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划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学生成才规划是许多高校实施大学生成才工程的重要项目。充分发挥成才规划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制定工作机制,建设专业导师队伍,设计规划运行载体,落实辅导和考核工作。目前,不少高校还未建立一套全面、系统和有针对性的辅导体系,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成才规划不重视,成才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不明确、撰写成才规划方法不当、执行规划目标不持久等问题。辅导员是高校成才规划工作中的具体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对成才规划的辅导效果不佳,对辅导工作的基本问题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掌握。本文立足成才规划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围绕成才规划辅导的设计、范围和方法进行研究,整理出了成才规划辅导的“三个关系”“三个结合”和“三个要点”基本要求,为辅导员有效开展成才规划辅导提供方法参考。
一、在成才规划辅导的设计上要理顺“三个关系”
1.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辅导员要明确在成才规划辅导上共性和个性的内容、关系和要求。共性是基础和基本要求,个性既是重点和又是难点。成才规划辅导中的共性包含了成才规划的内涵、范围、方式、意义和辅导的方法和理论。成才规划辅导的个性是指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业方向、职业理想等规划内容上的差异。要求辅导员在共性辅导上要做实、做全和做好,在学生的个性辅导上要用心、用力。
2.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的关系
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的具体运用。全面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成才的重要体现。在成才规划辅导课程上,辅导员要把全面发展的内容、范围和意义给学生讲透彻,引导学生自觉地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撰写成才规划。同时,重点推进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目标分解法把总目标细化在每一学年和每学期进行重点推进。
3.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的关系
辅导员要让学生明确对待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既需长远规划,也要做好阶段性的具体打算。长远规划是指在四年至六年的总目标,具体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目标、专业知识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交能力目标、职业目标、生活目标等。辅导员引导学生把长远规划按四个学年度划分为阶段性目标,经过两个学期来完成每一个学年度目标,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年度目标执行情况评估。同时,对下一个阶段目标进行适度调整。
二、在成才规划辅导的范围上要做到“三个结合”
1.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高校培养人才要立足社会需求,要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要引导学生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家庭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意向地的岗位需求确定职业方向;二是引导学生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需要撰写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三是根据职业目标和要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职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测评,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与专业方向相结合
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成才规划的基础核心部分,而专业学习又是学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一是辅导员引导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要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把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能力作为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二是以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努力培养专业兴趣和信心,结合专业课程上好每一堂课,围绕专业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做好每次实践活动,通过四年的学习要实现专业上的提升。
3.与兴趣优势相结合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兴趣能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又是职业稳定和职场成功的重要保障。兴趣优势是学生在进行学业方向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学业某个方向或领域感兴趣,就会自主学习和培养优势;对某个职业目标感兴趣,就会以这个职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来要求自己。辅导员让学生把要全面发展与培养兴趣优势进行协调推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培养兴趣、巩固优势具体打算融入到成才规划中。
三、在成才规划辅导的方法上要注重“三个要点”
1.以思想和行为上引导为切入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找准“思想和行为”这个切入点,通过对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了解、关注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成熟。一是以辅导撰写成才规划书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转变对成才规划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二是以检查成才规划为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行为规范和学习效率;三是以日常管理为渠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就要进行干预,提醒学生认真执行规划目标。
2.以知识和技能上指导为突破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把握“知识和技能”这个突破点,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基础知识扎实全面、专业主攻方向有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较强的外语水平;指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兴趣和扩大知识视野;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积极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好四年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成各个阶段学业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3.以生活和心理上开导为着眼点
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要明确“生活和心理”这个着眼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对学习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的考勤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和散漫;通过查阅学生的各科成绩,了解学生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做好自查整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走访学生寝室与学生交流谈心,认真倾听学生对学业和生活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生活上面临的难题,开导学生找到问题根源,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勇者,永不言弃。
参考文献:
[1]门忠民.矛盾普遍性含义辨析[J].齐鲁学刊,1987(2):107-108.
