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战略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战略

篇1

8月24日,联想集团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广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广东省为切入点正式启动其新农村战略,首批建立500家村级销售点,随后将在全国铺开。这是电脑销售商首次在我国将销售网络建立到村一级。

联想此举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毕竟广东的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机型配置能够适应农民的需求,战略能否在全国广大农村普及?都是亟待解答的未知数。

简约配置

早在2004年8月2日,联想了名为“圆梦计划”的四六级市场战略,推出2999元电脑。但当时战略目标直指的市场属于镇一级,没有深入到村一级。

与2004年不同,联想此次计划推出价格1499元到2999元的多款农村电脑,1499机型采用了AMD LX800处理器、256M内存、2G容量CF卡,没有配显示器与光驱,可以接电视机当显示器,配15寸CRT显示器价格为1999元。

2499元机型采用了AMD S64 3200+处理器、256M内存、80G硬盘、DVD光驱以及15寸CRT显示器,如内存升级为512M、采用17寸CRT显示器,价格为2999元。

相比低价家用PC而言,联想农村PC的价格的确不高,但对于人均收入低下的中国农民,1499/1999元的价格仍显得略高。

此外,低价机型的简约配置,对于老百姓来说也不太实际。赛迪顾问研究总监张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四六级用户的支付能力较低,但是他们对于机器的用途要求未必很低。”没有键盘,只有手写方式,而界面也是简化的独立开发界面,如果切换到Windows操作系统,农民还要重新学习。

由于简约配置,几乎不能做太多的事情,农村广泛使用的CRT电视机是否支持简约配置电脑,能否支持电脑所需要的分辨率等等许多问题有待商榷。联想在低价电脑的设计上已然存在着某种不足。

易观国际IT行业资深分析师李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想此举只是想起到一个跑马圈地的效果,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利润。毕竟农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先让老百姓认知自己的品牌,而后再有所作为。”

张涛对此观点也表示赞同,“联想在四五级市场的占有率是其他任何企业都没法企及的,此番率先进入六级市场,无疑是其策略上的又一次胜利”。

前途不明

1499元不带显示器的天福电脑让人们再次认识了联想,作为中国品牌电脑的旗手一直领跑全国电脑市场,而“希望三年内,能够把联想的信息科技产品带进中国10万个行政村、影响和带动30万个行政村”的目标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切实际。

对此,张涛表示:“联想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它在目前中国市场的地位是难以企及的,它的发展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他向记者介绍说,在一些四六级市场,提起电脑,人们只会想到联想,无论是联想在收购IBM PC之前还是之后,联想在这一人群当中的强势地位已经形成。

李憧也表示,联想集团会在3年之内不断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使新农村战略一步一步切合实际,逐渐符合老百姓的需求。

据了解,英德市是广东省首批山区信息化试点县市,作为联想的经销商,金马电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位于英德市最核心的店面改造成了信息化体验中心。向农户提供信息化培训、各类农村信息服务,还将提供电脑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篇2

“欧莱雅旗下四大品牌进入超市”,这是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盖保罗日前向外界透露的最新消息。他表示,在今后几年,欧莱雅将带领旗下包括巴黎欧莱雅、小护士、卡尼尔、美宝莲在内的4个品牌全面进入超市,最终的目标是将其产品铺货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包括理发店和药店。

其实,迹象在今年初便已显现。2006年3月,欧莱雅在上年度的财报会上宣布,将发力于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开拓。此间包括百货、超市、免税店、发廊、药房及邮购等方式。至于此番对超市的大举入驻,盖保罗认为理由很简单:“在中国市场上,超市这一销售渠道正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这是一个信号,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中高端市场的国际护肤品企业,正在把战火向低端市场引燃。”有业内人士分析,“伴随欧莱雅此举而来的,将是一场业界,尤其是巨头们对渠道的激烈争夺。”

当宝洁还在为SK-Ⅱ回归事宜忙碌时,它在化妆品界的最大竞争对手欧莱雅却已悄然展开了一个新计划,那就是拓展超市这一销售渠道,以此全面扩容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网络。虽然这一消息令外界颇感意外,但对于业界而言,欧莱雅直至现在才开始拓展超市渠道,“已经是一个‘迟到’的计划了。”

2004年,欧莱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击败竞争对手,将国产品牌小护士、羽西先后纳入囊中后,业内就普遍猜测“这两场表面上看似紧锣密鼓的收购,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渠道的争夺。欧莱雅极可能随即将借此展开在大众化妆品市场的反击。”不曾想,收购成功后的欧莱雅一直按兵不动。

事实上欧莱雅想要进军中国低端市场的计划已经酝酿数年。2001年,盖保罗将欧莱雅产品系列中承担中低端市场支撑的卡尼尔品牌引入了中国,成立“卡尼尔研究中心”,并选择了突出以科技为核心的形象,为打开低端市场进行技术和品牌储备;2003年底,在经历长达4年的求婚之后,欧莱雅收购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大众化妆品品牌小护士,也为卡尼尔找到了一个“附体”的对象。

其后两年盖保罗推动了对小护士品牌的改造――将小护士与卡尼尔包装成一个整体,在所有小护士的品牌推广中采用“小护士卡尼尔研究中心”的标识,传递小护士品牌使用卡尼尔技术的信息。同时,加强小护士在现代零售渠道如超市的销售力度,在一二级城市建立小护士的品牌专柜,通过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图使小护士在超市和卖场渠道实现领先的品牌地位。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对卡尼尔而言,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有人知道。通过与小护士品牌的捆绑,卡尼尔这三个字成为有技术含量的品牌――要知道,小护士当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达到4.3%,排在第二位。

对小护士而言,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也变得更有内涵。对于未来要进入农村市场的小护士品牌而言,这样的提升意义重大――在农村市场里,进城打工者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他们更愿意向城市生活标准看齐。

不过对于欧莱雅的这种做法,业内人士普遍的观点是:“在品牌提升上也许是成功的,但是在市场上并没有看到直接收益。”因为从统计数据来看,小护士在被收购后的几年内并没有因为整合了卡尼尔的技术而获得市场份额的大幅度提升。

今天欧莱雅改变了策略,让小护士“再下乡”,变成突破二三级市场甚至农村市场的先锋,把它从专柜摆上了开放式货架;然后把卡尼尔这个已经被“捂热了”的品牌独立出来,占据了小护士原有的市场定位。当然,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欧莱雅几年前就设计好的战略,还是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的全新战略调整。

根据欧莱雅中国公司的组织架构,其大众化妆品部由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和小护士四个品牌组成。其中美宝莲、卡尼尔和小护士价位较低,主要定位在低端市场。欧莱雅用美宝莲支撑住了在低端彩妆的全部市场,而在护肤产品的低端市场,从2006年5月起由卡尼尔和小护士共同支撑。

