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

时间:2023-06-01 10: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贸易新业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境贸易新业态

篇1

构建大口岸,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河南地处中原,不沿海不沿边,发展外贸,扩大出口,首先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口岸,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邮政、跨境电商口岸及延伸海港、陆路口岸功能的内陆指定口岸、特殊开放区域等“六类口岸”。

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机场T2航站楼、二期货站工程检验检疫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全国系统首次组织专家对航空口岸大型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争取建设郑州航空口岸二期工程全国一流检验检疫设施。全力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区建设,经质检总局特批,已有2批澳大利亚冰鲜牛肉先行从郑州空港口岸直接进境。接下来,还需要加快推进郑州活体动物进口航空口岸建设,努力将郑州建设成为进境水果、冰鲜肉类、水产品及鲜活牛羊等农产品全国分拨中心。截至目前,郑州机场已进口新鲜水果135批、603吨、货值546万美元,进口挪威冰鲜三文鱼27批、249.5吨、181.7万美元。今年1月份,已有3000只澳大利亚种羊从郑州航空口岸进境,并经过我局隔离检疫。这也是河南首批、全国单批数量最多的一次种羊进境。

推动郑州国际陆港口岸建设。加快郑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出台推进支持郑欧班列扩量增效十二项措施,扶持河南冷链物流业态,探索提高郑欧班列冷藏运输新业务。今年上半年,郑欧班列开行56班、4536标箱,已实现每周定期两班的常态化运行,其货运量、满载率、集货范围等指标均居中欧班列领先地位。依托郑欧班列,郑州市目前已经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自2014年11月以来,已累计进口汽车278辆,货值1286.4万美元。目前,质检总局已经批复同意在郑州设立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待郑州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成后,河南省内及中西部地区粮食进口业务势必回流郑州。

不断完善河南口岸功能建设。目前,河南已经拥有进口整车、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各类指定口岸,是我国指定口岸最多的内陆省份。依托航空口岸,郑州机场跨境电商业务单日业务量已突破1000单;待进境澳大利亚活牛口岸建成后,预计年进口肉牛10万头,可进一步扩大郑州航空口岸货运吞吐量,加快实现机场货运50万吨的目标;依托郑欧班列,探索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流程与物流的融合,努力实现郑欧班列提质增效;依托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全国邮政第四运转口岸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买全球、卖全球,关口在郑州”逐渐成为现实。此外,洛阳航空港口岸正积极申请开通国际客运业务,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焦作等地铁路口岸建设规划已经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当中。配合航空口岸、陆港口岸、邮政口岸等传统口岸,河南以郑州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培育大产业,加快进出口扩量增效

业务是口岸发展的支撑点,更是服务河南外贸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扶持新兴业态、扩大企业出口、争取业务回流、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出入境货物批次、货值和监管数量是河南口岸扩量增效的新举措。

将产业集聚区培育成出口基地。推动主导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达55个。全省已形成一大批以郑州电子信息、洛阳装备制造、漯河食品加工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2015年上半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增长20.2%,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利用外资的主平台。作为我省重要的出口基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上半年完成出口659.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63%。

扶持壮大新兴业态扩大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跨越时空局限,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等特点,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引擎。目前郑州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已全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9月19至21日,机场口岸业务量累计突破1万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国际邮件交换站相关业务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今年上半年,通过郑州E贸易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出区入境包裹1354.64万包、货值 11.58亿元,分别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第二位。

狠抓产品质量促进优进优出。产品质量是保障扩大出口的前提。配合郑州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对宇通、中铁盾构、思念、三全、双汇、好想你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不同企业、不同业态,采取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企一策、一品一策等措施,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企业出口。出台帮扶措施,推动南阳市创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动固始县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2015年1-7月,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91.5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干鲜香菇出口34.5亿元,占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7%。

推进大通关,实现对外贸易便利化

口岸通关便利化是推动外贸增长的主要措施。河南着重从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入手,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企业成本,聚力打造“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 的中西部开放大口岸。

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复制推广8项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改革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申建河南自贸区;对进出口企业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通关速度。9月15日,河南省内已经全部实现了“通报、通检、通放”,省内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任意选择进出口报检地。

篇2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13-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新业态和新动力因素。随着市场环境和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以其新理念、新模式将成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最佳途径。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0%,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9.6%;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1.9%;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5.9%。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持快速增长水平,交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未来驱动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二)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结构发展不均衡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出口比重大,进口比重小。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90.2%,进口占比在9.8%;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88.2%,进口占比在11.8%;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出口占比达到85.4%,进口比例14.6%。近几年,虽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口占比不断加大,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总体上,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比重还是占有绝对优势。随着作为中国制造的最重要群体的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出口地位还将占主导地位。

(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B2B为主,B2C爆发式增长

从交易模式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B2B占主导地位,B2C模式占比较小,但增长迅速。据统计,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比重达到95.4%,B2C占比4.6%;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比重达到93.9%,B2C占比6.1%;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B2B交易占比达到93.5%,B2C占比6.5%。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主要是因为交易的双方主体都是企业,其交易量级较大、且订单较为稳定。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越来越小,交易订单趋向于碎片化和小额化,B2C交易占比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四)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兴起和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交易产品和销售市场趋向多元化发展。2012年以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是网商、个体商户及草根企业等,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传统贸易主体如外贸企业、工厂和品牌商家等加入到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在交易产品品类方面,随着大量商家涌入,交易产品品类从服装服饰、3C电子产品甚至向家居、汽车等大型产品不断延伸。随着交易品类的不断拓展,我国产品将源源不断输往到全球消费者。从销售市场来看,除了传统的欧美成熟市场之外,新兴的市场如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消费需求旺盛,中国制造产品物美价廉,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占据明显优势,销售市场不断向新兴市场渗透。

二、跨境电子商务在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运营经验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由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组成的国外渠道垄断局面,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和成本,提升了外贸企业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国外采购商已由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订单多数是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外贸企业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需高度重视零售终端客户产品使用体验和感知。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这种新的外贸业务模式将是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途径。目前,我国由传统贸易转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外贸企业总体偏少,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竞争的焦点主要还是放在实体经营上,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缺乏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经验。

