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

篇1

摘 要: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关键组成部分,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领域发生的风险。从企业金融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的利益不能及时回收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及时采取防控和化解措施,才能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化解

1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1 业务核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会计未及时对企业账务进行核对处理,二是金融会计对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填写不认真,而且后期审查也不够严谨,导致会计凭证和报表中存在很多错误,三是金融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四是金融会计业务核算所选用的方法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金被肆意挪用,骗取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应用情况等等,财务人员把财务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账目的准确性是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1.2 资金结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内容有:一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支付服务,二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这两种服务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开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导致金融会计私自更改会计凭证,进而挪用公司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容易被察觉。

1.3 监督管理风险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力度非常小,导致企业出现不科学的行为,无法对企业的金融会计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2 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从业人员素质低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会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现有的金融会计人员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的意识较差,面对金融风险束手无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 工作积极性较低

金融会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作内容多,而且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承担企业的会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他员工并无差别,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金融会计人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以静态方式工作,企业忽略了金融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传统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的金融会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金融会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恰当的选择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管理必须在企业中树立动态观念,科学的运用金融会计管理手段,让金融会计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通常把金融会计管理的权限交给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不参与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增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控和化解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在会计人员内部设置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表现差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提高金融会计人员工作的纪律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3 利益驱使

很多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造假现象,导致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很多企业会向社会提供虚假的金融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突显业绩,避免企业倒闭,而让金融会计造假。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在会计凭证和报表上造假。

2.4 造假行为处罚过轻

针对金融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让企业认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国家对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经济处罚,忽视法律处罚,二是注重对企业的处罚,忽视了对金融会计个人的处罚,三是注重内部处罚,忽视公开处罚。现有的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企业对国家处P不在意,造假行为依旧很严重。

2.5 制度不健全

国家和行业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权责发生制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我国金融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应付款、预付款、预提款和待摊费用项目,这为金融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金融会计人员可以提前确认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可以延后待摊费用的入账时间,以此在金融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上造假。二是国家金融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增加了风险防控和化解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多,原有的金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金融会计人员无法把新的会计制度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正确把控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控和化解。三是很多外部金融会计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查报告,纵容企业金融会计的造假行为。

3 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和化解对策分析

3.1 建立金融会计工作秩序和监管体系

在企业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时,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金融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积极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决策中,创新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合理整顿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杜绝造假现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会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现象。

3.2 创建诚信金融会计环境

要想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政府部门应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约束企业,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创建诚信的金融会计环境。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出台金融会计造假惩处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人和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造假的严重性,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

3.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该加快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账务核算系统,完善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会计工作的质量。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金融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金融信息进行存档备份,保证金融信息都是一式两份,并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储存空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丢失的机率。例如: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金融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该企业自行设计开发金融会计核算系统,并购买了OA办公室软件,实现了公司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一体化管理,第二年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再次升级换代,原来需要2天才能处理审批完成的财务信息,目前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会计的工作效率。

3.4 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应定期对金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进行考核,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将薪酬与业务素养挂钩,提金融会计工作人员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要认识到金融会计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结束语

在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业务核算风险,资金结算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国家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要想合理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企业需要创新金融会计体系,重视金融会计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金融会计队伍建设,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06).

[2]华丽.当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2).

[3]何新飞.谈谈当前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青年时代,2017(3):248-248.

篇2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业风险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金融会计风险就是其中一种。近年来发生的金融违规犯罪案件基本都离不开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因此,探讨和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控制意义重大。本文分析探讨了金融会计风险有哪些具体形式,并提出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所发挥的作用是真实、可靠地反映出资金的运用情况,银行机构的运作、经营状况如何都能通过会计信息体现出来,如果核算方法不正确、不符合金融业的业务处理要求,则都有可能会产生会计风险。有些银行在利益驱使下,有时候会故意采用违规操作、任意调整收支科目、会计信息资料作假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的业务经营状况,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外界对银行经营状况出现误读。

(二)会计监督风险会计监督的目的是督促会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及高效性,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一些会计人员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而导致会计信息发生差错;会计岗位的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衡的作用;缺乏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缺乏权力牵制监督机制。在这种内控弱化情况下,有些银行出于利益驱使,出现超规定限额发放贷款、会计科目不规范、对发放的贷款记在内部往来科目上,将一些资金进行账外放贷,没有放在账内核算,也即是相当于私设小金库,甚至有些银行机构拆借操作违反规定。

