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服务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服务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服务贸易

篇1

(一)规模经济优势。多宁在其文献中提出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二)人力资源优势。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引入人力资本这一高级生产要素来解释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对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发展,能部分解释发达国家在金融、保险、咨询、会计、通讯、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业部门的比较优势,也能部分解释当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要素增加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动态性问题。外国会计公司为了在我国迅速扩大业务量,一般会以高薪、出国培训、良好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技术方法等条件吸引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一批高素质的执业人员,从而导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的流失。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从人才结构、人才引进模式、员工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都比国内会计公司有明显优势。

(三)声誉优势。克莱格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良好的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他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他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他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

二、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现状

(一)形势不容乐观

1、国外对华会计服务的压力。会计市场全面开放后。国际会计机构将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会计审计技术、强大的国际背景和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优势,抢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防范风险能力差的会计服务机构将面临破产的风险。从近期情况看,在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商业城市都有“国际四大”(指普华永道、永安、毕马威和德勤)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代表处。其业务收入水平不仅处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前列,而且我国所有境外融资的公司及境内融资的大公司均是他们的客户。

2、我国会计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一方面国内市场被抢占。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会计公司基本上都已在我国开办了组织形式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在我国的会计市场中一直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他们有着雄厚的资本、良好的信誉、完善的体制、高素质的人员和广阔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国外市场没有启动。不仅在发达国家因“审计技术”落后的原因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不被认可,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因“国际声誉差”等原因导致市场被抢走。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本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资本的有效流动和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公司差距很大

1、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只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数量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执业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突出问题。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统计,目前我国有会计师事务所5,600多家,注册会计师7万余人。年均业务收入在300万~14,000万元之间。而目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其专业从业人员为10,623~146,000人不等,年业务收入大多在11亿~153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无论从执业人员数量还是业务收入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执业质量尚待提高。在我国,目前转制后的事务所90%以上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注册资本大多是30万元。在当今会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当局,在利益的驱动下,以降低执业质量,争取执业数量来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抱着一种能赚则赚,能捞则捞,反正事发之后所承担民事责任是以注册资本为限的思想,从而使执业质量、审计质量受着严重威胁。在服务范围上,中国会计服务行业仍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新兴业务收入与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偏小,这是必须尽快加以改变的现状。

三、对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启示

(一)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革,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合并”、“联合”扩大会计事务所规模。面对加入WTO,特别是国外事务所的进入,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乐观。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纽带,有步骤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并、联合,实现优化组台,规模发展,尽快组建一批规模大、素质高、专业分工细、办公条件好、社会信誉高、可以与国际会计公司抗衡和竞争的中国自己的会计事务所,建立服务功能强大、内部管理严格、执业水准较高、地域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走规模经营之路,发展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会计师事务所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扩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从国际会计市场来看,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服务业务占“四大”会计公司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传统的咨询服务业务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有开拓未来市场的远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市场份额,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单纯的审计业务,转向会计、审计、税务、管理咨询、网络服务并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会计市场上有所作为,在提高传统审计业务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开拓新业务,必须积极向咨询服务和服务领域拓展,实行业务多样化经营战略。

(二)增强品牌意识。正确选择可比的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对其价值观念和公司营销战略、风险防范、基础建设、人才资源发展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以指导公司建设与发展;选择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合作或成为其在中国的成员所;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财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司执业质量和公信力,树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引进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先进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我知名品牌。

(三)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对有潜力的人员更应加紧进行国际经济、法律和外语培训,使他们尽快通过外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选派人员到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和锻炼,有计划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的博士生、硕士生,以不断壮大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2、应积极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引进渠道。除了注意国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外,还应积极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子以及在国外知名会计公司工作、获得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级人才回国发展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应积极储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内部审计、保险精算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为未来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已获得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中国公民,采取相关科目免试政策,使其尽快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并鼓励、扶持他们在国内兴办会计师事务所。

篇2

从这些国际会计公司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们经历过三次会计国际化浪潮(Daniel,1989)。第一次是在18世纪年代后期英国的会计公司追随英国资本向海外市场的流动而在相应的国家建立了业务办事处(Jones,1986)。第二次会计公司国际化拓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逐步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它们的经济势力遍布全球(Vemon,1966)。第三次是在欧盟共同市场的出现和许多原为计划经济的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增多,推动了20世纪80和90年代的会计国际化倾向(Cooper,1998)。会计服务国际化的结果是在会计、金融、咨询服务业中少数能提供综合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从历史上看每个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步伐并不是一致的’它们在各国的业务开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分析其原因,部分可能归于所在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部分是这些国际会计公司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决定在该国的存在水平。本文研究国际会计公司在特定时间点上在各国存在的变化,来分析检验造成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因素

1、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和会计公司声誉

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性质是决定会计服务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Davidson,1980)。在市场经济下,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会增加一个国家对审计、税收、会计和咨询服务的需要。而上述需要的满足可以由本国会计公司提供,也可以由国际会计公司来补充。

影响国际会计公司跨国经营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股票市场的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内投资者对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尽管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长,各国股票市场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内资金(Baxter,1997)。当企业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它们会转向聘请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以便达到提高其财务报表可信度的目标(Firth,1992;DeFond,1992)。大部分研究发现会计公司的声誉是其决定其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大型国际会计公司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它们在声誉上有区别于小型会计公司(Beatty,1993;Francis,1987)克莱格(Clegg,1993)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基于在服务质量高度不稳定下的良好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它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它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它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它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许多研究都表明国际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被认为是高于当地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这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对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就越高,因此也就为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业提供了机会。

2、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对会计公司国际化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些会计公司自身成长的历史中看出端悦(Sluyterman,1998)。例如,英国会计公司在北美设立的第一批分支机构就是因为要审计英国在北美的信托资金投资而设立的。事实上,英国的会计公司GeorgeTouche(现为DeloitteandTouche,德勤会计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监督英国的海外投资(Collard,1983)。同样地,KPMG(毕玛威公司)成立于1890年,目的是为了保护德国在北美的投资(Cypert,1991)。这些例子说明对外直接投资(FDI)是会计公司国际集团经济研究2006.1上半月刊(总第189期)化进程的一个导火线o国际资本流动的性质和形式现在巳发生很大变化(Davis,2001),这将为会计公司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一轮的机遇。

