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篇1

关键词:喉癌;全喉切除;食管发音;嗓音参数;循证研究

食管发音是喉癌全喉切除后语言重建的途径之一,通过嗓音参数检测能客观评价食管发音效果,因此,了解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特征是进行检测与分析的前提。本研究系统评价喉癌全喉切除后食管发音嗓音检测文献,了解其嗓音参数特征,为临床食管发音检测的参数选取与分析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由2名研究人员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为食管语、食道语、食管发音、食道发音、食道发声、食管发声。检索时间:建库到2013年5月。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研究对象为喉癌全喉切除患者,且含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的文献、排除无关文献、会议摘要、综述及无具体研究数据文献。

1.3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9],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中意见不同时与第三方讨论解决。

1.4 数据提取及分析 参照PICO原则提取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数据。

2结果

2.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初检出文献312篇。阅读题目后排除重复文献98篇;进一步排除无关文献、无详细数据的会议摘要、书籍、综述、体会及经验总结、报纸共199篇,纳入全文文献15篇,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7篇,最终纳入文献8篇。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8篇(见表1),检测人数共405人,均为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可用于嗓音参数检测的仪器有5种,主要进行发声气流分析与声学参数分析,共检测参数38项,文献质量评分为4~9分。研究表明食管发音嗓音参数检测主要适用于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发声气流分析及声学参数分析为主要的检测项目,纳入文献质量不高。

2.3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的特征 纳入8篇文献,将食管发音检测的嗓音参数分为一、二、三级(见表2)。一级参数包括空气动力参数与声学参数[10],空气动力参数的二级参数为气流,气流的三级参数有呼气流率、S/Z及最长发声时间。声学参数包括9个二级参数、35个三级参数。研究表明食管发音检测的参数主要为空气动力参数与声学参数两类,提示参数分类复杂、多样、不规范。

3讨论

喉癌全喉切除患者食管发音后进行嗓音参数检测,能通过对比正常发音的参数值,客观评价训练效果,指导食管发音训练。本研究显示,食管发音检测项目主要为发声气流分析与声学参数分析两类,通过各参数的性质可以将这两类参分为一、二、三级。可用于嗓音参数检测的仪器多样,其中多维语音分析系统(MDVP)检测的参数多样,涵盖了嗓音的诸多方面,很多参数是其他仪器无法检测的,为食管发音参数检测的仪器选择提供参考,但检测参数多样、分类复杂,有待规范。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不高,缺乏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国英.无喉食管语发声气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1):10-11.

[2]丁蓓,蔡国英.无喉食管语发声功能的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8(12):561-563.

[3]吴民华,郭翠玲.粤语无喉人发声方法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8,6(2):71-73.

[4]徐文,韩德民,侯丽珍,等.喉全切除术食管发音机制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10-13.

[5]李琦,肖淑芬,李晓明,等.食管发音患者的语音学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1):37-38.

[6]曹克利,张宝泉,鲍怀翘,等.食管发音与发音管发音的声学参数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4305-4309.

[7]吴晓霞,刘勇红,易华容,等.嗓音声学分析在全喉切除患者食道语康复实践中的临床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66-68.

[8]吴晓霞,刘勇红.嗓音声学分析在食管语技巧训练后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76-77.

篇2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用

一、基本理论概述

1.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

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科技化的重要信息平台,其安全评价工作主要是在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组织管理工作,并综合考虑操作环境和人员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安全的上网环境。

2.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结合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数学的双重优势的综合型评价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模糊数构造判断矩阵来代替单纯的1-9标度法解决的相应的量化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抽象的模糊数对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与判断。

模糊数是在AHP的1-9标度的基础上抽象定义的判断矩阵。我们常把它设为aij ,并为其设置了下界、中值和上界,分别表示为Eij、Fij、Gij。根据我们对模糊数的基本特征以及模型的总目标分析可知,这里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该是一个多层次模型——最高层、中间层、最底层,其中最高层是目标层,中间层是分支为多个子准则的准则层,最底层则为方案决策层,然后再根据AHP的1-9标度的因素间的两两比较分析,写出相应的模糊判断矩阵,通过去模糊化将其转化为非模糊矩阵,构成新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最大化的特征根与相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来判断该矩阵是否切合一致性要求,若不一致需要修正矩阵。

二、 探究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时,我们要把严格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四项基本原则。在以上四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有价值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在抽象量化时,我们采用三分法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模糊数定义为aij=(Dij,Eij,Fij),其中Dij

在依据传统AHP的1-9标度法,通过因素间的相互比较标度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标度法中将两因素分设为A、B,标度1表示A与B具有同等重要性,标度3表示A比B稍微重要,标度5表示A比B明显重要,标度7表示A比B强烈重要,标度9表示A比B极端重要,若为倒数,则须根据矩阵来判断。在以上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不同层次的模糊判断矩阵——相对于目标层、准则层、决策层的模糊判断矩阵,如C1=(1,1,1)时,C11=C12=C13=(1,1,1)。利用这种二分法即可得出个层次相应的模糊矩阵,再将该矩阵特征化方法去模糊化。得到结果如下表示:

准则层相对目标层权重(wi):

