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网络服务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网络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网络服务

篇1

[关键词]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01 ― 02

一、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及其创新

1.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概念

网络信息服务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所做的一切与信息有关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网络上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作为一种虚拟信息服务,网络信息依托网络门户站点开展信息服务,目的为了满足用户对网络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它具有信息技术先进、数字化资源丰富和实施功能多样化的特点,网络信息服务内容多元化、信息资源共享性、信息供需双方互动性、信息服务方式专业化、信息服务效率及时化、信息来源知识性、信息索取发行智能化、信息咨询社会化和开放化的高度网络集成系统。

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的出发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发展和延伸了传统的信息网络服务模式。这些服务包括在网络上应用和拓展传统信息服务,将信息载体由纸张变为各种磁性介质,信息服务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规定时间内的“人―人”服务方式,而变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全时段“人―机”交互方式,在服务对象上是所有的Internet用户取代固定范围用户,因此具有了丰富的创新内涵〔1〕。

2.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创新内涵。

(1)服务理念的创新。作为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先导和基础,服务理念的创新要求五个方面的转变,即:由传统封闭的服务观念向现代开放的服务理念转变;由文献服务职能向知识服务职能转变;由接纳式的服务方式向主动式的服务方式转变;由传统技术服务手段向现代技术服务手段转变;由保障本馆读者的服务对象向以互联网用户的服务对象转变。

(2)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要消耗人力物力的,受到通信和技术的制约,读者为了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往往要奔波在不同的图书馆之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电子资源逐渐取代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所特有的存储容量大、存储密度高,信息内容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使其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其更新速度之快和方便快捷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3)文献传递网络化。各类数据库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如局域网,校园网,因特网,让广大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查询、浏览、下载所需的文献信息,学习和工作,从而将文献传递的内涵大大延伸。

(4)传统服务方式的深化。网络信息时代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在以前,图书馆的第一服务手段是原始的文献搜索,这种服务方式繁琐,消耗时间大,并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网络信息应深化整合文献信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改革传统的单纯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重组知识信息资源。

(5)图书管理员做好“导航员”。普通读者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也许有些困扰,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图书管理员应该为读者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他们能够对大量分散无序的网络信息有所取舍。图书管理员应该对网络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预处理,以便读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馆就是一个藏书库,在这里读者搜索信息费时费力,现代网络信息层出不穷,知识信息服务方式向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因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该顺应信息网络化时代的特点,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多种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和转折点、信息源。由此看来,图书馆网络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用户需求、信息资源变化及信息技术发展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创新方式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带来了考验和挑战,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标志着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由传统走向现代化。例如,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神经中枢,科研工作者的信息采集站,国家和社会未来领军人的培养基地,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发展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储备大量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和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作用由此体现,高等学校师生的学习情况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情况与其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直接相关。

三、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育的地位一再提升,因此,图书馆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任重道远,其中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建设创新道路并不平坦,有问题也有矛盾,因此,在创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同时,应该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找到根源,寻求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以下总结了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1.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在局限性。从调查的各个比较大的图书馆网站发现,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检索服务是具有商业化的特点,数据库中的多数资源是要收取费用的,而免费的资源搜索很有限,馆藏建设基本不全面,空架设。而且各个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中的资源都基本类似,购买的期刊图书相同,重复建设严重,缺少合作与共享理念。这些图书馆整合的网络资源欠缺,导致用户搜索不方便,从而寻求其他便利的搜索引擎。

2.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难度大。当今网络技术应用广泛,网络用户数量大增,但我国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尚待完善,尤其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使用户在搜索网络信息时出现拥挤现象,资源检索难度加大。

3.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从调查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来看,很多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方式落后、传统的服务模式仍占主导,有效的信息查询服务和专题信息服务项目提供受阻。除此之外,很多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阅览室也是治标不治本,信息资源数量有限。

4.图书馆员的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图书馆员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比较慢,对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态度比较差,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与当前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模式所要求的服务方式还有很大差距。