[2]刘荣军.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2.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的目的就是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1.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中的基本要求
1.1坚持实用性与情调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但是规划设计不能局限在这一方面,还是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品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忽视了风景园林的实用性,必然会影响到设计的效果及自然环境的融人。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上,要将实用性与情调性结合起来,设计的作品必须满足风景园林内所有植物的生长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入,使其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设计景观,以及其它附属设施,并将美学等融入其中,实现设计的生活,这才是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1.2坚持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不同的地区在历史发展当中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历史文化传统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极大影响了设计者与群众的审美观和需要。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现代文化特征。这就要求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必须坚持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融人本地区的文化特点,还要体现出文化的现代性,将新时期的文化发展融入其中,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起来,这样才能让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文化上和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从细节上满足人的需要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细微之处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深刻体现出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水平。这就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从细节人手,从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人手,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要求。比如,在灯光设计上,能够让灯光覆盖到所有的路,灯光选择柔和的黄色光源,采用太阳能照明;在道路上,设计的道路能够让人以最短的距离达到每一个景点,同时要体现出曲径幽深之美,还要建设一些基本的建设设施,比如单杠、双杠、仰卧起坐器材等。这些设施能够让群众在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再比如说在水池的设计上不能太深,水池周围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在人与水体的交界处,水深应该在20-30cm,周边延伸2~3m,避免游人在接触的时候出现意外事故等。可以说,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考虑到人的需求,为人的需要着想,这样才能将人性化理念真正渗透到设计之中。
2.2从规划中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除了作为细节上的设计之外,也应该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规划,因为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单一功能的风景园林意境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目的,对其应该具备的功能及其在园林中的布局情况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将这些设计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比如,将健身场所放在比较接近居民区的区域,避开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将儿童活动区域与一般的成人活动区域分开,并避免主要人行道及水体等危险区域等;将自然景观小品与传统的亭台楼阁等设计在一起,将园林展现在更高层次人的需求面前,让这些人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设计上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篇3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要求;策略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这样才能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
1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就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情况而言,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实现给水、排水这么简单,从整体上来讲,其应当遵循和达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1功能要求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为人们日常用水、排水需求服务的,这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在设计当中必须要遵循和达到这一功能要求,如若不然其存在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1.2环保要求
在早期的城市化建设中,我们很少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在这方面也有所欠缺,所以后来多多少少都因用水、排水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当前是必须要进行改善和解决的。即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既要保证人们的生活、生产能够正常用水、排水,同时还要避免因用水、排水造成环境污染,遵循和达到环保要求[1]。
1.3协调要求
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基础设施协调运行,才能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所以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当中,必须要考虑到与其他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性,遵循和达到协调要求,不能对其他基础设施造成障碍或负面影响,并且要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运行。
2如何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
2.1给排水区域分配设计
现代城市建设的规模大、人口数量多,所以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域分配。要基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用水、排水的各项因素,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排水需求,生产用水、排水需求,以及周边的农业用水、排水需求,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来进行区域分配,细化设计方案要求,确保各区域的用水、排水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2.2给排水防洪设计
防洪设计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现代城市的人口、建筑高度集中,不论是外洪灾害还是内洪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城市造成巨大的影响,轻者可能使得城市“瘫痪”,重者会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2]。为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好防洪设计,不论是外洪灾害还是内洪灾害都要有所考虑,既要实现对外洪灾害的防护,又要能够快速地对内洪灾害进行疏导。
2.3给排水雨水系统设计
从整体上来讲,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防洪系统就应当包括了雨水系统,雨水系统属于是防洪系统的一个配合部分,不过在实际的设计当中,雨水系统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需要和防洪系统分开来谈。最基本的,雨水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与市政给排水的设计要求保持一致,其二者之间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提高和完善工程的整体性。一般市政给排水对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工程自身的给排水需求,还要解决城市的突发排水情况。例如城市在多雨季节,由于雨水量瞬时突增,导致路面淤积大量的水,此时城市雨水系统有可能出现洪峰风险,超过雨水系统标准的承载压力,影响路面交通。所以设计雨水系统时,应准确把握压力值,并调整垂直标高,防止雨水过度淤堵在路面上[3]。
2.4给排水污水系统设计
当前,城市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集中处理,即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对这样的基本方案进行改进的话,可以考虑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况,既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更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3结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紧紧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如果其在设计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其给排水质量、效率就会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城市需求,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对此,我们必须要予以重视,并切实做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石彬.试分析市政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00-101.
