左右,而土地出让金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在2008年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下滑,但2009年又迅速反弹。根据两种口径统计出,这十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47.36%,45.69%),若将土地间接税、相关部门收费和土地借贷收入考虑进去,其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远不止50%。总之,江苏省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较大,而如此大的依赖程度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2012年江苏省出现多地政府出现强行向职工借钱还债的问题[2],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需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事实?
二、“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
经过对江苏省土地财政基本状况的分析,总结出造成“土地财政”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1994年分权分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是产生土地财政的根源:分权分税体制使中央财力趋于强化而地方财力趋于弱化,事权却由中央到地方不断下放,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增大。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计算可知,从2000年以来其财政缺口一直在扩大,截止2012年已达到1031.24亿元!因此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使得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这块肥肉[3],就看上去十分“合理”。
2.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也是造成土地财政不断扩大的原因:
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曾指出:“一手从农民那里廉价得到土地,另一手又高价卖给开发商。而宽马路、大广场又表现出自己所谓的政绩,这又同官员的考核制度有关”。从江苏省统计局数据计算可得,2000年以来,江苏省GDP年均增长水平超过10%,2003-2007年财政收入均增速在20%左右,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水平超过GDP增长水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足见考核制度已成为推动“土地财政”大发展的直接动因。
3.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和使用没有作明确规定,故使得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被违规使用。根据江苏省审计署调查显示,地方政府存在将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违规协议出让和向有关拖欠土地出让金的开发商违规发放土地使用证的行为。新浪地产曾报道“江苏仪征:土地出让金涉嫌违规进入企业‘腰包’”。[4]
三、相关政策建议探讨
目前江苏省土地财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失业农民大量增加、土地违法事件频增、耕地资源浪费严重等。为了更加优化江苏省财政收入的构成比例,有效解决由土地财政带来的“余波”,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合理分配事权与财权,调节财政收支
在事权上,应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划分,保证地方政府处于“一级政权”和“一级事权”的地位,以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负担,如中央政府可加大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支出;在财权上,应处于“一级财权”的地位,明确并合理划分政府税种和分配税收比例,建立地方政府属于自己的主体税种。同时,进一步深化推进财政层级扁平化措施,使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落实到实处。
2.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体制,透明土地出让金收入
通过核算发现江苏省未将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存在很大一部分基金流失,降低了该部分基金的使用效率,导致这部分收益会被个体占为所有,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所以,在编制预算时应做到细致、全面地反映基金收入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应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能力,使其趋于透明化。
3.完善地方政绩考核制度,经济发展稳中求快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若地方财政一味依赖“土地财政”一定会有终结的一天。故应打破地方政府只以GDP增长为标准的政绩考勤制度,应将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民生因素考虑进去,如社会保障、失业、生态环境、教育、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等,构建一个趋于完善,更加合理的考核模型,让经济水平不满足于增长,应力求于发展。
4.建立农业专款专项基金,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相关调查显示, 江苏省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农民只得5%-10%。[5]故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应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失地农民的补助和相关就业培训等,保证基本生活、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得到切实供应。
5.加强对土地监管力度,保护耕地资源
据江苏省国土资源部统计,2008-2011年土地违法事件总数为8201件。因此,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征用的监管;同时应严格执法,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让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江苏省土地出让金在2007年以前被纳入预算外资金账户,2007年以后被纳入政府性基金账户;从2011年起取消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账户,将预算外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忠伟.安徽省土地财政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19-20.
[2]新京报.江苏多地政府靠土地财政还贷高息融资年利率15%[EB/OL].,2012-11-27.
