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转型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教育转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教育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普及的产物,除了给人们带来了学习方式、教育模式的变革外,同时也给开启民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出版业带来了一场冲击。这场冲击的表现是网络数字对传统纸质出版带来的业态和出版物形态的变化,以及围绕这些变化所发生的出版商业模式以及内容与技术呈现的探索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生态和出版生态的变化。
人类历史上每次教育变革的发生几乎都是与出版的革新发展同时发生的。象形文字出现前人类处于蒙昧阶段,不存在任何教育发生的可能。文字的发明和书写工具的发明促进了文明史上最早的历史记录和教育的发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则跟学校或个体教育的需求相吻合。出版因此得到长足的进步,同时推进了阅读和教育以及人类文明的启蒙。当图书成为一件随处可得的获取知识的物品时,世界各大洲有人类居住的土地上同时布满了各级各类学校。而当计算机排版系统普及时,人类的出版跟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发达和普及的程度。而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后,国际出版面临了新的冲击。传统纸质出版在数字教育需求的影响下不得不进行转型。而众多出版机构顺应潮流在数字教育领域进行的开拓和努力也同样促进了数字教育的发展。在出版转型过程中,出版与数字教育的融合业已成为了典范。
在这方面,国际出版业的很多探索已经卓有成效。其中像培生教育、麦格劳-希尔、麦克米伦出版等大型国际出版巨头以及一些中小型出版企业的尝试已经带来了出版与数字教育融合的果实,并为国际教育出版产业转型树立了成功的示范。
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隶属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培生集团(Pearson PLC)。培生集团是家跨国大型出版教育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服务公司和最大的图书出版公司,旗下拥有在国际上负有盛名的企鹅图书、金融时报等消费类图书出版企业和媒体。而培生教育则是其在迎接二十一世纪并顺应全球范围内数字教育发展而于1998年成立的以向学校、公司企业以及学生提供教育出版和评估服务的专业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的新泽西州。
培生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踩准了数字教育和教育出版在新世纪发展的节奏,整合了教育出版资源和数字教育资源,从而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在数字教育领域取得成功的教育出版企业。培生教育充分利用原培生旗下的教育出版品牌并同时通过并购及自主开发形成了一系列教育评估和数字教育课程品牌。就目前而言,该公司拥有以下这些知名的教育媒介品牌和企业如:Addison-Wesley,BBC Active,Bug Club,eCollege,Fronter,Longman(朗文),MyEnglishLab,Penguin Readers,Prentice Hall以及金融时报出版社等等。这些品牌企业基本围绕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向学校机构乃至学习者提供经整合后的数字教育平台和内容服务。比如培生教育旗下的培生电子学院(Pearson eCollege),利用最先进和可靠的软件作为服务(SaaS)学习平台向各类院校特别是高校提供个性化的、按需开发的学习环境。通过提供平台、资源以及与高校的合作进而获取经济效益是其最基本的赢利模式。同时培生电子学院也向学习者提供完全免费的学习平台,比如其支持的完全基于云端的大型学习平台公开课(OpenClass)便是这样一个促进社交学习、使得身处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通过其公开的大量内容进行学习,向所有人开放的平台。
目前,培生教育业已拥有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任的教育和专业出版项目,向从学龄前儿童到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乃至社会专业人士等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最为完整的覆盖所有学科的教育内容。培生教育作为一家将数字教育和教育出版融合得最成功的大型出版机构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年度营收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而其母公司培生集团则更是以年度业务收入超过90亿美元而位居全球出版业50强之首。
2013年3月,曾经属于以标准普尔等品牌闻名全球商业和金融业的麦格劳-希尔集团旗下的麦格劳-希尔教育(McGraw-Hill Education)被阿波罗全球管理集团购下,更名为麦格希教育(英文名称不变),是美国另一个蜚声全球的主要教育出版商,其教学资料出版业务范围涵盖早期教育到职业发展等终生学习全过程。维基百科将其定位为“一家数字学习公司”和“教育出版商”。该公司顺应当前学校课堂对网络数字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发展趋势,正不断从纸质出版商业模式向度身定制内容订阅购买以及其他商业模式转型。麦格希教育开发的适应性学习系统不断帮助课堂教学向一对一的学生教师互动发展。这些系统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数据分析来决策每个学生如何通过课程最为有效地取得学习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迄今为止,麦格希教育已向超过1000万人提供了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其数字教育资源业务发展迅猛。为适应这种发展,麦格希教育还在美国波士顿的创新区专门设立了新的研发部门。而该公司数字业务的发展也同样促进了教育图书业务,该公司用超过60种语言出版产品和提供教育服务,全球范围内数百万学生使用的教材和其他教育材料超过1000种。传统纸质出版及数字教育出版的融合在麦格希教育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全球出版业受并购、数字整合和全球化驱动,近年来一直处于转型过程之中,那些国际教育出版巨头也不例外。隶属于德国霍兹布林克集团的国际著名出版集团麦克米伦公司教育出版业务的最新变化和发展动态也进一步说明了数字教育与教育出版融合转型的趋势。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旗下的教育出版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大陆、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地的教育出版以本土化教材出版等给该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麦克米伦的教育出版在上世纪末便已推出了最早的网络化教学资源,比如其英语教学资源网站一站式英语(onestopenglish)便深受世界各地英语教师的欢迎。而该公司后来率先倡导和开发的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学科使用的电子教案以及教材电子书分章节按时段收费使用模式也曾作为一种教育出版商业模式引起关注并得到了高校大学生的好评。但在数字教育发展的大潮中,该公司的教育出版似乎落在了其他出版公司的后面。
2014年11月麦克米伦公司向其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们发出了一份关于整合旗下教育出版并自2014年1月起全面使用新的麦克米伦教育品牌的邮件。这一举措可以被看作是该公司面对出版与数字教育发展做出的全新应对和调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正在将其高等教育出版业务、语言学习出版业务以及学校课程出版业务板块整合在一起,成立麦克米伦教育,从而将其教育出版从幼儿学习一直覆盖到大学及社会职业人士,并推出以提供优质、灵活、关联并吸引人的纸质和数字教育材料的全新品牌。在麦克米伦教育品牌下,该公司依然会坚持其以语言学习和各层次学校教育资源出版的优势,同时不断融合数字教育资源的出版,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学习内容。在目前该公司教育资源的目录上,人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面向全球推出的类似加勒比地区数字书店(Caribbean eBook)和CXC数字资源书店等产品,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资源和工具,以满足混合教学的需求。
篇2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资源中心、学习中心、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学习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任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任务及校园文化价值体系建设需求,系统的、有规划的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和特色的馆藏体系。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学校依据地方产业、行业,在学校专业建设基础上积极开办相关的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科研密切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办学模式[1]。新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的目标定位应该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一致,根据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应该学校战略目标相一致。