(三)会计结算风险金融行业的结算管理工作复杂性很强,而且规范机制不完善,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凭证、结算渠道等手段和方式对资金进行套取、侵吞、挪用,这就产生了结算风险,结算风险一旦发生,涉及到的金额巨大,损害和影响极大,是危害金融体系的主要会计风险。处理结算票据是银行会计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结算票据种类有现金资产、凭证、有价单证等等,若在结算过程中发生差错就会给金融企业带来资产损失。伪造假汇票、信用卡恶意透支、贪污盗窃、索贿受贿等案件的发生往往都会牵涉到会计结算业务,如果会计部门放松结算管制,就容易被犯罪分子有机可趁,加大了会计结算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金融会计体系金融会计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构建过程中要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要具备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特点,以确保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控制得以高效的实现。首先,梳理基础会计各方面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严格控制核算环节,对整个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分级授予不同会计岗位人员相应的权力,约束会计行为,杜绝伪造会计数据,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要规范会计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一些银行机构搞账外经营,降低风险发生率,统一会计核算体制,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二)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体系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督是要实现对财会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全面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管理。事前监督,就是分析评估潜在的金融会计风险,并根据风险大小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事中监督,就是对银行会计状况实施动态监控机制,对各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监控,一旦发现有潜在风险就会发出反馈信号。事后监督,就是要对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分析,若发现有存在不符点,则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从而避免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控机制首先,要建立起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在银行内部采用统一的信息化财务处理手段,对财务实行集中核算,资产负债表等数据由系统生成汇总上报,至于其他的报表则由财会人员依据客观事实进行独立编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财会人员的工作,不得唆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作假账,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效防止会计失真现象。其次,重点加强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的控制,会计岗位的设置要体现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内部财会工作规范制度,从内部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对相关的风险点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

(四)强化会计责任风险意识不管是银行的高管还是基层会计工作人员都要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认识,强化会计责任风险意识。作为管理人员要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保持关注,在会计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要合理、科学,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机制;作为基层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依照金融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的法规法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利用职位之便违反财经法规谋取私利,与此同时,还要不但学习新知识,以确保自己的会计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处于经济核心地位的金融行业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有信贷风险、支付风险这些传统的风险形式,同时也有金融会计风险,而且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4

篇3

1.会计核算风险

从银行会计工作出发,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对银行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最快的核算。由于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是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若出现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不当、会计核算质量不高及核算程序不规范的现象,就有可能出现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往往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信息资料不真实、真账假表等现象,这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在银行业务中,对于会计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结算数据不真实、经济利润反映不实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人为因素、结算处理方式及制度等方面,从人为因素来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有的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在结算报表上虚增利益或搞账外账,以达到暗盈利的目的,结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会计实际核算工作中,由于其需要涉及到很多环节,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会导致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失去控制,包括:第一、未及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检查、审核;第二,采取的会计核算方法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流动资金被截流、贪污贿赂等事件的发生;第三,对凭证审查不严,缺乏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同时也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第四、对财务检查核对不力。

2.会计监督风险

针对财务报表复核监管不力的风险,对于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为了提高存款利率,只求存款数量,不讲存款结构,通过不合理的经营,导致会计部门无法起到有利的监督作用,而这种不合法经营的亏损风险往往是带有连锁反映的,面对会计核算工作监督检查不力的现状,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容易造成违章拆借、越权承兑、私设小金库等违规现象的发生。随着违规行为的不断蔓延,势必给金融企业造成了经营风险。

3.会计操作风险

近几年,随着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金融企业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结算制度,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以及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不足,在会计结算工作中,往往基层会计人员不按照操作规定办理业务活动,时常有越权办理业务情况的发生。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大了金融会计的结算风险。

4.经营风险

由于银行会计属于一项专业性强、风险大的行业,在会计工作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业务活动,如票据结算、现金资产核算、原始凭证记录、印章等,在这些工作环节中,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因一些不法分子的违规行为,银行会计工作中容易出现假汇票、贪污盗窃、信用卡恶意透支等现象的发生。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旦会计部门发送对会计工作的管制,降低会计核算水平,这样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条件,势必加大了经营风险。

5.人员管理风险

因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不够,势必造成人员管理风险。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缺陷,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会计人员约束不利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部分会计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二是会计人员道德水平较低,个别会计人员内外勾结,为了自身利益,往往通过修改结算报表或虚增利益等行为来侵害银行利益,导致经济案件情况的发生;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四是会计核算制度、操作规程的不严密,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加大了人员管理风险。

二、会计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不严

目前,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包括:第一,违规操作,随着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当前金融企业法律法规逐步得到了完善,并且建立的法律法规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落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部分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不按照规章办事,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没有约束性,面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低的现象,往往企业没有对其引起高度重视,甚至一些企业往往从本身的经营成本角度考虑,导致金融会计中出现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岗位职责部分、业务处理“一手清”的现象。第二,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不深刻、不完整,主要表现在: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却忽略了内部控制是一种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和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甚至一些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属于事后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或管理人员负责,而与会计无关,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第三,会计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随着金融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但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导致会计工作中出现无章可循、会计工作处理不规范的现象。由于会计制度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会计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势必会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

2.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金融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或受利益的驱动,往往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意竞争,如低息放贷、虚增利润、搞账外账或不按照会计核算标准报出假利润等,这种不合法的竞争手段,长期发展下去,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资金,也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违背“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下,自然而然企业会产生金融会计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的缺乏

