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公司融资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贸易公司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贸易公司融资

篇1

    ,不希望供应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终止合作;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及买卖双方合作关系的变化,无纸化交易越来越多,赊销已经代替信用证成为主流,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在交易中要承担更大风险,加剧了对营运资本的需求,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再次,次贷危机以及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最后对策措施,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及新型融资方式,可以实现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加速资金流动,增加银行收入,降低了融资风险,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已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供应链贸易融资促进了企业间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实现银企的战略双赢。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

    (一)传统的贸易融资

    根据《巴塞尔协议》(2004年6月版)第244条,国示贸易融资也可以定义为: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经历了由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到国际性的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内商业银行现在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就是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即企业通常通过提供抵押品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通过取得应收账款的债权后,通过债权转移来取得融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开证、进出口信用证押汇、打包贷款、提货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近年来,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应收账款融资、进出口保理等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相对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区间、还款来源、有效监督和保证方式等方面优于一般流动流动资金贷款,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贷款方式。但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授信方法,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使贸易融资是作为国际结算的附属性资产产品存在,以国际结算业务带动贸易融资是主要的运作方式;业务创新速度较慢未能顺应国际结算方式转变产生的新的融资需求;技术还不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撑等。

    (二)供应链贸易融资

    随着产业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之间竞争的需求,受《巴塞尔协议》中贸易融资的启发,银行以供应链融资业务找到了进入供应链的突破口。供应链贸易融资就是指银行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实力及其对供应链管理程度掌握的基础上,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对处于一个贸易供应链的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它不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策措施,为客户降低交易风险,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各成员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内,深发展银行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1+N”贸易融资的概念。所谓“1”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从“N”开始,用“N”来包围“1”也就是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从供应链中的大企业转到中小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有效运转,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供应链融资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运作方式

    为确保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银行首先应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识别找出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银行的重点客户;其次,运用新的信贷分析及风险控制机制对目标企业进行业务状况分析并评估;再次,决定是否向供应链上的多个或者全部企业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最后,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在确保对核心企业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具体到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

    资问题苦恼,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平衡,实现了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多赢局面。具体运作如下图:

    假设,W是采用全球战略的某着名汽车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属于核心企业。我国的A企业通过竞标,与其签订了长期供应高性价比配件的合同,在供应链中属于供应商,为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意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D是W公司的经销商,为了获得销售权,需要以货款换取汽车销售。在实际业务中,面对W公司日益扩大的订单,A公司因自身信用度低无法取得融资,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同样,D公司也面临资金断缺的风险。Z是商业银行,为A核定有较大的授信额度对策措施,而D在银行没有授信额度或额度不足。

    ① A向Z提交融资业务申请;

    ② Z向A确定授信额度;

    ③ A向Z开具转让债权书;

    ④ Z向W请求确认债权转移;

    ⑤ W向Z确认债权转移;

    ⑥ Z向A提供融资;

    ⑦ A发货后,W向Z回购债权。

    以上的运作流程是基于W对A的信用等级开展的。同样,贸易链中的经销商D也可将预购的货物作为抵押向Z银行申请资金融通。供应链贸易融资跳出了“一对一”及单个环节的融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及多环节、多层次、多产品混合的融资模式,为提高产业供应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对策措施

    (一)建立国际贸易项下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管理系统

    在国际贸易产业供应链上,一个核心企业会拥有众多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分支复杂,范围广范,供应链在国际贸易项下的延展性强,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由于供应链涉及的企业数量多,来源多样性,除了追求供应链平衡的共同目标外,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复杂性的竞争。同样,供应链贸易及融资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系列因素的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一是不能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不能简单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应当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二是针对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不能仅仅局限于贷前或贷时审查,而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控制风险的途径。如,为了实现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银行开发或整合升级满足国际贸易融资条件的个性化、专门化信息平台与管理理系统。英国的劳合银行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服务LOTS系统,将信用证服务、进出口单据处理、保函等业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跟踪贸易单据的处理状态,掌握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荷兰银行的MaxTrad管理系统,通过提供24小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帐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创新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供应链融资作为基于贸易供应链的全过程融资方式,在我国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又多局限在国内贸易上,很少涉猎到国际贸易领域。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额连年稳步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众多企业也成为了国际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需求来看,传统“单一环节”的“只管一段”国际贸易融资也同样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对策措施,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及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将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国际贸易融资模式有效结合,推动了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体系

    由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因此,应尽快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及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

篇2

关键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问题;对策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涌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贸易公司,对经济增长、全球化进程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公司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财务核算体系。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和行业利润下行压力增大的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贸易公司,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故传统贸易企业只能转型升级来应对经济新形势,修炼内功业务创新管理创新,财务核算体系的变革创新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人员仍维持固有思维,财务核算体系建立还主要围绕在核算本身,存在与业务融合度低、管理粗放、风险事项不敏感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在深入剖析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新形势下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体系更多侧重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职责上,基本能满足企业采购、销售、收付款、开票等业务需求,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供财务报告,但是支撑会计核算体系的辅助体系建立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缺乏预算体系,未实现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的结合,未实现由业务、经营、投融资预算共同驱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多贸易公司会以下游需求不明确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没有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企业预算,用预算指导企业合理分配资源。(2)目前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制度未能和其他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整合,从本位主义出发,缺乏整体性,或导致管理内耗,或出现管理边缘地带,管理无法创造效益。(3)未从财务角度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政策,未结合自身贸易特点从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周转、资金利润率等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导致企业运营质量不佳或者隐藏风险,同时公司无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来留住核心人才,最终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主要简单核算收入、成本、三项费用等,从而产生财务报告。核算人员没有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参与整个业务流程,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从而降本增效。如结合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供应商的结算政策选择相应的付款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分析从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排产发货、运输到货等各个环节所占用的天数,从历史交易资料中分析各个供应商和客户的合同执行情况及平均利润情况,从而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数据,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2)目前很多公司并未建立适应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财务核算模式,一些公司核算工作甚至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财务无法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供内部决策使用。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着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很多贸易公司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观念陈旧,认为财务部门不直接产生效益从而不重视财务管理,对财务方面的建设投入不是很大,导致财务部门不具有现代财务管理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公司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忽视了财务人才的引进,从降低成本的角度选聘财务人员。(2)一些贸易公司用人观念落后,存在“讲资历、论辈分”的现象,很多重要工作岗位都交给年纪偏大的财务人员。而这部分财务人员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快速变革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已经和时代脱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大大减弱。(3)贸易公司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优胜劣汰机制,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也不明确。很多财务工作者认为只需要“不出错”即可,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难以保证财务核算高效率的开展。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管理粗放缺乏监管也是目前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未建立责任制度,没有明确各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具体权责,导致权责不清的现象出现,促使财务核算工作相对混乱。(2)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独立于财务的部门如内审部门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发现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轮岗机制,一人一岗多年,导致财务人员知识长期不更新且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容易及早发现和防范错误。