(二)缺乏具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品牌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优势和特色产品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普遍缺乏具有区域性或国际性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是制约我国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关键性因素。我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普遍具有扎实的技术和工艺基础,产品在欧美、东盟、南美、俄罗斯等市场已积累一定的客户群体。例如,我国的服装服饰、3C电子、计算机及配件等产品在国外市场具有巨大优势,这些产品在介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初期,因为产品新颖、性价比高,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但是随着行业不断发展,类似的产品不断充斥市场,价格和利润将会不断下滑,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的劣势将逐渐暴露。从长远来看,我国外贸企业需要创建属于企业本身的产品品牌,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才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缺乏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和新动力。自2012年12月我国开始展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目前已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城市全面铺开,各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继成立。但总体上,我国还缺乏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完善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不仅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网络和通信等硬件服务,还可以提供信息、通关、物流、仓储、金融、人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中度还较低,很多产业园区正处于建设阶段,局限了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四)通关退税难,缺乏高效的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贸易逐渐向小批量碎片化发展,交易商品主要通过邮件和快件等方式进出国境。目前,我国小额B2B和B2C跨境电子商务在出口过程中普遍存在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汇、享受退税等问题。虽然我国海关总署已在不断完善相关通关政策,但全面铺开并实施还需要时间。此外,在国际快递物流领域,除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相对完备外,中西部地区整体上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信息不畅通,限制了著名物流企业进入和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国际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国际航班、航线偏少,口岸通关效率低、投递周期过长等都是制约这些地区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至关重要因素。

三、跨境电子商务提升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途径

(一)大力推进我国跨境B2B电子商务发展

从交易模式来看,B2B仍将是未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流,我国必须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B2B模式的发展,将推动了我国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信息内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在提升产品制造工艺、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强研发设计、塑造品牌,重构价值链和产业链,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国家的层面上看,我国需通过谋划产业布局,实施试点先行政策,促进国际贸易无纸化和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此外,在国家外交及国际合作的大前提下,必须打通我国与特定经济体之间的绿色通关、电子单证传输、货物运输、外汇结算等传统一般贸易无纸化的绿色通道。

(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化发展

在外贸B2B领域,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集团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在海外市场树立品牌,在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政府部门必须继续从政策上支持和保障我国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整合国内企业资源、对接国际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支持国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向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学习和借鉴,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进而开展规范化经营,有效提升服务品质,并不断创新交易模式。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推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来的发展步伐将会更大,同时大力提升整体水平,在推进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三)塑造品牌,利用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目标市场

我国外贸在激烈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必须走品牌化之路。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大潮中,我国外贸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和南美等新兴国家,有针对性地开发目标市场,塑造产品品牌,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增强产品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跳出价格战和代工思路,推出适应性的高性价比产品,创建属于企业自己的产品品牌。例如,我国机电类产品在东盟有广泛市场,有特定的产品和用户群体,相关机电类外贸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既定的目标市场深耕细作,塑造产品品牌。我国外贸企业还可以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线上交易积累品牌忠诚客户,通过网络营销将品牌影响力深植忠诚客户的心中,走出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化道路。

篇3

对于中国而言,从贸易获得更多增长,更有利于新常态的实现。但相较于过去的出口补助和外商投资优惠,这种增长更多需要通过更加开放透明公正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来实现,因此保持改革开放的势头,构建内外资待遇一致的投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境内外布局构建贸易、投资和价值链条的能力,加速推进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和区域经贸一体化,共同做大亚太经贸总量,对于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编者

3000公里长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诸多周边合作的一条支线,山东如意集团在这条线上嵌下自己全球价值链上的一枚棋子。如意集团在巴基斯坦将建成纺织服装工业园,在这里,生产高档棉纱线、高档提花面料、印染面料。

从收购日本服装企业RenownInc41%的股权,到收购澳大利亚棉花农场CubbieStation80%的股权,作为国内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如意集团近年来一直在海外攻城略地,布局自己的全球产业链和营销链。目前它的纺织服装产业已延伸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中巴经济走廊以低廉的要素成本彰显其未来的产业潜质,这正是如意集团看中的优势。

“这不仅给当地带来税收、就业,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参与现有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全球价值链。”山东商务厅厅长王华对《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线的日益陡峭,中国传统的外贸竞争优势式微。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试探跨海布局。从康奈在意大利开店,到科尔集团美国建厂,从万向集团建立海外营运中心,到华立集团在美国设立研发公司,经过几年的匍匐与跌绊,私营企业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的势头渐现。与十年前基于对资源渴求的央企“走出去”不同,私营制造企业基于对技术、管理、品牌与市场的考量,编织全球配置资源的生产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对《财经》记者表示,正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那样,成熟的优势产能必向价值洼地输出,中国仅仅是曙光乍现。

商务部统计,2014年在非金融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占40%。跨境并购也彰显出民企产业链整合的野心。据投中集团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219起跨境并购项目,其中民营企业参与的共有185例,占到总项目数的84%。随着资本的脚步,境外加工园区逐渐增多,从而带动中国出口产能的输出。

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关于“加快构建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报告阐述,中国企业主动布局全球有几个因素:部分“边际产业转移型”企业,主要为了寻求市场;部分企业希望靠近技术、设备、管理和标准,而构建要素和营销的全球网络;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品牌、专利、设计、研发、信息、营销网络等稀缺要素。

过去30年,依靠廉价劳动力、低地价等要素,中国制造嵌入了跨国公司布局的全球产业链,成为世界第一大“代工厂”,外贸出口持续20多年呈两位数增长,而现今,随着全球贸易趋于保守,跨国公司价值链的重塑以及中国制造业要素成本的持续攀升,中国制造企业被迫开始构筑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在全球价值链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力求逐步完善全球价值链的体系,重构国际贸易图谱。“也许3年-5年,也许10年,中国的贸易新图谱将逐渐展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胡江云对此充满期待。 换挡叠加链条重组之痛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外贸增速看上去深陷低迷泥沼。

201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增长0.4%,出口增长6.1%,这已是外贸增速连续第三年未达既定目标。2014年进出口增速预期7.5%。

表面看来,综合要素成本攀升,人民币被动升值、制造业PMI景气萧然以及外需不振是进出口持续下滑的原因。然而,近十年的进出口曲线已预示,依赖传统优势保持高增速的贸易拐点来临,步入换挡期。6%左右的外贸增长将是“新常态”。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美国实施“先进制造业”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升级;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英国和法国分别实施了“高价值制造”和“新工业法国”战略,酝酿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并改变着全球产业链格局,同时,印度与东南亚依赖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在挤压中国在世界贸易的份额。