[2]苏一恒.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主要技术环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236-237.
篇4
现对规划及*市的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几点个人意见:
1、从规划工作要为规划对象的未来发展勾画出一幅蓝图的基本要求看,评审稿提供的这幅图还应该进一步简洁、清晰。这幅图不仅对从事旅游工作的人要易看好懂,也要力争使一般读者看得明白。建议在说明书的基础上编制10000-20000字的文本,以规划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为主要内容。此外,说明书中的一般性理论知识介绍也可以精简或删除。
2、加强对旅游产业布局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明确的对策建议,突出产业作为资源到市场和效益转化的转化器作用。要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为出发点,不仅要在产品项目上全面考虑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会议等直接满足旅游目的的内容,而且要考虑六要素的成龙配套,还要考虑为旅游产业提供支撑的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篇5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而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规划、不断设计以及不断建设,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从根本上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一本具有历史的书,每一个设计、每一次规划,都会为城市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在社会不断进步、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态意识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朝着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方向前进,其目的既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城市。不仅如此,大力发展生态城市,还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那么人类的生存也会面临阻碍。正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的、正确的认识到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并且及时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 1 多样性原则
城市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其自身的发展必然会存在着多样性,而这些多样性又会反作用于城市的规划设计。简单的来分析,城市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城市人口。城市除了自身原居的人口之外,还存在着大部分非原居人口,而这些非原居人口的流动必然会造成城市的多样性发展; 2) 城市资源。资源属于比较稳定的因素,但是也同样存在着变性,比如说资源的开采、资源的利用等等; 3) 城市环境。一座城市要想获得发展,就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带动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总而言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样性,而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必须充分的考虑这个多样性,否则将难以适应生态城市的实际需求,甚至阻碍生态城市的发展。
1. 2 承载力的原则
承载力原则主要是按照生态学角度进行分析,是城市事业发展中人们长期生存的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活动极限度。城市变革规划里必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内容: 1) 对于一些可以再处理利用的资源必须要慎重考虑使用,主要是针对系统中人文要素的科学规划,以满足资源循环运用的效果; 对生态型建筑实施科学规划的同时,要不断改善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以保证自己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 2) 理解承载力原则必须要维持良好的产业结构,对整体布局实施有效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 对本城市能够承载的生态能力实施规划预测,且结合技术、经济、社会、生活等不同的方式对生态进行保护。
1. 3 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主要是物种在群落中,其在空间和营养等因素中所占据的作用。城市生态位在现代化城市中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持良好的生活秩序。目前,城市生态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生产生态位,主要有城市的经济实力; 2)生活生态位,是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主要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实现城市生态位的最优化原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即“宏观、微观”。宏观上,城市生态位是表现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物质、精神等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主要集中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活动,但必须保证和生活水平相互适应协调; 微观上,城市生态位对每个地区创造的生态环境体系都是一致的,对于每个城市居民都是互相协调的。
1. 4 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城市规划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的,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的未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成长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切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都遵循群落生长或演替的规律运行。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导致“生态逆退”。将成长性(演替性) 原则运用于城市规划,就是将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建筑、邻里和社区的物质形式当作一种生命形式、生命体系来对待,要根据它的“生命”历史和生存状态来维护它、保持它、发展它和更新它。
2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严格遵循、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 积极推广并且应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以及生活垃圾等等; 2) 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3) 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将自然融入城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5) 以环境为本,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3 加强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3. 1 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城市的发展必然与资源的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过度的利用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现象,而这一点并不利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正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比如说城市的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也只有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才能够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促使预期的生态城市目标得以实现。
3. 2 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防治
