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概况范文
时间:2023-06-01 10: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发展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县域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每个县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善于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实施经济开发,既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备这种前沿的开发创新的思维理念,实乃明智之举。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颇有特色。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杂技文化闻名海内外的吴桥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唐山迁西县依托青山、秀水、长城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的文化生态旅游,张家口张北县以中都草原和安固里草原为中心、大力发展的草原文化旅游产业,承德平泉县开发的“辽河源头,契丹祖源”文化旅游项目等,是河北省县域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张家口蔚县的以剪纸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衡水武强县的年画、乐器制造产业,石家庄莫城的宫灯产业,邢台宁晋县工笔画产业,还有地方特产开发为主的保定曲阳县的石雕、邯郸馆陶县的黑陶、大名县的草编等文化产业的开发等等,也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这此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网络或其他途径传播为社会所知晓,无疑是在启发其它县域依据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产业开发。对文化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则有助于促进其他县域的经济持续发展。制,与重点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智能平台;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利用高端媒体集中展示平泉特色。多重举措的合力作用,使得平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剧增。平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引擎,强力实施“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依托自然资源桌赋、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基础,推出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通过文化产业与优势产业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的绿色崛起之路,201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2015年平泉县的文化企业达到231家,从业人数4.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9.57亿元。1.独特的菌文化产业食用菌是平泉县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为了提高食用菌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专门创建了食用菌文化产业园区和菌文化博览中心。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成为国内首家展示菌文化的专题展馆,从而推动了菌文化产业在国内知名度的提升。目前,平泉县的食用菌生产已覆盖全县20个乡镇,近三万五千农户参与了食用菌的生产。将传统的农作物生产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年生产的食用菌总量达到三千多万盘(袋),全县年食用菌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3亿元。从食用菌的生产、加工、生物制药、科研、菌文化的专题展览等方面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逐步将食用菌打造成了平泉县颇其特色的主导产业之。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剖析
某个县域的文化产业能否得以挖掘、开发,与地方领导的创新思维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滞后的领导者,难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善于挖掘文化产业潜力的典型案例实施A}`}J析,可以为其它县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平泉县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平泉县位于冀辽蒙三省交界处,古有“京冀门嵋,通偕辽蒙”之称,今以“契丹祖源,圣地平泉”而闻名。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平泉县,在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发展经济方面颇有创意。该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就是地方领导者创新思维与宏伟气魄的展现。平泉县为了使本地的文化产业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专门编制了《平泉县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引导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多项激励举措,辅以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还将文化产业列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制定人才引进鼓励机2.靓丽的炭文化与酒文化炭文化产业也是平泉县的一个靓丽品牌。平泉的专业人士将活性炭产业赋子了文化内涵,实现资源炭向科技炭、环保炭、文化炭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使每公斤的纯利润提升100多倍。炭文化产业的建立,给活性炭产业发展插上双翅,把研发、体验、创意融为一体,使平泉县的炭文化产业成为了极其发展空间和文化动力的朝阳产业。平泉县的山庄老酒酿造技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对“山庄老酒”这一独特的酒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秉承“夷狄古井”孕育的“山庄老酒”文化内涵,酿造与品酒、赏酒、收藏相结合,工业生产与工业旅游相结合,创建了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区、山庄老酒观光生产线、建成酒文化广场及酒博物馆。把“山庄老酒”打造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自酒十大创新品牌”,与行业巨头五粮液共同入选“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在提升了平泉县酒文化的品牌档次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3.不甘落后的休闲旅游文化以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为核心,将契丹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乡风民俗融入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建设,国家3A级景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加入环渤海旅游联合会联盟。以辽文化为核心的泽州园建成开放,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河北省十佳公园和五星级公园。契丹水洞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油画产业园完成项目前期工程。这此围绕着区域文化的投资,在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探究文化历史的心理,也为休闲旅游、经济效益、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吴桥县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产业
吴桥民谣中所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玩艺,人人有一手”m,就是对杂技艺术在吴桥广泛普及最精彩的描绘,杂技是吴桥县独特的文化品牌。1954年,总理出访欧洲十四国,所到之处接见的华侨中,几乎都有吴桥的杂技艺人。总理欣喜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啊!..}z,吴桥县是杂技艺术的发源地,其艺术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几千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艺人的历史传承,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杂技界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地域文化现象。1.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产业基地吴桥是举世无双的杂技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杂技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真正把吴桥杂技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体现在2。世纪90年代吴桥县政府对杂技旅游产业的扶持。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在这个景区里,汇集了我国顶尖的杂技艺术。天下第一快手一一王保合宛如神话般的表演、吞剑艺人李印怀的绝活、还有许许多多吴桥杂技界艺人都在这里展示举世无双的功夫,为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中国吴桥特有的杂技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如今,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已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集聚区”等50余项省级以上的殊荣。吴桥县现有各类杂技演出团体62个,有600。