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护理综述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透析护理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相关概念解释
1.1 糖尿病(DM)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1.2 糖尿病肾病(DN) 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但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所以称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1.3 血液透析(HD) 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血液和透析液引入一种有许多小孔的半透膜即透析器(人工肾)内,两者在膜两侧反相运动,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从而清除体内毒素和过多水份,补充体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4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在国际上无统一的概念,由于其工作的内容大致相同,所以在名词界定上亦大同小异。欧洲家庭护理是指为在家中的患病个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目前家庭护理的内容已扩大到社区照顾、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
2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国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DM与DN发病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DM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列为第三位大病。据估计,现全世界有1.6亿DM病人,DM是全球性医学难题,而由DN引发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正在成为威胁DM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据美国2000年统计,每年新增ESRD患者中由DN引起的已近50%。
2.2 国外HD发展现状 19世纪的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首先提出“透析”这个概念。1912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学院John Abel及同事第一次对活体动物进行弥散试验,第二年展示出他们用火棉胶制成的管状透析器,并首次命名为人工肾脏,标准着HD事业的开始。1960年美国Quinton、Dillard和Sinbner发明了动静脉外瘘,这是HD史上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慢性透析成为现实。1966年Brescia用手术方法建立了动静脉内瘘,这是透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不但开始了门诊慢性透析,还建立了家庭透析,并且患者可以自行穿刺。
ESRD作为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严重阶段,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患者必须依赖肾移植或者透析维持生命。由于移植的肾源等问题难以解决,使得透析治疗成为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HD人群日趋扩大。1990年,全球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为42.6万人,2000年增至106.5万人[2],目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的人口已超过137万人。尽管DN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心血管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很高。
2.3 国外DN血液透析家庭护理研究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中,家庭护理越来越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和人们的青睐。在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护理已成为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立、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系统。日本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并将家庭护理纳入医疗保险之中,为促进社区保健工作和家庭护理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美国家庭护理和精神护理是社区护理的专门领域,美国护士协会1986年制定的社区护理活动基准为:理论、资料收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质量保证及专业人员的开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研究等,共9个领域。
3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国内研究进展
3.1 我国DM与DN发病情况 DN是DM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影响着许多DM患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慢性肾脏疾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增加有关。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约有5000万人正面临着DM的威胁。
3.2 我国HD发展现状 我国HD治疗发展起步晚,1957年上海夏其昌医师在我国首次报道Skegg Leonard型人工肾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试用。同年,吴阶平教授等在唐山用血液透析成功救治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D的发展造就和培养了一批专业队伍,我国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约13000多人,分别属于泌尿外科、内科或自成一体的血液透析中心。有些单位还进行了HD基础理论和透析导致机体代谢异常的实验研究,这些工作必将推动我国HD事业的快速发展。
3.3 我国DN血液透析的家庭护理研究发展现状 HD的临床护理工作目前开展的比较广泛,限于院内健康教育和指导性护理工作。家庭护理干预理念引入的时间比较短,很多人对此并不很了解,而且家庭护理尚未纳入医保范围,没有建立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也没有设立统一的、完善的组织系统,这些限制了家庭护理的发展。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对不同人群实施家庭护理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医院正在尝试着开展一些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并有了一定的实施措施和体会。如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白血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骨折恢复期的家庭护理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家庭护理是新时期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适应人们对健康迫切要求下的必然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国内外DN血液透析家庭护理干预方面的研究还尚不成熟,此方面的报道还较少见,这是护理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血压变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5-02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脏产生的一种多肽类内分泌物质,可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当机体缺氧时肾脏氧分压降低,通过一系列反应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促进骨髓的红系向干细增殖,并向幼红细胞分化,从而加速红细胞增殖和成熟,使红细胞数量增多。其目的是尽早消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毒素,纠正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放宽对液体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摄入量的限制,有利于肾损伤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血液透析就是根据Gibbs-Donan膜平衡原理,将病人的血液与透析机供给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的内、外室,并分别在透析膜的两侧反向移动,即血液自透析器的动脉端向静脉端流动,而透析液从透析器的静脉端膜外向动脉端膜外流动,血液和透析液内的溶质及水依赖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做跨膜运动,以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和血液净化的目的。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顺应血液透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增高因素及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
