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2 15:0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思考

篇1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分散的现象。老师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缺少互相之间的沟通,缺少心理上、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大量的自我学习机会,让学生有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与同学之间互相交往和讨论的时间,培养一种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争议并提出疑问的能力,有效发展与同伴、老师的技能交流,同时也有效培养社交方面的能力,对心理的健康大有帮助。而自主学习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更有一种深入个体研究机会,体现个性发挥的可能性。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掌握体育知识,思考决策解决问题的技能,促进认知、情感、社交技能的发展,表现学习的责任感,更能学会对学习的评价,形成一种更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能体现出一个集体配合的精神与要求,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有帮助。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再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三、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调动师生的两个积极性,提高初学者的水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改进教法;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比方说:老师要对示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问,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篇2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直观感受;技术示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各科教学课堂,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以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于一体的全新技术,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板书、口授的形式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带入了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了教学效果。

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但作为从事体育教学的一名教师,我认为将多媒体教学引入体育课堂,可以将教学与娱乐融为一体,用直观、有趣、新奇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尝试将多媒体引进体育教学,使教学变难为易,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接受感官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能大大减轻学生认知的难度,增强了教学效果。我下面结合自己的尝试,谈一谈利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演活体育常识,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且画面生动、逼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那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富有吸引力,而且可以将原本枯燥的体育常识,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变得直观生动。这样既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憾,同时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1.提供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动画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的形象,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篮球比赛中的“传切、空切、联防”等战术配合。小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更喜欢参与篮球比赛,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所以往往是球场上奔跑得欢,科学有效的战术配合少,致使篮球比赛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采用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科学设置比赛环境,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感悟到篮球的战术配合技巧和方法。借着兴趣点,很多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主动组织同伴模仿练习,将所学用于实战中,习得了技能,更在篮球赛中运用技能,达成精彩的战术配合。

再如,教学“运动后的生理反应”,单靠口述教学,学生对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抽象的生理反应往往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将这些抽象的生理反应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立体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运动后的生理反应现象。在直观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对运动后出现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发热等生理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与理解,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有声有色,增强了教学效果。

2.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特别是室内课,往往由于精力不集中难以达成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室内课中加入精彩的视频,如篮球课上播放姚明比赛的精彩瞬间,小足球课上播放比赛实况等,可以用扣人心弦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不太容易操作的动作要领以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边看动画边听讲解,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印象自然深刻。

如教学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教师把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等结合课堂上的需要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

二、运用多媒体分解技术动作,提供技术示范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高难技术动作,如果教师放慢速度讲解示范,就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如果加快示范速度,学生又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难以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不仅集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还可以根据教学动作的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地展示动作的全过程,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其动作要领及其结构,这样就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技术示范的难题。

如蹲踞式跳远教学,传统教学一直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由于示范动作是在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无法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分解,变动为静、变快为慢,变抽象为形象,分解了技术动作,降低了示范难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如此,一个困扰体育教师技术示范的难点问题,通过多媒体迎刃而解。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技术教学理论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2001年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2)理论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3.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表扬与批评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一、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一“我会健身”一“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1.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2.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2)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三、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

篇5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受到体育界人士的关注。如何使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深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寻找学生喜爱的,既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到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由此我对几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一、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方法

此教学方法已沿用多年,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此教法较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传播知识,以系统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学习和联系为主线,以技能掌握的效果评价来给予学生成绩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固定教学阶段。

学生在运用技能掌握式学习方法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除个别特别喜爱竞技体育运动的学生尚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外,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接受。原因是此种教学方法陈旧、刻板,教学模式非常机械化,教师和学生都只能跟在体育目标后面亦步亦趋,教师根据自己过去接受竞技知识的多少进行变形的、失真的传授。学生则放弃个性、爱好,被迫跟着教师学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且对身心健康、未来生活无多大帮助的竞技技术。体育教学也成了一种被管理、被掌握、被强加于师生的不可探寻的、不可分析的东西。因此,这种体育教学方法已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落后的、阻碍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自选式体育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选择。其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学习进度、学习参考资料、学习难度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自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不同需要。最后,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让身体条件有差异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难度和进度,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此种教学方法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学习中,可以尽情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伙伴的自选,可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仅仅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员与领路人,而不是监督者和测量员。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适应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渴望与需要,应提倡与推广。

三、课课练体育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它的指导思想就是谋求学生体质的增强,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内尽可能多地参加活动,同时通过不断的、科学的、系统的身体锻炼,掌握几种锻炼方法,以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身体锻炼环节,要求锻炼的内容和运动学习的内容相适应,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