物理安全(0.22)、逻辑安全(0.47)、安全管理(0.31)

方案层相对准则层权重(wij):

(物理安全):机房周边环境(0.07),机房内气候控制(0.13),防火、雷击、静电措施(0.11),电源供应(0.13),设备的稳固措施(0.11),网络文件备份(0.15)。

(逻辑安全):数据的备份(0.09),系统安全审计(0.08),系统操作(0.06),数据恢复机制(0.06),数据加密(0.13),访问控制机制(0.1),软件的安全性(0.14),防黑客、病毒措施(0.17)。

(安全管理):信息安全与组织机构管理(0.08),安全管理制度(0.12),人员培训管理(0.19),设备和数据管理制度(0.12),登记建档制度(0.11),防盗、防丢失措施(0.1),密码系统的安全管理(0.17),事故应急预案(0.11)。

下一步则要应用层次单排序方根法进行权重单排序(如上所述),还应列出相应的最大特征根 max。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要对去模糊化后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CR值,其中CI=( max-n)/(n-1),CR=CI/RI;当CR

最后方可利用乘积法计算最底层排序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

三、 结语综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指标涵盖了网络特征、管理(安全、组织、技术)、操作心理以及外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科学的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所应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模糊数学的应用优势,将原有的定性评价改为量化评价,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在实施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特性,学生作为远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个性化的个体特征,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以及从事的专业工作等等,这些个体特征都将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教学资源以及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等实际工作,实现有效提高远程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研究情况综述

(一)远程学习者特征理论分析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是网络学习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过程有效性的来自外部环境和学习者生理与内部心理的各个方面,即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时的各种特征(征象)的总和,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需求特征、学习动机特征等多个方面。何字娟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文献研究分析后,从人口学、心理、支持性和策略四个维度对网络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李文剑将远程开放学习者的特征要素归纳为准备性特征、策略性特征、人口学特征和环境特征四个方面。

(二)远程学习者特征调查分析

部分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如张伟远、胡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远程学习者来源、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障碍、寻求帮助途径和教育技术资源的了解及应用六个方面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孙昭磊在其硕士论文中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七种典型学习者特征及其模型,进而提出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障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了调研分析。查文英、顾凤佳通过对上海电视大学2003至2009年连续七年的新生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成人学习者特征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成人学习者的基本人口特征、学习目的、获取信息途径、学习时间和形式变化几方面的特征,从而探索其给远程教育学院带来的启示。

(三)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构建

我国最早较为全面的提出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是丁兴富,他在中国香港公开大学主办的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2届年会上宣讲的论文“远程教育学生的一种理论分析体系”从七个维度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了分析:有关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资料;有关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人口学资料;有关教育的、经济的、政治和宗教的、民族和种族的、社会和文化的社会学资料;有关家庭的、工作单位的、交通的和通信的地理学资料;有关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设施和通信条件的情境状态资料;有关目标取向的经济学和就业动机、经济上和生理上的弱势群体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动机动力资料;有关对远程教育院校、对学习者人生和社会生活、对学习者自身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评价资料。

王迎等人根据人的发展由“内源”和“外源”共同作用的基本理论,从人口学特征、支持性特征、动力特征和策略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的组成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学习者特征四元特征(DSMS)的理论模型。陈丽等以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科尔布的经验学习理论和荣格的人格特征类型理论为基础,结合生理、社会、心理三层面上的学习风格特征形成了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三维模型,包括生理维度、经验维度和心理维度。

(四)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体系构建

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测试来完成的,而在网络远程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交互代替现场交流。因此,传统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不能实现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结合远程学习的特点对传统的学习者特征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以实现对网络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

姜曾贺、吴战杰结合目前的教育理论,在传统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育的特和新的研究成果,将分析主体(学生本人、教师、学生伙伴、其他人员、智能机器)、分析要素(智力、学习风格、学习准备、网络特征、一般信息、其他)、分析方法用一种整合模式表示出来,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分析模型,并建立相应的学习者分析信息处理模型。陈晶提出了一种将预备库与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步骤相结合的网络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从整体上对学习者特征分析进行把握实现远程教学的最优化,为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经验。

三、对远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综述

(一)学生、教师以及外界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对远程学习效果的影响

张建茹、哈萨利用教育生产函数方法,将远程学习者平均成绩作为其学业表现的教育产出变量,将学习者个人特征及其学习环境特征作为教育投入变量,利用计量回归分析对教育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分析了远程教育形式下,远程学习者特征及其学习环境特征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试图找出了少数民族远程学习者学业表现相对弱势的原因。王永辉以成人学习的知识、动机、能力、环境这四个方面为基本框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电大学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习者具有参加网络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还缺乏高绩效(即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能力,自身原因是引发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

(二)成人学习障碍对远程学习效果的影响

成人学习障碍是指对成人学习活动起到阻碍作用的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于学习者自身以及学习环境,包括生理、意向、态度、信息、环境等多方面。学习障碍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成人的学习,而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控策略,有助于成人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如应对这些障碍,提高其学习效果。