多人杂技从业人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杂技演出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全县从事与杂技相关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有26家、开发了包括杂技道其、魔术道其、杂技服装、纪念品、工艺品、娱乐品在内的产品多达60个大类的800多种规格、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杂技大世界景区发展的出租、餐饮、照相、娱乐等项目的个体营业户多达400多家。由此可见,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的开发,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群众提供了极好的就业机会。“杂技产业每年为吴桥创造了1.5亿元的文化产业效益,杂技文化旅游总收入完成640。万元,杂技对外演出实现6600万元,杂技教育收入1600万元,杂技道其收入1200万元。仅杂技旅游产业就占到吴桥地方经济发展的7.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从事杂技旅游产业人员达1.2万人,平均每2。个吴桥人中,就有1人从事杂技旅游产业。”}z,如此壮观的杂技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杂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每年接待的游客量在55万以上,其中海外游客逾5万人次。如此兴旺的杂技文化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杂技之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品牌。正如世界华商联合会轮值主席、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建议的那样:“未来的吴桥应该打造成一个产城融合的杂技文化产业综合体,像美国百老汇演艺产业聚集区那样,形成一个以杂技为中心的演艺产业集群。”2.打造杂技情景剧《江湖》,提升文化品牌为了开发和提升吴桥杂技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吴桥欣赏杂技艺术,进一步提升吴桥杂技大世界的艺术品味和品牌影响力,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公司投资600万元,将有着数千年文化颜渊的吴桥杂技搬上舞台。旅游公司与国内多家公司、团体合作,综合运用现代一流的声、光、电等舞台高科技手段,集魔术、舞蹈、武术、杂技、影视效果等融为一体,成功地打造出一台气势磅礴的杂技情景剧—《江湖》,并在2016年4月底在吴桥艺术文化中心成功演出。杂技剧《江湖》把吴桥杂技的历史、经历过的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杂技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既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又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还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创新是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墓础
篇2
对此问题的回答按照1到3进行处理:1代表微弱, 2代表中等,3代表强劲。
大卖场:西欧来自外国的大卖场数量很少 (1.54水平),除了南部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法国显然是这种业态最大的输出者。然而, 也需要关注沃尔马在德国和英国的强势进入。
微弱: 11个国家
中等: 一点也不
强劲: 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
而外国大卖场则广泛进入中东欧国家,主要来自法国(2.26)
大规模自选市场是外国零售商进入这些国家最主要的零售业态。
微弱: 罗马尼亚,俄国和乌克兰
中等: 一点也不
强劲: 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维尼亚和土耳其
超市:总的来说,外国连锁超级在西欧国家进展缓慢,但这种已经持续几年的态势正在向越发有力的国际化趋势转变。
微弱: 10个国家
中等: 爱尔兰, Italy ,西班牙和英国
强劲: 奥地利
中东欧国家则各不相同。
微弱: 罗马尼亚,俄国,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
中等: 一点也不
强劲: 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
过去两年我们目睹了企业合并或接管,跨国零售巨头实际上拥有零售业态的选择权:从300平方米的折扣店到2万平方米的大卖场。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可以预测在将来在超市这一层次上(包括食品分销商),国际化浪潮将更强劲。
折扣商店:不同国家折扣商店的市场份额差异极大。举例来说,在德国,这种业态(Aldi,Lidl)处于首要位置,而其他国家则不尽如此。在西欧,外国折扣店的出现分化了市场格局,让国内从事其他业态的食品分销企业选择进退,如超市和大卖场,他们执行的也是一种低价策略。
微弱: 芬兰,德国,爱尔兰,挪威,瑞典和瑞士
中等: 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荷兰和英国
强劲: 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
从对超市的影响来看,折扣店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则不尽相同。
微弱: 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尼亚和乌克兰
中等: 捷克和土耳其
强劲: 匈牙利和波兰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各处还有相当的空间来发展折扣店业务。 因为他们占地面积小,因此容易获得建筑许可。他们是自选市场和大卖场主要的竞争对手,这是因为他们集中在有限的品种上,并提供极具竞争性的价格。另外,由于他们集中在居民集中区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替代了社区购物中心。
总体上,由于新的连锁企业的进入,这两年在副食品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沃尔玛的加入。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一些公司采取了合并或者加强收购的策略以和沃尔玛竞争。
举例来说,如家乐福(Carrefour)和Promodes就进行了合并,另外荷兰的的阿霍德Ahold也继续推进其并购战略。
其他的连锁企业也正在寻求合作伙伴,以增强市场地位,以免被挤垮,如Sainsbury、麦德龙Metro和Tengelmann。 就整体而言,欧洲零售业,特别是食品超市业正在进行着变革,同时加快了国家化的步伐。
对于购物中心的开发者,这些变化意味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计划数量正在下降,上述情况使得新项目的招商余地缩小。
此外,大型食品超市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确保其在中东欧国家迅速发展,而这些国家是重要的潜在市场。
自我动手商店:在西欧一半国家中,国外企业自建连锁店的动作很小,主要是由于存在强大国内的连锁企业。不同的是,在欧洲南部,国外连锁体有强劲的拓展,特别是法国连锁企业和英国的翠鸟集团的Castorama。
微弱: 8个国家
中等: 奥地利、瑞典和瑞士
强劲: 丹麦、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
一半的中东欧国家由于经济还不够发达,海外势力的拓展还不明显。然而,当地潜力巨大,未来看好。奥地利和德国的自营连锁店已经成功进入。
微弱: 罗马尼亚、俄国、土耳其和乌克兰
中等: 无
强劲: 捷克,匈牙利和波兰
在自我动手商店连锁领域,大集团已经形成。特别是英国的翠鸟集团,其下属零售体有B&Q百安居、Castorama 、Brico-Depot、 Dubois Mateiaux、Screwfix以及在加拿大的Reo-Deot和在波兰的NOMI。
大盒子专业零售商:在西欧各国情况不一。最大的专业中心,如IKEA宜家、Conforama、MediaMarkt等家居和电器中心是非常成功的。 其他的如美国“R”玩具商店,则经营困难,在许多国家已经歇业。
微弱: 德国、希腊、爱尔兰、荷兰、挪威和英国
中等: 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典和瑞士
强劲: 奥地利和西班牙
大型专业商店在中东欧国家的分布则相对稀疏,但增长良好。
微弱: 捷克、罗马尼亚、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
中等: 波兰
强劲: 匈牙利
在大型专业店中,来自欧洲的两大成功典范是IKEA(在28个国家拥有150家分店)和 MediaMarkt(在欧洲8个国家有180家商店)。
百货商店:百货公司这种业态很难进行跨国连锁。整个欧洲,也只有在土耳其,国外的连锁百货表现尚可。
整体而言,欧洲百货商店的经营相对困难一些。近年英国的马狮克的国际化连锁好坏不一。一些国家的百货连锁比较成功,如西班牙 (El Corte Ingles)和瑞士 (Manor集团), 和英国。
时装连锁店: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时装连锁店是非食品领域业态中进行国际连锁表现最好的业态。在西欧(得分为2.44,最高为3),一般都是处于中等和强劲之间。
微弱: 无
中等: 9个国家
强劲: 奥地利、希腊、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和英国
另一方面, 在中东欧国家, 外国的时装连锁体系分布稀疏,有一半国家表现平平。
微弱: 捷克、罗马尼亚、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
中等: 波兰和俄国
强劲: 匈牙利和土耳其
服装在所有零售业态中是最先输出的,如:班尼顿Benetton, Gap, H&M, Mango, Zara等国际品牌是这股潮流的代表。他们的成功基于重新选择商品品种,并对市场进行精确的定位。除此之外,他们的商店形象在全球保证一致。然而,甚至象Zara这样的公司也进行顾客细分:约70%的商品全欧通用,另外30%则为某一个国家定制。
运动商品店:一半西欧国家中国外的运动品牌专卖连锁店表现一般。在7个国家,则被认为影响微弱。
微弱: 奥地利、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挪威和瑞典
中等: 8个国家
强劲: 西班牙
中东欧则情形改变了。
微弱: 捷克、罗马尼亚和土耳其
中等: 波兰、俄罗斯和乌克兰
强劲: 匈牙利和斯洛维尼亚
在体育商品零售领域,欧洲的市场主要被法国公司Decathlon主导,其年销售高达19亿欧元,是第二大连锁店Karstadt的两倍多。这家公司分布在欧洲最大的7个国家,尤其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了密集的销售网络。
大体上,2000年的调查结果和1998年相似。
奢侈品零售商:毫无疑问,奢侈品领域的贸易在西欧和中东欧呈现继续发展。这一领域的零售商比一般商品的零售商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受到冲击更小。有关报道指出,这一领域主要以强势企业的重组、合并、接管等为主。主要的零售集团包括:LVMH, Richemont-Vendome和Prada等均加强了市场地位。PPR集团也决定在奢侈商店领域进行更成功的拓展。奢侈零售贸易是零售中最容易进行国际化的业态,因为其顾客群体就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的顾客。
