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网络的本质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校园网络的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校园网络的本质

篇1

一、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拓宽数字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校也是一样。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专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量日渐充足的校园内,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根据现有的联系,结合具体条件,依托数字化校园网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拓宽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单纯对外信息、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教育资源与行政资源整合的三大步,初步构建了教职工与教职工、教职工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沟通的网络系统,做到了餐饮、购物、阅览、考勤、家校联系、社会实践全校“一卡通”,最大限度地凸显数字化校园网超越时空局限、时效快、影响广等特点在学校管理各领域的独特作用,使全体师生员工都能有效利用数字化校园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数字化校园网对学校管理的支持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每一所学校在使用数字化校园网中应坚持联系的观点,相互沟通、加强互动,相互分享有益经验,切实拓宽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二、联系是多样的,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数字化校园网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全面认识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多数学校把数字化校园网的功能定位为如下三点:一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助推器。让教师树立信息意识,掌握和利用教育数字化技术,提高管理和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与学科整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二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孵化器。让学生学习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三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营造数字化校园建设氛围,在学校现代化建设达纲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数字化建设机制,提高信息技术装备和使用的总体水平。事实上,数字化校园网作用的发挥并不仅仅取决于学校对其的定位,关键在于使用数字化校园网时,要善于分析和把握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我校一方面注重客观条件,加强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网络管理。庞大的网络加上繁杂的网络设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让数字化校园真正发挥作用,让教育教学走向高效。为此,我校专门成立教科室这一学校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维护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我校充分调动主观因素,把数字化校园网全面应用于学校管理中。如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系统中,就涵盖了网上阅卷、成绩查询、学校题库、电子阅览等栏目,仅在网上阅卷系统中,就包含了阅卷选择、成绩文件、试卷查询、试卷文件等栏目(具体见下图),有效满足了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在测评中对各类材料进行查询、分析、展示的需求,全面提高了考试、测试工作的实效性。

三、坚持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数字化校园网为提高学校管理实效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唯物辩证法的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在学校管理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因为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篇2

关键词: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已经为广大的高校管理者所接受。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而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网络传送的数字校园广播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全国高校[1,2]。

校园广播是高校重要的宣传媒体之一,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数字IP校园广播系统以其良好的音质、强大且灵活多样的录制播出功能和简便的维护管理,正逐步更新着传统广播系统。下面我们从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架构、功能应用及相关问题几个方面做一介绍。

1、数字广播系统的架构

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系统服务器、音源采集模块、音频编码/解码模块以及终端扩音设备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服务器是校园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包括服务器和运行管理软件。音源采集模块主要由各种音频输出设备和调音台构成,该模块采集节目音源通过调音台输出给终端编码设备。音频编码/解码模块将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编码为基于TCP/IP协议的数字信号;或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到终端扩音设备中。终端扩音设备包括功放和室外音柱,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功率并在校园播放。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校园网络平台,其数字化的管理平台使得广播系统在运行和维护方面有了多样化的操作方式。

2、数字广播系统的应用及特点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因其软件管理平台的智能化、人性化与传统广播系统实现了更多的特定功能。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以下应用:

2.1日常校园的广播任务

每天例行的早间新闻和晚间播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数字校园广播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媒介。这类播报任务是校园广播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2.2特殊情况下的通知功能

对于装有用户端软件的个人电脑、安装编码终端设备的办公部门,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成为重要消息的广播站,这为消防、人防及安保等群体性指挥动员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

2.3重大活动的现场直播

由于数字校园广播基于校园网路平台,校园内各个地点组织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大型活动均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广播。这样根据不同的会议场所灵活地制作现场广播能力是传统校园广播不具有的。

2.4各校区分播站点的轮岗与互动

对有多个校区的高校来说,各个校区之间资源能否共享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课题。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了旧有广播播音设备,并使各校区广播站点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各分播站点可以对所在校区单独进行广播,也可以完成对所有校区的统一播音,成功地实现了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

2.5定时播音

通过对系统的参数设置,数字校园广播系统还可以实现定时播音的任务。根据作息时间制定的广播方案,可按时播放上下课的背景音乐,也可以定时转播指定电台和电视台的指定节目,这样就可以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完成自动播放功能。

2.6广播内容的备份和点播

通过系统服务器传播到校园网上的信号,可以在服务器中及时并且无损的进行备份,生成mp3格式的音频文件,并挂载到校园网上,达到线上、线下随时都可以收听到校园广播的效果。

