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目前,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说。但多数人认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在这,我们从三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首先,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的。我们知道,学校是一种社会的教育组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仅仅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而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社会关系,还表现为一种血缘上的自然关系。

其次,家庭教育有两种教育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的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这是一种有形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它对子女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等。这是一种无形教育。

第三,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长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教育孩子。其目的就是使孩子具有“生动的、活泼的、和谐发展的”生存权利、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发掘他们独特的生命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的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情况,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在各自的土壤和历史时期中都有了不同的衍生。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区别。

(一)两个中心的不同:教师中心与父母中心。

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仅仅是入学前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将教育的中心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忽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而家庭一直是犹太教育的主要场所。犹太人非常强调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在他们看来,父亲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师。父亲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把子女抚养长大,而且要第一个把神圣的契约与律法传授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犹太人。

(二)两个重点的不同:知识与创新。

古代的中国人将“四书五经”奉为圭臬,对于孔孟之道只能服从,不能有丝毫怀疑,否则就是大不敬。而到了现代,在升学压力下的家长,又将教科书和教育专家的话奉若神明。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是学习知识。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犹太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填鸭式与启发式。

在中国大的教育背景环境下,学习成绩成了评判的主要标准。因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而孩子分数的提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个劲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犹太家庭中父母更倾向于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孩子,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父亲把3岁的儿子放在窗户上叫他往下跳,父亲在下面接。孩子玩得很高兴,一连跳了两次。到了第三次,孩子跳下后父亲没去接,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不接他。父亲教导儿子:“你为什么以为我接了你前两次,就一定有理由第三次再接你?我虽然是你的父亲,但并不是每次都可以帮助你的。”通过这个小故事就很容易发现两者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转变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作为自己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断裂,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场。由于家庭教育的空场无力,学校教育处于封闭与单枪匹马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仅从自身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家庭教育作为主渠道,紧密结合家庭生活领域的特点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性

通过中国与犹太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犹太家庭教育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既有传统的宣传灌输法来传播知识,又有启发式的教育。这正是中国家庭教育所欠缺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欠缺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扭转这样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来达到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篇2

关键词: 农村幼儿 家庭教育 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终生的一种社会活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即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农村幼儿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呢?为此,笔者试图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时代的发展,部分农村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他们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任之由之;部分家长自视能力很强,对孩子实施“小学化”或“拔苗助长”的教育,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家长把教育简单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础,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他们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项调查分析指出“中国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家庭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从思想上认识并定位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家庭教育实施者的教养态度存在差异

近年来,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家庭居住环境日渐城镇化,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部分孩子都是隔代式抚养。文化水平低下的祖辈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关爱有加,百般溺爱,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事事包办代替,一味迁就顺从,造就孩子自我、任性、娇气。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其次,父母就近上班的,年轻的他们在新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他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干涉。几代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代与代之间在子女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父母都在身边的,家庭教育不受祖辈影响的,每天给予孩子的时间极有限,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ipad,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3.家庭教育重知识轻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大部分人重视知识教育(认字、写数、学汉语拼音等),忽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教养方式导致不少孩子出现任性、个性极强;自私、霸道;孤僻、人际关系冷漠;不懂得付出,生活能力低下等畸型发展趋势。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使十分不易。

4.家庭教育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孩子时,大部分祖辈家长表现出的是溺爱型,年轻父母脾气暴躁易发火则是极端型、严厉型,不管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中国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很多。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表扬会给孩子以勇气和动力,同时是一种肯定的暗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家庭教育环境不容忽视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三次搬家,这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班主任;家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作为班主任,如何积极、正确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成为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工作中,我提炼出这样三句必须对家长说的话:

第一句:老师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单单为你的孩子做到天天如此

有这样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例子:美国总统小布什小时候贪玩,不愿意碰书本。小布什的妈妈用了很奇特的方法巧妙的改变了小布什:每当听见小布什回来的脚步声,她就拿起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很认真专注的读,第一天、第二天,小布什都没太注意。一个星期过去了,小布什终于忍不住问妈妈:“为什么以前我回来,你都在门口迎接我,现在这本书这么吸引你,那里面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妈妈对他说:“书里有非常有趣的内容,是它们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信,你自己拿去看!”

