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业务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业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催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作为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一方面,随全球一体化呈爆炸式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现代物流业健康、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水平较高,可以满足进出口贸易品类不断丰富、贸易量持续增长的要求,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具体来说,物流业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多品种、小批量发展;物流业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物流业的高效发展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指标代表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代表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两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物流业对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1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对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显著性如何。华北地区2003-2012年间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
3.2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弹性分析以上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其进出口贸易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无法计算出影响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为依据,力求定量分析出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3结论现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某一国家、某一经济体出现问题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加大,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运营的风险也在加大。发达国家的企业较早地融入了市场经济,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化运营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适时开展了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贸易管理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市场分析机构,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发现贸易机会,为贸易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针对信用交易迅速扩大、信用交易违约现象大量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进行有关信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从而诞生了贸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以保证企业货款的及时、足额回笼;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伴随着金融风险日益加剧、财务欺诈频繁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加快了内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与贸易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度,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以规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是一种大趋势,是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必然。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建立满足国际化运营的治理结构,形成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体制与机制,这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很好的运营对策。本文力图从如何构建满足国际化运营要求的贸易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论述,该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现状
纵观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一类是由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的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形成;一类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放开进出口权以后新成立的专业外贸公司或企业的专业外贸机构。原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而成的外贸公司开展国际贸易较早,但长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国际贸易运营,此类外贸公司实质性自主开展国际化运营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为其不满20年;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中的大多数则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实质性开展国际化运营的,为其不过10年左右。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参与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建立的贸易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分析我国企业建立贸易管理体系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加上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问题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用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提升其创造力。我们称其为A+ 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三、构建企业国际化运营要求贸易管理体系的做法
(一)健全满足国际运营要求的组织机构并分配相应职责
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
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具体贸易操作提供信息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
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
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
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
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健全对外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市场分析及预测机制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1)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2)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3)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4)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5)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五)建立健全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它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
(六)建立健全外贸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生成来看,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上的子(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样,每一个下级企业同样具有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异的企业子文化。同样,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进出口管理体系、计量检验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更加细化,导致各专业管理体系同样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管理体系子文化。而此阶段建设活动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否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生产运营机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换句话说,要通过先进的子文化体系建设潜移默化员工的业务运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
(七)建立健全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是指进出口机构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室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每月开展);二是企业上级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依据管理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机构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依据效能监察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年度开展一次);四是董事会财经审计部门定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三年一次)。从而,上述四个方面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形成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立体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四、结语
