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实力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济实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济实力

篇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更加的透明化,各个企业之间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差距都很小,企业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想要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在市场竞争竞争中取得优势已经非常困难了。企业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对内部的管理,不断规范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由内到外的强化自身经济实力,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将针对企业如何更好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市场经济环境;经济管理模式;规范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企业中没有专门管理经济运行的部门,一旦企业的日常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企业一般都是临时派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聘请外部专家。一方面,非专业的人员很难解决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其方式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聘请外部专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专家很难再短时间内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而长时间的了解企业情况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二)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因此,很多企业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就没有对经济管理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导致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内部对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企业内部对于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一方面,企业内部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责任,使得企业的监管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预算机制,工作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执行标准,不利于企业对经济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断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派专人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负责,随时随地的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正常运转。对于经济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鼓励其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准,去社会上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强化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经济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引进社会中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通过优秀的人才把最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来,不断提供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二)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企业想要永远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就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前进。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先进思想理念的引导来充实企业的创新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完善创新机制,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创新机制,在企业制定总体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让企业可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企业的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该提供对组织机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其次,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制定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形式,增加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既定的经济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想要拥有规范的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拥有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的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提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强化企业内部成本预算和核算职能,企业的成本预算与核算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应该不断提高企业成本预算的水平,加大对成本预算的投入。其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智能还能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避免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而出现的各种经济损失。再次,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职责体系,明确企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提供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由内向外的壮大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强大的内部控制力度那么企业将会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的前行。经济管理模式对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对其不断的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文细光.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95~96

[2]胡增丰.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探究[J].商,2012(03)

篇2

在企业中主要应用的商业管理方式涵盖了各种方式与手段,要想在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就要充分的融合各种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下面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在企业中的商业管理方式与手段。

一、探究商业管理经济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方法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需求,通过各种经济杠杆、组织等方式对于企业的商品流通相关经济体以及商业经济活动成果的方式进行商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基于经济方式开展的现代化企业,是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商业工作就是主要就是相关企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活动的开展,就是各种商品流通活动的开展,其与生产与消费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商业是相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实现的有效方式,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时候,要对其具体的经济成果、经济利益、经济效率以及经济责任进行系统的分析,要严格的基于各种客观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相关商业管理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实践通过经济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商业活动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其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对此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做好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活动,在根本上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就要通过经济的方式开展。

基于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商业管理活动的本质问题就是相关物质的利益问题,其主要内容就是基于经济利益开展的,在??用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探究可以协调企业发展相关经济利益的方式与手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开展经济管理

第一,要明确其出发点就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其经济效益的角度对于其实际的成绩进行衡量,并且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二,要根据国家宏观发展需求对于市场的境系统进行调节分析,在宏观上建立基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调节体系,在微观上有效的实现实企业的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进而提升其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要灵活的应用各种经济杠杆,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中介与分配、调节与动力以及控制等相关功能与作用,在宏观上要灵活的应用价格、税收以及信贷等经济杠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奖惩等经济模式,充分的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与效果;

第四,要提升经济组织内在的作用,基于专业化的原则以及需求,基于经济区域组织的商品流通规律,整合经济,不断的优化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二、分析商业管理行政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的行政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相关行政机构自身的职权开展,通过对其管理受众的指示与决议以及各种命令的下达,利用各种具有强制性性质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行政方式是充分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是一种商业管理的有效措施。此种方式主要就是基于集中原则基础之上开展的,通过权威性以及服从性为基础前提开展的,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偿性以及直接性的特征。相关国家部门的具体指示、决议以及命令,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是阶级意志的统一办事的有效凸显。

在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客观需求以及组织工作关系的内在体现,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凭借着权威性才可以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管理职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企业发展中单纯的应用行政方式进行管理,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是不契合的,容易导致企业出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手续繁琐、企业公文泛滥等不良影响,这样会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济工作效率。同时,行政方式在企业中不利于部门的协调与资源的调动,容易造成企业生产以及业务往来的混乱性,容易出现各种衙门化色彩,对此在现代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中,要灵活的应用行政方式与手段,要科学的应用此种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职能,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

