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贸易业务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风险贸易业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风险贸易业务

篇1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长账期赊销出口”以及“远期信用证出口”三类业务风险较高,如果没有充分的保险保障的支持,企业往往会由于收汇风险过大,且难以获得融资支持而放弃这部分出口业务。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有效解决了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等难题,直接帮助部分高风险业务实现了出口。

一是拉动了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的业务。新兴市场国家市场波动大、收汇风险高,如果缺乏保障,企业大多会放弃这部分市场。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此类业务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二是拉动了出口到发达国家的长账期赊销业务。这类业务是指企业以赊销方式出口到除新兴市场以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且放账期限在90天以上的业务。由于这类业务买家风险较高且资金占用期限长,如果没有保险支持,企业在风险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出口。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此类业务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三是拉动了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远期信用证业务。这类业务是指出口到新兴市场以外国家的期限在30天(含)以上的信用证业务。这类业务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欧美等国家的银行大量倒闭,收汇风险急剧上升,企业往往会放弃这部分业务。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此类业务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综上所述,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三类高风险业务达到640亿美元,占全年总保额的71%,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8年平均占比为51%),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出口、稳定经营发挥了支持保障作用。

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在拉动我国出口增长和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在拉动我国出口增长、支持企业实现利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以及保障就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促进了出口增长,支持企业实现利润。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2 016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直接拉动了640亿美元的高风险业务,直接拉动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拉动一般贸易出口增长9个百分点。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902.7亿美元的出口贸易提供了保障。按我国出口企业平均3%左右毛利润率的惯例计算,可支持出口企业实现利润185亿元人民币。

二是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巩固了传统市场,开拓了新市场。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老保户(指签单日期在2009年1月1日之前的保户)借助信用保险的支持,当年新开发海外买家3.4万多家,实现出口额156亿美元。同时,中国信保还通过更为灵活的结算方式和放账期限等手段,扩大了对4万多个海外老买家的赊销力度,对这些老买家的出口比上年增加88亿美元。通过信用保险的支持,2009年老保户新增出口244亿美元,占全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左右。

2009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出口到传统意义上风险相对较低国家(发达经济体)的业务增幅近200%,充分发挥了帮助出口企业占领高端市场的作用。例如,中国信保根据对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突破传统承保瓶颈,对光伏行业超过90天的非信用证类业务积极批限,取得了较好成效。2009年,中国信保累计批复光伏行业超过(含)90天的有效限额达到71.8亿美元,帮助企业战胜欧美等贸易强国的竞争对手,赢得了大量订单。通过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2009年我国对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瑞士、希腊等光伏市场的出口,实现了38%~177%的增长。

篇2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篇3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加强监管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篇4

关键词:外贸企业;贸易融资;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外贸企业运用银行贸易融资的现状

当前,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大国有银行均开发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而且在开展了传统出具出口凭证等简单业务的基础之上更开设了复杂性更高的出口信用担保、保理、贷款等风险和收益更高的业务,为大中小型外贸企业扩大了融资渠道也即说明了我国外面融资形式具备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以国际间通行的贸易融资形式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的便利性。而由于多数外贸企业规模较小,自身实力与信用度不足而且银行管理者对于外贸融资业务还不足的情况下,该项业务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整体外贸融资业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其一,资金短缺面较广,从我国主要的外贸区域的相关报道中可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在资金方面处于短缺状态,唯有不足5%的企业能够获取银行的贷款;其二,资金缺口大,50%的被调查企业的银行融资不足企业资金需求的25%,可见,有九成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只能满足其资金需求的一半;其三,贷款难,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52.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

二、外贸企业运用银行贸易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一)银行方面

1.银行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缺乏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国诸多国有银行管理者对于外贸融资业务的认识和印象停留着高风险层面上,即使意识到该业务对于提升银行利润的重要性但心有忌惮,不敢于广发推广此类业务;其次,从银行业务量上而言,其主营业务是本国货币业务,国际业务比重占比较小,不论是业务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方面不具备优势,使之不愿意在此业务之中投入过多的经历;再次,在盈利方面,多数管理者并未认识到其盈利的空间,认识作用性不大。

2.操作环节复杂,审批程序较多

外贸企业不能需要面临国内竞争还需面对激烈的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盈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身产品价值、国外政治经济环境、企业规模等,致使外贸经济具备一定的风险性,而银行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势有将之扩大化的趋势,认为国际贸易不仅风险系数大而且难以掌控,因此在贷款方面层层审批,手续繁杂。

(二)企业方面

1.企业实力不足且信用意识谈薄

我国沿海城市发展外贸经济较多且大都是家族企业,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注册资金均较少,市场竞争力不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生产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即可申请进出口权,进出口经营权门槛的降低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得以进入外贸行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额往往较小,少则几万亦多达数百万美元。

2.外贸企业的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因对外贸易的风险性,银行对外贸企业的贷款业务管理极其严格,致使多数企业与该项业务之间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其一,在担保方面,中小型企业难以找到大企业作为担保,而其他担保又不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其二,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方面,不论是银行方面还是国家层面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致使愿意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担保的资金极其缺乏。即使个别能够提供担保的企业,其担保费用亦是极其高昂。

3.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水平较偏低

对外贸易虽然具有一定的利润,甚至是高额利润但却是与高风险并存的,其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还考验着其承受能力。对外贸易融资业务是涉及到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银行信贷、外汇法规、外语等诸多知识的一项高技术业务,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人才缺乏及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风险意识淡薄。