研究战略方面的文献也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有显着的影响。例,艾美利(Erramilli,1990)列举了“产品公司”和“服务公司”的差别。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出口它们的产品而实现国际化,而服务公司国际化则必须在其它国家建立实体存在才能提供它们的服务。服务公司可以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或市场开拓战略(Sharma,1998)。对于大部分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它们都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来实现国际化进程(Daniel,1989)。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项目来看,国际资本流动有五个主要项目:(1)国际贸易;(2)对外直接投资;(3)组合投资;(4)外国援助;(5)私人汇款。上述中的每一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而不断变化的。每一项资本流动都增加了对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

3、追求规模经济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文献认为一个公司在多个地区经营各类业务比独立的一个公司在每一个地方经营一种业务更有利可图。多宁(Dunning,1973)在其文献中总结出一个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上述观察在会计服务业得到国际会计公司大规模合并证据的支持(Cypert,1991;Todd,2000)。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是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国际会计公司能够为其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AICPA,1997)。例如,一个客户可能需要审计、税务和咨询三项服务,一家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上述三项服务比三家会计公司分别提供其中一项服务要更有效率,因为会计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会计服务首先需要了解其客户的经营业务,该了解过程发生的成本是相当显着的。当然范围经济性的实现一般限于那些需要提供多种服务的大型客户,。这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大型企业越多,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因为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一般比其国内的小型会计公司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会计公司的规模经济性可以体现在培训、研究和信息系统方面,而在提供职业服务的生产方面就很难取得显着的规模效应,因为会计服务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会计服务更多地依靠于客户的面对面接触,虽然部分服务活动可以用技术来取代,而关键部分活动依然取决于专业人员的工作。

交易成本经济性可能是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一个客户可能很容易同国内的多家会计公司建立一系列服务项目合同,但是管理、执行上述由多家会计公司提供的多项服务合同的成本可能比管理一家能够提供其全部需要服务的会计公司要高。一些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在提供全球会计服务时能够做到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保持成本竞争性(Sullivan,2000)o

4、进人壁垒

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会计服务质量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和知识。盖达克(Gaedke,1973)研究发现一国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是国际会计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在教育相对欠发达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国际会计公司比当地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的优势。而一国服务业市场是否对外开放是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研究俚设和变置设计

基于上述的讨论,我们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1: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经济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该关系反映对一国对会计服务需求的基本动力(Davidson,15>80)。

假设2:国际资金流动与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呈正相关关系。

早期相关的研究指出(Cooper,1998;Allen,1993),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市场主要同国际资本流动项目中的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有主要联系。

假设3: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证券交易所的存在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它同时为大型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大型上市公司愿意为具有良好声誉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的服务支付优惠的补偿(Menon,1991)。所以,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和上市公司数目的多少将意味着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获得会计业务机会的多寡。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增加将有助于国际会计公司实现范围的经济性和规模的经济性。

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国际会计公司采用客户追随战略,当一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际会计公司巳有的客户去该国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越多,而该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在该国开展会计服务。检验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志是该国是否为关税贸易协定(GATT)的签字国,因为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下,所有签字国要给予其他国家“最优惠待遇”,同时逐步完善贸易自由化。

依变量-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性。穆迪投资在1988年对当时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的存在做了一次调查(Moodys,1990)。调查当时共有20家国际性会计公司,但是能提供有效数据的国际会计公司数为11家。11家国际会计公司在当时194个国家中的143个国家开展会计服务业务。

独立变量:独立变量的数据来自各种途径。每一个变量的取值用三年的平均数(1985-1987年)。

(1) 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规模一般可以用GDP来表示。由于GDP指标同大部分国际贸易统计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为此,在多重变量分析中,我们用人均GDP的对数LG(GDP/PERCAP)作为变量指标。

(2) 国际资金流动:用三个变量国际贸易TRADE(对数形式)、对外直接投资FDI、组合投资PI衡量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资金流动的水平。国际贸易以该国进出口总额为准,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以一国接受资本数量为准。

(3) —个国家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用下列变量来衡量:变量STOCK(代表该国是否有证券交易所,有证券交易所ST0CK=1,否则STOCK=0)、上市公司数LIST、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AVE。

(4) 市场进人壁垒:用变量GATT表示该国是否属于1988年关税贸易服务协议的签字国。

三、数据和棋型

用下列概率回归模型检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个国家存在的概率及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

                                  

四、结果和分析

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25,样本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2、表3,概率回归模型结果下表4。

从表2、表3中可以知道国际会计公司在样本国家中存在的比例为76.8%,国际会计公司在经济强大、国际贸易程度高、证券交易市场发达的国家有更大的机会开展会计相关业务。在概率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2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是显着的。

上述表中的结果显示假设1的结果是成立的,GDP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关于假设2(国际资本流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概率回归模型表明一国国际贸易的水平是国际会计公司迸人该国的关键变量。关T假设3,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的存在并不显着相关,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国际会计公司存在的一个相对重要的解释变量。

对于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并没有显着受到有关政策壁垒的影响。例如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同该国是否为GATT签字国没有显着关系。

五、结论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自用化的逐步推广,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国际商务研究文献指出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主要由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公司声誉、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进人的难易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一年的实际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

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同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水平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篇3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标准化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师职业组织之间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形式相互给予参与方取得对方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优惠,从而使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会计师职业机构之间实现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过程。

一、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机理分析

要回答如何进行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注册会计师资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服务标准化的制度安排

注册会计师资格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审计等会计服务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本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专业能力鉴定的凭证;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

“取得在公众会计领域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职业机遇。”

可以认为,注册会计师资格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过程中,各国、各地区都相应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引入了形式与内容各异的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安排实质上是注册会计师资格最低要求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一种对审计及相关服务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其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获得效率和效益。首先,从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确定审计服务提供者的职业能力来保证信息的质量。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一过程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极不经济。因此,需要权威机构向信息使用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注册会计师资格就是这种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技术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资格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注册会计师能力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通过这一考核过程,基本保证了从事审计、鉴证等业务的从业人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

其次,注册会计师资格是社会对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劳动力产权的界定赋予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的特许专营权,与此同时,也使得权利与责任的链条得以建立。这样一来,包括职业道德、法律等社会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在英国,1948年就确立了审计业务必须由特许会计师来完成,而美国的法律也限定只有符合各州和司法管辖区的特定要求,才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同时,法律只允许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尤其是鉴证服务,其他人提供这些特定的服务则属于违法。与这些权利相对应的则是有关注册会计师的许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条款。

归根结底,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一标准化过程保证了审计及鉴证服务可以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可以想象,如果不存在注册会计师资格,那么什么人都可以从事审计、鉴证服务,审计与鉴证业务的质量将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而依赖于这些业务的经济活动将很难开展。假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那么广大的投资者怎么能够放心地把资金投入这些公司呢?

