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技能提升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劳动组织架构、员工岗位发生了变化,员工培训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从采油岗位、工种、培训重点对比可看出:数字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岗位工种界限,岗位由传统模式下的8个减为2个;工种由传统模式下的5个减为2个;培训重点也由原来针对各类工种、岗位的应知应会操作技能培训,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培训。
2.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员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优化了业务结构,重造了管理流程,更新了管理理念,变革了管理方式,对工种的要求是多工种合一,对岗位的要求是一岗多能。员工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单一的工作向复合型工作转变,逐步由掌握所在岗位单一传统职业技能变为掌握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职业技能,从单纯的手工操作更多的转变为以计算机操控为主的操作。
3.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长庆油田目前数字化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随着数字化管理的持续推进,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强,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一要四会”的培训目标,即流程要清楚、岗位会操作、设备会维护、故障会排除、风险会辨识。站控系统操作、数字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数字化设备原理及维护方法、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自动控制知识及数字化方案的编制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等内容将成为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岗位新的培训需求。员工培训已由单一的岗位安全操作生产为目标的岗位技能提升需求向数字化管理生产操控为手段的综合素质技能提升需求转变。
4.员工培训组织方式的需求
数字化管理将员工的工作环境从独守山头的驻井看护转变为相对集中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环境的改变也使员工培训的组织方式由多单元分散培训变为集中培训,大大改变了以往走班窜站、分散培训而带来的“货郎式”现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员工相对集中的培训组织也为培训实施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二、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方式方法的探讨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员工培训必须要紧贴数字化管理应用实际,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网络环境,分层次、有侧重的实施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将各工种的传统职业技能和数字化管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实现岗位员工会操作、管理人员会使用、骨干人员会维护、技术人员能检测的目标。
1.建立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分层次实施培训
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劳动组织形式,以新的岗位划分为单元,将培训对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模块进行培训。
2.继承创新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利用已完善的油田内部网络,建立一套公司级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平台,实施基于网络的学分制培训,既可缓解工学矛盾,又可全面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学分制培训的实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条件下的网络环境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选择课程,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有效的缓解工学矛盾,并可节约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因材施教”。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和优势。三是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分制培训可以促使员工培训时更为主动和努力,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分,进入更高层次的技术队伍,这不仅有利于团队学习而且还可以形成终生学习良好氛围的形成。
3.加强“三级”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加强公司、厂(处)和作业区三级培训机构的联系,分层次、有重点的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培训主管部门,可为每名员工制作统一的培训记录手册,随时记录员工的培训记录,各培训机构可通过培训记录手册,实时了解员工的培训经历,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公司培训机构作为高级工以上级别的培训场所,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厂处培训机构作为本单位初级、中级工及本单位员工轮训场所,重点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作业区培训机构,重点加强员工岗位日常培训。
三、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培训保障体系的建立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培训革新是在油田新形式下,对传统培训模式的完善和提高。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在培训政策、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仿真软件的研制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培训政策
一是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建立数字化环境下员工培训考核与岗位职责相一致、工作业绩和待遇相一致的评价联系机制。
2.教材及课件开发
一是要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工种、岗位的职责要求,在遵循国家职业工种培训标准的基础上,紧贴数字化管理实际,对现有的培训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剔除与数字化管理环境下不相符合的内容,融入与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内容,按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模块编写新的培训教材,并开发新的鉴定试题库和技能操作鉴定标准。二是为适应网络学分制培训的需要,开发一批与培训内容相一致的网络课件,供员工自学。三是根据工种、岗位、设备装置和工艺流程等要求,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开发一套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按不同模块开发仿真课件,将仿真操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融入到培训实施中,增强学员的动手、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资建设
篇2
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服务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日益提高的要求,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在服务理念、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紧跟时展,着力提升全省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201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全省文化站长培训班、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广场舞培训班、全省群众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培训班、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少数民族自治州文化馆舞美灯光艺术培训班等14期培训活动,培训人员涵盖广大农村文艺爱好者、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骨干、市县级群艺馆业务骨干等各个层面,总培训人员千余人次。此外,组织灯光音响专家分别赴全省11个地市举办了“全省数字音响技术巡回普及讲座”,历时24天,行程4000多公里,培训学员500余人,切实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完善提升群众文艺创作职能作用
