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性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性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预算会计;重要性

一、对当前我国企业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的前提及问题分析

(一)国内企业实行会计预算工作的相关背景分析

在一个企业的根本发展理念确认为以财务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管理后,会计预算工作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拥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有没有达到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财务信息进行的反馈是否真实可靠、合理科学,这些内容对于企业整体的管理及决策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然而,会计预算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财务人员的平均素养,所以说唯有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修养才能够迎合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立足于研究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控中的影响,深入、全面地分析了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对会计预算水平的作用,目的是为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增强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企业在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财务的准确阐述,即为企业发展提供以会计信息为主体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而会计预算指的是将企业成本预算及成本管理作为核心内容,同时将企业发展及收益作为根本目的,特别注重预算收支核算,并用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多种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中的核算形式之一。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大部分决策来源于会计的预算信息,所以说,我们能够看出会计预算对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精明的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企业的年度预算也是反映一个企业总体效益的关键性指标、企业管理人员做出市场决策的有力参考。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正慢慢减少企业的部门费用预算额,这样一来,有可能会出现某些人利益和企业总体利益间的脱节,同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会考虑缩减各内部机构的资金投入会对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而仅仅是借助相关奖励政策来减少成本支出,如此一来,不光是增加了财务工作的压力,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及长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针对国内企业目前普遍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综合、全面地进行考虑,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节约成本预算支出,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会计预算在国内企业管理当中的关键影响

作为企业多种管控工作的龙头的会计预算,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借助增强会计预算水平的手段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提升了会计预算工作的实际水平,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获得了提升。不管是公司还是事业单位,凡是具有经营性质的业务,就一定具有不断改进自身业务环境的能力,在提高经营水平的前提基础下,继续扩大业务范围,然而,要想实现这项艰巨的任务,除了企业自身必须拥有较高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同时也必须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对会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出剖析:

(一)从成本管控角度来讲

依照国内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来看,企业对成本的管控仅仅是针对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却忽视了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的其他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比如说:因为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质量问题造成后期维护的人力、物力资源耗费严重,此外,也包括由于经营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其他问题,例如:企业的资金被产品材料严重占用,引发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下降,这种种的成本问题均由于企业未能形成一套健全的会计预算管理机制导致的,所以说唯有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预算体系才可以真实有效地减少企业损失,令企业的管理人员作出明智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从成本核算角度来看

目前,不少国内企业的财务在制作相关报表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分析一下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对产品的生产效率及品牌效应等不做出相关记录和说明。另外,企业当中的其他部门也无法收集到市场预测信息的有关资料,所以其余的部门不能对现阶段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判断,这样一来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令产品原材料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及生产预算,所以说科学系统的会计预算机制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由于成本核算不准确而产生的相关风险,令企业的经营管理变得越来越完善,也能取得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从预算管理角度来看

现阶段,不少国内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完成财务报表等工作中一般选取具有选择性的会计预算,而是忽视了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消耗,比如说:原材料的质量成本、商品销售地域的成本情况及综合性采购成本等内容,往往出现会计预算不够明晰的情况,从而造成会计预算同实际环节相背离的现象,对于企业会计预算的执行力、分辨力等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会计预算可以对企业在实际经营环节中所运用的全部资金进行有关辨别,给企业对经营过程中容易形成的风险采取有关政策、方针来推动有关财务决策的进一步实行提供便利。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切实加强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须综合、全面考虑各种现实因素。

三、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预算能力

(一)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关于成本核算管理这一模块,主要由财产登记盘存制度、定额控制制度、会计原始记录、内部计划价格机制等部分组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首先,就是设定科学、系统的定额管控体系。所谓合理、科学的定额管理制指的就是把企业内部需要购买的各种设备、已经被占用的流动性资金及企业成本开支等项目设定合理的数目金额,与此同时,对这部分流动资金的使用状况及时调查、按时反馈,若出现高于额定数目的特殊情况,则需要作出综合的调查分析,及时地交流和总结,目的是为今后有效管控财务成本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完善财产登记盘存制。此制度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固定资产部分,对于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来讲,其要从购入、接收、管控、占用等多方位的控制,同时各种具有差异的固定资产类别还应当单独建立其明细表,接着对每一处固定资产粘贴固定资产卡片,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管理、掌握具体使用情况等,若是设施的购置超出了特定的年限,那么应当对这部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重新的评估计量,若马上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不可利用设备应早些办理相关的固定资产报废手续。

第三,不断健全企业内部计划价格机制。内部计划价格对于企业的成本预算具有关键的作用,其通常情况下是运用于科研机构及管理相对成熟一些的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在企业内部会计预算中占据关键性位置、能够作为企业内部价格核算的实际依据。

此外,完善企业的原始财务记录。要想更为精确地计量企业的实际使用成本,企业内部的会计预算就应当更加注重原始记录,选取科学、系统的方式补充完善有关信息,对已完成的信息登记进行细致严谨的核对,以保证成本核算流程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二)明晰各种项目的成本核算

有关企业必须把生产所涉及的成本项目及其他支出建立明确的界限,进一步明确区分多种差异性项目的标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成本支出的使用途径。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均有着不小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于成本项目的分类必须按照企业经营的具体业务种类来制定成本控制要求,如若成本使用的对象十分明确,那么企业便可以把其直接记录为成本核算对象;相反,如果无法明确成本所使用的直接对象,则需要考虑其间接使用对象,若所利用的成本同产品的研究、生产等环节不存在实际的关联,则无需计入到产品的实际成本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企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不合理的财务费用支出,财务合理的成本预算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企业的项目投资及财务决策创造坚实的前提条件,此外,也可以迅速避免当前企业中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不但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使企业做到开源节流,其不仅仅是增强国内企业会计控制工作的关键要素,也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力度的有力保障。所以,不断强化并努力提升企业会计预算水平在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显得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孙义波,蔺善祥,孔庆瑜.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1(34):42-45.

