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馈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反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反馈

篇1

1.对课堂反馈缺乏系统的认识,造成教师反馈内容单一,反馈形式刻板,反馈时机不合理;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七、及时地进行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篇2

关键词: 大学课堂 信息反馈 现状 特点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出现和发展,其初衷是为了师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了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不正确的课堂信息反馈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学生反映课堂教育信息反馈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并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它的作用。事实就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1.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准确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准确性是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从学生中获得自己教的反馈信息还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己学的反馈信息,在其意义的认知理解应该是一致的。[1]然而,由于双方经验、认知水平和看待问题角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双方对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理解很难达成一致。结果导致师生双方所想表达的课堂信息与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不能协调一致。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与学双方对有关反馈信息的不准确或不恰当的反应,结果便直接导致后继教学中的教与学不协调甚至出现混乱状态。[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必须是具体而详细的,而不是笼统而模糊的,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够对课堂反馈信息准确把握,积极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妥善有效处理,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2.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反馈信息滞后,教师和学生不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对方的反馈信息。大学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往往只有期末结束一次,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之后,这学期课程已然结束,反馈的信息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大学里,平常的课堂教学大多实行大班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活动相对较少,课后作业和考试相对减少,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双方利用相应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行为及其方式,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因此,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握关键环节,及时控制反馈信息,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3.评价对象有所失衡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一重要方面造成了重教师、轻学生的错误局面。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水平、高校师资力量等方面,却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强度等这些重要线索。试想,一个完全不懂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即使将他放在一个教学水平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环境中,他也只是在低效地学习,甚至是做无用功。传统教学过程评价的严重的失衡性,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过程本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且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

4.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目的被异化

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双方对彼此教与学的评价,促使教师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调整旧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方面,弥补学习中的弱项,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而传统教学信息反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信息评价的最终结果,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逐渐变成了仅仅是考核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手段。通过教学信息评价将教师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差几个界渭分明的几个等级,并以此来判定学生认知目标实现与否的唯一途径,进行奖惩。只关注认知目标,不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只重总结性评价,不重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有失偏颇的。这种教学信息反馈目的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仅仅是为了选出优秀教师和学生,并给予奖励,更是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探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优势和薄弱之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课堂教学反馈研究深度不够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度不够,课堂教学的研究多数是在理论方面,少有涉及实践应用方面。有学者对我国近十年关于有效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发现思辨性研究的文章占总数的87.0%,而实证性研究的文章只占13.0%。[3]其中,实证研究中多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多是对日常工作的描述和总结,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检验。因此,今后的有效教学研究要实证性研究与思辨性研究并重。

本研究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现状,探索教学信息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并不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方面的漏洞。因此,今后,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新型、良性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有待建立,以促进有效教学,进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安平,刘云峰,朱凯.浅析教学信息反馈机制[J].教育教学论,2010:36.

[2]彭豪祥.有效教学反馈的主要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09:04.

篇3

摘要:课堂反馈信息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反馈信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问题的讨论,是一个伴随教学的进程而长期永恒的话题。在教学中,如何上好课,如何针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使得课堂活而不乱,这就需要老师对课堂上得到的信息做出判断,来调整课堂节奏,以期取得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反馈;表现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这就成为课堂教学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能不能快速地、正确、全面地得到反馈,它就决定着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够灵活地、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因此充分地利用好课堂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检验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建构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课堂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重要环节中,教师是“导演”,是“裁判”,真正的精彩瞬间是由“演员”,“运动员”创造的。因此得唤起课堂反馈信息的缔造者――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教师要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由此看来,课堂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课堂信息交换系统。在交换的过程中应该充满着情感和偶发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利用反馈得到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只有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提高教学系统各个方面的功能,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反馈的信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反馈:

1 学生的反馈

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会对接受的不同信息做出不同的反馈。教师可以反馈信息做出对教学过程中所处状态的判断,并以此来调节教学进程,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教师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种方式的反馈。

1.1 口语的反馈。它是教学双方通过口头语言交流的反馈,注意表现为课堂提高和课堂讨论。比如课堂提问参与率高,课堂讨论热烈,说明所讲的内容知识点难度适中或对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透彻,学生容易接受,反之也是如此。学生如不能接受。为此老师就要调整教法。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个别学生的学习动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跳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教学过程中来。

1.2 身体语言的反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间接获取课题教学的效果信息。如果学生面带微笑,眼睛发亮并不时地点头微笑,这表明学生对老师输送的知识处于最佳的接受状态。如果学生皱着眉头,摇头叹息,表明教学节奏太快,知识点的讲解前详细,肯定会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放慢节奏,尽量列举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剖析知识点。如果学生表现的漫不经心或者目光呆滞,说明教师没有输出新的知识信息。假如学生小声言谈甚至做其它事情,可能是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过于肤浅杂乱,学生认为没有接受的必要或者是难于接受。对此,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交换讲授角色,以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课堂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1.3 文字的反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究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很需要做些定量的了解,以便及时反馈问题和进行补救。课堂练习就是这种定量反馈,这种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教师可以大面积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同时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训练。