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文化艺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作为承担着全省群众文艺繁荣和发展使命的省级馆,按照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2014年以来积极发动各级文化馆(站)广大业务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感知群众生活现状,体悟群众精神意愿,开展了第十一届燕赵“群星奖”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我的中国梦”“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反”主题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征集、评选,编印不同主题的《文艺演唱材料》,“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跳百姓健康舞”推广等活动,全省各地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这些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过程中,为真正使这些作品让群众满意,受群众喜爱欢迎,按照强调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的要求,每部作品坚持取材老百姓日常闲谈和群众生活点滴,同时,待作品成型后,第一时间下到基层接受实践的考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最终推出了一批接地气高人气的群众文艺作品。
三、立足提高群众艺术修养,完善提升群众文艺讲座和辅导职能作用
目前,广大群众对文艺知识的诉求日益提升,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切实立足群众需求,一是大力办好“百姓课堂”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百姓课堂”是是2012年创建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讲座内容涵盖了文化艺术、法律、美容、礼仪、插花艺术等老百姓日常感兴趣的各个领域。截至目前,已策划举办了《摄影的魅力》等30余期公益讲座,听众达万余人次。二是精心做好“边远贫困地区”人才支持专项工作。2013年以来,在巩固提高完善已有“河北省农村和社区文艺辅导基地”的基础上,每年选派15名专业骨干人员,定期到河北张家口尚义县、保定望都县等九个边远贫困县开展广场舞、合唱技法、群文作品创作等一系列群众喜爱的辅导培训活动。同时,组织有关业务骨干深入多个农村进行调研,仅2014年就新建了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赵村店村、井陉矿区贾庄镇东王舍村等8个文艺辅导基地,受到广大农民群众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立足现代数字化建设,完善提升群众文化数字化服务职能作用
篇3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教育教学的若干问题,梳理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如何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如何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模式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研究
(一)加强培训,掌握技能
1.按需开展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必须与一线教师的需求紧密结合。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软件进行培训。外语教师,需要学习音频软件的编辑与处理,学会处理英语方面听说的信息,并且学会剪辑等。信息教师,需要选择图片处理如Photoshop、动画软件如Flash、程序设计如VB、机器人等高难度的培训。物理、化学教师,需要进行实验平台软件的操作与培训。小学英语、语文教师,需要配乐朗读,可以教他们音频软件、影音编辑软件如会声会影等的使用。所有学科教师,使用PPT进行教学较为普遍,但是也进入一个缓慢提升的时期。对于Office2010软件的内容,也需要再度培训学习,其中的演示文稿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制作课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搭建学习平台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购买一些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免费装配给教师使用。也可以从教育网上下载,如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都有很多实用的教学课件。
(二)提高技能,熟练应用
对于下载的课件很多时候是需要进行修改的,以达到在课堂上有效应用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技能。教育培训部门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剪辑、格式转换、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的使用、导入与剪辑需要的影片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三)数字教学,与时俱进
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驾驭多种形式的教材,把握各种教材的设计思想、表现特点和手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数字化教案。
(四)科研引领,注重发展
结合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两项科研课题研究,一是省级课题《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一是长春市课题《长春市数字化学习环境应用研究》,在平等互动的学术氛围中引发深层次、发散性的思考,带动全体参与者共同学习与进步。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能力提升是根本,模式创新是核心”。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可以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师德素养良好和业务能力突出的未来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其模式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微培训”
适合于各个学校自主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实效。培训规模小、并且形式灵活。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其内容可以根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特殊需求制定培训。分专题分类别,在学期初的计划中定制培训内容和时间。
(二)分层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适合于区级组织的培训。农村教师和城区教师分层次培训。这种培训要求所有教师必须达到信息技术初级、中级水平。要组织教师进行面授,进行新一轮整体培训,形成一整套有梯度的培训系统。
(三)分学科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适合于区级各学科教师。按照学科特点,讲授相关软件,在全体教师学会基本软件操作之后,针对每个学科的不同需求,要制订学科培训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逐步向由教研员引领的网络教研、网络研修方向发展。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一)理念先行,加大培训力度
教育部已《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美国中小学校很少为缺乏教育信息资源而烦恼,教师能把信息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能够学以致用。
(二)抓好常规,推动网络教研
课堂教学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教师感受到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是与时俱进的。教师要在课题研修、自我提升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按照计划进行自我研修及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三)树立典型,打造骨干队伍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学习、不培训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下降。不会信息技术,就是新时代的“信息盲”。为此,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作为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勇帆.多媒体课件编制工艺及其优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8).
