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亮点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堂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堂亮点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 体会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浅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转变教学思路

1.1 更新教学观念

要想彻底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就必须革新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重文轻体”的观念。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适当提高体育课在教学中的比重。

(2)建立健全小学体育教学系统,这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3)定期的教职工培训。一方面,相关的领导部门要积极组织高水平、有效率的小学体育教职工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此项培训,并对培训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1.2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任务,适当组织一些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需求的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其次,可以增设一些具有比赛竞争性的项目,让学生能在一种富有激情挑战的课堂中产生对体育课的强烈兴趣,并且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特殊的体育技能。

1.3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课堂上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向对学生未来的选择具有直接的影响,一次必须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1)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德,是一名教师的基础素质,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并且这也是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以负责的态度、极大的热情和忍耐力来辅导学生的重要保证。

(2)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学的要求,更是保障学生突破自我的关键。

2 改革教学模式

2.1 激励式教学

教师是学生标榜的模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对性格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采用激励式教学法,让学生提起学习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的兴趣。例如,对于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给予奖励,对于有着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积极支持他们的兴趣发展。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完成任务,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且,还能够增进师生的关系,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教学模式。

2.2 多媒体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先打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教学工具,辅导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例如,为学生播放一些重大的体育活动的视频,或者有关体育项目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体育的独特魅力和巨大能量。多媒体式教学,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将体育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的存在,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打下了基础。

2.3 合作式教学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课的形式也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只会产生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厌恶心理。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本上体育活动对于情绪发泄的影响之前,就可以前请学生讲出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优劣,最后再由教师正解课文内容。这样一种教师和学生都在参与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提高学习效率,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2.4 游戏式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集体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游戏式教学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将全部的学生纳入课堂。这样避免某些只愿意隐匿在群体中的学生落单,造成性格上孤僻的现象。此外,游戏式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模式中实现教学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强小学教学质量已经被提上日程。这就要求小学体育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从观念上革新传统中的一些弊端,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建立一种合作式、激励式的教学模式,最终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明,张文娟.新课改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9):23-24.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素养;体育游戏

小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状况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肯定无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然而体育教学中,总会发现有一些学生运动不积极,这样的消极现象,不但无法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影响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还有可能发生一些事故。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两点科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一、完善自身素养,引领学习成长

小学生摄于教师的威严,崇拜教师的博学和才能,所以有魅力的体育教师往往更容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体育教师文明幽默的谈吐、健壮的体魄、洪亮坚决的口令、精干的组织能力、对课业的高度热情等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他们从老师身上看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朝气和阳光、健康与能量,从而引发并坚定他们努力学好体育课的欲望和热情。尤其是体育教师的运动示范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就要求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在示范操作中认真流畅。比如,讲授跑步,虽然大家对“跑”都很熟悉,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一个动作流畅、协调、律动、规范的“起跑”动作,一方面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感召。这样引导,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并将这一切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吸引他们积极锻炼、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二、引进体育游戏,活化小学体育

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天然特点和体育的学科特点。将体育课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游戏形式呈现,既可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笔者就经常筹建竞赛型游戏来牵引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和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如,分组来回跑比赛、四人接力赛等看看哪组跑得快,学生都劲头十足,实现了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提升能力的教学效果。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的特点,我们可参照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对规则进行变异,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诸如,笔者在体育课堂上常用的“运转双球”和“活动投篮”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和运动。

上面是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两点心得体会。一线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设计契合学生情感和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不断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篇3

[关键词]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15-02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iochemistry

LI Chunya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Wenzho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subject, 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ur areas of interes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biochemistry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tudy suggests that reasona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teacher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生物化学也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当前高等教育强调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在有限、而且可能面临进一步压缩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一位从事生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一名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众多学者和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式教学法、比喻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已取得广泛的共识,但笔者认为“合理应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案例式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在MBA教育中创立的,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将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但此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多且繁杂的生物化学而言,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案例,势必使大量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授,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又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广泛运用。相对于之前生物化学教学以板书、挂图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表现手法多样等明显的优点;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同时具有某些不足之处,如:由于节省了挂摘挂图、书写板书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师讲授的内容比以前要多,无形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出现难以消化的问题。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满意的教学质量。

