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篇1

数字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在由支撑平台、应用软件、硬件系统等构建的网络环境下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教学资源。

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学校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外协、自建、共建,多措并举,加强学校教学资源从网络基础到数字化平台,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建设。下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介绍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系列措施。

一、外协

优课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优选优课网平台,搭建了学校第一个教学资源平台,并完成了与我校数字石大的完美对接,实现了单点登录的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学校由网络及教育技术中心牵头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并负责相关项目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技术管理。近两年,已有教学资源课程网站962个,涉及课程430门,建成效果良好的课程网站141个,互动效果较好的课程网站104个;教师利用平台课程通知总数2252个,讨论区发表主题总数4878个,讨论区发文总数15855个,测试数量209次,添加课程作业总数2318个,学生上交作业总数67095次;课程在平台上上传的资源量达到10.1T,教师和学生桌面版访问量达到52万余次,移动端访问量达到5.6万余次,平台访问量355万余次。

石大讲座网。2011年学校自行设计了第一版“石大讲座网”,2015年3月讲座网改版,新建的直播系统与讲座网融合,网站同时支持各类移动端的浏览,直播系统采用原有的会议录播、移动录播和直播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PPT和现场画面双流直播功能。截止目前,共录制各类讲座1130余场,各类学术会议85场,石大讲座网音视频数字资源量1000小时,应讲座网友需求刻录光盘3200多张。讲座网资源与教育发展中心共用,同时大量应用于我校的高教研究与评估、教师教学发展。

石大云。通过将全校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池化,自动化,搭建一个全校的数据中心、应用中心、资源中心、计算中心,为全校相关的业务部门提供应用云服务。

二、自建

精品录播、自主录播、等各类录播系统及录播设备的建设。2012至今,建设精品课录播教室、自主录播教室、常态录播教室;购置音视频专用网络存储近200T,高中低档切换台、录播系统、摄像机、非线性编辑台、摇臂、轨道车、无线音视频传输器等各类音视频设备近1000万元。完成学校各类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常态化课程、微课等录制任务,同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类教学、科研、行政任务的立项、申报、汇报专题片的制作,录播器材用于各类讲座、培训、比赛、会议等资源的采编及利用、学校大型活动的网络现场录播、自主招生全过程监控视频的制作。

各类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常态化课程、微课建设。2012年至今,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冠名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冠名4门,精品课115门,校内课程645门,微课140门,重点课程9890节(表1),开放课程数合计达915门。

媒资系统的建设。学校2012年至今重要视频素材与成片资源全部保留,学校珍贵的历史视频资源做了数字化处理,搭建和上传了媒资管理系统,规范了媒资编目、视频资料的存储要求,解决了以往视频资料存储管理、查询和交换共享比较困难的问题。

各类教学片、专题片、宣传片的制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各类资源的制作手段也呈多样化发展。教学资源队伍研究反转式教育模式,大胆创新将新出现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制作技术、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应用于教学片,研究探索如何将制作的虚拟教学环境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片融合统一。从策划、脚本、分镜头脚本、灯光、拍摄、场记、制作、动??、审片等等环节逐步入手,制做各类教学片、专题片、宣传片几十部。

教学资源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制定。随着工作面和工作量的急剧增加,资源建设面临着诸如定位、方向、管理、设备等各种困难和困惑,学校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制定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日常工作。

三、共建

我校慕课建设采用共建模式,由公司、老师、学校共同制作共同维护,既减少了学校的前期投入,也减少了老师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大大加快了慕课建设步伐。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SCORM标准;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我们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重点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开展。

1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四种方式

1.1 参与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申请参研与使用。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获得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减少学校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1.2 承担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建设任务,参与资源共同开发、有偿使用依托中央电大资源中心平台,通过资源中心平台与教学平台、数字终端的连通,实现对主要类型数字化教学的支持服务。

1.3 学校自行出资建设。对于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没有立项的专业,学校可与有同样建设需求的学校联系共建共享,或者学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完成资源建设。

1.4 购买商品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校也可以向企业、其他学校、出版社等单位购买适合学校使用的商品化学习资源。

以上四种资源建设的方式,不管以哪种方式建设,学校都可以将其分类入库,通过资源库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2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与内容

2.1 遵守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SCORM2004。SCORM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是由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一套共通的规范。目前在国内教学资源开发中也广泛应用,更能符合学习者的需要。

2.2 SCORM标准的作用。主要目的是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用与共享,明确提出教学管理平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分离;将符合SCORM标准的课件和单个文件进行存放并实现扁平化管理,便于以后实现资源重组,使学校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出最优的作用。

2.3 建设内容。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的资源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开发的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积件、PPT文件、测试练习题、网络课程、仿真实训软件、通用主题素材九部分。

每专业需要收集或开发本专业相关的格式合格、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的行业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考核试题、竞赛方案。

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3.1 混合式教学应用。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达到加强教学管理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减轻教师课后工作量的目的。图1对此做了对比。

混合式教学在学校的应用模式是: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课后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比如布置作业练习,开展课后辅导答疑和学习活动。