在金融会计风险中,不可忽略的是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工作质量。在金融会计工作中,由于金融企业所涉及达到的会计业务数量比较庞大,业务也比较繁琐,这就对从事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大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提高,知识、业务技能及职业道德品质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因金融企业客观条件的限制,金融企业都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会计人员专会计专业素质的缺乏,导致金融会计工作中出现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领导不负责、对金融事业不负责的现象。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造成金融会计中经济案件频繁发生。

三、加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金融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必须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内控制约机制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中,为了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会计部分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注重其全面性、适用性、协调性和规范性,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应真实核算资产质量,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贷款质量的分类,按照账面价值对其他资产进行核算,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适当放宽呆、坏账核销条件,提高呆、坏账准备比率,从而充分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除此之外,在建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上,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及金融业务的加速发展趋势,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的会计标准,充分体现会计制度建设的超前性,防范金融新业务会计风险,以促进金融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总的来说,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有效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利于化解金融企业在财务会计中产生的财务风险。

2.加大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即使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制度,若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会计制度的建立也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确保会计制度落到实处,由于会计制度具有严密的制约机制,同时对岗位的设置也是科学有效的,这就要求在会计工作中需要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从总体上来将,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规范的会计制度下,会计人员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制度的作用,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必须按照规定配备会计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减少会计人员的犯罪可能性,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3.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

在金融会计中,为了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必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注重会计业务事前、事中的监督,这样既可以将风险消除在日常财务工作处理中,也减少了经济的损失。若不注重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控制,即使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因此,强化会计业务事前、事中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企业在会计分析上应建立预警机制,对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然而,对于会计工作中产生的报表,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在金融会计中,报表的真正使用价值是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发现过去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从而帮助领导了解过去的经营状况,在充分了解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才能帮助金融企业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会计工作进行优化控制,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了会计职能作用。

4.建立一支强大的会计队伍

会计人员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人员管理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及会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在防范金融会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合理配备会计人员,科学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在物质待遇上适当向会计人员倾斜,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会计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除此之外,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会计人员,在选拔机制上,应选用高素质、高专业的会计人才,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既要注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防止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5.加强现代化会计手段的运用

现代会计手段主要表现在会计电算化方法和会计核算监督制度完善等两个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下,金融企业应加大业务处理电算化的推广,其对改善服务、增强金融市场竞争有很大帮助,既可以规范会计操作规程,也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金融会计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中,需要注意的是:有了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操作的,在会计电算化中,必须注重一个操作管理问题,若管理不当,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总的来说,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受外部经济的影响,难免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做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预测,找出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会计体制、操作手段、监督管理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金融会计工作水平,有效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进而推动金融企业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企业竞争愈加激烈,金融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进行全面监督,而且要保证其所反映的企业财务信息绝对真实,但现阶段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严重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所以本文力图总结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性的提出防范策略。

关键词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防范 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开始突显,金融会计方面的危机更是直接威胁到大中型企业的发展,金融会计风险作为企业重要的风险表现方式开始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不论是表内会计处理风险还是表外会计处理风险都急需得到有效防范。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

外部经济环境构成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的企业开始在会计方面寻找突破口,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采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的手段,例如虚增或虚减企业利润,这样不仅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原则相违背,而且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埋下了资金隐患。

内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金融会计管理模式并不重视,这就导致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很难有效控制,在金融会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不仅会构成资金丢失、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监督管理系统必然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监督和制约手段成为形式化的摆设,这反而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金融风险,如此恶性循环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失量巨大,所以完善金融会计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监督部门、积极应用会计电算化是现阶段企业控制金融会计风险的最有效途径[1]。

会计行为主体专业技能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部分企业单纯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或会计经验,而真正将两者紧密结合的企业只占企业整体的很小部分,特别是家族式企业,一般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比较信任的人进行财务管理,其完全凭借主观意识进行预算和结算,对于风险防控并没有专业知识储备,所以其金融会计风险防控意识更加薄弱,人为因素在金融会计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人为的失误直接加大企业金融会计风险[2]。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逐步完善金融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序,提升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金融会计信息失真,所以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例如在审批过程中增加对为企业出具审计报告会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质进行鉴定;在企业中设置专门负责会计报表的独立部门等,从审批程序上杜绝失真信息的应用;除此之外,企业必须建立并逐步提升风险预警系统,满足对金融会计风险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预防的需要,预警系统是风险管理模式的辅工具,没有预警系统就不可能真正落实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措施。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会计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在会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熟悉准确的操作流程、树立整体金融会计控制目标的情况下,形成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完整科学的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在风险预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的财务体制,使两者相互制约,杜绝传统控制体系过程中会计人员盲目操作现象的发生。

加强会计从业队伍建设

加强从业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针对企业中会计经验丰富、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操作的老员工,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责任会计体系,改变传统企业金融会计责任不明的现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会计人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有意识的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针对企业新晋会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其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实际操作,提升其独立完成金融会计业务的能力;在两方面进程中都要注意对会计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哪些会计行为不备法律允许,而且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从根本上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范[3]。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样,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需要企业以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基准,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核算制度,对企业金融会计实施全程的把控和防范,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会计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俊.关于增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25):103-105.

