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业板;信息披露;风险控制;法律责任
目前,距首批上市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人们从最初关注“完善融资渠道”的意义,更多的转为如今对高风险性控制的关注。从创业板市场最初的发行上市这一源头来控制风险,严格发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披露主体的责任,使其主动选择真实披露上市信息,将有利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现状
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一种专门为高成长性中小型新兴公司、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性股票市场。由于实行较低的上市公司标准和要求,使得其存在着很高的市场风险。
毋庸置疑,严把上市过程准入关,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披露”不实、不规范和不及时而导致市场风险的有效保障;但是,现实中的信息披露情况却并不乐观。上市过程中相关信息披露责任人为了能获得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把“诚信披露”的义务抛之脑后,隐瞒拟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以获得上市资格,这成为导致市场风险的元凶。
“海普瑞”在创业板上市创下了财富神话,创立“海普瑞”的李锂、李坦夫妇也荣登中国内地新首富;但是一份要求查处“海普瑞”涉嫌虚假陈述的申请书递至证监会,称“海普瑞”在《招股说明书》中涉嫌虚假陈述、给投资人造成损失,要求证监会进行调查;[1]还有媒体发表《海普瑞“神话”的财务哑谜》报道,质疑其2009年可能存在虚增收入并夸大利润。此外,在创业板上市的国内最大户外品牌“探路者”也被告上法庭,被的理由居然也是其创业板上市资格存在虚假欺骗行为;金刚玻璃公司也发生应收账款披露不真实的事件。[2]通过审视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的这些违规行为,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创业板市场上市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令人担忧。
二、创业板市场违规信息披露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上市过程中涉及信息披露的主体实际上有很多,但上市公司本身的信息披露却最为重要。因此,本文这里以此种信息披露主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1)一般证券市场状况
对于上市公司这一信息披露主体而言,进行虚假的信息披露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披露的正常成本、虚假信息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如因虚增收入和利润多缴纳的增值说和所得税、机会成本、处罚成本等;其收益包括:成功上市后发行股融资、再融资、与主力机构暗箱操作,获取股价上涨的收益等。
利用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设成本C=C1+PN,收益R=R1- PN。C1代表虚假信息披露的经济成本,R1代表各种经济收益,P表示披露虚假信息被社会公众察觉或被证券监管机构查处的概率,N表示因察觉而导致的法律成本,也就是处罚成本。(见图1)
当CR,即披露虚假信息的成本收益空间处于R曲线上方时,披露主体有更多的动机披露真实信息。在经济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社会公众能够更多更详细地察觉披露信息中的真伪,或者证券监管机构查处虚假信息的能力和力度更大,那么P会更大,即披露虚假信息被察觉和查处的概率更大;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公众在察觉虚假信息之后能够更坚定地“声讨”这家上市公司和保荐人,或者法律责任更重一些,例如证券监管机构的罚款更高一些,高到可能使其“倾家荡产”,那么N就会更大,即因披露虚假信息而可能获得处罚会更大。即R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而C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见图2),也就是说,信息披露主体披露虚假信息的博弈空间缩小,而披露真实信息的博弈空间会扩大。[3]
(2)创业板市场特殊状况
相比较一般的证券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具有特殊性。它为新兴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和市场,以支持和推动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所以,创业板实行较低的上市公司标准和要求,上市对象定位于尚处创业阶段、发展规模尚且不足的中小企业。根据会计学研究的成果,“规模较小的公司往往风险较大,市场对高风险的公司定价通常也较高,也就是说,规模越小的公司,市场对其反应就越大”。[4]正是由于创业板的这种特殊性,所以企业一旦在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后,往往会引起很大的市场反应,获得的融资收益也比一般证券市场大得多。正如前文提到的“海普瑞”公司,上市后使得公司的创办人一夜之间跻身中国内地新首富。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创业板市场提供了融资机会,只要能成功上市就会获得高额的融资收益,所以其往往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进行违规信息披露,导致披露真实信息的空间比一般的证券市场更小(见图3)。
(3)小结
根据上文,我们可得出完善上市过程信息披露的两个有效途径:加大信息查处概率和增加信息披露法律成本。但相比较大量不知真实性的信息披露报告而言,监管部门的查处力量有限,而公众所获得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在实践中查出虚假陈述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法律成本的大小就变成制约信息披露主体披露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成本因素。鉴于创业板市场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设计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法律成本。
三、严格法律责任,加大信息披露违法成本
一般认为,法律责任应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由于这三种责任性质不同,所以在心理上反映出的成本大小也是不同的。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所以在信息披露主体心理上反映出的成本也应是最大的;民事责任由于面对的赔偿主体较多,赔偿数额相对会大一些,所以心理上反映出的成本次之;行政责任相对来说,由于多为警告等形式,心理上反映出的成本最小。加大信息披露违法成本,要综合的运用这三种法律责任。
就刑事责任而言,目前的刑事责任设置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虚假披露方面犯罪的刑罚以短期自由刑和罚金为主;只对在持续信息披露中财务报告虚假行为作规定;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大都要求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在情节上要有“严重后果”等。所以,要严格信息披露主体刑事法律责任,最基本的就应该设置适当的处罚方式,要对上市过程信息披露虚假行为作出规定,使之与其他责任相互配合,更好的起到威慑作用。
在行政责任方面,我国目前的行政责任方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证券市场禁入制度。对虚假信息披露的主体处罚不能过轻,不能仅仅适用“警告”的行政处罚方式,而要加大处分的威慑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罚款金额、适用市场禁入资格等。
最后,关于民事赔偿法律责任制度,可以说民事责任是信息披露法律责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责任。因为,违规者承担民事责任能最大限度的补偿投资者因其虚假陈诉造成的损失,而且最后的赔偿总额也相对较大。民事责任虽很重要,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时,还是需要符合特定的标准:首先,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应当分析其是否符合理性人标准;其次,虚假陈述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该内容是否重大;最后,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取决于虚假陈述是否导致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关于计算虚假陈述侵权的赔偿额,要采用交易价差额计算法,[5]以投资人因虚假陈述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需要注意的是,虚假陈诉与投资者之间的投资损失的因果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交易因果关系,即如果没有违法行为,交易就不会完成,至少不会以最终表现完成。其次是损失因果关系,即原告的损害(一般指投资值的减少)直接归因于被指控的违法行为以及违法方式。损失因果关系是被指控行为与原告金钱损失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在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时,要从这两方面的因果联系加以认定。[6]
相对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更偏重于“经济处罚”,法律成本可以以一种“定量”的方式体现出来,其表现形式更多的是罚金和民事赔偿,在现实中较容易实现。
总之,严格信息披露主体法律责任,加大信息披露违法成本,要综合的运用三种法律责任承担形式,使得信息披露主体在考虑风险成本和风险收益后,能主动的选择真实披露信息,从而有助于从创业板上市源头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凤凰网-财经频道:finance.省略/stock/special/hprzj/.
[2]资料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省略?main/chinext.
[3]凌艳萍.基予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81-88.
[4]毛建英.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D].广东:暨南大学,2008.
[5]郭锋.虚假陈述侵权的认定及赔偿[J].中国法学,2003(2):95.