[3]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
篇3
关键词:IC卡;发展;应用;
我国的IC卡产业及应用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伴随着政府启动“金卡工程”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十多年里,青海的IC卡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迅速走过了启动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其速度是快速的。
一、IC卡在青海省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现状
IC卡在青海省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10年处,IC卡在西宁市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在交通、加油、商场、医保、食品方面,发卡量约为 1165000张,主要为王府井卡、加油卡、爱里蛋糕卡、公交卡、省市医保卡,相对而言公交卡和省市医保卡发行量最大,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各行业自行为主、自我发展,没有形成一种规模。
二、IC卡发展的意义
在银行加快电子化速度的同时,各种金融犯罪方式也不断变化,犯罪方式从传统的抢劫、盗窃到用摄像头进行记录、伪造银行卡等各式各样,要预防这些风险,当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单从银行卡方面来说,与传统磁条卡相比,安装了芯片的金融IC卡能存储加密数据,防止卡内信息被非法读取或复制,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以推广金融IC卡的首要意义是它能有效降低伪卡欺诈率,维护持卡人的利益。推广金融IC卡的另一层意义在于通过将金融IC卡与无线射频技术和小额支付应用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各行业合作,增加银行卡的附加价值,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方便持卡人的同时,带动银行卡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IC卡领域存在的问题
虽然IC卡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青海的IC卡应用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一个透明、高效、公正和富有服务意识的主管部门是推广IC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对IC卡的观念和认识上还不到位,或者说还有误解,反映在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以及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认识欠缺。1、主观原因在于战略定位不清。部分银行开展金融IC卡小额支付应用的目的是为了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等,从而导致金融IC卡小额支付应用累计投入不足和在行业应用或与行业合作不顺。2、客观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是金融IC卡受理环境不完善,这是最重要的制约金融IC卡发展的客观因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磁条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与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受理机具少,直接影响了IC卡应用的发展。其次是各行业自行发展是造成金融IC卡应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不论是银行之间,银行与行业之间还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都缺少合作,没有为持卡人提供方便的服务,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极大阻碍了金融IC卡应用。最后就是IC卡较高的成本制约了应用发展。
四、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建议着力在完善标准、总体规划、业务创新、行业合作、试点推广、技术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继续推动青海金融IC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进一步完善金融IC卡相关标准,构建银行卡检测认证体系。继续加强对IC卡技术标准的研究,进一步做好金融IC卡标准体系的完善,增加有关小额支付和非接触式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动态维护PBOC2.0标准。由人民银行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推进银行卡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同时加大对标准的管理力度,建立标准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标准的维护升级机制,对银行卡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加强监督管理。
2、尽快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金融IC卡产业健康发展。根据金融IC卡发展现状,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实施意见,努力把金融IC卡产业推向“技术标准先进、资源配置优化、应用领域拓展”的发展状态。
3、以公共服务领域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推动金融IC卡的行业合作,制定金融IC卡发展战略。继续关注行业IC卡的发展,重点研究金融IC卡与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在技术标准统一、跨行业联合通用和资金支付风险等方面与各方加强沟通合作,为金融IC卡产业发展挖掘持久有效的推动力。
4、在现阶段,青海省的银行卡发展必须由省政府大力倡导推动,才可能较快地发展。首先,通过制定政策,明确IC卡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各家银行根据各总行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推动IC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政府拉动下,IC卡业务才可能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其次,政府特别是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持卡消费。最后,政府应牵头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为IC卡业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篇5
[关键词] 亚健康 产业 现状 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前苏联专家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康复过程中的人群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病的不足2O%,其余75%以上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状态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头号大敌”。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要防治亚健康状态。随着对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便应运而生且极具潜力。
一、亚健康产业存在的意义
1.科技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诞生的现实基础
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2.人类对延年益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不仅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而且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延年益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3.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