三、外贸企业运用银行贸易融资的策略

(一)改进审批决策机制以简化审批程序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性固然不可必然,但任何贷款业务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银行管理者因抛弃片面的认识。通过全面审核该项业务,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减少对该项业务的审批手续,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二)贸易融资产品的整合、创新、包装和宣传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日益兴盛的今天,银行现有的融资产品已经难以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且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业务量日益增长且复杂性与形式更加多样,已非简单的资金的收付。因此,我国银行应当与国际银行保持同步发展,加强国际融资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企业发展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三)企业方面

1.加强与银行沟通联系

沟通是促进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合作的有力桥梁,是双方增进了解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外贸企业欲获取银行的贷款,则必须积极主动的了解银行在国际贸易业务方面融资产品的资讯和规定并做好与之的沟通,严格按照银行规定的要求提交相应的文件等,使银行充分的了解、信任、支持企业。

3.强化管理树立风险成本意识

外贸企业决策者、财务人员和业务员都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在大力转变经营方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的同时,树立国际贸易的风险意识,将风险成本纳入财务核算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真正将贸易风险防范纳入外贸经营管理之中。

3.加强信用建设树立良好商业信誉

由于国内信任危机的加重,绝大多数银行仅向规模大且优质的企业提供国际业务贷款,而中小型企业几乎不可能获取贷款。因此,对于规模偏小的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从自身管理出发,树立诚信意识,将财务管理指标已经盈利指标等因素纳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以实际行动获取银行的信任。

参考文献:

篇5

钢贸行业以钢贸商为主体,钢贸商是从钢厂订货或者是从钢厂商那里订货,加工并销售给终端的贸易商,众多的贸易商就形成了一个行业,即钢贸行业。目前我国钢贸商的交易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钢厂,这是传统的钢贸商经营模式,主要方式为钢贸商在取得权后,向钢材生产商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在约定的最低采购量之上进行购买或赊销。在钢材紧俏的时候,取得钢厂权商不仅是赚取利润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公司在市场中竞争力的体现,一般而言大的钢贸企业都是从钢厂发展起来的。二是绑定消费终端,部分钢贸企业专事服务大型终端消费企业,其与钢厂、终端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保业务的稳定并锁定利润。三是套期保值,如果贸易商持有大量现货,并且持有的品种为期货交易标的,则若客户在现货市场上无法满足公司的销售要求,企业则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四是投机交易,企业根据自身对钢材供销和价格的看法,大量买入,囤积起来,等待价格走高之后卖出,其主要来源为交易市场现货、钢厂现货与短期期货等。

二、钢贸企业财务与融资

钢贸行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融资规模大,负债率高的行业特征。随着经济波动的加大,钢铁产能过剩、银行融资缩紧,对钢贸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根据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一季度,我国30家主要的上市钢铁企业,流动负债合计约为7595亿元,同比增加近270亿元,而流动资产约为5305亿元。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这说明企业经营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企业流动比率甚至低于0.3,最低的西宁特钢仅为0.28。多数钢贸企业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已遭遇财务困境,高流动负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压力。以河北钢铁为例,截至2014年1季度,其流动资产为534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990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450多亿元。1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80万元,同比降幅高达88%。河北钢铁的情况反映着当下钢企经营的普遍困局。另外,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查,2013年我国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4个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其中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6%。钢贸行业困境可见一斑。钢铁贸易是资金密集行业,通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主要靠银行信用带动,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同时,考虑到工程拖期占用资金,交易保证金、预付款的占用,钢贸企业需要大量营运资金才能进行日常贸易和获取利润。时至今日,这种大量占用资金的行业模式让大量钢贸商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支付银行利息等高企的财务费用,使得钢贸商为维系生存和发展,开始朝向高风险的房地产、炒期货、行业投资,钢贸行业风险逐步加剧。

1.目前钢贸行业授信主要风险

(一)钢价不断下滑,供需矛盾严峻,大部分企业亏损,少量企业破产,行业面临洗牌近年来,尽管各地均加大了钢铁行业整治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钢铁产能过剩的格局并没有改变。官方数据预计,2014国内的粗钢产量将达到8亿吨,同比增长4%,而2014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为7亿吨,供给依然远远大于需求。2014年的钢材市场竞争程度剧烈,钢贸商面临的经营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钢贸企业大部分实际亏损或微利,2014年7月,被业界誉为“钢贸大鳄”的金型重工及其4家关联公司申请破产重组,以乞消化40多亿巨额外债。整个钢贸行业正面临洗牌。

(二)部分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钢贸企业发展的经典模式便是用建钢材市场的名义购买商业房地产,之后再将这些地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用贷款买更多的房地产,进行抵押再贷款。近年来,卖钢材不如炒房炒股,成了市场上司空见惯的现象,不少钢贸企业开始涉足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高风险领域,而这样的转型,存在诸多问题。2014年9月份中钢集团爆出不良贷款超过200亿,资产负债率达95%,早在2013年国家审计署对中钢集团的审计通报中已指出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关联企业之间交易形成了高达40亿的欠款。钢企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金型重工、中钢集团等典型钢企只是钢贸全行业危机的一个缩影。在经济持续衰退情况下,钢贸企业老板“跑路”现象层出不穷。从披露出来的情况看,均存在向银行大量借款、违规使用信贷资金、贸易背景不实等情况,贷款真是用途多为房地产投资、民间借贷等,企业自有资金很少,融资杠杆率高。