三、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一)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的相关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基于其内在的规律制度的管理方式与手段,此种模式中爱实践中可以对于人们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动机进行了解分析,进而进程环境的创作,加强控制与引导;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具体的状况,全面的应用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式,在根本上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二)企业管理的社会学方法。就是在实践中通过社会学中的企业社会活动过程、群体以及相关内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规律开展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手段,此种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可以充分的提升其内在的经济效能,凸显我国商业经济活动的地区特征,可以说应用社会学的原理从事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可以在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创新 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

1、技术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拥有生产核心产品的技术设备、核心专利技术、垄断性原材料和技术、知识、技能领先的人才。

2、文化型企业。其优势体现在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3、渠道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遍布销售区域的网络渠道。

4、品牌型企业。其优势是基于信誉基础上的强势品牌。

5、资金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可供运作的雄厚资金。

6、规则型企业。优势体现在拥有门槛很高的技术标准、市场运作规则、独占的生产、经营许可。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

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

6、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7、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

8、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4、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WTO背景下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名优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整个企业群体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入世后,我国企业将改变以往国内单一的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在国内市场上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相比而言,众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会遇到国外名优产品和国外资本进入的冲击,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将会在“内销不利、外销不能”的逆境中承受不住国外同类企业的重撞而出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特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尚未培育起来。为此,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国内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效益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加入WTO后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一定领域内生产、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拥有相当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将会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较量中迅速衰败下来。[论文 ]

(三)国内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我国“入世”后新的环境,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入世”后国外跨国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与国内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要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依托原有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显得十分微弱,自身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缺陷表现得相当突出。为此,要想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强化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500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

(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

由于地方宏观调控缺位,我国一些企业对新的项目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恶果是企业规模小而多,政府又无力注资,这些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竞争中各方面暴露出薄弱环节,一些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大的企业,有些是政府保护的企业,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管理流程相对显得比较散;有些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企业,由于急于并购一些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显得也比较散。

(二)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比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上不去,出口数量大、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竟争主要靠低价格策略。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投入很少,影响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由于受传统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五)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大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虽然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但创新力度不够。人们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固守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实了一些知识,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六)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

对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围绕战略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设计有偏差等。

四、积极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微观动力机制。

(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家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塑造合格的企业家,健全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

(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的体现。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保持繁荣。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即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学习中增加企业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顾客群。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五、结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Prahlad,C.K and Gary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 June 1990.

[2]王方华,吕魏主编.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西林.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企业报.2002,02.

[4]和炳全.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J].经济问题探索,2001,(3)

[5]马璐,黎志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0,(7).

[6]郑传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9)

[7]张凤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企业研究,2003,(4).

[8]李兴旺.核心能力的培育模式[J].企业经济,2003,(4).

[9]赵顺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6).

[10]蒋文挥.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2,(7).

篇4

关键词:经济适用住房;工程管理

0.背景介绍:

经济适用房工程关系着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工程建设中做好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三控”工作在工程中的科学应用,浅谈企业经济适用住房工程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一、主动作为,事前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准备阶段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1)选择优秀施工队伍,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招标切实选择一支项目经理实际能力强、项目部人员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施工企业,审核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总包单位对拟选用分包单位资质证书及能力的审查,审查委托实验单位资质证书及业务和诚信能力,审核施工企业进入现场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招标选择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认真负责的监理队伍,按规定建立、健全有效的现场工作制度,形成一种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2)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审查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程序的安排、机械设备的选择、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如对重点部位和重要的分项工程,要求施工企业单独编报相应的专项方案和措施,尤其对于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脚手架以及较为复杂的装饰做法,如厨房、卫生间地面垫层、防水和给排水管道高度留设等均要求绘制详细示意图。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施工企业采用整体大钢模板,其有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观感效果好,但在楼梯间处却出现了无法同步施工的问题。经专题分析研究,对施工缝留设位置和留设方式统一了各方意见,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3)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

严格采购质量的控制,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主要材料加工和主要设备采购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严格新材料、新型设备的应用,要求施工企业事先提交可靠地技术鉴定及相关试验和实际使用的记录报告;凡运到现场的工程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经审查并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对防水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等,在原已委托检测单位的基础上,再委托其他专业实验室进行复检,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严格对商品混凝土进场的各项测试和交货检验,在不通知厂家的情况下,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砂石料质量、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等进行随机检查。

二、施工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严格检查技术交底落实情况。例如:在基础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在外墙保温施工前,派专人参加并监督施工企业集中召开的现场交底会议,确保工序施工技术与相关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增强工程质量的意识。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除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常规验收检查外,尤其对钢筋分项、防水施工的构造要求、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规程制定以及在平面设计规范03G101等存有相应模糊的方面,及时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确保科学合理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交底。