三、新时期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新形势下改善贸易公司财务核算问题的有效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可以提升效益,故加强对财务方面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重视起财务核算。(2)贸易公司财务部门要改变固有思维,打破原有框框。首先,财务人员要深度参与到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深度嵌入业务,参与事前审批,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分析总结。尽可能的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以便实施控制业务运行。其次,要了解公司所销售产品所在的产业链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如钢铁贸易行业,了解钢材的工艺流程,主要品种的成本构成状况,其原料如外矿、焦煤等市场波动对钢材市场带来的影响,下游房地产行业等行业的火热程度,国家的钢铁去产能政策等。

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对策:(1)贸易公司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来构建利润中心,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利润中心的自主能力。财务核算到利润中心,或者更深入到业务小组。(2)加强预算管理机制,制定适应公司的考核机制,执行实际预算分析,优化资源使用,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促进核心团队与公司的共同发展。(3)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多方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并制定科学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谁使用资金谁承担成本,促进业务部门根据资金成本自主计算各项利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财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职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风险事项要实时跟踪,如逾期应收账款,供应商逾期发货等。梳理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规范业务关键点执行,防范风险。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点内容:(1)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适用企业的财务软件,或者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软件,解放劳动力简化基础的重复劳动,将财务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分析和风险管控上。(2)完善贸易公司现代化财务核算制度,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做好业务环节中各信息共享,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并储存财务数据。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财务人员,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极为关键。想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需要从一下几点出发:(1)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贸易公司要适当提高财务岗位的薪资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走出去,深入到业务链,推动业财融合,有条件的公司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去行业标杆企业观摩学习,吸收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3)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财务人员遵纪守法。(4)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通过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来激励员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新形势下,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核算的职能转变已经十分迫切。而现阶段贸易公司财务核算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就需要转变贸易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业财融合,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祝海英 单位: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牛喆.新医改下如何做好贸易公司财务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3):78.

篇3

前言

面临近十年以来铁矿石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国钢铁企业经历了铁矿石供应紧张,被动高价采购等一系列压力,同时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其为了谋求发展和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贸易公司―钢铁企业采购进口原燃料主责单位(以下简称钢企国贸公司)纷纷开展国际铁矿贸易。

一、在供不应求求市场条件下钢铁企业开展国铁矿贸易的优势

与普通贸易公司相比,钢企国贸公司从事国际铁矿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依托钢铁企业的需求,具有很多现成的进口铁矿贸易资源

由于中国的很多钢铁企业原建设初期的设计规模是依据其附近的铁矿资源建设而成,所以大部分的中国钢铁企业的初始规模较小,经过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钢铁大规模扩产,中国的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有的甚至达到85%以上。近十年来, 大部分中国钢企国贸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进口铁矿资源。

2.需大于供的市场为铁矿资源丰富的钢铁企业从事铁矿贸易,提供了有利的贸易时机

3.以钢铁主业生产、技术为依托,为铁矿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后盾

在钢铁企业大规模扩产的过程中,强劲的钢材价格使得钢铁企业为了满足钢铁扩产要求,多渠道地获取各种进口块矿、进口烧结矿、进口球团(酸性、自熔性和碱性的)、甚至对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都有进口采购,在高炉操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的同时,也为钢企国际贸易公司开展国际铁矿的销售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在铁矿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铁矿资源理所当然地成为铁矿贸易的价值流中能给用户带来最大价值增值的来源。

二、国际铁矿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自2014年铁矿市场的供需形势随着世界四大铁矿供应商的扩产计划落实,加上中国钢铁产业产能力过剩,各钢铁企业产能维持在80-85%产能,使得世界铁矿石的供需出现了平衡,到2014年底2015年初将会出现铁矿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在供过于求的铁矿市场条件下,钢企国贸公司铁矿贸易价值流流程的再造

2014年5月以来,钢贸商随着国家银监会对贸易融资的一系列严格审核政策出台,一部分钢贸商企业也会退出国际铁矿贸易的供应链,而钢企国贸公司的铁矿贸易将如何利用其优势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价值将是钢铁企业铁矿贸易中应着重关注和改进的方向。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在生产中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价值流就是手段之一。将价值流的概念引入国际铁矿贸易实务操作中,使实物流、信息流和时间(效率)管理相结合。

近10年以来,由于铁矿海运贸易量超过全球铁矿贸易总量的90%,海运铁矿贸易已成为国际铁矿贸易的主要模式,所以我们在此以海运铁矿贸易为例加以说明。

1.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实物流程

2.铁矿贸易(海运为例)的信息流程

研究实物流的过程同时,充分提供信息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如智能手机和网络,建立起信息资源平台,从而使推销员通过信息流提高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挑选、合成、理解和利用所带来的贸易价值增值机会。

3.在铁矿贸易过程中,信息流对实物流的作用

(1)加强对实物流的协调管理,从而实现铁矿贸易中协同作用

根据价值链创始人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铁矿贸易企业能将与铁矿有关的资源集中起来,是铁矿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集中度越高,协同效应越强,贸易效率就越高。

