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篇1

[关键词]班级建设 班团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12-02

一、班团组织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组织完善、有效运行的班集体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的。要形成一个在心理上有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又具有良好学风的班集体,班干部就要发挥其重要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班干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班风建设、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能否很好的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活动氛围,是衡量班级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而一个班集体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班干部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班干部要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班级纪律管理制度,管理好班集体生活日常事务,确保班级各方面的信息畅通,理顺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同学有规可循,减少阻碍班级工作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

班干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校园活动分为学校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文体活动、班级小团体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班干部的带动、组织和协调。作为班干部,不能只带着“重在参与的心态”被动地组织某项活动,而要在活动中让整个班集体得到锻炼,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无论何时何地,班团干部与班集体的每一个同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必须传递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班干部不仅要努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作为班干部的基本素养。在某种程度上,班干部是辅导员的代言人和扬声器,向学生传达信息,通知到人;另一方面,班干部及时如实地向辅导员反映本班级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情况、学生学习生活动态。

班风是整个班集体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倾向。班风学风建设对每位同学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学风的班集体,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班集体中主动并且积极地学习。因此,所有的班干部都要支持并参与班级建设中各项措施的实施,让同学在愉悦的环境中翱翔书海,发展自己的个性。

同时,班干部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开拓者。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班干部团体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层单位。为了培养有能力、有个性的大学生,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在进行班级建设时,班干部应当考虑创新性这一个时代与现实问题,要避开以前所走过的旧路、错路,寻找一个贴合实际、贴近生活、符合时展潮流的方法,即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学情,开拓出一条属于本班级的学习道路。

最后,班团干部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领跑者。一个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要靠班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行为无不在影响着校风的形成。所以,作为一名班干部,需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行、优异成绩、良好的生活、工作方式引导同学共同进步,做良好的表率,带动全校学风建设

总而言之,班团干部既是班级建设的中心,又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明确班团建设目标,有助提升班级凝聚力

打造一支精干的班干部团队,目的就是让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熟悉融合、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让班上同学做到最基本的不旷课、不逃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枉大学学习之行,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各项技能考试,为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努力让班级同学多投稿到系刊、院报,拿更多的奖项,把班级建设成优良学风班。以上这些,其实可以将其看做班级团委建设班级的一个计划和目标,班级团委力求将班集体培养成什么样的班级,就要依赖于班集体的建设目标。确定目标之后重在抓落实,人各有所长,但是却各有所志,一个班集体没有明确建设班干部团队的目标的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就难以将一个班集体凝聚起来,把班级整体功能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整个班集体就犹如一盘散沙,一个没有罗盘指向的大船,只能随波逐流,就算有再好的舵手,都容易出现触礁的危险。所以要加强班风学风的建设,班干团队必须有一个可实施并且得到广大同学接受的方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建设当中,激励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唤起他们为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欲望,使他们在通过努力后达到目标所获得成功和快乐,从而提升自身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比如学校“倡勤学,品书香,强体魄”――“三查、三走”共建优良学风活动启动,其中的”三查”是指“查课堂”“查宿舍”“查心理”,“三走”是指“走下网络”“走进课堂”“走向操场”。班干部可以将学校目标作为指引,建设班级目标,将“三查”“三走”落到实处,协助辅导员巡查宿舍,关注学生宿舍生活情况;严肃课堂纪律,做好考勤工作,激起班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多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等,营造一个学习风气良好,积极向上、团结凝聚的班集体。

三、加强班团干部内涵建设,为大学生活增添光彩

曾说过:“班干部是给人建议的。”面对一个几十人的班集体,而班团只有几个人,那就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管理的班团队伍,需要完善班干和团委换届选举方式,建立民主选举方式,选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队伍。按大学班级管理的规矩,每一学年每个班级都会面临班干部的换届选举或者是局部的调整,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权利根据现任班委上一学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优秀的班干部或者是团委经同学商议后可以继续留任(前提是其本人有继续留任的意愿)。可以说,班团干部就类似好的官员,他们坐在高的位置上,不是居高临下,而是要给班集体一个明确指定的活动计划、工作程序抑或是班级建设的指导,并且要将工作落到实处保持整个班级高效有序运转,这就对班团干部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毋庸置疑,个别班团干部难免出现的现象,这或许会对班级建设工作产生敷衍、随意、不负责的心态,这种不良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造成对班级管理的不利,要求加强班团干部队伍的教育。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学风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1.1 学习目的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逃课、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大学校园里学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淡化。

长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和端正,有长期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1/3。楚雄师范学院和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武汉8所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实际利益。上海理工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理想抱负趋向于实际主义,而因为国家利益角度上的学习动机较少。学生缺乏学习原动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还比较茫然。江南大学的研究显示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明确的学习目的。

1.2 学习兴趣

长春大学的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影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与“对专业兴趣”成正相关,有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1.3 学习态度和习惯

长春大学的1/3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增加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难度。湖北八校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20%~35%左右的同学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计划、预习复习、听课、总结等方面都不理想。江南大学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观念淡薄,缺课、听课效率不高、与老师主动交流少。上海理工大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自制力,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积极健康的。多数学生逃过课,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不理想,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来学习。楚雄师范学院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缓慢。河北理工大学的学生有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旷课率。

