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跨国企业;技术预见;目的;启示
0 前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技术预见活动,技术预见活动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形成了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但是人们普遍比较关注国家或政府的技术预见活动,而对企业的技术预见关注比较少,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形成了技术预见研究的“空白点”。
严格来讲,企业技术预见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企业自身直接开展和参与的技术预见活动,称之为企业内的技术预见(foresight in busi-ness);其二是指:不是由企业进行和开展的技术预见活动,但企业可以利用预见活动的成果,称之为面向或针对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foresight for busi-ness)。本文的论述仅限于第一种情况。
1 历 史
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战略规划过程的实施和扩展,一些大型公司由于其经营的业务范围存在特殊的外部风险(如石油、保险等行业),或在创新和研究方面的高投入(如汽车、通讯等行业);这些企业开始对长期规划和预见感兴趣,率先开展类似技术预见的活动。少量企业已经在60年代建立预见机构。
1967年,荷兰的壳牌石油公司启动了"2000年”的研究项目,以确定和预见未来石油能源的发展趋势。研究指出。石油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中断,石油产业年年扩展的历史轨迹不会持续到1985年。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的预见活动有明显增加,美国1981年进行的调查表明:在1974年的石油危机之前,企业开展的预见活动有限,危机之后,预见活动激增,到1980年,在财富1000强的美国工业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在其规划过程中使用了预见技术。欧洲的情况类似,预见活动在1976年到1978年激增,同样为大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分布于石油、汽车和电力供应等行业。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的社会和技术研究组织就是这样的企业预见研究机构,从1979年起,该机构与其客户密切合作,对影响未来市场、技术和产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
20世纪90年代,许多跨国公司在技术预见方面非常活跃,一些大型公司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未来研究机构,并将研究的成果用于战略规划。
20世纪90年代中期,管理咨询机构开始对预见予以关注。之前,管理咨询公司也进行有关战略规划的咨询,但规划的年限多为1~3年。现在企业需要对更长期的未来有所把握,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因此,提供预见服务的咨询公司的数量在急剧增长。
2 企业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目的
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开展预见活动主要有两个中心目的:一是内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运作的一部分,企业需要面向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二是外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为更好应对未来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预先步骤。内部目的包括方向和战略、研发和创新、组织与管理等具体目的,外部目的也可细分为早期预警、背景信息和市场需求等具体目的。
2.1 方向和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企业在相关技术预见活动的基础上,利用预见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信息和经验,对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未来可能方向做出判断,以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在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指导,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规划。目的是确定发展方向和形成发展战略的企业通常是具有自己的战略(或规划)部门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企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和战略远景(或规划)的形成。
2.2 研发和创新:确定研发的优先领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一方面,企业在技术预见活动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长远发展战略和规划,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和知识对技术预见成果进行深入、系统的具体分析,确定最需要的研发领域和最可能的研发路线。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可以刺激和改善企业的创新活动和过程。
对于长产品周期和高开发/投资成本的行业(如汽车、化工和制药),长期预见和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是进行任何研发和创新战略决策的必要前提。由于产品开发和相关生产系统的重组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任何创新要获得成功,在有潜力的新领域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长远的洞察力。需要及早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例如:对于汽车产业来讲,个人用车的发展需要5~7年的时间,商务用车的发展需要7~12年。如果技术预见的目标是整个企业的发展周期,创新战略规划的周期需要更长(10~20年)。
2.3 组织与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开展预见活动是为了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以迎接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变化引起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保持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企业需要在技术预见的基础上,参照对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预期。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重组,改革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4 早期预警:发现弱信号,应对突发事件
企业可以将技术预见作为早期预警系统的一部分,以便及早发现有关企业发展的弱信号,及时判断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突发事件。尽早制定应对未来各种变化的不同预案,真正作到有备无患。
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911恐怖袭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73年的石油危机等)对企业的发展同样有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企业需要意识到未来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出人意料的发展,需要认识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动态和不确定,研究未来突发事件的潜在性、可能性以及对企业业务的影响,避免突发事件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有助于发现弱信号和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技术预见活动的信息过滤、分析,就有可能发现混杂或隐藏在许多信息中的弱信号,而技术预见联系现在与未来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追踪
弱信号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预见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寻找突发事件的征兆,探究突发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2.5 背景信息:理解企业环境,建立企业形象
许多企业开展预见活动是为了获得未来企业经营条件和环境的背景信息和知识。面向社会信息的企业预见活动一方面是了解未来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信息,使企业主动适应未来发展的外部大环境;这样,对企业商业环境的预见分析就成为发展相关企业战略的起点。另一方面。面向社会信息的企业预见活动提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般社会议题,以彰显企业作为“负责任的社会角色”的良好形象。如杨森制药公司关于健康方面的预见活动,西门子关于未来景象的预见活动等属于此类。
2.6 市场需求:研究未来市场趋势,分析未来顾客需求
研究未来市场趋势,分析未来顾客需求是企业技术预见的重要内容。在成熟、饱和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仅需要及时关注市场的目前状况和顾客的当前需求,更需要研究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顾客的需求。面向未来市场需求的预见活动通常在企业的市场部门进行,几乎所有大型市场部门都会开展类似的活动,对有关消费者的内部和外部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信息。有些企业从更长远的角度对这些资料做进一步分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开发适合未来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3 跨国企业技术预见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3.1 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使许多中国企业开始走㈩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与全球范围的企业进行全面竞争。但是,与许多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其中之一是缺乏长远战略思考和战略规划。使我国许多很有前途的企业因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失误而蒙受重大损失,甚至失去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技术预见不仅是政府科技决策、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开拓企业未来市场和客户、提升企业品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跨国企业的技术预见实践和活动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样板,我国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跨国企业在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方面的经验,将技术预见活动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提高战略规划的水平,提高应对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的能力。