装饰阶段坚持“样板引路”的工作方针。早确定样板户、样板间的位置,尤其是对于住宅项目的厨房、卫生间等。通过样板间的施工,直观地体现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暴露出个别安装工序的冲突以及将来使用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在大面积展开施工时整体质量水平的一致和所有房间的统一,避免个别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方便的后遗症。

三、统一规划、整体协调,实现工期目标

(1)重现场实际,规划保障措施

按照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对施工企业提出的工程总施工进度计划及相应网络图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总进度计划确定后,要求施工企业编制年度、月度进度计划和周进度计划,审查其能否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和可行性。根据实际工程形象进度和统计资料与施工企业提交的计划相比较,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好现场各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注重工序之间、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可能影响、制约施工的重大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2)抓过程控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工程进度控制上,加强同设计及各参建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延伸并强化对工程的“事前、事中控制”环节,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即时指令整改。针对冬季施工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目标,施工单位排出详细的进度计划并明确工程量和必须投入现场劳动力保障基线。通过项目部全员共同努力和灵活实效的验收方式,保证了施工质量,实现了主体施工工期目标。

(3)工程装饰施工阶段,制定详细的双代号网络计划,体现安装和土建交叉配合,尤其是卫生间 和厨房施工详细致每一步工作,时间的划分详细致每天,使施工人员了解各工种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及在装饰工作中的关键线路;在工作的安排、人员的配备和资金的使用上有目的性,分清主次,对于外窗封闭、安装调试、消防检验和验收等工作尤其重视,确保了工序间的合理搭配和穿插,确保了工期如期交工。

四、贯彻合同文件,实施比照管理,保证投资目标

将质量合格作为工程计量和支付的先决条件,工程量清单、说明、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计量支付程序、方法作为工程计量与支付的必要和充要条件。对于图纸以外发生的经济签证,坚持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及时发生即时实测实量会签的原则。

针对本工程为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确定破解和调整目前市场常规弊端的工作重点和往往影藏着诸多实际可能发生,但却未说明的时间和费用。鉴于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通常会依据招标和答疑文件,采用各种报价技巧以达到中标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投标、答疑文件,对涉及造价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图纸明确界定费用划分标准,加强图纸会审的工作深度,尤其是涉及到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认真查实,避免后期索赔时件的发生。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和不可预见因素及早预防,如对招标答疑中给水设备、消防设备等安装和管道施工的界限及时做了明确界定,对基础土方施工中的边坡围护、降排水以及土方开挖深度等在调查研究后做了详细的界限划分。总之,时刻保持强烈的经济意识、合同意识,从而确保了投资总目标的实现。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坚持调查研究,多次组织专家会议,认真分析研究,正确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进行。例如:

(1)在基础施工阶段,1#、2#楼超深部分土质为粘性土且沉积较深,根据地质报告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将原设计的毛石混凝土垫层改为级配砂石垫层,节省经费55万元,缩短工期15天。

(2)按照地质勘探报告,基础深、地下水位高,需要打40眼井降水。为此,我们连夜召集地质、监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专题研究,取消了原方案,选择最佳井位打了5眼水井,节约经费30余万元。

(3)外墙保温方案,对当地和其他地区的同类竣工和在建工程输入调查研究,询问使用情况和施工人员的操作感受,对反馈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并咨询规程编制单位,在不改变原设计性能的情况下,确定将原设计的挤塑聚苯板改为模塑聚苯板,取得了良好效果,节约经费30多万元。