占出口半壁江山的外资出口引擎动力不足呈中长期趋势。2014年1月到11月,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下滑严重,除韩国和英国对华投资同比增幅较高外,日本、美国对华投资同比分别下降40.8%和22.2%,欧盟28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9.8%,东盟对华投资同比下降23.6%。

记者了解到,虽然制造业外资下滑,而从事服务业的外商投资却增加,这种引资结构的变化正在影响进出口数量。一些外资企业将研发、物流环节留在中国,将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转移到东南亚。浙江、江苏、广东的商务系统的官员也反映,中国的部分制造企业也将研发、设计留在中国,而将部分组装环节迁移到东南亚。

据商务部监测,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纺织、鞋帽、箱包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占比六年来直线下降,而周边国家的出口却在攀升。2000年,40%的耐克运动鞋由中国制造,13%由越南制造,而到2013年,中国制造只占30%,而越南制造则增加到42%。

一般贸易出口超过加工贸易,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由外部拉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对外贸易的质量有所提高,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度调整。2014年1月-11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53.9%,较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而民营企业的出口超过外资和国企也预示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外资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占外贸总值的45.8%。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张骥告诉《财经》记者,外贸进入新常态并不是赶时髦的说辞,而是规律性的必然,从贸易规律、中国贸易的国情以及产业规律三方面叠加看,早在七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贸就开始了减速换挡。

张骥分析,外贸高增势不再是因为几大因素:世界经济长周期的繁荣已转为震荡复苏;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大幅扩张因欧美“工业回归”,发达国家重振出口而收缩,30多年以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特征的全球化开始趋向保守,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加入WTO的红利已近尾声,承接全球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速度放慢,产业和订单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流失。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近日在谈及中国外贸进出口现状时表示,外贸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些市场人士由此感慨,外贸对GDP的贡献率式微甚至出现“负拉动”。但这种惯常的数量思维遭到学者的反驳。张骥表示,应多维度看待贸易,单纯用支出法计算,往往会低估贸易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福利的贡献率。支出法看重数量,而目前国际流行的增值法则更能准确估算贸易价值。

“2014年进口增长0.4%,12月仅为0.2%,并非进口拖累了经济,恰恰相反,在量增价跌的态势下,不仅节约了400亿美元外汇,而且进口了产业升级需要的资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消费也随着进口提升了档次。”张骥说。商务部组织的专家团队每年坚持用增值法计算外贸的数值。

实际上,随着海外加工贸易园区的增多,境外营销中心的建立以及跨境代购等出口业态的扩张,这些外溢性出口并不纳入海关统计,但却增加了经济结构升级和国民福利,引导国内外投资更多地流入价值链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区域。

事实上,中国贸易额占全球份额已达12%,继续扩张的空间有限。而这恰恰是中国外贸换挡的资本与机会。

外贸增速下降的背后,是大批企业的痛苦挣扎和自我救赎。张骥司长说,外贸换挡期,企业出现了分化:有实力的制造企业、营销型企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无核心竞争力的代工企业则生存惨淡。 双边及区域合作的加快将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走向。这些都是布局产业链的新蓝海。 重拾新动能

换挡承压下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新蓝海,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应运而生。

东莞鸿禧商业大厦12层的汇富集团,每年要汇集上千家中小出口企业的订单。该公司企业发展部总监陈丹告诉《财经》记者,汇富原是一家外贸公司,根据新的贸易情势转身为一家外贸综合服务公司,目前为近3000家企业服务。这家囊括生产、研发、报关、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平台被称为“汇富模式”。国务院副总理到汇富考察时认为,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陈丹说,如今市场变化快、生产零库存化,订单分散化和小量化,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整合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环节,集中代办后统一投放给中小外贸企业,成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全流程管家。目前深圳、东莞、杭州等地均涌现出这样的外贸服务企业。

东莞大朗毛织城一些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负责人反映,加工贸易企业也希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但自身对程序不熟,又无足够资金实力,难以负担转型成本,很需要汇富这样的合作者。据深圳海关统计,2013年深圳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达到177亿美元。

2013年国务院外贸“国六条”,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外贸综合服务”的字眼,从而为涌现的这种新业态正名。

采访的多位贸易专家表示,供应链的整合已经不再是原始的单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契约关系,而是战略联盟的高度协同,供应链管理运营商与产业链上的其他生产、销售、消费企业,结成伙伴型合作关系,随着价值链的延伸,其获利方式不再局限于个别产品或一个节点的获利,而是整个价值链的利润。

记者从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了解到,商务部等部委还将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反映最多的退税、稽查以及异地货物属地报关等难题。

另一火爆的业态则是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贸易企业的重视。电子商务平台也帮扶一些企业走出了外贸低谷。目前商务部、海关确定了六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宁波就是试点城市之一,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俞丹桦告诉《财经》记者,试点以来,宁波出口业务量显著激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易额达到3.1万亿元。商务部预测,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5万亿元。在传统外贸年均增长不足10%的情况下,中国跨境电商却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长。

记者了解,针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存在的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汇以及退税问题,商务部等部委正在探索配套措施,推行监管前置、清单核放、集中报关等,给外贸新业态以最大的拓展空间。

而实现对外销渠道的控制也是许多外贸企业拓宽进出口渠道的新模式。如今在宁波有1000家这样的境外营销基地。

远大物产集团土耳其办事处成立一年来,借助伊斯坦布尔特殊的地理优势,2014年上半年“远大物产”对中东和欧洲地区累计出口了2亿多美元的钢材,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3倍。像远大物产集团一样,一些制造企业把自主供应链延伸到全球各种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增强出口商品的市场渗透力。

俞丹桦表示,设立境外营销网络,贴近终端市场,是宁波市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选择。为此,宁波市外经贸局和市财政局专门安排境外营销网络扶持专项资金,对企业单独或合作在境外投资建立营销机构、网络和服务平台给予支持。同时,宁波市还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设立了11家境外经贸联络处。

胡江云提出,中国目前外贸转型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方面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另一方面是“微笑曲线”的整体上移。这种移动使外贸转型中的内生增长动能随之滋生。而各种新业态的春芽是政府无法预见的,政府不应干涉、不应限制,允许试错,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让它们满园春色。

当下正处于传统出口优势丧失,外贸竞争新优势还未形成的关节,商务部综合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报告称,中国外贸竞争优势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构建全球价值链