二、南宁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模式情况
南宁学院结合所在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始终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考虑,深入开展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形成了六种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与南宁市威宁投资集团的“互联互通”模式、与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的“需求驱动”模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打通行业”模式、与中兴通讯公司、苏州高博教育集团的“攀亲嫁接”模式、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的“厂校一体”模式、与中科招商集团、广西“新桂商”群体的“创业就业贯穿”模式[2]。
目前,南宁学院获得并建设了一批育人与科研平台,教育部-中兴共建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中国东盟研究与教育中心”;自治区级的协同育人平台两个: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ICT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广西文科中心:应用技术类高校人文社科服务地方发展基地等,南宁学院已经走上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办学模式。
三、南宁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25日,馆藏图书190多万册,电子期刊18201种,纸质报刊1129种。南宁学院电子图书馆全天24小时开放,订购有“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9个数据库,已陆续开通并导航与众多校外资源的免费链接。2012年升本之后,学校重视图书馆建设,逐步投入较大的资金作为图书采购经费,但是由于原先的工科类文献资源量相对较少,现有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还没完全从原先旧模式中扭转过来。
1.文?I资源结构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存在差距
2012年学校升本成功后,南宁学院着手打造应用技术型大学,整个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上围绕应用技术型展开布局。随着学校战略目标的确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向和重点也随着改变。受民办高校经费、采访人员缺乏等原因,南宁学院图书馆工业技术类文献资源较少,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结构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大量的专业文献需求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电子资源数量较少
南宁学院图书馆是在邕江大学图书馆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原有的馆藏电子资源基础薄弱,电子资源数量不足,电子资源类型不全,年新增电子资源量少,电子资源难以满足师生读者的教学、科研需求。
3.专业的文献资源采访人才的缺乏
南宁学院图书馆现有管理人员19人,其中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不到4人。由于人手较少,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人员还兼咨询馆员的工作职责,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文献资源采访工作中去,与其他老牌本科高校的采访工作质量相比差距较大,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采访质量。
4.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师、合作办学企业人员的采访参与度不高
受采访人员知识面、视野等限制,光靠文献采访人员很难做好专业文献采访工作,因此需要学校教学、科研一线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来。但是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学校一线专业教师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转型思考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该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相关学科专业文献建设为主,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增加行业标准,企业、行业技术技能类文献。
1.围绕“2+6”的框架,重点开展专业文献资源建设
南宁学院着力打造“2+6”专业布局,“2”,即重点引领、培育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工程、质量技术工程两大跨学科专业特色领域。“6”,即重点发展6大专业群:交通与物流专业群,机电与先进制造专业群,信息与通讯技术专业群,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群,质量技术工程专业群,城市文化与经营管理专业群[2]。图书馆重点加强交通类、机械制造类、质量安全类、信息通讯类、土木建筑类等与6大重点专业群相关的文献采访力度。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图书馆不断加强重点专业群文献采访数量,相关专业文献数量占当年文献采访总量稳步提升,为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专业文献保障。
2.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收集试用、免费的电子资源
在有限的图书资料经费中,图书馆仍然争取到一部分的电子资源经费,通过与数据库商的谈判斡旋,不断争取用最少的经费买到最合用的资源。近几年,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量不断增加,至2017年,电子数据库数量增加到9个,同时加强试用资源、免费资源的收集,共开通试用、免费数据库34个,电子资源访问量也逐年上升。
3.加强采访人员的培训及与各二级学院的沟通
在现有采访人员情况下,南宁学院图书馆首先要求采访人员从学校定位出发、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对每年的新增专业、重点建设专业进行分析,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教学、学习、科研、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其次,建立“一对一”制度,专人负责对接各二级学院文献信息需求,收集、分析学院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学院推送合适的文献信息导航;最后就是督促采访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既包括相关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包含自身知识面的拓宽,不断深入了解所负责学院学科领域的发展[3]。
4.提高一线专业教师、合作办学企业人员参与专业文献采访、推荐的热情
专业教师、行业人员对本专业、本行业现阶段的发展动态、最新趋势的了解要比图书馆采访人员熟悉,因此调动一线专业教师、合作办学企业人员的文献采访、推荐热情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专业文献保障体系。目前南宁学院图书馆成立有“专业图书采访小组”,实行图书馆采访人员+专业教师+企业人员的模式,这样既拓宽了专业视野,又能了解专业、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得文献资源采访、教学、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篇3
规划编制处
按照局《关于开展“纪律教育月”和“持续抓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促工作”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通过对照要求找差距,严格按照“六大纪律”问题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行自查,现将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观念上的不足和缺点问题汇报如下:
一、是满足于自己以前所取得的所谓成绩,有了“差不多”、“说得过去”的思想认识,这是典型的不思进取意识在作祟的表现。
二、是存在着“懒”和“散”的意识,不愿动脑筋解决问题,视野不够开阔,考虑问题层次较低。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够,工作亮点少。
