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市场营销学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193)
摘要:为培养“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分析要素及创新评价标准。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网络的环境中能达到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 :“医药学+市场营销”;高校;教学网络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38—02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产学研结合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CE3007)。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张健(1963— ),女,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战略管理与创新系统。
一、构建教学网络创新系统
(一)教学网络创新系统描述
通过对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都比较接近,专业差别化不明显。即便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市场营销特色专业,也同样没有形成明确的行业特色。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开办的市场营销专业依托医药学院校的行业优势,在课程设置上除市场营销的核心课程之外,还增加了医药企事业工作人员所必需的中医药学概论、基础医药学概论、药学概论、临床医药学概要、药事管理学、制药工程等医药专业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既具有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更具有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医药类相关知识,真正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主要要素构成了传统教学系统,而“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构建必须全面引进网络教学媒体,使其成为系统内的第四要素。因此,“学与教”的四个要素已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以“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开发“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系统,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网络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媒体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即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由支配的时间端上从互联网寻找和选择学习资源及教师,根据相应的要求,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可以评价学习成绩,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而教学内容这个要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材,还应当包括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录音带、录像带、CAI课件、多媒体课件以及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医药学+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源。教师将传授知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立“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结构的对象。网络教学兼有光、电、声三种综合效应,提供的是多姿多彩的鲜明画面、三维的立体空间、活泼的动画效果和动听的语音效果,充分刺激和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方便、快捷地处理“医药学+市场营销”的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通过链接的“医药学+市场营销”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教师个人方面的局限性。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变是网络教学的客观要求,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不能把四个要素简单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应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教学网络系统创新运行中的要素分析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稳定的“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使这四个要素相互促进,形成完善的教学活动进程。
1.以学生为中心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理念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成为可能,教师不能单从管理者和系统的便利性来考虑,而应以是否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主要出发点。网络教育在时空上的独立性使得四个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如果这种分离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教学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教师不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医药学+市场营销”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的态度和技巧,提高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已由传统管理理论中的工业化模式转变为服务业模式,它不再将效率作为唯一的出发点,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借助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就能够从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个人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去获得知识,这是网络教育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和成功的保证,是网络教育独具特色之处。
2.建设教学资源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前提
教师应从市场营销的特点出发,熟悉医药学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应当充分搜集、整理和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可用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用于教学,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时,再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开发教学设计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运用情感激励和创新精神来整合课程设计,促使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激发出创造精神。为此,开发网络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教学网络系统创新的评价标准
完善评价标准是构建“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的客观要求。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医药学+市场营销”网络课程具有一些与网络相关的特点: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应该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
(一)协调标准
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既要客观反映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也要遵循客观条件,最终形成对学习资源客观一致的评价,这应是评价活动的基础,是在评价中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系统标准
根据知识连贯的特性,从综合角度考察学习资源,特别要关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有效标准
网络教学要根据有效性来评价,合理和有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唯一的出发点是一切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为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在“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手段的变革,其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中应注重“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网络系统中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注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策略,做到人机优势互补,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把丰富而切实的学习资源带给学生,使交叉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知识变得相对简单,让抽象的“医药学+市场营销”理论变得具体。这样,“医药学+市场营销”教学才能在快乐学习的环境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贵华,石青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法创新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邱溆,肖丽萍.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09(6).
