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基本功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课堂基本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课堂基本功

篇1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教师 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77-01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而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高效课堂的引领,考验的就是教师的素质。那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需具备哪些基本功

1 具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专业素质

1.1 语言素质

我们现在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语言水平。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得体外,还应具有特有的语言素质——能用普通话讲课,字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对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运用正确,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做到准确、严密、规范、优美。在表达方式上,能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口头语与态势语,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1.2 写作素质

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自己要有较高的写作素质。首先既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等文体的写作规律,其次还要通晓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乃至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训练程序,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语文教师还必须自己会写、善写。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老师的构思、写作、修改,增进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信任,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到写好作文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习惯。

1.3 书法素质

尽管不能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是书法家,但是,语文教师的教案、板书、计划、总结等都离不开写字。作为语文教师,正确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体端正,不写错别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板书和批语如果字体美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具有课堂组织与监控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听讲

2.1 有效的教学监控行为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注意组织、引导、关注学生:(1)积极关注学生的变化。(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

2.2 有效的学生管理

我们在听课中常常发现一些课堂缺乏秩序和纪律,一些学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有效学习。我们要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益,例如:遵循有效和适度原则,忽略细小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巧妙阻止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简洁、坚定的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作性计划,教会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等等。

3 具有授课精讲高效,抓住兴趣点,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牵引学生思维活跃的能力

从心理特点看,我们的学生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为他们年龄还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法宝。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而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把学生的思维限得死死的,不出二十分钟,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神游天外了,还谈什么探索内容。所以,抓住兴趣点,少讲,让学生多参与,才能保证活跃而且高效的语文课堂。

4 具有引导学生课堂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4.1 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往往只顾自己,不太关心别人。因此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向他们讲清楚,互帮互助合作交流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知识,甚至从中得到拓展启发,比闭门造车好。

4.2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这要注意分组策略。规模要小,保证每一位学生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学习小组通常由性别、成绩、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组成,组与组总体水平相近。由接受能力强的、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交流。教师要加强对组长的指导与培训,然后组长在组内起“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本组搞好合作学习。

4.3 指导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急于求成,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要有的放矢,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因此,提出的讨论问题或探究问题,目的要明确第。第三,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4.4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组内交流中,如果成绩差的,经常依赖、模仿成绩好的,长期下去,没有主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积极思考别人的观点,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 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优质课件的能力

篇2

【关键词】课堂化教学 组织教学 课题指导 巡回指导 结束指导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应用,其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本人从事电工实习指导教育近二十年,下面就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基本环节的应用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基本环节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组织教学,点名、填写好教学日志。其次,让学生树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课前认真检查学生穿戴:工作服、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规则,学生工作台的用电是否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分析一些因违反安全规章而引起的电气事故,如:《安全用电》教材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分析教材中的电气事故案例让学生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守纪律的习惯。最后,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组织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电工专业的学习,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的心理,不敢轻易动,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本人在多年的实习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应用,特别是电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照明电路的控制、检修、双联开关控制白炽灯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动化控制;制作并展示一些家庭电路板的小制作如流水灯电路、声控灯、小音箱、小功放等;带学生到学校工厂如车工数控车间参观其控制方式,参观随处可见的盖房子所用的升降机、吊机的控制等,以引起学生好奇,让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题指导

对于每一个课题,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指导,并运用理论知识讲解操作要领。课题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检查入门指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个部分。

(一)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例如学生学完《照明电路安装检修》之后将转入《电力拖动》的学习,《照明电路安装检修》这一理论教学是上学期学习的,很多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忘记了或不够熟练,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本人采用了提问、讲述、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如复习“各种照明电路原理、应用,照明开关的功能、结构、原理、元件符号、元件的型号选用、安装要求”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属于电动机控制的机器设备,进而引入新课――低压电器的安装、检修,各类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键、型号、符号、元件选用、安装要求,安装好模拟电路板,如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板、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板,然后通过通电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安装与调试”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题的要求,运用准确、系统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教材,描绘所讲的课题,来说明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有几点必须讲清楚,即对图纸原理与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对使用的元件、仪表的基础知识的介绍;确定合理工艺要求、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贯彻安全文明技术规程,说明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预防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接触器联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电路原理时,我们可以自制教具,在电路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手动使接触器、开关动作,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各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际电路通电试验观察各接触头的动作与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印象,同时把这一电路的材料、元件的选择方法进行讲授,再进一步讲授其安装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三)示范操作。示范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可让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所学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示范操作必须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例如在进行“导线的剖削与连接”这一示范操作教学中,教师示范演示时,要组织好学生观看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不方便全班观看的,可分小组观看,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讲、做严格一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错误的演示等。

(四)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后,要给学生分配好实习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具、仪表、元件、电器安全、材料、图纸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实习操作准备。上述入门指导、讲解示范的内容,不是每课必讲,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需要灵活运用。比如上电力拖动控制安装,因为是新课题,讲解示范就要细致些;对同一课题不同的电路图安装,可对工艺分析讲多些,可以不做示范或只示范关键操作;对独立操作训练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重点提问或启示教学就行。由于课题讲解与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等有联系,因此,我们在讲解示范时,必须做好课业准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写好教案;同时做好资料、工具、仪表、材料、设备上的准备。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讲解与示范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三、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师在对课题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实习操作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

教师在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四点:⑴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性问题。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例如“仪表的使用”可采用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用个别指导,例如“焊接电子元件的姿势”可以采用个别指导。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提出不足,利于学生充满信心。⑶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大胆地工作,使之既可以安全生产,又有利于生产质量,⑷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好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电子线路焊接”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的质量检测、元件管脚的判别、电烙铁的使用操作姿势与方法、焊接速度、文明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等。在“电路的调试”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电子板集中示范调试。总之,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

