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矛盾纠纷调解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矛盾纠纷调解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按照建设“平安沙洲”、创建“最安全街道”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街道“加快发展、争先进位”主题,遵循“大稳定,大调解”的工作思路,以“小矛盾和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为工作目标,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调解工作机制,全面构建街道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具体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格局,达到调解资源大整合、调解体系大健全、调解机制大联动、调解能力大提升,保障和促进街道“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组织机构

1、成立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街道工

委副书记朱毅任组长,办事处副主任郭义平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沙洲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南湖法庭、城建科、社会事务科、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各村委会、各重点企业等部门和单位。

2、成立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依托街

道政法委、综治办、司法所成立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中心设在司法所,街道综治办主任为中心主任,司法所长任副主任。成员由街道党政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科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等组成,日常工作由司法所牵头负责。

3、成立村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站。党总支(支

部)书记为站长,分管治安民调工作的副主任、管段民警为副站长,并设立调解窗口和首席调解员;居民小区5幢楼以上、村民小组及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调小组,少于100人的单位设立调解信息员。

所有调解工作人员由司法所统一组织培训,持证上岗。

三、工作职责与权限

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负责社区(村)、企事业单位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制定本街道的调解工作计划、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负责本地区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上报工作;定期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报告辖区调解工作及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情况。

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的权限。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享有行使四项职权:即矛盾纠纷分流指派权,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调度权,矛盾纠纷调处督查督办权,“一票否决”建议权。

四、工作机制

1、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工作程序

为接待、受理、办理、交办、转办、会办、督查、回访。

2、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工作原则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谁受理(首问)谁处理原则,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部门受理与统一受理相结合,集中办理与部门办理相结合,自办与督办相结合原则。

3、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1)领导接待和首问负责机制。实行街、村两级领导每周定期接待制度。街、村领导在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接待群众来访,由中心和服务站派专人协助。接待领导对接访的矛盾纠纷可当场解决的,当场调结;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移交相关单位处理,并实行跟踪督办。

(2)分级调处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全街道各类矛盾纠纷在街道中心和村服务站统一受理后,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及时进行梳理,区别不同性质、涉及范围、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情况,除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街道中心直接调处外,对一般矛盾纠纷按分流处理,可指派村调处服务站调处,或指派归口单位民调小组调处,原则上大多数矛盾纠纷应在基层调处完毕。

(3)联动调处机制。按照“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在街道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实行各涉及部门(单位)共同、联合调解方式进行调处。

(4)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街道中心应和村服务站充分发挥大调解职能作用,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工作。中心坚持每月排查一次,每季度讲评一次,半年小结一次,年终进行总结,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实行主动调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对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众性上访的事件,严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及自杀事件等矛盾纠纷的线索、苗头,应于第一时间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上级主管部门,并应尽快形成书面专报,有必要的应予续报。

(5)办结报告和回访制度。对直接调处或分流调处的矛盾纠纷,应在指定的时间内办结并向相关领导及中心报告。同时,要对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督查回访。

篇2

一、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矛盾纠纷调解方案,分析当前矛盾纠纷形势。

二、排查制度

坚持执行每半月排查一次社会矛盾纠纷,重要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和研判,提出工作建议,制定调处方案。

三、分流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照分流指派的任务和要求,强化调处责任,落实调处措施,确保调处效果,并及时反馈调处结果。

四、移送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

调处服务中心对所有受理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视情况分流或直接组织调处:

1、涉及优抚安置、社会救济、殡葬管理等矛盾纠纷,由民政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2、涉及保险、劳动争议、工伤等矛盾纠纷,由劳动保障所会同党政办、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3、农村经济政策、经营和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农经站会同国土资源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4、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土地的征用和划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土地有偿转让,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以及反映滥占滥用耕地等矛盾纠纷,由国土资源所、司法所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5、城乡建设规划、城镇管理以及拆迁补偿和安置等矛盾纠纷,由城镇建设办会同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6、消费者权益,商品质量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市场监督和管理等矛盾纠纷,由经济管理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调处。

7、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纠纷,由计生办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处。

8、涉及企业产权改制、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由派出所和有关部门、相关村负责调查。涉及上访的矛盾纠纷,由办牵头、有关部门负责调处。