篇2

一、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

1.政企关系类型日趋多样化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关系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警察与司机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麽是不该做,企业其余事情政府一律不过问不干涉。这种政企业关系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第二种是"手足关系",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官商一体。日本的政企关系属于该种类型。第三种是"父子关系",企业隶属于政府,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企关系大致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政企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纯粹的"父子关系",而是在逐步向包括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政企关系过渡:政府与部分国有企业之间、一些乡镇政府与其所辖的乡镇企业之间依然保持着"父子关系";政府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交通警与司机"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与其所办的企业、部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则形成了利害相关、生死与共的"手足关系",政府与企业一体,政府企具有了业化倾向。

2.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日趋突出

以前,每当谈起政府与企业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其他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局限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整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这是因为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其次是职能部门仅仅在某些特定职能上与企业发生关系;第三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随机的,非紧密性的;第四是职能部门视企业为均质的,不论企业性质如何,规模多大,都按同等方式平等对待;第五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多为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由行政手段调整。因此,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政企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全部内涵。

3.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与上级主管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而越来越多的与所在地政府之间发生关系,如就业、税收、企业社会负担的转移、企业支援地方建设等关系。同时,大型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也面临如何与所在地政府打交道、建立良好关系的问题。这些企业绝大部分的日常经济活动都发生在所在地,要受所在地政府约束与管辖。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对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会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4.政企双方在职责上越位与缺位行为同时并存

政府的越位行为表现在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干涉企业经营、乱收费等方面。其缺位行为表现在国有资产出资者缺位、公共服务提供者缺位、市场竞争监督者缺位等行为。企业的越位行为表现是一些国有企业私自处置企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强迫企业职工购买企业股份等行为。其缺位行为表现有国有企业没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企业不能按国家政策规定保障下岗职工权益、不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产生严重污染以及偷税漏税等行为。

5.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仅限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企业与专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不仅要与主管政府打交道,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的本部以及各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政企关系主体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所呈现出的上述变化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对于我国的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来说,这些变化是新生事物,在处理双方关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良好政企关系的建立,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二、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从而与在法律上是行政法人的政府具有平等的主体资格,两者之间不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法律上保证的这一平等关系,对政企关系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传统体制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明显的弊端。其一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其他职能高度集中在一起,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其二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能,用经济计划和行政命令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制;其三是强调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当然同时也使用其他职能)同时解决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宏观管理直接"侵入"到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内部。这种状况直接阻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转换政府职能以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因此对政府职能进行了转变,经过其主要表现是:(1)部分专业经济管理机构改组为经济实体或行业协会,不再承担政府职能。(2)暂时保留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亦将生产经营权大幅度下放给企业,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和人员精简;(3)政府管理方式发生了初步转变,如减少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等;(4)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新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政企关系的变化消除了一个直接障碍。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引进了外资,也产生了同时产生了几种新新性质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开始就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因而为我国原来单一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探索的渠道。

3.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基础。所有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到1997年迅速发展到占经济总量的1/4,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国有制经济的壮大与发展,为政企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出现,也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出现了纷纭复杂的局面,导致了政企关系新变化的出现。

三、合理的企业与政府关系模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政企关系的转变前景十分关心,并纷纷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的政企关系模式。综合起来看,合理的企也与政府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1.主体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同样,政府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是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行政行为责任的行政法人。企业法人和行政法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法治原则。行政机关和企业是不同的主体,必然有不同的利益关系,调整这种关系的准则职能是法律。行政机关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必然会影响私人利益,因此,行政活动职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本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行事,所实行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并且符合法定程序。当行政权力被任意行使侵害企业权益时,企业有权要其行政机关补救或赔偿。企业也必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

3.权利、义务对等。政府的权利是征收税赋,义务是为纳税人提公共服务;企业的权利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是向政府交纳税赋。

4.平等保护原则。在职能部门面前,不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法人,因此,任何企业依法经营都要受到平的保护,任何企业违反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5.高效原则。办事效率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表现,是政企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政府办事效率搞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仅是政府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6.经济原则。经济原则适用三种情况:

(1)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一般来说,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行政机构过小和公务员太少是不够的,但机构庞大人员冗肿也是不行的,因为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政府内部自我服务的恶性膨胀。因此,机构设置应考虑经费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或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于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上去,造福于民。

(2)政府制定或实行某项法规、条例时,应综合对比该项实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或经济效益以及带来的负效益,当社会效果大于负效应时才能实施,反之则不应该实施。

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国外竞争者不断涌入,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根据本国经济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市场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实时变动,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上市公司面临着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内控风险等多种形式的风险。面对以上种种挑战,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典型,应及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根据时代需求调整其财务管理模式,实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在中长期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已难以适应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的管理需求,也不能满足集团内母子公司进行及时信息交流的需求,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各自独立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独立的账务核算,在进行账务信息交流时存在信息的严重滞后。各分、子公司进行账务处理的核算口径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账务信息的不一致性,难以保证集团整体账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集团整体财务信息是通过合并各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难以反映其中具体的经营信息,降低了企业信息的完整性。相较之下,财务统一核算能够实现集团财务信息的准确核算,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可靠的核算信息,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二、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财务统一核算的前提条件