四、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指在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或一天实习课程结束时,由教师验收学生的产品,检查课程进行时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工位。“结束指导”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⑴日实习小结。日实习小结是课题总结的组成部分,既要总结一天的实习情况,如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以后要注意的问题,还要检查学生对工具仪表的维护保养情况、材料的保管、卫生、文明安全生产等。⑵课题小结。当课题结束时,在日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要全面总结这一课题的完成情况,肯定成绩,交流经验,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实习情况、质量,以此作为借鉴。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从严从难要求,使操作上的缺点、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质量。⑶布置必要的作业,比如实习心得,总结。⑷对学生在整个实习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讲评。

总之,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典型结构是由组织教学、课题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大环节组成。这四个教学环节虽有划分,但必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型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环节,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并将学生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为他们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学的艺术》,谢盛圻、王华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2]《教育心理学纲要》,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维修电工技能的训练》王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

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requires our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handwriting and mandari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have some new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th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assessment, etc.

Key words: teacher; basic teaching skill;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了解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中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教师和校长们所反映的有关中学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差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座谈中,大部分校长和特级教师几乎是“深恶痛绝”地指责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太差。而所谓的基本功差,集中表现在“三字一话”的基本技能。在他们看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校长和教师们的抱怨和指责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新一代年轻教师在“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方面总体上远远比不了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教师。但是,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来看,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们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们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正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一己之见以讨教于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学界同仁。

一、何谓教学基本功

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下过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可能是由于“基本功”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用语,我们会觉得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时展自然淘汰了某些公认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那些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般而言,所谓基本功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好某件事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推而言之,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尽管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在多数相关教育文献中,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等词汇是等同或混用的,但是,本文还是坚持使用教学基本功一词,这主要是考虑到“基本功”这个词很具有包容性和概括性,一方面它强调了“基础性”,另一方面它比“技能”一词更具有概括性。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而且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因此,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思考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学基本功的这些特点。

1.共同性。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教师的天赋。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教学风格,也不是教学艺术。

2.基础性。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履行教学职责需要多种实践的能力和智慧。教学基本功是其中最最基础的那部分实践能力和智慧。它为教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普通话为教师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口语表达又为教师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3.习得性。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要明确我们是否是在讨论某种可习得的而不只是属于个人天赋的某种能力或专长。

4.专业性。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基本功。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笑、逗、唱。教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多数文章将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混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5.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专业自身也会不断成熟、完善或走向自我否定。专业的成熟或更新,对专业人员在专业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专业的“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但是,在一个专业的“非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本功往往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在思考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

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评价新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近些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三字一话”方面的基本功很不如人意。不仅校长摇头,而且有专家学者也感叹“今不如昔”。

面对新一代教师在“三字一话”基本功上的缺失,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功的缺失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看粉笔字。

在“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下,粉笔是教师教学最基础的工具。不论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上课的第一件事是用粉笔写下授课的内容标题。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粉笔字就成了这个教师的另一件外衣。因此,为了把好这个“门面”,我们一直在苦练这项基本功。可是,曾几何时,这一场景被悄悄地“切换”了。粉笔、黑板成了电脑和投影的“辅助手段”,或者完全被电脑和投影取代。

在部分农村及边远不发达地区,粉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光依旧,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粉笔、黑板最终会“沦落”为“电脑+投影”的辅助手段或完全被取代。因此,不论是从现状及发展前景来看,粉笔、黑板也会不断走向历史。依赖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的粉笔字也将一并成为历史。

与粉笔字相关的另一项基本功是板书。它是课堂讲授的重要“帮手”。借助于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中小学听课、评课往往把板书设计水平列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在黑板被无情地变成了“白板”的情况之下,板书设计便转换成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的基本功有些部分可能会迁移到PowerPoint等“版面”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但是,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设计,它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其次看钢笔字和毛笔字。

长期以来,钢笔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字写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如果写得一笔好字,还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无情冲击之下,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写评语、向学生家长信息和公告。可见,钢笔字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同样地受到了历史的挑战。

与钢笔字、粉笔字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教师除了在专门的书法课上需要展示自己的毛笔字之外,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书写毛笔字。其实在历史上,随着硬笔书写日益广泛,硬笔书写作为一种日常书写形式就逐渐代替了软笔书写。如今,毛笔字与其说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还不如说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的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书法艺术。因此,我们认为,除了书法课的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基本功的衰退或缺失,同样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上面所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笔字机会的缩小与教师“三字”基本功的缺失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但是有人会提出异议说,不是教师可以不使用三笔字了,而是新一代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写中国字,需要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需要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的字是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里要说的是,不仅教师的字难以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展示的机会,而且学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也远远比不上以前。

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冲击着新一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教师相比,他们更加钟情于现代信息技术,也更加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结交朋友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相对于写字和书法,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键盘和鼠标。目前教师普遍反映的中小学生对写字和书法课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当然,这不是说中小学不需要写字和书法课。相反,本文认为,钢笔字和毛笔字不必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去要求所有教师,但应该作为语文教师及书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或者说,除了语文和书法教师之外,教师在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的“功夫”只要能够实现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和功能即可,即:规范、整洁、流畅,以便于读者识别、理解。至于把字写得怎样富于艺术、个性和美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应该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的展现,不具有教学基本功的共同性和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不再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

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得一手好字。小学的写字课可以配合语文识字教学,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将来能够在需要书面交流的场合派上用场即可。书法课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书法练习的同步,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书法练习可以作为选修课或课外兴趣活动,或者学校校本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普通话是中国国民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达到基本标准。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可以对未达标的师范生或新老教师展开适当的培训或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每年举行的面向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的重视。

