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培训资源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教育培训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研究和探索空间,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完成对应的研究内容.对此,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引导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舞台.例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选三张卡片分别写上个位数,如3,4,5,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三张卡片分别组合出能被2整除,被3整除以及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综合能被2,3,5整除的数字有何特征,接着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由于定性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寻找到“个位特征”,但是随着深入探究,学生会发现这个结论的片面性,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的探究陷入了困境……随着小组讨论的深入,学生发现: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并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2.操作实践,引导自主学习
由于操作实践总是处于一个动态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好奇爱动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一方面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让向学生提供活动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通过观察解决以下问题:(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此,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探索了规律,突破了难关,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问题.
3.巧设练习,强化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还能掌握熟练技巧技能.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巧设练习,变换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先复习生活中正数、负数的意义.然后出示练习.练习1:冰箱开始启动时,内部温度为10度.如果每小时冰箱内部温度降低5度,那么3小时后,冰箱内部的温度是多少?练习2:拉面馆今年1-6月份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500元,-200元,800元,-5元,400元,-1000元,问:盈亏如何?通过巧设练习,丰富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再感觉单调和枯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一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篇2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经验的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为人们改进生产生活状态提供了科技保障。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无线移动、宽带传输、互联互通、智能互动、海量处理等独特技术优势,探索打造信息化条件下智慧农民数字工程(即:智慧农民工程),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方式,改善农民素质提升的手段,更多更快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 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 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 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 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 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 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农民实用信息为核心内容,编辑“职业农民手机报”,及时准确发送到职业农民手机终端,让农民及时了解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拓展;继续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75―04
一 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1]。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各级各类机构也积极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学习者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尽管社会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职业技能教育、社区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企业行业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等)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加突出。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教育部在2006-2008年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基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社区、乡镇、企业和行业4种类型的7个示范学习中心,探索了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各类人群提供继续教育资源及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与普通学习中心不同,示范学习中心更加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和大众化,学习中心的内涵得到了延伸。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指南”[2]中学习中心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广泛的提供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承建单位可以是办学机构,还可以是企业、行业等等。基于此,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整合优质的非学历教育资源,面向城乡社区、企业、行业等各类个体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提供教育资源及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关注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服务。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评选出了24个国家级示范学习中心,评审标准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就是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这也促成了本研究所探讨的主题: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24个示范学习中心积极探索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面向社会各类个体学习者和学习型组织提供非学历教育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责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主要依托电大系统建成了1400多个覆盖全国城乡社区的学习中心服务网络,目前合作高校40多所,学历教育学习者40多万。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以终端学习中心为主体,探索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旨在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和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形成可供其它学习中心复制和借鉴的非学历教育拓展的模式和经验,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首先,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范围,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其次,为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1400多个学习中心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后,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能够为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促进资源共享、研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沟通衔接等问题奠定基础。
2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和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及特点的正确认识,调研了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文献调研得知,远程非学历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包括广域性、实时性、个别化、与双向性以及最为突出的经济性。同时,缺乏质量监管机制、受传统思想制约、课程资源质量及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远程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但不可否认,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了多层次、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4]。
国内外对于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非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发展思路,发挥技术优势,建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先进的远程教育网络和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天地网”合一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开展全省3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开展公务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以及面向东南亚各国的对外汉语培训等各色培训[5]。国外在远程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有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例是3:1。这些国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积极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发展很迅速,且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宏观管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法规、启动并管理诸多研究或行动项目(research project or action project)、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开展远程教育共享资源服务、规范教育机构等方面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Rova,i2007)[6]。
(2)实地考察法
