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贸易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风险规避,对策
一、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贸易主体的实际损害的不确定。它既具有风险的共同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性。这里的实际损害的不确定发生与否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直接关系,最终能否有实际损害发生并不确定。但是,国际贸易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既能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获利的机会。
二、国际贸易风险分类
1、按照风险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发生了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事件如发生不可抗力等引起的,动态风险是由于市场、产品供求关系、生产工艺改进等变化而引起风险的发生。
2、按照引发风险的因素来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
3、按照风险外在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有形的风险和无形的风险。
4、按照风险强度的高低来划分,又可分为高强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等等。
5、按照引起风险事故的原因不同,还可将国际贸易风险分为国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三个大类。
6、国际贸易风险还可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个方面来划分,(1)在宏观层面上,主要包括来自贸易双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等。(2)从微观层面看,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风险上,一般包括企业在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经营策略实际运用方面的风险。
三、国际贸易风险的成因
因为国际贸易的范围大,涉及面广,几乎涵盖各个行业和很多领域,因此国际贸易风险的成因也有许多,像国家局势动荡、战乱、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主体资格的不确定等,都有可能引发国际贸易风险。在众多的原因当中,引起风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以国际贸易海上货物运输为例,买卖双方以CIF价格成交的进口业务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存在自然风险、意外事故和运输欺诈等风险。
四、外贸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
(一)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规避风险的前提。所谓客户资信调查,即对企业的资格和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核验对方企业提供证件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对交易对象所在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是否存在不良信用,有没有较大数额的贷款到期未偿还,以此确定贸易对方是否具备履约能力。三是确定贸易对方的身份和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四是调查对方企业的信誉度,是否存在不良行为历史记录。
(二)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外贸企业应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合同中增加违约之后的成本,使对方不能随意违约,从而减少恶意违约的可能性。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1)双方应对合同中适用的国际贸易惯例与本国法律发生冲突时,是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还是按本国法进行解释,一定要事先明确;(2)合同文本内容要完整、要件完备、用词准确,避免产生歧义;(3)为方便解决日后发生的争议,建议在合同中尽量约定仲裁条款为本国仲裁且为终局裁决;(4)为避免以后发生风险,力争使用本方提供的合同签约文本。
(三)重视技术手段在风险转移中的应用
1、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为将运输途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转嫁,外贸企业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有助于强化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对外贸易活动的发展。
2、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实行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对货物运输保险的补充,它主要针对一般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出口业务中的外商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将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欠缺的方面有效地进行弥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出口商的利益。
3、善于使用国际保理业务。在该项业务中,国际保理业务服务商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系列综合服务,主要有调查外商的资信状况、催收应收而未收回的账款、企业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担保等业务,消除买方潜在的信用风险。
4、合理使用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由银行出具的担保申请人能够按合同约定如期付款的保证,在申请人不履行的情况下,则由银行代为申请人履行付款义务。从使用范围上讲,银行保函大量地使用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
5、备用信用证的适用。在国际贸易中,往往由于各国对商业银行开展保函业务在法律上的规定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允许本国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而有的国家则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会选择变通,将银行保函业务用备用信用证业务进行替代。
(四)选择有效的货物款项结算方式。国贸中,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支付是常用的三种方式。(1)汇付对进口方来说,不适用于合同数额较大的支付。(2)托收的内容恰恰与汇付相反,对出口方而言,托收存在的风险很大,在市场发生变化而对进口商不利时,进口商就有可能拒付货款。(3)信用证通常是以银行信用为企业进行担保,体现了银行的信用,这是区别于汇付和托收的最大特点。
(五)产品质量是占领国际市场的根本所在。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从国际大市场这块蛋糕上分一杯羹,就要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工艺上下功夫,因此,企业要重视科技研发,重视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经济与国际贸易;外汇风险;预防措施
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经济和商业交易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发展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外汇风险主要日常国际业务交易中,企业在跨境贸易的间接交换中应予以重视,一旦汇率出现问题,将引起严重的汇率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尽可能减少汇率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汇率风险。
一、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现状
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形式。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容易发生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应收账款和汇率变动引起的债务价值,会影响公司的实际收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可以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会受到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进而增加企业运行中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过程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出口贸易,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影响,但对公司而言,出口的国际贸易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但是也将面临更多的货币风险。在汇率波动或其他影响的情况下,这将直接导致许多发展制约因素和巨大损失,这对于所有国有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一)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货币分析造成的最明显的经济损失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的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当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已成为核心业务和关键地位时,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货币风险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当国际进出口被公认为商业行业提供服务。该要素的实现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此过程中,会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存在货币兑换损失的风险。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商业交付过程中,由于汇率突然变化,将导致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汇率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严重差异。如果企业没有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则会对公司的商业交易产生不利影响,在货币兑换过程中肯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公司营业额受到影响汇率的变化会使公司的营运额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关键问题。就当前情况而言,中国在当前国际贸易工作中的总体发展相对较好,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整个业务流程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企业运营状况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在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遭受严重的外部风险。公司的日常活动与营业额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但是汇率风险将直接导致业务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行活动,这也是一种汇率风险。目前,大多数国有公司以资产和负债的形式显示其经营状况。如果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则公司的会计资产除当地货币(人民币)外还将包括货币结算方法。在进行账目的对账和准备过程中,必须使用人民币当地货币来说明外汇结算方法,以了解公司的具体收入和职责。如果汇率在计算前后大幅度波动,则公司的账面利润也将减少,从而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将更加深远。外国子公司的大部分业务结算将以当地货币为主。同时,将使用当地货币与其他货币共同结算,多币种账户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三)汇率效应引起的汇兑损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频繁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变化影响将造成巨大损失。在外汇市场上,一旦银行根据汇率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进口商的成本和出口商的利润。尤其是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最终提升了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的货币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货币风险,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同。这就要求公司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当前,中国世界贸易中的主要货币风险类型如下。1.交易风险这种风险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价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公司利润逐渐减少,这是风险的结果交易。