四、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方法

此种教学教法是近年在国内外“快乐体育”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志向和习惯。其教学特点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渗入运动乐趣的环节,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成功、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此教学方法常采用游戏法、集体比赛法等。

体验运动乐趣的教学方法是对中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七年级新生中开设游戏课,在运动会中设立集体比赛项目,都有助于学生“快乐体育”思想的形成。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它教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适应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对教师它更注重综合表现的能力,更注重指导学生身体锻炼的能力,更注重思想教育能力,而不是竞技技术的完善;对学生它更注重愉快和谐的气氛,更注重各科知识的沟通,而不是刻板地追求达到某一竞技项目的预定目标。因此,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将死板的固定教法的教育转变到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上来,是根据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极好途径,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五、启发式体育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侧重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中的智力因素,遵循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运用直观法、对比法、举例、设疑诱导法,来提出问题,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使运动、学习、练习、思考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特点是教学形式活泼、生动,符合学生个性与生理特征。教师运用直观的语言、准确的示范、有趣的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上好体育课。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常规,勤于思考,挖掘教材内深层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问题。而学生则在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自觉积极性,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篇6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方法;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07-02

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体育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此,笔者对自己多年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思索,提出了以下关于中职体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抛砖引玉。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密切联系的,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班级或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其次,体育教师要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摆脱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真正的"演员",但是学生"演"的效果如何则要看教师的"导演"能力了。教师在课中应多引入教学竞赛、娱乐、游戏等等,不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一些素质练习可以按学生的体质、技能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分组:对体质弱、技能掌握比较差的学生,不能给他们过高的要求而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有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要运用激励手段来鞭策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2.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师生关系既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低乃至教学的成败,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同时,由于一个教师要面临多个不同的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量之大、工作内容之繁琐又是非一时半刻就能化解的,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能尽快的和学生打成一片,给学生一个清新、健康、有活力的印象,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亲其师而重其道",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的关爱,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职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作为教师应该理解他们的一些难处,在学习、生活中予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要给出合理的指导,比如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学习的积极意义,当然更多的应该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体谅,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否受得了,是否可以调为理论课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以免让学生遭受一些不必要的"煎熬",其实很多时候,教师一个无意间的决定,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欣喜;其次就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每一个教师都想自己精心准备的授课内容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学生的认可也会更加激励教师从事深层次的研究或者探析,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精彩内容;再者就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包容、相互配合,唯有如此,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毕竟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单靠哪一方都不可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教师在学生的启发中逐渐提升,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3.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最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技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最大效果值。因此,我们的中职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从本意目的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中职体育教学要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合理选编体育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教研组要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合理编排中职体育教学进程表,关注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对统一使用的教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可以用作必修,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把握,根据学生实际增删部分内容。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性,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样学生能结合自身自主选择相应的项目练习。其次,体育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制定。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不同,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使学生掌握最实用的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如文秘、财务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可能会长时间的低头、弯腰,应选择一些健身跑的项目;医护等专业要从事的工作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应选择一些健美操等方面的内容。

5.积极改善体育教学机制和方法

5.1 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职教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的走向,也决定了职教与普教在培养学生目标和对象上的区别。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学校。但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还在走普教的路子,不能体现职校特色,这一问题将误导人们对职校的观念,更使学校体育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5.2 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理论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理论的体现。任何一门技术课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播,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通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他们体会体育技术课的乐趣,并通过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技术融会贯通,从而加强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另外,在上技术课时,教师还应多传授给他们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医疗保健知识、医务监督、体育养生法等,使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来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5.3 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中职体育教学一般都是依据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造成体育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顺利进行下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消除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因此,适时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小型比赛如:小型球类比赛、田径赛、守擂赛等。趣味性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依据,适时的展开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注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不仅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良好品德的重任。中职体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德育教育不仅要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中渗透,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体育和德育之间有着相互推动、促进的关系,教师应合理安排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6.1 德育的含义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6.2 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6.3 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使中职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形成较为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7.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合作与竞争

中职生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职场如战场,怎样才能在职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呢?职场生活中处处存在竞争与合作。竞争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奋进;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与合作伙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体育是群体性的开放活动,集体性项目都需要相互协作才能战胜对手、战胜自我。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安排竞赛性的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组内形成合作,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培养他们合作与竞争意识、能力。游戏比赛一般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成员自愿结合或教师指定组成的一个小群体,小群体希望通过合作在游戏中获取成功。游戏比赛前教师要先讲明规则要求,然后给小组一定的时间来根据自已小组组员情况排兵布阵,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组成最佳阵容,最后再与其他小组展开激烈地竞争。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扩大与他人的交往,加强与他人的协作,还能够积极面对竞争,提高竞争的意识与能力。通过以上教学,中职生踏上社会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以上的观点是笔者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以及思考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和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互分享与借鉴教学经验,中职的体育教学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价值一定会得到最好地体现。

参考文献:

[1]赵春波.浅谈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体育博览,2011,(07):58.