2 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当然要着重强调讲授内容的基础性,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份成千上万字的讲稿或精确到某个知识点讲解几分钟的教案,而是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以及对讲授内容的深刻理解,是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体现。科学规划教学内容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对于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的差异,要有针对性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包括教材的选择、大纲的编写、课时的安排等[2];另一方面,作为授课教师,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必须要把握哪些内容要重点强调、哪些要详细讲解、哪些只需要一般了解、哪些可以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学习。例如:临床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要尽可能设置较多的学时,同时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比例;生物技术、检验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相应地增加实验操作的课时。

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教育者的主观力度,并根据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实际情况而定[3]。因此,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除了应当精通所授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外,不断地学习、探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踪学科前沿的动态,将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吸纳、融入到教学中固然重要,但积累教学经验、随时总结心得体会更为重要。例如:经过大学及研究生多年的学习,再加上其间几年的临床医生的经历,笔者在初登讲台时以为完成本科教学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在生物化学的某些问题上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甚至一知半解的状态。另外,笔者常常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忽然对某个问题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下一次的授课中我会讲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举的例子会更合理、更能说明问题。另外,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听课、共同交流,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当然,教师广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兴趣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前提,同时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难以完成的任务。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各个章节间相互交叉众多,同时其内容又涉及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而成为医学基础课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公认的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4]。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重视绪论内容的讲解。实践表明,讲好绪论课不但是学好本学科的前提,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5]。其次,尝试以不同开讲方法启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诸如趣味式、提问式、巧设悬念式、渐进式、形象比喻式、联系比较式等的开讲方法,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6]。第三,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Power 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软件,精心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有机地将声、光、色及动画相结合,动态模拟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把多媒体课件输送到校园网上,或转存给学生,弥补了多媒体教学快节奏的不足,便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第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检测教学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各种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只要牢记教学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建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生化教学方法改革[J].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 4(4):17-19.

[2]谢永芳,舒坤贤,李茂言,等.针对不同专业及层次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化工之友,2007,7(9):62-63.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蒋菊香,吴士良,陈政,等.医学院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1):12-13.

[5]王学敏.探索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5(9):276.

篇4

关键词:提高质量;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1-01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语文

篇5

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注重授课的语言

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

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梯,将协助扩散比喻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

3、语言要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

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

4、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要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元感悟、自由对话的语言环境,以自己对文本生命化的感悟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感觉。在教学中应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撩拨学生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冲动,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转贴于 三、关注师生间的沟通

师生间的沟通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沟通交流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绪,有利于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表现好,或是翘起大拇指,或是轻拍肩膀,或是点头微笑;学生出了错,又可以皱皱眉、摇摇头、摆摆手,以无声的语言来表现对他的期望和批评,比起同学们已经听惯了的苦口婆心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实验结果,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经常性地使用“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

四、避免课堂的“满堂问”

篇6

【关键词】体育优质课 体会 准备

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收获很多,要讲好一节优质课,需要做好做细方方面面的工作,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讲课前的准备工作

出发前,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没法准备或者说不着急,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在当天下午四点开会,先抽签确定次日的讲课顺序,再抽签确定讲课内容,只有一宿的准备时间,因此,抽签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预先备课

先围绕既定的课题(本次讲课范围是八个外堂课题和一个内堂课题),以中等学生为起点,提前做好自己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方案设计,教具和要使用的器材等。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2.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详案

虽然预先不知道自己要讲哪一堂课,但是根据预设内容,备课要备祥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学生可能做的回答和表现状况等方面,授课人都要认真思考并写下来。备优质课必须经过这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结合自己的学生特点,预测授课班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的动作,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有梯度的进行训练。

备听众。优质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教师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例如优质课评比,评委同一节课听多了,也会有审美疲劳。能让评委不走神,把评委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你的课堂上,这节课就成功了。

(3)教学目标要全面

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尤其是体育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应该体现得比较明显。