护理进展,在水盐饮食方面,做好家庭饮食管理,坚持低盐饮食,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次血液透析间期体重不超过干体重的5%。注意保持大便1-2次/日。进餐应在血液透析前1h,血液透析过程如感饥饿,可适当进食。
每2-4周对患者的干体重进行重新评价,同时给予正确的饮食管理。研究表明,HD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0-1.5g/kg,热量应为35Kcal/kg,选用高生物价蛋白质。如果饮食中蛋白质不能满足所需,可在血液透析中补充氨基酸和脂类。观察患者干体重同时注意每次透析时不呕吐,食欲正常,皮下无水肿且身体无不适,同时借助血压进行评估。
对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液透析患者初次使用时有效剂量为每次50~150U/kg,每周2~3次,静脉或皮射,2周后增加剂量至75U/kg,如此直至血色素达到90~100g/L后和红细胞压积达到30%以上,然后改用维持量20U/kg,每周1~2次。留心观察患者的口唇、指甲,以及血液透析时管道内血液颜色,以便及时监测血色素,防止血色素增长太快、太高。
加强身心护理以适应血液透析病人这一角色。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角色缺失者以中老年居多,他们已经适应了以前的生活方式,但现在却需要以每周2-3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压力,无法适应角色的变化,我们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述,帮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放慢生活节律,组织患者参加肾友学会,与来自社会各层次的人接触,助他们改变生活习惯,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使患者重新认识、适应和接受自己。尽快使他们从心理上适应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生活。生理上保护血管通路,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营养膳食。护士要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只有接受了合适的健康教育,才能在院时按照护士制定的方案加强自我护理,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应角色的变化。
对于肾素依赖型高血压,除了消除体内过多的水钠潴留以外,血压仍不能控制时,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在服药期间,每日测血压4次,将血压保持在18.7/12.0kPa以下,注意了解是否有引起高血压的其他原因,以便作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应从以下3点着手:
(1)限制水、钠的摄入:透析间期的液体摄入量要适当控制,使透析中的超滤量与超滤速度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
(2)调整透析处方:初步研究表明增加透析频率可以使血压正常、左心室肥厚减轻。有研究比较了标准血液透析(每次4小时,每周3次,疗程6个月)与每日透析(每次2小时,每周6次,疗程6个月)的血压,发现每日透析后的血压明显下降,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此外,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厚减轻。
(3)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可使用除利尿剂外的降压药物。应用较多的降压药有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药物的降压效果、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如对血脂、血尿酸的影响)等。一般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制剂。可把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惠芳.老年人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及对策的探讨.临床医学,2005.
[2]崔玉玲.透析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护理研究,2003.
[3]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医学综述,2000.
篇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的疗效。方法:观察12057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化,发现低血压后尽早相应处理,透析间期予以预防指导。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9%(1073/12057),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救治措施后,95.0%例次的低血压得到了纠正,干预有效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透析。结论:透析 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异常发生率高,应早期发现、处理以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61-02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已成为许多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透析的顺利进行,有些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发现并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可大大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总结近年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防治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唐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78例,男性116例,女性62例,年龄20~83岁,平均48.52岁,透析时间3个月至14年,透析总次数12057次。
1.2 透析方法:
德国贝朗DIALOG透析机,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诱导透析2~3 h/次,维持透析4h/次。透析频次2~3次/周。
1.3 血压的观察方法及评判标准:
记录透析前卧位平均动脉压,每小时测血压1次,有低血压倾向者,15~30 min测血压1次。透析过程中,每30 min巡视1次,询问患者情况。
1.3.1 低血压诊断标准:
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伴或不伴头晕、眼花、出冷汗、打呵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1]。
1.4 血压异常的干预对策
1.4.1 低血压: 透析中的对策:①减少体外循环血量,将预充液的部分或全部返回体内。②控制血泵速度,从50 ml/min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反应逐渐增加。③补充白蛋白或50%葡萄糖。④阶梯式超滤,超滤量采取阶梯式下降的方式,因为透析开始时,由于体液潴留,对超滤的耐受性较好,接近干体重时,血容量迅速降低,组织间液来不及补充,常出现低血压。如超滤确有困难,增加透析次数。⑤高/低钠透析:早期采用高钠透析,提高血浆渗透压,有利于达到超滤的目标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透析结束前30~60 min改为正常或低钠透析,防止透析后口渴和水潴留,避免增加下次透析超滤的困难和诱发低血压。⑥改变透析方式,采用血液透析滤过、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4~35℃)。⑦透析前停用降压药物。⑧加强超滤监护,采用容量超滤控制,预防超滤不当引起低血压。
低血压状态的紧急处理:查找并去除病因,降低血泵速度,停止超滤,让患者取平卧位吸氧。上述措施无效时,经动脉血路快速输入以下液体:0.9%生理盐水100~200 ml或10%NaCl 10~20 ml、5%NaHCO3 50~100 ml或20~25%的白蛋白50 ml;如低血压持续存在,可给予升压药物,如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等;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诱发心包填塞,甚至猝死,需做心包穿刺或经皮心包插管引流;严重低血压经积极处理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及时回血结束透析。
