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培训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培训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据对全镇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情况的调查,主要有以下问题:
1.财务会计岗位及人员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设出纳岗位,会计只是临时指定一人做账,且会计人员大部分是合作社的成员,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较低,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92%以上。
2.会计核算不规范,由于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在会计核算也只采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未能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更无法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去执行。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规定的盈余分配方式中的按交易量分配方法,据对全镇23个村(场)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均无按交易量分配合作社经营盈余,只有个别要申报示范合作社的才补办。
3.未设置成员账户进行明细核算,调查显示,因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采用的是不验资不年检的办法,因此大多数成员不知道也不关心股金的份额情况,造成了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成员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4.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无力,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等,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从目标前情况来看,由于合作社是独立的法人,具有企业自主经营的性质,乡镇经管站未介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指导工作。
二、鉴于上述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第八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本文从乡镇经管站的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乡镇经管站要增设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岗位和人员编制,所需经费应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规定在指导过程中不得向合作社收取任何费用,防止变相摊派,增加合作社的负担。
2.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指导过程中应分别进行指导、培训,如今年省农业厅就对全省的省级示范社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培训,南平市也对全市的示范社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培训,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让所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合作社的财务人员通过参加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好地为合作社提供会计服务。
3.建议所有的合作社均设立独立的财务人员,即出纳和会计。合作社可视自身的规模大小及工作量业务量的大小设专职或兼职的会计和出纳,但会计和出纳不得一人担任。
4.建议合作社有条件的实行会计制度,合作社可自行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专门的会计机构记账。在条件成熟的乡镇,也可由乡镇经管站会计记账,以快速提高会计专业水平,更好地执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5.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中规定的盈余分配办法,设立成员账户明细账。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方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分配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盈余分配做出特别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保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参考文献:
篇2
审计组遵照*号审计指令,于*年*月*日对M宾馆*年度经营状况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我们根据《*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审阅了M宾馆提供的会计及相关制度、管理类资料,实施了包括抽查、问询、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宾馆成立于*年,注册资金*万元,现有*客房楼,设有*部门。宾馆的职工人数*人,*年度宾馆被授予“旅游企业税收贡献奖”“旅游经济发展进步奖”…
(二)审计情况
本次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对宾馆*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我们认为,经济效益较上年有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为:
1.经营情况:(1)营业收入:账面数为*万元,增幅达*,上升主要原因为:…(2)经营成本:账面数为*万元,增幅为*,增幅基本与收入增长幅度同步;(3)期间费用:宾馆期间费用*万元,增幅为*;(4)利润:增幅为*,…
2.主要财务指标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增长*;营业利润率为*,增长*;资产负债率为*,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净资产收益率为*,上升*,…
3.职工人均年收入情况:职工平均人数*人,工资福利发放共计*万元,年平均收入为*万元…
(三)审计发现待改进、待完善方面
1.进一步加强制度梳理。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部分制度缺失及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如:未自行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未建立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未书面明确餐饮免单标准及程序,未书面明确大额资金标准等问题。建议:宾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对于现有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2.进一步加强实物资产管理。通过实地盘点,核对和抽查凭证,检查发现存货管理存在一定的内控缺陷,如:客房一次性物品验收单缺少部门负责人签字;餐饮部的领料单上缺少领用人员签字;处理部分废旧物资的过程中未见处理依据及领导意见等。建议:加大对实物资产管理力度,规范物品验收、领用、退库、报耗手续,掌握合理的库存量,避免损失浪费。
3.应正确区分收入、成本的核算内容。检查中我们发现,营业收入核算内容有超正常经营范围现象,未按规定填制成本结转表,宾馆与培训中心业务往来中多计利润*万元。建议:应规范收入、成本核算内容,统一核算口径,成本结转必须按成本结转表进行结转,尽快与培训中心协商,妥善处理与培训中心往来事项,杜绝虚增利润的现象。
4.营业外收入方面。未按协议规定收取租金及水电费,造成租赁收入少记*万元,少记水电费收入*万元,营业成本少记*万元,招待费少记*万元,营业外支出少记*万元;租赁协议文本未使用正式合同文本,内容不健全。建议: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未入账的收入、成本、费用应及时调整入账,真实反映财务成果及状况,健全资产租赁内部管理制度。
5.期间费用方面。经对部分可控费用进行符合性测试,凭证抽查、询问调查,发现:车辆维修过程中附件资料取得不全;个别费用与成本归类不当;等等。建议:制订或完善对车辆油耗及维修方面的管理制度,车辆维修费用在报销时尽可能附上维修申请单、维修明细清单等资料;积极与供电供水部门联系,尽快解决已出售房改房水表、电表的单独立户问题。
二、对M宾馆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的分析
经济效益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审计人员不仅仅关注经营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目标“已经做了什么”,更为关注的是还没有做什么,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企业增值,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述案例没有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内容偏重于财务审计
本案例涉及的审计内容主要有三项,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利润等经营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情况;职工人均年收入情况,等等。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侧重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施审查,而传统的财务审计则偏重于审查财务报表有无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关注财务指标是否真实的审查与分析。因此,本案例在审计内容方面,偏重于财务审计,没有突出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二)审计方法偏重于财务审计
本案例采用的审计方法,基本上都是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如审阅宾馆提供的会计及相关制度、管理类资料,实施包括抽查、问询、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并通过实地盘点,核对和抽查凭证,检查发现存货管理存在一定的内控缺陷,如:客房一次性物品验收单缺少部门负责人签字;餐饮部的领料单上缺少领用人员签字;处理部分废旧物资的过程中未见处理物资依据及领导意见等。经济效益的审计方法是综合性的审计方法,不仅包括财务审计方法,也包括很多现代管理分析方法。因此,本案例在审计方法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没有突出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三)审查结果和建议偏重于财务审计