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总规模约200亿美元。随着中国跃升为“净资本输出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乃至价值链的重构节奏加快。

山东新华锦集团相继在美国收购了两个知名品牌和两家营销公司,形成了设计、生产、品牌、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并在柬埔寨建立了加工企业,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转移出去,在全球形成高中低档分工明确的产品布局。

山东省商务厅王华厅长表示,资本输出伴随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提速,山东主动布局价值链的企业近年开始增多。除了基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相较低廉的要素成本,一些企业则为寻求品牌、技术和市场而到欧美建厂。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是美国的纺织中心,这里拥有一大批技术熟练的纺织工人。经过三四年的求索,如今近20家中国公司在这里投资建厂。浙江科尔集团就是其中一家纺织企业,2013年在这里投资了2.18亿美元。

浙江中马集团总经理金传信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公司需要更靠近客户,以简化物流程序并缩减运输成本。“随着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生产自然会跟着市场走。”美国纺织产业中心工人薪资相对较低,而且有畅通的物流和融资渠道。

随着资本走出去,贸易双流向趋势也渐趋明晰:中国依赖第二大消费市场的魅力,吸引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工厂,适合中国消费口味的产品就地销售;而中国企业投资国外,布局国际营销网络,也是为了更加接近客户。

20多年前,中国企业镶嵌在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上,以微薄的利润为国际品牌代工,全球价值链驱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红利的释放。然而,从上游的研发到下游的营销,企业并没有主动权,在全球产业链中,研发、营销和零售环节的利润占整个产品利润的90%左右,而生产制造和贸易环节只能获得国际贸易产业链10%的利润。多位专家分析,以前是依赖低廉成本镶嵌在跨国公司的链条上,贸易的溢出效应低,全球价值链也不一定能够带来技术转移和进步,往往陷入低附加值领域被低端锁定。

现在则是基于生产链的布局,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自己的品牌。尽管这种趋势还只是涓涓溪流,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则判断,这种溪流将会汇集江河。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就像欧美日乃至亚洲四小龙经历过的一样,中国优势产业也开始到了向外转移的阶段。如果我们在东南亚、非洲等几个地区把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或生产经营网络搞起来了,帮助当地提升工业化水平,肯定比向当地出口商品更受欢迎。

东莞华坚公司这家制鞋企业自2011年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很快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华坚的实践也证明中国传统制造业诸如纺织、鞋帽、眼镜等向非洲转移的经济合理性。”林毅夫说。如今,华坚公司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东方工业园”扩大生产,华坚已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企业,当地皮革品出口增长57%。公司已经雇佣了1600人,每天为GUESS等国际品牌贴牌生产几千双鞋。

布局价值链有龙头企业和追随企业两类,在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由一家龙头企业带领,一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追随出去,形成了产业集群式生产基地。这些基地转移了部分中国的出口。这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日本企业实现投资、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布局,大部分产品并非本国生产、出口。这使得日本的外贸数据并不高,但跨国企业获得的大部分利润流回了国内。同时,日本企业利用日元升值机会大举收购欧美工厂,构建全球价值链,并成长出更多的横跨生产、服务、金融的综合商社。

双边及区域合作的加快也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走向。中国目前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之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都是布局产业链的新蓝海。

据商务部统计,过去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比同期中国外贸年均增加4个百分点。

王华厅长表示,依托“一带一路”和中韩自贸区,山东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保持了快速增势。2015年将签署中韩自贸协定,意味着将在20年内取消90%以上商品的关税。韩国已与美国、欧盟等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大部分关税已撤销,通关也便利,在韩国生产产品的产地可以注明韩国。在韩国新万金经济区就已经出现区域内的优势嫁接。新万金是韩国政府面向中国而计划开发的开发区,中韩企业将在此合作新材料、新再生能源、生命健康产业等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为此这里也被称为“中国谷”。

值得关注的是,只有与国内价值链条的培育与配套嫁接,境外生产链方可伸远。

一些专家指出,正在中国推行的商事改革和创新驱动,有利于建立统一公平的市场体系,培育国内统一大市场并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企业能力。中国亟待实现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高效对接。

实际上,基于资本、投资与贸易的融合,以及“三江交汇”的“产能”输出趋势,贸易的形态不再单纯是出口加工或代工出口,贸易的国内国外界限以及投资贸易边界杂糅模糊,价值链也并非是单一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是价值链纵横交织的全球网络化布局。

卢进勇提出,目前,中国境外直接投资在价值链(产业链)方面还存在三个脱节:国内与国外产业上下游脱节(多数境外企业是单打独斗、散兵游勇)、投资与贸易脱节、境外网点建设与公司核心业务和主导产业脱节。同时存在“三个缺少”:缺少由中国企业主导构建的全球价值链、缺少中国跨国公司与著名品牌的引领、缺少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产业内与公司内贸易。他认为,目前还只有一小部分中国企业开始注意打造全球价值链,如中石油、中石化、宝钢集团、华为、比亚迪、匹克、中粮和双汇等。

篇4

[关键词]金融;支持;外贸发展;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8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111-03

[作者简介]马俊(1970-),男,回族,云南昆明人,高级经济师、国际商务师、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冉萍(1977-),女,重庆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云南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D2014ZD15),项目负责人:马俊。一、云南省外贸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评价

云南省外贸飞速发展,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对6家政府机构进行调研访谈,了解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以及政策举措,对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调研访谈,了解金融服务提供者主动为云南外贸提供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的情况;对73家外贸、工贸、服贸、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也反映出云南省外贸发展与转型升级需要金融支持。

(一)硬件体系

云南省外贸的金融支持硬件齐全,体系完备,政府监管、服务机构在省一级设金融办协调各中央驻滇货币、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小贷等审批、监管等。

(二)政策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的政策举措:云南省“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桥头堡”建设;云南外贸发展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民营小微外贸及金融支持;云南金融“一心两区”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起到了直接支持、指引的作用。

(三)产品、业务和服务

各驻滇及云南本土金融机构既竞争又合作,不断创新,产品、业务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服务云南外贸,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云南省外贸发展及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众多外经贸企业是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各级各类金融支持外贸的政策举措的受益者、金融机构产品业务服务的使用者,直接感受金融支持政策的“温度”,体验金融支持力度的大小和金融服务质量的优劣,他们的反馈直观地反映金融支持的效果。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73家外贸、工贸、服贸、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反向调研前金融支持云南外贸的情况,企业涉及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年外销额过亿美元的大型企业,也有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外贸企业,包含传统老牌外贸、工贸企业,也有新兴高科技型企业、电商企业,涉及矿产、化工、冶金、磷化、土畜产、果蔬、花卉、茶叶、机电设备、光学仪器、纺织服装、工艺品、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外贸物流、电商等不同行业。受访企业几乎一致认为外贸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金融支持。但调研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本文相应提出建议,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决策参考。