2 结果
本组12057例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低血压1073次,发生率为8.9%,低血压发生在第1小时的有38例次,占3.5%,第2小时的有88例,占8.2%,第3小时有695例,占64.8%,第4小时的有252例,占23.5%。其中老年人789次,占71.6%,发生率相对较高。在1073例次中,1019次经处理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透析至结束,54例次持续低血压立即结束血液透析下机。
3 讨论
由于导致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较多,不同的患者应根据病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目前有关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疗效的报道结果不一。夏梨萍报道[2],实施整体护理组病例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仅0.06%(5/8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0.18%,14/80,p
以上结果显示,通过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及救治措施,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异常能够迅速得以纠正,有效率达95.0%。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及处理意见[M].血液净化学.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3-154.
[2] 夏梨萍.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07-108,110.
篇4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74-0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故将血管通路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护士是维护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第一使者【1】。尤其现在老年透析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的内瘘更不易保护。因此对内瘘的护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内瘘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式选择及理想的功能状态的内瘘
自1996 年Brescia 等首次将桡动脉和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来,许多学者创立出很多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内瘘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细, 且动静脉吻合方式由原来单一的头静脉主干断端与桡动脉主干断端对接逐渐扩展为:主干断端-主干断端、主干断端-主干侧端、主干侧端-主干侧端、主干分支-主干分支等多种方法, 并成功的进行血液透析。但仍有术后并发症发生【2】。1982 年John 认为应用鼻烟窝区血管作为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1997 年于立新用临床实践证明: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效果最佳。同时叶朝阳认为理想的动静脉内瘘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容易建立血液循环,血流量至少200ml/min;②血管口径足够大,便于穿刺;③足够的长度,便于行双针穿刺;④局麻下手术简单易行; ⑤感染和血栓并发症少, 而且并发症容易治疗和护理;⑥有尽可能长的使用寿命。
2 护理
2.1 选择内瘘手术的时机 王笑丽【3】认为在肾脏还没有完全衰竭之前就应该早作准备。即使一直不需要透析治疗,内瘘成熟以后,备而不用,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2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血透的治疗方案和血管造瘘的目的及预后情况,使其树立与疾病做长期斗争的信心,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2.3 血管的保护:当患者入院后就应根据患者情况保护好一侧肢体血管,避免反复抽血、输液等情况,以免造成血管硬化及血栓形成。
2.4 加强术后观察定时检查内瘘情况并触摸内瘘部位有无震颤或听症内瘘部位有无杂音, 局部有无出血、肿胀并抬高术侧手臂【4】。让患者学会触摸血管震颤,加强自护能力,以利即使发现血管闭塞现象。
2.5 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通常在1-2 周后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一些“瘘操”:如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3-4 次,10min/次, 或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2-3 次,每次5-10min,以上方法均有利于内瘘成熟。临床探索表明:内瘘术后1-4 天内即可使用,目前,大多学者还是认为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6 周,过早使用易造成出血、血肿、血管下沉、管壁撕裂,不利于内瘘的长期使用。
3 透析期间内瘘的护理
3.1 心理因素对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在患者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前耐心与其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采用量化教育等方法让患者了解有关内瘘的知识,以及指导如何正确的进行内瘘的自我护理【5】。
3.2 透析前主患者保持手臂清洁,透析穿刺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刺前检查瘘管部位有无感染,是否通畅。第一次使用动静脉内瘘血管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摸清管壁的厚薄、弹性及深度,穿刺点动脉端距吻合口5cm 左右,针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进针。目前国内基本上动脉端都是采用逆穿方式,静脉端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一般要求最初穿刺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6】。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有计划的使用内瘘。一般可使用阶梯式穿刺或纽扣式穿刺,力争一针穿刺成功。透析过程中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当天予冷敷,24h 后改为热敷或擦喜疗妥软膏,最好待血肿完全消退后再使用。定时测量血压,防止低血压引起内瘘阻塞。
3.3 掌握正确拔针压迫止血方法:由于动静脉吻合后血管压力增高,以及频繁的穿刺,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化都可导致穿刺部位不易止血,故每次透析结束后,用弹力绷带缠绕固定压迫球,手指按压15min-20min,以皮下及血管进针点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臂稍抬高,确定止血后指导患者不要立即除去压迫球【7】。先将弹力绷带放松,重新轻轻固定,待回到家(一般0.5h)后除去压迫球,以防途中不小心撞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有研究表明[8]以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穿刺部位,可缓解穿刺部位疼痛和压迫,预防静脉炎发生【9】。
3.4 非透析日的内瘘护理。做好卫生宣传,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2-3 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内瘘侧手臂免提重物或受压;若有假性动脉瘤,避免继续扩张;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免抓破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当天避免沾湿;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
4 小结
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血管通路, 只有拥有足够血流量的内瘘才能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10】。因此,对瘘管要轻柔准确,切忌粗暴,责任心和爱心在这里被充分体现,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勤.健康教育在维持行血液投资病人中的实施.当代护士,2007,(9).