[3]张宏山.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7).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132-02
《市场营销学》理论于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已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科,但是,作为现代《市场营销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建立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市场营销学》的核心观念不仅在西方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而且已经完全地渗透到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文化、国防、卫生、教育、宗教、慈善以及家庭。尽管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却与中国近代社会和经济生活基本无缘,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9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以来,一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索,不断演绎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便达到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根据本人多年教授《市场营销学》的经验所得,认为教学内容改革可从突出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分析、学科特征等几方面加以讨论,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
1 消费者需求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且在不同学期对其他专业如中药学、农学、动物科学、家政学、资源环境、外语专业等进行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专业选择、学时和学分上都呈扩大化的趋势。
1.1 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基础上,注重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或实用性人才,适应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且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兴职业,如某些农资产品的销售,这些岗位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经大大超越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因此,从事新兴职业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2 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没有相应的基础,且各专业所开学期、学时、学分均有差异,即使管理学院各专业也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为48学时、市场营销专业为8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结构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现状
2.1 教材体系
目前课程所应用的教材是以吴健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为核心,辅之以赵春雷等主编的《市场营销学》、吕一林的《市场营销学》、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等,基本能够做到难度适中、覆盖面宽、层次合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创新理论添加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最新理论观点,并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营销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主体内容包括概论、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市场营销的4P策略等。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配之以案例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伴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演化,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呈现明显的动态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营销理论需求的日益突出,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新兴理论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营销的含义,改变了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市场营销理论多局限于售中、售后环节的局面,因此相应的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兴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并进行改革,如沙盘模拟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案例实验的推广等。
2.3 课程结构
经济管理类学生中,《市场营销学》开课学期多为2~5学期,而其他专业分布不均衡,但大多数都开在后期,希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改革措施
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3.1.1 课程内容改革要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依据
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应用和分析、策划方法在社会各层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考察学科的发展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努力的方向。
3.1.2 教学改革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
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引导、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为其创造有利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为学校改革做铺垫;教师在学校引导下,依照《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学习和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并把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建议及其满意度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求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只有三者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不断从改革的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重组课程结构
要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基础类课程进行讲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学期尽量提前,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专业课,尤其是本专业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规划进行指导,而且要由熟悉本专业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且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主讲,有利于学生以后结合本专业学习其他基础课,并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前接触《市场营销学》,能够开发其思维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为其更好地学习本专业及跨学科发展做准备。
3.3 选择优秀教材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要根据学生需要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要确定核心教材、辅助教材、辅助教学资料,资料来源途径要更加广泛,除正版印刷教材之外,还应从网络、企业内部、教师科研成果、商业信息等处不断更新教材辅助资料,使教材体系更加丰富、新颖、与时展接轨。
3.4 关注理论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改革是对教授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改革。首先是知识基础的平台,同时也是认知基础的平台,知识的传授是课程的一个方面,认知则是课程的另一个方面,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应该由引领知识向认知知识转化。就知识基础平台而言,有一部分知识是陈旧的、过时的或重复的。而对那些今后在本领与学习、研究和开辟新的领域中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最基础的知识,即所谓有效知识要强化。
3.5 内容选择合理 推行模块教学
在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解决好课程内容多与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针对学生的专业差异,采取“有所讲、有所不讲”的做法,凡是涉及主体内容体系、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一定要讲,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市场及其行为分析、4P策略等内容;而涉及《市场营销学》详细的发展情况、主要流派和与主体内容体系或不涉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知识不必主讲。而且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要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须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突出重点和及时性。
3.6 加强案例教学
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要做到精心选择案例、适度使用案例、及时更新案例和正确引导讨论,并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28-31.
[3]刘臣.《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3):31-33.
[4]邹长明,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学报,2007(12):150-151.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 市场营销 互动融合
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跨越范围主要包括艺术、技术、经济。就通常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是艺术和技术,因此就有了艺术学科的工业设计和工程学科的工业设计。很遗憾,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商学院开设经济学的工业设计专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市场营销学和工业设计结合起来系统地、整体地研究。
