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体系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经营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
传统企业制度分为业主制和合伙制,主要特征为:企业归业主所有,业主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制度演进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特征为:股权结构分散,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由于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最后就会像冰棍一样逐渐融化。与其让冰棍完全融化掉,不如趁它还没有完全融化之前就送人,即经理人收购。由此导致了委托理论的产生,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由此引出现代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
一、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模型――EVA和BSC
1、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就是运用和整合公司所有的资源,持续增加公司市场价值,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经济增加值是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据此定义,EVA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观念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资本成本的概念,EVA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于会计利润的优点之一在于一致性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比会计利润指标更准确的结合以反应股东财富的增减情况。它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有以下独到的优势。其一,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能真实的反映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其二,通过剖析EVA的计算公式,得出提升公司价值的3条途径:①更有效的经营现有的业务②投资预期回报业务③放弃对公司价值的毁损业务。可见,深入的理解该方法的内涵,可以指导公司决策的制定和运营管理,使战略规划、资本分配、并购和出售等公司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其三,建立在EVA评价方法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把EVA增加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投资者,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部门经理决策与公司财富最大化决策的不一致,导致资本的低效率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短期行为,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其四,以往的很多绩效评价方法都与资本市场上的股价挂钩,使用对象只是上市公司,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无能为力,但是EVA克服这一弊端,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
虽然EVA有诸多优点,相比以前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在我国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只注重财务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不能充分反映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EVA是一个计算数字,它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方法,为提高部门的EVA,部门经理可以通过设计决策顺序,来操纵这些数字。在今天以知识竞争和全球竞争为主的环境中,即使最好的财务评价方法也难以涵盖绩效的全部动态特点,由此引入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
2、平衡记分卡(BSC)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个关注关键管理过程的框架。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它以企业远景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察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在平衡记分卡中,“创新与学习”是核心,“内部业务程序”是基础,“客户”是关键因素,而“财务”仍是最终目标,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的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BSC清楚的表明了长期的公司价值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关系。应该说,BSC不仅是从财务的角度,而且从战略的角度体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思想,它是一种典型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把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
但是,平衡记分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由于BSC的实施需求大量的关于企业经营各个重要领域的一手资料,因此企业运用它之前必须在信息获取、整理和运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一必要条件是为许多中小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某些大型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此外,信息系统的建设本身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就给BSC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不便。同时,给财务指标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缺陷与难点在于它的量化比较困难,有些甚至不可能,但是量化对其使用至关重要,可增强其客观性和可理解性。
二、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整合的可行性
1、战略目标相同使两者的整合成为可能。
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指标主要体现增加收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改善公司对资产的利用及注重资本资产等方面的内容,经扩展后就是公司总营业额、人均创收、总收入的相对增加、净利润、总成本、单位成本、费用降低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占用资本回报率、现金流、债务、资产负债率、各种周转率等指标,可以说,它还包括了经济增加值这个指标。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知,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公司的成长和增加盈利,或者说是增加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经济增加值最主要的优点是用实际数据而不是预测数据来衡量公司的业绩。经济增加值使控制人成为“准所有者”,这样就实现了经理利益和股东利益的一致,就不会出现经理通过盈余操纵或牺牲未来业绩等方式来提高目前业绩的短期行为。总的来说,经济增加值是一个以薪酬激励计划为核心,为各个方面决策提供依据的财务管理系统。经济增加值绝对不仅仅是财务上计算出来的一种结果,不仅仅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它涉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设计、生产、营销、财务以及组织结构的改进,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合乎经济增加值的增值目标,从而满足股东乃至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增值的需要。
比较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股东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这就使两者的整合成为了可能。
2、应用结构有相似之处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1)、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结构。
经济增加值是促进企业创造股东财富的战略管理工具。通常,经济增加值能向管理者说明是哪些财务指标反映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推动了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价值增长的过程通常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收入、成本、使用的资本及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来自于与收入、成本、使用的资本及资本成本有关的要素。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所使用的价值的定义与设计的提高价值的行动计划有关,而每个行动计划与进程的业绩评价有关。
(2)财务视角的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结构。
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框架从股东价值管理视角出发,通过详细说明推动收益增长的因素来促进收益的增长。这些推动收益增长的因素有:对目标顾客确定清楚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有差别的顾客价值观点;创新和增进顾客关系的内部经营流程;在人、系统和组织联盟中的系统投资。财务视角的平衡计分卡是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来确定相应的财务指标的。公司管理层可以把财务目标分解成能够反映战略主题的各类不同目标,设计好平衡计分卡,并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股东价值主要来自于新销售收入、投资增值和营运成本的降低,我们只要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把行动计划规定为与财务衡量标准有关的指标就可以了。此外,以这种方法来使用经济增加值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在组织内部把经济增加值作为刺激报酬的基本变量。但财务维度只是传统结构的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中的一个,以这种方法来整合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其重要意义在于剩余的三个维度会产生额外的利益。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将EVA和BSC两个系统是可以整合的,整合的关键就是要将超前和滞后的业绩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即可使它们成为一个全面的公司战略管理框架体系。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模型整合设计