3.2 对我国咨询业的启示
企业对技术预见需求的增加使以企业为客户的咨询业获得了新的机遇,大多数企业无力独自开展技术预见活动,需要将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委托专门的咨询机构,这就为提供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咨询机构。
随着我国企业对战略规划的重视,加上预见文化的普及,企业技术预见的引入等,国内企业对技术预见的兴趣和需求会逐渐增加;而且,许多国外企业为进入中国市场也需要了解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诸多因素表明:国内企业技术预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兴旺,为我国战略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3.3 对我国技术预见研究的启示
国内外的技术预见研究和学者普遍对国家和政府的技术预见活动比较关注,而对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关注不够。这固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有可能涉及其商业机密而不便公开等),也与技术预见学者或多或少对企业的技术预见有所忽视,或对技术预见在企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有关。
篇2
关键词:新形势;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形势下,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整体而言,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形成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探索新型管理方式,加快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步伐。
一、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煤矿产能已经接近我国拟规划煤矿的产能要求,但是,目前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管理理念落后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日趋加快,但不少煤炭企业仍固守着传统管理理念,难以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一部分企业仍将“产量”视为企业唯一的发展标准,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不能主动引进和吸收新技术。一旦企业出现困境,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不少煤炭企业难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下去,并面临着淘汰的结局。
(二)信息化水平低
煤炭企业领导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领头羊,但不少领导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传统落后,同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相滞后,有些领导认为只要购进一批计算机,与互联网相连,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导致煤炭企业很难全面实现信息化,导致企业信息化结构配置不完善,忽视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技术的综合采集与科学化管理,导致煤炭企业发展受阻。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不少煤炭企业已经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多数企业管理制度仍不尽完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也较弱,有些部门甚至只进行象征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导致管理部门形同虚设,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煤炭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煤炭开采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
较其他企业不同,煤炭企业具有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等特点,导致中、小型煤炭企业开采设备落后,无法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此外,不少煤炭企业仍存在着落后的半机械化生产方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仅达到42%,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偏低,诸如绿色开采等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较少,清洁型煤炭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煤炭产品的加工技术不够深入,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均体现出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落后。
为此,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刻不容缓。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加快改革,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核心,建立大型基地及大规模煤炭企业,推动我国煤炭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大力鼓励绿色开采,构建生态型矿山,加强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一)企业战略未来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需要加快战略性重组与转型,以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企业应明确自身经营与发展方向,以我国煤炭战略发展布局为依据,加快跨省、跨行业重组发展,推动煤炭企业改革。针对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发展思路予以解决,科学处理各方利益,加强核心业务,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未来发展方向
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得一席之地,必须打造一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煤炭企业应树立创新理念,以创新方式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决策、监督体系,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改革激励机制,积极拓展用人、选人渠道,创新选拔机制,将业务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提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与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同煤炭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员工培训,实现员工教育由书本教育逐步转变成信息化教育。
(三)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企业应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吸收其思想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进行全面审视,通过创新方式、转变认知,细化煤炭管理工作,通过精确、细致的管理,推动企业生产质量及安全性的全面提高。推进精细化管理中,应加快建立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积极打造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从全局出发,优化思路,根据生产及安全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完善生产工艺,保障生产质量及效率,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经营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与国际的接轨程度日趋紧密,煤炭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也逐步加深,因此,我国煤炭企业需要综合分析煤炭市场动态发展趋势,加强风险预控,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最新发展动向,关注市场最新需求及政策变化,加强经营管理成本控制,面向客户对市场进行细化,逐步优化自身产品,积极开发新客户,稳步提升产品销量,保证市场占有率,加强沟通与协调,以防暴涨暴跌情况发生。由于对能源约束力越来越大,环境成本压力逐步增强,煤炭企业需要尽快调整投资方式,逐步由依托资源投资转变为依托人力资源优势,朝着高新技术领域转移,控制好发展及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三、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煤炭企业应纵观全局,推动产业模式逐步朝着高端、高效方向转变,逐步实现煤炭企业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体系,结合市场最新动向,针对市场需求迅速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转变,以更好地占领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经煤炭运销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加强战略柔性以应对不确定因素