(4)在窗的选择上,多渠道听取住户代表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确定为彩色铝合金窗,对型材品牌规格、五金件及玻璃的品质、密封胶密封条等均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了铝合金窗的使用质量。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务管理;创新;建议;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企业比作人,资金是整个单位赖以正常运行的血液,团队是企业的手臂。人要能正常行走,必须保证身体的健全,企业也一样,只有保持“血液”持续并不断地、健康地流动才能给企业或者组织带来良好的效益。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一直以来被忽视,甚至被隔阂,领导把财务管理部门当作出纳使用,团队把财务管理部门当作服务部门,对财务的数据和财务的报表能糊弄就糊弄,能造就造,数据的说服力越来越受到质疑。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目前企业的领导和企业家把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2014年,据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千家亏损的国有企业中,经过统计和调查,由于政策性亏损所占比例为9.9%,由客观原因而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9.2%,其余均为企业自身原因造成,这个原因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所占比例高达80.9%,这种亏损甚至倒闭,最终损失的是那里?国家,人民。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完全离开财务的数据反映和数据调控,出现企业亏损。企业经济从核算、财务监督,数据采集,票证合一,信息公开,通道畅通,企业内部管理到位,企业发展肯定不会有问题。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一个重要关键点,企业的目标因管理着的意志和行业的追求有关,也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关,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众多企业的定位都有所不同:有些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追求社会责任最大化,有些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等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考虑成本,考虑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效益最大化、债务人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最大化,企业员工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这些就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多元化。

二是责任重于泰山,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能力和输出要求,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财务能力,达到能力与实力的相对平衡,实现企业财务责任社会化。

三是监督执行到位,杜绝暗箱操作,设立小金库等严重影响组织,滋生腐败的财务管理小圈子,严格执行财务流程规范管理,公开透明。让财务管理健康发展。实现企业财务流程规范化、透明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管理不到位。大部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理不清,部门之间责任不明晰,指标不统一,评价不对口,约束不严格。甚至,在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可避免的财务纠纷,我们应该知道,即使在集团内部,也应按市场法则进行公平交易,应受集团财务约束。因为有约束,有公平,有权利,所以在领导之间就会有利益冲突,管理软化就自然而然了。加上自负盈亏的动力和压力不足,最终影响其自负盈亏的能力,影响企业的发展。集团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2.预算执行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投资和生产比较粗放,不注重可行性研究,预算更是一个大概。在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生产风险控制难度加大,情况比较复杂。企业领导更是一脑门子就发热,拍脑袋定方案,什么项目可行性报告就是废纸一箩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项目的成败就关乎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3.内部控制不力。企业内部控制是近年来提出的,但是因为体制原因,加上财务管理落后于企业管理的步伐,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仅仅处于对会计控制的阶段,缺乏内部控制理念,认识不足。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较好地执行。存在观念上的误解,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易造成财务监管不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亏损严重等问题。

四、财务管理创新建议

1.预算为先。首先要实现体制创新,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构建扁平化预算平台。在预算管理上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口径一致,财务数据的采集授权管理责任到人,推动企业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对企业编制的预算书要加以监督落实,对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利润预算、单独项目的独立预算应用平台技术实行全面交叉式考核、验证,对不符合常规、超出范围、漏洞等要加大监督执行力度。企业及各子公司完全按照预算管理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年度预算进行分解,为了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可以分为月度预算,季度预算,并对月度预算和季度预算进行校对,数据进行备份。年度预算完成后要进行年度预算考核制度,全面考核企业执行情况,并进行深刻反省,趋势分析,对没有实现或者有出入的影响因素,必须总结经验,及时进行整改。

2.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容易,信息管理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大部分会计软件是有这个功能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何使用的问题了。企业高层如何利用财务信息做出企业管理工作,与信息的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有很大关系。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数据中的基础,也是整个财务活动中的主体。特别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下,IT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软件开发和软件应用深入人心,把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灵敏性特点的财务数据演绎的淋漓尽致,只要能想到就可以实现有效对接,并且能够快捷、准确、全面反映市场信息,从而把控企业的经营状态,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展市场份额。

3.财务决策专家化。不是说我们的管理层不是专家,有效的,有力的财务数据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决策水平,所以要建立专家型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ERP就可以实现这个工作不但信息化,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在防范技术风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保障措施,当然我们要加强技术风险的控制,利用现有专家资源,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评价和建议。然后进行有效的反馈,正确的决策,有力的决策都是有理有据的。

4.重在监管。不但要管,还要监督,管理是存在的,监督是形式的,如何让形式的有内容,就是我们要创新的地方,建立监管体制,刻不容缓。我们的企业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经济管理有效性。防止虚假账目,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我们监管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经常堵漏洞,防风险,要效益,而是让漏洞消除在萌芽状态,让风险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控制,企业效益就不要去要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管体制建设是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健康的关键方面,企业应该本着合法合规性原则、系统化原则、效益性原则、权责对应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保证原则。

