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染病防治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传染病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传染病防治

篇1

一、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区疾控中心做好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二、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三、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保健医,并继续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四、在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六、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手续。

七、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

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篇2

共检查二级以上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1家,疾控中心1家,保健站1家、计划生育指导站1家,医务室2家,村卫生站67家次,中小学校28家和托幼儿机构2家。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50余人次,执法车辆11台次。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情况

1、医疗机构:

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设有兼职管理人员,各门诊科室、住院部各科室设置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首诊医生发现疫情时及时填写了传染病报告卡,由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登记、直报工作。但个别乡镇医疗机构存在漏报、漏登记现象。

2、疾控机构:

配备了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通过网络直报疫情,成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每日对疫情进行动态监控,定期做出疫情分析报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明显位置设置危险生物卫生标志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建立生物安全责任制,建立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二、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齐全,设立了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交由县垃圾处理机构同生活垃圾一并处置或自行焚烧处置,相关人员采取了一定的卫生防护措施。因我县无医疗废弃物专用处置设备及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不符合相关规定。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个体诊所: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废弃物以自行焚烧处置为主,并做有登记,个别乡镇卫生院及大部份个体诊所、村卫生室,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无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无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医疗废物暂存点与生活垃圾同处一处,甚至有的单位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较差,防护设施不全,有的医疗单位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大量医疗废物,不及时进行处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本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置了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为齐全,但医疗废物暂存点不规范,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较差,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

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卫生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警告。

三、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情况

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均成立了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大部分学校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有学生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情况登记,统计,有学生病假登记,部分学校环境整洁,建立了相应的清扫和消毒制度。但发现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尤其是乡级中小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使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还有些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使教师和学生不能了解更多的传染病防治知识,部分学校教室和宿舍通风不良,没有严格执行清扫消毒制度,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卫生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警告。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意识,为下一步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达到知法、懂法、守法。县级及乡镇医疗单位要尽快建立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和传染病自查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建立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废处理工作流程,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物和包装容器。

2、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篇3

在新的一年里,幼儿园将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新生入园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篇4

全县共111所学校、幼儿园有食堂,除机关幼儿园、景中等几所学校外,大部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较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学校食堂简陋,结构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全;2、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较差、习惯不良等;3、食品采购、贮存、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现象多见。

学校饮用水类型为自备水的5所,其余均为集中式供水。饮用自备水的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配备专或兼职自备水卫生管理人员;学校对饮用的自备水未能定期清洗、消毒和监测;4)自备水的水源无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等。除了县城外,集中式供水学校也因驻地供水设施简陋,水质卫生质量不稳定。

此外,不少学校学生住宿场所拥挤、通风不良,传染病防治措施较薄弱。

一、目的意义: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幼儿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和园地。由于多种原因,县内学校、幼儿园卫生条件较差,发生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的危险性较大,近年来的数起细菌性痢疾、麻疹、风疹爆发说明了在校师生健康安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实施师生安康工程,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有效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创建“平安景宁”、“平安校园”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客观要求。

二、工作措施:实施“师生安康工程”,主要通过以下工作内容的落实开展。

1、围绕一个目标:以“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工作目标,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扎实工作,取得实效。

2、抓住两个重点:以“学校食堂卫生、师生饮用水卫生”为工作重点,强化监督管理。

3、加强三项措施:

1)加大硬件投入:各学校、幼儿园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应重视学校食堂、供水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切实使学校食堂和饮用水卫生安全设施达到要求,改善校舍卫生条件,保证师生有安全的用餐、饮水、就读和住宿环境。

2)强化管理考核:根据有关规定加强对各学校、幼儿园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等的管理责任制落实,与各学校校长(园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将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等管理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加强社会办学管理,若幼儿园未达从事饭菜供应条件的,不予发放幼儿园办学资格证及年检。学校、幼儿园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人员和自备水卫生管理人员,健全并落实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等管理制度,从学校领导到管理人员都有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责任到人到位。