本案例审查出的问题主要有五项,其中两项是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即部分制度缺失及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存货管理存在一定的内控缺陷;三项是关于财务报表的账务处理结果。为此,提出的建议是:对于现有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大对实物资产管理力度;正确区分营业收入、成本结转、营业外收入和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统一核算口径,真实反映财务成果。经济效益审计的审查结果和建议应紧紧围绕企业价值的增值服务,围绕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本案例在审查结果和建议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没有突出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要求。
三、M宾馆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带来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述案例在本质上算不上经济效益审计,同时也反映出很多企业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或面临的困境。那么,如何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呢?笔者认为,在实务中,应关注以下内容:
(一)界定经济效益审计内涵与外延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经济性是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关注的是投入和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只有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在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时,当一定量的投入取得产出最大化,或者取得一定量的产出时实现投入最小化称之为效率性;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关注的从长期效果而不是短期效果来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实现了目标。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都可能含有相同的审计领域,如内部控制。我们如何知道正在做哪种类型的审计呢?如果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鉴证财务信息的公允性,那么我们正在做财务审计;如果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审查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那么我们正在做内部控制审计;如果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回答有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问题,那么我们正在做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通常回答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否在做正确的事?二是否采用正确的方式在做这些事?结合本案例,是要对宾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恰当的审查和评价,从整个企业投资项目和整体发展战略来考察是否需要设立宾馆;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全面考察宾馆的回报;分析宾馆的经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
(二)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合理、可行的绩效准则,代表良好的实践行为,通过比较审计标准和实际情况,对某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审计标准应当涵盖财务和非财务两大方面。随着实地调查的不断深入,审计标准需要不断地被修改、扩展和细化,也应将审计标准与被审单位管理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听取他们对审计标准的意见。获取审计标准的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审计组应当调查以前在类似的审计状况下曾经用过的标准;被审单位使用的绩效标准;行业组织或标准制定机构的意见,等等。结合本案例,对于宾馆经济效益的审查标准,既要考虑宾馆的历史经营业绩,判断各项指标是否有改进;同时,也要和相同地理位置的宾馆的经营状况相比较,考察同行业的整体水平。在充分利用现有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宾馆经营效益的增值空间。
(三)丰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不同,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十分关键,除了审阅法、盘点法和调节法等财务审计中常规方法外,经济效益审计涉及到很多经营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应综合使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如通过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询问进一步获取信息,为深入取证提供思路。案例研究是在对整个领域宏观把握的前提下对某一案例进行的大量说明和分析;问卷调查是从被审单位员工、供货商或顾客等方面搜集信息,对被审单位活动的成因、分布和各种事项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询问方式,特别是向高级管理层的询问,有助于对整个项目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合本案例,除了运用审阅、核对等审计方法对宾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询问等方式向住宿人员了解对宾馆服务的意见和看法;通过专题讨论会,召集相关管理人员就宾馆的经营管理活动特定项目或者业务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实施标杆法,对宾馆内外部相同或者相似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对宾馆的经营提出恰当的建议。
篇3
【关键词】内审;人才;培养
随着“三集五大”格局的建立,内审职能正在由过去“查错纠弊”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转变,ERP的上线应用和SG186系统应用,对内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近几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特点
1.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内审流程
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注重审计过程控制,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从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检查与考核的主要环节入手,理顺管理流程。实施的审计项目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效果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适应新格局下的审计转型需求
审计工作紧扣转型思路,定位更加准确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查找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在审计实施中通过符合性测试和穿行测试,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中,注重从风险防范、提高绩效的角度提出管理建议,实现了由过去的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性转变,真正实现为企业的增值服务。
3.在审计手段上不断创新,尝试开展非现场远程审计特点3.审计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
目前,我们主要应用国网公司统一推行的国家电网审计作业工具Audit MIS系统、ERP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国家电网审计作业工具成为我们实施审计项目作业的有力助手,该工具主要功能为财务数据采集、查询、分析等,使用该工具可以财务数据的审查为依托,查找关键业务环节以及筛选抽样,对数据分析汇总,查找经营风险点。审计作业工具的应用使审计方式更多元化,由现场审计转变为非现场——远程审计;ERP审计系统实现了在线快捷查询、对关键业务环节的在线监督及风险点分析,使审计监督可控、能控、在控,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可通过审计项目子菜单快捷查询审计成果,基础信息子菜单查询工作报告、会计信息、技术经济指标、年度经济活动分析等经营管理信息,提高了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审计工作尚需改进的方面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夯实审计基础工作、规范审计程序、手段创新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公司进一步强化管理、稳步发展和外部监管日益加强的局面相比较,许多方面亟待提高和改进。突出表现在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审计重点把握不够准确,审计深度不够,原因分析不够透彻等过程因素,导致审计报告在报告内容、问题定性、审计评价、审计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还存在不完美。缺乏对有关管理经验和控制有效措施的总结,全面客观进行评价仍有一定差距。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大格局下,审计项目实施要适应新的经济业务背景,结合审计转型要求,在内容上要向风险防控审计转变,方法上要向监督与评价并重转变,方式上要向离任与任期届中审计相结合转变。在做到“离任必审”的同时,继续探索对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和其他形式的审计。重点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和企业潜在风险等作出评价,促进公司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执行。