四、是满足于“本事不大,老实听话”,只限于完成规定任务,不能主动出击,主动争取。五是满足于轻车熟路,不愿意再吃苦受累,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面对港区又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决心以这次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学习,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切实做到“五个破除、五个树立”,扎实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的业务开展。一是破除自我满足观念,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始终做到把自己的命运同全局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常怀大局之心,常怀奉献之心,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二是破除懒散观念,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向“懒”和“散”做坚决的斗争。做到有了工作任务,不怕早起晚睡,不怕加班加点,继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熬夜、不讲条件的作风,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破除自我封闭,树立改革开放意识。面对新形势,要善于跳出港区看港区,敢于站在世界潮流的前端去看待问题。永不服输、永不言愁,不与别人比待遇,敢于别人比贡献。四是破除反应迟钝,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决不等待观望,做到主动出击,主动争取,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五是破除自我减降压,树立向前意识。勇于请进来,敢于走出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和落实“沉下去”的要求,立足本职,放眼大局,以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实际行动,汇报自己“抓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促工作”活动的成果。
通过参加“抓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促工作”活动我决心:
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一次勘察现场做起,从每一次审核资料做起,从踏踏实实做好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以贯之;
篇4
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图形图像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成为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Photoshop作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数码像片处理以及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图形图像处理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实现电子商务初级操作,体现网络营销能力的必要工具。多年来,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对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探索。
一、针对就业岗位确定课程目标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具有高速、准确、规范的图形合成优势,已成为设计领域里一种十分普及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但该门课程的教学较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教师单纯地交给学生操作的技能,过于注重软件的表达技法的学习,相对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进行了改进: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将设计的理论与软件应用技巧有机地整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设计理念,通过案例的分析与制作,激发设计的灵感和艺术的审美,最终形成创新能力。将繁多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一个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用现有的技术完成更多的图像效果技巧上。经过一系列对应职业能力的任务训练,使学生能灵活的运用软件处理各类图形,达到将图形图像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这些工作岗位包括网络产品E化、图片处理、照片修饰、网络广告、网页的图片修饰与制作、网页排版等方面。
二、针对职业能力细化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方向看,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课程的知识点多,基本工具繁多,如果将工具和使用方法逐一讲解,会使课堂内容显得枯燥难记。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同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设计课程教学模块时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从企业LOGO、商业广告、宣传招贴、网站元素图形、网页模版等实际应用方面入手,以特定任务贯穿整个课程,提高学生对产品效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培养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以往的重知识、轻效果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如何使学生把设计创意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方式。
三、案例与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式是为达到课程目标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把案例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全部课程都在实训室上,把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制作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析,增加对案例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培养学生设计作品的审美和创意。每组案例后,为学生布置一次设计任务,让学生自由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课程的几个节点。
1、上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对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第一次课不再直接介绍软件的窗口和界面,而是为学生展示学习后的作品效果图,包括企业LOGO、商品VI设计、平面广告、修复照片、网页设计图等,让学生看到学习后的成果,使W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由简入繁,每个案例以三到五个新知识点为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畏难情绪。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主要为学生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与创意审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
3、以真实任务来总结学习成果。在每组案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项目基于真实任务的设计任务,由于完全面向应用,学生在创新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教师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掌握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灵活应用技术。课程进行中采用讨论、交流、答疑等较为自由、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设计状态。
4、创建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内讲解案例、课内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综合任务及课外设计任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融合,为学生提供课内外相辅的学习环境,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自主性、灵活性增强。
5、课程的考核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设计作品的熟练程度及美观程度来综合评定。本课程为基础课程,后续有网店营销与网站综合实训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能为其后的网店及网站设计制作出合适的图形图像。考核上让学生在开卷情况下自行完成规定任务的设计制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为主。
四、结束语