1.4 学习时间

长春大学将近半数的学生每天自学时间在2~3小时,15%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28%的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湖北八校的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3~6小时,这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进行学习的人数仅占18.2%。

1.5 学习能力及自我评价

湖北八校学生认为能力一般的比例最高,都在40%~43%之间;大学生认为与自己在高中时相比,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比较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己的学习目标、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考试分数。

1.6 参加学术活动

长春大学有关的调查显示7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术课题的研究或论文的撰写,一半学生没有获得过任何级别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讲座数量应提高。

2 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长春大学的对策:从学生入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领导,优化学校的管理机制,以教风带动学风。

楚雄师范学院:重视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断健全学风建设,并且不断寻找学风建设的新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珍惜在校教育的机会,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江南大学:提高全校对学风建设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风建设的主动参与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重庆师范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其思想教育;一手抓就业培训,一手抓班级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整体学风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并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建立良好品质,并完善相关制度。

河北理工大学:以学者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日益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己和学校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展开了对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的研究。从各高校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角度、程度各有不同,成因研究相对较少,对策研究大体相似。对学生的现状研究,有的高校研究得不太全面,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效果就不会很好;而有的高校却研究得非常细致,有利于学风的全面改善。对学风现状的成因研究,只有少数高校进行了研究,这不利于学校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对策的研究,各高校的大体方面相似,具体工作程度却相差很多,各高校应该细化各方面工作,制定能落到实处的全面的具体工作项目,从而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学风不良现状。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只有部分高校进行了研究,而大学生学风问题却非常普遍,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存在学风不良情况,尤其是普通高校,而且每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都应重视起学风建设,从本校情况出发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对策,切实全面改善学生学风现状,使大学生能够抓好在校的最后时光,充实自己,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邓克金,薛蛟,程如冰.大学生学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

[2] 张奎,李祥永.对高校大学生学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学生管理工作,2008(125).

[3] 缪娟.大学生学风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26(1、2).

[4] 刘昌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动力态度伦理[J].石油教育·管理之窗,2003.2.

[5] 姜明.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谈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

[6] 刘昌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03.26(1).

[7] 杨梅.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及建议[J].科教文汇·教研教改,2008(7中).

[8] 于欣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J].教师,2010(66).

篇3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为例,该院在学风建设中创新思路,完善体制,经过一系列学风建设实践和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

1.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以良好的新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校史院史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生手册学习、图书馆检索培训、大学学习规划等一系列入学教育,并组织新老学生交流会,旨在增强爱校爱院意识,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并将学风建设、诚信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对后来的学习生活及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为学风建设营造氛围。学院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邀请土木建筑行业社会名流、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校友、学校教授以及艺术大师等,以开展讲座、座谈的形式,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对学生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学风建设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启程”计划开展以来,学生反应热烈,在加深对专业了解的同时更清楚将来就业方向,另外也加强院领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校学风建设措施的实施。

1.3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为教风学风建设上保险。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规律作息,营造学生队伍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请假销假制度,学院规定晚上自觉定点熄灯,并长期开展早读、早锻炼及晚自习等活动。通过对早读早锻炼、课堂及晚自习的周考勤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建立学风督促小组监督考勤,建立班干例会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建设班会,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和评比,加强全院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争先创优活动评先进班级、文明宿舍,促进学生爱学习、讲文明,并树立榜样作用。发挥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联动作用,课上课下注意自身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督促学风建设。

1.4以党建促学建,拓展新领域,开辟新平台。以学院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开展党员、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当中一批先进分子开展“学风建设,我建言、学习目”的大讨论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并树立起学习典型,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落实。在加强学风建设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平台。例如,创建土木学院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在发送学风建设相关信息同时开通“传递正能量,厚土华木人”这个栏目,把学生身边的榜样展示出来,让大家学习。

1.5开展学生活动,促进学风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科技竞赛活动。例如连续几年组织的结构设计大赛,倡导和发扬建大学子笃实、创新的精神,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要求参赛大学生综合应用结构、力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知识,自主进行模型结构的设计,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此类科技竞赛活动带动整个学院的学习风气;通过开展“重拾上课礼,课堂无手机”系列教风学风建设活动,让“尊师重教”传承,让手机远离课堂。

2促进学风建设建议

高校学风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抓好学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在于结合具体学校具体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实施的学风建设方案,并且长期坚持执行,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2.1加强师德教风建设促学风。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但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更新,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风转变。

2.2完善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促学风。科学,规范的制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加强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材建设管理、实验与实习管理等;建立科学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坚持做好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使教风和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3营造良好班风促学风。班级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最直接、最稳定的环境,是学校进行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基本单位,班风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风。通过班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是高校学风软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

2.4加强公寓管理促学风。公寓是大学生生活的最重要“基地”,相当于大学生在学校的“家”,公寓学风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优良的公寓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使身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