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学习者需求,进行了非学历教育资源整合和服务的一些有效实践。采用实地考察法,我们对多个非学历教育拓展较好的学习中心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其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服务项目、基本情况、思路、方法、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包括依然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三 研究结果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非学历项目开展的主要对象是证书培训、行业培训和政府推动的一些培训项目[6]。本研究通过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终端机构,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拓展的中需要根据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的需求整合外部教育资源,基于本学习中心提供技术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各示范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相应模式,提出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四种模式,包括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 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这种模式是采用远程手段进行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教育,包括考前的培训及考试服务。学习者报名之后,基于远程学习平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测验、考试等,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先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合作推出动画设计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营销师等多种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项目。目前,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和机构正在与奥鹏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相关项目,如Sun公司的Java培训、新加坡培训与就业项目、澳大利亚TAFE的中国远程学院项目以及清华大学的远程培训项目等。今后公共服务体系还将根据社会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第一品牌。
需要指出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必须要首先调研当地的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根据来选择相应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为学习者提供从报名、入学、基于学习平台的学习、考试、领取证书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在这种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中心如果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容易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突破。
2 承接政府教育培训服务外包
(1)模式概述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前提下,政府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培训项目也是非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特定对象开展的培训项目,通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比如提供开办经费、提供开业贷款担保、甚至进行收入补贴、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来扶植教育机构开展特定的非学历培训[6]。这种模式是指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政府的教育培训服务的外包承接单位,学习费用多数由政府负责或者采取学习者与政府费用共担的机制。学习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提供的服务类型很多元,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学习设备(计算机)、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和考试服务等。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将传统的基于面授的培训模式转化为或者局部地转化为基于网络的、远程的、在线的教育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及培训质量,这对于一些政府的量大面广的培训尤其适用。
(2)相关案例
采用这种模式的案例非常多,这里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芜湖奥鹏学习中心与弋江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南瑞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点”,并申请成为了该区的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常年面向社区居民、本区的农民提供各种政府所指定的教育培训项目。西安奥鹏学习中心与未央区残疾人联合会和区就业局合作分别面向残疾人、正在服刑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并颁发残联和就业局的培训证书,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大连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合作,将獐子岛的文化宫改造成为“镇民数字化学习中心”,投入百万元进行内外装修改造,搭建门户网站,引入了特色的数字化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了岛上居民学习、娱乐之需,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数字化海岛的建设。广州海珠奥鹏学习中心也依托建在南华西街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附近的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服务,并争取到了海珠区劳动局70%的学费补贴,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打造新型的工业基地贡献了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教育服务外包的模式,在学习模式上有很大创新。以前,政府的教育培训项目多为面授,而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承接此类项目多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以面授辅导和实训操作。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达到了政府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设。
3 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
(1)模式概述
这种模式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依托自身的平台、资源、支持服务等优势,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想政府之所想,帮助政府策划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学习的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这种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的成功结果是学习中心成为当地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即区域性的数字化学习港,为当地社会各类人群的继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及过程支持服务,但同时,这种模式成功的基础也在于学习中心承建单位的强大支持。这有利于发挥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还解决了政府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难题,同时推动了自身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学习对象的更广的覆盖,是一种最佳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拓展模式。
(2)相关案例
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和长春奥鹏学习中心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作为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参与完成了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省略)的一期工程建设,开通10个应用系统平台,覆盖学历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专题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实现管理、学习、练习、考试、统计、分析的一体化,满足了千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同时登陆在线学习的需要。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引入了各种非学历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等四大类优质教育资源共计约5TB,并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方面,与天津市教委中学处、电教馆合作开发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实现了高中学生网上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职业教育方面,引入了IBM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天津市泰达开发区政府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并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在社区教育方面,在“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欣苑小区示范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和整合了500G、11大类的社区类教育资源,依托复制的一批社区示范点提供教育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教育干部培训方面,整合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干部培训资源若干,并开展了面向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服务。据悉,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市法制办的两个合作项目正在落实,前者是进行救护培训,后者是对全市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培训,都是一些持续的、量大面广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长春奥鹏学习中心也是这种模式,长春电大成为长春市数字化学习港的承建方,与相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完成了数字化学习港的网络技术平台建设、963001通信系统建设,可以满足10万人注册、1万人同时在线学习、1千人同时点击视频学习需要和百姓对学习的咨询服务。在资源整合方面,已经整合7T学习资源,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党员教育、就业培训、生活课程等,面向该市社会各类人群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4 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模式概述
新形势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行业的建设也被许多大中型企业/公司、行业/系统提上日程。他们对本企业/公司、行业/系统在职员工提供职业及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需求非常突出,由此产生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即学习中心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的解决方案、培训资源、培训场地或平台、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考试服务等。