(二)资格互惠的驱动――贸易自由化

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一种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安排,在过去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其效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引入,使得社会经济处于了帕里托最优的状态。但这是就一个具体的国家来看,如果放眼全球,情形就不那么乐观了。因此从实现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流动的视角来看,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势在必行。

“发展中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逐步推进,正成为国际间服务贸易的壁垒之一。双边协议和地区性的贸易自由化表明消除壁垒是可能的。”①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前提是国际间会计服务贸易的存在。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带动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国际间分工与协作是一国经济平稳发展所必需的。以我国为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优势,消费市场优势;而发达国家具有资本、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引入国际资本,带动了我国对国际会计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实际上很早就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可以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轨迹中窥其一斑:一方面,四大几乎垄断了我国国外上市公司会计的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四大在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及相关服务市场中的份额也是排在前列的。

虽然会计相关服务贸易伴随着资本的流动而得到了发展,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首先,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表现在国外事务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中,常常要从香港或其他地区调用审计人员,而国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大有人在;其次,很多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在我国大肆推广,并给予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一些优惠,而我国却很少有相关方面的安排。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方面的安排欠缺可能难辞其咎。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服务贸易的壁垒,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服务上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服务的国际化也是势在必行。如何在给予国际上其他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同时,把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推向国际并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二、资格互惠的路径选择分析――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各国、各地区都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都拥有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制度。因此一旦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全球化问题时,是构建一个合理的“接口”,还是采取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争论。采取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必然带来信息成本的斗转直下,但这也意味着全面的制度变迁,由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其成本高昂。

决定制度变迁轨迹的有两个因素: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如果没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而随着收益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的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行强化的机制就会起作用: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这就是制度创新中的规模经济。2.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进而实现协调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他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这项正式规则发挥作用。4.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续下去的不确定性。

虽然经济全球化表现出的资本全球化流动、跨国公司层出不穷等诸多特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全球范围内的趋同起到了外部推动的作用;而且有人认为制度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并倾向于发达国家的资格认证,但是应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的分析表明,短时间内这还是个理想。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为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提供一个合适的对接端口。

在这里要分析的问题其实转化为:寻求资格互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从哪一种制度创新方式中获取最大的“外部利润”,与此同时,其成本是低廉的。必须承认,尽管采用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可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荡平许多障碍,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这种收益与以对接方式实现资格互惠的收益相比并不会显著增加。相反,由于现存的各种制度,其制度变迁的成本必然异常高昂,如表1所示。

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都是与其特有的制度和环境相伴而生的,单纯地追求统一可能得不偿失。以我国为例,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已经运行多年,逐渐建立起了相配套的其他制度,基本上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13万之多,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的协调效应已经显现,再加上适应性预期的存在,客观上都支持着现有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如果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采取类似ACCA的资格考试方式,其成本将是极其高昂的。

三、在我国推进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利弊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进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已经走过了单边认可和双边互惠两个阶段。从实质上来讲,自1979年改革开放起,我国便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承认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以致当时的六大先后在中国成立了办事处和分所。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11月,1991年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在此期间,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实质上得到了单边优惠式认可。

真正意义上的资格互惠始于2004年,标志性的事件是2004年8月27日,财政部会计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与两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协议》。协议规定:参加内地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全科合格的人员,在报名应考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专业资格课程时,可以豁免“财务管理”和“审计和资讯管理”两个单元科目;参加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专业资格课程考试并全科合格的人员,在报名应考内地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时,可以豁免“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两个考试科目。为了具体落实实施事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经友好协商,于2005年5月19日在杭州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实施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正式启动。

之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又先后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澳洲会计师公会等协会组织签署了互惠协议。至此,我国逐渐与全球各主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团体展开了双边互惠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工作。截止本文完成时,国际和香港地区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已有240多人,其中资格互惠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在我国推进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利弊

前面的分析,已经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国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客观条件来讲,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有利有弊。

资格互惠有利于迅速培养大批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培育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助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目前而言,我国在内地以外上市的公司几乎是聘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服务费用金额巨大。以2004年至2007年赴美上市的57家企业为例,IPO融资额合计为109.6亿美元,上市费率为7%左右,这一审计服务市场的规模上亿元。伴随着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到香港和境外上市的公司数目将与日俱增,与此相对应审计服务需求也将急速增长。改变目前国内事务所国际化人才匮乏而无法走出国门承接业务的尴尬局面,资格互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

然而,资格互惠也让我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首先,资格互惠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四大所在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资格互惠后国际四大将迅速拥有众多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将更有利于他们在中国拓展业务。截至2008年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会计服务市场收入达到103.89亿元,占中国会计行业总收入的33.5%,优势非常明显;其次,资格互惠后虽然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国际人士未必比取得国际资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多,但由于事务所声誉、规模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诸多限制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要走出国门提供会计服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结语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顺应当前的经济和会计发展形势,开展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活动势在必行。作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做大做强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必要性已经无需争论,现在要做的是在现实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考虑到制度变迁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性质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在与国家和地区实现资格对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范围和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aroline Aggestam. Towards a global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1999:805-813.

[2] Parveen P. Gupta. International Reciprocity in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ancy, January, 1992:46-54.