李传银等深入分析了个体身心发展障碍(生理机能障碍、意向障碍、情感障碍、经验的负面影响、学习需求与动机障碍)和社会障碍(信息障碍、机构障碍和环境障碍)两个方面对成人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的对策。张梅芳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问卷、个案以及访谈的方法得到成人教育学校和学员的基本状况,从心理障碍、外部环境障碍、信息障碍和办学机构障碍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学员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学习效果的对策。

(三)远程学习者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人的学习是一个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的过程。研究表明,正常人之间的智力状况相差无几,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情绪和情感、意志、学习行为等多个方面。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维持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证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影响成人远程学习的各种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关键因素。因此,姚韵红研究了远程学习环境下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类型及其发展水平,探讨了学习动机对远程教育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以促进远程学习效果的策略

张晓春对学生情绪的研究结果认为影响成人学生情绪的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学习焦虑、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机和需要等,学生情绪与其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其学习。

王春旸在其硕士论文中界定了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交流信息和使用信息者五种学习行为,并对其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信息加工深度、加工层次、认知风格三个维度建立了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的三维分类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典型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

(四)远程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远程教学机构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教辅人员对学习者的支持到位将显著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也能有助于学习者得到显著更高的成绩。因此,远程教育机构要想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而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对远程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刘儒德、江涛在深入分析了学习者先前经验、学习动机与元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和其他的某些个性特征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后,得出只有网络学习的环境和过程与学习者的个体特征相匹配,才能与学习者产生良性互动,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张红艳,焦宝聪从专业实验、班级实验和课程实验三个角度对学习者特征对学习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远程学习绩效的方法。

四、思考及建议

通过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远程学习效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远程学习者特征以及远程学习效果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一)关于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研究

学者们从最初研究简单的人口学特征到目前研究人口学基本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障碍、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征,已将远程学习者特征几乎全部包括在内,并且建立了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但是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缺乏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另外,大部分学者只对远程学生的人口学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只有少数学者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障碍等多方面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力度需要加强,并且选取的学习者特征各有侧重,学习者特征模型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统一。

(二)关于远程学习效果的研究

由于影响远程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等,每个方面又包含很多更加具体的内容,因此对远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复杂。目前对远程学习效果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学者们在研究远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多从宏观上进行研究,且影响因素选取不够全面。即使在选取单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影响因素与远程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多数基于主观经验的分析,缺少客观的说明。

(三)关于远程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专门研究远程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文献很少,并且多数研究仅讨论一两个方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学习者特征的选择较为零散。由于学习者自身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远程教育机构设计开发出更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远程学习者特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对学习效果进行研究时应加强定量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字娟.网络学习者特征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2]李文剑.开放学习者的特征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张伟远,胡军.西北地区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障碍的调查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2,(4).

[4]孙昭磊.远程教育下成人学习特征分析[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11).

[5]查文英,顾凤佳.远程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变迁及其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0,(6).

[6]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王迎,安玉洁,黄怀荣.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的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2).

[8]陈丽,张伟远,郝丹.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三维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5,(4).

[9]姜曾贺,吴战杰.网络教育:网络环境下多维学习者特征分析模型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10]陈晶,李玉斌,刘家勋.网络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5).

[11]张建茹,哈萨.远程学习者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1).

[12]王永辉.影响成人远程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13]李传银,刘奉越,董吉贺.成人学习障碍及对策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14]张梅芳.成人高等函授学员学习效果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5]姚韵红.远程学习中影响成人学习的动机因素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12,(9).

[16]张晓春.成人学生情绪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9,(6).[17]王春旸.网络远程教育学习星期及效果的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18]李峰亮,郭蔚,汪启富.对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9).

篇4

        经济学

        (1)收入分配差距与我国劳资所得关系的实证分析 林毅 陈晓曼

        (9)“创新成都”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投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考察 卢林行 陈宽 胡运令

        (16)从行为金融角度解析地方政府债券遇冷原因及对策 马辉 王飞 杨涓

        (22)探析引领安徽崛起的战略与对策 吴学彬

        (28)增值税转型对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叶子荣 李秋婵 李恒宇

        (35)就业结构、经济趋同与收入分配差距——基于中国三大区域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段龙龙

        (48)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巨文武

        (56)制度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述评 林毅 陈晓曼

        (65)促进行业收入合理分配的财税建议 吴汶承 丁卯

        (76)成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分析 赵佳

        (84)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及实证分析 赵珊珊 俞伟丽

        公共工程管理

        (98)基于改进dsm理论的建筑业供应链中施工过程的绩效评价 曾昱伻

        (106)论公共工程项目中公共利益的保障 王蕾

        (113)限制竞争保证下的bot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研究 冯颖芳

        (120)基于双层多级委托的公共利益保障分析 郭宝 王蕾

        (125)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成都地铁一号线乘客满意度分析 李文强

        社会保障

        (133)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的探讨——基于eet模式对相关主体的影响 罗纪东

        (140)我国企业年金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张丽

        (146)成都市医疗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李泽明

        (155)透过日美模式探析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 杨茜

        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

        (163)中国新闻媒体监督的问题研究 郭肖象

        (169)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瓦格纳定律之实证检验——以澳大利亚为例:1979—2006年 郝晓薇 李艳红

        (179)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网络管制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李文意