(三)授信业务总量较大,多头授信情况较为普遍钢贸行业企业多、融资量大,各家银行为快速抢占市场,盲目扩张,对实质风险把控不足,不分良莠纷纷进入钢贸行业,导致行业整体授信庞大,多头授信情况普遍。部分授信企业资金需求测算的主要依据不充分甚至来源于企业造假的报表,这些情况并未引起银行足够重视。

(四)部分银行调整钢贸行业政策,对钢贸行业总体授信造较大影响,进一步限制了企业资金流根据2014年上半年公开的上市银行年报,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其中钢贸贷款、小微企业是重灾区。为改变钢贸行业对银行利润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以建行为首的国有银行及大批城商行纷纷出台调整钢贸行业授信政策,主要表现为限制授信额度,提高融资门槛,加强担保要求,这对已经举步维艰的钢贸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资金来源被进一步压缩。银行的限制和退出政策甚至直接导致了大量中小型钢贸行业接连而至的破产。随着银行授信政策调整,资金依赖性高的钢贸企业经营管理将进一步恶化。

2.加强钢贸行业授信业务风险防控的有关建议钢贸行业作作为一个企业数量众多,融资规模大的行业,对各家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前期钢贸授信介入程度较深的银行机构,更是亟须加强风险防控。在办理相关授信业务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一)深入开展授信调查要在分析申请授信企业财务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严把业务受理关。银行应将已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调查内容:一是企业库存状况,二是现金流情况,三是应收账款情况,四是在其他银行同业授信情况,五是担保落实情况。这其别需要关注的担保风险,互保联保或者担保公司的担保通常是高风险的信号。

(二)加强贷款审批在审批过程中,关键是要看钢贸企业的性质和具体的融资用途:如果钢材是作为原材料作质押,且有固定的终端买家,企业的资质很好,可以给与支持;但如果钢材主要做为临时易甚至或为了资金周转而亏损交易的,则不予支持。

(三)严密监控资金用途贷后应严格限定授信资金流向,优先支持直接或抱团向钢厂采购,并监控授信资金按用途使用。在授信方案设计时,可优先考虑使用承兑,贷款资金原则上不得采用自主支付,尽量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支付给贸易对手,优先支持直接或抱团向钢厂采购,同时要加强结算管理,监控好企业物流、资金流,保证授信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篇6

一、对高风险国家出口信用保险限制较多,制约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照国别、地区、企业资信级别、项目长短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费率及赔付比例。云南省大型机电设备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是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经济不够稳定,外汇储备较匮乏,支付能力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其列为高风险地区,提高了保险费率。如对缅甸项目的保险费率由原来的2%上升到4.5%,企业成本增大,同时也制约了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出口信用保险额度分配不均,使很多项目得不到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我国65%的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是对西方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达,保险额度有较大剩余。而对我国周边及东南亚国家保险额度有限,这些国家经济不够稳定,外汇短缺,在外贸项目中难免出现不付款或拖延付款的情况,收汇风险更大。 三、商业银行支持不足。商业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要求大型机电设备出口项目必须先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其出口收汇进行保险,提供担保后,商业银行才对其提供贷款。这使得外贸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资金不足,限制了进出口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外汇管理缺乏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监管。出口信用保险属于涉外保险,相当于境内保险公司为境外进口商提供贸易项下的付款担保,企业在获得出口信用保险理赔的同时,债权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外管部门如何督促保险公司催收货款,实行跟踪监管,目前国家尚没有明确规定。

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必须加快建立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的支持力度。云南省经济相对落后,出口主要集中在周边等经济实力不太强、政治上又相对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风险大。同时,由于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有限,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扩大出口。因此,国家应考虑向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实施更多的倾斜政策。如逐步扩大出口买方信贷的规模,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企业,适当降低企业提供担保的条件。 二、加强外汇管理,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监控。出口信用保险属于信用保险,承保的标的不是具体财物,而是出口人在货物出口以后的收汇风险。因此,外汇管理和出口信用保险在信息、收汇风险等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外汇管理在监管这类保险时应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 国际贸易融资

    一、倡导低碳金融,农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

    农业银行台州分行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推进“绿色信贷”。践行“低碳金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银行’,既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的内在要求。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为临海市的五大特色制造业之一,尤其在2003年9月22日,临海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后,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促进休闲用品礼品行业更快发展的共识。据台州海关2009年的统计数据:临海市全年进出口总值14.13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绩13.25亿美元,进口实绩0.88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出口总值超5.8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1.25%,在全市进出口十强企业中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占了50%,分别排第1、4、5、6、9位,五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出口总值合计达到4.13亿美元,约占该行业进出口总值的70.84%。可见,户外休闲行业已经成为临海市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是指生产户外旅游用品太阳伞、帐篷、户外家具等产品,为户外旅游业发展提供消费品的生产企业。该行业具有低碳、低耗能、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大多支持石油、化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与现在提倡的“碳金融”理念相违悖。作为践行者,临海农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给低碳节能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农行国际贸易融资助推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的发展

    农行为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以下几种:

    1.进口押汇。进口押汇是指农行收到信用证、进口代收项下单据或汇款项下客户提供的相关单据后,以进口货物的物权做质押或抵押,为申请人用于支付该信用证、代收或汇款项下金额所做的短期资金融通。

