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产业分析

篇1

有报纸称:“北京看城头,西安看坟头,杭州看人头”。此言一语道出了旅游产业特色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不论是先天资源还是后天人为建筑,旅游资源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去消费,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旅游产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一)国际旅游显著增长

国际旅游见旺的原因有:一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渐频繁;二是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新闻媒体的迅速传播,使每一块旅游资源大现于世界,吸引了消费者;三是政治交往伴生而来的观光考察显著增多;四是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打出旅游这张牌时,让消费者在饮食、卫生、购物、风俗游等方方面面有相当周全的考虑,使消费者在旅游的同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身心得到莫大享受,从而刺激了消费。

(二)国内旅游行情看好

近年来,国内旅行社如雨后春笋,遍地而生。原因在于各地都看中了旅游产业这块大蛋糕,各自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风情等优势,开发出了“山水游、故居游、遗址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特色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份相当丰盛的“满汉全席”。让各个阶层的消费者事前有选择,游览有特色,游后有余味,这是国内旅游兴盛的本质所在。

二、旅游投资的着眼点

发展经济离不开投资,投资就脱离不开一个趋向问题。以浑源北岳恒山和悬空寺为例,旅游投资的着眼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交通环境

影响旅游产业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交通。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大树旅游城市新形象,围绕旅游方面的交通作了不少文章。先后修建了国家森林公园牌楼至北岳恒山后背恒阴路,拓宽整修了恒山隧洞,2002年动工新修了大同——恒山的旅游专线。即使如此,作为大同市的一个旅游拳头产品,交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多数路况不尽如人意,亟待进一步改善。

(二)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今后大同发展旅游的关键在于整合旅游资源,推出精品线路;增加旅游投入,改善配套设施;加大旅游促销,提升旅游形象。”[1]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住宿、餐饮、娱乐等因素的制约,多数消费者游览之后都要驱车到大同市住宿,这是浑源旅游产业的一大损失。好在近两年来,浑源全力实施城市形象工程,在原来恒山饭店、恒麓宾馆的基础上,在城市主干街和旅游专线上新建了恒吉利大酒店、华泰大酒店和水利培训中心,使原来捉襟见肘的接待能力有所改观。但是,在景点范围内,北岳恒山和悬空寺没有一家象绵山景区那样的配套设施,或在悬崖筑宿楼,或在峭壁建酒店,让消费者夜居时“手可摘星辰”,用餐时“把酒(可)临风”,“其喜洋洋则矣。”

(三)提升服务质量

近几年恒山景区的服务质量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景区以及县城的宾馆、饭店在地方风格上还没有完全为游人提供浓厚的地方风味的可口饭菜,在文明服务上存在普通话不标准、大部分服务员没有按规定的国家标准进行培训,不能保证对游人的服务质量。另外,在导游服务方面,导游人员只局限于风光山色和古建风格的讲解,对古老的华夏文明和恒山文化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缺乏起码的了解,没有起到文明使者的作用。还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没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这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一个大缺口。需要对这几个薄弱环节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结构调整的尝试,使旅游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四)加大促销投入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旅游文化的营销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大同市各旅游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促销投入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就2001年旅游促销经费作一横向比较,黄山年促销经费投入4亿元,九寨沟年促销经费投入1.7亿元,泰山年促销经费投入4000万元,黄龙年促销经费投入1000万元,而我们恒山年促销经费投入只有80万元,尽管这几年促销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我们的促销投入和以上几家国家风景名胜区相比较实在是太少了。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北岳恒山”,由于近几年在宣传方面上的落后,随着全世界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快被游人遗忘的边缘。恒山要想牢固住“中华北岳”这把交椅,就必须在促销上想办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建立投资约束机制

投资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投资的最根本动机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旅游产业也一样。但投资涉及一个度的问题。投资过剩,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投资不足,会造成效益的弱化。那么,投资的适度由谁来定?由市场定,还是由政府定?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有观点认为,“应该划分政府与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在微观经济领域,即企业和个人经营的竞争性领域或范围,应该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不应干涉。市场竞争机制会有效地把各种经济资源组织起来,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产出。在宏观经济领域,即市场机制顾及不到的有缺陷的领域以及非竞争领域,应该由政府管理和承担起责任。如公共物品的投资、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资源和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促进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基础科学和国民教育的资助和开发,以及开放和对外贸易的战略和政策问题等。”[2]笔者认为,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政府可充当“领导者”和“驾驶员”的角色,但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规律有深入认识。而这个深入认识的前提之一,是会计人员应该也能够为政府部门主要决策者提供准确、科学的会计信息。

另外,在投资融通过程中,各环节必须予以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的截留和挪用。因为每个环节都由人来掌握,人是社会的人,要生存,有欲望。市场经济不抹杀人的社会性,“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的设计,市场制度的建立的基础就是理性的‘经济人’,即追逐自身利益并努力使其最大化者。他承认这是最基本的人性,必须得到制度的尊重。……如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政府也在追求自身政治利益的最大化,个体的自利行为更是本能。”[3]理性的实现自身利益是合法的,也是允许的。但会计人员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绝不能利己主义至上,产生如马克思所说的“对物的依赖性”,其他人包括政府和企业单位的领导,也不例外。因此,建立投资约束机制是极为必要的。

要精心打造旅游航空母舰,必须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作为会计人,如何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最具价值的经济信息,将旅游收入真正投资在潜在利益最大的地方,从而促使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是摆在会计人面前的新课题。

(一)依法强化会计监督权利

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束缚着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会计人员归单位所有,其切身利益受制于各单位法人意志,极大地限制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4]因此,实行体制创新,建立起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当前规范市场经济中的法人行为、进而促使投资产生最大效益的关键之一。问题是,体制创新需要时间和进程,作为会计人,在这个时间和过程当中,仍要“大义凛然”担负起会计监督的神圣责任。

要处理好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会计责任主要是承担正确选择和运用会计法规和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性质。”[5]而决不是当好领导的奴仆,会计责任主要是对国家和集体负责,而不是对个人负责。旅游收入进了账,支出的走向在哪儿,重点在哪儿,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科学估算大体是多少,这些问题,会计人应该了如指掌。会计的义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要处理好责任与义务这个关系,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高超的业务处理能力,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社会公德。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努力学习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以及本职业务技术,提高从业执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职业道德素养及敬业精神的培养,两者缺一不可。”[4]事实上这正体现了以法理财与以德理财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理念。