篇5

1.1外部原因企业金融机构制度不完善和监管措施不足是导致发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外部因素。从目前金融行业整体来看,针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我国现在所采取的态度和原则还是比较保守的。首先,在实际的企业金融活动中,针对企业金融安全,我国所建立的相关保护制度在谨慎性和规范性方面还不够充分。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我国所秉承的传统保守的会计原则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其次,在监管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金融活动只是形式上的监管,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往往是计划很多,执行很少。最后,企业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内容存在重复性。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企业金融监管活动的时候,所监管的范围和对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监管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全局监管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必将导致监管的内容出现重复或不到位的问题,既造成监管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监管缺失,不利于企业金融监管工作的进行。

1.2内部原因企业内部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也存在着一定的密切关系。同级领导体制依然存在于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中,这种体制有着一定的缺陷,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缺乏独立性,管理团队不稳定,也不能为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工作制定安全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普遍低下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当前一些企业金融机构中,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欠缺,有的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有的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还有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这就极易导致金融会计人员在金融活动中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从而引发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存在于企业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同时,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金融会计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也将接受多种多样严峻的挑战。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是搞好我国金融企业经营、确保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从下面几点来制定相关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2.1建立健全金融会计制度体系,适应企业金融发展要求在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过程中,应当参照和采用现代会计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利用好会计管理职能,对一些高风险经营的金融企业业务经营,诸如信贷业务,必要时实行全程监控和跟踪,对金融企业的经营决策要积极参与,适应企业商业化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地建立管理型金融企业下的金融会计新体系。第一,必须尽快建立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将分级授权核算与集中统一管理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整顿企业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强化金融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对金融会计工作中的假报表、假凭证和假账簿等现象进行及时治理,尽力提高金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完善企业金融经营的管理体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金融会计相关信息,切实提升企业金融会计防范与控制的效果。第二,必须杜绝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现如今还有许多损失和风险存在于我国的金融企业机构中,基本上都与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有着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由于不统一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体系,这不但容易延误金融会计信息的正常及时获取,还会导致会计职能的发挥失常。从而造成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甚至是被隐藏,耽误风险的分散和化解,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所以,必须尽快适应企业金融的发展要求,在企业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健全统一的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杜绝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2在企业金融的运行过程中加强监控针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反馈这些指标,属于事前控制。这些指标体系由资产收益率、资本情况、不良贷款率、流动性状况、利率风险率和贷款收息率等所构成,它们可以反映出金融企业所面临的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情况。但是,只有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和建立有效的金融会计分析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指标的作用。在进行企业金融经营的过程中,动态地监控它的稳健性,这个属于事中控制。考核指标的制定,既要重视考核利润,也不能忽视监督稳健经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各个责任部门都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指标,监督落实到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为了避免违法违规造成的风险损失,维护统一和严肃的法规制度,还应对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金融业务的规范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完善包括财务在内的各种相关制度,全面复核检查金融企业是否稳健经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应对整改措施,这些都属于事后控制。包括检查分析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各种报表,全面复核检查金融企业是否稳健经营,对各单位控制防范企业金融会计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出相应的整改办法和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必须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严密的稽核和控制制度,使之能够在金融企业经营上的各个环节有效填补金融会计风险漏洞,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2.3采用联网电算化,实行责任金融会计,强化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手段之一就是实行责任金融会计。由于划分责任中心有利于分散风险控制,且小范围地充分结合权责利,这样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计算机没有协助处理这些产生于责任中心的大量报表和凭证,加上在日常的核算过程中,金融会计工作人员又无法兼顾责任会计的工作,只有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运用联网电算化,才能帮助增强竞争力和改善服务。同时,运用联网电算化还能减少违规和差错,并且规范金融会计的操作流程。但是,如果金融企业的每个管理部门都采用联网电算化进行金融会计工作,那么各个管理部门将对金融会计联网电算化系统所计算出的会计报表和记录越来越有依赖性,而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却完全由内部控制功能是强是弱来决定的。然而,相比于手工金融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联网电算化系统在控制问题上,要显得更为复杂繁多,也要求更高的技术性。所以,将会带来一些诸如易于毁坏和被篡改,以及系统文件不可读等等不可避免的新风险。面对日益增多的产生于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金融会计信息,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进行企业金融会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才能利用这些有效消息来安排各项企业金融经营活动。只有根据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的特点,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维护,以及数据的输入输出,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安全和鉴定,职责分离等方面来制定相应措施来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获得可靠的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企业金融机构的情况各不相同,内部的控制制度也不尽相同。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为了获得安全可靠的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指导建立完善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国家应当规范金融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统一指导,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更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企业金融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的风险。

2.4提高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企业金融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一支拥有专业技能、优秀知识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会计队伍。因此,第一,必须加强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位培训,深化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三,挑选好各级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组织能力强,还要有较高政治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以身作则,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榜样并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对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要严格挑选,定期考核,发现违规违纪者,及时清除出金融会计队伍。同时,应当不断与国内外优秀金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借鉴或者引进先进的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工作效率。