    2010年6月,有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A公司需要从韩国进口原材料,但由于生产旺季,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笔者所在的农行临海市支行得知此情况后,建议A公司以进口信用证结算,并向我行申请办理进口押汇,期限为3个月。我行审查后,开证前与A公司签订进口押汇合同,我行开出信用证。1个月后,国外银行寄来单据,单证相符,A公司签定信托收据,我行放单,同时对国外付款。A公司提货后加工生产,销售产品,回笼资金,3个月到期日后归还我行押汇款。这样,A公司就获得了3个月的资金融通。流动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新鲜血液,由于我行的绿色国际贸易融资支持,满足了A公司的利益需求。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出口商在提供货运单据之前,以供货合同和国外银行开来的以自己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向农行抵押,从而获得用于该信用证项下出口商的进货、备料、生产和所需周转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我行给予出口商的一种“装运前融资”。

    2010年8月,临海一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B公司同德国的进口商签订了一份金额为60万美元的订单。签约后,由于资金周转紧张,B公司凭德意志银行开来的即期信用证,向我行申请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用于生产该信用证项下的出口产品。我行对信用证真实性、条款等内容及B公司提交的出口合同等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审查了B公司的信誉及履约能力后,考虑到该公司资金周转紧张的实际情况后,为其发放了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对出口商有如下好处:扩大贸易机会——在出口商自身资金紧缺而又无法争取到预付货款的支付条件时,帮助出口商顺利组织货源、开展业务、把握贸易机会;减少资金占用压力——在生产、采购等备货阶段都不必占用出口商的自有资金,缓解了出口商的流动资金压力;为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融资渠道,特别是在当前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打包放款结汇,获得人民币资金的融通,降低资金成本。

    福费廷业务。福费廷(FORFEiTING),又称票据包买,是指农行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的买入有进口方银行承兑的或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福费廷业务对出口商的好处:

    (1)开展福费廷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贸易融资途径。当前临海户外休闲用品企业主要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差异性,且大多处于买方市场,赊卖方式较多,外贸企业在现金流上普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银行融通资金。福费廷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贸易融资业务,其所占用的是银行额度而非企业授信额度,有高达100%的融资,既能有效地规避客户风险,又满足了企业对资金融通的需要。

    (2)办理福费廷业务能满足出口企业的利益需求。第一,福费廷业务将远期应收账款变成现金销售收入,解决了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同时可以减少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金额,从而改善了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了资本的良性循环使用;第二,由于包买商无追索权地买断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因而承担了收取债款的一切责任和风险,出口商将原先面临的进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价风险等都转移给了包买商。第三,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除给出口商带来上述收益外,在我国特定的外汇管制之下还有其独有优势,即按照我国外汇政策,银行对企业的远期收汇不论是提供打包贷款、押汇还是贴现,均视为向企业提供融资,银行不能向企业即时出具相应的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而必须等到实际收汇后方可出具。企业拿不到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也就无法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和出口退税,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占用在税款上。而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对境内出口企业以此取得的外汇资金,视为已收汇并可为企业出具收汇核销专用联。出口商无需等到货款实际收回后即可办理相关核销和退税手续。

    (3)办理福费廷业务也可以使出口商增加贸易机会。由于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并不了解,临海的大部分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一般不敢跟高风险地区的进口商贸易往来,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订单全盘拒绝。但是有了福费廷业务后,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对方银行包买票据,银行信用高于进口商信用,通过我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企业可以考虑在高风险地区贸易,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

    目前福费廷业务市场运作情况良好,在严格的银行内控管理下,基本上没有银行到期拒付现象的发生。且农行大都采用福费廷业务,由第三方银行包买,我行从中赚取差价,在此方式下,我行可既不承担资金收汇风险,确保一定的银行收益,又帮助企业融通了资金,可谓“多赢之举”。同时可通过福费廷业务带动其他相关的贸易融资业务的整体发展。企业办理福费廷业务的同时,带来了信用证议付和出口托收的业务,真正实现银企双方的共赢。

    与此同时,我行为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贸易融资的方式还有出口押汇、出口贴现、国际保理、提货担保、海外代付等。真正实现不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在进口方面,我行均践行“低碳金融”,对临海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融资支持。

篇8

关键词:金融企业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组织 差异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87-02

着全球经济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的流动日益加快,经济社会中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吴玉凤(2009)认为,面对这样的环境,要让企业增强面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掌握主动权,将风险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必须强调全面风险管理。郭保民(2011)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就是以整个企业为管理对象的综合风险管理。其中心理念是:对整个机构内各层次业务单位、各类风险进行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以将风险管理控制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合理地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目标。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务院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维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新经济常态下金融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经济仍然处在向新常态转换的过程中,其结构、方式和体制的改变逐步推进并显现,也使经济增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信贷资产质量必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基于以上分析,金融行业和岗位将面对以下机遇和挑战:(1)经济的缓慢复苏使企业扩产缺乏动力,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会对公司客户产生一定的影响;(2)货币内部供应与影子银行供应的同步趋紧形态将扭转,企业面临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但准入门槛提高、融资成本增加等问题导致企业的借款风险在近期内难以缓解;(3)随着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发生部位正逐步蔓延和相互交叉感染,使金融集团类型的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4)银行近几年来进行的大规模收贷活动作用明显,在基本面回暖的情况下,除去因收贷因素倒闭的企业,一批在强压下生存下来的优质企业将可能提高企业经营质量、盈利能力,我们也将面临更多更优的选择。

二、提升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

持续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优化风险管理环境、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完善内部控制、建立风险信息处理与报告机制、进行事后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梳理流程。全面梳理现有业务及管理流程,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等措施,使管理制度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2.建立内控机制。根据管控要求,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并抓好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工作,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氛围。