针对以上内部审计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我们深知,内审人员素养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灵魂所在,内审人员只有适应公司“三集五大”格局下的新的经营模式、核算方法、流程处理、业务融合衔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保健医生”,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三、电力企业内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
内审人员除具备基本素质能力外,还要具备从事内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第一,要有职业敏感性。在审计实践中,不断锤炼业务能力,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第二,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不能仅仅拘泥于财务数据本身,而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层面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出企业发展的建议;第三,要有深邃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分析、判断,提升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内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三集五大”格局下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初探
1.注重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提升内审人员履职能力
在审计项目现场实施前,注重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来提升内审人员履职能力。从优化的审计项目工作流程入手,紧紧抓住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审计核查的事项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审前培训,使以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审计人员思路清晰、缜密地开展审计工作。改变过去要对审计方案进行较长时间地讨论,对审计重点把握不清,对审计内容进行较长时间思索的过程。可以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尽快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实现与现场审计良好衔接。
2.通过审计案例分析培训,提升内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将审计项目全过程融入审计案例,积累审计素材。在每个审计项目进行中,随时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方法、手段等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编写审计案例打下坚实基础。现场审计前,通过分析确定审计项目重点,确保审计方案质量;现场审计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现场审计后,认真做好该项目分析,提出评价意见,确保意见和建议质量;定期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存在的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确保审计服务决策的质量。
采取案例评析、模拟现场审计、制度宣贯、互动讨论等多种灵活有效形式,可最快捷学习掌握各部门业务流程、工作要求、关键控制环节,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内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做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督。
3.注重审计手段信息化培训,提升审计时效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SG186系统中成熟软件已在公司全面实施,覆盖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和人资管理等领域。ERP的上线应用,为提高审计工作时效性和穿透力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和平台,使非现场审计和审计关口前移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内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熟悉经营业务的同时,还要掌握信息化背景下的业务流程处理,业务处理信息化目前已实现“四项功能”,即信息共享、关口前移、全程控制、在线监督。信息共享就是要与财务、工程、物资、营销、设备管理等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紧密衔接,与所属单位通过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有机贯通。关口前移就是要依托SG-ERP工程,实现审计管理与各项业务的融合,把审计要求纳入财务工作流程,完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全程控制就是要借助ERP业务审计系统,从事后审计向源头审计、过程审计延伸,实现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在线监督就是要探索在线审计和预警分析,加大实时审计监督力度,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与穿透力。
4.以审代培,优化审计资源
内审人员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以审代培,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除自觉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审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要广泛涉猎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行业基础知识,深谙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政策法规,了解和掌握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努力提升审计工作者的识别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和建议的能力,以满足开展现代审计业务的需要。
篇4
1.1项目申报指南征集
项目申报指南的征集,虽由科研单位、专家等研究者提出,但结合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用户提出的生产实际需求。在各行业管理部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分清哪些是政府该支持的,哪些是政府该从科研角度支持的,哪些由企业自己研发。能够由市场解决的特别是产品类的研发,不在指南范畴。以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指南为例,主要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专项以产业、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其他农业科技计划衔接,重点支持以形成主导品种(产品、装备)、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和决策支持方案为目标的项目。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农业行业专项中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推广部门、学术团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实行决策、实施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2015年的项目申报指南中,共分为3大类154个项目,即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51个项目)、特殊片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31个项目)和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72个项目)。
1.2项目立项程序
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方式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是区别于往年的组团申报的个人独立向主管部门申报的方式,这也是本次项目管理改革的最大亮点。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根据申报指南填写申请表,经本单位审核后向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条件进行初审,并通过网络上传申报材料(http://119.253.58.231/kyrw)。以往的项目管理把组织科研团队的权力交给了专家,由专家组团联合申报,导致近年来“小圈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次的个人独立申报,就是让每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单位,都有机会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加入到研究团队中,然后再由研究团队提出正式申报书。同时,在申报条件中加入两个限制条件,即以个人名义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到账科研经费150万元以上及正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以上的,不能再申报。这2个条件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评估得出的,主要是限制一些课题组长级的专家,防止有些专家大小项目通吃,将更多机会留给一线主力的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在项目评审方式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组织农业部科技委、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在各归口管理部门上报的人员中遴选拟任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遴选拟任的主持人和参加人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必要调整后,形成每项任务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团队。