EVA作为将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将其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导向价值创造。BSC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当前、近期、未来需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通过EVA指标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将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集成,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BSC”。将EVA置于BSC的顶端,处于BSC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服务,企业及各部门的商业计划不再特立独行,而是融入到EVA的进程中。这样,EVA就像是记分卡上的指南针,其他所有的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从而有效的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经理人的工作绩效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的绩效评价方法更胜一筹。具体步骤为:
第一、选择适当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建立一个战略管理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最顶层是公司战略目标(如提高EVA),第二层(准则层)是公司的各个策略目标,第三层(方案层)要明确公司的价值驱动因素;
第二、在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后再通过层次总排序,确定对公司成功实现其EVA值的各个价值驱动因素的相对权重。
第三、根据这些价值驱动因素的权重建立一个全面的战略管理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并综合运用这些关键的业绩评价指标监督公司战略的执行情况和评价公司绩效。
四、结论
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都是战略管理工具,两者作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工具能帮助经理人集中精力创造股东价值。比较两者,经济增加值在跟踪组织及其组成部分的业绩方面很有效,而平衡计分卡在制定管理战略和提高价值的行动计划方面是强有力的补充工具。把两者整合起来作为一种工具是管理上的创新,也为现代公司管理层创造股东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兰昆、李湛。基于EVA的管理绩效评价方法[J].理论与方向研究,2000年第4期。
[2]丁宁、仇向阳。从公司价值最大化角度看绩效评价方法――EVA和BSC的整合[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7期。
[3](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战略性绩效管理平衡分卡的应用[J].中国企业家,2002年第4期。
[4]王慧彦、黄炜。谈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J].经济师,2007.4期
[5]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M].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赵红梅、詹俊琼。基于EVA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地8期。
篇2
一、对子公司进行科学分类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基础
对子公司的分类和全面分析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基础。不同的企业类型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的重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竞争策略的子公司的引导方向也不一致。多元化集团由于各子公司业务类型各不相关,因此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要根据业务类型对子公司进行分类,同时要分析其所处的行业地位、目前的竞争状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短板,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引导的重点方向,促进子公司提升短板,协调发展。
笔者所在的公司目前有控股子公司10家,参股公司11家,产业横跨市政公用、房地产、医药、优质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集团公司将业务分为市政、房地产、优质股权投资三个板块,其中,市政板块有控股子公司5家,房地产板块有控股子公司2家,优质股权投资板块有控股子公司3家。2013年上半年,集团公司要求各子公司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各自内外部经营环境,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通过此举以明确各子公司的定位和目标。
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关键
首先,企业集团必须科学地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然后通过经营目标考核体系使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目标都能和集团的目标一致,在集团各成员企业之间创造协同效应,把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成员企业的日常行动。笔者所在的公司确立了市政立业、房地产强业、优质股权投资兴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集团公司确立了年增长率20%的经营目标。其次,在明确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之后,要确定支撑企业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把关键的成功因素转化为各子公司经营的具体KPI指标。KPI指标确定以后,就可以引导企业制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具体行动方案,并根据行动方案按重要性的次序作为企业资源分配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将企业战略转化成日常的经营措施或活动,从而有效地落实企业战略和实施战略控制。第三,把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依据和标准。笔者所在的公司每年11月初,会启动整个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分析当年前三季度预算与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对第二年进行全面预算。各子公司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制定各自的全面经营预算,进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同时制定全面的企业经营计划,指导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公司要求各个子公司设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值作为主要的经营指标,全面预算所确立的主要经营指标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基本依据。
三、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目标评价导向是制定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前提
(一)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的首要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目的。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目标,一是全面考虑了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二是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利益需要,考虑了企业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强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可持续经营,克服在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上的短期行为。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就是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根据各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分别采用了净利润、人均创利、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合同销售金额、应收账款回收率等指标。
(二)把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水平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考核的永恒主题。企业在经营中只有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经营资质、提高经营质量才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企业集团在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中,要注重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升的引导。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考核时,通过设置内部规范管理指标、设置资质提升奖励、获得荣誉奖励、发生事故扣罚等指标,年底由总部对口管理部门逐项进行核实并打分,根据得分确定各子公司考核分数,分数与收入直接挂钩,激励各子公司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分级考核、目标适当、保持沟通是制定各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分级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与子公司高管及一般员工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每年年初,各子公司董事会对各子公司下达当年的经营目标考核责任书,责任书中包括:年度经营目标、考核评价办法(百分核算、单项奖罚)、薪酬标准及发放办法、说明等部分。其中高管年薪的40%、一般员工年薪总额的20%作为年度绩效根据考核得分按照比例进行发放。对于子公司部门的考核,由子公司经营层按规定自行组织,并将考核结果报总部人力资源部、投资管理部备案;子公司各部门内部的员工考核,由部门按规定组织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集团总部备案。各子公司高管的效益年薪和年终奖由集团总部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子公司一般员工效益年薪和年终奖励由总部根据考核得分核定总额后,再由各子公司结合本公司内部考核结果,进行分配。
(二)合理选取经营目标的目标值,订立合理的经营目标责任书。 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关键的部分是指标的选取和对应于指标的目标值的确定。总部根据集团的战略目标和各子公司的全面预算情况,选取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设定KPI的目标值,然后与各子公司经营层进行沟通,直到达到一致。