[2] 赵芹,李庆周.介绍一种动静脉内瘘成熟前使用方法.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
[3] 勾筱娟,赵迹,赵淑梅,等.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指导和感染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32.
[4] 马勤,冯莺,雷小华,等.透析前教育是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3-1097.
[5] 姚璐,周宇彤,汪涛,等.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73-475。
[6] 吴冬春,沈麒云,钱玉华,等.透析前教育模式对腹透后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141-143.
[7] 华卓君,芮静娟,杨淑洁,等.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真实体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11(8):13-16.
[8] 楼憨琦,杨亚娟,张平丽,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26(7A):14-16.
篇5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率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症状。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诱导透析2h~3h,维持透析4h。
1.2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
2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5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症状及5例次凝血症状均可继续透析。
3原因及护理
3.1低血压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常见的原因有: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3];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血液经过透析机后,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血管舒张因子(腺苷、NO等)释放导致血管扩张;透析前服用降压药。护理:控制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需确定合适的干体重,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的脱水量;改变透析模式,对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钠透析、序贯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时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冷汗、便意等高度提示低血压,需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量、关闭超滤,非糖尿病患者须迅速给予50%葡萄糖、高渗钠,必要时给予升压药物或结束透析;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由于超滤脱水,血液可能降低[4],因此,透析前停服降压药1次或减少剂量。
3.2高血压主要是因水钠潴留容量负荷过重,肾素活性过高所致,故护理主要让患者知道自己的干体重,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特别是患者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中草药尽量避免,须低钠饮食,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3.3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心脏疾患史,未很好控制;电解质紊乱,出现高血钾居多,低血钾也经常出现。护理: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疾病,严格控制出入量。尿少患者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香蕉、蘑菇、坚果类含钾特别多,需特别注意。低钾者按医嘱补充钾,密切观察尿量,保持钾的平衡。按医嘱服用消心痛等。
3.4肌肉痉挛常见原因:过度超滤,使用低钠透析液。护理: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数和时间,避免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必要时采用高钠透析,给予泵前输入生理盐水、50%葡萄糖等。
3.5凝血症状常见原因为血流量过小,肝素用量不足,手臂外露血管收缩造成回流障碍,高凝血状态等造成,故须保持循环管道通畅,开始透析时要严密观察血流量,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如血液过度浓缩,可适量增加患者饮水量,在透析中注意肢体保暖,患者出现寒颤要及时处理。
3.6出血透析中出血可分为体内出血及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大多数发生在血透导入期的新患者。发生此症状应减少肝素用量,加强透析,改善尿毒症,透析结束时采用等量的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对抗,或使用进口低分子肝素,如Fragmin和Fraxiparince。严重者使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须注意增加血流量运行速度,每分钟达到250ml~300ml,或间歇性以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避免在透析中进行输血或静脉营养输入,及时观察血路运行的状况、透析器及血路管道血液有否变黑等[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这些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轻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观察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是确保血透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质量,降低透析中死亡率。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指出尿毒症在现今医疗水平下治疗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并做好家属工作,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2.
[2]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0):568.
