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规划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工程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工程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给水排水 市政工程规划 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系统工程等,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工程基本上都是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和设施,我们统称为“市政工程”。市政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与城市规划脱节等尴尬。笔者以广州中新知识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为例,浅议市政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中新广州知识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概况

1 给水工程规划概况

结合国内外供水系统建设经验及供水系统发展趋势,知识城规划建设两套供水系统:净水供水系统和再生水供水系统。

(1)净水系统

知识城南北两端设置净水站,对境外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向规划区内供水,区域内设置一座净水加压站。构建城乡统筹、一网分区供水、节能减排的供水系统。

(2)再生水系统

知识城再生水厂与污水厂合建,在九龙水质净化一厂和三厂内分别建设九龙再生水厂一厂和三厂。

知识城远期总用水量达26万m?/d。根据各水源工程实施及规划情况分析,本规划水源方案为:北部净水站由北部水厂供水;南部净水站由新塘水厂供水;

2 排水工程规划概况

知识城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采用分散处理方案,钟太快速路以北片区污水排入九龙水质净化三厂。钟太快速以南,知识大道以北片区污水排入九龙水质净化一厂处理。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范围划分为14个雨水分区。本规划设置14座雨水调蓄池,11个下凹绿地。

3 给排水规划对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的支撑和限制作用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持要素。城市的发展对水有很大的依存性。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中新广州知识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对城市的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建立两套供水系统、建设雨水调蓄池等技术手段,以达到供水可靠、排水无污染的效果。

水虽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它有其自身的循环补充过程,过度的开发而不保护将造成水资源及其循环系统的破坏。通过中新广州知识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明确规划区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情况,合理确定了知识城用水量规模,对知识城城市发展规模提出限制要求,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市政工程各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给水、排水工程为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统一安排,从时序上保证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不是各自孤立的不同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在规划过程中若是未能够深入研究城市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与给水、排水系统的关系,忽略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就会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在规划的过程中须对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才能达到整个给水排水系统的最优。

同理,市政工程各专业规划间从来都不是各自孤立的系统。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和经济关联性的不断增强,市政工程各专业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市政工程应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各专业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只有对不同专业间的工程系统,以资源共享、综合协调等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各专业的协同效力,进而加强城市之间相互作用,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

5 市政工程规划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市政工程规划是一个由各个专业规划组成的系统规划和综合规划;市政工程的各专业规划则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下,根据本专业规划的任务目标,结合城市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本专业规划的理论、程序、方法以及要求进行的规划。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设施。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市政工程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市政工程各专业向城市提供的资源,直接参与了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各项系统功能的主要承载体,社会发展要求其容量及质量与城市人口、产业生产能力相匹配;相对的,资源环境的有限性则要求城市建设过程应顺应自然、符合生态规律。

市政工程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市政工程规划可以说是城市规划保持“健康”的“控制器”。

结语

综上,市政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有机融合;而城市总体规划也应与市政工程规划的各项内容紧密结合,贯穿始终,从而形成互为制约、互为作用、互为促进的城市系统综合规划。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应重视并充分发挥市政工程规划“控制器”作用,引导城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合理开发建设,加强和保证对环境资源保护和建设的投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未来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之路》排水委员会第四届第二次年会 龙瀛.

篇2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计;城市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系统、用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回用系统和雨水系统,但现阶段由于缺乏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从而导致现有水资源消耗过大,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乃至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认真思考与解决现存的问题,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三个子系统。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相互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市政给排水工程宏观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排水工程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的确定。

给水处理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在于目标能得以实现,构思能得以表达,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加强内部工种联系,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和正确的方式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制订。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单一的就事论事、稳定一成不变的,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工程。

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控制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需要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需要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二、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问题的对策

城市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统以及其各项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十分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节水、水重复利用等方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制定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供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等。对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经常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中要注意管网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其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加强水量预算、水量预测是给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对水资源的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依据,具体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改革开发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的发展,使供水量也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发展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进行预测分析。

城市给排水系统应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给水和排水是统一的,人类社会对水的使用应顺应这一过程。在用水之后,必须对水进行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则累积的大量污染物将超过水环境的容量,导致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现象,最后破坏水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控制城市给排水系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途径有:一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二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三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再生水重复利用子系统。加强节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复杂工程,在规划与设计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问题。高质量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不仅是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城市面向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胡开林城镇给排水工程技术和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竣工

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是对已经施工完成的建筑项目进行规划审核,对工程中的各种建筑物进行测量验收,并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工程的各项标准以及测量的依据,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评定依据。在测量时,数据必须精确无误,为竣工验收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保证工程项目可以安全的投入使用及规划的符合性。

一、测量内容

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可以分为外业测量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比较及室内数据处理。室外测量主要是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测量采集以及按照工程图对工程地形进行测量。而室内分析比较主要是在室外测量的基础上,对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形成竣工测量报告。

具体的内容主要有对工程地形竣工的测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平面空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竣工地形测量、地下管线测量、竣工建筑面积测量、建筑三维模型制作。

建筑物的整体平面位置测量、室内±0高程测量、室外房角高程测量、与竣工建筑相关的地下管线测量、周边关系测量、绿化及附属设施测量、永久性的围墙测量、对规划信息有直接影响,应作重点编辑处理,最后编写测量报告说明书。

二、测量的要求

1.测量资料的收集

在测量前应该收集各种资料包括:工程规划资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工程总平面图、工程施工图、放线资料、建筑周围地形图、所有建筑平面图、技术说明资料、测量控制点、管道施工图以及线路图等。对这些资料收集完成后,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及数据,结合规划竣工测量的目的和意义作出具体的测量数据采集计划或技术工艺流程,对大型工程需进行专业设计。

2.平面控制测量

进行竣工测量前需进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平面控制测量一般在城市基础控制网上进行图根控制加密布设,其次是在高等级施工控制网上进行加密布设图根控制。以此作为竣工测量的依据。测量方法目前主要有附合图根导线和GPS RTK两种方法。

竣工测量的精度要求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一致,主要采用的现行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根据规范,图根点平面位置精度为其点位相对于上级接测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等于图上±0.1mm。对测图比例为1:500的竣工地形图,则图根控制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5cm。以2倍中极限中误差为测量绝对差,极限差值为±10cm。

平面控制点密度以满足竣工地形图测量要求为主。

3.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要求在城市四等及以上高程点进行接测。一般水准线路应沿图根导线线路进行控制或者接测到图根导线起点以三角高程形式进行传递高程。形成附合图根三角高程水准。根据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图根点高程测量精度是其中误差不应超过±0.1倍基本等高距。对测图比例为1:500的竣工地形图,则图根控制点高程精度为高程中误差±5cm。以2倍中极限中误差为测量极限差值为±10cm。