(一)政策传播渠道亟待优化、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广需改进、政策的覆盖面要拓宽

熟知金融支持外贸政策的企业甚少。大企业尤其有国资背景的大企业主要通过政府文件和政府政策说明会获知政策、熟悉政策,运用政策相对比较好,而民营中小企业极少能看到红头文件,也不是经常受邀参加政府政策说明会的主要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官网的政策信息、更新不及时,民营中小企业不了解政策,也就无法用好政策。政策传播渠道亟待优化、畅通,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可通过层层传达,对不的政策文件应通过官网进行公告。

政策运用充分的企业少;通过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过资金支持的企业少;直接明显受惠于云南“一带一路”“桥头堡”“一心两区”建设政策举措的企业少;对现行金融支持外贸和外贸转型升级的政策满意的企业少;能熟练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企业也很少。尽管政府财力有限、对企业资质的审核是必须的,但还是应尽可能匀出资金,也可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如加快放开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加大支持力度。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为例,2004年成立以来累计支持过的云南外贸企业数大约是500家,2014年的签约数是371家,而云南备案外贸企业数已两万余家。其实,信保云南分公司在政策性保险工具的推广上做得已经很不错了,自身以及联合商务厅和金融同业经常召开推介会,课题组曾几次受邀参加过该公司主办和联办的推介会,如“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云南小微企业发展专题会议”“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专题会议”“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装备制造机电产品工程承包‘走出去’发展专题会议”“云南省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介会”,但与“应保尽保”仍存在距离。

信保云南分公司对年度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不需要对国外买家进行信用评估的便利投保;对有实际出口业务企业提供无门槛投保;提供投保零费率的特惠政策。但受限于扶持资金规模,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信用保险和资金的需求。建议信保云南分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向总公司、总行争取更大的保费扶持规模和信贷投放规模,云南地方财政也争取匀出部分资金补充进保费扶持项目。

(二)加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外贸的服务力度

大型外贸企业资产优良,国际竞争力强,业务稳定,是各家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贸易融资能得到充分满足,而中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备、信用评级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担保,难以得到充分的融资支持,致使发展停滞甚至萎缩,更难获得支持;外需下降,订单减少,大企业优势凸显,又进一步挤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空间;中小微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熟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无法制定、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不熟悉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更不懂主动运用新方法降低融资成本、经营成本。

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云南95%的进出口企业是中小企业,银行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经营中小微企业的业务[1],在风险与盈利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实施特别的支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供应链融资方式,为处在优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贸易金融服务;主动走进中小微企业推介、辅导使用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

(三)探索因企施策降息减费、积极开办国内业务、加大专项扶持力度

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融资,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能接受的利率是央行基准利率或更低,获得贷款的方式多样,但主要仍以传统的抵押、质押、担保为主。我国已经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那么资金供应可否因企施策,给予特殊利率优待?产品提供能否更具特色和个性?成本高或其他原因,做不到因企施策,可否借鉴信保的做法分类施策呢?信保短期出口险,按外贸企业的年出口额分三类保险,对应三种保单,小微企业信保易保单、中小企业20保单、综合保险保单,针对年出口额 300万美元以下、年出口额300万―2000万美元之间、无出口额限制的外贸企业,费率、赔偿比率、最高赔付额、单个买家赔付上限各不相同,尽可能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除银行利息之外,管理费、融资安排费、高额违约金等不尽合理的变相高息加重了企业的融资负担,如能有所降低,“融资难、融资贵”应可缓解。

云南外贸企业的国内采购、供应环节也需要金融支持,银行可积极配合开办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国内保函、国内商业发票贴现;信保可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方面给予支持。

信保有针对小微外贸、装备制造机电产品工程承包“走出去”发展的专题推介和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有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出口、外向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会展及航空运输的专项扶持,建议金融机构对云南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服务业,对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融入境外零售系统,设立海外公司、“海外仓”,实施专项支持。

(四)尝试更多的省内及海内外金融同业合作、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合作

因保单融资业务,信保是联系同业最多的金融机构,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及省内多家商业银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都有合作,各银行、平台因有信保的风险保障,也乐于与信保甚至主动接触信保寻求合作对企业放款,但其他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却多过协作。金融同业是否可以考虑尝试在信用环境建设、信用证代开、保兑业务等方面合作,分享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资源,加强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共同研发新产品,相互推荐客户,扩大收益企业群体,实现多赢。

有些外贸企业至今仍不知自身是否可以使用人民币收出口货款,际上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六部委于2012年3月2日《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可按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经过外贸备案即获进出口经营资格就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已,但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还须主动作为,加强沟通交流,在政策制定、传导与执行方面积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以政银、政保联办的推介会、说明会、报告会、商务论坛、金融论坛等活动为契机,为外贸企业解读金融政策、分析国际市场变化、设计融资方案、推荐新产品、介绍新业务,解决企业贸易结算、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想与日本、欧美大贸客户以人民币结算出口货款,但无奈客户开户行付不出人民币,只能沿用日元、欧元、美元等传统国际结算货币。尽管2010年云南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行、建行、农行、农信社等纷纷与周边国家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合作,境外结算国家、地区已逐渐从开始的东南亚、港澳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国及地区,贸易方式也从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资本项目,但人民币国际化还在进程中,从国际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还需要时间。解决上述问题,国际化程度高的中行等大行可有更大作为,借助海外众多分行、行的优势,以清算的模式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

(五)商业性金融大有作为

以信保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云南外贸的作用突出,政策性金融由国家做后盾、有财政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为本,效果好,商业性金融要善于发现价值“洼地”。