[2]智春山.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7(6).
篇5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远程教育干部教育信息素养学习共同体技术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应对数字时代工作大局的新型干部教育模式,其广泛运用得力于远程技术环境、交互环境在提升干部信息素养与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方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远程教育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1)基于远程技术环境的干部教育优势
远程教育源自电子通信技术与认知科学结合的知识媒体,一方面,远程教育的技术环境革新了传统干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远程干部教育的开展意味着干部对第四媒体的掌握,即干部接受远程教育不仅需要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字与音像的传播能力,还需深入互联网传播产业,全面学习信息处理技能,包括判断信息的技能、检索信息的技能、选择利用信息的技能,以及评价信息的技能。另一方面,远程干部教育为干部提供的不仅是技术学习与训练,还有信息文化、信息意识与信息情感,即远程技术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展示了信息的价值与秩序,帮助干部生成信息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可见,远程教育对提升干部信息素养的作用显著,干部是国家公职人员与社会管理人群的统称,信息素养不仅是干部这一特殊社会角色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的要求,也是顺应与延续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需要,因此利用远程教育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干部教学课程,积极提升干部信息素养,既是优势所在,也是大势之趋。
(2)基于远程交互环境的干部教育优势
远程教育的交互环境促使干部教学过程具备新的特征。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差异是教与学在空间上的分离,远程教育不设学习集体,凭借远程技术媒介,以双向通信方式为教育提供管道互助。首先,干部远程教育的资源视角是社会视角,干部既可不受空间限制,开放地提取学习素材,也可与其他学习成员进行资源共享。其次,干部远程教育的学习行为自主自由,干部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从任何章节入手,学习任何课程,满足了干部接受教育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也为干部终身教育提供了可能。再次,干部远程教育的管理平台自动化,干部咨询与选课、学习进度与考试、日常作业与查询都可通过远程交互方式实现。干部教育体系包括在职岗位培训、晋升任职培训、专项业务培训、新聘初任培训等等,各项培训内容、培训特征、培训手段不尽相同,远程教育的资源交互、学习行为交互、教学管理交互等智能化优势,最大程度地适应了干部培训的按需施教要求,创造了干部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学的机会,其交互环境更是有助于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实现干部教育的远程监督与管理。
二、远程教育在干部教育中的重要运用
(1)实现干部远程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应用
发挥远程教育对干部信息素养的提升作用,需要实现远程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应用。首先,干部教育内容的组织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干部远程教育可开设多种干部教学课程,比如干部教学录像课程、干部业余教育函授课程、干部远程教室模拟课程、干部数字电视节目课程、干部内部资料参考与合作栏目课程等等,优化整合干部网络教育资源。其次,干部远程教育应关注多媒体系统软件的开发,从技术上完善教学应用环境。再次,建设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的电子学习系统,从而发挥干部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优势。
(2)利用网络交互性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
展现远程教育对干部学习的监督与管理作用,有赖于利用网络交互性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首先,远程教育平台的创设应满足干部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是完备干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工具,没有交流与协作,干部学习共同体就无从谈起。其次,就干部教育资源而言,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需要专业的课程制作工具,能够适应多种格式的媒体形式与结构,可实现office文档、图片音像视频、PDF等多种资源的用户上传与下载利用。再次,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应提供相应的监督管理系统,最后,构建干部学习共同体应鼓励干部间的互助式学习,培养核心学习人员,形成干部远程学习的号召力。
参考文献
[1]孙帧祥.《论网络教育媒体和电视教育媒体的融合》.《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运行情况
__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__件,处置__件,处置率__%,其中按期处置率达到93%。从案件类型看,城市管理部件类案件__件,其中安全隐患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井盖破损、缺失案件__件;事件类案件__件,其中与市民生活、出行息息相关的机动车、人行道路破损类案件__件。
(二)硬、软件建设情况
1.硬件方面。为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数字化中心对办公区域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增设1个操作大厅、含10个操作平台和1个液晶拼接显示屏。同时,在去年安装120个视频探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安装视频探头__个,实现了对城市建成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2.软件方面。今年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的第二年,数字化中心始终把软件建设与管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系统运行台账征集、汇总各责任单位关于系统GPS定位、绩效评价体系、协调办公子系统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把汇总的问题与软件公司展开积极磋商并督促解决,保证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三)切实用好视频监控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的作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立了视频监控电子地图。并按照中心城区、城区主干道30分钟内视频巡查一次,二级道路、__新城每小时视频巡查一次,其余街道适时视频巡查的要求,及时监控城市管理状态。全年,通过视频监控,数字化中心不仅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__多件,还为市公安局13件交通事故案件、1件命案、3件抢劫案、3件诈骗案、3件盗窃案提供了视频查询。同时,积极配合社会治安及维稳工作,及时提供高效、稳定的监控平台。