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而且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服务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是国民宏观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它的变化决定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规模。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降低疾病人群比例、提高健康人群比例,才能够降低医疗体系的负荷,才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够提高国民个体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亚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已经有了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也在不断增加。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岁~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可见他们的亚健康是多么严重。专家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医疗应对系统和一个并不太科学、效果一般、普及率并不太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体系。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关怀和干预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用于人体健康资产的80%在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群体服务,而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产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亚健康服务的机构很少,仍处在起步阶段,包括以体检为核心的健康体检中心、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以中医健康调理为核心的亚健康服务机构等,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系统地解决亚健康问题的需求。
2.亚健康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1)亚健康理论框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支持。由于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过程,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目前,对亚健康状态评判尚无统一标准,所以,如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和干预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中都把亚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但课题承担者大部分是从传统中医理论入手,对于亚健康状态缺乏生物学理论研究。亚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基本没有,其结果就造成了亚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上的混乱。
(2)亚健康服务的技术装备、手段、人才匮乏,亚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人性化操作。目前,国内为亚健康人群服务的技术装备大部分为亚健康状态检测设备,但都存在设备简单,测试结果重现性差的问题。亚健康干预手段和高级服务人才匮乏,基本还是中医理论基础上的推拿、针灸等手段。上述原因造成亚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个性化服务缺失。
(3)亚健康商业信誉较低,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对亚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规范。亚健康行业流行,但市场混乱。目前,体检中心、健身会所、导医机构、保健品推销商、休闲娱乐中心等众多的组织和机构都称自己从事的是亚健康产业。这表明国内目前的亚健康市场蓬勃发展,但存在无序的问题,缺少权威的行业协会或学会的规范,品牌企业和产品服务都还未确立。
(4)亚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亚健康信息数据管理可通过信息系统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对个人的亚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从而鼓励和帮助人们改正不健康的行为,降低风险性。但目前亚健康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交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个人信息缺乏持续性、可用性。
(5)与保险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健康保险是亚健康产业在国外的一个主要方面。从健康保险的经营目标看,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亚健康服务,满足客户亚健康服务的需求;通过实施专业化的亚健康诊疗,降低保险公司疾病的赔付率,可扩大利润空间。
三、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1.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建设亚健康服务平台
亚健康服务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亚健康人,还包括健康人和病人。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治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亚健康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亚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也有诸多不足,两者结合起来发展,将会起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2.亚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范围、对象要多样化、系统化
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产业主要以健康体检服务为核心,属于“发现健康问题、但不能充分解决健康问题”型的服务,并且大多数服务是一次性和非连续性的,这样的服务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另外,现在体检行业存在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总量过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已经面临需求量下降、不良竞争增加、一些机构难以为继的局面。所以,亚健康服务机构必须引入正确的管理理念,实现服务升级,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如增加体适能测定评价、营养干预、心理咨询等服务。
3.兼营健康保险业务
亚健康产业兼营健康保险业务是有可能的,而且已有例可鉴,最典型的代表――美国健康维护组织(HMO),为17个州的800万国民提供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包括系统的亚健康保险业务。另外,从国际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保险业出于自身经营安全与利益的需要,必将要进入亚健康领域,在参与健康管理服务投资与经营的同时,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支付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兼营健康保险业务对亚健康产业自身来说也有重要作用,将解决亚健康服务消费支付的“瓶颈”问题,推动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4.开发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互动与双赢
亚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的最明显区别是,它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亚健康管理。所以,亚健康管理的出现将为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将直接影响亚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以及服务规模等。随着国家亚健康相关标准的设立,亚健康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和共享资源,它将促进亚健康产业协调发展,并引导亚健康产业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规模发展的方向运行。
四、我国亚健康产业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从新医学模式下考察分析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围绕亚健康防治工作产生的亚健康产业也会涉及到许多领域:在教育方面,有健康推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师培养等;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亚健康理论研究、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亚健康诊断治疗,中医诊断治疗亚健康研究、生态环境与亚健康、社会文明与亚健康、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等;在食品工业方面,有营养补充食品、防衰老益寿食品等;在农业方面,则有无公害食品、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等;在制药业方面,则有防治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化学药、植物药、生物制品、基因干涉药等;在休闲业方面,有亚健康旅游、运动健身、健康餐饮等;在传媒业方面有亚健康网站、网上咨询、书籍刊物、音像制品等;在医疗业方面,有亚健康医院、亚健康检查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等;在设备制造业方面,有亚健康检测设备、治疗设备、家用亚健康治疗设备等。