[2]吕孝堂.谈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18期.

篇7

论文摘 要 进入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经验总结法,针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了如下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结果与分析:1.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2.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结论: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碰撞;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建议: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见与发展;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不光是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迅速发展,在外部社会体育锻炼的潮流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在这其中,外部体育潮流与校园体育文化也有一些碰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外部社会体育潮流,好的体育意识能够受益个人终身。而外部社会体育潮流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活力。

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

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与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有很多不切合之处。如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多为应试型模式,学生以被动的偏重成绩为主。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发展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同样,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科技的催动作用。科技一方面加快了体育器材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进步。同样,新的体育项目也因此不断地被开发创造出来如旱冰等。在体育教学中,学校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和应用都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环保体育”“绿色体育”等新观念的提出。

(二)建议

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

基于外部社会体育的发展热潮和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现状,学校应该将二者相结合,让其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育事业在校园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可以充当人与人的交际纽带,可以培养人们的秩序观念、和谐人际关系,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绪放松。

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

基于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学校应该改善原有的古板体制,积极配合各种组织团体及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如帮助这些团体获得一些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及人员支持。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以及时纠正任何偏离正轨的不良发展。

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近期倡导的新理念,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很快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接受和认可。高校应适应时事发展,大力宣传“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一辈子”的思想理念,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如此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身热情。

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创新意识是时展的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校应该在广大师生间鼓励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同样,学校也应更多的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充实发展体育,从而将体育事业带到更高的层次,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德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2).

[2] 周传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甘肃教育学报.1999(3).

[3] 刘铮.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4).

[4] 纪小红.浅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谓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品格,再次是拥有专业的知识。而要想让人们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强健学生体魄的光荣任务。但是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仍无法实现高素质教学,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增强体育教学,促进其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阐述

随着高校体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求得新的发展,逐步完善,其中最明显的进步就是终身体育的理念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当中,全民健身计划给学校体育带来的良好影响,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体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并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高校体育呈现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从实践的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限制了高校体育的进步,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针对性不强,采取的是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和生理上都未加区分。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研究,体育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等方面均缺乏很好的措施与办法,对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仍然停留在口号的宣传和形式的夸张上。除此之外,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比例小。不能很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尤其缺乏健康教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没有养成等。

2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适应社会的必要知识技能”这一新的体育教育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全新教育理念。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行动,建立体育俱乐部,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热情。从高校体育课的设置上,我们也发现,体育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扩充,例如传统的武术被添加到高校课程中,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要想适应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的进行调整,从体育教学的内容的丰富,体育的教材内容的充实,体现体育教学有效且实用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目的,促进体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意义的体现。

   3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3.1明确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的责任,树立新型的体育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所承担的责任愈加重大,主要体现在:首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体育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立足长远发展,着眼于未来,终身体育观念取代一些教育的观念,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智能即运用知识的能力上。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的锻炼;最后,高校体育的教学思想是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现代体育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身对体育的兴趣,释放自己的才华,从学习中获益,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对体育的热情。

3.2加强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一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过于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实践将不具意义,身体和身体锻炼,体质和体质的增强,其中有一套很复杂的科学知识。高校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组成,需要有自身变化发展的知识,更加需求促进自身实现完美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在体育设置上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均衡设置,提高其实效性,增强其针对性,使其具有突出性,提高其指导性,紧跟时展的步伐,让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3.3把握实践课程的教学

实践课程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首先要具备健身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等级,具有实效性,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很好的过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理教学,采用科学的讲解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现代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学生,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情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满足社会对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学生个体对体育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体育课上的精髓,更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并激发学生练习的情趣,教师应讲究教法手段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创造,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升,注意发挥他们的个性,教育学生把刻苦锻炼作为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

3.4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良好的物质条件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首先,相关部门要增加对高校体育的投入,提高对场馆设施的要求,最关键的就是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培养更优秀的师资队伍。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高校体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要想发挥为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打破传统的育人模式,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建立起高校体育改革的科学体系,为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就当前形势而言,很多家长以及教师都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忽略了学生体育方面的教育。然而,体育作为数千年人类文化的重要积淀,其自身对弘扬和体现自由、健康、竞争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途径,应该以人为本、人性思考,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培养人健康体魄的价值,也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体育的人文精神。