通过以上对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功能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校园广播系统与传统校园广播系统相比呈现了鲜明的数字化特点:

(1)基于网络和TCP/IP协议。与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基于网络和TCP/IP协议,这是传统广播系统相比的本质不同,也是该系统最显著地特点。校园广播的信号在网络上编码传播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节目音质的损失,同时对信号传输距离的要求也不再那么苛刻。凡是校园网络覆盖的区域均可设置校园广播的终端。

(2)管理模式的便捷化。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管理平台是系统服务期器的广播系统管理软件。广播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均可以通过服务器端或校内远程登录服务器端配置系统数据。系统管理软件具有用户权限级别的设置,这项功能是整个广播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务学校的各个部门,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授权的用户可通过软件登陆,使用广播系统,提升了使用系统的自由度。

(3)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了分区控制。数字校园广播系统根据不同的终端解码器挂载点,有机地将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广播分区。这一系统可以将所有分区划分为一个整体进行播音,也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分区播放不同的节目。分区功能可根据校园内的不同功能区(如教学区,住宿区等)有区别、有个性地进行播音,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4)系统的可延展性。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基于校园网络,在校园网所覆盖的区域都能方便、快捷的实施播音网络的延展。尤其对新建校区的系统建设,只需相应增加解码终端即可完成布设,与传统模拟广播系统相比可忽略广播站的具体所在位置,方便系统的延展。

3、问题的讨论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成为目前广大高校广播建设的首选。然而,在建设调试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应尽量避免以下问题。

3.1网络流畅对广播音质的影响

虽然数字校园广播系统所消耗的网络资源极少,但校园网络过分拥挤的特定时段也会对广播的连续性造成影响。通常学生宿舍区以及计算机实验室所在的教学区域由于学生利用点对点下载工具较多,在晚间播音的时段与学生上网的高峰时段相重叠,有可能会出现播音信号的不连续传输的现象。对此我们建议广播系统在容易出现拥挤的分区进行最低带宽限制,或利用其他系统(如校园卡,校园电视系统)的专用网络进行信号传送,也可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3.2校园广播的安全问题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不仅依赖于校园网络的稳定,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也有很高的要求。校园广播是校园内文化和政策传播的有力媒介,要禁止非管理人员的入侵和盗用。我们对安全使用校园广播系统采取的对策有:(1)建立仅限于校园网用户使用的网络权限,从而在物理层面与其他网络分离,降低校园广播系统被入侵的可能性;(2)管理上由专职人员负责,明确管理和使用设备人员的权责,分级别管理,保障操作层面的安全;(3)定期更换用户进入系统的密钥,保证口令不因时间太久失效。通过以上对策在一段时间的应用,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4、结语

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在创建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和传播重要教学资源信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架构、应用及特点和系统所遇到问题的介绍,探讨了校园广播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些问题的论述对其他院校的广播系统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网络建设,网络已经悄然无声的走进了校园。如何建设和管理好校园网络,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已成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让校园网络在病毒肆虐的时代稳固运行,保证学校信息化、数字化网络环境畅通,已成为网管员的首要责任。 

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网络的优势势不可挡:加快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劳动强度。但是当网络给学校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安全这一问题是否被学校重视。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信息论、数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说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它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本文从以下方面阐述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一、设备安全 

畅通的网络环境、安全的网络设备,为校园网络的信息化、数字化提供了最基础的硬件保障。这里除了信息网络设备的供电、防水、防雷电、温湿度、防鼠和防盗等常规安全之外。还要强调网络设备的配置安全。主要包括: 

(一)对网络设备设置8位以上复杂密码,并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分配合适的管理用户和权限。目前大多数安全问题,是由于密码过于简单、密码管理不严,使“入侵者”乘虚而入。因此密码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设置独立的设备管理虚拟局域网,把网管设备使用的ip地址与普通用户使用的ip地址段分开,并指定专用电脑进行接入管理和监控。 

二、划分vlan 

对校园网络合理的划分vlan。vlan就是虚拟局域网。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三层交换机和可管理的二层交换机,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把这些设备当作普通的交换机使用,没有进行vlan的划分。这样一方面是对设备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更是降低了网络安全性和网络性能。 

采用虚拟局域网有如下优势:有效抑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增加网络的安全性;集中化的管理控制。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是最实用的虚拟局域网,它保持了最普通、常用的虚拟局域网成员定义方法,配置也相当直观简单,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之间进行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或具有路由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因此,有条件的学校首先就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采用vlan技术构筑高效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 