未来国际零售商面临的困难
关于有关未来国际零售商面临的困难的评论认为在西欧国家更适合建服装、体育用品连锁店,而不是大卖场、超市和百货商店。受访者的观点是:与1998年相比,在西欧开拓新店的难度加大了,无论何种业态。
然而, 在中东欧, 专家们认为不管何种业态,建立连锁店还是比较容易的。然而,有一点值得重视,就是这些国家的社会安全和市场规则尚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在某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乌克兰建店要有所控制。
关于发展其他零售渠道的前景
依照受访者意见,在西欧发展其他零售渠道的前景比较清晰。邮购和TV直销将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游客即时销售、服务车站销售 (88%)、特别是电子商务销售(94%)会有强劲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免税销售几乎完全消失了,但是游客的消费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在欧盟国家在商品进口政策上的柔性调整,这种消费方式仍将维持,并将有一个增长。事实上,消费者无论是否免费,他们在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还是会购买一定的商品,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在中东欧国家,在发展其他零售渠道上,各不相同,主要要依赖于当地私家车的拥有量,电话、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程度。大多数人仍然缺乏这些商品。
大体上, 在中东欧国家增长认同高的业态为:车站服务零售 (75%)和电子商务(75%),而邮购销售只有38%,游客销售38%, 和电视直销为25%。
大致上,这些国家可以分为三类:
匈牙利和波兰:其他零售方式均可以分享市场的增长;
罗马尼亚、俄罗斯和土耳其:主要机会集中在车站服务零售和电子商务;
捷克、斯洛维尼亚和乌克兰:预测普遍不看好这些零售方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还在蹒跚起步。目前仍然很难预测它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哪些商品领域。然而,所有的专家都同意英特网零售将会增长,特别是在金融和银行服务、旅游、书籍、音乐和电影等领域将有蓬勃的发展。这些领域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更远的前景: 电子商务在西欧的增长潜力将比中东欧来得强劲,因为计算机普及率较高。
欧洲电子商务的市场占有率
整体上而言,欧洲电子商务占有2%的零售份额。
0%—1%: 17个国家
1%—2%: 意大利、荷兰、挪威和英国
3%—5%: 德国
依照阿姆斯特丹Forrester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1999年约 13%的西欧洲有机会接触英特网。全球发行的《PC专家》杂志预计这个比例在2002年将增加到24%。然而,根据《金融时报》的消息,北欧人超过20%的人口上网,超过英国的14%,德国的9%、法国和西班牙的5%、和意大利的4%。
未来的数字将很难估计,而且各个国家和商业领域都有不同的情况。总体上,依照专家的访谈,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在西欧将达到3%,而在中东欧将超过2%。
依我们之见,如果在付款安全性问题上解决得让顾客满意,如果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上网条件,如果网络零售法规得以出台,那么到2005年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将超过目前估计的5%,销售额接近1150亿欧元。
这是保守的预测,Forrester研究中心预计到2004年将达到2320亿欧元,约1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目前购物中心的地位。因此我们其实是有不同的预测,从3%到10%不等。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传统商业面对这种情况将将会如何应对这种新的零售渠道?
其次:什么商店将入驻以零售商务和商品服务为主的购物中心,是银行、旅行社机构、电子消费品零售店、书店还是花店?当然,实体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将形成互补。但是,作为购物中心行业的专业人士,一定要记住顾客的零售支出不是没有限制的,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将会对购物中心产业构成有力的竞争。
最后,幸运的是购物中心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人们需要相互联络。没有人仅仅靠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做事,无论这些这些零售网站多么地诱人。顾客还是需要到购物中心去购买商品、会见朋友、参加娱乐活动等等。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电子商务对购物中心产业的影响和竞争。
结论
与1998年的调查相比,2000年的调查的结果都清楚地表明在未来购物中心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无论是什么业态。
然而, 总体的经济形势和零售发展前景相对良好,特别是在西欧。2000年和2001年,将共有18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在中东欧将投入建设,他们大部份位于郊区。英国将是欧洲的第二大市场,也将有近18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规划面积,但主要在市区。在欧洲北部(德国、荷兰、除了英国外的北欧国家等)计划建设16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面积。在经历了一段非常迅速的发展之后,欧洲南部国家的购物中心产业发展有所减缓,有近1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将建设。而法国则现弱势,在2000和2001年只有40万平方米的建设计划。
从中期考察,购物中心产业在中东欧将继续发展,领头的将是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这些国家。下一阶段,如果中东欧的社会安全的问题得以解决,则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其购物中心产业将会有一个稳定持续的发展。
在所有的西欧国家, 由于新建项目的严格限制,将集中进行购物中心的扩建和再装修。
尽管政府严格限制,但是需要指出购物中心还是普遍受到顾客的欢迎。购物中心的每周访客的数字估计为3.3亿人次。
欧洲的零售业状况已经被新进入的跨国企业的深深影响。合并和集中加速了分销领域的国际化趋势。这种趋势也影响着购物中心行业的产业集中进程,包括发展商和服务提供商等。
大型分销企业数量的减少和零售行业各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对购物中心的租赁业务并非有利。超级折扣商店在未来将继续迅速发展,还包括车站服务中心,这些面对着大众最基本的需要。
电子商务在欧洲零售贸易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现象不能被低估,任何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业态的结合形式均要进行研究,并探讨对购物中心产业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经济;蔬菜
山东省不仅是我国最早发展蔬菜产业的省份,也是我国蔬菜实现产业化以来,最早达到较高水平的省份之一[1]。同时作为我国第一蔬菜出口大省和我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尤其是20世纪80-90年代,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从对“土温室”科学改造成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一场反季节种植蔬菜的技术革命迅速展开。从此,山东寿光蔬菜也开始了从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的大跨度发展。
一、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发展规模
我省1991年至2006年蔬菜面积、产量及产值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山东省蔬菜的栽培面积持续稳定在3000万亩上下。2003年,山东的蔬菜栽培面积达到历史最高位,比1991年高出3175.5万亩,为1991年的6.387倍;总产量为1991年总产量的7.101倍;总产值则为1991年总产值的16.087倍。到2006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减少,减少量分别为764.0万亩和1160.0万吨,但是总产值却比2003年多出了239.2亿元,为其1.323倍。
二、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
近些年,我省蔬菜产业的播种面积一直处于全国第一位,播种面积表现为良好的增长态势。1995年至2002年的八年间,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1115.4千公顷,其中我省2002年种植面积为1995年的2.30倍,远高于全国2002年对1995年的1.82倍,我省与全国八年间蔬菜种植面积具体数据见表2。
2002年之后,我省蔬菜产业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依然常年位列全国第一位,其中蔬菜总产量与总产值总体上都呈现为增长态势,但是总产值增长更为突出,播种面积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有资料显示,我省2004年的蔬菜产业总产值为716.05亿元,而2013年的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582.00亿元,是2004年总产值的2.21倍,增长速度很是惊人,其中2013年为最大增长幅度。2004年至2013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播种面积的增长率为7%,生产产量的增长率为9%[2],见图1。
三、农民经济收入
根据山东三农网2016年5月28日报道,一季度寿光市预测蔬菜瓜果总产量114.8万吨,同比下降1.1%。但蔬菜价格较往年同期涨幅明显,所以,菜农总体收入不降反升。4月1日,圣城街道南徐村菜农刘志堂80米的茄子大棚预计摘1000斤。现在茄子价格每斤在3元左右,一次就能收入3000多元,每隔3天就得摘一次。
四、山东省蔬菜产业出口竞争力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但一个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用表3所给的一些指标进行衡量,山东省历年竞争力指标数值见表3所示[3]。
有资料显示,2003和2004年山东省出口蔬菜177.5万吨和187.4万吨,创汇额分别为9.84亿美元和12.49亿美元;2005和2006年则出口蔬菜245.05万吨和275.5万吨,创汇额增加明显,分别为15.37亿美元和20.08亿美元[4]。
参考文献:
[1] 曲文超,宫钦涛,于善增.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32):437-438.
