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20:2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享受人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享受是树叶尽情接受阳光的洗礼;享受是雄鹰展翅蓝天的喜悦;享受是河流奔向大海的勇气;享受是松柏毅力在山崖上的执着;享受是蝴蝶脱壳后的骄傲;享受是仙人掌孤独迎战沙漠的坚强;享受是腊梅在寒冬绽放的决心……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没有一个人会一帆风顺的走到头。如果你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那么你会平凡甚至痛苦的走完一声。人生固然充满挫折,但在承受挫折的过程中,更是享受人生的过程,为什么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可以成为出色的作家?欣慰她懂得如何享受人生!为什么高位瘫痪的史蒂芬?霍金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懂得如何享受人生!为什么听不见声音的贝多芬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因为他懂得如何享受人生!
人生就像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懂得享受的人乐在其中,而那些不懂的人,则会觉得无趣,没有价值。也许他们懂得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享受多如牛毛的钞票,享受豪华的别墅和价值不扉的跑车。既然如此,为什么张国荣会抑郁而死?为什么邓丽君会去自杀?为什么连世界首富比耳?盖茨要将自己97%的遗产捐给社会?显而易见,金钱,权利,地位,这些都不能是人生的享受。
其实,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陪父母聊聊天,陪朋友下下棋,甚至去挑战困难,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享受的东西了,亲请、友情、爱情这些不都是等着我们去享受的么?巴尔扎克告诉我们:“享受人生,就是人生的享受。”
篇2
金钱上的享受,我们应知足而止。随着当今社会越来越进步,经济越来越发达,现代生活的享受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企业、商家、工厂、饮食业等等都为了金钱上的享受,不择手段。前有三鹿三聚氰胺,今有双汇“瘦肉精”、地沟油事件。三鹿原本是中国最出名的婴儿奶粉企业公司,但是领导者为了省本加利,不择手段,在原装奶粉里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从而虚拟地提升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还有地沟油。许多饮食业就为了省多点本钱,想一些无牌无名的黑色食油供应商购买大量的廉价地沟油使用。这些非法不正当的行为,不仅伤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正因为得到金钱的享受,失去了自己本有的道德素质。对于金钱享受,我们应知足而止。
权利上的享受,我们应适当获取。“我爸是李刚”这一酒后驾驶案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一大学男孩由于酒后驾车,在校园内当场撞死一女子,而这一男子当时被警察审问是还不愤气,就当面大众高喊:“我爸是李刚!”他借着自己父亲是某省交通局局长的权利,想以此脱罪赎身。这种行为,不仅是当今社会上最愚蠢的行为,更是大众最鄙视的举动,也是他父亲失职丢脸。对于权利上的享受,我们应适当获取,不要用权利取代一切。
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应积极汲取。东晋时期,出名诗人陶渊明被贬后一直隐居,过着田园农村生活,与世隔绝。他不为金钱、不为权利、不为地位而争霸,他一生淡泊名利,对于平凡安定的生活有着积极向上的追求。这,就是精神上所得到的寄托和享受。
篇3
关键词:兴趣;阅读;技巧;修改;联想
一、培养写作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即使是艰苦的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1.在听说训练中融入写作训练。作文与说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如教学《背影》一文时,让学生谈谈父亲爬月台的做法是否正确,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做法是否可行。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对观点的正确性、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问题及时指导,并且让其他同学参与评论。
2.在鉴赏训练中融入写作训练。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针对初中生生活范围小、知识面窄的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吕叔湘老师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因此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示范、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进而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在生活中融入写作训练。叶圣陶老师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课文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比如,学过《社戏》一文后,可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学着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二、在阅读中学会欣赏语言,积累语言
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积累语言,从而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转化为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
1.通过阅读来感受语言美。阅读主要就是要从美的语言中感受人生道理,从而激发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美。钱钟书、余秋雨的文章文辞优美,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都是初中生运用语言的典范。鼓励学生从他们的文章中鉴赏一段或几段文字,能对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进行仿写。
2.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积累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积累,主要是在阅读中积累。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摘录优美语句、妙语警句、成语典故等。在摘录语句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分类摘录并做一些点评;还可以让学生按例子分类写出相应的诗句。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
三、教给学生作文的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愿意写、写得出、写得好作文,语文教师还应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写作技巧。
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要告诫学生有明确的观点,时刻牢记“事实胜于雄辩”,要举出古今中外的事例充分论证所述观点的正确性;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示范修改。每次作文写作时,教师都要设置一个写作重点,然后从中选三篇错误比较典型的文章来讲解,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方法以及所用符号,使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从修改的实践中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然后再展示三篇佳作示范。