三、流量监控、协议分析、网络审计 

使用专业设备如:网康。可以进行监控流量、协议分析及网络审计。 

此类设备可以方便地配置于网络内部,用来预测网络的性能和发展趋势;实时检测校园网络内部终端的流量状况、分析网络的异常流量;提供全网的ip地址、机器名、mac地址等信息完备的地址表,方便网络的分析和管理;能对网络访问事件作统一记录、分析;还可生成各种报表用于存档。有利于早期发现网络中的可疑行为,预防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 

另外在网络管理当中,要贯彻实名制,既用机器使用者的真实姓名作为计算机命名的管理模式,直接监控到个人,当出现异常时可以准确定位,快速响应。 

四、部署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这会使网络环境变得更为安全。在防火墙设置上我们按照以下原则配置用来提高网络安全性: 

第一、根据校园网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规划设置正确的安全过滤规则,审核ip数据包的内容包括:协议、端口、源地址、目的地址、流向等项目,严禁来自公网对校园内部网不必要的、非法的访问。总体上遵从“不被允许的服务就是被禁止的”原则。 

第二、将防火墙配置成过滤掉以内部网络地址进入路由器的ip包。这样可以防范源地址假冒和源路由类型的攻击;过滤掉以非法ip地址离开内部网络的ip包,这样可以防止内部网络发起的对外攻击。 

第三、定期查看防火墙访问日志,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和不良上网记录。 

五、部署入侵防御系统 

为了弥补防火墙的不足,可使用入侵防御系统:如ips。他能够及时识别攻击程序、有害代码及其克隆和变种,尽量将病毒挡在校园网之外。另外,对于已经传入校园网内的病毒,必须防止其扩散,可以利用核心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列表,屏蔽掉某些可能被病毒利用的端口。这样就可以控制病毒,使其只能在某一子网内传播,而不至于在校园网内大范围扩散。 

另外还可以在交换机上建立内网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实现专人专用,防止ip地址被盗用。 

六、服务器的安全 

校园网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但是应用提供得越多,系统就存在越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基本服务。例如: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用户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用户提供ftp功能。这样。在对服务器配置时,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则要规定端口、账号及密码,向指定的用户开放。因为用户通过ftp可以上传资源,如果给了用户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的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控制好服务器的用户群体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部署防病毒 

校园网内部署防病毒系统,并且定时升级病毒库。部署防病系统是为了防止因某个客户端的病毒或木马程序在校园网中流窜,从而干扰网络主干、传染其他的客户端。部署防病毒能够在源头上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在选择防病毒软件时应选用口碑比较好的名牌产品。 

八、定时更新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路由交换设备等网络节点、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漏洞。系统漏洞的存在就成为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补丁升级却是我们应该做的。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密切关注我们所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网络管理员应该养成勤打补丁的习惯。 

九、规范管理 

以上提及的安全管理办法只是对网络设备和硬件所说,为校园网络提供技术手段和措施,但是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信息网络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管理员的操作流程,提高网络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包括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范围规章制度、制订有关校园网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制定人员出入校园网主控机房的管理制度、制定校园网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确定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的一般责任和具体责任,以及规定出现安全事故以及违反安全策略的后果等。 

网络管理的规范程度直接反映一个网络的应用保障系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并结合定期的内部网络的扫描巡检,科学的管理分工制度,要把一个网络管好、用好不难。 

相信随着校园网络管理和校园网络安全不断优化发展。必然会给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提供畅通环境,校园网络的效益将会越来越大。也必将会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使学校成为一所具有先进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应用的现代化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开枝,孙岩.网络防御与安全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篇5

【关键词】数字校园 建设 意义

【中图分类号】N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92-01

1 数字校园的建设

1.1 数字校园的含义

“数字校园”是近年来继1998年美国副总统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之后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个新名词,它也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一个缩影。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使学校的信息化过程全面数字化。数字校园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把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

1.2 数字校园的建设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10一20年,主要发展于最近的10年。在经历了单机版系统的起步、系统集成的发展、应用集成的成长阶段后,信息化正在步人信息集成的成熟阶段。在校园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与时展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组织机构职能不能适应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三是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四是缺乏公共基础数据平台,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共享程度低;五是学校网上辅助教学平台功能单一;六是没有建立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七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应用开发进展缓慢。

1.3 数字校园建设的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结构对网络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系统功能,界面,内容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服务的规范化和管理的高效性;

(2)可扩展性:应用系统设计采用分层的模化结构,以达到高可扩展性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软硬件平台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能够方便的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的不断发展;