两者的区别在于:卡尼尔定价稍高,在20元人民币以上至数十元不等,以城市为目标市场,以收入不高的年轻女性为目标消费群体,主要通过超市卖场等专柜渠道进行销售;小护士定价更低,最低的低于10元人民币,最高的不超过20元,在渠道上,保留了在城市超市渠道的货架销售,更主要的是通过传统深度分销渠道,由商向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进行销售。

据悉,欧莱雅目前主要通过百货商店进行销售,已经在500多个大型商场供应产品。而“超市拓展”新计划目前已在家乐福、沃尔玛进行试点。“先慢慢建立起一些欧莱雅的柜台,今后再进入包括联华在内的中国品牌超市。”在透露这一新计划的同时,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盖保罗也表示,他们不会把很高档的产品放入超市进行销售。盖保罗称,除上述四个品牌外,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品牌进入超市销售。目前,“巴黎欧莱雅”在大型超市主要以建立形象柜台为主。

在2000年前,美宝莲还主要在百货商店进行销售,那时消费者把它看成是一个中档甚至是中高档品牌,但在这之后,美宝莲进入了大卖场和深度分销的化妆品店渠道甚至是批发市场,目前已被欧莱雅集团定位为大众品牌。

同期,在2001年之后,在国外一般采取超市销售的巴黎欧莱雅在分销上撤退至中高档的百货商店专柜和主要全球性连锁大卖场,品牌定位向资生堂的欧珀莱靠拢,这种策略不仅有效地提升了销售额,也大大提高了巴黎欧莱雅品牌的档次。该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巴黎欧莱雅在全国199个城市拥有3226个销售网点;美宝莲则在全国646个城市拥有1.2873万个销售网点;小护士在全国660个城市拥有25万个销售网点。而在目前的基础上,欧莱雅多次表示,还将继续扩充上述三个品牌的销售网络。

“新农村战略”成败言早

早在2006年2月,欧莱雅就曾宣布,将发力于中国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开拓。这便是所谓的“新农村战略”。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质疑:欧莱雅在向低端市场渗透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它旗下的品牌会不会集体遭遇滑铁卢?

今年年初,宝洁抢先一步提出,要着力拓展农村市场,这也许刺激了欧莱雅开拓农村市场的决心。据媒体当时的报道,时任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的盖保罗直言,欧莱雅将寻找合作伙伴,将产品带到农村、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城市。

根据欧莱雅集团的全球部署,中国的现有业务将从90个城市拓展到200个城市。目前,欧莱雅的分销渠道包括百货商场、大卖场、超市,而化妆品商店对于“新农村战略”将会更加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欧莱雅此番向低端市场渗透,不单纯针对旗下某一品牌,而是整体渗透。对于甫一出现在中国时,便以高端形象示人的品牌,这是不是在自毁形象呢?难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过去,巩俐和章子怡,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言人,让欧莱雅的品牌地位得到很好的诠释。旗下的兰蔻、碧欧泉一直被认为是,只有少数人才用得起的高端化妆品。还有中国消费者知之甚少的赫莲娜・鲁宾斯坦,更是顶级的奢侈品牌。

对于形象已经定格的欧莱雅来说,要做的或许是继续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拿这样的牌子去开拓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的确存在风险。

然而,又有谁知道,欧莱雅是不是原本就想这么做的呢。

两年前并购本土化妆品品牌中的佼佼者――小护士和羽西,而小护士庞大的分销网络,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城市包围农村,是自毁形象还是更上层楼,实际上并不好揣测。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大举进军三线城市以及农村,会过分透支欧莱雅的品牌。进入中国十年后,欧莱雅迅速增长的销售额,让其自有品牌――巴黎欧莱雅正在被极端化。向低端渗透的策略在几年内可能没有问题,但长此以往,巴黎欧莱雅将会成为下一个美宝莲――几年前,美宝莲正因为向低端渗透,很快被一个中国本土的彩妆品牌打败。如果失去了巴黎欧莱雅这个品牌,欧莱雅公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毕竟,欧莱雅和巴黎欧莱雅很多时候是绑在一起的。

事实上,2001年以前,欧莱雅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理想。这位高管坦言,欧莱雅当时在模仿欧珀莱――为了提升形象,欧莱雅撤掉很多卖场的专柜,仅保留一部分高端卖场。这就是所谓的“收”策略。

这种策略,必然让欧莱雅丢掉一大部分中低端市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宝洁旗下的品牌出现在各种卖场,赚的盆满钵溢。

提升品牌形象带来的利润下滑,迫使欧莱雅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改“收”为“放”。从高端卖场到中低端卖场,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欧莱雅的专柜又重新出现在这些地方。

但在“放”的策略中,美宝莲却成了牺牲品。之前,美宝莲的价格远高于一般的彩妆品牌。因为实行“放”的策略,美宝莲的产品进行了持续的降价,降幅达到30%。30-40元的平均价位,让美宝莲赢得了不少年轻女性的欢迎。而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彩妆领域的竞争有一个巨大的空档,就是缺少平均价位在100元左右的彩妆品牌。如此定位的美宝莲虽然获得广泛的知名度,但是,很快便被中国本土的一个彩妆品牌打败。

巴黎欧莱雅品牌会不会在“新农村战略”中成为下一个美宝莲,答案不得而知。在这个“收放策略”中,“收”无疑带来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和渠道的萎缩,以至于利润的下滑;而“放”,除了带来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外,对品牌形象的消极作用也许远大过积极作用。

中国化妆品协会理事长张殿义曾分析说,欧莱雅的低端渗透还有待时间检验。因为大部分的低端品牌仍然是本土品牌,金字塔的塔基部分被本土品牌占据着。通过“新农村战略”,欧莱雅向低端市场到底能渗透多深,这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土企业的抗争

跨国公司开始在自己的根据地边上蠢蠢欲动,对国内日化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但是今天似乎并没有人对此感到太悲观,因为他们认为跨国公司要杀进来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而自己也不一定就那么没有抵抗力。比如,在“市场多元化”上业绩卓著的宝洁,也一样出现过“激爽退市事件”,这让本土企业看到了一线曙光。

10多亿元巨资广告费力推的沐浴产品激爽(Zest),终于以停产退市的方式告别中国市场。几年前,这款被定位为“清爽加振奋”的“激爽”浴液曾经高调入市,目标直指上海家化旗下产品六神占据的夏季沐浴露市场,甚至于在货架上的摆放也要在六神产品旁边,并破天荒地以低于六神沐浴露的价格来迅速抢占全国各大超市。而且当年这一个产品电视广告投入,就占了宝洁沐浴露品类广告总投入的16%。

进入市场的第一年,激爽闯入全国沐浴品牌前十名,并拿下接近2%的市场份额。可在接下去的2年中,激爽市场份额始终在3%偏下徘徊。相对于宝洁的预期,尤其是大把投下的广告等市场推广费用,这个成绩显然难以令宝洁满意。因为在广告投入上远远不如激爽的六神沐浴露,目前全年可占据8%左右的市场份额,夏天能够做到15%左右。