3.2 教师利用已有资源完成课前备课。在已有的PPT基础上修改,提高备课效率;从资源库中找案例、动画等资源,用于课堂演示。

3.3 利用多媒体教室完成课堂教学。利用投影仪可以演示PPT课件,对于不容易理解的原理等内容可以通过情景动画、原理动画、仿真动画、视频等表现形式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3.4 学生课后网上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管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协作学习的环境,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如: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协作学习。

3.5 远程教育与培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在线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施流程

根据学校对重点建设专业的规划,将重点建设专业的资源建设分成两个方面:专业骨干课程将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来进行制作,因此需要与专业的教育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专业非骨干课程同样需要有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采购市面上的三分屏录制工具,由学科老师自行完成建设。

4.1 与教育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学校负责组织教师完成专业的培养方案并确定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料索取、资源整理、资源审核;分工协作、责任明确。

公司将配置专门的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和学科老师的联络和工作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2 利用三分屏录制工具自行建设。为了节省时间、节约开发成本,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非骨干课程将采用三分屏录制工具由学科教师自行建设。录制生成的课件包括三个部分:教师的视频、教师的电脑屏幕操作(通常用PPT讲课)和导航目录。

5 结束语

本论文,是结合我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推广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论述,对职业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对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和《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立项课题及专业协作组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3号)[Z].

[2]杜辉.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1.

[3]谭明杰,邵培基.基于E-Learning2.0理念的远程学习管理系统构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09).

[4]柯和平.全文检索的多媒体素材库及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34

1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多媒体、互动式、共享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教案、案例、教学视频、图片、声音、教学课件、精品课程、试题、考试平台等。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包含着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在校园网呈现。教师在备课时,能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查找相应的参考资料,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素材资源,学生也能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以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形式集成的教学内容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整合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支持。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使广大师生突破时空界限,方便、迅速地获取资源信息。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随心所欲地调用其中的内容,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成一个全新的、开放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以下重大意义:一是通过学校教学资源的采集、整合,有利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二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查阅、调用其中的资源,提高教学能力,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三是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学习,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甚至可以终身学习。四是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人员开放,打造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在社会技能型人才提供终生学习支撑。

对于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帮助其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校内其他教师进行无障碍的教学交流及资源共享,加强教学合作,提升教学效果,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实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生,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补充、完善课堂学习。当学生忘记某个知识点,某项技能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当职业扮演、顶岗实习时,还可以即学即用。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社会学习者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接受知识、技能培训,方便又迅速,还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对于行业、企业和同行,有利于开展合作,资源共享,进行技术交流,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及无障碍的校企合作。

2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方式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定位、发展,在分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中心,各系部、图书馆共同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以各专业教研室、课程老师自建为主,以及和高校合作建设、校企合作建设,购买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一项长期的工作,需分阶段、分模块、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其基本建设思路为:

2.1 以需求为导向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以满足教师、在校学生的需求为主,充分考虑社会学习者的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符合在线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帮助各类学习者迅速获得所需的教学资源,满足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

2.2 自建为主,购买为辅

教务处统一部署,各教研室收集、整理教师手中分散零乱的教学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将其整理、加工进行电子化,突出特色和重点,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通过校内教师合作建设精品课程。同时对于自身较难开发的优质资源,可以通过购买完善。

2.3 多元合作,优势互补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已有教育教学成果、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的优质项目资源及先进技术,以开放共享的资源库平台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库素材,以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4 系统设计,分步实施

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国际通用资源开发SCORM标准、中国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学习者模型规范)等标准,对资源库建设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制定资源库建设规划,明确各阶段实施细则,采用项目化管理办法,对资源库建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资源库建设各环节按计划稳步推进。

2.5 动态更新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定期更新保障制度,确保资源库资源每年更新度不低于15%。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院校、企业及培训机构将行业领域的新方向、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资源库建设。

3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素材类教育资源主要划分为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类别。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以专业为导向,以课程为基点,将教学资源库中的内容主要定位于以下几大类:

(1)多媒体素材。多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元素,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多媒体素材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备课、教学,也可以为学生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视频类与动画类素材,在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尤为重要。图文并茂、声画同步的教学资源,生动、易懂深受学习者的喜爱,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教案。教案数字化让学习者很方便了解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实训内容、教学要求与目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3)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还有网页形式的。

(4)试题库。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实训任务,历年的考试试卷等。

(5)考试平台。由教师或校企合作开发的考试平台,更多的可以通过购买专业题库。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购买了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银符时代考试题库,有英语等级考试真题和模拟题,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和模拟题,会计资格考试真题和模拟题,单证员考试真题和模拟题,建造师考试真题和模拟题。主要是针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专业特色,学生需求来决定购买哪些资源。

(6)视频讲座。视频讲座主要包括校内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以及购买像“超星学术视频”之类的资源,在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丰富、完善广大师生的知识结构。

(7)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教师科研课题,论文论著、作品、精品课程等,还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奖成果和学生平时的实训作品等。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进一步挖掘与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升学院的办学能力、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具体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一定的时空限制,使广大师生能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效果。

(2)推动个性化学习。学习者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校兴趣自主搭配“学习套餐”。另一方面,系统对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资料、学习情况等可以实现跟踪记录,并可根据各学习成员的情况记录,提出针

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建议,进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3)以应用促发展。科学规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际利用率,通过应用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丰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4)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使其成为真正的面向人人,超越校园界限的开放式教育。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其自身的优势专业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呈现,把最优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宣传到四面八方,直接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升学校的形象,有利于吸收生源,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4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运行与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组织上需分管教学的院长直接负责,由教务处牵头、各系部教研室具体实施,图书馆、网络中心积极参与。

4.1 制度保障

需建设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运行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其有序、正常运行。资源库数据集中存放,由技术中心统一管理。各系部教研室具体课程的数据更新由本教研室管理员负责。

4.2 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推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要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各部门积极开展教学资源信息化工作,将各系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与工资绩效挂钩,激发大家建库的激情与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真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6.