1.3项目验收
验收工作采取驻地会议验收的方式,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开展。在听取项目首席专家和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关于项目业务和财务情况专题汇报的基础上,验收的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分别对承担单位提交的相关验收材料、技术档案、支出明细账和部分原始会计凭证等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质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实施细则中关于项目验收的条款对验收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讨论形成专家验收意见。同时,针对行业科研专项的特点,验收专家组与项目专家就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并提出下一步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具体整改意见。农业行业专项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上,业务验收与财务验收同时进行,既解决了整个项目的验收事宜,又节省了验收组织方的时间,也降低了项目承担方成本。
2)在验收专家的遴选上,吸纳技术用户参与项目验收,他们分别来自成果直接应用者或生产一线,对于成果能否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实际效果有真正的发言权,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对项目成果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情况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并对下阶段项目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行业科研专项与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真正形成对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成果。
3)在验收汇报形式上,项目承担单位首席专家与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分别进行主题汇报,并保证充足的验收时间。这样有利于验收专家组全面了解项目执行进展及各单位之间是否实质性地做到了围绕项目总体目标的联合协作,也便于验收专家深入细致了解项目执行、成果应用及组织管理等情况,对项目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总体评价。同时,项目承担单位还需上报《国家科技报告》,既实现了国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又可作为今后项目决策、实施和成果转化的评价依据。
4)在专家意见的形成上,除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外,还提出项目整改意见。要求业务验收专家组尤其是技术用户对项目组提出详细的整改意见,并要求项目组在下一轮工作启动时或在体系建设中将有关意见吸纳入新的工作计划中。
2农业行业专项管理建议
2.1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
从2007~2008年立项并完成验收的93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来看,专项经费都能够及时到位,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预算批复及项目实施进度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协作单位。项目单位基本都能够按照预算批复使用经费,项目预算执行力度较好。但是,在项目财务验收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存在多头交账(用其他项目的支出交账)、层层委托等现象,在经费使用上还存在计提项目管理费、超范围支出、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以及部分审计报告完成质量不高等情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进一步加强农业行业专项民主化、专业化和透明化管理,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监管,接受社会的监督。
1)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应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提供编制预算的依据。在项目评审时,要有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参加,根据提供的执行阶段,研究和审核编制预算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要加大预算编制的审核力度[7]。
2)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一是适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培训,解读国家和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制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准确把握文件精神。解读差旅费、出国费、会议费和政府采购等相关文件,使他们了解国家的管理程序和要求,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在培训中提出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保证项目支出的合规性,通过介绍一些项目案例,辨明对错和纠正错误的认识。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上级培训的内容,对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建议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进行打分评价,对于审计质量差,报告数据不完整,错误严重的提出批评,或列入不信任名单,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自律,保证项目审计质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中,要对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加以披露,督促项目单位将其入账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2项目绩效考评
篇5
关键词:农村;审计;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 E232.6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开展农村审计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是杜绝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一项重要措施。农村财务审计是对农村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理和有效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农村财务审计的对象,包括农村村、社合作经济组织,乡村集体企业和经济联合体等,农村财务审计属于政府授权的内部审计。目前,农村财务审计和村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则成为规范村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农村财务审计要点
(一)审计工作总体规划
1.审计工作要早计划早安排。可以在本乡镇挑选熟悉会计业务知识的人员,如果干部队伍中人员不足,也可以挑选会计业务精熟的原村会计参加,审前必须做好他们的培训领证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2.设置表格。审计准备工作中,应多设计一些村财收支重点项目统计表格,在使用中按需要随机补充,有利于有关问题的收集统计。
3.审计法律法规运用。审计人员要学好用活有关村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对违章违纪和违法的条例,能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地灵活运用和引用,正确提出审计建议做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决定,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组织工作组成员
1.审计安排。审计组应3人以上组成。在年度村财审计或村干部换届离任审计时,因面广量大,乡镇可以对辖区村按时间段安排各审计组成员专人负责主审,统分结合,必要时进行集中审议、分析,防止因为人员少难以对各村全面审计的问题。
2.专人负责。每个审计小组可指定一位审计人员负责对所审村全程审计,负责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意见书的撰写,同时做好复审复议,审计反馈等工作。
(三)审计收入项目重点
1.查合同。可以通过查看村委会发包的经济合同,逐笔登记发包及上交收入,再逐笔核对账目和收据,检查有无据实入账。
2.查账表。从总账收入账户和资金收支科目余额表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情况,掌握被审计村各年度收入的基本信息。
3.查收据。以上两个环节了解后,对出纳使用的收款收据存根进行逐笔核查,特别对大额的收入应查看会计作账联,核对账等。如果发现收款收据有断号,不同版本,涂改或整本存根丢失等现象,则应重点集中精力审计。
(四)支出方面的审计重点
1.审凭证。支出方面的审计主要查看记账凭证中的原始凭证,对各种账簿凭证要总体查看一遍,认真分析、注意四查,一查票据是否真假;二查票据是否开支合情合理合法合财务制度;三查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是否齐全,民主理财是否到位;四查大笔开支有无疑点。再认真细致地把有疑点和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开支票据。按记账凭证的年月、凭证号(第几册)票据开支的项目内容、金额、票据号码、出处等,逐笔记录好审计底稿。
2.取证据。对查出有疑点的票据,经确认后,复印件要盖被审单位公章,主管签名,再组织审计组成员合议并重点进行复查,力求证据充分、确凿。审计底稿和调查取证等文书必须由被审单位盖公章、负责人、当事人签名。审计人员应有两人以上当场签名。