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把市场看作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这一理论与工业设计不仅仅是考虑产品设计的形态问题,更应研究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也就是设计要适应“人”的需要的这一宗旨是一致的参考。
一、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学专业互相融合的重要性
在工业设计“艺术、技术、经济”的复合体中,“工业设计与市场营销学”融合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为了实现“想得出、造得出、卖得出”而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必须组成部分。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虽已开展多年,但总是把形态设计放在首位,结构其次,而经济类课程开设较少,往往由设计老师根据自己体会穿插一些。因此,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市场营销实际问题时才匆忙零星地了解一些市场营销的书本知识,或是干脆凭直觉处理问题,不清楚在市场营销规律的指导下,工业设计可以预测和把握很多设计的实际问题,使设计的市场命中率可以大大提高。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成熟而且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全世界有无数学者和专家在研究其中深奥的问题。随着经济越来越取代了战争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市场营销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即使是机械制造这样的工程学科,也日益需要考虑成本、效率等市场竞争问题,更不要说与之知识交叉的工业设计了。在认识商品的销售过程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用工业设计的方法参与实现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市场需求和价格条件应该是工业设计师们着手设计的出发点,毕竟产品最后必须在销售中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而并非是脱离市场的美观造型和各种匪夷所思的功能和结构。
二、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学专业的关系
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学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看,工业设计的诞生早于市场营销学,但在现代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工业设计为制造业服务,总体上受市场营销的支配,从忽视到关注,最终成了市场营销理论中贯串全过程的一个丝丝入扣的组成部分。不过,有的市场营销学专家对两者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很多市场营销学的教材里鲜有“工业设计”这个名词,有的书即使在“新产品开发”的章节里,也大量使用的是“创意”、“改良”等,很难找到“工业设计”或“设计”。在国外,“设计”(design)通常等同于“工业设计”,是新品开发中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研究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学关系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视角研究和阐述它和市场营销学的关系,即在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和市场营销组合中,工业设计相应的价值和工作要点。设计并非是单纯的造型行为,而是一种基于历史、社会、自然的文化与经济活动。
1.工业设计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长期以来,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商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技术研究与实验的成功仅仅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只有通过工业设计才能完成另一半的工作,也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使用的、便于加工生产的成熟产品,并使之商品化,这样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
工业设计还决定着技术的商品化程度、市场占有率和对销售利润的贡献。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实力不仅表现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表现在对于动态的市场需求和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商品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在技术方面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反映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实力。
2.工业设计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工业设计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经过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意味着产生了附加值。因为工业设计师根据不同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特点确定目标市场和产品的设计定位,对产品的使用方式、外观造型、材料选择、结构工艺、成品的组装生产和上市前的广告包装等做出精心的设计。象这样经过设计的产品,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将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等等都是固定的价值,但是产品的功能、色彩、形态和它带给人的心理感觉是很难计算出来的,它们都可以给产品带来很大的附加值。可见,工业设计在同样资源投人的水平上,可以使消费者用上更好的产品,使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追求优良设计的附加值将成为未来市场潮流的重要特征。
3.工业设计可以提升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工业设计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都把企业形象战略视为崭新而又具体的经营要素,工业设计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引导消费潮流,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的需求大部分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样就造成了市场的相对饱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决策部门在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计划时,可以通过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来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通过新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占领市场、巩固市场,达到增加产品销售的目的。通过工业设计可以加速老产品的淘汰,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引导人们的消费潮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人类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以后,就开始追求心理的满足,在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满足需求以后,人们就开始追求产品的新奇性、象征性、文化性、娱乐性,追求富有个性和美感的产品,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并以新设计来引导消费者。这对提升企业形象和促进产品销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学专业互相融合教学
工业设计的专业复合性质决定了它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这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而扩大视野观察,可以发现这种复合几乎交叉了现代社会所有涉及和关心的问题。在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根本时,以经济角度来全面认识工业设计应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理工类还是艺术类的工业设计教学往往都着眼努力协调“人-机-环境-社会”的关系,很少协调产品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一种尚未受到普遍关注的缺失。
人们越来越认识其重要性,全世界有无数经济学者和专家在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而且不断有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诞生。作为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一种生产关系,工业设计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已越来越取决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重视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因此成了很多院校的共识。但是直到现在为止,所有院校用的都是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不能体现工业设计的视角,以及学科交叉的特点
(1)通过系统市场营销学理论学习,初步建立起工业设计师的经济意识。建议设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课时为32课时,有条件可另增加16课时作为课堂练习,指导根据市场某商品的情况运用市场营销学分析决策后提出设计对策和具体设计。可以说,工业设计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理论,能够还原工业设计本来应该具有的特征和功能,获得完整的工业设计知识体系。会发现,除了继续关注“5W1H”,以及新颖、美观、舒适、绿色等现而易见的因素外,成体系地了解企业的市场定位、目标细分、竞争策略、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生命周期位置、产品创新类型,以及消费者行为、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等等,将使你开始对设计实务及设计管理能够做出许多有价值的分析预测,提高设计命中率。这些冰山下潜藏的部分是真正支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基础。
(2)其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可建立公共课程、共同对某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工业设计学生与市场营销学的一起撰写产品的市场研究报告,再互相比较,发现不足。
(3)学市场学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从市场的角度对工业设计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工业设计学生对市场的正确的把握度和敏感度,并形成和市场人员的良好的合作方式,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结语