(三)适时沟通,子公司高管定期参加集团召开的总经理例会,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仅有经营目标责任书和奖惩制度,集团总部并不能保证子公司的到期业绩会满足期望。因此,子公司高层定期到总部参加总经理例会及时汇报经营情况,是解决方法之一。子公司高管对集团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经理阐述自己的当前业绩情况和下一步的计划,并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大家对情况变化达成的共识并据此进行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幅度通常不超过10-15%,以维护集团计划系统的严肃性。
综上,建立子公司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可以科学的评判子公司经营成果,正确引导子公司经营行为,帮助子公司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子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保障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融资担保;经营;问题;对策
一、引言
自1993年,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专业信用担保机构成立以来,融资担保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其成长,增加政府的税收以及扶持三农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拨款10亿元,用于代偿中小企业信贷的损失。之后国家颁布红头文件要求各省市发展担保业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此各省市的融资担保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2003年,大量的资金经由担保公司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受金融危机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同时由于恶性竞争以及盲目膨胀的影响,担保行业面临着困境,并且被欲望扭曲。2010年以来,已经高歌猛进多年的中国经济终于放缓了增速。在稳健的货币经济下,不少省市的资金链开始紧绷,各地的民间金融不断爆发出危机。为了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营业与管理,国家颁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担保公司曾经作为打开民间金融的一扇大门,在金融危机后却成为了资金链上最不稳定的一项因素,这不仅有政策监管方面的原因,行业的固有风险的原因,还与其自身经营的问题有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融资担保公司在自身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虚假注资
银监会明确规定担保机构要与银行合作,其注册资本应有1亿元以上,而且必须是实缴资本,另外对该担保机构的经营状况与管理能力,尤其是其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进行审查,防止因担保机构资本不实、管理不合理或违规操作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目前,不少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与实有资金相差较大,有相当比例的注册资金是拆借的。因此担保公司的实际担保能力与赔付能力大打折扣。
2.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
有些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制定完备的决策机制与业务流程,内部管理不规范,不具备科学的风险计量,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以及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制度,贷款审批制度不健全,贷款的催收难等。如果没有合理完备的管理制度的引导,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过程中就会面临重重风险和问题。
3.超额担保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其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授信担保放大倍数,其给单个被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不应超过总资产的10%。给单个被保人以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余额不能超过其总资产的15%。而给单个的被保人债券发行所能提供的责任余额不应超过其总资产的30%。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有些担保公司同多家银行进行合作,为多个借款人担保,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只有担保公司自己知道是否超出了担保额度,有时担保金额为自有金额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远超出合法担保额度,这时如果有一大笔资金无法收回,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4.不具备健全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
融资担保公司在承担了担保业务后,如果出现亏损,只能由业务经营收入来弥补。而政府只是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来刺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没有指定完善的风险补偿与分摊措施。另外有些融资担保公司没有按法律的规定,预留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赔付款。最后,融资担保公司常通过反担保的手段化解货转移代偿风险,如果提供反担保的公司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者反抵押财产存在法律问题,这时融资担保公司代偿后,没有办法向反担保公司追偿。
5.担保项目审查不力
向融资担保公司神奇贷款的企业,一般来说无外乎有自身条件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缺乏信誉,不能提供有效提押物这些情况。这时融资担保公司应首先对该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对该公司的内部资料真实情况也应进行全面核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担保公司常常忽略了这些,碍于朋友情面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进行盲目担保,最后有可能因为担保人信誉不高、公司经营困难等问题给担保公司带来资金链风险。
6.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融资担保业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对其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职业要求。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财务、金融、法律、风险、担保、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对自己所在行业的市场情况有着准确的把握。但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些担保公司的人员构成是非常不专业,由投资者聘请一两位从事过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员工作为业务骨干,再聘请几位非专业员工。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对策
1.规范合法化经营
合法经营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只有合法经营才能避免法律、法规以及监管上的风险,才能实现投资人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不是特定的投资人、人数较多、涉及资金数额巨大,如果违规经营,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合法经营还能避免出现重大社会风险,避免对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2.完善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应建立合理合法的担保评估、事后追偿、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担保风险的评估管理,用严格的制度来防范风险发生。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融资担保公司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而承担的是责任,在符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努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风险。
3.计提项目担保准备金、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作为一个面临巨大风险的行业,融资担保公司的每一项业务都承担着风险,主要是被担保方的经营、信用风险而带来的违约风险,一旦发生,公司就要承担担保责任。因此融资担保公司最好在财务中计提出项目担保准备金,每一项业务计提大约担保总额10%的准备金,一旦需要承担风险,有可以用准备金来承担责任,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资金链的困难。
4.健全担保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
在融资担保公司内部设立担保项目评审委员会,作为担保项目的最好审查与决策机构。如果委员会举办审查会议,如有2/3人同意该项目,则可以通过审批。这项制度可以对担保项目进行全面更加全面客观的评判。另外还可以建立评审错误追究机制,以提供评审成员的责任感,降低担保风险。
5.培养专业的团队
融资担保工资团队主要由高管、业务员已经后勤组成。高管是公司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其成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营与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业务员除了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较强的行动力。后勤团队是公司业务的保障,起着维护公司形象、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
6.创新金融产品类担保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融资概念与模式由简介融资主机向着直接融资过度。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打通资金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银行贷款间接投资的方式,提供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开展中小企业集合债、中短期融资券、信托等直接融资担保类产品。
四、结语
综上,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经营上还存在这不少的问题,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制定经营与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的经营、开发新的金融担保业务等,是这样行业持续发展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贾 茜: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探讨[J].商业会计, 2011, (27).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预警系统 公司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86-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企业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变化对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都会产生直接而快速的影响。上市公司作为领军企业,有着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建立一套适合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能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财务状况中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扭转财务状况恶化的势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得不到广泛应用。