2 教学中教学的反馈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组织教材,更甚于启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区,达到教与学的水融。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程度。课堂教学中气氛就会得到最有效的反馈,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随波起伏,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3 教学中信息量的反馈

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师生间传递信息的途径通道有一定的容量。信息量过多,就不能吸收或者吸收过少,发生堵塞现象,教学的效率就降低,信息量过少,教学效率低。只有根据教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才能比较教学中传达的信息量与学生能够吸收的信息量间的差异,从而调整教学中知识的组合。

篇4

一、备课运用预测信息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预测信息,即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单元基本特征、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课堂目标检测练习,预测出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根据以往教学所获得的经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际出发,优化教法,注重扶、引、放、收,巧妙安排历史课堂结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这样,既能让教师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游刃有余,又可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契机。

二、信息反馈必须及时

信息反馈贵在及时,否则时过境迁,作用就会太大减弱。如将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试卷放置很久才去讲评,讲解时学生早已忘记做题时的感觉,一些错误的认识经过时间的沉淀也可能已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形成定势,进而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就会对后续教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目标检测、反馈、矫正。

三、信息反馈务必真实

真实,是信息反馈的生命。有的教师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总爱问学生懂不懂,学生都回答懂了,但这个信息极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作为教师,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联系多方面的实际,力争做到客观有效。面对几十名学生,不易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若想得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反馈信息,教师就必须要注意反馈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而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就一味地提问好学生,冷淡中、差生,这样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有了失误时,教师要指点迷津,矫正补救,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树立信心,发挥信息反馈的真正效用。

四、信息反馈要多渠道

要获取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情况,掌握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进行:

1.表情反馈。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反应。例如在讲授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时,许多学生的眼神是迷茫的,这表明他们没有领会教师输出的信息。这时教师应放慢讲授速度,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以排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2.语言反馈。教师针对学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掌握反馈信息,也可让学生当堂讨论质疑,或用批改作业及试卷、课后交谈等方式掌握反馈信息。

3.活动反馈。寓历史教育于活动中不失为掌握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而必要的策略。通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办历史小报、展览图片邮票、参观当地文物古迹、排练历史知识小品、制造简单的文物模型等,使课堂内外衔接起来,既反馈了信息,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表述、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历史教学信息反馈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历史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使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进行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历史”为“会学历史”。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将训练中出现的失误填入每次一式两份的错题集中,并及时对比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六、反馈信息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篇5

论文摘要:教学反馈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把学什么与怎么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记忆,从而获得知识,再通过讨论、作答、操作、考试等形式从同学、教师中吸收反馈信息,调节学法,发展思维。同时,教师又不断从学生那里搜集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多边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反馈即为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呈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最佳状态。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时弥补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

《教育心理研究》一书中曾介绍过罗西与亨利的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教师对第一组每日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三周则不告知,即不给予任何评价信息。如此进行八周,学习成绩明显不同。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八周以后,改变方法,使一、三组对换,如此进行八周,则成绩也随之改变,第一组由最好变为最差,第三组由最差变为最好。

因此,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哈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目前课堂教学反馈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反馈大多都是滞后的。当教师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时,一些错误的认知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再要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不但要花大工夫,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从而调整教师的教学,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全面真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也应当关注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展开,应当涵盖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量大面广的反馈,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应当是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不同于课后作业、阶段测验,应当及时准确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对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实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十分困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无力在短短的教学时段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根据经验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个体学习信息更是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常以个别典型学生的信息反馈给所有学生;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更差,仅仅依靠平时作业和考试片面信息,教与学经常在盲目的情况下进行;平时作业和考试少的学科想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是天方夜谭。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理解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随处可见,这就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教学反馈的落后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落后的教学现状。尤其对于课堂教学反馈的改变也许是革命性的。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馈中做过一些尝试,特别是在考试前的复习课中效果突出。2000年开始青岛市在初中进行计算机学业水平考试,其中三年计入中考成绩,其他年以“等级”的形式进人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的参考。我在考试前的复习课中利用考试系统编制了6套可以自动批阅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等的练习题,学生每节课做1套。每一套练习题都几乎覆盖计算机操作的所有考点,学生完成练习后,程序可以自动批阅,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了解练习题每个考点的完成情况,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针对错误的操作进行修改,直到全部正确为止。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前三套题时需要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达到满分,后三套题则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直至满分。由于这6套反馈练习程序的应用,绝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可以提高10分以上。

篇6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反馈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四、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馈;策略运用

