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01 10: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对外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对外贸易

篇1

一、评选原则及条件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外贸企业实际,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统一、真实的原则进行评选。

评选的条件是:

(一)具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或是外商投资企业。

(二)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良好,连续两年经营盈利。

(三)近两年在进出口通关、商品检验检疫、出口退税、外汇管理、合同和商标管理、质量管理、信贷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四)上年度海关报关差错率在5%以下;加工贸易合同按期核销。

(五)认真执行各项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单证回笼快,申报的出口退税单证正确,质量高。

(六)上年度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出口收汇核销率在90%以上。

二、评选程序及方法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评选小组进行初选后报市政府公布。

评审小组由市外经贸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市外经贸局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评选程序为:

(一)企业提出申请,并递交以下相关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属外商投资企业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2、上年度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3、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评审小组以企业提供的材料为基础,经过综合调查核实,评出诚信企业初选名单。

(三)评审小组将初选名单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

(四)评审小组根据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行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核并公布。

三、评选管理

(一)被评定的诚信企业,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证书和匾牌。

(二)建立对外贸易企业诚信档案。由评审小组与市、县两级外经贸部门共同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三)公布后发现在评定过程中有重大隐瞒信用缺失情况的,立即取消诚信企业称号。对评定后新发生的信用缺失行为,评审小组将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一般信用缺失行为,责令立即改正;比较严重的予以通报;特别严重的收回证书和匾牌并予以公告,两年内不再受理评选申请。

(四)年审及有效期。对外贸易企业被评定为诚信企业,有效期为两年(企业必须连续两年提供相关材料),每年复审一次,两年后进行重新评选。

四、优惠措施

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和条件,设立诚信企业办事专用窗口,方便诚信企业办事,并提供以下优惠措施:

(一)*海关

1、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并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享受预约通关;

2、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

3、对出口货物确定开箱查验的,安排上门结合生产或实施装卸环节查验;

4、优先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和核销手续;优先实施联网监管。

(二)*检验检疫局

1、优先作为核准的“快速核放”的条件;

2、优先成为模式改革的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优先成为进入“绿色通道”的企业。

(三)市国税局

1、优先做好出口退税宣传辅导;

2、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开展个性化服务;

3、对出口退税实行简化管理,减少出口退税函调。

(四)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

1、金融机构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融资业务,贷款利率适当优惠;

2、外汇指定银行优先考虑提供汇率避险金融产品和汇率风险服务;

3、优先办理外汇核销等各项外汇管理业务,对出口收汇不能全额核销的企业,优先办理出口收汇差额核销或核销备查。

(五)市工商局

1、在办理注册登记、年度检验时提供“绿色通道”;

2、实施低频率监管,除有投诉举报、专项检查外,实行跨年度检查;

3、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优先认定*市著名商标。

(六)市质监局

除有投诉举报外,原则上不实行专项执法检查。

(七)市外经贸局

1、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出口名牌和优先认定*市出口名牌;

2、优先安排各类出口商品交易会摊位;

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不但要面临着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可以流动的资金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等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经济上容易出现的风险、外汇管制、汇率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地位相对弱势

首先,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外贸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得到进出口的资格,同时我们国家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度也才勉强达到平均几十万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注册资金和进出口额度方面是非常弱势的。其次,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最后,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业务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国际汇率变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无法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就使得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融资。上述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就更加加剧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难度。由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信用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这就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融资越来越难,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对于风险的控制力比较薄弱

由于对外贸易融资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在风险性上就会更加的高,会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等相关问题,贸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银行以及相关的进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誉问题。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内部信用监管系统,这也就侧面的表现出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信誉风险是非常高的事实。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注重内部信用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很多的欠款情况,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政治经济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和融资都难上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都不是非常专业,无法和银行方面实现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影响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更新的时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适合自身的相关对外贸易融资产品。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服务。这样在一方面满足了外贸融资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也同时具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效益相对更高效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成功的机会。在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够不充足,因此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融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进行长期稳固的发展的。中小对外贸易的企业在选择使用对外贸易融资的方法时应当先要注意性价比的问题和风险指标的相关问题。要优先选择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分散、贸易方式与融资互相结合、交易过程都非常适合对外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后与专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工具一起使用,加强与供应链融资业务和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于企业内部的出口风险进行控制

国内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应该逐步的培养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把对外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都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不同种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相关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们国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类政策相关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非常的少见。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在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没有条件对国际上的客户进行融资信用调查或者没有足够的成本进行调查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客户资信不够或者银行资信不够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应对收受海外账款时所面对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扩展自身的贸易规模,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获得贸易融资铺平了道路。另外,国际保险理赔这项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账务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出口贸易融资方法叫做“福费廷”,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简单的获得融资,同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汇方面、银行方面、商业方面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所以说,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这种融资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规避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国外信用风险。

(三)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从下列图标可以看出: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相关信息,针对随时变化的国际贸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业的商业信誉

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向融资方和担保方证明自身对于账款的偿还能力。而成功的融资是建立在具有偿还账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立相关的系统用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为此,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要从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对企业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参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对银行方面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业的还款能力。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私立的信贷机构进行借款,但这种信贷机构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借民间信贷,但是高额的利息往往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病急乱投医”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种心理,要在适应社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来慢慢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政策;建议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根据邓宁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当一国人均GNP达到400-2000美元之间,该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即随着母国基础设施改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外贸体制的改革,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对外投资额仍然较小,处于起步阶段。按现行汇率计算,2006年我国人均GNP突破16000元,而东部地区某些省份己远远超过这个规模。如果不考虑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因素,我国处在对外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能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投资比率效率来看,我国对外投资水平与吸收外资水平极不平衡。2001年,世界平均水平为1:0.84,发达国家为1:1.15,发展中国家为1:0.18,而我国为1:0.04,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发达国家的3.5%,发展中国家的22.2%。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分布特点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行业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记者在服务贸易、资源开采和加工制造业三大领域。周边地区和拉美发展中国家仍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场所,主要集中在亚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截至到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存量750亿美元,亚洲地区存量480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64%。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的发展态势。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1547亿美元,出口位居世界第4位,进口位居世界第3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20亿美元,引资规模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引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截至2004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总额为499亿美元,仅占世界投资总额的0.55%,可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期,不仅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也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相适应。新晨