(2)相关案例
鉴于在职人员是非学历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采用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模式来拓展自身服务范围的模式也比较典型。如惠州奥鹏学习中心本身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在TCL集团的学习中心,经惠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TCL集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基于此开展了多项面向不同工种的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包括面向TCL呼叫中心、TCL家庭网络事业部等部门的在职技工提供的工种为“呼叫服务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移动电话机维修员”、“电子设备装接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的培训项目。大钟寺奥鹏学习中心依托其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宝洁公司的员工提供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除企业之外,行业系统的继续教育需求也非常突出,鞍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鞍山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职工技术远程培训。
四 讨论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前文所提的四种主要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对于自身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学习中心只是一个终端支持服务机构,在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如下两点:
1 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有些实践远没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能够使项目更容易推动,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更乐观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学习中心采用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模式拓展非学历教育时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次,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衔接和沟通也是一种趋势,政府的主导可以使学习中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政策支持,进行学分积累和学分银行的试点和探索,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和沟通衔接奠定基础。再次,远程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的主导能够促进远程非学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保证学习者得到规范、专业、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最后,学习中心在整合优质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时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能够引起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的重视,将精力更多地投入进来,加强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建设,从而提升非学历教育服务的质量。
2 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
在学习中心进行非学历教育业务拓展的实践中,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为学习中心的业务拓展提供强大支撑。首先是技术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需要依托学习平台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来讲,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水平非常关键,能够保证教育培训服务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为形成非学历教育运营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整合中也需要发挥对于学习中心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这两种模式上,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发挥其高端优势,整合量大面广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教育项目等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学习中心的资源优势。最后,在支持服务质量方面,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需要做好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保证学习者和客户能够获得专业化、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 2010.
[2] 李伟编译.英国学习中心指南[Z].奥鹏研究院,内部资料.
[3] 王雪玲等.我国远程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61-62.
[4] 陈丽.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2):8-15.
[5] 夏巍峰.福建师大网院: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8,(2).
[6] 应卫勇等.非学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地位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8,(2):40-44.
[7] 任为民等.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结题验收报告[Z].2009.
Th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s Expans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ervice
LI Wei
(National center for open & distance education of CRTVU,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practice prove tha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ve commendab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the variety trend of learning need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rners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simply fun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centers. Based on degre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 need exp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that are growing and changing.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OPEN learning center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typical models of expansion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analyzes it and points out some notices.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 non-academ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篇4
在培训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借鉴科技项目领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对厅所管辖的部门(单位)各年度应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了申报、计划立项,对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使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更为有序,从而提高了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科学发展,促进政校行企联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内涵建设与品牌建设方面,我省行业高职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分别获得第一、二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立项及验收。在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与规模上,围绕行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全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依托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工作在规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教育培训满意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2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态势分析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重要文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等指导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通过对上述文件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如下态势:
2.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教育培训综合改革与协同创新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先行先试,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改革与实践,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中高本纵向贯通、多主体横向协同的育人机制,拓宽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视野,解决教学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有效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壁垒、理顺关系,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创新行业、高校、企业协同共建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合作体制。
2.2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畅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种类的完善、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涉及到职业教育系统内外优化的重大工程,包括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投入、社会关注度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建立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行业发展视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将推动社会和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发展职前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劳动者终身教育等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机会,通过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内,职业教育将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资源开发、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国家交流与合作以及技术积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在办学模式方面,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多方联合,体现现代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办学模式建设。
