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基本公式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基本公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基本公式

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财务管理措施;成本核算

一、前言

公路工程建设属于当今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施工项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关系到我国公路路况是否能够得到改善,人们的出行是否便利、生活质量能否提高等多个方面。因而我们要提高对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以及能否取得好的收益。诸多工程案例表明,只有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核算工作,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和养路资金。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工程的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二、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项目预算成本以及实际成本管理工作要做到位

(1)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公路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以及实际成本的管理工作。预算成本通常是指公路工程项目各种产品的价格,它是人们根据公路单位计算工程进度以及办理各项结算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因而编制好预算成本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做到位。各施工项目的特点不同,成本预算也会不一样,因而施工单位要分别进行核算,尽量保持实际成本能和预算成本的一致性,也便于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能和实际成本随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促进财务部门监督和控制工程成本工作的开展。

(2)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并且能够按照施工计划定额采购材料。材料的采购人员一定要控制后材料的质量关,不允许定额采购材料,特别是一些经常性消耗的材料一定要根据定额进行采购。施工时要严格遵守限额领料制定,禁止乱领和乱用材料,以免出现材料积压浪费的情况。一些需要露天堆放在施工场地的砂石等各种大宗材料要按照施工预算以及施工路段的长短来确定用量,然后根据用量进行堆放,以免材料被大量运进施工场地而无处堆放。对于一些低值易耗的材料的领用一定要有完善的领用和回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材料浪费现象的出现。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管理以及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因而施工人员一定要节约资源,这样才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

(3)一些直接费用以及施工管理所需费用要跟工程实际费用和预算成本作比较,然后拿出合理的节约措施,从而控制好工程成本所需费用。

(4)人工费用要按照工日量差以及日平均工资额进行分析,并且要完善施工考勤制度,严格控制劳动工时定额,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费用支出。

2.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及核算工作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财务活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一些如有必要还需再次进行核算。所有工程项目的财政支出都要根据施工计划然后按照工程量的大小以及工程的施工进度合理分配,优化资金的配置。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支出的各项费用,要合理进行分类,以便于后期结算工作的开展。核算时要根据公路工程的性质、施工对象来对费用进行汇总,然后会计核算。各个施工项目的财务人员要定期向工程的施工部门上报财务支出情况,使得施工单位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管理者能够及时的掌握工程的资金动向。

3.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决算及综合分析

工程项目完工后,财务部门会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时的资金活动情况来跟技术部门进行决算,然后做出综合分析及评价。随后再跟工程的预算进行对照,逐一对各项定额的执行进行考核,且工程项目中的每项经济责任制的实际效果也要进行考核。对于出现偏差的地方财务人员要结合工程施工中的资金节约、超支等各种因素进行考虑,然后拿出一份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此外财务部门本身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以及工作管理水平,这也是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财务及成本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三、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核算注意事项

1.打牢会计基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来说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严谨的项目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能确保该工程项目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化、公开化。

(1)财务工作人员需做到的是在企业会计委派制的基础上,实施“四统一”的方法,即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以及内部控制统一。只有开展会计工作的各个阶段的评级达标工作,才能确保供公司财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

(2)除了要对会计工作的诸多方面开展达标升级活动还需要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承包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活动,并且需要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把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管理程序纳入正规,而且财务管理人员还需制定一系列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及数据管理制度,此外要派一些电子计算机水平高的人对资料和档案进行存档和保存。

(3)一般公路工程项目都具有投资资金比较大,加上施工期限比较长等特点,为了避免资金运转过程太过随意,施工人员希望尽量减少财务管理里面的人为因素干扰,从而健全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工程施工单位能够把握好资金的动态流向。

2.公路工程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方案是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具备的建设计划书,只有上级审核批准后才能真正投入施工使用,这也是施工管理单位对施工费用合理进行归集、对成本进行核算的重要依据,而只有熟悉并充分掌握了概算的编制方法以及皮肤程序,才可以掌握整体的概算批复的内容,也才能控制好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而有效的控制住公路企业的投资。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文件,并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进行请示,或者咨询相关的中介机构,努力做好工程成本控制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以及项目调整等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认真地研读概算书,从而确保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得在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巧妙应对各种问题,进而从源头上避免预算方案的实际安排及执行过程中出现超概算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财务人员在工程项目专业知识上面的不足之处,施工企业可以定期派遣财务人员到工地上进行勘察学习,进而能够真实了解到工程的实际结构、施工技术特点以及工程的现状,从而能够提高自身对概算以及预算内容各方面的感性认识。财务人员还需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的各种概算编制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熟悉概算并编制好工程的定额,也能充分理解工程项目总投资成本的而构成,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明朗化。

3.认真履行各项基建财务制定的职责

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者必须按照基建财务制定的范围和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只有明确了建设成本构成的各项内容,并充分结合工程实体本身构件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状况,才能对工程项目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也才能找出合适的办法做到既能保证工程施工时各个环节的开支所需不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也能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资金的充足。

四、结语

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量和施工成本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得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工程的财务管理并能明确的控制好工程的施工成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工程的整个动向,而且这也是决定公路工程企业盈亏的重要因素,因而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努力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芳:如何搞好公路工程成本核算工作[J].交通财会. 2012(10).

[2]卢迎春: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24).

[3]李 华:健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农业与技术.2012(06).

[4]周丽琼:浅析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外资.2011(12).

[5]姚 奕: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篇2

一、纠正教材随意性,建立教材科学性

据了解,目前,造成高师学生生源素质低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二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三是考生急功近利,临阵磨枪。因而,因材施教是建立科学教材体系的前提,建立高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教法,是教材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照搬”、“沿袭”精英教学教材的问题非常普遍和流行。这样即使给学生囫囵塞进去,学生也消化不了。而“移植”教材的危害性更大。比如:编教材有根据舞蹈教师能力制定的,有依据自己学校教学条件、设施的简繁制定的,也有根据学生素质制定的,培养目标模糊,随意性很大。这些现象如若长此以往,将危及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成才,更为严重的是将阻碍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科发展。为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教育部制定了我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本科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各方面日益社会化、现代化的需要,学历学位高,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小学舞蹈教师。这个目标降低了专业标准,提高了学生掌握综合能力要求,给高师舞蹈学生的培养定了位。因此,在沿用专业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相对专业院团教材有着明显差异。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再继续“照搬”、“沿袭”、“移植”教材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如果教材不稳定,方法不稳定,就失去了检验的标准。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建设应围绕目标定位,根据传授的特殊对象,设定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知识领域中驾轻就熟,在“经过漫长的训练,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身体由从最初感觉上升到知觉的过程”,这种知觉过程可以看成是对学生的舞蹈“启蒙”教育过程,它是掀开舞蹈大门,进入舞蹈世界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在编写教材时,将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生理特点与科学的教法、系统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在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综合化、知识上广博化,突出“一专多能”的师范特点,达到纠正教材随意性为目的,建立起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改正单一表演性,确立师范表教性