(3)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高可靠的软硬件设计,从网络,系统,应用等多方位实现安全基础,位产学研各部门提供全天候的可靠服务保障;

(4)可集成性:遵循公开的互联协议和规范,建立统一开放的系统接口,充分连接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跨平台集成。

1.4 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技术要求

(1)主流技术先进、实用。选用较新的技术路线,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还必须兼顾实用性,选用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

(2)网络安全可靠。安全性表示资源只能在通过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被访问,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能提供不中断的、高效的服务。

(3)信息系统开放、灵活。数字校园建设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以及适应性。

(4)设计规范、标准。数字校园系统设计应该遵循通用和专业的标准和规范,以提高系统间资源共享的能力,并且使得服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5)技术架构易管理维护。在信息系统的设计阶段,要考虑系统未来升级和维护面临的问题,应该选择易于部署和维护的技术架构。

1.5 数字校园建设的内容

根据当前高校的现状,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包括四大部分内容:

(1)校园网基础设施。扩大网络接入范围,使网络的有线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部分主要楼宇接入无线网络;完成校园网络带宽升级工程;进行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体现高性能、安全容错、易管理、易维护等特点。

(2)一卡通工程。校园卡可以代替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内的个人所有证件,并可作为餐饮、校内购物、上机上网等各类收费的金融支付手段。同时,相关的管理机构通过校园卡系统可对整个系统的各项服务和卡用户进行全面的管理、监控和统计核算等。校园卡可以在学校各餐厅、图书馆、计算中心机房等多处使用。实现以下功能:餐厅消费,图书借阅和门禁系统,机房管理,充值和查询。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是要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应用的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统一分配权限,提供数据查询和其它相应服务。它包括基本网络服务和基础数据库建设。

(4)网络教育系统建设。网络教育系统是建设数字化大学的应用基础,包括网络教学系统和资源库的建设两大部分。网络教学系统可以实现网络上的“教”与“学”,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开发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资源库,包括各学科课件库、各学科试题库,学位论文库、图书光盘库,素材资源库,便于大家在校园范围内共享资源,以节省分散下载造成的资源浪费。

2 数字校园建设的意义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力地促进学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信息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教学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上多媒体教学实践,建立学科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库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与其它学习者进行广泛的合作探索和讨论交流,并将学校以外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数字化校园还包括各级管理与决策部门,使各级领导在决策上实现数字化,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来提高学校数字资源、个人智力资源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辅助改进领导决策的质量。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他们进行问题的识别,并明确决策目标,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3 结语

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抓住了“信息集成”这一高校信息化新阶段的本质特征,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建成新一代数字校园,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高校信息化的规律和理论,并且持之以恒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验证。

参考文献

[1] .高等数字校园的构建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1年(2):189.

篇6

校园网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安全技术随着校园网络互连的迅速扩大,学校越来越关心整个校园网安全技术问题。校园网络能否高效、安全地运行,必然成为校园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系统,可以为学校的行政管理、科研、信息交流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在网络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存在着不同的机密性,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物理层,要保护系统实体的信息外露;在运行层面,保证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正常地使用,并对非授权的人禁止使用,并有防范黑客、病毒等的攻击能力。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插入、延迟、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授权的用户能够正常地按照顺序使用的特征,保证授权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访问并查询资料。在物理层,要提高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在运行方面,要保证系统时刻能为授权人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使得者和接收者都无法否认所和接收信息内容。

三、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1.黑客。相信人们在生活中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或许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着黑客。黑客其实是程序设计人员,对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高级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我们之所以称其为黑客,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利用对方的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而非法的进入对方的计算机系统中,窥探或是盗取对方的机密,其危害性就不言而喻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黑客对于网络系统的安全危害是比一般的电脑病毒的危害还要大得多。

2.病毒。病毒是相对于黑客的又一安全隐患,而目前对于数据安全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是计算机病毒,它也是一种恶意破坏的行为,是恶意编制者在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中刻意插入的计算机指令或是程序的代码,从而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或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用。计算机病毒就跟瘟疫一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寄生性等一些特点,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而在计算机中蔓延开来,对于计算机的影响不只是单个的计算机,而是区域性地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迫在眉捷,要对已产生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及时的清理。

3.软件漏洞。在计算机中存在着许多应用软件,而这些软件随着人们的需要而被安装,这些软件虽经过无数次的测试,但并不能保证它们本身不存在着漏洞,更不能保证它们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这种安全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计算机处于危机之中,一旦这些存在问题的操作系统或是软件投入到使用中,就会使计算机遭到破坏。