3.强化风险约束。进一步完善监管责任人制度、分层次的贷后监管制度、定期风险预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保后管理薄弱的问题,提高信贷风险全过程管理水平。

4.提升信息管理。要不断优化信息系统流程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对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努力将各项制度改进的要求通过流程系统来实现,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不断调整优化结构,推进风险的差异化管理

1.优化业务结构,实施融资性和非融资性担保的差异化管理。在业务结构上,根据各类业务的战略定位、政策把握、业务特点、责任承担、风险承受能力等,实施专业化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原则,对非融业务设计差异化的流程制度,提高运营效率和管控措施。

2.优化行业结构,坚持“有进有退”的行业选择。紧盯信贷行业政策和市场风险,做好“两高一剩”行业持续性退出,政策调整下的防御性退出,风险客户的及时性退出,节约资本占用的战略性退出。在行业选择上,加大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利用生活水平改善和消费类相关产业;积极支持现代制造业和依附本地产业集群项下制造企业;严格房地产项目贷款,审慎选择建筑类企业,实行限额管理;暂停钢贸、煤炭贸易和大宗生产物资贸易类企业授信等。

3.优化客户结构,拓宽资源渠道。应积累广泛客户资源,坚持多户、额度适中的原则,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将市场拓展到全国。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客户链,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开创新的客户渠道来源。

4.优化组织结构,提升项目评审质量和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强化授信评审工作,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授信审批流程和评审方法;加强对高风险授信行业、授信品种和企业集团及关联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的管理;对重大项目和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交叉评估或聘请外部专家“会诊”,实现项目评审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授信决策失误,从授信项目的源头控制风险。同时,需提升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5.对不同风险等级项目实施差异性风险管理。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高风险项目的管控上,通过差异化的风险管理策略,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保证有限的信贷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三)适应经营转型,增强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性

风险管理应适应加快经营转型的要求,构建经营转型条件下的风险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制度文化,实现各类风险的全面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1.转变观念。在风险管理观念上,风险管理应由控制和防范风险,向经营和管理风险转变,由只注重风险管理,向注重平衡“风险与收益”转变,把握风险和收益的有效平衡。

2.主动管理。强化风险管理为经营转型服务的意识,协助业务发展部门做好对客户需求和效用的分析,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好地、主动地满足客户的各类融资需求。

3.加强预判。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战略的传导部门和风险管理的协调部门,应从经营转型的高度出发,认真分析业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订和前瞻性风险管理政策,及时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等方式引导业务发展方向,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加强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研究,了解新特点,把握新趋势,适应新变化,才能把握风险管理的关键,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从而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加强分析,建立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提前反应机制。加强宏观环境分析、研究,了解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建立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提前反应机制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和经济运行周期性风险。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和信贷结构,加强风险监管。

(五)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强化项目“一户一策”管理方式

在目前金融环境背景下,加强对企业基本情况的审查,合理评估企业信用风险。要充分重视企业基本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稳健性及其流动性风险;要摸清企业的关联方关系,判断多样化经营风险和关联性风险;既不能弱化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又要创新风险管理方式;要强化项目“一户一策”管理方式,持续对在保项目“一户一策”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确保公司信贷资产质量全年的持续稳定。

(六)以信用风险为核心,积极推进客户对标和风险防控管理

现阶段我们应加快客户“定标”和“对标”管理工作,推进对标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修正和完善项目对标管理工作,明确客户的准入和退出标准;逐步尝试开发与公司现阶段业务发展特征相适应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及时提示项目潜在风险;引入行业预警机制,对受经济周期下行冲击较大的特定行业客户全面持续风险排查等。

(七)提升风险信息敏感性,加快风险转化和处置效率

一是确立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的目标,对可能的处置转化进行预期和判断,同时注重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和员工行为风险的防控。二是信用风险发生后,要快速反应,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就如何调查收集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等方面都要作出具体安排,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要就企业资产保全和诉讼等工作进行分析和准备。三是落实对企业人员和资金、财产的控制,密切关注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动向;及时查封企业资产,冻结相关账户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企业财产信息,既包括实物资产,又包括专利、商标、土地等无形资产;既要查清本地财产,又要摸清企业外地的资产和权益,如股权及其他投资权益。

(八)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公司要自下而上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要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约束力,夯实风险防范根基。通过不同形式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评估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性,时刻警觉,养成按章办事的工作习惯,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屏障。抓好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传导,不仅公司管理层面要坚持,还要传导给客户经理、审查人员甚至每一位员工,最后要在业务规划、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深入体现,使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全员的文化氛围,成为公司的经营底蕴,使经营更加卓有成效。

总之,在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全面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所认识。机遇与挑战继续并存的今天,我们应面对、正视、认识和利用风险,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带领金融集团继续向前进。Z

参考文献:

篇9

但是与此同时,个别企业采用虚构贸易背景、改变回款路径等手段,从商业银行获取信保融资,使得银行的此项业务出现了垫款和不良。因此,信保融资业务在银行业界引起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信保融资业务看似风险较低,实质上是高风险业务,应提高客户准入条件,追加抵押担保等增信措施。

另一种观点认为,控制贸易融资风险的关键在于确保融资的自偿性,以及提高放贷银行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方面的技能,而不是依赖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追加抵押担保是一种消极的控制方法,将使贸易融资退回到片面强调授信主体财务特征的老路上去,并将大量轻资产出口企业拒之门外。