(二)重新思考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

与“三字一话”直接相关的基本功是教师的书面和口头的语言表达。与普通话一样,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中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新到来的信息社会,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首先看与普通话相关的口语表达基本功。

可以说,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统之下,教师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教学的效果。

但是,从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来看,传统上的教师动口、学生少有或没有动口的单向语言输入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不论是新课程强调的合作的探究学习,还是个人的体验学习,都需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指令等。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留有说话或表达的余地。

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教师不但自己把书“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少说多做”,组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善于说话,还要善于不说话。这些正是本文所提出的需要对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重新思考的地方。

其次,看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

在填鸭式的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的书面表达远远不及口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背景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将一部分的教学口语转化为超文本的“书面语”,如网上课堂、电子教案及网上讨论等。但是,不论是文本的工作计划、各类信函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超文本的网上公告、电邮及聊天室口语化的文字,所需要的基本上是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基本功不仅教师需要掌握,任何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都应掌握。因此,本文认为,对教师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并不具有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只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把好了写作关,每个人都可以具备。在“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国民受教育程度总体提高的情况之下,现在所强调的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对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师范院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上。

(三)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一般认为,教师首先要会教课,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基本资格。但是,教什么样的“课”需要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讲授成为压倒性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差不多无一例外地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所提出的建构教学及课堂整合的要求之下,虽然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这些工作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需要上述四个环节。而且,就每一环节而言,其工作重点、内容及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看备课。

备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预先设计。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特别有助于新教师厘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建立课堂教学的自信。新课程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这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足准备。但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不仅教师备课的内容需要变化,而且备课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也需要改变。

传统上,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书本,很少备学生。建构主义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备课的首要内容应是了解学生。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所学学程的情感及基本价值观等,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学科探究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更多地只是个别教师孤立地设计一节一节的课,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开展综合单元的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协同设计、协同教学。

其次看上课。

上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讲授讲究上课的四个基本环节: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上课的功夫就表现在这四个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教师观课、评课及上级检查时的听课均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建立指标体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们纷纷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也随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大有不同。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师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生上课,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师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等。教师可能会就学生探究任务的相关知识和材料而给学生上课,但是,这里的上课只是整个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不必遵循导入、教授、提问、布置作业的传统步骤。

另外,即使是纯讲授式的课堂,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也不再遵循传统的四个步骤。建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讲授不再是满堂灌,提问也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提问学生,作业也未必都需要在课下完成。建构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互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把整个的课堂设计为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

最后看批改作业和学生成绩评定。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题海战术使得学生、教师劳于作业。做作业、改作业成为学生、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频繁不断的考试,学生成绩评定差不多成了统计考分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和教师也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应对本领。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让学生、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负担下解放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新课程。

其次,新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学生和教师评价的思想和策略,这需要教师把作业与学生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把学生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与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基本功,必须掌握一些不同于结果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三、新课程,新教师,新教学基本功

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进行再思考。那么,新课程改革到底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呢?前文已有所涉及,这里不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首先,教学演示。这包括: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网上课程;等等。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的内容。在这一水平上,信息技术不再仅是演示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如构建网上学习社区、网上论坛等新的教学平台等。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新的学习环境渗透着一种信息的文化,它将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实现新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整合的目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和融合域,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二)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

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等。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者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总之,新课程要求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三)协作教学基本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

前文已述,探究教学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课堂讲授的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其中,教师能否提出足以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或主题是探究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通常的情况是,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同样,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整合的主题及活动形式。校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能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指导。

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基本功。

(四)教学评价基本功

传统上,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不外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期末小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求评价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个别差异,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样,发展性评价还要求教师要更加主动、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改进及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建议的质性的评价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其中,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是目前国家课程实验区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工具,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个人成长记录袋,如何提高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效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尽管有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摸索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磨炼自己的评价“功夫”。

(五)教学科研基本功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第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篇4

趣味化的形式来组织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对教师而言,能使教师外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一种学习动力与需要。对学生而言,武术基本功趣味化不是单调的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入手,通过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快乐中增趣――注重课后的反馈,这三方面来组织优化活动设计从而达到趣味武术基本功的教学目的。

一、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

1.钻研教材.编制基本功内容

在我校武术校本化的背景下,经过实践检验扩充了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基本功内容,还在实践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武术基本功理论课的教学。

在武术基本功趣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有所体会、内心有所触动、课后有所思考,让课堂的教学内容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让基本功的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机械式的重复练习。

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从武术的基本认识到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简单组合动作以及习武所要具备的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学习,系统的将武术基本功分三十二课时进行教学。为了将基本功趣味化,书中还加入儿童化的语言、武术小知识、比一比、练一练、评一评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武术基本功。

2.钻研课堂,突出趣味表现形式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认为要在武术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武术教学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并在其中两个水平段的内容标准中把武术的游戏当作一项内容标准来呈现,可见武术基本功趣味课堂对于学生认知武术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的学隋特点将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分类:水平一基本功教学要尽量结合学生平常认知度高的游戏;水平二基本功教学要传授武术的“精、气、神”;水平三运用基本的武术动作组合完成简单的武术套路。

二、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

在武术进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基本功”。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好斗,而传统的武术基本功教学恰恰违背了孩子这一天性,弱化了基本功攻防的运用和基本功教学的趣味性。

1.攻与防要突出

功防意识是展现武术特有“精、气、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动作从预备式开始到演练结束,始终要保持相应的攻防意识。在个人演练时要做到“面前无人似有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对手。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推掌”内容中,巧设“推出去”“推不倒”等趣味对抗游戏。