2.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变动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与外币变动有关的项目的价值将发生变化,给自身带来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公司通常使用外币作为衡量其资产,负债和实际收益的标准。但是,当将由外币转换的金融项目转换为本国货币时,账面值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公司在国际贸易中予以关注。3.运营风险由于日常运营过程中汇率的变化,公司可能会面临自身的风险。当汇率变化时,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将发生变化,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有所不同。汇率变动将对公司的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带来商业风险。以上三种货币风险是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面临的全部风险,并且三种风险中的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对于商业风险而言,它是高度动态和主观的,并且难以具体衡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计算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并以具体数字作为后盾;这三种风险的发生阶段也不相同。会计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运营的结果中,而交易风险通常发生在商业运营中。总之,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主要是在过去的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而操作风险是公司将来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可能面临的风险。从风险影响的角度来看,操作风险将对公司的实际收入产生实际影响,而会计风险将仅影响资产负债表并在账面反映公司的损失。交易风险的影响通常是通过评估业务交易,也可以从运营角度衡量损益结果。4.加强防范货币风险的必要性在经济和商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许多机会。因此,它已经发展得更好,但同时也将面临相应的挑战。由于汇率变动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公司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将很严峻。在中国,一些公司没有意识到货币风险的预警和预防,也缺乏预防货币风险的工具,这影响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效果。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防范外汇风险非常重要。
二、国际经济和商业环境中汇率风险的原因
(一)汇率波动外贸公司最重要的基准是汇率,汇率变动最实际的反映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变动,流通中的不同货币将影响成本和收益。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发生重大变化,将直接损害公司的收入。相反,如果汇率变动不大,则公司受益,将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但是,事实是汇率随时都在变化,现在由于其他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二)货币兑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和会计系统。因此,为了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易,应使用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和核算。在此过程中,对于正常交易,公司必须进行货币兑换,货币兑换肯定会增加国际贸易风险导致各种程度的损失。
(三)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特征,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导致了丰富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贷销售交换结算方法应运而生。但是,这种交易方式存在明显缺陷,交易结算时间长,业务竞争激烈,汇率波动较大,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业务经验,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准确预估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及时避免汇率风险。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国际贸易市场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企业在经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强大的市场机制来支持和指导国家和公司的对外贸易活动。但是,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外汇金融市场不强,难以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货币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规避风险,首先,必须具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是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其次,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风险预防的认识不仅是公司经理人所必需的,而且还使各个级别的人都对风险预防有了这种认识,需要加强公司的内部文化。建立并增强公司的员工价值观念,以使每个员工都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第二,仅仅预防意识是不够的。实际执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公司建立适当的责任制度,以确保他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避免风险。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在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公司的必修课。一方面,适当的公司发展管理机制是关键。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吸收优秀外部公司的经验,为自身发展确定适当的外汇风险。另一方面,在采用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松对风险预防过程中从预测到评估和预防的所有环节的加强。如果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货币风险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现状,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第二,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货币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以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三)外汇风险控制与管理随着国际贸易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是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交易所交易等。但是,这些工具各有优缺点,因此,在规避货币风险过程中,公司必须根据交易的特点,工具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工具。在汇兑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已成为有效措施之一。公司可以通过正确结算和调整货币条件以及资产和负债来将价值保护条款纳入合同,以增加逃避外币支付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公司在业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此外,公司还应从提高员工的抗风险能力,建立风险培训机构以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四)加强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我们无法预测国际经济和商业流程中的外部风险,因此,加强公司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是当务之急。在不违反中国会计制度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司可以根据交易情况,例如,在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改进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正确选择价格和结算货币,调整货币资产和负债,在外贸合同中加入套期保值条款,以避免因交易产生的外汇风险人民币升值和外币贷款规模的增加。
(五)培养优秀的货币风险管理人才货币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中国企业货币风险管理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培养外汇风险管理人才,招聘和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培养货币风险管理人才可以从学校培训和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始,这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财务人员的应对能力。通过预防货币风险,公司还可以调整其内部发展战略以提高预防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公司在进行国际业务和经济交易时可以采用改变结算时间的方法,当预期货币升值或贬值时,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提前或递延结算。具体降低货币风险,确保公司可以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公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销售调整。通过采用随时调整价格的方法,公司可以在商品价格之间划分货币风险,从而可以减少货币风险的影响并有效地防止货币风险。
(六)选择合理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如果管理不当,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很容易带来货币风险。因此,为避免风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交易的实际特点,采取合理的结算方式,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而结算时间长而带来的风险。此外,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短期资本问题可以通过信用证下的出口汇票解决,没收或保理业务可用于解决长期融资问题。
(七)谨慎选择结算时间以避免风险对于专注于国外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在与贸易伙伴所在国家或地区签订的付款合同生效后,他们应该保持高度的金融风险意识,并密切注意本币和外币。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应在合同允许的时间内进行,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计划提前和推迟汇款或组织货币兑换。例如,在出口方案中,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下降,则可以通过适当推迟交货日期或交货时间来避免损失。相反,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上升,可以及时停止亏损,并在上升期内提早交付,避免失去更多利益。
(八)改进结算方式并选择稳定的结算货币如今,公司可以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学中使用各种结算形式。对于刚刚涉足外贸的中小型国家公司而言,这非常容易。通过选择不合理的结算方式,例如,不同类型的结算货币,可以进一步扩大现有的货币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最合理的结算方式,正确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国际经济贸易中货币风险的可能性。此外,除了签订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外,公司还可以密切注意支付外汇并进行风险计算和汇率波动的评估,以减轻货币风险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货币交易中,中小企业应尽量选择人民币作为本币。但是,如果在特殊领域无法识别本币的结算状态,则还需要选择汇率更稳定的货币结算,例如,欧元和美元,进而保障商业交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公司在“退出”过程中的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中的外汇风险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损益。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有了卓越的表现,但是人民币的波动依旧不容忽视,企业在进行外汇交易时应做到规范、谨慎。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外汇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外汇风险控制,加强货币风险防范,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毛薇兰.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3):40-41.