“面对宝洁这样巨大的对手,六神挺过了这一关,激爽的退市对我们的信心是很大的鼓舞。”谈及此事,上海家化总经理曲建宁说。

“激爽事件”也许可以被看作最近几年来本土日化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抗争”中,在细分市场的第一个“阶段性胜利”。因为在此之前,宝洁以大幅降价的汰渍洗衣粉围攻雕牌;砸出十几亿元的广告费打压舒蕾等等如出一辙的套路,一直都卓有成效。

“除了激爽本身定位的不成功这个先决因素,另一个关键就是六神品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上海家化市场总监秦奋华强调,六神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塑造的价值理念,除了夏季的因素,还蕴涵全家共享的东方家庭观,以及中国的中草药文化。

继去年实现近20%的增长之后,今年上半年,六神品牌销售收入同比又有了更大增长。而今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很多经销商直接把几百万元的资金打到上海家化,让上海家化帮他们配货,这显然是对上海家化市场管理能力的信任。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家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7.05%。事实上,几年来在销售上的稳步增长,特别是旗下品牌以及公司在运营管理架构上表现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上海家化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眼里“最有可能做大并与跨国公司叫板”的本土日化企业。因为他们认为上海家化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和渠道通路上对跨国公司的优势不是孤立的,更关键的是其本土化的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有力地保护了自己不被跨国公司的“炮火覆盖”战术所轻易击垮。

与此同时,上海家化甚至在谋划反向冲击高端市场。去年上海家化销售增长迅速的高端化妆品品牌――佰草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在欧洲销售。预计今年底将进入欧洲丝芙兰专卖店,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销售。而今年年初,上海家化旗下上海清妃化妆品公司与法国一线化妆品牌“幽兰”组建合资公司进行高端品牌方面的合作。家化方面对“借力”外资的表态很明确: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不排除再推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的可能性。

与上海家化一样希望在高端产品线上有所作为的,还有本土日化企业近年来冲出的一匹“黑马”――以农村市场为根据地的隆力奇。

据隆力奇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许玲华介绍,目前隆力奇手头有中高档化妆品品牌龙美人,规划中的品牌有Evergreen(中高档护肤品和彩妆)、扁鹊(中高档的中草药护肤系列)。去年,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销售额约40亿元,其中化妆品占了70%。

据了解,隆力奇的增长还在加速,今年上半年整体销售实现30%的增长。除了广告的拉动,业绩的提升还源自于从去年开始公司对渠道的整合和拓展:将传统小网点交给经销商,自己的分公司集中做大网点和现代通路,这也是隆力奇所定战略的关键第二步――农村包围城市。

“现在是低端的想冲上来,高端的想压下去。原有的平衡持续不了多久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日化行业开始显现分水岭是在2004年:那时候随着外资的凶猛攻势,不少本土企业一退再退。在经过市场、资本等方面的几次正面交锋之后,双方找到了平衡点,并步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而在北京和君创业公司董事长程绍珊看来,过去两年的日化行业的平衡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似乎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生存的“领地”,可是鲜有满足于这个现状的――本土企业想有所突破,跨国公司则希望对中国市场作进一步的渗透。只不过由于日化行业本身的错综复杂,加之作为快速消费品没有家电行业那样大起大落的产业环境,任何一方力量都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目前这种格局。

程绍珊认为中国日化行业不会因为出现几次大的并购和价格战风暴就能完成整合,而一种“表面的平静”下逐渐往对方的“领地”的渗透,将会成为中国日化行业中外企业竞争的新表现形式。

这个过程显然将会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对需要时间成长发育的本土企业看上去是个好消息。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比较悲观地认为:跨国公司通过蚕食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也许会让原本至少在跨国公司面前还能卖个好价钱的本土企业最终血本无归。

中低档化妆品发展趋势及战略

据了解,未来几年中低档化妆品的发展将呈现如下几种趋势:中档化妆品牌国内外知名企业仍处在主角地位。据调查资料显示:由于国内消费水平发展还不平衡,加之消费者观念、收入等方面的限制,对高档化妆品的需求有限。所以,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都垂青于中档位这个庞大但是不怎么大众化的有诱惑力的市场。

中、低档化妆品企业走品牌化战略。先前挖到的第一桶金的中低档化妆品企业在积累到一定的营销、生产、技术方面经验之后尝到甜头,养精蓄锐欲重分市场格局,细分市场走品牌经营之路。

乡村、中小城市大有作为。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中低档化妆品将大有作为,其终端网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销量上去后,积累资金。

中低档化妆品品牌竞争激烈程度呈现地区性差异性。因为肤质、地域、文化、习惯、气候等方面的原因,中低档化妆品在乡村市场表现得区域性很强,分外活跃,新品牌不断涌现,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该区域目前竞争相对较弱,消费者具有较好的可导性,对品牌忠诚度有较好培养,主要是基于产品的独特功能及利好作用的吸引。

中低档化妆品新品不断,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特色经营,适度引导目标消费者,而不应该浪费资源、全面出击,应将有限的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优势规模。主要表现在:

1. 准确选择目标市场非常关键。走不同于单一化的专业化专家之路是目前中小化妆品企业相当长时期内的有效策略。

生产中低档化妆品的中小企业主要局限就是资金有限,短时间内还不能靠规模制胜赢得市场,只能创新制胜。例如中小企业内较有名的汕头飘影化妆品公司,不为五花八门的化妆品所诱惑,坚持走专业化专家之路,全心制作香皂,切合市场紧抓质量、款式、包装、卖点,终端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没有广告支持的情况下,全赖产品攻打市场,业绩骄人,引得同行啧啧称赞,羡慕不已。目前的飘影今非昔比,飘影香皂也进入全国50家商场销售排行榜前10名。

从市场的需要分析,中小化妆品企业不必急于求成,要狠抓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一眼盯着大厂,一眼盯着市场”,一经发现新市场立即专业地开发出有特色的中低档化妆品,把优势产品推广出去,使产品线从低往高走,层层升级,先专后多,积累经验,逐渐扩张市场。因为消费的趋势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为市场最主要消费群的女性消费群更是一日三变。企业做市场也就要很大程度上去迎合目标消费者,投其所好,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比如索芙特出了个木瓜白肤皂、PM丰韵皂,把过去只有保健品才具备的功能应用到日用品上来,再整合宣传,旋即掀起一个销售;朵而“由内而外”的需求创新。

就竞争来说,中小化妆品企业专业化专家更具备差异化营销的本质,细分市场,多区隔品牌多分销,不同侧面、层面满足消费群,让其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控制渠道决战终端。中低档化妆品的中心市场是广阔的乡村和中小城市,重点是培养目标消费者忠诚度和重复购买,达到口碑传播的效果,从销量上突破。因此专业化也就必然要求成本专业化来控制渠道、终端,维护营销网络。