[2] 赵婷,张吉国.山东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6,16(01):17-21.
篇4
关键词:属具;破碎属具;破碎铲斗;国内外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69 文献标志码: B
1 破碎铲斗装置概述
所谓“破碎铲斗”就是机架外形成铲斗状,并与挖机配套使用的一种新型液压破碎属具。破碎铲斗破碎物料是在两块颚板之间进行,其动颚板在马达驱动下,绕悬挂偏心轴对固定颚板作周期性摆动,当动颚板靠近固定颚板时,位于破碎腔的物料挤压破碎,动颚板离开固定颚板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经排料口排出,大于排料口宽度的物料仍然留在破碎腔里,在下一工作循环中继续被破碎,如图1所示[1]。该装置具有结构灵活,工作可靠,制造维护容易,适应性强,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矿山、建筑材料、交通等行业中,特别是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体现出节能减排设计理念。破碎铲斗与挖机配套使用时,破碎铲斗安装在挖机臂上,随挖机臂一起运动,操作挖机臂铲装物料,破碎铲斗装满物料,并对铲装的物料进行破碎,破碎铲斗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破碎铲斗在工程中的应用[1]
2.1矿山开采
特别在道路狭窄,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开采现场,采用挖掘机挖掘,使用配套破碎铲斗进行破碎,破碎后物料通过小型车辆运输,减少矿产能源浪费,节约资源。
2.2 建筑垃圾处理
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利用破碎铲斗现场破碎回填,减少运输体积,从而减少运输量,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2.3 道路维护、拓宽与建设
在道路维修、拓宽与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混凝土与石料垃圾,利用破碎铲斗对混凝土与石料垃圾进行现场破碎,作为道路建设的二级或三级用料,既减少垃圾运输量,又节约道路建设的二级或三级用料。
3 破碎铲斗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对工程建筑垃圾破碎、分类、回收处理的需求,与挖机配套使用的破碎铲斗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非常重视,在建筑拆除后,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对建筑垃圾的破碎、分类、回收、运输是一项耗时工程。对建筑垃圾的破碎是分类回收的前提,往往建筑在拆除后,产生的垃圾块度大小不一,能回收利用的材料也分布在里面,如果运输到特定的处理场地进行破碎分类回收处理,增加运输费用,提高回收利用成本。破碎铲斗将解决建筑垃圾破碎问题,与挖机配套使用,在建筑拆除现场对块度大小不一的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可以得到所需求的物料块度[2]。
3.1 MB公司的粉碎铲斗简介
意大利专业制造颚式粉碎铲斗公司Meccanica Breganzese推出BF系列粉碎铲斗(如图3所示),BF系列粉碎铲斗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3],该设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破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具有节能环保的性能。BF系列粉碎铲斗的创新功能,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和肯定,并在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
BF系列粉碎铲斗技术特点[4] [5] :
(1)冲击力小:不必为挖掘机及大臂担心,MB粉碎铲斗冲击力远远低于常用破碎锤,一旦铲斗安装好并且达到垂直位置,挖掘机仅提供支撑作用和液压动力即可;
(2)几何外形:MB设计的抓斗和钳口的集合外形,用于保证最大产能,并避免 “难以处理”物料等的各种堵塞;
(3)“可变”钳口:通过插入或者去除四根“垫杆”和调节移动钳口上的螺杆支座,便能调节钳口之间的距离。整个操作过程在15分钟内完成;
(4)“双面用”钳口:钳口在工作过程中,面向出口端的一侧容易被磨损,但从设计上这些钳口是可以双面用的,这就意味着产品的使用寿命增长了一倍,另外,因为所用材质为合金锰钢,这种特殊合金的机械强度要超过任何一种钢材。
此外, MB公司还研发出了独一无二,易于安装,使用又较为方便的脱铁器。可方便地安装在BF系列破碎铲斗上。
3. 2 VTN公司的粉碎铲斗简介
VTNROTOBEC公司是加拿大专业从事工程机械属具开发生产的公司,该公司推出FB系列粉碎铲斗(如图4所示),FB系列粉碎铲斗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FB系列粉碎铲斗功能与MB公司类似,在加拿大与美国市场得到推广应用。
(1)机架左右侧板拼接,耐磨钢板与普通钢板进行焊接而成,与物料接触处采用耐磨钢板,其余采用普通钢板,节省耐磨钢板用量,从而节省成本,但焊接工艺要求较高。
(2)整机外形过渡圆滑,流线性好,受力分布均匀,避免应力集中;
(3)破碎比大,排料粒度可以调整;
(4)排料口调节范围大,方便可靠,可满足不同要求;
(5)采用高强度的耐磨钢材制造,主要用于破碎硬度较高的固体材料,如矿石、混凝土、各种石材等。
3.3 UEDA公司的粉碎铲斗简介
UEDA公司是日本专业从事工程机械属具开发生产的公司,该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UJ系列破碎铲斗(如图5所示),该系列产品结构与其他品牌产品不同的是,采用马达直接驱动动颚,没有皮带传动变速,马达采用低速大扭矩,这种结构破碎物料时对马达冲击较大,但重量相对减轻,结构强度相对提高,同时斗容有所增大,具体技术参数如表3所示,该系列产品正在日本与中国市场进行推广宣传。
UJ系列粉碎铲斗技术特点:
(1)通过实现破碎齿轮的正转与反转,从而避免堵塞,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采用马达直接驱动破碎齿轮,减小维护工作量;
(3)采用24V电磁盘,破碎后同时可以轻松去除钢筋等材料;
(4)低噪音、低振动,驾驶室平稳舒适;
(5)特别是在建筑垃圾的回收作业中,用其粉碎混凝土后,可用一个磁选器(可选装置)直接把钢材选出,而破碎出来的混凝土可二次利用。
3.4 AURA公司的粉碎铲斗简介
AURA公司是印度专业从事破碎铲斗属具开发生产的公司,公司于2008年推出ABC系列破碎铲斗(如图6所示),ABC系列破碎铲斗技术参数如表4所示,ABC系列破碎铲斗功能与MB公司类似,在印度市场得到推广应用。
ABC系列粉碎铲斗技术特点:
(1)具有最佳操作特性与工作效率,使用成本低;
(2)可以快速清除堵塞进料口的物料,倾斜翻转破碎铲斗即可;
(3)操作人员位于挖掘机操作室内,远离破碎铲斗排料口,使用安全可靠;
(4)物料可以现场挖掘破碎,避免物料运输,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5)可以与挖掘机及履带式挖土机配套使用,不需要增加其它辅助设备。
4 破碎铲斗国内发展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破碎铲斗的研发设计起步较晚,研发制造厂商少,国内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工程液压属具的厂家如安徽惊天、江苏击利乐、烟台艾迪、长治液压、天津博思特等,在工程液压属具研发生产方面,代表国内工程液压属具发展水平与现状,其中只有安徽惊天从事破碎铲斗研发生产,并取得一定成绩,破碎铲斗属具研发设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内其他品牌的破碎铲斗尚未出现。国内破碎铲斗销售相对较少,市场上出现的品牌也只有MB公司产品。
安徽惊天是国内专业从事工程液压属具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研发生产的GTCB(“GT” CRUSHING BUCKET)系列破碎铲斗,是在吸取国外先进理论与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技术特点,研发生产适合国内市场的GTCB系列机型(如图7所示),具体技术参数如表5所示,该系列产品正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
GTCB系列产品的技术特点:
(1)整机外形设计合理,流线性好,避免焊接应力集中,工作时受力部件受力均匀;
(2)实现动、定颚齿板互换,并实现在齿板下端磨损严重时,齿板颠倒安装即可,提高齿板使用寿命;
(3)齿板采用高强度的耐磨钢材制造,该耐磨钢材机械强度要超过任何一种钢材,采用铸造成型;
(4)破碎比大,排料粒度可以快速调整,操作方便可靠,排料口调节范围大,可满足不同要求;
(5)液压系统装有调速阀,对液压驱动马达实现调速,从而实现偏心轴调速功能,针对不同硬度、粒度的破碎物料,采用不同转速,提高破碎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6)液压系统装有过载泄压阀,起到二级过载保护,在机械保护失效的情况下,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过载保护;
(7)与挖掘机联接部件采用衬套与销轴配套联接方式,根据不同型号挖掘机提供的销轴尺寸与联接方式,改变联接部件的销轴与衬套皆可完成配套。
5 结束语
随着各国政府对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与挖掘机配套使用的破碎铲斗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小型矿山开采、道路维修建设等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各生产厂商的系列产品具有各自特点,破碎原理相同,技术参数类似,使用维护方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该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使用非常普遍,但是在国内市场使用却很少见,目前政府对资源回收利用与节能降耗日益重视,相信破碎铲斗在国内市场将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国内研发生产厂商将越来越多,技术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童小冬. 基于颚破原理的新型工程机械破碎属具研发设计[J].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2(2),9~12.
[2] 陈国俊,邹十践,罗铭 等. 液压挖掘机[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7~208.
[3] 伊人. MB粉碎铲斗系列产品[J]. 中国工程机械,2010(10),107~108.
篇5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 年9 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 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
篇6
通过10余年的宣传和推广,Telematics在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度过了起步期,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产业链合作及商业模式运营。
在中国Telematics正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车载信息服务领域,如车载导航,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未来1-2年内,随着移动运营商3G网络的建成及完善以、国家对ITS重视程度的提高及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内Telematics将迎来需求井喷的发展机遇期,Telematics业务也将从导航、交通信息、定位的基本功能走向资讯、安全、娱乐、咨询、远程救援、远程诊断全方位服务,业务提供方式也从单向业务转向互动业务。移动运营商、汽车制造商、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都可能从Telematics产业发展中获益。