        (185)单位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文献综述 吴运亮

        (190)层次分析法在公务员考核指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许可

        (197)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其主要负责人的依存度——基于四川成都市的实证分析 彭文静

        (204)以博弈论的视角看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秦郑 游琦

        (215)基于政策网络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研究 张屹

篇5

电影欣赏是指人们观赏电影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视觉定位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如何“定位”视觉,始终是电影欣赏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电影欣赏是有实际意义的。通过对电影欣赏中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使自己在电影欣赏时得到纯粹的视觉享受和真正的感官愉悦,实现电影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分析法 图表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视觉元素”是人们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色彩是电影欣赏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欣赏中“色彩的客观特性与人们对它的主观性认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秘感和紧张性。当这两种感知被投摄到影视作品之中,色彩便成为电影电视充满活力的源泉。”(彭玲,2019年)。电影作为艺术,运动是电影的本质。“正是这种电影特有的运动使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是刻画运动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时间的片段与瞬间,是某一动态的凝固;舞台戏剧、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运动受舞台空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定性;电影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幻觉,在虚拟的流动的画面空间中感受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吕益都,2019年)。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影视观赏中的视觉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影视观赏中,由于受观影者的思想、文化差异、观影目的、欲望、出发点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具有变化性。“总之,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在它们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鲁道夫·爱因汉姆,1981年)。

四.论文撰写框架

第一部分:结合伊朗电影《小鞋子》,论述色彩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画面,论述运动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简略分析影响电影欣赏的其它视觉元素。

第四部分:总结电影欣赏中影响视觉元素选择,确定的原因。

五.研究时间安排:

2019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2月——2019年3月初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整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和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体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2019年3月初——2019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2019年3月——2019年4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 2019年5月完成论文修改,参加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贝诺埃尔·卡罗尔 :《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的时尚与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 ,北京:中国第一个出版社,1951年。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4]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格·巴·查希力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6]吕益都:《电影视听语言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9年。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8]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杨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篇6

关键词:基金会;公募;私募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3—0047-07

一、选题背景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2004年后,中国基金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是政府之后吸纳慈善捐助的第二大主体”,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9年底我国的基金会数量达到1843家,比2008年增长16.7%,比2007年增长34.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基金会的发展规模仍有较大差距,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制约了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值得学者们探究。

当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从个案访谈或宏观定性的角度分析基金会的发展情况,尚未见有对基金会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也未能以全国数据为基础探究我国基金会规模的发展状况。2010年7月以推动基金会信息透明为目标的基金会中心网推出,本文利用基金会中心网显示的2005~2009年TOP100的128家大型基金会的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化影响基金会规模的要素,探究其规模发展特征及其原因,并提供了相应发展对策。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背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第三部分通过对搜集的TOPi00基金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我国基金会规模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回归分析,并得出的结论。

二、文献评述

由于专业化程度对基金会发展的影响成为共识,学者们纷纷提出基金会应该通过项目来建立一种机制或者渠道,构建一种以筹款队伍“专业化”、筹款策略“市场化”、财务运作“透明化”和回报方式“个性化”的“公众参与型”筹款机制,但对于其他因素影响的研究比较零散。近年有关基金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

1.基金会的性质是基金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基金会有公募与私募两类,卢德之提出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非公募基金会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因为我国基金会传统的筹款机制是“政府主导型”,这种机制筹款分配规则空置,资金结构单一,投资理念落后,财务分析不足,导致发展受限。国外从政府影响角度有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的资助行为会使得那些私人捐赠者们担心自己会丧失对捐款的控制,从而降低基金会的收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府的注资行为会提高机构的信誉,从而产生一种吸收效应以提高基金会的收入。

2.发起人对基金会发展速度存在影响。中国基金会发起人主要有学校、企业、个人,当前学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迅速,但企业将成为基金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外学者也研究了发起人因素对基金会发展的影响。例如基金会的启动种子基金对于基金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多的理事会成员能够为基金会赢得更多的支持者并夯实组织资金来源的基础。但中国尚缺乏对发起人与发展规模关联性的研究

3.基金会宗旨对其发展存在影响,不同宗旨的基金会发展不均衡。国外基金会从事的各项领域中,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和科研类的非盈利组织倾向于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法律和公共服务得到的资金则相对较少。原因在于投资于文化和艺术类机构可以为公司提供广告效应而投资于教育机构则可能为投资者带来优秀的人力资源。

4.基金会的支出对于基金会的发展也存在影响。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用于募捐的花费与募集到资金的多少是呈正比的。对于机构投资者,则更加关心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状况而不是从道德等方面去考虑。短期内募集资金花费的增加有助于资金的募集,但是从长远来看,资金的募集费用的提高会降低机构运转的效率,从而降低其获得公共资金支持的数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金会性质、支出、发起人以及基金会宗旨对基金会规模发展的影响都不确定,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同时也缺乏定量分析,未能在同一环境下分析比较这些基金会规模发展可能的影响因素,它们是否与基金会的规模发展有关,影响程度如何。本文认为基金会的专业化程度不是先验的空中楼阁而是由基金会的一些基本特征、性质影响决定的,研究这些基本特征与基金会规模发展的关联对了解推动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比如基金会的级别、所在地区也未见有深入研究。