(2)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包括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开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体现职业教育特性、关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4)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注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交通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之中。
(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建立职业师资评聘标准,落实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双师队伍水平。
(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7)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推进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8)在技术积累机制建设方面,鼓励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3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分析
十以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行业将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为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文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平安交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3.2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四个交通”,构建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结合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改革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广东交通运输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其一,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其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省市共建、落实资金,省财政新增财力每年安排50亿元、5年共2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资本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km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km,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三,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客货运输加快发展。不断改进运输装备,提高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都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了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不断优化船舶结构,推进实施珠江门户战略,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重点积极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推进水运结构转型发展。其四,强化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生产安全。通过全面推进平安公路、车站、航道、港口和工地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港区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琼州海峡客滚船舶安全运行、道路危险品运输和长途接驳运输等专项整治,确保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预防预控,重点开展公路水毁突发事件、汽车客运站应急疏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其五,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加快运输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甩挂运输发展,继续推进广东绿色货运项目,推广中短途道路客运车辆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发展,积极探索粤港控制珠三角远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的合作路径和技术措施;大力开展和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其六,以信息化为引领,着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服务系统等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在交通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
4广东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趋势
行业“四个交通”、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态势对交通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整体的趋势来看,我省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将以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引领,呈现数字化、终身化、全员化、科学化以及内涵发展态势。
4.1交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包括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平台,远程学习中心、数字化资源共享中心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与学习平台;积极开发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慕课、微课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探索包括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学时网络申报、认证等工作,使教育培训工作从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的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行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
4.2交通教育培训的终身化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交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广东交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职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中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以及职后教育(劳动者终身教育、转岗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趋势。
4.3交通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发展趋势
无论是行业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满足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都将成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义务和权力。将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以及个体发展的学习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继续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将行业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是建设幸福广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4交通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将全面走向科学化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以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统筹、引导、规范和监督考核为主;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功能,联合开发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及教材,教育与培训信息,成为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中心;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模式、培训方式改革的研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5交通教育培训的内涵发展趋势
篇5
目前,县级农广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进村辅导授课,条件好一点的采取声像教学等方式进行,远远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而现代远程教育为农广校开辟了新的教育培训模式。
强化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通常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足在于很难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当前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最新方式主要是将现代的教育资源与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卫星、多媒体、宽带网络为主要手段的传播技术等,如果县级农广校利用好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并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将宽带网络传输延伸到村屯,利用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在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加强县级农广校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县级远程网络建设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教育方式逐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成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县级校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面向农村建立“乡村数字化田间校园”,以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实现网络教育平台通常需要三个基本系统:即课程及教学资料系统、教学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这三个基本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学员管理等整个过程,农民可以不离土、不离乡、不误农时在网上听课、与教师互动答疑和提交作业等,以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县级远程网络教育要依托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国家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科技投入,就东宁县而言,全县102个行政村已经通过组织部门建立了村级网络终端,村村配备了电脑网络、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利用村级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参加培训,县级校依托组织部门,把农广校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组织部门的农村网络平台相结合,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乡或村设立网络培训教学点,方便农民,减少误工;二是结合农业生产任务,依据种植业生产季节或养殖业饲养管理进程设计教学进程;三是根据培训需要,以乡村示范园区、种植养殖大户产业基地为教学现场,让农民边学习边实践。