总体而言,图书馆提供用户的交互比较有限, 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吸引度〔4〕。

四、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软硬件设施建设

大型图书馆在实体馆藏资源方面比小型图书馆丰富,小型图书馆只是拥有相当的数据资源,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将改变与缩小小型图书馆和大型图书馆的差距,目前各个图书馆集成系统之间的交流并不畅通,只有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消除障碍,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图书馆的用户为本,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书馆的规模大小上,而是在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技术上,在图书馆网络服务的人性化方面。

2.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时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需求原则。需求原则要求图书馆应顺应当前和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兴趣方向,关注信息用户的期望,关注图书馆员的工作生活需要。二是经济原则。在经济原则的引导下,图书馆在购买网络数据库时应加强合作,采用联合购买的方式。三是选择性原则。图书馆在选择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时,应重点突出一种或几种具有特色的内容或形式作为标准,形成有组织的选择体系〔5〕。

3.强化电子资源的采集,加强服务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电子型、网络型资源的利用需要畅通的网络环境和一定设备,图书馆借助于计算机及现代通讯技术,很容易的完成各类网络、光盘数据库的引进、试用、宣传、评价以及到用户使用和意见反馈分析,进而提出购买与否的决策;图书馆的数目数据库也是以网络为平成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在全球网络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进行远程浏览和检索访问,查找自己想要的网络知识信息;过去传统的信息传递服务被现代化的网上传递和共享等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方式取代,文献检索和获取方式也随着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数据库的产生和发展而改变;图书馆主页所扩展的服务如电子邮件、信息推送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也有助于增强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4.强化搜索引擎,深入化服务内容

图书馆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要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服务。现代科技已经摒弃了以提供书目信息及一次文献为主的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知识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边缘学科形成,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新的知识、信息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断深化,由原来的对“篇”、“主题”、“知识单元”的需求向对“本”、“刊”等更深层次的要求转变。

5.加强培训,提供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图书馆的人员安排往往是分部门工作,即在人员配备、组合上没有考虑周全。而创新服务要求人员服务遵循一种“捆绑式服务”,即捆绑了图书馆的若干项目。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打破职位限制,多部门实习,适应角色变换,承担不同工作任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创新要求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熟悉传统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解答各种网络信息的难题,同时要注重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保障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提高个人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处理出现的技术和应用故障〔6〕。

6.完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信息咨询服务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学科服务部的一个组成部分,读者可通过WEB方式完成图书信息和个人所借阅图书状况的查询,及图书续借。另外,还可以进行新书查询、联合目录查询、馆际互借查询和图书的预约、续借、预借等业务。电子阅览室的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的效率,因此,图书馆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电子阅览室,对用户在利用电子阅览室搜索信息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答,并对信息进行反馈分析,保证电子阅览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一方面要继续进行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信息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更快捷的知识资源。

五、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建设势在必行,主要是因为现代知识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空前高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同时,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要求相关工作者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7〕。

〔参 考 文 献〕

〔1〕王建涛.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观念修正与方式创新〔J〕.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2,(02).

〔2〕周鹏飞.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优化〔J〕.情报探索,2012,(05).

〔3〕杨启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0,(03).

〔4〕向正洪.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06).

〔5〕甘瑞玲.浅谈图书馆网络信息的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馆;服务创新;个性化

1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特点

(一)便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

馆藏数字档案网络化,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办公网、政务网等,将已数字化的档案提供上网服务,或逐步将数字化的档案上网。目前,有很多档案馆在网络上开通档案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如北京市档案馆已将开放的民国时期至80

年代的档案资料上网,之后形成的档案资料也已陆续上网。只要保证网络畅通,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保障访问者在线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因此,

数字档案馆特有的资源共享的特点具有传统有形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使用便捷

网络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访问者可以在家里、办公室等所有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地方随时进入档案网站进行查阅、咨询、