小布什的妈妈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为孩子选了一本肯定能吸引孩子好奇心的书,并每天以专注读书的神情迎接孩子回家,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最终成功地影响了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比老师更有优势。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优势和短处,知道她的兴趣点在哪。学校作为集体教学的单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很难满足孩子学习的特殊性,而父母只需要面对一两个孩子,最可能设计出优良方案,父母可以每天在家认真读书影响孩子,而老师却不可能单单为你的孩子做到天天如此。

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好的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家长的观念是最主要的,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从认识层面上,让家长清楚: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别指望别人对你的孩子负责。

我在初一一次家长会上对家长们明确了这样的观点,会后很多家长表达了认同的看法。我们班一位叫****的同学,这样跟我说:以前只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全靠老师了,今天听你这么一讲,觉得这妈妈当的还很不够!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班主任引导他们积极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句:孩子不是你的骨肉,夫妇才是对方的骨肉

中国的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家里的中心和重心,夫妻关系也就让位于亲子关系了。和中国人常常把孩子称为骨肉不同,西方的文化将夫妻视为骨肉,在古老的《圣经》中,亚当对夏娃一见钟情时就曾说:“你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中国的父母把关注点都投向了孩子,就很少用心经营夫妻感情,岂不知,这样不但导致夫妻关系问题,也会引发孩子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

一次家访中,我了解到这样一个家庭,孩子的妈妈对我说自己的夫妻关系几乎是名存实亡,双方都是看着孩子的面子生活在一起。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爸爸非常娇惯孩子,当妈妈欲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爸爸总是充当护驾的角色。结果家庭分成了两派:父亲和儿子一派,妈妈成了光杆司令。虽然妈妈要求很严,但孩子的表现没有起色。现在已经踏入初三,妈妈很是焦急。我给她的建议只能是:“从改善夫妻关系开始,不然孩子的问题没法解决。只有夫妻双方在一些原则和观念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意见,才可能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

我们班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不少,多数会认为:夫妻关系也就这样了,孩子还是要好好教育的。可是由于夫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对家庭关系的绝对性影响,夫妻问题不解决,孩子问题也很难解决,即使解决,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结果。矛盾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尚且如此,离异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不言而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谐的家庭氛围,恩爱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因此,我们必须让家长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骨肉,你的骨肉是你的另一半!

第三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

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但家长常常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拼命把孩子往那个心里的样子去塑造,就像栽盆景一样。由于目前我国的考试选拔制度的限制,绝大多数家长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看做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只能表明他对学校书本知识掌握的不好,并不表明他们什么都不好。其实学习应该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家长心里很清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也不见得考上大学的人就一定比考不上的出息。不是所有孩子都乐学,一个集体中必然会有一些成绩落后的同学。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放大、成就优点,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是些未长大的孩子。

好的家庭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促进子女体、智、情的健康发展,教育内容包括传播科学饮食知识、基本的体卫常识以及相应的训练等。二是教育子女理解基本的人伦关系,教育内容包括接人待物,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等。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内容主要包括起居习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知识以及基本的行为规则。因此不要把家庭教育仅仅停留在学习辅导上,良好的习惯和为人处事能力等素质的综合提升,才应该是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

以上是我在引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当然,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不是仅靠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杨敏. 对当代小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的探究 [D]. 河北师范大学,2009.

篇4

关键词:亲子互动;《爸爸去哪儿》;家庭教育

一、节目中不同的亲子类型

从台湾来的L爸和儿子小k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对父子,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不仅仅因为父子帅气的外表,更可贵的是L爸较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亲子互动。L爸十分擅长安抚孩子不良的情绪体验,沟通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证明的引导,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当与孩子交流时总是与孩子保持平等直视。

著名影视演员G爸与儿子石头这对欢喜父子带给人们很多乐趣,但G爸“纯爷们”的教育方式让观众直呼这个老爸不靠谱,顽皮的儿子与不靠谱的老爸,给我呈现另类的亲子关系。

奥运冠军T爸与女儿Cindy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面对女儿长达四小时的哭泣这位冠军老爸也只能是在旁无奈的站在,可以说这位父亲的表现较之其他几对家庭来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而小Cindy一句“农村怎么是这样?我不要住这么破的房子!”反应当下在优越环境生长的城市儿童对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欠缺。

著名导演W爸与女儿Angela是一对“不专业父亲与交往能力超强女儿”的组合,W爸给女儿做的午餐可以用“恐怖”形容,相对老爸的不专业,女儿却彰显“社会化人”的本质,一句“谁给我拍的漂亮我就给谁奖励”,博得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W爸与女儿间的沟通更是可圈可点,能够很好的安抚女儿的情绪,良好沟通。

国际名模Z爸与儿子天天,真的可以用“父子亦是朋友”概括,Z爸与儿子天天的亲子互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到Z爸作为80后父亲的代表,在亲子关系的建立方面是值得学习的,他用行动教育孩子“承担、分享、谦让、尊重他人……”在跟孩子有效的沟通中反应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育儿观念、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话题在网络上得到热议,我们关注节目的过程中也看到其反应出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众所周知,亲子互动在家庭教育影响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儿童发展水平,我们应该以此节目为契机探究有效的亲子互动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试图也从几对个性鲜明的父子(女)的表现中吸取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的有益成分。