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环境的动态变化,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乃至制造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也就是需要更加注重动态性,以“柔性战略”寻求动态取胜。
对于企业而言,柔性战略是一种企业对动态变化环境建立系统对策的博弈性应对策略组合,而非完全依靠主观判断的计划性产品。也就是说,柔性战略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及其应对策略的组合,因此,这是一种动态的战略观点。
战略的核心问题包括:Who(目标用户)、What(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和How(如何有效地进行)等三个方面。在柔性战略的视角下,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对以上三点一种暂时的有效定位,而环境在变化,竞争者也在不断地模仿或进行新的战略定位,这一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更加注意外部环境的不连续性变化,在行业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中确立战略差异化、有竞争力的战略定位及其可能的补充定位,创造机会和新的竞争规则,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转变定位;同时注意自身在战略使命、组织效能的动态适应。
柔性战略是应对未知的未来,是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不断修正和转换战略定位的过程。其制订和实施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关注过程导向,对环境变化予以密切关注;
关注创新,包括组织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生态关系的创新等;
关注系统,包括相关子系统的协调、战略与组织的协同等。
情景规划先行是实行柔性战略之关键
柔性战略的核心是构建多种情景规划,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分析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可能出现的状态及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将企业未来发展环境界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针对未来出现概率最高的发展环境确定战略方向和战略措施。通过此项工作可以拓展战略思维,深入挖掘战略情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确定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趋利避害,建立必要的应对策略;防止“政出一门”,真正实现集思广益、体现群体智慧。
在企业面临如下处境时,尤应探索情景规划用以发展战略的编制和实施:
其一,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转型,复杂程度加剧。如某钢铁行业设计企业,近年来预感到国内钢铁行业总体面临结构性过剩风险,以此判断为基本假设,确立两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对传统业务加强技术的创新升级,向高端领域和环节延伸,拓展“蓝海”业务,例如探索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进入运营环节等;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利用既有优势向其他行业领域延伸,拓展新的增长点,
例如自动化、市政等领域。通过这样的战略实施,该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其发展模式也对很多企业发挥了引领作用。
其二,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出现困难,需要进行转型。比如一家由国有转制为民营体制的建筑设计企业,在当地市场拓展中面临着本地和外部强势对手的竞争,尽管自身已经完全转制,但内部观念认识和组织机制还带有非常浓厚的传统国企特色,企业发展一直不够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组与企业高层共同确立了当时环境下的基本假设: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发展不进则退,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打造市场化的运作经营模式,快速做大做强,争取扩大市场空间和建立竞争优势。项目组在调研分析后,提出构建“生态丛林”的生产部门组织管理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对生产部门的准入管理,即对相关二级生产部门设置存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扩大了市场触角、促进了积极性的发挥。在后续的战略实施中,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三大建筑设计企业之一。
一般情况下,企业开展情景规划工作,可以组建包含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客户、供应商、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研讨组,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判断不确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环节包括:
首先,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未来评判不同战略情景对策的原则导向。
其次,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细分行业、某一产品等角度构建范围框架,包括时间纬度、区域市场纬度等方面。
第三,针对界定的范围框架,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行业的趋势等方面判断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需要把握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
第四,根据上述工作所确定的基本趋势和不确定性,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战略情景,针对该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建立系统对策,完成一个主题情景规划。
第五,通过基本趋势和不确定的组合,就可以完成对企业所应对的战略环境的多种对策组合,而且也要关注多种主题情景之间的灵活转化,留有出口,特别是建立对情景转变的识别指标,以备能够适时调整。
而对于已经确立战略方向的企业而言,通过情景规划完善战略柔性的工作可以与战略评估相结合。战略评估中行动之一审视战略基础,也就是情景规划中对界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再认识。战略评估工作的一般程序如图所示。
将柔性思想渗透于战略管理各方面
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是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柔性战略关注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战略制订与实施的自主动态性。因此,必须将柔性思想渗透至战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
文化层面:柔性战略强调对情景的识别和关注,因此需要企业内部多层级人员的密切参与,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将有助于激发内部变革动力,主动寻求提升对外部变化的应对效率和效果。从情景规划的本源来看,实质是要求企业保持心智开放,重塑企业决策者的心智模式,引领组织变革,保持对实际状况的批判质疑,并在必要时迅速做出针对性的改变。
篇4
当初,对于彩电平板化趋势,一些国内企业的普遍反应是“来的太快,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人力、资金来应对”。突然而至的技术升级,直接令国内企业在平板化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投资面板生产线,需要巨量资金,单一企业难撑大局,但国内彩电企业抱团发展的经验值为零。掌握面板的技术研发和升级方向,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设备,而当时许多企业的精力仍置于显像管电视的升级改造,缺乏足够的应对准备。
一路追赶,成为最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在平板市场竞争中的真实素描。当国内企业还在为投产液晶模组欢呼时,外资企业的LED新品已经批量上市;当国内企业还在为规划液晶面板生产线而奔走时,外资企业早期的平板生产线已开始淘汰。
认识到困难与问题之后,国内企业不惜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来缩短与外资企业在平板上的差距。投巨资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通过资本运作购买等离子面板技术和生产线,全面介入被视为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OLED的开发。
日前,为了满足等离子面板生产对资金的需求,实现等离子屏的迅速量产、市场化推广,长虹发行了分离交易可转债,计划融资30亿元。至此,长虹已完成对等离子、液晶和OLED显示技术等多个平板显示技术的掌控。此战略布局则被认为是“立体的、纵横协力的大平板产业战略发展体系”,后劲看涨。
在饱受“缺屏”引发的利润微薄之苦后,国内企业在平板上正全力修补“短腿”。不过,在拥有了资金、做好了对未来发展的准备之后,中国彩电业和相关企业的未来到底又在哪里?是永远跟随着外资企业设定好的发展轨道和思路去追赶,还是要与外资企业齐头并进,或是开创一个全新的由中国企业主导和发展的新方向?