工业设计的专业复合性质决定了它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这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而扩大视野观察,可以发现这种复合几乎交叉了现代社会所有涉及和关心的问题。如今工业设计已广泛的参与了市场营销范围的活动,如市场研究、产品开发、促销和分销渠道、售后服务等等。可见,工业设计与市场营销的融合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营销思维;90后;课程改革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营销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对我国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市场营销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立足本校资源,借力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教学模式,提供高精尖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市场营销学是忻州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我院在综合市场营销学科课程特点、“90后”大学生学习特点及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市场营销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读学生特点,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
目前忻州师院在校的生基本都是“90后”,这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渐成长的一代。面对这样的群体,需要透彻了解其学习心态,从而建议更具吸引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过分依赖互联网等,缺乏独立思考。由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90后”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已离不开互联网,被誉为互联网新生代。针对忻州师院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研。调研发现,在忻州师院经管系100%的学生至少一部手机;35%的学生课堂上不自觉会使用手机;课堂需要思考和讨论问题时,80%学生想到是通过手机查询搜索答案;课后作业95%依赖互联网,甚至出现提交雷同作业的情况。长期借助手机,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减弱。同时,学生在上课中更喜欢老师讲授,而不喜欢课堂讨论、课堂思考和案例分析等教学设计。
2.学习兴趣为主导,学习主动性不足。“90后”的成长环境相对宽松,父辈提供尽可能的资源给他们。大学对于大部分“90后”来说就是来享受生活的。依据调研显示,55%的学生喜欢凭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仅仅20%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学习任何课程,学习兴趣成为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70%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影响课堂表现;63%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风格是影响其课堂表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适当改变教师的授课风格,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课程作业,68%的学生只有安排课程作业后才去做课外学习。积极主动参与课外学习的人仅占10%。因此,教师需要设计适当的课后作业,同时对学习进行必要的管理。
3.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弱。“90后”大学生基本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自我意识较强。此外,在入大学之前,基本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团队合作的培养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都比较匮乏,然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团队合作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有必要引入团队合作,让学生不断适应这种改变。
二、以企业需求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认知企业需求,把握教改方向。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营销成功与否关乎企业的生存。据调研显示,企业认为学校重点培养营销技能如下:67%的企业选择市场调研和分析技能,47%的企业选择方案策划技能,45%的企业选择客户关系培养,43%的企业选择业务拓展能力;教学内容方面,96%的企业认为维持目前的教学内容不变;课程教学重点的分析方面,80%的企业认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所以STP(目标市场营销)成为市场营销的重中之重,营销管理与内容营销紧随其后;教学定位方面,46%的企业认为培养营销综合人才非常重要,30%的企业认为应该培养技术型人才,仅有9%的企业认为培养学生基本营销观念,掌握基本营销方法。此外,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教学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实践性、应用型及综合性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
2.以项目为驱动,建新型教学模式。以“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块化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其设计思路是:以项目驱动统领教学全过程;以模块化设计归纳知识点;以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以师生共同参与建立课程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营销思维。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科学划分团队,成立虚拟公司。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应用是本课程教改后的特色。本课程各阶段的实践活动都由实践小组独立完成。因此,学习分组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实践证明,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分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分组原则如下:要求每组6~7人,必须有2名以上男生,同寝室不超过2人,不得有情侣,每组一个组长,不是班干部。采取自愿组合方式,以组长为核心,课题项目为导向,确定团队合作成员、自营公司的人员结构及公司产品,为后期营销实践建立基础框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科学划分团队,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生潜力,加强同学们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能力。此外,通过虚拟公司运营,学生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还能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块化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模块,分别是营销认知、市场分析、市场选择、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和营销前沿。教师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90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堂中,改变传统的“黑板上搞营销,教室里做市场”的模式。教学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用经典视屏案例,同时在课堂中加入情境模拟训练、现场讨论、课堂小游戏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第二,课后,要求学生积极调研,进行市场预测。教师结合学生课外实践成果,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课程评价中使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的方式。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给予适当提示,同时充分肯定分析意见和独到新颖的见解,指出遗漏与不足,从而提升学生营销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提供多元化实训,提升营销综合能力。目前,提供的实训方式除了常规的课堂角色扮演、模拟营销公司、使用营销模拟软件,与工商银行忻州分行、建设银行忻州分行、北京月亮湾度假村、山西惠腾商贸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外,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此外,在2012年组建了学校的市场营销协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惠腾杯市场营销大赛和易物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营销实践中来,体会营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营销能力。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全国营销比赛,如2013年和2014年参加全国市场营销大赛、2014年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4.教师多重角色定位,培养学生营销思维。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来源于市场经济活动,又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因此,教师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扮演多种角色。第一,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营销思维,即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分析竞争环境、设计调研方案、明确市场定位、调整营销组合等一系列系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学习宏观、微观市场营销。第二,企业营销策划分析师。针对学生创业的虚拟公司,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策划方案的可行性,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帮助其解决策划中存在的困难。第三,市场营销咨询师。教师可以作为顾问深入企业协助企业解决合作企业的面临的困境,共同制定营销策划方案等。现代的教师既要专研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要走出课堂,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开拓视野,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学校,另一方面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回报社会,最后再将经验传授给学生,最终形成学生、教师、企业的三角循环关系
5.改革考试方式、完善考核体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此,通过采用笔试、实践训练、平时成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实践训练成绩占总成绩40%,每次实践训练制定评分标准。学生在明确每次实践的目的基础上,参考评分标准进行小组互评打分和小组内部按照作业完成的贡献度打分。考核打分采用百分制,主要以专业能力考核为核心,包括学习态度、知识点掌握、团队合作、职业素养等方面。学习态度考核重点体现在案例分析中,课前背景材料准备情况,课堂的总结发言等及时记录;知识点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和案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团队合作考核体现在讨论的分工、调研的协调、观点的一致性;职业素养考核在个人形象、语言表达、职业素养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营销综合能力。以下展示一项具体评分标准。
四、结语
