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决算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决算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会计决算报告

篇1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黑龙江省财政厅课题。

一、哈尔滨市人防办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编制的范围

哈市人防办全系统共有16家事业单位(其中4家为自收自支经营类事业单位)、2个人防机关户(行政机关户、人防经费账户)和6家企业。

人防经费户实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济业务发生按制度规定,以实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4家经营类事业单位及其所属的5家企业(2集体企业和1家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及2家有限公司)分别实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经济业务发生按制度规定,分别实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6家企业均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经济业务发生按制度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按照新制度规定:除执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均应执行新《会计制度》。也就是说市人防办16家事业单位,除4家经营类事业单位中,1家因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符合执行新制度的范围,应有15家事业单位和1个人防经费户执行新制度。但实际上,市人防办只有12家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12家事业单位纳入市财政预算管理并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报表编制的主体范围狭小,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完整

编制具有完整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等高质量特征的财务报告,前提之一是正确界定报告主体,合理划分纳入财务报告编制的范围。按照新制度和市财政部门决算说明的规定,市人防办上报财政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汇总)的主体,只有纳入预算管理12家事业单位,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如市人防办本级账户和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没有纳入编报范围,不需编报本套决算报表。也就是说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仅涵盖了纳入预算管理的12家事业单位,从市人防办整体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缩小了报告主体范围。

财务报告是一份内容完整的书面文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39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但就市人防办上报财政部门决算报表来看,市人防办本级行政户和3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财务报告内容并没有得到全面反映。市人防办年度决算报表(汇总)仅重点反映了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财务报告。

(二)会计基础的选择难以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全貌,导致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信息反映过于简单

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表来呈现,财务报表通过会计基础即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对事业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加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形成。新制度的会计报表包括:01表资产负债表、02表收入支出表、03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及报表附注说明。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首先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适应财政部门预算管理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并且信息披露内容要满足完整性和充分性。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编制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决算报表只对预算内的活动进行全面披露,也就是说只对市人防办12家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收支情况以及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反映,市人防办经费账户和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的会计报告信息没有进行充分披露。市人防办现行的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汇总)只是为了满足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反映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市人防办所有事业单位全部资产和负责的状况,无法满足市人防办全面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

在资产核算信息方面,只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12家事业单位资产的信息,市人防办经费账户和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资产状况被忽略和遗漏,造成了市人防办经费账户和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在负责核算信息方面,市人防办某经营类事业单位向人防办行政户借款给职工开支形成的债务,由于不涉及当前的预算收支,且该单位也没纳入部门决算范围,所以该单位在市人防办部门决算报表(汇总)中债务信息不能反映,造成了财政部门没有及时准确掌握市人防办内部债务信息情况,险些将工资借款安排到市人防办行政户年度部门预算中。按照黑政发[2015]4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预算单位不得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进行借款或垫付资金。

正是由于会计基础的局限性和纳入部门决算范围的狭小性,决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只为预算管理而服务,导致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会计信息被忽略和遗漏,从而不能反映市人防办所有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全貌。

三、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财务会计报告,完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一)界定财务会计报告主体,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

财务报告的主体是报告中所反映行为的执行者,只有界定了财务报告的主体,才能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报告主体的范围,才能明确报告究竟应该覆盖哪些具体内容,做到既不越位,又不遗漏。国际上界定财务会计报告主体范围的概念和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控制概念被逐渐采纳和应用。以控制作为标准,拥有控制权的单位及其被控制的单位都将成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被财务会计报告所涵盖的不仅是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而且预算外事业单位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也就是说,市人防办年末上报市财政年度部门决算时,如果按照控制标准界定财务会计主体范围,不仅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12家事业单位,而且还包括市人防办经费账户和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汇总)内容不在只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纳入控制范围的所有资产和负责情况均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全面体现,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内容也更加完善、更加完整。

(二)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逐步改为权责发生制,提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

市人防办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编制而成的,决算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也是披露预算单位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度部门决算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如果按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编制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可以更为全面反映决算部门的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会计不仅从各个方面记录和反映资产的信息,而且能够促使部门决算主体严格遵守资产认定、所有权证实及资产计价的程序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进行确认。高质量的资产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对资产的维护、过剩资产的处置、毁损或陈旧资产的重置作出更佳的决策。权责发生制会计还可以提高全面、完整的有关负责、或有负责和义务信息,使报告使用者了解部门所有负责的性质和负责水平,并对部门的财务状况作出现实的评价,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

可见,权责发生制会计提高了部门决算报告的信息质量,而且比收付实现制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会计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管理、使用资产方面的信息,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现在和未来的负责状况,为新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