在教育观念上立足高师培养目标,把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指导思想渗透到基本功课程的各个环节。就是说,通过培养人的舞蹈素质,而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类是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体制注重专业技能;另一类是普及型舞蹈教育体制强调综合能力。前者培养的是专业表演人才,后者培养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的“表教”人才。然而在教学中后者继续沿用着专业院团基本功教材内容,侧重舞蹈高精尖技能,偏重舞蹈的表演性,而忽略了师范性,使学生的能力上不去,他们可能因“达不到”、“做不了”而不堪重负,教材内容偏难、偏深,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阻碍。因此,高师舞蹈基本功教学应该在表教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高师学生分析快、理解快和记忆快的特点,加强对每一个动作的步骤、作用和动作内涵的讲解,以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为目的,而技术性动作要求不一定非要到位,但求方法正确,淡化局部、优化整体;要求学生在组织实践训练中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叙述动作名称、要领、方法和步骤,以此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传授知识的能力。以“控制”训练教学为例:腿90以上高度的控制,动作中它需要软度、力度以及腰、腹和相关肌肉群等身体各个环节的配合方能完成的高难技术动作,一般的高师学生都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在教材上补充要求教师介绍此动作训练目的、方法和完成的要领。再如单一的“点翻身”、“平转”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到在动作中运动轨迹,了解该重心位,在步伐均匀基础上双臂在固定角度上划圆的要求,即使他们完不成或动作不准确,但掌握训练方法、要领这点很重要。现在很多舞蹈教师在专业教材的引领下训练学生像匠人一样只注重学生的摹仿能力的培养,很少对基本功训练项目的作用、目的进行讲解,学生对怎样做、为什么做了解甚少。再如:扶把训练中增加对“plie”(蹲) 动作的技术支撑五大关节的外开、腿部肌肉伸张等要领的讲解、示范,并通过“plie”(蹲) 动作的训练认识到:1.可以增加腿部的灵活性、柔韧性;2.可以提高舞蹈动作的稳定性;3.可以参与空中技巧的变化与造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这些细节,即使一些动作不规范,但能够做到起码的示范、能正确分析和讲解,使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再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将表演和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才是师范舞蹈专业教材必需的、重要的内涵。

三、改变单纯技能性,高扬技能理论综合性

1.重视基本功教材中启蒙教学内容。舞蹈基本功是需要从小培养,年龄小其身体的软开度容易练,18岁以后骨骼变硬,训练就会产生相应的难度。因此,成人舞蹈训练不可“拔苗助长”。基本功技能训练仍需要以软开度训练为先,因为舞蹈不仅只是“高难技术”,更主要的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压腿、耗腿、搬腿、吊腿、踢腿、控腿、落叉、下腰、甩腰、压肩、髋、胯等训练;在此基础上配合肌肉能力的训练,如:多种形式的踢腿、控腿、腹、背、腰、臀肌的训练,这些“启蒙式”训练内容,可以使学生动作姿态逐步实现协调与灵活,舞姿达到规范以及对动作范围大小的掌控,使被训者产生对肢体的控制,姿态的挺拔,飘逸的动作表现力。对待“成人”学舞教材,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专业对话与交流和观摩以及示范鉴赏等课堂设计,以掌握课堂训练方法为目的。

2.添加教材中训练环节说明。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如何凸现个体与整体功用,怎样将理论与技能并重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教材要涉及到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把上训练是中间动作的准备,中间训练是把上动作的提高。这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基本程序(或规律),初学舞蹈的学生一般对把上的训练作用不能明确认识。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把教材中规定动作的环节要求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把上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能真正统一的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大都将动作要求、训练目的和练习的作用意义忽略,仅对动作的节奏、方位做了严格要求。对于经过了长期舞蹈专业训练的对象而言,这种教材没有问题,但对于仅处于舞蹈“启蒙阶段”的对象而言,这种教材就显得过深、过难。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应该具有综合性质,并要有详细分析动作属性以及身体各部分运用的做法和说明,特别是师范学生他们肩负着舞蹈知识的传授任务,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很难达到“传道”、“解惑”的作用。因此,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应该添加训练环节说明。

3.教材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训练的内容。在训练中培养学生传授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往的教学告诉我们,训练课的内容难度过大,学生难以掌握,就会失去信心,严重者还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材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方法。根据舞蹈师范生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掌握部分:就是在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能够使学生身体、肢体能承受完成的动作或组合。如:头、眼、面部表情训练,腿、脚灵巧训练,身躯律动组合,身体素质能力训练,单一的跳、转、翻动作以及舞姿组合结合节奏的训练组合等。二是了解部分: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完成质量差或个别学生无法完成的动作,它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部分或者掌握其动作特点和做法的动作和组合。如:用腿控制一定高度的单一技巧――踹雁、朝天蹬,高难技巧――双飞燕、倒踢紫金冠、旁腿转、探海转、串翻身以及旋子360度转体等。这些动作或组合,高师学生约有部分的人能够做出来,但质量不高。如何引导学生把从“做不到”的提高到“想得到”“讲得出”,把从“想得到”“讲得出”的,转化为理论教学中“做得到”的,是教材要强调的又一个内容。三是介绍部分:就是高师学生通过四年学习都完成不了的动作和组合。如:复合跳、转、翻组合以及舞蹈中常见的毯技课动作――单蛮子、前后软翻、踺子等。这些训练内容虽然学生掌握不了,教材不能因为学生做不到而不选择,忽略对该动作做法的示范与介绍,相反要在该部分中增加教师示范内容,强化理论教学知识,渗透教学方法、步骤、要领,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与介绍中,能想得到,讲得出、直至“做得到”。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取传授要旨。