2.5妥善处理并正确认识金融企业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金融企业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增强自身资金实力,扩大金融业务规模的关键。当然,无论是扩展业务还是风险防范都是建立在稳健的金融活动的基础上。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实现效益的前提条件。金融会计风险可能会导致金融企业的损失,所以,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实际上相当于为金融企业创造效益。在扩大金融业务规模的时候,既要考虑人员成本,也要考虑投资成本,比如撤销一些高险低效的营业网点,既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又能防范控制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防范控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为金融企业扩展各项业务保驾护航并保障其稳健发展。

3.结语

篇6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 防范 化解

    近年来,在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金融系统频繁的发生各类案件,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上。在企业金融会计的业务工作中,金融会计风险是风险在其业务领域的一种表现。由于每个企业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金融会计风险也相应地分为表内会计处理风险、表外会计处理风险两种形式。因此,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内,体现出不同的风险表现形式,也需要有不同的防范与化解办法,只有加强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涵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念

    我们通常所谓的风险,一般指的是具备一定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与变动程度。而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说,其风险主要涉及到预期的报酬可能无法按时兑现。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在企业金融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以及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金融会计业务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方面的风险,也就可能造成资金、财产、信誉等方面损失等等。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内容

    1.会计核算风险

    及时对银行业务进行真实、完整地核算是银行会计的主要基础性工作。而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会计核算的许多环节失控带来的风险,集中体现在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以及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挪用、骗取、贪污、盗窃等一系列损失。

    2.会计结算风险

    结算业务通过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来实现经济活动中客户的货币给付转移服务。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复杂、不健全的结算管理,会造成结算资金借助结算凭证和结算渠道而进行套取、侵吞、挪用结算资金而产生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具有隐蔽多样的手段和涉及较大的金额等特点。

    3.会计监督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是因相对软弱的企业金融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对那些经营不合理或者不合法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少数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这些手段有:高息揽储、低息放贷,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虚增虚减利润等,这样的违法手段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扰乱了“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基本原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二)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导致的风险。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导致金融资金被截留、贪污以及盗窃的风险。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失真的会计信息也导致企业无法对自身进行市场定位,误导资金的流向,影响其竞争力,导致其面临淘汰的命运。另一方面,内控制度导致的风险。由于企业的领导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内控制度建设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会计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对内控制度落实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

    (三)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

    会计行为主体主要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是产生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时,现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够,使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没有及时更新,用人机制的缺乏,使会计人员素质在低层次上停留,这都为金融会计风险埋下了伏笔。    三、防范与化解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全面监督保障系统

    这一系统实际是一个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 “三位”的保障,在企业中,要依据不同的风险种类对其预警指标的选取、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原始票据的审核、经营绩效的抽查和复查等方面的权重进行确定。这一系统不仅要监督保障对静态目标,也要预警动态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集中核算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经营的特点和规模,科学地制定出自己的内控制度,要有针对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制定出详细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并能够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管理,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要造成相互牵制和授权制约的格局。

    (三)加强金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从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从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入手,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让会计人员能够爱岗敬业,提高守法意识,能够依法办事;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针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处罚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自觉地将业务工作纳入有效的管理机制之中。

篇7

(一)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的各家银行开始对金融会计的电子化工作重视起来,各家银行都开始制定出本银行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对我国的整个金融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也由此做出了一定的安排。在这个阶段中,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模以及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清算网络得到了建设。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始将原来的微机应用的单机运行向网络运行过度,比如在一部分城市中可以办理同城清算网络以及城市通存通兑网络等相关工作,部分银行的业务应用领域开始从原来的单项业务向综合会计业务进行过渡,同时,银行中的硬件选型以及软件开发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得到了一定的统一,工作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也得到了建立。我国的人民银行总行在这时对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以及远期的目标设想,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全国电子联行清算,同时,我国的财政部开始对会计软件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二)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与再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工作部门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家银行开始建立本系统的异地电子联行清算系统,例如信用卡清算系统以及异地汇划系统等等。到90年代后期,部分银行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设立了本行的几种清算中心,相应的,我国的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功能规范以及评审规则等。在这一段时期,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开始得到相关单位的进一步重视,在这里,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变成了在安全防范过程中的驻澳研究课题。

二、在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当下,我国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存在下列安全问题。

(一)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安全措施较少且安全级别较低

在现阶段得到应用的会计应用软件系统普遍存在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重功能、轻安全或是安全需求较少等相关问题,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数据库以及选用语言时对安全性能等因素考虑得不多,造成在投入运行后有大量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例如应用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数据库呈现开放状态或是易于打开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问世以及发展阶段的开发系统中存在较多,在现阶段,这些带有一定问题的软件系统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全的更新换代。

(二)计算机自身硬件安全性能不高

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选型过程中对于硬件的安全性能的有关因素考虑得不够多,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硬件的价格以及功能问题的考察。这一问题也与在选型时缺乏统一的金融系统的硬件选型标准有一定的关系。在这里,由于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不高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会对金融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在机房的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计算机机房的设置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安全要求,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场地或是机房的建设过程中这些要求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一部分县支行的机房建设过程中,应有的安全要求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设置专用的计算机房以及场地。