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实现财务统一核算的前提条件主要有:(1)统一的账务管理制度。集中的账务处理应集中在报表、凭证、交易三方面内容,一项经济活动发生时,确保相关信息直接传输至公司财务总部。该笔业务的凭证经分、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审核并通过集中统一的账务信息平台录入,经授权后交由总部进行账务处理;(2)完善的集团组织机构,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公司组织框架方面,施行事业部制和矩阵制,实现总部统一领导管理下,各事业部作为利润单位,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3)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软件的普及及应用。统一、集中式的账务处理平台,能够实现对一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准确的账务处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同时,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及时传递、交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

三、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财务统一核算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一)财务统一核算带来公司规模经济效益

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使得集团母公司以发展战略的角度,宏观上对集团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由于上市公司存在较多的子、分公司,如何统筹优化其资源配置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资源在其母子公司的分配也将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施,并最终影响其长期竞争力的培养与形成。实行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使得母公司站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充分了解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提高公司要素回报率,从而实现公司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中、长期经营成本。

(二)财务统一核算带来公司管理协同效益

财务统一核算能够实现集团内部成员间的管理协同优势。统一的财务核算,首先能够反应集团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优势、技术水平差异等。在充分了解集团内部经营情况的前提下,集团总部可对成员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市场、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与整合,通过技术、组织、市场、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协同管理,获得公司管理的协同效益。

(三)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集团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信息支撑,提高集团决策的科学性

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将确保集团整体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基础,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保证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账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核算信息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进行及时的传递,确保集团总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保障。同时,针对成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可进行及时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通过集中式的账务处理平台,可将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目标企业,便于分、子公司及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账务统一核算在经营风险的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账务统一核算,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并检测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指标,对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实现实时监督,一旦发现某项指标存在异常,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在源头。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本周转率等,通过集团统一账务核算,集团母公司可第一时间获取该类财务指标,实现母公司对分、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实时、全面了解,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账务统一核算在经营成本的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账务的统一核算,使得企业采购更加合理,避免了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集团母公司将根据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2)账务的统一核算将提升各成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对各成员企业的库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统一核算账务将对各成员企业形成有效约束,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与水平;3)统一的账务核算使得各成员企业间的资产流动成为可能。集团母公司可根据各分、子公司资产使用情况,将某公司闲置的固定资产转移至另一需要该资产的公司,这样就提高了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使用率,避免了固定资产闲置导致的资产浪费,并降低了集团整体资产购置成本;4)账务统一核算,实现了集团母公司对各成员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动态监控,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成本费用较高的企业或生产环节,通过制度或技术优化,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五)强化资金控制,降低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

上市公司实行账务统一核算,能够提高集团整体信用状况,从而有效降低集团融资成本。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保证集团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实现对分、子公司资金的有力控制,从而达到对集团各分、子公司存量资金的有效使用。盘活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的存量资金,打通内部融资渠道,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通过对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了集团整体的资金实力,强化了集团整体偿债能力,集团信用度得到有效提高。凭借较高的信用等级,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融入所需资金,降低集团资金成本。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融资成本的有效控制,再加上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优化,能够降低集团总体财务风险,提升集团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满足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运营资金。

作者:徐利玲 单位: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欧阳荣启.关于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的多维思考[J].中国外资,2011(02).

[2]冯文娟.集约化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3]佟彦.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

篇4

关键词:广东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规模系数;回归模型;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26-02

1 确定企业经营规模的理论依据

我国邮电企业于1998年实现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邮政企业的绩效评价办法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绩效管理手段,对改善邮政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邮政企业的管理体制目前基本上还是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经营管理面临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为了使邮政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经营业绩考核必须要考虑经营难度系数。为此邮政的专家学者们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附件1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计分试行办法”的规定,对邮政企业规模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按业务收入、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和管理责任四项指标作为划分企业等别的依据,并将四项指标的权重经过分析研究分别确定为50%、30%、10%和10%。

邮政经营难度系数的确定可以按照以上思路来确定。把规模分类作为邮政企业经营难度系数的依据是:从理论上讲,收入规模越大、资产规模越大、人员越多、管辖的范围越大,经营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收入规模越大同比例增长的难度越大,同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都基本选择了收入作为划分企业的规模经营的依据,因此我们选择了“业务收入”指标;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规模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但是就邮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来说,选择有形的“固定资产”更为直观;无论国内国外,“职工人数”的多少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作为描述企业规模的主要指标;管理责任是指“所辖独立核算的下属单位(即所辖区县局)的个数”,从理论上讲,所辖单位越多,则管理难度越大,也说明企业规模越大。

2 广东省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系数模型

本文在具体测算时,参照了“经营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先对广东省邮政企业所辖独立核算的21个市局的2006年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原价、职工人数、所辖区县局个数等因素的规模系数模拟分档取值,取值区间为1~1.20;再用幂函数回归方程的方式修正取值,得出每个单项指标的规模系数;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了企业的规模系数。

3 广东省辖市邮政局规模等别分类

由于在根据表3计算结果划分等别时,注意到因多数数据较为集中,区分度不大,对此我们又利用SAS软件,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分类,得谱系聚类图(见图5)。

对比谱系图并结合表3中企业规模系数数据,我们将广东邮政企业经营规模等别确定为五等:广州局、深圳局列在一等;佛山局、东莞局、江门局、湛江局列为二等;汕头局、惠州局、茂名局、珠海局、中山局为三等;梅州局、韶关局、揭阳局、肇庆局、清远局在四等;阳江局、云浮局、潮州局、河源局、汕尾局列为五等(见表4)。综上,在对各辖市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综合评分时,可以此划分等别作为量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优势

(一)经营灵活

通常而言,资金少、规模小和管理人员少是中小型企业主要特点,市场进退成本不高,所以可以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些优势是大型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即可我们常说的“船小好掉头”。此外,中小型企业上马的项目通常很小,投资额度也不大,筹资较为简单,加之很多项目建设工期不长,可以迅速让产品进入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中,同时产品退出也非常容易。中小型企业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设计并生产很多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产品具备极强的独特性与专业性。