四、突破种类狭隘性,重视全面系统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体会到训练高师学生远比训练专业学生更难,难就难在这些学生基础甚为薄弱,如何训练,采用那种方法入手训练更科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师,于是乎“沿用”、“照搬”、“自编”等教材层出不穷,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将古典舞蹈基本功进行到底,有的照搬芭蕾基本功训练到毕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单打一”,只会跳所学舞种,而不会跳其它类型的舞蹈,不会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从侧面反映了教材不规范、不系统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对师范教育不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认为,根据高师学生特点,突破种类狭隘制定具备全面、系统的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舞蹈艺术技能训练内容,是由不同舞种的基本功训练、舞蹈动作组合训练以及各种舞蹈的训练教学组成”。这句话对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编制指明了方向,非常准确。它体现了集百家之长,克己家之短的特点。由于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别于专业院团,因此,教材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其它舞种的基训对立起来或相互排斥,相反更应该扩大了解掌握舞蹈种类范围。所以,在教材的编制上,如果将芭蕾、古典、现代等舞蹈基本功训练精华集于一体进行分阶段组合教学,并突出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在理论上形成相互结合、融会贯通。这样结合,既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舞蹈创造性思维,又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打破舞蹈种类界限,既区别于专业院团,又避免教材编写和选用的随意性。所以,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必须根据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出发点进行编写和修订,这是新形势下高校舞蹈基本功教育需要突破的难点。运用多元舞蹈知识,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教学、技能与理论教学做到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和培养整体素质的目的,使学生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高师舞蹈基本功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应根据时展的需要,紧密围绕该门课程的建设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6。

[3]王 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的物资供给和工程的实施进度,所以,分析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这是确保公路工程物资采购效率的前提。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目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公路工程是线性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具有固定性、分散性。其施工具有点多、线长,大部分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结构复杂多样、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同时其投资具有造价高、投资大,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多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难度大、控制点多,而所占比例最大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也直接决定着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成败。

2.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常是最低价中标,利润非常微薄,这其中物资成本约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假设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造价为6亿元,那物资成本将占到4亿元,物资成本若降1%,将会节约成本400万。可见,加强物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资成本,将会有效的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总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物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采购成本和消耗成本两方面。物资消耗成本可以通过组织内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管理、消耗定额管理等方法实现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主要包括:材料价格、运费、订货、收货、仓储保管等费用,受组织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管理,节约物资采购成本,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中的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材料分类及成本控制要点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材料分类

公路由于其特殊性,项目物资材料种类繁多,一般包括:(1)主要材料:在招投标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材料。一般包含金属材料、水泥、砂石料、钢绞线、混凝土外加剂、沥青等;(2)小型机具:工程施工中单人或双人可手持操作的机具或工具。含电焊机、蛙式打夯机、水泵等;(3)机械配件:施工大型机械设备的各种配件及油等;(4)低值易耗品:劳保、小工具等一次性使用不能回收的物资;(5)周转材料:钢模板、脚手架、枕木等能够多次使用并能回收的物资;(6)其它材料:五金、交电及办公后勤日杂材料。

2、公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特点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决定物资采购具有以下特点:(1)采购的对象复杂。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对象种类多,供应量大。从总体上与工程、服务组成混合型采购,各类采购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在时间、质量要求、价格、合同、工作流程等方面有着极其复杂的内部联系。(2)采购数量和时间不均衡。由于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项目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采购的品种和使用量在实施过程中大幅度地起伏,几乎没有规律可循。(3)采购供应过程复杂。要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必须有复杂的招标过程、合同的实施过程和资源的供应过程。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现问题。(4)采购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采购计划是项目总计划的一部分,它随项目的范围、技术要求、总体的实施计划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同于工厂所用物资的采购,也不同于政府采购。需要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用地、资金、机械设备、劳动力等情况详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细化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准确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及进场时间点,在满足连续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减少订货次数;合理规划确定材物资运输路线和仓储位置,力争降低场外运费和场内二次倒运费用,节约采购成本。

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要点

物资采购管理的重点是目标价格管理,即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控制要点:(1)采购价格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或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得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应关注国内市场物资价格波动趋势,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降低价格波动风险。(2)采购运费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体积、质量大,运输成本高。在材料采购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物资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法,降低运输成本。(3)采购订货、收货成本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合同一般都会约定材料按需供应和最小供货量,即只要项目部需要材料且需求量超过最小供货量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在约定的供货周期内将所需的材料供应到指定的施工现场。供货次数多将增加供应商的运输成本,项目部增加收货、验货成本;供货批量大,将增加项目部的仓储、保管费用,因此要合理确定进货批次和批量,节约采购总成本。(4)仓储、保管费控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野外施工无现成仓库,都需建临时仓库。为降低仓储、保管费用,需争取降低物资的库存量,在满足工程连续施工的前提下避免有大量的库存。因此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准确计算物资用量,编制详细的物资进场时间表,即物资采购计划。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确保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可以满足公路工程的需要,确保公路工程的物资采购工作能够给公路工程的实施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小兵.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5.

[2]陈建华.采购管理的100种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

篇4

【计划一】

1、财经整顿贯彻一个“实”字

按照国家局《五条纪律》要求,针对XX年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自查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扎账时间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合法、资产管理不科学、财务收支不合规、核算不实、手续不全等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和自查自纠,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年的重点要放在区局和基层网点,要规范会计核算、原始记录、财产清查的操作、传递、交接手续,落实资金、商品、资产的管理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使管钱管账管物严格分工,相互核对,相互监督,防止经营活动中的失误差错,保障各财务环节安全运转,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规范运作,通过专项整顿建立起规范、守法、诚信的财经秩序,确保在明年二至五月的省局复查和五月以后的国家局重点检查中全面过关。

2、财务集中实现一个“流”字

全省“集中财务、资金中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由省局项目组完成,明年一季度将正式运行。该系统将统一会计科目与科目级次,统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统一存货分类与单据格式,实现省局对分、县公司会计业务的跨单位审核、联查,直接进行预算表单的审批,为适应省局新管理方法的要求,我们将对目前的核算流程进行重组,资金每日上划,费用按预算按月核拔,与省局、网点上下联网,会计报账一天一报,财务、资金数据及时上传,让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数据共亨,建立“集中财务、分级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财务管理体系。

3、资金管理突出一个“零”字

一是零资金运营,零运营资金并非真的零资金,而是用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明年由于省局要搞全省资金中心,企业资金帐户开在省行,货款按合同合同执行划帐,留在企业周转的钱将非常少,我们将尽量利用各种应付款、应交款、预收款、未交税金、未交利润等负债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实现零资金成本。