[3]PietroZucchelli:DryWeightinHemodialysis.VolemicControl[J].SeminarsinNephrology,2001,21(3):286290.
[4]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2000,6(2):9193.
[5]左力,王梅.血液透析治疗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失,29例症状持续,需提前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
篇6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随着MHD发病率的升高和血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依赖于血透技术来维持生命。MHD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每年的死亡率也达到20%,我国血透患者病死率约25%,其发生与透析充分性等密切相关。充分透析是患者获得长期存活的关键,而治疗依从性又是充分透析的基础。但血透患者不依从治疗的情况非常普遍,比率平均约为50%,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评定标准
1. 透析次数每周少于和等于两次达20%以上为透析方案不依从;2. 每次透析间期体重超过3kg为饮食、液体摄入限制不依从;3. 未按时按量服药,出现未被药物控制的临床症状如高血压、贫血等为药物不依从;4. 未选择一项有氧运动为运动不依从;5.内瘘护理不当为血管通路保护不依从。
二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一)患者因素
1.生理因素
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依从性的关系,各家报道不一。在性别方面,林哲等调查发现男性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女性患者好,但关云等调查分析男女无明显差异。在年龄方面,鲁慧等研究显示中青年患者依从性低于老年患者,年龄越大的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越好。但赵青艺等对91例血液透析患者调查发现,患者依从性与年龄无相关性。
2.心理因素
林荷芹等研究表明,积极的态度对树立治疗信心提高医嘱依从性有重要影响。鲁慧等调查也显示,患者控制液体摄入意向是影响其液体摄入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而赵青艺等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这与林哲等研究相一致。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认知行为能力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好的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好,并发症少。有文献报道,MHD患者约有1/2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良的情绪会导致患者依从性低下,消极对待治疗,甚至自暴自弃。
3疾病治疗因素
鲁慧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早期依从性好。这与孙秀伟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调查发现,血液透析时间少于6个月的患者80%依从性好,超过3年的患者有依从性变差的倾向,而MHD患者每日残余尿量
(二)家庭社会因素
经济条件好,家庭社会支持度高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MHD是一项价格昂贵、具创伤性的终身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医疗付费的方式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张翠芹调查发现,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其医药费报销比例低,经济状况差,透析治疗依从性也差。而就业患者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未就业者,信息处于闭塞状态,且交流减少进而认识不到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认为生存无意义,只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暴自弃,采取不按时透析,不遵医服药,不配合饮食等行为。
调查资料显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高依从性好,表明医患、护患关系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血透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
(一)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研究表明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医嘱依从性有明显效果。对于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所处不同的行为阶段及与之相应的心理需求,进行持续性,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给予患者同情、关怀和鼓励,注意宣教的方式,因人而异。给予饮食、生活及用药指导。
(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护士总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形成合作联盟。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为患者着想的工作宗旨,和蔼可亲的态度,人性化的管理可赢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疗上保证患者的透析质量,在精神上鼓励患者,提高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不要将消极的情绪传递给本已依从性差的患者,以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恶化。
(三)解除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消极的心理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护理人员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护。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要用坦诚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亲密感,激发其求生的欲望,提高MHD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抑郁严重者,可以用抗抑郁药物。
(四)关注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强有力的家庭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的支持作用。家属的支持、理解、关心和鼓励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对治疗更有信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自觉转变遵医行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家属陪伴患者适当活动,散步、看书、听音乐,病情许可时,鼓励和帮助患者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
(五)强化督导和随访
篇7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社会支持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各种进展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慢性肾功能衰竭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缓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躯体方面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及精神方面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幻想、猜疑、否认、不信任、不适应、悲观厌世、不遵守医嘱等。面对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患者的紧张心情得不到缓解,会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达25% 。
科学证实,心理障碍与疾病密切相关,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因果关系。妥善处理和应对疾病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疾病本身的康复效果,而且关系到患者的整个生命质量。有研究认为透析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在20%~49%。这就说明抑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普遍的心理并发症。本文就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分析作一综述。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抑郁