总之,随着我国亚健康服务的不断深入和规范,实施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将是亚健康产业应用的主要方向。亚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28)1:12~15
[2]郑灵巧:投资慢性病防治,效益惊人[N].健康报,2006
[3]陈永华:亚健康产业投资前景看好[J].医疗保健器具,2006
[4]雨焱:双刃剑两面看―亚健康产业商机无限[J]. 健康大视野,2007(9):93~95
篇6
中关村大健康产业联盟目前已汇聚100亿元的投资,并在海外六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第一批中关村昌平园驻海外联络办公室,以打通国外先进技术和项目进入中国的通道。
昌平园大健康产业“星光熠熠”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中关村昌平园的政策区范围为51.4平方公里,入园高新技术企业2400余家。园区内集聚了生命科学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及中小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并拥有世界知名的国家级生命科学园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昌平园目前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最集聚的区域之一,既有中粮集团、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瑞士诺华制药、修正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多家大型领军企业,也有乐普医疗、万泰生物、北陆药业、亚东制药等一大批业内知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覆盖了创新药物、医疗器械、保健用品、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等各个领域。
此外,园区内还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瑞士先正达研发中心、丹麦诺和诺德研发中心、国家蛋白质重大基础设施北京基地等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涵盖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和服务外包等各个环节、较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链条。
为推动昌平区以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昌平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关村昌平园发起成立了“中关村昌平园大健康产业联盟”,联盟由中关村昌平园内50多家大健康领域的核心企业及机构组成,包括5家国家级研究机构、3家跨国公司、5家上市公司、2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5名院士、5家海外合作机构以及多家金融服务机构。
六家海外联络办公室将整合全球资源
昌平区区长张燕友说,大健康产业作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且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昌平园大健康产业联盟的成立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必将为全区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新的活力。作为属地政府,将充分依托产业联盟这个有效载体,切实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从审批服务、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积极搭建产业支撑服务平台,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创造一流的环境。
在“中关村昌平园大健康产业联盟”成立会上,昌平区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苏贵光代表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与“美中医药协会”、“美中硅谷协会”、加中创新园等5家海外机构授权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波士顿,加拿大多伦多,瑞典斯德哥尔摩,韩国江原道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第一批6家中关村昌平园驻海外联络办公室。联络办公室将成为国外先进技术和项目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为中关村昌平园整合全球资源、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为海外人才、项目来京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
为支持昌平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在会上,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与北京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银企联动、多方参与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未来三年内,北京银行将为中关村昌平园的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20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将把中关村昌平园推荐的高新技术企业选定为重点企业群体服务,建立企业贷款的“绿色通道”。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大健康产业是首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具备了发展大健康产业联盟的良好基础,他希望大健康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好协同创新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用各类资源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中关村大健康产业联盟汇聚100亿元投资
如今,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投资项目已经落户中关村昌平园,未来3年内将陆续建设完成,包括北大医疗城、生命园医药科技中心、泰康健康管理中心、迈瑞北京研究院等1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篇7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 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税收的影响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08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别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只有5%,批发和零售业只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因此,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积极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形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业与生活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特别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东莞养老产业;现状、趋势、战略建构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活”。随着老龄人口、高龄人口、空巢及失能人口数量以平均每年超过1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的需求逐步提高,养老产业大有可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东莞享有“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受原材料、劳动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东莞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受到冲击,东莞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东莞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对东莞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战略建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品和服务的特殊产业,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它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形成健康老龄化社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它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助于减轻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
