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课堂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学手段方面的策略
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有的学科或有些情况可以运用直观的、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或手段,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例如:在数学课上,运用动手实践操作,比较容易让学生感悟新课。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区分个位和十位一直是个难题。如果单纯的用语言表达,往往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掌握的较为抽象。所以教学中,设计与学生一同动手来摆一摆。数字“16”中,十根小棒为一捆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是“1”、再单独摆了六根小棒,也就是个位上的数是“6”,接着教师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会了新知。教师通过让学生折,让学生在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角。
讲语文也可运用,比如在讲“楼梯”时,也是采用直观教学的策略:先带学生走一走,认一认学校的楼梯;然后在课堂上出示楼梯图片,接着认读“楼”和“梯”,进行图词配对;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再带学生到学校的楼梯旁,让学生找楼梯旁牌子上的字词,最后让一个学生上楼,其他同学说句:“XXX同学上楼。”“XXX扶着楼梯”用同样的方法,反复多次,让学生掌握,这样可以把课文中的内容直接和生活中的实物对应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策略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内容方面的策略。
先拿数学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经过多年的弱智儿童教育教学,我认为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从数学课堂教学入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我们知道孩子出生之后的学话就是向家里生活实践学习的,可见社会生活实践的多少对孩子学习语文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就注重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力求将语文生活化。经常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银行,到超市,到医院等一切可以去的场所,培养学生适应自我,适应家庭,适应社会,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教师方面的策略
(一)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
在我们的特殊教育课堂中,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更应该具有遇事不惊、灵活多变的课堂调控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突发事件。比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去卫生间;学生自称有身体上的不舒服;学生有情绪上的厌学和烦躁。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做出准确判定:学生是否真的要去卫生间;是否真的身体有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导致厌学和烦躁情绪。教师在做出判定后还要及时决策,是否准许学生发生这样的行为,无论学生行为是否继续发生,教师也都要对被打断的教学程序进行调节或修改。
(二)教师激励策略
教师的激励策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在评价和安抚学生心理上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校“笨小孩”乐队初建时,尽管孩子们下了很多功夫,吃了很多苦,但他们觉得进步不大,演奏的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孩子们很快他们就失去信心。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就采用了励志故事来给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动力,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如:“龟兔赛跑”、“盲女听雷”、“蜗牛摘樱桃”,告诉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功到自然成。经过教师的真诚讲述,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克服了烦躁情绪。教师的激励策略成功了。现在这些学生已经弹奏得相当不错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所以,教师激励策略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幸福的氛围。
(三)教师主导策略
篇2
关键字:信息技术;特殊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形象地位的提高,特殊教育在中国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更可以说突飞猛进。课程的开设逐渐步入正规化,教学的硬件正在得到极大地提高,比如电脑办公、多媒体教室的配备,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然而特殊教育如何赶上信息时展步伐,从而弥补由于学生身体的的缺憾而在教育方面带来的影响呢?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担负着教学的先锋、表率作用。而开展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也是我们划时代的光荣使命。下面我将在多媒体与特殊教育音乐学科的教学所思、所想、所做和大家交流共勉。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提上各个国家发展的规划中。各国相继采取措施促进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殊教育要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应用新兴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面对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挑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这是行为主义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认知主义强调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是一个促进者,一个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怎么学。
要想全面系统的搞好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就要从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的准确概念和定义中去理解。我首先认真的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准备。
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知道:
1.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更加清晰与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利用业余的时间,和培训的时间认真的学习了 Microsoft office 文档软件的应用。包括word2003 、excel、powerpoint、和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flash 、photoshop 软件的应用,为能够自己开发多媒体课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基础的不断开展,不管我校的音乐汇报课还是省、市的优质课大赛中,都只做了精美的课件以辅导教学,比如我的《用声音创编故事》录像课在参加河南省中小学路新客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不断地课堂实践,我认为多媒体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有这清晰地认识。在课堂设计的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安排。
2.在器乐、音乐欣赏、乐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软件比如“作曲大师”,通过软件直接操作,然后找过程中,去学习。
3.在电脑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任何领域都受到这场电脑革命的冲击,音乐是最能体现这种革新的地方,从大乐队到丰富的电脑音乐,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原来用很多人才能产生的音乐效果,现在只用一个人就够了,而多媒体及MIDI音乐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可做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尽管学生看不到也要做出来),同时,也可做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果做好了,能使学习内容音画同步、立体交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一种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只要精心准备,尊重儿童的天性,适时适量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辨证的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充分肯定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错误认识: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优质课”的局面,在平时教学中也不管是否出于教学的需要,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方面在于改进资源的设计,使之符合教学或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于选择符合要求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或学习成效。对资源的选择标准应包括:教育性(传达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科学性(正确反映学科基础知识和先进水平)、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和经济性(以较小代价获得较大效益),而很多人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过于依赖计算机的倾向,而忽略以人为本,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发展人的音乐素质,如果我们把重点落到计算机音乐做得怎么好,计算机课件做得怎么完美,计算机技术学得多少精,这样就背离了教学目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我们应该懂得有时借助于身边其他事物也能起到较好效果。如大自然中的风景总比计算机中的真实而清新,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总比计算机中的迷人,老师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次动情的示范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学生自制的乐器上发出的音乐可能并不比他在计算机上做出的差。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心中旋律,无论多么简单都是最美的。