1 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实现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要求体育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体现人文性,不断地把人文性的观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培养出一个健康的体魄为目标。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体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要体现人文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学的基本方向,人文性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就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权,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密切观察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心理、自身的爱好及个性进行分析,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体育教学人文性的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以及思想品质、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1.2 体育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体现人文性

从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性,其基础在于充分考虑并且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的心理及兴趣爱好相符合。体育教学的内容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体育项目制定上要符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本年龄段所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制定教学内容。如,体育竞技运动在体育课上是否引入一直都在被争议,事实上这也涉及到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问题,竞技运动不是教师觉得可以加进体育教学内容就可以的,虽然很多学生对竞技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竞技运动要按照实际的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改进才可以引进成体育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地按照对成人的运动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要从教学内容上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考虑,做到人性化教学。

1.3 体育教学中,从体育教学的方法中体现人文性

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保证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中体现人文性,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位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加强体育教学人文性的意义分析

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体现出来,还可以从体育教学的环境上体现出来。可见,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从人文性的内涵中体现出时代意义

首先,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分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塑造学生强壮、均匀的体魄,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主置,通过体育锻炼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二是强调在体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人权以及价值的尊重。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及需求,满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灵”与“肉”的完美发展,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与感情的尽情释放。

2.2 重视体育教学文的人文性的发展,体现了时代对“人”的呼唤

人文体育观的不断确立,体现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体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的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实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并且对人的智能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创造力以及个人价值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新世纪以来,健康教育和生存战略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见,体育教育中人文性的体现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体育人文性教育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体育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得以饱满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10

0引言

技工类院校针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上都有了全面的改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观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将面临以下问题:在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教学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性,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把中长跑作为技工院校学生体育学习的一项重要运动项目,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对运动的兴趣,通过中长跑运动培养学生的毅力。

1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现状

(1)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为了升学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分配到体育锻炼上,导致体能低,身体素质差;(2)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农村的体育器材不齐全,不先进,教学方法不先进,不了解健身常识,意识很薄弱,所以在技工类院校接触到的体育器材以前都没使用过,甚至是没有看过;(3)技工类院校的招生工作比较晚,学生对技工院校的性质了解很片面,也很单一,觉得自己比普通教育的?W生更差,产生了自卑感。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责任都归咎于老师或学校。以前在学校出现过学生在跑步过程中死亡的现象,学校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情况,把锻炼强度大大的降低了,这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很不利。很少有技工院校把长跑当做主要训练项目,都是把跑步作为热身运动来开展,教学怎么设计的,老师就怎么实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学生习惯了生活在优越是的环境中,吃不了生活的苦,身体素质越来越下降。

2解决技工院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

2.1转变思想观念

技工院校的学生有一种自卑感,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如普通教育的学生,学历比他们低,这种思想会阻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体育的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行为需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不然就不叫创新行为,只有意识和行为发生改变了,才能在思想上发生改变,与体育改革的步伐一致。

2.2调整教学内容

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很单一,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进课堂。加强基础训练,把初中时期缺少的运动捡起来,从基础开始训练,因为这对于刚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因学业而忽视掉的健身,这时候要捡起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慢慢提高体能。

2.3更新考核制度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判断,它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要根据素质教育观的评价制度来进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控制好考评难度,难易适中,根据实际情况评价,注意不要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尽量鼓励学生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开展中长跑运动的有效做法

3.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

在开展中长跑运动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达到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对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结果进行预测,考虑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多样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2激励教学法

中长跑项目本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更重视其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3.3以身作则

教师以自身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目前虽然有很多的体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改变,有了创新,但是教师自己并没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没有给学生做好榜样,不注重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监督者的位置。教师要以身作则,参与训练,及时发现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危险系数。

3.4增强练习自信,提高呼吸技术

正确认识和应对“极点” ,在跑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呼吸急促、心闷、四肢无力,产生难以坚持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极点”。充分的认识中长跑“极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极点”的恐慌。初练中长跑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极点”有充分的认识,容易在“极点”出现时产生恐慌,以至于中途放弃,那么当出现“极点”时怎么用对呢?意志薄弱的人往往选择放弃,半途而废,而意志坚强的,则选择坚持,勇往直前。“极点”出现时,应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有意识的深呼吸,调整跑速,这样难受的感觉会减轻,呼吸有会逐渐均匀,肢体感觉又有力了。通过对“极点”进行剖析,让学生对极点有心理准备,有利于克服“极点”恐慌心理,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