篇4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40家中小企业中,有8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建账不规范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四)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五)现阶段会计法律制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2)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3)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4)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有效地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

(四)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入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篇5

关键词:WTO;中国会计业;影响;挑战;措施

一、加入WTO给中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加快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这为国内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国内会计行业开展新业务

WTO要求成员国允许进入会计服务业的各个领域,这必然促使管理当局批准本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可以进入相关领域开拓新业务,同外国会计机构竞争。此外,加入WTO所获得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会计中介机构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发展会计业务,提高本身实力,而市场准入原则减少了会计服务业的垄断,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成本,有利于银行间的竞争。

(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涌入中国,他们的优势在于:为审计提供全球的保险,审计或会计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答,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指南,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所有这些都会促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建设,会计信息质量由此逐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会计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将以更大规模和深度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会计问题,所以对于资本市场会计方面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会计研究将会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会计研究人员可以更多地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经济依据来进行研究。因此,加入WTO不仅给资本市场带来繁荣,也给会计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和生机。

(四)有利于中国会计行业学习国际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中国会计市场开放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可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内开展业务。这样,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也存在大型审计等业务方面的合作。但是,国内会计中介机构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低、技术手段落后、服务种类老化、竞争水平和层次低,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管理、客户开发、人事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经验,特别是在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有独到之处。他们的介入,为中国会计中介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成熟的经验,加快我国会计中介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五)有利于中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法制化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加强,经济业务在规模和数量上必然增加,其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间的预测及决策,为利益相互集团所重视。应该说,加强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WTO规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则,但在其他有关规则及其执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加快对外贸易法规及其相关会计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国内有关立法来保证国际协定和条约的顺利实施,保护各方的经济利益。如2001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为中国加入WT0后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为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会计方面最基本的规范。

(六)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软件部分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处理,缺少企业财务工作需要的管理与决策功能。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孤岛,企业信息难以同其他功能信息相互融通。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网络经济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促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推动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

2000—2004年,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具体会计准则16项。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目标上。基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同一个经济实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出发点,企业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其目的是唯一的,就是通过财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服务的。其次,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准则。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再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第四,表现在我国的一些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国情,而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存在着一些分歧。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化

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涌入,以及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必将加剧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

经济的全球性,为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全球化。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国际“五大”或其他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它们在全球各地均有成员所或办事处,形成了服务的网络,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活动同样可以全球化。但就目前来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为其提供全球。能提供全球化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却不多,能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竞争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因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难以付诸实施。

(三)国内会计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广大民众的文化

水平以及民众的收入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会计行业是高智商的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行业发展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技术等直接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发展的机遇。国际会计机构将以高薪、出国培训的机会、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争夺战,将会致使国内会计行业人才流失。三、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的应对措施

(一)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两种偏差: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在操作上单向协调倾向严重。

对此,笔者认为会计的国际协调与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对于存在依据的合理差异,我们要承认其存在客观性。在会计准则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也并非与国外没有相同之处,在技术层面上,国际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就应该吸收借鉴进来。我国近几年已修订和新颁布的具体准则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在过渡时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步伐。

(二)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原则,作为市场中的个体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信息。但是,我国仍存在着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会计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显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应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此,同样会面临上述问题,这显然也是外国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尽可能取消不同行业会计制度,推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加快以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开拓会计服务市场多元化,实现会计国际化,

加入WTO后,会计服务市场的需求呈多样性,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需求同步增长,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无限商机,但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因此,会计行业要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开辟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投资新技术、走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减少经营风险。首先,保持会计、审计和税收服务业务;其次,拓展咨询服务业务。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加人WTO,使我国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受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增强,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行业受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发展程度和信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加剧。我国的会计行业唯有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前途。首先,加快会计准则等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其次,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服务业务;第三,引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和活动,提高我国会计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地位等。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

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两大法宝”。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培训、客户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是技高一筹。相比之下,这正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的东西。可以肯定,加入WTO后,不仅国内事务所间原本激烈竞争会加剧,而且国外的事务所也会对国内事务所的生存产生新的冲击。同时,国内事务所还面临着如何走向国际会计市场问题。培养注册会计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其执业水平是国内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事务所走向国际的必要条件。

(五)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师的素质,防止人才流失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

1.下大力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目前,国家已在23所高校举办了CPA专业,有望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并参与国际竞争。

篇6

一、加入WTO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1.对行业管理层的影响。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定,对会计服务市场的管理,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予以市场化和法制化,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例如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不良行为的道德惩戒等操作性法规和行业自律规范等均不十分完善。二是管制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只有部分条文见于一些法律和规范当中。入世之后,国际会计公司将会采取联合、兼并的方式快速抢占市场,并可能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局面。过去以行政审批方式来保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免于被吞并的行为将被视为非法。因此,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必要的兼并管制应当提到议事日程。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法规是一个有机系统,在短时间内制定一系列前后衔接、内在贯通的规范体系,对管理部门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入世不仅要求我国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而且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等原则也迫使我国对现行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法规做出全面系统的修订。目前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和会计审计准则等。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五项原则一一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许多违背上述五项原则的条款。以市场准入原则为例,《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采取合伙或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此条属于“限制或要求服务提供者通过特定类型的法律实体或合营企业提供服务的措施”,显然与市场准入原则有出入。此外,财政部先后颁布的《关于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中国境内发展多个成员所的通知》、《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定境外会计公司只能采取成员所、合作所和代表所三种方式,也属于“通过对外国持股的最高比例或单个或总体外国投资总额的限制”来限制外国资本参与的措施。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这些条款都有必要予以修订或废除。

入世之后,境外会计公司大量涌入中国会计市场也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境外会计公司是否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物价部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是否应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对其实行什么样的管理等将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2.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虽然外资会计公司尚未全面进入中国会计市场,但其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冲击已经充分表现出来。如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除了垄断我国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中的B股和H股以及海外上市公司的鉴证业务外,在国内业务中的比重也迅速上升。1998年,有六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了8家A股上市公司的发行审计,比1997年增长了6%,而且这些公司的国内业务基本上属于风险小、回报高并有长期合作潜力的客户。如,普华永道公司的国内客户包括青岛海尔,小天鹅等。执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内会计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能否与经过百年发展、从事跨国服务的国际会计公司竞争?加入WTO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首先,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加入WTO,为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会计服务市场,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方面发达国家觊觎发展中国家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来评价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职业,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加之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审计技术的落后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很难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从而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巨大压力。