人口的密集势必会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比如说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生产垃圾等等,而这些都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现象,使城市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并且直接的阻碍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正因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样不仅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环境,还能够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并且逐步的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 3 加强对生态绿地的规划、设计
加强对生态绿色的规划、设计,是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正是因为这样,必须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条件,比如说城市的地貌、城市的环境等等,大力发展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能够满足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够美化城市,满足人们的生存要求,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顺利实施。
4 结语
篇6
1.电网规划
电网节能的实现首先要重视电网规划的内容,电网规划可以将电力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平衡不同的电压等级,并且通过负荷的预测,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电网分布设计。合理的电网规划要实现配电设备以及负荷用量的相互协调,这就要求了在电网规划技术上,提高预测的能力,无论是长期的负荷预测,还是短期的电力运行统计,要最大程度降低误差,提高准确性,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的有效利用率,借助电力设备,为社会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便捷的能源供给,促进电力行业的飞跃性发展。电网规划中,要首先安排电压结构,并且将电压配置调整到最优的状态,在各个等级的分布中,将用户电压层的损耗降到最低,这样也能平衡不同的电压层次的负荷预测准确度,并且合理配置电网的分布。从目前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网分布要以电压等级分配为基础,重点针对区域的用户的用电情况,在供电容量以及供电安排上实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避免过度消耗和电力能源的浪费,这样也防止了过高的电容量承载过低的电压,提高了供给的效率。
2.电网运行
在电网的运行中,最主要的是电网的负荷管理问题。要实现电网的节能,首先要根据电网的基础配置来确定容量,并且根据年度情况进行运行的设计规划安排,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高效率运行。在技术的革新方面,也要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在不同环节中,提高预测的精准程度,这样确保负荷在不同阶段,都能满足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电力供应的节能,发展集约型的生产模式。在电网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的供电,要满足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实现经济运行的核心目标,在模式的规划设计方面统筹考虑,顾全大局,着力改进电网中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部分。其次,较高层次的电网对于下级电网,要保证常态下的负荷转移的损耗最小化,负荷在进行其他回路过程中产生的电力也比价稳定,不会出现极端的超负荷情况。再次,在运行的时间安排方面,要确保运行网络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将传输能耗降到最低,符合节能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技术测算,在不影响电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后,要定期进行电网的运行检查,重点对于运行方式的负荷配置进行检验,及时制定无功的补偿措施。
二、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1.主变压器节能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中,首先要讨论主变压器的节能,提出35KV的变压器容量为20MVA,从现在的电力发展水平来看,可以降到10-13KW,采用这个标准,可以将其他的电力变压器逐渐更换,将损耗较高的电压器换成损耗较低的设备,这样最大程度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2.配电变压器的节能
投入使用的配电变压器也要注重节能效益,最优选择为S11,SHB11系列的圈铁芯节能变压器,并且与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相配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总而言之,要以过去的S9系列为基础,将叠片式的铁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节能功能。供电企业中比较老旧的配电变压器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新,淘汰一些高能耗低效能的配电变压器。S11系列的优势在于,铁损电量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低15%。
3.电能表节能
在供电企业进行电网节能的过程中,电能表节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固定区域内,对于用户使用的电能表,要进行整体的电能表更换工作。由于电能表本身具有一定的损耗,而且耗费的电量比较高,电磁电能表的启动需要较大的电流,这时非常容易导致电量的超负荷,因此供电企业可以推行电子电能表。如果将数百万个电磁电能表全部更换,那么每年节约的电能约为800万千瓦时。
4.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在电网分布中,通常情况下,比较低的低压网络,损耗电量的比例往往最高,因此供电企业要重点关注低压电网,采取技术手段降低损耗。降低将该比例降的技术途径是对配电变压器扩大分布面积,降低损耗的重点在于减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与供电负荷量,这样控制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中高压电网的分布面积,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要求;作用
前言:风景园林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方法和手段与科学相对接打造的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环境的一门学科和一种行业。它在城市环境改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土地污染等不利影响,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资源。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历史发展演化当中,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其设计理念一般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带动了人们的审美,促使设计人员不断地规划出符合人们要求的风景园林。可是,社会文化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特质,必须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将新时期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在一起,这样才会使得身处园林中的人产生心灵、文化上的感应及共鸣。
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却不能简简单单局限在这一方面,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和品味,只有这样才会满足人们真正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忽视了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必定在将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效果。为此,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规划设计的方案必须能够满足园林内植物的生长,同时也能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其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作用