下载等操作。利用数字档案馆查阅档案信息十分方面快捷,只要输入关键词等相关信息,相关档案信息就会立刻出现,节约查阅者的精力和时间。

(三)档案馆的网络服务呈现多功能的作用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档案服务,可以以网络为依托向用户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网络传递档案信息、提供档案信息检索服务、向社会公开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宣传和业务指导、网络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网上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等。

2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服务创新的策略

(一)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观念的转变引导的行为转变。对用户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与用户利用者的关系上。档案馆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信息服务观

念,以用户的信息需求来确定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非档案馆组织、机构等介入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形成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竞争激烈的格局,这对档案馆与用户的相互关系、档案馆用户服务的运作环境以及服务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用户已不再是信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信息内容和服务手段的主动选择者、设计者,以及信息服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促进了档案馆为用户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服务效率的进一步增强。

(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是指档案馆利用数据库、数据挖掘、信息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服务。建立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地进行档案信息检索,从而有效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档案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用户的需要而展开的,在服务过程中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科学预见用户的需求变化趋向,整合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功能,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让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成为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准则,使人性化服务渗透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之处。

(三)提升档案服务技术

1、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2、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四)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n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

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

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 网络环境下档案管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管理是关键

在对传统介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扫描的档案原件完整齐全、排序正确,对有损坏和折损的原件要预先修整,对扫描后的图像要进行检查,使扫描后的图像保持档案原貌,字迹清晰,亮度适当,端正不倾斜,无错扫漏扫,对检查有问题的应重新扫描;对存储介质进行检查,数据存储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认无病毒,无硬件损毁,检查是否有数据备份,存有档案信息的光盘要一式两份。

(二)注重人才的培养是后盾

档案馆服务内容要创新,服务质量要提升,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除要求他们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意识、精通信息理论、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技能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能力。档案馆要加

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途径,使他们尽快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健全残疾人管理服务网络上下工夫。全市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残联,社区(村)均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城乡的残疾人服务管理网络,并通过公开选拔等形式,为全市36个乡镇(街道)、309社区(村)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利用服务网络,在全市残联系统组织开展了“六走进、六破解”活动,即:走进基层,破解基层残联组织工作中的难题;走进社区,破解社区残疾人康复难的问题;走进家庭,破解贫困残疾人生活困难的问题;走进学校,解决贫困残疾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走进企业,破解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走进农村,破解农村残疾人增收难的问题。组建了12个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站,实行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制,来信来访做到了件件有答复、有落实。开展了社区助残呼叫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医疗急救、紧急情况求救、服务求助、培训、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创新托养服务方式上求突破。积极推进“阳光家园”建设,以解除精神、智力和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精神压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他们开展了手工编织、布艺、绢花、剪纸、刺绣、沙盘画等工疗服务和粉笔制作、捆扎拖布、果园拔草、翻地等农疗服务,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融入社会。率先在全区开展了“阳光家园”建设工作,为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就业、工疗庇护、心理咨询、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等“八位一体”的服务。目前,已建成市级托养中心1个,“阳光家园”14个。

创新康复服务方式上出新招。积极推进“六个有”星级康复室、标准化康复室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已创建星级康复室5个,标准化康复室12个。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全面调查,为残疾人开展个性化服务。开展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试点,在平罗县开展了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试点。组织实施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住院治疗等康复项目,使一批残疾人得到了康复。

创新助学服务方式上抓覆盖。加强协调,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教育体系,坚持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采取安排国家助学项目与发动爱心单位助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残疾中小学生每年给予300元~800元的资助,残疾大学生每年给予2000元~4000元的资助,实现了残疾学生救助全覆盖。

创新就业扶贫方式上开渠道。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培育示范户、税费减免等途径多层次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建立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对13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和就业创业的能力。设立了残疾人创业致富基金,对有创业意愿、有偿还能力、有抵押的个体创业人员给予扶助支持。扶持创建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5个,种植、养殖创业扶贫基地3个,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投母还羔”等项目,帮助农村残疾人增收。