篇4

关键词:十堰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对策;计量经济

一、十堰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一)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情况

2011年《十堰年鉴》指出,虽然2009年全省外贸下降14.8%,但是十堰市外贸出口创汇1.89亿美元,外贸出口增幅全省第一,出口规模相当于十堰市历史正常水平的4倍。 2012年,十堰市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前11个月就完成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全市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73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根据十堰市2013年发展规划,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0%。

(二)中小企业国外市场开拓情况

2009年,十堰市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17家,企业奋力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参展参会达成出口意向2500万美元以上,进一步开拓了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2012年,十堰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7家,与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的外经贸合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三)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产业优势

十堰市是中国汽车、卡车基地之一,具有汽车产业优势,为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创造了机遇。十堰市通达集团、三环车身等企业的零部件远销北美、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建立了一个稳定和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创造了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新格局。

当前形势下十堰市中小企业外贸发展态势良好,对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这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这些企业和十堰市经济的发展步伐。对此,笔者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十堰市中小企业外贸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当前形势下影响十堰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十堰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因此选择“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作为企业融资途径增加的代表。

2.政府逐渐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财政政策上逐渐向中小企业倾斜,因此选择政府的“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支持的代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和政府不断增加的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带来了外贸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因此选择“科技创新投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代表。

4.外汇影响外贸企业的计价货币和收付时间,国际贸易多为大额交易,外汇风险是小企业对外贸易必须注意的问题,由于汇率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选择“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作为外汇风险的代表。

(二)数据的收集

为了估计参数模型,从历年的《十堰年鉴》、《十堰统计年鉴》搜集整理得到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统一单位,部分数据根据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换算得到,如下所示。

在该模型中,R2=0.8808,R2=0.8411,可绝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22.17609,明显显著。ta/2(n-k)=t0.025(17- 4) =2.160, 各解释变量系数的t检验显著,但是X4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修正多重共线性

由于X4系数的符号为负,显然不符合经济意义,且X4系数的t值为负数,说明X4引起了多重共线性,剔除X4后,再回归。得到方程的R2= 0.878071 ,略有降低,F统计量也很大,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很好,同时各解释变量的系数所对应的t值较大,说明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且参数的符号也符合经济意义,但是X1和X3还是不显著。

(五)回归方程

在X1、X2、X3的基础上按路径Procs/Generate Series 生成新的序列X1=1/X1,再次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回归结果如下。

Y=54083073299.8*1/X1+0.0849943088105*X2

t =(3.977547) (6.580664) (3.470016)

R2=0.717725,R2= 0.677400,DW = 1.6814.

其中Y表示进出口总额(万元),X1表示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万元),X2表示财政支出(万元)X3表示科技创新投入(万元)。

三、模型的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所建立的模型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每增加1万元、政府财政支出每增加1万元、科技创新投入增加1万元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分别增长54083073299.8万元、0.0849943万元、0.751696万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符。

(二)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可知,可决系数为0.7177,可以看出,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政府财政支出”和“科技创新投入”对被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

四、模型结论

(一)金融机构贷款影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十堰市中小型企业普遍较难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要求企业贷款必须提供财产抵押和连带担保,而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适的抵押物,并且其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中小企业的信用比大企业低,融资情况复杂,银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原则不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需要政府的扶持

十堰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法律和政策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更重视大企业的发展,“抓大放小”,无暇顾及中小企业。此外,十堰市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不规范、不完整,企业家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帮助较少。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科技创新能力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

十堰市中小企业主要出口汽车零部件、轮胎、茶叶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十堰市共有26 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只有少数几家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有研究表明,十堰市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企业更多关注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缺乏科技创新人才。

(四)其他影响因素

虽然外汇汇率在回归分析中不显著,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金额往往较大,汇率的不稳定会影响外贸企业的计价货币和收付时间,因此,外汇风险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必须注意的问题。

五、十堰市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优化对策

(一)加强融资渠道和融资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首先,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优惠政策,适当调整地方税收政策,减少对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商业银行应该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逐步开放和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再次,中小企业不能完全依靠金融机构,还应该增强自身融资能力。十堰市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汽车产业优势,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2.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可以弥补大型金融机构的不足。可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建立服务融资担保机构和信用担保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免息和低息贷款,满足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

(二)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1.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首先,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堰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使中小企业掌握国际市场最新动态,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其次,发展中介机构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政府应加大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由政府、中小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服务中心、商会、金融服务俱乐部等服务体系。

2.灵活调整地方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允许中小企业缩短折旧年限,实施延期纳税、再投资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减免税费,通过增值税改革,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三)中小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中小企业一方面应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开发原创的、有特色的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2.根据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调整出口市场。中小企业要在巩固基础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出口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策略减少贸易风险。例如,在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十堰东风双星轮胎公司受到重创,但是双星轮胎很快就调整了出口市场,从单打美国市场变成了遍布非洲、南美洲、中东、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培养自主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首先,中小企业要明确自身产品特点,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品牌的宣传。其次,生产同类产品且技术标准相同的中小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使用统一的品牌,形成竞争优势。最后,政府要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力度,扶持优势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陈胜可.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1.