四、校园网络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本质上,它遵从的是一种允许或阻止业务往来的网络通信安全机制,也就是提供可控的过滤网络通信,只允许授权的通信。防火墙能够强化安全策略,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的“交通警察”,有效地记录因特网上的活动,限制暴露用户点,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检查站。

2.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按作用不同,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4种。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方法;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3.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检测远程或本地系统安全脆弱性的一种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对局域网络、Web站点、主机操作系统、系统服务以及防火墙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服务,检测在操作系统上存在的可能导致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漏洞,还可以检测主机系统中是否被安装了窃听程序、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配置错误。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入侵行为的一种技术。这是一种主动地防护措施,通过收集、分析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网络中的特定信息,达到预测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是否存在的目的。入侵检测技术在防火墙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又一道安全防护层,可起到防御网络攻击的作用,因而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御体系的完整性。

5.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还能传播感染到其他系统。计算机病毒能够寄生在其他文件中,通过自我复制进行传播,当预先设定的条件满足时即被激活,从而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计算机病毒不同,其编制目的也各有不同。比如,破坏文件造成数据丢失、删除重要程序文件造成系统错误、修改数据甚至盗取用户数据。检测与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常见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同时也必须对病毒传播途径进行严密控制。

6.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是利用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虚拟专用网设备在公用的广域网上实现虚拟专用网的技术。在虚拟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不需要传统专用网络常用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只是两个专用网络借助一个公共网络相互连接的一种方法,并通过采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用户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安全有效的校园网能够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作为校园网络管理者,应认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的特点和网络安全技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更好地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袁津生,齐建东,曹佳.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陈梁.防火墙网络安全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篇7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①网络在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但为教员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也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学习平台。

首先,运用网络,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它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各类信息,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可以详细、准确、直观地解释事物,使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②

其次,网络为发挥学员的自主性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网络教学全面综合幻灯、投影、摄录像设备的优势,使学员能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唤起学员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网络课堂还可以给学员提供在宿舍、图书馆或其他场所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以外的场所。

最后,网络为教员与学员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广、更宽的平台。在网络教育环境中,教育和学习是师生共同期待的认知过程。例如,对于学员都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教员在讲授中,就可以通过鼓励学员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思考,与学员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2 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影响教学质量。这些课件制作粗糙,只是追求网络教学的形式,简单地将与内容有关的图片、录像通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播放,使得课件不能很好地为主题内容服务。如此一来,就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补充作用,也就失去了网络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效果不理想。目前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政治理论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员自身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缺乏学员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③

最后,校园网络建设不完善,使其无法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资源。否则,网络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为继。然而,由于院校环境的局限性,使得外部资源访问受限,而内部资源缺乏开发又严重不足,这一切都影响了校园网在网络教育中发挥作用。

3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一是要结合网络课堂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运用文本文档、图片资料、Flas、视频剪辑等形式设计网络教学课件。例如在实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增添不同的音像资料,如奥运会开幕式和神州七号太空行走的精彩瞬间、(下转第17页)(上接第15页)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展示等珍贵视频,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在内容上注重创新,注重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事新闻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员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通过组织学员浏览央视国际网、新华网、网易新闻网、搜狐新闻网等权威网站,因势利导积极发挥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员结合运用课本知识点对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充分展开讨论,开展时事评论活动,培养学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

其次,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经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和接收,使任何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数字图书馆得到任何服务。⑤对此,我们应该引导学员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通过浏览学院数字图书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拓宽知识面。例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章的内容时,授课前先给出相关背景和素材,让学员利用数字图书馆自行去查找、阅读和总结,使学员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最后,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使其成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新型基地。一是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页。联系当前学员们最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解释、说明这些社会现象,引导学员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世界。二是运用MSN、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与学员交流。教员可以将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心得到学员的QQ群、MSN、论坛等网络平台,以自然轻松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进行正面舆论引导。三是加强BBS论坛建设。校园BBS是校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平台,教员可以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回答学员的问题,也可以与学员相互交流,表达个人观点、抒发内心情感。

注释

① 李忠儒.网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网络安全,2009(4):46.

② 张继琏.网络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1-92.