为了构建好符合国际化运营的贸易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现行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进行梳理与评价,制定新的组织架构方案或对原组织架构进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时实施流程再造。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企业的分管领导要亲自参与并主持实施组织架构的落实和流程再造,这也是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信息设计、开发、服务公司或软件集成商为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和服务,该设计须自上而下覆盖企业主要运营流程甚至全部运营流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可根据企业的资金情况、发展情况,分专业子系统、分步骤进行。但是,切忌在没有总体规划或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建设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否则形成“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孤岛”是必然。换句话说,没有总体规划、设计的局部信息化建设,由于存在与企业层级的信息系统互联问题,可能导致“推倒重来”、重复投资的风险。
篇3
【关键词】汇率制度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年底和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篇4
关键词:深圳经济;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绪论
电子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市场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进出口贸易也极大的带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二、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目前电子市场分布开始面向整个亚洲以及环太平洋地区扩散,美国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与销售市场,而同时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覆盖了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方面。由此可预见电子产品市场进出口贸易在逐渐的向亚太地区扩散。华强北电子市场由于其在中国电子市场特殊的作用以及历史地位,全国的各种电子企业和个人都聚集在了华强北,这就造成了华强北出现了繁多的电子商城,例如赛格广场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广场、赛博数码商城等,同时各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随着社会的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市场重心逐渐的向计算机及手机通信产品偏离。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成了众多电子生产厂家主要的竞争手段,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莫过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市场的贸易手段,也逐渐的从实体店向网络虚拟店铺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与时代接轨,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企业模式的网络化,在未来也将成为电子市场的主流。
三、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进出口贸易对象减少
由于世界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华强北的优势在减弱,贸易对象有了更多的贸易选择,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出口贸易的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这都减少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贸易对象。
2.山寨的盛行,影响了市场信誉
由于在山寨手机时代,华强电子市场在进出口贸易中留下的名声大多为山寨货,导致在现今这个山寨不流行的时代,其山寨的形象严重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达到发展。
3.店铺繁多,分散了的在对外出口时的优势
在华强北电子市场中,每一个柜台后面几乎都是一个单独的企业,这也就造成了竞争力的加大,同时不利于资源的规模化,也就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了优势。
4.电子商城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盛行,很多的电子产品不在选择华强北作为其主要的销售场所,而是通过网上的电子商城。这就给华强北的实体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核心竞争力不足
现在的电子行业,已经不是之前的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白电脑的盛行,其他的电子产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华强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在智能手机等核心竞争能力中严重不足。
四、未来华强北电子市场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1.扩大贸易范围
随着世界电子贸易经济向亚太地区发展的改变,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也应该进行转变,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转向亚太地区。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发挥其本身电子元件的优势。
2.规范市场,恢复市场权威性
在经历了山寨货风潮之后,华强北已经被贴上了山寨的名词,想要撕掉这一说法,需要我们华强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规范,制定市场的规则,严厉打击盗版、山寨。目前,华强北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街道办事处,但是这还不够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监督它,约束它。从而重新恢复人们对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看法。
3.商场整合,发挥优势
华强北电子市场有着繁多的电子商场,这就导致了很多外来客户没法集中快速的对比商品的优劣,从而降低了客户来华强北的感官体验,影响了贸易交易等行为,为此,华强北应当加大对商场的整合力度,让华强北的优势展现在客户面前,真正的发挥出华强北电子市场的能力。
4.加强电子商城的建设力度
目前华强北电子市场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了华强在线电子商城。在未来仍需要加大对电子商城的投入,让更多的人知道华强在线,从而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华强北作为其电子产品购买的首选地。
篇5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73-0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人才市场接轨,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目标,培养面向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措施,校企之间“互补优势、共享资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企业找到真正适应自己的人才,是一种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机制。在这种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必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签订外贸合同、运输、保险、支付、商检、索赔和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内容多且复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能要求高。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作出初步探讨。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以及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小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它们非常需要外贸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初中级技能型、应用型外贸人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综合培养学生。企业需要初、中级人才,教学知识目标是“够”用就好,掌握外贸基础理论和概念。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学能力目标是“强”,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探究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技巧,积极主动的心态、钻研刻苦的决心,以及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教学素质目标必须是“优”。
2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
2.1以工作流程为轴心重组课程内容
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以学科体系为框架,按知识点划分章节,学生按部就班学习后即使已经熟练识记相应要点,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所学知识不能与工作顺利对接,面对实际问题时常慌乱无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内容的组织、整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实践为导向,以岗位工种的项目任务为依据,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可打破教材框架,以“寻找客户——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纠纷”这一外贸业务工作流程为轴心,将“对进出口贸易合同条款的把握与运用——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出口贸易履行过程中纠纷的防范和处理”三大相应知识与操作模块融会贯通,将全部教学内容化作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让学生领会外贸工作的实质。同时,课程内容还可按经济形势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例如在教学中增加商品知识、报检实务、跟单验货等内容,满足岗位要求。