篇6
关键词:教育培训产业;政策环境;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教育培训产业支持政策框架
教育培训产业是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投入少、回报高,非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具体支持政策可以从以下框架的几个方面得以说明。
(一)宏观层面的支持
法律规定,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努力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二)办学体制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鼓励公办职业学校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三)财政和经费方面的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指出: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也可以采取经费资助的方式,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四)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
法律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如果从事教育培训产业的机构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那么它将可以在规定年限内享受15%的优惠税率,不同地方政府还将对该类机构采取“两年免税、三年减半征收”等优惠税收政策(例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也就是说,教育培训产业最低可享受7.5%的优惠税率。
(五)师资建设方面的支持
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法律地位平等,各级人民政府要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六)设施服务方面的支持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教育建设投资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对新建、扩建民办学校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政府要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七)监督管理方面的支持
法律要求各级政府明确教育管理责任,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教育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八)对外交流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机构、研究机构或项目。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当前教育培训产业政策弊端
虽然国家对教育培训产业给予诸多政策支持,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教育培训产业仍面临较多障碍。以新东方为例,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这与国内市场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无关系。现有政策环境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难以成为上市主体,融资困难
《民办教育促进法暂行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这说明大多数教育培训企业属于非企业法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企业在遭遇资金困境时,其校舍、固定资产等均不能进行抵押贷款,融资遭遇瓶颈。此外,法律还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这两点决定了教育培训企业难以成为上市主体,不能在股票市场上融资。
(二)教育培训产业税收法律障碍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教育培训产业税收优惠的具体法律条款,这给企业造成了一种不确定性。与公办教育相比,现行法律对教育培训企业存在不公:企业需比公办教育多缴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这加剧了教育培训企业与公办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三)监管存在盲区,缺少具体处罚措施
法律对教育培训产业监管的内容不够完善,监管缺乏统一标准,部门间管理范围不明确,存在盲区。此外,管理中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对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要求严格,但对教育质量、招生方式、师资来源等方面缺乏监管,致使教育培训市场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法律没有规定关于企业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对违法企业缺少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MOOC平台设计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近几年来日益受到瞩目,风靡全球,席卷中国,MOOC大有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趋势。在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搭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管理实践课程MOOC平台,自主研发打造在线实践型安全教育培训MOOC新课程,成功践行MOOC,对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MOOC课程特征分析
目前,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问题体现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方法不得当、实践教学条件不得当、师资队伍不尽人意等各个方面,产生这些问题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尽早找到解决的方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呈现多元主体互动性、参与主动性、大型开放性等特征,对解决目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的问题有重大意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多元主体的互动性
互动是实践型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学员、教师、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可以整合教育者、企业、社会等优势资源,整合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实践型课程学习平台。
2.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主体参与的主动性
改变以往传统实践型课程学员被动参与的现状,把主动权还给学员。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提供个性化的选择,让学习者自主的完成实践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在安全教育培训防面,让学员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自行选择。
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形式的大型开放性
依托互联网世界,学员、企业及社会众多受教育者均可参与其中,更具开放性;让学习者在选择学习范围、实践任务、实践时间等方面更具开放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突破了传统实践型教育培训实践任务、时间、空间及人数等限制。另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课程可以实现课程成果的在线实时评分反馈,以及学分获取情况实时反馈,甚至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实时反馈。
二.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MOOC教学设计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平台管理实践型MOOC平台技术需求包括:高度可扩展性,支持大量注匝г保桓卟⒎⒂没Х梦剩共享性好,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学习;系统反应时间快,必须保证用户在线学习体验;稳定性,网络技术必须保证任何时候都能登入;体现开放性,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进行登录;可移植性 ,支持多种终端,任何浏览器等;安全性,保证系统资源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尤其是学员教育培训成绩及认证评价结果的安全性要求要高。
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多元主体的用户注册管理
MOOC课程平台的用户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实现学员、教育者、企业等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的注册、管理以及权限的设置;学校用户和企业用户有签约教师及管理教师的权限。
2.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课程实践任务的管理
实战型课程实践任务的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学员、教育者、企业用户均可实践型课程实践任务,学员可自由选择实践型课程任务,能实时将学员的选择情况反馈给管理者,并设计一定的退选机制。
3.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多元主体的交流互动管理
实践课程多元主体交流互动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学员、教育者、企业等主体互动交流工具。学员可及时向所选教师请教问题,及时汇报学习情况、实践资料及资源获取情况、实践任务完成进度等。教育者可在线实时解答学员疑问,指导学员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培训工作、完成成果考核等。教师还可通过短视频学习模式,为学员提供安全教育培训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
4.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多元主体的成果评分和反馈
教育培训成果评分、教育培训反馈管理,这些功能模块应包括:学习培训成果提交、学习实践成果评论、学习实践成果评分、学员评分成绩反馈,从而保证教育培训成果评分的公平科学性。
三.结论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MOOC平台,搭建了一个线上线下多元化课程参与主体共同互动交流的实践型课程学习平台,形成了安全教育培训目标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设计合理、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科学、安全教育培训条件优越的实践教学模型,可为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工作添加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振宇. MOOC课程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2012(8):110-113.
[2]吴文貌.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教育培训MOOC课程特征探析[J],教学研究,2012(10):253-255.
[3]张云侠. MOOC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在企业安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企业管理,2013(11):199-201.
