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

篇1

一、中美澳加欧盟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制度比较

(一)通关申报制度比较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海关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申报方式,主要由商品价值和运输方式决定,可分为正式报关和非正式报关(美国)、正式申报和低值货物自评申报(澳大利亚)、正常申报和低值货物申报(加拿大);欧盟海关则要求通过跨境网购进口商品必须如实申报品名、性质和价值;中国则以商品进出境时海关确定的进出境目的为准,结合进出境运输方式对货物和物品分别适用不同的报关程序。此外,各国都规定跨境贸易进口商品必须符合各国对禁止和限制性商品进口以及相关许可证等方面的要求。

美国海关规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入境商品可分别以邮递、快件或货运方式出入境,且当所购出入境商品价值超过2500美元时,相关交易方必须以正式进出口方式向海关报关和清关。但是,若所购出入境商品价值未超过2500美元,则相关方可以非正式进出口方式清关,此时海关负责准备相关文件,如确定税号和税率。此外,与具有商业属性的入境商品不同,个人使用的入境商品可不受配额限制,而且若跨境购买的邮递包裹的报关价值低于200美元,清关时不需任何文件。

加拿大海关也规定当入境商品价值不超过2500美元时,加入"低值货物运输项目"的快递公司可通过提供一揽子最少文件而获得加速清关。澳大利亚海关规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入境商品无论以货运(空运、海运)或邮递方式入境,超过1000澳元的商品应正常报关进口(不论是否个人使用);不超过1000澳元的低值商品若以货运方式入关,货运公司应以自评清关(SAC)方式报关;若以邮递方式入境,则海关直接清关,如表1所示。

我国海关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商品的进出境管理,分为物品和货物两类,并根据其进出境运输方式,适用不同的申报方式。(1)对于B2B模式下的进出口货物,适用一般货物的通关程序;(2)对于B2C和C2C模式下的进出境货物、物品,以快件形式进出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商品,根据海关确定的进出境目的,分别适用进出境快件KJ和进出境快件个人物品申报方式;以邮件方式进出境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商品,根据进出境目的,分为商业性邮件和个人邮寄物品两大类,分别适用货物和物品两种通关程序;(3)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通过经海关认可并且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分别适用货物或物品的申报方式。

(二)进口环节税费比较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涉及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费,其适用的税率、免征额以及税负的计算与一般贸易进口商品基本相同;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则涉及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税和个人邮递(快件)进口物品的进口税,如表2所示。

美国和加拿大2500美元的规定仅涉及进口货物的通关要求,并不涉及进口环节税的减免。欧盟海关规定进口商品完税价格不超过150欧元的,免于缴纳进口关税(酒、香水和花露水以及烟草和烟草制品除外);对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欧盟各国也有不同数额的起征点。澳大利亚对于价值1000澳元以下的商品,不论其进口用于商业目的还是个人自用,也不论其以何种运输方式进口,均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商品与劳务税(GST)和其他税费(如表2所示);中国以货物和物品为区分而制定的免税限值(额度)及进出口税费缴纳等规定相对繁琐,海关的征管成本、企业或个人的遵从成本都较高。另外,对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退运货物的关税及进口环节税费的处理,澳大利亚海关规定:如因消费者认为货物不合适、不喜欢等原因,且已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费的退运货物,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可退还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费的情形。但是,如将进口货物复出口,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权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关税。

二、对我国海关制度的思考与启示

为更好地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和规范海关管理,海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提高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通关流程。

(一)创新、完善邮递商品和快件管理制度

以个人购买者为主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其进出境商品具有相当的个人物品特征,但也有部分商品具有再销售的贸易货物属性。虽然海关总署2014年第56号公告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商品的个人物品属性,但也增加了不法分子利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政策,通过化整为零的"蚂蚁搬家"方式来逃避进口税收征管的可能,这显然不利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此外,这种以货物贸易方式批量进口,进入保税监管区域或场所后又根据订单按个人物品属性进行清关和缴税的模式,会对一般贸易方式造成不利冲击,从而影响我国进口贸易结构调整和良性发展。因此,海关有必要改变基于个人物品和货物区分来给予通关便利的方式,适当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海关的做法,根据所购买的进境商品价值来适用不同的通关和管理模式,从而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特别是小额贸易商品获得更多税收和通关便利。

(二)逐步发展与海关联网的跨境贸易

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与海关联网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相关平台为海关收集和获取信息提供重要技术支持,而目前,上海等城市的相关平台虽各具特色,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综合平台,没有充分发挥其快速通关和信息收集优势,所以,海关应逐步拓展这些平台功能,完善通关模式,实现涵盖所有进出口模式下的在线购物、报关报检、缴税和退税、结汇以及物流监管的全方位信息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特点是中间环节减少给交易双方带来的价格与速度优势,所以与海关联网平台应以更全面和完善的服务,提高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通关速度,吸引更多企业和消费者加入这些平台。

文献资料

[1]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3)

[2]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 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篇2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也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业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口企业选择向跨境电商转型,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跨境电商和传统国贸在人才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1.跨境电商的界定

跨境电商是分处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同样是跨国界的贸易活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1交易方式数字化

传统国际贸易是依靠实际的交易场所交易以实物为主的商品,受时间、地理因素的限制,在询价还价、办理货运手续、报关、报检、支付结算手续时,内容繁多,耗费时间长,成本很高,而跨境电商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甚至数字化产品的物流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线上完成,减少或缩短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而且无论时空距离有多远,贸易双方都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对方的诉求,下单付款瞬间就能完成,最大程度低简化交易流程,节约时间,降低价格,提高利润。

1.2交易模式多样化

传统国际贸易基本模式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企业规模化进出口货物,而跨境电商的模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如跨境B2B以阿里的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出口贸易网、敦煌网等平台继续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更多的微小企业、品牌商家甚至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参与到跨境零售B2C的业务中,选择直接面对分散的消费者,还有些个人从业者通过速卖通、eBay、QQ群和微信等平台开展海外代购业务,大量的跨境商品并不通过正式报关而是通过快递或专线方式从国外邮寄到国内。