③ 朱俊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84-87

篇8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 趋势 网络化 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印度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于1931年提出的理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仍然有着借鉴价值。信息的产生是为了利用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应该有它的用户。每个用户都应该拥有大量的信息;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网络化,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

将来的信息技术主宰一切,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把握住信息技术的车轮。传统图书馆受到严峻挑战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环境,向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图书馆正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起步。国家文化部提出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即“金图工程”。该工程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省、市、县级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与国内外信息网络互联,共享信息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进行了数字化(或电子化)图书馆的建设。当前,国内图书馆迫切希望在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建立馆藏书日数据库、报刊数据库、馆藏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已具规模。同时,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也在筹建全国性的书目、学术论文篇目和古籍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际互联网上也会有中国图书馆建立的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国内图书馆重复建设书目和报刊数据库的倾向已见端倪。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文献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文献数字化和数字化文献采集等工作。

书目数据库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数馆的书目数据库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离CNMARC规范要求有距离,缺乏主题标引,回溯年限较短,期刊数据库建设更是滞后。目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统一编目中心。只有建立编目中心,才能真正建设规范、权威的书目数据库,共享书目资源并逐步向网上编目过渡。

(二)数字化文献的采集。

数字化文献的采集应包括电子出版物的采购和网上资源使用权的获取。获取数字化资源的网上使用权,虽然费用低于购买,但需支付网络通讯费用,而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很慢,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较低。因而,对于使用频率高的数字化文献以购买或租用为主,如GABI数据库光盘,使用频率很高,购买或租用后在校园网上或单机运行,使用效益较高。对于使用频率低的数字化文献,以获取网上使用权为主,如对使用频率较低的一些国外数字化全文期刊,通过网上获取个别文章全文,比订购期刊的费用要低得多。

(三)光盘网络技术。

校园网建设得到了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多数学校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建网。光盘数据库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两个条件使得许多图书馆都有必要配置光盘塔,以便于校园网用户共享光盘信息。光盘上校园网比较简单,目前市售的许多光盘塔能支持TCP/IY协议,内置光盘服务器,能方便地实现光盘上网。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所购或租用光盘数据库的版权。

三、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知识,即是复合型的人才。

(三)组织模式创新是图书馆数早化建设的保证。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个体的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我觉得应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即:(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2)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3 )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另外,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

(四)改善硬件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我院图书馆正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院师生访问馆藏、网上资源的需求。

(五)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量力而行,因需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不必人为地重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需”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要从我院办学特色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 叶鹰. 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选择.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2)

[2]杨子伍. 新建图书馆中计算机网络的布线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5)

篇9

网络文化是以“第四传媒”网络为载体而传播的文化,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基于Intemet而出现的,打破国界、区域、种族、民族等界限,融科技与文化于一身的新的文化现象。广而言之,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明成果,它是人类传统文化、既有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而论之,网络文化是指根植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工具以及网络经济基石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文明结晶,是人们置身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进行工作、学习、互动、娱乐、休闲等而形塑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等的总称,涵盖人的心理样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素养、价值理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作为突破了传统文化窠臼的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由”、“虚拟”;第二,开放、同步;第三,跨文化性;第四,多向互动;第五,低成本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受众的负面效应

毋庸置疑,网络文化的横空出世,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同时,其消极影响亦不可小觑。网络文化对作为高校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突出地表现于以下方面:第一,诱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失。天马行空般的网络是一个没有边际的空间,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此消彼长。思想文化上的PK尽管不像真刀真枪般为每个人所真切感知,但它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网络传播去影响一个人,并逐渐占有他的思想。第二,诱使大学生道德法律观的弱化。如今,因为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规整的法律规范,所以主体的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觉自律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约束不力,会造成少数“潜伏者”道德责任的缺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致使他们张狂膨胀,胡言乱语,胆大妄为。第三,诱使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渐变。从思维模式而论,书刊阅读能锤炼人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同时,却导致抽象思维能力弱化。发达的网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突破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枷锁而能看、能动、可听、可说,充分满足使用主体的多维实际需求。然而,比如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逐步忽视思考、iO_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表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知世界,从而难以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第四,诱使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的大量信息,使大学生误认为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一切,从而成为“宅男宅女”而“闭关自守”,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使人自闭,甚至出现的倾向。