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概念;意义;内容;实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已成为一个不可逆改的趋势,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法宝和基础。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进行全面预算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是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增加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质量,提高员工热情的有效方法。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企业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贯穿整个业务活动的全部过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管理的方法和方式,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和总体分配的过程。另外,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由所有员工全部参与的过程,是通过全部员工参与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自主创造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只有这样预算的编制才能符合企业的业务活动要求,只有通过企业中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与预算才能够提高企业在预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视和对各种细节的不容忽视过程。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指导方针。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是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的主要方法,更是提高企业后备资源的前提与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规划功能、控制沟通功能、协调功能以及业绩评价功能等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把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的短期策略相结合。通过全面预算可以有效的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不利影响进行前期的设想和排除工作,增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效率。
2、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整个生产成本进行运算的过程,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的过程。因此在实现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预算和实际产生差异的原因,反馈给每个责任中心,使责任中心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作用。
3、加强全面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市场占有额,提高市场金正能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力资源,更有利于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
4、有利于对企业的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提高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管理部门对各个部门业绩的考核和对经营过程中各个员工的考核。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对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的,是通过降低各种因素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影响来增加企业经营的效率。相比较来说,这种分析方法还是较为客观公正的。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1、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企业的风格进行整理和管理。通过确定企业的风格管理制度来进行全面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细节的控制与制定。一般来说,企业预算按涉及的内容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
2、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一般分为变动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和作业基础预算。
3、全面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在预算的编制完成后,还需要经过预算分解、下达和具体讲解等准备步骤来保证预算的有序执行,同时,在预算执行后,必须以预算为标准对企业的实际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
4、全面预算的考评和激励:是指按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四、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社会中企业最常用风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是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综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和优化企业管理的方法。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的综合管理制度,涉及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安排,因此预算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2、确定科学可行的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企业应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预算的目标、内容及模式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为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制订预算目标时,应充分体现出企业战略目标。
3、预算编制应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预算的编制应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应由企业高层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然后由各基层单位制订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再呈报分部门,由分部门根据汇总上来的资料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由预算委员会根据各分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企业的预算方案,然后再反馈到各部门征求意见,最终经企业领导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再由各部门执行。
4、预算编制内容应突出重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以及特种决策预算三大类。财务预算是对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的安排;经营预算是对企业经营业务编制的各种预算,主要包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成本以及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的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则是指企业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其中财务预算和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的企业预算编制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但预算内容应该完整。
篇6
l、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系统评价人力资源需求,从而拟订一套措施,使企业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企业目标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的缺乏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害是极大的。企业常常由于缺乏人力资源计划或对人力资源计划不足而负担无形的成本。不完善的人力资源计划会导致职位的空缺而无法弥补,有时类似的职位一个部门在撤消而另一个部门却在招聘,于是造成冗员,不得不解雇新聘的人员。南此,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或运作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地分析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定与企业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使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供应与特定时期氽业内部预计空缺的职位相吻合,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所需人才作出安排。
(1)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如果拥有过多员T,企业会因工资成本过高而损失经济效益;如果工过少,又会由于企业不能满足现有顾客需要而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并有可能导致未来顾客损失。
(2)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获得适当数量并具备所需技能的员工。企业必须从技能、工作习惯、个性特征、招募时问等方面预汁其所需要的员工类型,这样才能招聘到最适应企业需求的员工,并能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使他们能在企业需要的时候产生最高的工作绩效。
(3)确保企业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人力资源规划过程要求对环境及企业内部的信息及变化情况予以充分重视和考虑,从而促使企业对环境状态进行思索和评估,预测和规划任何可能的变化,而不是被动地对这种情况做出反应,使企业总能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
(4)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的标准。人力资源规划为其他人力资源职能(如人员配置、培训与开发、工作绩效评价、薪酬等)确立了方向,并确保企业采用比较系统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理解人力资源计划和体系之问的相互关系,以及某一职能领域的变化对另一职能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二、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经济因素。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对人力资源规划会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等凶素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可获得性,对工资高低、加班以及雇佣、裁员等决策都有直接的影响。