抑郁可使人的生理功能下降,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和睡眠障碍,免疫力低下,严重者产生轻生念头。调查表明,抑郁是透析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是人体对现实威胁缺乏对策而处于失望与无助状态下的心理反应,是丧失的结果如躯体完整性(需要依赖机器)丧失,家庭稳定性丧失(长期住院),经济保障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国外有报道2/3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症。报道维持性血透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66%,黄平等[1.2]报道初期血透抑郁发生率为78.4%,维持性血透发生率为60.3%。刘锦萍[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RF患者51例进行研究表明透析充分者抑郁症发生率为40%,透析充分性未达标的患者占60.78%。朱晓峰等[4]对第455医院血透患者59例进行研究表明血透患者抑郁患病率为54.2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刘永华5]对62例长期血透病人进行研究发现35.5%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申华平[6]等对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血透室6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有76.7%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
由此可见,抑郁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普遍的心理并发症,对血透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抑郁可影响脑功能活动及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免疫等功能改变。抑郁可以导致情绪低落、兴趣低下、工作能力下降、社会参与性明显减弱,故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综合抑郁对慢性躯体疾病的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抑郁症导致对躯体疾病症状的扩大化和随之而来的躯体社会功能缺陷;导致病人对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机能的削弱;产生对躯体直接的病理生理和病理生化作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很多理化指标和透析指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决定性意义[4]。总之,抑郁障碍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如果能有效地缓解透析患者的抑郁障碍对提高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定有裨益!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
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后者是指稳定的婚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的大小和可获得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同时社会支持还包含一个利用度,即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也对应激起缓冲作用。
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社会支持网络还有助于个体在精神紧张事件发生前,获得和发展自己的预见及应付能力。社会支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健康[10]:(1)调节思想、情感和行为以促进健康;(2)培养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感知;(3)促进人的健康行为,如平衡饮食、锻炼、睡眠、合理用药等。社会支持网络健全的人通过遵守健康常规、参加积极的健康活动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促进个人健康护理行为。
石少波[11]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不适等不良心理状况,在社会中受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这表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以及对社会的利用度较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遇到社会、家庭中问题时,与家人及亲朋好友共同讨论、共同支持和寻求帮助的可能性要小于对照组。有专家对5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度较低。
有关专家对北京市两家医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功能家庭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低功能和无效家庭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家庭功能越高则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越低。杨湘红对65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血液透析病人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状况呈负相关,这就表明社会支持可消除或降低血透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解抑郁,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治疗,以平常心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小结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它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对心理方面的影响是主要的,尤其抑郁是最普遍的心理并发症。了解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及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可以为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证据,有利于促进其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平,张晓良,扬金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2):114--115.
[2] 黄平,张晓良,扬金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73--74.
[3]刘锦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J].2006 5(8):452--53.
[4]朱晓峰,张金元,韩国锋,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2)93--94.
[5] 刘永华,凌青,谢抗洪,等.长期血透病人抑郁障碍相关因素调查及心理调节[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3):94--96.
[6] 申华平,李艳菊,张丽萍.对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43--44.
[7]潘芳,毛雪琴,江虹,等.乳腺癌患者应激事件、社会支持与婚姻质量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3,41(1):65一67.
[8] 黄丽,沈晓红.抗癌明星的心身特点初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72--73.
[9] 张俊娥,李津,刘明.社会支持与健康的护理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24--425.
篇8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155-02
Analysis of the death cause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 in maint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ANG Huan CUI Kai SHEN Xinhong
Xinxiang Central Medical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death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patients. Methods All of 124 cases who underwent hemodialysis with the age below 60 years old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our hospital,the death cause of MHD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cardiac complications (15 cases,40.5%),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12 cases, 32.4%) lower values of HGB, ALB, serum creatinine after hemodialysis with 3 months (P<0.05) and higher serum CHO,serum creatinine before hemodialysis (P<0.05) were found in the death cases than in the survival cases.the main correlat-ed risk factor were anemia, hypoalbuminemia, hypercholes. 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erebrvaxcular disease were the main death cause in MHD patients,the main correlated risk factor were anemia, hypoalbuminemia, hypercholesterolemia.