2.师生共同修改。把典型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指导他们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运用有关符号进行修改。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教师重点修改某一部分,由学生修改其余部分。这样能逐步地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3.指导学生互改。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修改作文。互改习作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进行选材立意方面的批改,即中心是否明确;第二步选材是否得当;第三步结构是否合理;第四步进行字、词、句方面的批改。
篇4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开展活动 不断实践 因材施教
六月,是一个大忙的季节,也是一个盘点收获的季节。辛勤耕耘了三年,总算收获颇丰,从2011年到2013年,我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作文比赛中几乎都有获奖。作文百花园为什么五彩缤纷,花儿为什么红得耀眼?因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作文作业,个性化的作文指导,推动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使优秀作文精彩纷呈。
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怕写作文已成普遍现象,老师硬催着,就只好说些假话、空话,即使有那么一两篇较好的文章,也只是对作文选的改编。其实,怎么能怪他们呢?农村的孩子生活面狭窄,近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别说金山、焦山等旅游景点,连镇江市区恐怕一年也只去那么几次。平日的生活无非是上学放学,在家偶尔看看电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充实生活、积累体验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体验越真切,表达的欲望就越强烈,表达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挖掘源头,让学生有“米”下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也缺少教育知识,舍不得给孩子多买书,也不会买书。虽然学校有图书馆,但是那儿的书籍陈旧,况且三个年级有好几百人,僧多粥少。为了让所有学生有书读,我在班上建立了小型图书馆,让班上每个学生至少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汇集起来,编好书目,存放在教室后面的小书柜中,由班长充当图书管理员,每个学生都可以随借随还,保证每位学生都及时读到自己喜爱的书。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由供书者谈谈推荐本书的理由,由借阅者谈谈读后的体会,其余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借阅。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读书5本以上。学生的词汇量逐渐丰富了起来,也有了间接的生活经验。
2.结合校园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为了让农村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各项校园比赛。虽只是校园活动,但从参赛人员的选拔,到排练,再到比赛,每一次学生都精心准备,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迎接节日的盛会。我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记录下其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天的心情,每一件小事,强调写出真情实感和独到领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校园艺术节的文艺汇演,本班虽以失败告终,同学们却收获了最可贵的友情;
校运动会中,本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同时同学们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班级文化布置评比活动中,同学们懂得了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才是最美的;
拔河比赛中,同学们意识到了团结就力量;
以“感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中,同学们体验到了人间最感人的亲情……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鲜活的生活体验,自然有话可说。
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断实践文自华。
从小到大,学生总在应付老师的作业,作文也总是以作业形式下达给学生,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让作文作业以不同形式出现,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1.参加班级墙报布置。
班级墙报分各个专栏,“文学园地”、“小记者”、“个性展示”……分配给各个小组布置,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并定期评比。例如“小记者”专栏:或指导学生请教自然老师,到小金河采样并做好相应记录,完成《家乡环境》的观察报告;或指导学生访问运动会各类比赛冠军,完成《爱拼才会赢》的人物采风;或指导学生访问村中老人,了解民俗风情的变化,完成《爱我家乡》的调查报告。根据文章质量评选出最佳小记者,并在“小记者”栏目中展出他的文章,这样的作文作业集趣味性、自主性、创新性于一体,学生自然乐于参加。
2.参与优秀报栏评比。
学校报栏由黑板报、手抄报两大块组成,由学生自主布置。每月开展一次优秀报栏评比活动,每次评比都要求围绕某个主题出版,摘抄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3.参加朗诵、演讲比赛。
要想在朗诵、演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当然是自己写的稿子才会有真情,才能打动听众。因此,比赛前我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写朗诵稿、演讲稿,这又是一次花样翻新的作文作业。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是让每个学生享受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我们的教学倘若能让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对孩子明天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材施教展特长。
村上修路,只好在桥边搭了一座窄窄的木桥,有同学写出《路窄心不窄》,这是善于思考的;朗诵比赛中有一位同学感恩母亲的文章,让全场师生潸然泪下,这是善于抒情的;某同学帮母亲收了一次稻,写下了《丰收的田野》,这是善于写景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擅长某一种文体或某一类写法,也许这就是还不成熟的风格吧。要让学生发挥专长,形成独特风格,就需要给予个性化指导。
“向不同写作个性的学生提供各种充分条件,创造与各种写作需要相适的情境,构建使全体学生都各自获得良性发展的过程,同时实施良好的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的教学活动”。这是作文教学本来的面目。作文教学需要我们发现和接纳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先天写作优势,并加以细心呵护,继而针对性地开发和因势利导地培养,这也就是个性化指导。