3)加强培训宣传:加强对学校食堂、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学年至少组织1-2次学校食堂、饮用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的法制教育及卫生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专题课、电教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教师员工、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和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

4、做好四方面监管:

1)食堂卫生监管。卫生监督人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全面监督检查,指导整改落实,查处违法行为;学校食堂要①严把食品采购、贮存关;②严把烹饪加工关;③严把餐具消毒保洁关;④严把从业人员卫生关。

2)校内及周边商店食品卫生监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专题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着重监管食品销售人员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等。

篇5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 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 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6.停课制度

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幼儿园停课10天。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过幼儿园宣传栏、亲子活动、幼儿园网站、家长信息交流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还可通过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篇6

一、总体要求以履行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为主线以医政监督、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我科负责对辖区公共场所,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学校,二次供水单位等进行监管。卫生监督重点工作

1、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计划(1)监督对象游医、个体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2)监督内容①全面开展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的监督检点检查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聘用人员严肃查处无证执业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违法行为。②采取联合多部门大行动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及时查处非法行医行为。③充分利用乡镇卫生监督员畅通打击非法行医群众投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非法行医线索。④对全所各科医疗卫生日常监督工作,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针对医疗执法行政处罚案件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2、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计划(1)监督对象二次供水单位。(2)监督内容①填写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二次供水单位信息档案。②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年1-2次覆盖率达100并做好卫生许可证换发证前的审核工作。重点检查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制管水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情况涉水产品情况等。对违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及处罚。

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1)检查对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七类28种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及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2)监督内容①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档案。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1次以上查处无卫生许可证营业、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等违法行为。③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监督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4、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工作计划(1)监督对象辖区内学校、幼儿园。2监督内容①建立学校、幼儿园信息卡和档案。②开展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检查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幼儿园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计划(1)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对全区医疗机构开展1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点检查疫情报告、消毒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的违法行为。(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菌毒种管理等。是否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进行分析、调查与核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和业务指导等。(3)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4)继续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冬春交替期间可能出现的“甲流、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化各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

6、医疗机构监督工作计划①建立医疗机构档案。②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情况。依法查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扩大诊疗范围、私自转让或变相出借、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聘用非法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等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卫生监督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2、明确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根据本工作计划认真谋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做到务实、高效卫生监督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篇7

一、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内涵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岗位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规范化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业务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一)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管理,杜绝疫情漏报、迟报和误报等现象,保证疫情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全市54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的管理,降低漏报率;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8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市公共卫生监测点管理,推行症状监测,提高疫情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定期对我市的疫情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警,综合评估疫情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警示信息。

(二)落实人禽流感、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密切注视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动态信息,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强对市医院流感监测点的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积极推广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发现疫情及时调查处理并上报相关信息。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组织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发挥窗口作用,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就医群众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市卫生监督所要将《艾滋病防治条例》纳入经营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加大执法力度,监督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和全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会同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艾滋病高发省份常驻外来妇女检测长效机制,发现一例,筛查一例;继续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做好、吸毒人员以及看守所被监管人员的检测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对孕产妇和终止妊娠妇女进行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检测面。积极探索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皮防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为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为人群提质优、价廉和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主动发现率和管理率;积极探索非政府组织开展经营性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经验,全市要有三分之一的镇(街道)达到示范标准;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追踪服务,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加强以霍乱、O157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外环境及重点人群的疫源检索,定期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及时对霍乱弧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加强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快检制度,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编印的《霍乱防治手册》,做好预防控制应急准备工作。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紧紧抓住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结核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呼吸道门诊和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点能力建设,落实主动发现病人的激励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继续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落实住院病人联系卡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加强免费药物的供应和质量管理,严格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提高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对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按照病人就诊检查程序进一步检查。