二、亲子互动在家庭中的作用

亲子互动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自我情感体验的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包括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认知能力(个人和社会)。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儿童与其“重要他人――父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并有效的与儿童情感、情绪、行为建立联系这样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培养,有研究指出,父子关系好坏对儿童的自尊表现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一面对父母,良好的亲子互动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三、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亲子互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节目中模特Z父的教养方式采用的即是一直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而另外一位父亲演员G父采取的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养方式,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亲子互动类型。

2、儿童的气质类型。儿童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亲子互动,从传统气质类型分类,将气质分为胆汁型、多血型、粘液性、抑郁质等四种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家庭中的亲子互动,相对粘液和抑郁质的孩子,多血和胆汁类型的孩子更加愿意与父母互动,表现出更加外倾型的性格,更加愿意与外人交往,儿童的气质类型是影响亲子互动另一重要的原因。

3、父母自身因素。父母是否原意与孩子互动,是否采取有效的互动方式与孩子交往是亲子互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父母发起的亲子互动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常见,更加有效,还是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父母发起的亲子互动更加适合日常亲子交往的有效获得。另一方面,父母自身性格特质也影响家庭教育的亲子互动,性格外向的父母更加愿意与孩子互动,而且互动方式更加有效。

四、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的策略――基于《爸爸去哪儿》亲子栏目

(一)充分了解孩子是亲子互动的前提。良好的亲子互动是以充分了解孩子为前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是良好亲子互动的前提,节目中五位父亲充分了解自身孩子的特质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能够更加孩子的不同特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同时照顾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保障。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亲子互动的重要前提,节目中五组父亲均在极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主要接触的社会环境,是其社会性发展的起始,家庭环境中父母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看见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因材施教是关键。良好的亲子互动更加要讲究因材施教,不同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质因地制宜的开展亲子互动,同时父母发起的亲子的互动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满足孩子的需要。

(四)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核心。教育方式是亲子互动重要影响因素,科学的教育方式能够给还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亲子互动中最核心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良好品质,从而与父母良好的互动。

结语

当今我们存在各类的学校,没有一所为“父母”提供的家庭学校,父母为孩子提供第一个环境――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人教师父母也需要“培训”与“反思”,没有人就是天生“合格的父母”父母在于孩子的互动中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发展,也有利于父母的成长,《爸爸去哪儿》不但开创新的栏目形式,更给当代80、90新一代父母提供一个思考的蓝本,学习每位父亲良好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与父母在双向互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静,陈昌会.亲子互动研究及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0(2)

篇5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承担着对子女的养育以及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自我意识不仅包括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自我体验,而且还包括自我调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评价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着积极地作用。

1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自我意识

1.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孩子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家庭教育。

1.2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状态是由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小学阶段正处于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萌芽于成长阶段,如果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的树立自我意识,也不能够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对其以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达到一个自省的目的。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想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积极地作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2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1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与约束。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同时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比较注重孩子的意愿以及尊重孩子的意愿,也会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反之,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为孩子做决定,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性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不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是发挥一定的作用的。

2.2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

小学生评价能力方面,不仅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包括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公正的去评级孩子,不能够过分的溺爱孩子,同时也不能够进行高标准地批评孩子。家长对孩子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从中得到肯定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在进一步的努力中,去改善自己的缺点,从而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再者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还应该是具体的评价,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一个良好的度,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并且为以后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奠定一定的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即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闪光点,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发现在记载一段时期内的不足与缺点,提高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说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由此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3 小学生自信心方面

自信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史相当重要的。也可以说,自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状态。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才去的是鼓励性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这个孩子的自信发展也会与别人有所不同,很明显,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有自信的。因此,也可以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与孩子自信心水平的提高以及孩子自信心的发展都相当的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老师批评孩子,对孩子实行的不是温情教育,总是认为孩子有很多的毛病,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显得不自信,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提高以及孩子成就感的缺失。因此可以得出,父母在实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对孩子尽可能的鼓励,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较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篇6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因为社会教育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范围,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延伸、扩展。家庭是社会中各个机关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社会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同样地,学校教育若想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苏同时也强调,“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包括两方面:1.从小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从现实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在他研究的200多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中,有189个离婚案件是由于之前从未受到过义务感的教育,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所以才草率地离婚。所以他强烈地呼吁:“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父亲和母亲的准备。”[2]2.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苏认为,“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经过锻炼形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主要从五个方面培养。1.爱自己。苏认为爱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这是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2.爱父母。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同样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爱惜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安宁。不要给他们带来痛苦,不要使父母伤心和感到忧愁。”3.爱家庭。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父母和家庭,培养孩子形成家庭荣誉感。4.爱他人。“要珍惜孩子们的爱人之心,要不断巩固他对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个人只有在他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5.爱祖国。苏认为爱祖国是人最崇高的爱的表现,教育孩子从小就关心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像珍惜自己的声音、自己家庭的荣誉,珍惜这一种神圣职责。”