其次,在发达国家执业很难。注册会计师跨国执业的主要原动力在于商业的全球化,也就是说中国注册会计师真正走向世界要依赖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加入WTO后,需要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能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国际“四大”或其他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他们在全球各地有成员所或办事处,形成了服务的网络,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显然,目前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提供全球性的服务,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可能会因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难以成功。另外,我国目前真正能称之为跨国公司的企业为数不多,规模甚小。原有的一些国有企业的跨国发展也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为其提供审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没有跨国服务的机会。

再次,被迫让出部分会计市场。一方面,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渐取消对国际会计机构在业务方面、机构数量方面、从业人员、规模方面的限制,使其享有与国内会计机构同等的竞争机会和权利;另一方面,WTO成员国跨国并购将迫使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让出部分国内会计服务市场。跨国企业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会计公司,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被迫让出部分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在所难免。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首先,外国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早已看到了中国会计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入世后,他们会大举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展开竞争。但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定会雇用大量的高素质的国内会计人才。这给综合素质较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失去关税保护和出口补贴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办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外国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WTO,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迫切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为他们提供诸如独立公正审计、管理咨询等规范的服务,以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增加,也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对策设想

1.管理层应当强化行业监管,吸纳优秀人才。完善监管工作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要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违法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进一步细化,提高其可操作性,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对弄虚作假者要坚决清理出队伍;加强各级监管工作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水平,真正达到净化行业队伍、改善行业形象的目的。

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注册会计师行业。截至1998年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有非执业会计人员6.9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对这一行业有高度的从业积极性,应当创造机会,吸纳其中的部分人才加入执业队伍;另外还要开通高级人才的引进渠道,对在国外知名会计公司工作并获得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中国公民,采取相关科目的免试政策,使其尽快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并鼓励、扶持其在国内兴办会计师事务所。

2.引导和促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走“强强联合”的道路,使之具备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能力和优势。境外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主要归功于无数次的合并。合并是迅速占领市场、获取有经验的雇员的最佳方法。①通过合并扩大规模,有利于实力的迅速提高。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普遍规模较小,单靠各自的实力,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也没有条件为从业人员提供科学系统的业务培训。而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可以迅速解决这些难题,使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在某些业务领域内的优势,发展特色经营,实现科学管理。②通过“强强联合”,培养一批可以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公司。当前国内虽有少量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但任何一家的实力和业务水平都无法与国际大型会计公司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以执业质量高、信誉好、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为“龙头”组建的集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体,则不但能进一步提高该类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而且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飞跃。③以合并为契机,培育分层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市场结构。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培育符合实际需求的分层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的市场结构,既能引导不同层次上的有序竞争,又能推动不同层面上的进步,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有能力与国际大型会计公司同场竞技。

3.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进一步扩大与国际会计界的合作,大胆“走出去、请进来”,尽快提升执业水平。加大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鼓励国际知名会计公司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广泛开展项目合作、培训合作,加速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篇7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 会计准则 专业服务 服务贸易 修正国内规章

一、问题的提出及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TO协议》。这些协议是世界上大多数贸易国通过谈判签署的,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则,约束各国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制在议定的范围内;虽然这些协议是由政府通过谈判签署的,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产品制造者、服务提供者和进出口商进行商业活动。WTO是一个以市场为走向的,提倡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发挥“经济联合国”的作用,这与各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密切相关。事实上,WTO机制正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国内经济制度的反映,WTO协议正是反映了这一价值趋向。

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是当代管理贸易发展到最高阶段所催生出的,最具有国家义务约束力、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庞杂的国际经济法律文件。这个法律体系尽管存在着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WTO所构建的法律框架是和我们改革开放的方向相一致的。可以预计,既然我们作出了国际法的承诺,那么在国内法上,必然要构成一个含有WTO内容的经济法。这意味着中国会计界的职业环境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可以设想的未来国际经贸环境中,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加强国内会计界的竞争力量,使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有更多事实上的优势,而不是处于被动的境地。

前一时期有些学者己经就WTO以及国内政策对会计的影响问题展开研究,得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王建新等的]探讨了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体系方面的影响,认为在一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上有待改进,并就完善会计分支学科与专门领域提出了建议;刘明辉等以WTO关于会计服务的背景资料、交流文件和中国服务贸易的具体承诺等资料为依据,介绍了会计专业服务国际贸易的形式与发展障碍,并提供了对各国会计行业规则的调查以及中国关于会计服务贸易的承诺等研究资料;胡奕明分析了WTO关于会计专业服务方面的若干协定和条款,提出应以“有计划地逐步开放”为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原则,同时,就国际化“扩大开放”与“有效保护”等开放策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研究与散见于其它专业报刊中的文献一道,提供了许多前瞻性的思路,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更新立足点: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拟从另一个研究角度研究国内会计界的发展契机:我们首先对WTO协议的一般原则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这些原则对我国国内政策的约束效应,相应地指出研究的出发点。

WTO约有关协议包括《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四个附件中包含的所有协议和协定以及WTO成立后主持签署的几个专门协议。(为方便讨论起见,以下本文所称《WTO协议》包括1995年1月1日WTO成立时的法律框架。由于世贸协议的基本原则在《WTO协议》中得到了充分全面的体现,因此缩小协议范围不影响结论的可靠性。)《WTO协议》包括:1.关于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由《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l994)和货物贸易理事会管辖的12个领域的专门协议两部分组成;2.《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3.《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4.《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5.诸边协议,即《民用航空程序协议》、《政府采购协议》、《国际奶制品协议》和《国际牛肉协议》(后两者于1997年取消)。《WTO协议》不仅仅涉及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所有这些领域已被统一在一个共同实施的框架内。