[6]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M].法律出版社,2003:217-218.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风险 对策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是创业板的主体,无数创业者将因创业板的启动而涌现,无数高科技成果也将从实验室走入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间接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加速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板市场通过吸引大量不能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中小创新企业,提高了资本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了资本市场结构。它的推出也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股票市场结构丰富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转变。
但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尚属新生事物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下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四个层面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企业层面
1.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体系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从而导致经营风险;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差距,在与大企业竞争时导致竞争能力低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为银行借贷或是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由于对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不足而导致经营性风险。
2.技术风险
项目的技术风险指的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是技术的社会不确定性,如产品及其技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技术产品实现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产品研制成功后,新产品推向市场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三是技术的经济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项目投资规模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利润率变化幅度较大等。
3.股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个人股权占比通常比较大,尽管上市后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但大股东股权往往仍占较大比例而成为实际控制人,难以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因素。
4.公司治理风险
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于国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能有效相互制约、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对于创业板来讲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往往一人当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往往流于形式,独立董事的作用有限,公司治理风险加大。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风险产品盈利不确定性。无论是在市场销售的范围方上还是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位上,创业产品比一般传统产品面临更多的变化因素和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是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顾客可能对创新产品不信任,所以产品进入市场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客户认可,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给竞争对手模仿产品创造了空间,挤压了原创公司的利润。二是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如细分市场、确定目标用户、选择合适的产品上市时机以及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程度都将直接决定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最终形成市场开拓风险。三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因为生命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高,产品的定价不能完全使用传统产品的参照定价方法。
二、投资者层面
1.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其财富增值效应非常明显。巨大的套现利益可能会驱使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在公司上市初期编织“高成长性神话”,逐步抬高股价,待大股东限售期满后立即套现,以获取远高于正常经营的超额收益,然后再借口“市场因素”回归原形规避责任。现行的创业板制度设计未充分考虑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问题以及对大股东恶意减持、套现的责任追究。
2.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披露风险
虽然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更加完善和充分,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规模比较小,组织架构简单,上市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者往往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不对称情况特别突出,从而上市公司很可能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如利好信息从而配合大股东减持等。由于其决策链条短,参与人数少等情况,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难度。
3.估值风险
创业板的高发行价加上上市首日的爆炒,使其整体估值畸高,不仅大幅超越全部A股,也明显高于中小板个股。有市场人士指出,化解创业板的新股高估值,既能够通过股价的回调实现,也可以通过盈利的增长来达成。通常市场对于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往往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只要其未来盈利能够高速增长,那么其当前叫的估值仍然具有合理性。
4.交易风险
虽然《上市规则》规定交易所可以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临时停牌以防止创业板股票交易投机过度。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定价主要由资金行为决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面临爆炒的风险很大。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股本较小,股价易被大资金控制,加之在上市时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被证明具备创新能力,炒作题材较主板上市公司更加宽泛,股价操纵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监管机构层面
与创业板的不断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建设,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办法也急需健全和完善。严格执法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对监管机构的考验。
四、中介机构层面
有关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对于整个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虽然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但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并未涉及,如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大量行为,但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组织。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缺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权力过于分散、体制不顺、难以协调动作、准入把关不严等弊端,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机构和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此外,对注册执业师的执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也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一般在省一级行业设立协会,仅对注册执业师的充分监督靠年检和举报查处很难实现,且对本机构所办理的中介业务逐一进行监督仅靠中介机构负责人也难以实现充分有效。
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供下面四条建议:
1.培育优异的上市公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说是市场经济不如说是信用经济,公司要树立诚信经营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能够相互制衡。大力发展科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另外要坚持实业经营为主资本经营为辅的理念,尽管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的盲目推崇存在较高的市盈率,但企业经营的价值在于它创造价值的长期性,而资本经营背离了这一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及投资者的利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防范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应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监管。首先监管部门应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减少对股价的影响。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确保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应披露减持股份获取资金的使用计划,定期披露相关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其次,监管部门应将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后续验证情况纳入对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范围,细化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的要求,防范保荐机构为骗取上市资格出具虚假的成长性意见,如企业上市后2至3年内,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与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出现重大差异,就应当追究保荐机构的责任。
3.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中介方,实时不间断地向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证券发行和购买方分别报价,达成一个合理价格后证券经营法人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发行方、公众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相对于传统的竞价制度,做市商制度形成造价系统,按照做市商的报价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出现买卖双方力量不均衡而无法交易,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使交易更加透明化,同时上市公司可以提高知名度可谓一箭三雕。
4.加大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提高相关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对违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的责任追究。对于协助上市公司造假或未能勤勉尽责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监管机构落实责任追究,如采取公开诚信档案、限制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监管措施,督促其恪守规范运作底线,勤勉履职,形成规范的中介机构生存环境。
总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成立起尚不到两年,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创业板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投资渠道,对于我国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在立足我国创业板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制度设计,少走弯路,尽量减少市场风险,为我国投资者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1)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高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内在化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实践,有望在短期内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
(2)研发密集度高,创业风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一般企业,且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成活率通常比较低,但这些能够幸存下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定是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
(3)创新效率高,成长速度快世界各国经验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广泛利用现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高昂的费用支出和持续的研发实践,不断积累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创新与发展。
(4)人员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研发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较高,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才能,且极富创新精神,有胆有识,敢于承担风险,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
(二)信用风险分析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12年4月20号正式了融入了新退市规则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并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规则》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创业板优胜劣汰,虽然短时间内符合创业板退市条件的企业难以出现,但伴随着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的急剧下滑,退市的风险已经显现,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信用风险。
二、研究建议
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得以更好发展的前提是提高自身的信用风险等级水平。本文力求实现银行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的高效管理,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信用风险而产生的融资难问题,帮助政府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一)外部制度的完善
1、设立严密、科学的信息征集系统。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登记、征集、评价、和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扩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
2、规范并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业,设计专门的信用评级体系。杜绝出示虚假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信用报告等行为,其次要建立一套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的理论方法,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3、健全信用担保机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应扩大担保范围,增加担保品种,延长担保期限。