(2)促进实物价值流增值

实物贸易流向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定的,如澳大利亚铁矿运到中国要15天,在贸易过程中,相应的单据流转根据贸易中间环节的多少到达用户的时间各异。为了不影响实物到货后的提货手续,通过信息流的再造如各贸易环节加入银行与用户的电子交单,单据流转的各环节的时间大大缩短,确保了实物的提货速度,使用户享受到铁矿实物按时提货以满足其生产需要的价值。

(3)提高贸易相关方对整个铁矿贸易价值链的反应速度

信息资源通过流传递给整个铁矿贸易的相关方,相关方通过信息的获取,会激发对实物贸易新思路。如2012年以来,山东钢铁集团通过投资获取了西非新铁矿资源,此铁矿资源的特点为氧化铝高而氧化硅底,需要配加高硅铁矿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传递,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了解到山钢有对高硅铁矿资源的需求,就通过收购其附近小矿山的铁矿资源而推向市场,并按照指数定价的同时加大给使用量大的用户以每吨15美元的折扣。山钢国贸通过此类信息的传递,最终使此铁矿在生产中的配比有所提高,降低了用户的生产用料成本,实现了贸易价值的提高。

在铁矿贸易活动中,首先国际贸易公司应发挥前面提及从事铁矿贸易的传统优势,主要通过:与铁矿供应商、其他钢铁公司铁矿采购部门、铁矿贸易商、用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丰富铁矿实物资源;其次在信息流方面,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平台,此平台的建设主要辅助实物流,主要处理以下信息:

①在铁矿实物进行交易前,钢企国贸公司应提供给用户:在铁矿贸易市场上可以交易货物的数量、品种、价格、以及实物状态,供应渠道、未来对市场走势的分析,提供贸易实物的竞争优势和融资解决方案等;同时,应向用户收集:采购资金需求,贸易方式、铁矿使用结构、各种铁矿的使用配比、库存数量、维持生产的周期、采购原燃料的资金状况等。通过微信群、局域网络建立资源信息平台,会吸引用户的加入,加快实物贸易成交比率。

②在实物流转的过程中,对用户提供:实物交易对应的船舶动态信息、实物交易对应单据流转信息、与实物交易有关的目的地类似货物交易信息、以及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用户对实物需求急缓度、满足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帮助用户满足要求的应对措施、目的(港口)地船舶排队状态,用户物流解决方案和费用要求等。

③在实物到达用户后,对用户应提供:使用实物的各种方案下的成本结果预测、使用实物生产操作的经验、各种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物质量跟踪及用户使用后的反映跟踪等。

钢企国际贸易公司铁矿贸易对以上的实物流和信息流进行时间价值的衡量、评价和改进,最终形成如下的价值流流程:

篇4

1 越美集团及其“走向非洲”战略选择

越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美)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集纺织印染、国际贸易、房产开发、境外投资、金融服务、商贸市场等产业并行发展的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注册资本20000万元人民币,下辖企业20多家,总资产突破 35亿元人民币。

成立初期,越美依附贸易中间商,不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1992―1999年,越美年销售收入不足25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5%,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经营困境。自2000年至今,越美始终坚持“走向非洲”战略,在采取了“间接出口――在非建立销售公司直接出口――在非开设加工贸易公司――在非兴办工业园区――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在非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战略选择后,2014年越美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25%,获得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等称号。

2 以SWOT分析法论证越美“走向非洲”战略选择的科学性

2.1 从间接出口到建立销售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纺织品生产经验丰富。

劣势:依附中间商,未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困难。

机会:非洲尼日利亚纺织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浙江政府出台了涉及外汇管理、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企业境外投资优惠政策。

威胁:中国纺织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为应对国内纺织品的激烈竞争,缓解自身经营困境,充分发掘尼日利亚的市场潜力,越美于2000年在尼日利亚建立销售公司,继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2.2 从开设销售公司到兴建加工贸易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自境外销售公司成立以来,企业经济实力增强。

劣势:未实现加工生产本土化。

机会: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启动,中国政府对企业赴非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非洲与欧美国家关于纺织品进出口签订有相关优惠条约。

威胁:尼日利亚建立纺织品国际贸易壁垒,禁止纺织品进口,越美在尼日利亚贸易公司的合法地位受到威胁。

越美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在尼日利亚开办加工贸易公司,改变商品原产地信息,实现了贸易的合法化,并利用了非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纺织品免配额进入的优惠政策,以非洲为跳板更好地进入了欧美市场。

2.3 从兴建加工贸易公司到创办工业园区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在中国享有较好的知名度。

劣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机会:中国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存在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启动,中非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威胁:非洲纺织品产业链的不完善致使越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非洲市场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较高;非洲物价水平高,投资压力大。

基于自身对非洲市场的熟悉及完善产业链的切实需求,抓住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的机遇,越美在尼日利亚兴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以完善产业链、节约采购成本,形成组合优势、降低海外经营风险。

2.4 从创办工业园区到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的过程分析

优势:有较好的综合实力。

劣势:原材料获取渠道单一。

机会:产棉大国马里在棉花行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为私有资本进入棉花行业打开方便之门。

威胁:中国国内棉花价格高涨,纺织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为解决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越美收购了马里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收购企业,直接控制了马里每年35万吨的棉花资源,占马里年产量的80%,并以低于中国国内60%的价格将棉花运至生产国组织生产,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

2.5 从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到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环境。

劣势:越美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机会: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随着“走出去”规模的扩大,中国民营企业对扩大境外融资渠道存在迫切需求。

威胁:中国纺织业进入新常态。

鉴于自身及中国多数境外投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越美在境外创办金融机构,以服务中资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越美提出了“以国际轻纺城为主体,以东非商贸物流园、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为支点,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互通互联纽带”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非洲建立集贸易、商务、金融、物流、休闲等多行业、多功能的商贸综合体,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搭建多方位互联互通的桥梁。越美在现代服务业新邻域的开拓使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 启 示

作为中国纺织业较早“走向非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开路先锋,越美集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具有典型性,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寻求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3.1 重视非洲市场,加快实现本土化

中国国内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切实需求。而非洲经济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原料输出后,也正渴望转型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非双方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求相互匹配,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非洲市场的重视,抓住发展机遇。而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企业应加快实现本土化,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例如,以生产本土化来规避贸易壁垒,利用投资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及其他优势资源;以人力资源本土化来熟悉东道国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