综上所述,新制度财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会计核算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财务报告信息不完整,信息反映过于简单,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

但尽管如此,新制度通过详细规定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的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打造阳光财政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

[2]楼继伟等.政府预算与会计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史龙.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税审计.2010年,(11),总第197期

篇2

为做好市出资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决算管理,推动市出资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出资人监管工作。针对往年财务决算年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现将企业财务决算审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应严格按照《阳市出资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国资评价〔〕39号)执行,履行审计职责。在审计工作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发表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审计意见,出具实事求是的审计报告。并对企业重要财务会计事项予以重点关注,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

二、对企业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减值情况表和报表附注及财务决算专项说明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财务决算报表中其他指标数据进行复核,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方面),按规定出具管理建议书,并对审计调整事项作专项说明和披露。

三、对12户企业与市国资委签定的《年度业绩责任书》中所涉及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及其他相关联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或专题向市国资委进行汇报。

四、对于年度与市国资委签定目标责任书的10户企业,审计中应对该10户企业年度考核结果及年薪、绩效薪金兑付以及全年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加以披露。

五、在审计报告中还应重点披露如下事项:

(一)企业从事的高风险投资、经营情况。如证券买卖、期货交易、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占用资金和效益情况;企业财产抵押、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企业对外捐赠情况等。

(二)企业财务成果的核算是否真实、完整,影响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各种因素是否合理。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报告 完善

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部分。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一次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重大影响。财政部按照“ 统一设计、集中布置、一表多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已经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功能强大,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相适应的会计决算报表,为我国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决算报表还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不完善的地方的表现

1.会计核算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这样的核算方式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净值随时间的推移相差越来越大,虚增了净资产,造成成本不完整,虚增了结余。 因此,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容易产生误导,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解读会计报表。

(2)对外投资的核算。预算会计都采用成本法核算,当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

(3)往来收账款的核算 。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当这些债权确定无法收回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直接转销法。在确定之前这些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逐年挂帐,虚夸了流动资产总额;由于事业单位财务收付实现制,部分应付款项不能及时核算,虚减负债,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

(4)无形资产的核算。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重有形,轻无形”观念,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科研成果的产生耗损了单位的设备及人员费用,属于职务发明,但对无形资产管理的不足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无法准确反映总体经济资源水平,包括物资资源和非物资资源,不利于对整体资产的正确评估。

(5)缺少现金流量报表。事业单位新的经济类型的发展,也需要掌握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资金紧缺。

2、报表设置的问题

(1)报表数量过多,项目繁杂。目前决算报表体系由封面、主表、附表三部分组成,不少报表、指标重复或交叉,数据冗余量大。

(2)、填报主体不统一,不一致。决算报表应当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基本编制主体,要求从单位角度反映资金来源、运用和结余等财务状况,掺杂了不少报表和数据。

(3)、数据采集基础不统一,可靠性不高。决算编制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总账、相符、账实一致”。但现有决算报表中的不少指标,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3、基本建设资金单独核算,预算单位的基本建设一般单独组成会计系统,不纳入单位会计核算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基建支出越来越大,资金也越来越多样化,基本建设资金不纳入决算,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决算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1.改进会计核算

改进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使会计报表的财务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对往来账款进行分析说明,实行收付实现制与实行权责发生制有哪些差异。

2.引入现金流量表

参考企业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基本原理,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内部报表――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反映这些资金的变动原因。

3.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说明

在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对现阶段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及不稳定的特殊信息进行披露,以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单位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4.强化财务报告审核或审计

事业单位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对年终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现行财务制度和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对重点指标进行政策性审核,对报告编制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进行规范性审核,从而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堵塞日常工作中的漏洞、防止腐败、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5、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决算体系

基本建设资金应该纳入决算范围,可以作为本单位二级财务处理,单位财务核算应反映基本建设资金。

6、 确保决算数据的可靠性

可靠性对报表来说至关重要。应特别强调内部数据的一致性与其他表外数据的协调)其他表外数据包括: 预算数据、以前年度决算数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等*,应尽可能保证决算数据源自可以获得的法定基础资料。

篇4

为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强化财务会计报告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会计报表数据信息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财统[20**]2号)、《财政部关于印发20**年度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财统[20**]3号)、《财政部关于加强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的通知》(财统[20**]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20**年度企业(含集体企业、境外企业,下同)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政部对20**年会计决算设立的总体原则

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在保持上年度报表体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应和满足财政改革和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完善报表指标设立,规范数据控制方法,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变化和各项财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完善。

(一)此次的修改实现了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衔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界线,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利于满足财政部门公共财政体制下加强财政职能的需要,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是修改企业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二)结合财政管理工作需要,调整增加了部分报表内容,以更好地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充分体现财政的监管职能,对部分报表内容进行适当修改。