信保融资风险究竟如何?本文试图以信用保险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为例,从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两方面来探讨信保融资风险的成因,并为防范风险提供思路。

从借款人引发风险的行为分析

借款人虚构贸易背景

案例一:A出口公司向中信保公司投保买方信用险,并在该险别项下向某银行申请出口商业发票贴现。银行在融资逾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中信保索赔。中信保公司发律师函至合同买方,但“买方”称从未与A公司签订过贸易合同,也没有发生过贸易往来。中信保公司以贸易背景虚假为由拒赔,银行造成不良融资。

解析:借款人虚构贸易背景从银行获取融资是违法行为,但银行以此为由借款人的案件难得一见。实际上,在高利贷有市场的经济环境下,借款人提供虚假合同和单据到银行融资屡见不鲜。

坦率地说,借款人伪造合同并不困难。由于报关单要到出货后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在申请融资时,最重要的单据是海运提单。但是如果银行融资时,未在提单上标注相关信息,借款人凭同一份提单可以到不同的银行融资,甚至凭同一份提单到同一家银行重复融资。借款人直接拿假提单来蒙骗银行的事也时有发生。

由于信保公司在核保时,只是根据出口商提供的进口商名单进行资信调查,至于贸易背景是否存在,要等到出险以后才会介入调查,所以贸易背景的把握要靠银行。

海运提单虽然是规范的物权凭证,但在没有开立信用证、进口方始终保持在沉默的出口商贴模式下,出口方如果为了融资而重复使用提单,或者在银行只要求复印件的情况下擅自改动提单,银行在接到融资申请时,仅从表面上识别有一定难度。

但是好在出口业务还有报关单,即使发放融资时借款人确实还提供不了,但是一般而言,借款人在一个月之内补交报关单是可能的。

最危险的情况是,银行过分相信借款人的资信,拿到借款人的海运提单甚至是提单的复印件就发放融资,事后也不过问报关单的去向,或者轻信借款人已拿去办理出口退税的借口而放弃对报关单的审核。

借款人改变回款路径

案例二:借款人出口农产品,向A银行申请信保融资,但A银行一直没有回款记录。于是,银行向信保公司索赔,信保公司介入调查后发现进口商已经全额付款,但收款账户是借款人开立在B银行的账户。信保公司拒赔,形成不良业务。

解析:信保公司在接到理赔申请时,最关心的问题是进口商有没有付款到出口商账上,至于付到出口商的哪个账户上,不在信保公司的考虑范围。

在A银行融资的这笔交易上,货款回到了出口商开在B银行的账户上,A银行丧失还款来源,信保公司免赔。有的银行为了确保还款来源,要求借款人将回款汇入专门的回款账户上,但是在实务中,有些借款人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因素。

其一,出易金额小,笔数多,期限不一,借款人有时会把回款资金归集到国际业务主办行的账户上,统筹管理。

其二,出口商如果向境外大企业供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出口商一旦选定了一家境内银行作为收款行,再要求进口商改变汇路以便到其他银行融资,进口商往往不予理睬。所以,从放贷银行看,是借款人改变了回款路径,实际上却是借款人无力改变回款路径以适应放贷银行的融资要求。

其三,有的出口商以港澳地区子公司资金平台为由,回款先到港澳,再汇入境内。也有借款人获得融资以后,恶意通知进口商改变回款路径,以便收到货款后挪作他用。借款人改变回款路径是否困难取决于银行的贷后管理。借款人有个别贸易融资的回款路径出现问题,放贷银行还可以事后补救,但是如果是大面积、长时间无法满足融资银行要求,要么银行根本没有贷后管理,要么银行手里有足够的抵押担保,丝毫不担心借款人无法还款。

信保融资由于其自偿性特征,银行授信准入门槛已经降低,监控重点应该在贷后管理。本着“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原则,资金流向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借款人改变回款路径的难度与银行贷后管理的力度正相关。本案例中A银行放贷以后一直没有回款记录,直到信保公司介入调查才知道汇路改变了,该银行贸易融资的贷后管理明显存在漏洞。

放贷银行内部风险成因分析

“低风险”:似是而非

相对于国内贸易,出口业务由于有海运提单、报关单等货运凭证,风险相对较低,再加上进口商的信用有信保公司保证,有些银行将该项业务归入“低风险”业务。客户准入门槛、担保抵押要求和授信审批流程都相应简化和放松。在一路绿灯下,部分借款人的投保目的就从“贸易”变成了“融资”。

信保融资成了一种方便而廉价的融资方式,虚假贸易背景也为着融资的需求而层出不穷。因此有观点认为,信保融资看似“低风险”,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高风险”业务,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要求更高。

首先是客户准入,需要剔除以融资为目的的投保客户。方法是观察一段时间,出口商的出货和回款情况。如果进出口双方之间物流和资金流符合行业普遍规律,且在一两年之内基本稳定,可以认为这样的客户具备了准入资格。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量开业两年之内的出口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银行也无法从企业开创初期对其提供信贷支持。

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些银行为了扩大客户基础,获得较高的业务增速,不得不介入没有历史交易记录的客户的信保融资业务。对于这样的客户,贷后管理至关重要。