(二)拥有特色产品与适用技术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很多具备民族特色的产品,常见的有中药、茶、丝绸等,这些产品主要由中小型企业以及很多手工作坊生产。从现阶段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在很多领域不具备现代尖端技术,不能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不过却拥有很多适用技术,如劳动密集型技术、小批量制造技术等,这与发展中国家国情更为相符,更加贴近市场。并且很多中小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引进技术,可以就地取材,价格相对低廉,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畅销于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开发这些产品,能够防止直接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开拓了独特的市场空间,并形成了自身品牌优势。

(三)产权优势

中小型企业有着明确的产权,这是其主要优势之一,这与国有股东缺位的国有企业相比,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上的问题,造成国有企业很难在跨国经营中收获理想效果。从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中可知,境外国有企业盈利、持平与亏损的比例均为1/3,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好国有资产委托―机制,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海外流失的问题[1]。而中小型企业有着明确的产权,经营者利益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从而确保了企业经营者有足够的积极性,这是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良好保障。

二、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对策

(一)完善融资政策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才能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采取一定法律措施,对中小型企业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运行方式、资金来源以及职责等进行明确。此外政府要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支持方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利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措施,如降低对中小型企业的税率,提升固定资产折旧率等,并对中小型企业实施出口补贴等措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各地区职能部门和金融主管机构,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将更多金融服务提供给中小型企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是中小型企业不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主动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则无法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并难以保证自身的稳定长远发展。对此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尽快优化产业机构,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此外中小型企业还要提升售后服务质量,重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

(三)利用电子商务

一是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可以让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减少所投入的经费,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可以防止中小型企业被中间商制约与盘剥,最大限度发挥出成本的优势;三是电子商务可以增加中小型企业出口贸易的机会,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就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四是电子商务能够省去出口贸易环节,从而提升效率,减少交易时间;五是网上贸易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中小型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迅速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与国外跨国公司加强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让企业跨国合作有了良好的条件。中小型企业能够与国外跨国公司加强合作,确保自身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可以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范围[2]。随着合作的升级,还能够得到新兴工业的立足点,实现中小型企业与信誉良好、资源丰富的公司合作。中小型企业在国外战略伙伴的协助下,可以解决自身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得到大力支援,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自身经营绩效的提升。

(五)培养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营人员而言,具备丰富国外工作经验的人才十分匮乏,这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因此,当前要加大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求。同时中小型企业还要利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人才机制,将更多具备丰富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人才吸引起来,为跨国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才基础。

篇6

【关键词】经济转型 私营企业融资 制度

一、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私营企业无疑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产物,伴随着近些年来私营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疲软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经济很好的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衔接。此外,私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是就业和再就业很重要的渠道,而且其对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但是目前私营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正确认识私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有关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二、经济转型期我国私营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很多私营企业内源融资占融资比重过大,这不光体现在创业初始阶段,其后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也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这就严重阻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内源融资比重较大的情况只适用于私营企业经营的初始阶段,在很多私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谋求更大规模发展的今天,需要更多的外源融资来产生资金支持,所以融资安排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的外源融资一方面包括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随着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除中央银行之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相继成立,但是很多银行大多将贷款给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贷款比例相对较低,私营企业很多情况下因为贷款无门,陷入了融资的困境。而对于企业债券市场这种直接融资方式,政府在政策上更偏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融资。在我国很多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条例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私营企业不得发行企业债券,但是其条例的规定也严重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债券融资。

外源融资属于正式融资途径,此外还有民间非正式融资,这也是私营企业一个很重要的融资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合会、银背、私人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但是由于其发展良莠不齐或受政府干预,对私营企业融资的帮助并不如意。私营企业目前融资渠道单一,在外源融资方面过多依赖民间非正式金融,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政府政策的限制和监管的加强,很多非正式民间金融组织逐渐衰退,私营企业陷入了融资困难的境地。而近些年来,国家针对私营企业融资也放宽了要求,出台了一些政策,银行也做出了一些调整,相对来说,私营企业中制造行业融资比较优先,而服务业和商业则控制的相对较严格一些。

三、经济转型期私营企业融资的制度障碍

(一)体制上的缺陷

在我国金融体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政府或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后,没有按照原先的商业约定,而是使资金运用超过了它当期收益的范围,这被称为“预算软约束”。纠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都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在经济上的战略性任务,以及提供就业和医疗保险等一系列任务,所以政府对其进行支持和补贴,对国有企业进行保护。由于私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所承担的任务和特征,导致其不能同样享受“预算软约束”,政府的这种“隐含担保”使得国有金融机构将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因为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不愿意对私营企业贷款。由于体制上的偏倚和缺陷,私营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获得融资。

(二)国际金融机构信贷紧缩

近些年来,国家对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改革,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控制加强,这一方面使得金融风险得到了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对信贷人员采取明确的奖惩制度,如果发生贷款偿还违约的情况,发放贷款的工作人员需要负完全责任,这就严重影响了信贷人员对私营企业信息收集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银行对风险控制的加强使其过分追求贷款的安全最大化,反而会导致消极的信贷收缩,而私营企业就成为这种举措的最大受害者,更使私营企业的融资出现了难度。

(三)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限制了私营企业的融资

政府过多的参与使得证券市场纳入了政府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是出于分散国有企业风险的考虑,意在为国有企业提供一种新的筹资渠道,为国有企业形成了“隐形担保契约”,而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缺乏这种“隐形担保”,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就决定了私营企业很难取得上市的资格,在直接融资方面陷入困境。