篇4

一、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保的各级档案馆(室)应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向广大用户提供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社保档案管理员硬积极主动地密切联系各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广大居民。及时了解他们所需,尤其是他们对相关信息的关切,力所能及地保证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篇5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文献整理和文献典藏的重要场所和智能部门,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文化资源,为满足读者的阅读和文献搜集需求发挥着工具性作用。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在社会主义文化素质教育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智能和信息检索智能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图书馆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服务。由于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好坏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图书馆利用馆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的一系列活动,传统的图书馆的纸质形式收发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发展需求,研究新形势下的图书馆优化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制约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客观原因。在网络信息环境条件下,从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补充图书馆馆藏资源等方面出发,探析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社会的最大化利用,提高馆藏书籍的利用率和服务效果。

一、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建设的特点

现代图书馆是文献和资源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断丰富,信息资源聚集,现代图书馆在收藏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挥了基础性价值和作用,图书馆管理建设通过最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成为未来图书馆管理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通过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促进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与特征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能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图书馆利用馆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综合性现代图书馆的优化服务承担着不同学科的资源信息的检索任务,图书馆中的馆藏分布和分类较复杂,为方便读者,应当对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有区别的服务,切实贯彻“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在传播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2.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的服务即是对读者的服务,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创新,使读者能用最快捷的方式来获取其所需要的馆藏资源信息,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有序的良性运转,通过服务创新,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让读者能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3.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收发地,图书馆的优化服务模式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进行社会教育, 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使读者可以进行终身学习。

二、图书馆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读者,图书馆在新的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服务模式主要还是建立在传统的点对点服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模式为购书―藏书―借书―还书,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的创新能力不强、效率降低、竞争力偏弱。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推进,当前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文化需求,不能有效适应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之一,在传播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化创新性发展,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当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图书馆借阅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还比较落后,不能有效适应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利用馆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而当前的图书馆借阅服务模式停留在购书、藏书、借书、还书的这个循环模式上,在知识爆炸时代,这种模式的循环周期较长,对图书借阅和检索的准确定位性不高,不能满足数字图书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需求。

篇6

关键词:网络;档案;创新服务

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篇7

摘 要:4G网络技术时代,将给图书馆工作带来根本性的转变。如何利用4G网络技术开拓创新现有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模式,首先要转变思路,做好人才、资源和设备保障,培养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馆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137-02

收稿日期:2012-04-03

作者简介:常青(1967-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系统技术部主任,馆员。1 移动4G网络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简称4G,英文缩写fourth Generation。指具有超过IMT-2000 (3G)能力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高速移动状态下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Mbit/s,支持802. 16m网络标准,兼容现有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吞吐量,更高的安全性,更少的运营成本,并支持多种QoS服务质量等级,不受限于任何终端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向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发展,由无线语音服务向无线多媒体服务转变。4G网络技术将提供大范围、内容丰富、高质量、安全可靠的移动服务。在网络层和应用层面实现用户无缝融合。开放网络标准接口增强服务和应用能力。

2 图书馆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4G网络时代的到来

2.1 实现智慧图书馆,树立从读者需要出发的思想

4G网络系统以用户为中心,用一种最直接和本能的方法来表达用户个性取舍。掌握读者的需求和习惯,让读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连接到互联网。通过网络移动图书馆把优质服务和资源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获取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通过物联网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具备管理和决策机能,能够直接服务读者的智慧服务系统,将独立的事务处理联系起来,实现沟通智慧化、建筑智慧化、服务智慧化,产生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模式。让读者认识到图书馆的价值,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2 为4G网络技术的应用做好人才准备工作