[2]杨小勇,李芳.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设计与思考[J].警官文苑,2010,6.

[3]李春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05-02

1 引言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恿私逃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正逐渐从以建设驱动向以应用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重点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实现,不仅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丰富的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指出: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教与学变革的基础”,“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当前,“在线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各院校试点应用,这将引发传统教学理念、模式、资源和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其中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永远是基础和核心,这已成为当前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模式正在从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溉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过程有教师的一般讲解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构建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的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信息化教学对数字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从过去更加注重资源的技术属性转变为更加注重资源的教育属性,同时,资源的技术属性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人们的学习需求,具体要求为:

1)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和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传统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主要以助教型为主,用于辅助教师授课,一般不包括教学活动,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强调以学为中心,数字教学资源必须以助学型为主,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需要。助学型数字资源必须有详细的学习策略,完整的教学活动,具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练习测评等功能。

2)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满足个体需要的,因此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数字教学资源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需要,根据不同个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分类考核。

3)满足知识体系组成结构要求。学习是以课程知识为主线,围绕某个真实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必须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开发建设一些“短小的”、“情境化”、“案例型”、“便于应用”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打破传统自上而下、单一化、大而全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便于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组合与定制。提高易用性。

4)适应快节奏、片段化学习需要。随着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微”理念及“微”教学模式的出现。必须从以“学”为本的理念出发,提高对“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的认识,将“微课”作为网络课程共享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以“微课”的应用来推动向以“学”为中心的混合。

5)体现教与学的交互与交流。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字教学资源应涵盖教与学的完整过程,必须既体现教学内容,又包含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其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与理解,这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往数字教学资源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展示,缺乏教学活动,或者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脱节,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要求。

6)适应动态生长的规律。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数字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除原有的“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会产生“微反思”(教师本人的)及“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并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

总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主线,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注重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适应数字教学资源组合定制和更新拓展等需求,便于网络传输、运行和多媒体展示,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要求。

3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几点考虑

3.1研究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涉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的有机整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近年来,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使得各学校的资源能够在大范围内共享。但这些标准都属于上层的较为宽泛的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内容不够具体,不便于操作。在实施教学资源建设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资源建设与评价标准,需根据学校的特点完成规范的本地化工作,需将国家标准具体到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目前,各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已根据国家和部门标准制定了一些规范,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规范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教学需求,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同时,随着新的教学形态的出现,新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等,虽有一些示范可以参考,但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规范仍缺乏,需要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制定。

3.2开展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

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慕课就是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资源形式,其不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全盘否定,而是传统教学资源的传承、变革与发展。传统教学资源中的热菟夭摹案例、微教学单元、试题、常见问题等仍然是组成微课、慕课的基本素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是新的教学形态下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

在信息化进程中,各院校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数字教学资源覆盖院校主干学科专业课程,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可以在这些资源基础上,按照资源建设的规范标准,发动教员对其进行整合改造,建设成为微课、慕课等,这不仅是一条新型资源建设的捷径,更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既保存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又节省了开发经费,无疑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组织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在开发模式上,立足校本,依靠学科教员,采用立项研制与普及开发相结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员相结合,精品教材和实用型素材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形成开发规模,又要确保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投入多,涉及教学、教育技术、计算机和美工等专业,需要多方面人员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为此,对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要求较高的教学资源,可采用立项的方式,由学校下达开发任务,提供开发经费,按项目形式进行管理,人员由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员负责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编制脚本,提供收集必要的素材等,教育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软件的总体设计、素材制作与集成等,最后由学科专家和相关人员对软件进行审校。建立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中心专职人员的合作开发,不仅可以保证高水平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便于形成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制作的完善的制作规范和审查规范,有利于保证精品资源的教学和技术质量。对教学中所需的各类实用型素材资源,包括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微型课件、题库、试卷库等,采用普及开发的形式,发动教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以便为精品课程和资源的建设奠定基础。

3.4 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环境配套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离不开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环境,它包括多媒体制作中心、音视频制作中心、教学资源存储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室等。这些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基本环境,建设中应根据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推进的需要,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中要突出教学功能要求,从教学实用出发,加强规划与论证,注重设备与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要考虑管理与维护要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一方面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实现集中控制与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各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便于维护。

下一步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方面,着重应开展以下内容的建设:

1)进一步扩展学员的网络环境,改善学员的上网条件,确保学员都能方便地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

2)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中心的集中存储环境,将各学院的资源存储设备与设施集中到信管中心,这样不仅便于维护与管理,而且有利于统一建设,降低运维成本。