本文利用基金会中心网数据,对我国基金会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金会中心网是中国基金会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拥有完备的中国基金会行业数据库,其检索中心提供了9.005年~2009年每年按净资产、捐赠收入、公益支出指标列出的100个基金会,本文主要选取了2005年~2009年度按净资产排名的TOP100基金会中的出现两年及两年以上的128家基金会进行研究。从净资产规模上来看,这128家基金会是中国最大的基金会,对基金会规模的发展情况研究很具有代表性。

三、我国基金会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篇7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会计;基本结构

1.价值链管理会计发展过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价值链分析在管理会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他认为:“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实践会要求有一种新的与价值链管理理论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出现,这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即价值链管理会计。本文认为,价值链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二者相比而言,前者表达的内涵更为贴切,因为价值链会计的提法容易让人联想到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而“价值链管理会计”所传达的信息更为清晰到位,主要是协调企业上下游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包括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信用情况,提供准确、新颖的与价值链相关的信息,以求得价值链联盟的增值与共赢。因此,本文称之为价值链管理会计。

2.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这三类来进行探讨。纵向价值链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看成一条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链条,向上延伸至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向下延伸至顾客甚至顾客的顾客,企业通过这种价值转移和增值的过程获得竞争优势;横向价值链是指所有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某种潜在联系,通过横向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内部价值链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基本职能活动及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活动管理等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这三类价值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和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科学的作出战略决策。本文也将以此为基础对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架构进行分析。

3.价值链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3.1价值链规划与决策会计

通过价值链分析描述企业价值链所包含的作业、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的执行情况(成本、时间、质量),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价值链管理的各项长期、短期目标(包括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经营方面、员工学习与成长方面);参与拟订价值链(包括作业、流程)的改善、创新方案,并对设计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进行经济、财务方面的可行性评价;在价值链最佳方案确定后编制作业基础成本、费用预算以及其他作业方面的计划、标准,用以控制、评价作业流程以至整个价值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3.2价值链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责任会计制度和考评制度,包括按照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成立面向流程的工作小组并将其确认为责任单位,改革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在业绩报告中揭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引进平衡记分卡评价方法等;通过作业基础成本计算等方法归集实际的作业成本及其他作业信息并经常地与预算、计划、标准进行比较,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定期编制业绩报告,对责任单位的业绩进行评价考核;定期对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下期价值链管理提出改进意见或改革方案。

4.价值链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价值链管理会计具有如下特征:1.目标的竞争性和长期性。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目标由当今竞争环境决定,就是要服务于价值链管理,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2.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价值链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构成价值链的全部作业,即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在出口环节不但退不了税,相反还需缴纳税款,这种不对等的做法使得企业要付出双重的资金成本。

5.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现实意义

由于传统会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会计方面,焦点在于财务会计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信息。传统的管理会计忽视了新的制造环境和新的管理理念。如在信息时代的竞争环境下,产品寿命周期逐步缩短,许多先进企业已经实行准时制制造方式,实现了零存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传统方法中的“经济订货量”、“最佳生产批量”等方法已经没有意义。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价值链会计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一种选择。”

同时会计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内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特点来看,内部价值链管理依赖作业成本和价值增值信息;从外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特点来看,外部价值链管理的主体是价值链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他们都是价值链联盟的参与者,都有对价值链会计信息的需要;从价值链联盟企业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价值链会计信息的需求来看,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成分复杂,关心并需要价值链会计信息的主要是价值链各实体企业的投资者、主要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他们的决策行为或行政行为,也将由原来基于单个企业分析,而转向基于其直接关联企业所在的整个价值链的分析。

综上所述,价值链管理会计在现实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对现行传统会计的一种挑战。(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富生,张敏. 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J].会计研究,2005

[2]林钟高.价值链与价值管理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2).

[4]李寿文,黎文靖,谭劲松.“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讨会综述[J ].会计研究,2004 ,(2).

[5]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 ].会计研究,2004,(2).

[6]张继焦.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7]杨周南.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J].会计研究,2005,(11).

[8]綦好东,杨志强. 价值链会计的学科定位及问题域[J].会计研究,2005.

篇8

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一个热点话题,动态能力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

动态能力理论起源于熊彼特的创新基础的竞争,即竞争优势建立在创造性毁灭以及将存在的资源生成新的组合的基础上。Teece和Pisan于1994年在《The dynamic capability of firm: Anintroduction 》一文中,在综合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动态能力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整合学派的创始人Teece、Pisano和Shuen(1997)强调各种能力的整合,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胜任(Competences)以应付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整合学派的动态能力分析要素主要有:管理过程与组织流程、位置和路径。如图:

整合学派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1.管理过程与组织流程。管理过程与组织流程,有三种功能:整合/协调、学习、重构。高效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对获得竞争优势非常重要,生产组织的方式是不同能力的来源, 比协调整合更重要的是学习。

2.位置。企业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资产状况:技术资产、互补资产、财务资产、制度资产、地理位置。

3.路径。路径依赖:企业在任何时点上的行为都是过去的走过的路所决定的,是过去过程的结果,对未来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一般采用的是:为组织能够实现目标所进行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其基本特征是:价值性;难以复制及不可替代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导向性。而动态能力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价值性、难以模仿不可替代性、自学习性、开拓性等。可见动态能力与战略人力资源有着相似的特征。