目前中国Telematics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业链的不完善及可盈利且持续稳定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找到该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或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或客户现在及未来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其意义在于整合现有资源或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能产生企业/行业合理利润的业务流程运作满足客户需求。
总结国外Telematics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国情,提出了5种现有和潜在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的优劣及未来的发展是现有Telematics产业企业及潜在进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未来是其中一个或几个模式主导市场,还是有更好的模式取而代之是产业内厂商或潜在进入厂商最为关注的。
《Telematics系列报告-商业模式评估与创新设计报告2009》在结合产业专家意见对企业运作模式和用户需求的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七大因素主导未来互动电视商业模式的成功,分别是价值链健康高效性、可赢利性、未来潜力、不易效仿性、对客户价值、资源整合性、不利因素克服能力,依据此研究提出了Telematics模式评估体系,对5种商业模式进行了评估,以期为Telematics相关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第1章TELEMATICS的概念和定义7
1.1 TELEMATICS的概念7
1.2 TELEMATICS系统结构8
1.2.1按照硬件结构划分的子系统8
1.2.2按照功能划分的子系统8
1.3 TELEMATICS主要行业性组织与研究机构10
第2章TELEMATICS产业发展现状12
2.1全球TELEMATICS产业发展现状12
2.1.1 Telematics产业发展概况12
2.1.2 Telematics产业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12
2.1.3 Telematics普及率及其趋势预测13
2.2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ELEMATICS产业发展概况14
2.2.1北美市场14
2.2.2欧洲市场15
2.2.3亚太地区16
2.2.4中国市场18
2.3全球TELEMATICS产业发展基本特点19
2.3.1产业生命周期19
2.3.2产业发展均衡度20
2.3.3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21
2.3.4产品运作趋向以整合式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22
2.4中国TELEMATICS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3
2.4.1中国前装市场机遇与挑战23
2.4.2中国后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24
第3章TELEMATICS发展中存的在问题26
3.1缺乏统一的TELEMATICS系统标准26
3.2缺乏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26
3.3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整合模式26
3.4汽车销售商态度问题27
第4章TELEMATICS产业链分析28
4.1产业链组成及各自责任28
4.1.1 TSP 28
4.1.2内容提供商29
4.1.3设备厂商29
4.1.4网络服务提供商30
4.2产业链代表企业分析31
4.2.1 TSP厂商31
4.2.2内容提供商34
4.2.3设备厂商36
4.2.4网络服务提供商41
第5章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45
5.1价值链及业务模式分析45
5.1.1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45
5.1.2汽车制造商主导模式47
5.1.3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49
5.1.4独立TSP运营模式50
5.2业务内容分析52
5.3收费模式分析54
5.4盈利模式分析55
5.5客户价值分析56
5.6终端发展分析56
第6章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59
6.1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体系59
6.2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方法61
6.3 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62
6.4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63
6.4.1价值链健康高效评测63
6.4.2可盈利能力评测64
6.4.3未来潜力评测65
6.4.4不易效仿性评测66
6.4.5对客户价值评测66
6.4.6资源有效整合评测67
6.4.7不利因素的克服评测68
6.4.8 Telematics商业模式等级评估69
第7章对TELEMATICS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建议72
7.1业务模型设计72
7.1.1业务演进趋势72
7.1.2业务功能演进——安全、效率、便捷73
7.2价值链及合作模式74
7.3盈利模式76
7.4广告发展策略76
7.5终端发展策略77
7.6市场推广策略79
7.6.1产品策略79
7.6.2服务策略79
附件 81
关于我们81
服务内容82
价值与特色82
最新报告清单83
部分客户85
法律声明86
图表1 TELEMATICS综合服务示意图7
图表2 2006-2011年全球TELEMATICA产业规模及发展趋势13
图表3 2007-2012年北美TELEMATICS新车型设备前装率发展及预测13
图表4 2007-2011年全球新车TELEMATICS设备装备率发展及预测14
图表5 韩国政府推动国家信息化与车载信息服务相关政策17
图表6 2006-2010年TELEMATICS全球各区域发展规模比较21
图表7 TELEMATICS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22
图表8 TELEMATICS产业链结构图28
图表9 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WIRELESS为例)服务运作示意图29
图表10全球知名TELEMATICS内容提供商汇总36
图表11 开展TELEMATICS业务的部分知名硬件设备商37
图表12 开展TELEMATICS业务的部分知名软件企业39
图表13 开展TELEMATICS服务的部分知名电信运营商42
图表14 TELEMATICS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产业价值链45
图表15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46
图表16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主导模式产业价值链47
图表17 汽车制造商主导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48
图表18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产业价值链49
图表19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各方企业功能定位50
图表20 TELEMATICS独立TSP运营模式产业价值链51
图表21 第三方TSP主导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52
图表22 中国市场TELEMATICS各应用服务潜力评价54
图表23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体系60
图表24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方法61
图表25 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62
图表26 TELEMATICS商业模式价值链健康高效性评测63
图表27 TELEMATICS商业模式可盈利能力评测64
图表28 TELEMATICS商业模式未来潜力评测65
图表29 TELEMATICS商业模式不易效仿性评测66
图表30 TELEMATICS商业模式对客户价值评测67
图表31 TELEMATICS商业模式资源整合性评测68
图表32 TELEMATICS商业模式不利因素克服能力评测69
图表33 TELEMATICS商业模式综合评估70
图表34 TELEMATICS业务规划72
篇7
摘要: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经过政府扶持、法律法规支持的,其发展的进程独特而又具有参考性。本文从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出发,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重视人才的培养三方面分析,希望可以给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文化;创意产业
日本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日本“文化立国”的战略部署始于1996年7月由日本文化厅提出的《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之后1998年3月,为了更好的推进这一战略,《文化振兴基本设想――为了实现文化立国》报告经过文化政策促进会议讨论并通过,这一报告具体解释了“文化立国”想要达到的目标和需要发展的内容。从以上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从《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确立以后,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且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取得不少有目共睹的成绩。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媒企业(主要从事出版、发行、销售、播放、信息交流等流通业务)、制作公司(主要从事制作、创意)和创作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动漫、游戏和音乐产业和与之相关的周边制造产业。
自从1996年开始,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据统计,2001年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达到了99,0965万亿日元,以占国内生产总值18.3%的优势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为129,861亿日元,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更是达到了1.1万亿美元,约占整体GDP的15%。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数据来看,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美国为11%,由此可见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最突出的部分就是动漫,包括动画和漫画;其次是游戏,包括各种周边和音乐;最后是新兴的数字产业。