(四)网络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的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一定的安全经验,从而暴露出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网络传输载体自身的安全性能并不稳定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较少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最大。

三、处理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的方法

(一)在程序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对系统安全措施的使用应得到一定的加强

业务部门在对系统业务的需求进行谋划的时候要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从而对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明确的业务需求,对过去轻安全、重功能的做法进行改变。在软件的设计开发阶段中,可以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数据库或是严密的编程语言对软件进行开发,减少程序上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在对硬件进行选型的时候,尽可能使用运行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设备,降低硬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尽快制定出关于金融系统软件的选型标准以及开发规范,特别要对安全规范进行明确。

(二)会计计算机在应用阶段的安全防范

首先,建议各家银行对本行的会计系统内的计算机房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整改。其次,各家银行需要对本行正在运行的会计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对于在系统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发现并解决,如有需要还要对原有的旧版软件进行必要的升级。第三,使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要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所以,各家银行需要提高本行员工对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认识,相应的,各级的业务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也要加强教育工作。

(三)加快对于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相关法规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使电子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得到改变

有关部门应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法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征求有关专家以及国外的先进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以后一段时期中可能会出现的法规性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与计算机安全有关的法规以及安全规范。同时,银行系统还要根据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发展状况对已有的今日会计电子化规范及法规进行及时的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篇8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1引言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着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一系列难点性因素影响下,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压力不断增加。在不得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往来时,相关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也倒逼企业做出更为系统的金融会计风险应对。当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较低,在进行相应风险的防范及控制中更是存在很多不足。正因如此,探寻出企业更好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策略十分必要。

2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概述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进行着相应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尝试[1]。但也要看到,动态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进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相应风险及控制层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压力会不断增加,且动态进程中风险防范及控制层面具体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在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中处于被动状态,已存在的相关问题也并未得到有效应对和解决,金融会计风险系数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应对金融会计风险也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3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3.1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缺乏侧重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金融会计风险及控制缺乏侧重的问题最为显著。从具体的风险形式上,操作风险、核算风险与结算风险等都是具体的风险类型。但不同企业的财会工作开展状况并不相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侧重也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企业自身业务开展与管理活动开展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会计的风险性,以及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都不相同。在这一情形下,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中往往要对多个层面的事宜予以兼顾,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对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事宜进行有效规划,这也导致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中带有很强的盲目性,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效果也相对较差。

3.2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低

金融会计人员作为相应财会工作开展的主体,其自身综合素养高低与否,特别是具体风险的研判、分析、应对能力强弱与否会成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直接影响因素[2]。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低,即便是在较为大型的集团企业内,金融会计部门的管理状况也并不良好,一些不确定因素也更加容易转化为具体的金融会计风险。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低会导致实际工作开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很容易成为相应风险的诱发因素,从而加剧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压力。从这一层面看,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相对较低也会成为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难点性因素,弱化企业在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主动性优势。

3.3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缺位

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缺位的现象十分显著,这也是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具体问题。风险本身具有无法被完全消除的具体特征,因此,对相应风险进行有效预警是一个基本选择。一旦缺乏了相应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具体风险因素的风险诱发性大小无法得到较好分析,企业在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上必然会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之中。通过综合分析部分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案例可以发现,金融会计风险的爆发,特别是风险影响性的扩大化往往与相应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的缺位有关。部分金融会计风险在初期可以得到较好化解,但应急机制缺位下,相关风险在化解上的难度会不断增加,这也表明,相应预警及应急机制缺位是较为显著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问题。

4企业更好地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策略

4.1科学规划下明确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重点

企业更好地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应将科学规划作为基本前提,换言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财会工作开展状况,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开展的规划,除明确基本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权责关系外,更加要明确出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重点。例如,某大型民营建筑企业内,项目建设往往要进行频繁融资,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压力较大。该民营企业为了更为主动地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将核算风险作为了主要的金融会计风险形式。核算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该企业则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了金融会计核算,金融会计核算工作较好地开展,企业在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上也掌握了很大主动权。其他企业也要科学进行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分析、规划,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

4.2持续进行金融会计人员在职培训

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高低与否会对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事宜产生直接影响[3]。现阶段,金融会计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已经导致企业在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应对中处于“劣势”。为了更好地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企业也应当持续进行金融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其综合素养,特别是相应风险的研判与分析能力。例如,企业可以结合金融风险防范及控制需要,开展主题性的培训教育活动,讲解常见的金融会计风险及其成因与危害。不仅如此,培训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金融会计风险案例对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解读以及风险应对能力进行培养。这一情形下,企业在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中的主动性优势也能不断增强。

4.3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企业应当构建相应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依托这一稳定机制更好地进行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在风险预警机制较好运转下,企业可以对不同风险诱发因素的风险诱发作用大小进行分析,应急机制较好运转下,即便产生具体的金融会计风险,企业也能对具体风险进行有效破解,相应风险的制约性影响也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在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的构建中,中小型企业可以效仿大型企业的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构建经验。由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在运转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要求企业更好地进行相应机制运转状况的审视与分析,并对相应机制进行跟进式调整与优化。

5结语

企业要重视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事宜,在思想意识层面给予足够重视的基础上,更加要积极进行相应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尝试。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风险的诱发因素较为多样且难以被精准预测,因此,与之相对应的风险防范及控制需要成为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不仅如此,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进程中,企业核心管理层、金融会计人员也要不断进行相应风险防范及控制经验的总结,借此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巩固企业在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上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金满.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0):257.