(四)民间非正式金融制度被压制

对于很多私营企业来说,正式金融机构无法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许多民间非正式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私营企业为解决融资困难出现的一种自我突破,存在时间长,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政府一味的干预和压制,限制了民间非正式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样也造成了私营企业融资困境。

(五)私营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缺陷

首先表现在其产权制度方面,很多私营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在向银行贷款时,由于产权混乱,银行可能会拒绝对私营企业贷款。其产权结构也太过封闭,具有宗法性,很大程度上导致家企不分,无法适应社会化的生a和运作,实现大规模融资有很大难度。二是家族化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往往具有垄断性和落后性,在用人和权力分配上都往往以人情作为标准,在管理上具有随意性,银行会对其融资用以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产生怀疑,也不利于融资。最后私营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银行很难收集足够信息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银行向私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受到很大抑制。此外,许多私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没有可靠的抵押物,会给担保公司和银行贷款带来了风险,这也是私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原因。

四、针对私营企业融资制度的创新办法

(一)淡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倾斜

政府需要解除对国有企业的“隐形保护”,淡化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倾斜,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对两者上市提供相同待遇。此外也要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进行调整,鼓励私营企业的上市和并购,充分发挥私营企业的发展潜力。

(二)完善信用担保制度

政府可以帮助拓宽各种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扩大资金规模,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帮助建立完善的担保机构和被担保企业的资信评级制度和社会征信制度,建立再担保制度,加强专业机构管理,促进政企分开,提高担保质量。私营企业也需保持良好的信用度,在向银行贷款或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时要提供可靠有效的抵押物,消除银行和担保公司的风险顾虑,增加通过银行融资的可能性。

(三)创新企业自身制度

私营企业首先要创新产权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消除个人和家族依赖,降低经营风险,明确内部产权,减少内部矛盾,提高经营效率。其次要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创新,打破家族化管理方式,努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吸引人才,提升自己的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四)建立建全财务管理制度

私营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的财务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这样有利于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也需要增强信用意识,从各方面提高信用度,搞好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减少融资障碍,解决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彦卿.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2012:1-37.

[2]王瑜.社会转型期私营企业主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风险研究.2014:1-64.

篇7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建设环保型企业的总体战略下,我国电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能源、清洁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以最大发电容量占据发电市场份额,导致燃煤发电企业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经营压力加大,300MW及以下小容量燃煤发电机组,基本处于亏损边缘或微利状态。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电公司)系浙江能源集团下属企业,现有4台330MW燃煤发电机组,2014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069小?r,2015年为4202小时,2016年下降到3875小时,2017年又缩减为3775小时,加之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效益急剧下滑,必须强化经营管理,挖潜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坚持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一是广泛开展反违章活动。要以防人身和责任事故为重点,结合文明生产整顿和职工安全行为教育工作,精心策划和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违章稽查活动,加大对各类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使反违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二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从严抓好安全规程考试,提高各类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行为的职业化、规范化和文明化水平。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员学习,明确各级职责,加强组织演练,努力提高处理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要以深化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安全标准化及一体化管理体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查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四是加大技术攻关和设备整治力度。要克难攻坚、群策群力,高质量完成发电机组检修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的作用,及时做好设备状态分析和评估,狠抓辅助设备和外围系统设备缺陷,想方设法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全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二、燃煤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关键

煤炭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成本,燃煤发电成本高,占据发电总成本70%以上的煤炭,是生产成本控制的牛鼻子,一直是浙能长电公司经营成本的掣肘,经营责任者抓住了发电成本,也就抓住了效益。一是加强燃煤精细化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制定燃煤管理对标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发电机组锅炉适烧性优化采购原煤的结构和比例,以及规范燃煤管理业务流和数据流,逐步推进燃煤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重点把好燃煤入口关。要在实现全面机采样结算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称重和采样装置的校验和完善,不断提高精确度;全面强化燃煤的接卸、储存、转运以及燃煤的采样、制样、化验、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入厂燃煤检斤、检质的准确性。三是建立“数字化煤场”。要加大燃煤管理设备、设施投入,建立燃煤收、耗、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提升燃煤管理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烧旧存新”的原则,做好特定气候条件下防止堆煤自燃的勤翻、碾压工作,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内燃煤损耗。同时,要全面梳理、落实燃煤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提高执行力,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三、设备可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燃煤发电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电能,经济效益来源于向电网公司的供电,每发一度电就有一度电的边际收益,发电量是发电企业的效益源泉。当发生电量需求量大、电网调度要求企业增加发电负荷时,由于发电主辅设备故障等原因,影响发电机组出力,减少发电量。

安全生产是燃煤发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收益减少、成本增加。一是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发电机组设备的可调性。要强化终极管理和维护责任,制定并实施《设备缺陷考核细则》,提高设备消缺的及时性和消缺质量,积极倡导“设备零缺陷”、“快速响应”、“24小时内消除设备缺陷”理念,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二是必须系统策划、科学组织设备检修工作。要优化检修策略,分散检修负荷,确保检修质量,延长检修周期,努力降低检修成本;要严把外委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关,加强施工现场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规范生产组织及作业行为,努力控制外委施工项目的作业风险。三是必须深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以技术监督、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管理为重点,检修人员主动维修、主动护理,发电设备由修理向“护理”的转变,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四、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