WTO协议序言部分声明:“为了保持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进一步完成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发展一个综合性的,更加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制度”而达成协议。因此,WTO继承了GATT的基本原则并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加以发展。这些基本原则包括:1非歧视(non-discrimination)原则。《WTO协议》的主要目标是为各成员之间的贸易提供充分的竞争机会,为此规定了两条基本原则,即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简称MFN)原则和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本质上意味着各成员国之间实施非歧视(即无差别)待遇,保证不同的成员国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在WTO三个主要协定中都有规定(GATT第l条、GATS第2条和TRIPS第4条)。国民待遇原则本质上意味着在出口成员国和进口成员国之间的非歧视待遇,保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产品享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在WTO三个主要协定中也均有规定(GATT第3条、GATS第17条、TRIPS第3条)。2.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3.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4.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补贴的公平贸易原则。5.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6.磋商调节原则。7.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8.多边主义。9.可预见性、“透明度”原则。

从上述原则可以看出,WTO协议是一个推动国际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具有法律权威性的最为广泛的经济法律文件。

WTO体制事实上要求成员方政府根据国际管理贸易的原则正确使用所允许的国内保护措施,国内政策、法律要求要相应地作出优化与调整。国际国内必然要发生各方面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关联之中,“骑墙观望”或持“驼鸟政策”显然不是我国会计界的最佳选择;发展之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认真分析WTO协议对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要求与国内政策的相关内容及其可能存在的调整,在充分把握会计职业环境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我国会计界的现有优势,寻求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加快发展的新途径。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初步分析WTO对会计界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会计准则的取向与职业资格的标准

国际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会计的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促使资金供求双方寻找信息交流障碍较小的会计语言。这就涉及到我国会计准则的取向问题。虽然我们无意在本文深入探讨不同会计准则的优劣评价问题,我们也认为我国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会计准则,但考虑到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国际会计准则(IAS)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因而有必要简要评价一下这两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情况。美国的会计准则(笔者注:在本文中,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同义概念)由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推行,支撑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市场,因而可以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它是在资本市场最受重视的财务会计报告准则。而早期的国际会计准则却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又比较笼统,以至于职业判断的回旋余地过大;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几个英语国家的批评与责难,因此,国际会计准则至少在1995年以前未曾得到足够的重视。

篇8

【关键词】反倾销 成本会计问题 应对之策

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大国,生产总量在世界生产总量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产品依仗着价格便宜、数量众多的优势远销海内外。价格上的优势促使着中国企业迅速占领国外市场,声势极为浩大。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没有了中国的产品,那么世界将会变成怎样?验证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中国产品在国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进口国的商品市场和生产企业。为此,反倾销手段的应对以及如何解决好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抵制国外反倾销政策,维护企业的生产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一、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

倾销一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来的,它主要是指贸易出口国以低于国内销售产品的价格或者低于产品制造价格对另一国进行产品出口,这种行为就被称为倾销。它主要以价格优势打开贸易进口国的商品市场的方式来取得商业利润。当然,有倾销就会有反倾销,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于反倾销的定义是这样的:进口国通过对出口国贸易商品进行调查,也就是反倾销立案,对于确实存在倾销情况的商品,贸易进口国可以根据一定的数据对出口国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税收的征收会减少出口国对这种商品的出口,从而抵制价格歧视,保护本国企业,推动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当出口国面对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时,被调查的国家或者地区里的全部涉案企业有权进行应诉,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证据对提起申诉的国家进行正常反击,从而维护本国或者本企业的海外出口利益。

真正的倾销是不符合国际贸易法的,不讲真实的反倾销也是违背市场规则的。随着中国在加工制造业上的机械化生产,产品的出产量也越来越高,大量的商品涌入国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进口国的商品市场也是在所难免的,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的贸易产生了严重的歧视和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从最近几年的反倾销指控来看,有很多指控都是不真实的。其他国家在享受中国广阔市场带来滋润的同时,却不想中国的商品在其他国家进行销售,这种只顾享受利益,却不肯付出代价的行为令人所不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国家,对于反倾销的指控,积极应诉是唯一的出路。

反倾销既涵盖了法律因素,也涵盖了会计因素,人们对于反倾销问题的研究也被称为会计制度纷争。只要一场反倾销案件被提起,那么就代表着一场关于会计的战争正式打响。双方辩论的因素主要围绕着该商品的生产成本、该商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以及该商品的真正价值,我国在应对反倾销的手段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经济学和法学的运用当中,运用会计学手段应对去解决此类问题的实例少之又少。为此,我国的学者专家们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会计手段去应对反倾销诉讼,对以后的反倾销应诉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二、反倾销过程中会计问题的研究

(一)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举证

反倾销的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反倾销提起、反倾销调查以及反倾销应诉,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会计以及法律制度,就会计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

(二)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

首先,对于反倾销问题调查所涉及到的会计问题,企业可以向注册师咨询,也可以出资雇佣会计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当中。对于是否产生反倾销问题,注册会计师提供应诉的主要方法依然是会计举证,用精准、大量的现实数据对商品的具体信息以及该商品所涉及原料的价格信息进行列举,然后综合材料、销售、生产以及人工方面的价格标准,分析出一个合理有效具有权威性的商品价值,以应对国外反倾销中注册会计师的申诉理由。最后,提供预防反倾销的会计规避服务。为了预防企业倾销问题的发生,防止反倾销问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雇佣一个或者几个专业的在注册会计师组成反倾销团队,在企业商品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然后根据收集的相关材料分析商品的真正价值,最后对销售产品进行定价分析,把最终整理的定价分析表交由高层管理人员,由企业负责人对商品进行定价,以防止倾销问题的出现。

(三)中国进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

首先,是反倾销会计提起的相关业务。近年来,我国凭借着广阔市场的发展情景,吸引了全世界许多优秀企业的目光,他们纷纷把产品销售转向中国市场甚至是直接在中国建立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抢占市场的需要,企业往往会把价格压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而这种做法经常会形成倾销的局面,不利于本国企业的商品销售,最终压制本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会计师们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国商品提起反倾销申诉,建立反倾销案件,征收反倾销税,对本国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倾销申诉的会计服务。注册会计师对国外商品的倾销案件调查离不开企业的协助,企业需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需要提品从生产到出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具体成本。当然,企业不能为了企业个人利益而夸大或者虚假提供商品信息。企业的会计师们需要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关报表,保证注册会计师进行价格分析能够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师需要对出产的产品进行原材料分离,将人工和折旧成本也纳入到成本的核算过程之中。企业会计师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生产信息进行完善,注册会计师需要在企业会计师计算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国外反倾销涉及的会计问题