(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一节体育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如果能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课堂导入,就一定能从一上课就把学生和评委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在你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备课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将它们穿起来,形成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机械的用“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种单一的方式生硬地把学生拉拽过来。

(6)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

没有亮点的课堂肯定不是优质的课堂。若一节课上得平淡无奇,如同喝一杯白开水一样,这样的课堂肯定是得不到高分的。讲优质课的老师一定要思考:本节课的亮点准备设在哪里?是开课之初,还是课堂中部,还是结尾处,心中要有数。真正的亮点一个就足够了,不必太多。

3.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详尽、多么熟悉,都不如将准备的预设课题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虽然试讲的对象不是要讲课的学生,但是只要自己试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知道个大概了。

4.准备好教具和特殊的体育器材

异地他乡,尽管承办方会给讲课老师提供必要的器材,但是对于一些自己讲课要用到的自制教具和可能要用的特殊体育器材,在出发前一定要准备好,否则抽签定好内容后,一旦上课要用到它们,临时准备是来不及的。在自制教具和准备特殊体育器材时,务必充分考虑体育课的安全性。

二、正式讲课

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心态,精炼的语言,规范的示范动作,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都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1.着装和仪表

虽然是体育课,但不同的运动项目要穿着不同的服装。女老师可以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2.克服紧张情绪

讲课教师可以以一颗平常心,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以“我能行”的心态来上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稳定自己的情绪。

篇7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体育课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体育课就是“玩”的不正确认识,认为玩得自由才好。农村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教育资金的缺乏,导致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造成农村大部分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课被视为可有可无,体育课任意地被挪用,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一般让年轻教师上体育,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程序呆板,多是先跑后做准备活动最后做操,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没有兴趣了。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种做法

1.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并表扬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中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多利用游戏,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亮点。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2.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师生心理相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在课堂中尽量多穿插游戏环节,以至于学生不厌倦枯燥的体育常规教学,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

3.利用教材,优化场地、创造教材的趣味性

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体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铺路”“花式乒乓球”“花式跳绳”等游戏项目。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课堂教学,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某个要领,光凭讲道理或强迫命令,一般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掌握有困难时,我往往利用网络、视频展示规范的动作,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准要领,才能认真锻炼。

除此还可利用竞赛、表演、测验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看录像、电影、观摩比赛等,提高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兴趣。

5.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不仅要全面权衡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充分利用他们的表现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技术动作需要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尝试来完成,这时不管学生看到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技能,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别人知道,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评析、赞美,求得心理的满足。这种自我表现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是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

篇8

一、充分而有心地课前准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很多教师课前不准备场地和器材,而是到了课中才让学生拿器材,这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一些教师课堂中发放器材缺少组织策略,不考虑发放器材的合理性。如教学篮球时,若让学生把篮球从排头有序地传至排尾或采用比赛快速传球的方法,一定比让学生一哄而上要有效得多。

二、简明而有力地组织调动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与文化课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调动队伍。从队伍调动的效果来看,可以分“有效调动”与“无效调动”。“有效调动”是为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需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充分,设计要合理,空间感和临场反应能力要强。“无效调动”则是指挥不清,路线不明,费时费力,且不能满足讲解、示范和练习的需求。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能发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教师平时训练不够,调动队伍时不用口令指挥,而是用“过来”“过去”等随意性语言,让学生不知所云,从而出现队伍松散、凌乱,不能进入下一环节教学;另一种是教师过于形式,本来一个口令就能把队伍调动到位,却要用各种花样,这些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小学课堂一般都是四十分钟,如果队伍调动需要花掉十几分钟,那么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还剩多少?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组织、调动队伍的简明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胆而长效地激发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

兴趣是教学永恒的动力,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靠兴趣来支撑。运动技术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兴趣内在的动力。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非技术性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暂时的,可能一闪而过,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提升和建立长效的体育兴趣效果不大,这样的兴趣终究会夭折的,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如:丰富多彩的体育与生活技能、多米诺骨牌、棋类、“保卫家园”“抗洪抢险”等,以上这些内容技术含量都比较低,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添加剂,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靠技术来支撑的,要选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会出现暂时的兴趣低落,一时无法接受,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学生一定会酷爱这项运动的。现在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强调了加强校本研发的力度,这个研发主要是开展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够培养学生长期兴趣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让人痴迷的体育运动,你无法阻止学生对这些活动的热忱与追求。