一、对我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发展的回顾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上市公司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据2009年财经年会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境内上市公司有1700家,发行总股本2.6万亿股,市价总值24.25万亿元(流通市值14.93万亿元),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总收入8.43万亿元,占同期GDPD的38.7%。
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一股独大”现象盛行。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往往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日常经营中一手遮天。(2)内部人控股较为普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比较普遍存在第一大股东控股、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控股、企业管理者控股的现象。(3)国有股与法人股不流通。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国有股与法人股不流通。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股份不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供给,造成股价暴涨,即所谓的“流通股溢价”。再加上庄家造市、政策托市,导致股票二级市场股价虚高,泡沫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4)关联方交易严重。关联企业与上市公司间的“人、财、物”关系密切。(5)盈余管理问题突出。“业绩造假”成为一些公司上市的捷径,配股成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最佳选择,甚至亏损的上市公司也通过采取盈余管理办法进行“圈钱”。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处于或接近于弱型有效性,市场运行的规律被模糊化,加之市场培育初期的监管不力及制度不全更加扭曲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如券商违规炒作甚至与某些上市公司恶意串谋,联手操纵会计利润,从而导致二级市场股价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了证券市扬的有效运行。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现状
我国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农业、林业、工业、交通等不同领域。而作为微观经济预警系统,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在国外财务预警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应用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不仅备受理论界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其他一些社会群体的认同。最早在2002年4月19日,由中国证券报社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证・亚商中国上市公司最具发展潜力50强”评选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曾建议,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深度分析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发现在一些重要财务指标上与行业均值严重偏离的公司,科学公正地评选出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这表明,他们认为财务预警指标与财务状况密切相关,财务预警系统能有效判断上市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
此外,不少学者有关建议上市公司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建议的文章屡屡见于各类报刊,例如,陕西财经学院的杨宗昌、赵红以蓝田股份为例,运用国外财务预警模型对其进行财务预警分析。他们借助Z分数模型等比较有影响的财务预警模型,评价上市公司风险,判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潜在程度,强调财务预警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提醒上市公司相关利益方注意,并建议上市公司主动运用财务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和防范。
然而,由于财务预警系统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尚未就上市公司运用财务预警系统作出相应的规定,再加之我国上市公司本身的一些特有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缺乏运用财务预警系统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主动性。
三、我国上市公司预警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能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财务状况的恶化,有利于上市公司调整经营策略,扭转财务状况恶化的势头。然而,为什么财务预警系统在上市公司中得不到广泛应用呢?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在实践中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财务数据,真实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委托关系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由于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了道德风险,上市公司管理层由此萌发了操纵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拥有过大的权力,而且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难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有关利益各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2.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由于“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股”现象的普遍存在,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作为控制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导致大量特权消费甚至腐败现象。在上述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显然,作为受益者,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便属正常现象。
四、在应用财务预警模型时,还应充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须充分重视表外信息的披露。现代财务报告的一个特点是,表外信息越来越多。对表外信息迅速增长这一现象,一般的解释是:现代会计理论难以对新的经济业务计量或解释,从而难以将其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内。衍生金融工具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自身有创造表外业务的动机。企业表外业务创新的动机主要有二:一是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外业务包括表外筹资和表外投资活动。企业不将这些业务纳入财务报告,无疑会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及权益回报率。由于通过财务报告计算的一系列指标是外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参数,企业客观上存在美化这些指标,以改变报表使用者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价的动机。二是突破债务协定的限制。企业和债权人订立的长期债务协定,往往会对企业形成多方面的财务制约,比如,不得再扩大长期债务等。这些限定往往以一系列会计指标作为考核依据。企业经营上需要突破这些限制,客观上会导致融资投资创新,达到既能保证会计指标符合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目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客观上面对着更多的“观众”,其美化财务报表的动机将更加强烈。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必然促使我国更多的上市公司逐步认识、操作各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和风险规避活动。然而,必须意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就象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因其而规避风险,也可能因其带来的风险而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如若不进行恰当的风险披露,隐匿风险,那么最终将会重蹈安然公司的覆辙。表外业务的迅速增长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信息更加不透明,这必然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他们将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资本市场,最终导致企业价值急剧下降。
2.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而又不正常的现象,使得上市公司作为既得利益方,本身缺乏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证监会,是否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对上市公司加以约束,以增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得到合法保护。