随着燃煤发电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事关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燃煤发电企业今后的生存安全。燃煤发电企业不仅要外拓市场创造效益,也要内部挖潜来降低成本,必须全面加强精益运行,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开源节流。一是要千方百计多发电。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准确把握电力供需形势,强化全员营销意识和顾客意识,面向市场安排检修,积极探讨错峰发电、错峰检修、错峰供煤等课题,抢抓有利时机多发电,细心捕捉抢抓机遇、见缝插针争取负荷率,采取各种对策抢发电量。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多煤种、负荷变化大、低负荷条件的影响下,针对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从燃料和燃烧两方面着手,加强掺配掺烧管理,针对来煤复杂、煤质不稳的情况,合理配煤,确保锅炉燃烧安全,改进燃烧方式,优化机组运行,努力降低可控煤耗,做好入炉煤掺烧和运行调整工作。三是组织运行人员仿真机培训。要以运行竞赛为抓手,做好对各项可控耗差指标的控制,充分运用闭环燃烧、耗差分析、吹灰优化等经济运行工具和成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发电指标对标工作,努力改进主蒸汽压力、飞灰可燃物等一些薄弱环节,使机组能耗得到有效降低,努力使机组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提高运行人员全能操作能力、运行分析和事故处理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浙能长电公司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为加快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提高脱硫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楣睦?燃煤发电企业加快安装并投运脱硝设施、除尘设施的高效率投运,减少氮氧化物、粉尘排放,以及减少烟气排放浓度,促进环境保护,浙江省相距出台有关《脱硝电价政策》《除尘电价通知》等规定,实行环保发电补偿政策,同时,对环保设施的投运率等进行考核,对不达标者进行扣罚。(见表2)。

篇8

[关键词] 血液净化;急性中毒;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198-02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由于毒物种类繁多,中毒剂量不同,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原料及试剂的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意或无意接触到各种有毒物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急性中毒患者住院人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最新研究发现,血液净化急性中毒的治疗上疗效确切,抢救成功率高,尤其对无特效解毒药或中毒剂量大且危重的患者有不错的疗效[2]。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急救中心对73例急性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146例急性中毒患者,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急救医学》[3]中急性中毒诊断标准。观察组男30例,女43例,年龄6~78岁,平均(43.7±8.4)岁;对照组男32例,女41例,年龄5~81岁,平均(44.2±6.5)岁。中毒种类:有机磷农药49例,杀鼠剂35例,镇静催眠类药物28例,抗精神病药21例,氨基酸甲酯类13例。职业:农民83例,无业人员26例,工人18例,学生6例,干部2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中毒种类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利尿、吸氧、解毒剂及拮抗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疗:采用金宝AK200型血液透析滤过机,HA230型灌流器和尼普洛130G型透析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通路,其中颈静脉置管23例,股静脉管50例,均采用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设定血流速度160~220mL/min,置换液速度2000mL/h,透析液速度1000mL/h。置换液基本配方:生理盐水2500mL,注射用水1000mL,25%硫酸镁3.2mL,10%葡萄糖酸钙30mL,5%碳酸氢钠250mL,10%氯化钾10mL。根据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含量和碳酸氢钠用量。对有出血倾向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出血严重者应给予补充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治疗期间每小时冲管1次,观察滤器凝血情况;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损伤脏器功能恢复情况而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73例患者治愈率为93.2%,死亡率为6.8%,昏迷时间为(38.1±10.3)h,住院时间为(10.5±2.8)d;观察组73例患者治愈率为80.8%,死亡率为19.2%,昏迷时间为(75.2±16.8)h,住院时间为(15.6±3.7)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中毒是指达到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被吸收造成组织器官功能性损害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4]。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急性中毒,且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若单纯应用洗胃、利尿、导泻和药物解毒等常规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特别是对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效果更差,患者病死率高。

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治疗必须争分夺秒。主要治疗原则包括:对已吸收毒物给予静脉输液以降低其浓度,使用利尿剂或血液净化技术促进毒物排除体内;对未吸收毒物采取洗胃、导泻等方式排出毒物,防止吸收[5]。急性中毒患者会因中毒类型、剂量、就诊时间等诸多因素而呈现不同的转归,因此,早期进行病情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极其重要。

血液净化是利用净化装置,通过不同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以达到净化血液、替代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组新型治疗技术[6]。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多种方法。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清除毒物、部分炎性介质及机体代谢产物,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和替代重要脏器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7]。研究发现,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中毒的重要救治手段,也是对症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度过危重期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治疗中[8-11]。我院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昏迷和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恒.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临床救治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57-58.

[2] 邹水华.血液净化在重症中毒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21-22.

[3] 王育珊.急救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3-407.

[4] 杨,高丽丹,陈芝,等.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2):197-198.

[5] 黄宏强.丹参粉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5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5):112.

[6] 潘友文.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1):3528.

[7] 彭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79-80.

[8] 柴永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急性重症中毒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72-173.

[9] 代丽芬.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2-43.

[10] 左艳,刘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配合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141-142,144.

篇9

[关键词] 诚信成本 诚信收益 诚信时间模型

一、企业诚信的成本——收益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否选择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多的还是个经济问题。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然会在利益的获得与诚信道德选择的代价之间进行成本和利益的权衡,这便形成了对诚信道德选择的成本—收益经济学分析。诚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既有投入,也有回报,具有商品的某些属性。企业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根据经济学原理,企业要取得诚信这种无形资产必须有所付出,即诚信是有成本的。企业诚信付出会使其在市场上诚信度提高,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无形资产升值,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即诚信收益。

1.企业诚信成本

企业诚信成本有多种划分方法,有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有人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人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本文在以上划分基础之上把诚信成本分为守信成本和失信成本。守信成本包括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守信机会成本),失信成本包括罚款支出和信誉丧失成本(失信机会成本)。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诚信成本

(1)企业守信成本是指企业坚持诚信经营所付出的代价。其中被动成本指企业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支付的成本,是对企业诚信经营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是企业“为了诚信而诚信”。例如:要实现对客户和消费者诚信的承诺,必须如期履行合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对企业员工诚信的承诺,必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员工的工资报酬、保障员工的福利、建立和完善劳动安全保障设施;实现对投资者诚信的承诺,就要保证投资者财产的安全和投资者财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对政府、社会诚信的承诺,必须保证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保证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所花费用等等。企业若不支付这些被动成本,则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时的利益,但这些收益是以牺牲长期利益而换来的短期收益。因此,也可以把这部分成本看作企业守信机会成本。