(四)做好数字化城管牵头工作
1.协调案件处置。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部分案件处置存在职责争议,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类和道路破损类案件,数字化中心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共召开全市协调会议2次,相关部门会议10次以上,协调争议案件400余件,并对少数长期拖而不决的案件处置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2.做好绩效评价。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数字化中心每月将全市责任单位数字化城管案件处置情况编写成专刊送市领导参阅。今年以来,市长、市委副书记等市领导多次在 “数字城管”专刊上作出重要批示。
二、目标工作
(一)信息采集市场化
按照我市相关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__年__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信息采集公司,并通过周密计划、细致培训,完成了原有信息采集队伍与市场化信息采集的平稳过渡。通过2个月的运行,市场化信息采集工作已步入正轨,案件发现量由前两个季度的月均1500件上升至现在的__件。按照 “少花钱、多办事”的指导思想,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与市政公用设施安巡服务相结合实施市场化运作,这在成都市范围内尚属首例,获得了市城管局和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采集质量,数字化中心安排专门人员对信息采集员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将每月案件上报数、按时核查率、准确上报率以及日常督查情况汇总考核,考核结果与信息采集服务费用挂钩。同时,督促信息采集公司每星期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保证信息采集质量。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乡镇延伸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数字化中心正逐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重点场镇、示范线沿线__镇、景区延伸工作。目前,已完成__镇__个数字化城管视频探头建设安装工作,整逐步推进龙门山镇视频探头安装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一)拓展系统功能
1.开通移动处置受理反馈子系统。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及时、高效的特点,__年__月,数字化中心在城管局试点开通“移动处置受理反馈子系统”,使各科室接收、处置数字化中心派遣的案件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于9月上旬,将该子系统向全市2个镇、1个工业开发区、20多个市级部门开通,大大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效率,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的按期处置率由去年的月均88%上升至今年的96%以上。
2.建设全民城管子系统。按照市主要领导关于逐步推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体制改革的要求。8月,数字化中心在彭州市政公众信息网显著位置开通了全民城管子系统,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开通了网上“绿色通道”。
(二)完善管理制度
1.制定《__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工作规范》,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进行了规范完善。
2.拟定《__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行运行机制》,对各职能科室在数字化城管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三)创新工作机制
1.建立“7*24”小时工作机制。为使数字化城管发挥更大作用,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7月,数字化中心在我市“三圈城”率先施行了7*24小时工作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天候、无缝隙。
2.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为保证数字化中心平台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先培训、实习,考核合格后上岗的要求,在8月底至9月初,数字 化中心对10余名新进人员开展了业务技能、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并于 9月下旬举行了入职考试,合格后安排上岗。
3.实行技能等级管理。为规范平台操作管理,数字化中心明确了操作平台岗位设置,建立了薪酬待遇的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创新性的施行劳务派遣人员业务技能等级管理,将平台操作员的工作年限、业务技能等级与工资薪酬、任职岗位相结合,既可以促进平台操作员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保证了平台操作员队伍的稳定性。
四、亮点工作
市政府__年__月__日常务会议要求,由城管局牵头,探索研究“后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我市“后城市管理”机制,抓好城市运营及管理,让我市广大老百姓参与其中,切实让城市完成自我更新。__年__月,在局领导带领下,数字化中心抽调精干力量,通过参观学习、咨询专家、查阅资料,完成了后城市管理调研工作,并高质量撰写了后城市管理调研报告,市领导参阅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软件部分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
五、下一步计划
一是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率,稳步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向示范线沿线乡镇、景区延伸。
二是进一步梳理系统存在问题,并进行完善。充分发挥户外广告管理、车辆GPS等拓展子系统的作用。
篇8
摘 要:文章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分析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用户培训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用户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28-03
收稿日期:2014-12-21
作者简介:秦志华(1977―),南京图书馆馆员。
如何让用户真正获得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中蕴藏的知识财富,使政府的投资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图书馆用户培训实践为例,对如何满足用户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创新公共图书馆培训事业进行了探讨。