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研究与改进。传统的财务报表在服务对象、服务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会计人,要切实加强对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应对各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经济理论带来的严峻挑战,将财务报表作为一种约束和监督投资的有效形式和手段,从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充分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加以改进,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资源状况和单位时间、单位投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要依法行使会计的参与决策权

会计作为一种文化,是经历了几个社会形态、经历了不同性质的经济社会活动而逐渐发展成熟的。会计人应该也完全有能力参与决策。会计最主要的本质是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经历了由报告受托责任到参与决策的转移,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最高形态,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了投资的成败,企业的兴衰。会计由被动报告受托责任到主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和参与决策,不能不说是其管理层次的一次上升,代表着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或更先进的生产力。”[6]近年来,浑源县恒山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和大力鼓励会计人外出学习,对同行业的旅游产业投入作科学的动态分析,这对于发展壮大浑源旅游市场、提升恒山品牌价值,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会计人,应该在这些考察活动中,对本市、本省乃至外省的旅游产业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会计分析,从而提高会计人的决策参与能力。过去两年来,我们从绵山不惜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作为中得到启示,下大力气对恒山道路和悬空寺景区进行规模性改造,效益十分明显。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开源节流,确保旅游产业投资的效益

1、建立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年初作出最严格的财政预算,支出由结算中心按进度核拨;年终,财政按指标审核批复决算。

2、建立“联签审核管理制度”。所有支出原始凭证必须由经手人签字、有分管领导签字、有领导审批签字,方可过账。

3、建立票据管理制度。所有票据必须统一从上级财政部门购回、发出、定期缴销。

4、建立现金管理制度。单位取得现金,必须先存入指定专户,不得坐支现金。规定现金管理五不准: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不准单位之间相互借用现金;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5·建立岗位负责管理制度。根据设立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各负其责,定期稽查,哪道环节出现问题,追究哪道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浑源旅游产业要走强劲发展之路,必须创新发展思维,要立足于大旅游,紧紧把握住着眼点,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加快旅游产业改革步伐,加强投入,管好投资,充分发挥会计人的管理职能和参与决策作用,力求资金管理工作有突破,有效益;要确立开放意识,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建立科学、规范、灵活的投资约束机制,开创旅游产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凯民.山西旅游业:抬起龙头保增速[N].山西日报,2003-03-22(2).

[2]薛治龙.经济增长模式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10-11.

[3]范志海,崔景俭.从“道德人”到“经济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8-9.

[4]邱元荣.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1,(11):8、7.

[5]郭华,余榕.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差别[J].山西财税,2001,(1):40.

[6]谢志华.领会“三个代表”精神,把握会计实质[J].财务与会计,2001,(11):9.

篇2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EijEiEkjEk

式中Ei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i指i地区总产值,Ek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根据区位商公式,我们把全国和新疆的相关资料列入下表,并计算出新疆的旅游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

由计算结果可知,新疆相对于全国的旅游产业LQ值,从2001—2006年分别为1.24,1.30,1.44,1.30,1.34,1.29各区位商均大于1.12。这表明新疆旅游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专业化且水平较高,旅游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根据从2001年到2006年的LQ值数据可知,2002年和2004年的LQ值均为1.30;2006年LQ值相对于2005年降低0.05;这种区位商数值的不变或下降,似乎显示新疆旅游业的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是因为伴随新疆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产业也随之发展且产值不断增加。各项产业产值的增加从而导致总GDP基数变大,使得旅游业区位商发生如上变化。

由表2可知,从2001—2006年(除去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且位于整个西北地区第二位。从旅游产业集群角度分析,其主要得力于新疆自然性因素和民俗文化的吸引力。新疆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始动力。相比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新疆属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得其形成了绝对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从而加强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新疆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性,表现为核心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的密度不断增加。

2.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相关分析

地理集聚性是所有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旅游企业及其相关支持组织的数量增加使得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加强。

由表3可以看出,新疆五个主要旅游城市(地区)的旅游产值逐年稳固增长,且首府乌鲁木齐均保持首位,这是由于旅行社、酒店、旅游商店等都主要集聚在首府的交通主干道,概括为“两带”“两块”。首府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位置,区内现有12个航空港,有24条国内航线以及到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斯兰堡等国际航线。同时其又是第二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的纽带,可以说,新疆完整的公路网络以首府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且首府旅游企业和支持性部门以及公共基础性部门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复杂的庞大旅游产业协作系统。乌鲁木齐作为重要枢纽对于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结论及启示

综上分析,新疆旅游产业初步显示以下特征。

1.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加强,会将有直接联系的技术、人力资源、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并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甚至不同的产业,提升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3]。

2.随着新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影响,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促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新疆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协作。

3.新疆旅游产业企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构成各旅游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得以使新疆旅游产业进入全国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各级区域政府所公认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载体[4]。但我们认为,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无论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还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没有显示它应有的分量。

因此,新疆旅游业在发展政策的制定上,一方面,应遵循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分工和企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面对集群负面的外部作用,应施以政策引导,而不是亲自指挥以至于扭曲市场,更不应由政府选择将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疆旅游集群的不断加强,从而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7-148.

[2]张陆等.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21-24.

[3]夏正超,谢春山.对旅游产业集群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 旅游产业 运行要素

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起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从长远来看,产业运行尚存诸多问题,例如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内部存在恶性竞争,产业规制措施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民族地区将有可能遭受多方面、深层次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运行机制,以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本文重点分析旅游产业运行的五个主要构成要素,以期为下一步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提供支撑。

一、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开始的首要任务,任何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都应建立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核心目标和系列扩展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其核心目标一般为产业发展目标和实现产业在区域经济中作用和地位的贡献率目标;旅游产业发展的扩展目标涵盖文明发展、价值发展、社会结构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1]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尤其要关注产业发展的扩展目标,这是因为扩展目标的实现,既是旅游产业经济目标实现的前提,同时又具有独立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价值,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据。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一经确立,便具有纲领性质,其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意义,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每一环节都将在发展目标的框架内进行。

二、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在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产业的属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关系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产业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就是缺乏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的运行完全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由于宏观层面的规划指导缺失,在微观层面就表现为市场秩序混乱、旅游者投诉不断、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等等。所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要谋求发展,首要的工作便是编制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发展。

三、考量旅游产业供给要素

生产要素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也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旅游业的生产要素囊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泛,它具体涉及到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的众多生产要素,而对于民族地区来讲,最为紧缺的首先要数资金;其次为人力资源,即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再次为满足人们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要素。