9、涉及治安方面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办会同派出所、司法所、当事人所在村负责调处。

10、其他民事矛盾纠纷由司法所和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站调处。

11、上述单位对所属矛盾纠纷必须进行面对面的调解工作,确实调处不了的,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协调调处。

12、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直接调处。

五、联动联调制度

1、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跨村的矛盾纠纷,由调处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应按照中心要求,抽调人员按时参加联合调处工作。

2、对中心指派分流的矛盾纠纷,相关单位及时指派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按时间要求进行调处,不得拒绝推诿。

3、矛盾纠纷调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各级领导对中心指派负责的矛盾纠纷应当负责指导、督促或亲自参加调处工作。

4、中心调处矛盾纠纷时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不得拒绝。

5、矛盾纠纷确因部门决策不当或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相 关部门要立即纠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6、中心实行矛盾纠纷调结报告制度。

全局性的重大矛盾纠纷,由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协调,集中力量进行调处。从而形成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做到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纠纷联排、矛盾联调。

六、督查回访制度

1、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2、对分流指派给有关单位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了解,提出调处意见。

3、走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未调结的矛盾纠纷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继续调处和控制工作。

5、定期通报有关单位对中心分流指派案件的调处情况。

七、档案管理制度

1、中心工作档案包括:(1)调处网络组成人员名册;(2)会议记录、培训记录、业务学习记录;(3)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薄;(4)矛盾纠纷调解卷宗;(5)中心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两次以上矛盾形势分析报告;(6)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相关材料;(7)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

2、中心直接调处的矛盾纠纷调处结束后,应及时形成卷宗,做到一案一卷。卷宗包括以下内容:(1)卷宗封面;(2)卷宗目录;(3)调解申请书;(4)调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

3、中心调解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

4、中心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县综治办。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

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八、培训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负责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中心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上岗制度。

九、考核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服务中心根据实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严格按照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

篇3

牵头领导:,负责科室:基层股。

工作任务:结合“人民调解化纠纷促和谐”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攻坚破难”活动。指导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把滚动排查矛盾纠纷放在首位,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并对排查情况登记、分类造册、落实责任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早分流、应调尽调;积极参与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努力化积案、消老案、攻难案;及时掌握新类型矛盾和涉命、涉残纠纷的调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健全“大调解”网络体系,推进专业调解工作

(一)涉及法律服务方面的工作

牵头领导:,负责科室:公律股。

工作任务:指派律师出任牵头单位组建的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调解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参与调解。

相关工作: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土地流转、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物业管、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疗、交通事故、消费、婚姻家庭、校园及周边等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工作。

(二)涉及法制宣传方面的工作

牵头领导:,负责科室:法宣股。

工作任务:督促指导各县各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多种手段,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调解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广泛推广“调解文化大院”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配合牵头单位开展法制宣传,按照宣传方案和内容,派出人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做好“三山一界”矛盾纠纷中法律宣传。

(三)涉及人民调解方面的工作

牵头领导:,负责科室:基层股。

工作任务一:对已组建的医疗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掌握医疗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全面推动医疗纠纷专业调解工作。

相关工作:医疗纠纷专业调解工作。

工作任务二:深化人民调解工作,细化源头防范、滚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有效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措施,配合牵头单位强化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协作。

相关工作:治安纠纷专业调解工作,类型化司法调解工作,人民调解衔接联动工作。

工作任务三:指导司法所,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数据库和人民调解员数据库、人才库,拓宽人民调解员选聘渠道,强化培训;协调落实人民调解经费,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员以奖代补奖励机制;完成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审核和登记备案,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动态信息规范录入“大调解”工作信息管系统平台,并通过平台通报人民调解组织及人员调整变动情况。

相关工作:强化工作保障落实,强化调解队伍建设。

工作任务四:指导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统一使用司法部下发的制式人民调解文书,规范档案管,建立“民间纠纷排查登记簿”、“民间纠纷受调解登记簿”等薄册,建立简易调解案件和成案调解案件台账、登记表。

相关工作:人民调解组织管,规范排查调解台帐。

篇4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时期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着从“排查的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就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初浅探讨。