2. “渠道为王”,以终端零售网点为基础的营销网络控制战是核心。中小化妆品知名度较低,品牌识别意义相对不大,传统的销售通路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基本上是谁占据渠道多谁就拿得多。

篇3

2006年以来全区共实施新农村项目723项,总投资达9.3亿元,乡(镇)财政达到每年8的增速,农民人均收入6950元,实现了“抓发展、强基础、惠民生”的目标,推进了新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东昌区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把提速经济发展作为提振民生事业的基础,为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科学发展,提速经济发展步伐。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拉动、龙头培育,以及实施东昌经济开发区、佐安工业园区、长流产业园区的“一区两园”战略开发规划,加快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三个乡镇每年招商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户,带动农业基地建设73处;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典型示范、科技推动等模式,围绕畜牧、果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区新建省级牧业小区27个,建成了省内最大的育肥牛基地,全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小区两个;投资3.57亿元、占地15000亩的通化龙头村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已建成集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生产加工区、餐饮观光休闲区、高新展示及研发培训6个国内农业最先进的生态发展功能区。无公害蔬菜温室的不断扩建,使东昌区成为全市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同时在全省率先建设立体栽培试验基地,引进新品种31个,新技术6项。

2010年末,农民人均收入突破7000元,居全市最高,三个乡(镇)财政收入实现10527万元,全部进入市级经济强乡(镇)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县域经济等指标连年位居全市首位。

东昌区倾全区之力,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农村各项民生事业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解决农村水、电、路三通问题,高标准实施泥草房改造。几年来,东昌区投入资金2.3亿元,修建水泥路300余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大力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为全市最高,且农民用水不用交纳一分钱水费,全部由区财政出资;全区农村电话、电视普及率为100,电网、通讯覆盖率达到100;东昌区政府按一般户6000元、困难户12000元标准全额配套补贴资金,同时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开展单位及企业包保,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投入配套资金698万元,包保单位投入资金165万元,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彻底消灭了辖区内的泥草房。

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投入资金2.1亿元,高标准实施“农村五室”建设,实现现代化办公,新建、改建教学楼,改善农村教学条件,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实行城市和农村教师轮岗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师资力量,使农村学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新建和改造乡村卫生院,改善农村就医环境,投入医疗设备,选派医疗专家和优秀医疗骨干到农村坐诊,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在全区普及“农家书屋”建设,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每年举办送文艺下乡和农村文化演出30余场次,创刊农民自己的报纸《东昌新农村报》,使农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东昌区财政每年出资2000多万元,建立并完善了拥有东昌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率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东昌区在2006年没被纳入省试点范围情况下,区政府投入资金,率先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并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问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两个覆盖”。加大农村低保救助力度,扩面提标,应保尽保,让所有生活困难的农民都得到救助救济,实现最低保障广覆盖,同时为特困农民办理商业医疗保险,实现商业保险全覆盖。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治理措施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rganic combination to control soil erosion,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change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the masses to play the go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to create a good typica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各级政府、领导都将新农村建设放在了首位,指定包抓领导、包抓部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在群众宣传上倾注了力量。为此各级都应有领导和人员抓好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群众发动工作,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2) 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便利施工和管理培训的有利条件。新农村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小康社会建设的典型村在“三通”、经济基础、地理条件及群众文化程度,生产生活水平上均为较好,其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工程管理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3)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捆绑资金的有利条件。新农村建设给各单位和包建部门都提出了硬性资金帮扶条件,因此,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生产道路、改厕、改院等项目可从农业、交通、移民等项目中进行投资建设,有利于工程资金的捆绑使用,各自建设,各计其功均能得到配套落实。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大田园交通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4)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优惠条件。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试点首先在新农村建设村试点。政府给土地流转大户提供了银行特批贷款和其他项目可向大户流转倾斜的优惠政策。土地使用权归结公司便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统一规划,在工程治理中可节省大量的资金,用于水保工程治理。水保生物治理投资可由公司贷款投入,使水保治理能多方投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推广加强了水保治理效益的宣传。新农村建设每季度要检查验收,年终要推广,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在各级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强了水保治理的推广。

二、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现阶段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2.1 水土保持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当前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并丰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如退耕还林还草管理办法,自然生态封禁修复实施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计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费使用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水土保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水土保持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争取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事有法可依,件件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有效遏制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防范与治理并举,坚决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三同时”制度。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业主依法积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实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对在开发建设中不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把审批关,在做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方案审批以后的实施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狠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并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2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治理力度,但与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及艰巨的治理任务相比,投入仍十分有限。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这项跨行业、跨部门的伟大工程的宏观调控力度,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实施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并注重协调农、林、牧、水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与分工,加强合作,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治理。在项目实施中,要采取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检查验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及质量。同时,还要在工作中注重有关科研、教学部门的参与,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开发与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在治理中求发展。综合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对待,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将各开发建设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系统的最佳整体,达到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寓水土保持于资源开发之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环境建设,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 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我们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要重视科研的重要性,加强基础研究。注意在流域的尺度上研究水土保持对于全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长远影响问题。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区域水土保持与气候变化研究、水沙物质汇集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影响研究、区域性大气降水增减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研究、水土保持社会学研究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和布置科研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科技纳入一体,形成直接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科技体系,把国家需求与教育科研单位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保障水土保持规划及实施的科学性,又可提高治理项目的质量,同时也可使教育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应用“3S”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并加强组织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建立水土保持基金是确保地方配套足额筹到位的一项长效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基金筹措管理办法,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可以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单列,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水土保持基金,也可以从城市土地开发出让金、城市配套费及矿产资源开发和水电资源开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水土保持基金,主要用于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宣传和技术培训等。

2.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水保综合治理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水保综合治理,建成了田间生产道路,排洪、蓄水保灌设施,提高了基本农田人均占有数量,使农民改善了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并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群众可达到增产增收,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2)水保综合治理推动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水保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发展经济建园,提高了河沟防洪抗灾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区域气候,改善了生态环境。

(3)水保综合治理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的改变。水保综合治理中垃圾池能源替代工程的沼气池、节柴灶;舍饲养畜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厕、改圈、改院和庭院经济建设,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变。

三、“经济型”结合模式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优势和主导产业,可采取“经济型”、不同的模式使水保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大经果林栽植力度,种植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三小”工程建设相结合,集中改善坡耕地灌溉条件,发挥坡耕地整治效益。

3.1“经济型”结合模式

对人多地少,交通方便,居住集中经济发展尚慢的村,采取“经济型”的治理模式,具体措施可以是建修疏溪固堤、拦砂坝、排洪渠、蓄水窖、坡改粮梯、坡耕地退耕造生态林、经济林等。该村主干道由区交通局和村上投资硬化,水保工程又给修建了生产道路和水保便民桥,使该村建设成了蔬菜园、经果园、地坎经济(黄花菜),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变,经济收入有了增加,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