篇4

关键词:民办院校 大学生 学风建设

随着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各民办高校开始意识到,民办院校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当初的规模建设和基础建设上,而是要向现在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上转化,也就是走内涵化建设发展的道路,这是民办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必然局势。要想走内涵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学风作为校风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精神风貌、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的整体综合反映。学风建设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等的建设,学风建设在民办院校是一个破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一、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是导致学风恶化的根本原因。许多大学生在高三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考大学,所以他(她)们认真、刻苦、努力地学习。但上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好多学生还认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保险箱,自己辛苦十几年考大学,到大学了,就可以放松,所以对学习无所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表现出的是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兴趣低落。偏科、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迟到、早退、旷课也是大学生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作业拷贝、论文抄袭也少不了。总之,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主体能动性差,不想自己动手去学习和研究,这大大地影响了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

民办院校发展二十余年来,虽说从长远利益考虑,追求教学质量是根本,归根结底必须抓学风建设。但民办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招生和安全稳定永远是第一,教学便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管理中心的偏移,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不重视教育教学和学风建设,所以大大影响良好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家长教育的缺失

中国家庭的教育是一好带百好,只要学生学习好和分数高,其余什么都不用管。高中时家长督促和检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考分,所以学生有压力,认真学习。大学时,因地域问题很少有家长过问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总想钱给孩子了,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剩下的靠孩子自己去努力了。殊不知90后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高,在学校懒懒散散,学习积极性一点也不高。原本学生的教育学习、家长和学校是共同来抓的,可大学时家长教育缺失,孩子缺乏监管和督促,学习的意愿、动力大大减低,阻碍了各民办院校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诸如“利益分配不公”、“知识贬值”、“权力至上”、“读书无用”等,让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学与不学一个样,所以学习没动力,这样的状况,何谈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解决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才能立足于天下。大学时期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好比向银行存钱,今天储备了知识,明天才能支取,今天不储存,明天怎能支取?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习是大学生的职责及应尽的义务,大学不是保险箱,大学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主观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的努力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良好的学风自然而然的形成,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二)学校转变观念,严格考试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1、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转变以往的思维观念,招生、稳定为第一位,而是要树立长远利益目标,把学风建设、教学质量提高到第一位,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良好人才,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招生越来越好,生源质量越来越高,学风越来越浓,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会越来越高。

2、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以考风促学风。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学校要严格考试制度,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又让学生通过学习上的努力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自外,要对学生加强考风考纪、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诚信为本、平等竞争的思想观念,发现学生考试违纪,坚决处理绝不姑息。严格考试制度,是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学生的教育、学习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促进学风建设。老师除多方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之外,建议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管理,及时监管、督促孩子的学习,鼓励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的参与使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认真去学习。孩子愿意学习,良好的校风学风随之形成。

(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不良风气

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在爆料一些负面消息时,要充分考虑到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时期的大学生,要正面引导他们。当然社会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但总是好人多,坏人少,教育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应看到社会上积极的一面,阳光的一面,走出不良风气影响的误区。真正走向社会靠的是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校必须学习。

总之,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相辅相成,浓厚学风的形成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关乎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民办院校良好学风的养成。

参考文献:

篇5

高校学风 师德建设 对策

师德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赋予学校以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一种群体意识和品格,体现了教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学风从广义上讲,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一、高校师德学风建设的现状

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价值取向不端正――个别教师不是把这一职业当作一种报效祖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而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丧失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的原动力;精力外流――个别教师以单纯挣钱为目的,从事一些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进而对本职工作投入不足,教学、科研水平下降;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个别教师治学不严谨,心态浮躁,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还出现剽窃等弄虚作假现象;整体协作精神不强――当代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一种团队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风格正是当前高校部分教师所缺乏的。

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但是,学风不正的现象在大学里是确实存在。这些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心无理想,又缺乏自控能力,思想上认为上大学只为捞张文凭,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个人综合素质难以提升;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大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严重破坏了学风和校风。

二、高校师德学风建设的成因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教师看来,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至于思想政治工作师及德建设等虚的东西,没有硬指标,做多了反而会冲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机制不到位――要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方法不到位――大学教师总体来讲是一个高素质群体,他们有着广泛接受信息的渠道,但高校针对教师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很少。

目前高校学风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于专业选择的不理想,往往学非所愿,学非所长,影响学习兴趣,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个人功利色彩严重――在学习目的上,注重追求个人实际利益,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重专业知识,轻政治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无疑影响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教风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心浮气躁,备课不充分,治学不严谨,不仅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高校师德学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校师德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认真分析师德学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师德学风建设的方法、途径,全方位、多层次搞好师德学风建设。

1.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抓好学风建设主体

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抓起。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这种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采用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可采用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典型事例宣传等方式。

2.加强师德建设,端正教风,以教风促学风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首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思想的培养,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管理

学校应围绕学风建设制定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罚劣,对于违反制度要求的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同时大力开展评选学习标兵、学风优良班集体、科技活动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风建设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特别要重视考风考纪建设,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

4.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首先要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培养广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经常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再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杰,许运清.“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唐秀丽.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卢霞辉.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探析[J].理论建设,2006,(6).