4、设立失信奖惩机制。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对诚实守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失信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信用氛围。
5、加快信用立法,创造良好征信环境。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等级的方法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企业要不断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做出产品结构调整,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避免被市场淘汰;同时还要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众多竞争对手脱颖而出。
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很大,研发密度相对比较高,要尽量避免由于产品创新的构思、设计与开发和在技术、市场、财务、管理、环境等方面所带来的许多不确定性消极因素,尽量提高创新的效率。
篇4
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简称VIE)是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司、企业或投资。根据有关资料,自新浪2000年以VIE模式成功实现美国上市至今,已经有36家互联网公司采用VIE架构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达1600亿美元。对比国内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几乎所有“明星级”的互联网企业均选择在境外上市。除了互联网,到境外上市的传媒、教育、消费、广电类企业也纷纷采纳这一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通过VIE模式实现境外上市的内资企业约有112家。
在早期,由于A股市场发展不充分,VIE模式推动了企业的成功,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了行业服务质量,满足了消费者消费需求,利用国际资本发展和壮大了企业自身,提高行业市场领域的竞争度,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曝露出来的弊端,逐渐影响到行业及企业,形成了以中国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全面“转嫁”到海外资本市场的扭曲局面。
(一)影响未来科技强国国家战略 二十一世纪世界竞争的核心领域是高科技行业,以我国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纷纷到海外上市,则意味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将受制于人,必会影响我国未来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另外,外资机构通过在海外市场入股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获得的大量信息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
(二)为部分机构与个人非法转移资产提供便利 协议控制模式已经发展到了中国秦发等一批传统实业企业,形成了上百亿元有形资产被“薄薄的”几页纸“悄悄”转移到注册在海外的壳公司,并“瞒天过海”到海外上市,逃避外汇监管、向境外逐步转移资产,从而可能导致国内巨额资产通过这种灰色通道流失海外,直接危及国内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违背外资行业准入政策 2006年8月,为加强对外国投资者收购境内企业和资产,以及境外造壳上市殊目的公司收购境内企业和在境外上市的各种监管,中国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为绕开该规定,有投行设计了VIE模式,以绕开商务部审批,也不受证监会监管。
(四)VIE实质是不公平交易 因为协议控制本身就是一种利益转移方式,在这种交易结构下,国内的主体成为牌照中心、成本中心、运营中心,而海外主体成为投资对象、利润中心。
二、采用可变利益实体模式原因分析
VIE模式(图1)是指境外离岸公司不直接汲取购境内策划实体,而是在境内投资创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为国内实体企业提供资讯、公司治理等业务,国内实体企业将其全部净利润,以“办事费”的方法付出给外商独资企业。同时,该外商独资企业还通过条约,取得对境内企业全部股权的优先购置权、抵押权和投票表决权等。以我国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境外上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方便筹集资金 海外上市改变了公司与资金供给者的关系。海外资本市场在一个开放的市场,规模大,资金供给者之间完全竞争,融资门槛低、程序便利,公司筹资容易得到满足,也会降低筹资成本。企业海外上市,按照国际市场要求规范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达到经营管理真正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在某种程度上,通过VIE 模式,解决了国内创新型企业海外上市问题,实现创业资本的获利退出,出现了以互联网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了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业内领军企业。
(二)国内上市门槛较高 无法完全满足A股上市条件,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设置了过高的财务门槛,将大批企业挡在大门之外。如创业板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 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中小板要求“最近 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相比之下,美国纳斯达克的门槛较低,很适合尚未盈利但发展空间巨大的企业去实现融资目的。
(三)海外市场集聚效应 目前境外上市带国有企业背景的中资企业,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中小企业普遍业绩也不错,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良好的业绩和成长性,受到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设立境外机构,吸引海外股权投资基金入股投资,为日后赴美上市创造条件。十几年来,互联网、清洁技术、生物医药、教育培训等创新产业里的几乎所有海外上市公司,大都采用VIE模式,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银行等国有巨头的海外上市,发展壮大,也与VIE模式不无关系。
(四)其他原因 一些企业老板出于转移资产的原因,选择境外上市。在VIE风潮下,某些企业老板将资产向海外进行转移支付时并不对价,就涉嫌操作转移财富,造成国民财富的流失。另外,部分地方政府主动推动企业境外上市,鼓励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并为此举办系列企业境外上市培训、推介、考察等活动。
三、可变利益实体模式风险分析
用可变利益实体这种模式来规避约束外资所有权的规则也存在着风险。
(一)政策风险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VIE模式并没有实质的可操作的明文规定,而一旦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相应的规定,可能会对采取VIE结构的公司造成影响。中国政府曾针对特殊的行业使用VIE结构出台过相关的文件,2006年,信息产业部发表了《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指出将会对互联网公司使用VIE结构进行密切审视。2011年3月,钢铁制造商宝生钢铁(Buddha Steel)撤销其在美国总计3800万美元的上市申请,究其原因就是因河北当地政府不认可该公司的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
(二)外汇管制风险 外来资本要进入,境内企业赚钱还要汇出去,必然会出现资金大进大出的现象,倘若相关企业无法获得外汇监管机构的行政许可,就会遭遇外汇管制风险。2011年5月10日,世纪佳缘就在招股书中披露,其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的两大子公司之一北京觅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觅缘)未能如期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的外汇登记证,世纪佳缘因此未能完成对北京觅缘的首次出资。根据中国法律,商务部签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也将失效,而北京觅缘的营业执照将被北京当地的工商局吊销,它将不再是一个合法存在的法人实体。
(三)税务风险 VIE架构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某些企业可能会采取避税措施,通过关联交易把利润转移到纳税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或在股息分配上作节税处理。但是,种种避税行为是否合法需要税收监管部门认定。
(四)控制风险 由于是协议控制关系,上市公司对VIE没有控股权,可能存在经营上无法参与或公司控制经营管理的问题。
(五)司法和仲裁风险 在一揽子协议中众多协议,必然涉及到协议中选择的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哪里,适用的准则、依据是什么,不同的管辖法院和仲裁机构,对于协议效力认定的裁判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四、可变利益实体模式对策
市场经济发展一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二靠资本市场。本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归纳和总结目前VIE模式的优点,也要正视它的缺点和弊端。尽可能给企业投资者提供救济之道,引导国内的资本、技术、人才更加有序地从事互联网和其他高科技产业领域。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高科技企业A股上市场或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条件。对于协议控制模式,宜采取疏堵兼顾政策,一方面疏导尚未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优先选择国内资本市场,同时对于滥用这一模式以图转移资产的企业予以坚决制止。
(一)积极引导海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市场 明确“协议控制”属于以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或其他方式规避前述要求的情形。要求采取协议控制模式赴海外上市的企业必须经过商务部审批,并会签证监会。各地商务部门不得不越权审批,也不得越权解释。未经商务部审批并得到证监会同意,税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工商部门不得接受该类协议的备案或认可该类协议。
同时,要求美国SEC等国外证券监管机构在对采用协议控制模式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上市申请审查方面加强与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合作。对违规出具境外上市意见的律师、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我方有权利进行及时、有力的处罚。
为避免对境内外资本市场造成剧烈波动,建议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新老划断,对历史上形成的“协议控制”境外上市企业暂不进行清理。在有关政策明确的情况下,对于部分采取协议控制方式境外上市的优质公司,可引导其回到国内市场,实行双重挂牌;对交投冷淡、市盈率偏低、市场再融资能力偏弱的企业,可通过企业回购公众股进行私有化,再由相关政策引导下回归国内二板市场上市,
(二)加大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加大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应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在不改变现有的A股上市的法律法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扶持一批高科技的明星级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形成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首先,改革发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弱化审批性质,以更宽容的心态接受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的企业挂牌上市,允许试错的机会。其次,针对高科技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成长快的特点,在上市标准上,不应做过多硬性规定。第三,逐步放开外资在华投资的产业限制。在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前提下,允许外资进入某些高科技产业,不仅能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产业整合的资源,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极为有利。
(三)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吸引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境内上市 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二板和三板市场,分别为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证券交易平台。其中主板市场指证券交易所市场;二板市场也称创业板市场,目的是为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科技型创新企业提供股权交易的平台;三板市场也就是柜台交易市场,服务于达不到上市条件要求的企业。目前我国主板、二板市场日趋完善,三板市场进展缓慢,成了资本市场体系中明显的“短腿”,以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迟迟没有突破,导致数百万家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造成许多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流失海外。因此,加强资本市场建设,除继续完善主板、二板市场外,还可以积极发展三板市场、公司债券市场、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市场的建设,加速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体系,争取最大的努力把优质企业留在国内上市。
(四)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确立国内市场主导性地位、防止出项边缘化危机的关键和根本途径,还在于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首先,在监管理念上应尽快与成熟市场接轨,转变政府职能,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强化事中监管和事后打击力度,减少政府干预,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第二,重在制度变革,当前尤其要加大发行制度方面的改革。应进一步简化发行程序,缩短发行周期,降低发行审核中的不确定性,尤其要简化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优质企业的融资程序,增强市场选择功能与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第三,增强证券交易所的独立性,强化证券交易所的职能,充分发挥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进行核心的作用。加强交易所在上市审批,市场层次架构、转板机制设计、交易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的自和积极作用。第四,增强证券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其在发行承销中的自主性与市场化定价能力,完善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明确券商应当担负的责任,为券商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大做强国内券商,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将抗发展打好另一项基础。
(五)适当放松境外直接上市条件 在坚持国内市场主导地位,鼓励优质企业国内上市,尤其是银行、保险、石油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国内上市,是我国经济长期战略发展的基本原则。不过,对于少数确实有理由和愿望境外上市、暂时又无法境内上市的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为避免其绕道境外上市,可以给予出路,允许其境外直接上市。外国企业到中国上市,中国公司也要到境外去上市,可以考虑将来不用再在境外设置壳公司,直接选择实体企业在境内上市,在创业者保证控股权前提下再走出去国外上市。当然,对于利用海外上市进行内部利益输送的问题,则要立法监管。
篇5
利益驱动的魔咒
“这是一个利润率曾一度达到300%以上的产品,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市场价格在三个月内暴跌一半以上的产品。”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东汽乐山硅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林福祥回忆:“2005年以前做多晶硅是没有利润的,当时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去,一级品多晶硅出口到韩国卖600元人民币每公斤,利润相当小,但是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10月份以前,随着西班牙、德国等国对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的出台,作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国际市场价格一路飙升,最多700至800元每公斤的成本,价格却能达到2000元。”