2、技术与设备条件。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的更新,一方面会使企业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减少,另一方而对人员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要求随之提高。
3、氽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变化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原有业务范围内扩大或压缩规模;二是增加新的业务或放弃旧的业务。这两方而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的增减都会产生影响。
4、企业文化。文化审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发现企业中的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这对于人力资源的各项规划制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原则
过去的人事管理巾缺乏动态的规划和开发观念,把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为静态地收集信息,设定相关的人事政策,或者一劳永逸,沿袭过去的规划,是与动态的市场需求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极不适应的,往往造成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甚至严重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都处在发展的变化当中,为了使企业适应这些变化,人力资源的规划必须不断检查、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考信息的动态性;
2、依据组织内外情境的动态变化,制定和调整人力资源全局规划和具体规划的经常性;
3、执行规划的灵活性;
4、具体规划措施的灵活性和动态性;
5、对规划操作的动态监控。
四、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步骤
1、企业目标与战略分析
企业的战略规划先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想吻合,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转化为定量和定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如企业在制定出扩大生产、提高综合生产率的战略规划之后,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应考虑增加人员、提高人员素质、进行相应的培训等问题。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准备工作中首先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调研,没有确定发展战略的企业不可能确定人力资源规划。
2、提供人力资源信息
任何一项规划或者是计划要想做好,都必须充分的占有相关的信息。信息的质量决定着人力资源规划的质量。由于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很多,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做出预测,就需要通过环境分析系统和员工信息系统收集和调查与之有关的各种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信息内容很多,主要有:人员调整状况、人员的经验、能力、知识、技能的要求、工资名单上的人员情况、员T的培训、教育等情况。这些信息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另一方而来源于岗位分析工作。
3、人员预测
人力资源规划好比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企业目前的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这座桥梁不是对未来发展一厢情愿的设计,而是顺应与尊重现实的因势利导。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最关键性的一环是对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预测,预测的质量决定着人力资源规划的价值。在预测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需要明显地是产量、销量、税收等商业要素,但并不是说产量增加,劳动力成比例的增加。员工人数还会受到改善技术、改进工作力方法、改进管理等非商业因素的影响。
4、执行计划与实施监控
在确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汁划后,应采取各种具体行动,如开始招聘、录用、培训、调任、提拔以及重新培训等,从而将方案转化为具体计划、目标日期、时问进度安排和资源投入等操作的项目,并具体实施计划,同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5、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包括事前的结果预期及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1)事前的结果预计。虽然人力需求的结果只有过了预测期限才能得到最终检验,但为了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正确决策的可靠依据,有必要事先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评估。通常由专家及企业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组成评估组来完成评估工作,主要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成本效益、可行性、不足以及可改进的方面进行评价。
(2)实施后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实际招聘人数与预测的人员需求量的比较;
②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与预测水平的比较;
③实际的与预测的人员流动率的比较;
④实际执行的行动方案与规划的行动方案的比较:
⑤实施行动方案后的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⑥劳动力和行动方案的成本与预算额的比较;
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引入 应用 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的引入可更好地为企业领导层在进行战略规划、决策时提供有效的依据,以帮助相关的领导者做出正确的、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决策。作为一种辅助的会计手段,其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内部的战略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信息。就这一层面而言,战略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了企业。同时,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项远期性的工作,企业并不能在短期内发现其价值。但是,就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恰当的应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经营都是存有重要意义的。
一、企业引入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一种改善与提高,其以传统管理会计为基础,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战略管理信息,是一项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内的管理会计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更注重对于企业未来的战略分析,其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环境,以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预算、投资、风险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管理。此外,其还将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最终提高企业绩效的实际实施效果,而这恰恰弥补了原有传统管理会计的多方不足,其在企业中的引入可更好地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市场的竞争需求。同时,关注到了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并将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囊括在内,这将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营。就这一层面而言,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一种弥补与完善,其能够更加全面地来对企业进行辅的战略管理,是经济发展要求下的必然结果,也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的经营与发展。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引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存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竞争对手间相关信息的收集,进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来完善、改进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制定出更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以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引入后,对企业的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了更为有效的调理,使其双方有效地加入到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中,进而既保证了财务管理的正常化运行、调节好了成本开支等问题,又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贯穿到了各个部门之中。这是企业战略目标深入、顺利实施的基础,对于企业未来战略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引入企业后的实际情况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如现代企业制度、信息化网络的实施,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较为成熟、市场经济发展良好等条件是企业引入战略管理会计的基础。而这些必要条件在我国的多数企业中已然具备,因而可将战略管理会计引入到企业中。但是,毕竟我国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时间较短,目前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存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有待我们来进行完善。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普及度较低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实施的较晚,因此目前依然有很多企业并未将其引入到企业中来应用,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中普及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扩大。