随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自身特点和职业技能定位的明确,我们更加注重学生针对职业技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做了新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就业技能,使教学案例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更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055-0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和多种内科疾病,对于其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本研究分析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1例,高空坠落伤39例;合并内科疾病: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9例,慢支肺气肿8例,脑血栓后遗症2例,合并2种内科疾病者21例,3种内科疾病者9例,合并其他骨折11例;手术时机:急诊手术16例,其余患者均在1周内手术。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C组26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24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组资料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具有知情同意权。
1.2 手术方法
1.2.1 A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常规显露股骨颈及骨折部位,保留臀中肌在股骨粗隆顶部的附着点,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将小粗隆和股骨距复位后用钢丝捆扎,再次截除多余的股骨颈。复位骨折的大、小转子,力求解剖复位,并用钢丝固定。股骨近端开口扩髓,股骨矩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塑形。以小转子或股骨粗线为参照确定股骨假体15°前倾角[2],以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在同一水平确定股骨头的高度。经试模满意后依次安装假体。
1.2.2 B组行PFNA内固定 骨折端位置满意后,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端沿股骨纵轴行长4 cm的切口,切开臀中肌后,于大粗隆顶点中后1/3方向打入1枚导针,紧沿导针开口扩髓,沿导针插入PFNA主钉,C臂透视下调整深度至满意后,在瞄准器导向下,在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测量旋转刀片长度,打入旋转刀片并加压锁定,瞄准器导向锁定远端螺钉,锁入尾帽。
1.2.3 C组行DHS内固定 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显露股骨转子,在股骨颈内打入导向针扩髓,攻丝后,拧入拉力螺钉,安放钢板及螺钉固定。
1.2.4 D组行Gamma钉内固定 取大转子上方长4~7 cm纵形切口,C形臂X线机透视下插入髓腔导针,扩髓,选择合适的Gamma钉用手轻微旋转推入。C形臂X线机透视下主钉位置满意后经瞄准导向器切开外侧皮肤3 cm至大转子下[3],钻入导针并确保导针位于股骨矩上,拧入长度合适的股骨颈拉力螺钉2枚,根据情况安放1~2枚远端锁钉。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各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心衰、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术后随访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A、B、C、D四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术后时间延长而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同一时间点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C组和D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各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比较
A组随访期内假置良好,大、小转子修复较满意,无明显骨水泥渗入骨间隙,假体无松动、下沉、脱位,髋关节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畸形发生;C组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D组出现1例(Ⅱ型)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为大腿中上端疼痛。见表3。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其中35%~40%属于不稳定型骨折[4-5]。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机体代偿与应激能力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负重功能,尽早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DHS内固定术、Gamma钉内固定术均为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其中DHS是通过较粗的拉力螺钉及带套筒的侧钢板将股骨头颈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特别是对老年患者,骨折块碎小、骨质疏松明显的情况下可以维持骨折轴向嵌压,通过负重能产生轴向滑动,增强骨折端的抗折弯力、抗剪力。但DHS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以及外旋畸形、骨折局部塌陷、头钉穿出股骨头即Cutout现象等并发症。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于耐受性差的高龄患者不适用,较PFNA有其局限性[7-8]。PFNA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髓内固定系统。PFNA主钉有6°外翻角设计,便于插入股骨髓腔,打入主钉后只需在股骨颈打入一枚螺旋刀片,远端再拧入1枚锁钉即可完成操作,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PFNA也出现了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颈、髋内翻畸形、断钉、再骨折等多种并发症[9]。Gamma钉包括1个长髓内钉、1个拉螺钉、1个防旋螺钉、2个远端锁钉。该术式通过髓内钉与拉力螺钉的结合将股骨的上端与股骨颈牢固结合在一起,为中轴性固定,应力遮挡小,力臂短、弯矩小,局部加压作用也更为直接,且对骨骼的血运及生物力学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8];但其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进行固定,抗旋转能力差;Gamma钉的外翻角度很大,易致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10]。近年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保证股骨矩的重建,增强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部位的承重能力,且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恢复承重速度快,并发症少[11-12]。术后对四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随访结果显示,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内固定术能更快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较快的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考虑可能是由于置换术采用骨水泥加强内固定,增加了假体的稳定性;又由于此术式不涉及骨折愈合期,故对于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种内固定术。本研究提示,A组的并发症最少,说明能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发生的风险。与李雪峰等[11]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粉碎程度、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等综合因素来决定。但与内固定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近期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其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韦红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4):134-136.
[2] 董华.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0-171.
[3] 宋成,张季凯,李伟阳.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126-127.
[4] 邱志杰,杨惠林,魏立.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7):2270-2272.
[5] 刘建斌,王栋,赵法章,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29-531.
[6] 张小克.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0,23(11):107-108.
[7] 李永奖,张力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1):35-38.
[8] 周瑜,杨光毅.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及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325-326.
[9] 卢延军,任天赋,刘菲.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22):174 -175.
[10] 陈业平,罗逸林,胡东山,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18):72-74.