人作为图书馆的核心因素,在4G网络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馆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图书馆整体竞争力的根本,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4G网络技术的馆员,才能在4G网络环境中保障读者获得高质量的服务。为此,所有馆员都必须提高学习能力,扩宽个人的知识领域,对新的技术和信息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在工作中不断寻求创新,充分开拓个人的创造能力。重视读者的需求和体验,不断提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自己的综合服务技能。

2.3 在数量和质量上提供更深层次的数字资源

在4G网络环境下,读者在互联网上海量信息中获取信息将更加方便和快捷,但信息资源的质量却无法保证。图书馆收录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和评价的,虽然数量上不及互联网,但知识含量高,质量得以保证。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自有的馆藏,还要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资源,去伪存真,深层次开发整合有针对性的知识系统,提供给读者。同时要加大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数据库。4G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大大促进多媒体资源的建设。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个性化高质量的多媒体数字资源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树立图书馆的服务品牌。

2.4 为4G网络技术的实现做好资金设备保障

鼓励馆员极积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提供满意的服务。在硬件上为资源提供存储的空间,建设自己特色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组建虚拟网络资源库软件维护,开发各种功能的服务平台,让移动终端真正成为个性化的智能工具。不断完善系统建设,保障信息定制和信息推送工作的深入开展。

3 4G网络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效益

3.1 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

讲座和展览是图书馆对读者传播文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4G网络时代,通过移动互联网加速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利用移动终端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同步收看讲座视频直播,信息资源传播范围将得到最大化,降低了资源传播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3.2 降低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的成本

无线即时连接服务费用从技术上来讲4G会比3G要更低。由于我国拥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这些4G网络关键专利技术,是能够让用户享用更多的服务,并目使用更加容易。未来的服务会以一种更为巧妙和顺畅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而且足够便宜,便宜到用户在使用时不用过多地考虑其价格。降低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成本,对于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促进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 促进不发达地区知识信息资源的获取

4G网络时代,通过网络,不发达地区的读者也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获取信息,得到服务,改善文化生活。这将弥补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和服务能力方面的差距,保障不同地区读者信息平等获取,改善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平等的现状。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进步方面将起到直接的作用。

4 4G网络技术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

引进4G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图书馆服务可以利用移动终端上装有GPS芯片和指南针,与图书的RFID标签相连,开展图书馆的地图导航服务。读者只要下载相关客户端,引导读者寻找馆藏,确定该书的位置信息,明确读者查获的行走路线。为网上虚拟图书馆配入图像视频语音及动画,模拟实际场景进行介绍,引导读者参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的信息。图书馆应用4G网络技术后将从多方面提升服务品质,拓展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的信息渠道,推动服务的创新。

4.1 导航

导航就是读者在客户端图书馆各楼层的平面图上,了解各阅览室的位置及自己所处的具体方位。运用3D高清立体图像,直接嵌入读者行进其中,显示当前所处位置,仿真地为读者指示路径,根据读者选定的初始点和终止点,使读者对图书馆各空间布置和整体建筑浏览更加直观,自动带领读者到达目的地。在通过任何功能区时都自动及时提供该处的资源信息和地理信息,引导读者向目的地行进,自动控制行进速度,途中进行实时导航和介绍,增强了交互性,不断扩展图书馆移动位置服务的内容。

4.2 服务

服务首先要考虑到方便读者到达图书馆,提供各种到馆的行进路线及乘车方式的3D地图。通过视频对话、即时通讯等多种方式加强实时咨询服务,及时更新读者求助信息,方便其他读者了解。增加各业务办理功能的连接转换方式,快速转换功能界面。利用4G的网络移动定位功能,启动智能导航,引导读者到达目的地。利用RFID技术,迅速找到所需的馆藏。以移动数字图书馆作为平台,开展远程教育、视频点播和电子阅读多种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在参考咨询中提供可视视频电话。还可以就图书馆动态、资源推荐、资源检索、特色资源、读者服务等多方面向读者推送拓展服务,为读者创造动态个性的服务空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声音和画面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区域,让读者享受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纯文字资源的服务方式。