[2]周琼.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思路及路径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9).

[3]徐丽萍.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01).

[5]丁艳琳,郁玉环.十堰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24).

篇5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与之不适应的就是我国品牌竞争力的不足。尤其在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的今天,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竞争力就是品牌竞争力,一个品牌不仅是一种商品的标志,而且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程度、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实力、信誉、创新能力和服务特色。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原意为“烧灼、烙印”,最初人们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用于区别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人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印记,以便区别于其他产品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美国现代著名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指出,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关于某种商品的名称、术语、标记、象征或设计,又或者是以上这些的混合运用,以区分于其他竞争者或卖者。品牌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的,包括文字形式以及图形标志。

二、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1.竞争的比较性。品牌竞争力是在品牌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

2.目的利益性。品牌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

3.动态性。品牌竞争力的动态性表现为品牌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品牌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优势品牌可能变为劣势品牌甚至消亡,劣势品牌可能变为优势品牌。

4.过程性。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竞争能力的消长是有一个过程的。

5.整合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产物,也是企业运作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整合的产物,缺少任何一种必要的资源或系统中某一环节整合不佳,都会影响

6.品牌意识不强,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还较弱,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薄弱。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建立。

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问题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所以对外贸易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2008年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增长趋势,虽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是中国将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居民收入将不断增长,城乡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得到一定控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的产生:

(一)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与品牌竞争力不足共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与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称号不相和谐的是,我国的品牌竞争力相对落后。

(二)品牌价值较低,附加值差距较大

总体说来,中国品牌显然较多,但品牌价值与世界品牌价值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部分消费品市场国产品牌竞争力极弱。在这类消费品市场中,国外的一个或数个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这类消费品市场,而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极弱。另外我国外贸品牌的突出弱点就是品牌的附加价值低。品牌附加价值指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费者欣赏的东西和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也就是通过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它能通过其商品形式维持一种溢价。在国际上,商标被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名牌商标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和许多知名企业视名牌商标为国宝,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名牌。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

四、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品牌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营造有利于品牌竞争力提高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中的宏观管理主体,它在促进企业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是间接地构建品牌竞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非在政策上保护中国品牌,而是要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在微观上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二)面向国际,制定品牌竞争战略

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向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制定品牌竞争战略是中国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端正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整合管理能力

品牌必须保持与消费者的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已经超越了以产品功能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包含了以喜欢为内容的情感关系和以某种信念为核心的忠诚关系.品牌整合管理的目的就是打造消费者对品牌的某种信念和在此基础上的对品牌的忠诚。

(四)重视核心技术,保障技术的持续创新

缺乏核心能力,是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根本弱点。核心能力的缺乏根源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全球竞争和技术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鉴于中国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的现实,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在未来的5-10年还应是采取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但应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战略,实现从“引进利用再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输出”的战略转折。超级秘书网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转向了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国际化和名牌化的竞争。名牌竞争已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新亮点。因此,我们要占领国际市场,从政府到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外贸出口中品牌的建设,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保障,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袁辉,品牌营销对外贸易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月(下旬刊)总第522期

[2]丁建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营销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1期

[3]李世辉,中国企业品牌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8年第1期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对外贸易 SWOT分析 策略

一、龙云经贸有限公司的简介

龙云经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地种植、农副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出口型企业。公司产品98%外销,客户遍布全球4大洲的21个国家。现拥有占地面积5.2万平米的两个总厂,7个专业冷冻鲜品的分厂,13个部门,47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683位生产线员工、1100多名种植工人,2194亩自有蔬菜种植基地,1.25万亩坚果类产品种植基地,58万亩国家备案野生食用菌采集林

二、SWOT因素分析

SWOT矩阵分析法是战略规划与战略决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具有显著的结构化与系统性特征。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 年在其《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来,全面分析组织内部资源条件(优势S和劣势W)与外部环境变化“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出与组织内外部条件相匹配的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

(一)优势分析

首先,具有当地优势。龙云经贸有限公司位于祥云县境内,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产品的生长。其次,具有规模优势。该公司在祥云县是较早发展脱水蔬菜的企业,就其他后面发展的企业而言,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再次,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公司依据出口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动来调整、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战略战术。最后,具备一体化优势。该公司是一家及农副产品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产出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劣势分析

首先,家族企业管理的局限。公司结构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由董事长来控制大权,关键岗位如:总经理、财务经理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外来人员处于非重要岗位。在经营中出现人力资源的限制、不科学的决策程序等问题。其次,产品种类繁多缺乏竞争力。公司主要经营香葱、野生菌、干果、豆类、番茄、大蒜等绿色食品,农副产品种类繁多,缺乏核心产品。最后,缺乏核心人才。公司随着产业的逐步壮大,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产品的研发成为了企业的薄弱环节,公司现有员工学历偏低,产品研发依靠购买核心国外先进技术,企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形成了循环,没有创新。

(三)发展机遇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入WTO,不仅让中国的所以企业获得了贸易权,而且利于民营企业与国际接轨、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其次,政府的支持。政府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大对企业的用地支持、解决了融资难题和加大出口创汇奖励。最后,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生出口额逐年增加。

(四)面临威胁

首先,新贸易壁垒出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非关税壁垒措施受到了WTO严格限制,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及环境资源为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对产品的技术、卫生检疫更加严格,对企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其次,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民企的资金仍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同行业竞争对手增加。