二是零库存管理,对各单位实行库存定额,超定额的单位将按超出比例扣减其经营得分,反之则增加得分,让库存定额与工资挂钩,促进各单位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

4、费用开支坚持一个“降”字

坚持费用管理“算、控、降”三字诀,算是全面预算,将费用按预算分解到各单位、各科室,按销量制定单箱卷烟的费用定额标准,销多少烟给多少费用。控是严格预算管理,超过预算的一律从个人月奖中扣回,实行“定额包干、责任到人、超支自付、节约奖励”的管理办法。降是按上年实际费用,每年下浮一定比例确定费用总额,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逐项剖析费用成因,将费用与同期、与定额、与先进单位对比,通过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促使各单位挖潜节支、堵塞漏洞。

5、会计核算落实一个“真”字

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全系统的“清仓、清产、清资、清债”活动,对现有资产存量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潜在薄弱环节,组织整理各单位历年的会计档案,指导各网点会计基础达标,促进分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是科学理财,学习聚财、生财、用财之道,在深度上从事后反映转变到事前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管理会计上来,在广度上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渗透到商品的进销存诸环节,推进会计电算化甩帐验收达标,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6、审计监督强化一个“严”字

结合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要求,加强审计监督,审查各单位的资金、商品、财产、损益、收支是否真实合法,计算国有资产管理是否保值增值,审定各单位负责人的任期和介中完成的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成果,公正客观的评价各单位经营业绩,严格考核管理,严肃查处小金库、赊销挪用、潜亏挂帐、虚开发票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抵制假凭证、假规范、假审计弄虚作假的作法,推动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7、人员素质保证一个“高”字

在思想素质上,通过学习《会计法》、《审计法》,强化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如实反映的工作作风,学习“两个务必”,加强会计人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财作风;在业务素质上,学习财务、审计准则制度,税收法律法规,保证知法、懂法、用法、护法,学习行业、省局有关规定,保证依法理财、依法监督、依法审计,学习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微机操作技术,适应企业管理新形势发展要求,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评比,评“理财能手”,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计划二】

一、制定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各项制度落实工作

1、制定信用社会计、出纳、储蓄操作规程

今年,我们财务科将按照新编财务制度和信用社日常会计、出纳工作实际,结合省联社下发的各项制度文件,制定出适用于我辖的会计、出纳、储蓄日常操作流程。在财务管理和支付结算上,优化会计、出纳操作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操作统一口径,统一标准,让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的渠道,切实杜绝盲目操作和操作方式多样化这一现况。另外,我们还着重抓一个试范点,由我们财务科牵头,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信用社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待规范化之后,再组织信用社会计、出纳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彻底统一会计、出纳操作流程,使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逐步向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2、建立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完善奖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信用社措施落实力度,提高内勤员工业务操作能力,切实促进员工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今年,我们财务科将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将日常业务和微机处理充分结合,加强内勤员工在制度落实上的考核力度,制定出详细的奖罚办法,以此来有效提高员工按规程进行业务操作意识,确保我辖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全年业务操作安全无事故,促进我县年底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3、建立信用社内勤各岗位职责

为了使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今年,我们财务科将依照市办精神,制定出《县农村信用社内勤员工岗位职责》,职责中,对会计、储蓄、微机、出纳等内勤岗位制定出明确的权责范围,规定出各岗位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岗位职责中对各岗位的协同操作提出要求,以此,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操作、统一了操作口径;提高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思想觉悟,指导员工按权操作、按规定办理业务,提高了内勤员工的自律性

二、搞好信用社费用核定,继续做好信用社各项常规检查

1、科学核定信用社财务费用

信用社费用指标及各项财务经营指标核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信用社全年目标计划的完成。今年,我们将按照上级行和联社办公会要求,认真测定、科学核算各项财务费用指标。为此,我们财务科将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1)以年终决算报表数字为基础,认真分析上年财务数据,合理核定当年各单位费用支出。

(2)组织信用社进行一次全年经营情况预测,并结合有关金融。

【计划三】

为全面搞好XX年全面预算治理与财务治理工作,我们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指导意见,进一步搞好预算治理工作。预算治理作为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与全面做好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在明年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站所的费用预算指导与预算治理,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分解与落实工作,使全面预算治理真正成为全员预算治理,让预算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当好领导的参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随着公司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经营质量不断提高,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净化与整合。结合绩效考核治理,本着“严、深、细、实”的原则,全面强化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在售电收入增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研究节支,力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同时,围绕盘活资产,对现有闲置的资产进行盘点;加大电费回收力度,保证每月电费回收真正结零;减少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速度。

根据上级公司物资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物资比价采购制度。

(三)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搞好财会基础工作,提高治理水平。企业越发展进步,财务治理的作用就越突出。所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财务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国电力资料网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在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与指导,搞好会计的基础治理工作,为更好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认可。财务工作已不局限于算账、报表那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涉及财务核算、反映监督、内部控制及企业管理等很复杂的综合性事务。特别在企业基建时期,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做的非常多,迫切需要进行合理地筹划。构建好财务工作框架,扎实做好财务日常工作,落实好财务重点工作,逐步提高财务团队工作效率,是展现财务工作业绩和提升财务部门地位的必需手段。

关键词 基建时期 财务工作 探讨

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财务的作用,以成本、效益为目标推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财务工作努力的方向。那么,在生产型企业基本建设期间如何开展好财务工作?基本建设期间财务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落实好繁杂的财务工作?下面以笔者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想法。

一、建立好财务工作框架

1、合理配置岗位、人员。组织机构优化是财务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根据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小,岗位应按财务重点工作划分,应设置负责人、主办会计、出纳等岗位,人员配置适度精简,主办会计中需要配置1名熟悉财务电算化管理的会计。我所在单位是一家新建国有控股制盐企业,总投资4.2亿元,年产60万吨井矿盐,目前处于项目建设初期,财务部门承担着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设置了部长、主办会计和出纳岗位。主办会计分为往来、材料及总账会计,分别负责合同统计和往来核算、材料核算、总账及报表等工作,出纳负责资金结算及管理工作。

2、研读项目文件,熟悉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财务应学习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等文件,择其与专业相关的部分进行研读,了解其材料投入、产品生产流程,重点学习其中的财务经济指标。根据所处行业、生产流程及工艺,进行合理规划核算体系;熟悉技术经济指标,了解项目市场销售、成本消耗、效益测算及融资需求,为今后的成本控制、融资银行选择打下基础。