3.2 优化战略选择,采取合理举措

越美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推行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这套战略循序渐进,使越美不断积累资金,丰富经验,熟悉市场,最终实现了在非洲的成功发展。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学习借鉴越美的战略选择,以直接出口来提高利润率,以产业转移来实现转型升级、以工业园区的创办来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益、以深化资源配置程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抱团“走向非洲”,利用组合优势

一方面,由于非洲大陆部分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中小型企业在“走向非洲”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维护财产安全、政治风险规避、融资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非洲基础工业不发达,多数产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在非投资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而“抱团走出去”,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一同进入非洲市场,进行优势互补,形成组合优势,有利于企业解决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并压缩成本,实现产业集群,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篇5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员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和授权,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贸易企业需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对全年资金的使用额度进行预算,将预算工作细分到各个部门,并通过月度现金流量情况调整相关预算,同时配合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和考核。

1.加强贸易企业成本控制。贸易企业的成本主要在购销和管理等主要环节。通过对了解成本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流程,优化成本结构,为预算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2.提高资金收支双线管理。现金流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回笼以及相关费用合理支出的关键。只有实现收支双线管理,才能发挥贸易企业财务结算功能,形成资金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贸易企业的稳步运营。

3.预测汇率风险敞口。风险的产生源自于贸易企业业务中币种的不匹配和收支时间的不匹配。因此贸易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业务所涉及币种的汇率走势,同时根据收支时间的不同做好风险敞口的测算。

4.关注预算执行情况。贸易企业每月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月度成本及费用支出是否超出预算、到期应收账款是否如期收款等给予重点关注,同时也应关注对资金缺口的控制和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

5.落实配套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预算,贸易企业应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给予落实,根据制度进行考核,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以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二、贸易企业在经营中的资金管理

1.进行资金归集

贸易企业可以将下属公司的账户现金余额归集到母公司账户中,由母公司对全部资金进行管理。这相当于是对资金资源的整合,它把外源融资变为了内源融资,减少了利息费用的支出,利于改善资金管理。

2.推行开源节流

开源是现金流入的关键。通过扩大产品销售、持续形成销售收入、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不断消减库存等方式促进开源。节流是对现金流出的管理。通过对贸易企业购销和管理环节中相关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实现节流。贸易企业本大利薄,开源节流并举,才能更好的实现资金管理,扩大利润空间。

3.盘活闲置资金

贸易企业应合理利用内部闲置资金,提高资金收益,避免大量资金沉积。闲置资金的盘活有多重不同的方式,主要可利用的多为金融和财务手段,如投资、存款组合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金融或财务手段的风险系数。贸易企业应结合自身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以及承担能力,设定合理的预期收益,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4.有效使用信用额度

当前,很多贸易企业引入了银行业的授信额度理念。授信额度理念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便捷且能重复使用的授信产品,在客户的授信余额不超过对应业务的额度时,不考虑已经发放的金额和发放的次数,都可以再次对客户进行短期的发放资金。贸易企业在使用资金时必须将可控的信用额度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上限,从而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传。

5.构建科学的客户和供应商评价体系

篇6

关键词:转口贸易 转卖业务 银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91-02

一、转口贸易的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市场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外贸进出口业务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而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近几年来发展异常迅速。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方转手进行的贸易。传统意义上的转口贸易为两头在外的模式,即境内企业将境外购得货物直接销往其他国家,货物不出入境。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因素,其所处的位置适合于作为货物的销售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输入大量货物,除了部分供本国或本地区消费外,又再出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等,都是国际著名的中转地,拥有数量很大的转口贸易。它们通过转口贸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观的转口利润和仓储、运输、装卸、税收等收入外,同时也推动了当地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转口业务的发展,其模式也不断地延伸,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为转口企业从境外购买货物,将货物存放在境内保税监管区域,然后视国际市场行情再决定是否将货物卖给境外;还有一种为境内企业向境外购买货物,将货物存放在境内保税监管区域,而仅将货权凭证转卖给境外公司(或区内企业),再由境外公司(或区内企业)将货物卖给下家单位(如境外公司、保税监管区域内公司、境内保税监管区域外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很多转口业务属于转卖模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转口业务。转卖贸易模式下,交易对象以货物的物权凭证为主,物权凭证包括提单和仓单,实际交易货物一般不发生进口报关行为,货物的抵运地一般为境内某保税区,交易下家事先存在不确定性,当货物的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出于套期保值等需要转而实施转卖。转卖业务交易的货物以基础性原材料商品为主,交易的主体以大中型贸易公司为主。由于基础性原材料商品作为国际大宗交易商品,具有交易面广、价格波动大等特性,因而成为转卖业务的主要交易对象。而大中型贸易公司由于在资金规模、交易客户群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其从事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获得差价利润,因此成为转卖业务的主要交易主体。目前转卖业务套用转口贸易的概念,但转口贸易物流跟随资金流发生转移,因而同一货物很少会再次被转口;转卖业务主要以物权凭证为交易对象,货物价差是交易双方关注的焦点,因而同一货物多次转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在此交易过程中货物并不一定发生实际流动。

二、转口贸易剧增的原因

(一)增加企业经营模式,拓展利润获得渠道

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采用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渐变得灵活多变,贸易方式出现多样化。转口贸易就是近年来备受企业青睐的贸易方式,它不仅能增加企业经营模式、品种,提高进出口业务能力,而且能更多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从中搜寻有价值的市场供求信息,作为企业开展一般贸易的有益补充。自二次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对出口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减少,甚至出现无利润现象。转口贸易的平均利润已超过出口的平均利润。因此很多外贸公司都在做大转口贸易,扩大业务范围。

(二)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由于转口贸易属于两头在外,受国内的贸易环境、供给、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小,特别是在市场内外盘倒挂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利用各国商品市场行情不同,价格信息不对称,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进行转口贸易,以此减少公司损失,甚至可以博取一定利润。