(一)资金

民族地区相对较小的经济总量,决定了其在资金要素上供给严重不足,必须借助外来资金要素的投入。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外来投资,可以出台旅游投资优惠政策,给予外来投资者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等民族地区旅游业吸引外来资金,在引进外来资本的同时,要努力开辟多种渠道实现区域内融资,培育并引导区域内生资本流向旅游产业。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来说,产业发展基金是一条重要的资金渠道[2]。

(二)旅游人力资源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为此,首先要从本区域发掘旅游专业人才,通过有效途径,如职业培训中心、旅游院校等,培养不同层次的适合不同岗位的专业人员;其次要通过优惠政策,打造展示才华的平台,以吸引区域外的各种旅游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不断流入。要加强对本区域少数民族居民的专业培养,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实现在旅游行业就业。

(三)现代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要素

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现代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备,如银行网点、邮政网点、移动通讯网点以及网吧等的设立,这些设施的配备情况会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

四、扶植旅游微观企业组织

旅游微观企业组织是旅游产业运行的真正主体,只有微观企业组织的强大,才可能有旅游产业的强大。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微观企业组织。一般来讲,人们把旅行社业、饭店业与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行业,这些行业中微观企业组织的发育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成熟度。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首先要有选择地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微观企业组织,并通过它们的不断壮大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培育1-2个龙头企业,形成大的企业集团,使之具备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并有实力参与对外竞争。

五、提升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经济个体(个人和组织)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达到经济个体(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3]。旅游市场营销的四大因素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

1.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立足本地旅游资源,突出民族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者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特别对于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要精心打造,在激发游客参与度上多下功夫。

2.在旅游产品的价格制定上,可以广泛应用心理定价、折扣定价、招徕定价等定价策略[7],特别对于民族地区的特色手工艺制品,可以尝试心理定价策略中的声望定价策略。

3.在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设计与安排上,一方面要广泛采用传统的依靠旅行社销售旅游产品的策略,并不断根据需要加以改进,一方面要积极应用现代网络手段,实现旅游产品的网上销售。

4.在旅游产品的促销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进行对外宣传促销的主体应该是地方政府,由它们统筹使用相对较少的促销费用,研究确立并对外宣传民族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形象的定位及树立是其营销工作的核心,而形象定位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1)形象定位应以市场调查为出发点,通过详细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深入了解并把握客源市场的消费倾向和旅游偏好,找出定位的切入点;(2)形象定位当立足于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特征;(3)形象定位必须考虑本区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及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4)形象定位必须考虑本地区的竞争优势,避免定位与竞争对手重复。

参考文献:

[1] 把多勋.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纲[J].旅游科学,2005(3):10-15

[2] 刘云.论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72

[3] 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6

篇4

关键词:旅游;结构效益

一、引言

所谓的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提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它包括的行业有: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游览、娱乐业、旅游购物(旅游商业)等5个行业。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是这5个行业形成的行业群。

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应该是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餐饮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景观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入新世纪后,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认真规划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二、云南旅游产业各要素发展现状

下面从旅游饭店业、交通、购物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云南旅游产业各要素的发展概况:

(一)旅游饭店业

饭店业是旅游产业六大核心要素之一,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8年底,云南省全省评定星级饭店总数为834家,其中一星级99家,二星级489家,三星级181家,四星级54家,五星级11家。目前国际上旅游发达地区星级饭店的高、中、低比例均接近l45,云南省星级饭店中高级、中级饭店数量过多,而低端的饭店数量偏少,造成饭店业结构不合理,饭店业经济效益低。

(二)旅游交通业

交通业是旅游产业中的基础部门,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交通条件不占优势,铁路、公路和水运条件较差,交通运输的瓶颈长期制约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重要运输工具、水路运输为辅的较为完善的陆地运输网络。2008年云南有民航机场11个,其中国际口岸机场2个,正在建设的昆明新机场是全国第四个门户机场。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全省大部分旅游景点分布在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滇西等旅游区,旅游者需要在交通方面的花费较多。

(三)旅游购物业

新加坡和香港的购物收入占旅游收入的60%以上,而我国的比重大约是20%左右。云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构成中购物比重接近我国平均水平。根据近几年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50%以上的海外旅游者喜欢购买云南的土特产品、茶叶、工艺品和纪念品等;30%以上的海外旅游者喜欢购买云南的民族服饰、中成药和保健品等;大约18%-20%左右的海外旅游者喜欢在云南购买香烟、珠宝首饰、字画和瓷器等。

(四)旅游游览业

游览是旅游的目的,是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全省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云南省有旅行社460家,其中国际社60家,国内社400家。拥有导游资格证的导游2.6万多人,持有导游IC卡的导游员1.7万多人;旅游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其中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0多万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0多万人;旅游汽车公司17家,旅游汽车1860辆。

(五)旅游餐饮业和娱乐业

2008年云南旅游购物店有121家,云南省物产丰富,各地食品餐饮各具特色。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少数民族餐饮得到发掘和提升,在云南可以品尝到种种地方佳肴和山珍美味,使得海内外旅游者感受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文化。

云南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楚雄州的火把节、大理的“三月街”等将多样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但是,各个旅游景点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娱乐设施,娱乐业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部门,云南发展娱乐业还有较大的空间。

三、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单单是几个产业部门的简单组合,而是能够发挥经济效益的组合。本文采用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对产业结构的效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劣或合理与否。该方法是以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的年增长率为基准,分别测算某一地区按照全国平均增长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额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某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进而分析和评价其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状况。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区域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

以云南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为例,分析云南旅游产业的结构效益:Yjo和Yjt分别代表云南旅游产业j部门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Zjo和Zjt分别代表全国旅游产业j部门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YO和Yt分别代表云南旅游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总收入;ZO和Zt分别代表全国旅游基期(2002年)和t时期(2005年)的旅游外汇总收入;则云南旅游产业j部门的旅游外汇收人增长率rj=(j=1,2,…,n)。

在(0,t)时段内,云南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j、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三个分量,表达为:

Gj=Yjt-Yjo=Nj+Pj+Dj;其中Nj=Yj×Rj

Nj为份额分量,它是j部门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云南j部门规模所发生的变化,即云南标准化的产业部门收入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量。

Pj=(Yjo-Yj)×Rj

P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它是指云南j部门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云南第j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排除了云南省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相等,而单独分析j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因此,此值越大说明j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

Dj=Yjo×(rj-Rj)