日本有着“动漫”王国的美称,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占据全球近60%的动漫制作量和播放量,并且这一比例在亚洲和欧洲更高。整个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过日本的动漫,足可以显示日本动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在世界性质的动漫交流会议上,还会专门给日本动漫开辟专栏。由于让日本动漫的巨大影响力和人们对于日本产业的好奇心,人们会组团前往日本观光和参加各种动漫会,不仅人数逐年增加,来自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游戏产业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项目,虽然没有动漫产业的规模壮大和影响力巨大,但是也是曾经末风靡过全球,比如曾经名噪一时的街机游戏就是新兴于日本的,再比如索尼掌上游戏机和任天堂游戏机更是引入了家用游戏机的概念,游戏硬件和软件的销售逐年增加。2015年日本游戏产业产值为179亿元人民币左右(3210亿日元)。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游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日本游戏产业开始积极进行改革,逐渐将中小企业合并重新规划,使得成立以后的公司更加活跃,也有了更加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日本借助本国所引导的电影热、电视热、动漫热和游戏热进行数字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日本数字产业的崛起依赖于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也能够为日本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日文化本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日本在1996年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1998年通过了《文化振兴基本设想――为了实现文化立国》报告,2001年确立了《东京观光产业振兴计划》,从此将文化产业放在了国家全面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足以现实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文化创业产业的大力发展,日本政府不仅组织人员重新审视和推广具有大和民族特点的文化遗产,比如古建筑、传统工艺等等,并且对于发展这些传统文化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经济支持。此外,政府还会联合企业举办各种文化节,加强文化的沟通与传播。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日本更是不断的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来支持,引导和帮助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其提供保障。这一扶持在动漫产业上尤其明显,日本政府把动漫产业当做是一个独立的出口产业来看待,不仅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还在营造了适合其发展的文化氛围。
(二)完善的法律法规
日本为了文化创意产业有序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环境的良好。2001年制定的《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使得在法律层面上能够正视保护文化艺术的发展,其中还涉及了动漫、游戏和电影相关产业的内容。为了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2001年综合了旧版的《著作权法》重新制定了新的《著作权管理法》,对于著作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法律上杜绝了各种盗版现象的猖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法律对政府的职能也做出了规定,比如在《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中,就要求国家和政府要有意识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推动之下,高校和其他各阶段的教育机构都开始开设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尤其是动漫相关的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兴人才,使更多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学历。日本政府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来表彰创意人才,比如各种艺术节和由政府举办的表彰会,来鼓励和奖励创意产业的杰出人才,从而更好的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创造的产值也越来越大,而日本作为亚洲创意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发展的进程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电子信息产业;支柱产业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高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606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3.4%,为美国的42.6%,超过了日本,规模位居全球第二。2004年至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从24501亿元增长到50202亿元,年均增长15.43%;利润从1004亿元增长到1791亿元,年均增长12.27%;出口额从2070亿美元增长到4572亿美元,年均增长17.17%,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作为长江三角洲角电子信息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向型经济的强烈带动下,2003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名列全省38个工业门类第一。多年以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依然保持快速发展,巩固全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淮安市抓住机遇融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作为长三角最北的城市,主动接受上海、昆山、苏州经济辐射,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构筑台商高地。2007年以来,由于台商投资的导入,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改多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积弱局面,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淮安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
二、淮安市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淮安经济发展概况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腹地,现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县,总人口534万。淮安市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跃居苏北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9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48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30亿元,增长15.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由于历史原因,淮安在经济地理位置上,属于苏北“经济低谷区”,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6元,比上年增长11.7%;人均消费性支出10642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6308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92元,增长13.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175元,增长17.4%。
(二)淮安产业结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一二三”型到2000年的“二一三”型,再调整为2007年的“二三一”型。由于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拉动,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7.1∶48.1∶34.8再调整2009年的15.2∶48.3∶36.5。
1978年淮安市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63.2%和36.8%,而2008年比重分别为36.52%和63.48%,淮安市工业已经从轻工业时代进入重工业时代。随着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淮安市已初步形成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食品、建材、医药支柱产业,盐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和电子信息等三大千亿元产业也初具雏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发展概况
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1990年淮阴博伟电子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总投资45万美元,但是此后电子信息产业并没有得到明显发展。200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进入淮安经济开发区投产运转后,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继成功引进富士康后,达方电子、苏杭科技、振维电子等电子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淮安。2008年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8.35亿元,同比增长51.4%,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93.06亿元,同比增长62.7%。在电缆、电池、仪表、元器件等行业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在10亿元-30亿元的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框架的雏形已基本确立。