[2]夏兰.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118.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外汇风险 成因与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5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些情况不仅给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外汇风险就是其中之一{1}。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很多种,例如,不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外汇风险极其影响
(一)外汇风险分析
外汇风险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词汇,其主要指的是因为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外贸领域,外汇风险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它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外汇风险一般是由汇率的变动所决定的,而汇率变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等,这些因素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有些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有些却能阻碍经济的增长。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当今的人民币尚不能进行自由兑换,这就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当人民币的汇率值增大时,就出现升值现象,反之人民币就会贬值。这就使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两种情况,一方面,我国的收支顺差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会持续增大{2}。由此可知,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当中,外汇风险将会成为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此,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我国大型企业都集中在进出口贸易领域,在涉外贸易过程中,许多企业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外汇业务,进而不可避免的接收大量外币或外币债务,当这些外币汇率发生变动时,就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1.在兑换货币时造成损失。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复杂,经历的时间较长,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会时常经历汇率变化,如果交付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有所不同,就会直接造成一定的汇兑损失。如果外汇的汇率变大,就会对进口商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外汇汇率偏低,就会对出口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企业业务量造成影响。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企业业务量的变化,而企业业务量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例如,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如果国内汇率上涨,那么在本币不变的情况下外销价就会变高,这就使得此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大,进而导致出口量减少,企业收益减少。反之,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如果国内汇率下降,那么外币的内销价就会增高,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如果这种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也变大,就会使企业的进口量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
3.造成企业账面损失。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常会制定一定的资产负债来表示自己的经营状况,在我国,账面资产形势有两种,一种是本币,另一种就是外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表时,往往会对不同货币进行统一折算,并将其折算成企业所在国的货币形式来表示企业资产状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会因为汇率变动而使账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企业的账面损失。
二、产生外汇风险的原因
(一)兑换产生的风险
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由于各国的货币品种不同,结算方式不同,就导致了交易方法也不同,为了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许多企业都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这是造成外汇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如果各个企业都使用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就会避免外汇风险。然而,这一点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说,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
(二)汇率波动产生风险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汇率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造成外汇风险的另一个原因,试想,如果外汇汇率一直保持不变,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汇率风险。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格局中,这是不可能的。
(三)结算方式多样化造成的风险
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导致结算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行的结算方式主要有:赊销、汇兑、信用证等{3}。这一系列过程在操作时往往历时很久,其中难免会发生汇率变动的情况,因此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外汇风险。
(四)我国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
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使得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无法对外汇风险进行及时预测,更无法制定出健全的应对方案,最终使得企业难以应对外汇风险,经营失败。
(五)我国的外汇市场不完善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是不健全的,还不是一个具有完全意义的金融性的外汇市场,而是我国外汇体制的附庸产品{4},在外汇体制中仅仅承担一个汇兑货币的功能,因此与国外成熟的外汇市场相比存在许多差距。此外,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程度也相对落后,使许多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受到限制,进而无法为企业规避风险。
(六)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制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金融服务也相对落后,许多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够健全,因此,无法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预防外汇风险机制,进而导致外汇风险在我国外贸企业中间影响越来越大。
三、外汇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树立防范意识
树立防范意识是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基础。首先,企业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健全员工的价值观念;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再次,企业还应该锻炼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便能够做出应急策略,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要想在世界贸易中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就需要从公司自身做起,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发展{5}。首先,企业可以向其他优秀公司或先进国家借鉴成功经验,并将之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相结合,以此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机制;其次,企业应该对外汇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找出企业外汇风险存在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采用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提供帮助,并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就目前形势来讲,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交易、期货加以和掉期交易等。企业在应对外汇风险时,可以采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综合性方法。
(四)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在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为许多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例如,选择正确的结算币种、适当调整货币资产负债情况、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增加外币贷款规模等{6},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保障,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培养相对应的人才
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抵抗外汇风险的培训机会,并培养出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同时,在招募人才时,也需要对应聘人员的外汇风险意识加以测评;其次,企业需要制定预测机制,以此来增强员工的抗风险能力。
(六)选择更加适合的结算和融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结算方式的不同也会带来一定的外汇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此种风险,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需要多加考虑,从自身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例如,企业需要在交易过程中对货币的收付进行跟踪,同时对汇率变化进行跟踪,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汇率变动之前完成货币交易,从而降低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7}。此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通过信用证下的出口押汇来解决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融资还是结算,都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减少外汇风险。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而在这场交易中,外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为了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应该从自身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制定出适合的管理机制,同时积极向先进的企业进行学习,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注释:
{1}解晓昕.浅析外贸企业外汇风险防范[J].商情,2013(44):51-52
{2}周德.简析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2015(3):34-34
{3}张蓉.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4}刘月,谢源虎.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6):105-106
{5}王怀军.国际经济贸易中潜藏的外汇风险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67-69
{6}董明英.中国跨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7}林麓.现代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篇4
关键词: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73-04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点省份,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点地区。这将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大大增加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交易的机会。随着交易的扩大,传统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利用创新的融资模式势在必行。为了能更加顺利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在使用新型融资模式时要注意可能会突然发生的不安全情况,并对此作出防范。