“推出去”方法:甲方双手搭扶乙方双肩,乙方直立后倒,甲方右脚撤,双臂随之屈肘支撑。甲方后脚蹬地、上步的同时,双掌将乙方推出,乙方顺势重心向前,左脚向前成弓步。

这种把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加入攻防,即每一招,每一式都设立一个假想敌的存在,巧妙创设实际的对抗情境,处处按照实际动作意境的要求来完成。

2.创新与多样性要突出

对于武术的基本功,传统的练习方法主要采用站桩和单动反复练习。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在不破坏动作本身的前提下创新练习方法,各个教材之间都有它们相似的一面,抓住相似点结合练习,把武术基本功的教学融入田径、球类、体操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

例如“垒球掷远轰炸敌军”游戏:两组面对面安全距离站立,游戏环节中,先进行武术的马步冲拳鼓舞士气威慑敌人,再进行垒球的掷远轰炸敌军。

基本功的教学要突出同一内容练习的多样性,在多样性设计中结合武术的步伐移动变化、身体平衡、身体柔韧、身体对抗等武术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弓步练习时就可以有“按不着”“拽不动”“撑得住”三种趣味练习方法。

“按不着”方法:甲乙面对面站立。甲方按住乙方双肩,乙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甲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甲方右脚向右迈步,左脚并右脚的同时双手收至腰间成并步抱拳;然后乙方双手按甲方双肩,甲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乙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如此反复。

3.实践运用要突出

少儿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是源于生活,基本功很多动作都是武术套路的一部分,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就成了武术的套路,只要单个基本功动作练扎实了那复杂的套路动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趣味化基本功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基本功的实践与运用。把基本功的教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快乐中增趣――注重素材的提供

在武术基本功的实践中,要注重内容的设计和过程的引导还要提高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器材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武术小知识

师:同学们,下面是武术知识抢答环节,答对的同学这节课就当老师的“小模特”,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武术的手型有哪几种?

生:拳、掌、勾。

师:非常好,你能做出来吗?

以上案例是认识《拳、掌、勾》课堂教学片段,在教学中穿插武术小知识考考学生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趣味性,可以以抢答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选择站队的形式,如:被称为中国武术之乡的是陈家沟还是温县;“气存丹田”中的丹田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等等。

2.武术小器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武术的小兵器是为了课堂的需要,在武术各种兵器中演变过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兵器,把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的兵器运用到武术基本功教学中,让课堂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马步、弓步冲拳》中课前让学生自己用纸和胶带制作如刀、剑、斧子等能握在手中的兵器;课中创设“武林大赛”游戏情境,让每位学生上来展示已经学习的马步、弓步基本功,并要求运用好手中的“兵器”,教师事先选出几位同学当评委,通过几轮的比赛最终选出班级“武林盟主”。

多样性的器械把被动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趣味课堂,还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体能和促进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一年级《身体平衡》武术基本功教学中,准备了很多的辅助教材,有硬的可乐罐、梯子、废轮胎、木板等,只见有的学生把竹梯搭在轮胎上,说是走天梯,有的学生把废轮胎连接在一起,挑着扁担在过小路。丰富的辅助器材,不但激发学生的创造、合作、团队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的乐趣。

四、结束语

篇5

一、调研的内容和形式

这次调研,我们对两个旗县市区和几所学校的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基本功达标训练情况;二、听评课开展情况;三、新课改进行情况;四、课堂常规落实情况。形式及程序是:一、听取教育局和学校关于这四项工作的回报;二、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考查课改和课堂常规的情况;三、观摩基本功达标现场;四、查文字材料;五、做关于基本功要求的讲座。力求真实准确、细致全面的反映旗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全貌。

二、总体情况。

(一)、霍林郭勒市教育局。霍市教育局根据通辽市教育局关于这几项工作的有关文件,并结合或是中小学现状制定了各种活动工作方案,教育局召开校长、业务校长落实这几项工作。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中小学教师听评课活动正在实施当中。9月3日进行了全市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9月份正在举行听评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师生之间成为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各中学教研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业性研究。霍市五中有国家级课题两项自治区级课题两项;霍市六中“三主三导有机系列问号”课题开展情况现已逐渐成效。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情况根据文件精神采取形式多样多层次大练基本功;文字材料记载很全,听评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现在已经静茹到复赛阶段。霍市教育局根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一并下发,个中小学设立了年级管理组降低管理重心。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各校注重教学管理。

(二)、扎鲁特旗。扎旗中小学进入课改以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很多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狠抓校本教研,开展教研活动组经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和听评课活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注重实效。活动要求做到“五落实”即组织、内容、时间、形式、管理措施落实。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全旗个中小学按着文件精神,都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常规。

两个旗县都能很好的落实了通辽市教育局文件精神,

(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几点不足。

1、查材料发现,教育局没有转发市局下发的有关文件,使有的学校对这三个活动的内容不是很熟悉。

2、学校进行基本功训练,内容不全,仅限于粉笔字、钢笔字的训练。

3、学校教师对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不够了解。(市教研室编写的《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手册》介绍的很详细)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况。

(一)课堂亮点

1、教学目标很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明显。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基本功训练,都能做到明确具体。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训练能落到实处。

2、对教材的理解正确。

篇6

论文关键词:专业教学;业务基本功;教学质量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性。其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业务基本功主要包括专业业务基本功和教学业务基本功两方面。加强专业教师业务基本功是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一、专业业务基本功

(一)厚实、牢固、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搞好专业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拥有丰富广泛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必须有一桶水”。

(二)专业教师应对所教学科的专业业务知识熟悉精通惟有这样,才能使课程讲得轻松自如: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关系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化;才能变换多种方法来讲解同一问题等等,否则,只能照本宣科,做书本的奴隶。

(三)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要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特,最能较好的从职业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出发,组织专业教学,同时能主动适应专业学科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掌握了解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掌握专业教学上的主动权。

(四)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这一点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相当重要。如果专业教师不能经常广泛地深人生产实践.没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能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合格学生呢?