三、战略对策

(1)利用政府政策支持的机会,扩大企业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县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对首次获得国家级和省州级龙头企业称号的给予资金奖励;并且加大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等。公司应以发展特色、优质外向型蔬菜为重点,实现“农户+企业+政府”的生产模式。

(2)利用对农产品出口需求持续增长的机会,发挥产品规模优势,加大出口。在经济危机之后,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持续增加,针对该公司,具有县内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国内一流的加工厂、生产技术以及大量的仓储设备,应加大对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增加出口量,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3)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来提升企业的素质,减少家族管理。我国虽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但大多民营企业都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中大部分员工素质都不高。公司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家族企业的不科学管理机制。

(4)利用农产品出口需求增长的机会,发展企业核心产品,加强培养专业人才。随着对出口农副产品需求的增加,公司发展的产品要实现由出口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要实现主要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要发展自己的核心产品。同时,要加强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5)通过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来应对新贸易壁垒。解决新的贸易壁垒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具体措施来解决。首先,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如在企业内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争取进行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其次,要积极实时关注主要进出口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信息和重点出口产品的信息,不断丰富产品内容增强信息时效性。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工具 风险控制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稳步进行,我国加入WTO以及与一些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发展至今,很多的外国企业都进入了我国的市场,我们国家的市场已经和国际市场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我国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不但要面临着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可以流动的资金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等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经济上容易出现的风险、外汇管制、汇率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地位相对弱势

首先,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外贸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得到进出口的资格,同时我们国家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度也才勉强达到平均几十万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注册资金和进出口额度方面是非常弱势的。其次,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最后,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业务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国际汇率变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无法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就使得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融资。

上述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就更加加剧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难度。由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信用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这就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融资越来越难,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对于风险的控制力比较薄弱

由于对外贸易融资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在风险性上就会更加的高,会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等相关问题,贸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银行以及相关的进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誉问题。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内部信用监管系统,这也就侧面的表现出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信誉风险是非常高的事实。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注重内部信用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很多的欠款情况,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政治经济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和融资都难上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都不是非常专业,无法和银行方面实现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影响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更新的时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适合自身的相关对外贸易融资产品。当然这其中也有银行对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重视的因素在里面,下面我们通过图标来看一下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被拒绝情况,如下图:

图1 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申请情况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融资被拒绝的比例非常高,接近三分之二,再加上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与银行没有足够的沟通,最终导致了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难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服务。这样在一方面满足了外贸融资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也同时具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效益相对更高效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成功的机会。

在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够不充足,因此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融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进行长期稳固的发展的。中小对外贸易的企业在选择使用对外贸易融资的方法时应当先要注意性价比的问题和风险指标的相关问题。要优先选择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分散、贸易方式与融资互相结合、交易过程都非常适合对外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后与专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工具一起使用,加强与供应链融资业务和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于企业内部的出口风险进行控制

国内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应该逐步的培养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把对外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都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不同种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所以,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应该把规避风险的具体细节归纳到自身的企业日常管理当中,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把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成本也核算到其中,把其具体的做成一种指标,同时也要对收受账款时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对相关客户的融资信用情况也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管理。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相关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们国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类政策相关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非常的少见。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在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没有条件对国际上的客户进行融资信用调查或者没有足够的成本进行调查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客户资信不够或者银行资信不够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应对收受海外账款时所面对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扩展自身的贸易规模,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获得贸易融资铺平了道路。

另外,国际保险理赔这项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账务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出口贸易融资方法叫做“福费廷”,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简单的获得融资,同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汇方面、银行方面、商业方面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所以说,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这种融资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规避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国外信用风险。

(三)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从下列图标可以看出:

图2 中小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相关信息,针对随时变化的国际贸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业的商业信誉

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向融资方和担保方证明自身对于账款的偿还能力。而成功的融资是建立在具有偿还账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立相关的系统用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为此,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要从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对企业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参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对银行方面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业的还款能力。

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私立的信贷机构进行借款,但这种信贷机构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借民间信贷,但是高额的利息往往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病急乱投医”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种心理,要在适应社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来慢慢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必须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政府为有潜力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的基金,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商业银行方面也可以给更多具备创新、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降低信贷的门槛。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学会应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通过对外贸易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企业资信。

所以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相信有挑战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些问题在逐步解决之后,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于向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J].中国经贸,2011,(18):10-10.

[2]马焕卿,王虎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1):130-131.

[3]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140-142.

[4]高瞻.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策略与风险控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5]赵晓丹.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6]钟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J].经济导刊,2012,(5):32-33.

[7]应若飞.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点[J].浙江金融,2004,(8):35-36.

篇8

论文摘 要:中国民营外贸企业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开放,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而指出存在于我国民因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可行的措施。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从此,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的一直有生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多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包括机电、建材、轻工、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多种行业,尤其在服装、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产品出口中,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为国家外贸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也大有裨益。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曾一统天下,但1978年以后,民营企业开始少量直接出口,20世纪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众多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民营企业成为了我过对外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近10年来,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57%,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年均增长高达75%,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1%的年均增长速度,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外贸企业在几年内迅速渗透到了外贸经济结构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民营外贸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其实现迅速扩充的有利条件。同时,规模企业对外贸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通过调查显示,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密集地区,规模民营外贸企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民营外贸企业成为地方就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企业改制也为民营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现代管理与家族模式并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民营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摆脱粗放管理,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这是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与制度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相继出台,特别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民营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发面:

第一,数量和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 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第二,利润和税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50.9%。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1.5亿元,同比增长36.5%;个体户税收总额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

第三,吸收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7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1.1亿多人。