5.推动财务管理国际化。经济已经全球化了,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了,在外面也不容易,要实现出国门、跨国经营,勇气和魄力自然重要,实力不容忽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有赚多钱的能力。国外不比国内,你可以熟悉到一定的程度,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可以创新,推进财务管理国际化的进程。

6.提高人的素质和水平。人的素质经过我国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塑造出来的,人的水平通过经验是可以得到检验的,特别是财务人员,素质胜过水平,素质要素永远是第一,水平可以训练,素质问题不是训练就能出来的。作为现代化、国家化的大企业,打造一支高水准的财务管理队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财务人员参与学习,组织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会计工作规范、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等法规文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一、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

无法否认,这陈旧的思想也会使得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决策时不能获得正确、有力的保障。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风险。然后企业根本无法穿过这些风险,无视这些风险,谋求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研究企业发展史上的成功案例,我们会发现成功的企业离不开自身优秀的产品或技术,但是也绝离不开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够合理的监控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约束企业管理者以及内部员工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绝对的认为成功的企业就是要研发出创新的好产品或者好的技术。最后,不够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发展计划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监管体系缺乏导致发展工作效果很差,这样一来,企业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实力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很多企业尤其是我国原本的国有企业、央企改制成的股份制企业尤其存在这样的弊端——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有严格的人员编制以及组织架构,往往人员的流动或者人员的增减都需要走非常复杂的申请流程,还往往得不到通过申请。所以,这样的企业往往存在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在外部市场或者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架构无法灵活的立即做出应对,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减小企业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或者经营成本。所以,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就会导致企业的组织变化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就容易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员工管理方式不合理:首先员工管理方式不合理,就体现在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掌控度上,有些管理者对于员工采取“家长式”的管理,即强权管理,对于员工的一切行为以及举动都牢牢掌握,员工没有自主权以及企业行为的参与感,只是一味地执行命令;而有些管理者则对员工采取“放养式”的管理,即对员工行为没有一定的管理监督,放任员工的行为。显而易见,不管是“家长式”管理还是“放养式”管理,都是比较极端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其次,员工管理方式不合理还体现在人力资源制度上,对于员工来说,企业如果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和管理制度,会导致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过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无法保障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的长远进行开展。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讨

创新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应该从创新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做起。用新兴的技术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寻求高效的生产途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地引进完善地科学技术与设备、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完成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的升级。具体措施比如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可以运用现金的计算机技术,计算与存储,提高企业计算的准确率这样的话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开支,节省了企业的人力与物力。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对企业进行战略性地创新升级,实现更多的发展规划。不管是处于战略上的考虑还是在利润方面的思考,都能促进向着正确、繁荣的方向发展,也将有利于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从长远的战略技术上看,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探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必经之路,而且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型。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在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的引领者正确的方向,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只有对企业自身长远目标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才能够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位置。建立良好的员工管理模式:对于领导者来说,过于严格的规定以及掌控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员工的自主创造性,降低他们的活跃度。众所皆知,秩序井然制度森严只能培养出最循规蹈矩不出半点偏差的员工类型,完全不符合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就对领导者的管理制度上提出了要求,企业需要基本的规章制度,这毫无疑问。但是,又不能过于严苛以及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创建规章制度当中,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显然,制度堵住了所有员工可能思维跳跃迸发出创新火花的可能。很明显,这不仅对于促进员工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还一定程度上打击并抑制了他们的这份能力。这对员工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应基于企业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篇7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进行考察,我们会发现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特征。而把这些不同的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

1.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管理模式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为了站在竞争的有利位置,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都开始向知识型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知识型经济模式,要求各个企业重视知识,对企业的知识学习机制进行改革,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把企业的知识化和专业化落到实处。要想达到企业的知识化与专业化则必须要求企业的网络化和全球化。企业要以市场竞争为基础,进行企业内部的柔性管理。知识型经济管理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这要求我们的决策层必须对基层科研技术人员予以重视,要给这些科研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如今,知识型经济管理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大了人性化管理力度,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案。特别是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重视知识型经济管理策略。要想比其他技术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就必须大力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这也要求在这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时候要突出人才的重要性。要利用理性竞争,理性管理,以基层科研水平的加强和提高为目标,最终突出自身的总体竞争优势。

2.以财务为主导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仍然非常重要,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只要在成本和财务资源管理上出了纰漏都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以生产成本和财务管理为基础,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获得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成为财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往往需要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要把效益优化与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的价值分配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财务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以上分析,我把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几点来研究。