二、教学业务基本功

专业教师毕竟不同于工厂中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其除了具备专业业务基本功外,还应具备教学业务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较前者显得更为重要。

(一)要懂得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依据教学原则,恰当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及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性的将知识传播与审美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并自觉加以合理运用,来指导专业教学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备课基本功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保证。备课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专业教师应具有把生课讲熟。把“熟课”当成“生课”讲的认真态度。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把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看得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应该让备课产生出“磁性效应”。使学生们像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三方面。

1.注重钻研

教材钻研教材就是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相关资料。首先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它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知识。其次,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分类排队,将知识技能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等不同层次,进而来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最后,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加以补充。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充。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探讨加深理解等。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消化理解处理,才能写出一份针对性较强的教案。对于教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紧扣而又不照本宣科。同时,还应为学生列出必要的参考书目让他们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深入了解学生

专业教师备课时不但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还要了解学生对于本专业、本学科的目的、态度和兴趣,目的在于因材施教。这对于搞好专业学科教学非常重要。

3.设计恰当的教法

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是课堂的调控者和导演者。更是一堂课的灵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设计教法就是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枯燥的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口头教材。要特别注意考虑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三)不断提高讲课基本功

这里所讨论的讲课基本功主要包括语言基本功、板书基本功以及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基本能力。

1.语言基本功

教师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主要、最经常和最难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用词准确、规范,符合逻辑性和科学性,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讲究语调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语句的速度和间隔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同时使语言新鲜活泼,既有时代感又有幽默感,努力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使学生容易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记忆深刻并且不易忘记。而且还应注意学会所教学科的“教学语言”。这一点对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影响极大。

专业教师要学会使用“专业教学语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1)是深入钻研熟悉教材;(2)是要注意学习新知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使表达专业学科内容的语言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因此专业教师要注意学习有关专业期刊和专业书籍。(3)是要熟悉所教专业学科的语言特色。

2.板书基本功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相互交流教学信息的一种传导方式。优秀的板书,既能使知识概括化、系统化,体现教学的意图落实教学原则;又能理清一堂课的脉络,便于提纲挈领;更能突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强化直观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良好的板书设计与严谨规范而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口头讲述密切配合,就会相得益彰,使课堂教学增色生辉。

3.不断提高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基本运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获得了比过去更加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打破,学习过程将会更加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教学过程更加主体主观,这一切都迫切需要专业教师自觉进一步深化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明确其优势和缺憾,不断学习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会设计、制作并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具有良好的教风和高尚的师德

教风主要指教学作风,它应该是严谨的,应视其为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职业道德修养。完美的教师人格形象.不但包括一个人外在的气质、服饰、言谈和举止.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情操、业务修养和审美素质等。作为教师要处处事事时时为人师表,慎其所习,修身洁行,并不断自觉的加强师德修养。

三、加强教师业务基本功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一)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一些培训班、学术研讨班。或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学历再提高,丰富专业知识面和能力。

(二)充分利用专业阅览室的作用,倡导读书活动,借助专业科技期刊和计算机网络,不断补充丰富专业新知识。

(三)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讲座,或聘请校外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学,营造教研学术氛围。

(四)鼓励专业教师多下厂实习参观,或与厂方共同研发课题,或采取参加技能考核等形式,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双师型”教师

(五)倡导同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六)在用活用好已有专业教材的基础上,倡导专业教师能及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编写教材和讲义。

(七)通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很高学术水平的专业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业务基本功。

篇7

论文摘要:定位了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内汤,从优化原则、优化途径、基本功优化的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探索,对于加速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这个过程的优化研究是现实的。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课改中成长,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地理教学基本功是中学地理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地理教师队伍和地理学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速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从而大面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以一种新的理念重新审视“三字一话”,语言表达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广大教师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

传统意义上教师单向语言输人的教学方式被新课改理念下强调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学语言应该幽默而机智,富有启发性。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使用文字板书,应全面发挥板书、板演和板画的综合功能。课堂设计一更注

重学生的参与、互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习,需要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1)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基本功。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基本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教学演示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一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达到这三种“境界”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高低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2)地图教学基本功。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运用教学地图组织教学的要求,首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运用多种教学地图的组合使用,同时要注意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其它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图1)。

(3)地理学养基本功。所谓学养:是指学科方面的修养。地理学养基本功,是指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包括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理念、基本素养等,还要学会在专业上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学术上的功底厚了,教学起来才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作为一个地理教师,还必须经常r解地理教研教改的动态,优化地理的教法,提高教学的效益。

(4)地理野外综合实践。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实验是学生认识、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事象和实践理论的必须之路。地理学科的特点体现为空间区域性、多要素的综合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方向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充分利用、组织、设计

和完成好地理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野外实践能力既包括教师白身的野外能力,也包括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的能力。

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和一部分高中学生在汕头市图书馆,参加了由汕头市图书馆、汕头市春苗学校、汕头市天好者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国际天文年暨汕头日食观测活动日”,观赏了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观—日偏食。主办单位提供天文望远镜及日食观测镜给我们现场观测日食的全过程,汕头地区的整个日食时间从上午8:17初亏至10:52复圆,持续有两个多小时,大概9:30的时候看到日偏食,这时的太阳将被月影遮盖超过3/4,变成弯弯的月牙形。

这次活动,增强我们的天文知识,提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激发学生们对天文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图2)。

(5)关心学生地理学习心理,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对待地理学科主要有厌学心理、恐惧心理和应付心理。地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好中差三类学生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和学生“心理换位”,课堂上师生才能达到感情共鸣、心灵共振。要善于从孩子身上捕捉闪光点,发现其长处并予以充分的开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才能,每个学生都会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