在市场需求尚未成熟和稳定的情况下,诱人的产业前景引来了充足的资本,构筑起一个让这个产业提前萌芽、提前发育的温室。“地方政府都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张开双臂拥抱光伏产业,批项目、批地、免税费。”一位前太阳能行业投资人士称,“各大银行在高回报率的条件下也支持资本流向光伏行业。投资者都希望尽可能的抓住时机攫取最大利益。每一家企业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去淘金,吃掉市场一部分份额,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其中很多人根本对光伏行业一无所知。”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催化了企业的盲目投资,也印证了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每家企业都作出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但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低效。
跟风的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就是正确处理公司投资所需的资金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公司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和资源,如何使其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就要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科学化的投资决策。”中利科技财务总监胡常青表示,“光伏产业的投资决策最应当考虑到投资项目的技术差异化和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投资者在前期全面研究投资实施中的各个有关环节,认真分析利弊因素,经过技术论证,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正确的投资决策,并不应当力求在短期获得最大的利润,而讲究恰到好处,能够满足总决策中的其他要求,并且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周期。”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此轮光伏泡沫迅速膨胀直至破裂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行的企业率先发现行业契机,然而由于缺乏对新兴产业气候特性的认知,忽视了产业风险,代价就是以高昂成本培育了市场,却被后行企业不加节制地动用企业资源抢占;而后发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盲目跟风。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曾公开评价光伏行业的跟风投资,“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跟着市场和需求走,因为一旦市场和需求确立,所有的人都会‘一窝蜂’去了。比如做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产品,他会给你描述,那么我们觉得如获至宝,但实际上错了。因为他能告诉你,也一定能告诉你的竞争对手。等你如获至宝把他的需求满足了,你的竞争对手差不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企业的悲哀,所有的都觉得这个是热潮,这个是方向,等别人都告诉你是方向的时候,这一定是个烂方向。”
2007年底,一家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光伏电池组件商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由一家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公司独资成立的组件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阳光”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它目前的生存状况却是一片阴霾。吴涛(化名)是一名“海归”光伏博士,两年前,他曾是这家组件商高薪引进的技术人才,但如今他已离开了这家公司。“公司的高层都是做房地产投资出身的,成立这家公司是希望能够从事实业。电池组件门槛低,只要有资金购进设备就能生产。事实上,光伏产业如今仍然处在技术稚嫩期,只是当初优惠的资本产业政策制造了美好的假象,让企业家前赴后继的涌入。”他回忆,“公司成立初期,在投资决策、风险防控方面都没有专业人才,在做项目可行性报告时也只有简单的盈利预测。只是因为当时市场环境还没有出现恶化,跟着先行的企业照猫画虎地做,最后也能分到蛋糕。”
流于形式的风控
居安思危是一名CFO应具备的品质。“当
你面前摆着一座金山,再往前走一公里,你就能挖到它,有几个人能想到在你走这一公里的时候金山就消失了?即使能够做出理性的风险分析,面对高达300%的巨大利益,往往也流于形式。”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在行业的前景鼓舞下狂飙突进,很可能是一场望山跑死马的游戏。”
2010年6月,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和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四类风险依次做出了分析。其中,经营风险涵盖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受金融危机或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引致的收入波动、原料价格波动和出口退税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涵盖负债比例较高、应收账款余额和周转率波动较大和对外担保的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涵盖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目前光伏中游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从紧甚至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新增贷款,另一方面上游企业将原有的赊销改为现金结算,同时为拓展市场,中游企业对海外客户的信用期给予了延长。企业对于应收账款和周转率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篇6
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
处于创建初期和成长早期,融资问题几乎成了创业企业经营者的核心财务问题。由于创业企业过窄的融资渠道,因此创业企业经营者往往精心网罗资金,竭力从有限的融资渠道中挖掘财务资源,并且不失时机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此时,创业企业在融资决策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融资的阶段性特征
创业企业完整的财务生命周期主要有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组成,即研发期、创立期、成长早期、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创业企业基于不同的业务重点有各不相同的资金需求。因为创业企业财务主要是一种商机驱动型财务模式,这可概述成“商机引导并驱动了商业战略,然后又驱动了财务需求、财务来源和交易结构以及财务战略”(Timmons1999)。在商机明确的前提下,创业企业经营者就要从营业需求和资产需求等方面来考察财务需求。而全部直接驱动财务需求的力量包括现金流出率、销售、营运资本以及营业需求、资产需求等五种。商机驱动背景为精心制定财务战略,创造性地识别融资资源,设计融资计划和安排交易结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在不同阶段,由于直接驱动力量的不同,企业的财务需求各不相同,企业所面对的可取得财务资源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研发期和创立期,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融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家无法得到更多的股权融资,这很难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处于成长早期,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加上公司较高的内部积累,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容。尤其是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相对于被驱动的财务需求,原有资金规模仍然显得太小,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吸引了更多的风险资本和私人证券投资的介入。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创业企业往往把公开上市作为一个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在存在创业板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此阶段上市则意味着正好利用资本市场来丰富企业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创业企业的高成长下的资金需求。在创业板上市,这不仅是创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熟性企业的重要通道,而且也能满足参与创业资金如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
2.融资的风险管理
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有“融资饥渴症”。经营者满足于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其中易犯的毛病是忽视融资的风险管理。融资不仅是有代价的,而是还蕴涵着不同的风险,这往往易被“融资饥渴症”以及“公司的高成长”所掩饰。
事实上,到了快速成长期,创业企业就不再是以融资最大化为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因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股权资本,而银行的信用也难以取得,因此通过其他可能的债务融资渠道和方式如财务公司、商和租赁公司、应收账款融资、动产抵押等等融通资金将不可避免,根据不少创业企业的教训,这些融资中应该注意两大问题:
首先,要注意融资的成本。企业面对的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成本也不一样。过高的融资成本对创业企业是一个现实的负担,而且会抵消创业企业的成长效应。因此,创业企业仍然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在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的权衡中作出选择。
其次,要注意“焦油陷阱”,即避免过度负债而造成的短期高投资收益率(ROI)假象。创业企业的过度杠杆(负债)融资比成熟企业的过度杠杆融资更危险,因为创业企业对市场因素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根本上来说,负债融资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具有容错性,投资收益率(ROI)短期可能增加,但是一旦由于市场因素变化如商机变化、市场识别失误等,债务危机将毫不留情地淘汰一个看似发展良好的高负债创业企业。
以有利的并购加速成长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股权变更,如经历兼并和收购活动。并购对于创业企业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利用并购可以使创业企业得以迅速地扩张规模;另一方面,并购是迅速增强或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可以并购相关企业,获得其核心技术或有效的营销网络。可以看出,并购往往成为创业企业获得高成长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要进行成功有利的并购,必须要做好几项基本工作。
1.认真做好并购的财务分析。这事关并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购的财务分析主要从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成本分析、并购风险分析和并购后对企业财务影响等方面来展开。进行缜密的财务分析,以进一步做出合理的有利的并购决策。在创业企业自身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借助于咨询机构来完成此项任务往往成为首选。
2.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和寻求适当的并购资金的配合。从并购的实现方式来看,并购方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企业要在并购决策中,选择适当的并购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如并购对象的质地和所拥有的核心资源,针对创业企业自身的并购意图,如是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还是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创业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作出并购方式决策。如在一个高负债资本结构的创业企业,就可以考虑股票交易式并购方式。并购方式的决策是与并购的资金来源选择相关联的,如采用股票交易式的并购方式就需要较少的资金,但须充分权衡由此带来的股权结构变化的利弊。而承担债务并购更多地要考虑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因并购而承担的负债的偿还。现金式并购对于并购资金的要求最为严格,企业在并购方案的设计中一定要足够的现实的资金来源。
建立有效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
篇7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由来已久,而各级政府部门也一直不断出台相关文件予以支持,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融资方式,力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概念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面向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企业256家,融资总额1840.7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7家,占比为92.58%,绝大部分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此外,私募股权融资也已成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方式。
人民银行等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市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推出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一系列债券融资工具。截至2011年6月末,共有160 家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13.67亿元。
尽管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正在逐步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创新的融资渠道,但是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仍需要一个过程,直接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仍比较低,并且近期内不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并且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多次为中小企业融资下发指导性文件,引导督促金融机构通过增加信贷资金投放、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且在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资产计算、存贷比指标考核等给予优惠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好的银行给予优先增设分支机构和差异化考核等支持,并明确提出允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这一系列政策将有效推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在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等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进下,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截至2011年6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20.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 万亿元,同比增长25.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9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8659亿元。
从上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间接融资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方式。而且,从行业方面看,直接融资比较适合高科技、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间接融资更加适合数量上占较大比例的从事商贸、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具有贷款利率高、综合收益高、贷款集中度低等特点,并且在监管部门出台多项鼓励措施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更加具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占用度低等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自身利益驱动和监管政策要求下,都有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的冲动,然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抵抗外部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更是使得商业银行要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一)事前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应该是二手车市场。在二手车市场,由于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方不能确切了解二手车的真实性能,所以买方只能接受同类型二手车的平均价格。这会导致真实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车子只能被以平均价格出售,而高质量车子的卖方会认为购买价格过低,从而退出交易市场。由于高质量车子退出市场,而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就会明显下降,买方也只能以市场平均价格买到真实质量在平均水平或者平均水平以下的二手车。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商业银行面临同样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财务制度和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商业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而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缺少足够的经验,在信用风险方面也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