[4]夏永军.简论电子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9):168-170.
篇8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由于缺少教育培训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1]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发展能力。当前,政府开展了以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项目,但培训效果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培训没有充分考虑该类教育培训的特殊性。我国失地农民具有分散性、广泛性、多层次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培训内容设置具有差异性等。[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设置内容丰富及多层级的教育培训项目。凭借其开放性及共享性等,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受教育人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取信息资源。教育培训的信息化能针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特殊性克服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欧美发达国家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借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开始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3]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偏远乡村)的教育信息化欧美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灵活教育的模式。灵活教育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进度、学习方式成为可能。(2)打破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分离的局面。如:“应用技术增进学习”的概念在瑞典已经被普遍认同,该概念意味着技术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在各种场所(工作地点、学校、家庭等)学习提供便利的手段,使得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真正问题,并解决问题。(3)实行在线学习和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这种寓学习于娱乐的方法使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受教育对象能够对远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4)应用层次具有广泛性。如:美国的远程教育不仅用于鼓励幼儿园、基础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还应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成人教育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5)发挥技术和多媒体的多样化优势,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6)促进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2.通过项目来开展信息学习(1)建立教育行动区。教育行动区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参与,从社会、社区与学校合作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教育标准。(2)建立农村学园。英国林肯郡成立农村学园,对其实施特殊计划包括利用多媒体通讯工具开发新的学习方法,支持外语教学,指导家庭学习以及提高成人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等。(3)“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由美国教育部发起,指通过远程学习课程,改善未受到政府足够关心地区的教育。(4)教育折扣项目。教育折扣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针对城市与偏远乡村地区间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3.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强调农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是美国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弥补由于地理位置或财政资源短缺造成的城乡不平等,联邦政府设立电讯优惠措施资助农村教育信息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涉猎企业活动和社区网络,从而有利于它们建设并维护自己的社区。4.注重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十分重视通过发展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来促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将因特网的使用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之中的能力。
三、我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
1.社区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在失地农民相对聚居社区内,建立社区学园并以其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心,以“服务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为宗旨,在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和辐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学园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加强其信息化所需的硬件建设。如:培训机构与社区积极合作,开发新型的硬件采购商业模式,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加快社区学园培训的内部及外部网络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等。使社区学园成为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载体,成为内外部信息资源交流的网络平台。(2)建立适应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软件资源体系。首先,相关培训机构应积极和社区合作,从社区内失地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出发,了解其培训需求。其次,依据社区失地农民文化技能水平不一及需求多样化特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建立涵括基础文化教育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系统等在内的软件资源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建立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的教育培训、实时交互式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及基于点播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最后,还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和培训技术,增加教育培训时间的灵活性,如远程培训、在线教学、离线教学及混合教学等模式。(3)建设涵括“政府、教育部门、社区及社区学园、培训机构、社会各界”的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社区培训模式信息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新型合理的运作管理模式。新型社区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由政府统筹领导,政府不仅可以对社区的教育培训给与信息技术等支持,还可以宏观指导社区学园与社区学园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及相关软件资源的共享。由教育部门指导,有关部门配合;由社区及社区学园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参与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新型管理模式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处于宏观统筹地位,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并指导各个社区学园开展教育培训交流、资源共享等。社区学园及培训机构为微观元素,负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4)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培训机构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实施者,在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培训人员的自身学习,提高其素质。在掌握相关信息化技能基础上,使其充分了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所具有的特征,如文化水平低下且差异较大等,设计多层次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多样化形式,将所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所授课程或技能中,即将自身知识技能和课程技能传授相融合。