四、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
(一)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
淮安市紧紧抓住全球IT产业调整和富士康落户淮安的机遇,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根据淮安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到“十一五”末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81亿元,年均增长73.9%,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达430亿元,软件开发与集成业5亿元,通信与信息服务业46亿元,建成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达1000亿元,软件开发与集成业50亿元,通信与信息服务业150亿元,建成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成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信息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淮安继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烟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外,通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特钢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
(二)淮安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支柱产业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1、发展途径。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如何把握发展方向、创新产业格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淮安支柱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区域优势与特色原则。根据比较优势准则,应该首选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并能适应本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特色产业作为支柱。作为长三角最北端的城市,淮安紧紧抓助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开展对台商的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将淮安打造成省内继昆山之后新的台资高地。虽然淮安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在以富士康为领头羊的电子制造企业的带动下,已初显集聚效应,不久在淮安将会形成又一个“台资IT产业”高地。
第二,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原则。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中必须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一、二个具有确定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形成“支柱”;再围绕“支柱”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即使在长三角地区,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淮安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孱弱的,因此,淮安在发挥后发优势充分规划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与其他城市电子信息业的适当错位发展。比如说,由于淮安处于全省人才洼地,缺乏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人才,因此创新研发在近期内不会是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近期内,淮安更多考虑是如何承接上海、苏州、昆山等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的产业内转移。同时,结合周边城市的产业特点,发展配套的电子信息产品,如发展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盐城、南京、上海及本地的汽车改装和拖拉机生产相关产业服务等。
第三,技术开发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支柱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实现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远规划时,还要考虑在经过五六年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后,淮安最终还是要走上研发新技术,创新品牌,努力形成技术核心的发展之路,并为此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要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
第四,扶持培育原则。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是市场作用,但并不等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可以放手不管,“无为而治”。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调节、引导措施以补救市场本身的缺陷,促进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化结构。电子信息产业在淮安的突破性发展本身就是当地政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的结果。今后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在淮安落地生根,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并成长为淮安三大千亿元重大产业,缺乏政府的长远规划和大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2、具体措施。当然影响支柱产业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经济因素是基础,对支柱产业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淮安市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产业经济规模逐渐庞大,尤其是规模工业发展迅速,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经济效益明显,为淮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此外市场、政策、企业规模、产业链等各方面因素也对支柱产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拟就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发展成为淮安市支柱产业的路径进行探讨性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第一,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持久战略。淮安应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从江南向苏北转移的机遇期,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第二,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努力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核心技术、综合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淮安应该将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使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的关系更加协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淮安要加快技术创新,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要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强化产业服务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的服务支撑体系。淮安应该立足现有的优势,发展有特色和相互配套的产业,构成相互衔接的大产业链。大力吸收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积极承接新兴的信息服务业和流程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完善信息产业链的龙头环节、核心环节。在高教园区和留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要完善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研究型人才的整体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第四,要推进区域协作整合,加强产业腹地建设。把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从生产成本领域向商贸、渠道、金融、品牌等各领域全面延伸,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同时,加强与其他毗邻省市的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腹地建设,适时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扩大发展空间。
第五,要致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善出口加工区设施,促进进出口,实现商贸双赢。当前淮安招商引资还停留在“筑巢引凤”的阶段,今后要加快硬件、软件的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实现“引凤筑巢”,使淮安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尽快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周伟.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淮安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Z].
3、宋新刚,殷丽丽.引进台资对于促进淮安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导刊,2007(11).
4、袁欣,李深远.深圳市电子产业集聚与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6(9).
5、郝朝君,董金玲,张赴宁.长三角产业转移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8).
6、赵成柏.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J].生产力研究,2006(1).