2.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百分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实践知识、实践案例、实践操作等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实际案例或深入到社会中去的机会,学生可以检验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也认清自身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实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相关合作企业完整的外贸经济业务,全面涵盖从交易磋商到合同履行的流程,进行操作练习,完成流程就完成了教学。同时,对合同报价、计算运输保险费用、核算盈亏等较为复杂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实践也可以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例如直接到企业的外贸员岗位上进行实习操作,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社会阅历。
3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素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采用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预定的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货款结算”这一环节教学时,可引入“填写汇票”这一项目,学生以出票人身份填制汇票,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汇票的定义、内容、种类和使用方式,发挥中职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长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精选的真实、典型事件为基础,撰写能够体现课程内容的案例用于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辨别、分析、解决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例如在进行“争议与索赔”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入合作企业真实发生过的贸易争端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发思考如何事前预防争端出现,遇到争端又该如何尽量避免损失地进行处理,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总结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就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进出口贸易活动需要生产厂商、进出口贸易商、银行、质检、运输、海关、保险、外汇管理局多方参与,相互合作。因此,由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模拟实务操作的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体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协作,站在各自角度对贸易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体会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运作过程。情境模拟法则通过创设仿真情境,让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进行运作,并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从寻找客户、商谈、到签约及履行一系列模拟实战,然后与教师共同评议、归纳和总结,最终消化所学知识。
4创立实训教学环境
4.1完善先进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的实训基地必须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经贸政策、产品、市场供求、企业真实业务项目等相关信息,安装外贸仿真软件,同时按企业真实的部门与工作岗位设置机位,实现企业仿真环境。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丰富影像资料,让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也便于学生自学。外贸软件让学生分别承担外贸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将企业业务作为学生实训内容,结合目前电子商务兴起的潮流,让学生在电脑上处理商务信息,缮制外贸单证,进行电子通关结算,完成仿真业务,提升了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
4.2建设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在于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贸易操作环境,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工作现场就是教学课堂,通过现场实操,完成教学。例如在学习商品知识时,通过到企业现场观测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检验过程;在学习运输时,到物流仓库、集装箱堆场监运;在学习货运与保险时,则亲理相应单证资料……学生在实训中亲身体会真实、直接、生动的外贸岗位技能训练,而不是仅仅是验证与观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5以职业考核为标准的教学评价
学习的评价只有参照职业考核为标准,才能检测学生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的有效性,与时俱进。在过程性评价上,要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还要评价学生的成长性、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在团队中作用的发挥、沟通及协作能力、自主学习情况等,同时按外贸企业规章对学生仪容着装与考勤等进行相应考核。在结果性评价上,则减少传统书面考试比重,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比如在考试中要求学生完成合同条款拟定、信用证审核等工作项目,也可在外贸仿真软件环境下操作完成合同履行的程序,来检测学生掌握相应外贸技能的水准。
6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一方面,企业接受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让教师既掌握来自外贸行业的第一手资料,用于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同时也在外贸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吸纳企业优秀行业精英兼任专业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渗透。校企在合作中增进了解与友谊,促进双方共同成长,推进校企深入融合。
参考文献
[1]邓智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习教学;模拟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活动的特点,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它要求从事国际贸易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工作能力。目前国内高校中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其中多数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不足。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利用本校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为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南昌商学院建立了商务基础实验室,配备了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系统,专门为国际贸易专业提供教学服务,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操作完整的进出口业务,以领会国际贸易原理和应遵循的业务程序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在学习,锻炼和工作,而不是在上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工作与竞争的压力,提高其学习和操作的自主性。
一.软件的实验环境
(一)网络环境
服务器一台,交换机24口五台,学生机100台(联想启天M690E),局域网用以太拓扑架设,主干网络为千兆,100M到桌面。
(二)软件环境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8Server,学生机用Windows7 Professional,数据库MYSQL,WEB服务器Apache,由透明上Internet网。实验室中服务器提供以下网络系统服务功能:Web Server,网络访问服务,Mail Server邮件服务,DNS域名服务,FTP内部网络数据上传服务等。
二.软件的系统结构流程
如图1所示。
三.系统功能
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系统的教学目标旨在让本专业的大学生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熟悉国际贸易交易流程并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软件通过总结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在互联网上建立国际贸易虚拟环境,让大学生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本模拟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国际贸易过程当中的相关函电的书写和各类单据的填写。本系统为了完整展示实践教学的目的,采用了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思想,建立多个不同的案例,通过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进出易的完整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系统,让学生掌握从事进出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软件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进出易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完整过程,针对进国际进出口贸易当中的报验通关、商品价格的核算、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交易条件的磋商、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的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详尽的操作、具体的图表实例和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在仿真的环境当中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和角色,从而共同组成了一个模拟贸易环境,本系统可以完成基础的十五步进出口贸易业务操作环节,掌握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实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十五步贸易业务操作过程如下:
1)建立国际贸易业务关系;2)商品报价核算;3)发盘;4)还价核算;5)还盘;6)商品成交核算;7)合同签订;8)审核信用证;9)修改信用证;10)托运订舱;11)出口报送;12)投保装船;13)单据缮制;14)单据审核;15)业务善后。
四. 结束语