总之,要想让学生作文“彩”起来,我们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策略措施,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1.紧扣《课标》,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作文课上,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如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表演课本剧、实验游览等,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2.进一步放宽写作限制。
开展多种文章体裁的、自选内容、自定表达形式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逐步步入轻松、自由自在的氛围,形成自如地表情达意的意识与能力。如:写人、事、活动、景、物的作文及想象性的作文训练等,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我。
3.帮助学生选准切入点,拓展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内容。
作文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必须找准切入点。要想选取具有个性化的内容,必须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找准切入点,为学生创造可以展示自己个性的环境。如学生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喜爱的明星到对影视作品的评价,等等。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展示个性的舞台。
4.改进讲评、欣赏作文的方式。
篇5
关键词:模仿写作;语文教学;课程开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而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既能体现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又直接关涉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但是,写作一直掣肘着三界中学甚至其他很多学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了不少尝试,也获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这里,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出路。
一、三界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分析
1.作文低分低“能”现象普遍
多数学生作文不够突出,甚至停留在作文基础等级上。大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或不准,或是不能围绕话题选准素材。有素材的要么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理解或选择;要么素材陈腐,毫无新意,行文稚龄化,错别字迭出。语句表达不畅,寥寥数字便草草结束文章等不一而足。
以2012届三界中学高三学生月考(总人数为468人)为例,作文得分情况如下:
近10年来,三界中学学生写作竞赛获奖统计情况如下:
2.作文“贾雨村”盛行
多数学生作文内容捏造明显,无病。写父母必是雨中送伞,重症在床,“头发斑白”,“满脸皱纹”;写友情,必是争吵而断交,懊悔而续情。语言干涩,乏善可陈,为文造情,大有“落泪斑斑点点,伤怀丝毫不现”之态。在2014年1月学校高一期末考试中,标题作文“美丽瞬间”的写作,一学生如下写道――
我一生之中有几次瞬间感动的事情。最近一次是在这个星期星期六的晚上。这天晚上我在家中正常看着喜剧片,而此刻也是我笑得最欢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来了,我拿起手机接了起来……时间过了几分钟我彻底从刚才的喜剧变成了悲剧,我很是担心,此刻耳边又似乎听到了那一句话:“儿子告诉你一个事,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我在这一瞬间眼前突然一片的迷茫,不知道他们现在两人不在一起,以后还有谁要我呢?那么我是将成为孤儿啦,所以我眼角慢慢开始变的湿润了起来。而此刻我也不顾一切关掉电视,然后拿着手机往小店里冲了进去,此刻我心中满是伤痛。于是我买了一瓶白酒,还有一包香烟学着电视里那种场面在酒和烟的啃蚀下我觉得应该会变好,于是我就来到了朋友家中,而这朋友也可以看做是兄弟一样,而我来到里面后,只有他一个人在烤火,于是我也进去和他一起烤火于是我就拿出了烟和酒。时间过了快十分钟,一瓶白酒只剩下了一个瓶而些时他知道了我的事,所以让我不再喝下去,所以他牵走了我的白酒和烟。此刻我再也忍受不了了,在他的家失声痛哭……
这段话占了该学生文章的一半篇幅,标点符号基本都用点表示,有些句子甚至连在一起;简单的错别字较多(如“的”“地”“得”不分),语言嗦。笔者后来向其班主任了解了一下情况,他父母好好的,根本不曾离异。
而这样的文章并不是特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仿写写作教学的价值分析
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学识品性、生活阅历、写作素养等多因素集中发力方能有好文章问世。而三界中学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人生阅历,还是写作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缺口。要改变写作难的现状,不妨从基础打起。笔者认为,写作的基础,未必能教出来,也许可以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模仿。
模仿往往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从模仿到创作,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也说过,“模仿是一座通往创新的桥梁,必须要打好这个基础。”古往今来:模仿多如过江之鲫。汉代杨雄以善于仿写出名,王勃和李白都模仿过别人的诗句,辛弃疾“无典不成词”,郭沫若有些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大诗人的诗歌,鲁迅的26篇小说中有一部分属仿写之作,冰心的诗集模仿泰戈尔的《飞鸟集》,韩寒也说自己的语言是模仿钱钟书的。正所谓“袭故而弥新”“沿浊而更清”,模仿是引领写作的敲门砖,模仿别人的优秀作品,逐步将别人的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进而创新,自成一体。
概括地说,模仿之于写作,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
多数学生行文思路混乱,取材、谋篇布局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都缺乏理性认识,但纯理论的写作教学除了让学生听的时候大呼有理(有的甚至听得云里雾里)外,实际动手写作时仍然难以用上这些理论知识。还不如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例子(诸如名家的文章)让学生先读后品,选择自己认为可模仿的地方――诸如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先“旧瓶装新酒”,从词语、句子到段落、篇章仿起,从形似到神似再到创新。可以说,模仿是奠基,创新是大厦。
2.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古今中外的许多大文学家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完全是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也不可能完全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更多的是从别人的作品阅读中间接取得。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前提下的阅读恰好可以填补学生的生活空白,增加其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仿写,确实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情绪记忆,构建其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库。
3.真正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力