三、网络文化下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用心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高校校园网已经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感情的重要平台。为此,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要注重校园主网站的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服务性,应把校园网打造成“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动的新空间,校园文化和服务的新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品质的贴心服务,使高校校园网受到更多大学生瞩目,并助推他们健康成长。高校校园网不仅要力求页面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还要力求主题鲜明,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在版块和栏目设置上也要多思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网站上,设有学术经纬、学习资料、人文南航、南航人物、对话-访谈等栏目,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校园景观、校园建筑等人文环境,还了解到学校学人的为学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受到鼓舞,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必须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真实现状,紧密契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态。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网的现有优势,加强网上双向互动沟通,建立交互性的师生对话,解决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他们陶冶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2.精心打造高校德育专题网。德育工作始终是我国高校各项工作的灵魂。网络时代是多元文化和异质文化并存的时代,网络的开放性结构,使网络成为各种文化的汇聚处J。青年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他们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必然会受到多元异质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难度j。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这种社会潮流推动下,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应加快网络化建设的进程。加强高校德育专题网站建设,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门应发挥校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与“两课”教学相结合。通过开发类似“精彩一课”等思政课方面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供学生下载浏览,实现“两课”从课堂向网络的延伸。加强高校德育专题网站的建设,在内容上应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等;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三观”教育。

3.倾心搭建网络育人平台。作为校园网的构建者,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门应履行网络社区的管理、网络秩序的维护等职责,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信息技术优势,保证校园网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学生网上的言行,洞察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并及时予以引导。在栏目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必须从学生受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服务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大学生网上种种不健康、不道德行为的出现,诱因在于他们的思想、心理上存在疾患。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园网设立BBS,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困惑时,能够得到适当的宣泄、及时的指点。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门应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加大网络法律知识的推广与宣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效规正和优化学生网上言行;还应拓宽教育渠道,通过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组织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知识的普及、法制意识的强化,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

篇10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中职校园网;中职校园网中的“云”应用

一、云计算产生背景

随着多核处理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宽带互联网和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它能够按需部署计算资源,用户只需要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是继1980年后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后的又一种巨变。

云计算概念Google提出的,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从本质上来讲,云计算是指虚拟化、负载均衡、远程网络存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热备份、冗余备份等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融合后的产物。

二、云计算在校园网中主要应用

云计算的出现并快速发展,一方面是虚拟化技术、数据密集型计算等技术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其应用必然趋势的体现。2011年1月19日,由四川电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组建的“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云计算高校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使得云计算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正式拉开帷幕。

2011年1月13日,戴尔公司宣布其成功地助力广州大学部署了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的集中化管理解决方案,为 广州大学的不同用户提供各种资源系统和服务。通过构建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校园服务平台”,广州大学解决了其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云计算系统可用来构建普及计算环境,用于大规模的客户机需要安装大量常用软件的场景。非常适合用于校园网环境中构建全局计算环境,教学用计算机部署等应用,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潜能,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需求,大大提升校园网的应用和管理水平。

三、中职校园网中的“云”应用

目前《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对中职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而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建设是核心。随着各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得越来越完善,云计算的应用倍受关注。

中职校园网中“云”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云计算管理平台,桌面云教学应用平台。

(一)构建云计算管理平台

构建学校教育云平台(Iaas),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应包括基于MOOC在线教学平台的云计算学习平台,通过云计算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主机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实现动态云平台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系统管理架构资源共享要求。按照合规性要求提供变更管理的支持,提供虚拟化平台以整合共享服务器资源,提供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以及健康和服务标准统计分析。主要是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资源自服务功能

提供资源的自由选择定制,学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比如计算资源可以根据操作系统、处理器能力和内存大小等来选择。如果缺省没有包含用户需要的服务,也可以自己通过自服务模块来定制自己的计算资源。

2.资源管理

主要管理平台的核心资源,包括帐号、权限、镜像文件、虚拟机、网络配置、存储配置、软硬件以及license等。使物理服务器重组、整合到虚拟机架构上,提供端到端的管理支持。并能实现快速和有效的从物理到虚拟机的转换; 在物理服务器上智能化的布置虚拟的工作负载,使得集中管理和控制达到最优化。

3.资源服务

提供对资源池资源的操作封装,将底层资源包装成服务,其中包括数据采集、监控告警、软件部署、应用迁移、备份与恢复等子模块。

主机数据采集,主要包括:Windows服务器和UNIX/Linux服务器;

数据库数据采集,主要包括:Oralce、MS Sql Server、Mysql等;

存储设备数据采集,包括主流存储厂家的设备;

中间件数据采集,包括:、IBM Websphere等中间件;

对于服务器的全面备份/恢复管理也是服务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备份应该包括两个层面,应用层面的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状态的备份/恢复。