4.竣工地形测量

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后,即进行竣工地形图测量。

建筑工程竣工重点是竣工建筑物及其周边关系建构筑物的角点、拐点及悬空投影,其次是各种地下管线井。其次是竣工建筑周边道路交通要素细部点,它们平面测量精度及高程精度决定建筑竣工测量的最终数学精度。

根据国家《工程测量规范》,1:500地形图,一般地物点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相对于图根控制测图点)不超过图上±0.6mm,即不超过±30cm,以2倍中极限中误差为测量绝对差,极限差值为±60cm。具体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竣工建构筑物高程测量中误差以不超过1/3基本等高距,则其中误差应为0.16m。

对细部坐标点的点位中误差及高程中误差则要求高很多。一般对竣工的主要建筑和对规划四至关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角点应按细部坐标点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具体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由上面二表可以看出,坐标点与一般地物点的测量要求相差极大。

5.地下管线竣工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是竣工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管线主要包括为建设工程配套安装的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等类型。地下管线同样是规划要素之一。因此竣工测量资料同样是各种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适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其质量要求主要有探查工作质量及测量工作质量两方面。其精度包括探查精度和测量精度两方面。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探测精度:平面位置限差:0.1h; 埋深限差:0.15h。单位为cm。(式中h为地下管线中心埋深)

明显管线点实地量测量埋深中误误码差不得超过±5cm。

地下管线点测绘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超过±5cm。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3cm。

6.建筑面积测量

建筑面积测量遵循《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面积计算与否、面积如何计算均与四大条件相关:(1)利用条件,即设计利用与否;(2)顶盖条件,即有无永久性顶盖;(3)围护条件,即有无围护结构;(4)空高条件,即建筑物空间高度(层高或净高)。净高仅针对坡屋顶式的建筑,如单层建筑坡屋顶、多层建筑坡屋顶、场馆看台下等。层高却是针对平顶式的建筑。

7.建筑三维模型制作

建筑三维模型制作主要采用野外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各要素相互间的几何拓扑关系。

三、竣工测量作业程序

1.建设单位委托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相关规定,竣工测量的任务是由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测绘级别和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不具备相应测量绘资质的测量绘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接受相应级别规定的测绘任务。以确保测绘成果的质量,维护测绘行业的良性竞争。

2.资料收集、编制测绘方案

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接受建设方的测绘委托后,首先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并详细分析收集的资料种类,质量状态,确认所收集资料的精度及可用性。根据收集的资料的情况,结合测绘现场的具体自然地理、交通情况及测量量工期,确定测绘方案,必要时进行方案设计或技术设计,确定相应的工艺流程、技术路线、各项精度指标、质量控制及检查验收、资料成果提交等各项技术要求。

3.控制测量的实施

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测绘方案设计,进行外业测量绘的实施工作。控制测量主要过程包括的选点、观测、记录、自检、计算、检查。竣工测量的控制可采用图根导线作为平面控制,图根控制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图根导线的线路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等主要技术要求。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或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两种方法。其中目前最常用的是后者。

控制测量的成果必须由生产部门的质量检查人员检查合格后才能提交下步工序使用。控制布设完毕后,进行竣工地形测量及地下管线测量工作。

4.竣工地形测量实施

竣工地形测量外业主要任务是采集相关测量数据,主要要素包括竣工工程相关的地形、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及管线工程等。测绘方法主要有平板测图法、纸质地图数字化扫描成图法、全站仪测图法、GPS RTK测图法、全野外数据采集测图法等。目前采用较多是全站仪测图法、全野外数据集集测图法。现在重点对后者进行分析。全野外数据采集配备的外业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传输线或蓝牙传输法进行数据传输。掌上电脑收到数据信息后及时进行测量数据的连线、编辑等简单及时的数据处理工作。回到内业后将掌上电脑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数据格式的转换工作。经过数据编辑处理、几何图形编辑、测量要素的分层、分类处理,同时对各种元素的属性信息输入处理,必要时还应进行属性编辑工作。经过上述技术处理的数据后应进行数据的接边工作,接边包括数据信息接边及属性信息的接边处理。最后进行分幅裁切用于对外提交及归档备查。

5.地下管线探查测量工作

地下管线探查测量工作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包括探查和测量两部分工作。针对探查仪器的不同,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法、工频法、直接法、夹钳法等方法进行探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均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先主管后支管”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下管线探查、地下管线点测量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编辑、编绘成图、地下管线成果输出、质量检查等工作。

6.建筑面积竣工测量工作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情况下按如下规则进行面积计算和判断面积计算:

(1)设计不利用或没有永久性顶盖的建筑,一定不计面积。

(2)设计利用、有永久性顶盖的建筑,必计面积。

(3)设计利用、有永久性顶盖、有全围护结构、层高≥2.2m或净高>2.1m,如果以上四个条件同时满足,计算全面积。

(4)计算半面积只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设计利用、有永久性顶盖、有全围护结构、层高

②设计利用、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层高≥2.2m或净高>2.1m,如果以上四个条件同时满足,计算半面积。

上述净高仅对坡屋项房屋空间结构而言,而层高是针对平屋顶或平屋面空间。

7.三维建筑模型建立

三维建筑模型建立的主要工序包括准备资料、数据采集、属性录入、模型制作等工序。

四、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1.“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在竣工测量时,为保证测量数据及图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要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应严格控制进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生产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成果最终检查。对于大型竣工测量工程还应提交具有测绘质量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单位验收检查审核。

质量过程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外业操作的过程控制及内业数据编辑处理过程控制。测量人员应严格依据相应的现行国家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量区域的地表情况全面、准确、细致的反应到地形图中,做到测绘数据无差错、数据无漏测、操作规范等。外业进行竣工的测量时,可以采用便携式计算机及掌上电脑记录贮存测得的数据资料,也可采用全站仪的内存记录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采用相应的软件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进而数据编辑,生成图形,数据接边及图幅裁切;提交质量检查人员对测绘工作过程及数据检查,确保获取数据资料过程及数字地形成果准确性。

2.过程检查

由质量检查人员把通过过程检查、数据成果进行内业全数检查及外业实地测量检查或巡视对图检查,从而保证地形图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质量。对检查出质量问题的地形图,质量检测人员填写检查记录,提出整改意见,交回生产作业部门或作业人员限期整改;对整改后的地形图由检查人员检查整改情况,并作好记录及签署,并编写检查报告,同成果数据一并归档。