篇6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产教融合;市场营销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9%,占GDP比重的31.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数字时代下,培养新一代国家建设人才已迫在眉睫[1]。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服务、区块链、数据安全、数字消费等各种数字化技术所用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设备,使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并得以应用。这些数字化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支撑起产业数字转型的砥柱。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5G等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席卷行政服务系统、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医疗系统等所有领域。高校传统专业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数字化新需求,唯有顺应时代和产业的变化不断更迭,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新技能型人才。
二、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现状
美国能诞生如此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与其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合作教育”模式是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策略。2009年,美国将“合作教育”模式更名为合作与实践教育(CEED)。该策略由于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得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机构、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自英国脱欧以来,欧盟经济支柱主要来自德国和法国。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是,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双元制”,却值得学习和借鉴。[3]我国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处于刚起步阶段,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两化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近些年“数字”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但是,由于我国数字化人才较为缺失,暴露出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关于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并不多,尤其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成果更是比较少。通过研究目前关于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产教融合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二是如何依托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例如,钮雪林结合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必须要以协同化对接、数字化改造以及融合化转型等方面入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关于国内外不同育人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三、“数字化转型”下的产教融合新挑战
(一)目标企业选择难题
合作企业的选择,需经过慎重甄选。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软硬实力都不及大型优质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的教学育人中,人力、培训、设备、场地、技术、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投入会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产业数字化也使得行业“洗牌”加剧,涌现出一批顺应数字化转型的优质企业,这批优质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对人才培养方向更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上,需要高校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评估和谨慎甄选。
(二)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相符
在产教融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低导致课程内容陈旧两大问题。首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沿用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和原有知识体系的情况,教材和教法,都没有融入最新数字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停滞不前。课程负责老师不愿与企业深度融合,改革课程内容,导致最新的企业标准、企业操作规范、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企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顺利推进。其次,当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企业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产业变革,导致企业开发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转折点,企业需要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做支撑,才能在产教融合中开发和融入产业最新数字化技术内容。因此,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和产业人才培养,不仅对教师、教法、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合作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投资巨大,回报不稳定
首先,从课程的开发来说,需要校企的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群体,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既囊括现有知识体系,又符合企业标准的教材和课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上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和大力投入,需要有经验的专职人员与课程负责老师积极双向沟通,因此,人力成本的投入必不可少。其次,从实训基地建设来看,校企双方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实训室、实践基地、教学设备、网络设施等,合作期间产生的水电、培训、师资等一系列费用,以及后期对实训基地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成本,一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校企合作不稳定,合作最终不了了之,企业投入将无法收回,也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最后,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校企达成产教融合意向,设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各类实践实训项目,最终完成学业,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间会存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就业双向选择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并且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周期大大加长,难以满足企业短期人才紧缺的需求。
四、基于“数字”的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产教融合过程中叠加产业数字化转型,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下文将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研究和探索基于“数字”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数字”发展背景
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概念,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我国数字规模为2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9.4亿元。由此可见数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引擎。“数字”是企业级的业务能力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其通过对业务、数据以及技术的抽象化,将业务按照领域进行拆分,以服务化的形式输出共享能力。数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数据层面上,数字有效解决了企业系统间数据孤岛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数据“汇管用”的问题;在业务层面通过对各业务线的模块去除,让前台业务走向市场,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力;在技术层面,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让整个网络架构更加开放,避免了重复开发[4]。
(二)“数字”+产教融合模式“数字”产教融合模式,使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教学广度和教学深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契合了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数字服务于教学,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如图1所示。数字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涉及从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制造环节,到客户服务、数字营销、门店调配等流通环节,再到结算中心、供应链管理、人资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环节。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教育教学的视域更开阔,理念更趋全局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学广度随着数据的延伸,不仅涉及数字化营销,而且延伸到了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门店运营、成本控制等多个领域,教学广度得到了大大提升。从教学深度来看,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营销策划实践为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基于数据的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报表制作、公(私)域运营、大数据品牌营销、内容营销、算法和AI提升人效等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划,教学深度增加,专业深度增加,更适合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1.数据采集
如图1所示,产教融合部分包含两大内容和一大条件。根据上文数据来源分类,企业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大类,数据的采集过程主要从离线采集与实时采集两方面进行。首先,内部数据是指在根据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筛选,主要包括不涉及商业机密的企业以往数据:营业额达标率、客单价、人效、毛利、进销、损耗等数据。具体数据包括日(月)营业额、日(月)营业指标、日(月)完成率、客单数、客单价、人效、每日(月)同比、每日(月)增长率、客单增长率、采购、销售、毛利(率)、陈列(样品)报损、报损率、日销前十等。其次,外部数据是指通过网络爬虫获取的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接口数据等产生的相关数据。最后,对于上述用于教育教学的数据,其数据量相当庞大。在互联网环境下,客户数据来源比较广泛,既包括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基础信息数据、客户消费数据、订单业务数据等等,还包括客户位置移动范围数据等。基于日益繁琐的数据,需要系统要具备数据收集和储存的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基于数字将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取动态全面的数据,并最终筛选有效数据用于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
2.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数字”平台建设的核心,传统的数据系统只是简单地存放或者展示难以有效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不能达到数字资产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字产业的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必须要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同一套系统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DNA”数据视图,整合系统的所有资源,让平台系统内的成员都可以使用数据资产,以此达到支撑整个智慧运营体系的数据要求[5]。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数据应用,主要是利用智慧运营体系中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客户精准画像、企业科学决策、AI(算法)预测、制定营销战略、撰写营销策划方案、个性化学习等,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将数据应用环节共同开发成各类数字营销实践课程。
3.基础工具及条件
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提供软硬件保障,硬件设施包括本地机房、互联网设备,物联网、互联网等,软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工具(python、excel)、云平台、数据共享数据等。通过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数据,服务器将操作实践内容共享至学校机房,同时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校企指导老师在线指导和评估,前置课程中可加入一些基础的工具课,或在实训课中加入有针对性的工具操作模块。数据是领先行业的共同选择,构建了企业进行应用开发的新一代平台型基座,通过数字赋能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秉承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兼顾时展特征,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基于数字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希望能对高校实现新时代数字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帮助,希望能对各专业建设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能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常春,张晓丹.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12):200-201.