(五)选择专项审计
1.管理费用审计。首先查看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是否账账、账据相符。查村干部的误工天数、月工资、补贴、奖金、福利、保险、差旅费、节假日费用等是否按规定和制度开支,是否经过有关会议通过,有无超计划,超标准、超限额。可将这些内容按各项指标列表统计,看各个不同职务的村主干和成员月报酬、年报酬多少,从中寻找问题。
2.其他开支审计。看有无利用公款请客送礼的开支,特别对月月天天有吃请,年开支数额大的要认真核查,查虚假列支以少报多,重复报销等问题。对有节假月份,查是否存在送礼物的开支在伙食费票据上报销。
3.库存现金审计。目的是审核村集体资金是否安全使用。入村或调账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首先突击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做到安排稳妥行动快,不出缺漏不走过场。
(六)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
1.审查基建项目的确定是否经过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以会议纪录或决议为凭。
2.审查发包过程中,是否实行工程预决算,以书面预决算书为凭。
3.审查工程发包前,是否在15天前在公开场合张贴招投标公告,公告内容是否公正、公平,有无故意设置限制公平的条件。
4.审查招标过程是否透明,程序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有无弄虚作假,串标、悔标、压价承包等现象。
5.审查中标工程是否按期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合同条款是否客观公正,有无违反会议通过的内容,认真审核工程的每个相关环节是否合理合乎逻辑。
6.审查工程资金和物资是否按工程进度支付,有无违反合同条款多付,超付款问题。
(七)审计村集体资源资产发包是否正常
村集体资源资产,有山场、果场、林木、厂房、场地、鱼塘、苗圃、养猪场、电站等。这些发包过程中,要做重点审计。
(八)严把审计质量关,做好取证工作
1.取证要依法,证据要确凿,事实要清楚真实,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疑似又不是,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不清楚。
2.审计工作底稿要真实记录,认真编写不出差错,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查证的事实依据,也是依法依规处理意见的必要依据,处理意见要做到一事一稿,记录清楚程序合法。
3.审计组组长要严格认真审核审计工作实施程序的合法性,对取得的证据和编制的底稿全面认真地查缺纠错,审核签名。
(九)提质的必要措施
1.审计要以组长负责制,审计成员对查出的问题要向组长详细汇报,审计组长对审计的内容、过程和质量负主要责任,对草拟审计报告负责审核并上报。
2.审计组人员在审计执法过程中,要严肃纪律,遵纪守法,做到不贪不占不参加吃请,依法履行岗位职责,团结协作,服从审计工作安排,保证审计质量。
3.审计人员要对分工负责的审计质量负责,做到分工到位、审计到位、复查到位、考核到位、严把审计质量关。
(十)做好审计回访工作村集体财务审计,目的是为了促进村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对违反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人员予以查处。所以,审计组对被审计村的审计报告和建议意见等执行情况要进行回访,分别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参与的会议,多倾听他们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了解村两委对审计意见进行整改落实的情况。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招集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和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培训会。学习财务制度和管理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审计的实际效果。
篇6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管理体系; 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28-04
前 言
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一)管理复杂化
科研经费总量增长迅速。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科技活动投入总量在过去的五年间保持着逐年增长(见表1)。
经费来源多元化。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在管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化(见表2)。
(二)学校法人责任更加重大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文中明确提出“强化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的职责,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中进一步提出“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自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监管责任亦更加重大。
(三)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突出
近年来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暴露了一系列问题。2012―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通报处理了七个科研经费使用违法案件。其中涉及违法经费数和违法手段均令人触目惊心,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通过虚假发票来套取资金;冒领劳务费骗取资金;通过合作单位,将设备采购部分费用转到个人账户;虚报汽车费、耗材费;差旅费报销不实,以白条抵账;隐瞒协作关系,将有关费用转到利益公司等。
(四)国家监管力度加大
国家政策层面,项目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开展多项活动。
1.科技部层面:(1)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9月出台《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揭开了国家“十二五”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的新篇章。(2)科技部于2012年6月召开专门的政策培训会议。
2.教育部层面:(1)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2)2012年3月教育部选取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5所中央高校开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试点工作”。(3)2012年12月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同时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三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项目)管理。(4)2013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检查的通知》,由教育部监察局、巡视办于5月、9月分两个批次对75所部属高校进行全面检查。
3.上海市层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开始着手制定、2013年11月正式出台新的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审计层面,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在加大,监管的方式和手段也更加先进和多样。表现在以下方面:审计密度不断加大;审计形式多样;审计范围增大;审计科目增多;审计内容延伸;审计对象扩大;审计方式改变。
二、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应当由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培训、管理关键点和监督检查七个方面有机构成。
(一)管理机制:多部门协同、分级管理
1.顶层设计
学校正式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小组,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科研院、财务处、审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财务处。
2.管理机制
为强化学校的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的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协同合作、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对科研项目采取“职能部门―院(系)、直属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管理模式。
完善建议:定期对各职能部门、院(系)、项目责任人的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建立一个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协调机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决策协调。
(二)管理模式:不断尝试创新
1.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为科研经费相关事宜提供全过程服务。
2.成立专门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部门,对以学校名义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进行过程管理、质量考核和诚信管理,并为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保障服务。
3.成立专门的招投标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学校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科研经费设备购置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
(三)管理政策:不断更新完善