综上所述,多媒体与特教音乐课堂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使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特教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也不可夸大它的作用,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切实搞好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为更科学、更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而扎实搞好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穆昕译.特教老师课堂交流的困境.现代特殊教育,2004,省略
[2]丁山燕.聋校课堂教学中交往情境模式的创设例谈
[3]陈琦、张建伟(b):《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4]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篇3
一、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文明已经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理想理念,实现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特殊教育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是一群有着很大阴影童年,他们失去儿时的快乐,很多孩子在心理上很大的扭曲,这种孩子需要更多的就是人们的关心、爱护。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汉语语言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学习,更多的需要进一步融入教师的情感,通过一些励志文章的学习,不断地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升华孩子们的道德理想,不断地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
二、措施
(一)将现代的教学手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的教学需要高效、合理的信息技术相融合,很多地方也将信息技术向数学领域引入了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佳,主要原因还是整合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难适应面基于特殊教育对象的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增加整合的贴合度,特教语文教师进一步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果,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要张弛有度。教师在应用PPT做课件的时候,要针对特教对象的特点,将工作重心用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着重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完成讲授,提高其学生的理解效率。这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要做到教学内容需要视频、需要图片的时候,就及时准确的应用好信息技术,有些内容一般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可以直接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增强想象能力和全方位思考
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这些孩子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些特教对象在心理上也正处在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幻想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人和事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很多假设式的想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调动他们的想象力,拓展其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联想,当然也可以带他们外出参观、访问、看电影等多种方式,激发其的联想空间。例如,讲授一些描述景色的课本时,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课程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视频供学生观看,同时加以音乐背景和人文讲解,对学生的想象力的拓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情感教育不断烘托特教语文学习环境氛围
学习氛围的营造对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难调动的,很多的教学过程需要学习风气的良好状态来实现。良好的氛围具有一种感染力,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一种学习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被激发出来,才能实现一种良性互动的可能,特教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情感教育可有有效地烘托出语文教学的学习氛围,就是一种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中国的语言文字,带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去看待那些文章之中的主人翁和作者,学习他们的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同时也要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音乐等手段,这样的情感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前些年的《苦难的中国》这部历史记录片就十分适合学生对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经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习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氛围就有了。整个教学环境就完全沉浸在当时的1934年的中国状态的背景之中。
(四)特教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生活观察力的培养
我国的特教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总结描述,这些孩子对身边的例子一般都更有兴趣,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问题,在认识社会方面存在一些障碍,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我们身边的小事例,教师要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认识这些身边的问题,理解其中的含义。有时孩子们可能存在理解能力上的困难,很难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和言行,不断指导他们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对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和现象记录下来,只有不断的观察、记录,才能有相应的认知,深化理解,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在下雨前观察一下各种生物的不断反映,同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在学习《要下雨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先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几个孩子的相互补充将勾勒出雨前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然后在学习课本,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使得孩子们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树立自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三、结语
篇4
特殊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不能硬搬硬套,毕竟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我们应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在此,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应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2)“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各有个性的;是处在发展中的,要热爱学生,师生相长,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4)知识数量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才是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涯是否快乐、幸福。(5)日常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是激励、诊断。在日常教学中淡化评价的分等、甄别、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程序的过程化,评价空间的开放性,评价结果的成功化。
二、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它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和社会。这里特别要强调是被评价对象的自评,强调参与性。
(2)在评价方法上强调多样,它不但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而且可用书面的、实践操作的,跟踪调查的,现场记录的,动手的,动口的,成长纪录的,档案袋式的,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3)在评价标准上上重视差异性,让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有所不同的评价标准,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让成功激励着评价对象取得更大的成功。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
(4)在评价的时间上,要特别强调全过程性评价,记录成长过程,总结成长道路。
(5)在评价的结果表述上要特别淡化功利性作用。