[4]叶平.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专题研究),2008,(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现状;对策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风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立校之本。它与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密切相关。为配合我校关于学风状况的专题调研活动,认真听取广大同学对加强我校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风状况,我院展开了学风状况的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的学风现状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经调查,发现同学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在不断地变化,这对于保证长久的学习动力是不利的。同时,对于专业的了解和喜爱也影响到学习的动力,有32.65%的同学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依然处于模糊状态,而还有29.46%的同学学习是出于家庭的压力,这样就导致了被动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学生学习缺乏恒心,没有连续性,学习方法缺失。部分同学面对考试的失利,就怨天尤人,学习兴趣消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甚至放弃学习。大学的生活是多彩的,是绚丽的,21.46%的同学认为自制力不够,恒心不足,在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在其中慢慢迷失了自我。优秀学习方法的宣传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25.53%的同学则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重复着做无用功,辛苦却没有回报,在低回报中也慢慢开始放弃。

(三)学生思想产生惰性,人生目标不明确。在逐步适应大学生活之后,一些学生开始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并且在课堂上,部分同学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屡禁不止,懒床,包宿、通宵玩乐也时有发生。惰性心理产生惰,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思想惰性的体现,久而久之会使同学们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和成绩。

(四)课余时间多用于娱乐、游戏,浪费严重。大学生活中,课余时间是相当充足的,时间分配也是相当自由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仅有26.31%的同学将时间全部用于学习,而有将近56.84%的同学会将大半部分时间用于上网、闲聊、逛街等等娱乐活动,这使得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学习精力大大降低。

二、问题分析

(一)学习氛围。很多同学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氛围。对于任何事情,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习同样如此,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一些人,而这一些人又能够去影响一大群人。同样,不良的学习气氛也可以逐步地侵蚀同学们的健康心理,使大家在前进中迷失方向。因此,我们应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寝室学习氛围,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部分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知之甚少,处于被动跟学状态,就更不用说学习兴趣了。没有了解,何谈爱好。对专业设置的迷茫,也让他们消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专业介绍,侧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扩张专业横向联系,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投入其中。

(三)师资队伍的不足。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就一些在学生眼里看来较难通过的科目而言,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讲课内容听不懂,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无法适应,让同学们无从学起。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不管教育方法,不管课堂纪律,只追求上课数量,不追求上课质量。有些教师只知道向辅导员或学院领导反映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而不予以管理或根本不管课堂纪律这些都是授课教师需要注意或改进的。

三、学风建设对策

(一)突出德育首位效应。统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与教师、辅导员的沟通渠道,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树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团会、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正确认识大学、认识大学生活,时刻警醒意志消沉的学生,扫除心理误区、盲区。

(二)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掌握学生的上课时间段,经常性下寝室,检查旷课情况、寝室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严查寝室卫生环境,寝室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它的好坏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一种好的寝室氛围可以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为学生的大学学习提供便利;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以教风带学风。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分享工作经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严格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加强课堂管理,从基础抓学风。

(四)关注心理问题,促大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经常性的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防止学生出现惰性思想,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的、系统的工程,我院将继续坚持“展青春风采,树优良学风,建和谐电信”的建设主题,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为促进我校的优良学风建设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赵平.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J].中国高教研究,1998(01).

篇7

关键词:河西学院;学风建设;调查;对策分析

一、引言

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必然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对此,我国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各大高校深入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各高校W风环境依然参差不齐,学术不端、学习动机不明、学术成果无技术水平和价值等现象依然突出。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优良学风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开展高校学风调查研究工作,查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出发,对河西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主要了解现代大学学风出现的问题。本研究调查表主要包括受调查者基本信息;还有用于调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的选择题,共计34道,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较不符合以及很不符合,为便于分析,以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模式分别赋值。此外,还包括三个问答题:“你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你觉得我校学风情况怎么样?哪些方面学校需要做出调整”和“你期盼的河西学院未来的学风是怎样的”。

本项研究调查选取的对象为河西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问卷发放采用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保证了问卷的准确性。我们所发放的问卷是按专业的不同,即工科、理科、文科、艺术四个大的方向各发放了50份问卷。总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我们采用的是Spss16.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建立的数据库,分析数据采用的是Excel。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总体情况按200人回答问题所得平均分分析,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分别以每小题平均分得分的方式呈现。

1.河西学院学风总体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200位受访者所得平均分为3.9分。我们通过分析收回的两百份调查表发现,河西学院大学生学风现状较好,大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较高,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学习态度处于一般和比较认真的阶段,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学生依然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调查结果也显示,学风状况与户籍所在地没有必然联系。而男女性别差异对学风统计有明显影响,男生学习风气远低于女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分析,工科学生与艺术学生学习风气普遍较好,这可能是由于专业性质需要或毕业后工作压力相对偏小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分析对比发现,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风气,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等方面明显不足。

2.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河西学院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表及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当前,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平时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以混毕业证为目的。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十分刻苦努力,但是出于很强的功利性,将读书视为获得金钱或权利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分为2.8;学生不在乎成绩的高低问题显著,学习中遇到困难态度消极,初步分析其平均得分为2.6。学生承认自己上课存在早退、迟到等现象的平均得分为2.3,且男生学习的积极性远低于女生;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认为学习方法的正确应用以及自我有效管理对学习成效有很大影响的回答中平均得分为3.6。但同时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部分学生自身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没有学习计划,不擅长独立思考,只是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基本任务为目的,学习进程一味跟随教师的讲解。