如果将贷款资金看作商品,那么资金的卖方是商业银行,而买方是中小企业。从卖方的角度看,目前商业银行会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而且一般来说,都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度和违约率都相对大型企业要高一些。因此,商业银行一般都会加大对中小企业借款主体的考查力度,提高包括利率在内的贷款条件,增加抵押物或其他担保形式。
从买方的角度看,中小企业中包含相对优质的低风险客户和相对劣质的高风险客户。低风险客户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会充分考虑偿债压力、资金成本和收益水平等因素,而不一定会接受银行相对比较高的贷款利率或其他条件。相反,高风险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则不会考虑这些因素,而是主要考虑能否获得贷款资金,所以会采取包括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伪造会计凭证和接受苛刻的贷款条件等手段,从而误导银行在风险判断上认为风险和收益能够匹配。
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对象上,往往是向接受包括高利率在内的贷款条件的高风险客户发放贷款,使这种经营业绩不好或者发展潜力不大的高风险客户获得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不断增大。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难以根据信用风险水平而进行准确地定价。
(二)事后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存在。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后,不严格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合理运用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甚至不按照约定期限偿还贷款等方面,一旦出现风险,便可能牺牲商业银行利益。
在建立信贷关系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管理往往延续对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很难观察到企业如何高效地对信贷资金进行利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不能把握实质风险。中小企业往往更会在利益驱动下,做出有损商业银行利益而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行为。
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不能进行有效投放或者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能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准确衡量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和定价。
三、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策略选择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作为外部力量解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充当信息共享、信用评级和信用保障的渠道。而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信用评级系统,从而能够准确衡量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且专门建立一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融资贷后管理和实时风险监测。
(一)监管部门牵头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
由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牵头引导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工作。征信系统必须能够包括中小企业的注册信息、股东信息、财务报表信息、财政和税务信息、国有资产绩效考核情况、进出口海关记录、金融机构信用记录等等。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在中小企业征信信息基础上,对其企业工商年检记录、商业信用记录、财政和税务记录、进出口海关记录和金融机构信用记录等进行考评,并根据区域经济信用情况、行业景气度信息等统一制定一套完善的信用评级标准和制度,并定期进行更新。与金融机构的内部评级相对应,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外部评级,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衡量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二)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它与商业银行传统的大中型企业融资业务在风险评估、担保措施、操作流程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信用风险评级、担保措施评估、操作管理流程和贷后监控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并最终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应通过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广泛采集中小企业信息,并以此数据基础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从而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反映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信用主体评级和包括担保措施评估、现金流监控、业务结构设计等方面在内的债项评级,从而充分反映该项业务的实际风险水平。
其次,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无法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或者符合要求的担保措施,商业银行应根据征信系统和外部评级情况,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要求,或者根据中小企业业务特点进行产品设计,通过结构性融资进行担保补偿,从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能力评估。
第三,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都以传统信贷业务为基础,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往往具有单笔业务规模小、企业数量多、资料种类多等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仍执行原有的操作管理流程,则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影响成本收益比或者降低服务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应在贷前调查、风险审查和放款操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改善业务操作管理流程。
篇8
[关键词]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 F062.9;F83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5-0059-07
一、金融支持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意义重大
现代经济有两大特征,一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二是金融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金融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科技与金融结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两者共同构成新经济发展的支柱。金融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资本大量的投入和积累,没有融资制度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组织的彻底变革都难以实现,也就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无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金融如果没有效率,起不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则是无本之木,必然伴随金融泡沫,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除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等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征外,我们认为,它还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能依靠某些高新技术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就是因为它领先竞争对手一步,而在现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又只有不断缩短从思想到市场的周期,才能不断占据领先优势。因此,从初期的项目培育,到产品的成形再到产业化,每一步都需要有充分的资金的支持,如果项目资金链发生断裂,耽误了项目的研发进度,很可能即使研发出来也失去了先导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国外有关资料统计,高新技术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开发三个阶段所需的资金匹配是1∶10∶100。一般地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开发阶段是技术密集型活动,其资金投入的大约50%~60%为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开支,物质投入少;而到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开发阶段是资金密集型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原辅材料、能源及建筑物等。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荟萃之地,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硅谷的产业集中度高;二是硅谷的风险投资体制;三是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作为孵化器。后两点本身就是金融支持问题,第一点的真正形成同样也离不开金融支持。这是目前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化最成功国家的原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发达健全的金融体系的支持,没有金融的驱动,就没有高新技术的持续开发与迅速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必然要求金融体系提供规模足够大、效率高的金融支持,否则,就不可能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存在互促共进的关系。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利用前向、后向和旁侧关联引致相关产业的结构变动,从而带动区域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高新技术的扩散、渗透与诱导等方面的作用,也能够达到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变革的目的[1]。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业周期的多阶段性,决定了其投融资的金融价值的多样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的动态过程,是个完整的技术经济行为。因而,其投融资行为的完整金融价值,应是投融资行为的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以及市场经济价值的综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经济系统是分为多阶段的,由于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投融资的金融价值不同,对投融资需求的方式和数量也不同,从而导致对金融工具多样性的需求(见图1)①。
1.种子期(Seed Stage)的融资特征。种子期又称筹建期,企业尚未真正建立,基本处于技术研究开发阶段中后期,只有实验室成果,还没有真正的产品,但创业者能够确认他未来的产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有市场的。此时企业或项目的整个财务处于亏损期,没有收入来源,无正式的销售渠道,只有费用支出,无直接的投资回报。筹集的资金主要用来购买开发实验所需要的原材料、支付各种研发费用。此阶段主要面临高新技术不成熟的技术风险和能否开发出产品及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的市场风险,项目失败率很高,倘若技术开发遇到严重障碍,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投资者就会失去耐心,企业或项目就只能夭折了。因为没有投入正式的生产经营,种子期的资金需求量较小,但投资风险很大,正规的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商业银行等对其缺乏投资欲望,因此很难吸引外界投资的介入。种子期所耦合的金融资源是体现为科技价值的资本:国家开发资金、企业开发资金和私人资本,其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以自有资金、创业者自筹或私人投资者等私人资本为主,如个人积蓄、家庭和朋友、个人投资商、富有家庭的集团投资等。其中,个人积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70%以上企业的初期资金是个人的积蓄。即使在风险投资最为发达的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者也仅将其5%的资金投入该阶段,而且其目的主要为了了解所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而非直接获利②。愿意进入这一阶段的种子基金,投资者主要是政府机构或富有、独具慧眼而又敢于冒险的非公开和正式的个人投资者即所谓的天使投资者(Angle Capitalists ) ③。这些投资天使的特点是,有扎实的商务和财务经验,大体在40多岁或50多岁,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95%的人有大学学士学位,51%的人有硕士学位,在获得硕士学位的人中,44%现从事技术工作,35%在商业或经济领域。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帮助。例如,招募关键管理人员,帮助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设立组织结构,建立销售网络和供应商网络,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帮助其制定融资计划,并联系投资公司,帮助其上市等等。根据“大拇指定律”④,种子期和创业期的天使投资回报为20倍,但风险很高[2][3]。
2.创建期(Startup Stage)的融资特征。创建期投资主要用于形成生产能力和开拓市场,企业资金除了花在“中试”上外,投入到广告和其他推销费用上的也较多,当期销售收入有限,再加上企业此时尚不具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产销量不大,单位制造成本较高,企业财务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亏损额随产品销量的增加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相对于种子期来说,这一时期的技术风险有所降低,但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则变的较为突出,因为由技术转化形成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不仅仅由技术本身所决定,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总是存在并且在产品的推广时期发挥着决定作用。另外对于一个新的投资项目来说,其项目成本核算、投资收益预测、资金回收周期等方面存在着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不小的风险。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创建阶段是实现从样品到“现实商品”这一关键性跳跃的重要阶段,也是十分耗费时间和财力的阶段,由于存在很高的风险,以谨慎为原则的商业银行是不可能向其提供资金的,更不用说公开发行股票了。这一阶段融资难度极大,这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正是由于创建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大,资金缺口大,这样高新技术企业就必须依靠自身可行的经营计划、卓越的产品功能和市场前景来吸引风险投资资金的进入,从中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辅导,而这一阶段也正是风险资本乐于进入、取得一定股权,为日后取得高额投资回报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以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伙伴或战略控股者。在风险资本介入以后,由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部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运作比较熟悉的商业银行会适度介入,并提供一定程度的贷款支持。此外,政府设立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基金对于这一阶段的企业也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2]。