(三)为满足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在会计决算附表部分,增加了国有资产资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是切实减轻基层企业负担,实现财政部一表多用、资源共享的原则,这样一套报表即减轻了基层的负担,又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严格规范报表的编制工作

市属各企业在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等相关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规定,统一按《财政部关于印发20**年度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财统[20**]2号)、《财政部关于印发20**年度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通知》(财统[20**]3号)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全面、高质量完成20**年会计决算报表的各项工作。

(一)对企业集团所属的财务公司、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控股的境外企业,20**年度决算要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集团(总公司)应将所属财务公司编报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转换为企业会计决算报表后,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

2.企业集团(总公司)应将所属建设单位决算报表转换为企业会计报表后,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

3.企业集团(总公司)所属的控股境外企业,应按要求单独编报20**年度境外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同时,附送企业集团(总公司)境内外合并会计报表。

(二)做好决算前的基础工作

1.做好资产核查;

2.核实债务和权益;

3.正确结转损益;

4.账实账表一致;

(三)国资委决算报表不要求城镇集体企业填报,因此,城镇集团企业按要求的填报级次,逐级直接输入财政决算软件中。

(四)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境外企业的会计报表虽然可以从国资委决算软件中生成与财政相同的报表,要由基层企业转换生成,层层汇总,不能用总公司汇总数据直接生成财政决算上报。

(五)财政企业会计决算不含企业集团(公司)所属事业单位。

三、加强企业会计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及审计备案工作

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企业集团总公司委托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符合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若干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905号)和《关于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l]707号)的要求,国有企业会计报表,除特殊规定的行业外,应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和境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审计。鉴于我市具体情况,经研究决定,市属各有关主管局、企业集团(总公司)在报送年度报表的同时(20**年3月10日以前),市财政局一并提交年度审计备案报告、整改意见并附送《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备案表》,(报送3.5寸盘及加盖公章的打印资料一份)。

四、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年度会计决算报表不仅是各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市属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应高度重视会计决算报表工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周密安排,在人员和物质上给予充分保障,将会计决算报表的布置、培训、填报、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机构调整,各单位汇总上报决算的任务要面对两个单位,各区县财政局要做好协调工作。为此,要求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要切实加强对会计决算工作的领导,各区县财政局要及时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尽快落实牵头单位。市属各主管局总公司财务有关部门、各区县财政局要做好所属企业的培训、汇审、上报工作,严格把好培训关、审核关、汇总上报关,这是整个决算工作的三个环节,确保各个环节工作质量,尽职尽责,树立全局意识,做好组织、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且做到不重不漏,使**市20**年企业会计决算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

(二)据实填报,严格把关,认真审核,确保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的工作质量

要高度重视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的质量问题,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编报口径填列决算的有关数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1.要及时对所属企业上报的会计决算报表数据进行验审,除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及文件要求进行审核外,要充分采取人工与计算机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计算机设置的参数、过录表查询、有效性审核等功能,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对在汇审过程中发现所属企业的问题,要及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核实修改,严禁擅自越级调整基层企业报表数据。

2.严格按照企业填报级次填报,大型企业编报到三级企业,三级以下的并入第三级;中小型企业编报到二级,二级以下的并入二级;境外企业决算报表基本填报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一级境外企业,所属的二级以下(含二级)境外企业的数据并入一级企业数据中填报。国有境外企业集团要求填报至集团子公司,子公司以下的数据应并入子公司数据中填报,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缩减填报级次。

3.各单位必须按照编制说明的要求,准确、完整填报封面中各项文字信息的代码信息,不得任意更改或漏填。

(三)重视和加强年度报表分析报告的质量,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决算报表分析水平

目前,我国会计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相继修订出台,为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是急需提高的素质之一。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决算报告结果涉及到出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权责关系,因此,做好财务报表分析至关重要。要把洞悉报表上有关数据所揭示的内涵作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切莫敷衍了事,20**年的决算报表分析也将是决算评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评比内容。各部门要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优劣作出准确的分析,为企业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依据。

市属各企业、各区县财政局要按照市财政局统一下发的软件、参数、报表格式、决算编报说明及本通知要求,及时报送**市财政局企业处。

(一)企业、集体企业会计决算:

市属各主管局、企业集团(总公司)于20**年3月10日前报送**市财政局企业处。

各区县财政局于20**年3月20日前,上报**市财政局企业处。

(二)境外企业会计决算:

市属企业于20**年5月31日前报送**市财政局企业处;

各区县财政局于20**年6月30日前,上报**市财政局企业处。

企业、集体企业决算汇审时间初步定于20**年3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地点、方式另行通知。