由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学生担当国际贸易的出口商、进口商和货物的各种角色,通过完整实现模拟的贸易业务,让大学生掌握进出易的操作技能,合同的规范书写,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根据进出口贸易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控制和教师全程指导下的进出易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本校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从而为学员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软件将进出口业务、英语函电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本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纸化操作,同时学生在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尽情学习,可以参加《国际贸易操作能力资格》考试,让学生在校期间拿到初级甚至中级资格证书更有利于学生的将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篇8
商务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很重要: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石,同时理论知识的强化与运用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去见证。因此,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材的讲解,实训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场合的运用能力。该文探讨如何通过专业实训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明确日后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实训模式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中职教育要学习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上及教材上习得,但专业技能的习得却要依靠实际的技能练习与操作。因此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训教学。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贸活动第一线工作的需要,能够胜任外企、外贸、金融等涉外商务工作、语言服务工作和文秘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必须通过理论教学加实训环节来完成。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深入了解贸易实务流程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就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开展专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要求依次递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实训把理论知识上升到技能操作层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专业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要求与目标
商务英语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有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国际贸易与进出口贸易、商务单证、商务函电、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商务领域的知识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经常是“知识+技能”的一个模式。下面就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各项专业实训内容进行分类,提出具体的要求与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的技能操作运用能力。
1.1商务英语函电实训的要求与目标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宗旨为:培养学生在处理进出口业务中的一般商务往来函电、签订合同或填写有关单证中英语的运用能力。通过函电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外贸函电的各种行文方法和模式有了熟练的应用,对各种专业术语也有了进一步的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进出口贸易工作中正确书写外贸函电的水平与能力。实训内容可划分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撰写;支付方式的选择与确认;包装、标记信函的撰写;装运、保险单、通知的撰写等。
1.2商务单证实训要求与目标商务英语单证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掌握缮制国际进出口业务单据技能的课程之一,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项课程主要讲述外贸单证的概念、种类以及各种单证的基本内容与格式,以及制单、审单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1.3企业参观学习与顶岗实训要求与目标通过企业参观使学生对实习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及相关岗位部门的运作方式有直观的了解;在企业顶岗实习则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和择业能力。
2专业商务英语实训模式
2.1企业参观见习依托本地服装企业较多的优势,可以联系企业带本专业学生参观企业经营运作的流程,让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一定具体的认知。学生企业参观学习回来后都反映,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商务单证、商务函电和商务礼仪等课程都相当实用,在企业贸易实务中此类知识运用很广泛。但与此同时,课本知识和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还是有一定的出入,在企业参观见习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中的缺漏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
2.2单项实训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实训,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与单证,通过实训使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进出口实务的基本流程,主要为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商订与履行,运输保险业务的办理,国际货款的收付办理、报关报检的办理,出口单证的制作、审核办理等。通过学生分组分工分角色的操作,形成一条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操作链条。六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买方、卖方、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和海关人员,自己设定买卖商品的各项事宜,并完成一系列的业务操作。通过这个实训操作,学生明确掌握贸易实务的交易流程,在自己角色扮演的讨论合作中,对于商品条件的各项要求的磋商,付款方式的明确定义和发货日期的确定等,都让学生明白在商务业务活动必要的严谨和认真是非常必要的。
2.3企业中的顶岗实训顶岗学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在第四学期会有为期四个星期的企业顶岗实训。针对商英就业班学生,开设了实操性较强的科目:单证实训和电子商务。通过单证实训课程,培养学生以单证员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贸易环节各个单据的缮制和操作。通过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电子商务体验,认知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各类商务活动。将本专业两年所学的国际贸易,从实体过渡在网络,能够做到自主创业,开设淘宝网店,或适应目前公司、企业的电子商务产品营销模式。针对以上两项,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并外派学生去企业实训,如力高制衣厂电子商务营销部、靓鸿达服装有限公司跟单部。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学生更深入了解贸易实务流程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2.3.1办公方面业务学生将所学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函电、单证等课程技能与知识融汇运用于商务办公实践中。通过企业实训学生能熟悉办公设备的使用,熟悉并掌握外贸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与操作,如贸易磋商、接待客户、安排会议、介绍产品、推广产品等;掌握外贸企业公文的基本草拟;英文商务信函的拟草及发送;商品业务信息查询工作以及外事翻译工作。
2.3.2外贸方面业务将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技能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了解有关管理制度以及外贸公司的机构设置;熟悉企业外贸的类型;基本掌握外贸企业业务的工作流程;外贸企业中各个交易环节的操作流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3.3进出口方面业务学生将所学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单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进出口实际业务中。了解在企业实训中对国家对有关进出口贸易实施的有关规定,熟悉重要的涉外法律法规、关税政策、外汇政策等;并对进出易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对外贸易中业务函电的拟定、出口报价核算、交易条件的协商及合同的签订、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信用证的审核及贸易单证的审核;之前在校学习的理论比较枯燥的函电和单证,学生也在企业实训中运用英语处理进出口业务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和制作单证的技能。
3总结
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适应市场需要,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实训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以便适应以后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企业参观见习、单项实训、企业顶岗实训等形式,不仅能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在各类实训中把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运用中,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和职业规划定位有了显著地改善。
参考文献:
[1]费景明.进出口贸易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钱芳,毛婧.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中国成人教育[M].2007:171-172.