一、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特征,特别是城市、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状态。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一是改革进程中因配套措施不到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尤其是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建设等矛盾纠纷更为多发。二是政府管理过程中因行政行为的偏差引发的矛盾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因出发点的不同,也容易产生矛盾纠纷。近年来,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与被管理的摊贩、车主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较为常见,计划生育、帮贫扶困工作中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此外,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也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市场经济深化过程中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利益冲突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承包合同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纠纷、山林权属纠纷等涉及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四是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拖薪欠薪等劳资纠纷,交通肇事认定、赔偿和医疗事故纠纷等突发性事件也常常引发矛盾纠纷。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变化和趋势

1. 类型多样化。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这类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涉及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调处难度大,易形成上访和,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热点问题。

2. 主体群体化。当前很多矛盾纠纷,如由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要求相似,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有的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串联上访,或者鼓动、支持、参与集访。

3. 内容复合化。当前纠纷内容,往往同民事、经济、行政、治安和刑事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纠纷,数量增加,诱因复杂,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和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交织在一起,给调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4. 矛盾易激化。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之间,调处时当事人的情绪也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且大多发生在个人或群体与企业、基层组织、政府部门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解决问题,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给矛盾纠纷的调处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5. 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当自身利益与他人、集体、政府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二、我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近年来,我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强化民生理念,着力构建社会纠纷排查调处体系,成为了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大关的稳压器,确保了大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五年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参与调解民间纠纷15061件,调解成功14910件,成功率为99%。

(一)健全调解组织网络,扩大化解纠纷的覆盖面

一是成立县级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司法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涉及人民调解组织领导、决策调研、部门协调、检查评比、总结

表彰等重大事项,及时组织召开领导组会议研究确定。二是指导各乡镇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遇有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部门联动,集中各方力量,联合调处化解。到目前为止,全县9个乡镇均成立了以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司法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三是加强村级调解组织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小组,设置专门的调解室,就地就近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多管齐下,保证化解纠纷的质量

1. 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大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全县9个司法所均已设置了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配齐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二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理、公开承诺、廉洁自律以及例会、统计、档案管理等制度,真正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管事,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

2. 加强调解能力建设。主要从业务培训、交流调解经验两个途径来抓。一方面,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司法所主要对村(社区)及企业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县司法局主要对乡镇、行业调解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总结典型的调解经验和方法,加强对具体纠纷的指导,帮助调解员提高调解纠纷的能力。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制度,多次组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常用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等内容,培训率达100%。

3. 建立规范的调解工作秩序。以落实“四项制度”为突破口,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工作。一抓排查制度落实。包括: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判断准,工作对路。二抓预警制度落实。实行矛盾纠纷信息奖励制度,发动广大调解信息员积极提供矛盾纠纷信息,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形成没有边界、没有范围局限的信息网络,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得了、预测得到、控制得住”。三抓调处责任制落实。按照“大事不出县、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问题不积累、纠纷尽早化解”的工作目标,对全县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并将责任落实到各司法所和责任人,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调处。四抓业务制度落实。针对人民调解工作缺失记录,受案、结案登记不全,归档资料收集不全,调解协议不够规范等问题,司法局和各司法所加强检查督导,要求各项记录及卷宗要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既要将案件的主要事实记清,又要将处理意见、过程、结果记录在案,促进了基层调解组织业务规范化。

4. 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机制。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的工作路子,努力推动我县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调解格局,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节约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的成本。

5. 推行法律援助参与调解维稳工作机制。针对部分矛盾纠纷成因复杂、案情复杂、涉及法律问题复杂,调解难度很大的状况,将法律援助引入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精通法律专业知识、接处案件经验丰富,以及居于中间人角色、容易取得群众信赖的特点优势,参与调解维稳工作。

6. 加强调解调处工作分析总结。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实地调研,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会,及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对矛盾纠纷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解决重大的思路和策略,部署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具体任务和措施,有效将事件掌握在可防可控状态。

7. 突出重点,主动预防和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围绕县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着眼推进我县有关征地拆迁、建筑施工专项调研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 “两会”敏感期以及重大节日等特别防护期排查调处;综合运用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手段,积极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排查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和少数群众的抵触情绪。