学校为完善内部控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1.宏观层面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整体性、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学校在更新和完善原有2006年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于2013年3月正式出台了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微观层面
学校针对某类科研项目,如国防科研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民口)、横向科研项目等,制定了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同时,针对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细节操作问题,结合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政策的变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充规定和操作细则。
完善建议:根据工作需要,由业务管理部门起草出台各专项领域的管理办法和各重点环节的操作细则;在保持过程管理程序和审批原则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更新操作规则,争取每半年出台一版审批规定;针对已经正式出台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需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度。
(四)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便捷经费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尝试建立了以下信息系统:
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串联起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执行、验收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
2.财务预算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所有纵向科研经费预算。
3.财务报销预约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负责人通过网上预约进行财务报销。旨在提高财务报销效率,节约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报销时间成本。
4.“校园一卡通”授权系统:取消了原本的经费本和经费章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可以更加自如的使用和管理经费。
5.辅助财务决算系统:主要用于初步自动生成决算报表,辅助项目负责人编制财务决算。
以上系统相互关联、有序配合,为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建议:科研、财务、设备等各职能部门需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建设一个集科研项目、财务、设备等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全速推进近10年的科研项目档案电子化,在目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科研档案信息系统,并制定科研档案查询和管理办法。
(五)管理培训:定期开展
2010―2013年,学校共组织全校性科研工作会议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培训12次,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直属单位的领导、科研秘书和重点项目负责人等共计逾1 200人次参加培训。
完善建议: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定期召开沟通和培训会议,加强上级部门、学校机关、院(系)和一线科研教师在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沟通和培训;一定规模的沟通培训会议争取一学期一次;针对实际问题的调研、宣讲要不定期开展。
(六)管理关键点:规范合作项目并严格外拨经费审核
为切实强化对外协合作合同(协议)真实性、可行性、合规性的审核,学校科研院和财务处严把审核和外拨资金关,要求所有涉及转出外协资金的项目都必须填写《外协技术合同(协议)责任保证及审批表》,并附项目承担单位营业执照和项目合同。
外协合同的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承诺制,即课题负责人作为课题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外协/外包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进行承诺,保证严格遵守《合同法》及学校有关规定,依法签订、履行合同;项目负责人与外协单位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七)监督检查:不断加强
学校建立了包括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科研经费协同管理及监督检查体系。将科研经费纳入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同时,学校也建立了通畅的反映和举报问题的渠道。学校监察处对收到的有关科研经费问题的来电来信举报十分重视,组织专人进行明察暗访,摸清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各院(系)分管科研的领导,要求各项目所在院(系)据实处理。
完善建议:结合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各项审批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例如大额或小额多次的外协费、不合理的测试加工费、评审费、劳务费审批、不合理的设备、材料购置合同审批等,要及时预警,积极协同学校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三、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在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一)关于间接费用统筹使用方案及预算编制
面临问题:教授个人利益与学校公共利益难以统一。部分项目负责人出于种种原因,预算中填列的间接费用比例不足甚至为零,这导致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建议对策:间接费用(包括绩效)在预算系统中直接按照政策比例自动生成;从多个层面加强预算编制审核,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比例做足间接费用;如是参与课题,希望项目主管部门能规范课题承担单位行为,给予合作单位足额的间接费用补贴。
具体措施: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编制审核。
(二)关于纵向科研项目预算调整范围、权限与程序
面临问题:学校对纵向科研项目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但项目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实际开支与预算部分偏离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建议对策:在项目主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明确学校预算调整的范围、权限与程序;建议项目主管部门给予明确的预算调整指导意见,并考虑科研活动的固有规律,给予项目尽可能宽松的预算调整空间。如:(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的预算调整权限也可下放到承担单位;(2)六类预算科目(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也可以有一定的调增空间。
具体措施:通过制定《财务操作规定》,明确预算调整的范围、权限与程序。
(三)关于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
面临问题:管理上缺少细致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监管职责弱化,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
建议对策:疏堵结合,将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化、合规化、合理化,从制度上堵住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保护项目负责人不误入歧途;疏通激励渠道,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利,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措施:通过制定《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达到以上目的。
(四)关于项目结余经费的处理
面临问题:“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量账面资金闲置,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建议对策: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允许项目承担单位保留结余经费,用于支持科学预研、原创研究、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以此提高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依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即将结题的科研项目要设立提醒机制,按时提出验收要求;并且项目一旦验收结束,及时反馈结题信息,做到及时结题结账。
具体措施:出台《科研预研基金管理办法》,允许学校以结余经费为主设立预研基金,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结 语
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实践,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可以从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培训、管理关键点和监督检查七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型大学也客观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进步,不断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S].2011.
[2]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S].2013.
[3] 冉洪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与审计实施探索[J].会计之友,2013(12中).