一、动态能力与战略人力资源的关系

首先,就理论基础来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动态能力之间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观。

其次,就特征来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动态能力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难以模仿性、价值性等等。

最后,在动态环境下,要想达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必须以动态能力为指导。若要更好地培养企业的动态能力,就需及时调整人力资源战略,使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资源配置作用,人力资源招聘、分配、考评晋升、辞退是企业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部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创新的团队文化、具有创新理念的管理者。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的绩效评估体系、基于提高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投入等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将影响团队创新能力。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知识创造能力。企业知识的创造能力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人力资本、员工动机和关键员工保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采用适当的人力资源措施提高企业的创造知识的能力,从而也提升了企业更新能力的过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对资源进行重构的功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招聘和解聘,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更新和构建,招聘和解聘是更新企业能力和资源的过程。

2.既有战略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动态能力的影响。当企业的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更新组织的资源和能力,但是企业的位置决定的企业拥有的资源对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当然也不例外。企业的多元化过程中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但是缺少对该领域熟悉的人,因此可能多元化的战略无法实现。因此战略人力资源对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力有很大影响。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路径依赖。企业的改革所遇到的很大阻力来源于企业的员工,他们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阻碍改革,或者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体现了组织的惯性,此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协调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重新整合企业的资源作用,使得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仍然能够克服路径依赖。因此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核心工作——绩效管理。

结论

动态能力是企业面临环境变化是表现出的适应能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发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有利于协调整合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存量进行调节,根据企业的战略调整,对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和解雇。另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能够促进组织学习,提升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创新能力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造知识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动态能力的提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消除企业在战略转行期的路径依赖,提高组织的动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贵,刘东.企业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06 (6).

[2]文跃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翟伟,康世瀛.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人力资源更新[J].商业研究,2008(1).

[4]李安,萧鸣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职能[J].宏观经济研究,2004(2).

[5]曹,赵剑波.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8(6).

篇9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管理

1 图书馆文献管理

(一)图书馆文献管理是以文献为单位来表达测评知识,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性工作。主要是对加工后的文献进行科学的组织和保管,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文献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图书馆通过对图书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科学保管,是刊载人类知识图书文献积累得越来越多,这些图书文献保存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系统的知识,既有通俗的普及性读物,又有高深的科学专著,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文献,是人们吸取知识的源泉。因此图书馆要确定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除了收集和收藏信息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系统文献知识的利用和开发,为读者营造良好创新的知识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文献管理基本特征

1、主管能动性:文献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一项活动,这使得文献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

2、社会历史性:在图书馆历史发展中,文献管理工作从低级到高级,在不同历史时代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如过去的私家藏书和书院藏书楼,现代的数字图书馆,都具有不同时代特征。

3、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表现在文献,工具,馆员都是物质的,馆员是文献管理的首要条件,同时文献管理必须以一定的文献对象为前提,并需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管理文献。

(三)文献管理的要素

1、管理主体---馆员。馆员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包括对藏书资源的采购、加工、分析报道,具有管理经验,采取手段和方法作用于文献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文献管理中,馆员的智力和馆员体力的支出是必须的,随着图书馆管理上的变化和发展的复杂化,现在图书馆从事脑力劳动的馆员越来越多,智力参与在文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馆员,是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文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馆员参与的文献管理,只不过是可能的文献管理工作,只有通过馆员有目的,有创造力的搞作,文献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管理客体---文献。文献,是由馆员来进行分类,收藏,让它成为运用率很高的文献资料,文献的管理工作和性质范围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没有文献也就没有文献管理,文献是工作管理的前提条件,要构成现实的文献管理,馆员只有将使用工具用在文献上,在图书馆发展的较低阶段,文献更多表现为天然的物质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3、管理工具---精神工具和物质工具。精神工具是以观念形式存在的思维框架,按照文献的形式特征经过有序化处理,一方面组成各种能表现文献特征的检索工具,如各种文摘,书目,担负着文献资源高度的检索功能,来适应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构成了文献本身科学贮存体系。物质工具是馆员从事文献管理工作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馆舍,书架计算机等。

(四)文献管理的流程――文献搜集,文献服务

1、搜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文献管理工作的起点。文献搜集要根据自身的文献资源特点和长期规划,随时调查搜集到的文献是否被有效利用,如是否满足读者的需要。还要有一定的适用性。使文献信息资源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序化,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来组织,如以文献的书名,刊号,出版事项等要素来描述和组织文献,经过组织后,文献就成为便于管理的文献存储体系。

2、服务指通过文献的典藏和编制的检索工具把馆藏文献提供给读者,文献服务有五种的方法。(1)文献阅览,它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服方式。(2)文献外借,是提供服务中最普遍的形式。(3)文献检索和参考咨询,这是一项针对读者需要而开展的文献服务工作,它是内容最丰富最有效的方法。(4)文献的宣传报道,文献报道可以提供最新的馆藏信息,以提供文献的利用率,如文献推介评价,新书通报,读者报告会等。(5)文献的阅读辅导,对读者进行文献知识教育,包括熟悉馆内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能,熟悉馆藏,并向读者推荐阅读文献,辅导读者利用参考工具书等。