4.3 模拟图书馆

模拟图书馆提供图书馆真实场景,地图以游戏以及动漫的形式移植到手机客户端上。良好的界面和娱乐般的效果,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漫游其中,与虚拟的图书馆员进行互动交流,对任何一个区域的功能和服务能进行语音及视频交流。

参考文献:

[1] 宋恩梅.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2] 胡群.基于4G网络的校园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

[3] 李文文.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

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网络环境 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1-01

公共图书馆是读者采用知识充实自己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具有教育的职能,还具有社会性。然而,传统的图书馆职能较为单一、文献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现阶段,信息社会逐渐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建设,延伸其服务范围,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扩大辐射范围,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

一、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图书馆内存在大量的文献资源,其实质是通过为读者提供全面丰富的文献资料,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对外借阅、文献检索等方式为大众服务,大大缩小了服务的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公共图书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对现有的管理进行改革,增设网上借阅、续借等业务。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基于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把图书馆的改革提上日程,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原则

(一)多元化发展原则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质文献资料为主,日常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为繁重,且在借阅过程中,易出现文献资料受损的现象。对此,公共图书馆应顺着历史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电子图书资源,增加读者获取文献的渠道,促使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

(二)广泛化的发展原则

读者的阅历、文化程度等不同,对图书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例如:老年读者更倾向于报纸、杂志等纸质资源,青年读者则更倾向于电子书籍。同时,读者的年龄不同对文献内容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图书管理人员应先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合理设置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比重,满足各方面人员的需求,增加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量。

三、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方法

(一)增设特色文献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资料也相对较为广泛,公共图书馆人员能够依托于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开设特色文献库,进行针对行服务。例如:在“事件”发生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就图书馆内关于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增加读者对该事件的认识。笔者认为,增设特色文献库,是对读者进行延伸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更新服务技术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必须不断引进现代化技术,促进其良性发展。例如:建设网上数字图书馆期间,可采用云存储技术管理数字资源,该存储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存储量大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加文献的数量,还可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三)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读者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很难满足读者需求,且受到经费的限制,图书更新的速度也相对较为缓慢。对此,笔者认为能够通过与其他图书馆之间联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满足不同人群对图书的需求。进行图书馆联盟期间,大型图书馆可以丰富的图书资源为依托,建设数字资源服务,同时,还可辐射周边中小型图书馆,通过图书互借等形式,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四)增设网上借阅系统

目前,公共图书馆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不断满足各类人群对图书的需求。然而,笔者认为很多公共图书馆仍以被动服务为主,阅览模式仍以借-还的模式发展为主,从一定意义上说,该方式很难满足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图书上馆可增设网上借阅程序,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定期向读者推荐文献资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五)建设自助服务模式

建设自助服务模式是扩展公共图书馆范围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共图书馆通过公共场所、社区等建立自主服务站点,读者根据一定流程选择所需书籍,并按时自动归还,实现图书借阅的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现阶段,很多大中型城市公共图书馆逐渐开展自助服务模式,从而达到方便广大读者借阅图书的目的。

四、结束语

现阶段,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引进现代化技术,建设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网络环境下公安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浅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张涛.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06)

篇9

一、ASP的概念和特点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商)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由专业的网络应用服务机构为用户的业务过程和信息管理提供集中服务。通俗地说,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即用户无需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租用ASP的机系统进行业务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

ASP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网上理财。网上理财通过互联网上的专营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企业甚至无需购买网络财务软件,也能通过互联网获得专业化的会计和理财服务。网上理财与传统的电算化核算软件相比,虽然都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二者的不同在于:ASP是软件厂家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经过互联网提供给企业利用,企业通过租用ASP的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己的业务管理,而不是如传统方式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系统。ASP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集中管理信息。ASP中心是一个经过授权的信息管理机构,负责用户信息的集中。事实上,在互联网,大部分的网络用户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保证自身信息的安全(不泄密)和完整(不损毁),信息由专业的、具有足够信誉的专业机构代为管理,往往更为安全。就象人们都公认,现金存在家里不如存在信誉卓著的银行更安全。