2015年云南进出口总额的763%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出口总额的875%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进口总额的529%由民营外贸企业完成,民营外贸企业是商业银行的价值“洼地”。因贸易融资是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与一般的贷款不同,商业银行给予的贸易融资是自偿性很强的业务,有清晰的贸易背景和还款来源,并具备资金封闭、期限短、质押物特别等鲜明的业务特点,所以对民营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又是“洼地”中的“洼地”,各商业银行应充分耕耘这块价值“洼地”。中行的“付款汇利达”“出口汇利达”“通易达”“融货达”“融通达”“融易达”“融信达”等“达”系列创新型组合式贸易融资产品,“押税钱”“订单融资”等也有特色,但在云南的运用推广不够,不少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民营企业甚至从未听说过,如能着力推介,则银企“双赢”可期。

(六)各类金融业态应充分发挥作用、外贸企业的融资途径有待丰富

商业性金融的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贷基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云南仅15家外贸企业在运用阿里巴巴一达通,云天化联合商务有限公司发起的云南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云南联合外经的云聚合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刚刚起步,云南外贸企业还是习惯性地找银行,没有显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希望的景象,主要问题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小贷的资金价格比银行更贵,企业用不起,外贸服务平台的推广还不够,当然也存在企业欠缺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等问题。

在受访外贸企业中,一部分企业表示可能上市直接融资,对其中成长较好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培育与扶持。

篇5

1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新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诸暨市众多中小外贸企业抓住跨境电商绝佳时机,纷纷布局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谋划转型升级。截至2015年11月,诸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企业已达650余家(仅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注册的企业达463家)。根据调研采访,诸暨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问题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促进诸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几点建议。

2诸暨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诸暨目前正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涵盖纺织、五金汽配、珍珠饰品等各大类商品行业,态势良好。其中不乏一些业绩出众的企业代表,如永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水年华珠宝有限公司、鑫牛管业等代表性企业。据统计,2014年诸暨市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2亿美元。大部分正在开展跨境电商贸易的诸暨企业多依托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通过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线上接单、线下交易的模式拿下订单,打响自身品牌名号;各企业依托平台也呈现多元化格局,依照自身需求,通过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兰亭集聚、敦煌网、亚马逊、环球资源、慧聪网、京东等各具特色的平台开展自身业务。

与此同时,诸暨企业自发组建诸暨网商联合会,电商协会等,依托此平台,互相扶持,交流借鉴经验,以点带面,增强诸暨企业凝聚力,提高诸暨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竞争力。但值得一提的是,诸暨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的出口由于受海关等限制大部分都不是直接从诸暨出口,而是从杭州、义乌、上海等地出口。

3诸暨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中的挑战

1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层次较低

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跨境电子商务自身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外部条件尚不成熟,导致诸暨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投入相对较低,只能算是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试水跨境电子商务,往往停留在网上开店铺和产品展示环境,尚未真正挖掘出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价值。[1]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虽已开始埋头苦干但对该业务不知甚解。大多数企业仅了解网上接单,对于具体配套环节如物流、支付等知之甚少,呈现出跟风效应,导致出现问题时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2产品同质化严重,侵犯国外知识产权问题层出不穷

诸暨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集聚,既是诸暨出口的一大优势,却又造成产品货源同质化竞争激烈。比如海外买家在网上选购诸暨珍珠时,在速卖通或Ebay上可以搜到上百甚至上千提供类似款式的诸暨卖家,那么海外买家最终决定选择购买的因素只能是价格了。货源公开化、价格透明化导致国内卖家竞争日趋激烈,在恶性竞争下,致使大量的低附加值、无品牌、质量不高的商品和假货仿品充斥跨境电商市场,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层出不穷。诸暨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商务环境和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很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后续的司法诉讼和赔偿问题十分棘手。

3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诸暨目前从事跨境电商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商专业性人才,依旧依赖于传统外贸的业务员,而这部分人才仅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对于电子商务技能和知识了解不多。由于缺少专业性人才,大多数企业仅通过网上开店铺展示商品,而对于电子邮件、社会化媒体营销等推广方式从未涉足,甚至能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营销推广的企业也很少。

4跨境物流发展滞后

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订单小、批次多和采购周期短等特点,对物流的速度要求较高。诸暨出口产品多为袜子、服装、五金小配件、珍珠饰品等货值较低的产品,支付不起高额的商业速递费用,所以目前大多数诸暨企业并没有采用国际四大快递公司的服务,更多采用的是邮政包裹。据邮政局统计,2014年全年经邮政局寄往境外的小包共3万件左右,价值200多万元。出口商品以小饰品、针纺品、玩具类低价值日用品为主。即使是平邮的价格,给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带来不小压力。加上物流速度太慢,延长供货时间,降低客户体验满意度,容易失去长期忠实的客户。

4诸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策略

1加大跨境电子商务的投入

诸暨外贸企业应当清醒认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大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国外市场,理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包括语言、文化、法律、顾客喜好和支付方式之间的区别。在熟悉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业务情况下,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在跨境电商实际业务操作中,可以探索服务外包的模式,可以将店铺装修、产品图片设计、广告设计、营销宣传、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和跨境物流等环节外包给国内外专业服务商。

1打造自主品牌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是核心,企业应该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创新产品。诸暨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服饰配件、珍珠、服装、家纺、宠物用品、管材管件、家用小型机械等。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渠道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做好客户消费需求和偏好预测,了解客户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趋势[2],满足市场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争取竞争优势。

3 积极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跨境电商企业应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3]同时,企业应积极寻求与诸暨本地高校以及杭州下沙高校的合作,与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培养适合诸暨企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另外,企业应大力引进优秀跨境电商人才,并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及人才激励制度。

篇6

国家统计局日前消息,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其中: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50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398万吨。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52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378万吨。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30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217万吨。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库容为32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250万吨。

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幅提高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网站日前公布,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89.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1-3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吃、穿、用、烧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3.7%、1.2%、11.6%和2.9%。10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5.6亿元,同比增长10.1%。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销售情况看,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速较高,分别为76.8%、14.5%和11.7%;金银珠宝类、电子出版物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商品零售额销量减少,分别下降9.7%、6.8%和1.7%。

滨海新区实际使用外资近百亿美元

据天津商务网日前报道,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的统计,今年1-10月,滨海新区内外资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实际内资、外资到位完成情况均保持良好态势。其中,实际使用外资近百亿美元。今年1月至10月,滨海新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76个,合同外资完成15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实际使用外资完成9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完成全年进度的79%。1月至10月份,滨海新区内联引资实际到位完成744.6亿元,同比增长21.86%,完成全年进度的83.48%。滨海新区将启动建设一批新项目,并促进在建项目尽早建成、竣工项目进一步增效。