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教学反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活动中学习对象所产生的反应或结果,进而进行有效运用和实施的教学活动传递过程。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完成的作业、测试的试卷、上课的表现以及思维的表述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内容。众所周知,“掌握了学生学习表现,就等于抓住有效教学的命门”。有效性、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掌握并运用学习对象的教学反馈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脱离或忽视教学反馈内容的运用,就会陷入到“应试教学”“形而上学”的片面教学“轨迹”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和流露出自身的学习表现,这就为教师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运用教学反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心备课,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更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重要对象和依据。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既有积极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良好一面,又有畏惧性、可变性和特殊性的消极一面。同时,低年级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能够较为全面的呈现出来,这就为教师发挥自身主导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为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事实依据。而课堂教学是一个随机性、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没有固定程式,一层不变的教学套路,是动态发展,适时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刻掌握和领会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加以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掌握和解答。

例如在教学除法算法时,有许多学生在除法计算时经常将“除一个数”和“除以一个数”看作是同一个除法算式。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将“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和“一个数除一个数”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引导、计算、观察和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除以”和“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和领会“除以”实际上就是“前面一个数除以后面一个数”,“除”实际上就是“用后面一个数除以前面一个数”。最后,再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从而使学生准确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成效。

二、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勤于捕捉,实现教学反馈及时矫正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严密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如此。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知识素养、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学习知识和解答问题过程中易出现问题或不足。而课堂教学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具有“火眼金睛”,根据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学习表现和解答效果,及时掌握和抓住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出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实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教法,让学生在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中认识自身学习不足,及时改正缺点,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从而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培树良好学习素养的过程。

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问题时,有些学生计算此类算式时,没有将异分母通分为分母相同的分数,而是直接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师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出:进行异分母加减法时,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应该将异分母分数通分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教学反馈,通过实施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及时认亲自身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和改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彰显教学互动特点,善于引导,确保积极情感有效树立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很容易暴露诸如概念理解错误、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思维方法不对等方面的问题。而低年级学生克服问题的坚定信念还没有有效树立,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低年级数学教学是一个“玩中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强制“灌输”,而应该通过交流、引导的方式,进行有效知识传授。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特点,将教学指导的过程转变为交流引导的过程,能够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角度、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与学生共同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探讨和交流中,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性得到有效增强,从而逐步树立起敢于面对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信心。

篇8

一、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新课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教师不能只片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从而建构新知识。因此课改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师生互动反馈、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教学现状

以前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主要是运用语言或者一些简单的小活动,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因而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即时反馈系统这种新的教学媒体,正好能够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课堂即时反馈系统进行教学,可以将反馈系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挖掘它所提供的多种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图1所示)。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认知,实现师生间的高效互动,从而提高课堂的生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的过程

1.延续传统风格,巧设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要经过精心备课,建构精密的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环节,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从而成功获取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为了让课堂教学设计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按照教学设计的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用以辅助课堂教学。

2.演示教学课件,增加新的资源

传统的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使用时我们只能按既定方案进行播放,不能做任何修改。而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有活跃的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反馈出一些新的信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一些预料之外的信息我们无法直观地把它传递给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这是传统媒体教学给我们留下的遗憾。而互动反馈系统弥补了这个遗憾,它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的“互动”,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

(1)强大的放映演示功能:只要能输入电脑的,都可以支持播放电影、图片、 声音、文稿等。

(2)9种互动模式:测试应答、抢答游戏、淘汰比赛、投票选举、问卷调查、打分评选、口头出题、电子举手(抢权发言)、点名考勤。

(3)简单易用的备课(试卷编辑)功能:只要会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就可以自如备课,系统还提供多个模板套用。

(4)详尽的记录、统计、分析功能:所有用课堂反馈系统进行的活动(如考勤、交作业、考试等),系统都自动记录在案,并形成统计分析报表,教师、家长可随时查看,特别是授课教师,可根据统计报表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进度。

3.挖掘多种功能,突破教学重点

在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多种功能,强化重点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见表1)。

4.再现探究过程,重温知识建构

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及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录制功能,将小组或个人的某一个环节录制下来,在总结、归纳,达成共识后再适时播放,既能让学生再次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同时给学生提供反思自己的认知、观点、操作等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的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知识的发展过程,建构新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及发现、创新的愉悦。

三、研究的结果

1.教师的成功

(1)反思交流整理,建构共享资源

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并通过团队交流,找出课堂设计具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怎样矫正和完善,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得以优化,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交流反思后对课件进行修改,然后保存起来,建构学科资源网,既为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2)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信息素养

每一堂课前的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学科内的纵向联系、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引领学生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从而成功获取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及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有机融合反馈系统等过程,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2.学生的收获