篇5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金融产品创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推进的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经济高速发展模式忽视了对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考虑。以新农村建设为战略指引的改革新举措有助于重构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1]。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有效落实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资金,二是非政府来源的市场资金。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支付受财政预算硬约束,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资金融通不应依赖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而应充分借助市场力量来集聚可支持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以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村互助社等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茁壮成长并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缺口,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问题

其一,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模式存在问题,金融网点分布失衡。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行和农信社。作为央企的农行在国资委的利润指标考核下,多将其资金转投到具有较高信贷收益和较低信贷风险的城市工商企业信贷业务领域,由此导致农行大规模撤并农村商业网点;而农信社亦积极向城商行转型,不愿为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流向城市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脱离了其设立的初衷,转而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桎梏。其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有效性。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在基于熟人社会的信用信息匮乏状态中,农户之间习惯于依托地缘、血缘和人缘来建立人际和企业间的资金借贷关系,不习惯基于信用信息评估的授信方式来融通资金。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逐步从熟人交易演变为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时,信用体系建设缺位的危害逐渐浮现,并威胁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信贷支持的意愿。

2.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问题

其一,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内容较单一制约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获取现代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呈现较大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差异,农业产业、乡镇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等横跨各产业的资金融通需求,给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创新产品与服务以适应多元化农村金融需求的要求。但是,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容量;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创新的供给能力。其二,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与服务领域的创新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动力。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形式上建构起多层次金融组织架构,但却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除市场端的发育不足问题外,各级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的支农型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是制约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主要障碍。由于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资产规模小和抵押贷款能力较弱,为遏制区域性金融风险暴露,金融监管机构对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业务审核要求,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动力。

3.市场支撑体系建设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体系相对落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有机构件,需要接受上级金融监管机构的缜密风险监管。但由于当前关于农村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相对滞后,严重制约金融监管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效能。虽然当前我国的金融立法工作在《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上述法律法规的立法机构层级相对较低,法律权威性不足。立法内容多停留于理念和原则性规定,缺乏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价值。再者,风险监管体系缺乏适应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能力,尚未形成可执行多层次监管职能的监管体系。虽然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已然构建起“一行三会”的主体框架,但各机构之间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监管职责边界界定模糊不清,从而阻碍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组织较高水平的协调行动力。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路径

1.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

首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创新组织建设模式。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建设重视规模扩张式发展模式,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组织建设资源相对匮乏等先天性问题,难以拥有扩张组织规模的必要资金资源。在机构建设所需硬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形下,其不可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规模竞争,而应当根据自身实力而采取量力而为的组织建设新模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对农村金融市场较为熟悉的特点,打造面向农村基层的草根型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金融市场抵押品匮乏和农村基层经济组织贷款难的特点,来建立接地气的农村金融机构分支组织;通过增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金融资源可获取性的方式来使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形成依靠市场化金融机制,而非政策性贷款来获取发展动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新模式。其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创新组织运作机制。应当根据目标市场的内涵和特征来确立其组织机构的经营内容和业务拓展方向,从制度层面建构起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运作新机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以农户和小微型乡镇企业为信贷主体,这些草根金融需求方长期以来大多被排斥在金融信贷体系之外,无法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机构对实体产业的良好金融服务。为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建设专门服务于基层草根阶层的普惠式金融组织机构运作新机制,这有助于帮助其克服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引发的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从而让农村地区各类贫困农户和小微企业及时高效的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和公道的服务价格。

2.产品与服务创新路径

第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着力拓展订单式金融产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主要供给基本的存贷型产品,农村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创新匮乏性使得传统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其多元化金融需求。针对农村经济组织抵押资产匮乏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深入拓展订单式涉农贷款业务,根据农户或小微乡镇企业的具有较高资信一方企业的合同及订单给予其必要的信贷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当积极促成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动力,以“企业加农户”的农村经济组织新模式,从而增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资信水平。通过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方式来降低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信贷成本,推动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第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适度发展面向农户或小微乡镇企业的小额信贷业务。农户小额信贷受自然环境及市场环境的影响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及市场风险,由此抑制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小额农户贷款的积极性[2]。这种小额信贷业务是以农户或小微乡镇企业为信贷对象,以农户个人资信为信贷支持,在核定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一种普惠式金融业务创新。它具有信贷审核门槛低、申贷途径较为灵活和利率成本适中等特点,有助于化解农户抵押难、担保难和信贷难等问题,有力的支持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3.支撑体系创新路径

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携手立法机关和各级政府着力培养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立法机构应当加强关于支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和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打造适合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法律环境。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建立覆盖农村地区各类经济组织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可将申贷人的资信评估结果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确定的信贷利率值相挂钩,并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和联合执法力度,严厉遏制农村经济组织逃废债行为,共同维护农村金融秩序问题,遏制区域性金融危机的滋生与蔓延。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健全金融风险监控体系。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类新型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内在风险水平差异较大,其对金融风险监控体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在制定金融风险控制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分类风险监管策略,以提升风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风控管理能力较弱,金融监管机构应当依据《巴塞尔协议》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施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考核;由于信贷客户质量较差的问题,金融监管机构应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且将其存款保证金足额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篮子中,并赋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更多的利率市场化权利。这有助于利用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机制灵活特点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作者:任玎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党文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广西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践[J].学术论坛,2013,(6):156-160.

篇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78-02

2009年12月,山西省综合业务系统在浑源联社成功上线,标志着大同市农村信用社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结算时代,对提高全市农村信用社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硬件问题解决后软件问题解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如在新业务方面,怎样用好网络以及如何在强大的网络平台上强化新业务发展,成为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发展现状

(一)消费信贷新业务中各贷款品种发展仍处于零发展状态

各信贷产品是传统的业务。消费贷款如汽车消费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仍没有开办,旅游贷款、婚嫁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更是无从谈起。

(二)中间业务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一是规模和总量不大,未能形成对传统信贷业务的减压效应;二是中间业务品种比较单调。近几年,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品种开发、创新还停留在传统票据结算、代收代付上,担保贷款承诺、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投资顾问等高科技、高收益、功能全的中间业务很少甚至为零。以浑源县联社而言,中间业务只停留在贷款“安贷宝”和代收业务上,其他中间业务仍没有开办。

(三)农村信用社的新业务开发所依托的信息科技平台滞后

农村信用社最新推出综合业务系统技术没有完全应用或发挥,没有突破传统领域,范围窄、功能少,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如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处理程序还没有植入信贷管理系统。

(四)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新业务开发的人才培训、激励和管理机制,新业务拓展的组织协调不够