境外企业决算汇审时间另行通知。

篇5

关键词:高校;部门;决算报表

部门决算报表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管理情况的总结性材料。它不仅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收支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决算报表要在各部门预算管理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但是现行部门决算报表还不是十分完善。

一、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考虑高校经济业务的特殊性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范围较广,包括列入财政预算编制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与财政部门 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上报决算的其他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等。但是,具体的报表中所列的项目大都是执行行政会计制度的行政单位具有的一些费用项目,没有考虑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等单位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情况,例如,高等学校每五年进行一次教学水平评估,要对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等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费用增长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考核,但是决算报表中支出明细表却没有哪个项目能直观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就业评估等等,对于学校来说这部分支出数额并不小,而且日常账目必须单独体现,但是决算报表却没有项目可以体现,只能归到其它项目中反映,并需要进行文字说明。

(二)反映不全面、不完整、不真实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规定,编报单位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但是现行决算报表体系却存在反映不全面、完整的现象。长期以来,凡有基本建设任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基本建设业务(结转自筹基建除外)与行政事业职能业务分别采用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两项制度各自独立,都只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一部分,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从任意一套报表中都难以了解一个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貌,以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将两套报表进行加工才能了解该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收支情况。从2004年度开始,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把基本建设收入和支出纳入了编制的范畴,并对其重复填报的虚增部分进行了剔除,应该说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与“大收大支”的大预算编制原则是相符的,体现了一种进步。但是在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简表还是没有反映高校完整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方面:高等学校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转存基建户的这部分资金,特别是借款部分在划转时全部列为支出,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则将拨入后的经费按实际消耗列支,并没有全部形成支出,也没有形成固定资产。即使全部形成支出,实际上除“应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外,最后均应形成高校的资产,而现在的做法是即便固定资产已经交付使用,没有办理竣工交付使用手续,仍然不构成高校的固定资产。因此,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国有资产是不完整的,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学校资产情况。

2.负债方面:根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扩招近5倍,而财政预算拨款却增加不到2倍,高等学校为适应扩招需要,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而这些资金的投入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而现在对基本建设贷款现在一般有两种做法:借款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借款利息在“事业支出”列支;另一种是通过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借款利息最后通过待摊投资进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对于第一种核算方式来说,决算报表可以反映事业单位完整的负债状况,但是大量的借款利息在“事业支出”列支,这种借款利息费用化处理的方法不符合借款利息“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第二种方式进行核算,那么借款利息可以资本化,但是在合并报表时,决算报表中收入支出表反映的只是非偿还性资金,借款仍不能体现在表中。因此其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完整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容易被误导。

3.净资产方面:按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净资产是学校拥有的资产净值及出资者拥有的产权。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单位用借款购建的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同时也增加固定基金。但因不允许编报赤字决算,银行借款购建支出被剔除,负债没有同时增加,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资产转入事业会计主体,而负债仍留在建设会计主体核算,形成资产交使用单位而债务留给建设单位现象,导致净资产虚增。

4.没有反映现金流量情况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纳入高校决算报表是国际通行惯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因此有越来越多政府以外的主体与高校发生财务关系,这些信息需求者需要了解高校的资金情况,但是,部门决算报表没有设置现金流量表,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三)对编制报表的有些要求和规定不够合理

决算报表编报说明硬性规定年末收支结余不得为负不切合实际。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遇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要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而高校自身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向银行借贷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银行借入的资金用于学校各项支出。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支出类科目借方期末余额在年终时应转入“事业结余”,于是出现支出大于收入,收支结余出现红字,但决算报表编报说明硬性规定部门收入支出决算表中年末收支结余不得为负。不允许编制赤字决算。只好把借款以及用借入资金形成的支出予以剔除,这种一味追求收支预算平衡的做法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划分不清。按规定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国家批准设立的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工程、基金项目,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和其他项目,但对于具体如何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样一项支出可以列项目支出,也可以列基本支出。使得不同的单位在填列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和项目支出明细表由于理解不同,出现口径上的不一致。

(五)对部门决算报表质量监督审核力度不够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一般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却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对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均没有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由于现在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财务制度又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健全,而财政监督有时又流于形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决算报表的审计停留在技术性审核层面,只是进行一些数据的合规性、合法性审核,对决算报表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则监督力度不够。以致有些单位的决算报表出现虚报、瞒报等弄需作假的违纪违规行为。

二、完善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建议

针对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当增加反映高校特色的项目

在事业单位决算支出明细表中适当增加反映高校特色的一些科目,如在基本支出明细表增加教学业务费、体育维持费、实验实习费、教科研费、毕业生就业费等反映高校特色的一些项目。