2.基地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建立信息化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与社区培训模式相比,基地培训模式的培训对象相对分散。为了更有效管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失地农民的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管理系统,记录每个失地农民的具体信息,如年龄、岗位、收入、文化水平及培训情况等信息,根据记录的信息数据,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农民开展特色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计划。此外,利用该管理系统,对失地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并提供后续就业服务,可以反馈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为培训学校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同时实现弹性教育培训。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培训的灵活、直观、形象、开放和互动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的自主化。依据失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及文化水平设置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层次及组织形式,实现多层次、非线性及交互性教育培训。根据失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在培训时间上实现弹性教育培训。此外,将各项教育培训内容阶段化,利用教育培训上的信息化手段衔接各阶段内容并轮流传授,使培训周期具有较大灵活性。(3)充分利用培训学校的局域网资源,构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利用局域网,建立基于WEB信息网站的网络教学。可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建成一个包括授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作业系统、题库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电子图书馆、教育培训评价系统组成的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4)加强培训者信息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加强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顺利实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提高培训效果。
3.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企业和学校合作(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信息化资源,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但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与一般的高校学生教育不一样。因此,校内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探索出适合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方式。(2)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以便衔接,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培训效果。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和企业内建立失地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此外,校企还应建立共同的教务管理系统,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失地农民在学校的受教育培训情况,并根据所学状况提供内容和实践方面的补充及强化。(3)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培训信息化,在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相应支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等信息化资源日新月异,学校应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等信息化资源,企业可以在高校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支持。探索开发出校企新型商业合作模式,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合作,最终保证信息化进程顺利进行。
4.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已在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具有面广、量多、经济、方便、灵活、开放及多样化等特征。[4-5]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不仅能为失地农民更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提供适时有效的服务,而且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但远程教育培训技术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费用过高、培训时间仍受较大限制及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培训机构、失地农民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失地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篇9
重庆市委党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教学、科研、资政“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管用、急用先行,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管用、够用、好用”的总体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整合过去建设英特网上的阵地和“天网”连北京、“地网”通区县基础上,着力一体化,实施了数字化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管理系统、“一卡通”“党校云”“大数据中心”六大工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教管学一体化
实施数字化室改造
教学是党校立校之本,教室是党校的第一前台,重庆市委党校把教室数字化改造作为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在教室改造中,配备超短焦投影机、一体化教学白板、无线话筒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改造,一是实现了教学人性化,解决传统教室教师授课投影光线刺眼、活动范围小、不能互动、无法使用iPad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实现了管理智能化。通过一体化管理控制中心,管理人员可远程开启、控制、关闭教室各类设备,实时监看、记录、直播教学场景,与授课教师进行双向对讲,调度应用各类教学资源;根据职权,相关处室可按需组织远程教学观摩、检查教学纪律,分管院领导可在办公室实时查看教学动态。三是实现了服务个性化。根据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可提前收到上课提醒短信,根据教学计划授权刷卡开启教学设备,同时从“教学云”下载或直接使用教学课件;学员可刷卡提交作业、网上评教、根据老师授权拷贝课件和参考资料等。
培训录播存储一体化
实施视频会议系统改造
一是完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更新完善了覆盖全市38个区县的党校视频会议系统,较好地缓解了区县党校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教学内容较陈旧等矛盾。改造后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全高清视频效果,支持双向交流,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和适应性更强。视频会议系统广泛应用于举办全市性的电视电话会议和专题培训班,如“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市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等,每次培训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近万人,大大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二是建成课程资源电视录制演播室、课程资源自动录播教室、媒资管理中心和重庆干部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并与在线学习平台有机结合,将网络教育培训引入主体班教学,在部分主体班学员中开展学员网络在线自主选学。三是建设高清自动录播系统。多角度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师授课、板书、PPT课件、师生互动等多路视音频信号的自动跟踪、切换、录制和直播功能,并最终形成网络课程。四是自办网络电视台,丰富远程教育培训形式。我校网络电视台开办了自办频道、央视综合新闻频道等四个频道。