一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新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新业务与新业务之间尚未建立有效、顺畅的连接机制,业务分散,功能单一,业务交叉类新业务品种极少,产品兼容性差,不能形成知名品牌。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农村信用社开发新业务涉及到资产负债业务、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业务、现代科技手段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人才要求较高,而目前农村信用社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新业务研发人员奇缺。三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尚缺乏成熟的新业务管理模式。

二、推进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开发的思考及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新业务应坚持审慎发展的原则,适应新形势,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一些市场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业务品种并大力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

(一)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业务开发机制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动力和活力将不断增强,这无疑为建立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发机制,确定业务开发和创新主体地位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农村信用社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包括人才培养与流动、开发机构建设与金融产品研制、品牌宣传与开发、信息交流与网络建设、市场预测与研究等内容的创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来。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当前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不容乐观,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亟待优化,尤其是有理论、有实践、能创新的专业人才、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短缺,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一靠引进,二靠管理和教育,通过努力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员工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还要对其加强新法规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教育培训,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改变过去论资排辈的旧习惯,切实实现按绩效取酬,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信用社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将职工的长远利益与银行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在农村信用社新业务的开发中发挥最大潜能。

二是建立业务创新机构,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建立业务创新中心,集中一批高素质人才,以收集信息、开拓市场和推介新产品。深化和完善客户经理制,通过岗位优化组合,将剩余人员转为客户经理,大力开展市场营销,通过明确市场定位、细分目标市场,制定适宜的市场营销策略,确保新的业务品种及时推销出去。

三是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力度,树立富有特色的“金融品牌”形象。

(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新业务的开发

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农村信用社虽在储蓄、结算、汇兑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信用社目前在经验不足和人才相对贫乏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借鉴同业已经实施且成熟的技术,来研究开发适合自己的新技术,进一步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采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加强电子化开发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经营运作效率。

(三)把握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开发的重点

在当前农村信用社受传统信贷业务经营困扰的状况下,在深化创新原有信贷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中间业务,扩充融资渠道,完善经营机制,突破信贷瓶颈约束,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发的重点和现实选择。在开发方式上,一种是间接性临摹,即嫁接和引进国外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及做法,缩短创造时间,节约创造成本;另一种是根据农民和客户的实际需要,自主开发出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中间业务新品种。

一是加快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在规范商业汇票授信、贴现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快票据业务开发和创新步伐,根据人民银行对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批复,在进行培训、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尽快开办独立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改变农信社不能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现状。

二是积极加快银行卡业务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展银行卡特约商户,提高卡利用率,完善其服务功能。进行贷记卡的研发工作,拓展计算机网络发展领域。同时,搞好经营决策分析系统和储蓄事后监督系统的建设,加强ATM布点的管理,完善综合业务网络功能,并结合实际,密切注意当前网络银行的发展动向,为农村信用社抓住有利时机推出自己的新产品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是大力开办类中间业务。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网络资源优势,利用卡支付手段,积极办理收付、买卖中介、个人理财、投资咨询等新业务。同时,积极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种业务。

篇7

Abstract: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concerns farmer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peeding up, it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mechanism,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which need to reform. Whether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successful or not directly impa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m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It is significant to make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shortag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

Key word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business management mode;reform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29-02

1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经过多年艰苦发展,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力决定了一样事物生存,要生存就要求发展,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和弊端,总结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建立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权机制。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研究,同时系统地吸取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研究成果,深刻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对于我国如何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意见。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研究和了解,进一步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工作。使我国农村这一局部金融力量,对全国金融体系快速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扶持的重心,在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更好地发挥天然优势,进而巩固和扩展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领域,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

2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2.1 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投放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县域和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合计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分地区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中的50.3%集中在东部,其他地区增长较快,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分别增长25.5%、26.9%和17.0%。

2.2 增资扩股工作取得成效,并开始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2.3 小额信用贷款增加,支农力度加大

3农村信用社存在以下问题

3.1 贷款额度偏低为避免风险,农信社原则上已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户担保贷款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省多数地区的农民资金需求已经从生活脱贫型、简单生产型转向规模化生产型。

3.2 贷款范围过于狭窄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全国农业生产逐渐从基础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等领域向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非传统领域发展,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局限于从事粮油基础作物生产的农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发展的进程和农民创收。

3.3 受农村环境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业务品种单一现在大多数农信社只能提供传统的标准型产品供客户选择,即负债业务只有定期、活期存款。

3.4 缺乏广泛宣传,业务推广受阻由于信用社员工能力高低不同,使其中间业务存在宣传不连贯性。多数员工经营观念属于被动状态,应及时转变并摆正位置。

3.5 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农信社员工应坚持不断更新知识,尽快适应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速度,使信贷业有其快速发展的空间。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纳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员工素质教育和能力技术培训,提高现有员工基本素质,优化员工结构,将培养高素质善管理的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同时,在内部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形成新的人事用工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4解决对策

4.1 完善合作金融法律体系完善的合作金融法律体系可以给予合作社及金融政策上的扶持,是现代各国发展的普遍思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有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而资金投向风险大和历史落后的局面导致金融法律体系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许多阻碍。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法:市场战略

一、用SWOT分析法对银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行业整体状况分析

根据银行业现状,本文将银行业分为3大类,国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工行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含外资银行在内)与农村信用社(含城市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我们通过通用的SWOT(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0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来分析3大类的不同情况。

1、国有银行。(1)优势(S):有国资背景,资本雄厚:与国有大企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大企业和大项目上有着强势的竞争优势;网点众多;有着强有力的政府资源,企业及个人的委托代收业务和债券业务及理财业务有着先天优势。(2)劣势(w):相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竞争意识;县一级基层机构收缩较多,没有竞争力;机构层次较多,基层权限受限,缺乏灵敏度;冗员较多,资产质量有待提高。(3)机会(o):四大国有银行全部上市,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改造,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吸收了国际金融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威胁(T):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在个人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上超越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关系人才,与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建立了人脉关系,同时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手段都增加了它们在上市公司和大型项目上与国有银行竞争的实力。

2、股份制商业银行。(1)优势(S):公司产权清晰,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善于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科学技术运用较快,金融产品创新较快:公司层次较少,反应灵敏;吸收了大量的关系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强了竞争优势。(2)劣势(w):基本只在一级城市,网点较少;相对国有银行而言。总资产规模较小,资本金较低。(3)机会(O):老百姓观念的变化,对理财的重视,对电子化接受度的提高,有效地弥补了网点少的缺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及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对股份制银行的接受度较高;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行业内部对银行业务有偏向性的规定政策减少,降低了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4)威胁(T):国有银行的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快了学习和运用进度。加快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国有银行的电子网络平台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功。