1 南京图书馆用户培训模式分析
1.1 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强调的是“先行后知”,主要是让受训者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如南京图书馆针对小读者开展的“我是南图小管理员”“畅游书海沐浴书香――南图之旅”等系列培训,都是通过吸引小读者走进南京图书馆,在了解图书馆馆史、各阅览室的功能与布局、少儿馆藏分布方式、精品少儿书目、参与图书管理实践等活动中,让小读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同伴分享,与培训老师交流,把这些从“体验”中得到的对图书馆的认识与学习、阅读实际相结合,从而对什么是图书馆?怎样使用图书馆?如何帮助同龄人有效使用图书馆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尤其是 “我是南图小管理员”品牌培训活动,自2007年7月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二期,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喜爱,并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办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三等奖。
1.2 分层式培训
读者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对其阅读习惯、阅读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以南京图书馆的少儿读者为例,其年龄段横跨6―15岁,为此南京图书馆在举办少儿阅读指导培训时,进行了分层设计。6―9岁低龄读者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喜欢看带有插图的画册,对童话、寓言故事以及趣味科普读物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该馆与南京师范大学幼教发展中心的儿童阅读指导专家合作,围绕绘本读物,对6―9岁少儿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10―15岁的中小学生读者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喜欢科幻、悬疑、侦探以及科普读物。为此,该馆结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特邀南京市金陵中学一级语文教师、江苏故事频道《扬淮书场》主持人等,围绕《童年》《俗世奇人》等经典文学作品,为同学们举办“同阅读 共分享”“美文朗诵”等系列阅读指导培训,引导孩子通过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1.3 受训者主导式培训
少儿读者的学习动机常常由其兴趣主导,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探索学习。为此,该馆在培训少儿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时,突出“以少年为主、面向所有少年”的培训流程设计,在“绿色上网,健康成长”“少儿数字资源推广”等常规培训中,培训老师主要起到了引导和推动的作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鼓励孩子从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入手,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活动中注重面向每一个学员,尤其鼓励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员积极参与,让学员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提升信息素养,掌握电脑操作技能和网络文明礼仪,主动远离不良网站,学会合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等优质数字资源。
1.4 面向弱势群体的普及式培训
多年来,南京图书馆一直都非常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革命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弱势群体来说,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并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边缘人群”。作为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南京图书馆主动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公益电脑培训,帮助他们融入信息社会,享受免费、优质的数字资源,促进其个人信息素养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仅在2013年,该馆就策划组织了100多场公益电脑培训、受益读者4,560人次,培训对象包括离退休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培训内容包括五笔输入法、电脑基础操作技能、图书馆网站资源使用方法等;培训方式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确保每一位受训者都能掌握电脑应用技能,学会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2 当前用户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图书馆对读者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以少儿为主,兼顾老年和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在培训内容上,以对图书馆、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初步认识与使用为主,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度获取、分析、评估、挖掘技能的培训均较少涉及。
南京图书馆是一个拥有数百万馆藏的公共图书馆,事实上能为读者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止也不应该以免费借还图书、免费上网为主;许多读者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质。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读者有着强烈的提升能力和水平欲求,为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着眼于用户需求,进一步开展对其现实和潜在需求的研究,通过按需培训、弹性培训、嵌入培训、建立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发展读者培训大使、促进培训交流平台建设等手段,切实提高读者利用馆藏的深度和广度。
秦志华:着眼需求 创新用户培训
秦志华:着眼需求 创新用户培训
3 关于进一步完善用户培训体系的思考
3.1 开展按需培训
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按照信息获取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研究学者类、业务课题类、应试学习类及大众休闲类。他们的目的不同也必然会导致需求的不同,公共图书馆应主动研究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按需培训。如对于研究学者类用户,前沿信息资源获取技能、信息的深度挖掘技能应成为用户培训的重点;对于业务课题类用户的培训,应侧重于基本检索与定题检索培训相结合;对于应试学习类用户的培训,应侧重专题数据库方面的内容,如就业培训类数据库使用技能的培训,使此类用户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对于大众休闲类用户,基本的阅读指导培训和深入的阅读引导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