三、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危害农民健康的地方病和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重点做好降氟改水工程前期水质卫生学检测工作,积极参与降氟改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推动降氟改水工程取得成效。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调查和水质监测,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水氟变化情况,为改水工程和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碘缺乏病防治。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会同盐务、广播电视等部门,组织开展“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要重点宣传缺碘对幼儿智力的危害和普及碘盐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使用碘盐的自觉性。加强碘盐监测,掌握碘盐普及和非碘盐食用情况,积极与盐务部门配合做好碘盐普及工作。

(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有效保护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意识和早期识别能力,严格落实镇卫生院早期诊断和转诊制度,控制病死率;做好疫源地处理工作和应急接种的宣传,防止疫情扩散;做好血清学复核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要达到100%。

(四)布鲁氏菌病和狂犬病等疾病防治。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要与畜牧部门联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制定狂犬病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人及动物狂犬病疫情监测,做好处理狂犬病应急准备,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和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加强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密切注视国内外自然疫源性和人畜共患疾病疫情动态,加强检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快速检验检测能力。

(五)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蚊、蝇、蠊与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情况,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生活环境中病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工作,加强媒介疾病的预测预警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大力宣传和开展控制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落实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及疟疾的局部流行。

四、完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开展城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实施慢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干预措施,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完善全市伤害和恶性肿瘤监测报告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和院前急救死亡报告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死亡报告的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职责,加强预防保健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院内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专业培训,及时收集、报告传染病疫情、疾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一步规范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报告、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对医疗机构指导、考核和监测、流行病调查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篇8

通讯作者:孙刚

【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流行特点,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8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监测点,检测常见传染病。下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与笔者调查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 不同季节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不同,而春、秋冬季为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实施传染病监测能够较真实反应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弥补疫情报告系统的不足。加强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幼儿园; 中小学生

学校是学生集居学习的场所,尤其是中小学校,人口密度较大,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中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患传染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解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所幼儿园、中小学学校中随机选取学生20692例,其中男10201例,女10491例。见表1。

1.2 方法 依据《全国传染病统一诊断标准》,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传染病的学生进行逐一登记。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发病例数为198例,发病率为0.68%。见表1。发病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高达51.01%。其次是水痘和腮腺炎。见表2。

表1 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中小学生

传染病发病情况

表2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小学生

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

2.2 学校常见传染病时间分布 2009~2010年学生发病最多的季节是春季(113例),其次是冬季(51例),秋季列第3位(40例),夏季发病例数最少(11例)。冬季发病最多的是腮腺炎19例,占冬季发病总数的37.25%;其次是肺结核10例,占19.61%;春季手足口病(51例)和水痘(16例)发病例数均较高;夏季肺结核发病例数较高(7例);秋季水痘发病例数最高,共28例。提示应在发病高峰季节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从学校监测情况来看,报告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春、秋、冬季节,趋势与疫情报告的趋势基本一致。

2.3 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况 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末次病例发病时间最长79 d,最短4 d,平均25 d。在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处置过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学生几乎没有接种过相应的疫苗,而接种过疫苗的学生则极少发病。

3 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学校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春秋冬季节,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小学为主,与疫情报告趋势基本一致,可以反应学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概况。因而,学校常见传染病监测可以弥补疫情报告系统之不足。由于疫情报告系统局限在医疗机构,对不到医院就诊或到个体诊所就医的病例覆盖不到;而且学校常见传染病往往是一些丙类或其他传染病,漏报的情况和填写不规范的情况确实存在,造成了疫情报告系统在监测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时有不完善之处。建立学校常见传染病监测网络有助于对爆发疫情的早期发现,以便及时预警、调查、核实。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应放在呼吸道传染病上,对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而目前仍存在较高的流行水平甚至爆发,表明免疫空白较大。学生人群传染病流行有很多客观因素,但爆发疫情主要取决于制度落实情况。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必须严格执行接种疫苗制度。可以调查和掌握学生接种覆盖率,鼓动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从而评价人群的免疫屏障,提出预警建议。在无法根本消除免疫空白的前提下,建立学生晨检和师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首发病例,也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环节。