2.专家服务。ASP提供的是一种专家服务,它通过建立起一种优化的信息处理模式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这在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的处理速度,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了;另一方面,ASP中心的专家们对企业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建议,信息的有用性也大大提高了。

3.节约投入和运营成本。企业再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和建设昂贵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的加工处理都将由ASP中心完成。除了在投入方面带来的变化外,由于企业不用再设置庞大的信息处理机构,带来人工费用的节省以及系统日常维护费用的节省等因素,对于中小型企业是尤其有利的。

二、ASP方式带来企业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的市场化

以上市公司为例,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和传播模式是:会计信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生产,企业通过媒体向会计信息。在这种方式下,易于引发一系列的弊端:(1)会计信息容易被内部人操纵,企业的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其控制的财务部门粉饰财务数据,甚至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损害股东的利益;(2)缺乏会计信息供给的市场激励,由于提供财务数据属于企业内部职能的一部分,不存在市场竞争,作为企业职能部门的财务部门缺乏激励,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将大打折扣。

在互联网技术尚未发展起来之前,这种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没有受到动摇,这主要基于技术和两方面的原因。技术方面的原因是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加工处理方式还没有出现。经济方面的原因则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职能由市场执行的交易费用大大高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比如由于缺乏先进的通讯手段,在企业与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间传输会计的原始数据和加工后的会计资料的成本非常昂贵;再如,由于通讯手段的保密性差,可能造成的商业秘密泄漏的损失。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便会计信息由市场化的专门会计服务公司(ASP)生产成为可能。由于技术上的突破,网络传输数据的代价不再高昂,集中大规模地处理数据也不成为。因此,在互联网上由ASP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ASP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可以由下图来表示:

这种模式下,成立的提供专业会计服务的人SP与企业签订合约。合约的包括:ASP替代企业执行会计信息的生产职能,企业向ASP支付相应的费用,ASP要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保守有关的商业秘密。

说明:

l.证券监管机构规定上市公司所应披露会计信息的标准;

2.证券监管机构规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时间、范围、格式等具体要求;

3.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制定的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会计处理给出具体的说明,这是ASP处理会计信息的标准;

4.企业提供会计原始数据及加工要求;

5.ASP加工处理完成的符合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6.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提交给;

7.审计后的财务报告给其他信息使用者;

8.ASP代替企业的会计职能,随时处理企业提供的原始会计数据,把结果返回给企业,并且根据企业和ASP之间的合约,ASP要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提供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财务。

三、ASP方式带来其他方面的变革和改进

1.会计信息供给中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当会计信息作为商品走向市场,其供给就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在存在众多ASP竞争的前提下,消费者(企业)可以获得低价格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依靠两个方面的途径:一是监督,二是激励。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企业自己生产会计信息,对它的监督来自于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内部监督以及股东的监督。ASP模式下,企业不直接生产会计信息,原有的监督主要转移为对ASP的监督,ASP提供虚假不实的会计信息不但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惩罚,而且在ASP之间的竞争中将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说,会使ASP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提供会计信息;同时,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相应获得消费者(企业)的肯定和回报,使ASP受到激励,这两个方面都将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

3.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会计信息生产职能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以后,亦将对企业经营者产生有力的激励和约束。由经营者操纵、控制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甚至没有了,这对企业经营者产生的是:(1)会计信息真正成为衡量经营者绩效的工具;(2)在失去了对会计信息操纵的权利后,经营青的机会主义、风险将降低,经营者唯有努力工作,获得成绩才能获得自身价值的回报。

四、ASP方式存在的一些尚须解决的

ASP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必然还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必然存在着一种戒心,即可能的商业秘密的泄漏。不解决这一问题,ASP方式就不可能存在下去。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有:(1)通过企业和ASP之间的合约,约束ASP的泄密;(2)通过立法加强对窃密、泄密的打击;(3)网络加密技术的完善。