(三)合理避税,减低运作成本

外贸竞争日益激烈,外贸利润空间减少,企业在成本方面尽量缩减。某些企业通过在香港等地办一个企业,利用离岸公司做转口贸易,将利润分流。由于香港具有海外利得无须纳税的税务优势,那么利用香港公司做转口贸易就可以起到合理避税,降低运作成本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A:国内涉外企业 B:香港的关联企业 C:国外公司

正常途径:A在C处进口了60万成本的货物,最终销售给国内其他客户100万,那么A企业就要按40万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现在可以利用B完成这样一笔业务:首先,先以B名义将这笔60万成本的货物先买下来,再以一个较高价95万卖给国内自己的公司,A最终还是以100万元销售给最终客户,这样一来,国内只需按5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另35万利润则成功留存在香港公司账户内。

(四)获得多头外汇融资

由于对转口贸易的界定完全依赖企业的申报,银行在为企业办理业务时,如果企业没有说明是否为转口贸易时,很难判断该笔售付汇的贸易方式。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对美元融资的需求。客户通过贷美元付汇,然后再购汇还贷,可以赚取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带来的好处。具体可以如下操作:

国内A企业从境外进口一批化工产品货物,销售给国内B企业。

正常贸易途径:A企业只能在进口项下获得一笔外汇贸易融资。B企业因无外贸背景,无法获得外汇融资。

通过转口贸易:A企业在香港等周边地区成立一家C企业,通过C企业做一笔转口贸易,C再把货物卖给B企业。单从资金流来看,A企业相当于做了一笔进口和一笔出口,在企业未说明的情况下,A企业可以获得两笔贸易融资。而B企业,等于做了一笔进口,有了外贸背景,可以获得一笔外汇融资。

(五)规避国内贷款规模控制,获得海外短期融资

随着国内外汇资金的紧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特别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银行外汇存款持续下降,银行可贷外汇资金来源减少。由于境内外币资金紧缺而境外外币资金相对宽裕,境内企业为了博弈人民币升值收益,对外币贷款的需求一直高企不下。因此企业可以使用先收后支的转口贸易,通过香港等地的关联企业获得海外融资,且海外的美元融资利率比境内低,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境内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三、转口贸易的风险点

1.转口贸易两份合同,交易对手均在境外,且资金与货物跨境流动脱节,银行只能审核其表面单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交易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核查;转口业务中,进口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境外关联公司虚设交易第三方,通过签订虚假进出口合同,可以开立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甚至二次融资,而在相应的业务管理中,对于这种企业间的关联易的识别存在一定困难。

2.资金链问题。转口商利用远期信用证方式套现,如果流动资金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或套取资金亏损,只能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运转。而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资金链就有断裂的可能,使银行遭受损失。

3.资本风险问题。转口业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经常项目交易的基础上伴随着资本交易行为。特别是物权凭证交易为基础的转卖,交易的动机更多出于投机获利或套期保值。由于其交易过程中收支不对等且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把握难度较大,容易成为违规资金流出入的通道。

4.供应链问题。转口商的上、下游企业是否稳定,一旦供应链出现断裂将会形成连锁反应。

8.价格风险。在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转口商是否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避险机制,如通过套期保值等交易规避价格风险或者设立一个止损点等。

6.资金监管风险。按目前相关规定,转口贸易仅需根据贸易合同、核销单等有效凭证即可办理购付汇和收结汇业务,但由于合同造假较易,单凭贸易合同很难证明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目前的外汇政策对转口贸易的购付汇和收结汇并无实质性的限制,转口贸易成为外汇可随意跨境流动同时又无法审核资金真实性的缺口。境内和境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关联公司、协商或其他手段,利用“转口贸易”这个政策缺口将异常资金汇出境外,或汇入境内办理结汇。

四、转口贸易的银行风险控制

1.由于转口贸易形式多样,银行无法从单据表面上判断真实的业务流程,因此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整个贸易流程,具体业务具体分析,从业务源头予以把关。

2.时刻关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若跌幅巨大,应及时要求企业补交保证金。

3.落实担保措施,尽量以抵、质押的形式办理业务,或者落实有效的担保措施。

4.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是否稳定。

5.了解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转口商的上、下游企业是否长期合作且具有一定实力,是否有稳定的价格行程机制。

6.尽量做有正本提单或是企业能够提供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即保税区第一手的交易,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7.采用货权质押的形式开立信用证,有效控制风险。

8.建立健全转口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可以设立全国转口贸易重点企业调查培训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转口贸易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及时调查掌握大宗转口贸易跨境资金收付,开展重点企业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从源头上提高跨境资金申报和统计监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张玮,唐宜红.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萧怡钦.试论香港转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经纬,2003(5)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稳步发展,在金融体系和对外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局限,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

(一)融资规模扩大化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9%。银行纷纷看好并抢占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中国银行为例,2013年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2%。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有着明显地正比关系,进出口的发展与国际贸易融资相互促进,既推动了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量,也增加了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

(二)融资方式多样化

为了满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和出口商的需求,我国银行业在融资业务中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归纳起来有六类,即货权质押授信业务、退税托管贷款、信用险项下融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供应链融资。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统一授信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和个人的融资业务能够统一规范管理,在授信额度内可以快速、便捷地办理融资业务,满足了融资的实效性。目前信用和资产融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最常见的信用证业务中,进口商通过授信开证和进口押汇等方式融资,而出口商通过红条款信用证融资。其他如保理业务、跟单托收业务、出口代付业务、进口保付业务等,如今也已经被大部分银行所采用,提高了我国银行的收入水平和进出口企业的支付水平。烟台一家贸易公司,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在2013年7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投保便利融资270万美元,大大改善了公司资金流动状况。

(三)融资地位增强化

我国的各大银行在注意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后,对运作方式和机构设置进行很多有益改革。比如中国银行为了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地位,其国际业务部在2011年就和信贷部结合,通过国际结算业务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功能,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方面融资的专业性,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强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力。2012年工商银行山东分行在多地推出同业国际结算业务,力求扩大基础薄弱客户授信额度限制,拓宽国际结算业务市场渠道,增强市场份额。2013年8月2日,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建立“商贸通、资本通、财富通”体系,并把该体系放到重要发展战略高度,助力企业对外贸易融资。