1.3交易过程多边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一般表现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通过一国进出口商向另一国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即使有多边贸易,也是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实现的。跨境电商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1.4营销途径便捷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一般通过国际展会或使用海外的方式,构建适应规模化商品销售的贸易渠道,而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营销渠道,企业可以自建平台推广宣传自己及产品,提高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或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减少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槛,电商网站聚集了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资源、消费者口碑公开化,广告推送等多种网络营销方法,为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开辟了发展道路。

2.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能力需求

跨境电商促进了外贸发展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需求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计算机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谈判、函电、接单、跟单、核算、结算、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的专业技能之外,下列专业技能也是急需的。

2.1网站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企业是以网上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网站运营管理建立起在网络环境中的品牌影响力。有能力的企业要搭建自己的独立网站平台,分析了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和浏览习惯,正确选择网站的域名、风格、语言,合理设置产品统筹、网站推广、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售后支持等环节,需要运营管理人员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都要了解,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网站建设的专业化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网络品牌形象。同时企业需要把自己的网站以及产品挂在一些目标市场知名度高的推广平台上,熟悉操作如出口通、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产品信息及优化,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等业务,并结合网络营销能力开展对外市场的全球营销活动。

2.2网络营销能力

利用外贸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便捷途径,跨境电商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调研最新互联网环境和海外市场情况,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和生活习惯,熟悉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利用后台数据提炼产品卖点定位客户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策划网络营销活动,选用合适的网络营销的工具和方法,在线推广企业或产品,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营销活动效果,才能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篇3

互联网时空的零距离要求加快跨境贸易的运输速度,现代消费者奉行个性化消费的理念又加大了跨境贸易的运输任务,网络时代要求跨境贸易运输发生变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保持一致,由此开发了一门新课程《跨境电商物流》。

2 课程性质

《跨境电商物流》课程设计内容为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的主要物流方式和操作实训,是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技能课、必修课,需要校企联合开发基于跨境电商B2C模式下物流工作过程的学习项目:邮政物流、国际商业快递、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跨境电商物流方式及实际操作。

3 课程主要内容

《跨境电商物流》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技能实践,以期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兴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物流操作。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3.1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海洋运输不同,跨境电商主要采用的物流运输方式有:

①邮政物流,包括了各国邮政局的邮政航空小包、大包以及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E邮宝、EMS、E特快等。据不完全统计,70%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包裹都是邮政系统负责投递的,其中约50%的份额都是中国邮政的,除此之外中国跨境电商常用的物流方式还有新加坡邮政、香港邮政等。优势:1)邮政网络基本覆盖全球,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包裹都能抵达。一般来说,全球各地在15-30天都能到达目标客户的手中;2)因为通常各国邮政都是国家经营的,有了税收支持使其价格较为便宜;在海关、航空等部门享有优先处理权,因此清关便捷,劣势:丢包率高,速度慢。

②商业快递,主要包括TNT、DHL、FEDEX、UPS四大商业快递公司,其支撑是全球自建网络和国家化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信息提供、收集和管理能力。优势:丢包率低、服务好、速度快,特别是发往欧美发达国家的包裹更是便利。例如,从中国寄包裹到美国,若使用UPS最快四十八个小时即可到达,中国发往欧洲,若使用TNT通常三个工作日即可到达。劣势:价格昂贵,且价格存在较大浮动性。通常只有在客户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此类传递,且还会向客户收取运费。

③专线物流,跨境专线物流一般是通过国内快递集货、航空干线直飞、在目的国家通过邮政或当地落地配进行快速配送的物流方式。现价段业内使用最普遍的物流专线是中东专线、俄罗斯专线、澳洲专线、欧洲专线、美国专线等。优势:丢包率低,由于其是将货物集中大批量的发往目的地,利用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了成本,所以其速度快于邮政小包,价格比商业快递低。劣势:国内目前的揽件范围有限,覆盖面不广,且相比邮政小包来说运费成本还是较高。

④海外仓储服务,是指网络外贸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商独立或共同为卖家在销售目标地提供的货品仓储、分拣、包装、派送的一站式控制与管理服务。卖家把货物存储在当地仓库,一旦买家有需求,就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以及递送。整个流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头程运输、仓储管理和本地配送。优势:发货周期缩短,加快了发货速度,使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降低了;提升了海外客户的购买信心,由于相当于在本土发生的销售,能够提供灵活可靠的退换方案;物流成本因此大大降低。劣势:要求卖家具有较高的进销管理、库存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且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海外仓储,适合的产品主要是库存周转快的热销单品,否则容易出现压货问题。

国内快递的跨国业务,跨境电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国内快递也纷纷采取措施进入国际市场,加快了国际业务布局,以顺丰为例,其快递服务已覆盖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启动了中国到俄罗斯的跨境B2C服务。优势:费用低于四大商业快递巨头,且速度较快。劣势:由于跨境业务不是其主要业务,覆盖海外市场有限,市场掌控力也不高,且存在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物流运输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B2C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重点讲解上述跨境电商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跨境电商物流还关系到海外买家对外贸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关系到客户的购物体验,进而关系到卖家的销售表现和最后收益,因此,课堂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性质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的能力。

3.2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保险险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教学中会重点介绍ICC和CIC保险条款。跨境电商物流的运输方式不同,ICC和CIC保险条款不再适用。针对跨境电商贸易,保险公司有的放矢的推出了险种,比如当出口货物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物损、 丢失、 迟延、 描述不符等,若卖家因此受到了损失,卖家可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赔偿要求,课程中因体现出这些内容。