(6)在评价的功能上要体现成功和激励,让成功去激励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为学生创设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2)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合作学习;(4)广泛利用并开发教学资源;(5)在教学中通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此目标;(6)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评价,并用于改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7)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8)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
四、课堂教学的评价要求
(1)课堂教学的生活化;(2)学生学习的主动化;(3)师生互动的有效化;(4)学科教学的整合化;(5)教学资源的最优化;(6)教学过程的动态化;(7)教学策略的综合化;(8)教学对象的个别化;(9)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五、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1)基础性。看双基是否落实,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定位是否正确,教学过程是否到位,认知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使学得的知识能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环境和自然等实际。“变单纯把书本是学生的世界为学生的世界是最好的书本。”
(2)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是否得到体现。是否处于“我要学”的状态。所学的知识能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
(3)平等性。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是否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双相互动,师生相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能否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并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
(4)广泛性。是否体现教学过程的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特别要关心学困生,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大,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都能得到充分展开。
(5)优化性。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过程设计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德育教育。
(6)端正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能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如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如搜集和利用信息学习应用已有材料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人格:如坚韧性,独立性,抗挫性,好奇心,进取心等。)和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7)激励性。充分体现成功教育的理念,变评价的诊断功能和筛选功能为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的主体体现多元化,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方法采用多样化,评价的内容体现多种性。特别要评出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多一把尺子,多一批成功者”。
篇5
我们都知道,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可是它依旧有着他独有的价值,有句古话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提问成为了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不管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不如普通学生,所以通常都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降。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提问,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本文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问的有效性,从而让课堂的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1.更新教育理念,给学生提问的权力
其实吧,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理解语文真正的蕴意。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都是以灌输为主,讲得多、问的少,而学生听的多,答的少,由此导致了语文课堂的质量一直很差。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给学生提问的权力,通过提问了解文本的意义,即便是他们的理解、认知能力差,但是只有合理的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提问,就可以更好的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让学生自己提问,进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训练。
2.精心设计问题,切入提问要点
2.1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在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是首要考虑的,因此,需要重视课堂中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更透彻。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提出如下问题:小壁虎向那位借了尾巴,结果如何?使其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再次进行提问,让他们一直处于思考的环境中,进而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乐趣。
2.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紧抓疑难点进行提问,让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如在《船长》的课文中,提出一个能够总结全文的问题,哈尔威船长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理解到他内心的想法,进而熟知文本的大致内容。
2.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通常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思维能力都较为差,经常无法明确自己的答案,并且特别容易受到老师与学生的答案影响。而这样的话,就需要老师在提问的时候,重视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出各种想法,使其探索到问题的思路,进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提高。
3.把握提问时机,选好提问方式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握好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文本的核心显现出来,进而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语文课堂提问时机有如下几种:最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时,针对性的提问;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等。总之把握好时机,选择合适的提问方法,让提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比如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提问,我相信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
4.及时给予反馈,采取多元评价
一般,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回答出问题的时侯,最想要的就是老师的评价,毕竟课堂教学是师生两个人的活动。如果想要获取教与学最好的结合,就一定要对信息进行反馈,详细的了解教学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使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老师的评价一定要是公平公正的,才能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那里需要改进。但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口头鼓励或者物质鼓励,甚至是一个微笑,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给予的关爱。在《新课标》中曾提出"实施评价,应该是老师的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评价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5.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正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到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