一、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广西中小型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调查显示,2011年,广西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投资资金缺口约1 000亿元,比2010年增加300亿元。据金融部门测算,今年广西全区新增贷款将比2010年少200多亿元。但是截至10月底,国开行广西分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62亿元,直接支持企业380多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截至目前,广西今年将继续安排1.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自2009年起,广西每年财政安排3 000万元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银行的风险和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进行补偿。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主要部分。如表1所示,在2013―2015年间,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直接融资中的人民币贷款额逐年增加,占广西全区融资总量的比重为70.5%。而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的融资规模非常小。
(二)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在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下滑的情形下,广西进出口贸易却逆势增长。近年来,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大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成立和快速发展。尽管政府在政策上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做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使总外贸额增加,但其融资的困境还是没能得到很好改善。目前,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银行信贷规模受限,直接融资少;新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不多;贷款利率提高使企业纷纷转向了民间融资,更加减少应用新模式的比例等。
造成这些困境的成因可以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广西中小型外贸公司普遍有着公司的信用额度不高、担保情况不能达到银行规定、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等问题。广西中小型外贸公司因其自身经营范围不大的客观情况,普遍存在公司规章不够标准、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缺少相应的信用档案记录、风险控制意识不高导致贸易风险增加等,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难以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由于经济立法的滞后性,使得部分企业在遭遇风险时不愿承担亏损,而是钻空子寻找法律的破绽以弥补自身的亏损,这也促使广西银行普遍不愿为这类公司投放贷款。
从银行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针对境外的业务所投放的精力较少,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这使其在贸易融资工具的更新方面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使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方式使用率较低,难以满足其迫切融资的需求,限制了其扩大市场占有率。银行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缺少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审查,往往因难以评定信用等级而拒绝提供国际贸易融资。
从政府来看,我国目前制定的经济制度,大多数是专门为大规模的公司,尤其是为国家控股的大规模的公司制定的,专门为中小型外贸公司制定的政策少之又少,明显滞后于中小型外贸公司的国际贸易融资交易的发展需要。国际贸易融资开展中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所需的种种合同文件,政府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法规,这使当事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进行调解和诉讼。
二、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创新的思路
当前适宜中小型外贸企业操作的融资模式有国际保理、福费庭、结构性贸易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能较好地与公司业务量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相匹配。笔者认为,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创新,应改变对传统信贷的融资偏好,按照不同的贸易模式和术语选择合适的新型国际贸易融资工具,以适应资金流通的需求。选择适合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新型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可以从如下思路进行。
(一)国际保理
该模式在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运用存在着特殊长处,且发展势头强劲。该业务是保理商购入出口方的应收账款,它把结算、管理、担保和融资等合并。它是属于周期不长的融资模式,十分适合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产品价格不高、批量多、时间不长、贷款额度不高、节约成本的特点。有些公司产品的购买率高、销量大,却因为公司不大,没有符合要求的典质物品,因此不能获取银行的贷款投放去处理资本匮乏问题。
(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该模式是银行和信保公司联盟创新的融资工具,集融资与防险功能于一身,安全度较高。公司投保该模式之后,除可以降低外汇风险外,还可以拿着保单到银行进行融资,从而规避可能造成损失的情况。这不仅降低了银行放贷之后可能追不回贷款的情况,也促进了信保公司的业绩增加。中国信保在2015年上半年宣布,将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承保金额达2 158.5亿美元,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模式为主;对“一带一路”沿线承保占总额的30.31%。中国信保有所侧重地把业务开展的策略和资金放到“一带一路”的核心战略联盟地带,加大支持新型贸易方式,特别是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占承保总额的62.83%,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覆盖面,这对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采用该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结构性贸易融资
该模式将传统和现代的融资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把所有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作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不同的融资方式,遵循成本与风险的最优搭配原则,寻求成本和潜在风险的最佳结合点(如图1),最大限度地达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要求,同时减少了风险,使公司得到优势最大化。该模式通过按照交易过程中的状况和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把传统和新型的融资工具实行有机搭配,进而制造新型融资工具,达到优势最大化。这种融资方式可为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模式,切合中小型外贸企业实际融资需求,可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基于以上对新型融资工具的分析,笔者认为,应按照广西的进出口量、经济环境,从现有模式里去除不合理的地方,扩大市场占有量,增加订单,发展自身需要的融资工具模式。广西融资新模式必须由政府引领,增强杠杆调节作用,改进经济环境;银行产品要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企业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要和提高公司信用资产相结合。三方共同努力、相互积极配合。
三、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创新的风险控制
当前,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风险意识普遍不高。对于贸易融资创新风险,公司及银行经管人员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未能做好对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导致遭遇风险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仅对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降低银行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信心,还阻碍了广西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创新的进程。此外,由于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和银行处理进出口贸易的方法较为滞后,没有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监控和银企双方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等,导致无法很好地做到风险控制。广西的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流程。
因此,对于新型融资模式下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同样要从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角度入手。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助,为其融资活动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调节和杠杆作用,使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可以侧重选择新型的融资模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要加强对广西外贸市场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影响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融资并扩大发展的影响因素,使其能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得到相对安全的交易环境,将外贸的风险降到最低。
企业要及时调整市场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扩大贸易范围,调整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减少对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分散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贸易风险。在选择融资模式之前,要先仔细了解该模式的优劣,结合选定的贸易术语,挑选最合适的模式,以减小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银行要随时更替风险防范方法,改良银行的部门管理监测规章制度。要紧紧跟随市场的变化趋势,迎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推出新融资工具,以达到双方利益共赢;并且要设立标准化的经营监测制度,建立突况跟踪监控体系,强化风控专业人才机制。应从以上三个方面加大对融资风险控制的强度,从而创造卓有成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四、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银企合作的鼓励政策
广西在借鉴我国进出口贸易发达地区的政策时,要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推进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宣传国家的经济法律法规制度,让其尽可能多地知道信贷方针;鼓励银行创新融资工具,扶持企业得到银行投放的贷款,加快资金的流通,使企业能更好地扩大生产,并解决其融资难题。
(二)完善政府风险监测体系
政府要加大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公正执法,对市场中存在的失信行为做出不同力度的惩罚, 尽力查处虚假的中介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济环境。经由相应的信息平台和机制让企业的信息更加可信、更加公开。平衡中小型外贸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对称度,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的平台,使双方能快速获得相关咨讯。
(三)创新金融机构融资产品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广西经济的特性,转变传统的融资观念,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争取为更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派遣优秀员工到其他融资经验丰富的地区学习经验,了解、掌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开发和运作流程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市场需求,创新适合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工具,并且与时俱进地巩固新型融资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方法。融资产品创新包括可加强国际保理尤其是双保理、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及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实践与应用。金融机构应调整国际贸易融资的部门结构,部门的设置要依据市场化和适应客户需求的原则,将市场开拓、融资流程操作与风险控制的分工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四)强化企业创新和风险控制意识
强化公司关于风险防范意识,关注融资出现风险时可能会损失的资金数量。广西中小型外贸公司在采用融资模式时要依据费用最低、风险最小、模式和交易术语搭配最优的办法。探寻各种国际贸易融资模式的特点与应用实践情况,拟设广西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理性谨慎选择贸易结算方式,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同时,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善于运用中介机构服务,加强客户资信状况调查,严格控制企业信用风险;增大对于新型融资模式下的风险防范,强化对精通外贸的员工在结算和融资等领域的专业训练,提高企业信用,减少信息不对称对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庆贵.中小外贸企业产业升级战略与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探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2] 李京蓉.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208-209.
[3] 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J].知识经济,2013,(18):67.