Dj被称之为竞争力偏离分量,它指云南旅游业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旅游业j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的是云南旅游业j产业部门的竞争能力。Dj越大则说明j产业部门竞争力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根据偏离份额计算公式,以2002年作为基期,用云南旅游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云南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云南旅游业产业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1):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表分析:

第一,云南交通部门收入的增长慢于全国的增长速度,竞争力偏离分量较小说明云南交通部门相对全国缺乏比较优势,说明云南交通业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尤其是通往省外国外方面。但是交通部门的结构偏离分量Pj较大,说明其对整个云南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

第二,住宿餐饮部门收入增长速度均比全国高,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j看,住宿餐饮部门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住宿餐饮两个部门对云南整个旅游业收入增长额的贡献小,Pj值为负。应该增加中低档旅游酒店的数量,提高住宿餐饮部门的经济效益。

第三,景区旅游部门的结构效益较好,Pj、Dj值都是正,景区旅游不但对云南旅游收入增长有贡献,而且和全国比有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娱乐部门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翻了一倍多,从竞争力偏离分量Dj的值看,娱乐部门与全国相比,竞争力很强。但是值为负,娱乐部门对整个云南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比较小,所以还需完善景点娱乐设施,才能充分发挥云南民族风情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把优势转化为收入。

第五,购物部门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落后于全国水平,竞争力也不强。云南有丰富的、有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购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加强宣传,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第六,邮电通讯部门从指标的数值看结构效益比较好,增长也很快,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七,市内交通部门结构效益差,没有竞争优势,增长也很缓慢。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效益的对策

(一)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政府部门对旅游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状况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税收等措施强制进行调整,避免市场失效和滞后。同时在市场经济中,旅游业供给是受市场需求引导的,市场调节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促进旅游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旅游业各行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旅游业涉及的多数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不高,竞争激烈。景点企业收入单一,成长性差;旅行社和酒店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但旅游业产业链比较长,产业延伸性好,所以可通过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发展,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形成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来实现旅游业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同时增强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为例:锦江集团核心产业为酒店宾馆业、餐饮服务业和旅游客运交通业,同时还涉足食品、商业贸易、教育、地产等产业。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锦江集团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品牌影响力。“锦江”商标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前50位。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罗明义.旅游经济研究与探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4、云南旅游年鉴编辑部.云南旅游年鉴2003[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3.

篇5

一、综述

在国内外旅游产品结构全面转型升级和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推进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为平凉市发展“人文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平凉从名不见经传到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尽管已把旅游作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实施集中突破、来培育,但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开发”的要求,全社会参与旅游业开发的机制尚未形成,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落实迟缓,短期内难以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平凉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较少,旅游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旅游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旅游业占GDP比重过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大。现就平凉市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二、问题分析

(一)住宿餐饮业

平凉住宿餐饮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但浮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不大,经营周期短,利润率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生存能力较弱。

1、旅游业所带动的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缓慢

平凉住宿餐饮业处于全国的低消费水平。平凉市现有各类星级、快捷、经济型宾馆和家庭旅馆四百多家。其中星级宾馆仅有22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9家,一星级1家),占总数的5%左右。其他各类住宿价格偏低,设备也相对简陋。餐饮企业也存在普遍规模小,接待能力弱,价格偏低,难以创收的问题。

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偏低,缺乏独特的餐饮文化

平凉餐饮业的发展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还不是很大,仍有提升的空间,其根本原因是平凉至今没有形成独特的餐饮文化,对本地特色菜挖掘不到位,包装不够。平凉的名小吃很多,但真正让大家熟悉、喜欢的、档次高的平凉菜却寥寥无几。平凉菜不能做到少而精,份量多而且价格低廉,很难高创收。

3、发展不稳定,服务营销环节存在问题

住宿餐饮业在品质同质化的时代,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手段。平凉住宿和餐饮业在服务营销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经营者和服务人员自身的服务理念不够,缺乏用长远眼光做大做强住宿和餐饮服务业。从一些宾馆和饭店的表面上看卫生问题就很严重,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并没有让客人感觉到自己是被服务的。

(二)客运交通业

交通“瓶颈”制约严重。目前平凉市高速通道还未完全贯通,空中运输尚属空白,铁路运力较小,公路总量不足。加之,现代“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偏于天水,使得平凉国、省道过境优势得不到充分显现;市到县、县(区)到景区(点)的道路等级差异较大,特别是七县(区)高等级环形旅游线路尚未形成,“旅长游短”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不利于国内外游客的大量输入,严重制约着平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旅行社业

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由于平凉市缺乏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闭塞落后和低收入水平,又使人才流失严重、引进难度加大,加之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行业吸引力尚处于逐步显现阶段,长期形成的平凉旅游高层管理人员匮乏,旅游规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奇缺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由于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机构欠缺,专业培训人员数量少、层次不高,行业培训的引导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旅游企业内部培训简单粗略,导致全市的32家旅行社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面临较大困难。

(四)景区、娱乐业

全市有各类景点景区40多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7处、3A级景区6处2A级景区2处、其他各类景点景区28处。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各类景区景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机构与旅游主管部门关系错位,多部门管一个景点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存在旅游部门不管旅游(景区景点)的尴尬局面,工作协调难度大,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旅游市场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知识面较窄,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慢,对现代企业管理和资产经营知识掌握较少,缺乏高素质的经纪人和市场中介机构。

三、结语

篇6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XX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XX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XX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XX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XX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XX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XX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XX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XX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XX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XX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XX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XX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XX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XX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XX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XX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XX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XX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XX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XX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XX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XX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XX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XX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XX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XX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XX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XX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XX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XX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XX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XX古城不仅仅是XX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XX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XX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XX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XX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XX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教育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XX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XX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XX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XX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XX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XX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XX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XX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XX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XX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XX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XX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XX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

篇7

【关键词】历史文化,神仙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 abstract 】 no culture tourism is the tourism without soul; No tourism culture is out of her wits culture. So doing the integration well between the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Penglai city features the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but needs further mining and use.