其次是贷后管理。贷后管理之一是融资发放后对回款的监控。有的银行要求借款人开立信保融资回款专用账户,但是借款人往往会以进口商不愿配合为由,回款无法进入该账户。有的银行与客户签订资金监管协议,约定回款进入借款人其他账户后首先偿还银行融资。但是回款一旦进入借款人其他账户,由于融资金额最多只是出单金额的90%,回款时还被中间清算银行扣除了手续费,不可能与融资金额完全一致,所以银行很难通过电脑系统一一甄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回款进入了借款人开立在其他银行的账户,银行更加难以控制。由于大部分出口信保融资笔数多、金额小,在每一笔融资都需要人工追踪的情况下,银行融资的成本与收益将无法匹配。

贷后管理之二是与信保公司的对账。为了防止在进口商信用限额之外对出口商过度融资,银行需与信保公司建立定期对账制度。有的银行与信保公司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使银行成为被保险人,并且约定信用限额余额的恢复以银行确认收汇为准。这样借款人即使擅自改动收汇记录也无法获得信保公司的认可。

贷后管理之三是与进口方联系。进口商的联系方式可以从中信保公司获得,银行可以从交易合同、货物情况等方面与进口商一一确认。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贷后管理方式,缺陷是人力成本高,联系人员必须懂外语,由于时差关系还需要在夜晚上班,笔笔业务的确认耗时量大。

“真实性”:扑朔迷离

在一个贸易为融资服务的时代,在一个“贸易融资”变成“融资贸易”的时代,如果凭借海运提单就可以获得融资,那么伪造提单、租用提单甚至买卖提单的现象就不可避免。银行如果仅从单据表面来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假,受骗上当在所难免。有些银行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鉴定贸易背景的真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借款人申请融资时,提单存疑、报关单尚未出具是正常的,此时银行如何去把握某笔融资的贸易背景?

方法有二:一是通过国际海事组织或船公司的网站可以查询部分提单的真伪,以及轮船的动向;二是通过海关的电子口岸系统可以事先查询验证出关资料,待报关单出具以后再让借款人补交正本报关单。

虽然对于业务量大的银行来说每一票融资都进行这样的核查工作不太可能,但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大体上可以把握贸易背景的真实度。如果再结合对借款人生产情况、出货情况的观察,加上事后回款的监控,贸易背景的验证还是可能的。

但是这样的验证工作需要银行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融资的成本较高。对于大型银行,还牵涉到几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如何平衡融资的成本、收益与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个难题。

“高回报”:火中取栗

在借款人具备一定出易记录的前提下,有的银行无需占用借款人授信额度就可以发放信保融资。因此,在中小企业普遍难以进入银行授信门槛的背景下,信保融资业务为大量轻资产出口企业获得融资打开了绿色通道。

在银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通过此项业务迅速扩张市场份额的冲动。如果银行忽视对贸易背景和回款的监控和把握,或者银行投入的人力成本无法满足此类把控操作的需要,信保融资的风险将难以控制,所谓的高回报会摇身变为诱饵,贸易融资会沦为垫款和不良。

对策建议

银行守住自偿性

自偿性的丧失意味着贸易融资第一还款来源的消失,同时意味着贸易融资的本质被抽离。“只管单据不管货物”原则并不适用于信保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准入、贸易背景以及回款路线等方面深入了解客户,进而了解客户的业务。尤其要注意关注借款人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交易记录,把握交易周期,以及货物和资金的流向。

企业守住真实性

真实的贸易背景是从银行获得融资的前提,为获得融资而虚构、创造贸易背景是非理。正确的方法是尽量将真实的出口贸易量做大,在此基础上融资并理财,获得合规的财务收入以增加利润。比如在真实的贸易背景基础上,在银行的帮助下,可以引入海外低成本融资。

信保公司适当介入贸易背景的调查

近几年来,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保公司对于出口企业的帮助是巨大的,在外需严重下滑的形势下,大量出口企业在中信保公司的保险的保障下,维持甚至进一步扩大了出口业务。但是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个别出口企业弄虚作假,导致放贷银行的损失。

篇10

Abstract: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e situation, the enterprise besides the dependence product quality, the price, the post-sale service, the advertisement and so on increases the market share day by day, the selling on credit is also one important method. But under traditional account receivable management pattern, many enterprises, because sells on credit besets with a crisis finance, even goes bankrupt. But uses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ome experiences to carry on the risk management to enterprise's account receivable, without doubt is reduces the risk, to avoid a crisis's efficient path.

关键词: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Key word: Risk management risk recognition risk assessment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应收账款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主要是指损失是否发生以及损失的大小不确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评估与控制企业应收账款损失的程序。

一、应收账款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础。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找出企业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销售收款业务流程联系起来,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这里示范性地列出几条:

1. 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

2. 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3. 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

4. 交易对象蓄意的商业欺诈。

对于上面的每一种原因,我们还可以继续追究下去,找出原因中的原因。例如,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我们要看是合同中的特定条款约定不明确,还是产品质量的缺陷导致顾客不满意拒绝付款;而后三种情况则是要检讨信用政策和销售收款的业务流程,在赊销审批时,是否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是否对没有资格的客户进行赊销,是否给予客户不适当的信用额度,是否发生越权审批,是否存在销售人员与客户相互勾结,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

风险的识别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销售部门。客户往往会有意隐瞒一些不愿透露的信息,有些客户甚至故意提供虚假的资信状况信息。而销售人员直接与客户交往,最容易了解客户情况,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像拖欠员工工资、频频更换主管、开始销售不动产等信息对我们识别风险非常有用,如果我们能对销售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他们捕捉客户风险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帮助企业尽早发现风险,避免造成损失。