(1.不同组织方法的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

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公司状况有着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如集权性较高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这种财务型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上面的总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以达到控制企业经营运作的目的。主要特点就是,所有的财务管理权限都在总公司的手里,旗下各个子公司要服从总公司的配给,缺少自。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灵活性较弱。虽然这种模式对降低财务上发生风险有好处,但是阻碍了下属分公司的主观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集权度比较高的财务经济管理模式中要注意放开手脚,增加企业的灵活性,达到提高公司效益的目的。而与此相对的,是分散性财务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分公司的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力,但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提高了,致使财务管理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往往缺乏一个主心轴对企业整体运作进行一个完整的经济规划,这可能成为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把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对其边界状况的考虑,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2.财务型经济管理的未来

财务型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虽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它的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是造成企业最终目标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改革财务型经济管理,是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强财务型管理的开放性,增加透明度,让企业的财务运转清晰可见。这也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比较,总结财务型经济管理的改进措施。此外,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客观规律,把财务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把财务管理与市场金融相结合,从市场发展反观企业财务,达到市场与企业的有机结合。

二、信息型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经济管理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们几千年来经验积累在一起而成的,在1990年的时候,“知识经济”由联合机构提出来,另外在1996年由该组织编制《1996年科学、技术与产业展望》的研究报告之中,相应的给出了知识经济概念。在该份报告之中给出了知识经济的定义:其实质上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这直接性的改变了传统的一生产要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实际消费的过程之中,部分以知识经济服务为主的产业也在逐渐的加大,例如计算机行业以及通信行业等等,这和传统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师相互对立的关系,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从之前较为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步的发展成为脑力劳动。和农业与生产资源不同的是,知识经济则是更为注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支持。

二、我国企业经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创新氛围淡薄

在我国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创新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缺乏,未引起大家的关注,虽然在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提倡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接受创新,而是一味地停滞不前。

(二)创新环境艰难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不断地实践与尝试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然而在尝试过程中必定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有可能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行完全瘫痪。

(三)企业员工创新意识薄弱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以领导者为主要决策人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中,所有决策权都被领导者所掌握,员工只能充当执行者的角色,无法在工作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升级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要想顺利实施,必须得到良好的氛围保障,而传统滞后的管理理念会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经济管理创新的氛围。在新常态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者,也应不断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升级以往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传统理念,注重企业的科学化发展,重视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建立正确、科学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引导员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联性,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目前,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制度是确保企业一切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制度的创新也就意味着具体工作的创新,若企业无法实现制度上的创新,那其他创新几乎为空谈。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结合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内容。企业在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参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使企业运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三)管理理念的创新

第一,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根本前期就是管理理念,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依靠知识的力量来促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相应的就得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针对管理理念来进行创新,在企业之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来营造一个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优良的氛围,这样一来,才可以充分的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员工将自身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管理创新需要相应的制度来进行协助,所以在创新管理制度的时候,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主要理念,保障任何的创新制度都具备可操作性。第三,企业想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实现思想的创新,要将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逐步的建立起来,激励机制的主要作用由两个,分别是制约与保护,在这之中,保护主要指的就是将原先的知识共享转变成为有条件的共享,这都在是各个成员之间共同里一直下来实施的,使得知识生产人员可以得到预期的回报;另外,制约则是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促使其意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

总之,目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搜集企业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和财务信息,针对企业来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以及指挥等等。将企业管理进行细致的划分,基本上可以分成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财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经济;必要性;途径

引言: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利益冲突,尤其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从整体上来看,目前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大量抢占市场份额,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自身经济管理是必要手段。将企业的经济管理逐步加强并不断推进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能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事对企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如下:

(1)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为适应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近年来,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形势并存的环境下,管理只能是粗放的,能源与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

(2)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也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从知识经济的定义上来看,知识经济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不难看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创新企业经济管理。