2.网络建设问题。ASP需要用户联网操作,很多业务对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ASP对网络传输能力的要求比普通的ISP更高,网络质量差将直接影响ASP向用户提供服务。如果没有一个高速、高质量的网络环境,不会吸引企业接受这种服务方式。

篇10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服务;资源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教学和科研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图书馆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最前沿的发展信息,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教学也在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下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特网阶段。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开始探讨关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服务等。

2 建设信息服务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界向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强活力,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谋求最大的利润。图书馆分流出的人员首先应以情报信息服务企业作为突破口,经营范围要适当,服务内容力求灵活多样,可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目前,图书情报机构应面向城乡企业,延伸服务范围,组织开发二、三次文献,搞好调查研究,实行定向服务、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等经营方式,增加服务项目,保证服务质量,从而不断开拓市场,扩大经济规模,满足信息市场的需求,还可举办各种讲座、展览、培训班、培训专业人才等等。其次,要以咨询业为辅。现代咨询业是以知识或信息转换为主要特征的行业,要积极为用户提供资料、数据、产品或市场信息,为购物、旅游、饮食、保健、股市行情等生活问题提供咨询指南,还要开展现代化技术服务业务,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从事计算机租赁业务和声像产品生产、复制、出版及复印业务等。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1.突出图书馆的权威性和学术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应该突出权威性以及学术性,更好地为学校的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目前,图书馆的馆藏包括实体馆藏以及虚拟馆藏两个方面。为了突出实体馆藏的权威性以及学术性,在采购图书时应该注重作者的知名度、学术地位以及出版社声誉。此外,还要突出图书的特色化原则,将历史悠久、具有规模势力、资源丰富的藏书作为收藏重点;为了突出虚拟馆的权威性和学术性,要注重网络数据库的稳定性,选择购买质量可靠、内容全面,可以收藏各学科学术期刊的数据库资源。从根本上而言,馆藏的权威性以及学术性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要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实体馆藏的发展。

2.遵循资源共享和分工协调的原则

资源共享以及分工协调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为此 ,我院图书馆的建设必须要严格地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 ,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进行合作 ,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分散的数据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种互动化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资源保障体系,达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性。其次,在虚拟馆藏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网络献资源的贡献者之间的合作,开发适宜我院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多,数量庞大,质量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馆内工作人员在建立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质量的筛选。

4 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策略

1.理念目标创新

在不断深化学科化服务的环境下,积极从服务方式、管理和技术层次等方面建立新理念。坚持用户第一,需求至上,及时定期地将各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最新信息加工给用户,实现学科服务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建立相应的横向组织管理机制,强化知识创新意识,通过新的服务理念、方式、内容,及时对专业信息进行深加工,建立学科信息门户,随时关注用户需求,及时进行主动沟通,有针对性地推送信息,并形成新的知识产品,在服务中实现学科知识创新。

2.服务方式创新

积极打造学科化服务智能化平台,加大用户参与度,注重用户体验,加强双向交流,建立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打造以深层次学科化服务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及时根据用户反馈调整服务策略,形成学科化服务的系统化工程,不断总结经验,制定阶梯式发展规划,增强用户对服务的认同感和感知度,打造深层次、专业性、个性化、网络化的学科化服务体系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大势所趋。

3.信息资源创新

目前信息服务已经从基于固有资源或系统的服务转化成为基于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系统的服务,通过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种资源、系统来支持服务的各种功能及全过程,学科化服务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图书馆,通过资源联建共享,学科化服务应该成为完全集成和虚拟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积极组建学科单元,将资源的采集、加工、重组、开发、利用渗透融合到每个学科单元中,确保产品的前沿性,提高服务效率,将学科服务转向集约化管理模式,改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为用户提供更深入、更精细的服务,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向深层次l展。

4.服务人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