3.3 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際贸易的监管方式

由于海关对不同监管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征税、统计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为满足海关管理的要求,通关管理系统的监管方式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结构,传统的一般贸易为0110。为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规范海关管理,实现贸易统计,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以96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场所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实时向电子商务通关管理平台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由跨境电商企业向相关的报关电子平台填写申报单,货物出口后由运输物流企业进行确认,海关系统定期(一般是每月)集成一份报关单,签发并打印报关单证明联和退税联等文件。这种方式和传统一般贸易每票出口需要一张报关单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相当于每隔一段时间才汇总一份报关单,大大提高了跨境电商的效率。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海关总署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12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经营企业、支付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备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传送交易、支付、仓储和物流等数据。对于9610、1210这些新增的海关监管方式,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

4 教学方式和方法

《跨境电商物流》是顺应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或并行。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将设计开发的知识内容系统而全面地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完成。因为目前跨境电商B2C主流平台如亚马逊、全球速卖通都需要企业身份注册店铺,经营有品牌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实践部分就只能依托企业进行。学生分小组进入到企业师傅的跨境电商店铺中,在学习商品运营过程中必然学会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知识,最终使学生获得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的能力。

5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商物流》以考查学生掌握物流模板的设置、运费计算与总成本控制、发货、配送和解决物流纠纷的情况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期中期末成绩、实践总结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课程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的评价占50%;期中技能测试占20%;期末技能测试占30%。

篇4

关键词:经济贸易;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概述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在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经过国家的批准后,可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各个发展阶段

(一) 起始期

其实,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同尼泊尔、蒙古、俄罗斯等邻国的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结算合作协议,允许在两国边贸结算时使用人民币和对方本币,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步伐。

2008年9月,国务院文件指出要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的试点。2009 年4 月,国务院第56 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珠海、东莞、广州、深圳开展试点工作,把港澳地区及东盟国家列为境外地域范围。

初始期的特点是,国家和企业已经在尝试,并去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人民币国际接受度不高,导致发展很慢,且总量很少。

(二) 扩大期

2010 年3 月,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这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又一进步,同时也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首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2010年6月,我国央行出台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试点方案, 由此试点地区增加到20个省市;取消了进口试点企业名单制管理; 境外地域范围也扩大到全球各国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量才真正开始井喷样攀升。

2010年7月,我国已初步建成人民币流出、境外离岸流通、使用、回流的循环路径。截至2010 年12 月,共有67359 家企业参与了人民币结算试点,结算量约5100 亿人民币。

扩大期的成果来自于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不懈努力和有利的政策支持,这个时期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大增,实现了量的增长,为质的改变做足了准备。

(三) 进入资本领域

进入2011年,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数额大量增长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从仅限于经常项目推广到了资本项目。我国央行于2011年1月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四季度为35.8亿元;2010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83.5亿元、486.6亿元、1264.8亿元、3413.2亿元;2011年一季度为3603.2亿元;二季度为5972.5亿元;第三季度为5834.1亿元。从上面数据看出, 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迅速增长,大大增加了人民币结算所占份额。

当然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迅猛发展之余,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新生事物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首先,法律制度支撑和监管力度不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放开金融市场监管,改革汇率制度、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 金融风险加大,而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却没有跟上。

其次,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占国家贸易金额比例仍然较少,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仅为4.8%和0.5%,跟主要发达国家(见表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逐步稳健开放金融市场,与有人民币需求的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逐步加大货币互换范围和金额,确保人民币有序流出国门,从而解决境外人民币供给问题。

(二) 建立两个世界金融中心,充分利用香港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取消香港人民币债券规模限制,同时加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又一有影响里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 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增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核心竞争力,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在服务范围、效率、完善度等方面都有待加强,需采取措施增强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度和融合度,提高金融业管理水平,拓宽服务范围。

(四)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纵观美元、欧元、日本三大国际结算货币得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必须继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这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战略基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

参考文献:

[1] 江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助推人民币国际化[J].时代金融,2011(10)

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融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种商业业态的新型业态。从表面上看,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Q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从实质上看,跨境电商指互联网科技对传统外贸的流程重组、渠道变革,不仅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涉及许多方面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跨境电商直接连接生产厂商和国外消费者,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交易费用,改变了贸易主体结构。伴随着贸易主体结构的改变,跨境电商将重组贸易价值链,即高附加值的活动扁平化,微笑曲线被拉直。总体来看,这种改变不仅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为众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1.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专门人才缺口极大

从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在跨境电商领域,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但招聘最多的还是国际贸易专业(70.1%)。在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近700所高校中,每年毕业生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近20%的企业还是直呼招不到人,80%的企业认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跨境电商企业需求更多的是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程序,又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导致跨境电商复合型专门人才严重匮乏。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中级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现行的跨境电商人才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初级(技术型)、中级(商务型)和高级(战略管理型)。初级(技术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即知道怎么做出来;中级(商务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精通现代商务活动;高级(战略管理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将来能做什么,即通晓电商发展全局。从调研的数据看,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经验的中级人才,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和会基础操作的初级人才。可见,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定位于中级人才所需的电商技术和电商实务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认为国贸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81.9%),专业知识不扎实(53.0%),知识面窄(51.3%),视野不够宽(49.7%)。这警示我们必须反思大学专业教育,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否则即使我们完成了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也不能为企业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看,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设置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全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理性选择。

1.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

跨境电商包含以B类客户为主的跨境B2B业务,也包含目前国家重点促进的以C类消费者为主的B2C跨境零售。在互联网及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跨境B2B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B2B贸易以快件或者邮件的方式通关完成交易。跨境B2C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境零售业务。跨境B2C可分为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其中,进口电子零售业务一般被称为“海外代购”,包括“天猫国际”在内的大平台以及不计其数的通过QQ群和微信开展业务的个人从业者。企业开展跨境B2C业务,除了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传统国际贸易业务中诸如询价、核算、跟单、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营销与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服务,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能够在电商平台、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单位或相关服务机构从事跨境B2B、B2C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平台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两块。其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商务英语或小语种语言能力、国际社交和谈判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营销,成本低,但是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分析海外市场行情,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消费习惯,找到他们的痛点,提炼产品的卖点。同时,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营销,必须让目标消费者关注到自己或自己的产品,那么从业人员还必须能够针对目标国家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信息渠道有效开展SEM、SNS、外媒PR等网络推广活动。总之,既要提高点击率、浏览量、下单率,也要控制营销成本。