3、规范核算体系,设置好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核算应实行会计电算化,选用当前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U8、金蝶财务件K/3等),建议上总账、报表、供应链模块。建立账套时要根据所处行业选择会计制度、设置好会计科目和项目辅助核算。新建生产型企业应按财政部关于修改重印《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45号)规定选择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应首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生产财务会计合并的则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为方便与项目设计文件相关指标统一和结算,建议在“在建工程”明细科目下面,参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明细科目分类,设置明细核算;项目核算要按分厂、车间、工段分级次设置(大型设备应独立核算)。

4、做好制度化、程序化工作,制订财务基本制度。用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执行偏差,提高工作效率。基建财务制订的制度一般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为新公司,按公司章程规定,基本财务制度应经董事会通过)、《项目财务核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金支付审批制度》、《规范化报账规定》等制度,其中《规范化报账规定》可摘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重要条款,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规范内容,包括报账单据如何填写、提供的附件范围及其折叠、粘贴方法,取得发票要求等等。对流程化及规范化的要求,财务可以制成流程图或规范样张,粘贴在财务办公室显眼的地方,予以视觉化,以方便报账人参照和执行。

5、了解政策环境,落实政府优惠政策。不论是政府招商引资,还是本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特别对落户到工业园区的新建项目,地方政府会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一般都写入了企业与政府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具体包括:政府原存量资产的低价或免费投入、土地价格优惠、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项目贷款贴息、地方税收优惠、行政性费用免收等政策。随着项目建设进度的开展,财务应督促公司逐项进行落实,衔接政府分管部门,及时进行申报,重点在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

6、制订项目融资方案,选择贷款银行。资金是企业的命脉,是项目建设按期建成投产的关键因素。合理筹措到足额、利息较低的资金,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财务融资人员应首先熟悉银行信贷政策,根据资金需求额度和贷款期限,做好贷款意向银行选择,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建议大型基建项目贷款选择1-3家商业银行为意向银行,其中2家大银行(五大股份制银行),1家地方银行。对几家银行进行利率、贷款期限、结算手续费及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定,按贷款利率低(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比例最低)、服务好、结算成本低,灵活性较好等条件进行比选,按照人民银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相关规定,拟写出详细的《项目融资方案》报企业决策层审批,有些新建大型项目还可能报公司股东会批准。

二、做好财务日常五大工作

(一)做好报账审核、规范核算基础工作

财务除了出台制度规定报账审批、资金计划审批等程序外,还应出台相应细则进行财务基础规范要求,规定报账单据附件范围(如支付工程款时,需附施工单位的付款申请、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确认的进度表、合同、发票等)、格式、份数及签字要求。凡是制度难以规定到的操作细节,财务应明确提出要求,以通知、规定等形式及时宣传到各部门。

对核算基础工作财务要统一规定核算报表编制和报送范围。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可以方便报表时采集数据,减少辅助台账登记工作。启用了供应链软件进行材料管理及核算的,要对供应链系统的采购、库存、存货核算模块进行合理设置,包括对材料物资统一编码、分部门进行采购计划申请、统一通过打印出、入库单据等等,系统设置合理将对项目物资收发管理、外施单位领料结算、降低库存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篇6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使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标准和结果大致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安全类服务,如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二是社会发展类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科研等;三是基本民生类服务,如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四是个人发展类服务,如基础教育、就业服务和文化体育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

一、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实施效果

(一)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制度背景。1995年,为落实中央决策,陕西省实行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上缴中央级收入(占陕西省收入总量50%以上)后,省级财政集中了地方总收入的50%以上,省以下各级财政所剩不多。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城乡发展,陕西省实行了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制度起源。1995年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授权“地方政府根据上级政府有关规定,确定本级对下级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部在2007年《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中再次确认“省级政府拥有省以下财政关系处理的自由空间”。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省政府在不违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决定,是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贯彻和延伸。

3、制度历程。为缓解困难地区财政压力,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在贯彻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陕西省在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民生工程”纳入测算依据建立了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订了农村税费改革等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为调动财政困难地区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还建立了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先后实行了“两保两挂”收入上台阶激励奖励办法、“三奖一补”办法以及“三奖三管六保障”激励约束考核办法等。

4、省管县财政体制与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改革后,陕西省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体制。但由于县级财力低下、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管理层级多,省对县的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往往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县乡财政运转困难。2007年,陕西省开始试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生态保护和财政特别困难县的直接扶持力度,实行“六到县”和“五不变”,包括“各项转移支付补助直接到县,市级不再参与县级税收分享,不再集中县级新增财力,市级下放县级的收入损失由省级财政补助,原来市对县的各项补助和配套资金由省财政负担”等内容。

(二)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

1、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规模逐年增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中央对陕西省转移支付逐年增长,从2008年的820.8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677.06亿元,年均增长19.6%。在合理分配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同时,从省级收入中拿出资金进行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自筹财力转移支付额从2008年的150.87亿元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641.8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省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2008年-2012年,陕西省坚持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支出,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支出,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显著增强,对各地市的转移支付总额累计4911.16亿元。2012年,转移支付总额达到1480.41亿元,是2008年的2.6倍。对地市转移支付总额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从2008年的39.3%提高到2012年的44.5%,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率也逐年快速提高。剔除2011年“两权”价款一次性收入增加较多的影响,对地市转移支付总额占全省财政收入总额的比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是省级收入的2.8倍以上(参见表1)。

2、支付形式逐步调整,结构逐年改善。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快速增长,占比基本稳定。陕西省一般性转移支付从2007年的292.4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11.38亿元,年均增长24.9%。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基本保持在45%;二是专项转移支付增长较快,占比逐年提高。2002-2007年,专项转移支付874亿元,其中2007年达到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2%。专项转移支付占比从2007年40.2%上升到2011年的47.3%,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均增长36.5%;三是税收返还占比小并逐年下降,对转移支付效果影响不大。一方面,陕西省经济相对落后,税收返还基数小,尽管近年来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但在全国总量中的份额依然不超过2.6%;另一方面,税收返还在省以下转移支付比重较小,由2009年的11.5%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7.8%。由于税收返还严重违背了设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初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更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背离,因此,本文以下的讨论主要围绕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二、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研究

(一)基本制度

目前,陕西省一般性转移支付遵照2008年制定的《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专项转移支付往往是一个专项一个制度,如《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

(二)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效果是否显著高效,首先取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否科学严谨。按照系统论和逻辑学理论,如果把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系统内部依循起点至终点的逻辑顺序及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目标的确定性;二是内容的完备性;三是结构的明晰性;四是依据的合理性;五是运行的高效性;六是监督的透明性。