[2]汪福俊.美国应用型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德雷塞尔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57-67.
[3]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5):40-46.
[4]胡翰林,沈书生.基于技术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9):78-86.
篇7
安徽教育出版社从开始涉足图书销售领域,鉴于每家网店经营类型存在差异,读者群也有差异,都有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与当当、卓越、京东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但是出版社在运营策略的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200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开始涉足电子商务。2010年出版社组织专人负责网络书店,到了2010年底,网络销售增速明显,社里又组织对互联网业务比较精通的、愿意研究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一名销售经理专门负责网络书店的销售。因为网络书店跟实体书店的销售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大而化之地管,像过去只是简单地作为一个销售客户来对待,销售业绩的大规模提升是很难实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购买方式和阅读方式的改变,网络营销的趋势会越来越明确,也逐渐影响到了实体书店的销售模式。从实际销售来讲,网络书店销量在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实体书店所占的比重。
在网店这个公共平台上双方可以进行充分地交流,相互支持,推动产品个性化营销方案的实施,这一点要远远优于实体书店。一方面,出版社可以主导产品的营销,定位更个性化,也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网络营销从精准度上来讲会提高。面向的读者群也更具体,能逐渐摸清其喜好,目标明确。安徽教育出版社这两年网络营销增速明显,这与对网络营销重视程度比较高分不开,不仅是销售部,从编辑部到社里其他各个部门都对网络营销加大了支持力度,包括人力投入。为了让信息共享更全面,安徽教育社新书出版之前会在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书基本要素,做预售、宣传、介绍,不仅仅让读者和经销商有所了解,也让社里的销售人员第一时间把握信息,达到信息共享、及时传播的目的,这是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安徽教育出版社已经开设了淘宝网店,在官网上也有网上书店,电子商务功能已经拓展到数字图书领域,教育社有个网络公司“时代e博”,做数字出版,这个平台目前已经具备了给出版者或者内容提供商提供一个自主运营的公共交易平台。目前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官网已将电子商务功能、新书功能、传统纸质书销售功能、电子图书销售功能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各项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中。这进一步拓展了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发展空间,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电子图书的销售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业务,包括无线网络的增值业务,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是大势所趋。由此,出版社也会面临转型问题:销售团队也要实现数字化销售的转型。这是所有出版单位都必须面对的。对于销售团队来讲,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的市场资源,能把内容提供给销售终端。安徽教育出版社下一步考虑的就是传统的市场营销部或者纸质书销售团队如何把数字业务融入进来,让销售团队将传统营销与数字营销并起,简而言之,就是增加一条产品线,拉动终端市场的销售,但是更多的是让销售人员了解数字化网络营销等。
传统出版社要向数字出版转型,销售团队也要实现转型,因为无论什么产品,有市场就一定有销售,没有市场再好的产品都没用,归根结底就是在销售环节上如何打开市场,获得认可,产品转型成功了,出版社的转型也就容易了。今后出版社更重要的工作是,数字业务和传统的网络营销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做营销宣传策划。
篇8
又到了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当你唏嘘时光已逝、感叹冯唐易老之时,也会想起这一年的号角与争鸣,那些奋斗的日子,那些喧嚣的场景,那些徘徊的时刻。2016年,也是纸媒坚守使命和探索转型发展的一年。
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本刊的办刊宗旨,为教育信息化鼓而呼,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交流平台和展示园地,捍卫教师教学实践的权利。我们关注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分享和传播有洞见、有价值的思想经验与实践案例,做教育信息化的好参谋、教育技术应用的好助手,加强学术前瞻性、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应用性。
这一年,我们出版了12期杂志,编发了近500篇稿件,采写了几十篇行业报道。我们策划了11期专题报道和一本以定制化教育为主题的专刊。它们是:“‘互联网+教育’的北京行动”“北京数字学校: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数字化学习:开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新时代”“探索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东城在行动”“‘互联网+教育’之道:回归教育本质”“深度学习:从课程创新的原点出发”“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改革”“聚焦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教孩子学编程”“教育遇见VR”“特级教师谈创新教育”。同时,我们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APP、新改版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将有价值的声音、优质的内容传递出去;通过微信群、QQ群,编辑与作者、读者即时互动,为好作品的作者搭建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让思想与洞见穿透时空,与读者“见面”。
回顾这一年,从课堂之内到校园之外,我们记录、反思着;从信息技术之器到教育之道,我们探索、追问着;从北京到全国,我们在教育的现场感受、呼吁着;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发起者到创新教育实践工作委员会,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二级分会,我们肩负起连接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和学校,分享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经验,引领我国创新教育实践的责任与使命。
篇9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化高校外语教学
一、高校外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的建设及使用。各高校进一步增加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投入,以实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交互性和时效性。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视听说音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覃幼莲,2014)、开发信息化平台建设、外语语音实验室建设(王凤鸣,2016)等方面,这些教学设备及资源的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高校对于外语教学趋向数字化的大力支持。基于互联网中的外语数字化教学资源为高校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创造了教学环境的仿真性、交动性、实效性。陈坚林,张笛(2014)认为充分发挥并且利用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提高学生外语的学习效率是各高校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根本目的。目前,我国高校外语资源建设已初步形成,但是外语教学中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力度还有待提高,集中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止于计算机多媒体展示阶段(如PPT文稿演示、播放课件、光盘等),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局限性和校内技术支持不到位等不足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王凤鸣,2016)。高校外语教学中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统一且信息更新缓慢,造成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过程仍以教师教授为主,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不显著(覃幼莲,2014;王林海,张晴,马兰,2014)。因此,在各高校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实施完整的校内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整合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力度是提高高校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概况