四、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如教学排球垫球技术,如果教学目标要求65%以上的学生能做出“一插二夹三抬臂”的动作技术,而实际不到20%的学生能做到,那么这堂课可以说是不成功的,一定存在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问题。所以,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五、细致而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选择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挥纸炮、掷纸飞机、投绳圈等学习内容;为提高投掷中的出手角度,则可以选择对墙投定点标志、投过横绳等内容。同样,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课的开始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内容,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一位特级教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团身做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六、新颖而适当的教学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合理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受学生认知条件的限制,动作技术教学往往是难点,而教师为突破难点,无论如何讲解示范,学生对动作的感觉都有偏差,造成动作学习的效果较差,枯燥、重复地练习动作技术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例如:四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受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对动作认识不到位,加上重复练习的枯燥,学生一直很难掌握动作要点,表现为起跳无力,没有收腿动作。

篇9

摘 要 体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锻炼的意识,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中心环节。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一半以上的职业中专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其中绝大部分是女生,甚至有18%的女生讨厌体育课程,对体育课有着恐惧症,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缺陷。本文针对职业中专女生生理与心理特征,探讨了兴趣教学在职业中专女生体育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 兴趣教学 职业中专女生 体育课程

兴趣是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把它作为任务一样去完成。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存在的这些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恐惧心理,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如果能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能提高,也能转换学生对体育的观念,真正达到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何在职业中专女生体育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探究的方向。下面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作为参考。

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她们所处的环境和性格等都是不一样的,要运用兴趣教学首先要了解她们。

(一)了解学生的生理及心理

职业中专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生理上,她们的形态发展不断完善,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她们的动作协调能力也有所下降,动作迟缓。而在心理上,她们正处于敏感害羞的时候,意志力不够,怕困难,怕出丑。所以她们对体育课就不感兴趣,不愿意锻炼,产生自卑的心理,怕达不到老师要求,怕被同学取笑等等。

(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表现在能力、兴趣等的不同。兴趣教学第一点要知道她们的兴趣所在。很多职业中专的女生对一些传统的体育课程不感兴趣,比如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田径、球类等项目。而对一些体育舞蹈、网球台球等项目比较感兴趣。体育老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爱好,认真的作好记录。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她们的兴趣爱好,然后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这样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体育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多一些,在互动的时候,每个人都带有一定的感情在里面,并且每个人都能感染到其他人。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轻松舒畅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对课程感兴趣。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她们之前对某项运动喜欢,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中。

职业中专女生正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多用赞美的言语能激发她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她们也更愿意从事体育活动,在愉快的心情下的学习也显得更为有效。体育老师可以用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做到扬长避短,让学生有信心去从事体育锻炼。

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兴趣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趣不同,教学内容也不一样,课堂做“活”是兴趣教学最大的亮点。开放性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项目多样,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做相对的调整。开放性的教学不仅需要体育老师了解学生,还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放羊式”教学。

(一)开放的教学内容

单一的教学内容永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课堂运用兴趣教学必然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个体的差异就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特征,也需要老师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如果体育老师自身的本领不过硬,学生又如何能学好。开放式教学还需要老师紧跟时代,在教学内容中注入时代气息,与时代接轨,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职业中专的学生正是对外面世界产生好奇的时候,体育老师应该正确引导。

(二)开放的教学方式

没有哪种教学方式是通用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现代的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老师做示范,学生跟着学,体育老师应该打破传统,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职业中专女生比较愿意亲近自然,那么体育老师可以组织爬山活动。体育教学不一定要把教学场地放在学校操场或者教室里,但应注意安全性。

随着课改的推行,我国体育法的颁布,体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现状也得到改善,但很多女生还是对体育课程比较畏惧,如何来改变现状,让职业中专女生重视体育教学,让其身体素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而在体育课题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则是方向,只有激发她们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从观念上从事体育锻炼,而不是被迫的去锻炼。