(三)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评价

1、制度目标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偏差。一是制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关于公共服务项目的“扯皮”现象很多,不利于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目标;二是陕西省转移支付的目标仍停留在保证工资和离退休金及时发放,保障机构运转。后者是对公共服务机构的转移支付,而不是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

2、制度体系不完整,缺少具有共性指导意义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转移支付只有针对具体专项的管理办法,缺少关于立项、审批、拨款、监督、考核、评估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专项转移支付政出多门、错综庞杂,极易导致管理混乱和资金效率低下。

3、转移支付项目结构不清晰,存在交叉模糊现象。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不仅包括具有税收返还性质的体制补助收入和结算补助收入,而且包括十几项补助数额相对稳定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二是专项转移支付由政府多个部门立项和审批,往往出现交叉重复现象;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几乎涉及所有的预算支出科目,但在财政决算报表上,仅反映在“专项转移支付”大类下,没有明细项目。

4、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依据不合理。首先,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测算依据不合理,测算依据是财政供养人数,而非公共服务需要和成本;测算办法对地方特殊因素考虑不够,“标准收支”与地方实际收支水平有较大差距;最低财力保障水平补助额按标准财政供养人数计算,不利于精简机构。其次,专项转移支付的立项审批不规范,易出现“寻租”行为和“跑部钱进”现象。此外,费用标准缺乏科学严谨的测算依据,随意性大,客观性差。

5、资金运行效率不高。转移支付资金在各层级间的划拨、分配,易产生截流、挪用或“设置门槛”等现象;对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随意划分,易产生公共服务重复提供或相互推诿现象,很难进行绩效考核;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立项等问题,缺乏规范科学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标准;困难地区因无力提供配套资金而降低项目设计标准或减少项目内容;由于配套无法到位或资金拨付与项目需要不匹配,资金长期滞留在专户上;专项资金专款他用、多要少用、挤占挪用等现象往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6、管理不透明,监督不到位。一是分配程序和分配结果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充分,易滋生腐败,产生负向激励和逆向调节效应。二是转移支付预算编制不完整。专项转移支付未列入预算,一般性转移支付也往往预算粗略,不便于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多部门管理和立项,缺乏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沟通,易形成“真空地带”,造成监管缺位。

三、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适度性评价――基于模型分析

对于陕西省财政转移支付适度性评价,在实证分析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全省数据研究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关系;二是参照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关系,对陕西省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性和适度性进行评价。

(一)研究变量的选取与检验

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本文以上论述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本文选取人均GDP、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三个变量作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影响变量,其中,人均GDP能够基本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和财政能力,人口密度能够概括反映自然禀赋和公共服务成本差异,财政收支缺口能够反映财力差距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需求程度(参见表2)。

采用ADF检验,对选取指标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收支缺口、人均GDP为二阶单整序列,而财政转移支付、人口密度则为一阶单整序列,不满足建立协整模型的基本条件。因而,本文选择建立回归方程反映财政转移支付与主要因素的数量关系。

(二)模型的建立

基于陕西省1994-2012年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建立的回归模型和模型的检验结果如下表3。

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的系数是显著的,即财政收支缺口和人口密度是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因素。虽然人均GDP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在实践中其对财政转移支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予以保留。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高达0.957,可以用模型来反映财政转移支付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三)对陕西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性和适度性评价

在理清财政转移支付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基础上,对陕西省10市1区的一般财政转移支付的适度性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一是按照模型计算省级财政对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值;二是对比省级财政对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值和理论值,并进行评价。

对比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杨陵、咸阳、渭南三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足,低于全省均衡水平;延安、榆林两市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明显偏多,高于全省均衡水平;其他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基本适度,与全省均衡水平持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专项转移支付相对较多导致延安、榆林两市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较大;专项转移支付相对较少是杨陵、咸阳、渭南三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议

(一)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以追求GDP增长为任务”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转变。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依照事权决定财权的原则,按照法律规定、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逐步规范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并以制度、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消除上级政府随意变更下级政府事权的现象。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通过纵向转移支付实现地区间横向适度均衡,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

(二)制定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制度应明确规定专项转移支付立项、审批、资金测算方法、监督管理、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等重要事项。同级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专项转移支付均纳入制度统一管理。财政部门是各项专项转移支付的统一管理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审核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与财政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审批、考核和评估。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

(三)重新确定三类转移支付具体项目

一是体制补助收入和结算补助收入纳入税收返还类转移支付;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仅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三是原归类一般转移支付的各项比较固定的专项收入应明确纳入专项转移支付管理。财政部门作为专项转移支付的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确定项目类别、统计口径和信息披露。

(四)建立全省统筹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规范资金分配依据

一是确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将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纳入全省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内,使不同市区的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能享受国民待遇;二是充分考虑地方特殊因素对服务项目的需求和对服务成本的影响,编制具体项目标准和经费标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应承担的事权,并将其上升到制度和法律的层面;三是科学制定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程序、依据和测算方法。根据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人口差异、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经费标准以及财力缺口,确定适度的转移支付规模。

(五)多措并举,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一是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深入推广“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现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市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县级财政;二是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的转移支付模式。财政部门应统筹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避免出现项目重叠,资金重复投入现象;三是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考评,完善省、市、县联动的奖、补、罚考核机制。

篇7

关键词:资本结构 财务绩效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一、引言

公司经营管理中常常会遇到怎样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以促进财务绩效最优的问题。很多国内外学者已研究了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关系的问题,但对家电行业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不多,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有的学者(如Steen Thomsen和Torben Pedersen)认为股权的集中度与股东财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有的学者却有不同观点。例如,贾展坤(2007)认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的绩效是非线性关系,而且存在一个负债区间使得绩效最大。Booth等(2001)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两者的关系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黄宪(2009)以2004年至2006年间汽车和电力行业的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债务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公司应如何确定自身的资本结构?在安排资本结构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分两个研究步骤:首先,构建符合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家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家电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在借鉴我国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传统的财务指标,分别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来综合衡量公司的绩效水平。建立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二)研究假设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以及家电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财务绩效较差的公司可能需要贷得更多的资金以保证企业的经营。但在我国债务对经营者的约束力不强,因此有可能形成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2: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率和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据统计,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率很高,偏向于流动负债的融资。但公司只能将这部分流动资金用于各种短期的企业日常经营,无法将短期资本创造更多利润。所以高的流动负债率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与公司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3: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大股东之间相互协调直接促进了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提升,所以股权越集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可能越好。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我国证监会(CSRC)的行业划分标准,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家电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对家电上市公司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2010年后新上市的公司使样本公司数据具有可比性;剔除财务状况异常的ST和PT类上市公司以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剔除了数据不全或不连续的样本公司。经过筛选,选择我国28家家电上市公司2010-2012年三年的数据(包括每一季度数据),总共336个样本数据进行研究。本文实证分析中涉及到的财务数据来源于我国证监会网站()以及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四)变量设计及模型构建