(四)融资风险复杂化

国际贸易融资时刻面临着诸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之类的风险,且表现为不可预见和复杂化的特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长期的低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部分出口依赖型企业因国外经济不景气,被迫取消订单,引发资金链的断裂,丧失偿还能力。另外有些企业为获取银行融资使用财务造假、贸易欺诈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尤其是2005年5月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且我国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发展水平距欧美还有很大的距离,汇率风险在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融资。2014年5月4日,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提到了2014年一季度中国又遭遇11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共27起贸易调查,同比增长了23%,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所导致的困境也无时无刻不加重着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银行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无时无刻不在和风险打交道,因此银行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风险管控体系。我国的银行在对央企、大型国企等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中,经常会忽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在授信额度上往往容易放松,有些情况下还会违反国家相关财务制度,对企业的账户、现金管理进行违规操作,以谋取一些短期利益。2009年2月12日,中铝集团宣布对力拓公司展开收购,在融资环节,银行的风险管控部门未对并购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而中铝集团又有着较深的国家背景,四大国有银行向其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贷款。同年6月5日因力拓单方撤销协议而终止并购,银行因此承担了巨额坏账。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相关手续过分教条化、形式化,只注重实物担保,对企业的一些较为个性化的担保物,如应收账款抵押、出口退税抵押等,则较为忽视。这样一来虽然银行规避了很多风险,但长期来看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是起限制作用的。银行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我国当前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进出口企业信用水平较低

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贸易合同的履约率约为50%,商业信用整体水平较低,另外信用体系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很多国际贸易的纠纷就是源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的时间不长,信用数据库相对缺失,信用咨询和评估机构也比较少。在国际上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掌握了全球大量外贸资料,可以做出相对准确的信用评级,而我国虽也有一些专业评级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经常饱受质疑,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比如2004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的押汇业务,设计初衷是帮助企业融资进而扩大国际贸易额,但由于相关信用评估的不准确和一些进出口企业逃避还款的侥幸心理,银行贷款经常无法如数按时收回,使银行蒙受损失,进而对这些国际贸易公司今后的贷款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国际贸易的融资离不开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因为脱离了信用,许多融资业务的基础就被动摇了。

(三)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普遍缺少抵押资产

据海关统计,2012年和2013年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的贸易额均超过了我国贸易总额的60%,轻工业、小商品等出口产品几乎全部出自于中小外贸企业。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中有超过80%的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中小进出口企业可以更灵活的利用地方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外贸服务,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这些企业往往缺少能够抵押的资产,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很多程度要依靠民间借贷。2014年5月2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只有12%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正规借贷,无法获得正规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合格的担保物。而全国民间有息借贷平均利率为36.2%,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因为在正规金融机构贷不到钱,不得不转投民间金融机构,因此需要承受高额的资金使用成本,加重了其贸易负担,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外资银行开始挤占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市场

外资银行自2006年12月可以在华开办人民币业务以来,逐渐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产生了冲击。2014年6月3日在上海举办的“国家使命: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论坛上,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还要继续对外资银行放宽限制,扩大金融改革成果。自贸区的这种情况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国家开始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到中国的经济里来。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福费廷业务较少,外资银行恰恰利用了这个机会,加大力度在国内进行业务宣传,再加上外资银行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业务经验,融资产品和服务也比较成熟,在抢占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占有一些优势。2002年,南京爱立信公司提前偿还19.9亿元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贷款,继而转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贷款合同,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资银行无法提供爱立信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所需要的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

(五)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乏创新

虽然我国银行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种类与日俱增,但其本质上仍然大都以传统的如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同质化相当严重,这些传统融资业务约占对外贸易融资总额的70%。然而目前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更多更复杂的贸易方式,比如供应链产品融资、福费廷渐渐成为主流。这些先进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资银行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制约了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规模,尤其是对资金水平较差的中小进出口企业非常不利。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里国际业务比重已经升至约50%了,这也就说明了国际融资业务是银行未来重要利润点。欧美发达贸易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着的贸易融资产品,要求我们国家的银行也要在银行结算方式、融资产品上开拓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三、完善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一)增强银行内控体系建设,提高信用风险管控水平

伦敦第一家银行在1990年取得ISO9000质量证书之后,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纷纷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这些欧美银行的融资效率,更快捷地向客户提供了服务,并满足了国家金融监管的需求。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应该在以下具体方面努力提高:一是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标准化风险系数、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项目的事中和事后检测;二是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审贷分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三是对于中小进出口企业则可以建立授信的单独快捷通道,简化程序和步骤,满足其小额短期贸易融资的时效性。

(二)完善进出口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除了银行应该加强内控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企业和个人往往缺少信用风险观念,而信用管理也未被大部分企业所重视,国家也缺少这方面的监控数据。首先可以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信用状况,对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实行有区别的利用,让银行更有效地管理风险。另外,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系统,使用各大门户网站和进出口产业专业服务网站进行定期公示,为进出口企业和银行提供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只有信用环境改善了,银行的内控体系建设才会显示成效。

(三)增加抵押融资方式,增强进出口企业活力

在目前买方市场情况下,货到付款和赊销等销售方式成为主流,应收账款成了企业一项庞大的资产,因此,银行可以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扩大国际贸易融资规模。为了管控风险,银行可以用资产证券化、再担保等方法来处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所占比例会不断扩大。另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抵押融资,加入了信用贷款的理念,以出口应收账款为基础,将信用保险赔偿权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出口商无需提供实物抵押,提高了融资效率。再者,信用风险被转嫁到保险公司,也避免了银行在将来面临坏账的危险。

篇8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已经开始由量的增加转向对质的关注,同时朝大宗化、资本化方向发展。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难题。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出口呼唤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并结合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应用对策,以期为出口商寻找更加灵活方便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结构贸易融资 应用 对策