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做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尤其是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 调解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在村、社区调委会中,调解员一般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乡镇调委会中,调解员一般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而目前我县乡镇司法所全是一人所,人员严重不足。随着大调解工作的全面推进,调解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工作量越来越多,兼职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采取由政府买单的形式加强调解工作。

2. 保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虽然根据有关规定,调解工作经费已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为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 对稳定的经济保障。但随着大调解工作的推动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调解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纠纷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经费来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

3. 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人民调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涉及到多个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调处力度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参与纠纷调处工作,使司法力量显得相对薄弱,陷于唱“独角戏”的境地。

4. 部分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不到位。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信息不够灵,渠道不够畅通,许多矛盾在苗头和萌芽状态没有被及时排查发现,而是在矛盾爆发后才知道,这给调处带来了困难。

5. 重处置轻排查。一些乡镇重处置轻排查,超前排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往往造成了工作的被动;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许多矛盾纠纷原本在苗头和萌芽时就能解决的,却由于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清,相互推诿而错过了调处的最佳时机,使得矛盾进一步加剧。

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出工作成效,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矛盾调解组织体系,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基础

1. 增加乡镇司法所编制,解决人员匮乏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司法所均为一人所,不能满足日愈繁重的工作需求,人员匮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议用地方事业编制为每乡镇司法所配置1至2名事业编制,解决乡镇司法所编制、人员匮乏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注重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在人员、经费、装备上加大投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组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加强调解员队伍选拔任用和培训管理,及时总结交流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探讨新思路、新办法,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

3.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机制。一是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调解工作方针,变被动调处为主动调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始发阶段;二是加强矛盾纠纷分析,准确把握新时期纠纷和矛盾发生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势,增强对社会矛盾、民间纠纷的预测能力,提高调处率和成功率。三是建立重大疑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社情分析调查制度、定期排查纠纷制度和专项治理制度。调解工作只有在对基层工作的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调解个案。各调解组织要对辖区内的农(居)户和企事业单位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和企事业的基本情况,能够做到大体掌握情况,在处理纠纷时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处理。

4. 加强人民调解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当前的社会矛盾纠纷涉及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牵涉对象多、表现状况复杂的新特点。要解决好这些矛盾纠纷,单靠人民调解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必须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纠纷。因此,要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与、法律援助等部门的衔接与沟通,畅通受理纠纷的渠道;加强与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部门衔接与沟通,及时调解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纠纷。

(二)畅通民意反馈通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采取多层面、多途径、多形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真正发挥“第一关口”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二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接访日等民意反馈通道,为老百姓搭起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对话协商的平台。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民团体、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代表群体反映诉求,并通过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商调解,促使问题的解决。

(三)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认识误区

当前部分群众存在只要有事就得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恶化。要纠正这种认识偏差,舆论引导极为重要。

1. 加强法制宣传,实行标本兼治。调解已发生的矛盾纠纷,只是调解工作的一个方面,只能治“标”,调解工作更重要的目的是治“本”。一方面,坚持以防为主,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寓调解于普法之中,寓普法于调解之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单、宣传栏等有效媒体,扩大法制宣传的渠道,抓好公民的普法教育,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强化警示导向教育。把极个别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受到处罚的典型做反面教材,让群众知晓,努力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狠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歪风。

2. 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理念。充分宣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远亲不如近邻”、“重义轻利,礼尚往来”等教化群众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文明礼仪,并一以贯之,长期宣传。

(四)加大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堵住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

社会矛盾纠纷的实质就是经济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其他各类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民生、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化解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

1. 健全公平的利益和保障机制。要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配上机会平等。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克服体制,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2. 政府部门要让利于民。政府与民争利,群众受到不公正对待,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多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与民争利。

3. 努力缩小城乡和公民身份差别 。当前因身份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补偿的巨大差异越来越被人们热议和指责,该现象的存在无疑曝露出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需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

(五)讲究排查调解的方法,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效率

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坏境千差万别,在调处过程中必须特别讲究调解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 端正对矛盾主体的认识。要坚持凡是老百姓有诉求的,必有其合理之处的理念,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尤其是对上访群众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坚持安定团结、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原则,尊重事实,依法调处,不徇私枉法。同时对少数胡搅蛮缠,企图实现非法目的人要依法处置,坚决制止胡闹行为。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呼吁上级部门在制定矛盾纠纷调处的相关政策时,不应一味求稳,甚至以妥协、退让等方式求稳,该严厉的政策要严厉。