[3]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4]李晴晴.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
[5]朱劲松.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9).
[5]俞建耀,刘法公.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论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37-40.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国际贸易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中小企业固有的经营管理弊端增加了银行借贷难度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更多的依靠自身积累或者个人借款,如果要扩到生产经营规模则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加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满足资金的迫切需求,通过押汇或者打包放款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银行提供的短期借款往往很难及时收回,致使银行不敢放贷或者放贷限额较低,很难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的认识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贷款仍是多数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与资金成本,也使得银行与企业承担了风大的财务风险。
3.目前中小企业缺少选择进出口融资方式和条件的自主权
当期我国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还比较少,尤其是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地方商业银行,企业能够选择的进出口融资方式也比较少,银行为了避免过高的风险,已经办理的进出口融资业务的条件要求也非常严格。
(二)从银行等金融体系来看
首先,银行对进出口贸易融资设置了较为苛刻的条件,对企业经营绩效或财务状况的要求较高。其次,银行在进出口融资工具方面缺乏创新,对中小企业开展的业务则更少,大多数银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局限于国际结算,所能提供的进出口融资工具限于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国际保理和福费庭等较复杂的业务办理的很少。最后,国内外的银行机构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大宗批发业务的贸易融资业务,对金额较小的贸易融资不愿涉及。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应从多方面给与政策扶持
1.建立完善的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是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约束也是一种指导,为此,政府部门要充分研究当前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外贸企业则要熟练掌握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处理好我国外贸融资法律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做好相关的对接工作,规避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贷担保能力差,需要由政府出面来支持建立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多方面参与为辅的担保体系,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改进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体系
各商业银行要鼓励出口单位在对外付汇时使用外汇贷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有效地推广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出口押汇的范围,引导外汇资金双向均衡流动,弥补人民币资金的不足。
1.加大银行体制改革促进企业贸易融资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体制僵化导致整个企业沉稳有余而活力不足的局面。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银行要鼓励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大外汇贷款的力度,积极稳妥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出口押汇、信用证贷款等方式的使用范围。
2.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控制机制
(1)在银行内部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银行在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这个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领域涉及的风险,必须通过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通过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调动员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积极性,实现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与标准化。最后,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加强信息的反馈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将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2)培养高质量的企业客户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制,通过考察企业的国际贸易时间、信用履行情况等,根据企业的现金流量、业务对象的信用状况、竞争对手及其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建立科学、客观的客户信用档案资料。
3.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融资产品
企业要不断拓展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商品化的融资服务,探索票据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出口信用保险等融资业务,立足我国国情不断学习和引进各国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开发更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金融产品。在注重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贸易融资产品的个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贸易融资的产品组合。
(三)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1.中小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每个企业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可以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单位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为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实现稳步的利润增长,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2.加强进出口业务的风险管理
首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人员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将风险防范纳入到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的管理中来。在国际贸易业务处理上,中小企业应认真研究国家的进出口信贷政策,通过改变结算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篇10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群体也随之壮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应再将贸易融资客户的营销范围限制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上,而应形成规模不
- 上一篇:安全风险事件
- 下一篇:公司经济纠纷真实案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