企业守信经营的主动成本是指企业具有了长远眼光,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而心甘情愿主动支付的成本。如企业用于维护自身诚信形象的广告宣传活动费用;企业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优质完美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对员工进行情感投资、建立诚信用人机制、用于职工诚信教育的费用等。海尔集团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诚信经营的例子,目的就是要教育员工竖立严格的质量意识,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消费者。也正是凭着这种诚信的经营理念使海尔得以稳步走向世界。管理学家爱德华·劳勒在其所著的《最终竞争力》一书中提到:通过企业的高投入建立的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

(2)企业失信成本指失信经营所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

①信誉丧失的损失。例如企业因为失信行为而导致市场份额缩小甚至丧失的损失;投资者不愿再继续投资或抽回投资造成的损失;员工的忠诚度降低甚至离开企业造成人员流失的损失;失去与其他经营者合作机会而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成本是间接的、隐性的信誉丧失成本,一旦发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若能避免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也可被看作企业的失信机会成本。

②惩罚支出的损失。这是企业失信成本的直接、显性的表现,例如不履行合同而支付的违约金;因商标侵权、制假售假、偷税逃税、走私贩私、环境污染等受到社会有关部门严厉制裁的支出等。

诚信投资是一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是一个艺术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要杜绝失信成本的发生,但对于守信成本也不是一味盲目的投入,“庄妈妈净菜社”就是一味进行诚信投资不注重回报而导致失败的典型的教训,因此,必须要注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守信收益

(1)市场集聚收益。企业通过诚信经营,依靠信得过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建立起客户与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从而实现连续不断的重复性购买。再通过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赢得更多的顾客,使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和多次销售,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人才集聚收益。企业通过诚信待人的用人机制来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使企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发挥出来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更大价值。

(3)资本集聚收益。有了诚信相当于企业拥有了一张融资的通行证,这对于当前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而且如果企业信用充足,一笔同样数额的资金,可以周转使用多次,这样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4)无形的商誉集聚收益。中国一个企业生产的领带在市场上价格只有数十元人民币,当该企业成为皮尔·卡丹的定点生产厂家,还是原来的领带贴上皮尔·卡丹的商标时,其价格猛增至700元~800元以上,这就是诚信的巨大价值。因为人家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的商誉。商誉就是企业的市场形象,就是金钱,而企业的商誉是由诚信铸成的。

二、企业诚信与失信经营的时间模型

现实的经济活动表明,“诚信”是有价值的。任何经济现象的出现都是成本和收益相互对应的,付出成本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收益的高低,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欺诈只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不义之财,但要付出丧失交易伙伴的沉重代价,严重者将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和企业家都明白的道理。“诚信”已成为时下中国人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谁拥有它并进行认真的经营管理,谁就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1.企业失信时间模型

图2企业失信时间模型

总体来讲,企业失信行为的单位时间内,成本和收益水平是时间的函数,见图2所示。虽然企业采取了不诚信经营行为,但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其行为并不能迅速被其他人所知,因此在短期内其收益水平会迅速提高,达到较高水平,随后会进一步增加。但随着企业不诚信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收益水平会停止增加并开始下降。在某个时点,也即企业不诚信行为被社会了解到某种程度或受到某种处罚时,其收益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严重的失信行为甚至会失去收益能力。无论企业用什么样的理由解释不诚信行为,人们都无法给予原谅,因为信誉很脆弱,它经受不住一次良心的违背。企业通过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信誉,拥有信誉时间越长久的企业越受人们信任。但是无论企业的信誉保持了多久,只要有一次不诚信行为,就会击垮多年的诚信形象。不诚信给企业的伤害一般是致命的,即使能够勉强渡过危机,也要用更长久更巨大的努力去愈合这道伤口。

2.企业守信时间模型

同样,企业守信行为单位时间内,成本和收益也是时间的函数。企业守信经营模型可分为投入期、发展期和品牌期三个阶段,见图3:

图3企业守信时间模型

投入期:企业在进行诚信投资的初期阶段,有可能是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企业的收益曲线是缓慢增长的。因为诚信从投入到产生存在一个“时滞”,包括消费者的反应时滞、需求时滞等,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企业所投入诚信的理解程度、收入因素等,往往是投资进行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和合作者才相信企业有信誉。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被动成本支付时,企业可能会吃亏。比如在遇到困难时仍要履行合约,顾客不必为此支付诚信费用,也不会立即要求进行其他合作。企业付出了诚信成本,但并没有得到诚信收益。但客户因为这件事情更加信任企业,以后还会继续合作,甚至给企业带来其他客户。这笔诚信收益比其诚信成本大得多,只是在行为发生时没有反映出来。因此,从当前看,诚信被动成本大于诚信收益;从长远看,诚信被动成本小于诚信收益。所以,只要企业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应该诚信经营。

发展期:当企业准备支付诚信的主动成本时,就已经有了长远眼光,树立诚信形象为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时,因为企业已经有了积累起来的信誉,所以企业诚信回报就会快速增长,其收益曲线就会变得陡峭。当企业不会为了诚信而诚信时,其被动投资已变为主动投资。企业发现诚信能带来的收益越大,则会投资越多的资金用于树立诚信形象。支付诚信被动成本还处在较低层次,为了生存;支付诚信主动成本则处在较高层次,为了企业发展。不管是哪一种,只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诚信收益一定大于诚信成本。