[Key word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End stage renal failure; Cause of dea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erebrvaxcular disease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临床替代治疗手段,随着技术发展,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虽然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死于各种并发症。本文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皆在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小于60岁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共计124例,平均年龄(45±11)岁,男女比例为1.5:1 。其中统计期前原有21例,5年间新增103例。统计截止期在透患者70例为对照组。5年间共有54例患者退出治疗,其中死亡37例设为死亡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余17例患者转为其他治疗,包括肾移植术,腹膜透析或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不纳入该研究。
原发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居首位42.1.%,继发性疾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24.1%,高血压肾损害占18.9%小管间质性病变占10.1%,发病原因不名占5%。
1.2 方法
给予纠正贫血、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次透析时间4~5h。每周透析2~3次。
1.3 观察指标
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甲状旁腺素(PTH)。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死亡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原因分析
3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感染4例(10.5%),多脏器衰竭3例(8.1%),消化道出血2例(5.4%),肿瘤1例(2.7%)。
2.2 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透析前血肌酐、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透析3个月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主要探讨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皆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指导。由于年龄≥60岁的患者存在器官功能下降且原发病构成与<60岁的患者存在差异,本文着重研究年龄<60岁患者的死亡原因。
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年轻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比同龄普通人高500倍左右[1],引起维持性血透死亡的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加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贫血、容量负荷过重、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因此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对患者进行宣教,避免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快,透析时脱水尽可能达到干体重,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
感染易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最终引起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加上原有基础疾病,患者抵抗力慢性下降,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合并感染存在,加之有些患者透析不充分时,普通透析不能清楚中大分子毒素物质,导致毒素积聚,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动、趋化和吞噬功能,增加各种感染发生的危险性[3]。因此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一旦出现感染尽早治疗。
比较死亡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死亡组透析开始时血肌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透析3个月血肌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Qureshi等[3]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其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间接反映了患者营养状况。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红蛋白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死亡组的血浆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考虑与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从而导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而付瑶[5]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中,低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通过口服药物改善和纠正患者血脂水平应达到什么水平,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证实[5]。
综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积极纠正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充分透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J]. Am J Kidney Dis,1998,32(5 Suppl 3):S112-S119.
[2] Fujimoto N,Iseki K,Tokuyama K,et 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for th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chronic dialysispatients [J]. Clin Chim Acta, 2006, 367: 98-102.
[3] 周进. 5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 医学综述,2009,15(19):3031-3032.
[4] Qureshi AR,Alvestrand A,Divino-Filho JC,et al. Inflamma-tion,malnutrition,and cardiac disease as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Am Soc Nephrol, 2002, 13(Suppl 1):S26-S28.
[5] 付瑶,常明,刘书馨.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10(1):58-60.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8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0月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透患者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5~81岁。其中急性肾衰4例,慢性肾衰20例,共进行血液透析2172例次。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分,透析液温度36℃~37℃,透析液钠浓度136~150mmol/L,血流量150~260ml/分,透析时间4~6小时,2次/周或每4天1次。
原因分析:①透析中超滤过快过多,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当超滤率过高(超过体重的7%或体重低于干体重)或超滤速度过快致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时,就会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灌注及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发生低血压[1]。透析性低血压与以下几个环节有关:一是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二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经验;三是患者为了多进水而超报体重或在称量体重时作假;四是血管通道静脉端不通畅。还有一种情况是总的脱水量不大,但单位时间内脱水量过大过快,亦是发生低血压因素,多发生在短时间高效透析及首次透析过程中。②植物神经病变:尿毒症病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病变。老年糖尿病及充血性心衰病人更突出。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异常降低,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弱,因此当血容量下降时,不能有效地引起静脉与小动脉的收缩反应,结果发生低血压[2]。③疾病因素:糖尿病及老年透析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大,或心包积液及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此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易引起血压下降。④透析液的原因:a.透析液的温度:透析液温度较高时患者的皮肤血管会强烈舒张,血液大量聚集在静脉血管床内,使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容易诱发低血压。b.透析液钠浓度过低:使用低于血浆钠浓度的透析液,血液中的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3]。⑤其他:a.年龄:60岁以上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几率明显大于60岁以下者。b.进食:透析过程中进食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胃肠血管舒张,血液大量进入消化系统,使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c.药物:高血压病患者在透析前或透析中服用降压药物,或者在透析中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引起血压降低。