课程改革成效明显,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忻州师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在探索中取得的一定成效。学生逐渐形成市场营销的思维,在生活、学习、找工作等方面利用营销方式、方法取得一定成绩。课堂教学方面,学生开始对营销课程敢兴趣,开始带着问题研究营销理论与企业实情如何结合。此外,我校市场营销学生就业率较高,半年的企业实习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强,上岗速度快,颇受企业青睐。改革创新点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二是以课程特点为基础,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仍在不断尝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运营体制下,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如何使市场营销课程真正达到“与时俱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继续深入。
作者:韩飞燕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丽敏.“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4-6.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考核方案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市场营销能力是市场经济中必备的基本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课程,对增强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传统的唯书本、重理论和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作为一种理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各类企业中,市场营销是企业活动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营销部门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然而,营销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瓶颈;优秀营销人才更是极度匮乏,成为企业急需的稀缺性资源。
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状况来看,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市场营销人才,长期以来高居人才需求之榜首,而另一方面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求职者也希望被企业聘用到市场营销岗位上去,但供给与需求总是无法达到平衡。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结构与素质的差异问题,即真正符合企业所求的营销人才十分稀缺,而社会上大量供应的都是低水平,简单操作的一般营业员,可是这些人企业并不需要,企业需要的是可以成为链条中关键环节的营销人才。
因此,改革传统的重理论,单一课堂讲授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培养可从事商品销售、市场开发、市场调研、企业经营策划等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营销人才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如:教学内容与市场实际相脱离,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结构不合理,大大制约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笔者于2010年4月和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一起赴上海商学院接触学习了王妙教授的《实践课业教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后,开始对我校06级经贸专业学生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总结,初步摸索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经贸实训基地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1.市场营销教学内容设计
(1)强化专业理论知识
市场营销的理论是用来发现和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的,所以,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非常重要。较为系统的营销理论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目前所讲授的营销知识大多引进西方的理论,但是,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与我国的市场现状、顾客需求、营销理念相结合。结合我校市场营销教学资源,根据企业营销岗位所需的技能,整合出本课程的专业知识结构。
表1
(2)注重专业岗位技能
高职课程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技能的训练,应以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作为课程教学安排的出发点和重点,“任务驱动型”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企业营销岗位所需技能,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营销技能和方法。
训练中,我们将学生5―8人分为一组,设定组长,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营造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展示各团队合作的精神与风貌,并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
表2
(3)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从目前企业需求来看,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强、有沟通能力的学生是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因此,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市场营销职业素质能力训练主要有:团队合作能力训练、自我推销能力训练、增强自信心训练、沟通技巧训练等。通过模拟训练,学生大部分已经敢于在大众面前演讲,并演示自己制作的PPT向大家展示、演讲各自的营销方案。
2.市场营销考核方案设计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注重理论的闭卷考试模式,就无法反应学生的技能水平,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必然大打折扣。为了更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制定灵活适用的考核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表3
根据《市场营销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对学生各单元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成绩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课程总成绩设定为百分制,将各单元的考核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总成绩。考核更适宜采用营销策划报告口头答辩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利用考核的结果来掌握学生各单元学习实践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督促学生重视实践的每个环节。市场营销学各单元专业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采用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为单位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但容易出现组内个别同学偷懒的现象而导致打分不公,为规避这一现象,可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开始前,就将任务化解为每一项子任务,落实到每个同学身上,然后根据每个同学的子任务和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相结合进行打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其他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是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因素。《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业务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为使得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双师”素质和资格,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投入企业定岗实践或挂职锻炼,增强行业职业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创设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目前,我校已经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建立了经贸实训基地,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在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校应积极寻求相应的校外企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妙.实践课业教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杨湘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营销策划过程教学改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
篇6
一、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的现状
1.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际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虽然实践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教师能很容易的寻找案例素材,简单易操作等多个特点是大多数教师实践教学的首要选择。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数教师经常会选取经验介绍类或技巧集锦类的实际案例,发生的背景大多都是欧美企业和欧美市场的相关案例,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国民的文化素质等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做到真正理解这类案例的难度就相对比较大,所学经验也不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的各种企业。在现实中,我们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很多是在中国内地的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工作,而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学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里开展营销工作有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展适合我国本土的营销方式,这些都严重阻碍市场营销教育的良性发展。