第四,自身素质方面: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大多数私营企业首选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增长尤为迅速;党建与工会建设进一步发展,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加快;劳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观,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2005年新增近610万人。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依靠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形成,属于典型的传统企业性质,管理体质和治理结构很难给企业创新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微观制度基础。在民营企业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从总体上看,生产出口产品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比较松散。主要是因为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需求旺盛的短缺经济时期,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中生长起来的,起步低、行为不规范便成为了其突出问题。而且,我国的民营经济仍以无核心原子型企业为主导,以“小而散”的产业组织为主要特征。当前,有90%左右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国家规定获取进出口权的要求。以我国民营企业中占主体的私营企业为例,国家规定私营企业要获得进出口权,其注册资本必须在850万元以上,而且就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而言,其产品出口覆盖面也相当狭窄,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的过分依赖,大大降低了我国外贸风险抵御能力。另外,民营企业产品档次不搞,附加值偏低,出口产品中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十分缺乏,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出口一些高技术产品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为轻工、食品、纺织品、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

2.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客观上不利于民营企业。现行正规的金融体系仍处于国有经济的全面垄断之下,有着极强的计划经济烙印,信贷投放和证券发行的选择主要向国有企业倾斜,处于传统体制的民营企业大多被排斥在现行金融体系之外,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支持。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很难使民营企业实现高速度的发展,即使有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发展商机,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遗憾地放弃大好的机会。最终,这些民营企业投资者只能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个人,或者借高利贷来进行投资,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融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控制,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条件限制较多。允许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这也是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审批的条件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相当多的限制力。

3.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正如福州一家民营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所说的那样:“2007年,公司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全年涨幅达20%至30%,由于涨速过快,虽然每次谈好的国外订单价格都略有上涨,但还是赶不上原材料和成本的上涨速度,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白忙一场。”相信遭遇这种尴尬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民企不在少数,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和价格上升、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出口退税取消或者降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

4.家族式企业占绝对比重,经营管理集权化。家族化经营,在企业初始阶段,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这种管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一旦企业发展了,弊端就十分明显。家族化经营的通常做法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而继续采取家族化经营时,家族成员的经营理念往往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圈套,会拒绝非家族成员进入企业高层,阻碍选能用贤。现代企业理论已经证明,尽管家族治理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其它治理结构所无法比拟的制度比较优势,但总体而言,这一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交易半径的扩展而不断内生出一些与现代企业经营所不相适应的机制性矛盾,制约民营企业对社会管理资源的吸收和集成能力,并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长不大,大必散”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发挥政府职能,对外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积极维护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在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发生贸易纠纷或在国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政府应该给企业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与对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谈判,从而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2.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应该改进不同所有制下分类管理的方式,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出口。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商品,政府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鼓励其产品“走出去”,去适应国际标准,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政府还应该在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方面给出口企业提供支持,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

3.规范法制环境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商会、行会等中介组织对民营企业的行业规范与服务,使商会从以行政指导为主转向以服务协调为主,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和外部联系的纽带。各商会应积极促进我国的企业和海外企业的交流,推动私营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并能够为众多企业争取整体的市场利益。另外,各地方以产品为基础组建的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在经营理念上,强化企业优先原则,设立保障制度,以解决家族宗派与企业经营的矛盾;在产权问题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决策问题上,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在用人问题上,广招社会贤达,也应该用家族成员的能人,又可以用非家族成员中的优秀人才。

2.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施品牌战略,尤其要过“质量关”,追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整体的高质量。企业要多了解相关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和规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品质量应该是产品的核心、形式和附加的整体质量,要在产品的功能、包装、款式、运送、安装、维修等十多个要素中都要下功夫,缺少或忽视任何都一个都会影响品牌形象。只要树立品牌战略观念,时刻不忘创品牌、保品牌,从小的地方做起,即使是小规模民营企业,也照样有机会成长起来并参与国际竞争,

3.注重多方面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市场竞争规则,对于参与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是一条发展之道。民营企业由国内走到国外,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用人机制、技术结构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创新之路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品牌形象,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的空间。民营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其技术创新不能是“闭门造车”,而要“内外兼修”,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的协调与交流,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篇9

论文关键词:违约救济 国际贸易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违约救济,顾名思义,指的是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一方有权采取的救济措施。所谓的国际贸易,根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克什协定)),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以及与知识产权贸易三大块。

在国际公约层面上,调整国际货物贸易最主要的公约应属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截至2009年2月5日,共有73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其中发达国家占了2I个(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参加了该公约,只有英国和葡萄牙没有加人),其所涵盖的国际贸易总量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70%。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民法通则》也明确规定,中国国内法的规定若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的规定不相一致,应以公约为准。此外,由于该公约的适用具有任意性,即便不是缔约国的国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适用该公约的规定,或者约定对某些规定进行变更。因此,本文主要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视角探讨违约救济条款。 本文主要分析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违约救济规则,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已经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某些服务和知识产权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货物贸易的违约救济也可以认为是国际贸易的违约救济,更何况,国际货物贸易领域的违约救济规则有些本身就直接被适用在国际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领域。以下将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国际货物贸易实务中违约责任与违约救济之辨析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我们经常看到合同中列有违约责任的条款。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违约责任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该公约不止一次提到合同的违反(breach of contract ),即违约,但是违约产生的责任问题并没有像我们日常看到的那样直接概括为“违约责任”。对违反合同所引起的法律后果的表述详见于公约第三章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by the seller(卖方违约时买方的救济)和第四章Remedies for breach ofcontract by the buyer(买方违约时卖方的救济),因此公约很清楚地表明,违约责任和违约救济,先有一方违约的事实,另一方才有权采取救济,违约方因非违约方行使救济权利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才是违约责任,故而违约责任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违约救济。但是,在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实务中,经常可见这两个概念被混淆使用,在订立的合同条款中更是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表明违约情形出现时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如何承担责任的内容经常被概括为“违约责任”,而这些内容确切地说,应该被概括为“违约救济”。