3.2 开展弹性培训
当前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培训往往是图书馆主导型的,培训主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都是有主办方决定的,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容易出现培训时间与受训者的时间相冲突,培训主题缺乏吸引力,培训方式受制约等问题。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主动吸纳科技手段到培训工作中来,积极开展弹性培训。在传统的室内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培训诉求,制作专题培训视频和培训课件,把他放到图书馆主页上便于用户下载学习;开展实时在线培训,把培训课堂延伸到馆外。相信随着启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引入更具灵活性的培训时间,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活动将更具吸引力,也将更具实效性。
3.3 开展嵌入式培训
嵌入式培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嵌入到研究学者类、业务课题类用户的科研工作中;另一类是嵌入到应试学习类、大众休闲类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做研究、业务不仅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要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对于这一过程中用户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嵌入式培训方式可以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效果。对于应试学习类、大众休闲类用户,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面临的不是信息挖掘的困难,而是同类诉求用户众多,绝对馆藏满足度有限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进行用户培训时,就要注重提高用户的多角度信息获取能力,当热门纸质馆藏副本不足时,要适时引导用户学会挖掘同类或相关的图书、报刊、工具书、电子文献、讲座、展览、音频、视频、数据库、馆际共享等资源,从而有效解决“热门馆藏借阅拥堵的现象”。
3.4 建立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图书馆培训多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培训面较广,基础性培训较多。从短期来看,这种类似群众活动式的培训对推广公共图书馆在人群中影响度是有帮助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要真正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还需要在培训深度上做出更多努力和尝试。如建立一个动态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包括调查―培训―评估―改善―再调查―进阶培训―再评估―再改善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培训前后效果的比对,明确培训成果,确定进阶培训的内容和方向,使用户培训效果和文献利用深度获得同步提升。
3.5 发展用户培训大使
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服务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然而,公共图书馆负责用户培训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人力投入,必然会影响培训目标的实现。对此,在研究学者类、业务课题类、应试学习类及大众休闲类各类目标“用户”中,分层发展用户培训大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培训大使,一方面可以缓解培训人员不足的问题,推进培训目标的实现,同时培训大使本身也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有了他们的反馈意见,公共图书馆培训工作将会做得更好、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培训大使纳入到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的志愿者管理体系当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6 促进培训交流平台建设
人是图书馆的动力之源,只有当人的要素成为图书馆第一要素时,图书馆才能显示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人的要素体现在图书馆培训工作实践中,一方面表现为以用户为本,不仅要重视用户的需求,更要研究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展图书馆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强调互动,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培训目标之间要有不断的交流和互动。要实现这种互动,就必须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如博客、维基(Wiki)、即时通信( IM)、互联网即时聊天以及其他多对多社群系统,建设一个由图书馆员、用户培训大使、不同需求用户三方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信息获取技能,同时还可以把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些法律和网络道德问题,结合社会热点、事件,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自觉在道德与法律的框架内享受信息获取的自由和文化休闲的便利。
4 结语
从“二八定律”来看,公共图书馆的四类读者:研究学者类、业务课题类、应试学习类及大众休闲类,他们对于图书馆资源使用的贡献率是不同的。人数占20%、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研究学者类、业务课题类用户,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贡献率可能会高达80%;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应试学习类、大众休闲类用户,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贡献率却只有20%。从长远来看,研究用户需求,开展深度用户培训,提升各类用户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价和整合能力,对于盘活各类馆藏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柯 平. 数字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18-24.
[2] 於坚秋.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与服务对策浅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85-88.