反倾销案件的调查无非就包括两个问题的调查,一是出口国出口的产品是否符合倾销行为成立的所有标准,二是一旦形成倾销后,出口国的商品倾销对进口国内商品销售的损害。通俗点说,倾销是否存在,存在后,倾销幅度有多大。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进口国的反倾销机构一般都是以价格为标准的,当出口国没有该商品以及与该商品效用相似的相关商品,或者由于出口国市场的不景气造成的该商品销售量较低时,才考虑试用成本倾销标准。在国际上,一种叫SG&A的会计核算制度被广泛使用,我国在这方面较之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应对以后的反倾销案件,我国应当适时引进这种新型的会计核算标准,争取在商品贸易智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反倾销规避的监督系统

建立起有效的反倾销规避系统就需要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以及折损方面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测,对商品的正常价值做正确的评估,完善商品生产的预警机制和产品销售的信息反馈,最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出口战略,不给反倾销以可趁之机。

(二)会计核算的国际化

会计核算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在会计核算技术上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核算规则上也要和国际同步。SG&A核算体系的引进将有利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保证我国在反倾销案件之中不会出现理论方面的劣势。国际准则的接轨需要国内会计师对反倾销的形成标准进行解读,推敲其中的细节,利用国际规则为企业形成良好的贸易环境。

四、结束语

中国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扩大,都为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能否制约倾销、防止反倾销对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做好会计核算制度的研究对反倾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解媚霞.反倾销调查的会计问题分析及会计对策[J].杭州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2012,(01).

篇9

一、传统会计的改变

主要表现在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服务、会计工作五个方面。

会计观念方面。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观念,树立五种新的观念。一是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下,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向以对未来的预测及设想为中心的预期型,使会计系统与现实环境密切地融为一体;二是新的时点观念,网络环境将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管理,只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三是风险观念,由于网络的运用,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加剧了竞争,风险将伴随着整个商务活动,为此,应将风险内容列入会计的对象,或成为会计的一个要素,并尽可能地用适当的方法反映这些风险,以便使会计信息内容与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真正具有决策价值;四是网络系统观念,网络系统是一个便利的信息交流系统,它一方面极大地拉近信息提供者与用户的时空距离,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使交流者的思维相互启发,极大地增加了信息容量,丰富了信息的内涵与形式,形成了密切而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使用关系。以网络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系统,市场对其内容、方式的要求更高,意味着会计信息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及时提供灵活的多样化信息;五是信息质量观念,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新事物层出不穷,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很难对任何事项都进行确切的验证或计量,因此,有必要在现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加入概率、方差等反映不确定性因素的概念,建立专门反映不确定事项的会计方法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理论方面。四项基本假设与权责发生制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例如,企业间虚拟联合、战略联盟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活动范围;网上兼并、收购、破产等活动的进行,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疑问;会计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可以随时生成财务报告,使会计分期假设已无存在的必要;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会计计量也随之从计量有形资产向计量无形资产、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存的方向发展。再如,电子商务交易中,交易发生、付款和发送货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每一笔交易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不存在多个期间中前后各期的问题,公司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使得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存在的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更为合理。

会计组织方面。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相互融合,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的沟通,出现了模糊分工状况,会计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变为扁平型,会计组织功能由核算型变为管理型、服务型。

会计服务方面。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信息社会的产物,可以将原有的商务活动扩散,伸向商品生产企业的采购、销售环节,伸向政府的贸易,伸向消费者的办公室,伸向家庭等网络可以到达的一切地方,相应地形成全球统一、规范竞争的大市场。会计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将面向政府、流通行业、生产行业、消费者及国内外贸易的各个方面。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为电子商务是国际性的,相应地,反映电子商务的会计也必然是国际性的,会计服务必将打破国界,使全球各地区的人们可以在国际化的会计市场中方便地寻求自己所需的会计商品,同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会计商品。

会计工作方面。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工作重心是,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税单和外部用户所需的信息报告,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等。

二、网络会计的形成

主要集中在会计对象、会计手段、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安全四个方面。

会计对象方面。将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改变会计信息滞后于业务信息的现状,使需求者能同步了解财务与业务的情况。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具体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与社会其它相关部门的协同。企业内部的协同是指对于企业内部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实现内部的协同,例如,采购和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设备输入各种商品或劳务数据,并实时或批量送给财务系统;公司职员可以借助联网的信息终端进行考勤、申请借款、填报各项收支;财务人员可以坐在计算机前等待各种经济数据传过来,自动生成各种报表,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与供应链的协同,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供应商、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例如网上订货、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的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财务系统;网上服务、网上咨询使供应链的协同更加默契。与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企业、银行、证券公司、海关等的协同,与银行联网,可以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并实现网上支付和网上结算;与海关联网,可以实现网上报税、报关;与证券公司联网,可以实现在线证券投资等。

会计手段方面。将全面实现电子化,企业将运用各种电子工具,如EOS、EDI、E-MAIL、BBS等完成实务操作,网络实时会计报告系统成为可能。

篇10

[关键词]全球化;山东;服务外包;定位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28-03

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山东省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全球化”这个大背景,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做出正确的发展定位。本文结合山东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与资源特征,对“全球化”视角下山东省服务外包的发展定位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以期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可以定义为人类活动及思想超越国界、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影响,且呈现趋同趋势。这种趋势将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交往的加深而越发明显。在经济领域,“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越来越多资源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加以配置的趋势,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日趋融入经济全球化中

1.全球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和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FDI和国际贸易额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FDI自80年代开始发力,90年代实现腾飞。21世纪前十年虽有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后的两次回调,但是整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AD)估算,2010年全球FDI已开始实现次贷危机后的复苏。同时全球贸易额的增长较FDI更为明显,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近40年来,全球贸易额除在次贷危机后出现明显下降外,其他时间无明显下降趋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贸易额实现了14.5%的增长。