(二)改进资产负债表设置

在事业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没有合并之前,将建设单位会计报表中资金平衡表引入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在建工程”科目,用以反映未决算的工程款。这样建设单位会计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负债、结余资金都可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决算报表就能完整反映高等学校真实的财务状况,当然在编制决算报表时,应把事业账与基建账之间的往来帐款予以冲销。

(三)对一些规定和要求进行修改

1.允许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收支不平衡,这是客观实际,财政部门应修改决算报表编制说明,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要求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不应相违背,一味地追求收支预算平衡只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明确界定,使高校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

(四)增设现金流量表

目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采用直接编制法,将教育科研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全面反映。

(五)加强对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稽查力度,完善决算报表外部监督机制

应该建立高校外部监督机制,对高校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制度,只有经过内部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决算报表,才可以对外报送。这样可以为高校树立一道防火墙,有效制止和防范对会计报表弄虚作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高校部门决算报表主要是高等学校财务收支、经费来源与运用、资产与负债、机构、人员与工资等方面的基本数据的集中体现,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为财政部门审查批复决算和编制后续年度财政预算提供基本依据,并满足国家财务会计监管、各项资金管理以及宏观经济决策等信息需要。同时也为政府以外的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它必须做到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否则财务报表使用者就无法全面了解该单位的财务信息,因而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财务报告也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报表表页及相关项目的设置。使它能够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5)

2.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课题组 《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整合的研究 》[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1)

3.《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1995

篇6

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都不一样,中国的企业是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考察指标是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划分的标准为: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及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及以上;中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二、制定小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规范的几点设想

《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第二条:除不对外筹集资金和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执行本制度。在制定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规范时,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外部信息使用者中,税务部门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企业业主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和现金流量状况;第三,会计方法要简单、易懂,便于使用;第四,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尽可能标准化;第五;适应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且足够灵活,以便能够适应小企业的成长。就此具体谈几点设想:

1、税务导向。目前,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是依托财务会计报表调整而来,我们改进小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涉及如何与税务要求协调一致的问题。小企业的财务报告采用税务导向,也就是以纳税申报表的模式进行报告。在小企业,税务会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税务导向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别表现在:(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的一切财务利害关系人,包括债权人、投资人,也包括经营管理当局,提供公开的财务信息;而税务会计的目标,则是依据税法的要求,计算应纳税额,正确申报纳税,提供企业税务活动的信息。(2)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规。(3)核算原则不同。税法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某些差别,其中主要的差别在于收益确认的时间和费用扣减的项目上。(4)计算损益的内容不同。税法强调的应税收益与财务会计核算的会计收益不同,前者包括了修正一般收益的概念,剔除了一些税法不准扣除的项目,调整了一些准予免税的项目。此外,财务会计重视可预见的费用或者损失,并实行预提损失准备,可税务会计依照税法的规定,或者不承认预提损失,或者只承认有限标准的预提损失。

2、现金制或混合制的应用。对现金流的反映和控制应该是小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目标。现金流量对小企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小企业财务会计可以由权责发生制为主转向现金制或者混合制,这样,既满足了企业控制现金流的需要,也方便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日本的多数小企业都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在于较准确地反映了税法的“支付能力”观念及其应用简便。因为事实上,收付实现制原则允许纳税人根据账簿记录来确定纳税收益。应该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所指的现金流入,不一定非得表现为现款或者银行存款的形式,而是根据现金等价论的观点,纳税人所收到的现金等价物,都列为收益。收付实现制的缺点,是采用该项原则的纳税人对收益和费用的确认时间有很强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以避税为目的的人为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混合制的应用有很大的好处。混合制原则,亦称联合基础,指联合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原则兼收并用。平时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处理,按实收实付情况登记入账;期末决算时,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损益归属期加以调账,计算税基。也有的纳税人采用相反的程序,平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到期末决算时再依收付实现制原则加以调整。这种原则的优点,可使平时的会计记录简化,同时也兼顾了其中损益计算的正确性,故而受一些中小企业的欢迎。

3、简化财务报表及信息报露。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可能在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那里变得毫无意义。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从而小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纳税的需要,税务部门并不需要小企业提供类似于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所必须对外提供的对投资者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4、财务报表的审计。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可免于审计。如前所述,小企业的外部报表使用者基本上只有税务机关。税务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公允性发表意见,其依据是公认会计准则,而税务机关所要求的是以税法为依据的税务审计,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依法纳税。众所周知,公认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利润的定义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源于两种体系的不同目标。公认会计准则更关心的是如何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法则有两个目标:提高财政收入及引导纳税人的行为。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满足税务机关监督企业依法纳税要求的情况下,关于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审计问题对于作为小企业报表主要使用者税务机关并没有影响。如果小企业有银行贷款的话,则其外部报表使用者也可能包括银行。即便如此,由于小企业本身就具有规模小,应变能力差,风险大的特点,银行在做出贷款决策时往往要求要有资产担保或信誉好的其他企业的信用担保。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企业所提交的财务报表是否已经过审计对于银行的贷款决策并没有影响。事实上,如确有需要,银行可单独要求企业进行专项审计。