为了更好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和社会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与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影响机体抗病能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重点时期针对不同年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广播、游戏、小品、班会、校园网等)进行宣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抗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为了预防消化道传染病,强调饭前便后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篇9

一、传染病防治

(一)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单位要有专人分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4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腹泻病门诊(专桌)分布、人员构成等情况的调查,组织辖区内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特别是腹泻门诊(专桌)的医务人员、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流行季节到来前,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专桌)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行疫情控制和救治应急演练。

1.霍乱防治工作

(1)严格疫情报告和管理制度,规范调查处理疫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4月20日至10月31日,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对报告的霍乱疫情要按《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疫情处理,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开展环境消毒、杀虫和饮水消毒,对密切接触者和疫区内的腹泻病人采便检验,落实疫区内预防性服药措施。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霍乱感染者个案调查表、暴发调查报告等资料并存档。

(2)加强霍乱疫源检索,对霍乱病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要加强霍乱疫源检索工作,区疾控中心在5-10月份,每月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采样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阳性标本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

①水源监测:主要指海水、污水、河水等,每月不少于3个水点,每个水点每月采样一次,每次6份。

②食品监测:对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进行监测,如市售小海货、淡水鱼、凉拌菜、熟食品等,每月采样20份。

在6-9月份,选择2所酒店,每月监测两次,监测内容包括食物容器、食品、凉拌菜、海产品、制作加工场所及排污口污水等。发生霍乱疫情时,要采集10份可疑食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3)加强对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年全区腹泻病门诊(专桌)于4月20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腹泻病门诊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建设,应急队伍成员名单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机构配备抢救治疗病人必要的药械及个人防护用品,区级医院腹泻门诊必须实行独立区域。各医院、卫生院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开诊,各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等相关业务知识,对就诊的腹泻病人用全省统一的腹泻病人登记薄进行登记,不得有任何漏项。各腹泻病门诊应备有检验所需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细菌培养分离数不低于腹泻病人的10%,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快诊阳性标本必须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年龄、地址(详细现住址)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4)重点地开展疫源检索

区疾病控制中心要按照省制订的“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范”,做好辖区内腹泻病门诊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特别要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的粪检质量进行监督,必要时抽样检查。流行季节期间,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加强卫生检疫。

2.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年省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以及《年市手足口病防控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重点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危险因素分析、重症病例调查和聚集性疫情处置等工作,早部署、早行动,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和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的报告疫情,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及时率和准确率要达到100%;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要做好疫情报告的审核、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区疾控中心、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的流调、监测工作。建立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根据本辖区的疫情情况和预警分级,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2)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和常规标本采集工作。各监督疾控工作站接到病例报告或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报告病例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住院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到100%。聚集性病例调查处置率达100%;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调查和信息上报达100%。在病例个案调查时,要详细了解一般情况、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危险因素等情况;对临床表现、临床检验项目及重症病例合并症等内容的结果,要及时与有关医院联系,从病历中提取,及时补充订正。流调时应逐一问卷调查,表格填写要工整、仔细,不得有漏项、缺项。所有个案调查表等要有专人负责,每天录入EPIDATA数据库,对录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缺失等问题,录入人员要及时反馈给调查人员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周二前汇总、上报前一周的个案调查数据库至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区疾控中心周三汇总上报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标本采集种类及要求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3)要及时、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及时录入数据库,撰写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由各接诊医院负责,规范保存标本并按照规定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取样送市疾控中心。

(4)强化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防治技术水平。各单位要强化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网络直报等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一线岗位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的能力。

(5)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加强督导检查,做好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建立晨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制度,落实消毒措施;督导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制度、晨检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区疾控疾控中心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

3.其他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对菌痢、伤寒(副伤寒)、轮状病毒腹泻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加强食品和饮水卫生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学校食堂、街头大排挡、乡镇管网自来水等的监测。