4.系统管理

云计算平台将使用若干台服务器承载所有平台的系统管理功能,包括对整个云平台、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等运维操作。但是除了对这些资源、软硬件设备进行运维外,对系统管理模块自身的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保证系统管理模块正常运行正是IT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作为对整个业务平台、应用平台的支持,保证其顺利运转的根基,必须得到更加可靠、持续的运维。

对系统管理模块的运维包括:

服务器的变更和配置管理

服务器的运维监控管理

服务器的备份/恢复管理

(二)构建桌面云教学应用平台

把目前学校现有网络教学平台集成进来,与资源库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达到数据共享,统一登录统一管理的目的,通过建设覆盖各专业的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作为核心基础来搭建班级空间,提供教师空间和学生个人空间,实现网上交流学习,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实现“班班通”和“人人通”。

1.统一管理: Hyper-V的桌面虚拟化,提供可靠的、可伸缩的、高性能的桌面虚拟化平台,用于托管虚拟桌面。Windows Server 2012 with Hyper-V 3.0是下一代的虚拟化平台提供者,它提供了快速迁移、高可用性和实时备份等特性。

2.应用程序虚拟化:支持向用户的虚拟桌面(而不是虚拟桌面映像中安装的应用程序)动态提供应用程序。此功能有助于减少虚拟桌面的内存占用,同时改善应用程序的管理。根据应用程序是在本地还是远程执行,客户可以部署Microsoft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4.5或者Microsoft Terminal Services RemoteApp。

3.桌面交付机制:用于管理用户设备以及在服务器上运行的远程桌面之间的连接。通过在运行时结合桌面映像与用户的配置文件及个人设置,并向最终用户交付个性化的桌面,它还可以帮助动态配置远程桌面。目前,Windows Server 2012在新的Remote Desktop Services 平台中提供了一个本地VDI连接,从而允许为客户提供共享及个性化桌面。

4.Windows系统许可:为了提供一种有效的许可机制,以便客户能够获取Windows远程副本的许可,Microsoft创建了Windows Virtual Enterprise Centralized Desktop。这种基于订阅的许可机制允许组织在数据中心中不受限制地安装Windows客户端版本的副本。

5.镜像管理:虚拟桌面管理方案采用一体化(All-in-One)设计,虚拟桌面管理所需的所有功能部件集中部署在一个虚拟机中,以虚拟机镜像的方式。具有部署简单、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特点。还支持目录服务,便于与企业现有IT设施集成,简化用户管理。支持Web化的管理。

6.瘦客户端:基于ARM Linux的高性能云终端,终端采用ARM处理器和深度定制和优化的Linux系统。具有能耗低(5W)、高性能(4核1.8Ghz CPU,8核心GPU)、高安全的特点。支持RDP、RemoteFX图形增强协议、SPICE等多种桌面协议,支持一键补丁升级。

7.移动设备接入:支持Android手机和平台的接入、支持Windows PC的接入;实现随时随地访问、办公和教学。

8.在线教学管理:建立基于Iaas的云存储Swift对象存储系统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教师建立班级空间、建立学习小组、添加本班的学生、MOOC视频资源、教学内容、作业、试卷;教师根据课程特色,设置学生通过自主型学习、引导型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网上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作业、试卷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基于消息机制,老师可以将‘最新作业’、‘最新考试’、‘班级学习活动’等教学内容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及时快捷的了解最新学习动态。跟踪教学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提供各类型统计分析报表,实现教学、学生、教学互评功能。

9.个人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空间,包括所学课程管理、在线学习、互动反馈等方面提供教师、学生互动的教学平台。配合资源平台积累的教学资源,可以提供教学计划开设、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网上考核、课程作业、课程论坛、调查问卷等功能。

师生交流互动包括教师的授课、引导、答疑、班级作品的展示、组织交流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分组学习、讨论、在线提问答疑、给老师发送反馈信息。同时提供学生在线作笔记、在线作作业、提交作业给老师批改、在线考试等教与学的活动。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多种接入方式并存;数字化学习资源总量不断扩充;各种教育管理业务的集成;天地网络全覆盖等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从顶层设计开始,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网络服务水平。而中职校园网的建设为适应这些发展,势必要向着高度开放、高度集成、高速互通、虚拟智能、移动互联等多维度方向全面展开,所以在未来中职校园网的建设中“云”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云”也势必会渗透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将让 “云”会在一个很长时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分析、研究,将让“云”的应用向着健康、安全方向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鹏.云计算在校园网的应用[J].科园月刊,2010(11).

[2]王云鹏.云计算在高校校园网的应用与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6).

[3]曾明,李建军.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