三、小结

篇7

1.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不够强。根据相关研究来看,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质量不高,与其组织能力、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着极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企业财务决算工作都存在组织能力、责任心不够强的现象,而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管理人员没有对决算文件进行仔细学习,没有重视单位报表上报的具体时间、填报说明和新会计核算调整等咨询,在完成报表编制时仅仅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流程来进行。其次,没有及时了解上级对决算工作的新通知,以至于在会审报表时产生诸多错误,对公司的汇总进度造成严重影响。最后,材料没有完整的情况下进行上报,导致会审现场需要进行各种补救,阻碍会审的顺利进行,并对整体报表质量造成影响。2.业务水平不够高。当前,业务水平不够高,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材料分析时前后不连贯,不能做出数据的充分解释,没有重点分析关键变动数据。其次,没有重视人工审验,仅通过决算软件效验软件来进行,导致部分合理性指标出现问题。最后,不能熟练操作决算软件,对于各功能联动使用缺乏理解,甚至需要在会审过程中对报表数据进行修改。3.硬件软件建设落后。首先,数据不能准确穿透在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不能实现系统数据的统一性,导致出现部分报表的编制和处理需要使用人工完成。其次,没有完善系统的开发,人工子系统没有对内部关联债券债务加以开发,将影响各子公司的数据在相互提报时产生较大差异,如果要进行审核,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最后,某些单位没有对内部网络系统进行连接,属于单机版操作财务信息系统,其产生的数据也不能利于上级随时查询,财务信息系统无法进行异地登陆。

二、提高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质量的相关策略

据2016年的企业财务决算报表数据来看,某个市的国有企业已经有55户,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83亿元,负债总额高于77亿元,所有者权益已经超过100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83500万元,利润总额超过71700万元,净利润都达到了63790万元。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质量,应采取的策略有:1.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首先,对文件进行整理汇编,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手册编制,并结企业资金、社保管理、会计核算薪酬和管理等进行进一步完善。其次,文件的制定,同时对编制要求加以明确。根据我国财政部和相关单位的文件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情况,将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问题进行文件制定,并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一是升级整改;二是税务问题;三是会计核算变化项目;四是报表报送时间等。2.决算组织进一步加强。要提高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质量,决算组织的强化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财务关联数据对账必须提高,通过企业年度决算对账存在的问题,将预对账制度予以完善,并提前完成对关联交易和内部债券债务的复核,利于提前了解存在企业内部的关联项目。然后,重视财务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平台为财务问题的交流提供平台,其能及时)传达决算工作,并能让沟通解答无限制。3.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财务决算工作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基于每个人员的基础条件不同,需要对培训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对课件的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培训,不仅能够让老决算人员进一步提高,还能让新决算人员快速投入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培训内容时需要考虑到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保证内容的全面,并突出重点。另外,在进行培训时可以采取现场答疑和案例讲解的方式来强化培训效果,通过针对性的讲解能够利于对专业能力的提升。4.保证决算工作数据的准确性。首先,需要在审核报表前做好相关准备,各类科目明确,将审核标准和方法提前定制,并规范审核流程。同时,完成重点审核资产负债表前后三年的数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为了保证数据的合格效率,需要根据以往容易出错的数据和铁路总考核通报情况,将必要的审核公式加以增设。其次,保证职工薪酬和工资薪酬管理一致,特别是人数指标。此外,会审小组人员的组织,对会审人员职责加以明确,并将审核流程明确,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实现审核标准的高度统一,将企业几年来的重点审核项目进行有效讲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结果,高质量的财务决算报表是必不可缺少的,因为通过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出来。同时,对报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能够在其中发现有价值的数据,并能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做项目决策时进行重要参考作用,并符合外部社会的监管,保证企业的持续化发展。

作者:孙艳 单位:广州市运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在我国现代化的企业中,会计是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在科学技术不断普及、知识水平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不仅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能更好的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研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2.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首先,财务会计在多方面体现了管理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中可以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是门复杂的学科,也包括众多先进模型和方法,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可以被财务会计借鉴,为財务会计服务。第二、财务会计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和信息来源,辅助管理会计的运行。财务会计记录分析企业运行状况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营运状况,形成书面的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对企业某一或某几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分析,管理会计所用的经营业绩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就是财务会计提供的。因此,在财务部门工作程序中,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之前的一个环节,为管理会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管理会计是传统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延伸。