篇7
[关键词]石油公司;财务人员;培训;评估
1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
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财务人员有限,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较少,且年龄层次主要集中的23岁到30岁之间,占比71%;第二,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所学的专业有的是会计,有的是通用管理类,较为杂乱;第三,个人能力有差异;第四,内部培训系统不健全;第五,内部缺乏一定激励机制,财务工作人员对培训不感兴趣。
2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期、全面的培训计划
当前的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突发事件和上级领导的培训,没有针对全体员工,也没有针对各员工所在的岗位展开针对性培训,覆盖面较为狭窄。而且,培训计划都具有临时性、随意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不符合员工长期发展的实际需求。
2.2员工培训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培训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这些方法看似完善,但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却很混乱,缺乏针对性。对于石油公司而言,人才培训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来给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规范、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
2.3培训评估过程缺乏沟通
在石油公司,参与评估的人员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并不知道培训评估的方法,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只能选择较为常见和简单的评估法,如笔试法;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一般得出“培训整体效果较好”的结论。在整体的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偏差。
2.4培训力度不够深入
目前,石油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力度不够深入,导致石油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单一、驳杂,不能紧跟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因此,要加强对石油财务人员的深入培训。
3改进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对策
3.1制订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个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是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基础,一套切实有效并符合石油公司人员建设要求的培训计划应包括:第一,结合财物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意愿设计培训计划;第二,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2重视培训沟通
在培训评估时,一定要有效率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在培训前,要根据受训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进行培训需求评估,将结果反馈给领导、受训人直接上属及培训组织者,并协调各方意见,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中,要对培训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进行及时地调整和完善,确保培训的有效开展;在培训后,要分阶段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做到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培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3.3完善培训评估手段
培训者的培训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但培训体系的完善能帮助培训者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培训评估更加客观和公平。石油公司中心应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并在现有的培训评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比如,建立数据库,用数据评估培训效果;采用比较法,科学进行行为层评估。
3.4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第一,在培训激励方面,建议采用高校的学分管理模式,根据培训的成绩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等级获得相应学分,员工每年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达到合格标准,对达到标准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对学分不达标的员工给予降级或其他形式的处罚。第二,在培训考核方面,完善培训制度的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在公司内部成立培训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培训的评估和成绩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培训成绩的真实有效。
4结语
现在,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已经成为石油公司内人事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而这项工作也直接关系到石油公司的未来。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分析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其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作者:马骁 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参考文献
[1]蒋园枝.浅议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机制的建立[J].知识经济,2010(17).
[2]章秋霞.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
[3]彭周.学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中所遇困境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23).
篇8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基本理念是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兼顾高等学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与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相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有如下六个方面:
(一)新增与公共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随着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及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相关内容,会计核算增设了改革相关的科目,例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付职工薪酬。
(二)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合理确定教育成本。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后,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体现真实的固定资产现值,使固定资产符合资产的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是一致的,因此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资产状况。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累计折旧,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数据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使得高校固定资产虚高,财务信息不实。
(三)基建会计纳入核算体系 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增加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两个科目,用来核算基本建设业务,将基建会计纳入核算体系的会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高等学校的资产、负债和收支等整体经济活动。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独立于高校会计核算之外,高等学校事业会计报表不包括基本建设经济业务运营的会计信息,不包含基本建设数据,违背了会计制度要求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四)调整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设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收入类科目新增了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收入科目。基建拨款科目原在基建会计中核算,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包含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其他收入”科目核算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人、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培训收入、合作办学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科目核算的附属单位上缴款等非主要业务收入;其他收入包含捐赠收入、资产盘盈利得、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费用类科目新增了资产折耗、财务费用、以前年度盈余调整,明确了教学支出、科研支出、行政支出、后勤支出等科目内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引用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支配比原则,以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也能更好地核算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
(五)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 权责发生制下财务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够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真的信息。同时设置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的执行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科目,要求核算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将进一步密切核算与预算的关系。预算更具科学性,核算才能更好地执行预算,这就要求预算须提前下达,预算编制须更加科学合理;
(六)完善报表体系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和报表附注,并相应重新设计表中项目构成(如取消了现行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项目),改进了报表格式、完善了报表体系。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预算收支表可以提供高校的预算收支情况;基建投资状况表可以直接反映高校与基建投资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与财务状况相关但无法在财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信息。