3)完善建立开发环境,建立相对集中、设备齐全的开发制作中心,以满足全校人员的开发需求;在各校区建立3-5个精品录播教室,满足课程录制需求。

4)整合改造应用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建立集中管控系统,确保应用环境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5)整合建设网络教学应用平台,一方面对现有教学平台进行整合,发挥其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论证建设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平台,以满足数字资源大规模建设与应用需求。

3.5 完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的管理保障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应建立“一个目标,两个需求,三个结合,四个建设,五个保障”的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来推动学校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两个需求”一是指教师主体要提高教的效率和质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二是满足学生主体为提高学的效率和质量及信息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统一到教与学的同一目的和过程中。“三个结合”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必须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四个建设”是指环境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这“四个建设”是院校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五个保障”是指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机构保障和政策保障,这五个保障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步入正轨、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志。

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与实际,制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期发展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推进与建设。应完善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教学改革中常抓不懈,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服务保障体系,理顺关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保障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管理。要开展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培训工作,确保教员会建会用。其次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工作,为教员和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者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运维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完好。另外,要加强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 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 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4]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

一、其释义和理论基础

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是通过科学技术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整合、分类储存和传播,利用信息化技术传递教学资源,将传统英语教学数字化的方式。其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资料库。通过数字化处理教学信息,利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网络传输相关资源,合理的科学的对各类资料进行管理,提高检索的速度。

二、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首先,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其英语基础偏低,学生对基础的英语知识掌握度较低,学生英语水平发展不等。然而高职教学的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无发展常规教学时间内为基础偏低的同学提高其英语水平。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自主学习的平台,补充常规教学课堂的不足之处。不同英语水平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搜索相关资源,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其次,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学生通过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积累相关知识。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学习得到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英语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迅速查阅相关英语专业知识的渠道,它将大量的英语资源进行相应的整理,学生可以通过它促进自身英语知识的建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改进自身备课的重点,提高其备课效率。

再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其建设的经济成本降低,各高校都纷纷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不断的完善自身教学基础设施。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平台所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模板上传至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将科技与教育结合,促进教育改革。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更加简便获得较为全面的英语学习资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课下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掌握知识。

三、其建立具体措施

英语教学主要有听力、词汇、语法、阅读、翻译、作文几个方面组成。此平台可以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对英语材料进行分类储存。

第一,听力版块。英语教学首先让学生听懂,知道其表达的意思。根据不同阶段,将听力材料按照难度不同进行分类,例如AB级、四级、六级、八级、商务英语等。这里以B级为例进行简单阐述,听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Section A 日常会话,Section B英语日常对话,Section C 短文理解。三个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英语对话能力,逻辑能力,词汇量。学生可以在题库中选择一套题,然后练习英语听力,听完后可以根据参考资料修改自己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英语听力水平,统计自己的正确率,找到失分点。从而制定正确的听力练习方案。

第二,词汇和语法版块。词汇可以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的步骤,将单词分为:考试型、应用型、专业型等,帮助学生增加其词汇量。语法可以按照时态、被动、从句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例如一年级很多学生会将“我很喜欢猴子”翻译为“I’m very like monkey”,很多学生会犯这类基础性的错误,这主要就是由于学生对语法掌握不够。通过专项练习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巩固,通过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混用,避免学生混淆知识点。

第三,阅读版块。这一类练习主要是选择题。问题主要主旨选择、词汇测试、文章细节或者逻辑问题等,懂多角度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阅读材料一般包含很多方面知识,例如: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政治等,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等选择测试题,通过评分系统统计自己的分数,查询答案,了解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加其阅读量。

第四,翻译模板。这个版块一般是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这主要测试学生词汇量,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法知识等。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固定的搭配,时态运用等。例如:财务部:finance section/office, 教务处:educational section/office,国家经济委员会:the State Economic Commission,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这两固定表达方式。例如:Jingui Lake lies in the area of Nanchuan Reservoir, Xian’an District, Xianning, which is reputed as the Back Garden to the south of Wuhan.这个句子里面包含很多的专业词,还考察学生对主句从句的掌握知识。Jingui Lake lies in the area...Reservoir这是句子的主句,后面都是对主句的进一步阐释。这句中文意思是:金桂湖位于武汉的南部后花园――咸宁市咸安区南川水库。

第五,写作版块。写作类型主要有公文写作、邀请函、通知等,考察学生对具体文章写作的格式要求,逻辑表达,词汇等综合能力。在这一板块,学生常常为难的是将中文转换为英文意思时,英语单词不会,语法表达为难,遗漏信息,文件正确书写格式等问题。

第六,该平台还设有很多的模拟题,考试全真题,详细的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模拟系统,真实感受职场英语情景,帮助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帮助学生练习英语口语,避免“哑巴英语式”的学习。

总结

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注意对其维护,及时更新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模板按照由简单到困难,有层次的分类。帮助学生快速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满足各个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的改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化 资源 建设

将多个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并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字形式。所以,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它包含了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数字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在如今的职业教育中,数字化教学起到了较为关键的核心作用。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职业学校,推进模式机制改革创新,必须实现四个模式改变,其中之一,就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正迎来信息化教学的春天。

一、我国数字化资源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有别于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程”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在现阶段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现在通过数字化教学,特别是3D场景动画,就能解决能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复杂的专业内容就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数学化教学的方式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这个目的。并且三维及虚拟教学资源能让抽象的知识看得见,看得明白。而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个人专业技能,达到迅速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要求。