通过与互动反馈系统的有机融合,使课堂教学环境生动而形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勤于动手,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都逐步得到提高,发散性思维及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在互动反馈中对选择错误的学生采取自行纠错和互助纠错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点掌握不足之处。这种检测效果远比让学生回家做作业,教师第二天批改效果好。所以使用互动反馈技术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推广。

四、结束语

将课堂互动反馈系统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犹如让学生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教师在旁边观察航程。互动反馈教学系统不仅可以在课堂检测中发挥作用,还可在各学科教学的大部分环节发挥不同作用,对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打造出鲜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邹小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2013(5):152-153.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反馈 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控和指导学生学法这根杠杆的支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反馈应主要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等几方面的信息;传递的要素可以是语言表达,书面作业,学具操作乃至肢体语言、情绪以及课堂气氛等。涉及的时空主要是当堂的,有时拓展到课外,如家庭作业的讲评、课后实践操作的指导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杠杆。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了解教学的进展和效果以调整教学活动,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样,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向教师传输自己学习的真实信息,才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有效指导,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不全面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为了减少麻烦保进度,课堂提问往往抽查成绩好的学生,课堂板演也总是把机会留给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性。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好、中、差的区别,而学优生的回答几乎全对,这恰恰从侧面暴露了信息反馈的片面性,失去了信息反馈的真正意义,达不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的。

2.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不及时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及时地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也就不能及时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后续的教学。现在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解知识,而把作业放在课后,然后再从作业中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即使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练习,教师也是站在讲台上等待结果。显然这些教师都未能及时收到学生做题的信息,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地掌握新知识。

3.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不准确

在课堂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偏向于采用全班齐答的方式来获取反馈信息。由于在一个班级里,往往会有一两个反应较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给出问题或习题后,他们能很快准确地抢答,长此以往学业中下的学生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只要反应快的学生一张口,他们就会随声附和着回答,因此教师通过齐答的方式获得的反馈信息是不准确的。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效益的策略

1.注意教学反馈的全面性

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当,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特别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适时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尽情发言,以保证教学信息反馈的全面性。

2.提高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使用教具、学具,以及一切可利用的课堂资源。如判断题出示后,让学生用手势做“X、Y”的反馈符号以示不同的作业结果,教师一眼就能看出谁的作业错了。教师只有准确地评定,才能使学生从正确的答案中掌握符合科学的知识。否则,将会给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造成障碍。

3.在反馈过程中强化调节功能

第一,要明确教学反馈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第二,要强化“调节意识”,重视教学过程反馈;

第三,根据学生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

第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反馈矫正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时间基本上只有在校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按照准确、全面、及时、高效的反馈原则细心观察、注意搜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就能提高反馈的有效性,为教学调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4).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反馈;策略;研究

数学教师要实现自由、独立、自主的教学,获得数学教学能力的发展,实现自主思考的能力的发展,并教育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获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并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自主学习活动,获得自由思考的空间,并进行数学能力的训练. 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规则和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找到错误的原因.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错题整理的策略和办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并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分析问题,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重视数学课堂练习,增加数学质量反馈,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减少数学学习的错误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数学反馈能力的提升,通过切实有效的行动,扎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增强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的指导,要教会学生错题整理的能力,重视对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和整理,重视自主选择性地进行错误的匹配性的练习,并积极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因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明显的过渡性,是学生发现自我,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培养自我意识的阶段,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铸造心理品质,提高可塑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初年级开始,就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研究,运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常看见的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到错误的内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制订教学策略,并开展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好的调整系统.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错题整理,重视学生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和矫正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减负增效能力的提升. 通过初中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的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境界.

重视加强学生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并运用即时反馈的策略方法,减少课堂的损耗,重视缩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缩短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并实现学生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大的收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加强数学即时反馈策略的运用,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形成自身发展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发挥,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资料的查阅,重视提高学生数学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能力,并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说错和改错的能力. 数学教师要运用错题整理的办法,重视数学教学内容的运用,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进行学习活动的反思,并争取不再犯类似的数学错误. 教师要手把手的将能力教会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反馈的质量,不断加强教学改进,提高反馈策略的质量.

强调提升学生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教学反思,保证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重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学生因为个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错误会有个体的特点,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即时反馈策略的运用,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因素的影响,并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和整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教学反思,鼓励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练习,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学生个体的活动,增强学生数学活动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师的能力引导,并教育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研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改善并转变学生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进行认知障碍和缺陷的纠正,并教育学生全面提升数学活动的质量,实现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实际性的价值.

优化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优化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过程,加强数学课堂即时反馈策略和方法的使用,重视加强数学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调整策略,重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运用,重视实现并增强学生课堂即时反馈策略运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并通过教学实践,收集并整理实施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课堂即时反馈策略运用的能力,加强策略的指引和应用,进行案例的分析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