(2)熟练的贸易平台操作能力。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外贸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著名的B2C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亚马孙、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网等,本土化跨境电商平台有Flipkart(印度)、new egg(美国新蛋网)、trademe(新西兰)等。诸多的跨境电商平台有不同的定位和操作技巧,跨境电商人才必须熟练操作诸如“出口通”、“速卖通”等业务平台,开展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进出口实务。

(3)跨境电商网站或网店的运营能力。除利用现有国际贸易平台外,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独立的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外在外贸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也需要对网店进行维护、推广、优化、关系整合等。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处理矛盾和跟踪个环节运营等管理能力。

(4)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跨境电商物流大多以]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与传统外贸主要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等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跨境电商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环节,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跨境电商环境中的贸易从业人员,不但要能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更要在小批量多批次的情境下,做到高效协调供应链各环节,同时控制好物流总体成本。

三、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建立跨境电商实践性课程+跨境电商证、赛+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传统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

1.建立跨境电商课程群,完善相应课程资源

从课程内容来看,可以在专业课中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运营推广等跨境电商基础类和专题类课程,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与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跨境电商项目、产品、流程、风险等管理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课程性质来看,这一课程群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店的建设、产品的推广、数据的分析等一系列实际业务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可扩展的课程资源,如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实验实训案例资料、实验实训操作手册、项目或产品库等。

2.依托地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产物,它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也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抓住这个契机发展家乡的外向型经济。地方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是极度缺乏的,这种需求和人才培养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竞赛,或者合作参加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实现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对企业需求、市场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对竞赛方案、方案的预演等进行研讨和模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扎根地方的信心。

3.与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

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必须引进活水,借力借势。目前国内行业领军的电商巨头都成立有专注教育培训的机构,地方高校尤其是内陆地方高校要融入跨境电商生态圈,其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这些机构合作。通过合作获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了解业界商情行情发展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聘请与培养,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通过自我建设和合作建设组成一条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源链。

在实践的过程中,跨境电商课程群、基于地方外贸创新的学科竞赛体系和基于合作共赢的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精密配合相互支撑的,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还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改革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并灵活积极地推进。因此,关于如何实施专业改革、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2015(1).

[2]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1):119-120.

篇6

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大连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及经常转移、海外代付、股东贷款、股权转让等业务类型,与大连市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境外区域已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2年,大连市已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353.47亿元。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219.35亿元,跨境人民币资本交易金额134.12亿元。2012年全年,大连市31家银行为768家企业办理3054笔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业务,结算金额199.28亿元,同比增长52.2%,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107.85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省50.3%;跨境人民币资本交易91.43亿元,同比增长1.1倍。

2012年,大连市跨境人民币资本交易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大连市首创人民币外债“一点管理”制度和“企业-商业银行-人民银行”两级受理模式。“一点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在办理人民币外债业务时,可通过结算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一点办理”,不必再向外汇局重复申请,其政策适用于跨境人民币业务。这大幅简化了相关业务流程,全市9000余家外贸企业每年可节省人力等成本逾10亿元。同时,跨境人民币融资性担保业务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稳步发展迅速成长。2012年大连市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人民币融资性对外担保,帮助大连市大橡塑国际等15家企业在境外融资15.90亿元。

据统计,大连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额长期占全省结算额的60%以上,可见大连市已成为辽宁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的关键力量。

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当前问题

境内企业缺乏话语权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意愿低。近年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大连企业的贸易话语权进一步受到冲击。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大额贸易中,美元占绝对优势。而小额贸易中愈加激烈的竞争给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出口商品层次低的状况仍未改变,企业在对外贸易谈判中仍处劣势。

另一方面,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积极性也并不高。境外企业基于节约财务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考虑,往往倾向于美元结算。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尚未开放,境外离岸市场发展刚刚起步,这都导致人民币境外存量不足且流通受限,以致境外企业缺乏人民币来源。不完善的回流机制和匮乏的回流渠道,使得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足,资金用途十分有限。

商业银行自身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业务推广力度。对商业银行而言,结售汇在其国际业务的收入中占比很大。而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对银行而言,其结售汇中间收入将直接减少。另一方面,跨境人民币业务使得银行在审核环节的工作增多。同时,境外参加行范围有限,与境外银行沟通合作的缺乏,也给商业银行的推广带来了顾虑。大连的中小商业银行在该业务上业务量很小,导致银行积极性不高。

相关部门分工协调存在问题商业银行业务水平需提升。宏观来看,人民银行和外管局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跨境人民币业务既是国际结算业务,又是人民币业务,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人民银行与外管局的分工上存在特殊性。人民银行同外管局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二者的数据之间也存在一定时滞,这都给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统计监测造成不便。就大连而言,外管局的统计口径较大,与人民银行的统计确有一定的差异。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各大商业银行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部门分工也存在极大差异。目前各商业银行自身的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和金融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以大连部分银行为例,建设银行由国际业务部负责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国银行由收付清算国际部负责,东亚银行由汇款部负责,大连银行由运营部负责,各银行在该业务部门分工上的差异可见一斑。这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数据的统计和水平的提升都造成了阻碍。

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瓶颈

经济结构挤压跨境人民币结算空间自然潜力有限。从经济结构来看,大连市的进出口贸易一直都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企业进出口往往都是针对同一主体,在贸易中只支付抵扣的进出口差额。加工贸易的附加值很低,使用人民币结算获利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加工贸易的企业往往没有议价权,而境外交易对手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很低。因此,大连加工贸易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能力不足、意愿受限。