3、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1)优势(S):机构层次较少。网点较多,基层网点自较大,经营灵活;具有本地优势,与客户关系紧密,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由于国有银行的退出,在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2)劣势(w):管理理念落后,人员素质较差,科技手段落后,电子化水平不高:总资产和自有资本金不高,抗风险能力差;产品单一,基本以存贷业务为主,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个人服务产品较少,中间业务发展较慢。缺乏核心竞争产品和竞争手段;不良资产的占比较高,风险管理能力差;除邮政储蓄银行外,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结算不通畅。(3)机会(O):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而国有银行涉足较少;农村市场的发展,城中村改造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信用社产权改革及商业化的推动,政府机构的参与支持及战略投资者的引进。(4)威胁(T):国有银行有重返县一级市场的趋势;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推动介入中小企业市场;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道路一直不通畅。业务多元化阻力较大,受到国家的政策限制较多。

(二)银行业竞争者角色分析

市场竞争中一般可分为4种角色: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相应可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也是不相同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选取

注:1、网点数因素即包括网点的个数,也包括网点的就近性因素在内。2、政府资源主要是指政府背景因素。3、营销价格主指存贷款价格,中间业务的价格的定价灵活度。4、反应速度主指基层网点对营销及贷款审批的处理速度其中的行业内关键因素对这3大类银行进行直观评价(强、中、弱的评价仅以行业内三类银行的相对比较而言)。

从表1可以看出,在金融行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雄厚,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凭借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处于挑战者和市场追随者地位,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各种能力上都处于弱势,目前只能处于市场补缺者的地位。

(三)银行业客户群体分析

为了找到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战略,首先需要确定农商行以后的市场营销目标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目前行业内统分为5大类: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含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不同的客户由于需求的不同,对银行要素的关注度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客户群体。从客户的关注度因素分析来看:

1、大中型客户因为本身资本的强势,对银行业的各个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只适合国有大银行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股份制银行。

2、事业单位对结算要求不高,但是对于服务态度关注,以人脉关系维护为主。

3、中小企业者和农村居民因为其在金融市场的弱势,对银行的要求不高,只对自身密切相关的因素关注。如:中小企业主要需要从银行获得融资,因而对银行的处理速度最为关注,然后是业务品种是否能满足需要,而农村居民因为农村营业网点的稀少,对网点的就近性是最关注因

注:以上各项因素的解释同表1;高、中、低是以客户对银行各要素的关注度相对评价素,然后才是对网点的结算功能和服务态度的关注,对其他因素一般不太重视。

4、城市居民由于可供选择的银行较多。对银行的就近方便性、结算和服务要求都较高。

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战略定位

农村信用社在金融行业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除了目前在农村和二级地市因为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导致的国有银行的战线收缩而占有的地域优势外,尚不具备任何实质上的竞争优势。因而,信用社的营销战略应该循序渐近地实行SWOT法中的ST策略(主动进攻策略)和WO策略(扭转型策略):

首先,发挥优势,抢占金融行业内的弱势客户群体。利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

入的大好时机,依托“三农”为根本发展壮大。抢占好有利地位,做好“三农”的本土银行,以回避国有银行的网点回归农村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本土优势和自身经营的灵活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支持力量,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还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前,抢占部分市场。

其次,利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缩小与其他银行在业务和管理上的差距,扩大城区企事业和居民的市场。

三、农村信用社可实施的发展策略

(一)坚持准确的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应该坚持“立足城乡、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农民、农村和农业)和‘三市’(市政、市企和市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的市场定位。要继续保持在农村市场和“城中村”的市场优势地位,发展在城区的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加强团结与地方政府机构的关系,在地方机构的支持下适当地介入本地的一些重要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开发;要定位于城乡中小企业与城乡居民,加强业务创新,提高功能。按照自身的核心业务优势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灵活机动为手段”的竞争优势。

(二)加快实施产权改革步伐

要加快信用社的改革步伐,积极进行商业化产权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消减体制的“枷锁”,促进农村信用社管理规范化,同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如将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地位合法化,大大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实施产权改革的同时。可以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引进先进银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三)实施营销手段更新

1、信用社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尤其是对于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社来说,要考虑实施完善的CIS策略,加强形象和品牌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传达给客户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产品,做到让客户认识信用社,接触信用社再到扎根信用社,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2、网络银行和电话银行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的依靠营业网点的扩张方式,将逐步削弱信用社网点多的竞争优势,因而信用社要提前做好应对。在对公业务上。应积极发展先进的统一网上企业银行平台和电话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应着力于发展个人网上银行平台、电话银行、店内网点、离行式自助银行和私人理财工作中心。并将这些业务渠道建成具有销售功能新的利润中心。

3、以支行为单位建立产品“专营行”,打造品牌产品和品牌银行。

4、要根据客户的贷款品种、担保档次、贡献度、信誉度指标综合测算利率浮动幅度,确定贷款利率,实施一户一价、一笔一价”的内部贷款计价机制,要着手在内部建立信用积分评分模型,对企业和个人贷款进行考核评分,用于贷款定价和贷款风险控制,同时也作为一种营销的杠杆手段。

5、与国家政策银行、邮政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业务合作,进行资源互补。

(四)实现产品创新

各地的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地优势。按照自身的核心业务优势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1、业务创新。加快现有的产品改造、整合、包装,创新存款、贷款、结算、银行卡等业务新品种。通过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循环贷款、物流贸易贷款、银团贷款、信用评级授信贷款等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推出,适应中小客户的金融产品个性化需求。通过加快农户联保、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企业+农户”整体联保及授信贷款、农村房产及土地抵押贷款等业务的开发满足农村及农户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快发展个人结算、个人理财、个人消费贷款、各种代收代付业务和个人信用卡等业务品种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

2、服务创新。开办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保险、代保管、银行卡、外汇、信用证等业务,提供咨询、保险、产销信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不仅在传统的结算、电话费、有线电视费、代扣税款、工资等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等产品上,而且在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3、技术创新。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系统、短信平台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业务的上线和推广,增强综合竞争力。尤其需要加大电子设备的投入,提升现有的支付结算系统的功能,提高人民银行大支付系统、各省信用社之间的点对点实时到账系统、省内的通存通兑系统的覆盖范围,降低结算“短板”对业务发展的遏制。

(五)实施管理创新

1、加快电子化管理和业务技术平台的开发。信用社由于网点众多且分散,人员众多,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出现操作风险管理“真空”,因此,更要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改造,建立各种电子系统,实施电子实时在线监测和在线管理,建立公共业务平台,在线实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2、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银行业务进行全程式、标准化管理。使银行管理实现由事后反映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完善内部管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重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力量,重新思考和设计银行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团队组织,要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提高基层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信用社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将组织结构借助电子网络技术构造大总行小分行的布局,建立总行中心辐射、业务部门前后台分离的组织模式,进一步使基层分支机构的职能简单化,强化基层的营销功能,总行对分支机构要适当授权,保持基层经营的灵活性,但是总行要通过加强制度控制、程序控制和稽查工作来实现风险监控工作。信用社还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经验。建立风险战略意识,统一风险管理口径,建立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辖内的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