3.成果数据最终检查

成果数据最终检查指的是在测量工作中,对经过生产部门质量检查人员的过程检查后取得的测量成果,由测绘作业单位的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如总工办)进行的成果数据检查。主要检查生产部门执行事前的项目设计或者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检查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记录,使用的参数是否正确,同时还应检查生产部门检查人员的过程检查报告,检查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此外,成果最终检查还应根据相关规范规定进行外业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的样本要符合相关规定。经过内外业检查,编写成果最终检查的检查报告,对成果作质量评定,确定质量等级。最终检查报告同测量成果一并归档。同时对检查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退回生产部门进行整改。

4.成果验收

针对大型竣工测量工程应提交具有质量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验收。以确定质量等级,并出具质量鉴定报告。

五、竣工测量报告

在竣工测量工作完成后,要编写检查报告、技术总结、竣工测量报告。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规划工程竣工测量时必须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依据测量的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测量,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准确合理的对竣工工程进行测量,并做好数据记录,保证测量的质量水平,必须达到合格的标准。在竣工工程测量完成后,由相关人员编写具体的测量报告以及质量评定报告,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参考依据。在进行测量时,一定要选用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竣工测量队伍更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魏福银.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探讨[J].城市勘测,2010(4)

[2]刘涛.探讨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实施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

[3]田风勋,孙建军.关于城市建筑物竣工测量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5)

[4]《城市测量规范》及《工程测量规范》

[5]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2012年测绘出版社。

[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53-2005

篇4

关键词:给水工程;重复利用率;水资源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给排水工程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编制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有些细则要求是很难规划合理的,下面择其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给水工程规划的问题

1.1 合理选择城市的给水水源是给水工程规划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按常规,必须掌握现有的水源情况,然后以现状为基础,再科学地预测未来,但事实上以现状水源预测若干年后的变化却是十分困难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甚至严令建造污水处理厂以确保水体恢复生机,但具体到各级地方政府,也许由于经济及其它种种原因的制约,往往执行的力度很小,而且很多城市根本就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均直接排入水体。因此,在我国目前国情形势下,一般认为水体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好转的,规划新的给水水源只能跨地区、跨流域去落实。或者就在现状水源中取水经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标准,但这种做法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投资和昂贵的运营费用。然而上述两种规划思想虽然都可以解决水源问题,但如果若干年后,本地区的水环境有显著改善,岂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1.2 细则中要求在规划中确定“取水方式”、“净水方案”和“水源井位置”,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要确定这几项要求,就必须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分析、水质化验、勘察测量等大量基础资料,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而这些恰恰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阶段的内容。另外,细则中要求工程规划的图纸中,除标出管道位置和走向外还要给出“管径”。但由于在总体规划阶段,很多因素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要给出比较正确的管径是比较难的,但为了不违反规范,而委托方又认为越细越好,有的规划人员就根据总体规划中界定的不同性质用地估算出管道的沿线用水量,进行流量分配和管网平差。这样求出的管径到底有多准确,就不得而知了,有时有可能还起到误导作用。

1.3 确定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压通常是根据城市最不利点和所需的自由水头进行管网平差决定。但现状是多层建筑普遍设置屋顶水箱进行昼夜用水调节,这种模式可以调节自来水厂的昼夜负荷变化,在较低水压情况下就可以满足居民用水的压力要求。但是屋顶水箱供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在总体投资上并不经济,而且有碍观瞻,其次是维护管理不便;更令人担心的是水质得不到保证,易造成二次污染。衡量利弊得失,显然是提高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废除水箱)为好。但水厂不希望提高出厂水压,认为水压控制在0.35-0.45MPa最为经济。另外,许多城市管道敷设年代已久,如果提高管网内压,易造成爆管事故。有鉴于此,在给水工程规划中,特别是近期规划,究竟是维持屋顶水箱的供水模式还是取消屋顶水箱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也是城市供水的诸多热点之一。

2.关于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不可预测用水量估算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在给水规划中, 这部分用水量一般取值为15%~25%,但如果考虑到中水回用到冲厕、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等方面, 上述用水量可以降低很多。在广州,凡是超过5 万m2 建筑面积的小区,就必须上中水项目,这就是一个很好节约水资源的办法。用一个20 万m2 建筑面积的小区举例,人口在5000人左右,按平均每天0.2T/d 的用水量,总需水量为1000T/d,排水量为850T/d(按0.85 系数),如果将850T 污水全部或一部分处理为中水,用于洒道路、绿地、景观用水、冲厕的话,每天就可以节约大约几百吨的水资源。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量, 现在江门水费已到2.5元/吨以上,而中水处理费用在1元/吨左右,推广中水回用是一个控制用水量非常有效的办法。在城市给水规划中,关于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不可预测用水量估算的问题,应结合这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合理降低规划用水量。就目前江门的实际情况来讲, 推广中水回用有几个客观影响因素,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水水质如何保鲜、清洁和收费过低。中水水质是一个技术层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保鲜的技术,在污泥池中用火山灰培育细菌,将培育的细菌循环到原水中,处理完后的水可以保鲜一个月都没问题。而收费则是政策范围,如果政府在这方面扶持的话,特别要对小区物业管理政策放开, 可以考虑在中水项目上实行灵活的模式, 发展壮大一批的中水处理、运行企业通过市场的行为节约水资源。所以在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计算时,设计部门应综合考虑中水回用, 降低用水需求, 规划局、自来水公司在审批时严格把关, 控制用水量。

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问题

工业用水在整个的城市用水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给水系统中的重复利用,不仅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一种措施,还可以提高环境效益,减少使城市水体污染的废水量。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是节约城市用水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的一些工业开发区中,特别是南方城市,水资源充沛, 自来水价格低,人们没有危机意识,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远没达到国家的总体水平50%~60%,更不用和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工业用地的用水量采用土地估算法。如果结合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土地规划用水量就会降低很多。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政府就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 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 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 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规定;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