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则会造成企业的决策失准,阻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脚步,增加企业运营和风险性和市场适应能力。目前,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造成企业决策的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预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只有在对企业所处的市场有一个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够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制度和决策,才能够与时刻发展变化的市场相适应。然而,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许多人都忽视了市场调查这一块。铱星科技曾在上个世纪末引领了全球的通信尖端技术,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它所拥有的技术让其他通信企业都黯然失色。然而,正是这样一颗明珠,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盲目的制定了以高端消费者为目标群的市场方向,结果造成严重亏损,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因此,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容易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而企业的决策失误,则往往容易让企业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2.资金运作不当,引起企业内部失衡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求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运作。资本的运作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协助企业调节内部管理系统,调节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对资金筹集、资金运用、收益分配等都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划和方向,也没有采取明确的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得资本运作过程混乱,企业内部出现失衡状态。

三、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1.调节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调节好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产生生产更新能力、销售推广渠道分铺能力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市场发展变化、竞争情况变化、不可抗力因素变化等。企业只有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也才有助于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想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就必须调节好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同时根据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制定与市场发展和企业建设相符的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2.把握全局发展与局部协调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最大化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之间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企业经济发展是全局,指引和带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是局部,协作和辅助企业经济发展。只有在企业经济发展的全局观的引导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只有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下,企业经济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企业才能实现腾飞。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把握全局发展与局部协调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最大化。拉卡拉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其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拉卡拉定位于成为电子产品及快速消费者的领导者,在企业经济管理中,采用与银行进行电子账单及信用卡还款等业务方面的合作,将企业运作资本和企业运作方向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拉卡拉重视经济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拉卡拉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企业经济发展的全局达成仰仗于企业经济管理中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调度,有效分配企业内部人员,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系统化,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效益最大化。

3.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

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也是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经济形势,强化内控,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程序,要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作用,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而非财务管理的一个职能。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部分,宜构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并通过预算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控制、激励,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实现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的渗透力,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促进全员和全方位财务管理局面的形成。

四、结论

总之,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理念、创设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创新制度,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强化内刊,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市场,2010,(3).

篇10

一、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一个成本的概念,即将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以人性的观点去经营企业,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将企业建设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它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以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方式,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

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分析企业市场竞争力,重要的是要构造一个适当的、综合的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12个可直接计量的指标来描述企业市场竞争力。具体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企业规模,间接反映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3、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4、营业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

5、总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反映企业的规模、实力。

6、净资产收益率。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7、总资产报酬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评估企业资产运营整体效益的主要指标。

8、主营业务利润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9、总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10、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一般越大越好,通常高于100%。但流动比率过大,说明企业有过多资金滞留在盈利水平一般都较差的流动资产上。该指标值一般以2为宜。

11、净资产增长率。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12、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技术人员与总人员的比率,反映企业科研能力的强弱。

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由于各个产业的市场结构不同,各行业之间的企业缺少可比性。故本文选取了汽车及配件行业的29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上述12个指标的数值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原始数据的获得完全依赖上市公司公开的年报。

(一)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正向化处理。流动比率为适度指标,需正向化处理,方法如下:

式中:Xij为正向化后的指标值;X''''ij为原始指标值;K为适度值,取2。

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SPSS软件可直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为:菜单选项AnalyzeDataReductionFactorAnalysis可得到如下结果:

(1)KMO检验结果。KMO的值为0.624,表明原始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适合作因子分析。

(2)案例因子分析的因子提取和旋转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表明其对所有原始变量总方差的解释能力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剩余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依次递减,12个因子刻画了原有变量的总方差。

从初始解中提取的5公共因子共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7.892%,其中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9.068%、18.214%、13.051%、11.152%、6.407%。

(3)案例。作因子分析的因子旋转结果。由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反映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即表现企业规模效益的指标;第二个因子变量反映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即表现企业赢利能力的指标;第三个因子变量反映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增长率即资本利用效率的指标;第四个因子变量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即反映企业成长及技术因素贡献的指标;第五个因子变量反映流动比率即偿债能力的指标。

(二)计算综合实力得分。SPSS可自动计算出各样本的5个因子得分。在计算综合实力时,应给各因子以不同的权数,这些权数一般应由这方面的专家给定。这里,仅以这5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于是得到:

综合实力得分=0.39068F1+0.18214F2+0.13051F3+0.11152F4+0.06407F5

从计算得到综合得分排名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实力得分较高的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

四、分析与对策

我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的整体竞争力仍然比较低下。一方面是规模化生产的问题。汽车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在重工制造业中占有突出地位。可知,反映企业规模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的数值都比较大。我国的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汽车生产企业正在接近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水平。这点在综合实力排名表中可得到体现,长安、上汽、一汽分别位于第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