(二)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战略信息的提供还不全面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后,我们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无法满足战略管理会计的需求,这直接影响到了内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归纳、比较、整合、分析,进而无法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来帮助相关的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的企业战略目标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战略管理会计虽然已经引入到部分企业中,但是其的应用还停留在企业的表层,未能深入到企业的内在,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中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效,无法为企业的战略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来对实际中的应用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虽然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引入到企业中,但是未能充分地对其进行认识,导致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这便影响到了其在企业中应用的深入度,无法有效地发挥其的作用,所以,战略成本会计引入企业后应用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四)战略管理会计引入企业后实际操作受限
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操作是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实施人员应对相关的多种数据进行归集、整合、分类、比较、分析,同时还要对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给出企业相关的管理决策人员准确的、有效的、恰当的战略性分析数据。这便要求相关的具体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战略思想、远见卓识的目标分析能力。而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企业中拥有这样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寥寥无几,这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战略管理会计引入企业后的实际操作力。
(五)战略管理会计引入企业后应用度不强
目前,虽然一些企业将战略管理会计引入到企业中,但是并未真正加以具体的实施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重视度不高有着一定的关系。虽然一些领导者考虑到了企业的远期发展,但是并未将其放置于较为重要的位置。在企业的经营中,依然将短期利益置于最前端,未完善相应的企业制度,这于一定程度上阻碍到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未能将其实际战略作用发挥出来。
四、如何改善战略管理会计引入到企业后的应用不足
(一)完善相应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应在原有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完善、健全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为其引入到企业后的具体应用、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以更好地发挥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谋得更大的空间,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加大专业能力培养
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程度与相关具体专业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提供出更为准确的、价值性更高的战略性数据,有效的帮助企业相关领导做出更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加强相关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一种适应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管理会计队伍,以加强其对于市场内外实际情况的应变能力,提升其对于数据的分析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完善信息库的建设,提供出有效数据
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分析提供有效的、充足的信息化数据,并为战略管理会计在进行相应的数据计算、预测、分析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证。同时,可对企业原有的数据信息方法库进行相应的补充,可将价值链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多种核算方法加入其中,从而提升数据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为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四)转变观念、加深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使得企业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的经济竞争形势、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而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与经营,这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应转变固有观念,深入地去了解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及意义,真正地从思想上重视战略管理会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为企业的发展、经营赢得更大的空间。
五、结束语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一种外在经济环境下,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此时企业所要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真正地做好自身的企业管理,才能将自身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引入可以提供给企业精准的市场参考数据,以供企业进行相应的分析,这为企业未来战略管理目标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就这一层面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引用对其未来的发展与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延昱.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
篇8
关键词 企业财务 财务会计报告 发展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报告是一项能反映出企业发展现状和现金流量走向的文件,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它能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从而反映出企业在这段时间内的收支情况和育婴情况,并能够为企业下一阶段的计划产生指导性作用。下面本文将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要求进行分析。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的研究,可以使企业能够根据其构成特点,对其产生的问题和反映出的企业运营问题以及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向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读,从而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运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快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财务报告主要有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个部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会计报告中发挥作用最大的就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它也是整个财务会计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业务核算信息为依据.遵循一定的编制方法和格式要求对核算信息加以整理、汇总生成的报表,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及其涉及的主要项目进行详细解释的书面文件。
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为了解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提供的书面说明材料。