(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1.继续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及时上报呼吸发热病人监测报表。每年至少对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督导2次,记录完整。

2.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及时做好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样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对发现和报告的疫情,及时进行核实,规范开展暴发调查处置和样本采集工作,分析流行特点和发生原因。

储备人禽流感应急检测的技术和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人禽流感事件。开展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现场调查和技术演练,为人禽流感疫情做好技术和物资储备。

3.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和季节性流感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排查和管理人禽流感和SARS相关病例。

继续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的诊断、统计、报告、标本采集和保存、运送工作。区医院作为市级哨点医院,要继续做好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提高流感样病例监测的报告准确性和及时率。哨点医院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所需的物品和试剂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区疾控中心承担标本运送工作。相关监测要点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4.做好人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标本采集工作。按照《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区作为全市监测点之一,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相关监测要点见附件1传染病监测要点。

5.主动和教育部门联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建立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校内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专人或兼职教师应主动向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报告。

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学校报告后,立即会同辖区监督疾控工作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三)共患病防治工作

1.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把出血热的主要危害和防治知识教给群众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业务培训,区疾控中心和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作好基层疾病控制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充发挥基层人员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宣传等工作中的作用。

(3)强化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按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表。发现爆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2.狂犬病防治工作

由于我市近年来连续出现疫情,可疑狂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发病上升的危险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1)进一步扩大卫生宣传,要用多种形式,把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到居民,特别是农村群众。被咬伤或抓伤后要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发病。

(2)进一步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加露人群的登记、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并按月上报。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防止疫情扩大。

3.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

(1)继续贯彻执行《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各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强与街道畜牧部门的联系,摸清辖区牛、羊养殖单位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当地畜间疫情状况,加强密切接触人员的监测。按照市的统一安排,区今年将分别在重点牛、羊养殖单位抽取从事饲养、实验检测等重点人群50人,各采集血清2毫升,进行布病病原学监测。该项工作于9月上旬前完成。

(2)发现有牛羊或人感染情况,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对疫源地进行处理。各种调查资料要立即上报。

二、疫情管理

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以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督导与技术指导为保障,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规范,增强法制意识,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信息报告规范、及时、高效。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信息审核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认真审核,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质量。

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制度,保证每天(工作日不少于4次,公休节假日不少于2次)对网络直报信息按照报告要求进行全面审核和监测,及时做好报告信息的核实和确认工作。每天上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必须各上网审核一次,除了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7:00之前的报告卡17:00之前必须审核;每月、每年最后一天17:00之前的报告卡17:00之前必须审核,24:00之前的报告卡24:00之前必须审核。杜绝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不及时和审核不及时现象并尽量缩短从医生诊断到网络报告的时间间隔。

发现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

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对于报告信息不完整、有逻辑错误的传染病报告卡要随时进行核实、补充、订正。每日进行,删除重卡时保留首次就诊卡片,并将删除卡片的内容订正到保留卡片上,对发现外地报至本地的传染病报告卡为重卡时应当待卡片审核后再删除。及时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订正。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病例分类与分型报告要求报告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

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单位的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使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和减少漏报。

(3)加强管理,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每月法定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低于0.4%,未及时审核率低于0.2%,无重卡和县区零缺报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综合指数低于0.2%。各网络直报单位每月不得有零缺报情况。

2.加强信息分析利用,提高传染病疫情的预警和预测水平。

(1)继续执行以周、月报和出现疫情暴发以日报的形式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及时向有关人员提供信息,为决策服务。

(2)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加强信息分析利用,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市的传染病疫情应对处置阈值:重大传染病疫情、重要输入性病例单病种应对;一般传染病疫情同一单位一周内2例应对,区疾控中心在监测本辖区疫情动态的基础上,要结合市疾控提供的全市聚集病例信息,随时传送至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以文字报告形式通过传真和电子文档(上传至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测信息反馈中专题分析栏目)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将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以提高处置水平。