【 keywords 】 historical culture, the fairy culture, the tourist industry, fusion

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被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灵魂出窍的旅游,苍白的旅游;没有旅游的文化是魂不附体的文化。如果不了解埃及文化,人们眼中的金字塔就是一堆墓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这一发展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山东蓬莱把“旅游与文化融合”的理念上升到战略的层面,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做好结合的文章。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的优势所在。

一、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山东蓬莱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成为烟台市唯一一个、山东省第八个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城市。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筑城至今,蓬莱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明清海防遗存廊道的重要节点,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1、州府文化。自唐至清一千多年的时间一直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州辖一州九县(宁海州、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阳),达到最大管辖范围。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州府文化或政治文化。蓬莱曾建有州(府)署、县署、按察司署、兵巡道署、守备署、备倭都司府等行政和军事署衙。为了适应对外交流,加强涉外管理建有新罗馆、新罗坊、开元寺等朝鲜、日本涉外街区、建筑群及寺庙,设立过勾当新罗所等涉外管理机构。

2、港口文化。蓬莱水城是登州古港的所在地,是“海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是古代胶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隘。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有了空前发展,尤其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成为西汉时期对外关系的一大特色。汉武帝时代不仅开辟了陆路丝绸之路,而且开通了和朝鲜、日本的联系,开辟了以登州(蓬莱)港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即登州和朝鲜、日本的海上联系,要早于和西方沟通的北路陆路丝绸之路,以及南路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登州古港与明州、泉州、广州号称四大通商口岸,有过“沿岸皆水榭,笙歌达旦,商贾云集,富甲六郡”的繁荣景象。

3、教育文化。蓬莱作为华北地区最早的北美基督教传入地,建有第一所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标志着蓬莱是接触西方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建有府学、县学、书院等官办学堂及抡材之所。建于明崇祯十一年的登州考院影响更为深远。明代的辽东都司在行政上虽不规登州附管辖,但其所辖的金州卫、复州卫、海州卫、盖州卫参加乡试的考生都要在登州考院应试。因此,民间流传有“金复海盖”辽阳在外的说法。

4、建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蓬莱形成了“一府三城”独特的建筑格局,堪称一绝。“三城”即府城、水城、沙城。“府城”始建于西汉。唐神龙三年,登州治所迁到这里,始为登州城。明洪武九年,升州为府,并设立了登州卫,城池开始不断扩大。“水城”是我国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建于宋庆历二年,位于府城北。水城依山傍海,靠城通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是重要的水军基地和商业码头,而且在海上建筑技术和结构布局方面独具匠心,在海港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沙城”建于道光年间,在城北海滨,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5、精武文化。蓬莱地处胶东半岛北端,扼京津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代多次通过登州港对辽用兵。隋唐时期,多次通过登州港对辽东和朝鲜半岛用兵。宋代建“刀鱼寨”,设刀鱼巡检,屯水兵,明朝设登州卫所,在“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备倭城”。明永乐年间设备倭都司府,节制山东沿海三营二十四卫所。清代统辖山东全省军备。中日这里是主要防地之一。戚继光抗倭事迹及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二)五彩斑斓的神仙文化

由于海市蜃楼的影响,出现了“三神山”,八仙过海传说等令人心驰神往的“神境仙界”。这就是东方神仙文化的主要内容。蓬莱作为东方神仙文化的起源地,被誉为“东方神仙之都”。 蓬莱仙人中较著名的有安期生和吕洞宾等八仙。现在,八仙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蓬莱神仙文化的孕育和形成,实际来源于海上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坡《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海市蜃楼幻景曾吸引了大量信奉黄老之术的术士、方士。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等人的传奇故事组成,更为蓬莱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神秘的面纱。蓬莱神仙文化,或正史、或野史、或流传口头,丰富斑斓,不一而足。但其主题特色显著,或与神话有关、或颂天子之德、或赞除暴安良、或歌忠孝节义,反映了蓬莱人民爱和平、尚自由、重礼教的淳朴民风。

(三)浓郁飘香的葡萄酒文化

2005年8月蓬莱市政府与世界其他六大产区的代表共同签署发表《蓬莱宣言》确立了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特色产区地位。是亚洲唯一的海岸葡萄酒产区。“十一五”期间市政府把葡萄与葡萄酒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着力打造,蓬莱已经成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先后获得中国葡萄酒名城、最具竞争力葡萄酒产业之都、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6万亩,全市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70家,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4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利税5.7亿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及消费结构的省级孕育了浓香的葡萄酒文化。

(四)旅游产业日益壮大为融合文化内涵提供了产业支撑

文化要素要有产业支撑,旅游文化内涵要通过旅游产业来彰显和扩张。经过多年的打造蓬莱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因此蓬莱已经具备了进一步融合的产业条件。与2003年相比,来蓬游客由156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4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7.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4亿元;旅游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7%增加到31.4%,占GDP的比例由7.3%提高到10.7%;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7.7亿元增加到140.3亿元。市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5.1亿元修缮保护了蓬莱阁、蓬莱水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景点,引进社会资本20多亿元,建成了海洋极地世界、三仙山、韩菲乐园等一批新兴景点,特色景区景点由5个增加到13个,现拥有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积极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先后建成君顶、中国湾、华玺等一批高档宾馆,三星级以上酒店由3家增加到15家,各类餐饮住宿场所达231家,总床位约1.6万张,接待能力和层次全面提升。引进了利群、振华、博展等大型购物场所7家,发展各类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商店200余家。与2003年相比,游客在蓬驻留时间由0.5天延长到1.47天,过夜游客比例达到27.6%,提高了16个百分点。融合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格局和基础已经形成,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将强势发展。

参考文献:

《蓬莱史话》:蔡玉臻

篇8

丽江古城2015年,接待游客3055.9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72%,旅游业总收入483.4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64%。丽江古城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但古城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运行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口、城市结构、资源环境、文化、经济结构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一、丽江古城旅游产业非生态化问题的表征

(一)产业结构分析

2015年丽江古城区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85%、9.79%和70.36%,但产业结构调整忽视了生态内核,仅仅只是产业之间的转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方式的转变,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脱离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制约,这样只会引起环境恶化并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促使污染扩大化。

(二)旅游企业数量、规模、类型和分布分析

20世纪90年代,古城内只有几家小型旅馆、招待所。根据古城区旅游局统计,2008年古城区内的各种酒店客栈已经达到1044户,与2003年的135户相比,旅游宾馆客栈的数量得到了直线迅速的增长。2012年古城宾馆客栈数量已超过2000家;商铺数量从2003年的197家直线上升到2014年的2109家。

(三)旅游承载能力分析

丽江大研古城南入口旅游服务区占地33亩,根据丽江市旅游局作过的“古城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调查 ,古城内可供游览的街区总面积只有27045平方米,其中中心游览区(热区)仅有15642平方米,并且研究表明,古城理想的旅游环境日容量为14000人次,在一天当中的高峰时段的旅游环境容量为4000人次,但是在2000年之后,每年都有将近七个月的日接待量不同程度超标,并且在节假日高峰时段大大超出了容纳限量。