1.解释变量的设计。本文用反映资本结构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从债权结构和股权结构角度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研究。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的债权结构,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反映了企业股权结构中的股权集中度。

2.被解释变量的设计。本文用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作为因变量。由于单一指标很难全面、合理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所以本文旨在将前文分别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14个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选取几个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原始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新变量计算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得分。变量设计表如表2所示。

3.模型构建。将财务绩效综合因子Y作为因变量,各解释变量X1、X2、X3、X4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分别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家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从对家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描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大合理,负债占有绝对比重,尤其是流动负债比例很高,均值达到了92.46%,这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3年均值分别为33.06%、49.97%、54.85%,说明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从对家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描述统计结果看,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总体水平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者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因子的方法,这几个因子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财务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过程:

1.可行性检验。KMO检验用于检验输出抽样充足度的Kaisex-Meyer-Olkin度量,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是否很小,一般KMO值大于0.5就认为能做因子分析。表5是对28家样本公司共336个样本数据进行的可行性检验。其KMO的值为0.721,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方法检验相关系数阵是否为单位阵。如果是单位阵,则表明该因子模型不适合采用因子模型。表中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 4 384,显著性概率为0.000

2.主因子提取。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的数目,得到解释方差总和,根据表6的结果,前3个因子的累计解释度为71.93%,因此,选择前3个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使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的较少,达到因子分析的理想效果。

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与主因子命名。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因子进行进一步的旋转,如表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Y1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因为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上的载荷占有绝对比重,因此可把Y1命名为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综合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Y2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上的载荷较高,可称为偿债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Y3在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反映的是公司的发展能力,可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通过这3个公共因子就能较好地衡量和评价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4.计算因子得分函数和综合因子得分函数。根据表8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得出各个主因子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其中,Y1代表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综合因子,Y2代表偿债能力因子,Y3代表发展能力因子。

(三)多元回归分析

在实际中,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众多,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个变量与财务绩效综合因子进行回归拟合,进而对资本结构的不同因素影响财务绩效的程度进行研究。回归结果如下页表9、表10、表11所示。

根据表11中的回归系数,可得多元回归模型为:Y=-0.820-0.010X1+0.012X2-0.532X3+0.733X4

从模型概述表中可看出R约等于0.44,R2为0.195,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

从模型的方差分析表中可知F值=20.058>F0.05(3,24)=3.01,显著性概率Sig.值为0.000

再看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β1= -0.0100,β3=-0.5320,说明X1、X3与Y之间有着线性负相关的关系,X2、X4与Y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对线性回归模型,除了要考虑总的回归效果外,还需检验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现在对每个自变量进行t检验。t0.025(24)=2.0639,|t1|=5.971>t0.025,|t2|=3.776>t0.025,|t3|=1.684t0.025,因此β1、β2、β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β3没有通过检验,说明X1与Y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X2与Y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X3与Y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X4与Y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两种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家电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假设1成立;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率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2不成立;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3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是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但银行对企业长期负债的监控有利于企业财务预算的硬化,这能够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实行资本结构优化战略管理,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作用,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二)控制流动负债比率

在对我国家电上市公司债权结构的现状分析中,流动负债率的平均值达到了92.46%,说明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水平很高,虽然实证分析的结果是家电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率和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流动负债水平过高容易造成突发性的财务危机,这不利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

(三)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从对我国家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中可看出,家电公司的资本在很大比重上是由负债构成的,单一的融资方式可能给家电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所以家电上市公司就更应寻求现有融资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打破资金的制约因素。

(四)优化股权结构,适度增加股权集中度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其他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同,究其原因,由于样本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扭曲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制约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虽然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程度,但并不具备显著性。实现公司产权的多元化,应避免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但大股东之间相互协调直接促进了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提升。因此,适当地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理增加前十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在当前是提高我国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S

参考文献:

1.Cubbin,John S Leech,Dennis.The effect of shareholding dispersion on the degree of control[J].Economic Journal,1983,(93):351-369.

2.Steen Thomsen,Torben Pederse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argest European compan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689-705.

3.王景.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7):13-15.

4.黄宪.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42.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基本建设项目 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众多事业单位成为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一般比较重视基建项目建设,且由于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经验,使得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存在较多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有效加强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就尤为重要。

一、当前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项目竣工后的财务决算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往往重“争项目”、“建项目”, 单位领导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熟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往往认为项目竣工了就代表整个项目结束了,忽视对项目进行财务决算。

(二)项目出现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现象

一些事业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申报项目时,不注重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内容粗糙,不适应项目实际建设需要。编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使得实际情况与计划脱离,项目执行时难以按正常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调整变更,随意调整建设内容。

(三)财务人员和基建项目人员相互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基建项目人员往往只负责具体建项目,而财务人员只注重事后会计核算,既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又无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四)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造成潜在资产流失

项目中形成的资产从项目竣工后就直接投入使用,有些资产未采取暂估入账的方法,而是等项目的财务决算批复后再以核准数入账,如不及时组织竣工财务决算,这期间资产的管理存在“真空”阶段,造成潜在资产流失。

(五)后续管理处于空白缺失状态

项目建成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未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造成项目建成后无账可查,后续管理处于空白缺失状态。

二、加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意识到加强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重要性,建设单位要把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纳入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内容,保证机构和人员的基本稳定,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准之前,基建项目实施机构不能撤消,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要协调各项目相关人员,加强竣工财务决算组织领导。主管部门要注重效益,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资金安排和拨付的重要依据,以充分调动建设单位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积极性。

(二)加强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及过程管理,为竣工财务决算打好基础

(1)项目可研编制、初步设计应做好充分准备,以避免在做项目竣工决算时出现与概算内容不一致的现象。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方案)时,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但是在编制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时,不宜做得太细,可用较模糊的概念体现,如XX工作平台、XX工程、XX工作站等,若有些项目必须体现细项,也尽量以套做为计量单位。