业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九大应用管理系统
从学校各部门管理职能出发,建立了教务管理、学员管理、科研管理、研究生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党务管理、后勤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协同办公九大应用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管理的信息化、协同化水平。如教务管理系统,汇集了班次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酬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现场教学管理、调课管理等多项功能,系统从班次开班起,对班次学习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操作,如确定班主任、审批教学计划、确定单班课表及授课教师、安排选修课和教学质量巡视、统计分析教学评价等,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科研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实现管理流程可视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改变传统靠手工纸制文件管理模式。结合统一用户多级、分类管理,实现对全校和全市党校系统科研成果的动态管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成果的实时状态。组织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人事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管理、职称评审、教育培训、干部考核、工资核定等综合管理。教职员工凭账户登录系统进行查询,管理部门或校领导可以实时掌握全校职工动态构成情况。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学校内部部门间、与区县党校之间文件的互联互通、上传下达、业务协同,结合消息推送系统,形成具有重庆市委党校特色的办公系统。
基础平台一体化
实施“党校云”平台建设
一是升级硬件容量,实现基础平台虚拟化管理和控制。我们将原有的一千兆骨干网络升级至万兆,实现了网络虚拟化管理和控制。二是建立全市党校系统“云计算中心”。部署了1套零存储融合基础架构系统,集成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系统等设备,通过云计算管理软件,为全市党校所有的应用系统灵活、动态地分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平台资源。三是建立“移动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了有线、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学员和教职工在校园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笔记本、ipad等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移动办公和查阅各类资料。
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
大数据中心把通用的信息集中平台作为数据中心的窗口,形成跨应用系统和平台的数据获取与存储中心。
随着一卡通平台和九大应用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各类教学、科研、管理及学员消费等数据迅速积累,形成大量动态、可持续的数据,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梳理融合,建成统一的、涵盖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发挥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资政工作开展、重大问题决策提供支持。如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整合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信息跨地域、跨平台、跨系统传递、更新和共享。通过建设统一的逻辑数据中心、统一的数据视图和逻辑数据库,实现带图、表、资料的运行审批,并按业务规则自动推送数据,充分满足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业务数据的多维度需求。
篇10
关键词:社会资本 信息化 整合 功能
人类进入21世纪,在全球知识化进程中,人们充分利用信息产业重新构建了工作及学习布局,形成社会资本有机整合,为林区法律工作及法官素质再提高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三个方面谈法院信息化建设为社会资本奠定基础,逐步实现各级法院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全方位实现审判工作全程数字化,从而树立法院公正、高效的良好形象,展示法院整合社会资本,从不同角度审视我们的审判工作。
一、树立法官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就是加强法官的再教育再培训,使之不断适应审判职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国《法官法》对法官接受终身再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过去法官靠一纸文凭可以享受一生,削弱了各方面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的动力。而基层法官当前接触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多,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提高内在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准确裁判各类案件。一是加强自我学习。法学是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法官应当首先加强对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掌握法律规范的涵义和各部门法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如果没有扎实的法学功底,法官职业思维便失去得以养成的基础。学习和了解法律,还应弄懂这样规定的立法目的和意图,这对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法官树立自我学习的根本和创新学习的合力。二是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入实践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一项活动,也是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活动过程,加强调研,有利于法官透过复杂具体的社会现象总结符合时代特征的审判工作规律,又有利于加深对审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了解,培养敏锐观察问题,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已是伊春两级法院的共识。
二、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基层法官教育面涉及较广,而又面向未来,培养专家型法官不能以现在的模式培养未来的法官,所以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大高层次法律教育培训的力度。因为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法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学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审判工作的需要。如鼓励法官参加“专升本”教育,选送具有本科学历的法官攻读研究生学历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等,建立学习奖励制度。二是要推行实践性教育法。实践性教育法定位于审判实践,不断增进法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培训内容上要满足审判现实需要,教学方式上要突破单纯课堂化,结合基层法官的职业特点,开展专题讲座、庭审观摩、案例分析、研讨会、辩论会等方式以开拓法官视野,提高法官认知社会、解决纠纷的能力。同时,在法官实践教育中加大交流,鼓励高院、中院法官到基层挂职锻炼,这对于缓解由于基层法院断层带来的问题,促进基层法院司法水平提高,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等产生良好效果。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基层法官的再学习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可避免的受信息化等载体的影响,在树立终身学习全过程中提倡“开放共享、全球受益”的教育新理念,每位法官都在创造一流审判机关中享受一流法学知识教育,结合自身优势孕育出新的学习模式,提高了高等教育受知面,为法官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 上一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施工方案
- 下一篇:网络安全联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