品牌期:当企业持续不断的投入诚信投资,而又源源不断得到诚信回报时,企业就形成了自己的诚信品牌。品牌是企业在诚信方面长期大量投入的结晶。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的时代,社会越发达,需求越复杂,消费越高档,品牌也就越重要。品牌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要求以外,更能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享受。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调查统计表明:在人均收入达一万美元以上的国家,90%的消费市场是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品牌在市场经济中有着独特的经济魅力。品牌是一种信誉和口碑,是企业诚信的投入和企业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将直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收益。在一个健康向上、秩序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投资诚信的回报应该远远大于付出,即收益远大于成本。据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诚实守信方面每投入一元,将产出3元~6元的收益,其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一般的投资项目。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和品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企业诚信在市场中的折射影像,是企业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持久的市场考验才得来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块不朽的丰碑,同样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金康伟陈琪: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乡镇企业研究[j].2004,5:p54-55

篇10

【关键词】电子变压器 电子技术

1 引言

变压器发明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变压器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许多多种多样的产品类型,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设备功率大等趋势,这对于电子变压器的发展来说,对其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说,对于现在的市场发展来说,传统的电子变压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研制新型的电子变压器。随着各种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使用,电子变压器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具有活力和希望,电子变压器也在向着新的方向不断前进。

2 电子变压器的发展现状

2.1 电子变压器的发展

自从90年代, R型圆截面铁芯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从根本上解决了变压器的问题。R型变压器的成功研制解决了以前变压器漏磁大、损耗高、升温快、噪声大、使用不安全可靠等缺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E型以及C型、环型变压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被称为90年代变压器的新革命。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逐渐平稳,使得电子变压器生产发展变的缓慢。另一方面,由于音频、视频以及办公自动化、通信等高频电子产品的使用在不断的普及和增长,高频款式的电子变压器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目前,电子变压器的市场规模大约维持在55-60亿美元之间,占世界电子元件市场总量的6.5%。在这其中,日本的电子变压器的生产和消费所占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分别为市场总份额的43%和40%左右;其次是美国,大约占17%和22%;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紧随其后,电子变压器市场在逐渐扩大,分别占13%和8%左右。

2.2 我国电子变压器的发展现状

电子变压器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且主要是根据用户定制为主的产品,很难像其它产品一样有标准款式的产品,所以说,这对于电子变压器来说要想形成一个规模的生产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电子变压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其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这为我国国内的电子变压器的发展带了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许多港商为了适应电子变压器的发展,纷纷在大陆投资开设电子变压器生产厂商,像香港等地方销售的电子变压器产品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国内的一些厂家生产的。

在我国投入巨资进行电网改造、轨道交通系统提速升级、城市地铁、城际高铁等项目的带动下,我国变压器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变压器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压器分会统计,我国变压器总销量从2005年的6.31亿kVA迅速扩大至2009年的12.65亿kVA。2010年1-11月,我国变压器总销量达到12.23亿kVA,同比增长3.99%。 当前,我国电源变压器制造商超过3000家,产品品种有几百种,可为各类整机配套,并且我国已经跃居全球上电子变压器生产大国之一。电子变压器产量的60%用于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通过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国内电子变压器出口已逐步形成气候。随着我国电子产品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大,电子变压器行业的前景也非常好。

3 新型电子变压器的发展

随着电子变压器的不断发展,电源中电子变压器所用的铁心和导电材料等价格连续上涨,形成了上游原材料的卖方市场,而作为下游的电子变压器的电源用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和采购,形成了买方市场。对于处于中间位置的电子变压器行业来说,只有走技术创新之路,才能摆脱这种两头都不讨好的困境。然而,在成熟的电子变压器行业里,技术创新比较困难,但是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改进,就可以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产品。

现在的电源产品,普遍以轻、薄、短、小为特点向小型化和便携化发展。电子变压器必须适应作为用户的电源产品对体积和重量的要求。同时,电子变压器的原材料(铁心材料和导电材料)价格上涨。因此,如何减小体积和重量,如何降低成本,成为近年来电子变压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硅钢是工频电源中电子变压器大量使用的铁心材料。要减少电子变压器中的铁心用量,必须提高硅钢的工作磁通密度(工作磁密)。硅钢的工作磁密既决定于饱和磁通密度,又决定于损耗。因为效率是电子变压器的重要性能指标,现在,为了节能,许多电源产品都提出待机损耗要求。电子变压器的铁心损耗是待机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都对电子变压器的效率或损耗提出明确的严格要求。

自2005年初起,国内出现取向冷轧硅钢材料紧缺的现象,导致取向冷轧硅钢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已经超过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的价格。在电子变压器行业,配电变压器生产厂纷纷把铁心材料从取向冷轧硅钢转向铁基非晶合金。同时,从2006 年7 月1 日起, 国家制定的“配电变压器的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估值”正式实施,更加推动了配电变压器中用铁基非晶合金代替取向冷轧硅钢的热潮,和配电变压器一样,工频电源变压器中铁基非晶合金代替取向冷轧硅钢,将会成为电源中电子变压器的一个主要的新进展。

4 总结

现在国内电子变压器生产占全球总产量的2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必将进一步推动变压器生产规模化,形成规模效益,以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此,电子变压器企业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走技术进步之路。传统的老产品尽管有市场,有产量,但利润空间已很小,也不可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变压器的主要利润点在于新一代高端产品,无源集成技术的迅速崛起,微型片式整机产品全面升级换代,为变压器企业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吴琼,吴长虹.电子变压器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2]郭磊.电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作者简介

周庆(1974-),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大专学历。西安黄河集团公司机电公司16车间,助理工程师(元器件制造工艺)。从事电子变压器、电感线圈生产1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