3.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为也不够规范。由于“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股”现象的普遍存在,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往往受到“第一大股东”、代表国有股或法人股的“关键人”的控制,甚至作为控制方,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圈钱”,利用关联方交易恶意造假,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导致大量特权消费甚至腐败现象。在上述不良但又比较普遍的行为当中,一般的投资者是利益受损方,而上市公司决策层是既得利益方。显然,作为受益者,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便属正常现象。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增强、培养和激发上市公司主动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就成为今后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4.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引起预警的各种原因,详细进行分析,抓住关键问题,对症下药。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企业自身的调节措施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在化解现时存在的危机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因此,企业应全盘统筹考虑,分析多种不同措施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并进行比较,从中选取最经济的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善东.我国上市公司亟待建立财务预警系统[J].财会研究,2003(10)
2.韩庆兰,吴长强.刍探财务预警系统[J].财会月刊,2004(4)
3.王婷,何学忠,宋夏云.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篇5
这次公司组织了xx第一期销售精英培训,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名学员,短短三天的学习,让我感悟许多人生价值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在销售领域里,很多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之前颇多的方法技巧进行了一次完善的梳理,使自己在销售能力上有一个新的飞跃。下面是本次培训几点心得:
一、培训的第一天是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其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一个团队整体的力量,每一个项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并让大家从中深受启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刚开始报“一,二,三,过”进行分组起,我们只用了三次就完成此任务,听教练讲此前也只有一个团队的成绩和我们的一样,这充分体现了xx人的个人素质优秀与整个团队的潜力,让我深信我们这个团队一定能完成后面所有的训练项目,后面的结果不出所料全部以卓越的成绩超越了我们自己的预计。像孤岛逃生,刚开始大家十四个人站上去后,从大家的眼神里看得出有相当一部分战友不敢相信这个任务是三十分钟能完成的,在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策划,在前两次失败后进行总结之后,第三次我们一举成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完成了,当时大家的心情是激动,喜悦的,我的心情是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快乐!比如最后一个项目,超越梦想之墙,当教练问我们需要多久时间完成时,我们有说一个小时,有说四十钟的,最后教练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当时许多战友的表情我清楚记得,是完全失望的表情,而结果是十一分三十五秒我们顺利,圆满,安全的超越了自己,那一刻的心情,感受与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表达的,让大家相信团队的力量集中起来是无穷的,是无法想象的,同时也拉近了同事之间彼此心与心的距离,战友们都来自不同的部门,平时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通过这个训练后,大家完全成了朋友,成了值得信赖的伙伴,这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第二天是进行室内学习,有两点让我深有感触,第一是上午华总讲压力管理,其中讲到的积极心态,这点让我体会很深,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出现困难与烦恼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勇敢面对,还是用一个烦躁,郁闷的心态去处理,这时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两种心态下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第二点是下午马经理讲的业务员的个人修养,其中讲到的养成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当我们把许多好的做事方法,技巧,原则等等逐渐变成习惯时,我相信自己离一个优秀的业务员已经不是太远了。
三、第三天同样是室内培训,上午联想的张跃峰老师的创新思维,许多理论分析解开了之前我的一些思维迷茫区,也认识到了创新思维对于解决困难带来的有效性与快捷性,让我在今后对于困难与疑惑能有更广泛的思考空间与找到解决的途径。谢博的管理者角色同样是相当的精彩,他从不同的面分析了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条件,管理者的六种角色定位,使我为这一振,使我立感身上的压力与责任,因为自己离这些要求还相差很远,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学习,去完善自己许多的不足,但我相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xx这个大家庭的共同帮助下我一定能达到要求,一定能有一个好的表现。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在业务能力的提升上帮助是非常大的,能清晰明白自己今后需要努力与加强的地方,同时让我看到了公司一个崭新的面貌与精神,看到了公司蓬勃发展的气势,让自己更相信当初选择xx是正确的,xx是值得我为之去拼搏与奋斗的,希望自己能与xx一起成长的更加灿烂与煌。
篇6
【关键词】融资融券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相关的融资融券业务最初开始于2010年,随后,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卖空机制的消失,正式宣告信用交易时代来临。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融资融券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为上市公司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研究方向。融资融券在国外出现的时间较久,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和完善,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针对卖空机制以及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卖空机制会促使投资者对于盈余质量提升重视程度,并进一步阐明卖空机制对于盈余管理有着较为突出的抑制作用。故此,应以我国上市公司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现状为切入点,合理有效地评价盈余管理效应。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概述
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国外学者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冲突框架为切入点,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上市公司内部各个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但是就当前我国市场发展现状而言,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更多是倾向于管理层的选择,在市场上的信息无法全面、真实的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成为当前市场体制改革中主要的问题之一。从上市公司管理层面来讲,投资者对于公司经营和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受到限制,只能通过公司为其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解,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与否,机构投资者无法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者,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公司的同谋,对于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谋求利益,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问题视而不见。此外,由于股权机构设置的不合理,致使公司的股东难以获得有效的制约,大股东拥有经营权,对公司进行控制,运用一系列手段操控公司资金和资源,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是加强市场监管的主要表现,他不仅能够提升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盈余质量,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消息的传播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果上市公司内部采用盈余管理方式来谋求利益,一经发现,必然会对企业整体形象造成沉重打击,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由此看来,融资融券是当前加强市场监管的推动力,需要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经过对当前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侧重方向调查得出,相关领域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的市场效率影响方面。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研究,国外起步较早,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卖空机制的研究可以发现,卖空机制对于信息传递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司经济效益,上市股票价格会不断变动,所以,市场会因此受到影响产生波动。卖空机制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盈余管理伴随着卖空成本增加而逐渐增加,反之则减少。如果存在卖空机制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会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财务会计有着较高的敏感度,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去了解上市公司内部尚未公开的信息,加之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公司内部管理层的违规操作。
(二)国内研究