人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更将风景园林景观与使用者融为一体。一般而言,充分考虑人性化的设计成果会最大限度的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体现居民的情感,并使居民感到身心舒适。究其缘由在于人性化的风景园林景观是在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了情感与精神等的综合需求。城市作为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其外部空间设计即小区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在于让现代化都市下人们的心理压力感降低,并使日益膨胀的城镇划分和还原成小空间,以达到人们的生活尺度和更富有人情味。换言之,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第一作用就在于实现了居民与环境的尺度交流,进而调和了居民的心理亲和力。
人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不仅能在空间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更能为居民提供精神上的交流和互动。众所周知,目前生活在现代都市里面的人们,无论生活或是学习上,压力是很大的,此外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人们之间的心灵交流时间和机会在不断减少。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80%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由身心不健康带来的忧郁、失眠、精神紊乱等现象显著增多。笔者认为,这与人们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没能很好地体现人性化有很大关系。理论上而言,小区风景园林设计者有责任并有能力创造出能抚慰居民身心的空间环境。只要设计者在规划设计小区风景园林时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既考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层的居民的生活特点,对小区风景园林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宽敞与封闭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空间结构,又考虑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层居民的不同活动并存情况,就能增进小区居民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小区更加和谐和富有人文情趣。换言之,小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第二作用就在于实现了居民之间的精神交流,进而促进了小区的和谐。
三、风景园林人性化的设计方法应用
1、重视园林道路人性化设计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园林景观道路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以往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道路设计通常都比较简单。只需要设计的足够宽敞即可,但是在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却是行不通的。园林景观是一个悠闲的场所,其主要作用就是供人们观赏和使用,如果将道路设计的过于宽敞,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和实用性,如果就将道路适当的设计狭窄一些,不仅能够提升美观,还会体现出曲径通幽处的别样意境。另外,为了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建议使用经济实惠、色彩丰富的透水砖来铺设道路,在铺设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要求,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不同的搭配甚至是铺设出不同的图案,添增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2、强调人与景观的有效结合
风景园林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与景观有效地结合。人与园林景观的有效结合,要注重人与地域的密切性、人与水源的密切性、人与绿地的密切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性。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考量。人与地域的密切性是指人与陆地的接触空间,这方面要注重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人与水源的密切性是指人与水的接触,不仅包括日常用水,还包括听水、赏水、戏水等各个方面。人们普遍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们对食用水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对于观赏水源,游戏水源的要求。因为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人与绿地密切性,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是重要的一环,是指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特殊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这不仅包括绿地建设,还包括自然花草植被建设以及假山建设等诸多方面。人与人的密切性则是指要充分考虑人们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比如老年人健身空间、青年运动空间、情侣空间、儿童活动空间等多方面。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强调人与景观的有效结合,这是打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
3、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所谓人性化标识,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要素,这是规划设计的细节所在,在许多地方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标识性的提示而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危险。比如,在景观园林区内的动物园需要标记出动物伤人的图示,同时该标示还需要设计造型独特,尽量做到美观、简洁,对于不同的园林要有不同的适应性,即还要强调趣味性。这样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对相关区域的重视,同时也能够让园林更加美丽。
4、园林中水景的人性化设计
在住宅区园林绿地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绿地,同时还要注意对园林水景的设计。水景在住宅区园林绿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园林绿地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界面,在供人观赏的同时还能使人亲近和嬉戏。在对住宅区园林水景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亲水性、安全性、以及形式和尺度等各个方面,正确选择材质,并通过河道形态和宽窄来控制水流的速度,制造静水、缓流、激流等,实现动静结合,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5、园林绿地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在住宅区园林绿地中,可以利用树木、山石、墙、廊等物体把活动空间分成几个部分,并使各个空间相连通,打破原来的静止状态,给人一种流动丰富的感觉,提高空间的层次感。一般,住宅区园林绿地活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需要结合住宅区的特点,将其分为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以及复合空间等,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外休息环境。
四、结语
综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并将其真正的运用到设计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的需求,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建设规划;定位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24-03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高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提出了系统具体的基本要求。[1]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必备场所,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都很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以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为目标,结合本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地进行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快速完成从专科(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满足本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背景介绍