“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其体现在教学中的根本形式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根据张力(2008),徐中云,伍文进(2016),数字化教学资源涉及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计算机软件或相关平台系统”,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数字技术是支撑计算机更新、网络信息建设的基础,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下应用的各类新媒体、电脑教学软件、网络学习平台等都可以被统称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的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以及优质的教学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中,MOOCs(慕课)是国内外较为有名的“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张岩,2016)。到了后慕课时代,SPOC翻转课堂作为其产物,促成了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王娜,陈娟文,张丹丹,2016),同时还有SEE、Coursera、MIT、网易公开课、国家精品课程等平台(张莉,201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向成熟,移动学习(张莉,2014)为外语教学的方式提供了便捷性和灵活性,如学生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更为轻便的移动设备中的外语学习软件进行听写、跟读等练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性。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外语教学中的必然性
“互联网”是实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传播载体,高校外语教学是语言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活动相整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语言教学技术化达到了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胡加圣,陈坚林,201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使“互联网”基础下的高校外语教学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外语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和开放;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授课方式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加强对教学活动和对学生的管理。根据陈娟文和王娜(2016),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其多元、广泛、开放、微型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了外语学习的深度,有效地达到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和自主性,推动了外语教学的革新。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其必然性。
四、结束语
多数高校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还存在疑问和局限性认识时,杨现民、余胜泉(2014)提出了关于数字化教育转型的理论,介绍了基于信息数字化技术衍生出的“泛在教学、智慧教学、智能管控”等教育理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新加速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但是由于各高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建设等客观因素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加强、深入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顺应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创新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
[2]张力.数字化学习工具的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
篇10
关键词: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5)05-0110-04
当今,以数字通讯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和重塑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出版业转型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我国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媒体阅读率,达到了58.1%。在网络媒体和手持阅读终端开拓数字出版产业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对传统出版物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出版市场的需求转变,传统出版单位应积极转变观念,对于符合数字化出版条件并具有市场需求的出版产品,积极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产品开发计划,拓展市场盈利空间。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传统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中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一、定位:如何确定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出版流程和商业模式,正面临着革命性的改变。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出版内容的平台和呈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作者可以和更多的潜在读者直接交流,而传统出版流程中编辑方式、营销推广渠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根据不同的作者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出版方案,利用新技术改革编辑出版方式,寻求适合自身的商业盈利模式,这些将是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传统出版单位要找准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定位,基于自身出版内容的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宜的商业模式与路径,才能更好地开发数字出版项目、投入数字产品生产,完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
1.专业出版社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环境下,专业出版社作为专业知识和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集约整合,为读者提供专业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从出版商向现代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发展。具体来讲,专业出版社可通过对已有的海量内容资源和优势产品进行分类加工和集约整合,以应用软件系统和移动互联网为平台,面向读者和作者提品订制、信息推送、数据检索、在线出版等知识资源服务。同时,专业出版社可以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在作者、读者、专家、企业之间建立社交圈子,通过学术探讨和互动交流,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种类和品质,实现相关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扩展,以吸引更多读者订购产品。
2.大众出版社
对于大众出版物,读者对于产品的购买具有分散性和偶然性,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每家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都较为有限。对此,大众出版社可以共同打造开放式的数字出版平台,根据出版市场变化和大众需求,实现出版内容的有效整合,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尽管目前免费阅读和盗版出版物依然占有一定市场空间,但随着出版商版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数字出版服务商对出版物资源的不断整合规范,通过数字出版服务平台进行付费阅读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2015年4月成立的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聚集众多数字出版、文化产业和互联网相关企业,涉及文学阅读、专业出版、在线教育、有声阅读、媒体等众多领域,目前手机阅读平台汇聚超过43万种精品正版内容,涵盖图书、杂志、漫画、听书、图片等产品,先后吸引了4.2亿大众读者进行数字阅读,它的出现不仅为大众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众多出版社寻求数字出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途径。
3.教育类出版社
教育类出版社在数字教育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应采取网络在线订制教育产品和音像教材出版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同时,我国的教育类出版社应进一步将移动互联、在线教育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将目光投向电子书阅读器的应用与开发上,通过与技术运营商合作开发适合学生阅读的阅读终端,不但可以满足阅读需要,也具备了手写、批注等功能。目前我国教育类图书在出版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手持终端设备应用在数字教材、教辅类图书中,不但可以减少传统纸质书刊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开辟新的商业合作模式。