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直到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相关研究才获得丰富和完善。国内学者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卖空机制对于市场波动有着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融资融券管理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调整起到的作用不明显,徐宏伟等人通过DID研究法对融资融券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融资融券仅仅在一定程度对于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效率产生影响,该项业务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市场经营风险。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融资融券同市场波动和股票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对于能够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较少,基础过于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研究假设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管理行为认知程度偏低、惩处力度不高等问题,加之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谋取私利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造成严重侵害。融资融券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卖空机制的空缺,加剧了管理层盈余管理风险,相应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财务敏感度也会随之提升。
假设1: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降低,较之尚未进行融资融券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低。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一种新式业务活动,投资者需要充分掌握金融工具,了解市场环境的波动情况。其一,金融机构是融资融券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业务推广中,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更详细的操作流程,提升对融资融券业务使用效率。就融资融券业务推广范围来看,多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二,融资融券业务在推广中,对于投资者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证券资产至少60万元,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够满足投资者更多的要求。总的说来,市场化程度越高,相应包含的公司经营管理信息越多,内部未公开的消息越少,这种情况明显能平衡利益相关者和上市公司的信息对称程度,降低利益相关者在获取信息时需要消耗的成本,对于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盈余管理的监督力度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从而能够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抑制盈余管理。
假设2:区域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于抑制上市公司内部盈余管理的作用愈加突出。
总的说来,就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份制的特性,占据股份最多的投资者往往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有着决定权,其他各个股份对其难以起到有效的制约,而在公司日常经营中,大股东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已经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基于此,上市公司内部盈余管理程度愈加突出,如果在这个时候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对于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将会更加显著突出。
假设3:上市公司股权制约程度越小,相应的融资融券对于盈余管理抑制作用越小,对于市场环境的依赖程度越高。
四、实证假设
2014年底统计得出我国融资融券标的公司共有900家,结合其他客观因素选择758家融资融券作为样本公司,去除净资产为负、财务数据丢失的观测值,并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因素。
(一)描述性统计
表1中主要通过对变量的均值、中位数以及标准差等研究和分析,其中DA主要是指因变量,SIZE、LEV、Q和ROA是指控制变量,但是样本检验后可以发现总体盈余管理水平偏低,并无明显差异。
(二)相关性检验
将所选取的样本公司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对融资融券名单前后的公司盈余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如表2。
由此看来,经表2相关性检验后,上市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后,盈余管理水平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均值和中位数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两组在盈余管理程度上未发现明显差异。总的说来,股权制约是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好坏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着融资融券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能否更好的发挥原有作用。另外,上市公司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公司治理程度的客观因素,对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依托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是否完善。所以,该检验结果同上述的研究假设3存在完全相反的结果。
五、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改善建议
从上述研究中不难发现,两组进行对比,能够发现融资融券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所在区域市场化水平越高,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愈加明显,反之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融资融券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则无明显差异。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越高,在市场上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越多,上市公司未公布信息随之减少,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信息获取成本较低,上市公司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差异减少,相关监督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督更为合理有效,最大程度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此外,上市公司内部股权机制同样会对融资融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如果股权制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那么市场化水平高低同样不会对盈余管理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总的说来,盈余管理的关键原因是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高低,市场化水平高低是需要外部作用才能发挥其原有效应。
如果股权制约效应消失后,管理层为了谋求私利,会同财务会计披露虚假或不全面的信息,向市场传递错误引导信号,致使市场原有的监督作用失去。但是,仍然不能否定市场化的作用,市场化的提升会明显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风险,加剧管理成本。
由此看来,针对上述情况,融资融券机制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有着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盈余管理抑制效果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托于上市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督程度。所以,为了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首先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通过股权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企业股东一家独大,其他股东缺乏对大股东的制衡局面,这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股权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诸如就民营企业而言,应引进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式控股方式,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控股方式,有助于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就上市公司现行的管理模式来看,健全和创新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运作机制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和控制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是当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高低将对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产生了深远影响。就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多数情况下同投资者信息掌握程度存在不对称现象,为了谋求私利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致使市场的监督作用弱化。总的说来,市场化程度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一方面有助于为信息传播提供良好的途径,防止信息传递过程中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相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越高,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抑制程度越高,促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更为可靠的信息,为后续投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强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惩处力度,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和盈余管理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晖丽,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09):45-52+96.
[2]胡伟津.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12):170-171.
[3]张东.融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05):244-245.
[4]杨行.债务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16):36-37.
[5]李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55)122-123.