二、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

在损失发生前,我们要评估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而在损失发生后,我们要评估损失的大小。

评估工作离不开客户信息的搜集。一般说来,我们可以阅读客户的财务报告、实地访问或电话联络、总结以往与客户的交易经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或专业的信用中介机构等等。

高风险的客户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都比较高,所以,有必要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在此我们的依据是客户的信用状况。什么变量能够用来说明客户的信用状况呢?二十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提出沃尔评分法,他选择了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七项财务比率,分别规定各项财务指标在该模型中的比重,综合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汇总求得总的得分。得分越高,客户的风险等级越低,依此将客户划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这只是一种定量模型,还有其他一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模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型。在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往往借助于客户的财务报告,要注意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辨别其中可能存在被粉饰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注意客户的风险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瞬息万变,今天的低风险客户明天可能就成了高风险客户,因此,要定期根据客户的最新情况,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再评定。

应收账款的损失包括逾期应收账款的资金成本,附加收账费用,坏帐损失,这些直接的损失比较显而易见。另外,还有一些间接的损失,比如,企业赊销时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 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 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 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

1.企业流转税的支出;

2. 所得税的支出;

3.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向银行借债的利息费用;

4.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而无法取得购货的现金折扣,或因为资信的降低而无法获得较优的购货优惠。

如果同一时间发生多起损失,超出了企业对应收账款损失最大的承受能力,企业就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是破产。

三、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五种:避免风险、预防风险、降低损失、转移风险和承担风险。在损失发生前,我们可以避免、预防或转移风险,避免发生损失;在损失发生时和发生后,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损失或承担损失。下面依次介绍。

1、避免风险

避免风险又称规避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后,我们将某客户评估为高风险,那么我们可能就不给其赊销,这样就规避了风险。不过在运用这一措施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当风险很高或者管理风险的成本极高时,规避风险是合适的;

(2)有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自然灾害、瘟疫、经济危机等;

(3)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没有销售的机会,不能有风险就规避,现在只接受现金交易的企业是很少见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收账款虽然有风险,但是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接受风险,从而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

2、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就是要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首先,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划分特定企业的风险等级,如果能够只和一些低风险的客户交易,那么企业应收账款的综合风险将会大幅度降低。

其次,营销管理大体上有五种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观念和社会观念。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上,如果企业能够采用市场营销观念,把市场的需要放在首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能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争取到低风险的客户。同时,产品如果获得终端消费者的认可,客户也能尽快将产品销售出去,从而使企业尽快收回货款。

另外,在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风险其实是来源于企业销售收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为此国家财政部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及《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通知》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销售和收款行为,企业应该在这些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

(1)严格赊销审批制度。

在签订销售合同前,信用部门或信用岗位要按照有关合同管理的规定,详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资信及履约能力等情况,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财务经理审阅合同文本,并由企业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审查,确保合同规范有效,预防出现交易纠纷或者遭受商业欺诈。

(2)定期核对

财务部门定期与销售部门核对回款记录,重点监控出现到期而没有对方签字的应收账款,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出现不受法律保护的债权纠纷。

3、降低损失

当企业有好的投资机会,此时却由于很多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主要有以下四条途径:

(1)应收账款证券化

在我国,一些外贸出口企业可实施出口应收账款跨国证券化,它是指将出口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经过组合包装出售给国外的特殊目的载体,由其经过信用增级,从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债券,提前收回应收账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2)应收账款的抵借

应收账款的抵借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分为整体抵借和特定抵借。尤其使用于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地位与社会地位使其不但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也是困难重重,客观上制约了中小企业优势的发挥。应收账款的抵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3) 委托专业机构追讨或采取仲裁、法律诉讼的形式

对于有能力付款却恶意拖欠的客户,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追讨应收账款,由其行使债权人的追讨工作,如果还不行,就只好通过仲裁或法律诉讼来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了。

(4)在合同中约定所有权保留条款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规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其他义务的,标的物所有权属出卖人。” 这样,只有客户在付清全部货款时,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即使客户破产了,由于该货物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企业,不会作为破产财产,从而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应收账款的安全。

4、转移风险

当企业不愿意为某些应收账款承担风险时,就要考虑如何将风险转移掉,有些相关机构以其信息资源的优势,可以参与到企业应收账款的处置中来,通过主动承担风险,参与企业所创价值的分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应收账款的无追索权让售

就是把应收账款作为商品卖给金融机构,从而将风险转移掉。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大都只接受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出现一批专门从事应收账款经营的公司,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将不仅仅局限于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2)为特定的应收账款上保险

虽然我国的保险业目前尚未开展这项业务,但有风险的地方就会有保险,保险业为应收账款提供保险是迟早的事。

(3)取得第三方担保

当某客户被评价为高风险等级时,企业一般只与其进行现金的交易,但是如果有第三方愿意为其提供担保,承担连带责任的话,我们也应该考虑对其采用赊销,一旦发生损失,我们可以对第三方进行追讨。

5、承担风险

在风险评估时,企业为每个客户评定了风险等级,并设定了信用额度,这便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的赊销风险额。在日常业务中,企业可以连续地接受某一客户的订单,只要对该客户的赊销额不超过其信用额度,就可以对其办理赊销业务;一旦超过信用额度,除非经企业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能再对该客户提供赊销。它虽然不一定能够提高客户付款的及时性,但它可以限制客户不付款引起的损失。企业应定期对客户的信用额度重新加以核定,使信用额度保持在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