应该看到数字化资源建设不是目的,它是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目的是高效传授知识,特别是职业学校中,高效传递专业知识。它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有效的根据学生特点,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而设计的,它有效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改变了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值得推广宣传及建设的。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

信息化资源的建设,除了简单的PPT动画制作外,稍复杂的flas,以及各种3d软件的广泛应用,给予了信息化教学鲜活的生命力。目前,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更应向3d交互式场景发展。通过场景设计,教学互动,使企业产品及加工制作过程动起来,让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看得见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建设中应该研究以下几点:

1.让师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让师生有真实的体验,必须建立各种仪器设备模型,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各个角度看到的各种仪器设备视觉效果。建设动态的各种仪器设备部件组装过程(包括组装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在需要的画面上用提示性的文字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构造、拆卸/安装。利用3D技术设计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虚拟的3D学习环境当中,体验真机实训不可能观察到的各部件结构及重要部件独立的工作原理。如《电工基础》教学中,仿真系统真实模拟各种仪器设备的所有电路及故障排除,学生进入仿真系统便可进行多种情况下不同部件的机械及电路故障排除模拟操作,同时仿真系统还设置了与真实万用表、示波器一样的“虚拟万用表”、“虚拟示波器”,在该电路系统中就可以实现测算,仿真和调试等功能,为用户掌握电路原理,排除电路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系统设计必须体现交互性。系统应充分利用VR技术的可互动性,设计了符合学生自然交互习惯的互动操作模式。系统还应包含用有共享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参与性要强。好的软件设计,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积累,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亲身体验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所以信息化资源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圆满完成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避免传统填鸭式被动式教学。

4.体现多人在线学习,突破区域界限的策略。系统应能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学生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随时上机操作学习,这样的设计与传统实体操作仪器设备相比,既节约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又降低了对设备的耗损。同时,能在很给学生后续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5.系统就包含可扩展的教学模块。虚拟现实三维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多系统多模块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开发的虚拟平台,结合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时以C/S应用模式为主、B/S应用模式为辅,能使得整个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展性。通过随时增加仪器设备的虚拟拓展模块,使系统紧随市场数控技术最新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董奇.信息化浪潮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嬗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篇7

论文摘要: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以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含“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与集成、资源的与应用”三个层面;采用“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好模式;高职院校成立教学资源中心有利于资源库的更新、维护与共享,可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涵

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与一切可用于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用E-Learning的视角审视教学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材料(Content )、学习工具(Tools)和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s)三大类。

理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目的是有效而有序地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并能最大效能地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资源组织形式,使用者可以单独从某一分类法中查找信息,也可以各种分类法结合起来,联合查询到准确的信息。

(1)数字化教学资源按学科分类

按学科分类的依据是“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 13745-92 ) ,根据科学性和整体优化原则,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5个大类,以58个一级学科为分支进行分类。

(2)数字化教学资源按属性分类

信息的属性是指信息内容的基本特征。《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把教学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题9大类。

将以上这些数字化资源概括成媒体素材、集成型素材、网络课程3大类。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5个类目。

集成型素材:包括题库、试卷、课件、案例、文献、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7大类。

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2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购买一个平台,导人一些素材就可完成的简单任务。我们认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包括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而一个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平台应该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使用界面简洁明了,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贮与管理,并可分别设置使用者的权限,不同的使用者根据需要制作和使用教学资源。如图1所示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体系。由图可见,教学资源的平台分三个层面:即“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与应用”。根据使用对象对资源的需求与权限的不同,资源平台生成并呈现不用的应用界面:主要有“数字化学习中心”—供本校学生学习之用;“资源集成建设平台”—供本校教师检索资源素材,用于制作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资源库平台”—为同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资源共享。

3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3.1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

资源获得途径有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它途径,素材的建设者涉及教师个人与教学团队、数据供应商、国家共享、免费网络资源等。就教师(团队)开发资源的模式,采用立项建设的方法(校级、省市级、国家级),数据供应商资源主要由图书馆集中采购并集成;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

3. 2教学资源的组织与集成

当前,高职高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精品课程建设;二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是以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建设机制、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包括学校、省市、国家级各个层面的精品课程,这里不再赘述。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是建立在系统化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之上,为使教学资源建设更贴近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从毕业生调研开始,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图2所示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流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结构分五个层次:

第一层:专业标准(或专业规范)

第二层:就业岗位及专业技能标准

第三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第四层:学习单元库(或科目课程库)

第五层:教学资源素材(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多模式进行,其中“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合作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好模式,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校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的共享打下基础。企业的参与使建成的资源能反映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其中,出版社等数据商的参与还能为资源库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保障,也为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可分多个层面,用户经验证后登录,可分别进人不同的用户界面,主要包括本校师生、培训机构、同类学校共享等几个界面。

4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资源中心)