1.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1.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互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了计算机人机交互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的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比以前的电视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而且还可以实时反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2.2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知识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因此在信息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学校还应该采用开放教学及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逐渐建立并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为特征的网络教学模式,并将之有效的融入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通过教学网络,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以及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至主服务器,然后学生可以上网浏览自己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必要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教学程序,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同时,学校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学校还可以和外校进行合作教学,实现远程多媒体教学,这不但实现了学生和本校的教师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目标,学生还能和外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学校的资金,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能,合作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出各个学校的优势资源,做到各取所需,补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利弊
3.1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3.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的图、文、声、像手段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1.2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及教学资源,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及承载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
3.1.3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性的学习。若遇到较难的问题还可以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2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误区
3.2.1为技术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传统“板书”内容搬上了大屏幕,而在黑板上的板书基本上为零,仅仅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当做了一个较为先进的板书工具罢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大。
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 英语 多媒体技术 课堂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与普通教育比较,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特殊教育初中阶段已经开设了和普通教育相同的英语教学课程,但对于智力相对低、认知能力较差的特殊学生来看,学习英语的困难可想而知,从而使得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教育部门的要求,其教学课堂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设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英语教学逐步普及,笔者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及自身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技术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对特殊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反应良好,大大提高了特殊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质量。
1特殊学生对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英语课虽只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但学生学习英语极其困难,其主要原因便是特殊学生智力水平比普通学生低下,对新知识接受程度较低,容易忘记。例如:正常学生,一节课要学会5~6个生词,但特殊学生只能学2~3个,而且遗忘快,要不断地简单重复。
1.1 接受程度方面
目前,我国大规模地推广多媒体的教学,并不代表抛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参与相关文献资料的调查数据及自身教学经验表明,大多数特殊学生对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接收程度较高,课堂反应活跃。例如:学生面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表现出无奈的学习表情,课堂氛围较差,学生提不起兴趣,一节课时的精力集中度也就20%左右。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看到生动、形象的课件,学生们也主动地跟着多媒体视听觉系统阅读起来,很容易地喜欢上多媒体教学。
1.2 教学效果方面
优良的英语学习成绩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效果的主要体现,在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笔者通过现场课堂调研,有近70%的特殊学生认为多媒体英语教学应结合传统式的英语教学,同时89%左右的特殊学生认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进行辅的板书,能帮助其提高教学效果。
1.3 教学质量方面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特殊学生逐渐形成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性动机。特殊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然会把汉语与英语联系起来,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通过增加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时间。例如,笔者在教授father这个单词时,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就不能生动、形象地演示,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后,播放标准的单词发音及配备形象的图片,学生学习动力更足,印象也更深刻。因此,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提升其教学质量水平,同时结合传统式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更好。
2 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内容过于机械、枯燥,基本上都是文档或PPT,教师存在敷衍多媒体教学的现象,对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了消极性影响。由于特殊教育学生存在智力较低、理解力较差、主观能动性不足等因素,致使多媒体教学活动更加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时,存在操作不熟练、演示失误、课件质量较低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意义、端正教学态度,精心编制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最终达到特殊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学要求。
3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
根据特殊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性,有机地结合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各种优势,使得对特殊学生先天性劣势起到了重要的辅作用,进而提升教师英语教学水平。
3.1有效利用简单、直观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要特别关注特殊学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较差、主观能动性不强等劣势,运用简单、直观的课堂教学方法特别重要。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有机整合,使得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从而能有效地弥补特殊学生的先天性缺陷。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具体等优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及时地将自身教学时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言语投放到屏幕上,使得学生能形象地发现自己的肢体言行,全面地顾及课堂中的每位学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视觉疲劳等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演示现实出现的英语对话场景。
3.2培养特殊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内容,重点是关注书本知识,不做扩展性学习要求,做到会看英语、能阅读、会书写等简单性沟通即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对其英语的学习显得极其重要。对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积极为其解答,但英语知识的记忆只能通过学生个人的后期努力,教师在此方面最多扮演一个辅角色,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充实生动、形象地表现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有效地选择合符学生自身学习的方法等。
结语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逐步推进,英语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不仅为特殊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主、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多媒体教学应用技术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更加简单、方便、直观地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孙瑶.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英语课堂应用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8
教学艺术的特点指的是教学艺术区别于教育科学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特殊性质。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能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教学艺术也一样,它是塑造心灵培养人才的复杂艺术。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越学越高兴,如沐春风,乐此不疲,这样学生也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语文教学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娱乐性