4.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学生学习能力考查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河西学院大学生总体学习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意识,对相关研究工作有一定兴趣。但笔者认为,这也表示学生对学校学术氛围的不满足,因此学校也需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当前河西学院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1.缺乏全面、系统的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本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当前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优良的学风建设必然建立在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之上,也只有全面、系统地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传播。现阶段,我们已意识到大学学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未来的发展。具体来说,大学学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各管理部门对该校学风建设认识不统一、对于学风建设的具体细节没有总体规划或不能落实。(2)在学风建设中,教师、学生之间地位与作用不明确,没有具体任务指引,学风建设工作繁多,后期效果检查工作明显不足。(3)缺乏整体合作机制,各部门局部工作较多,但缺乏整体谋划,没有形成合力。

2.学生心理特征导致出现的学习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具有思维活跃、理想抱负远大、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极高的优点,但存在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缺点,且心理承受力不强、情绪控制能力差。此外,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也使得大学生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诸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方面极易出现浮躁、缺乏耐力等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承受不了强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最后导致自卑、自弃、厌学情绪的产生。同时,大学生受群体行为的影响较为突出,同伴的不良学习习惯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不良的学习风气常使一个宿舍甚至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直线下滑。

3.思想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上文提到,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清晰认识和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一旦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热门程度不高或失去兴趣,便会出现厌学现象;部分学生也会因为学校所开课程对今后的工作和自身发展没有较好的效果而导致学习动力的缺失。笔者以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的狭隘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畏首畏尾,缺乏勇于拼搏、刻苦钻研的优良学习作风,学习上不深入探究,只为完成任务,更有甚者只是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导致懒散、浮躁的学习风气盛行。业余时间,部分学生选择游戏、电视等娱乐项目打发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学习、阅历等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学生,也过多局限于计算机、英语等过级任务的要求中,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简单。

五、加强河西学院学风建设的相关建议

1.更新教师观念,善待学生

高校教育者应当意识到,大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为未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社会日益发展,大学生的思维也日趋新颖,他们往往具有阳光、活泼、思维活跃的特点,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进入学生生活圈,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心态,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走向健康、走向成熟。此外,高校教师需从根本上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耐心指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和求学的热情。此外,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学校各领导及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学风建设就应当严格教学考风和学习纪律。只有如此,才能将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在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下,严苛的教学管理机制往往会引来外界的非议甚至干扰,尤其是面临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实质性要求提升(具有较高的回报率)的问题,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科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压力巨大。如何考虑严格管理与学生短期教学同长期利益的关系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只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才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学校还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教学规范,完成课堂教学、实习考试等任务。此外,教学管理部门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严管理、弘扬优良学风;设立奖惩制度,明确责任,趋利避害。

3.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学风建设,需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育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和基地,校园布局、建筑风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社团组织及其活动给高校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平台,对于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日常教育方面,课堂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以课堂为基础的日常教育中,需重点考虑规范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两个部分,注重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学生形成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同时,还需加强法纪法规和诚信教育,为优良学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4.转变教风,深化教学改革

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转变教风就是要求高校在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的同时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尤其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教学素养等方面培养,只有良好的教风才能全面带动形成优良学风。深化教学改革,即要求高校将提升人才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制订适合社会发展的培养方案、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内容及课程,在教学课程和模式方面,做到去旧迎新,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为目的,课堂上做到严格要求,进而加强学风建设。

六、结语

总体来说,调查结果显示河西学院学风现状良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处于较为认真阶段,但部分学生依然存在W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学风建设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此,笔者认为,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应教学机制、营造优良校园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史宏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徐子勇.地方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3):111-113.

[3]王志强,胡礼祥.高校学风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

[4]王皖兰.当前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皖北片高校学风的调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4):59-61.

篇8

【关键词】新时期 高师院校 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创建优良学风,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育人工程。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有些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心,大学期间通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高校学风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学校的各级人员要摒弃急功近利和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把良好的治学精神与正面的科学态度传递给学生,力求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的作用,大学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履行大学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高等教育处于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适应期,生源总体质量有所下降。这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录取成绩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上,使得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不良学风的表现主要有学习纪律涣散,上课迟到缺勤现象普遍;课堂纪律松散,玩手机、睡觉、讲话。考风不端,投机取巧,总之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积极性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来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不良风气和思想渗透到高校中来,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学生。比如很多学生旷课在外打工做兼职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不乏有学生图虚荣,这对学校的学风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急功近利、心态浮躁,重科研轻教学,一心搞项目,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在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风建设产生很大影响。