建立教学资源中心旨在实现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应用”,所谓“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所谓“有效聚合”是指将网上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中心集成起来,通过资源管理、资源制作与知识整合等,产生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教学需求;所谓“充分应用”是指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教学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立,将有助于打通从教学资源到教学应用的通道,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过去,通过立项建设的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大都散落在各院校、教研室或个人手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可集合各院系或个人手中的教学资源,为广泛共享提供技术基础,从而提高校内已有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2)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供一站式资源查询服务。虽然互联网上的各类教学资源日益增多,但还是存在应用上的瓶颈,如:资源缺乏分类、不能准确检索、教师自行查找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等,因此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能够统一资源门户,围绕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整理各种来源的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各类资源的一站式查询。

(3)保护知识产权,多渠道筹集教学资源。无论是校内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共享,还是校外资源的购买与收集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有效解决该问题无疑会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积累。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可以针对不同资源版权的特殊要求,设置不同的开放与共享的权限,为资源的版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4)为校际间的教学资源互换与共享打下基础。一些学校和机构都在为建立区域性或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中心做有益的尝试,如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但是构建大范围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不可能代替校级教学资源中心的作用,这些大规模数字资源中心的建设尝试,需要各高校构建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作为基础。目前许多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依然是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没有按照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来建设,没有设计标准的软件接口,给内容交换和共享以及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带来了困难,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都需要从统一规划、分布存储、高度共享、协同开放等角度重新构建教学资源中心。

(5)可以持续支持资源的交互式应用与自我动态扩充与更新。目前高校教学资源库还处于资源存储这一层次,以存贮已开发的素材、课件、网上课程、参考资料等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让用户参与到资源与知识的交互式应用,也没有考虑资源在用户不断应用中的动态扩充与更新,而资源的不断扩充与更新,恰恰是资源库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5主要观点

(1)教学资源的素材制作采集、分类人库是教学资源积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海量的资源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信息检索带来了困难。因此,建立跨库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查找,应尽早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政府搭台、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是建设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好模式,它可使所建资源更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并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打下基础。

(3)创新高职院机构设置,成立教学资源中心可打破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瓶颈,有利于建立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的长期机制。

(4)资源的开发技术直接影响到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跟踪国外先进国家的教学资源开发动态、引入先进的开发软件,并与数据商合作、与软件公司合作,将是决定今后高职院教学资源建设能否出精品的关键。

6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关注的问题

由于教学资源建设涉及的范围面广量大,各地区和学校的情况不同,存在各种差异,所以较难得出以一种能涵盖所有高职专高专院校、以及所有专业、所有类型的数字化教学建设模式。可喜的是,目前教育部己从第一批高职高专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中,经遴选后启动了“数控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等4个国家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他学校众多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在积极建设之中。

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以及教育技术的进步将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将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高专课程与专业改革的动向,以此探讨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建设模式。

篇8

【关键词】数字化 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资源库

一、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微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类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为九零后,手机以及电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学生的良好信息平台,具有传统课本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共享性、即时性、开放性。加之,微课的出现,更是给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锻炼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都通过两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购买专业结构的成品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老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到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与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规范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体系,不具备通用性,对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沟通,未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管理维护体系,造成了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用。

2.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英语实训素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素材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特色。甚至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海量的试题载体,存放着大量的历年考试习题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只是把教师的教学备案放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缺乏针对性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实训素材内容。重复、老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自主性比较强,没有新意的资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降低资源库的使用率。

3.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室的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数据资源库的支撑平台的技术问题较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很多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校园内网上共享使用,校外不能够共享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库利用率较低。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资源库的专业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有效的及时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管理,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第三部分是用户管理。通过专业团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专业管理,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先进实用教学资源更加畅通。

2.严格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准入条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要重视英语教学资源的挑选和审查。不仅要注意教学资源的质量水平,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设备便捷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微课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在入库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实用性教学教材的引入,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水平,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当前,高职学生大都存在机不离手的现象,喜欢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结合这一现象,可以大力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内容,使用图形、动画等方式,编制十分钟左右的语言教学课程,类似的教学学习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这也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教师更加透彻的优化教学目标,可以让高校更加便捷的实现教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英语资源库的建设水平一定可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数字化资源;问题;使用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7/08-0113-03

按照教育部2013年3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要求,2014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与《公共艺术?美术篇》,并启动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面向一线教师广泛征集示范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由于中职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很长时间之内一直处于“无大纲,无课时”的空缺状态,很多艺术课教师都转而从事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直接导致了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与教学研究较浅。此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旨在与广大教师共勉,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概况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程资源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教学价值已经突显出来。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有效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人教社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研发工作。目前,人教社已经初步搭建起了以教材介绍、教学案例、参考资料、教研论文和师生论坛五大板块为主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1. 教材介绍

这一板块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主要包括电子课本、教材说明、教学大纲和大纲解读四部分内容。

其中,电子课本为PDF格式的电子文本教材。考虑到公共艺术教材,尤其是美术教材图片众多,而纸介质的教材在彩色印刷时难免会出现色彩偏差的情况,我们将色彩的真实性与还原度较高的电子文本教材放到资源平台之上,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对作品的光影与色彩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教材说明部分为学科专家对教材的介绍、展示等PPT文件及教师培训的视频文件。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分内容,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教材整体的架构、内容组织的逻辑线索。

教学大纲和大纲解读部分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具体涉及教学大纲的研发背景、研发目的、具体内容、大纲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来实施教学。