篇9

(一)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综合功能,在保证粮食生产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于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手段和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要想使乡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设成为花园式和园林式的生态文明乡村,必须植树、栽花、种草,布置绿色景观,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在黔南农村已涌现出一批绿化和美化效果好,把村庄装扮成花园式、园林式的生态文明村,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了广大中外游人喜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风景区,也大大提高了乡村知名度。

(三)林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当地特色的优势林业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目前,中国农村发展林业产业项目非常多,如大力发展优质果品基地、珍稀特种用材林、林木种苗和花卉基地、食用菌、中药材、林下家禽养殖、山野菜基地、森林旅游服务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项目。这些林业产业项目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加强新农村林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的知识与技能

要发展现代林业、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某些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兴林,要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向生态化转型,就需要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发挥林业站、果树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传媒信息或通过观摩、体验、示范和接受培训,使农民提高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应担当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林业建设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抚林和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的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宏观层面对于一个乡一个县或更大的区域,所面对的就不仅是产权分散的个体林块,而是要视其为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营建。使其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全面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荣,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林业的建设发展。对本区域林业系统有宏观调控和把握,不断弥补本区域已有森林系统的不足。用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做到作为产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有了不同类型的林业建设定位和发展模式,才能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三)培育特色林业为城镇居民服务

篇10

关键词:教育发展; 农村小学; 策略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学生大量涌入集镇,使本来就因偏远而举步维艰的农村小学校更是难以维持,农村小学校的教育现状甚是令人堪忧。

一、村小学校教育现状

(一)校舍功能不齐,老化现象严重

村校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远,最远的村小距离集镇都在十千米以上,严重存在交通不便的瓶颈;校舍陈旧,设计落后,有的村校还是砖木结构,虽然不是D级危房,但都不同程度的偏斜,甚至四壁通穿、破败不堪;学校缺少运动场,甚至没有,而且大部分都没有硬化,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只要稍微有条件的家庭都给孩子送出去了,有谁愿意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呢?”受访的一位家长坦言道,显得一脸的无奈。

(二)仪器设备缺乏,使用效率低下

村校量大面广,基础差,底子薄,总体水平较低。办学条件经过“普九”虽有很大改善,但校舍仍然陈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首先面临学生最直接的是课桌,大多数使用的是双人课桌,桌凳陈旧破烂,有的残脚瘸腿。其次是教学具,很多村小连三角板、圆规、直尺最基本的教具就没有,更谈不上其它现代教学设备,有的村校虽然有资源全覆盖远程教育设备,但大多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其次村小学校都只有及其少量的一些很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有的学校虽然有一间仪器室,但只是空挂牌子而己,屋里蛛网尘封,并没有几件象样东西,多是陈旧过时的陪衬物,每年很少增添新内容。学校各种较差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大大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师资素质较低,整体结构不优

农村小学本来是包班制,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都要教,老师每天连轴转,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张老面孔,在如此的教学环境下,什么课改、教研、多媒体教学都是空谈,很多科目流于形式,上课表不进课堂,老师也是滥竽充数。在很多村校任教的教师还是代课教师、或者是“代转公”过来的,且都是“半边户”,他们家庭琐事繁重,也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他们学历合格率虽接近100%,但真正师范院校毕业的没有,第一学历都只有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有的虽然后来也取得大专学历,但总体上文化素质都不是很高但所任班级都是“包班”,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

(四)生源严重萎缩,幼教环节薄弱

在义务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和全面保障的今天,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在农村学校里,由于设备设施的严重缺乏和幼儿教师的缺少的制约,幼教基本一片空白。由于开设班级不齐,造成生源严重萎缩,虽然很多村小都开设了幼儿班,但也只有三五个学生,并且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五)家长重教不够,缺乏家庭辅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文明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城乡学生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村小学生有近90%的都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多为隔代老年人。孩子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阴影里,他们是标准的金钱“富二代”、亲情“贫困生”。“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我们不会计较的!”这是隔代监护人的常用语。由于他们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面对孩子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这样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六)村小管理弱化,教师责任不强

由于村校比较偏远,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有少,主管部门对村小的管理听之任之,导致常规管理差,教学管理差,课时长短随意性大,备课先上后补、原本照抄等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教研氛围差,教研活动趋于空白,业务指导不到位。

(七)学校布局零乱,教育资源浪费

按照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设置应该是分区域适度集中,实行寄宿制或半寄宿制。但由于以前的一村一校的建立,使本来十分有限的学校硬件建设资金撒胡椒面式分散使用,更是一种浪费,继续加剧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局面的形成,特别是距离集镇较近的村小还是成了空壳学校,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

(八)学校产权不清,周边环境不优

农村小学,基本都在村子中间或村头,虽然属于法定的全民或国有资产,但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都没有单独而明晰的产权边界勘定及其法律文书。多年来,农村集体财产很少,学校甚至成为唯一的“老公”。客观上,因为集体设施用地调整艰难,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居然带头侵占本来就不宽敞的校园,堂堂正正将村委建在学校院子里。至于那些与学校相邻的不少村民住户,就更是“当仁不让”,竞相栽树放牛,侵占操场,蚕食校舍,大多数学校的校产都被不同程度地侵占。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民族振兴的百年大计、立国之本;对于个人来说,它是提高素质、造就本领获取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所以,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到整个社会,都应该强化责任意识,把大力发展教育、全力支持教育为己任,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终身学习,把教书当着自己的终身事业来追求,真正实现“党以重教为先 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二)科学规划,提高办学效益

以前村校的布局基本都是沿袭一村一校的模式在修建,现应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打破一村一校的格局,撤并薄弱村校,重点办好基点校,加强示范村校的建设,在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改善村校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盘活用足。同时采取简政放权,在待遇上予以保证、责任上予以明确、工作上予以支持、权力上予以放宽的前提下,实行村小负责人责任制;通过中心校骨干教师、艺体科教师轮流到村校送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缩小教学差距;采取领导进驻村校、蹲点村校、结对帮扶等办法,对村小要统一排课、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考核,解决村小管理薄弱问题。

(三)敬业为本,加强师德建设

村校教师由于处在偏远的山村,再加上多数都是“半边户”,家庭琐事繁重,缺少激情,缺乏敬业精神,不是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追求,而仅仅是当做职业去谋生,特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要让教师爱岗敬业,就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村小教师增强“不爱岗就换岗,不敬业就失业”的忧患意识,让村小教师认识到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地方,学生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衣钵,学生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声誉和利益。二要制定改善村校教师待遇政策,可适当提高村校教师绩效,增发村校教师工作津贴和补助,保证教师进得去、留得下。三要要制定村校教师评职、评优等方面的倾斜政策,让村校教师在考核上、待遇上、生活上“高人一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绩效与环境协调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逆向调动”,给他们希望和出路。

村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山里娃走出大山的第一步,是广大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加强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均衡教育发展才不是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