娱乐性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艺术美以情动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无法打动学生,艺术也就失去了力量。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我们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教师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这样,学生也乐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生活、谈学习,这种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缕鼓励的目光,一丝会意的微笑,就会渗透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智慧的门窗,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形象性
教学和艺术都要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区别在于,前者运用概念,后者运用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是为学生学习而施展的,具有明显的诱导性,要面向学生,诱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所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要实现艺术上的特质,就必须具有形象性或者形象依托。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其语言的形象性更是至关重要。它集中体现教师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它要求教师深入感受、体验教学内容,借助形象化的语言,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将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中。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但怎样才能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很强的业务水平,让他崇拜你,尊敬你之外,更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学生自然就愿意听你讲课。如有的教师在讲解拼音教学规则时,讲到“ü”和声母“jqx”相拼两点要省去,就编成儿歌“jqx”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这样,通过教师的形象化语言,抽象事物就变成了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教学艺术的形象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当深厚的审美修养,既有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又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力,在教学中有效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因此喜欢你的教学。
三、创作表演性
表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会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语言通过动作、表情转换为形象的肢体语言,把文中无声的情节生动地再现出来,同时使学生的创造、求异等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就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指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饶有兴趣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热情。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他要求教师具有现场表演的技巧。优秀教师们总是把讲台当舞台,把一节课表演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所以有人说,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好比一场“演出”,演出的演员除了教师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教学对象有深厚的热爱之情,才能在教学表演中进入角色。另外表演要适度,做到质朴自然、千万不可矫揉造作、表演才会恰到好处。
篇9
一、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其身体上的缺陷深深影响着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水平,而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样便会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产生一定的退缩心理,不给自己深入学习的机会。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语文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其次,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实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将一些束之高阁的知识点拉到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生活化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乐观心态的建立。因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会采用许多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当生活化教学方式与语文知识融合时,两者之间会存在某种断层点,比如,将古诗词用现代白话文的方式吟诵,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会带来一定的笑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乐趣所在,进而也发现生活的乐趣所在。最后,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参与感提升,并且能够有效理解语文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心态,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备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生活化课堂的塑造策略
1.巧妙地设计导入生活情境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过渡导入、故事性导入以及音乐导入。对于特殊学校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身体缺陷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便利性,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会出现不牢固的现象,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性带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在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后,再由学过的知识导入到新课中。这种教学方式由于考虑了特殊学生的学习障碍性因素,由此开端进行的生活情景的导入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故事性导入便是通过一些故事性元素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故事内容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贴合,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将课堂教学陷入无序化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呈现。音乐导入则更加具备轻松的生活氛围,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较强,且语文中的许多部分都能够与音乐产生联系,因此,音乐导入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因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贴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音乐进行生活情境的导入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听觉感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生活情境内容的设置
生活情境的内容设置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学生的生活习惯,不能使情境设置脱离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场景,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理解方面的障碍,还有可能会使学生由于自身无法体会这样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产生抱怨或者不自信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进行生活情境设置之前,老师要对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调查,还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习惯,避免在进行情境设置时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状况。比如,在学习游记类文章时,老师应该考虑到,身体有残缺的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的限制没有进行过远游,这时老师则要避免在生活情境设置中加入过多关于旅游方面的内容,可以换个角度,讲述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之处,然后告诉学生人类的见识是十分渺小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我们或许一辈子也无法详尽领略,但是我们要时刻抱有一颗发现美好的心,并不是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才可以发现美好,生活中无数的细小美好在等着我们发现,等着我们欣赏,所以,生活本就是一场旅游,一场无关距离的旅游。这样既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又避免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3.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篇10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 上一篇:辅导员述职汇报
- 下一篇: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