大连市的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贸易在贸易中的比重非常高,这一固有经济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目前来看,大连地区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为主,进口以国内紧缺的资源类产品为主,这种结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在话语权上的被动地位的必然。

大连加工贸易占比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上半年,大连加工贸易出口合计96.1亿美元、进口合计52.3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合计56.5亿美元、进口65.6亿美元。加工贸易比重仍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大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自然潜力存在严重缺陷。

日资企业和日本交易对手企业众多,日方力挺本国货币国际化。大连地区日资企业数量众多,日本也是大连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日元多年前先于人民币开始了国际化进程。日资企业和日本国内企业,对本国货币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支持。这种对日元区域化与国际化的力挺,其动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因素,在某种层面上是由政治与文化因素主导的。因此,日资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积极性很低。这局限了大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长远发展和市场开发。大连地区与日企和日本贸易的关系是大连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性,这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经济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日企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低意愿,将是大连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市场扩张的重要阻碍。

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建议

加快建设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加强与周边各国合作。目前现有的跨境人民币清算,主要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支付依托,使用行、清算行或NRA模式提供服务。与国外成熟的外币结算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有着多种缺陷。参考现有的成熟的外币结算模式,构建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的工作效率,是跨境人民币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国的合作,以推动人民币积极“走出去”。商业银行自身也应加大在海外对自身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各国银行广泛的沟通合作,在境外加快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加强人民币宣传,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连作为辽东半岛发达的沿海城市,与日本、韩国、东盟等都有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东亚、东南亚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更易于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加强与香港、澳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合作,对业务需求的扩大、业务市场的开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

积极拓展人民币回流渠道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人民币“走出去”一样,人民币的回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然要求。要为国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选择,以增强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

我国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还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境外的人民币仍不能直接在在岸市场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离岸市场的建设就成了人民币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香港作为一个人民币交易活跃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独特优势。在香港大力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以将内陆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把香港作为人民币“走出去”的支点,在各国逐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篇7

近年来,跨境电商蓬勃兴起,并呈现出传统国际贸易所不具备的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频度、移动化的新特征。跨境电商行业紧缺复合性、实战性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用人首选的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从课程体系、实战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专业竞争力,培养出满足跨境电商要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关键词:

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蓬勃兴起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传统外贸“大单”逐渐被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订单所取代,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逐渐在外贸订单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外贸订单碎片化、小单化时代来临。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运营周期,中小企业开始建立直接面向国外买家的国际营销渠道,传统外贸模式受到挑战,跨境电商蓬勃兴起。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贸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等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占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二、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区别

1.多边化

传统的对外贸易以双边贸易为主,交易双方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贸易呈线状结构。而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交易方比传统贸易要多,不仅包括进出口双方,还可能涉及到交易平台、支付结算平台、物流平台等,贸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多边方向发展,更多地呈现网状结构。

2.小批量

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商以大的批发商为主,订单还常有起订量的要求,商品运输主要采用箱式运输,交易量通常比较大。而跨境电商主要面对最终消费者,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国际小包和国际快递、第三方物流模式和海外仓储等。跨境电商需求呈现出碎片化特点,每批订单批量小、金额小、体积小、甚至是单件。

3.直接化

传统对外贸易产品由一国制造商送到另一国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多级分销,进出口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而跨境电商借助于跨境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制造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进出口环节少、时间短,成本低、效率高。

4.高频度

金融危机后,现金流成了全球贸易流通企业最重视的问题,同时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国外进口商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再保持高库存,而是倾向于短、小、快的碎片化订单。跨境电商实现了企业或消费者的按需采购或消费,相对于传统贸易而言,交易频率大幅度提高。

5.移动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贸商机出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上,更多的询盘信息从移动设备上发送出来,更多的企业或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寻找工厂和产品。以美国市场为例,2013年至2018年,移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增速将达到22%。据调查,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全球五大市场中,7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更多地运用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跨境网上交易,跨境电商移动化成为大势所趋。

三、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特征

1.复合性

跨境电商是典型的整合性学科,体现在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和整合。跨境电商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专员、电商运营、电商平台操作等,用人需求专业多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计算机等。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数量很多,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却很少。企业对人才的复合性需求很强,单一的专业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据阿里研究院《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只占到35%,而复合性的人才需求占比为65%。以阿里巴巴、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更多地需要既具备外贸基本知识与技能又会跨境电商店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2.实战性

调查结果显示,跨境电商企业对学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信任度不高,占比只有3%,他们更倾向于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自己的培训,占比分别为65%和13%。究其原因在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实际差距较大,存在着专业知识不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实战性较差的问题,难以适应变化很快的技术和市场。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最大软肋。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并不缺纯技术性的人才,也不缺高级的管理人才,大量缺少的是真正能够具备综合能力从事业务的实战性人才。为此82%的企业希望大学增设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3.紧缺性

跨境电商行业需要复合型、实战型的人才,加之兴起时间不长且发展迅速,相关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人才缺口严重。从事跨境电商需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目前做跨境电商的人才主要还是来自外贸行业,英语专业居多。巴西、印度、俄罗斯、阿拉伯、蒙古等国家小语种电商人才缺乏。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人才,除了语种的限制外,还要具备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外的市场、交易方式、消费习惯,能读懂信用证合同,制作单证等。此外,还能进行电子商务的操作,熟悉各大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很少,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业内常态。

4.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为其首选

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内容。跨境电商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其核心仍然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国际贸易专业为跨境电商人才首选专业,占比达7成。