学生往往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模仿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从“不怕”到“可亲”,慢慢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写作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仿写”不啻为引领者。
三、三界中学仿写写作课程开设的实践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联系。“生本”是“校本”与“师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未来,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鉴于三界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我们以高一学生作为课程培养对象。《扣开写作之门――初级写作之仿写》课程纲要如下: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新课改为载体,以“诵读美文,品味鉴赏,促进写作”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名家的经典作品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对中学生写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典作品的鉴赏品味中,扎实写作根基,可以强化民族文化底蕴,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仿写的格式规律。
(2)引导欣赏名家经典作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做好“量”的储备。
2.过程与方法
(1)在“与名家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从美文美句欣赏的角度和技巧把握。
(2)在“我是……”活动过程中,从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模仿名家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赏美文美句,让传统文化文学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吸取人生智慧,陶冶美好情操。
(二)课程内容
我们将学习内容分为对联篇、诗词篇、语段篇等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对联篇仿写 4课时
第二章 诗词篇仿写 4课时
第三章 语段篇仿写 4课时
另外,仿写写作相关活动 6课时
(三)课程实施
为了保证仿写写作真正落到实处,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影响国家规定的学校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18课时左右的教学内容,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学校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环境渗透,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使课程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1.环境渗透
营造文化氛围,接受人文熏陶。通过板报、墙报、专栏、广播、多媒体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诵读时耳濡目染,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使枯燥的仿写成为美的享受。
2.活动渗透
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每周一次固定时间仿写习作展,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专项活动(“仿写连连看”“仿写大比拼”等)。
每学期进行一次成果大展示:“每周之星”仿写习作展等;每学期评比一次班级“仿写能手”。
3.学科渗透
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巧妙渗透。
(四)课程评价
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导师评价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为学生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以A、B、C三档表示优秀、良好、需努力。
2.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为学生对合作伙伴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为三档,分别以A、B、C表示优秀、良好、需努力。其中优秀占20%,需努力占10%。
3.导师评价
导师评价为指导老师对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以A、B、C三档表示优秀(20%)、良好(70%)、需努力(10%)。
(五)课程保障
1.仿写材料保障
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流动图书、电子阅览室等阅读资源,搜集名家名作。
2.仿写体验保障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一章一体验”原则,即每一课时都安排一定时间的活动体验,通过诵读、品评、竞赛、成果展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仿写中充实文学审美经验,提升写作能力。
四、仿写写作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果
1.符合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要求,体现了立体化的课程功能
仿写写作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增加对所接触材料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实践,促进必修课的学习;突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一目标符合新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要求,体现了立体化的课程功能。
2.紧扣新课标的主题要求,实现了对必修课教材内容的动态延伸
在选材方面,该课程紧扣教材和高考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动态化切入。如语段仿写中,“走进史铁生”,选取《我与地坛》(对课文进行补充)《命若琴弦》《秋天的怀念》三篇,以史铁生逝世的新闻导入动情,再小组分析模仿点,最后模仿成果展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又对作者及其文风等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即教育中的学生)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学生是课程开发最终的载体,课程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被学生所体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于校本课程的需求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直接因素。从课程组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仿写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了优质语料的积累,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这与课程组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不无关联。例如,在《仿写第一课》中,为了明确仿写的必要性,给仿写正名,我们选取了《过猴山》这一经典动漫导入,既亲切、自然、直观,又能深入人心。
当然,仿写课程不是“动车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问题,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优化这一选修课的实施与建设,切实走出一条低质作文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