2.考试方式比较单一,闭卷理论考试是考试的主要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安排合理的考试方式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督促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多数延续传统的考试方式,传统的考试多均采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即所谓的“一卷定乾坤”。试卷内容一般包括概念分析、简答题型、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大多数是课本上的照抄理论。考试形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考前老师会划定大概的复习范围,而这些范围也就基本涵盖了最后的试卷题型,学生只要靠死记硬背,即使对某些概念、原理一知半解,就可以考取高分。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对具体的运用并没有了解到位,所以这样的闭卷考试很难考核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也就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专业型教师比较缺乏,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必然要求市场营销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更应该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比如可以聘请大型公司里具有丰富经验的营销经理来给学生们授课,毕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在现实环境里所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市场营销学专业许多教师都是硕士,甚至是名牌本科毕业后直接走上三尺讲台,理论功底也是照搬课本,并没有属于自身真正的理论创新,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案例都来源于教材,甚至所选取的案例也是从多年前的参考资料中选取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传授的知识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潮流不一致,也就很难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各种要求。
三、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完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收集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要与当前的教学需要相吻合。二是创造良好的案例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三是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四是教师做好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民办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引进“创业之星”软件、“ERP 模拟经营沙盘”、“因纳特”软件,这些软件和沙盘的引进和使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运作以及市场营销过程中所能涵盖的具体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方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实践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第二,理论考试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因此,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三,实践考试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实践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卷、口试、上机操作等方式。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试方式改革,学生们可以很好的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7
统计资料显示,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入中国。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对于进入中国的大量跨国公司而言,如何将在本国适用的营销方法应用到中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进行国际营销也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因此,具有全球视野,掌握国际营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东西方两大平台上自由穿梭,日益成为企业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学习和掌握国际营销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市场营销”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已开设多年,2011年开始在本科阶段讲授,之前主要在专科阶段讲授。授课过程中,学校一直鼓励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该门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
在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开设一般是在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第6学期,每周3学时,共54学时。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后续课程有“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课。
“国际市场营销”的课程体系与“市场营销学”比较接近,主要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导论、国际营销的经营哲学、国际营销的环境、国际营销调研、国际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国际竞争战略、国际市场产品策略、国际市场定价策略、国际市场分销策略、国际促销策略、国际营销组织、计划与控制等内容。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的内容结合也比较紧密。
目前,在很多高校,“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即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为了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很多高校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二、“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程体系与“市场营销学”接近,初次讲授“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师普遍认为这门课授课难度大,备课无从下手,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也认为授课无新意,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团队综合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认为“国际市场营销”开设初期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呆板陈旧
笔者于2006年开始讲授“国际市场营销”,当时可选择的教材并不多,而且各版本教材差别不大,内容体系与“市场营销学”非常接近,教材偏重理论,其中的案例较少,内容也没有立足于国际的视角。学生已经学过“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的开设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机械重复,毫无意义,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国际市场营销”开课初期以“单向灌输式”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授课教师也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但目的还是在于增强上课的趣味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案例更新滞后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校课程的开设是按事先制订的培养方案进行的,因此等课程开设时,经常出现教材中案例陈旧的问题,如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这在当年都是营销大事件,但等到“国际市场营销”开课时,这些当年的营销热点已经过时了。大学生喜欢追逐新鲜事物,陈旧的案例对他们缺少吸引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足
开课初期,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没有使用多媒体。随着条件的改善,开始使用了投影仪,并逐渐过渡到多媒体。从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到投影仪、多媒体的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是教学的效果,甚至是教育的改革。
三、“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如今,“国际市场营销”的教材和参考书种类繁多。如何在众多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经过权衡比较,结合我校对教材管理的一些规定和课时要求,教学团队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教授主编的《国际营销学》一书。这本教材的第1版于2008年出版,第2版于2012年出版。第2版内容体系更合理,层次更清晰,增加了鲜活的案例,更强调国际营销实践。由于这本教材涉及较多国际贸易的知识,建议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之后开设“国际市场营销”。
教材之外,给学生提供了三本各具特色的参考书。第一本是由菲利普R.凯特奥拉(Philip R. Cateor)、玛丽C.吉利(Mary C.Gilly)、约翰L.格雷厄姆
(John L.Graham)著,赵银德等译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这本书已经推出了第15版,同时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方便英文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的解国际市场营销的不同视角。第二本参考书是武汉大学甘碧群教授主编的《国际市场营销》。这本教材是国内国际市场营销教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内容体系较庞大,案例较少。由于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课时所限,没有选择它作为教材,而是将其作为参考书供学生课余学习。第三本参考书是南开大学吴晓云教授的《全球营销管理》,于2008年出版,全书包括15章内容,体系与第二本类似。
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参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材,以帮助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点。
(二)参考其他高校精品课程资源
相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精品课资源,“国际市场营销”的精品课程资源是比较少的。在东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http://jpkc.seu.edu.cn/lib/seu/default.do)中可以找到的国家级精品课只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市场营销实务”。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jingpinke.com)可以找到省级的精品课一门――中央财经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另外还有三门校级的精品课,分别属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除了上述高校的精品课资源,温州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精品课也非常好,授课教师从中参考了较多课程资料。