2.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不一样。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六要素,其分别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会计主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核算,进而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层以及决策层的决策、绩效评价和控制,对资金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和预测,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外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或者必要的财务信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个人、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属于外部会计。管理会计是向企业内部提供有价值和有效的经营管理的信息和最优化的决策信息,为企业内部的各层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和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信息,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其属于内部会计。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的工作重点不一样。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它的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做账报账,工作的重点是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登记等处理,提供的是过去的企业资金流向的动态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属于内部会计,它的工作是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所服务的,工作重点是面向的未来,是对在掌握历史信息基础之上来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必要的预测以及决策。

3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3.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

当前,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是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经营管理与经济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就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来说,许多高层人员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尤其是在会计职能的认识中,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录、统计与汇报层面,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此外,会计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的认识也存在着缺陷,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计只是作为企业记帐员,熟悉掌握着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与财务业务,但是在企业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却因自身的知识不足,无法为其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基于此,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真正的长期立足,并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重要性,并积极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转变传统理念,正确看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的职能,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2建立系统完备的现代化企业会计制度

每一个有效运行的事物,都必须建立一套成熟、健全的规则体系制度,会计管理也不例外,而企业会计运行的重要导师即是科学的会计准则。明确划分财务工作人员的权限,以及分工,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协助调配各项资源上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层及领导正确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决策等。因此,现代企业目前首要的任务即是建立完善的会计体系制度。

3.3培养更加专业的会计人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会计人员定位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需求,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就需要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的企业会计人员,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优秀的会计人员队伍。企业可以根据相关会计标准严格选任会计工作人员,选任之后再对其进行专业的会计培训,使其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具备较高的执行力。也可以在企业内部挖掘优秀的人才,对原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熟悉相关的业务工作,将企业的会计人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3.4融合要讲求“循序渐进”

要想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完美的融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其中包括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内涵的认识,对两种会计系统的特征、职能的认识,使它们的作用能够极大的发挥。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现有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平稳实现企业会计体系的整合、完善。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发展中存在固有的会计观念和方法,针对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发展程度低的现状,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然后才是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齐头并进是指无论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还是实现两大财务系统的融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协调规划,经营中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每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对接,就能将二者进行良好的融合。

3.5组织机构要实现“融合型”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立单独的管理会计部门,预算决算、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都由财务部门来承担。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包括在这其中,不仅加重了财务会计的工作,也使管理会计的职责失去了实现的基础,不利于工作的展开。所以要在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预算决算的职能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会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如果有了独立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机构,就要将这两种会计体系有机的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3.6积极推进会计报告的改进与完善

財务会计所提供的是整齐划一的报表体系,但不同使用者对信息存在不同的需求,因此反映受托责任可以实现财务会计真实职责的表明与反馈。而管理会计报告则以面向决策有用为核心,通过披露实现企业外部人员内部会计信息资料的获取,从而为后期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而改进会计报告使得信息需求者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制定个性化筛选,从而获取对决策有效的指导信息,保证决策的科学有效。

3.7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效,特别是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财务会计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确认、统计与填制会计凭证;而在管理会计中,则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来编制会计报告。因而,工作人员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基础数据,仅仅靠手工计算和整理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现代企业会计提供便利的方式,简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从而构成会计信息目录,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其融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形势下采取有效的会计融合方法,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目的,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中华.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6,01:135-136.

[2]夏成娟.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时代金融,2016,05:108+111.

[3]矫爱红.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6,03:192-193.

[4]程良.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22+233.

[5]梁原.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探讨[J].新经济,2016,21:77.

篇9

摘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改革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

关键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提高效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到,“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

根据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政府不仅可以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据此做出政策上的调整,提高财政经济长期可持续性。然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涉及到政府财政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其基础是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它构成了政府财政数据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信息化应及时跟上,事实上,覆盖政府财政管理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关键支撑。

由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口径复杂、涉及数据来源分布零散,数据采集过程长,操作难度大,协调配合要求高,无任何现成模式。通过传统手工编制报表并逐层上报,容易造成了数据填报、审核、汇报周期长,工作量大的问题。因此建设一套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模式相匹配,并能够适应政府综合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满足政府各级管理部门报表逐级上报汇总的需求,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

久其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进程,其主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撑,从而保证财务报告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建设符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求的政府会计信息化系统。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部分构成,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则是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既分离又联系,最大程度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要求,而且有效降低会计人员工作量,久其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在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增强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等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将预算会计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有效建立关联,实现以电子化会计信息为对象的政府财务报告数据体系,为中长期财政发展、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和政府信用评级提供信息化服务。