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更多是针对传统的对外贸易进行的,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贸易实务、单证、函电、结算、跟单、报关、报检等课程。针对跨境电商对人才培养复合性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可开选择性地开设与跨境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如网店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店铺装饰与推广等,从而使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具备跨境电商店铺运营能力,满足复合性人才的需求。另外在原有的课程中可加入与跨境电商紧密相关的一些内容,如在国际结算实务课程中加入Paypal,WorldFirst,Payoneer等跨境电商中常用到的结算方式。在运输与保险课程中增加邮政物流、商业快递、专业物流等内容,从而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2.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也应适应外贸形势的变化,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跨境电商需要实战性的人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不仅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与企业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跨境电商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企业的人员请进来指导教学。更进一步,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实验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培训学生,签署实习实训协议,安排定向就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3.打造跨境电商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跨境电商分为技术,营销,运营,采购,物流这五大职能模块,各职能模块之间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完成跨境电商交易。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在开展教学时可将4~5人组成为一个商业团队,每人负责一个职能模块。每个团队配备专业导师,独立完成跨境电铺注册、跨境选品、店铺优化推广、发货收款、售后服务等跨境电商训练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共享教学资源,进行跨境电子商务实战训练,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各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为学生走上跨境电商工作岗位和跨境电商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认证相关考证

目前,国务院已取消了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资格、国际货运人从业资格、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等9项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许可和认定事项,这有利于更多的人才进入外贸行业。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人才需要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员是难以胜任的。在国家放宽行业人才准入门槛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参加企业提供的一些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与考证。知名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就开展了面向千所院校招募电商人才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免费参加跨境电商初级人才认证考证FAQ,还可通过-参加实训项目,积累经验,提升电商技能,获取创业资源支持,实现就业对接。

作者:张丽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阿里巴巴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4):84-85

篇8

1、从业基数小但关注度不断提升。由于跨境电商的门槛相对较高(如语言沟通、知识结构、资金要求、平台要求),相较于国内电商贸易,本地跨境电商从业基数占比很小。早在2019年我市举办过一期跨境电商培训,参训人员40人以上,说明跨境电商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为下步业务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b业务远高于2c业务,但仅限于大宗跨境贸易。

我市的精细化工及机械加工均属于原料或配件输出型跨境贸易,交易对象多是通过各类国际性展会获取,前几年多数外贸企业试图通过阿里国际通获客,但收效甚微,目前已基本中断合作,通过电商平台通道获客的企业几乎没有。由于我市有竞争力的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限制,2C业务停滞不前,仅有的1-2家做跨境零售的也是买全国卖全国的方式进行。

二、存在问题

1、人才缺失问题。跨境电商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国内电商是1.0版本,那跨境电商就是2.0版本,要求从业者对语言的掌握、国际形势研判、域外消费习惯的分析、国际贸易条款的掌握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使得跨境电商失去了群体基础。

2、区域优势缺失。跨境电商做得相对较好的地区一般呈现几个特点:要么产品资源优势明显,如北上广深杭等地区;要么跨境电商便利化程度高;要么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在沿海等跨境电商较发达的城市不定期会举行招商会、分享会或者线下培训,对于平台的运营,平台政策的解读和海外市场的趋势等资讯能够很快的分享给卖家,但是地区就很少有这样的资源,各种资讯的获得可能要落后于沿海城市。

3、入驻平台困难。大平台入驻困难,四大跨境电商平台流量最高的两个平台ebay和亚马逊账号申请困难,申请通过率相比以前大幅下降。速卖通和wish相对容易一点,但速卖通目前主要市场还是俄罗斯和欧洲小国,整个欧美成熟市场相对于eBay和亚马逊不占优势,wish相对前三个流量较低。除了以上四大平台外,出现了很多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电商平台,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很多平台都会要求ebay、亚马逊、速卖通和wish等大平台的销售额达到一定要求才会允许入驻。不入驻平台而选择自建站,这对卖家的各方面要求就更高,网站推广、引流、运营等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相对在平台开店要高很多,新手卖家不太容易做。

4、国际货运物流支撑度不够。往往制约区域跨境电商发展的不是产品,不是结算,也不是规则,而是货运物流。一是可供选择的服务商数量少,更多的县区物流只能选择邮政国际小包,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里使得卖家物流方案性价比严重偏低,成本高、效率低,交易履约率下降,竞争优势不明显。

5、品牌意识不强与知识产权纠纷的制约。跨境电商这种贸易业态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虚拟空间市场”的交易,平台市场遍布全球,然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没有在商品流入国(地)注册的商标、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不受该国(地)相关法律的保护。跨境电子商务商标侵权行为影响平台和卖家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和形象,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6、现行跨境电商统计规则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发展状况。目前,数据缺乏使人们很难把握跨境电商发展的概貌,对确定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也是一种挑战。现行跨境电商统计中主要存在数据多报、数据流失、重复上报、跨境电商口径与海关统计不一等问题。在数据上报主体中,跨境电商商务信息平台作为申报主体之一,由于其多是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的平台融综合服务与交易于一体,若是综合服务平台,委托其报关、报检及退税的出口贸易不一定是以电子商务方式达成的,需要甄别哪些贸易数据属于跨境电商实属困难。

三、意见及建议

1、体系化建设。应着眼于跨境电商的生态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对人才队伍培育、商品资源推送、物流便利化、政策配套上进行强化。

篇9

目前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甚至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就整体业态环境而言,具体因素有政策因素、海关壁垒因素、交易信用因素、跨国物流快递因素、贸易摩擦因素等等。

1.1管理规则方面的制约因素

政府间管理规则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政府制定的管理政策缺陷与规则缺陷,虽然现在政策与支持力度、规划与管理上逐步加强与规范,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交易管理归属问题。从整个交易形式上看,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将跨境电子商务纳入GATS规则中,按服务贸易的形式进行管理。但交易过程中需要订购、签约,要通过传统的运输方式把商品与货物送达到消费者所在地,那么就要归入货物贸易范畴,属于GAAT管理规范[1]。还有对于娱乐产品、信息产品、软件、文化产品等交易,既不属于明显的服务贸易范畴,也不属于明显的货物贸易,在管理归属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我们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法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涉及到的外汇交易管理归属问题还难以把握。其次是交易主体的市场准入问题,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不仅仅要解决境内的问题,还得解决境外的问题,使得双边之间的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市场准入机制成熟有效,能共享双边企业的商品订单、合同、发票、运单,实现单边放行、单边商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跨境业务的发展[2]。再次是支付机构外汇管理问题。支付机构是一种支付清算组织,跨境电子商务的货币资金支付清算业务主要由支付机构提供服务,所以支付机构承担了一定的外汇政策执行与管理功能,支付机构实际上与外汇指定银行类似,但不同于金融机构,那么如何对此类机构提供的跨境外汇服务进行职能定位与业务管理,迫切需要在相关法规中进行明确,在制度上规范操作流程。