3.成长期(Growth and Expansion stage)的融资特征。在成长期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潜力也初步显现出来,技术风险大幅度下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己转移到管理风险以及规模化生产而形成的资金需求缺口的风险。此时企业销售收入、现金流量逐渐趋向稳定,但需要更多的资金以扩充生产规模和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发,不断完善产品和进一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此阶段企业经营业绩逐渐得到体现,但距离企业股票上市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已经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开始愿意向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以获得飞速发展中的企业的一部分收益。当然,由于商业银行等的贷款需要担保、抵押等,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还存在一定的缺日,而风险投资资金的大规模参与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口。风险投资资金对企业的进一步投资也扩大了它在企业中的股权。另外,企业留用利润也可作为一项重要内源性资金来源。可见,虽然此时企业急需资金,但对外融资的地位却从被动逐渐转为相对主动。
4.成熟期(Bridge stage)的融资特征。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发展的潜力已经充分体现,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经营风险降低。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开始新的技术研发,保持市场竞争力,成熟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仍很大,但由于投资风险大幅降低,成熟期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此阶段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等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会以比较积极的态度介入到成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活动中去。此时,企业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利用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在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条件下,企业选择融资的方式更趋多样化,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各种信贷、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和证券融资、货币市场的资金拆借、企业留用利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相对较低的投资回报对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资金逐渐失去吸引力,但风险投资资金(美化基金)仍会进一步介入,其目的是为了包装、美化企业,以利于企业公开上市或并购,实现风险资金本身的更多增值和早日退出,使风险资金拿到真实的投资回报后再去投资新的企业。在成熟阶段的上半期,由于企业仍在较快增长,其规模和盈利水平又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很多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设立了二板市场,二板市场的设立既为高新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了条件,也为风险投资的增值、退出提供了舞台。此外,这个阶段还应通过产权交易、场外交易等方式给风险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退出通道。随着高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和成熟,在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条件后,就可以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阶段对资金的进一步需求。
三、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金融机构和融资形式
除大型企业通过内源性融资⑤进行研发外,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主体和特点不同,需要选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不同的渠道融资和方式。
1.商业银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政府在推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陆续成立了一些科技信用社,并要求大商业银行加强对科研的信贷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国贷款总量13万亿元基础上每年新增的1万亿元中,支持科技发展的贷款约占22%~23%。也就是说,银行每贷出4元钱,就有近1元钱流向科技产业。以1999年为例,全国各类银行支持科技进步的贷款总余额达到1.69万亿元,其中,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达到7,600亿元,占45 %。2005年,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下,科技部向银行推荐了1246个高新技术项目,合计申请贷款229亿元。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产业化计划中继企业自筹后,第二大资金来源。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实施
今后,各商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出发点应是:以效益为中心,加大信贷投入,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支持科技进步的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可以考虑发展科技贷款政府担保基金。采用政府第三方担保形式的贷款以弥补高新技术产业财产担保的不足,从而促使银行金融机构多发放贷款给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是从高新技术产业所征收的税收、财政无偿拨款、科技三项费用等。通过改变传统信用抵押担保模式,创新形式多样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比如,一些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科技人员的个人股份的市值数额较大,所以科技上市公司股权抵押应是一种值得商业银行考虑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银行在贷款的同时购买创业企业的期权来分散风险,贷款证券化的形式实现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间接融资支持等。商业银行可尝试牵头组建专门的高新技术贷款担保公司,由银行、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各方共同参与,具体操作方式可借鉴中国人民银行和建设部出台的住房贷款担保公司的管理规定。设立专门的高新技术贷款担保公司,这在政府导向和宏观政策的支持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发挥银行的网点优势,发行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开辟民间投资资金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渠道。目前,国内民间投资资金充裕,但投资渠道相对单一,无法满足民间资金的正常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民间基金一直有追求较高收益、也愿意承担较高投资风险的习惯,伺机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寻求高额投资回报一直是民间投资资金的长期追求。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服务网络优势,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拟上市的股份制科技企业或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在民间投资资金与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在民间投资资金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发挥中介、协调、协助作用,密切银企关系,也从中获取手续费收入,提高自身盈利水平。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或依托原有的科技支行,或依托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在商业银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包括比较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和亟待支持的新兴小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初步摸索了适合中国转轨时期特点的科技信贷管理模式。在科技投入中除了上述各专业银行开办科技贷款业务,与科技有机融合外,还应建立专门面向科技,为高技术产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银行。这个银行要面向社会的整个利益和国家的长远目标,进入国民经济中重大和关键的技术领域,对开放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和对整个国民经济有战略影响的科技产业实施政策引导、宏观调控。科技银行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银行的组织形式、资源来源、功能设置、运作规则、相应的界定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论述[4]。
2.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即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从事着广泛的证券交易和资本运作等中介服务,除证券二级市场的业务和自营业务外,还包括在证券一级市场上的股票发行与上市、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的资产重组、企业的兼并收购策划、安排项目融资、企业产权转让、协助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客户理财、金融证券创新,等等,其管理资产的经验和投资变换能力是其他商业银行所缺乏的。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样离不开投资银行的金融支持。从市场的职能看,投资银行主要为成熟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具体业务包括企业上市、为企业寻找私人贷款、企业并购等,其中企业上市业务对于投资银行来说最为主要。与规范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相比,投资银行更多的是提供融资服务,一般不自己投资,也不代表投资者参与企业管理。它的收益不是通过分享利润,而主要靠收取服务费和取得一定的购股权证(warrants)获利。而风险投资主要是通过股权控制和利润分享来获得收益。投资银行的作用表现在:投资银行可以凭借拥有的行业分析专家,了解当前和将来技术进步是否会对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变革以及投资的可行性;投资银行可以凭借做企业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的丰富经验,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收购兼并等提供一揽子策划方案;投资银行凭借其与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可为被投资公司提供所需上下游公司的产品链和技术链,并帮助股权转让的顺利实现;投资银行可以运用其在企业购并、股份制改造、国内外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咨询建议;投资银行可运用其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专业经验和广泛的营业网络,积极参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地区经济结构高级化等活动。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投资银行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投资银行可以帮助发展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从而使风险投资顺利地从高风险的企业中撤出,以进行新一轮的风险投资。投资银行也为那些虽然发展并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实力和条件、需要融资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以私募形式为主的融资,从而使公司迅速达到上市水准[5][6]。
3.共同基金。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设立,以发行股份方式募集资金,投资者作为基金公司股东面目出现。它在结构上类似于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从事实际运作,而将资产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同时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保管基金资产。共同基金具有如下特点:共同基金将众多小额资金聚集成巨额资本,使广大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大型项目的投资者能够在与大型项目的投资,分享相应的投资收益;共同基金的投资活动由对证券投资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来负责,能规避某些投资风险;共同基金将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股权等,但不涉及有关证券经营业务,如证券的发行、推销等;共同基金以长期资本利得为投资目的,不谋求控制所投资公司;共同基金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机构,等等。共同基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现在其不同形式的融资支持。首先,是共同基金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还没有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能够有力地推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共同基金因受政府管制,共同基金一般不投资于上市前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某些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基金允许将少量资金,一般不超过基金总额的1%~2%,投入变现性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即将上市的企业。由于共同基金控制的社会资金数额巨大,这些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对于正在走向成熟、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共同基金的活跃投资为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条件。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短期性色彩,在风险投资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并打算通过上市获得回报时,必须要求在证券市场上有足够规模的资金、以恰当的价格来购买即将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股票。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看,美国的共同基金多数购买高科技股,其中有些基金也可能是专门投资于某些高科技领域。这些共同基金在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时的市场价值,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植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5][7]。
4.风险投资。(1)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已经进入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创新与发明已经成为21世纪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被看作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纵观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必备的经济条件之一。高新技术实现商业化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孵化器”,风险投资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国经济中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的高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兴起,最重要的一条是美国坚持不断的自主创新。而美国的创新活动之所以常胜不衰的一个非常重要动力就是源于新型的投资机制――风险投资,为技术创新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这一新型投资机制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资本纷纷投入到高新技术创新活动中,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高新技术发展。风险资本推动了美国的电脑软件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和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康柏通信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太阳微电子公司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并使它们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企业甚至是创意型公司迅速发展、扩张成为全球驰名的跨国公司。风险投资成为美国创新技术产业化重要的孵化器,向创新科技企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8]。