4. 关于城市给水规划、设计应结合实际的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的布置,应密切配合城市和开发区的建设规划,作到通盘考虑分期建设,既能及时供应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的需要。重视城市规划法,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将各功能分区作细、做详,合理布置管线,预留好城市和开发区未来的发展空间。规划、市政等设计院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承上启下,搞出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控制性规划应结合总体规划,市政道路、给水工程设计应结合控制性规划, 小区或园区建设应结合市政道路、给水工程设计成果,合理布置管线,包括管径和埋深。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同时, 供水部门应密切配合施工,该预留的部位一定要预留,没有预留的采用顶管施工,尽量不要破坏原有的道路。目前全国各大城市中,“开膛剖肚”的工程比较多,这当然也有政府各部门衔接的问题,最为主要的还是城市给水规划、设计水平问题低下,没有结合实际状况,合理定位,合理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方案没有实际意义, 施工单位只有进行图纸变更,加上一些政府部门没有高标准、高起点邀请规划设计部门来做方案,或者是请不同的规划设计部门来做,中间没有衔接好,出现漏洞很多,虽然后来的方案很好,但脱离了实际情况,在实际施工时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哪里有问题哪里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给水排水工程标准规划应用手册[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篇5

南沙开发区位于广州市南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南沙区处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规划区内水网纵横密布,河涌、湖塘众多,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良好。气候较为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647.5毫米。

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为5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330平方公里),下辖“两区三镇”,分别是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管理区、黄阁镇、横沥镇和万顷沙镇。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2005年,广州行政区域调整,南沙成为独立行政区。2008年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南沙新区”概念提出,并被确定为粤港澳重点合作区。

目前,南沙地区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区内水、电供应充足。南沙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有万吨级码头。南沙地区已建成了十分方便和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区内还设有直抵香港的高速客船。

南沙作为滨海城市,主要面临的灾害为风暴潮、洪涝等灾害。为了保障南沙地区更好更快的建设和发展,南沙地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应建设安全的防洪潮、排涝等防灾体系。排涝工程规划要满足排涝要求,还要保障外江航道的畅通,保护内部河网水系。充分利用南沙区水系丰富的优势,利用河涌水网营造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城市风貌。排涝工程规划要协调各级管理部门的利益,协调水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水系保护的关系。

一、南沙区排涝的现状分析

南沙区地势普遍较低。仅在黄阁镇区、南沙经济开发区、小虎岛中部有部分山地,地势相对较高,其余地区地势低平。横沥、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龙穴岛为填海造地形成的陆地,地势普遍较低。

南沙区洪潮特征。南沙地区内江河水道,除三大口门为单纯潮区外,均为洪潮混合区,洪潮灾害分为两类:西部与西北部受北江、西江支流洪水威胁;东部、东南部以风暴潮灾害为主。

现状河道情况:南沙地区现状河道分布较密,黄阁镇、南沙经济开发区、小虎岛、沙仔岛、横沥、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龙穴岛之间被蕉门水道、洪奇门水道、上横沥、下横沥、凫洲水道等河道分割。黄阁镇、南沙经济开发区内部的水道呈放射状分布,其余地区的内部河道呈网状分布。内部河道的出口处均设有水闸和排涝泵站。现状排水管道情况:南沙地区现状排水系统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及现状污水通过雨污合流管道或地表径流就近排入河道。

南沙区排涝工程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现状水面率降低,调蓄能力减小。

南沙地区(规划控制区)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有相当一部分为围垦而成,以前的水面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潮位涨高进行潮排。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城市用地取代现状的农业区,区内大量可调蓄的水塘、低洼水域面积及农田被填埋成为建设用地,水面率大为降低。

(2)城市化进程对雨水与排涝影响较大。

随着农田减少,雨水产汇流条件有明显的变化。各种建筑物和路面、广场等不透水性人工构筑物大量增加,在同等暴雨情况下,下渗率明显减小,汇流速度加快,出口断面暴雨洪水流量增大。各分片雨水排入河道的情况与排水涵(管)规模和出口位置有关,组合后主河道洪峰流量增大。考虑洪(潮)水位顶托及内河涌洪涝水位增高对市政排水顶托的效应,暴雨主峰到达时出现“水浸街”的短时淹没灾害。

(3)排涝工程尚不完善。

现状堤防防洪潮标准为10~50年一遇的,未达到200年一遇的城市防洪标准。现状河涌调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雨水的调蓄功能。除黄阁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部分山地外,其余地区现状地面较低,雨季容易形成积水。现状河口处的水闸建设年代早、标准低,现状排涝泵站的能力不足,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日排干。实施中未达到设计标准。在位时造成雨水排放困难。

二、南沙区排涝工程规划

南沙区岸线长、河网丰富、河道淤积顶托、而且围垦土地多,排涝工程现状不能保障经济建设的安全,迫切需要做好规划。水利现代化是南沙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南沙区排涝工程规划有五项基本要求:确保防洪潮、排涝安全;利用好河涌、水域的功能;建设现代化排涝工程体系和管理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营造水乡景观,创建生态城市;协调各种关系,保障可持续发展。

南沙区排涝工程规划是“市政基础设施(总体)规划”与“水利规划(报告)”指导下的规划成果。对于南沙区发展中遇到的排涝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较为完善和全面的思路。

(1)确定合理的排涝规划原则。

南沙区排涝规划有以下总体原则:①完善堤防、水闸等防灾设施,同时也遵循生态和谐,不与水争地,让雨水有出路;②充分利用现有河涌、水塘及湿地的调蓄作用;③丘陵高地实施“高水高排”,引导山丘高地洪水直接排入河海,低区平原“低水低排”;④“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合理设置排涝分区和泵站,分片排涝、适度集中、统一调度、联合运行。局部填高,实现自排。

(2)选择合理的排涝标准及径流计算方法

选择排涝标准既要满足建设用地的要求,也要考虑经济评价。南沙规划城建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不成灾;沥心岛等农业区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l天排干不成灾。

排涝规划采用了水利规划的径流计算参数,包括:设计暴雨及设计雨型、设计洪潮水位、设计洪峰流量、调蓄+泵排区规划起调水位、调蓄+泵排区的调蓄水量、河道水位、规划地面高程。

(3)优化排涝工程体系、排涝分区及排涝方式。

根据南沙区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点,城市化后排涝工程体系主要由市政雨水管网、河涌、排涝水闸、泵站及人工湖(湿地)等调蓄区组成。在排涝工程系统中,水闸是防洪和自流抢排涝水的重要控制建筑物。区内河涌既是排水通道,也是区内主要调蓄区。如果排涝片中调蓄水面难以落实则需加大泵站规模。

根据南沙地区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布、功能布局,将南沙地区的排涝分区划分成8大分区,包括:黄阁镇区、小虎岛、沙仔岛、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沥北区、横沥岛、珠江管理区及万顷沙、龙穴岛。在每个排涝大分区中再根据地形、地势的特点,划分若干排涝小分区,并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排涝方式。