东盟成为河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

据河北商务之窗日前报道,东盟成为河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1―10月份,河北省对十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对东盟、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台湾省、阿联酋和中国香港等市场出口两位数增长。对东盟出口占比(14.3%)首次超过欧盟(14.0%),暂为河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东盟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钢材、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占比分别为54.7%、15.5%、8.4%和6.9%。

前3季度内蒙古对蒙贸易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商务之窗日前报道,据统计,2014年前3季度内蒙古对蒙古贸易值实现175.8亿元人民币,占内蒙古外贸总值的29.3%;占中蒙贸易总值的53.9%,居全国首位,贸易值同比增长35.9%;其中进口132.6亿元,增长55.5%,出口43.2亿元,下降2%。对蒙贸易稳步增长有多重原因:首先是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促进外贸领域合作稳步发展。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边地区开放,为双边贸易提供机遇。再次,从2013年年底,蒙古国投入7000万美元更新铁路信号系统,至2015年年底,铁路运力有望增长60%。

四川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创新高

据四川省商务厅消息,据海关统计,10月当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38.3亿美元(含特殊监管区物流货物,下同),同比增长32.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加工贸易进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14年1-10月,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3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5.3%;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8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50.5%;加工贸易进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63.9%。

江西省政府召开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

江西省商务公众信息网报道,日前省政府召开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会议就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各参会单位分管领导就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等七部门关于江西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4〕54号)的工作思路、举措和下一步打算作了汇报,并就江西省跨境电商快件监管中心、国际行邮监管中心、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海关监管平台建设及南昌市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等事宜进行了研究讨论。

山东省对外承包劳务增势良好

山东国际商务网日前报道,1-10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4.3亿美元,同比下降1.5%;完成营业额67.7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09人,同比分别增长4.5%、33.2%。一是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省新签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24个,合同额69亿美元。二是高端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全省对中东、欧美等高端市场新签合同额35.5亿美元。三是重点行业支撑作用突出。电力工程、房屋建设、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四大行业共新签合同额87.9亿美元。四是外派劳务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工程项下派出17831人,劳务项下派出34878人。

漯河市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办法》

据河南省商务厅消息,近日,漯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办法(暂行)》(漯政办〔2014〕98号),每年安排1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旨在促进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集聚发展,更有效地促进漯河电商产业链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助推电子商务成为全市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新业态的重要支柱产业。《扶持办法》主要内容分适用范围、扶持内容和标准、申报程序和材料、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四个部分。

篇7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实践是由发展理念引领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能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必须转变自身观念。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体系,细化目标举措,考严考实,考出实绩实效、考出发展热度。继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主线作用,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

经济的发达程度,往往取决于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高度与实力。必须培育龙头型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培育未来主导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抢抓机遇,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区域性创新高地。

构筑高水平创新载体,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效能。着力打造一批以高新园区、科技综合体和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汇聚创新元素、凸显创新实效的高水平创新载体,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及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加大科技产业综合体和众创空间建设,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引擎。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激活创新“因子”,推动更多企业掌握决胜市场的“杀手锏”。注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积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企业家,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的创造性。

设立重大成果转化专项,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创新科技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机制,以创新为动力,在前沿科技领域设立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推进更具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更大力度地推进市场化的创新,培育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探索外向经济新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整合等新业态,带动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使对外贸易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空间、新渠道。

注重人才集聚,形成人才方阵

无论是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金融,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在高质量发展中抢抓机遇,要以“招才引智”为抓手,筑牢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围绕各类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招才引智。主动出击做好人才引进,重点招引培养顶尖人才、双创团队、领军人才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重点引进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团队。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品质建设高校园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融合,把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项目为王,招才引智。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高质量项目,要坚持项目、人才、创业团队一起引进,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项目与招才引智并举,以优质增量的加速扩张带动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篇8

东亚和欧洲、北美经济呈现不同走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2019年,东亚经济增速将由5.9%降至5.3%,而北美和欧洲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2.1%和0.4%上升到2.7%和2%。但东亚仍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亚洲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贸易失衡状况正在改善,但服务贸易失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亚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净输入国,欧洲和北美国际服务贸易净输出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2015年亚洲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根据权威预测,欧洲有望于2017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届时,全球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亚洲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欧洲和北美成为资本净输入地区。

东亚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有所上升。东亚经济仍具有较强活力,失业率普遍在5%以下。

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增大

巨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按汇率计算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但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扩大内需不仅促进中国的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且扩大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进而带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增长。据估计,2014―2020年,中国进口累计将达1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地区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最有利于拉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经济贸易机制。“一带一路”战略贯穿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希望通过推动沿线国家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商品、服务、资金、产能和技术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增进沿线国家经济福利和人民福祉。

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是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重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15年原油价格低于80美元/桶的可能性超过70%。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从现有条件看,国际油价长期在较低价位波动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篇9

【关键词】同煤 外贸 供给侧 改革

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新常态下外贸供给侧改革自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于贸易企业,尤其国有大型贸易公司,供给侧改革要有国际视野,着力提升优势产能,打造竞争新优势。企业要从生产层面全方位进行供给侧的调整,包括技术、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不断转变提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产能升级和推动贸易发展方式,提高现代综合服务能力升级等等,都是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也是企业外贸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必然。

一、贸易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

做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外贸供给则改革,企业要用国际视野推动外贸供给侧改革,不断调整商贸流通、金融服务、实体产业投资三大业务板块的结构定位,促进业务板块之间的互动发展,协同盈利。依托金融资源提升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打造行业内供应链集成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不断寻求企业过剩产能海外对接平台,为集团公司过剩产能“走出去”做好服务和开拓。

其次,企业供给侧改革要以提升贸易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为突破点,打造“业务专业化,金融多元化,内外贸一体化,供应链集成化”的产业格局。积极开拓海外发展平台,为集团公司供给则改革搭建桥梁和平台。

第三,推进贸易领域供给侧改革,一是要推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造品牌、加强研发等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竞争新优势。二是寻找新的突破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等。三是推动产业阶梯转移,一些低端产能既可以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也可以向国外经济发展阶段恰好有需求的市场转移,从而推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贸易物流板块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