(2)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供应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需要3个阶段:技术研究和开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连接,环环相扣。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中长期的股权投资,最关心的不是短期盈利性和安全性,而在于远期成长性。风险投资的独有特征决定了投资对象必然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涉及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从而完善了整个投资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全过程中的融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一般经历4个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要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不同的发展阶段资金投入的特点不同。其中,成长期和扩展期是风险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在此阶段需要风险资本的持续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是一种专业化投资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投入不仅仅局限于资金和设备还需要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咨询服务、营销渠道、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资本运营经验等各类资源给予风险企业帮助,帮助企业管理团队顺利完成创业,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蜕资方式以实现风险资本的增值和再循环。
(3)高新技术产业对风险投资的资本循环促进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资金、技术、知识密集的“三高、三密集”特征,这一特征和风险资本偏好高风险、高投资收益的内在驱动力是完全匹配的。高新技术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内容不断更新、丰富、持续性的动态过程,正因如此,才能为风险投资业创造无穷的商机,成为风险投资活力的源泉。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长期控制风险企业的股权,而定位于在一段不太长的投资期间内实现风险资本的快速增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短、创新性强,市场一旦获得成功,企业资产和内在价值便如细菌繁殖般呈现指数级激增,风险投资机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股权变现(蜕资),实现风险投资本的较快回收,继而投入下一个风险项目,使缩短风险资本循环周期成为可能。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收益性的特点,其产品或服务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高新技术成果一旦顺利实现产品化、商业化,企业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和超额利润,为风险资本增值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9]。
总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同样,风险投资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共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5.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亟需大量资本投入,而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正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壮大的“温床”。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不仅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从经济形态上看,金融资本所代表的只是一种符号经济⑥(symbol economy),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资本所代表的才是实质经济。但是,符号经济越向前发展,距离实质经济就越来越远。如果符号经济走得过快过远,可能会对实质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投机性增强、金融不稳定、食利者阶层侵蚀经济成果等,最终不利于经济增长。可见,符号经济固然重要,不可漠视,但是实质经济才是根本。金融资本过度地游离于产业资本之外,畸形地集中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必然会损害产业经济的发展根基,形成泡沫经济。在资本市场上,符号经济斩钉截铁地引导着资本流动进而直接影响各个上市公司――实质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符号经济为实质经济提供了信用支持,使迂回的生产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实质经济的运作效率。同时,符号经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实质经济所产生的个别性风险,大大地减少了实质经济领域的振荡(破产倒闭),促进了资源配置与运作的健康发展。现代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金融资本更好地为实质经济而非泡沫经济服务,而实质经济的良性运转又将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其次,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使高新技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靠资本的原始积累来滚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贻误商机,高新技术产业不易迅速成长壮大。而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则可以通过市场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形成各类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和流动的态势。这就为高新技术产业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跨越式规模扩张创造了极好机遇。再次,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巨额的投资。但是,新建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高市场风险,令一般投资者望而却步。风险资本恰恰能肩负起弥补这个“投资缺口”,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使命。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初中级阶段最重要的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催化剂,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与传统的银行、股市融资方式相比,其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源的整合,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企业管理层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绩效为标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大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者成本,从而表现出了良好的融资绩效。而对风险投资来说,资本市场是其进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渠道,是风险资本自由流动的最佳方式和最好场所。风险资本能否顺利退出是风险投资最终成败的关键,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退出渠道如上市、股权转让、兼并等,而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最后,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诱导技术与资金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从而促进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0]。
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乏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就不可能发展。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保障则是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现有市场条件下,技术进步速度空前加快,企业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感觉、对资源合理配置的能力和对市场竞争格局的清晰把握。一个健全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能使各方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并有效发挥资金的导向功能与杠杆效应。它应是由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架。资本市场功能的放大能有效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需求,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的上市条件由低到高正好满足了高科技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能更加有效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又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如果没有高新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9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一枝独秀,即得益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不仅为证券市场提供了高速成长的实体经济基础,还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结构和体系,改变了投资人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评估方式,并为证券市场提供了资产重组、新陈代谢的主要动力,促使证券市场的竞争格局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即将成立,创业板的推出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创业板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引入一种全新的更为健康合理的机制,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层次,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资本市场交易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赋予证券交易系统处理无限交易量的目人潜力,使得证券交易所能够突破空间界限来开发遍及个球的各类客户,促进资本在个球范围内的流动;另一方面,传统的证券交易制度已不再能够完个满足客户尤其是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了。因此,信息技术在催生新的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地塑造着证券交易的新模式――网上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科技创新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功能,减少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般说来,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与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质量直接相关的。换句话说,上市公司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风险程度[11]。
[注 释]
①OECD:Venture Capital and Innovation[EB/OL],OECD/GD (96),1996,168:pp4-121.
②在当今美国,富有个人是创业者的重要资金来源。据威廉姆・威特翟尔(WilliamWetzel )所统计,目前有25万个或25万个以上这样的富有个人,其中有10万人在投资。他们每年总共在2万―3万家公司中投资50亿―100亿美元,而且大部分投资在2万―5万美元之间,36%不到1万美元,24%超过5万美元。当然这些资金量与美国风险投资业每年3000项―3500项的投资相比显得非常之小,但对于一个种子期的企业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的,尤其适合于那些还未开发出雏形产品的高技术发明人的最早期融资。
③天使投资是指具有一定资本金的个人或家庭,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或者感兴趣的领域,对所选择的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等巨大发展潜力但缺少自有资金的项目或者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进行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民间投资方式,其承担创业中的高风险和享受创业成功后的高收益。天使投资发生在企业家已经花完其家庭或朋友的钱之后(首轮融资),在接触正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如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之前。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天使投资是一种民间的、小型的、隐蔽的和非正规的投融资方式,常常被称为非正式的风险投资。
④在硅谷,风险资本所投资的创业企业有着一个不太精确的经验定律,即所谓风险投资收益的“大拇指定律”。是说每十个风险资本所投入的创业公司中,平均会有三个企业;三个企业会成长为一两千万美元的小公司并停滞在那里,最终被收购,另外三个企业会上市并会有不错的市值;其中的一个则会成为耀眼的企业新星,并被称作“大拇指”。根据“大拇指定律”,种子期和初创期的项目风险最大,但回报也最为丰厚。一般情况下,如果投资额在10万美元到250万美元之间,美国的天使投资者都跃跃欲试。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大约有300万人有过天使投资经历,其中大约有40万人为持续的天使投资人。通常是三类人群: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有钱人,医生或律师等高收入
人群,二是从创业者转向投资者的人群,三是任职于高科技公司对技术等趋势非常了解的人。美国能够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科技公司,天使投资者功不可没。
⑤内源性融资指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通过自身积累将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⑥对现代经济实现方式作明确区分的首推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德鲁克在1980年《未来经济学趋势》和1986年《管理的前沿》两书中,把现代经济一分为二:实质经济与符号经济。认为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是指货币和信用;实质经济(real economy)是指货物、工作和劳务。符号经济概念虽由德鲁克提出,但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却是三百多年前就有了。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就有个叫威廉・波特的人在他发表的《致富秘》中这样预言:“符号性财富将取代真正的财富”。而当前的金融全球化正在把这个预言变成现实:一个全新的时代―“符号经济时代”―正在来临。
[参考文献]
[1]田 霖.金融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1-23.
[2]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7-11.
[3]赵玉林,张倩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9):85-88.
[4]陈显忠.商业银行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必要性分析[EB/OL].省略,2007-03-27.
[5]巴曙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城市金融论坛,2000,(1):15-21.
[6]孟宪昌.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7]胡志强.高新技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168-170.
[8]杨爱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理论月刊,2006,(7):162-164.
[9]傅毓维,等.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共轭双驱动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129-132.
[10]张 敏.论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J].湖南经济,2001,(4):42-43.