黄阁、南沙经济开发区中部、小虎岛中部为山区,规划利用山区现状7座山区水库起部分蓄洪的作用,并在山体周围设置截洪沟,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并且满足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及时排放的排涝标准,将山区洪水直接排入外江,减少河道及规划水面的调蓄压力及排涝泵站的抽排压力。排洪沟在排入外江的出口处设置闸门。

在低处的自排区,按照地形特点和排水分区,结合道路建设修建雨水管道,就近接入规划河道,或分散接入外江。

(4)完善排涝设施建设。

①水闸工程:在各规划河道出口处设闸,并设置排涝泵站,实现自排与强排相结合。闸门的作用是防风暴潮和排涝、通航和控制内部河道的水位,在潮洪水位较低时,打开闸门,使雨水通过内部河道直接排入外江;在潮洪水位较高时,关闭闸门,使雨水通过排涝泵站提升排入外江。外排水闸的防洪标准与堤防防洪标准一致。②泵站工程:泵站规模与围内可调蓄水面、洪水汇流过程、遭遇外江潮型等因素有关,根据水文分析和分区调算成果,在保证河涌一定景观水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有地面高程,最终确定设置21座泵站。

(5)整合河涌整治规划。

规划对规划区内的内部河道进行疏挖治理,并且适当增加水面面积,利用河道和规划水面增加雨水调蓄能力,内部河道应适当串联,增加调蓄能力和排涝的机动性、安全性,同时有利于通航的要求;河道两侧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和人文环境。

河岸整治基本保留现状主要河涌,结合规划道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对局部河涌作了调整。河涌两岸规划控制保护宽度为15m,以绿化保护带为主,结合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居民休闲场所。

(6)整合竖向高程规划。

南沙地区大部分地势低洼,属易涝地区,洪潮和内涝成为南沙地区的威胁。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堤防、水闸、泵站及调蓄湖面是南沙地区基础建设的重点。排涝工程方案、规模,不仅决定排涝工程本身的投资,而且影响到南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投入。

根据排涝方案,调蓄、泵排区的规划内部河道及人工水面的起调水位0.0~0.2米,调蓄水深0.7米,调蓄最高水位0.7~0.9米(珠基),按照超高0.6米计算,南沙地区蓄排区规划地面高程按照河涌最高水位加超高确定,最低应不低于1.3~1.5米(珠基)。重力流自排区的规划地面高程应不低于2.78~2.92米(相当于200年一遇洪水位)。

(7)排涝工程经济评价良好。

南沙区排涝工程的经济投入包括工程投资和年运行费。南沙水利工程属社会福利工程,不直接创造财富,其效益以其可减免的洪涝灾害损失和可增加的土地开发利用价值计算。

根据对蕉东联围的典型涝灾调查,在围内常年受涝灾损失情况见下表,其排涝效益可按减免灾害的程度估算。本计算是一种近似计算。只计算农田的排涝效益。而本规划的排涝标准,将农村转化为城市的标准,效益将更显著。

注:资料来自番禺市江河流域规划报告。单位面积的排涝效益=370.7/0.53≈700元/亩。

总体而言,南沙地区防洪潮排涝工程等水利工程属社会公益性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效益良好。

三、总结

南沙区排涝工程规划分析了内涝成因及城市化对内涝灾害的影响。经过调查分析现状排涝工程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蓄、排结合的排水系统总体布局方案,排水工程规模,投资估算,从排涝规划的角度出发,对南沙地区基建标高提出建议。

该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

(1)与南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与对接;

(2)完善并优化与南沙地区水利规划的衔接;

(3)完善对城市竖向高程规划的反馈与衔接;

篇6

【关键词】市政 给排水 设计一、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市政给水排水工程可分为3 个子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消防给水管、生产生活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给排水范围,预测市政给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一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概述

1.1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主要方面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可分为三个子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消防给水管、生产生活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给排水范围,预测市政给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2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原则

对于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应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协调好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城市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治污”子系统,“回用”子系统。二是坚决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求或趋向平衡,或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改变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必须行动起来,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白白流失的资源。在给水规划中要根据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划分出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并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有关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措施,坚决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产生。

二 、不同范围内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

2.1 大范围内的给排水规划

大范围的给排水规划是指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给排水工程。规划时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

(1)给水设计

要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水量预测,目前设计时多用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由于近年来传统产业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以及非传统产业,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工业用水量预测会带来较大的偏差,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2)排水设计

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使用某重现期24 h 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20 年一遇(防洪标准GB50201- 94)。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 小时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的。

2.2 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 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 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3) 污水系统规划

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在水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的今天,高质量地编制好城市给排水规划,不仅是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城市面向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玲萍,邵敏. 城市中水系统纳入给排水系统综合规划的优化研究[J]. 节水灌溉,2006,(2).

篇7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04-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乡规划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逐渐得到重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主要分为人文地理类和工程应用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设置的课程以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主。“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工程应用性强,具有课程内容专业跨度大的特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通信工程、防灾及环卫等工程规划。城市工程规划应用在不同规划层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是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我校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为指导,在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培养计划重新修订前提下,依托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综合改革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之一,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属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项规划部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城市工程系统中的各R倒婊,为后续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专项规划奠定基础。“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是讲述六大管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及城市防灾、环卫工程规划,因此该门课程具有专业方向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学习掌握工程系统规划中三大主体内容,即各专项工程规划设计容量规模、各专项工程设施布局规划及六大管线敷设规划,并且能将工程规划内容运用到不同规划层面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实践应用能力,而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学生对工程规划分析实践应用能力缺乏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我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在大三开设,前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有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后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课程,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方向课,学时为56课时。我校针对目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散、课程设置的学期联系不紧密问题,进行了2017级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及教学计划调节工作。在此次教学计划调整中,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时数进行调整,由原来56学时的理论教学课程,调整为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总学时、总学分未变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二、理论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优化。由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内容跨专业方向多,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改革中,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该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建立,另一方面是该课程在城乡规划课程群体系建设中内容体系构建。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中要与其他课程进行协调,注重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明确课程主干内容,将基础理论的讲授与规划设计实践培养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规划案例讲解,贯穿“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工程规划应用能力。“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内容讲授中需对各专项规划内容结合城市规划的层面进行知识点分类整理,不仅仅是进行分专业讲授,即需要结合总体规划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工程规划课程内容优化,有利于学生在城乡规划中对专业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在工程规划方面出现了新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内容,如针对我国城市内涝现象和排水问题,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住建部2016年3月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且规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也可单独编制。学生还应对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应用进行了解、学习和掌握,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国家工程规划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规范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完善与更新。