(二)高校管理制度制约

目前高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势必影响学风建设效果。如:学校各部门对学风建设没有形成高度一致认识、任务和职责不甚明确,缺乏总体规划、整体协调;针对学生的教育动员多、工作部署多, 落到实处少。在师资队伍、师德、教学管理等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侵蚀高校学风建设,这些负面效直接对学校和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学生个人主观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年龄,如果理想和大学现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难免易产生心理落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律性。学生间的跟风效仿和不良习惯也影响学风建设,不良班风和宿舍风气会导致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沾染逃课、上网、打牌、喝酒等不良习惯。有些大学生个人较功利,无法承受学习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压力,感到困惑迷茫,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注重追求个人实际利益,想的是如何走捷径,混文凭,投机取巧,这些不良风气势必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全校的学风建设。学生处应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全民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 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完善奖励制度、考评体系、服务体系入手规范学风建设工作程序,明确学风建设工作职责,探索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营造良好外部内部环境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促进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努力开展和谐校园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文化景观和识别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区图书馆、校史馆、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在学生集中地方,悬挂教学名师、著名校友等宣传海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三)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要把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学生成长,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实行年度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努力钻研业务,夯实专业基础,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学风评估指标体系,以对学风建设起到长期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四)加强导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新生抓起,发挥辅导员和宿管的作用,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完善的导学机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完善落实学生课堂管理制度,教师抓好课堂考勤、严格课业要求,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和学术道德,杜绝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现象,引导学生在学风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重视党员、学生干部和团组织的示范作用。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各部门协作配合,把学风建设当作工作之重,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学风”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学风特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面貌;而广义上的学风则包含了更加宽泛的主体和内涵,具体而言,“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2],它既包括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又包括教师的治学风气,乃至整个学校的学术风气。学风是一所高校在历史积淀和传统传承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和治学精神的总和,是大学治学风格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与保障,也是大学活的灵魂。具体而言,学风在内涵上又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健康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格的学习纪律等。”

二、理性回归: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1.学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西方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已经构建了十分完备的学业指体系,对比而言,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学业指导工作从整体上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具备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学业指导大概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4年上海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开设学习方法课为标志。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优质化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和重视。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这一文件的颁布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高等教育阶段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生发展制度,但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及开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业指导意识,并开展了一些零碎的学业指导活动,如通过讲座的形式介绍专业学习方法、通过开设专业简介课程的形式做了一些学业指导、通过新生教育活动进行专业简介等。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借鉴西方高校的书院制,如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都先后尝试实行大类培养的住宿制书院培养模式,清华大学也于2014年9月27日开辟了通识教育的试验田“新雅书院”,至今为止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将学业指导纳入了课题体系,学业指导工作正在国内高校引起一股热潮。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学业指导制度虽出现了各种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初期发展,但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学业指导活动大多是偶发性的,缺乏宏观规划;学业指导开展形式单调;学业指导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自学技巧和自我规划意识。”

2.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高校的学风建设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向上的,是比较乐观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仍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但是,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不甘寂寞,坐不了冷板凳。(2)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个别学生自命不凡。(3)诚信意识弱,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下降。(4)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如不按时作息,有的学生热衷于做生意、打工等”。此外,“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没有兴趣;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使得学生忽略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等现象也是当代中国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困境。国内高校学风呈现总体形势较为乐观但在一些层面上问题凸显的现状,其实并不是一个偶然性的、孤立性的突发问题,究其实质,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是多方面问题合力的结果。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1)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在生源质量上参差不齐,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境;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试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学生素质十分的不全面、差距拉大,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定位带来了新的挑战,两头学生和中间学生三个群体的差异大,整体的学风建设很难有效的铺开。(2)利益导向心理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加大了各专业的培养难度;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稳固,很多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入大学后在专业选择上缺乏主见,以利益为导向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热门专业招收的并不一定是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冷门专业的生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学风建设面临一定的困境。(3)“学分制的推行,造成学生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4)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学校课程考评机制上的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课程设置上,学生可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并不多,80%以上的课程都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这样一种课程设置在客观上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学业考评上,考评指标和考评方式较为陈旧、固化,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生群体复杂性:更多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高分的追求动力在减弱,价值取向多元化造成他们往往以就业为指挥棒,对所学课程有所取舍”。(6)在目前国内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与“引导”的偏差。“只是不断加强强制性管理,忽视引导性教育。希望加强对学风不良者的处罚来‘杀鸡儆猴’,以提高学生的学风,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价值上认可优良学风建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的学风建设。

三、逻辑整合:以学业指导促学风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充分的内在关联性。学业指导是高校以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和目标为宗旨,以在学习以及与之相关的方面提供给学生指导和帮助为手段,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来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活动参与的双向主体,主要围绕着学科学习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个人发展规划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学业指导。把学业指导与大学的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者都是以学生的学业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导向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共进为实践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业指导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风,长效促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具体来看,完善学业指导与加强学风建设在内在逻辑上具有四个方面的共通点:

1.实践目标的同质性

学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指导活动,其目标是在于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有价值的高等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学风建设是一种旨在通过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的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的锻造、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的强化、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实现学生最终的成长和成才。由此可见,虽然二者工作的切入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内在的实践目标上都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育人功能显著,具有同质性。

2.服务对象的一致性

学业指导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解决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学业指导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一对一形式的专业指导。与此同时,学业指导也会适当注重学生的群体特征,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对口指导,如国际学生的学业指导、女性学生的学业指导、首代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的学业指导等。学业指导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充分考虑其个体性与群体性,展开了丰富、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风建设的服务对象也是全体大学生。学风建设践行过程中参与者是大学生、受益者也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落实需要每个大学生去努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凝结成一股好的学习风气。然而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也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我们需要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和思考,以个体特性为出发点来进行学风建设。此外,在注重个性的同时,我们又要充分重视学生不同群体的特性,抓紧两头、夯实中间、已优带差,建设良好的大学学风氛围。由此可见,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是具有充分的一致性的,二者都是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