(四)旅游资源供给能力以及资源供给的多样性分析

古城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存量,但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差。丽江古城存在着经济能量低下,资本形成不足、技术条件差的问题,由此造成了丰富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深度的开发利用,存在着对资源滥采、过度浪费和损毁的现象,没有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五)水资源消耗分析

目前,古城每天的用水量为6万m3,污水的日排放总量超过3万m3,而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仅有2.8万m3。据监测表明,古城河流的源头黑龙潭水质为I类标准,综合评价为优。经过古城流出古城南口的水质已达到了劣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粪大肠菌群,从污染物的构成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废水。

(六)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快速地发展,旅游人数大量的涌入,丽江古城的整个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古城的大气中的烟尘、SO2的含量逐年快速的递增,COD的排放量从2008年的2621万吨增加到了2011年的5115.87万吨,大气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古城旅游产业非生态化问题调试对策

(一)强化行政调控手段

制定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行政法规条文,提高行政措施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严格行政法规的执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严肃性,纠正政府部门的经济利益的扩张本性。

(二)加大经济措施的调控力度

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对旅游产业发展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收取费用。对实施清洁生产以及生产责任延伸的旅游企业给予补贴政府可通过赠款、软贷款、税收减免等补贴手段,对那些采取先进的防污生产技术以及措施的旅游企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

(三)建立旅游产品导向环境市场

坚持以市场为基础,把货币效益作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驱动力,通过市场来调控、引导排污、废弃物的交易。可通过内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成本的措施,理顺资源市场价格机制等方法,为旅游产品的绿色生产和销售创造市场环境。

(四)加强企业调控措施

旅游企业必须全面审计其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行清洁生产,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设备。

(五)加大产业政策的调控

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诱导要素合理流动,使产业结构向生态化方向调整。例如在旅游产业的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鼓励那些技术创新与进步、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水平的企业的发展。

篇9

(门头沟区经济社会调查队,北京102300)

[摘要]近年来,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主导产业,旅游业发展实现了较快增长速度,但旅游经济总量低,旅游产业结构变化明显且不十分均衡。通过比较2004年和2014年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变化,发现乡村旅游业和住宿业在全区旅游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在下降。最后提出了加强招商引资、加快住宿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 ]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94

1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特点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市调查总队和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于2011年新修订的《北京市区县旅游业综合统计方案》中规定,旅游业统计包括旅游住宿、景区游览、旅行社服务、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交通和乡村旅游七个方面。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1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并不十分均衡

通过对2014年门头沟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构成来看,旅游商业和住宿业共同构成支撑门头沟区旅游业发展的半壁江山,2014年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和4.3亿元,占全区实现旅游收入20.3亿元的比重分别为28.7%和21.1%,两个行业的比重之和接近50%;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餐饮业实现收入所占比重较为接近,2014年分别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2.6亿元和2.1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3.1%、12.7%和10.2%;旅游交通和乡村旅游业所占比重不高,2014年分别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和1.1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8.9%和5.3%。

1.2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较为明显

从2004—2014年,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是住宿业实现收入在全区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61.0%逐渐降低到2014年的21.1%;旅游商业和旅游餐饮对门头沟区旅游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实现收入分别在全区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10.0%和5.1%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28.7%和10.2%;旅行社和旅游交通业的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保持了较稳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对全区旅游收入的贡献作用逐渐减弱,在全区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10.1%下降到5.3%。

2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计算与分析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状态。应用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计算衡量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状况。

2.1计算步骤

(1)计算北京市分量的百分比:

(2)计算产业结构分量的百分比:

(3)计算竞争分量的百分比:

具体如表1所示。

2.2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按照Vi、Wi的正负性,可以将门头沟区旅游业各行业结构效益情况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Vi为负而Wi为正的住宿业,说明无论是北京市还是门头沟区的住宿业增长速度都落后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平均水平,虽然门头沟区住宿业相对于北京市来讲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相较于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来讲竞争优势较弱。

第二类是Vi为正而Wi为负的乡村旅游业,说明门头沟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不仅落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也落后于整个旅游产业的结构效益,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仍是门头沟区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类是Vi、Wi均为正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商业,说明这些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结构效益相对较优,旅行社和旅游商业的竞争优势相对突出。但也应看到,之所以其竞争分量相对较大,主要与门头沟区这两个行业2004年的收入基数较低有关。

2.3结论

基于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应用分析,从门头沟区2004—2014年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来看,可以得出结论:乡村旅游业和住宿业在全区旅游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在下降,已成为制约门头沟区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尽管大部分的竞争分量为正值,但也应看到门头沟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仍然较小,在全市旅游收入实现中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从2004年的0.35%上升到2014年的0.65%。

3提高门头沟区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对策

3.1依托优美环境及区位优势,加快重点企业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门头沟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门头沟区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旅游单位数量少。因此,一方面要加快旅游重点项目落实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快招商引进大型知名国际旅行社和特色高端品牌连锁住宿、餐饮企业,同时做好对北京旅游等区内重点旅游企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倾斜。

3.2加大住宿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接待水平

住宿业收入高低与星级宾馆的个数多少有直接关系。棚户区改造后规划中的星级饭店尚未建成是直接导致该行业在门头沟区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想提高住宿业对门头沟区旅游业的贡献作用,就要加大对星级宾馆、度假村等重点住宿业的硬件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住宿业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3.3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不断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是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远郊区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最活跃因素。但门头沟区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仍以一家、一户、一园为主;城乡改造建设导致乡村旅游中的观光园和民俗户数量减少较多;住宿和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规范化管理和特色创新。今后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广开渠道,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对乡村旅游进行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一体化整体开发建设;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具有创新性、差异性的旅游特色产品;要积极开展星级休闲农业园、星级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户的评定,通过规范化服务增强旅游吸引力。