2.教学案例与素材库建设。“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一门工程应用性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在学习后能将各种工程(如城市给水、城市排水、城市供电等专业)运用到城市规划专业中,而不仅仅是研究不同的工程专业内容。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及素材库进行支撑,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与素材库的建设应结合工程规划的专业及城乡规划特色构建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种专业工程量的预测;第二部分为地上可见的各种工程设施布局规划;第三部分为地下不可见的各种工程管线规划设计。通过案例库和素材库的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并进行跨学科专业内容整合优化。

三、实践教学改革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胜任不同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工作的意义重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城乡规划专业需求,因此应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部分完成是通过采取设计类课程、工程案例及项目驱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与能力。以课程设计为基础、以工程案例为手段、以项目驱动为切入口,在课程群内形成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及辅导。培养学生相互沟通与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规划应用实践能力。

四、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提高学生工程规划应用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城乡规划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应用,将学生独立学习与团体创新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同时提供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互动学习的途径。

2.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传统的考核(期末考试)形式单一,对于工程实践应用性强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学习内容的考核仅用单一的试卷形式存在缺陷。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探索了由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期末考试)向形成性评价(50%)与终结性评价(50%)考核的转变,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10%)、平时考勤(10%)、课后小组实践调研(20%)、课后小组实践设计(1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对该门课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教学计划及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修改,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进行探索。在教学改革中,理论教学改革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以我校的信息化教学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手段,实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践教学改革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授方式,增加团队的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专业培B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洪伟.关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04):26-27.

[2]夏宏嘉,姜云.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动态深化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3,(19):228-230.

[3]李妙伶.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82-183.

[4]白云,郑艺鸿,张远兵,谢晶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6,(02):148.

[5]郭炎,唐鑫磊.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对[J].教育现代化,2016,(33):88-90.

篇8

【关键词】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U69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01-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路网建设飞速发展,具有城市生命线之称的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也飞速发展。市政排水工程是收集雨水、防洪排泄、处理和排除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保护自然水资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工程。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统筹安排、综合布置和实施管理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统及其各项要素来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以促进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城市道路路网的发展带动城郊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形成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方便出入与过境交通,各地正大力兴建各种迎宾大道、城市快速路、连接线工程等。这些道路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甚至规划区外,沿线土地现今也得到大力开发和快速的发展,但城市边缘区道路排水管网设计与市区规划道路有着不同的特点[1],本文对百色市边缘区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的困难

由于城郊市政排水管网经过的路线不属于城市主城区,且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不确定,规划部门无法提供各种管网的规划资料。因此,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以下一些困难。

1、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郊地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发,但其所涉及到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地块的建设,影响了城郊道路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排水走向与设计参数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管网要求排水管道同步实施,但由于缺乏规划资料,污水走向方案、服务面积,雨水汇水面积、参数的选取等均存在不确定性[2]。

3、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设计与排水规划结合不紧密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网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规划设计图纸,管线标准横断面图中仅仅标识雨、污水管线位置。尽管从排水本身而言,敷设在非车行道下,便于施工和管理维护,但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管线权属部门不同,规划部门无法提供管线规划走廊,有时建设资金安排不同步,不能在道路施工期间同步安排管线建设。在非车行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缺乏管位综合考虑的做法,势必导致今后“拉锁马路”现象[3-4]。应与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紧密结合,从而避免出现道路排水管道管径、埋深等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避免造成排水管道频繁改造、道路重复开挖而增加投资。

4、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未做到统筹兼顾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以便工程的具体实施[5]。应做到使道路排水管网规划同城郊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同建筑规划、城郊路网规划、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规划等相配合,且规划服务年限稍长时,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预测都应留出富余之地。

三、城郊道路规划设计标准

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范围,预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的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2、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合理的排水规划、设计能尽快地将雨水、生活、工业污水排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美化城市和道路,对城市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应遵循的一般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排水规划设计原则 排水水规划设计方法

结合城郊整体规划、路网规划、区域建筑规划,做好城郊道路排水规划和专项排水规划 线性规划法

做好充分的调研,选择排水预测方法和指标

进行排水量预测,留出“超前量” 非线性规划法

根据当地水流系统情况,划分排水区域和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 以节点埋深为变量的动态规划法

确定管网布局走向和合理的间距,做好与其他排水体系的衔接 以管径为变量的动态规划法

根据规范、排水要求、高程及工程量,适当加大排水管道的管径和坡度,减少管道埋深 遗传算法

选择安全、耐久、经济可行的管材 Dijkstra优化设计法

四、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1、排水管网设计

城郊道路排水管沟一般均依托道路布设,道路定线对城郊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流或提升有重大影响,道路高程的确定对两侧地块的排水也有很大影响,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除,设计时道路雨水口高程应低于两侧地坪20 cm以上。并注意新设计的排水管道现在尽量不放在机动车道上,应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上,以免检修影响交通运行。

另外,排水管网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水流具有不可逆性,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一旦形成后难以更新改造,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同时,城郊市政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除了排水管线外,还有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管线。在设计排水管道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专业管线、排水管道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有足够的净距,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避免出现雨污水管道彼此冲突或与其他管线相冲突的现象。另外,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下游管道流速不低于上游管道流速,以免产生淤积而增加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

2、雨水管道位置设计

需要按机动车道宽度≥24m和<24m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对于机动车道宽度≥24m的

建议将雨水干管设计在机动车道下,且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雨水口埋设深度不宜大于1m。如果放置在车行道以外位置,则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一般都会大于25m。规范还规定,雨水口连接管坡度不得小于1%,按照车行道下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7m的规范要求,则雨水口起端埋深为1m,至终端埋深至少为1.25m,埋深和规范规定相差太多,故宜设计在机动车道下,以减小雨水口埋深和连接管长度。另外,考虑到应尽量降低车辆轮胎碾压井盖座的几率,以减少车辆对井圈路面的破坏,也减少井盖的噪音,选择带防噪消音功能的球铁重型井盖座。还需将雨水管线布置在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这样设计既满足规范要求,还能在机动车道以外给其它管线的埋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2)对于机动车道宽度<24m的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绿化带,建议雨水管放置在车行道以内,并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这样布置是因为有绿化带的隔离,整个道路标准横断面上至少得布置4个雨水口,如果将雨水干管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则串联雨水口个数将为4个,不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的规定。