2. 加强民间矛盾纠纷信息畅通工作。要大力发展和依靠基层维稳信息员,提高反应能力,并在社会上广布信息耳目,保证矛盾排查机关耳聪目明,全面掌握社情动态,有效控制和及早调解社会矛盾纠纷。

篇5

一、指导思想

集中行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集中排查调解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总的要求是,通过开展集中行动,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推进和谐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在解决问题”原则。通过开展集中行动,及时发现突出矛盾纠纷,抓准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2、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原则。对已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要及时梳理和整治,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每一件治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坚持“严格责任追究”原则。对集中行动工作不力,导致引发重大、重大恶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究单位领导责任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主要措施

1、明确集中行动工作重点。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重点:因企业改制、人员下岗分流、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已发生但未化解的群体性上访事件等。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各单位经营窗口、出租房屋(场地)、单位宿舍管理区等。

2、深入扎实开展排摸调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群体性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开展全民排查,摸清和掌握导致矛盾纠纷突出和治安状况混乱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3、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整治,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是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调解、整治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调解、整治目标、措施和期限。二是坚持边排查、边化解,边治理、边落实。坚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对情况复杂,反复整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的要查明原因,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包点督办,确保解决到位。三是要高度重视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主要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20至3月31日)。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2、排查和集中调解整治阶段(4月1日至10月9日)。

开展调查摸排梳理矛盾纠纷、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集中开展调解、整治。通过集中调解、整治,重大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突出治安问题得到解决。

3、检查验收阶段(10月10日至10月31日)。各单位对开展集中行动情况进行自查总结,局综治办将组织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集中行动成果。

篇6

一、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地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要进一步明确评估主体,探索推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健全评估程序和办法,严控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未制定维稳预案的决策项目出台。

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

组织推动各村(居)、各部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工作,重点是矛盾纠纷多发的领域、行业和群体。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恶性、重大治安事件的排查责任倒查制度,推动排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掌握、早调解、早处置。进一步完善镇、村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的大调解工作平台,抓好重大复杂矛盾纠纷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调处单位、调处方案和调处时限。

三、切实加强综治预警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综治维稳工作机制,构建专群结合的信息工作网络,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加强基层维稳信息的采集工作,在矛盾纠纷和社会稳定形势复杂的村、站所探索建立信息监测点。加强对综治信息的分析、研判和运用,提升综治维稳信息的预警功能。

四、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推动行政机关认真落实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的办法处理行政争议和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的办法处理行政争议和行政管理有关的纠纷,切实提升司法调解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的衔接机制,积极推动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抓好基层调解工作队伍建设。

五、全面加强行业性调解工作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全省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重点推动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矛盾纠纷相对集中、多发的领域开展行业性调解工作。针对其中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综治委的工作部署,认真扎实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公司工作顺利开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各类矛盾纠纷和处置能力,要实现“五无”工作目标,即无刑事案件发生、无治安案件发生、无灾害事故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参与组织人员和组织活动。整体工作绩效要实现“五个”提高,即: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深入扎实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准确排查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面掌握本单位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完善预警预测分析机制,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的苗头要高度警惕,及时列入排查调处工作日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坚决防止形成现实危害。要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系统全方位、多层面地深入开展调查摸排,切实把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认真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通过走访用户、接待用户来访、召开大客户及行风监督员代表会议等办法,进行摸排梳理,扩大排查的覆盖面,确保把已经发生和正在酝酿的矛盾纠纷一件一件搞清楚,不留盲点和死角。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要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切实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对于排查出来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要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由公司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组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力量调处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短期内难以彻底化解的矛盾纠纷,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排忧解难,同时要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防止矛盾激化,防止矛盾汇集到上级。

(三)充分利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要增强调解意识,坚持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手段,在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引导群众互谅互让、平等协商,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消除分歧和隔阂,真正达到定分止争、息事宁人的目的。要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和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教育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同时,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防止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引发新的矛盾。