金陵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大学物理实验室是2008年底才开始筹建的,由于专科阶段对学生基础课程的要求是以“必须、够用为度”,所以当时各个专科学校纷纷撤消大学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的内容也被合并到相应专业课中进行教学。升本之后,我院非常重视基础课的教学,及时成立了大学物理教研室,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在新落成的实验大楼成立了物理实验中心,占地1100多平方米,设立了力、热、光、电及近代综合实验室,基本满足了目前的教学需要,在大家的努力下,我院已经圆满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笔者有幸参加了物理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整个过程,本文就软硬件建设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体会和想法。
二、建设过程
1.定位建设方案
我院的物理实验中心是为工科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服务的,因此在定位问题上应符合我院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定位相一致。由于我院的定位是教学型应用性本科院校,所以物理实验中心的定位就要突出“教学型应用性”的特点。这样的定位主要通过硬件建设和教学理念来体现。为此我们调研了多所建设经验丰富的老牌院校,多次到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物理实验中心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物理实验室现状,从而把握物理实验发展的趋势。吸取成功的经验,同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物理实验中心室的功能定位,初步拟订好物理实验建设项目。然后,学校组织邀请校外专家、教授来校论证、评估,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如,在全院来讲,物理实验中心扮演的还是基础的角色,不可与各专业实验室重复。另外,实验项目的开设应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为此,我们与各专业教研室进行了交流,让他们提出希望开设的实验项目。最后,在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后,考虑到我院专业偏重于力学和电学,把建设重点放在了力学和电学实验室,同是也考虑到作为一个实验中心的完整性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还适量建设了热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以及综合性实验室。建成后的实验中心可开设24个实验项目,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修改后的建设方案在学院组织的第二轮专家论证会上顺利得到通过。
此外,具体的建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层次进行,这同样是由学院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我院原先没有物理实验室,所有的设备都必须一次性购买,资金上有困难,而2009年之前,我院的大学物理实验课只有32学时,所以第一阶段的建设是为了满足这32学时的教学需要。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基本要求》中规定,大学物理实验课不得少于54学时,[1]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学院组织我们到兄弟院校进行了调研,最后将这门课从2010年开始增加到48学时。据此,第二阶段的建设仍然是为了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第三阶段的建设,则是在继续加强基础物理实验建设的同时,着重开发专题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建成适合于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
2.凸显特色
一个实验中心的建设,除了满足其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应有自身的特色。为了体现我院应用型的特色,我们建设了一个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对于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验仪器、演示项目的设置问题上,既要考虑到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又要和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根据我院学生特色,规划购置以力学、电磁学、光学为主要组成的演示实验仪器,同时加强演示实验仪器的自制,以解决资金不足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问题。我院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平台可开设有茹科夫斯基转椅、纵横波演示仪、锥体上滚演示仪、三维磁场演示、手触式蓄电池演示仪、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温差电偶演示仪、记忆合金、魔球(等离子体放电的混沌现象)、偏振光演示仪等共64个项目,这些内容有些是与大学物理课堂相关的,有些在大学物理课堂并不能涉及,这样,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物理演示实验室还是为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服务的,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把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演示实验室还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我院的48学时和教育部要求的54学时还有一小段差距,通过开放演示实验室来弥补这段不足,同时完成开放实验的教学。[2]
3.编写适合我院学生的教材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材,大学物理实验这门独立开设的课程有其特殊性,因为每所学校的实验课开设的项目都要反映本校的特色,所以开设的实验项目都不尽相同,这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实验教材可以直接拿来用,必须要求教师自己编写符合本校特色的教材。首先,要求实验教材能覆盖本中心承担的所有实验教学项目,其次要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此外,除了纸质的教材,还应制作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编写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我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开设对象中几乎一半是公办学生,另一半是民办学生,这些学生不在同一层次上。从专业特点上看,有几乎一半是偏向于电学实验的,有一部分则是偏向于力学实验的,还有一小部分对光学实验比较重视。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面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当然要区别对待,当然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教材的编写也必须分层次进行。[3]
我院把整个基础物理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理实验基本知识,主要为基本量的测量、基本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观察和分析、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不确定度的计算与分析,等等,包括实验理论知识,长度的测量,等等。本层次级实验台阶较低,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大学物理实验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学好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第二层次为模块化基本实验,是物理实验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训练阶段,这部分采用单元模块的形式,分为力学单元、电学单元、光学单元和热学单元,这样便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教学。第三层次是提高型实验,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此阶段为提高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提高科研能力奠定基础。我院已经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物理实验》。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制作了与文字教材相辅相成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动画和仿真,把书本上的原理表达得栩栩如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整个实验。