3.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全方位推介

加大旅游宣传,开展全方位推介是门头沟区吸引游客了解、关注门头沟区,进而提高旅游接待人数的重要途径。目前,门头沟区旅游接待人数在全市比重仍然较低,2014年仅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1%左右。今后仍应通过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永定河文化节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文体活动提高门头沟区旅游宣传力度;根据不同游客需求、淡旺季节变换特点、重要节假日等不同情形,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巧抓商机,通过网络、赛会等多种途径向社会重点宣传推荐门头沟区诚信旅游商品企业和特色旅游商品,不断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旅游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万明辉,王龙,曾昭宁.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4年北京旅游业概况[EB/OL].(2015-01-27).http://bjta.gov.cnxxgktjxx/372299.htm,2015-01-27.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政府外事接待部门、单一机构发展成为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产业,2011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4.77%,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所出现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效益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事实上,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已引起政府、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早在1986年国家“七五”社科重点研究课题《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指出,“旅游业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优化结构,才能更大地发挥功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转型升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党的十进一步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结构性问题。因此,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旅游产业结构领域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现状、研究领域和研究特点,进而提出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

二、旅游产业结构概念与内涵研究

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成分及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构成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而言,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的是旅游产业内部各产业部门间以及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后者是指以食、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内部各大行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与比例关系。旅游产业结构也反映了稀缺旅游资源的配置问题,表现为旅游劳务在不同旅游部门之间进行的与一定旅游需求包括潜在旅游需求和实际旅游需求相适应的分配,分配的直接结果形成旅游要素存量在不同部门间的组合,即旅游产业结构。它既包括旅游产业各要素在规模上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各要素之间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分别用以反映旅游产业结构量的内容和质的特点。同时,旅游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在现代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旅游产业结构反映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而旅游产业结构对于区域旅游增长影响重大。根据对旅游产业结构的要素分析,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旅游产业不仅仅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还与交通、园林绿化、制造业等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旅游产业界限的确定成为一个难题。旅游产业边界的模糊广泛性,使旅游产业结构构成要素的确定也呈现出一种不明确性。马波认为在研究旅游产业地位及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时应采用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思考必须从全球、全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的背景出发。张涛将旅游产业流行的新旧三大支柱产业说和新旧四大支柱产业说进行比较,分析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杨振之、陈谨将旅游产业结构分为基础要素和提高要素。张立生依照旅游产业结构内在规律将旅游产业划分为基础层次产业、中间层次产业和核心层次产业三个层次,并分析它们彼此间的演进规律,提出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演进的三种结构模式理论。马波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点出当下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在旅游产业总要素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导致旅游产业链条拉长,对旅游产业的结构产生影响。尽管众多学者对于旅游产业结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结论,但都认识到旅游产业结构要素的强关联性,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

三、旅游产业结构测度方法与模型

旅游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适用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方法论及其实证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多借鉴产业结构论、系统论、运筹学理论等中的方法,结合旅游产业的特性进行分析。在旅游产业结构测度研究中较常使用的方法有偏离-份额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区位熵、集中度等。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模型

旅游经济系统是一个经济关联性很强的复杂动态系统,其发展不仅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联,且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这就使得界定旅游产业的全部关联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机制变得较为困难。为有效分析各类因素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者将旅游产业整体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有效测度旅游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一定地域内的旅游产业结构是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带有“旅游产业”和“灰色关联分析”词语的旅游学科类文献,可查到有效文献约为1500篇,其中硕博士论文达700篇,可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王淼较早将灰色系统理论用于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中,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分析江苏省大旅游产业结构状态及发展趋势,并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思路;陈雪琼、任晓春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提出优化建议;苏林宁、谢新丽等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判断影响区内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就是结构合理化和发展高级化;廉同辉通过对黄山、九华山景区旅游产业结构关联度的实证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提出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协调性等建议。

(二)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测度分析

目前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研究较为常见的方法是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一种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普遍使用的方法。该分析方法是将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变动分为区域增长量、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这三个分量,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较早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的是潘景胜、王淼,评价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现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提高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对策;杨新军、马晓龙等运用SSM分析法分析陕西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并指出SSM法在旅游创汇部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汪惠萍、章锦河运用该方法对黄山市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康传德对青岛市旅游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诸如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及区域整合、塑造旅游精品工程等发展对策;葛军、刘家明综合运用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相关部门的发展状况,应采取不同的优化调整策略。张明磊、付岗、刘月皓、张晓明、郑平等分别运用SSM分析方法对云南、四川、山东、秦皇岛、西安、广西等地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各地状况,提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相应建议。除上述普遍从产业效益角度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分析外,杨勇、李文静尝试从产业角度、结构红利角度结合偏离-份额法分析旅游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变迁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潜力的关系。

(三)旅游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

旅游产业不仅产业内各行业紧密联系,旅游产业与其相关的产业部门也具有较强的关联,可以说旅游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研究旅游产业结构时,为有效分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得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效应、经济贡献,常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又称“部门联系分析法”或者“产业关联法”,它主要以均衡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量化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定量测度出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闫敏通过比照分析《199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旅游研究的需要重新进行了行业划分,得出中国旅游业的直接投入结构和完全投入结构,并论证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定阶段旅游业并非“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的观点。戴斌、束菊萍从产业供给和产业关联的视角,结合投入-产出表分析北京市旅游产业结构,指出该地区旅游业的前向关联度与环向关联度较弱,中间需求率偏低的现象。乔玮侧重于从经济效应的基点出发,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以及内部各行业的关联对上海经济的影响。王丽、石陪基通过对甘肃省旅游业投入结构、产出结构、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的分析,探讨甘肃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卢璐、宋保平等运用投入结构、产业结构、中间需求等指标测度中国旅游产业,定量分析中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指出在国民经济中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大于推动作用。张吉林提出为准确衡量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其产业关联度,投入-产出理论的应用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马仪亮从经济学原理内核出发,提出强化各级旅游与统计部门的协调合作,扩大推广旅游卫星账号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调整投入产出表的流量矩阵,使投入产出数据分析更加合理和客观。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旅游产业关联及波及方面的研究是较为广泛的,得到的相关结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然而该方法用于分析旅游产业关联这种复杂现象,有时会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只是单纯在片面、静态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而致使出现一些错误,因而投入-产出法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解和更加合理、科学地结合旅游产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应用。

(四)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测度研究

除运用单一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或者一定地域的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之外,部分文献还基于产业经济等理论运用多种方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吴铮争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动态研究规律联系起来,采用比较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内部结构、结构效益、结构关联性三个方面分析西安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和优化现状;黎美洋运用偏离-份额法、效益指数法、差异比较分析法及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指标等相关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化进行了测算分析和验证;王松茂、何昭丽等在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时运用了偏离-份额、灰色系统关联度以及绝对集中度指标等方法;杨琴、王兆峰试图根据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理,分析技术创新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作用,探讨湖南省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崔振兴在产业组织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区位熵、系统熵、偏离-份额等方法量化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效果;张佑印、顾静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阐明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廖涛运用发展经济学中分析生产力结构的定量分析法,从理论上提出旅游产业的构成比重、结构变动指数及结构生产力系数的计算方法;此外庄小丽、刘水良、张广海、甘永萍分别在对湖北、张家界、山东、广西的旅游产业结构分析时综合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专业化指数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计量、产业经济学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测评,使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目前用于旅游产业结构定量测评分析的方法除常见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这些基础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之外,国内学者也试图将效益比较分析法、效益指数分析、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产业结构变化指数、生产力系数等计量方法运用到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对国家、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的科学测算和评价进行了积极有 益的探讨。