二、违约的类型与救济选择:非违约方的救济选择不可任意而为 根据《公约》第46, 50, 51条规定,卖方违反合同时买方可以采取的特有的补救方法主要有五个:①要求实际履行②交付替代物③修理④减价⑤宣告合同解除。而根据《公约》第61, 62, 63, 64条,买方违反合同时卖方特有的补救方法主要有两个:①要求实际履行②宣告合同解除。无论买方还是卖方违约,都可以采取的共同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三个:①中止履行义务(《公约》第71条)②损害赔偿(《公约》第74, 77条)③支付 利息(《公约》第78条)。 在国际货物贸易实务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很轻率地要求退货或要求退款,也就是单方宣告解除合同。这种宣告作为贸易谈判策略未尝无可,但作为法律救济手段,必须三思而后行。公约对于违约救济方式的采用与违约的程度紧密相连,必须根据违约的程度确定相应的救济方式,不可任意而为。

根据公约的规定,违约的类型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本性违约与非根本性违约(fundamentalbreach of contract v.s Non-foundamental breach ofcontract),另一类是实际违约与预期违约(actualbreach of contract v.s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一)一方根本性违约,另一方的救济选择 根本性违约,根据公约25条,指的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但是,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并且同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的除外。 1卖方根本性违约时,买方的救济选择 公约并没有指出哪些情况属于根本性违约,但根据第51条,卖方完全不交货或者所交货物的质量、规格出现严重的不符合约定可以视为根本性违约。

同时,根据公约第42条,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权利或主张的货物,因此,可以认定,如果卖方交付的货物并非自己拥有所有权(即卖方交付的货物不是卖方自己的货物),或者卖方交付的货物是冒牌货,在货物贸易与知识产权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其结果实际等同于卖方并没有交付合同约定的货物,或者至少可以认定其所交付的货物严重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故这种情形也应被认定为属于公约第51条规定的根本性违约的情形。对于卖方构成根本违约的这三种情形,根据46条第2款和第49条的规定,买方的救济选择,温和型的救济是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比较强势型的救济则是宣告合同解除。 必须注意的是,“宣告合同解除”(declare thecontract avoided=I have the right to cancel the contract),是指使合同恢复到没有履行前的状态。合同被宣告解除,会产三个法律后果:如买方已经付款,卖方要连本带利返还给买方;如卖方已经交货的,买方要把货物返还给买方(退货);这两种情况下,导致买方损失的,买方均可要求损害赔偿。而“要求交付替代物”的救济方式下,如果买方不能按照原状返还货物,例如货物已经销售出去,则不得要求对方交付替 代物。

2.买方根本性违约时,卖方的救济选择 同样,公约也没有指出买方什么样的情况属于根本性违约,结合公约第25条关于根本性违约的一般性规定和公约第64条关于卖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宣告合同解除的规定,可以确定,买方如果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付款,或者是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付款期限时,卖方通知买方在一定的合理期限内履行付款,而买方仍不按该合理期限付款,或者在该合理期限内明确表示其将不履行付款时,将构成根本性违约;另外,如果买方没有按照约定接受货物,也不按约定付款,也将构成根本性违约。根据公约第64条的规定,在这两大类情况下,卖方才可以宣告合同解除。 卖方宣告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根据公约第81条和第84条,主要有两个,要求买方返还货物;如买方不能返还,除赔偿给卖方货物的价值外,还必须向卖方返还他从货物得到的一切利益。

(二)一方非根本性违约时,另一方的救济选择 1.卖方非根本性违约时买方特有的救济方式 主要包括三种。其一,要求实际履行:例如当数量不足、包 装不符。必须注意:可以约定一段合理的时间让对方履行,若对方在此期间内仍不履行,便可为买方宣告合同解除创造条件。其二,修理,主要适用于一般的质量、规格问题。其三,减价,主要适用于数量不足、质量、规格不符合。需要注意的是。减价不等于随便砍价,根据公约的规定,减价应该按实际交货的货物交货时的价值与符合合同的货物在当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比例计算。公约第48条规定,如果卖方在交货日期前已经作出补救,买方应该予以同意;卖方在交货日期后,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买方也要考虑其补救措施:第一,自负费用;第二,不得造成不合理的迟延或给买方带来不合理的不方便;第三,对买方提出要求或发出通知,要求买方某一特定时间内表明他是否接受卖方履行义务。另外,卖方若依照公约规定已经采取补救措施,或者买方一开始就不同意卖方的补救的情况下,买方便不能再主张减价。

可见,公约对减价的约定对卖方有利,对买方不利。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为了避开对自己不利的规定,买方收到请求或通知后,如果不同意,必须明确答复NO,如果不在约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则卖方可按通知所指明的时间履行义务。 2.买方非根本性违约时卖方特有的救济措施 例如,买方有义务支付部分预付款但违约不支付时,卖方可要求买方实际履行。卖方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要约定一段合理的时间,若在此期间内对方仍不履行,则可为自己宣告合同解除创造条件,或者为自己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提供依据。