二是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系统。依据政府财政综合财务报告准则,借助财务数据自动采集、数据管理功能以及政府财务报告涉及经济事项合并、抵销、调整规则处理机制,规范报告编制、上报工作,减轻内部数据核对工作量,提高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和质量。实现自动或辅助生成财务报告,并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并表、汇总、审核等项工作。针对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的调整、合并抵消、工作底稿工作可最大程度自动化处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多口径合并,可实现多组织机构、多层次合并范围管理。支持层层合并、大合并、自定义单位合并的模式。

第二,抵销分录自动化,全自动生成抵销分录,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节省大量重复、繁杂的工作量。支持手工抵销、输入抵销分录方式形成抵销分录,并显示对账差异。

第三,多样的工作底稿,提供合并明细型、借贷方向型、抵销明细型、合并数型等多种工作底稿展示方式,支持同一合并范围的多次合并结果工作底稿的版本对比。保留合并计算全过程数据,提供合并过程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篇10

[论文摘 要] 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核算将事业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作为两个会计主体,实行两套会计制度。目前,这种双轨运行机制已经不符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在事业单位取消建设单位会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并账后的会计处理方法。

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建设单位的一种专业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核算将建设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作为两个会计主体,实行两套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中设置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进行核算,反映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事业单位经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随着我国投资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双轨运行机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还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一、双轨运行存在的问题

1. 与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不相符。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事业单位会计理论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0年的第4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中指出,非营利组织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向使用者提供对资源配置决策有用的信息;(2)向使用者提供评价服务及持续提供服务能力的信息;(3)向使用者提供对评价管理当局业绩和受托责任有用的信息;(4)向使用者提供有关资源、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方面的信息;(5)向使用者提供管理人员的说明和解释等。我国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第十一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从上述阐述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受托责任评价和资金分配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有其特殊性,其使用者包括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不同的使用者关注不同的信息。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双轨运行,任何一个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信息都是不完整的,而且由于两个会计主体在会计要素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导致非专业人士很难将其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而会计重要的职能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和报告财务信息,虽然财政部门在部门决算报表中将基本建设收支并入决算报表,并剔除其虚增部分,但是在资产负债情况中却没有将建设单位会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反映,这种制度设计的缺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应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会计信息使用者不知道传统的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之外还存在建设单位会计,大部分单位向外提供的报表只包括部门决算报表而不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事业单位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分离使得会计信息不够明了,不便于理解。目前决算报表将基本建设收支纳入报表体系,基本建设收支情况能够完整在部门决算报表中进行反映,但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服务于预算管理结构的框架,部门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事业单位局部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而在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中,资金平衡表是反映建设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的报表,信息使用者关心的资产负债情况却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对偿债能力等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标揭示和披露不多。制度设计造成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加上其透明度较差,所以不能提供反映事业单位完整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3. 地位不明确。目前我国会计体系分为两个层次: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基本建设拨贷款会计等。建设单位会计独立于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之外,很多会计人员甚至不知道建设单位会计这门学科的存在,大部分学校会计专业也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均未涉及建设单位会计的内容。地位的尴尬无疑会导致从业人员资质的下降,最终影响该门学科的建设和理论的发展。

4. 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核算将建设单位和事业分别作为两个会计主体,在事业单位会计中设置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进行核算,反映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事业单位经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这种双重会计主体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基本建设活动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其建设和交付使用并没有分离,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与单位其他资金一样,均在事业单位循环周转,双轨运行人为造成资金管理核算上的分裂和资金链的割裂。由于传统的财税检查侧重于事业单位会计,导致有些单位将本应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资金转入建设单位会计核算,从而规避相关检查,不利于对基建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和统筹利用资金。

5. 与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不符合。经济决定财政,经济体制朝着市场化方向的转变,决定了财政体制只能朝公共化方向演变。从1998年开始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实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但是目前核算体系很难与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部门预算将基本建设收支全部涵盖在内,但是在实际核算时又实行两套会计制度,从而造成了预算与决算“两张皮”的现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拨款到商品或劳务服务商。对于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在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工程款时,既要在事业单位反映事业收入,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事业收入”,同时借记“结转自筹基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支付工程款时,在建设单位会计中既需要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基本建设拨款——本年自筹拨款”,这样的话,才能在事业单位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分别反映收入和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工程款时,在事业单位必须借记“结转自筹基建”,贷记“事业收入”,同时在建设单位会计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贷记“基建拨款——本年自筹拨款”。但是这种双重反映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