(6)组织管理与合作交往基本功。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7)教学科研与反思能力。新课程对地理教师基本功有了新的要求,在具体操作

和实施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为此,地理教师需要反思和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地理教师只有经常性地、针对性地考察、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深人地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有效地结合和思考,才能够确实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8)创新基本功。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而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影响着学生。地理教师需要创新精神,学生期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大胆选择多种煤体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教学,这正是新时期地理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地理教师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9)终身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富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慎,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

2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探索

2.1优化原则

借鉴国内外对教师基本功的研究,依据“学习化社会”思想、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与特点,从对教师基本功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以下优化地理教师基本功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确定为优化中学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指标,既要有利于贯彻中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的实际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根据高中不同阶段教师及不同阶段地理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相应的优化项目与要点,突出优化的重点要求,以便充分体现优化的针对性。研究设计教学墓木功优化内容,在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在当前,特别强调对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掌握,以及这些基本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优化,防止脱离教学过程孤立地教学基本功的倾向。

(2)可行性原则。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指标的确定,既要符合中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从本市中学地理教师与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提出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途径之前,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地理教师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层次教师和任教不同学段教师的知识水平、心智发展水平和能力要求。做到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便易行,使广大地理教师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仁,从而有利干调动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与课堂教学的水平。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一卖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原则,激发地理教师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从传授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的单向传递向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等,组织和指导地理教师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与教师个人条件,把有关教育思想转变的具体内容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地理教师能不断发现并总结教育规律,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创新性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己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优化地理教师基本功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师的创新意识,让地理教师在受培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在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创新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地理教师用钻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论,用务实的精神去应用理论,用科学的精神去发展、创造理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5)终身学习原则。要把优化的直接效能和潜在效能相结合,教师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建立优化教师基本功的长效机制,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的不断创新,培养学习型教师使教师认清形势,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追求短期效应,而是坚持长期性、长效性,培养地理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激发终身学习的动力。让每位受培教师都主动接受相关培训,主动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6)系统性原则。从优化基本功的体系、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探索基本功的知识。它包括基础的基本功和专业的基本功两个方面。优化方法包括优化培训、优化内容和优化评价等三方面。让每位地理教师都能从优化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2优化途径

2.2.1基本功优化的培训

中学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在实践中摸索探讨。按照上述原则,结合实际,提出图3所示的教师基本功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一一校本培训六结合。

2.2.2墓本功优化的内容

(1)关于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提高课堂有效沟通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性。地理教学过程中,授课时沟通的方式很多。地理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提高授课质量;重视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

(2)关于创新教学的基本功。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也带来了地理教学法的变革,地理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学地理教师首先需要观念的创新,然后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3)关于读图用图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和读图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2.2.3关于教师学养的基本功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地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2)做一个学%1型教师;(3)做一个生活型教师。

2.3基本功优化的评价

(1)优化评价的目标。教师评价目标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掌握一线教师的工作成绩、工作表现,加强学校教学工作宏观调控的手段这种教师评价,目的仅满足于判断教师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对教师评价过于看重“控制”,忽视了教师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评价目标必须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必须尊重教师的差异,实现多层次标准。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背景的教师,其评价的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从时间上可以分成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评价,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基础的基本功和专业的基本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标准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可以通过“个体标准”来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3)优化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方式必须建构全员参与的开放模式。全员参与的教师评价模式,既有教育行政领导的教育性评价,还包括同行的形成性测评、学生的层次性评价、教师自己的反思性自评以及家长和社区的动态性评价。

(4)评价的反馈。评价的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等级,而是为了让评价对象知道自己基本功的缺陷和缺失,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接受培训,实现优化基本功的目的。

篇8

一、优化措施,全面推进

专题讲座。重点对教学设计基本功和教学实施基本功进行专题系列讲座,每次重点解决一个难题,集中培训后教师要上交学习体会,同时下发相关的学习材料供教师自学。

名师引领。观摩本校骨干教师的个性备课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教师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另外,还要组织带领教师走进名校、名师,深入课堂直接取经。还可以购置名师课堂实录,学习间接经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基本功显著增强。

案例解读。为教师统一购置名师教学案例,要求教师认真品读、反复咀嚼智慧之处和精彩之处,同时与自己进行比较,发现不足,提升自我。还要求教师把在教学中自感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及时记录下来,由教务处筛选案例,及时召开案例解读交流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开阔思路,共享智慧。

对话引领。各教研组每周上交一份教学中的疑点、盲点、难点统计表,对其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召开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提出问题的教师参加对话引领会,从而把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诊断。对教学基本功比较薄弱的教师,通过反复看课,进行分析诊断和跟踪指导,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发展目标,制订研修措施。必要时可令其拜师结对子,由名师着重引领。

自我反思。举办教师反思讲座交流,使大家互相借鉴。还可以将反思内容写成笔记,把反思呈现在教案上,体现在论文里,落实到教学中。没有坚持不懈的反思,就不会有自身素质的增强,不会有不计其数的精品课堂。

二、技能竞赛,营造氛围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大练基本功的热情,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提高训练质量,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技能竞赛。根据不同时期的训练重点,先后开展了三笔字、简笔画、教案设计、板书、教具制作、课件评比等活动,展示汇报训练成果。还组织教案展、优质课观摩展、书法绘画作品展等专题展览,并进行基本功现场展示表演。

三、加强科研,综合提高

我们将基本功训练与高效教学课题研究有机结合,从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壮大科研队伍、制订科研规划、开展专题研究等几个方面抓起。不但承担了县级教研、科研部门要求的课题研究,而且开展了校级小课题研究,让教师人人有课题,并能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务处定期召开课题协同会、研讨会、指导会,让承担课题的每位教师都真正行动起来。教师在课题实验中不仅基本功得到了巩固,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篇9