(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单位要以这次集中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基层典型经验做法,固化有效工作模式,进一步整合综治、维稳、调解、等方面的工作力量和社会资源,健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着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紧密协调配合、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形成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平台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实现全面、动态、可持续的和谐稳定打牢基础。

(五)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治安防范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镇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思想认识、工作重点、力量配置、经费投入等切实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构建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完善公司治安防控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定期对单位内部进行安全检查,不断提升技术防范水平;扎实开展安全文明住宿小区创建活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坚决抵制和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反对。

篇8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抓制度落实,全力排查化解矛盾

为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向规范化,我办严格落实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周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台帐制度、移办和督办制度、排调调度会(或民情分析会)制度、“月通报”和“季评比”制度、回访制度、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3月份,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排调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县“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考核细则》等,定期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落实各项制度情况、三种调解职能作用发挥及相互衔接情况进行打分评定,列入每年县委、县政府大稳定考核范围,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在“双节”、“国庆”、“两会”百日排查化解活动等期间,我办在原有日常重点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周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日报告制度,即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排调活动的要求,入村入户、入企入工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建立工作台帐,每天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上报县排调办,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排调办经过汇总梳理后,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逐案分别督办,限期解决,并定期对案件调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使排调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方面更趋完善。

(二)抓个案调处,解决重大疑难纠纷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采取多种办法加以解决。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实行了县级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包稳控、包、包处理的“三包”制度,并按照案件分类、工作要求、结案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包案县级领导,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要求、调处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二是对排查出的每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件进行登记建档,实行一案一策,一案一个调处小组,采取联合“攻关”、限期调处等多种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疑难纠纷问题。特别是加大市挂账督办案件的督办力度,使一批难点案件顺利化解办结。三是实行高层调度机制,对通过督办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复杂案件,由县领导召集稳定、排调、、司法、法院、两办督查室及案件所涉及的单位等有关部门对案件进行综合研判、协调,拿出统一的协调方案,进行综合协调解决。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稳定。

(三)抓重要时期,搞好阶段性集中排调活动

为切实做好“双节”、全国“两会”和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人员排查教育疏导专项活动等重要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省市有关会后,我县立即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稳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攻坚化解矛盾纠纷隐患的通知》、《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重点人员排查教育疏导专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分别对各重点活动期间调处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要求进行了具体安排;对全县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治安消防隐患治理、突出问题整治、重点人群管理等各项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乡镇、部门进行了督导检查。活动期间,全县通过入村入户、入企入校入工地深入细致地排查,化解和管控率达到了100%。各项活动中,大力推行了县委常委包乡镇、包部门,各县长包线,各部门局长和书记包案,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包企业,村干部包户、包人的“六包”工作制度,确保了排查出的各类苗头隐患都能得到及时化解、有效解决。

(四)抓“三位一体”,促进大调解体系内部紧密衔接

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各乡镇和县直部门调解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了登记、受理、分流、督办和反馈等制度,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指导和督办等职能作用。为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我县还进一步加强了村居民调网络的建设,各村街(居)普遍建立了综治室,将治保、民调及其他组织和警务室进一步整合,构筑的基层纠纷调处、治安防控网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截止目前,全县188个村街(居委会)全部建立了民调会,各村街(居)每10户设一名调解信息

员,调解员信息员总数达到了9401人,基本落实了“五有六落实”要求,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调网络。在抓好县乡大调解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我县重点加强了“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的内部衔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选定10名公职律师担任各乡镇和行政部门的调解员,利用专业特长,协助行政部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专业作用。二是从法院聘请了10名法官做为10个乡镇的民调指导员,明确职责,采取定期到村、街调委会指导民调工作的办法加强与民调组织沟通。三是县法院从各调委会选聘了100名民调员为特约调解员,负责向法官反馈本辖区民调工作,协助法官做好诉前、诉中、诉后的调解辅助工作。另外,法院还聘请了30名优秀民调员担任人民陪审员,以加强司法审判的公开、公正、透明。四是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组成巡回法庭,以司法所调解庭为依托,邀请民调员参加,公开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成功的纠纷案件,以达到提高调解水平,教育群众目的。五是在县司法局增设了调处指导中心,协助县排调办一齐指导“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人民调解方面的运作和疑难问题。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紧密衔接。