(三)一方预期违约时,另一方的救济选择 预期违约,根据公约第71条,指的是,如果订立合同之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1)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的缺陷;(2)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的行为显示他将不履行主要的义务。此时,另一方的救济方式是中止履行自己的相应义务。 根据公约第72条,预期违约也分为预期一般性违约和预期根本性违约,一方预期根本性违约是,另一方的做法比较温和的选择是中止履行,比较强势的做法则是宣告合同解除。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最基本的违约救济措施的适用:请求损害赔偿 (一)损害赔偿(damages)是最基本的违约救济条款,只要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损害的,另一方即可要求损害赔偿。 (二)从损害赔偿的分类看国际贸易合同的订立技巧 世界各国对于损害赔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补偿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 又称事实性赔偿,因被告的违法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主要用来补偿因一方违反合同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法院一般会判处赔偿受害一方的损失以回复到没有违约的状态。

2.结果性赔偿(Consequential damages) 损害并非直接来源于被告的违法行为,但一定是来源于被告的行为。例如,被告扛着一张电梯走路,不小心撞到原告,伤到原告的脸,原告可以要求补充因脸伤造成的收人损失。脸部的损害,不是撞伤本身,而是撞伤本身对原告工作的影响。这种赔偿属于补偿型赔偿的一种,容易引起争议,所以最好在合同中明确做出约定。

3.伴随的损失赔偿(incidental damages) 出现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例如,买方违约之后,卖方安排装运货物或保管货物而支出的合理的费用。

4.惩罚性赔偿Punitive/ exemplary damages 主要适用于美国,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补偿原告,而是为了阻止被告和类似的人继续实施给原告带来损害的行为,但是其适用的场合非常谨慎: 第一,侵权案件,仅适用于极度恶劣的侵权行为;第二,合同案件,适用更为严格,仅适用于保险人恶意违反保险合同的案件; 第二,惩罚性赔偿允许超过实际损失的赔偿,具体可以超过多少没有限制,但是如果超过的倍数明显过高,会被上诉法院驳回。例如,1981美国Campbell诉sta te farm汽车保险公司案,犹他州最高法院的判决是实际损失100万美金,惩罚性赔偿14500万美金,而该判决被美国联邦最高院裁定驳回,联邦最高院认为惩罚性赔偿与实际损失的赔偿差距应在1一9倍之间。 5.约定的损失赔偿(违约金)Liquidated damages 指的是双方在合同订立时就确定的违约赔偿,例如迟延交货或迟延付款的赔偿。若损失没有预先估计,等到违约发生时,损失必须由法院进行确定。而根据普通法,若违约金旨在惩罚违约一方而不是补偿,将不被执行。

若违约金要被支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数额与另一方根据合同期望的利益大致相近;第二,合同订立之时,该损失尚未发生。例如,2008年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代表信用卡用户起诉英国的信用卡发行银行包括汇丰银行、英国阿贝国家银行等知名银行,因为这些银行对用户每透 支一笔,哪怕数额再小,手续费都是39美金,英国公平贸易办公室认为银行的收费过高,因为其成本只是寄送一张透支通知信函而已。而被告银却认为,39美金的透支费用是合同约定的条款,是作为银行保管其账户的报酬,不是惩罚。公平贸易办公室反驳说,报酬如果是12美金可能就很高了(当然也无法提供这个数据的得出依据),但39美金显然是太高了。法院最后认定,银行对透支的收费39美金过高,带有惩罚性,其数额应与违约方期待的利益大致相当方为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合同中,若双方对工程的延误具有过错,各国法院一般都不认可违约金的适用。

6.三倍赔偿Treble damages 适用于美国,主要用于恶意垄断案件、故意侵犯专利案件、伪造商标案件、《黑帮组织及成员的反诈骗和腐败组织法案》规定的赔偿。

7.吐出性赔偿Restitutionary or disgorgementdamages 主要用于知识产权案件。例如,我国《专利法》第六十条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再如,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信拼又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三)公约对损害赔偿的规定(公约74-77 ) 1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负的损害赔偿额,应等于另一方当事人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还包括利润的损失。

可见公约认可compensatory damages,incidentialdamages , consequential damages o 2.损害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根据他当时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预料到或应该预料到的另一方的可能损失。 例如,A是经销商,其向B购买货物的目的是为了再卖给Co

(1)如果A与B订立合同时未明确这点,因B违约而导致A对C也违约时,A主张利润损失缺乏客观依据,因为企业经营本来就是风险经营,何以保证稳定的利润?

(2)如果A与B订立合同时就明确这点,一旦B违约而导致A对’C也违约,A主张利润损失就有客观依据。 (

3)如果A与B订立合同之时不想明确其他购买人,但是又想获得一笔预期利润的赔偿,怎么办呢?此时可以把未来的利润损失数字化,用liquidateddamages加以确定,以省去未来举证的麻烦。

3.在宣告合同解除的情况下,如买方购买了替代物或卖方已经把货物转卖,但合同价格与替代物价格存在一定的差额;或者虽然没有上述的买进替代物或转卖情势,但合同价格与时价格存在一定的差额;这两种情况下,要求损害赔偿方有权取得这部分差额。这里的“时价”指的是合同约定的货物交付地的市场价格,如果该地点没有市场价格,则以合理替代地的市场价格为准,但应考虑运输费用的差额。

篇10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依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高科技的支撑,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外向型产业贸易。日本主要以电子和汽车为支撑产业,并以此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分布格局。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

可以说,日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发达的电子科技,形成了一个完整、发达的工业体系,日本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以汽车为例,2010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为962.6万辆,排名全球第二,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13.4%。同时,日系汽车在全球各大洲布有众多工厂,加上这部分海外产量约有1300多万辆,日系品牌全球汽车产量估计接近2300万辆,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30%左右,是美系品牌的一倍半,占据全球汽车产业最大份额。