关键词:大专英语教育 专业基本功

大专英语教育基本功训练既不是必修课,也不是选修课,但其实际意义绝不低于必修课和选修课,因为它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所以基本功训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大专英语教育的办学特色。

1. 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

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办学面向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师。这个办学目标决定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必须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电脑应用、文体技能等;第二方面,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基本功,如标准英语语音、流利的英语口语、规范的英语书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组织英语课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等。因此,这就决定了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如同英语专业基本知识一样,是英语教育专业基本教学任务之一,也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学习任务之一。

2. 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之训练上的基本内容

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三年的阶段性训练任务如下:一年级侧重培养新生标准英语语音、普通话语音系统和词汇过关,规范英语书写习惯。二年级各方面都是冲刺阶段,普通话力争过二级乙等甚至二级甲等。语音仍达不到标准的学生要强化训练,力求在二年级突破;语音已基本过关的学生向更高阶段迈进,如加大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力度。如果英文书写规范了,则练习英文意大利斜体连写或者是圆体。为了应对求职面试和试教,三年级学生要有漂亮的板书,标准的语音,流利的口语,还要特别能够熟练自如地运用课堂用语,并通过教学法的学习学会备课、说课、组织课堂教学等。本文以我系普通话、英文书写和语音训练的具体要求为例。

2.1 普通话方面

普听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基本音节、变调、轻声、儿化、语调等;词汇,主要包括《普通话词语表》(“表一”约8000条,“表二”约12000条)和《普通话与方言常用词语对照表》;语法,主要以《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表》为准;言语表达与交际,包括有文字材料依据的朗读和无文字材料依据的说话。

2.2 英文书写方面

培养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即能规范、圆润地在本子或者小黑板的四线三格上面准确地呈现出来,并且注意单词之间的间隔为一个字母的空间,首写字母必须大写,标点符号要准确无误,连写符合规范。要求学生备好标准的四线三格的英文练习本、小黑板、规范的英文书写字帖,在每晚“天天练”时间里,依照各班学习委员提供的练习内容,自主练习25分钟,在本子上写一页,或者用粉笔写满一小黑板并将其摆放在教室后面、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楼梯两边供教师和学生们欣赏和提意见。

2.3 语音和口语训练方面

英语语音是否标准直接影响英语口语表达效果和英语口语交流的自信心。因此学生须通过一年的努力,掌握标准英语语音,做到能够读准48个音标,具备准确拼读单词、短语、流利朗读英文句子的能力。在这一年的“天天练”时间里对学生是这样要求的:

2.3.1 要求学生按照语音书上的各个音素的发音规则认真揣摩,明确各个音素都是通过哪些发音部位发音的,找出某些音素之间的联系,或者发音的相似处等,对48个音标有整体的了解。

2.3.2 利用音像材料,先听准确再模仿,多次模仿,模仿到位后用复读机将自己模仿的发音录制下来,并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如果两者十分相似,说明已经掌握。反之,说明还需要找原因,并请教语音教师,再去揣摩标准发音,还可以和同学们形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直至可以非常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素。

2.3.3 如果各个音素基本的发音都掌握了,就可以尝试去拼读陌生的单词,拼读单词时除了要读对各个音素,还必须格外注重单词的重音、次重音等。进入句子练习阶段,就特别要注重单词发音,轻重读、连读、语调、意群、停顿等。通过一年的训练,为了了解学生的训练效果和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英语系会组织一批专业语音教师对一年级学生在学完一年后进行统一的语音测查,如果第一年不能过关,二年级继续训练。

3. 大专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之训练上的策划

3.1 组织管理策划

3.1.1 教师队伍发挥指导作用。成立基本功辅导小组和结合专业特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小组成员主要由有某方面基本功特长的教师构成,比如英文书写漂亮、语音标准、口语流利、课堂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师。基本功小组总体分为标准英语语音小组和英语书法小组。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长处加入到相应的小组中,在规定“天天练”时间里到各班制定相应的训练策略,进行有效的现场指导。同时规定练习任务并确保学生完成任务,并做阶段性的总结,确保练习效率。

3.1.2 学生干部队伍担负管理任务和整合教学资源的任务

学生干部会阶段性地以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方式,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或尖子生集中讨论已取得的成效,总结出有效的训练方法,供各班参考;调集高年级基本功出色的同学到低年级进行有效的指导,这部分同学了解师弟师妹们的训练时的心理状态和常出现的技巧问题,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最具有说服力;组织人力抽查各班的训练态度和成效,在检查过程中对训练态度认真的要表扬,散漫的须整顿训练风气。

各英语协会通过组织一定活动或者开展比赛的方式促进英语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比如英语演讲协会每学期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英语俱乐部每周组织英语角,英语书法协会每学期开展一次书法作品展,英语写作协会每学期开展一次孔子杯征文比赛,英文写作协会每年要出一份全校英文报。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基本功练习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时间策划

学校保证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时间,确保训练的持续性。通常周日晚修之前的半小时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运用这段时间练语音、书法、会话都恰到好处,一方面,能够保证教师在晚上有时间临场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到了晚上心境比较静,易进入练习状态,并取得训练效果,而且由于时间不长,学生也不会感到乏味。

3.3 交流策划

系学生干部组织,或者班级内部、年级之间定时开展交流活动。特别是将训练的成果以灵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英语演讲比赛可展示语音和口语水平、英文书法比赛展现书法功夫,供大家观摩、提建议,然后分析总结出作品的长处和不足,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成果的展示对其他学生具有刺激作用,对创作者自身也有激励作用。