二、明年工作谋划

(一)抓好重要时期的集中排调活动

继续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在重要节假日和政治敏感期安排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排调活动,确保重点时期人民群众平安欢乐,确保全县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

篇9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抓制度落实,全力排查化解矛盾

为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向规范化,我办严格落实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周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台帐制度、移办和督办制度、排调调度会(或民情分析会)制度、“月通报”和“季评比”制度、回访制度、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3月份,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排调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县“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考核细则》等,定期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落实各项制度情况、三种调解职能作用发挥及相互衔接情况进行打分评定,列入每年县委、县政府大稳定考核范围,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在“双节”、“国庆”、“两会”百日排查化解活动等期间,我办在原有日常重点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周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日报告制度,即要求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排调活动的要求,入村入户、入企入工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排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建立工作台帐,每天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上报县排调办,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排调办经过汇总梳理后,将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逐案分别督办,限期解决,并定期对案件调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使排调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方面更趋完善。

(二)抓个案调处,解决重大疑难纠纷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采取多种办法加以解决。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实行了县级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包稳控、包、包处理的“三包”制度,并按照案件分类、工作要求、结案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包案县级领导,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做到了目标任务、责任要求、调处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二是对排查出的每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件进行登记建档,实行一案一策,一案一个调处小组,采取联合“攻关”、限期调处等多种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疑难纠纷问题。特别是加大市挂账督办案件的督办力度,使一批难点案件顺利化解办结。三是实行高层调度机制,对通过督办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复杂案件,由县领导召集稳定、排调、、司法、法院、两办督查室及案件所涉及的单位等有关部门对案件进行综合研判、协调,拿出统一的协调方案,进行综合协调解决。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稳定。

(三)抓重要时期,搞好阶段性集中排调活动

为切实做好“双节”、全国“两会”和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人员排查教育疏导专项活动等重要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省市有关会后,我县立即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稳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攻坚化解矛盾纠纷隐患的通知》、《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重点人员排查教育疏导专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分别对各重点活动期间调处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要求进行了具体安排;对全县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治安消防隐患治理、突出问题整治、重点人群管理等各项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乡镇、部门进行了督导检查。活动期间,全县通过入村入户、入企入校入工地深入细致地排查,化解和管控率达到了100%。各项活动中,大力推行了县委常委包乡镇、包部门,各县长包线,各部门局长和书记包案,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包企业,村干部包户、包人的“六包”工作制度,确保了排查出的各类苗头隐患都能得到及时化解、有效解决。

(四)抓“三位一体”,促进大调解体系内部紧密衔接

为了更加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各乡镇和县直部门调解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了登记、受理、分流、督办和反馈等制度,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指导和督办等职能作用。为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我县还进一步加强了村居民调网络的建设,各村街(居)普遍建立了综治室,将治保、民调及其他组织和警务室进一步整合,构筑的基层纠纷调处、治安防控网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截止目前,全县188个村街(居委会)全部建立了民调会,各村街(居)每10户设一名调解信息员,调解员信息员总数达到了9401人,基本落实了“五有六落实”要求,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调网络。在抓好县乡大调解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我县重点加强了“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的内部衔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选定10名公职律师担任各乡镇和行政部门的调解员,利用专业特长,协助行政部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公职律师专业作用。二是从法院聘请了10名法官做为10个乡镇的民调指导员,明确职责,采取定期到村、街调委会指导民调工作的办法加强与民调组织沟通。三是县法院从各调委会选聘了100名民调员为特约调解员,负责向法官反馈本辖区民调工作,协助法官做好诉前、诉中、诉后的调解辅助工作。另外,法院还聘请了30名优秀民调员担任人民陪审员,以加强司法审判的公开、公正、透明。四是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组成巡回法庭,以司法所调解庭为依托,邀请民调员参加,公开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成功的纠纷案件,以达到提高调解水平,教育群众目的。五是在县司法局增设了调处指导中心,协助县排调办一齐指导“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人民调解方面的运作和疑难问题。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紧密衔接。

二、明年工作谋划

(一)抓好重要时期的集中排调活动

继续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在重要节假日和政治敏感期安排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排调活动,确保重点时期人民群众平安欢乐,确保全县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