3.工作内容的融通性

在工作内容上,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具有充分的融通性。具体而言,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学风建设,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或者与学生的学习相关的方面为工作内容,实践有效的学业指导和良好的学风建设的教育目标的。学风建设大致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质量、学习诚信、学习文化和学习氛围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和学习氛围。学业指导工作内容虽然要比学风建设的内容要宽泛,但也是以学生的学业发展为核心展开的。这种指导囊括了明确学生学习态度的指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咨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交流、教导学生学术道德的经验分享等。同时,学业指导还可以通过针对学业上有问题的弱势学生群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诊疗,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生与生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在无形之中有效地实现了学风建设,二者在工作的内容上具有典型的融通性。

4.价值原则的统一性

在价值原则上,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都是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意识,具有价值原则上的统一性。“学业指导工作从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开始,将伴随他们大学四年的成长,从最初的专业介绍、课程介绍,学校相关政策介绍,到后来贯穿到专业学习指导、课程学习指导、科研发展建议、国内外进修引导、个人职业规划等教学过程,学业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必将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学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业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倡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发展,是“以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和特性,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重要教育举措;是一种大学师生积极构建的自我发展环境的文化存在方式,其价值导向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将是学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具有典型的“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意识。

四、路径探索:以学业指导促学风建设的举措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正处于向西方借鉴经验的发展起步阶段,完善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因此,以学业指导的完善为路径来实现高校学风建设的优化,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看,实践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高校学业指导,建设一支高效、优质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

导师是学业指导的灵魂,国内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根基浅、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一支高效、优质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功底、学术素养、道德情操、价值追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这样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就不能实现对学生学业的有效、科学指导,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及与学业相关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学业指导制度在高校没有办法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强大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具体来看,要通过学业指导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落实学业指导中教师队伍的组建问题。第一,高校应当在人力上投入充分的支持;确保参与学业指导的教师都是各个专业领域较为杰出的学者。第二,高校在物力上要予以充分的保障;学业指导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和器材资源。第三,高校在财力上要有足够的支持;学业指导的教师要能全身心投入学业指导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很好的实现学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运转,这既需要高额的薪资保障又需要制度建设的经费保障。综上,高校只有投入充分的人、财、物的资源合力支持学业指导工作,才能确保高效、优质、专业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组建,才可能实现让学生享受到最前沿、最专业、最有效、最科学的咨询与指导的目标,促进高校的优质学风建设。

2.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建设,以系统、规范、科学的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与国外高校完备、先进、成熟的学业指导工作相比,我国的学业指导工作实施举步维艰、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制度不完备,制约我国学业指导水平。没有规范、健全、有效的制度保障,学业指导工作收效甚微,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业指导模式,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具体而言,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是由组织机构体系、队伍体系和课程体系共同构成,我们可以实现西方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经验的本土化,把西方的原理、方法与我国高校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尝试设立专业的学业指导中心或者学业指导办公室。在此基础上,以这样的机构为依托,配以专业的学业指导教师、专职的工作人员,把高校现有的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制度适当的融通起来,构建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学业指导制度。只有在此基础上做学业指导,学生才能获得高效、优质、科学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业,学会更好的学习,这对于高校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

3.以学业指导为契机,全面打造“以生为本”的服务机制

学业指导践行的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追求的是高校“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在学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学业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性,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发展,学业指导强化的是一套“以生为本”的服务机制,学校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导师和辅助者。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全面的、个性化的、高水平的学业指导,得到教师的专业支持和帮助,在习得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业规划提供直接有效的系统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更加优质的学风建设。学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渠道,“以生为本”的学业指导服务机制的实践过程也正是提高学风建设水平的过程。

4.整合学业指导、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篇10

【关键词】学风与班风建设 实际作用 建议 保障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建设,它通过集体氛围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教育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良好学习风气得到进一步加强,保证了优良班风的形成。优良班风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平时认真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学风建设。

因此,加强班级建设,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速发展阶段,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校在应对外在社会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迁,内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就业等方面均迈出重大改革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固有的班级职能开始有所削弱,班级集体意识渐渐淡化,如何有效进行优良班风与学风的构建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与意义

笔者采用实际调研的方式,以年级、班级为单元,对学生分层次进行座谈调研,将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如下:

1、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对金融学1202班同学的调研中,80%的同学认为本班良好的班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优良班风、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根本性、长效性的做事做人的科学指导,使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风气,排除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的生活秩序、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2、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实现班级学生间的资源共享

经过对班风较好班级学生的调研发现,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们总会自发组建学习小组,在复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总是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类似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复习效率。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方法的沟通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3、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班级凝聚力

经调研了解到,在有优良学风与班风的集体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会自然的有一种优越感。学风班风越好的班级,学生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自觉地努力去维护集体的荣誉,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优良学风与班风有助于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绩差生,笔者在2012级展开调研,在优良学风与班风的引领下,一些之前沉迷于网络的绩差生能够主动放弃虚拟世界,主动按时上课,参加晚自习,同时主动参与学院、学校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优良学风与班风的构建有助于转变问题学生的不良心态,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5、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良好的院风