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应用研究

(一)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实现旅游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是在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产品供求结构的相对均衡,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优化组合和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旅游经济规模扩展带来的资源要素在旅游产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和再配置,从而使得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出现合理化、高级化现象。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旅游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旅游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促使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保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在旅游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条件下,新兴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迅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旅游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我国旅游产业优化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能合理化,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未能协调发展;二是未能进一步高度化,主要表现在六大要素的每一要素内部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许多产业部门高度相关,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使得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较为困难。事实上,在旅游产业高级化的工程中,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配置”。

我国学者结合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陈仙波基于需求与供给理论的运用分析,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结构的特征,指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探索其优化模型与优化措施。郭胜、高维忠分别探讨了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目标和措施。随着我国各省市纷纷提出旅游产业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目标,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区域层面转移的趋势。顾朝林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量化分析江苏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空间结构,指出江苏省处于产业结构明显转型期,强调产业优化的重要性;李刚对辽宁省的旅游产业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宋静针对重庆市旅游产业结构具体情况,评述重庆旅游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任建华在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优化建议;马勇、王迪云、吴冬霞、单珍等分别对福建、南岳旅游区、广西、浙江等地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优化政策进行了阐述。以上学者都是通过分析一定区域内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确定旅游产业结构评价指标,进而得出该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及发展路径。

(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政府推动型特征,产业政策仍然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除了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开发环境等因素,产业集聚、产业融合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区域结构优化的进程。王兆峰、杨卫书从微、中观层面,基于演化经济学的动态视角、系统学的耗散结构角度,构建了旅游企业与产业结构变迁过程的演化模型,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在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方面的作用。麻学锋借鉴价值链和系统论的理论,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与动态演化,建议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升级轨迹进行系统自适应的调整。王云龙提出旅游产业结构概念模型和运行模型,指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李峰认识到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的重要动力来源,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生延超在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旅游产业结构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政策扶持和措施实施在显著改善旅游市场、投融资等产业发展环境的同时,地区间绝对差异的扩大仍不容忽视。以上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动力机制、动态演进等空缺,对于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研究述评及展望

近年来旅游产业结构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旅游产业管理与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焦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地位提升与深入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亟待提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已迫在眉睫,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凸显。通过梳理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第一,研究内容日益多样,部分领域相对不足。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对策研究等成果逐年增多的态势。同时,研究普遍认识到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旅游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有些不吻合。第二,研究范式较为成熟,研究视角需要拓展。纵观国内研究,绝大多数采用“分析发展现状—提出存在问题—给出优化建议”的研究范式。研究侧重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机制作用、地区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而从旅游产业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明显不足,较少结合旅游产业集聚、城市化发展等视角进行综合探讨。第三,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理论体系尚需完善。目前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优化理论和方法测度主要集中在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大多借鉴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领域较为成熟的公式或基础理论,缺乏结合旅游产业特殊性对这些公式和方法进行的调整和改良,分析手段较单一,比较分析方法的使用较少,缺乏创新实证研究,旅游产业结构量化分析方法与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综合看来,尽管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在内容、方法和理论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首先,重视旅游产业结构理论体系的构建。深入探讨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构成要素 、划分等基础理论,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产业特性,完善旅游产业结构评价体系、评价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还应加深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动力研究,注重将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城市化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其次,重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机理的研究。在定量研究中,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往往关注结构要素之间的关联、产业影响和效益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影响机制、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指导价值较小,因此,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优化机理将会是今后关注的重要领域。再次,重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的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需重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环境效益,注重与其他产业的经济关联分析,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等。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政府政策正确引导是避免产业结构失衡、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推动力量。区域政府应正确发挥其引导和服务职能,防止盲目干扰旅游产业发展,尽量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使旅游市场机制发挥出调节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作用。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5-6.

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理论、方法、案例.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37-38.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8-63.

陈玉英.关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几点认识.旅游科学,2000(1):28-30.

廖涛.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定量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12(17):131-132.

张辉.旅游经济论坛.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5-8.

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24-26.

马波.试论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建立.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专刊),1999(51):24-28.

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旅游学刊,2003,18(40):24-29.

杨振之,陈谨.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5):30-34.

张立生.旅游业部门结构演进规律及演进模式.经济经纬,2005(2):120-123.

马波.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旅游学刊,2007,22(12):12-17.

王淼.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1):72-76.

陈雪琼,任晓春.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及其优化对策.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20-26.

苏林宁,谢新丽.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66-68

廉同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以黄山、九华山景区为例.旅游论坛,2011,4(4):66-68.

潘景胜,王淼.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上海大学报,1998(5):37-42

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人文地理,2005(1):49-52.

汪惠萍,章锦河.黄山市旅游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2-15.

康传德.青岛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20):23-25

葛军,刘家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60-765.

张明磊,孟庆红.云南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1(2下):163-164

付岗,赵爱婷.秦皇岛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7(4):101-105.

刘月皓,孙虎.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偏离-份额分析.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8,34(3):113-117.

张晓明,刘总理.基于偏离-份额法的西安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1):103-105.

郑平,汪东亮.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分析.产业观察,2011(18):120-121

杨勇.结构变迁效应与旅游业发展潜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08-113.

李文静,乔小燕.省际旅游业结构变迁中的资本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实证检验.产业经济,2012(10):29-31.

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旅游学刊(双月刊),1999(5):10-15.

戴斌,束菊萍.旅游产业关联:分析框架与北京的实证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7-15.

乔玮.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经济地理,2006,26(12):63-66.

王丽,石培基.甘肃省旅游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1):68-72.

卢璐,宋保平,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度分析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3-48.

张吉林.旅游业—一个产业化组织的过程.财贸经济,1999(2):61-64.

马仪亮.对旅游业几个重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地理,2011,31(5):852-856.

吴铮争.西安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西安:西北大学,2004:1-5.

黎美洋.四川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分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