[3] 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迅速增加,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资源(纸质书刊)的需求与服务逐渐退出了主战场,而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随之而逐渐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主战场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中,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显然还很不到位,这使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数字信息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无法得到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后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对策,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提供参考。
1.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读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高校图书馆读者是指凭有效证件到高校阅读书籍、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人[1]。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包括广大高校师生及高校教师家属。当前,随着光缆和电缆的铺入,以及计算机价格的进一步降低,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光盘检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从各种数字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读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1.2 有利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校企合作比较频繁,很多企业委托高校师生来完成企业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均是企业难以解决或亟需解决的难题。于是,受委托的高校师生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丰富也使信息需求者——受委托的高校师生不再满足于获取文献线索或索取原文,而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获得各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其需求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横向课题得以顺利完成,相关企业竞争力也顺利地得到了提升。
1.3 有利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小康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显然,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既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满足读者获得国内国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可以打破时间限制,满足读者获得过去的、现在的、乃至前瞻性的未来信息的需求;还可以打破学科限制,满足读者获得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信息的需求;甚至还可以满足读者获得对于某一问题的全部有关的书刊和声像资料信息的需求。而且,这些数字信息的获得,内容较原来的传统纸质信息更为全面系统、获取过程也更为简单方便,从而使读者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发展,进而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极大的加快和促进作用。
2.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尽管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非常庞大,但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
2.1 数字信息资源不全
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生产和老化速度明显加快,技术成果的应用周期也大大缩短,高校图书馆读者只有及时抓住新颖的信息资源、把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抓住机遇和进行正确决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把握主动权。然而,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不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高校图书馆经费有限,购买的数字信息资源严重不足。由于高校图书馆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所属高校或相关部门所拨资金维系着,因而资金普遍不足,而很多数字信息资源是需要高校图书馆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从而这种资金方面的不足又迫使许多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字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数字信息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
(2)馆际共享不足。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购买所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因而,通过馆际共享来实现高校图书馆间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扩大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尝试的工作。然而,实际上,由于经济利益、行政归属、相互竞争等障碍的存在,高校图书馆间馆际共享工作开展并不尽如人意。据笔者调查:很多高校图书馆馆际共享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有的高校图书馆的馆际共享工作只能查询对方的书目数据库,有的高校图书馆即使能下载一些共享图书馆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此种情况,无疑使高校图书馆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庞大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2.2 数字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目前的“信息爆炸”时代,文献数量和数字资源越来越多,而精品化和全面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却相对越来越少。庞大的数字资源信息,常常使高校图书馆读者陷入信息迷失的状况中。因此,高校图书馆读者往往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价值较高的数字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是已经被经过筛选和加工的信息。然而,由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高校读图书馆读者素质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原因在于:
(1)很多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偏低,往往无法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炼。据调查: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没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权,其需要的人不能及时补充进来,不愿干、干不好和干不了的人又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不能淘汰出局。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职工多来自学校后勤、服务单位或工厂,他们文化底子薄,图书情报知识贫乏。在此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学科馆员(即使有也常因为图书馆待遇比高校内同类部门低而不断流失),因而很少或无法对其读者所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炼,致使数字信息资源的质量大打折扣,读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因为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偏低,导致其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出现故障时,无法进行有效维护,从而使其读者在对数字信息资源获取的过程中网络无法处于运行稳定、信息通畅的状态,进而使高校图书馆读者数字信息需求的满足经常遇到阻碍。
(2)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薄弱。在高校图书馆读者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会使其使用资源的速度和准确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读者的网络知识技能和检索水平越高,其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质量、速度和准确性也就越高。然而,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个体特征,必然会受到来自自身条件的限制。部分读者由于受教育状况、性别、生理、心理等特征的影响,在对数字信息资源的认识能力和检索能力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从而在利用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时,无法迅速、准确地获取其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甚至还有的读者在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时还因为自身计算机知识的贫乏,对网络或设备进行了无意破坏,并因此而影响了其他高校图书馆读者来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速度与便利。
3.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需求与服务对策
3.1 积极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问题,尽量多地购买数字信息资源
首先,应积极争取高校图书馆主管部门对高校图书馆的财政倾斜;其次,应严格把好采购关,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现有资金:在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必须的纸质藏书的情况下,应与时俱进,尽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数字信息资源的购买上,以扩大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其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最后,可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中对有偿服务的规定,大力开展有偿服务,培养高校图书馆的“生血功能”[2]:如开展单项服务,如咨询、代译、课题研究等;开展长期合同服务,按年度收费;开展课题跟踪服务,按课题费用提成;开展按协议用户取得收益时,分成收费。
在从以上三方面积极解决高校图书馆经费问题后,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购买以下数字信息资源,以使其读者的需求能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3.2 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加强馆际联系