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需要从其生成及使用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其生成必须严格按照这三点作出要求。合法性,对外提供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执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根据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规范编制报表内容;真实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经济事实进行全面揭示,杜绝粉饰报表、弄虚作假的情况;完整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完整、连续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和局限性
现如今,市场环境及市场局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必须跟随这种变化的脚步才能使自身不被市场发展的浪潮所吞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在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变化的同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和局限性,这些弊端将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不但会对企业现状的反映情况造成误差,影响管理层对企业管理强化措施的实施,同时会使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判断失误,并且对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产生偏差,造成企业发展障碍。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的单一性,无法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社会经济日趋复杂的今天,企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大量增多。
(二)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只有具备时效性的信息,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如果信息过于滞后,那么很有可能使企业错失商机,而会计信息滞后.则会造成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幅下降。
(三)会计信息以货币计量为主.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等成为了企业资产和价值的重要部分,加之企业信誉、声誉、产品销售渠道等因素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以货币计量为基础的现行财务会计报表,已经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内容和因素。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变革,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这种随企业而生有推动企业成长的产物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其暴露出的漏洞的基础上,必然会出现破而后立的现象,如果不发展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报告必然会围绕着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目标而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一)发展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涵盖全部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以及不能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等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以及不符合可计量性、可定义性的衍生金融产品等信息。
(二)发展交互式报告系统
交互式报告系统是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交互式报告系统下,可以有效缩短编制时间、减少报告周期.使企业可以根据决策需要和经营状况合理调整报告的时间.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实效性。此外,交互式报告系统还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参与到报告生成过程中,让企业管理者监督财务信息的变动,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财务报告应当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予以重视.而若是仍由会计部门负责所有的信息披露。则有可能影响实际工作效率。为此,应采取分布式报告的方式.让各个相关部门都一并参与到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工作当中。
结束语: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研究与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进行统计归纳,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和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知道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层对企业现阶段状况和未来走向的把握与调控,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保持企业现有状况的良好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功能,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实行的,其发展趋势向多样化、层次化、实时化以及更高的保密性和互动性前进,到时将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外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和动力。
篇9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一片良好,在市场化经济的形成与壮大的历程中,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新时期,要想全面增强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以优化企业人才管理工作,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当中意义最为重大和宝贵的资源,这是由于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所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RM,其是以经济学与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形式,包括招聘、甄选、培训等,对企业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以满足企业当前实际及未来发展需要,从而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及人员发展得以实现的活动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逐渐与时代脱轨,无法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需要,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明显。然而,在全球化经济的推动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员工流动性不高、员工职业发展渠道欠缺、绩效激励成效低下、员工工作积极性差等矛盾日益凸显。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伴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以国家为界限的经济发展模式被颠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各大地区的经济开始向其他国家发展,全球经济合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势必会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冲击。
2.经营管理模式与绩效考核脱轨。企业绩效考核主要包括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三大方面的内容。然而,从国内企业发展实际进行分析,绩效考核无法体现战略目的的现象普遍存在的,追根究底,其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把经营发展的总目标和发展计划落实到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的考核上来。缺乏了一套完善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标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和贯彻落实。
3.重管理,轻开发。现阶段,相比于海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无论是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还是综合水平都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人员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也很多,然而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潜能有待开发。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在没有对员工开展正规的岗前培训前,就把人力资源投入使用,最后引发劳动力资源多、工作效益低下的现象日益突出。
三、经济发展时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战略