2 图书馆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目前学界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所述,美国学者穆雷认为,知识管理是把一个组织的智力资产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新的价值和持续增强的竞争力的战略。加拿大学者杜菲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智力和经验进行投资和从而驱动创新的过程。美国学者威尼歌认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种活动,一种活动聚集于从组织内部和外部获取知识,另一种活动聚集于明智地应用知识来实现组织的使命 。国内具有代表性地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所述,王德禄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组织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创新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工作者的生产力,反映速度和应变能力,并增强其核心能力。金吾伦认为,知识管理是知识和智慧对知识的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以便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使之发挥效用的一种理论和方法。韩经伦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网络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知识进行连续管理的过程,建立在知识分工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管理,其中最大限度地推广知识是组织提高优势的关键,知识的创新和内部共享是组织持续发展的灵魂。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表述各不相同,但揭示的概念实质是相同的,知识管理是创新知识,提高组织创新的能力,以保障机构生存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包括知识的整理,传递,运用,保存,测评,,获取,分享等基本环节,并通过知识的生成,积累,,和应用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基本化和产业化。

(二)知识管理的相关因素

1、知识管理与人

人是知识管理中的最为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及其实践活动是知识的唯一来源。通过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归纳出各种有用的经验,规律以形成隐性知识,同时人也可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虽然可以借助各种现代技术工具总结和发现在一般条件下难以得到的规律,经验和知识,但缺少了人在其中关键性地作用,这些发现也是不可能的。(2)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人通过学习掌握了显性知识,而且是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而隐性知识决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3)人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是技术设备始终无可知识管理的流程代替的,因为技术设备也需要人来设计,制造和维护。

2、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以读者需求为起点,组织输入各种资源,创造出读者满意的服务,以实现价值的过程,知识管理与业务结合,能改善业务的流程,并且提高服务质量。业务流程知识按其来源可分为基础知识,业务经验,常规操作等,由于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很容易实现知识的分享和积累,而后者是隐性知识,其知识管理的难度大,非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式管理。传统业务流程按分工理论构建的,本身存在着许多弊端,为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必须对业务流程加以重构。按照业务流程不同分类标准,可采用两种方式,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

3、知识管理与组织

为适应组织业务流程整合的变化,组织结构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而知识管理的结构不仅涉及职能划分,权限控制,部门设置等问题,且直接影响到知识管理过程中主要作用的工作人员。

(三) 知识管理过程

1、创造知识。 知识创造是指设计解决方案和组织开发创意的能力,这是知识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2、获取知识。 知识获取指从数据中挖掘出知识,从信息中获取知识,从知识库中查询知识,而且还包括把分散在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聚合起来,形成能解决问题的系统性知识,这是图书馆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也是实施管理的前提。

3、传播知识。传播知识指在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后,组织对其加以传播和共享,这是生成新知识的必要前提,组织,人员和技术之间的互相作用直接影响知识传播的结果,如新闻组,网络,公告,使知识在组织中迅速地传播。

4、运用知识。应用知识是指在知识处理之间和组织人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和利用,与其他过程紧密相连,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一种手段,是最终实现创造知识价值的重要环节。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一个有助于知识收集,组织和传播的综合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整个知识流不能正常运转,知识管理过程的循环往复,相互协调,是组织运转的重要能源和推动力。

3 图书馆文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组织方法基本相同 无论文献载体还是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标志法,分类法,主题法和简约法等进行组织。都是由图书馆馆员开展的信息管理活动,无论知识还是文献,它们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是其社会化和客观化。

(二)区别:

(1)获取方式不同。文献管理主要是积累越来越多的刊载人类知识的图书,和期刊,有序整理和科学的保管,而知识管理以读者为主体,知识创新为目标,研究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还有效提供知识和控制知识传播的全过程。

(2)工作的范围差别。文献管理以有硬载体为管理对象,以印刷为主,只有及少的录像带和光盘,而知识管理是以网内外负荷知识信息的人和物为工作对象,物质域和载体域知识信息的资源都包括在里面。

(3)工作内容差别。文献管理主要是整册图书和期刊,是文献的分类,马克数据等浅层次的整体活动,知识管理在文献分类,马克数据活动基础上还进行网络信息的鉴别,数据挖掘,自动文摘,,自动分类等。

(4)社会背景差别。在文献管理时期,一般图书馆按种,册为读者提供服务,因为知识量不大,学科少,文献数量也较少。而如今,硬载体的文献,海量的网络资源呈指数级上升,加上外界地竞争,读者越来越希望图书馆能个性化服务,即按概念,公式等来提供文献信息。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是文献管理发展的又一阶段,它把文献资源与活动,文献信息与人联系起来,在读者交流的过程中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利用群体的智慧来进行创新。因此,文献管理和知识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知识管理看成是文献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也不能把它们对立看待。

参考文献

[1] 石岩.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人员素质教育[J]. 黑龙江史志. 2010(11)

[2] 陈林林. 关于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几点思考[J]. 情报探索. 2007(05)

[3] 盛小平,何立阳.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 图书馆. 2003(01)