1.2海关贸易方面的制约因素

虽然应用互联网的开展信息传递可以畅通无阻,但是商品货物与信息不同,商品货物的流通受到国界的限制,跨境贸易中产生的货物流通需要通过海关进行通关,这是国家框架下的基本准则,任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均不能逾越。现在跨境电子商务的B2C业务基本向多品种、小批次、个性化方向发展,具有频繁交易的特征,按照现有的一般贸易流程设计的监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不仅产生了通关、退税、结汇等难题,也会诱发商品质量失控等现象,不利于跨境贸易的发展。现在我国正在进行各类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试点,例如宁波保税区探索的保税进口备货试点的“宁波模式”,在设计政策时,运用“进得来、管得住、放得快”的监管理念,为消费者跨境购物提供便利。

1.3物流快递服务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整个跨境商品交易过程中,物流快递实际上不是影响跨境购物的决定性因素,但物流快递的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出口型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快递服务主要有邮政快递、海外仓储等形式。国外大型国际快递公司由于需要高昂的商业速递费用,不适合我国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而使用最多的我国邮政包裹价格也不便宜,投递速度比较慢,而且只有设立经过国家批准的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地区,才具备直接邮寄国际快递的资格,否则会增加企业快递成本,影响企业利润。相比之下海外仓具有成本低、配送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1.4商品类别方面的制约因素

商品类别方面的制约因素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同质化。产品货源同质化,直接带来的就是恶性的价格竞争,这方面小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一般情况下国外消费者选择跨境购买中国商品,主要是当地买不到的商品,或者是便宜实惠的商品。特别是当消费者搜索一类商品时往往能搜到很多同类商品,这样价格就成了决定性因素,而商品货源公开化、价格透明化导致国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进一步削弱。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速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更新换代,才能继续保持市场的竞争力。

2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运营平台

目前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有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等。这些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各有特点,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如何选择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跨境平台是首先要规划的事情。速卖通是全球最活跃的、产品品类最丰富的跨境平台之一。速卖通的特点是价格比较敏感,低价策略比较明显,速卖通的地区侧重点在俄罗斯、巴西等国际新兴市场,适合产品有供应链优势,价格优势明显的自产自销型中小企业。亚马逊平台对于入住企业、商品资质、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具有严格的审核制度,交易收款的资金账号需要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银行账号。选择亚马逊平台最好具有比较稳定的供应商合作资源,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而且亚马逊平台流量主要分内部流量和外部流量,应该注重SNS社区的营销,所以选择亚马逊平台企业需要有很好的国际贸易基础和资源。eBay是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境贸易平台,面向的核心市场是美国和欧洲消费群体。eBay的支付结算方式一般选择PayPal,但eBay交易规则偏向消费者,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经常出现售后问题,那么可能会导致经营上的困难。企业选择eBay平台之前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其产品渠道、产品价格进行仔细研究,分析自身的市场优势和未来销售潜力,结合自己的供应链特点,对欧美市场的文化、人口、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等进行全面研究。Wish是一个基于App的跨境销售平台,具有移动互联网的优势,Wish平台97%的订单量来自移动端,Wish对消费者的主要吸引力是商品低廉的价格,但是因为Wish平特的推荐方式,也需要有产品品质的保证。Wish利用智能推送技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点对点的商品推荐,所以下单成功率与顾客满意度均非常高。实际上Wish是一种个性化私人定制模式下的商品销售形式,开展的是一种点对点的精准营销,Wish一次推送的产品数量比较少,具有较高的消费者体验感。

3组建专业的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团队

企业的管理与运营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商品销售过程中充满未知的领域,所以团队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子商务的,更应该注重团队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因为中小企业通常资源不多,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可以从传统的B2B平台中发现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可以从原来的外贸企业人才中选择,因为外贸企业都有类似的运行特征,转型也会比较顺利;可以从国内B2C平台中印记运营人才,因为无论从商品推广到数据运营,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内零售网络平台比较类似。最后必须对团队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包括运营与平台政策,统一目标,使人才团队形成合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服务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着物流运输距离远、时间长、成本高的特点,虽然与国内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有所不同,但也可以借鉴国内具备高效物流配送水平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例如京东商城、唯品会、1号店等,均拥有高水平的物流配送体系,或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或与高水平物流公司合作,基本可以实现商品24小时到达,且物流成本通过加附在每一件商品上,通过增加商品交易量来降低物流成本。跨境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上,可选择一流国际物流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或者在资金允许以及商品交易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自建物流配送渠道,包括海运、公路、铁路运输,通过大的货物交易量来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物流成本的目标,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5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

5.1通过收取中介费的方式实现利润增长

目前国际间为了压低商品成本,交易主体均在努力寻找低价的供应商,同时,供应商也在国际上寻找更多的买主,但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国际间的贸易现状无法满易需求。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出售国内国外双方交易主体的求购信息,充当交易主体双方的中介角色,收取信息费来获得盈利。

5.2运用平台优势增加广告收入

当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运行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经营的平台内会产生大量的会员数量、点击量和浏览量,企业可以为跨境电商平台带来另一个赢利点。平台可以通过为商家发放广告,利用平台的浏览量等将广告信息告之于国内外广大的会员和消费者,达到一定的产品宣传效果,从而获取一定的广告费用来增加利润[3]。