但是,受90年代“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总体属于低迷时期。近20年来,虽然出现过低水平的恢复,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长时间较大的增幅。特别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由于受全球经济增幅放缓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不佳。2010年的欧债危机,严重遏制了日本在2009年第二季度后经济出现较大的增长的势头。欧洲债务危机扩展,日元升值加速,使得日本整体的经济停滞不前。在这样的国内经济发展条件下,日本的主要产业链的正常运作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日本的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十分重要。

二、震后工业产业链的变化对日本出口的影响

与美国的空心型工业分布格局(生产的产业链分布在世界各地,仅将高科技的研发放在本国)不同,日本的大部分工业生产都在本国进行。日本地震后,首先受到影响的交通设施和电力供应。东北地区铁路、公路等社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物流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这将给救灾和灾后重建带来困难,同时,也使日本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日本原本就是一个国内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交通不便给日本的资源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困难。资源的严重不足,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来料加工,出口成品的经济外向型国家来说,无疑是从源头上遏制了经济的发展。停电产生了连锁反应,福岛第一核电站被摧毁,周边共13 个核反应堆或损毁或停机,再加上东北及关东地区其它能源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日本也将有6%左右的电力供给处于瘫痪状态,这无疑给日本工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日本工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该地区主要受灾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

仅从经济规模来看,受灾最严重的岩手、宫城和福岛3县的经济规模仅占全国的4%,而阪神大地震的重灾区兵库县一个县的经济规模就占全国的4%。茨城、枥木、千叶等县受害较小。

而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由于零部件供应震后受阻,日野、三菱、丰田、本田、尼桑、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4日起将暂时关闭在日工厂。其中,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停产的三家日本车企,包括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及讴歌品牌。其中,丰田进口量排名在第三位,仅次于奔驰及宝马。受此次地震影响,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相继宣布下周一关闭日本国内所有工厂,其他部分整车厂和零部件工厂也受到一定影响。

在此基础上,由于核泄漏,日本的能源短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日本核电占总电量的近29%,而东京电力公司所属的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核电的35%。遭受如此巨大的核冲击,日本今后的核电发展可能会受阻。在解决能源带来的问题时,日本最可能采取的措施可能是使用火电来弥补电力的供应不足,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业生产的负担,加剧了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子、汽车的出口成本。核能源的泄漏,使日本的农产品、水产品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与此相关的农副产品的工业生产业面临挑战,同时,农产品、水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无疑会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灾后重建的财政支出,以及保险业的灾后赔偿支出,也成为制约日本工业发展的重大因素。由于日本的市场经济是以政府主导型为主,政府对日本产业的扶持,成为日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财政对震后重建的大量支出,可能会使政府投入工业的支出下降,由此带来的资金短缺,也可能成为日本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政府可能采取的财政赤字政策——大发国债,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保险业的大量资金支出,可能会使该产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进而使未来保险业发展陷入困境。保险业,作为工业产业的辅助保障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困难,加剧整个工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日本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断,使其对外出口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据有关数据表明,统计数据表示,4月出口总额为5.1557万亿日元,同比急剧下降12.5%,为连续两个月同比减少。其中,汽车出口额同比锐减67.0%,为2553亿日元,创1979年1月以来最少纪录。汽车出口台数则为21.4437万辆,这也是自1979年以来最低的水平。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出口额同比减少19.0%。与此同时,食品出口额亦同比减少22.8%。

同时,4月进口总额为5.6194万亿日元,同比增加8.9%,为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由于原油价格上涨,石油制品进口总额同比猛增62.2%。此外,受核电站事故的影响,火力发电使用的液化天然气需求上升,而其进口总额亦同比增加17.6%。

三、震后中日的贸易关系及其影响

以中国为例,日本工业产业链的变化对于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影响。中国与日本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日之间贸易额不断地提高(表1)。

表1 2002-2010年中日贸易收支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年份贸易 总额 对日出口额 对日进口额 贸易差额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1019.1

1335.7

1678.9

1844.4

2073.6

2360.2

2667.9

2288.5

2977.76

484. 4

594. 2

735. 1

839. 9

916. 4

1020.7

1161.3

979. 1

1210.61

534. 7

741. 5

943. 7

1004.5

1157.2

1339.5

1506.5

1309.4

1767.07

-50.3

-147.3

-208.6

-164.6

- 240. 8

- 318. 8

- 345. 2

- 330. 3

- 556. 46

- 2 362. 36

由表1可知,从2002年到2010年,中日之间的贸易额从1019.1上升到2977亿美元每年呈上升趋势。同时,双边的贸易差额越来越大。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呈互补性,其中,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车辆、光学设备和纺织品等行业。日本制造企业控制着关键技术和品牌,在价值链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国企业从事加工组装,在价值链中处于从属地位。中日之间的基本贸易格局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产能转移至中国,而在本土保留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并将关键零配件出口至中国工厂进行组装,产成品一部分返销日本,大部分出口欧美市场,同时,中国向日本提供纺织品、煤炭、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从这样的贸易格局不难看出,中国对于日本的一些核心电子元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对于进口的日本汽车以及日化用品也有相当的偏好。这就说明,如果日本在震后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那么,对于中国的一些企业,乃至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噩耗。日本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国内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国内消费者的负担。可以说,从进口品的角度说,国内消费者的海外消费成本将大幅提高。

但是,从我国出口的角度看,由于日本震后的重建工程需要很多的资源,如钢材、水泥、木材。而日本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身为日本的邻国,且双方的贸易关系紧密,中日可能会加大双方的贸易额,进一步深化贸易关系,无疑是给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由此可见,在对外贸易中,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整个产业的整体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时,对于中国而言,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