1.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升华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对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径,行径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根基内容。因此,企业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尤其要注重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工作的落实,以切切实实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的核心做好。其次,企业在不断向外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对在岗职工进行再培训,大力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管理的变革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基础,更是企业在经济市场谋取生存空间的需要,同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必须跟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保持一种动态的、与时展相接轨的发展状态。首先,企业要立足发展实际,对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进入市场进行调查,而掌握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出前瞻性预测,这样企业才能把日常的事务工作化繁为简,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实现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同时,企业也要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促进管理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时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未来发展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根据市场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创新思路。
3.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首先,建立人才分类管理体制,根据企业不同部门的属性,对企业各部门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切实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对人才资源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次,建立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体制。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逐渐被社会淘汰,企业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认真落实人才规划、人才招募、职位设置、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生涯规划和员工培训七大方面的工作。同时,建立开放化的人力资源激励、选拔机制,在竞争上岗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实行公开评聘制;在激励方面,要建立竞争性的报酬体系。
4.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工作能力。为适应市场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独到的时代认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养,为他们的发展、成长、进步创造平台和条件。同时,还要培养员工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各工作人员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从自身所处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自身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知自己所负责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掌握现代化的技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和能力。
5.创建多维度、多层面的激励制度。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员工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缺乏健全的激励制度体系是一个严重的弊端,同时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企业工作的正常运作。为此,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出能动性及创造性,企业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人才的激励制度。一方面,企业要进行制度化管理,不仅要发现人才,还要把制度与考核进一步完善,创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才聘用体系,让人才获得相应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必然要求。为此,相关人员应深入认识到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立足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紧握时展脉搏,与时俱进,找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君;新经济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2年01期.
[2]李新丽;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篇10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宏观环境虽企稳向好,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与问题仍然存在,国际市场依然波动起伏,产业尚未完全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这需要进一步认清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重点,立足长远、超前布局,以期获得持续稳定的较快增长。
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几点判断
仍然是发达国家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发展战略中,还特别将物联网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IT创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显著
一是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信产业的革命,并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大了技术研发难度,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大,形成专利多,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或体系结盟,对后进入企业形成壁垒,进而主导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例如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包括三种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二是重构产业链体系。这种基于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
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来,世界各大IT企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行业地位和自身的竞争力。
在未来5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这种发展态势仍会继续,各大跨国IT企业将继续利用其已有资源积极开展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绿色IT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目前,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IT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日本政府在“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中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加速推动低碳革命;韩国政府在“绿色IT国家战略”中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运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框架。
此外,受政府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世界各主要IT公司都在积极设计和改进绿色IT技术。
对产业发展重点的思考
光伏产业
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四大问题:一是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二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三是应用政策体系不完善,四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应对措施:一要加强产业统筹引导,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巩固扩大国外市场;三要推动光伏产业联盟建设,增强行业合作与自律;四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要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
平板显示产业
从目前来看,有四大问题制约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弱小,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三是原材料、元器件和专用生产设备等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四是在投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需要更多扶持。
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应对措施:一要加强项目管理,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支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要推动资源整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四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五要优化政策环境,在投融资和税收环节予以更多优惠。
LED产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