篇5
[关键词]服装出口 辅料 安全性
辅料是服装的骨架、眼睛,它决定着服装品质的高低。欧美等国对服装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的新动向,即不仅关注成品主要原料(如面料等)的质量,也关注服装产品的辅料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由于童装辅料安全原因而导致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召回通报案例屡次发生。本文所指的辅料包括绳带、扣件、纽扣、拉链、缝纫线及其他装饰件。
一、常见不符合项目
1.绳带设计不符合要求
童装的绳带安全性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敏感,特别是欧盟地区要求十分严格。目前,欧盟、美国对此都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要求。如儿童带帽服装使用了弹性绳索,拉伸后容易打到脸部和眼睛;服装的帽绳、下摆绳、固定腰带、裙带、背带等部位超过长度限制,形成过长套索,在儿童活动过程中易被周围的物体钩住造成意外伤害,或误套颈项后造成窒息。
2.扭拉力强度不符合要求
各种纽扣、铆钉、小绒球等服装小零件的缝制牢度未达到规定的拉力要求。由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儿童因对小物体的好奇心,会撕扯、啃咬这些小附件,脱落后误吞而造成窒息,因而拉力强度也成为衡量服装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
3.尖端或锐边而存在致伤风险
因配件加工品质不良或使用后破损等原因,各种塑料及金属扣件和拉链等附件形成尖端或锐边,造成儿童被刺伤、割伤等而存在致伤风险。此外,刺绣图案背面手感较硬,极易磨伤婴儿皮肤,由于细节设计未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存在安全隐患。
4.化学安全问题不符合要求
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率高,且自身解毒,排毒功能差,所以极易受到铅等重金属的危害。国际市场日益关注童装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对童装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出口童装辅料的标准也日趋严格。美国CPSC近期虽已决定免除几乎所有纺织品的铅测试要求,但对纽扣、拉链、装饰物和紧固件等仍需进行铅测试。欧美等国外市场的新法规将检点落在纽扣、金属饰物、拉链和印花所使用的油漆上。可见国际市场对服装辅料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5.含有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纺织品服装在印染工艺中广泛应用的一类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在特殊条件下,禁用的偶氮染料可能会裂解出致癌芳香烃,引起直接接触的人体皮肤病变,严重情况可诱发癌症。
禁用偶氮染料因其高毒害性,一直作为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监管的主要指标。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检测以面料为主,缝纫线、花边因其在服装当中作为细小辅料,往往被忽视。近期有一批儿童尼龙夹克,由于在灰色缝纫线中发现69.9ppm的四氨基偶氮苯遭通报。生产企业对服装面料进行了检测后投入生产,但对产品所用缝纫线未做要求。
二、原因分析
1.标准的差异和缺失
上述出口童装存在的问题,国外都有相应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国外的标准或技术规范后,还随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定期评估和修订所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但国内大部分出口企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国外买家要求什么项目就做什么,不要求的项目就不做。
2.缺乏严格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盲目依赖国外客户的设计要求,简单地从事仿制品的生产,对国外最新标准了解掌握不够,对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外的质量安全要求缺乏辨别能力。造成大部分童装安全性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并非出自服装企业的生产环节,主要是外方客户的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部分外方客户对输入国技术法规不够熟悉,有的客户为了产品美观、别致,而给出了绳带过长或带有珠片的设计等。
3.国际贸易壁垒的寒流尚未传递到出口服装行业的供方
出口服装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项目要求的约束,而国内辅料配套生产企业对来自国外的要求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自检自控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其产品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还落后于最终出口制品的要求。
三、应对措施
1.把好质量关,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把好采购关,童装生产企业必须采购安全的辅料,采购的辅料检测指标必须合格,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因素。建立合格辅料供应商目录,对外购或客供辅料,要求提供检测合格证明,并灵活完善合同条款,有效规避贸易风险。第二把好生产关,每道环节严格把关,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生态、健康、安全的童装产品。
2.提高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能力
出口童装企业应加强对国外技术法规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动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并严格按照输入国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使自身产品适应进口国标准法规要求。
3.建立严格的首样件审核制度
儿童作为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特殊人群,其生活用品的设计均有特殊要求。儿童服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对首样件的产品风险存在点进行评估和自检,要深刻认识和了解童装机械安全性能要求。
4.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
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要做好对企业的引导工作,从产业及行业自律的层面加强对服装辅料的质量把关力度,深化产品质量要求的研究及标准的制定推广工作,并通过提供公共检测信息等服务平台方便企业及时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扭转我国童装出口产品检测及质量认定相对被动的局面。同时,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预警信息等,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篇6
因此,我国的外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出口能力,就必须重视本企业的出口知识管理以及员工的技能培训,切实地提高外销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国际上已经识别的重要出口技能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东部经贸发达的山东省外贸企业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出口技能调查,并对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出口所需的重要技能进行了识别和排序。主要目的是对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出口所需的重要技能进行识别,广大外销人员的出口技能培训与学习提供一手参考。
一、 国际上企业成功出口重要技能的识别
国外学者们很早就已经注意到出口技能对提高企业出口绩效的重要作用,有竞争力的出口技能和出口资源是一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成功出口的关键因素。同时,国际贸易培训与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国际贸易技能培训对于企业成功出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际贸易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经验和实用技能。出口技能对企业出口的重要作用促使学者们寻找哪些是重要的出口技能。
Kedia和Chhokar (1986)调查了96家美国中小企业发现,美国的中小企业认为有7项技能对出动有重要影响,包括(1)知道如何在海外市场进行营销;(2)知道如何获取市场前景和海外市场的相关信息;(3)了解国外企业运作的实务;(4)了解出口程序;(5)知道如何在国外市场进行定价;(6)能够与国外以及海外的美国企业进行竞争;(7)能够使用美元进行交易。他们还发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对上述出口技能重要性的评价存在差异,出口企业认为知道如何使用美元进行交易最为重要,其次是了解出口程序以及如何在海外市场选择当地的经销商。而非出口企业则认为知道如何在海外市场进行营销最重要,其次是了解出口程序。除此之外,非出口企业认为了解国外企业运作的实务、获取市场前景和海外市场的相关信息也非常重要。
Kaynak(1992)通过对加拿大大西洋和草原两个地区出口商所需出口技能的研究发现,尚未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都认为,出口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贡献因素,因而是企业未来必须开展的业务。出口业务在销售、包装、船运、保险、风险管理、管理消费者耗费的时间、谈判、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要高于国内销售业务。另外,信用限制、价格、质量限制、交货问题、运费成本、汇率波动和有限的国际市场知识都是阻碍出口营销的重要因素。与这些实际技能相关的成本越高、阻碍因素就越多,企业就越将其视为成功出口所需的重要技能。Karamally(1998)则形象地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差别比喻成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学习之间的差别。
Kotabe和Czinkota (1992)对以后出口技能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他们对500家美国中西部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出口资源中的资金融通和市场调研能力技能只是企业对出口产生兴趣的阶段才重要,随着企业参与出口程度的提高,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将超过资金融通和市场调研能力。此外,物流、法律程序、出口服务、促销推广和国外市场调研是企业出口所面临的五个最主要的问题。这些结论对于研究我国外贸企业的技能问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Ross和Whalen(1999)选取加拿大农商企业作为调查样本,以加拿大国际贸易职业证书教材中的70种技能为基础,比较加拿大农商企业对美国出口和对海外出口技能需求的不同。总体上,Ross和Whalen(1999)认为:(1)成功出口的农商企业与其物流技能的运用能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除此以外,包装、标签技术、利用货运和报关行办理出口手续和运输、判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会、办理海运,处理信用证、驾驭外国文化等,都是重要的出口技能;(2)农商企业虽然认为一般的国际管理、营销、金融技能十分重要,但中小企业对于高级的战略管理、出口营销和外汇风险管理技能的评价并不高,这些技能多是大企业更感兴趣。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需要运用这些技能时,由于能力和资源所限,往往会求助于外部国际贸易专业机构,如商、出口管理公司、贸易咨询公司或商业银行的帮助。
K・ksal (2006)对土耳其Aegean地区的85家制造企业实际调研发现,土耳其企业所需的出口培训内容包括出口营销、出口技术及实务、国外市场和客户关系管理三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营销知识,包括出口促销、国外市场营销方法、国际标准、外语技能以及品牌国际化。
二、我国外贸企业重要出口技能的一般特征
上述国外学者对本国外贸企业重视的出口技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而我国外贸企业对各类技能的评价结果是否相同呢?根据笔者前期的研究结果,从总体来看,我国外贸企业认为成功出口需要的重要技能体现出如下特点:
1. 国际结算技能和外汇风险防范技能是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出口的重要保证。
国际结算是出口业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算方式的选择不仅关系企业的出口收汇安全,对企业的出口成本核算也有重要影响。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我国外贸企业非常重视国际结算技能,例如“信用证的制作和处理”、“如何决定最佳的付款方式”、“能进行信用证的流程管理”、“能处理银行托收”和“知道加快国际现金流转的方法”。此外,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能确定出口的外汇风险”和“获取和使用国外买方的信用信息”两项技能尤其受到企业的重视。可以看出,国际结算技能和外汇风险防范技能是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出口的重要保证,事实上也是全国广大外贸业务人员需重点加强学习和培养的技能。