(2)项目投资估算尽可能完整,项目财务决算金额才不会与项目概算出现较大的差异。项目投资估算除工程建设费外,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前期的工作费用,如设计费、招标费、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审图费等等;项目所有配套工程的投资估算应考虑周全,防止出现漏项,基本建设项目在实际执行中不仅只是发生工程价款或设备购置,也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待摊投资费用发生。因此,这些都必须在项目设计中予以注意。

(3)主管部门在下达投资计划时,应明确资金的用途和用向,特别是对同一单位下达的同一批投资计划中,有若干个项目的应分列明细,而不能将所有资金累加一笔下达,这样有利于建设单位按照计划进行科学管理,财务部门按照计划对项目资金进行归类核算;基本建设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执行的项目,主管部门要统筹考虑该项目总的待摊费用,在项目经费下达到各建设单位时一并予以考虑,科学分配待摊费用,有利于项目的执行。

(4)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方案(或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规模,确需变更的应按有关程序报批并报财务管理部门备案,以作为财务审核时的依据;在实施项目招标、合同签订过程中,使用的基建项目名称应与批复的一致;并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程序。

(5)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资料,要及时收集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资料,这些资料对项目完工后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项目完工后再从头做资料的收集工作,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难度大且易延误编报时间。

(三)强化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为竣工决算夯实基础

1、会计参与项目全过程,严把监督关

基建项目资金应单独设账,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的会计要事先取得项目的批复文件或执行合同,了解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在项目支出审核时,要严格按照合同付款,审核时,除审核发票的合法性外,还要注意审核发票的合理性,如开票日期与合同签订日期是否矛盾、收款单位与合同签订单位是否一致、付款金额是否在合同金额额度内等等。会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大额资金的支出和先行支付支出的审核,并及时跟踪取得先行支付支出的付款发票。

2、加大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各建设单位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认真学习有关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章和制度;其次要熟知这些规章和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以掌握和运用;最后要加大制度的执行,落实基建人员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实施职能化分工和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

3、主动加强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要主动加强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避免将问题带到竣工决算环节,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项目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指导建设单位规范财务管理。

(四)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外部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内部涉及基建、财务等部门,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积极协作,相互配合;建设单位应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负责编制财务决算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责任,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前,要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实事求是地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五)注重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

(1)建设单位在收到上级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整理固定资产台账、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转出投资等,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付手续,接受单位应正确核算新增固定资产,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财务人员要对基建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已批复项目及时在基建账上核销。

(2)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档案的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项目档案的收集,每个项目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对移交地方档案管的档案最好复印一份存档本单位,以便查阅。

(3)为确保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质量和效

果,项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会同审计及其他有监督职能的部门,加强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查,重点审查项目后期的资产交付和财务处理。

三、结束语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检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设计概算执行情况和分析、考核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通知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岗位课程综合化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具备这种综合性管理活动所需的理财操作和分析能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基础等相关知识内容为基础的,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学好这门课、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在工作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我们的课程教学,要想真正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具备现财观念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这对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普遍现状

(一) 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不合理

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广,学生一般要在学习了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上课时间少很多,一般只来讲有4-5个学期用来学习理论课程。因此在课程安排的先后问题上就存在不足,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财务管理学中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开设这两门课程,再有很多先修课程都是同步开设,这都给教学效果带来很大影响。

(二) 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培养市场需要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和指导社会实践。近年来,资本经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目前财务管理学教材中此内容涉及甚少,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相比已显滞后。

(三)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只注重传统的理论讲解

目前,在我国许多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中还是偏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公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现财理念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肤浅的,无实际操作意义的。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被普遍运用,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了所获取信息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新模式探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弊端,根据财务管理重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为了迎接挑战,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求、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要尝试新的改革。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方面尝试开创财务管理教学的新模式。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与思路

首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岗位课程综合化。主要就是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将课程与之对应的岗位相结合,要学生能时刻站在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去考虑应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决策,而并非单纯的以会背公式会计算为学习的目的。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要力争改变枯燥的公式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变为以理解概念从而理解公式的简化方法来进行学习。

第三就是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以教学任务驱动来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计划中各章节的对应内容,最终以财务上要解决的问题来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也应该看到课后练习的重要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要给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题,以做练习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来实现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1、加强教材建设。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管理和理财工作的、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环节。

2、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时效性,随时与最新的财务信息相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环境、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世界的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准则出台,引起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因此要将这些新知识及时有效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将案例教学贯彻始终。建议每次课都用具体的财务管理案例来引入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永远是带着要解决的问题来听课的,来共同探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同时也是兴趣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很重要。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2、模拟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一种模拟的环境里,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的介绍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比较分析法。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从分析公式到掌握、运用公式计算。虽然我们说过财务管理是有一些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做先修课程,做铺垫的,因此此门课程不必要推导所有的公式,但这一点并不表明,所有财务管理的公式都不需要给学生做解释,关于每一个公式它的简单由来,为什么要用这个相关公式,以及公式的具体含义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及时总结归纳公式的特点,尽可能找到简单的方法分析公式,有利于学生以理解的方式来掌握公式,而非记忆公式。

4、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通过课程上一个例题的讲解,学生掌握了基本公式,熟悉了计算过程,会用相关原理解决理财问题之后,只是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要想运用自如,或者不至于很轻易的就忘掉,那么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做更多的相关练习,练习可以是书本上课后的实务操作,也可以是配套的实训教材的,还可以是由教师在其他途径上找到的相对比较好的、训练性比较强的习题。一定要注重答案的讲解,通过这些习题,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从中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或者做类似财务分析的思路。

5、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知识分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理论分析财务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6、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能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学更直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表格、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超质量的完成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传送到校园网,供学生自由下载。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通过下载教案和课件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使学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课堂。

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学生、优秀的教学方法要三位一体,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满足社会上相应岗位的需求,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篇10

一、近三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追求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考生不要机械地死背概念、死记公式和例题,要在必要的记忆基础上,真正理解有关公式和内容,要了解例题中数据来源、计算步骤和公式的运用技巧,多锻炼自己对财务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考生在对近三年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考查点和例题是怎样转化为考题的,从而掌握出题规律,并对未来年度的试题做出大胆的预测;此外要注意了解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以便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考点和难点,制定好学习计划,积极有效地备战财务管理的考试。再者,为适应改革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管理教材每年都会调整或新增一些内容,请考生务必注意,这些新增内容一般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