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最小单元,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年级甚至整个学院的风气,良好的班风能够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特有的气质,每一个班级都代表着学院特有的精神,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特有的院风。

三、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建议

1、从绩差生入手开展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校园里,绩差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他们班级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若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会严重影响班风与学风。因此,探讨引导绩差生转化的策略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意义重大。

(1)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用“赏识教育”铸就人才

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成绩差不代表不能成为可造之才,绩差生们往往头脑灵活,活动能力强,若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走上社会后他们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对待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心态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他们进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迈向成功。

(2)搭好家校联系帮扶平台,走“跟踪式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我院要求辅导员老师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与绩差生家长电话交流并发送本学期成绩单,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请家长及时干预,使学生在问题面前能最快地得到学校及家人的帮助与指导。“走近方能走进,了解才能理解”,每年假期,辅导员们都要走近学生家中,踏上“暖心之旅”。

2、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干部,加强班级干部培养,明确班级干部职责,建立班级干部监督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人,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优秀的班委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生命力。

(1)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

从班干部任职要求的角度看,选拔班干部尽量从以下几点考虑: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政治素质高;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方面的特长。

(2)加强对班级干部的考核和培养

为了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笔者所在的学院拟定的班级干部考核细则,将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项任务上,为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方向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学院还制定了相应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期考核一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将做停职处理。对于考核优秀的班级干部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每年学校优秀干部等荣誉的候选人。

当前高校对班级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指导力度严重不足。笔者所在学院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①善于团结同学,打好群众基础;

②热心为同学服务,乐于奉献;

③善于做思想工作,关注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④培养创新意识;

⑤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完善年级班级评优激励机制

除了学校每学年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的评选之外,我院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有优秀班级的评选,对学习风气好、学习成绩好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并且选出先进班级代表现场发言,进行班级建设经验介绍。当前我院应在保持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班级评优激励体制,例如在评优过程中增加公开答辩的环节,制定规范的考核量化条款,采取问答式的方式,依次逐项进行加分,综合评选出优秀班级。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党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严把成绩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

要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入党,将考察对象的学业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核,在团支部推优阶段,递交入党申请书三个月后被支部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团员,学习成绩应在班级排名前列;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考察对象除表现优秀,学习成绩排名前列,不能有重修外,还优先考虑是否通过计算机二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预备党员考察阶段,考察对象平均成绩、过级情况要进行公示,考试出现挂科者,将延长考查期限,继续出现挂科现象者将不予转正;在正式党员培养教育阶段,考试出现挂科现象将给与告诫处理。

(2)完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的量化考核制度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实行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细则包含学习成绩、寝室卫生、各项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等项目,每学期通过班级团支部与辅导员老师共同为积极分子量化打分,对于量化考核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将停止发展。事实上,此考核制度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努力培养胸怀正气、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3)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党建促学风、促班风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党员可谓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积极分子的推荐阶段,他们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带着这份信任,他们走进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走进预备党员考察阶段,直至发展为正式党员。积极引导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类似于“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党员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为学生服务,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5、以优良学风为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里,大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激励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明确大学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转变学习风气,不断充实包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在内的知识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与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助力推动学风、班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6、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活动是增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载体,要营造良好的班风是离不开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参与指导,班级干部要积极发挥核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策划,组织设计好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沙龙、文体活动、郊游聚餐等。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学校、院系开展的各式各类集体活动,特别是体育、文艺等一些竞技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风建设极其有效的途径。

7、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丰富加强学生工作,利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前沿阵地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人格的塑造者对班风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首先应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团结班干部,带领班集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风建设计划,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其次,辅导员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引领上,因此,辅导员、要抓好主题班会建设,有计划、目的地设计和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设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由高年级的优秀班级干部担任,他们对于新生班风的塑造有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新生班主任的选拔及培训过程中要严把关,重引导,使他们在新生班主任这个平台上真正发挥“引导员”的作用。

8、加强班级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笔者所在学院拟定并开始实施的《班级干部职责及考核细则》中针对生活委员工作职责的描述中提到:搞好班级文明寝室建设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寝室文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特色的寝室文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优良学风与班风创建的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学院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上述一系列的创建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议能够顺利实施,笔者所在学院拟定了一套涉及三方面的监督考核制度,分别为《班级干部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党员、积极分子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条例》,这套制度尚在试行阶段,今后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2、辅导员在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员的作用

以上三方面的考核细则及评比条例事实上是辅导员老师与主要学生干部多次互动后建立起来的,互动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能够在思想上对学生干部进行及时的引导;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更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与学生干部一同修改完善制度。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对学生干部的多次培训过程。

3、学生参与学院考核机制的建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在监督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充分听取学生干部的意见,当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漏洞时,学生干部会对自己主动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主动完善制度;在学生干部量化考核的环节,笔者所在学院还同时对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积极发挥每名同学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班级的发展,积极踊跃的为班风建设出谋划策,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高校班级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载体,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创建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组织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带领班集体成员确立清晰的班级奋斗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学风班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力塑造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有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4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