[11]张思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风险资本支持[N].科技日报,2000-05-12.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Chen Liuqin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Tianjin 300191, China)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其中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已成为其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改善和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新的融资品种供中小企业选择。
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用的融资方式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企业保留盈余三种,此外,还有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这些方式之间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企业进行融集资金方面却有着紧密的互补关系,因为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融资工具,而企业使用这些融资工具却不能孤立、单独地使用。
一、企业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1、企业融资活动实施的变化影响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企业融资活动在资本市场中的劣、优势比较分析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其弱点导致在融资上与大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处在资本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的弱端。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市场认知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不确定性较高,投资风险大。其次,中小企业大都处在发展初期,自身资产的杠杆价值较低,导致无法满足传统间接投资市场对其资产担保的要求,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借贷资本的投入。最后,中小企业的初创特性决定其参与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可能性极低。特别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它们很难像大企业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获得直接投资。尽管如此,但却倍受新兴风险投资市场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扩张时期,其发展前景广阔;中小企业是当今技术创新的主要生力军;另外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企业规模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考察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产业。中小企业能否吸引风险资本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在价值、条件是否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中小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风险资本融资时机的选择。分清影响企业现金需要量和时机的事项和因素,了解他们可能的运作方式。对企业本身而言,尽可能保持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因为这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内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其次,在选择风险投资家时,一要看负责项目的合伙人,二要看这个VC一贯的处事方式,三要看他积累的整体资源。再次,获得风险投资的同时也获得了风险投资家的增值服务,同时也会损失一部分企业控制权,中小企业应该判断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风险资金的获取和控制权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要选择适合的退出时机与方式。风险资本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及以后的发展。实证表明,退出方式的不同形式和风险投资回报不仅依赖于公司具体特性,而且还依赖于现金流的分配和控制权。
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信贷支持
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加上受“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忽视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联系、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2、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实在是太高,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它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主板市场,具体来说它对于企业的股本总额的要求可以少于5000万港元;开业时间可以少于3年;不设最低盈利要求;最低公众持股量为总股本的10%等。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超过了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约为韩国的1/10.简单说,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出租人在整个租赁过程中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成本、利息和利润,所以在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一般可以通过名义货价的形式花少量资金就能够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在融资性租赁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返租式租赁: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流动资金,再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租回来继续使用。这实质上是企业通过暂时出让固定资产所有权作为抵押而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总之,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像一般的银行信用那样借钱还钱,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信用,而是借物还钱,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4、民间资本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同一天下发了《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一放三改”的思路,即放宽民间投资范围、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与融资环境。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一省民间资本已达5000亿元,其中3500亿元因缺乏市场准入通道而不得不滞留银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滞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法律保障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以民间融资为特征的地下金融市场异常活跃,甚至成为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保持资产流动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风险、信用水平和企业价值等。保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能够表明企业产生正收益的能力和成长的潜力,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破产风险和投资风险。
(二)理性地运用财务杠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融资决策是基于企业净现金流产出保障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综合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不仅包括利息成本,还包括运用资本所带来的稀释融资收益、破产成本、融资弹性和转移企业控制权等。
(三)考虑企业的治理结构现代财务理论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状态。权益融资中的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企业控制权,而债务融资中的债权人享有的是固定收入索取权和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的企业控制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银行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析
资金是保障企业生存的源源动力,资金储备对企业的高效运行以及顺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中小型企业如果要获得长远发展,融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双缺口的融资困境。从权益资本融资方面讲,我国虽然存在直接连接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市场机制(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但对于渴求资金的企业总数来说是杯水车薪,并且大多数的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权益资本融资解决资金问题;而从债务资本融资方面讲,由于中小企业产权主体不清,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企业社会征信制度的缺失,使得中小型企业想要经由发行债权来实现融资的可能性变得很小。现如今,许多中小型企业只能通过金融机构放贷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虽然银监会以及中央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一起呼吁,甚至出台带有半胁迫意味的相关指导意见来督促商业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放贷,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还是出现了减量减速的现象。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固定的贷款成本、信贷契约的不完全执行、破产成本以及不对称信息。其中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的信用评估信息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具体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缺乏生气。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基础比较薄弱,其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跟大企业的产品比起来也相对较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缺乏生气。另外,中小企业设立、重组以及并购的随意性相对较高,这会增加银行贷款后期的难度,贷款人所持有的债权得不到保证。由于经营水平限制,中小企业好的项目也难以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三方面进行完美组合,实现预期效益。
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来看,由于企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拉动效应,全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外的企业由于地方保护壁垒难以走进本地,这种壁垒使得区域内外的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保护使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处于弱势,银行在放贷后很难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就出现了现在极为普遍的“胜诉易行权难”的现象。
中小企业的贷款抵押受限制。贷款抵押受限制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也相应的受到限制。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能够抵押的资产也相对较少,没有相应的担保单位,很难承受土地抵押、评估与公正等带来的昂贵的具体费用。受制于市场需求,银行手中的抵押品很难变现。有些地方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了贷款担保基金会组织,可这类组织所负责的工作只是承担贷款企业在破产清偿后的还款责任,如此一来,很难防治风险的形成,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不愿意接受中小企业通过这种途径而发出的贷款请求。
中小企业逃废行为导致银行出现严重的债务现象。有些地区政府以及中小企业出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全然不顾银行的利益,悬空以及逃废银行贷款,帮助企业逃避还贷义务,造成银行大量呆账坏账,使得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造成很多银行资金出现较大风险,不良资产与日俱增,这样就导致了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能力的不断萎缩,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可能性。
此外,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因素。
银行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财务因素分析。从风险预警角度看,企业财务因素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可控因素,一般受以下几个因素制约。
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经营运行活动中所形成的资金流量及其实现到期债务清偿能力的相关指标,也是合理体现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的关键性指标。假设一个正常运行的企业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它之前形成的很多债务都即将到期,而且流动资金也不足以应对的话,那它就没有能力支付欠款及利息。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就会采取一些比较偏激的筹款行为来应急,但是这些行为会使企业产生较大的流动负债,这样在短期内易催生庞大的本息支付压力,严重时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困境,使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综上可知,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由企业的偿债能力所决定。
企业的运营能力。企业的实际经济收入是指由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得的收入。如果生产或者销售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就会造成利润减少,如此企业债务的本金偿还便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企业的信贷情况时,偿债能力不是唯一因素,相对而言,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以及运行情况显得更为重要。
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成果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实现贷款偿还的强有力保障。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其盈利状况都会对企业投资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时,也会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盈亏情况。
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动情况即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流动较为频繁且稳定的话就说明该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较强。企业之所以要实施融资,主要就是因为必须要用现金来偿还贷款,若它的现金流量能力较为薄弱,无法靠企业自身的现金来偿还贷款,就只能通过融资来增加现金总额。因此,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反映出企业在以往基本的财务指标中所无法体现的信息,它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着信贷决策。
非财务因素分析。非财务因素就是指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的经营成果、管理水平、信用等级和发展能力在内的决定企业发展前途的影响因素。
行业风险因素。银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就是该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每个国家对所有的行业都设定了风险等级,这可以帮助银行从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出发来判断向该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另外,银行还会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的盈利情况、经济周期的长短、技术环境的先进性以及成本结构的复杂程度、法律政策、产业指导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来判断整个行业的风险性。
企业的经营成果。一个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策略、经营史绩等方面的指标体现了该企业的经营成果,它间接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否收回。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它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就越大,进而在行业中的垄断性也就越高,企业经营也就越趋于稳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
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包括企业的制度文化、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及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向心力和凝聚力、产品生产状况以及销售利润;同时还会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信贷管理,因此,银行在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重视并仔细考虑这一因素。
企业的信用等级。银行在进行发放贷款审批的时候,可以参考借款人包括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债权人的还款记录和其在经营过程中的履约行为以及纳税积极性这些方面来衡量该企业的信用等级。
企业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一个包含企业的经营成果、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而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则是需要银行或者投资人权衡的指标。即便贷款当时存在一定的信贷风险,银行或者投资人在经过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之后还是可以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
另外,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如战争、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等,是企业的不可控因素,这类因素也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其一,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出发,改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信誉以增加融资的可能性空间;其二,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速度。利用国家的信贷优惠政策来构建规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三,商业银行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其四,央行应该拿出强有力的手段,加大力度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探索并试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最后,架构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和组织框架并借助行业协商会搭桥融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小企业要积极寻找新的适合自身的融资途径,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