2. 国际贸易调研技能和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是我国外贸企业成功开拓市场的重要基础。
国际贸易调研是企业了解国际市场、获取订单和国外客户的重要的前期准备阶段,关系到企业产品的研发、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促销活动的开展。统计数据显示,“发现国外对产品的需求”、“了解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使用INTERNET”、“分析数据”是我国外贸企业最重视的国际贸易调研技能。我国外贸企业关注的国际营销技能主要是如何获取目标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包括“获取制定竞争方案的信息”、“能获取目标市场国家状况的信息”、“获取制定市场进入计划的信息”、“获取目标市场规则的信息”、“能勾画潜在客户的情况”、“能进行基础市场调研”。从总体上,我国外贸企业非常重视出口前期对国外市场信息和出口机会的了解和分析,为针对国外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竞争力产品奠定基础。
3.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是我国外贸企业规避外部风险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经贸环境来看,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环境的复杂,市场机遇和风险使得企业认识到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对于成功出口作用较大。我国外贸企业最重视的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包括,“了解本国影响出口的规定”、“了解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影响”、“了解WTO的规则和影响”和“了解贸易规则、反倾销的影响”。从总体来看,熟悉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我国外贸企业非常的一类重要技能,也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出口技能。这一结论也提示广大外销人员,应该尽快掌握国际贸易的有关政策和国际惯例,有效地规避出口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以为成功出口以及贸易风险防范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4.国际贸易物流技能和国际贸易实务技能是我国外贸企业出动的基础。
从总体来看,我国外贸企业仅把国际贸易物流和实务技能视为出口的基础能力,并不认为是成功出口至关重要的技能。其中,企业认为“如何跟踪出现问题的货物”、“如何计算运费”、“如何出具出口商业发票”、“如何标签出口商品”、“使用原产地证书”、“如何进行出口包装”这几项技能是一切出动的基础,也是外销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然而,这一结果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别,美国和加拿大的外贸企业都非常重视物流和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认为是本国企业成功出口首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三、对山东外贸企业重要出口技能的评价
根据我们对山东省300家外贸企业发出的问卷调查(被调研企业名单由山东省贸促会和青岛海关提供),对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山东省外贸企业认为成功出口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排序前15位的是(见表1)。
从这一排序中,我们对山东省外贸企业重要出口技能的许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山东省外贸企业非常重视国际结算技能和基本的国际金融技能
山东外贸企业非常关注出口结汇收款方式,国际结算技能是该地区企业成功出口至关重要的一类技能。在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中包括了5项结算技能,其中,“信用证的制作和处理”在88项技能中位居第一。此外,山东省的外贸企业还非常重视“如何决定最佳的付款方式”(第4位)、“能进行信用证的流程管理”(第6位)、“能处理银行托收”(第9位)、“知道加快国际现金流转的方法”(第14位)四项结算技能。
2. 山东省外贸企业非常重视国际贸易调研技能
山东省外贸企业非常重视出口前期对国外市场信息和出口机会的了解和分析,在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包括了四项调研技能,即 “发现国外对产品的需求”(第5位)、“了解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第7位)、“使用INTERNET”(第10位)、“分析数据”(第12位)。此外,该地区企业也比较“收集数据”(第24位)和“评价出口机会”(第32位)。有一部分企业非常关注通过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模式了解国外市场并从事出口业务。
3.山东省外贸企业比较重视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
山东省外贸企业重视的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中,只有“了解本国影响出口的规定”(第2位)和“了解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影响”(第15位)两项技能进入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之列。值得关注的是,这两项技能的标准差都较高,说明这类技能只被部分企业所关注。“了解WTO的规则和影响”与“了解贸易规则、反倾销的影响”技能的排序位次相对较低,与全国总体排序结果差距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东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的认知基础较好。
4.山东省外贸企业对于国际贸易物流和国际贸易实务技能重要性的评价较低
山东省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物流技能对于成功出口的作用评价不高,在国际贸易物流技能中,只有“如何跟踪出现问题的货物”(第11位)一项技能进入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之列。事实上,出口业务中有许多贸易纠纷就是由于在途货物的质量、数量以及相关的运输、保险事宜引起,因此,外贸企业对该技能非常重视。山东省外贸企业比较重视“如何计算运费”(第26位)。
从总体来看,山东省的外贸企业也仅把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视为基础能力,没有一项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进入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之列,只有“如何出具出口商业发票”(第20位)的排序位次相对较高。而其它3项技能包括“如何标签出口商品”、“使用原产地证书”、“如何进行出口包装”排序位次中等偏低,而且标准差都比较高。这说明这些技能仅为部分企业所重视。
5.山东省外贸企业对于国际营销技能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一般
在国际营销技能中,只有“能评价产品是否适合出口市场”(第13位)一项技能进入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之列。从总体来看,山东省的外贸企业对于如何获取目标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技能比较重视,包括“获取制定竞争方案的信息”、“能获取目标市场国家状况的信息”、“获取制定市场进入计划的信息”、“获取目标市场规则的信息”、“能勾画潜在客户的情况”、“能进行基础市场调研”。但是,对于市场推广方式重要性的评价较低,如“能有效利用国外贸易展销会”、“利用出口市场媒体推广产品”、“通过政府获得出口机会”和“有效利用政府贸易代表团”等技能。这一结果说明山东省外贸企业对营销技能的应用层次还较低,还需提高市场推广和产品出口促销水平。
6.山东省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重要性的评价中等,有些技能评价偏低
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对于高端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没有一项国际贸易战略管理技能进入前15位重要出口技能之列。其中,只有“供应链管理”技能排序位次相对较高(第25位)。这一状况可能与目前该地区外贸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有关,从长远来看,这类技能是出口经验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更需要的能力。
综上所述,山东省的外贸企业认为成功出口最重要的技能为国际结算技能和国际贸易调研技能,其次是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技能。
篇7
一、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粗放型、数量型的外贸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粗放型、数量型的外贸发展方式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外贸出口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不协调。我国在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成交价格却一路下滑,外贸规模与自身效益未实现同步增长。二是我国出口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建国50多年来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而且资源利用率较低,从投入与产出看,2005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当年全球消耗的7.4%的石油、31%的原煤、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4O%的水泥。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总量高达1142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
2、 低层次的外贸结构
从市场结构而言,我国贸易伙伴基本都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及地区。2001、2004至2007年我国出口前四位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地区,且大陆对香港地区出口中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最终流向美国和日本的转口贸易。我国贸易伙伴集中度高,一方面无疑将凸显来自这些国家的国家风险,由于这些国家是环保立法比较完善、环保技术先进的国家,容易受到来自这些国家的贸易紧急限制、反倾销诉讼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回旋余地。
从产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由1985年的50.5%下降到2006年的5.5%;而工业制成品出口产量比例增长很快,从1985年的49.5%增长到2006年的94.5%。但我国出口产品还徘徊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据统计,2005年我国仅有万分之三左右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我国拥有商标的企业不到40%,自有品牌出口比重不到10%,名牌的产品只占我国出口500强的企业销售收入的6%。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20年里,这些领域的我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将被外国大公司所垄断,而且这种垄断是合法有效的。这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将构成严重的知识产权壁垒和市场准入障碍。
3、 进口贸易中对外国废旧物资进口现象
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口废旧物资。近年来,我国原料性废旧物质的进口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废旧物资进口虽然可以缓解我国资源供应的紧张状况,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生态安全也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将原料性废物输入我国进行再加工,避免了在本国进行再生产时对能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实现了污染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废物再生利用行业的技术水平还较低,在东部沿海地区甚至还有一些手工作坊的废物再生利用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另外随着电子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被淘汰报废的电子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据长期关注废物国际转移的绿色和平组织于2003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有80%电子废物出口到亚洲,其中的90%进入到我国。我国广州潮州贵屿、南海、浙江台州等地已成为最大的电子废物集散地,每年要吞吐上百万吨电子垃圾,形成了大规模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在电子垃圾分拆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当地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严重危害。