5.3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忠诚度

与国外跨境贸易企业相比,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起步较晚,各方面也较为落后,因此,小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更应重视消费忠诚度的培养,通过自己的产品引导消费者的习惯,培养对自己产品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企业要从传统的以生产、销售商品为中心,转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上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要正确对待消费者,通过社交渠道接近消费者,从现有的消费者中取得更多的利润。忠诚消费者可以通过会员俱乐部营销、数据库营销、积分奖励计划等方法来实现。

6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6.1促进跨境商务与社交功能的融合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商务与社交功能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现在很多主流社交平台都在尽力提供免费的工具化服务,都努力在网页上和APP里面增加商品购买功能。使用免费的社交化工具的消费者在看到喜欢的产品时,直接可以通过社交化工具界面实现购买所需要的商品,这就是互联网应用的工具化趋势。同时,各类电子商务网站也增加了很多分享功能,产品信息可以轻松而广泛地分享到全球各地的各个自媒体系统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服务能力。

6.2整合资源促进服务的模块化与标准化

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的模块化与标准化,更有利于信息功能共享与资源整合。企业提供的物流配送、支付、信息服务、自媒体服务等走向大融合是未来趋势,在将来也一定会出现很多创新的功能,这些创新的功能可能会单独存在,但也会跟其他互联网功能融合。所以企业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同时考虑模块化、标准化、对其他平台的兼容性和友好性。

6.3专注擅长领域提供特色服务

篇10

关键词:出口贸易;出口竞争优势;贸易摩擦;一带一路

一、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从出口规模来看,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因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16%。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的出口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和2011年的增速分别高达31.3%和20.3%。之后因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贸易成本不断攀升,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我国出口额为23427.47亿美元,增长6.1%。从表1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

2、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出口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5.4%下降到2014年的4.8%;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94.4%上升到2014年的95.2%,其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5.5%上升到5.7%。具体的出口商品结构见表2。

3、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

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超过一般贸易,但从2011年开始,一般贸易出口超过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恢复到一半以上。进出口企业从代工生产、贴牌出口向自创品牌、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转变,努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0.7%,占出口总值比重为51.4%,二十多年来首次超过一半,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7.8%。加工贸易出口8843.6亿美元,增长2.7%。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顺应个性化的全球消费潮流,也契合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市场需要,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相关数据见表3。

4、从出口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从出口主体来看,中国出口主体日益多元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而民营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8%和55.2%下降为2014年的10.9%和45.9%;2014年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高达40.8%。从表4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5、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出口布局继续优化

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出口布局继续优化。历年来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在不断的降低,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由2008年89.8%下降到83%,而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5.6%和4.6%上升到2014年的7.8%和9.3%。2014年,东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9%,中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2.8%,西部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22%。具体的区域出口情况见表5。

6、从出口的国际市场来看,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比从2008年的46.2%下降到2014年的39.1%。而对新兴经济体出口额总体增长较快,201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较2013年增长了11.5%。2014年全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额达到1061.47亿美元,增长了14.4%,高于我同期外贸增幅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3%。2014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比重如图1所示。

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国际需求较难回升

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部分跨国公司出于贴近消费市场、避免供应链过长易受冲击等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产业链全球布局有所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贸易深入发展。在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化进入调整阶段。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增速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1990年以来5.1%的平均增速,且这一预测仍面临下调的可能。2015年前2个月,世贸组织监测的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同比下降9.1%,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2、中国出口竞争力较弱

不论是中低端产业领域还是高端产业领域,中国出口竞争力“青黄不接”,出口产业竞争力较弱。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周边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出台优惠引资政策,主动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促进出口快速增长。过去五年间,印度出口额年均增长14.2%,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长9.8%。当前我国中低端出口产业一方面面临周边新兴经济体追赶,另一方面一些在华投资企业产能向发达国家回流和向周边新兴经济体分流,使得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弱化。在高端产业领域,发达经济体利用科技、人才优势抢占新兴技术前沿,促进“再工业化”,开拓国际市场,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高端出口产业更是遭遇了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过去五年间,美国出口额年均增长9%,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8.2%,均超过全球出口总体增速。

3、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2014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反倾销61起,反补贴14起,保障措施22起,涉案金额104.9亿美元。此外,中国产品还遭受美国337调查12起,欧盟发起的反规避调查和反吸收调查各1起。其次我国的高科技产品成为摩擦的新热点。中国输出光伏产品、风力发电机组、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相继遭到贸易救济调查。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另外贸易摩擦涉及的产业范围不断扩大。五金矿产、化工、机电、轻工、纺织、医药保健、食品土畜类产品遭受调查案件分别为38起、23起、17起、13起、3起、2起和1起,其中,涉及钢铁和钢铁类产品的案件是最多的,有27起,涉案金额23.2亿美元。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监测,全球保护主义措施中有超过1/4的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

三、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借力外贸政策优势,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

一是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开放的态度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发挥自贸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三是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四是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五是加快与相关国家开展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及准入谈判,扩大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

2、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培育出口产品新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以数量扩张为主,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出口竞争力较弱,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能源消耗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要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培育出口产品新竞争优势,支持出口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建自主品牌,培育自主营销渠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方式;鼓励出口企业通过环保、节能、低碳等绿色技术和手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3、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促进中国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当前贸易摩擦多发高发是中国成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一种伴生现象。我们要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首先,要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快速应对机制;其次,政府要对重要行业、重点出口产品和重点出口市场进行实时全面监控,进一步完善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现实的贸易摩擦救济体系。最后,要继续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交涉和磋商,坚持通过业界对话与合作化解争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务实、有效地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4、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扶持跨境电商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首先,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可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逐步实现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物流生产集约化和监管科学化。其次,扩大快速消费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尽快颁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条例与政策,选择具有实力与资质的电商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沛豪、马莉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贸易碳结构测算[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

[2]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

[3]王银龙: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

[4]寇宣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商贸,2012(9).

[5]梁明:中国对外贸易当前形势:分析与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12(4).

[6]王荣: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