篇9

【关键词】 金融会计 ;风险 ;防范措施

一、现行金融会计风险存在的问题

1、信息失真风险 :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少银行违反金融政策和上级行有关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2、操作违规,加大结算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不按规程操作越权办理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加大了结算风险。

3、职能软化,会计监督无力。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会计监督可以促使本单位经营活动实现合理化、合法化。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不力,会计惩罚制度未跟上,从而变相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

4、操作管理风险:会计、储蓄或经办员责任心不强和法制观念淡薄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而风险性又大的部门会计,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造成银行信誉受损。

5、制约失衡,加大经营风险。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大的行业,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造成资产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还是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会或多或少涉及经营核算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就会为犯罪分子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6、会计创新风险:无论是从市场竞争的需要、金融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摆脱当前困境的需要还是从银行所经营的货币和信用实质内容上来看,银行都必须创新。从会计的角度,会计创新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各行的财务管理方面,待挖掘的领域尚大。但如果不顾及适应这种开拓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盲目照搬先进经验,就会造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落后的经管水平、客观条件相违背的情况,如目前对企业全面推行的“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水平来说尚属超前,造成的虚盈实亏、用信贷资金垫支利税的情况使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潜在效益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首先,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其次,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管力度不够,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因而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最后,金融改革开放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从上到下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参与决策、事后分析评价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管理原因:1、内控不严。目前,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对会计控制认识不充分、不深刻、不完整。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事后、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四是有关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五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来看,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尚缺乏制度规定。更有甚者,有些行是先开展业务后进行制度补救,这给金融业埋下了巨大隐患。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该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2、违规操作。随着现代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金融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尽管如此,有的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不按法律法规行事,不按规程操作,我行我素,想当然办事。有些金融机构从本身的经营成本角度考虑,导致会计人员配备不足,混岗、兼岗、存在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

三、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内控制度体系。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有效控制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化解风险。

2、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同时,还要重视会计分析,建立预警机制。报表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但了解过去不是报表使用者的最终目的,报表的真正使用价值是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前景,帮助领导层了解过去、规范未来,才能在充分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面对未来的变化做好有针对性的反应,才能帮助银行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优化控制,提高规范决策能力,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3、努力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积极推行统一的核算软件,实行账务集中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相分离的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汇总上报,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二要抓好内控中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要遵循双人、双岗、双职的原则,健全会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核算,加强对会计流程、印、押证机、联行清算、承兑汇票、内部往来、现金出纳和财务的管理。同时,要强化内控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建立合理的授权分类和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审批手续,严格各项操作程序,严格担保行为,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防范潜在的金融会计风险。

篇10

(一)起步阶段

我国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最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80年代初期得到了初步发展。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在会计制表、储蓄、对公核算业务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应用系统一般在DOS平台上单机运行,系统的开发、硬件的选型均不统一,软件系统的特点也只是模拟手工核算,其目的只是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缺乏操作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

(二)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金融电子化工作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各银行系统纷纷制订本行的电子化发展规划,人民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规划也做出了安排。在此期间,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应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清算网络开始建设。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一些银行开始了微机应用由单机向网络运行的过渡,如出现了城市通存通兑网络、同城清算网络,业务应用领域也从单项业务发展向综合会计业务过渡,软件开发和硬件选型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统一,操作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已经建立。人民银行总行在这一时期牵头制定了金融电子化发展规划和远期目标设想,1989年,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清算网络系统开始启动,同年,财政部颁布实施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以规范会计软件管理工作。

(三)规范再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金融会计电子化规范管理工作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各行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了本系统的全国异地电子联行清算系统,如异地汇划系统、信用卡清算系统等。在90年代后期,一些银行在大中城市建立了集中清算中心,财政部也于1994年7月颁布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这一时期,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安全防范的主要研究课题。今后,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将向网络化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出现,网络安全成为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工作的重点,金融会计电子化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应运而生,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日益关系到银行生存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回顾我国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一)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技术安全措施少、安全级别低

现有的会计应用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系统需求中安全需求少、软件设计重功能轻安全等问题。软件设计选用语言和数据库时没有过多考虑安全性能因素,以至于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应用系统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等。这类现象在金融会计电子化起步、发展阶段开发的系统中更为明显,并且这些软件系统在目前还未得到彻底的更新换版。

(二)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

这主要是在硬件选型上安全性能因素考虑的比较少,而主要侧重硬件功能和价格的考察。另外,这与在硬件选型上不统一,缺乏金融系统统一的硬件选型标准也有关系。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造成的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