一、东莞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2011年月7日《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公布数据,我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4.8万个,床位数112.9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8.4张,占老龄人口总数的0.84% ,服务领域涉及老年人健康护理、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终生教育、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临终关怀等等。虽然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实施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不足,东莞养老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1300多万,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4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照此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东莞常住人口较多,比邻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而一线城市养老成本比较大,东莞拥有独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养老成本较低,地理位置优越,而现在养老存在供需差距大的问题。
(2)养老机构入住率比较低。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2年,东莞养老机构的床位闲置率在24哈28% 之间,大多数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的入住率只有30%。相对来说政府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条件、设施好,老年人居住的环境好,入住率高。而民办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一般在50% 左右。主要原因是受到价格成本约束,较高的价格让老年人望而却步,同时又因为受到成本约束养老机构只能提供一些基本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3)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大多数养老机构由于受到资金困扰,养老设施不完善、条件差,缺乏家庭气氛,更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个人自由和私人空间小,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缺乏医疗、康复、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上随意性较大,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管理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很好发展前景,是值得政府推动以及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项新型产业。
二、东莞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老产业的发展正在被提到全球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市场潜力巨大。养老产业发展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随着多种养老服务产业业态的出现,老年消费群体会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养老产品。(2)养老服务业会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健全,满足老年消费群体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等不同需求。(3)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养老产业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到细致、更考虑老年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4)养老住宅业发展相对成熟,功能将逐渐完善。社区养老服找云涫辗训停覆盖面广,收益大,适合于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必将成为养老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
三、东莞养老产业战略建构
(1)着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阶级分化、利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日益显现,快速老龄化给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同时也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广阔机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可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优化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途径,作为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的工作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宣传确立社会化养老理念。古往今来,围绕传统孝道构成的家庭养老观念认为,养老天然是家庭的责任,正所谓“养儿防老”。政府应该依靠强大的舆论工具,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明确社会化养老的优势,使社会化养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进一步提高经济保障水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项目众多,内容不同。只有政府才能统揽各方,综合协调。要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确保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主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才有人格上的完整性,而这正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在社会救助中,对于老人要有相应的优惠,如低保对象中的老人免费入住养老机构等。
(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落实居家养老在养老方式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夯实社区服务的基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务的深入发展。
(5)完善行业扶持政策。山西省政府在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社会福利发展规划方面,应明确把养老服务业作为社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列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期间,重点以提升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把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逐步建立完善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机制,研究制订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规范养老服务业行业监管,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6)实行中介组织运作。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过去政府包办、包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多地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中介组织或服务实体承办的运作方式,具体可以采用“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篇9
关键词:银发产业;老年健康产业;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老龄社会的趋势。时下,1对夫妇照料2对老人和1个孩子的“421”家庭格局已屡见不鲜,老年服务需求也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而老年市场中产品与服务资源却供给严重匮乏,这助推了银发产业的大力发展。综合性的银发服务体系在国家老年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融合了老年人医疗卫生、养老护理、精神娱乐需求等内容建立了一体化银色服务市场平台,成为当今经济市场的“潜力股”。