我校“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受益于其他高校优质、共享的精品课资源,在参考这些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三)整合教学内容
我校授课教师在讲授“国际市场营销”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分章节介绍,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
课程开始时,教师会提出几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要不要国际营销?要的话去哪里?怎么去?去了以后怎么办?这几个问题就是整合教材内容的总思路。在这个思路下,把教材内容重新编排为5大模块,即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营销环境、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组合和国际营销管理。国际营销概论解决的问题是“要不要国际营销?”国际营销环境解决“要的话去哪里?”国际营销战略解决“怎么去?”国际营销组合和国际营销管理解决“去了以后怎么办?”每个模块分别对应教材的相应章节,在授课时会进一步提示学生这种关联关系,以方便学生学习。
由于学生在“国际市场营销”之前已经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对“市场营销学”的内容体系比较熟悉,5大模块的划分增强了学生对营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而不是零散的一个个知识点,这样有例于案例教学时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四)更新教学案例
所使用的《国际营销学》第2版于2012年11月出版,教材中的引例、案例和延伸阅读都比较新颖,基本上是发生在2010年至2012年的营销案例,如海尔在日本设立亚洲总部、中投的全球投资、中国光伏进军非洲、功夫熊猫的营销功夫等。尽管如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是不断把更新、更具时效性的案例补充进课堂教学。例如,在介绍国际营销中的商业文明时,把当时的新闻热点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引入课堂;在讲解知识产权保护时,把苹果与三星的知识产权之争作为导入案例;在解释文化维度理论中的权力距离时,把韩亚航空失事原因调查时飞行员“不敢在前辈面前带墨镜”作为例证。
不仅首次使用该教材时这样做,再次使用同样教材时持续补充新案例更为必要。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双向互动教学
在“国际市场营销”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每5~10分钟,教师会准备一个讨论或思考题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这样做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果遇到大的讨论题目,教师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给学生提出要求。例如在谈到“中国走出去”这个问题时,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是“中国企业不止能走出去,更要站得住,如何才能在国外站住?”同时给学生介绍了参考书目和文章,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思考、做笔记,下次上课时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烈讨论。
2.在作业环节注重与学生互动。作业环节的互动参考了教学团队在“营销策划”这门课里的一些做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团队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同时,对分组提出几个要求:自愿组合,5人左右,女生男生搭配。作业先提交纸质版,教师批阅后,挑选出比较好的组,要求其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展示完成后,还有其他小组质疑、评价等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双向互动教学的一些做法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PPT制作水平也得到提高。有的高校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教学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过程与我校的双向互动教学类似。对于Seminar教学法,教学团队正在研究。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81-01
1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市场营销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且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面对日益激烈、多样化发展的市场竞争,必须通过整体的营销规划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竞争越激烈,营销的作用也就越大。市场营销能力是市场经济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职业院校许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或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如消费者分析能力,市场调研和预测能力,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能力,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等,均可在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中得到学习和培养。
2 中等职业院校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标中占有同样比重
市场营销的理论是用来发现和解决现有的实际问题的,因此,理论讲授必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型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模式。但是,实践型教学模式常与其他教学模式存在矛盾,不仅在时间上相割裂,而且在内容上不相容,加上实践场地的设置限制和教育经费的资金紧缺等因素,导致实践型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2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了比较多的案例讲解与案例分析的内容,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类型的案例并准确表述案例发生的背景与条件。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案例采取最有效的策略并对不同背景下发生的结果作出最充分的判断。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充分表述各自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可能产生的后果具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想真正取得案例教学的理想效果,还存在很多困难。
2.3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有赖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资源的缺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如何与相关专业的专业特点相接轨,是市场营销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加强专业经验的交流,特别是院校同专业之间的经验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术发展。同时,跨专业的横向学术交流及教学机构和相关工作部门的纵向学习,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3 改进市场营销教学的建议
3.1 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体系反映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体系,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完整性。强调围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3.1.1 构建新的模块化教育体系
所谓“模块化教育”,就是学校依据一定专业的可预期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开发出适合于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课程教学模块,并在专业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组成模块教学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过程的教育组织方式。
3.1.2 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
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为此,可以建立教学内容更新调整机制,坚持每一个教学循环都检验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时展的要求和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需要适时地补充增加新的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例如,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市场终端管理”、“客户管理”和“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分销策略中增加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1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
案例讨论式教学是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的组合运用。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是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用最新和最典型的营销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留意身边的营销事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营销理论知识。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合理,没有科学合理的案例,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经济和营销的发展,教师们要不断地更新案例,对原有案例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正。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提供一些完整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分成小组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之后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班内发言,表达小组讨论的结果。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上,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胆量和能力。
3.2.2 互动性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一些适当的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前“大满灌”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应该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因此,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强调师生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井树枫.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5).