4、 盲目开发出口产品、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为了追求狭义的经济利益,盲目地开发出口产品、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比如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出口野生动物,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平衡;无节制的对野生植物的采挖和出口,导致产区土地的沙化和草原的退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了过度开采,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对未来资源供给能力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据不完全统计和推断,到2010年,在我国45种重要矿石资源中,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到2020年仅有6种,具有战略意义且消耗量极大的铁、铜和石油资源我国都将无法自给。过度开采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在对钨砂、锡、钼、稀土矿和其它稀有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选炼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资,还破坏了矿区植被和表土的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福利水平降低,并严重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流通领域的外贸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5、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达国家制定出的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产品出口影响很大。一方面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市场的开拓。我国出口产品中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出于保护本国劳动者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遭受国外技术性壁垒,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据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质量检测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出口产品每年因遭受各国“绿色壁垒”封杀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仅农副产品因农药超标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为70多亿美元,在“环保壁垒”面前,我国已交出了昂贵的学费。另一方面会增加企业出口成本,给产品竞争力带来压力。多数发达国家通过应用立法手段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敏感性产品加以限制,如采用绿色标志认证等。但我国出口企业在申请相应的认证时必须缴纳相当数量的标志申请费和使用年费以及较大数额的环境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这就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降低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以上所有这一切都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1、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不高,因此我国国际竞争力格局依然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弱的态势。就市场结构而言,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弱的竞争态势导致我国的贸易结构和发达国家及地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我国贸易伙伴基本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及地区,这就凸显了来自这些国家的风险,制约了我国的贸易开放程度。
2、 对外贸易政策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单纯追求数量、忽视效益。因此受这种指导思想影响,90年代以前,我国的外贸发展基本实行的是粗放型、数量型的外贸发展方式,只注重了外贸的总量和规模的发展,忽视了经济效益,不考虑或是很少考虑它对资源以及环境的影响。90年代以后,这种外贸发展模式并未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导致盲目开发出口产品以及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对我国的资源以及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3、 贸易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因素。
90年代以前,我国实施的是“出口创汇为中心”的贸易政策。为了增加国家急需的外汇,对外贸易主要以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这是以牺牲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外汇。90年代以后,我国的贸易政策从“出口创汇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不少政府和企业甚至受利益驱动,大量进口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旧物资,这对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4、 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日益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进而使我国获得了大量的贸易机会,对很多国家的出口急剧增加,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和地位都在不断地上升。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很多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把我国视为竞争对手,打压、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这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造成极大的影响。
5、环境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的环境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内容失衡,所涉及的有关污染防治的内容多于有关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保护的内容,这就不利于对为了出口而盲目开采一些自然资源的管理。
三、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扩大,必须对贸易发展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尽量减少不利的影响,以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1、 必须深化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
外贸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是要转变外贸发展战略,推进外贸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将环境保护纳入贸易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中,改变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2、 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外贸结构。
一方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意识到调整市场以及开发新市场的重要性,加大对俄罗斯、东盟以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市场结构。另一方面,必须顺应环保要求,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结构。对于出口而言,坚持“科技兴贸”方针。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发明及技术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量的提高,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最终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对于进口而言,对于一些污染密集型产品以及有利于我国环境改善的产品和技术、设备型产品,应该加大进口力度,来减缓我国的资源及环境恶化程度,同时应严格禁止对洋垃圾的进口。
3、 发展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积极发展高新技术,通过技术进步,使自然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新能源得到开发。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同时不排斥传统产业的对外贸易,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能够提高资源、能源使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4、 尽量防范对外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加强我国生态环境管理。
禁止盲目开发出口产品以及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体系,形成国家级、区域级、保护区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大型生态建设工程、重点资源开发区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有效监测与管理;建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系统。另外贸易发展规模必须适应环境容量,同时增加环保投入,促进环保产业大力开展。
5、 建立与完善外贸预警体系,减少贸易风险及贸易摩擦。
为减少并且有效地应对贸易摩擦,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应建立功能齐全的外贸预警体系,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整体能力,通过政府指导、商会协调及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为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 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
严格的环境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不但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且还能拉动贸易的发展,为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我国应制定适度的环境标准,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标准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连贯性。必须完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构建起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确立“污染者负担”和“受益者补偿”的合理有效结合的原则,为具有公益性的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在实现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困难重重,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构建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外贸结构,为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条件,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东,陈梦根.中国不应在资源消耗问题上过于自责.统计研究,2007(2).