防治措施:①透析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及及时处理: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般每小时测量1次,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若出现头晕、眼花、出汗、打哈欠、恶心,胸闷、心悸、肌肉痉挛等应立即测量血压,对老年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调慢血流量,暂停超滤,酌量快速注入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原发病是糖尿病者用生理盐水),调整患者,使其处于头低脚高位,并给予氧气吸入。②防止脱水过多过快:加强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控制水摄入的重要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3%,每小时水分超率不宜超过自身体重的1%,应根据病情及季节变化随时调整干体重,透析前后亲自为病人称体重。正确设定脱水量,每次超滤量不超过体重4%~5%[4]。若体重增长过多,可通过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使患者达到干体重。透析时,血流量须由慢开始,逐渐加速,一般以50ml/分速度开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及机体反应,逐渐增加至150~260ml/分,诱导透析时血流量应为150~200ml/分,老年血透患者及低血压倾向者,可采用序贯超滤即脱水速度先快后慢的方法,可有效防止低血压的发生。③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防止血管扩张:对于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可将透析液的温度调至35~36℃,提高透析液的钠浓度为150mmol/L,序贯至138mmol/L。因高钠浓度的透析液可以提高血浆钠离子浓度,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改善血管充盈度,减少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发生。低温透析可以防止血管扩张,稳定血压,但冬季耐寒能力差者不予应用。④指导患者掌握进餐时间,合理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不宜进食,如进食,一般选择在透析开始前1~2小时,避免在透析3小时后进食,以防发生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镇静药,高血压患者透析日血压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降得过低,尤其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病患者,透析前不要服用降压药,透析后视血压情况服药。⑤改善营养,纠正贫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肾病饮食,并鼓励病人多进食以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以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必要时给予输注新鲜血、白蛋白等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讨 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发病率为25%~50%,临床表现轻重不一[5]。血液透析致低血压一般可引起超滤困难,是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以及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一种常见现象,为了减少和避免低血压造成的透析血流量不足,以致超滤困难、心绞痛、肾脏血流量减少及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等不良后果,关键在于做好各项预防及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准确及时处理,改进透析技术。另外,改善心功能、充分透析、改善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包炎和冠心病等,均有利于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予风,蒋秀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其防治.中国血液净化,2003,12(2):66-67.
2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9.
3 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机制.医学综述,2000,6(2):91-93.
篇10
1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2related infection)概念与定义[1]
详见表1。表1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关概念
概念定义
细菌定居当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时,导管的血管内部分或远端部分半定量培养
插管部位感染插管部位周围2 cm 的皮肤出现红、痛、硬或分泌脓液。
皮下隧道感染导管表面皮肤以及插管部位周围2 cm以上皮肤出现红、痛、硬。
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在具有血行性感染临床症状的患者,从导管标本的半定量或定量培养以及血培养(最好是外周血)中分离出相同的致病菌(相同的种属和药敏谱),同时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灶。当缺乏实验室检查确证时,具有血行性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也可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间接证据。
输液相关性血行性感染从输液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致病菌,同时患者没有其他的感染灶。2 感染因素分析
2.1 皮肤细菌污染
文献报道,多数导管相关性感染,约50%的病例均由皮肤表面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人体皮肤的细菌在导管附着表面繁殖,易入插管部位沿导管的皮下间隙进入血管内引起感染,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少见[2]。
2.2 留管时间和插管部位。
2.2.1 导管置入24~48 h后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导管周围,微生物可在其中繁殖,留管时间越长,导管的细菌定植率越高[3]。留管时间大于2周的插管感染率明显升高[2]。
2.2.2 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可能与穿刺部位易受粪、尿、痰(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污染而护理又不及时到位、导管易移位等因素有关[2]。
2.3 其他 违反无菌原则、病室环境污染、静脉输注高渗、高营养物质等亦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
2.4 机体抵抗力低 危重、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等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故为插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3 护理要点
3.1 加强置管后的监测及护理,插管部位用纱布覆盖并每24 h更换输液器,每周更换局部敷料2 次,用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观察感染征象:局部感染主要是皮肤发红、肿胀、温热、触痛及分泌物流出;全身感染主要是菌血症、轻微的发热颤抖、极度倦怠、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一旦出现相关的感染迹象即予拔管并送检[4]。
3.2 达到治疗目的后,尽早拔除导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置入导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如治疗需要长期留置,使用时定期更换,最长留置不超过14 d。尽量减少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多采用锁骨下静脉。
3.3 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各种消毒液和消毒器械定期检查; 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设置隔离单间,收治严重感染、创伤患者; 危重患者实行专人责任制护理; 交叉治疗或护理时必须先洗手。
3.4 控制患者的原发感染,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4 小结
中心静脉插管在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不仅医生置管要严格无菌操作,更要加强中心静脉插管护理,才能有效的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参 考 文 献
[1] 杜斌.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36.
[2] 夏荣,何海萍,高岩,等.中心静脉插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6,5(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