[2]冉建宇.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篇9
本文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现状,分析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运用现代化新型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实时需要。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的定义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灌入许多新的营销理念及采取新的营销方式。在此前提下,市场营销的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一)目前市场营销教学课程存在的三点问题。
1、学生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那些成绩差,家庭复杂的。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市场营销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于企业与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商品流通学等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也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不足,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只要学生愿意进校学习都能被录取,还有很多小学没有毕业的学生,都被招进了中职学校。因此,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差、表现差,习惯差。此外,很多学生在由初中转向中专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以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也不明确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我们中职学校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商贸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与理论基础;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来面对所有学生。使得商贸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营销知识要点,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也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课程的重要性,也无法做到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还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商品推销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这五种专业基础技能有很高期望和迫切需求,但在商贸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教学方式与传统教材为主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都已经设计有辅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
主要体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重点,以案例分析作为辅助手段,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太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亲身体验的偏向。这样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讲授方法上,虽然大多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形式,但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
(二)今后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制定。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教研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并结合专业教师的专长和兴趣,明确自己的职责,广泛搜集资料,按由浅入深的原则,选编难易适度、新颖、内容丰富、及时的营销案例及方法,图文并茂,最终形成系统的校本专业教材。还有必要把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著名的营销活动及时的补充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可信,增加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尽量迎合学生们喜好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大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做课堂上的主人。
3、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针对现代营销知识的不断更新,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加相应中职学校的专业培训,提高营销专业师资理论水平;对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要下派到企业营销部门去锻炼,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考虑到专业的就业趋势,可以引导学生们来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合理化,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们理解营销相关概念与理论。
5、注重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明确不同教学目标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商贸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商贸类专业采用选修形式。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特点、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丰富程度、难易程度的不同教材,设计针对性教案和教学的课件。结合不同的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课程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和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长期影响。
6、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同时,运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侧重案例教材的编写和更新,结合现在在中职学校普遍开展的ERP的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目前许多学生们,尤其是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单向的课堂的传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增加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素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
总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引入和运用新的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也是商贸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因为通过学习市场营销课程,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谈判的技巧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的应变技巧。
[参考文献]
[1] 张润琴。市场营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3] 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1.
[4] 樊晋花。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之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5] 孙志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圈,2007.14.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9-01
市场营销学在很多高校不仅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非经管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但是,在很多独立学院,其教学效果却令人堪忧,集中表现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只会纸上谈兵,照本宣科
独立学院的教师多数欠缺实践经验。虽然不少年轻教师在岗位上积累了多年经验,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PT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使用频率较高的案例教学法也存在很多缺陷,如对案例的分析不够透彻,时效性太差,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等。种种原因使得案例教学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三)实训环节形同虚设
目前营销的实训除了课堂,主要是课后的市场调查和假期的集中实践环节。但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市场调查由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形式进行,但有部分同学属于浑水摸鱼型;开放式实习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随意性较大,部分学生甚至造假敷衍;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在使用中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种种原因使得教学效果都大打折扣。
三、改进方法
基于如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需引导学生认识该课程与专业自身及未来就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如对于本专业学生,由于其会系统地学习市场调查和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学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略过这部分,而将课时节省出来讲解更多的案例。而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可联系其专业,补充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平时多留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在设计案例环节时注重技巧,使得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既不会本末倒置,学生无法参与,又不至于学生过于发散。此外,要有效避免部分学生浑水摸鱼。
2.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尽量采用各种精心设计的画面,动画和声音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可发挥视频教学法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氛围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挑选视频时要保证视频的内容与授课的知识点紧密关联,同时要注意视频材料的时效性。
3.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调查,撰写报告。调查报告一般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评价工作。开放式实习则尽量由学校安排。学校实在无力解决实习单位时,则要求学生出具实习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三)教学组织改革
1.建立学生辅助教学小组。引导学生介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生动的、互动的教与学。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组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和辅助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的授课素材。
2.成立营销教研小组。规定每学期至少五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研讨的内容包括:教学难点的分析与解决;重点章节授课交流;授课方法研讨等。研讨会有利于教师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一致并符合课程建设要求。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吸引力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有效的授课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年轻老师应打破束缚,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成为学生的良师。
参考文献:
[1]陈俊宁.市场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0).
[2]李静.提高高校市场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16).
- 上一篇: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 下一篇: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