[4] 曾照云. LibQUAL+TM―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 2009(12)

[5]张开选. 浅议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其支撑环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0[5]

[6]王炬颖. 基于云计算建设图书馆管理系统[J]. 图书馆学刊. 2013(04) 3)

篇10

关键词:网络创业;编码技术;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龚志周(1978-),男,湖北武汉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14-03

一、引言

在2008年5月举行的第43届世界通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到2.2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7147万户。这说明中国互联网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伴随互联网而生的电子商务自然也因此成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们关注的乐园。据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47家中国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市值总额超过千亿美元。由此可见,网络创业在实践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当活跃,而相应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支持则显得有些相对滞后。事实上,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是网络创业,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等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目前都还缺乏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现场访谈,了解网络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及运营活动,从而分析总结出网络创业区别于其他创业的几个本质特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场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结合相关资料收集,来获取第一手的访谈案例材料。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求访谈对象提供创业过程中的生动关键事件,然后将访谈内容整理成若干访谈案例,最后对这些案例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并加以总结提炼。

(一)取样

本研究在中国网络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了12家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行业、不同盈利模式的典型网络创业企业作为访谈研究样本,访谈对象涉及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员工共计19人。访谈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二)访谈提纲

围绕本研究目的,我们拟定了访谈提纲,主要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

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盈利模式及营运情况。

您认为网络创业与一般创业有什么不同?

您认为影响网络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三)访谈实施

为了保证获取最直接的一手资料,我们对以上样本企业都基本采用了现场访谈的形式收集案例资料。访谈对象基本是公司的创业者或熟悉公司创立过程的高层管理者,他们都是网络创业过程的关键执行者,部分人还同时是公司的投资者。访谈过程采用了录音和书面同时记录的方式,最后将访谈记录整理成了10个访谈案例。

(四)确定分析单元

本研究在整理出的访谈案例中,将具有相对独立完整情景信息的句子或段落作为最小的内容分析单元,总共包括24个分析单元。例如:

“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话来接受客户的购书订单。在我们的网上书店正式开业以前,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技术准备。比如,我们构建了一个包括40多万种书目的全国权威性数据库,并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分类搜索引擎,使具有不同电脑操作水平的读者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想要的书。这些都为我们一开业即能吸引到最高日访问量达5万次的斐然业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现在的网上购书支付方式包括网上银行支付和收货支付两种。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和银行及第三方物流快递公司都有深入的合作协议,现在完全可以放心地通过他们完成网上订单的最后配送及结算业务。”

(五)建立内容分析类别

我们特别邀请了管理学院熟悉电子商务及创业管理方面内容的两名博士生和一名在职MBA学员参与了前期的建立内容分析类别的研究准备工作。我们首先要求他们用简洁的形容词来描述各个分析单元部分所体现出的网络创业特征。然后通过对他们描述词语的归纳,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性、排斥性和完备性的内容分类原则,初步形成了网络创业的3个假设特征――虚拟性、技术性、分布性,并分别将它们定义为:

虚拟性:指网络创业需要借助电子网络工具跨越时空进行。例如,网上商品陈列、网上销售、网上咨询、网上信息传送等一系列远程工作、贸易活动。

技术性:指网络创业需要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知识技术支持。例如,网络平台构建、网络安全、电子支付、系统集成等。

分布性:网络创业需要拥有不同资源的人或企业跨越部门或组织边界来协作进行,例如,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委托银行进行电子结算、第三方网络技术服务支持等。

(六)内容编码

我们请了两位创业管理知识领域专家和一位网络创业企业现任总经理对整理好的10个访谈案例中的24个分析单元分别进行了各自独立的编码。为了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我们没有告诉编码者研究的真实目的和假设,并设计了标准化的编码表格及同一的编码培训指导语。

(七)编码信度和效度检验

1.编码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3位编码者对各分析单元的编码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我们运用等级方差分析方法(结果如表2所示),来计算肯德尔(Kendall)一致性系数(W系数):经卡方检验,W系数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说明3位编码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编码信度。

2.编码效度检验

内容效度的评定主要通过经验判断进行,一般是请一些熟悉该测量内容的人员来评判,以确定测量项目与需测量内容范畴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内容效度评定的一个常用指标“内容效度比”(Content Validity Ratio,简称CVR),它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ne为评判中认为某项目很好地表示了测量内容范畴的评判者人数;N为评判者的总人数。这个公式表明,当认为项目内容适当的评判者不到半数时,CVR为负值,如果所有人认为内容不当时,CVR=-1.00;当认为项目合适和不合适的人数对半时,CVR值为零,而当所有评判者认为项目内容很好时,CVR=1.00(王重鸣,1998)。

为了检验本研究中各分析单元在多大程度上表示了网络创业特征的范畴,我们分别计算了3位编码者对24个分析单元编码结果的CVR值。结果显示,有20个分析单元的CVR=1.00;4个分析单元的CVR=0.33。由此可见,本研究的编码结果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 研究结论

通过文献综述及访谈案例内容编码分析技术,我们提出网络创业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新的商品或服务,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网络创业区别于其他创业的3个关键维度特征包括虚拟性、技术性和分布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