兴趣教学应该从了解她们开始,了解她们的生理与心理特征,针对她们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目标,结合她们的兴趣爱好,制定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她们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还能真正喜欢体育,有终身加强体育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 杨旭东.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篇10

一、影响中职体育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片面淡化对运动技能的培养,使得体育教学变了味。随着“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口号的提出并在各级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大行其道,某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其影响下变成了“玩耍课”。教师不再注重教授体育技能,而是带领学生游戏,游戏占据了大部分体育课堂时间,而体育教学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运动技能的教学,却被抛在一边。

(二)过于强调关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一些教师片面理解体育教学的新理念,认为只要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任何方式都可以使用,因此就形成了放任、散漫的课堂形态,教师基本不闻不问,任凭学生“自主学习”。殊不知,这种漫无目的、缺乏管理的模式只会让教学效果更差,使得学生仍然处在盲目和被动的学习状态。

(三)片面追求表面效果,忽视教学实质内容。许多教师的体育课表面看起来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实际上却教学内容空洞,难度低,浮于表面的花样多,而这些教师还自以为自己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二、优化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感受,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而且能够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引导其将对体育的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个人理想等情愫紧密相连。同时,中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长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而且可以调节情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课堂气氛的优化,将促进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优化体育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渴望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期待来自教师的关怀与肯定,是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需求。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正视和运用学生的这些信任和期望,在认真备课、认真授课的同时,还要从心灵上多关照学生,通过恰当的言行赢得学生的好感,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加强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新型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关键。有了平等、民主、友好、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将能够自觉融入自己的角色,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享受体育、感受快乐,双方在整个体育教学环节中都能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心情愉快、状态轻松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能够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师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在运动中相互支持和鼓励,而且也可有效化解运动疲劳、训练枯燥等体育课的副产品。

三、 精心组织课堂,强调乐趣和竞争

体育技能一般都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学习,需要一步步提高,过程不仅漫长、乏味,而且辛苦、费力,于是就会造成学生兴趣衰减的问题:在几堂课中反复练习同一动作或技巧,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发生不认真练习、不想练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分析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设备和场地等要素,以便使课堂变得活泼起来,激发大家坚持练习和训练的信心。

从体育课的特质来讲,充满乐趣而又富有竞争的气氛是同学们最为喜闻乐见的。这种课堂生态的形成,需要教师认真琢磨教学内容,寻找最佳教学形式和方法。

四、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

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亮点和不足,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其实只体现在某些领域或某些评价标准,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划分,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发现各位学生的优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展示自己,使其个性与能力大放异彩,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即便是对那些在体育方面看似一无所长的同学,教师也要用心帮助他树立信心、发现潜能,克服消极心理因素。

尊重学生个性,还表现在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主用,注意调动其主观意识来改进学习精神和学习效果,比如,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遭遇某些困难或出现某些缺陷时,教师固然要帮助他们克服,但更应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使之有更多的机会认识自我、重拾信心。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体育教学在尊重每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要求。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共性要求指导下,才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重个性发展却忽视共性要求,实际上是一种矫枉过正,对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也是颇为不利的。

总之,以尊重人格、尊重个性为基调,强调个性化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协调的体育教学活动,将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科学开展教学评价

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的方向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体育课程的评价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也能够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课程评价效率,能够达到双赢效果。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评价模式:

(一)强调现代教育理念、突出体育教学特色。

(二)除了重视教师评价和考试评价等方式,还要更加重视每个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

(三)在评价标准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别评估,以使评价体系更为客观、更为包容、更为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每个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最后笔者想强调指出的是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不论是扮演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等新型角色,还是为了胜任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枢纽。体育教师的素质与有效性教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专业态度是形成有效性教学的前提,专业知识是形成有效性教学的基础,专业技能是形成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条件,科研素质是形成有效性教学的驱动力,人文素质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动力与技术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论,体育教师欲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首先的关键还是提升和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理论、实践与管理[D].苏州:苏州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