[2]刘学艺等.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战略转变.环境保护,2007(03B).
[3]浦树柔,陈泽伟.资源瓶颈在两难中突出重围.望,2004(9).
[4]孙中和,张晓静. 中国外贸发展模式备忘录. 国际商报,2007年3月26日第1版.
[5]霄,王爽.关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财经问题研究, 2006(10).
[6]黄锦明.关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问题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6(11).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 竞争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5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31-02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WTO的8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不仅应对了国际挑战,还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确保中国农产品稳步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研究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91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出口391.8亿美元,下降2.5%;进口521.7亿美元,下降10.5%;农产品项下累计贸易逆差129.9亿美元,比上年减小51.2亿美元。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呈现以下特点:1. 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边贸出口逆势增长。2009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农产品302.4亿美元,下降2.6%,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7.2%。2. 出口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居首位,私营企业增势良好。2009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农产品159.3亿美元,下降6.8%,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0.6%;私营企业出口159.2亿美元,增长9.9%,占40.6%。3. 日本列出口国首位。2009年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232.2亿美元,增长3.2%,其中对日本出口76.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对东盟、香港出口分别增长16.9%和2.6%;对欧盟、美国和韩国出口分别下降10.6%、8.2%和10.7%。4. 山东为农产品贸易第一大省份,广东、福建出口增长。2009年山东出口农产品97.6亿美元,下降2.1%;广东48.6亿美元,增长5%;福建34.2亿美元,增长12.8%。5. 水海产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形势良好,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值明显下降。2009年我国分别出口水海产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68.1亿、50亿和21.6亿美元,分别增长31.5%、17.5%和18.7%。此外,茶叶出口7亿美元,增长3.3%;而苹果汁和蘑菇罐头出口降幅均在40%以上。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1.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增值程度不高
我国农业经营特点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经营规模很小而且过于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也不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上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延伸,缺乏经济组织活动。农民整体素质低且又高度分散,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技术应用、信息获取与利用等形成严重制约,造成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偏低,产品质量和增值程度都不高。这种家庭分散经营与国际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农业经营模式下的农户组织根本无法与外国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信息反应灵敏的农场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组织进行竞争。
2. 缺乏品牌意识
农产品的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广告宣传上都是如此。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存在,加之传统的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品牌意识很淡薄,农产品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较高的知名度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品牌,不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树立产品形象。这种落后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
3. 贸易壁垒成为农产品出口的瓶颈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既规范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近两年来,日欧美纷纷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进口门槛,贸易壁垒从微观、技术层面向宏观、法律层面发展,同时我国农产品缺乏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导致国外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4. 我国农业管理体制不利于农业参与国际竞争
当前,我国农业管理体制不少还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管理方法,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对农业宏观管理中,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经济、法律及有限度的行政手段,而我国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在微观管理中发达国家实行集约化管理,而我国普遍存在粗放现象。从而造成我国农产品加工、仓储和运销滞后,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水平。以农产品出口主的外贸企业,因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落后导致市场开拓能力差,国际营销水平难以提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奠定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民组织。例如:一是要重点发展股份制合作社。要调动农户、涉农企业、合作社等的积极性,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结成风险共耽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农户可用土地、资金入股,企业可以资金、技术入股,股份制合作社还可吸纳社会其他资金乃至引进外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些代表农民综合利益、帮助农民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性合作组织,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避免分散经营的盲目性、封闭性、落后性和低效率,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加工程度,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实施品牌化战略
首先,农产品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对农民来说,要充分运用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新闻舆论工具,多角度、多层次的获得市场经济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意识、成本效益意识、规模经济意识及品牌意识。就政府来说,要明确创农产品品牌是发展龙头企业、振兴农经济的关键问题。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为农户、企业牵线搭桥,整合多方力量,协助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的相关配套工作。
3. 建立健全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政府应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及时预警信息和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并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的新动向,指导农产品生产,避免农产品陷入技术壁垒的陷阱。同时,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用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产品质量、规范农产品流通、指导农产品消费、保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引导新农产品开发。通过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来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完善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体制
我国农产品出口要实现向出口导向型转变,首先要从产品上下工夫,扬长避短。对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要建立有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创立品牌产品、名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卫生检疫上都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程度,使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来实现。以质量吸引市场、占有市场、稳固市场,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其次是要从体制上进行转变,为农产品出口打出一条通道。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把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加入WTO的影响分析等信息传递到农户,帮助地方农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目前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局面,分散贸易风险;并且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种形式把农民生产组织起来,带动其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刘杰.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 (4):9-11.
[2] 郑伟东,杨长娟.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与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