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避免了将雨水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下的3个不利因素:

①车行道上的检查井井圈是施工的薄弱环节,容易被车辆压塌瘪,虽然设计也有检查井井圈加固措施,但由于施工质量难于控制,井圈周围路面损坏、塌瘪现象难于避免,且不易修复;

②井盖座随着车轮的碾压,产生噪音污染较大;

③管道检修维护时,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

3污水管道位置设计

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不超过39m的机动车道以外的位置。

这样设计,除掉有上面的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污水预留管道长度的限制。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d300和d400污水管道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宜为40m,再结合现实中管道清淤疏浚条件的限制,设计时最好把检查井间距控制在40m之内。收集两侧地块污水的预留管管径一般不大于d400,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不宜再放置在雨水管道另一侧道路1m处。故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边不超过39m的机动车道以外的位置,至于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下,则要兼顾其它管线的埋设要求和方便,灵活处理。图1是一个典型的45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图145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五、结语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分支。做好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对高速发展的城市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要结合城郊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与城郊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郊路面建设相结合及与城郊污水排放控制相结合,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莉.浅谈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J].山西建筑,2008,834(28):276-277.

[2]赵萍.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6,30(3):63-66.

[3]张祥中.城市新区排水工程建设若干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3):73-75.

[4]金荣庄,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曾滨,谢文军.市政排水管网规划和优化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18):161-162.

篇9

关键词: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排水体制;雨水;污水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一、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重要性

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包括雨水管网系统、排涝泵站的建设(排涝泵房的建设需根据受纳水体雨洪期的水文特征、防洪排涝确定)、污水管网系统、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建设根据城市的用地地势高程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项目。

完整的排水系统是与上、下游管段标高衔接密切的一个整体,如果在某段道路下的排水标高衔接欠佳,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内涝等情况发生。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逐年的扩建,排水管网也应同步实施。而排水系统是以重力流无压排水为主,雨、污水通过街坊支管的收集,有组织地由雨、污水输水干管分别输送至受纳水体和污水处理厂处理。

排水工程管网的投资要占整个系统总投资的70%左右,污水处理厂及附属排水设施占总投资的30%左右。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要以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为设计依据,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逐年完善建设,在污水管网逐渐完善时兴建污水处理厂。合理的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可使排水系统的投资降低,总而言之,进行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二、城市排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排水工程规划现状

昌乐县城是该县城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是集生活、办公、旅游、商贸、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昌乐县县城的城市性质是以机械、食品、轻纺、化工、造纸为主导产业,以宝石文化、齐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城市。

昌乐县城区雨水管网较为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完善的管网系统。雨水就近排入丹河、刑家河、桂河等河流。

1990年以前的修建的道路采用雨污合流。1990年以后修建的道路基本上采用雨污分流,具有独立的污水管道。

昌乐县城区已经建成并运行三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城北、城东、城西。城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4万m3/d;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3万m3/d,、二期计划增至5万m3/d;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3万m3/d,二期2万m3/d正在建设。

(二)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

1、现状排水管网还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环境。

2、现状县城区部分道路敷设的合流管渠,断面尺寸、坡度不合理,造成部分管段积水、淤积。

3、城区部分河道区段及明沟尚未治理,还存在建筑物侵占河道、明沟的现象,导致河道淤积,排水不畅,影响雨季雨水的排放。

4、排水系统资料信息和后期的维护管理有待加强。老城区的一些合流管渠建成时代比较久远,由于缺乏后期的清淤管理,普遍淤积比较严重。并且竣工后的管网资料管理比较缺乏,不利于以后的管理和改造。

三、城市排水体制的确定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初期投资、总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目前城市规划中经常选用的排水体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截流式合流制和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投资较省、见效快、易于实施,管道施工对城市交通、环境等造成的影响最小,旱季和降雨时,初期雨水和城市污水都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有利于保护环境,但这种截流式的合流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当暴雨时,超出截流管道的设计输水能力,会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直接溢入水体,使水体遭受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污水的污染问题。其次是降雨时会有部分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从而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增加,产生一定的冲击负荷,影响处理效果。更严重的是当城镇污水量较少而雨量较大,且降雨持续时间长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将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完全分流制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投资较大。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及现有的排水设施情况确定。

昌乐县部分路段现有排水体制是雨污合流制。根据昌乐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现状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区污水处理的实施条件,确定城区排水体制采取一次性设计,分期实施,最终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体系。

对老城区的排水系统采取逐步改造、分期完善的建设方针,将原有排水管、渠经过流量核算,管径合适的继续保留使用,不合适的调整断面,以节约城市空间。

四、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一)雨水工程规划

1、规划内容

城市雨水工程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站的位置,选择暴雨强度公式、相关参数,进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

2、管道水力计算

本工程雨水管网采用满流计算,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Q=VA

P=πD

式中:D―管径(m)

V―流速(m/s)

n―粗糙系数

Q―流量(m3/s)

i―水力坡度

A―水流断面

P―湿周

R―水力半径(m)

式中n:按钢筋混凝土圆管考虑,取n=0.013。

本次设计,控制雨水管网流速为0.6~3.0m/s。

3、流域分区

规划区内的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大、小丹河、邢家河、桂河由南向北贯穿城区,为城区雨水排放的主要承载体。根据河流载体,全区划分为四个大的排水区域。

4、雨水资源化利用

(1)屋面雨水收集技术

昌乐县的年均降雨量可达648.9mm左右,但是其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若设置雨水贮存池,需要较大的体积,而整个存储设施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闲置,造成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投资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建设贮存池收集雨水对昌乐县而言并不是最好的方案。通过研究分析,适合昌乐县本身特点的是屋面雨水收集方式。

(2)路面雨水收集技术

对于城市雨水,可利用城市硬化路面进行收集。路面集雨工程宜选择在前方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路面具有一定坡度且路牙连接尽量少的区域。对于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区,路面雨水收集相对容易,路面雨水径流从集水口流入雨水管道,直接汇入雨水贮水池,考虑采用“明渠暗沟”、“初雨弃流装置”等,将杂质含量较高初期降雨排至城市下水道,分离后雨水作为再生水原水加以利用。在使用合流制雨水管道系统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各种入渗设施的设置密度,从而强化雨水入渗,使降雨入渗地下。

(二)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管网的布置

在排水管网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县城地形,尽可能顺坡排水,减少管道埋深,还应结合现状与规划路网情况,处理好管线与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和规划道路的关系。

2、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1)设计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为2.5m/s,