篇10

一、与时俱进、深化认识,适应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新常态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这是在中央政法委会议上明确的工作任务指南,我镇全体干部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铭刻重任,将的讲话精神始终贯彻于人民调解的工作中、行动中、实践中,竭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尖锐化。尤其是征地拆迁、企业占地、医患矛盾等纠纷日益突出,且化解不及时就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镇广大调解干部务必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客观认识、正确分析、出动作为、及时调处,站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出的是和谐,调稳的是执政基础”的高度,提高认识、认真工作,化解一切不稳定因素,为全面创建法治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抓住机遇、完善机制,保障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有效运转

今年是我县“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启动之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法》和《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夯实基层人民调解会组织,强化“大调解”促“大和谐”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狠抓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体系职能的优势,推进镇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纵深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视维护社会稳定是第一责任,把人民调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且将其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促进广大调解干部责任心、使命感。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继续坚持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议、部门定点专人包案、领导定期接访、案件限期办结、调处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健康、稳定、有序运转。

(三)层层落实、严格管理。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务必认真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流调处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六统一”和“三三制”工作制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程序有机衔接,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等不良风气侵害群众利益。

(四)个案补贴、鼓励先进。镇群工办会同司法所务必深入村组走访调查、不断总结,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正完善《镇综治维稳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增大矛盾纠纷调解个案奖励幅度,激发广大调解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增进团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真抓实干、警民和谐。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交警队应当大力开展“警民亲”活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协调,整合资源,高效、优质地化解各种矛盾,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六)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温故知新,何况知识日新月异。对此,司法所、法庭应当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调解干部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采取以案讲法、旁听开庭等方式提高广大调解干部的调解水平和调解能力,更好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三、增添措施、重心前移,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五进”活动全面开展

进一步贯彻落实古蔺县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文件精神,深化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有序、高效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进城镇小区、进农村院落、进车站(码头)、进规模性市场(商场)、进景区”(简称“五进”)活动,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镇矛盾纠纷大调解“五进”活动由镇“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镇“大调解协调中心”(镇群工办)具体负责。“五进”活动务必坚持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原则,整合村(社区)和司法所人民调解、派出所行政调解、法庭司法调解及镇辖区职能部门力量,在农贸市场、“菜花节”旅游景区、白马村“幸福美丽山村”创建工程等人口密集、矛盾易发的地方,建立常态运行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窗口”,切实实现“哪里有群众,那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那里就有调解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经济建设向前发展。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各村(社区)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在农村院落和村民相对聚居区,由村民选任的院(坝)长、中心(联户)户长、村(居民)小组长等就近在村(居)民代表家中设立矛盾纠纷调解联系点,作为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前置工作“窗口”,及时、高效、便民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三)“窗口”规范、工作有序。镇、村两级调解组织设置的调解“窗口”要按照“温馨调解室”标准化规范设置。司法所应加强业务指导,“窗口”标识、标牌、调解公示栏内容等工作项目务必统一、醒目。

四、突出重点、求真务实,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一)在全国两代会和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全镇政法部门和镇村组调解组织应当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网络,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减少和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竭尽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良好氛围。

(二)在春耕和秋收农忙季节,争水、争电、争农具、争田边地角、争晒场等“五争”矛盾纠纷是易发生的重点纠纷,村组调解组织应当结合各辖区实际,对易发生“五争”纠纷的地段、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家底明白,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重点防范、落实到人。竭尽全力地把纠纷化解于基层,解决于萌芽,避免矛盾纠纷激化,严防发生械斗事件、、上访事件,发生非正常死亡案件,以及民转刑案件。

(三)镇、村、组调解组织应加强与学校、民政等部门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辍学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调查掌握其家庭、生活、生产及其困苦,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在学校周边、企业周边、公路周边等重点地域建立联防调解网络,积极探索政企联调机制,依法妥善解决厂社之间争地、拆迁、安置、用工、取水等纠纷,维护广大村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督查、奖惩兑现

“小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纠纷不出镇”是我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总体要求,纳入各村(社区)、各部门签订的2016年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维护稳定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

(一)各村(社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尤其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社会热点纠纷,各村(社区)在调解未果情况下,务必及时上报镇“大调解”协调中心(镇群工办),并跟踪纠纷动态,随时反馈纠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