企业贸易供给侧改革要本着瘦身强体,专业经营的目标;不断优化结构和模式创新;着重培育能力,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供应链和金融互动供给平衡结构。同煤集团的贸易业务的战略定位应由以前简单的“进出口和国内大宗商品贸易商”向“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转变。依托集团公司的已有和正在建设中的物流网络,逐步建立起煤炭焦炭,化工、钢材、矿石等大宗物资的供应链通道,为煤矿、电力、钢 铁、化工等下游大型企业提供优质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增值服务。结合企业的实际,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推进企业的贸易板块的供给侧改革。一是要退出过剩行业竞争,加大结构调整和融合,从简单贸易商向商贸实体转型,实现结构转型调整;二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业务,确定核心竞争力的贸易品种,在稳定发展融资性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上控资源和下控网络的经营模式;三是打造贸易物流升级版,通过参股、控股生产企业实现核心商品实业化;四是不断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开辟运用电子商务新业态。积极“走出去”,探索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供需不平衡带来的商机,加快优质生活快销品的进口和销售,完善供应链的基础上,发现增值机会。

三、贸易金融板块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

企业贸易金融板块的供给侧改革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业务结构,依托集团公司金融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开发供应链增值业务。利用金融业务的杠杆作用为贸易板块和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使金融业务成为企业的另一支柱业务和主要利润创收点。逐步通过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投资,成为业内知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商。

充分做好企业贸易金融板块和市场的对接,推进好企业贸易供给侧改革工作。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依托企业金融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银行创新金融工具,开发增值空间;二是要优化业务结构,开拓贸易金融服务,推动贸易供应链升级;三是要打造贸易物流升级版,开展配供、加工、物流等供应链增值服务;四是要打造金融升级版,利用长三金融中心和自贸区优势,开展供应链金融和跨境和转口业务;五是要以香港、上海等融资租赁公司为平台,逐步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开辟融资途径。

四、贸易实业板块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

企业贸易实业板块的供给侧改革要不断提升规模、资金和技术优势,以集团内部金融资源为支撑,运用现代资本动作手段,以战略性投资为主推进产业整合,带动集团内部典型业务的快速成长,培育实体新型优势业务的拓展。充分做好企业贸易实业板块和供应链的结合,推进好企业贸易实业板块的供给侧改革工作。一是要转变贸易低端模式,控制供应链上游优势资源,实现金属板块、炉料板块等优势资源拓展和控制,推进相关实体企业的并购工作;二是要提升产品结构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配套加工和物流服务能力,为下游用户提供个性化综合供应链服务;三是要转变产业结构,建设一个以保税仓库为基础的晋北保税物流园区。转而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抓住国家产业优惠政策,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机会中争取有利的贸易规则,实现突破;四是要转变贸易结构,以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发展出口贸易,逐步实现工贸一体化,不断拓展省外和海外配供业务。

五、贸易海外布局板块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

篇10

关键词:外贸区成立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

自贸区成立后,中国外贸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经济的日益变化,企业要适应全球经济化新走向,着重调整我国各行各业产业分工,改变企业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专而精”,除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和产业的分工,也要改善制造业生产的专业性,以及行业系统化和外部的和谐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合体分工,对市场充分细化,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提升自我竞争优势,加强技术积累与人才资本的积累,加强企业业务的核心环节,也逐步完善企业核心业务,辅助业务重新进行外包业务。渐渐的构造属于现代信息科技的高效管理链体系。

第二:同时也加强国家产业在技术创新,财务税收,金融政策的发展。全力推进行业在企业培育基于创新上面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各生产产业和服务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前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生产供应,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对应。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而商业战略模式,提升企业在管理经营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企业自我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模式

第三:主要致力于推动以生产为主要模式的企业在生产的发展和升级,打造供应商在生产线的专业性强度,提升我国生产企业。在国际生产链与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中国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中,发展形成属于自己的战略模式。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主要致力于培养以生产为主的服务供应商,逐步步入国际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第四:国际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环境,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营销能力。通过政策深化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格局,以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的素养,完善市场营销的环节结构,从而建立健全能够“发现市场、创造需求、引导创新、优化管理”的市场营销平台。

第五:提升企业设计和品牌打造能力,全力支持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出口品牌。着手研究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设,制定扶持研发的政策。同时也加强完成信用贷款和保险政策,从而推动企业产品的创新,支持国内中小企业秉承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去开发。推动产品设计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强化企业信息的高效性,快速建立企业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帮助产品在市场中找准定位,从而成功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国家也应支持有实力的而企业走向世界,国内与国外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其它资源,推进建设创新体系。

一、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

据上海海关统计显示,自上海自贸区成立,新注册的企业总数高达1.5万家。企业在健康崭新的政策和业务环境下成长,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激发进出口的潜力,也注重企业功能的挖掘和拓展,注重诚信培育。也通过提升企业的业态素养来悄悄改变中国外贸发展模式

(一)海关创新:先进区、后报关

从自贸区实行制度创新两年来,上海海关一起推出31项海关监管制度,且全部顺利实行。后期自贸区在海关制度创新上出现制度创新的叠加成熟效应,功能的拓展延伸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一线城市“先进区、后报关”、二线城市“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政策、区内“自行运输”为标志,从而上海贸易区也随之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新模式。

据了解,上海比较突出的是在保税维修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又实行工单式核销,由于区内自由运输先免区,后报关的叠加,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简化备案,船上监督管理,网络监控等。也为靠近深水港提供不停航政策,填补国内空白。

(二)跨境电子商务:多批次、小批量、碎片化、全天候

在上海自贸区域里,外贸发展的模式体现在很多方面,即改变了代表传统贸易领域的海空运集装箱模式,也在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多批次、小批量、碎片化、全天候”在线通关特点,上海贸易试验区全面升级,深化信息监管水平,推出了商品“当时备案、自动审批核实、实时验收放行”,以及行邮税“电子支付、自动清算、担保验放、汇总征税”等举动措施措,大大缩短通关时间。

(三)营商环境:进阶国际化与法治化

根据2015年的负面清单,以及54条拓宽开放措施为企业的拓展新领域,开发新业务提供了强大后台力量。随着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向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让更多企业靠近。在其中54项放大开放措施中,服务业有37项,目前累计已有1037家企业落地。许多企业通过自贸区的各项制度创新,改变了产业模式,制造业从之前的加工业慢慢转向产业链融合发展升级,而主要以开发科学技术,维护检测,以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行业,还有医药行业得到深化和拓展而即将来的是,保税区片区将持续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便利化优势,进一步做强总部经济,拓展国际贸易和航运功能,同时推进亚太运营商计划,启动筹建10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