2. 教学案例

这一板块主要包括示范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两部分。考虑到目前公共艺术课教材尚未推出配套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师较为关注的课时问题、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重难点问题等,我们采用了在示范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具象呈现的方式,使其更直观、更便捷、更适用。

3. 参考资料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体系包含多种类型的参考资料。按照资料的介质或格式来划分,主要包括图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类型。

图文资料从作者介绍和作品欣赏两个维度,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补充。在具体内容上,既包括入选教材的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也包括由于篇幅关系没有选入教材,但是自身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者及其作品。

音频资料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如今音频资料已成为数字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音频资料主要以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为主,并与其他类型的数字化资源相结合。

与音频资料类似,视频资料如今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体系中的视频资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课堂实录,摄制组走入课堂,将教师授课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全方位地展示教学的全过程。另一类是与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及动画资源等。如人教社与《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和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部分数字美术资源,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赋予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动态的效果,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和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4. 教研论坛与师生天地

上述的教材介绍、教学案例和参考资料共同构成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主体。除此之外,作为面向全体师生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具有更强交互性的板块必不可少,即教研论坛和师生天地。

教研论坛主要面向一线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悟和心得、对新教材新方法的试用情况,以及对于中职公共艺术课教育与教学的理论探讨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

师生天地是为教师和学生专门开辟的一块园地,目的是推介和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和教师作品,让中职的艺术课教师和学生在全国性的教育平台上展示才情,表达想法。此外,对于在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对教材内容有任何疑问,师生们都可以在论坛留言,人教版公共艺术课教材的编者与编辑会定期进行答疑。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 相关教学资料的权威性尚待验证

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自行搜集的其他资料都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是教学的基本前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师提交的相关资源当中,在作者介绍、作品分析,甚至一些基本的艺术常识等方面存在不少科学性与知识性错误,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权威性。

如今互联网十分发达,网上有海量的资源,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遇到不懂或是含混不清的地方一定要一查究竟。在参考资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纸介质的权威出版社的出版物,同时手边最好常备《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美术教育词典》等工具书。

2. 对于学情只有分析,没有落实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对象。学情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便于因材施教。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艺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稍加结合,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江苏泰兴某中职学校一位教师制作的《外国建筑艺术》教学设计为例。这位教师的学生都是中职二年级建筑专业的学生,有一些建筑方面的基础和基本的美术素养。所以,这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情况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作了扩展和延伸。比如,在介绍古希腊建筑时,补充了古希腊建筑最典型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柯林斯柱式。在介绍哥特式教堂的过程当中,补充了有关哥特式教堂的肋架券、墩、柱、飞券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的内容,让这些建筑系的学生对哥特式教堂为什么呈现出筋骨嶙峋、中堂高耸、直插天际的外观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细致地分析了学情,准确地把握了学情,并且落实了学情,因而这堂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对教学方法只知其名,不知其实,为方法而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要件,其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收集上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来看,部分教师对于目前琳琅满目的教学方法的概念、适用情况、优点及不足似乎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个别教师只是将某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摆在那里装饰门面,在其后续的教学过程当中完全没有运用该方法。

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介绍自己这节课运用了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源于杜威的“设计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它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其构成要素包括来自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等具有建构性的系列活动,以及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成果等。而在声称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的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以教师对作品的展示与介绍为主,并不具备该方法的构成要素,冠之以项目教学法的头衔似乎是名不副实。

因此,对于某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广大教师一定要具有批判性思维:首先,研究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它是什么。其次,要明晰它有怎么样的发展沿革。再次,试用一下,适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在哪个环节用,怎么用,是否需要调整等。

4. 数字化资源本身在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

数字化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资源,在素材的设计方面问题较为突出。比如有的教师生怕信息有所遗漏,一股脑将图、文、声、像等所有信息都堆砌到同一个展示页面上,大大超出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教学信息接收的数量极限。结果这些信息被学生快速屏蔽或遗忘,并干扰了学生对正常信息的接收。

出现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数字化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资源的基本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会因多媒体资源的出现而变得简单;相反,各类媒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才能使数字化资源真正起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

合理、有效地使用数字化资源

1. 正确认识与对待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教育资源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教育性而不是技术性,也就是说技术性要服务于教育性。数字化资源是通过技术的手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与辅助,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解决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因此,使用何种数字化资源、在什么环节使用,不取决于数字化资源有多么丰富、直观和生动,而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存在学习障碍,以及数字化资源对于解决这种学习障碍是否有效。

2. 根据学情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数字化资源必须与教育对象紧密结合,离开了对具体教学对象的关注,再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也无从发挥作用。尤其是对中职阶段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专业、观察习惯与能力、兴趣与动机、感知和注意的心理特点等对资源进行有效设计与整合。在资源内容的设计层面,需要补充的要补充,需要加强的要加强,需要弱化的要弱化,以突出教学重点;在资源内容的展示层面,要注意选择适切的展示时机、展示时长及展示频率等,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改善教学的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把学生交给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资源,要坚持发挥“教”的重要作用,将自己的行为引导与数字化资源结合起来,注意对学生注意力和关注点的吸引和控制,在教学的各个节点上,通过提问、提示、讲解、讨论等方式,考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这些活动原本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因为数字化资源的存在而变得无足轻重;相反,这些活动决定和实现了数字化资源的教学价值。