经济的全球化,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潜力。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达1.8万亿美元,2008年,达25616.3亿美元。外贸高速发展有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出口货物已开始朝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套产品转变,并具有大型化、资本化特点。然而,资金匮乏仍是中国出口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最大难题。结构贸易融资对中国重点支持的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将会提供巨大而有力的支持。为优化贸易结构,顺利完成向贸易强国转变,中国将面临如何以有效融资模式提升大宗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竞争力的课题,由此,研究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结构贸易融资为切入点,首先总结国内目前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研究文献;其次介绍相关概念、发展前景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再次,从实际应用角度,举例分析渣打银行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最后分析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对策。

文献回顾

对于结构贸易融资,目前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已有许多银行和企业涉足和操作,但学术界对结构贸易融资问题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石高宏(1999)指出,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尝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以扩大出口,同时分析结构贸易融资使用的工具,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朱红艳、石冬莲(2000)指出,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严峻竞争,因此应加强金融创新,为贸易融资开辟新途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研究员(2001)初步探讨了结构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特征、作用,商业银行在其中的地位与就业机会,同时借鉴美国结构贸易融资模式的经验与流程。金欢阳(2004)认为,为了有效地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应该从法律、政府、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着手与改善。热依扎(2004)详细分析了仓单融资的基本程序,并对其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侯敏(2007)分析了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她认为,结构性贸易融资代表着未来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此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有赖于金融、法律及人才方面的改善。

结构贸易融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产生与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上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专家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结构贸易融资是创造性的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与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要求,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使得项目的融资得以实现,并使企业获得全程的信息和全程信用管理。结构贸易融资流程图见图1。

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后,为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需求,结构贸易融资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近年世界上出现的融资手段证券化趋势,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各国政府机构对本国出口贸易的扶持促进,都为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尽管结构贸易融资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展开较晚,其优势一直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

从国际贸易操作角度来看,传统贸易融资做法是在贸易过程中分段融资,银行并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程中的全部风险,像应收账款、提货风险等就只能由企业承担。结构贸易融资是通过银行把贸易流程中所有环节都串起来,银行可以对贸易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从增加企业贸易附加值角度,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很高,只要有贸易流存在,就存在风险,就有结构贸易融资。

结构贸易融资的精髓在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有选择地创造性运用贸易融资工具,制定最适合项目需要并为买卖双方认可接受的融资方案。

(二)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虽然结构贸易融资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却鲜有开展。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融资市场不发达,金融系统开发、使用结构贸易融资滞后。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数量少,业务种类仅涉及工具,与国外银行结构贸易融资网络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商惯于用传统结算方式,新型融资方式没有真正大量开展。

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金融工具、融资手段不是很了解,同时也不清楚如何应用,更谈不上对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与把握。因此,造成中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国内企业习惯使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首先,中国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还不了解,不知道结构贸易融资会为其带来好处。其次,由于成本高、程序繁琐,即使国内企业对结构贸易融资有一定了解,也会由于节约成本和精力而采用便利的传统贸易融资。

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体系。中国政府号召和鼓励银行全力支持产品出口,但政府没注意解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融资时面临的困难,缺乏完备的外贸融资体制和机构,在提供融资优惠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结构贸易融资发展空间大,但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资料,2007年前四个月,中国外贸出口总值达到8570亿美元,其中仅化学制成品及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就达到45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6%。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见图2。

目前一些大型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的出口更加倾向国外银行的融资方式,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面临同样的竞争市场,如果企业不得已完全依赖外资银行,不利于中国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贸易融资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实例

目前,了解并掌握结构贸易融资方式的运作与发展趋势,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银行可从中获得扩大业务、增加收入和利润的机会,提高自己在贸易服务领域中的地位,增强竞争力。

在国际上,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渣打银行,它被The Asset杂志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结构贸易融资银行”。本文以渣打银行为例,分析其如何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为中国银行业提供借鉴。

首先从业务具体操作角度,货物买卖当中现金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银行根据现金流形式,对每个阶段给予不同的融资。以渣打银行在原材料融资的业务操作为例。融资业务流程:开采前融资运输过程中的贸易融资仓储融资加工融资加工后的运输和仓储融资(根据需要而定)。在整个流程中,结构贸易融资发挥了作用。一方面,结构贸易融资对货物进行现金流管理,将企业现金变为生息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未来现金流向银行进行抵押融资。将不同时点发生的货物流、贸易流和现金流整合在一起,这就是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

渣打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除提供传统的出口前融资、生产货付款融资等融资方式,还提供如应收款买断、应收账款管理等多种创新的贸易融资手段。渣打银行还注册了一个全资的贸易公司,以渣打银行为中介。该贸易公司目的在于根据客户需求的时间交付货物,降低客户的存货水平,防范出口商无法按期交货风险。

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银行负有考察贸易方资信的责任,因此最担心欺诈行为。传统银行只是看一下财务报表,但渣打银行做得更深一步,根据历史记录考察这个公司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层能力和业务人员的经验。渣打银行的结构贸易融资业务人员不仅具有企业财务知识、银行知识,还具有产品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成功经验都值得中国银行学习与借鉴。

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对结构贸易融资实际应用分析,不难看出,结构贸易融资对进出口商和银行都有很大好处,但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结构贸易融资需要更丰富、更灵活的融资工具,而中国目前融资品种极为有限,且缺乏个性化设计,出口商选择的余地很小。尤其是商业银行,许多融资工具尚未健全。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福费廷业务为例,其核心特点就是汇票没有追索权。这与中国的票据法相冲突。但无追索权是福费廷业务的核心,阻碍了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鉴于此,中国必须在法律上加以完善,可以考虑修改票据法,以便与国际接轨。

加强对银行人员的培训。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任何一种融资方式的操作训练,结构贸易融资是由多种融资方式结合而来的;第三,加强员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熟练度与技巧。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已有融资工具,吸收并且开发新的融资模式。首先应使银行认识到结构贸易融资的前景: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工厂,结构贸易融资必将成为出口企业和项目公司的最佳选择;其次,在业务开展方面,商业银行可从自身具有的工具着手,逐步开展;第三,商业银行可以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为桥梁,不断引进新融资工具,再结合国际信用保险机构产品,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保险体系。中国政府应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间定期的协商、通报和交流必不可少。还要加强风险方面控制,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此外,遇到的风险也可通过保险来降低。