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试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多元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7-02
引言:
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本质价值发生了转变,它俨然成为了现代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之若鹜,甚至为了通过考试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作弊等错误手段,严重影响了该项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某些监考人员由于对自身工作职责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不重视,出现了为违规操作、态度漠视等不良现象,给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优化之后,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地承认该管理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考务工作繁重。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扩招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其接收的生源数量不断增长,四、六级报考人数也大幅上升。这一客观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难度,工作量较为繁重,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做好充足的考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整理报名数据、分装考场材料装袋、检查放音设备、抽调并培训大量考务工作人员等等。但是,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特殊时期,不少高校专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其相关准备工作往往只由一人负责。某些管理人员除了要承担考务工作之外,还需要兼任其他行政类工作,甚至还有部分人员同时肩负着教学职责。从直观效果而论,这减少了高校教育成本支出,使得高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教学体系建设上,提高了本校一定的教育实效。然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毕竟有限,过多地承担工作任务,势必会出现疲于应付的不良现象,极容易发生操作失误或管理疏漏等问题,最终影响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有序进行。
2.个别教师监考不严。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国家级考试,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某些高校及教师对国家级考试的认知不足,主观意识上把这项考试的严肃性等同于校内的考试,忽视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及规范性。同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常都在周末进行,部分监考老师认为这占用了他们的私人时间,因而不愿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举动,例如接听电话、丢失封条等。四、六级英语考试监考是一项十分神圣和严谨的工作,在身份核实、试卷启封、听力放音以回收答题卡等各考试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操作标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是,正是由于个别监考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不屑一顾的监考态度,致使监考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如缺考生记录错误、违纪生试卷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对考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失去了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意义。个别监考教师监考不严是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
3.作弊屡禁不止。在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的权重无限放大,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升学、就业等切身利益。某些本科院校及更高学府把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证书的重要标准,并由此决定优等生评选、奖学金申请、专选课学分替代等。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或单位及国家公务员招聘,都将四、六英语测试成绩视为人才录用的必备条件,甚至还与其绩效、工资、福利等关联在一起。从某种积极意义上讲,这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视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促使其主动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为通过考试而动歪脑筋,企图作弊蒙混过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不良商家针对我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存在的漏洞,研发了很多高科技作弊产品,为大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这些作弊产品小巧精致,并被包装成橡皮擦、工具盒、眼镜等,给监考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很多高校校园内充斥着各类替考、作弊等广告信息,增长了部分存在作弊心理学生的气焰。
二、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
作者结合上文对当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1.降低社会关注。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至今,社会极高的关注度无限放大了其权重,致使考试规模急速扩张,学生作弊现象泛滥,与该项考试原本服务于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源抓起,适当降低社会对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注度,转变社会各界及高校、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功能化的思想,回归其设置初衷,实现其服务于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的价值。具体而言,高校应该明确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教育目标和任务,深刻意识到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本质价值,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在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其评选受奖、毕业结业情况,激励他们努力学好各学科知识。用人企业或单位则应该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招聘人才,可将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而非硬性标准或唯一标准,全面衡量应聘人才能够为本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和效益,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各类人才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招聘人才的潜在能力。
2.提供网络服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量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中的引入,将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传统人工操作服务模式,不仅对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增加了工作任务量及其烦琐程度。在人力资源数量收缩、结构优化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推进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报考学生提供网络式服务,以保证报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高校需要开设校园信息服务平台,请考务管理工作人员及时把报名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公布出来。如此,既减轻了繁重的管理工作,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3.健全管理机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是高校教师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基础。各级考试考务管理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这其中包括责任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对监考老师的现场行为进行检查监督,一经发现、违规操作等行为,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厉惩处,利用强硬的手段强化监考老师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各相关人员则需要认真研读四、六级英语考试考务管理规定及制度,准确定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有效付诸实践。另外,高校也应该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将之纳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当中,定时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们的职业素养,端正他们的监考参与态度,强化其专业技能,尽量保证教师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监管过程中不会出现工作纰漏。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行为表现,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度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其主动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此项工作上。
4.净化考试风气。针对上文提及的考试作弊行为泛滥问题,国家教育部、工商局及其他协作部门应该强强联合,净化英语四、六级考试风气,坚决打击帮助学生考试作弊的商业行为,断绝学生考试作弊通道。在此建议政府从立法层面上,对辅助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规定,严禁高科技作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一旦发现即刻予以惩处,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另外,各级教育部门则应该加强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试题的管理,强化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防止题源泄漏,从根源上消除考试答案贩卖等不良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考试作弊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行为,受学生思想的主导。要想从根源上消除英语考试作弊现象,还需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其恶劣性和错误性,从主观意识上剔除学生蒙混过关的思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考试观,促使他们对考试负责、对自己负责,引导他们自主拒绝作弊思想和行为。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十分重要,未来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我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改革的动态发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更多的有效意见或建议,以尽量保证考试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的发挥,使其应有的价值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宝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李洁.浅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轻工教育,2013,(03).
篇8
[关键词]杜邦分析体系 权益净利率
目前关于杜邦分析体系的研究有很多,但都各有利弊。笔者就其中最主要的三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构思。
对于杜邦分析体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下的体系。该种体系认为传统财务分析体有如下局限性:
①计算总资产利润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是全部资产提供者所享有的权利,而净利润是专属于股东的,两者不匹配。由于总资产净利率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该指标就不能反映实际的回报率。
②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投资活动的剩余,是尚未投入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其从经营资产中剔除。与此相适应,金融费用也应从经营收益中剔除。因此,正确计算基础盈利能力的前提是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区分经营收益和金融收益(费用)。
③没有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因为负债的显性成本(利息支出)仅仅是有息负债的成本,利息与有息负债相除,才是实际的平均利息率。有息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才是更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
鉴于此,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被修正为如下形式:
虽然该体系与传统分析体系相比得到了修正,但笔者认为仍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
①关于货币资金。由于外部分析人无法区分哪些货币资金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哪些是投资的剩余,为了简便起见,公式中将其全部列入金融资产,笔者认为欠妥。首先,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没有取得利息收入,其他货币资金也不一定取得了利息收入,因此不符合在此理念上计入金融资产的条件。其次,是当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金额较大而又不能正确区分经营性资产与金融性资产,将其全部计入金融资产而导致金融资产金额大于金融负债时,净金融负债为负值,根据公式计算的净利息率也就为负值,说明利息收入应大于利息支出,而公司报表上的财务费用却为正值,说明利息支出应大于收入,引起矛盾和误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没能正确划分经营性货币资金和金融性货币资金。所以说当净负债为负值时,直接根据公式计算的净利息率是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
②关于金融资产。在该体系的理念下以有无利息收入为依据来划分是否计入金融资产,但是债权性金融资产不只是取得了利息收入,还取得了投资收益,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最后计入了投资收益,而公式“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利润/净经营资产”中,分子“净经营利润”含有投资收益,而分母“净经营资产”却不含这部分金融资产,这样分子分母就不匹配了。
③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上述分析体系仍然是以利润为核心的分析指标,没有现金流量的分析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④不能反映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很多,财务报表分析者要想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比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更重要。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重要的财务指标还有: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并没有反映上述重要的财务指标,不能反映现在公司股东权益的股份化,不利于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⑤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世界上的热点问题之一。无论是世界经济走势还是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都离不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说明和判断。同时,对于财务分析者来说也越来越趋于了解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
第二,以每股收益为出发点的杜邦分析体系。该体系的作者赵敏在《从每股收益出发的杜邦分析方法及应用》中,从每股收益出发,将每股收益分解为每股净资产与净资产收益率,将每股净资产又分解为权益负债比、负债总额与现金比与每股净经营现金流量,但没有考虑可持续增长率指标,也没有区分总资产利润率和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
第三,以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出发点的杜邦分析体系。该体系的作者李建平在《基于上市公司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中,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出发,将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分解为现金指数和每股收益,将每股收益分解为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此体系虽然然考虑了可持续增长率,但还是没有区分总资产利润率和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也没有考虑股本的变化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
第四,修正杜邦分析体系的构思
笔者以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为出发点对杜邦分析体系进一步改进。因为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一方面反映了当今“现金为王”的理念,同时它还反映了来自于主营业务的现金对每股资本的支持程度,也反映了公司最大的分红派现能力,应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最为关注的指标,所以,笔者将杜邦分析体系改进为如下形式:如图
其中,经营资产是包含了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在内的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于权益净利率。
主要指标释义如下:
现金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
权益净利率 =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其中,对每股净资产指标分解推导如下:
改进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出发点,反映了当今“现金为王”的理念,同时将上市公司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基本上都考虑进去,使得用该体系对上市公司分析会更全面、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篇9
1.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虽然金融控股公司在众多业务的经营过程中存在有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规模效应等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财务弊端,一旦其中的某个子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其他子公司也很容易受传递而产生财务风险,因而在公司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具备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是极其必要的。但是就当前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情况而言,一方面其对于混业经营财务风险的评估工作欠缺合理性,为金融控股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多风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各子公司缺乏完备的财务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和风险“防火墙”控制机制,极易导致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相互传染和传递财务风险,不利于金融控股机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建立。
2.混业经营财务监管缺失有效控制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首先就要对公司运营各环节的真实数据进行准确把握,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大都具备极为复杂的运营结构,而且并没有将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这就导致不少金融控股机构的下属子公司处于监管空白,传递到总部的各财务信息也存在着极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混业经营财务监管工作的缺失导致金融机构高层无法对财务危机的形成原理做出正确判断,也就无法确保决策的科学准确性,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监控工作失去现实意义。
3.财务约束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普遍形成对于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造成不少财务风险问题产生于指缝中。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组织结构从上到下层层、层层委托,在自身监督约束条件不明确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国有股份较多的金融控股机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极易导致一些高管责任心较为淡薄,不利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日常财务决策,也加大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于财务治理方面的结构失衡、风险管控不到位、监管缺失以及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四方面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满足《新国九条》中“拓展资本市场广度深度”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工作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完善策略展开分析:
1.优化金融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为防范来自于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对其财务治理结构进行优化是金融控股公司所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之一。从财务风险的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越高度集中,其公司就会面临越大的财务风险;而公司的独立性越强、董事会规模越大,或者公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越到位,公司就会面临越小的财务风险。因而,降低公司多元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公司应不断优化其财务治理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董事会机构,最大限度减少危机源自于公司内部的现象。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致力于各子公司内部管理的加强以及系统治理整体性的提高,增进子公司同母公司之间关系与功能的明确程度,构建整体治理链条,不断完善集团组织结构,这样才能长久保持金融控股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失衡现象的出现,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财务管控水平的提升。
2.强化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构建金融机构内部安全网,完善子母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使之形成利于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现阶段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迫切需要构建符合其自身实际状况的财务危机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对多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独立性,同时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同公司各级组织结构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并且维持一个管理有序、高效统一、令行禁止的财务风险管控组织体系。此外,金融控股公司还应从公司的财务控制目标、信息沟通机制、控股手段、风险识别以及内部控制环境等各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其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保障公司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开展。
3.加强信息披露,保障组织协调由于金融创新活动的出现以及金融控股公司交叉经营各项金融业务,这就极易导致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风险的累积和监管空白。因而,为增加金融控股公司资本运作的透明度、提高金融行业信息披露动力、降低公司的信息成本以及满足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信息披露力度,不断对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加以完善,减少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而且金融控股机构还应做好机构协调工作,保障各组织的协调运营,防止各子公司以及字母公司之间形成利益冲突,这样才能够从信息监管的角度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危机发生几率,提高其财务治理水平和能力。
4.完善财务约束机制,防范风险传递对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而言,其应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完善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实现收益与责任的相匹配,以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2)建立长期化、全面化的激励措施,以维护职工的工作激情与动力。(3)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对于高管人员的考核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防止由于高管人员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此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风险具备叠加性,无疑也就增加了金融机构系统风险,因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及下属各子公司都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火墙”:(1)明确各子母公司业务范围。(2)限制资金运作范围。(3)规范高管兼职行为。通过这些手段和策略才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在金融机构中的传递,同时也利于金融机构财务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篇10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 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 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