4.期刊社
专业化是期刊数字出版的最显著特征,其读者群相对集中,同时由于资金较少、技术力量不足、人力有限等因素,期刊社独自建设平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仍有一定困难,因此,与期刊数据库网站合作是目前多数期刊社较为理想的运营和宣传模式。例如国内的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专业期刊、图书、工具书、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的在线出版、阅读和下载服务,对于专业期刊社来讲,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在该运营模式下,出版单位不参与运营,双方收益由技术提供商根据读者下载量主导分配,出版方不能直接掌握市场反馈信息,不利于长远发展。对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此类期刊数据库网站在收益分成方面作出规范和调整,使之更利于专业期刊的长期发展。同时,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众类期刊社,可结合自身优势,由当地出版集团为牵头组织,与国内有实力的通讯运营商、技术商开展合作,开发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电子杂志。
二、困境:如何确保数字资源安全运营
数字出版是以技术开发与版权增值为核心的产业,而版权保护是保证数字出版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没有安全运营的保障,就无法保障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间经济利益分配,更谈不上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版权保护方面依然面临困境,版权保护意识的落后、盗版出版物的泛滥、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人才缺失等问题,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因此,面对迅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业,关键要解决数字出版资源的安全运营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来自技术、法律和政府的多重保护。
1.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先行
在实施数字出版进程中,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主要用于避免出版成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非法复制。目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的版权保护技术有数字内容加密技术、水印技术和DRM技术,其中DRM技术保护效果较好,应用范围最广。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DRM技术可以避免数字出版物被非法复制、篡改,能够对出版物的阅读、下载、打印次数实现控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承载着出版方、技术运营商、读者和作者的利益,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内容资源共享,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和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发展。因此出版方和技术运营商在使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避免侵权现象发生和实施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出版方、技术运营商和作者的权益,也要考虑到读者和公众的利益,在技术研发和版权保护过程中兼顾安全性和人性化因素,建立有利于作品传播、便于读者使用的技术环境,力求在四者之间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2.数字版权保护应多方联动
保护数字版权不仅要体现在技术上,更要植根在思想和认识上。要树立数字版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绝非仅靠作者就能做到,应该建立起一张由公众、作者、出版单位、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举报网络”。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数字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著作权保护意识,呼吁民众提高反盗版意识;加快制定技术创新和版权保护标准,为版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加大力度打击数字出版物盗版侵权行为,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积极建立以法规、技术和标准相结合的版权保护体系,加强对新兴媒体环境下非法出版的监管,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出版环境;积极探索实施数字出版监管的有效方式,强化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3.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建设
保障数字出版的安全运营,除了著作权人、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外,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建设,并在实施中加强动态监管,及时发现数字出版安全中的侵权问题,尽快修订《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界定数字出版物的使用权限及适用范围,制定数字产品侵权认定标准,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行为纳入的法律监管体系,确保著作权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合法利益等。
三、展现形式:如何支持跨媒体多终端运营
在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出版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跨媒体、多终端”发展之路,为出版企业进军数字出版产业铺平道路。
1.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找准定位,制订发展计划
出版企业应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出版社近几年出版的畅销出版物进行筛选,选择部分优秀出版物,对其内容实现数字化,确定适宜宣传推广的媒体及终端,与相关的技术运营商、硬件商共同制订合作开发计划。同时,数字出版物要实现跨媒体多终端运营,从技术层面的实现角度来讲,涉及到数字出版文件格式的标准建立、跨媒体硬件支持开发等问题,对此,出版企业应设立数据加工、网络编辑等岗位,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计划,以具备出版物实现多终端阅读的技术支持条件。
2.积极寻求合作,对传统出版流程进行改造
出版单位实施数字化战略,需要对在线云出版和按需印刷出版加以重视。云出版可以实现对出版资源的数据加密,使出版商选择适合的发行渠道进行授权、分发,即时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读者的点击、查询、购买行为,实现资源在PC、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终端的跨媒体阅读,云出版实现了作者―出版社―运营商―读者的产业链布局,拓展了出版商的销售渠道和盈利模式,为数字产品的分发授权、推广展示、线上交易等环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云印刷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印刷服务,实现出版内容的高效安全分发与异地实时印刷,这种基于“互联网+印刷业”的技术应用,打通了创作、设计、出版、印刷、发行等各个产业环节,整合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大部分资源,简化了传统出版流程,节约了印刷和发行成本,从而提升了服务效益。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是以数据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融合与传承人类文明和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业态,它的出现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纸质媒介出版物,但却将在出版市场中拓展出新的盈利空间和传播渠道。面对数字化出版浪潮,传统出版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强联合谋共赢,立足创新拓发展,积极利用新兴媒体和新技术改造出版流程,在跨媒体、多终端的数字化出版道路上探寻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茹家鹏.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 杨慧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3.
[3] 顾金亮.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J].现代出版,2014,(3).
[4] 王金凤.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5] 华夏.数字时代出版社内容资源的版权保护[J].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13,(1).
Thoughts on Digital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ublishing Industry
Zhang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