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发和利用结构贸易融资。国内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依靠传统贸易融资方式。应积极了解和学习结构贸易融资方式,凭借企业对行业环境和产品的熟悉,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贸易融资产品。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数量必然不断增加,结构贸易融资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无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等都应全面地了解和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国结构贸易融资业务必然在未来得到快速有效发展,成为国内大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助推器。同时,也为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朱红艳.浅议结构贸易融资及应用[J].经营管理,2003(3)

篇9

今年以来,A股持仓账户数呈现加速下滑态势。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7月最后一周,A股持仓账户数为5641.37万户,比7月第一周的5657.1万户下降约15.73万户,这已是连续第10周环比下滑。特别是A股空仓账户比例首度超过66%,市场信心跌入冰点。

“5穷6绝7翻身”,曾经股市最为常见的走势现象,今年也成了例外。投资者原本想借7月“翻身”的美好梦想,终究被残酷的现实击破。

股市不景气,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不给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7月中旬,浙江省宁波市打响了全国刺激经济政策的第一枪后,各地“稳增长”的序幕也随之拉开。南京、长沙等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其中,长沙出台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预计未来5年每年投资额在1600亿元左右。又有消息称,贵州或将出台3万亿元发展规划,拟8月份公布。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会不会再次导致房价的暴涨,我们不得而知。但目前连续两个月的房价上涨,依然在“”着购房者的神经。

中国指数研究院8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8717元/平方米,环比6月上涨0.33%,自上月止跌后,再次环比上涨。其中70个城市环比上涨,30个城市环比下跌。

与房价持续上涨相反的是,房地产主要建材的钢材价格不断走低。随着今年以来钢材价格的连续下跌以及银行放贷的收紧,钢贸行业的贷款违约问题在近日集中爆发。

日前,一则消息震惊了一直波澜不断的钢贸业:上海翘首钢铁贸易公司等20多家钢材贸易商,因贷款到期无法归还,被民生、光大等多家银行集中告上了法庭。

公开资料显示,钢贸行业从2000年开始,采用联保互保的融资模式,到2009年这一融资模式达到顶峰。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元,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164-01

一、融资租赁公司的现状

1.融资租赁行业快速发展

由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等组织编写的中国租赁蓝皮书——《2015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3185家,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983家;行业注册资金,按人民币以实缴计算,约合10030亿元,比上年底的6611亿元增加3419亿元;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6550亿元,比上年底的32000亿元增加4550亿元,增幅为14.2%。

2.国家密集性政策扶持

国务院方面:2015年9月,先后《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68号文)、《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69号文),对通过加快融资租赁及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意见》明确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重点领域融资租赁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跨境租赁。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发展融资租赁配套产业,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资本进入融资租赁业,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

3.山东省属国企加快配套融资租赁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山东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精神,省属大型国企通过新设、增资或收购形式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加大产融结合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华鲁集团旗下华鲁租赁、浪潮集团旗下汇通租赁、兖矿集团旗下中垠租赁、高速集团旗下中侨租赁等。考虑成立较早的新汶矿业集团旗下国泰租赁、鲁信集团旗下的金鼎租赁、莱钢集团旗下的荣达租赁,目前山东省属国企大部分完成了融资租赁行业布局。

二、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行性

1.有色集团公司在集团战略指导下,通过布局有色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内蒙有色矿业发展基地等战略举措,在积极开拓有色矿业市场的同时,依托矿山项目积极打造产融结合平台:通过与租赁公司、银行的双向合作,在盘活现有矿山存量资产同时,锁定矿山(冶炼)企业3-5年期相当于基准利率下浮5%的实际用款成本,对于改善负债结构、争取长期建设资金有积极意义。从实践情况看,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公司及有色集团公司在矿业人脉、技术、专业等优势,弥补外部融资租赁公司存在对矿山企业不了解、不专业的短板,实现产业优势与外部资本强强联合。

2.国企改革背景下新设公司运营路径有利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引入某主板上市公司、民营资本参股目标融资租赁公司的多元化股权设计,符合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新设企业主要通过参股的形式的相关要求,实现传统有色产业向金融投资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拟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围绕有色产业链植入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方面可以充分集聚内外部优势资源、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融资杠杆效率,实现公司财务业绩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

三、新设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管理框架设计

1.内部资源整合方面

在融资租赁公司财务管理框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公司采、选、地质、设备等矿山专业人才优势,全方位把控资金投放风险;可以借助融资租赁增值税抵扣优惠政策有效降低内部有色矿山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有色实体经济发展;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理顺山金瑞鹏贸易公司正常贸易业务,以有限的单体授信开展有限的贸易活动,降低其两金占用和有色集团公司银行担保额度;同时,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内外部优质贸易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或保理业务,可以降低公司整体融资风险并有效剥离公司内部类金融业务。

2.外部市场开拓方面

公司通过内蒙矿业基地建设及打造有色全产业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潜在的融资租赁客户,并通过贸易合作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资金成本承受度,拟设立的租赁公司将立足内蒙古和山东核心区域,依托内蒙有色矿业基地建设及有色人脉资源圈向纵向、横向延伸,面向全国开展新建或改扩建有色矿山机械装备配套金融服务,借助与外部矿山设备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设备供应端和承租端的双向谈判议价,实现融资租赁收益最大化。

3.积极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矿业及相关企业集体业绩低迷的发展态势

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将依托山东黄金上述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吸引专业人才和社会资本,围绕有色产业链开展相关配套金融服务,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并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保障在不利行情下融资渠道畅通,平稳度过行业发展低谷期;可以在融资租赁业务开拓过程中发现矿业并购标的,储备矿山优质资源;可以通过矿权、股权抵押等担保形式,合理保障公司利益。符合目前矿业市场发展新态势的客观要求。

四、结论

融资租赁投资项目面临着投资决策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团队风险、人才缺乏风险、退出风险等主要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方法化解,最终达到控制风险、合理保证实现项目投资预期的目的。总体看,设立融资租赁投资项目的风险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郭宏论.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