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完善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满足了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解决了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但笔者认为,修正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财务会计核算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在固定资产核算和无形资产核算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收入的确认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笔者认为,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仍执行收付实现制):在高等学校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对学生应缴、欠缴学费以及学校按政策减免学费等方面应通过应收学费和应收住宿费反映,增设“应收学费”和“应收住宿费”会计科目,以全面反映现行高等学校学生收费情况,为高等学校整体管理和安排资金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于科研项目收入、经营收入等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其收益期可能超过一个自然年度,但资金可能一次性到位,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会使收入与支出不配比,从而不易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因此,对于非财政性资金,应当根据合同规定或按照配比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对于财政性资金,也应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以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会计信息,以正确核算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
(二)一级科目“资产折耗”调整为二级科目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资产折耗设为一级科目,资产折耗的科目性质与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性质一样,为与《企业会计制度》相同,笔者建议将之调整至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下设二级科目为更加合适。
(三)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文物文化资产入账价值调整
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文物文化资产入账价值按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入账,笔者建议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文物文化资产,应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发生的相关费用,借记“文物文化资产”科目,按实际支付的相关费用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等科目。
篇9
省财政厅和省市院各位领导历来重视、关心和支持某检察工作。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院调研指导,我谨代表院党组及全体干警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院基本概况、检察经费保障情况和《县级院基本业务装备实施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院的基本概况
我院现有政法编制×人,实有干警×人,聘用人员×人,离退休人员×人,遗属×人,保安×人,共计×人,全院设×个内设机构,装备有警用车辆×辆、公务用车×辆,三级专网设备×套,电脑(包括手提电脑)×部、打印机×部、复印机×部、传真机×部,照相机×部,摄像机×部等。
二、检察经费保障改革精神落实情况
检务保障工作是检察工作的基础,而在检务保障工作中,经费保障是核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物质保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院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我院狠抓“四个到位”:一是思想统一到位。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经费保障工作,把经费保障作为硬性任务,抓住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机遇,认真抓好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二是核查底数到位。按照省经费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由财务部门对本院经费收支情况,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情况,认真进行摸底核查,掌握相关底数,为上级院决策和本院下步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参考:三是沟通协调到位。由检察长亲自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上级院经费保障工作部署,疏通渠道,争取支持。加强对上级院对口部门及地方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理顺经费保障关系,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措施;四是管理责任到位。明确院党组班子是计财装备工作的管理者,检察长是第一责任人。计财装备人员认真搞好岗位培训,加强计财装备、经费保障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健全和完善财务、装备管理制度,在当家理财方面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三、我院检察经费保障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院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经费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费保障困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办公办案条件明显改善,科技装备建设、检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强检步伐明显加快,为我院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推动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一)、公用经费部门预算稳定增长。20__年以来,县财政局根据我县的财力状况,按照“先保工资,再维持基本运转”的预算安排原则,对检察院采取“编制内人员经费优先保证;公用经费按人均×.×万元执行。在具体的运行中,一是国家出台的工资津贴等人员经费首先全额保证。二是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没有明确下达追赃任务,已实行收缴分离。县财政20__年至20__年拨入公用经费×.×万元、拨入补助公用经费×.×万元,合计×.×万元。
(二)、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专款逐年加大。20__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政法补助办案费×万元、到位×万元;中央和省财政政法补助业务装备经费×万元、到位×万元;两项经费全部用于我院办案和业务装备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极大的缓解了我院办案及装备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业务装备经费的拨入和使用,我院先后添置了×台办案车辆、三级专网设备、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多媒体示证系统等,开通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系统、政法专线电话、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远程侦查指挥系统,有效地改变了我院办案业务装备落后的面貌。
但是,由于我县财政财力有限,多年来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是按照人均×.×万元的最低标准执行,与司法体制改革后带来的检察工作量的大幅增长相比,检察经费保障仍然是低水平的,远远不能满足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
目前存在的问题:
1、自侦案件批捕上提一级经费、特约检察员工作经费、大要案及交办案件所需经费、检察人员教育培训经费、服装经费、刑事案件赔偿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包含在×.×万元内)。
2、化解“两房”债务和日常维修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3、聘用人员工资,应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未纳入财政预算;
4、公用接待经费没有单独纳入部门预算,而此项经费占公用经费×%-×%。要支付这部分费用,务必要挤占公用业务经费;
5、离退休干部管理费和活动经费没有纳入部门预算。
建议:
1、鉴于基层院检察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建议中央和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增加办案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2、鉴于全省各县财政状况的不同,特别是像我们某这些贫困县,虽然财政竭力予以支持,但是确实困难很大,建议中央和省可否在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方面予以补助,以适度减轻县级财政的资金压力;
3、鉴于检察改革,检察业务增加的实际情况,建议省厅和省院修订县级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建议最低保障标准由×.×万元调至×万元左右,解决县级院公用经费不足问题;
4、鉴于检察经费保障改革,计装工作任务加重和基层院计装队伍实际,建议上级院加大计装业务培训。
四、县级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标准
篇10
一、抓重点,查找影响科学发展问题
我镇把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边查边改的重点环节,力求把问题找准、找全。一方面,发动群众提。为广开言路、广集民意,镇委专门发出征求意见的通告,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科学发展进一言”活动。通过设立“科学发展问计箱”、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收集到有关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88条。另一方面,镇领导班子带头找。镇班子成员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深刻对照检查和广泛的谈心活动,认真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带头落实整改。这段时间,共整理出经济工作、社会管理、党的建设、工作作风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问题45个,均形成台帐,全部由镇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整改,目前已完成整改20个。
二、抓热点,认真查找农村存在问题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认真查找当前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和村班子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抓住群众关注的村务、财务问题开展专项检查。镇政府专门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全镇20个经联社的村务、财务情况进行大检查,查找出部分村存在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公开不详细、现金收支不透明、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责令有关经联社及时纠正,使村政工作成为群众看得明、道得清的实实在在成果。另一方面,组织各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广播播、干部谈、群众议,村干部通过上门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听意见,全面查找农村发展慢、发展不科学的问题。各村已收集整理出存在问题195个,全部均由村二委成员包干落实责任,镇班子成员负责督促指导,目前已落实整改的55个。
三、抓下访,倾听群众呼声
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我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建立镇干部下乡接访制度,要求镇机关党员干部进农家门、听农家音、解农家忧、交农家友,认真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领导下访中,要求每名班子成员要走访不同类型群众,进行面对面真诚交谈,心对心真挚交流,共话科学发展,共谋建设新农村的好路子。镇委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到的意见建议,坚持边查边改,落实领导包案,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四、抓整改,力促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效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镇坚持边查边改边干,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对能尽快落实整改的问题分别责成有关班子成员和部门限时落实整改,使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化虚为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科学发展意识深入人心。镇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浓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日益成为领导干部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