4.建立适合我院的管理体制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安全工作是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意义非凡。加强对实验员、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必须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和防盗、防火、防事故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并张挂在明显的地方,严格贯彻执行。[4]
先进的实验仪器进校后,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其中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是重要保障。物理教研室既承担大学物理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且人员较少,只有一名专职的实验室管理维修人员,怎样管理好实验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特定的条件下,笔者认为,每个上课的教师就要多负几分责任。首先,对学生要加强管理,在每个实验室张贴严格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每次实验学生必须按座位签到,尽量降低由于错误操作所导致的仪器损坏。如果情况发生了,应及时登记并进行赔偿。其次,对一些易损耗的配件要提前备货,以避免因为仪器的损坏影响正常的教学。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上仅仅是笔者在建设过程中不成熟的体会和想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寻找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霍剑青.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解读[J].物理与工程,2007,17,(1).
[2]刘竹琴,白泽生.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调研与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
篇9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A类考生* B类考生* 备 注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 290 38 57 280 35 53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篇10
0.前言
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公路工程项建设的重要条件。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
1.公路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绿化
1.1自然环境调和
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并且能减少灾害发生。
1.2生活环境调和
人类大肆的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削弱车辆噪音,及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1.3稳固边坡
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水土保持、稳定边坡的目的。
1.4视线诱导功能
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
1.5防止事故发生
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边坡栽植的柔韧性强、耐冲撞的灌木丛,为失控车辆提供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减低伤亡程度。
1.6协助休憩
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暂停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
1.7调整景观
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景观中,加强景致特色。
2.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应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2.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
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①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②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第一,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第二,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第三,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③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第一,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第二,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第三,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在路线走向和公路等级确定后,应对全线总体布局作出设计,其要点如下: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必须作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同连接道的连接方式;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区等的布局与位置;对收费公路应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收费形式;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站、大型桥梁、隧道等的位置和间距,以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拟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须在按总体规划的技术标准作出设计之基础上,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作出分期实施的设计。
3.路基边坡处理与环保
路基边坡形式是影响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率及形式的选择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同时也影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边坡坡率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尽量使边坡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明显的人工痕迹。在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周围环境特点对每个边坡逐个研究确定适宜的边坡形式和坡率。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取消人工痕迹过重的折角,而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过渡,以达到与路线所经自然地带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对于部分低填或隧道进出口填方路段,放缓边坡或直接填平进行植草绿化处理。这既有利于路堤与原地貌融为一体,使填筑痕迹得以遮掩;同时也增加路侧净区,形成一定的行车缓冲带,使过往车辆驶离路面后有一个安全的感觉。
公路设计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理念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建立在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公路设计人员应在严格遵循项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以规范为依据,在标准范围内灵活应用设计指标,切实设计出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确保安全运营,同时还能很好地融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公路。 [科]
【参考文献】
[1]龙宁,李建忠,何峻岭,刘国强.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7,(02).
- 上一篇:道路工程基本知识概述
- 下一篇:数字经济实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