2.全球国际贸易增速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

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在经济周期部分处于低谷阶段国际贸易额的降幅可能大于世界经济跌幅,但整体看,近40年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速及增幅要远高于世界经济本身的增长。这反映出有更高比率的产品及生产要素被纳入了“全球化”的流通体系,更加精确地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商品及服务的生产标准、交易标准和使用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趋同

国际贸易额和国际投资额的不断增长使全球范围内从商品到服务,从生产到销售及使用等各个领域的标准全面出现趋同趋势。1980年关贸总协定(GATT)实施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大大促进了货物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标准趋同;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9000系列管理标准又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标准趋同;2006年由中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代表了中国会计准则迈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会计服务领域全球标准趋同的趋势。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标准趋同的趋势还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深化发展。

二、“全球化”中诞生的全球服务外包业

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最新发展的体现,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近十几年兴起的新兴生产模式。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原有公司内部业务实现公司间分工成为可能,于是发包企业愿意将自身不具有优势的业务外包给具有比较优势的接包企业,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发包方通过服务外包促进了产业专业化,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接包方也可以通过接触、参与发包方的业务,了解学习发包方的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进一步缩短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推动本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服务外包成为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其中尤以印度、爱尔兰等国的服务外包业发展最为成功。

单纯从理论角度来看,服务外包业的范围十分广泛,甚至包括了多数服务贸易领域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通常认为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两部分。其中ITO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等内容,主要涉及软件业和动漫影视业等;BPO通常包括呼叫中心、数据录入、数据分析以及KPO等其他专门外包服务等内容,主要涉及制造业、金融业、会计服务业以及医疗行业等。服务外包的形式有离岸服务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在岸服务外包(Onsite Outsourcing)以及ODC(Outsourcing Development Center),即由接包企业提供空间、设备和人力等解决方案以解决知识产权、沟通障碍以及成本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发包企业在接包国建立长期的离岸外包服务中心。

三、“全球化”视角下山东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定位

服务外包本身就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的产物。信息技术浪潮下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打破了国别和区域界限,从而出现了跨国服务外包,即所谓“离岸服务外包”。“全球化”经济条件下要求每个经济主体要按照自身的特点确定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全球化”视角下确定山东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定位,就要按照山东省的经济和资源特点确定其在服务外包产业链中的发展定位。

(一)山东省人力资源特点适合发展低端服务外包业

从人力资源看,山东省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1日,山东省常住人口已达到9579.31万,列全国第二位,同时还将有25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从人口素质来看,山东省基础教育扎实,义务教育普及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但高等教育普及率略显偏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常住人口中虽然高达823.87万,但2010年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8%左右,且由于地区差异难以留住高端人才。

而高端服务外包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山东省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山东省应先从低端寻找突破口发展服务外包业,例如从ITO中的软件测试、BPO的呼叫中心和数据录入等领域入手。低端的服务外包业虽然不需要大量顶端人才,但也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IT技术以及相当的从业经验。这通常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以上水平。山东省的绝大多数城市具有满足低端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因此山东省可以推广服务外包业发展模式。

(二)依托区域内工业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外包业

山东省经济在快速融入“全球化”的同时,工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1—2010年中仅2008年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第二产业;2010年,山东省第三产业规模仅为第二产业的2/3。这说明实体经济和工业经济依然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而山东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借力或者依托实体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例如ITO中的软件设计和测试可以依托区域内工业的先行起飞,然后再逐步面向全国、全球开展服务接包。如山东省近几年依托省内橡胶加工业崛起的著名软件企业软控股份,就完全具备了面向全球范围行业内软件的接包能力,甚至具有面向更多工业生产领域的软件接包能力。

在BPO领域,可以借力实体经济发展供应链管理服务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在山东省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在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山东省货物贸易出口额仅为155.3亿美元,进口额仅96.6亿美元,实际利用FDI金额为29.7亿美元;到2010年,山东省货物贸易出口额已超千亿美元,达1042.9亿美元,进口额达845.1亿美元,实际利用FDI额增长到136.3亿美元。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供应链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山东省的服务外包业可以借此实现突破式发展,积极发展物流外包和品质检验外包等供应链管理外包产业,同时还可以借助FDI的快速增长积极发展会计服务和审计服务等外包相关产业。

四、山东省发展服务外包业应注意的问题

(一)内外兼顾,进出平衡

山东省在发展服务外包业时,不应只局限于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应当内外兼顾,承接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针对国内的服务外包业务,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国内最发达城市生产成本上涨过快之时,利用自身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低廉优势积极承接来自这些地区的服务外包业转移。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利用省内的产业层次差别,将核心城市的部分服务产业向非核心城市,甚至县级区域转移。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将自身不具有优势的服务业务向外发包,以提升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次。

(二)注重禀赋差异,切忌产业空心化

服务外包业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各个地区所具有的产业优势相互整合,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各个地区是否具有产业优势成为是否有效融入服务外包链条的关键。山东省在发展服务外包业时,应当特别注重发挥自身的经济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例如在学习和借鉴印度和爱尔兰发展经验时,应当注意印度和爱尔兰所拥有的语言优势在承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中的作用。因此不要盲目承接国外呼叫中心外包业务,而应积极发展针对国内市场的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业务。山东省应吸取爱尔兰过度重视服务外包,而实体经济大幅萎缩转移的经验教训,避免部分区域过度发展服务外包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

(三)重点扶持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

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题。实践经验证明,国内从事服务外包最成功的主体除了外资企业外,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外资企业发展迅速是因其自身具有资金、资源优势,反观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虽然经营方式灵活,进入服务外包领域的愿望也极强,但其受制于资金、资源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做强做大民营中小企业服务外包业还需要多方特别是政府的扶持。

目前,山东省的民营经济相对其他发达省份还较为落后。虽然政府在服务外包领域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但是多限于房租和补贴方面,且受补贴范围相对狭窄,对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支持效果有限。政策应在资本、科技平台建设以及人才方面向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倾斜,如建立一个省内高校面向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外包技术交流平台,加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力度,这将极大推动山东省民营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省内高校大量优质智力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德怀特·波金斯.发展经济学[M].黄卫平,彭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R].2011.

[3]张国华.标准趋同——21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01(8).

[4]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J].战略与管理,1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