(3)区疾控中心接到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发出的单病种预警信号后的2小时内完成核实并填报异常信息卡,其他预警信号要于当日完成核实并填报异常信息卡。对于确定为疑似事件的预警信号要进行现场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24小时内填报现场调查表。

3.稳定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新要求和新规定,要及时组织对责任报告人的培训,以保证我区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报告质量;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质量。区疾控中心将定期召开辖区内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人员业务例会,至少每季度1次。

4.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检查。

根据卫监控字号“转发《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试行)》和《省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日常督导记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医疗机构进行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制度。尤其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率统计规则范围中的医疗机构如1个月内没有病例报告,则必须进行现场督导,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卫生局,建议卫生局定期进行通报,以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

5.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

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直报网络系统管理员要加强与相关专病系统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用户权限管理,疫情数据保证实时备份,使用审批,保证数据安全,做好用户权限分配管理工作。每半年进行1次所有用户的权限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实行)》及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要认真对每起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控制措施。撰写报告力求规范完整。事件信息的动态报告、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详细、全面、准确、严谨、及时,调查翔实全面,判定依据充分,级别划分准确,风险估计恰当。有关报告在上报区卫生局的同时,应同时抄报市疾控中心。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7-0633-01

【关键词】 传染病;疾病爆发流行;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 关注。

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常住 人口30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幼儿园43个,小学28个,中学7个。

1 流行情况

2001-2006年海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调查处理小学校园内发生的传染病爆发疫情10起 ,涉及7个街道10个学校,发病班级60个,患者292例,罹患率为3.78%(292/7 726);其中 水痘疫情6起,罹患率为5.32%(150/2 819);流行性腮腺炎疫情4起,罹患率为2.89 %(142/4 907)。

从疫情发生的时间分布来看,2001和2004年各1起,2005和2006年各2起,2003年4起;从发 病季节分布来看,发生于第二季度3起,第三季度2起,第四季度5起。从疫情发生到疾控机 构接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32 d,最快2 d内接到报告,最迟达85 d,其中7 d以内的占20%,2 8 d以上的占70%;疫情流行历时最长95 d,最短2 d,平均40 d。

2 原因分析

2.1 疫情发现不及时 在10起爆发疫情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发现及 时性方面 明显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园内传染病主动监测机制不完善。由于学校未开展学生 缺课原因统计报告,难以及时掌握学生患病情况;即使已发现个别学生患传染病,一般也不 主动报告,往往等到同类病例反复出现,甚至形成爆发趋势后,学校才将疫情向疾控机构通 报,失去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

2.2 学校未积极落实控制措施 疾控机构发现校园内传染病疫情后,提出的 控制措施未得到学校方面的积极落实,是导致疫情反复发作甚至导致爆发的重要原因。由于 小学无 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控制疫情时需要疾控人员到现场指导,提出具体控制意见,再由学校组 织力量实施,在双方配合、校方对疾控措施的理解、具体落实等环节往往存在偏差与疏漏; 同时,目前对于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缺乏行政监督,也是导致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充分的原 因之一。

2.3 学生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目前,学生对腮腺炎和水痘等传染病普遍缺 乏免疫力。据2006年接种证查验结果统计,小学生腮腺炎免疫覆盖率平均仅为45%,水痘仅 为33%,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基本无免疫史,难以 形成免疫屏障。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问题,当校园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预防接种工 作往往难以及时跟进,也是造成疫情流行时间较长的原因。

3 预防控制对策

3.1 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 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召开会议,互 通信息,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并在掌握学生免疫状况、学校传 染病发病情况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学 校预防控制措施较难落实的问题[1]。

3.2 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学校要切 实做好新学年新生预防接种史查验工作,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明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鉴于目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如水痘 、麻腮风等疫苗均为国家规定的二类疫苗,价格较高,往往接种率较低,难以 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可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筹备专项经费,在应急情况 下对易感人群开展免费接种,以迅速有效地提高疫情防控效果。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