纵观全球,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首先是在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的美英各国建立起来的,其对馆际互借等联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在成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的基础上,形成高校图书馆间的联盟,在合作框架下,集各高校图书馆之力,真正实现各高校图书馆分担建设成本、并对所购买数字信息资源等各资源进行充分共享,以达到“1+1>2”的效果,真正提高数字信息资源在馆际间的利用率。
3.3 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第一,高校图书馆应改变当前委派制的用人机制,实行聘任制和招考制,从进人源头上解决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第二,应取消“大锅饭”的薪酬机制,对职工实行工资津贴包干制,加大考核力度,改变考核方法,实行“3600”考评;
第三,应实行高效应的奖罚制度,赏罚分明,并坚决实施到位;
第四,高校图书馆主管部门应敢于下放进人、管理使用、处分及辞退等人事管理权给高校图书馆,使其能按照工作需要增减人才,自主及时地进行公开选拔,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第五,把提高高校图书馆职工综合素质当作基本任务来抓,多利用岗位练兵、短期培训、鼓励参加函授、自考学历教育等方式来切实提高职工素质;
第六,应以人为本,做好激励工作,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压力机制来规范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让其在平等竞争中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在得到奖励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和工作热情,激发其主动性并不断有所创新;
第七,应对高校图书馆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3.4 加强读者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的培训
在当今的数字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需求的实现正在由“他人服务”模式向“自我服务”的自助化方向转移。但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普遍缺乏网络知识技能和检索水平,其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能力薄弱,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这都制约着其信息资源需求的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其信息资源用户——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培训工作已经非常必要。高校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积极主动地实施不同形式的、分层次的培训[3],如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读者,分别或综合采取提供网络学术资源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信息利用教育服务、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网上教学等教育方式,为其提供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利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文献检索的原理与方法、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训、数据库的概念、网络基础知识、网上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等,以使高校图书馆读者能在通过培训后,能减少检索的盲目性,提高检索资料的效率,能提高其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技能、能更方便、快捷地利用计算机自由地查找信息并准确无误地获得所需信息。
参考文献
[1]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86.
[2]王云祥.我国高校图书馆制度与读者权利冲突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295.
篇10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字化校园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模式上来看,可以将其功能方面进行讨论。功能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达成目的的功能,包括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应用三个方面,它是从宏观上来对数字化校园进行建设的应用实践。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就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将条理清晰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从网络层面来看,其作用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网络及数字化的硬件设施所提供的包括电子邮件、文件的传输以及网络接入等数字信息流通的渠道和平台。从应用层面上来看,其作用主要由软件支撑的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功能两个部分构成。
2中职学校共建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中职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要以中职教育教学为中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技术,有计划、有步骤的搭建校园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专业建设等都融入到数字化的空间环境中,将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核心,不断的提升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技术素养,进而推动学校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3中职学校共建数字化校园的实践应用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创建教学资源库,能够提升教师课件的设计以及制作的能力,帮助老师可以通过对现代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来更好的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课后学生进行网上自学提供便利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主要有试题库的建设、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2)数字化校园软件环境建设
为了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相一致,中职学校应建设动态化管理的校园网站,创建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等。全校所有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教室、图书馆、实训教室、模拟教室等等都能够上网进行资料的查阅。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来大量的积累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动画、视频、音频等等软件素材,广泛的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拓展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
(3)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模拟实训室等,所有专用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讲台、投影机及实物展台;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设置网络接口,光纤接入,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整个校园,实现班班通。建设校园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整个校园没有声音的盲区和视频的盲点。
4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4.1重点是对数字资源进行开发
科研信息库、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以及各种数据管理系统都是中职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被当作重点项目加以建设。
4.2关键是对师资进行培训
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因为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决定了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效力。为此,中职学校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1)加强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吸收各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
(2)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学校应定期举办校本培训的办法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制订全员培训制度和考核标准,人人过关,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培训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悉常用工具软件、Word、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会文字处理、制作表格、贮存信息和解决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培训。
②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组织《视频展台的使用方法》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应用多媒体设备上课的基本操作要领,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③资源和网络应用的培训
学校要组织教师,对其进行网上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下载、格式转换、裁剪、拼接等处理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下载、编辑、制作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技术的运用能力。
④课件制作的培训
除了要求教师掌握常用课件制作工具外,中职学校应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和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课件制作的相关培训。并要求教师利用放假期间,结合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4.3政策配套是相关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会和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相关联,因此,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结构上的重组是其建设的基本保障。
4.4要有稳定资金的投入
要创建数字化校园,需要在硬件以及软件上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进行稳定的资金方面的投入。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学校所有部门都应互相配合,努力开拓,在对数字化平台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创建现代校园文化,进而更好的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 下一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