3.4 抽查策划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练到一定程度,学生干部组织即可组织人力抽查训练情况,将结果向全系公布,将好的作品公布出来并予以公开表扬,得到勉励的学生就能不断起带头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分享进步的喜悦,还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刻苦训练,促使大家共同提高。如果在抽查中发现练习懒散,或者水平急需大幅度提高的学生,系里将组织教师或者基本功出色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建立信心,及时赶上。

3.5 就业教育与就业策划

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会遇到两方面挑战:面试和试教。学生的语音水平、口语能力、英文书写水平、课堂组织能力就从中得以体现。通常基本功出色的毕业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所以从新生入学之日起,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上就得强调专业基本功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并将基本功训练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我系的训练具有较高成效。在2007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中,20多个毕业生接受了广东省肇庆市的高要市和广宁县教育局两地教育局的挑选,他们以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教师基本功、较强的英语专业知识这三个亮点受到两地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接纳,到高要和广宁两地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一年后,学校领导教师回访了这两个用人单位,并对我们的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得到了两地教育局领导的再次肯定,并愿意再到我校应聘毕业生,同时还将我校的毕业生推荐给肇庆市封开县教育局。2008年的元月份,肇庆市封开县教育局到我校招聘了各专业共40多名毕业生,其中有20人是英语专业生。高要市教育局到我校再次招聘了英语专业生共53名,广宁县教育局3月份在我校招聘了13名英语专业生。当被问及我们毕业生优势时,他们都说工作态度好,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这对我们来说是肯定和鼓励,使教师工作信心和学生学习热情倍增。

3.6 教研策划

为了使教师的指导更科学,更有成效,让学生基本功训练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将从事基本功辅导的教师组织成为一个教研活动小组。负责各项基本功训练的教师需要留意学生在训练中取得的成果和反映出的问题,定期研究总结本专业基本功训练内容以及措施。同时也要关注和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对英语教育专业基本功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并引进到日常基本功训练中。

篇10

一、 练什么样的语文基本功:目标的整体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的理解上,第一句话就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如何体现呢?当然得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此外,“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块也提及要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与时俱进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仍然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语文基本功是指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包括听、说、读、写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察、思维等基本能力。同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基准,研制了《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在具体要求方面不断扩展和提升,使得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达成,各有侧重,逐步提升,整体培养,为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比如“听”的基本功,第一学段(1~2年级):“听得进: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得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了解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3~4年级):“听着想:与人交流时能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把握主要内容,领会要点。”第三学段(5~6年级):“听想表: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之交流。”

二、 怎样练语文基本功:策略的合理运用

1. 立足课堂,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1) 依标定练。我们始终认为,目标不能从天上直接掉下来,每节语文课要培养的基本功不能凭空生成。任何一级基本功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以上一级目标为依据。语文课的目标是最下位的目标,其上位目标分别是每篇文章、每个单元、每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段的培养要求。我们以《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在强调目标整合的同时,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从而确立每节语文课的基本功培养目标。

(2) 因文设练。课文的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对基本功训练的安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去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一些所谓“重要语段”,而是设计了由学生向他人介绍最感兴趣的海底动物的教学环节。表面上看,这是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言语运用的迁移,而实质上是引导第二学段的学生把握自然段的构成方式,培养他们有序说一段话的语文基本功。因文设练,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还语文课堂“原汁原味”,另一方面还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细读文本的功力,寻求语文基本功在课堂的最佳落脚点。

(3) 据生展练。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充分展开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① 给选择的机会。学习《春日偶成》时,可以对课后练习进行改造,请学生选择“读、说、写”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既尊重学生的差异,又让不同梯度的学生得到训练与发展。② 给重学的机会。课题组老师执教《第八次》第二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一下,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选派代表上台演说。因为在小组交流中没有与前文相联系,学生说得比较空洞。这时,教师灵活处理,让学生回读普鲁斯王子看“蜘蛛结网”部分的课文,学生立即懂得了学习课文需要前后联系,再次上台演讲非常精彩。③ 给深思的机会。《九色鹿》第8、9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情绪高涨。这时,教师话锋一转,问:“除了愤怒,你从这段话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并巧妙提示学生:“如果九色鹿先指责国王会有怎样的后果?”在默默的思考和静静的等待中,学生体会到九色鹿的智慧,思维培养和表达训练也自然融合到一起。

2. 延伸课外,多种形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一要关注课外作业的布置。改变过去单一的机械抄写方式,体现综合性和趣味性。二要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围绕专题,沟通课内外的语文基本功培养。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一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去“找春天”。通过大量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画、故事等,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来赏春、绘春、颂春。三要关注课外阅读的推进。课题研究基地――焦溪小学精心规划校本阅读特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约120万字。积极开展校本阅读研讨活动,探讨“新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美文赏读课、绘本课、读书交流课、古诗欣赏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与具体策略,用书香来浸润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四要关注竞赛活动的组织。“我的读书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辩论会、学生书法展览评比……我们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机会和搭建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现风采,在肯定和赏识中增强语文基本功。

3. 改进评价,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1) 调整评价内容。以《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各学段目标达成表》为评价依据,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有所侧重的专项基本功过关测试。如第二学段关于“听”的基本功专项测试分为“听力笔试”和“听说面试”两个内容。“听力笔试”主要是通过提供课内外的阅读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听读后,完成答题纸上的练习,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而“听说面试”则以讲故事、话题交谈、讲述见闻、交流阅读感受等方式来进行。

(2) 构建评价体系。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特别关注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过程,将日常表现性评价和单元(期末)纸笔达标性测试结合起来,对学生语文基本功进行综合性评价,改变过去仅凭一次期末的纸笔测试,就给学生下结论的简单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