篇10

【关 键 词】中小学 图书馆 教育 资源库 建设

信息网络化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进一步为教学服务,同时也为服务师生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有效加强信息资源的范围及合理使用,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是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从而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信息资源的引进和收集是资源建设的首要步骤。建设开放、内容丰富的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与互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图书馆人员以及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因此,在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自制研发并扩大资源的收集渠道,共同进行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资源信息的引进和收集

在现代化社会中,网络是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自主开发以及音频视频资料的购入等。因此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服务功能,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有关教育的大量信息资源。但同时网络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危害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除了给学生提供网络服务,更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促进学校图书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所以,学校图书馆要有效利用优秀网站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校园网站的建设,对学生在网络上浏览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而让学生获得最有益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资源有多种引进方式,对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资源管理,实现学校自身个性化与厂家资源库的有效整合,再利用高效的搜索引擎实现对资源的搜索和利用,更好地服务师生。部分企业会向学校提供统一、开放的搜索引擎,用来整合本地校园网、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对教育资源平台的选购是目前学校在技术上的最佳选择。

(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理

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教学积累了大量教育资源,并且大多是以音像磁带或纸质的形式存在。对资源的整理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的参考资料、图书文献、图像素材以及论文等进行数字化的整理,对原有信息资源实行再次开发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整理。

(三)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

资源开发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由学校全体师生配合图书馆共同进行,真正开发出适合教学需要的实际资源。此外,教育资源的开发还需要教师和图书馆人员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培训,有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真正结合教学的资源和实践经验,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在软件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中小学可以有效组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编写并开发教学中需要的资源,让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另外,对有个别需求的内容要进行精心的制作和设计,形成学科的教育资源库,便于教师的教学应用,更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图书馆资源库的具体建设措施

中小学的图书馆资源库是知识交流与再创造实现的动态库,它可以为教育资源库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主要包括教学工具、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和案例等,整合素材资源,呈现给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学习资源,而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从而为教育原始素材的整合、提炼以及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实现教师和馆员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和资源发展的开发策略,进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和资源的筛选、搜集及应用的能力。

(一)设计符合教学改革的资源库

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库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构建新课程资源的网络化目录索引,从而实现目录索引应用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

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必须要有效改进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分类结构,充分考虑资源的储存与表现形式,更要注重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标准要一致。例如,资源管理平台、数据库以及内容的开发等学校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其具有共享和搜索的基本作用,从而方便学生及教师对图书馆相关信息资源的搜索和利用。

(二)设置高效方便的信息导航功能

高效、科学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广大师生进行快捷方便的信息资源检索,并通过一定的栏目模式、类型方式、知识点模式等网络浏览进行资源查找。便捷的导航系统需要以及一定的认知理论,对学习实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因此,一定要重点突出主导航线,体现多种渠道的访问功能,其次要注重导航灯提示功能,有效增强用户的定位意识,从而真正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

(三)高效的资源搜索引擎

多媒体的教育资源库含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检索工具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检索应该含有关键词、名词、复合检索、知识点以及浏览方式等检索查询方式,更好、更快地进行资源检索。另外,检索系统不仅要支持校内资源库的检索,也要支持网络上的搜索,教师与学生只需要输入需求的条件,系统就能够自动搜索到网络或资源库中的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有效提高了自愿搜索的自动化和搜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模式

信息资源的目录集中管理与分布存储的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大多资源的管理系统会支持不同资源数据库的共享,以及不同规模的教育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搜索采集,并提供面向个性化服务的资源应用环境。可见,分布式的存储能够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建设的高效完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价值。

(五)开放式的资源管理

资源库不是信息资源的交单堆积,是开放、动态、具有灵活重组能力的资源管理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添加有效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资源库的实践应用中,图书馆人员可以对师生的动态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将最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最终使中小学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不断发展和进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资源库,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图书馆资源库的有效管理

(一)制定发展计划,构建系统的建设框架

对大部分中小学的图书馆来讲,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有效建设可以依照“交流为辅,购买为主,开发为补”的发展原则进行阶段性的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建立地区间、校际间以及跨省市进行合作;从围观层面上来看,中小学可以对图书馆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进行课件的编制。最终保证教学信息的更新、丰富和完善。

(二)以实际运用促进发展

图书馆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益,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在学校教学应用中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将教育资源库的信息资源真正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需求是教学中最好的学习动力,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资源库进行广泛的使用,进一步发挥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积极作用。可见,也只有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建设并发展教育教学信息的资源库。

(三)加强师生的教育培训

硬件设备是基础设施,资源才是建设的核心,而人才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格外注重学生、教师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定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在获得学校领导的配合与支持的条件下,学校图书馆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和适当的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对全校教职员工划分一定的层次,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培训,为广大学生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从而让教师真正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更好地熟悉网络教学与学习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不断培养自身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的能力。此外,还要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技术要求和分类进行必要的教育学习,促进他们对资源数据特性、分类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校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是项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信息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硬件操作,而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作用。中小学图书馆只有更好地完成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开发,再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图书馆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自身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实现学生个人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7(03).

[2]黄越祥.尝试——信息技术学习的阶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8).

[3]魏健.以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

[4]黄红梅.国外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

[5]张志慧.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