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6m/s。

(2)设计最大充满度

3、污水管径的确定

污水管道管径依据其服务范围内产生的污水量确定,污水量由城市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组成。因城区现状污水量没有直接监测数据,常采用常规作法,先进行给水量预测,然后根据城市污水排放系数进行污水量预测。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涉及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在规划期内难以准确确定,预测结果常常与城市发展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

4、污水处理厂

(1)污水处理厂规划

昌乐县现有污水处理厂3座,现具有10万吨/天的污水处理能力。规划预测远期污水量为14万吨/天,根据预测确定各污水厂规划如下:

①城北污水处理厂

现状规模4万吨/天,出水标准为一级B,规划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升达到一级A标准。

②城东污水处理厂

一期3万吨/天已建成,出水标准为一级B,规划一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升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规划远期扩建规模2万吨/天,用地面积2公顷,用地已经预留。

③城西污水处理厂

一期3万吨/天,出水标准为一级B,规划一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使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升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二期2万吨/天已经开工建设。

(2)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应以满足排放水体的水质要求为基础,以保护城市水源、下游水体、彻底解决污染和污水再生回用为目的。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COD≤50 mg/L,BOD≤10 mg/L, SS≤10 mg/L,NH4≤5mg/L,TP≤0.5 mg/L。

结语

综上,城市排水管网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规划与城建主管部门,应重视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工作,应用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成果,指导和管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使排水管网建设逐步而有序地完善,避免因掌握设计资料不全而出现脱离当地实际设计的情况发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程吉宁,周君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7.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工程测量;城市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70-01

1 城市规划中工程测量综述

伴随我国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企业的逐渐发展,及其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规划及其建筑工程中的建设企业对于工程测量内容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这些都将为有效改善和提高城市规划的工程测量工作质量,确保城市规划中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推动建筑工程的勘测、规划以及施工管理等各阶段的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那么不断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工程测量工作就是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中的关键性任务之一,同时其也是有P工程投资建设企业一定要重视的核心内容。

工程测量是现代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规划、施工进度安排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所应该进行的测量工作,其也是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可靠地形数据和资料工作,并且还是按照既定精度要求而进行施工阶段的定线放样工作,其也是在建筑项目经营管理环节对该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和控制,判断该建筑物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工作,最终更是确保城市规划质量好建筑工程安全使用的决定性根据。

2.城市规划中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2.1 规划设计环节的测量工作以及重要性研究

(1)在城市建设的项目规划设计环节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和资料,并且要求其具有统一坐标系统的基础性测绘资料,以便于后期能够进行统一地规划,统一地管理。针对其具体城市规划项目,就是需要提供必要的、可靠的基础性测绘数据与资料,再根据其基础性测绘数据和资料,明确好城市规划的标准和条件,明确其实际的用地范围,了解附近的工程状况、掌握用地范围在内是否存在着城市的地下管线、是否对其测量、勘探以及机械设施产生影响,假如并没有工程测量而带来的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以及管线探测图,那么该工程规划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2)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中,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就是对于建筑物、构筑物实际位置的定位放样,由于有关建筑物在怎样地方通过怎样的方式摆放,不可能将其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随意摆放,需要依据既定的规划设计图纸,结合着该建筑物的用实际途、工艺程序或对于同一个建筑物的各不同组成部分,其具体的精度要求是不相同的,与此同时还通常将会存在着非常悬殊的差异,因此这个时候就应当正确地制定好城市规划工程建筑物定位的精度要求,假如标准制定得比较宽泛,那么最终就可能将会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反之假如规定得比较严格,就将会给建筑物的规划和定位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从而增加了其定位和测量的工作量,从而延长了定位规划的时间,最终也将根本无法满足目前现代化快速施工的基本需要。

(3)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确定有关建筑物的定位精度,建筑物在竣工时的最终误差大小也是由施工过程中的误差以及测量时候的放样误差而导致的。那么以为各种测量工程中的生产设备、建筑物或者同一个建筑物中各个不同的构成部分,对于其具体定位精度的要求标准是不同的,所以应该考虑到具体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施工程序以及方法,分析与研究这些建筑物是否全都必须要直接地从控制点进行定位和测量,进一步找出该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对于其中某些建筑物的元素,即使它们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但是在进行定位和测量时,也可以运用它们之间的几种几何关系进行直接测量。所以在工程测量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制定出必要的合理精度,这项工作就是关系到后期整个工程建设周期长短的一项重要性的任务。

2.2 城市规划工程施工环节的测量工作要点及其重要性

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测量工作就是需要按照既定的设计以及施工要求建立起有关的施工控制网点,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在实地上以其要求的精度进行放样,最终测量出建筑物和生产设备之间距离与位置的一项工作。那么该工作就是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施工中安装的基础性依据,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在近些年来,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工作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最终造成的烂尾楼问题等时有发生。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测量放线环节存在着质量问题,那么主要就是由于测量工作管理和质量的控制不到位而导致的。因此可见,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测量工作对于工程的投资企业、施工企业的后期经济效益具有尤为重要的影响,其还将对工程后期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将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成败,因此一旦出现了差错,那么最终就将会造成非常重大质量和安全性事故,给有关建筑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将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该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质量也将会影响着墙柱平面、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主体的标高控制、楼板垂直状况、线条情况、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

2.3 工程经营管理环节的关键性作用

因为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共同影响,建筑物以及有关设备在其运营的过程中,都将会产生变形问题。那么这种变形问题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应该认为是非常正常和常见的现象,但是如果其超过了既定限制的范围,那么就将会影响该建筑物的有序使用以及使用质量,严重之时还将会危及该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所以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以及运营期间,一定要全面监控好该工程的建筑物现状和变化,确保其在安全运营期间所进行的变形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可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能够全部达到使用的要求,并且全面进行的测量工作,通过一定的变形观测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可以监视其工程建筑物的实际状态变化以及工作状况,在发现了不正常现象出现时,应该进行及时地分析和研究,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防止安全性事故的发生并且需要积极改善其运营方式以确保安全性。另外一方面,还需通过在工程施工与运营期间对该工程建筑物的原体进行观测和研究,最终可以验证其地基和基础的计算办法,工程构成图的设计办法,对于不同的地基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好合理的允许沉陷以及变形的范围,为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其次,该建筑物使用人员人身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总城市规划也更为重视地下空间以及地上空间的设计和管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工程测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建筑工程的立面图以及后期的效果图。并且伴随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向着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开化方向不断发展,在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适时地引入一些规划和测量的工作,借助着先进与科学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以期符合城市现代化规划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