7、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篇9
[摘要]: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中,高科技产业园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菊园研发集聚区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组成部分,是嘉定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通过分析规划区现状发展概况及问题,研究高科技园区的功能结构,对园区的功能构成与布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菊园 , 高科技园区 , 研发
[abstract] : in Shanghai "innovation driv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oom, high-tech industrial zone i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duction of the fusion of city an important impetus. So the r&d of gathering area as part of the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ading district. Through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area development survey, the high-tech park function structur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park constitute and layout puts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key words] : chrysanthemum park, hi-tech park,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研究背景
2011年1月14日,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张江高新区嘉定民营科技密集区扩大范围成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的批复》(沪府[2011]107号),同意在原嘉定园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扩大的部分作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与原嘉定园一并纳入张江高新区管理范围,统一简称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享受张江高新区专项发展资金扶持政策。规划区位于新扩区的嘉定园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板块的西地块,四至界限为:东至城北路,南至清河路,西至清水路,北至胜竹路,面积约103.6公顷。在菊园研发集聚区纳入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机遇下,科技创新对地区发展的推动力已日益显现,需要进一步研究高科技园区的功能构成,以指导园区的建设发展。
园区发展分析
2.1、现状概况
菊园研发集聚区内现已集中了4所科研院所,分别为上海物联网中心、中科院硅酸盐中试基地、上海激光等离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嘉定区中心医院、清水路小学、大众工业学校以及一些商办及工业用地,现状建成率较高。
菊园研发集聚区的发展主体主要有政府和科研机构,政府在菊园科技园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对园区发展进行规划、提供政策导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导入研究机构和资金;科研机构在菊园科技园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支持;部分直接参与产业创新。
从菊园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及发展主体可以看出,菊园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
(1)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从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优惠政策的提供,对产业发展进行全程参与;
(2)重视研究机构的导入和研发资金的投入,但在理论知识创新转化环节具备一定实力。
(3)创新创业型小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园区整体创新氛围不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因此可以发现菊园目前处于研发驱动型发展模式,即注重理论知识创新和转化,但转化机制有待加强,推动科研成果的中介机构和大量中小企业不够,若要实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驱动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创新转化环节和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发展,以改变目前研究型企业占有很大比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的现状。
通过对菊园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分析,下文将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做一总结分析。
2.2、园区发展优势分析
(1)科研院所资源:拥有上海物联网中心、中科院硅酸盐中试基地、上海激光等离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多所研究机构,科研实力雄厚。
(2)政策资源:2011年1月14日,园区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集聚板块,正式成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的一部分。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分区的组成部分,张江高新区大平台的各项政策优势将极大地促进园区的发展。
(3)城市配套支撑:菊园研发集聚区地处菊园社区,其成熟的居住氛围、完善的公共配套、便捷的交通体系将极大地促进园区的发展。避免了一般园区与城市隔离、规模过分庞大、功能单一的弊病。
(4)便捷的分工协作:菊园研发集聚区临近嘉定工业区,能够便捷地与嘉定工业区实现分工协作。嘉定工业区以生产为特色,菊园研发集聚区以研发为特色,实现研发与生产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促进。
2.2、园区发展劣势分析
(1)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弱:菊园研发集聚区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但研发成果向市场的转化能力弱,需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2)缺乏科研转化的中介机构:包括中小企业的孵化机构、法律服务、专利服务、信息服务、风险融资服务等中介机构。
(3)缺乏特色公共空间:研发型企业需要便于交流、有活力、多元、开放、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可当前研发基地内农村景观、工业景观混杂,尚不具备高科技园区的空间景观条件。
(4)缺乏完善的生产配套服务:如购物、餐饮、住宿、会议等园区必备设施,科技园不仅仅是一群办公楼,更是一个有活力的社区的概念,集办公、研发、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
菊园研发集聚区功能结构研究
3.1、 高科技园区功能构成
高科技园区的功能组成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主要是为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发展与服务的机会,同时吸引大型的科技企业入园,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的合作。由于园区的选址和规模的不同,各个高科技园区的功能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主要功能都包括孵化器、研发与培训、生产区、商贸服务与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和居住等内容。
3.2、菊园研发集聚区功能构成与布局
通过对高科技园区一般功能构成的研究,结合菊园研发集聚区的现状,对园区的功能构成进行了选择,园区功能主要包括孵化器、研发与培训、商贸服务与管理等功能。
功能 是否需要 理由
孵化器 需要 集聚中小企业,提升创新活力,增强转化能力
研发与培训 需要 园区的主要功能,形成两种不同的科研主体: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总部楼宇
生产 不需要 由于用地限制,规模化的生产依托周边工业区
商贸服务与管理 需要 需要设置专门的商贸服务与管理机构,既可独立设置,也可结合商办楼宇综合设置
生活配套设施 不需要 所在的菊园社区具有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
根据功能结构的分析,需要在园区中落实如下功能:
(1)为研发和教育培训等机构入驻的研发基地;
(2)为大量小型研发机构与创业型小企业成长提供孵化的孵化机构;
(3)为小型与中型研发与科研转化机构提供办公场所的办公楼宇;
(4)为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提供的独栋楼宇;
(5)为园区提供配套商业服务、生产配套、综合管理机构入驻的核心区域。
各规划新增地块的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刘敏,刘蓉,科技工业园区的新发展——软件园区规划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黄昱,高科技园区功能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研究,浙江大学,2006
篇10
一、健康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是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新兴产业。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形成最早的现代健康产业,目前以健康风险管理为枢纽的健康产业链,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占GDP产值比例达到15%。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的国民卫生服务体系;东南亚、欧洲各国的旅游疗养产业;日本的养老、健康食品产业等都已发展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未来,健康管理、医疗旅游、中医药产业、体育健康产业将会成为发达国家健康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健康产业在我国也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个包括医疗、医药、医保、保健品、健康食品、健康管理、美容养生、健康信息、健康文化等各个基本方面的、相对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按照“十二五”规划设计,到2015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0%,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国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重点将会在健康管理产业、保健品产业、老年健康产业、健身娱乐产业、健康养生旅游产业、中医药产业六个领域展开。
二、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概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健康产业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特别是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养老产业等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3264个,其中:医院56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9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36个。医院中,公立医院370个;民营医院196个,占到约35%。三级医院49个,比例为8.7%。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0065张,卫生人员总数达195943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891.21万人次。在医疗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区医药产业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我区药品、保健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已多达上千家,特别是内蒙古药品保健品交易会已成为中国医药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品牌盛会之一。经过近16年的发展,该药交会不仅成为全国新特药推广的主渠道,也成为内蒙古新经济“名片”。在医药产业中,我区特色蒙医药产业尤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5月,自治区出台《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该《决定》对全区蒙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了全新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随着全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在逐渐加快,养老服务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437.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2014年5月,自治区出台《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新增10万张,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左右。为了实现健康产业集群式发展,2014年内蒙古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于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占地30平方公里,投资500亿元,将打造一个国际化科技医药生态园。
综上所述,内蒙古健康产业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虽然目前我区健康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规模刚刚或正在形成,但是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契机下,它一定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内蒙古健康产业水平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缺乏科学规划,产业体系尚不明晰
目前国内许多省市都制订了本地区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区在“8337”发展思路中虽然对健康产业发展有具体体现,但一直没有对健康产业发展作出统一的科学规划,对健康产业的科学研究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投入,健康产业内部之间及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未实现有效整合,整个健康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2.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偏低,高端优质医疗资源较少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是健康服务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没有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支撑,其他衍生、外延服务难以持续发展。近几年来虽然我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已有大幅跃升,但我区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配不合理。加之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产业投资不足,在全国来看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此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仍显匮乏,2013年三级医院占整个医院比例仅为8.7%,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特色项目优势不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弱
目前内蒙古的健康产业多选择常规项目,且种类较为单一。在蒙医药产业、医疗健康旅游产业等特色项目上,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研发力量薄弱,缺乏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路径等的系统整合,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三、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由上可知,内蒙古拥有发展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我们应当把健康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认真研究、规划和开发。
(一)制定科学规划,促进健康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针对我区健康产业未实施统一科学规划的现状,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进行认真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我区《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以促进医疗、药品、保健、休闲、养生等企业和机构集聚发展,推动健康产业与卫生事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引进高端优质医疗资源
应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促进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更加多元化的要求,特别是在建设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时注意合理布局,引导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服务的发展。此外,想要推动我区卫生跨越式发展,我们还需大力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引进国际高端、知名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集团来提升内蒙古卫生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