一、银发产业需求与内涵
1.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趋势。老龄委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经突破2亿,预计至2025年可能超过3亿,2033年甚至可能突破4亿。全国老年人数将在今后20年迈入稳步增长期。国际标准界定,国家老年人数(60岁以上)占总人数十分之一时为“老龄化社会”,当达到14个百分点时为“老龄社会”。因此,我国即将由“老龄化”转型为“老龄”社会。
2.银发产业基本内涵。银发产业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形成的新型综合服务体系。在社会老龄化的大环境下和老龄社会的趋势中,银发产业被灌注了巨大的经济能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银发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与保健服务,除了本位产业之外,银发产业发展了更多的相关产业与子产业,涵盖了金融、保险、卫生保健、护理养疗、旅游休闲、教育等诸多产业。银发产业横跨了制造业、服务业,面对“421”这座结构金字塔,产业的突出多元化使之聚沙成堆,商力无限。
二、银发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1.银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作为发展中的新型服务类产业,国内银发产业整体缺乏标准化的运作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研产售”一体化产业集群。面对老年保健品基础行业的“一枝独秀”,其它潜力巨大的衍生产品却仍然匮乏,创新产品需要稳定的资金流打入市场,例如老年电子服务类产品。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对落后也使银发产业的现实构想进展缓慢。发展滞后的老年市场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2.国外银发产业借鉴分析。日本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一直把银发产业当成经济体系中的大力丸,这也让英国杂志惊叹:“日本正把经济变为银色。”日本用其护理保险制度解决了养护筹资问题,产业侧重于预防健康与精神追求服务。韩国作为亚洲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卫生体系与预防保健产业的资金投入逐年上升,在短短12年内用不到7个百分点的GDP就实现了全民医保制度,对银发市场的判断和投资相当效率与准确。
3.银发产业前景分析。社科院预计银发产业在未来20年间有望达到20万亿的产业规模,这期间必将创造大批的就业机会,促进健康消费,拉动经济内需,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面对不同层次、年龄的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市场也会逐步发展得结构多元、内容丰富。银发产业将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型为以“预防”为中心,朝向医疗卫生、现代服务、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发展壮大,有望形成我国卫生经济转型的新蓝海。
三、银发产业建设对策
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也将助推银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以下是对银发产业建设发展的一些建议:
1.银发产业的发展需要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这是我国重大而迫切的“银色”任务。当前现有的护理保险制度尚缺乏护理保障,政府要有计划,逐步深入地建立商业性银发护理保险体系,这是国家养老的必然趋势。
2.老年护理业和老年社区服务业作为银发产业的主导产业需深入开发和实践。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体系既是社会养老的迫切需要,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渠道,可实现银发产业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3.构建成熟稳固的金融支持体系是银发产业摆脱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的必经之路。相关部门应协同市场大力宣传“银色”商机,积极引入投资者,成立专门的老年产业融资机构,建立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服务机构创造持续稳固的资金流。
4.依托老年人不断提升的生活追求和精神追求,拓宽银发消费市场。针对老年人对旅游、文化活动、体育、保健等各种需求引领“银色"产品的开发设计,打造老年品牌,突出银发休闲娱乐,丰富银发市场,实现“老有所乐”。
5.兴办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式,也是银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结合老年健康和老年福利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改变老年人陈旧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质量认知,提高老年人消费水平。
四、展望
银发产业“钱”景可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蓬勃发展的银发产业将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也将实现社会“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最美夕阳构想。
参考文献:
[1]陈希琳.“银发”时代新“钱”景[J].经济, 2013(12)
[2]芮晔平.发展“银发产业”化解老龄化危机[J].现代经济信,2013(16)
篇10
一是缓解“看病贵”,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多年来,“以药养医”导致的医疗机构趋利性,致使医院乐于处方贵药,药企乐于卖贵药,流通乐于经销贵药,物美价廉的基本药物却被惹人嫌弃。基药制度将强制基层医疗机构逐步“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这就在一定范围内打乱了行业原有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基本药物重新有了容身之所。且不论这个比例多大,至少有助于缓解“看病贵”。
此外,“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政府补助”的政策,起码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先破除“以药养医”。当然,基药制度不能完全解决“看病贵”,还有赖于其他配套措施,如全民医保的实施、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医生绩效管理的完善等。
二是加强行业集中度,减少恶性竞争。本次目录涵盖307个品种,有20多个独家品种,基本上是大中型品牌企业的产品,与国家希望加强行业集中度的思路高度吻合。制度第五条已经表明:“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整合”,通过扶优扶强,经过几年努力,待部分中小企业撑不下去了,“大鱼吃小鱼”的自然法则开始发生作用。从目录可以看出,国家意欲首先通过政策支持优秀企业加快发展,然后通过市场杠杆,使行业集中度逐步增强。相对于生产企业,拿不到配送权的商业流通公司的死亡将会更加快速。从这样的思路来看,在随后出台的针对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很有可能出现更多的独家品种。
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这样会导致大批中小企业瞬间阵亡——由于具体的招标措施、目录调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等都由各省来制定,各省可能会有些相应的保护本省优秀企业的措施,否则,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社会稳定、当地的健康产业发展都会成问题。
三是社区药品减少,或将给零售药店带来利好。当前,零售药店的生存环境不佳。社区零差率、社区看病免挂号费等惠民措施,使药店损失不少,但基药制度的实施,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述情况。
基本药物制度第十四条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品种的办法应“从严掌握”,第十五条则明确“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两条规定结合来看,不难看出其中深意。例如,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一般超过1000个,如果目录正式实施,只能采购307个,就算上海市政府财力雄厚,再增加几百个品种,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某天患者习惯性地去社区配药,结果发现药没了,怎么办?只能又上药店。从这个角度说,新措施减缓了社区与药店争利的情况。
在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均明确要求所有零售药店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尽管本次出台的制度没有这样提,但“零售药店基本药物采购方式由各地确定”,基本药物如何惠及零售药店、政府如何补贴,尚待明朗化。
四是期待各省招标细则鼓励优质与创新。基药制度将基本药物的招标权力下放至各省,因此,各省如何制定招标细则,成为关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