(三)机房建设中存在安全隐患

尽管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房、站、场地安全要求》,但这一要求在一些小的机房、场地建设中注意的较少,尤其在一些县支行机房建设中,安全要求没有得到彻底落实,甚至有的地方没有专用的计算机房和场地。此外,即使建立了专用计算机房,考虑到资金等因素,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存在机房无避雷系统、不配备UPS系统、UPS损坏后不及时修理、机房管理不严密等问题。

(四)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安全经验不足,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比较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网络传输载体本身安全性能不稳定目前我国网络传输载体主要分有线和微波2种,但从应用会计电子化网络的实践来看,这2种载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问题。比如电信部门提供的传输线路传输质量不高,所用电话线路由于多为明线易损坏;而微波载体由于通信发送、接收设备安全性能不高,一些外来自然因素影响了传输效果,甚至导致传输线路暂时中断。2.投入使用的网络软件安全技术措施少,尤其是地方性局域网络目前,由于对地方建设的清算和会计信息传输网络的安全技术规范还不太明确,并且对于局域网络安全建设的认证、验收还没有一个技术规范和认证体系,使得局域网络建设缺少安全把关,使已建成的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隐患。

(五)应用系统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

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在应用会计微机系统方面存在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当然具体管理工作薄弱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1.在操作人员方面,主要表现为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存在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过长、密码泄密、操作用户离岗不签退应用系统、窃密等问题,这主要源于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2.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一些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尤其对安全操作与方便业务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妥当。在管理中的突出表现是违背安全规定去设置和配备操作岗位与操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违规兼岗现象,对计算机房疏于管理。

3.系统管理人员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系统管理员的两项重要职责是保证自己操作的安全和会计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目前,有些系统管理员对以上两项职责履行不到位,存在重视自身操作安全,忽视对用户操作安全进行检查的现象;有些系统管理员疏于对计算机电源、硬件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查、检修,对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状况不能做到定期检查。

4.在具体安全管理方面,手段比较少,对软、硬件的安全检查更少。银行会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安全检查,但往往只是注重业务操作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很少联合科技部门对会计应用系统软硬件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即使对业务操作安全方面进行检查,由于只是对操作现场简单地了解一下,很难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

(六)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直接降低了会计应用

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1993年,人民银行宿州市中心支行就开始了推广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开发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应用工作。1996年,该核算系统已推广到人民银行系统内多数营业机构,而真正的管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直到1997年方出台,这在当时为许多银行管理此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不便。另外,法律制度的滞后也使一些机构无所适从,例如,目前印鉴技术已发展到电子印鉴逐渐取代传统印鉴阶段,电子印鉴的安全系数不断得到提高,但是现在的法律不认可电子印鉴;伴随金融电子联行的普及和异地汇划网络的建设,异地汇兑处理手续也发生了变化,《支付结算会计核算处理手续》中的一些环节已不适应电子化发展的形势,但至今未做出改变,这使得一些电子联行处理手续合理不合法。此外,即使有些银行及时制定了有关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由于基层银行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实施细则,加之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现有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还很多。

三、解决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为防范和解决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确保金融会计工作在电子化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开展,笔者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程序设计、开发阶段加强系统安全技术措施的运用

首先,要求业务部门在谋划系统业务需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对系统安全提出明确、具体的业务需求,一改过去重功能、轻安全的做法;其次,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软件编辑人员应选用安全性能高的数据库、运用严密的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尽量减少程序上的安全漏洞;再次,在硬件选型时,要尽量采用安全性能高、运行质量好的设备,减少硬件安全隐患;四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出金融系统软件开发规范和硬件选型标准,尤其要明确安全规范。

(二)会计计算机系统应用阶段安全防范

1.建议各银行对会计系统内计算机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对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房、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责令立即进行整改。

2.各家银行有必要对自家先投入使用的会计计算机系统进行一次自我分析,目的是发现和解决系统设计、开发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对旧版本软件进行换版升级。

3.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防范措施最基本的还是要发挥人的因素。因此,需要尽更大的努力去提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尤其对会计系统安全的认识,各级教育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教育工作。

4.将金融会计网络安全作为今后研究和防范的重点。目前,金融计算机网络已走进我们身边,无论是集中结算体系的运转、电子联行通汇还是新兴的银行卡清算系统、网上银行和其他网上会计服务项目的开通,都离不开网络,而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也逐渐以网络的安全防范为重点,因为网络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安全。笔者认为,目前应将尽快制定出金融会计系统网络建设规范列入会计网络安全工作议事日程,并逐级成立管理机构,负责网络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验收和日常网络安全工作,如定期的安全检查、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和修改网络规范的建议等。

(三)加快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制度和法规建设,改变制度和法规滞后于电子化发展的现状

1.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目前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存在的诸多法规问题,要在征求有关计算机专家意见,并认真分析借鉴国外金融会计电子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金融会计系统法规性问题做出预测,从而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金融会计计算机安全规范和有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