(三)教会孩子思考

篇7

一、“虎妈”和“狼爸”解读

“虎妈”的故事是指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在她的《 虎妈战歌 》育儿经中叙述了自己采用传统而且苛刻的中国家庭教育方法教育自己两个女儿的经验。她对两个孩子教育非常严格,不准她们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也不允许孩子的任何一门功课学习成绩低于“A”;孩子们必须每天演奏钢琴或者小提琴;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甚至骂自己的女儿是垃圾,其教育方式是虎啸虎威式的。[1] “狼爸”式教育是指香港商人萧百佑,在他《 所以,北大兄妹 》育儿经中宣称采用“打”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送进了北京大学,而且义正辞严地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他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生活中他设立各种各样的规则,一旦孩子犯了一点错就会挨打,其教育方式是棍棒式的。

事实上,“虎妈”“狼爸”这样严厉苛刻的父母形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就是中国传统家长的化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便是每一位中国父母一生中最渴望实现的梦想,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和优质教育资源恶性竞争的现实窘境中,家长更是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五花八门的“帮助”,使出浑身解数揠苗助长,压迫和强制孩子接受超出他们身心能力之外的许多重托。于是乎,“虎妈”和“狼爸”式的家庭教育便产生了,孩子们的快乐逐渐成为奢望,家庭的温暖逐渐退却,伦理关系变成了“家族使命”的一种委托——关系,长此以往,中国的家庭教育可伤不起!

二、“虎狼”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反思一:“应试”+“棍棒”,孩子的成长快乐何处寻?

“应试”即为当前的学校教育,“棍棒”则指父母苛刻的家庭教育。对学龄儿童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在学校接受的是任务繁重的应试教育,在家接受的是严厉苛刻的棍棒教育。他们整个生长的环境都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他们幼小的身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稚嫩的心灵被填充美好的期望,长期下来,孩子的世界被大人的世界淹没,天真的孩子过早地成人化。为此,我们很难再看到高中及其以下的孩子周末可以陪同朋友交谈属于同龄人的点点滴滴,也很难再看到山林里、小河边一群群嬉戏玩耍的孩童,陪伴他们的只是做不完的练习题和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孩子们的脸上写满的不再是活泼与笑容,而是疲倦……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只是成绩的取得。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趣、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习惯的养成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孩子的生活需要快乐,需要朝气,请给予孩子属于他们的东西。

反思二:“虎妈”+“狼爸”,家庭岂不成了动物园?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效仿“虎妈”和“狼爸”,那中国的家庭岂不是成了动物园,每天面对“虎妈”的咆哮,“狼爸”的棍棒,孩子岂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为此,我们不难想象,“‘虎妈’+‘狼爸’”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必定是“虎”性与“狼”性兼具的“豹孩”。这种孩子亲子关系疏远,人际关系冷漠,脾气冲动暴躁,性格上争强好胜,甚至会引发轻生、离家出走、杀害父母等一系列问题,这岂不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孩子是有血有肉的小精灵,他们的成长需要得到生命的关照与精心的呵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由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们身上。“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过分地压迫不是有效激发孩子斗志的正确方式,只会使孩子感受到生存的无奈和生活的枯燥,过早失去生活的信心,我们不期望泱泱中华变成动物世界!

反思三:“虎妈”+“羊爸”,父母的角色该不该互补?

“虎妈”+“羊爸”的模式就是指家庭教育中“严厉”与“温和”两种方式相互调节并合理分配使用,以“严厉”为土壤,“温和”为阳光,“鼓励”为水分,共同催生孩子这棵幼苗健康地成长。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成为时代主旋律,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充斥着众多诱惑,可塑性很大的孩子们,思想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较弱,需要家长的教导和引导。如果做“灰太狼”式的父母,一味地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及时干预,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可见,承担家庭教育重任的父母,一方面需要扮演“虎妈”或是“狼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纠偏改错、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需要扮演好“羊爸”或是“虎妈”的角色,给予孩子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家庭教育张弛有度,宽严互补,不仅利于孩子的自然生长、健全人格的形成,还利于孩子自主发掘兴趣爱好、规划和设计人生,更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学会生存和生活。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孩子幼小的内心对任何事物的承受都有一个限度,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指责与批评,要把“赏识”与“惩戒”两种方式有机融合,真诚地给予启发和引导,体现家的温暖。

反思四:“传统”+“现代”,这样的家庭教育还有多远?

随着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萌生,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在解构与建构中经历着实践的检验。家庭教育也在这一转型期破茧蜕变,许多家庭开始放弃优良的传统,纷纷导向不确定的现代。在家庭教育中放弃传统的长幼伦理、礼仪文化和传统美德,提倡“放羊式”的无为而治,遵从所谓的自然法则,培养新兴人类。但是,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自古以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圣教育,传诵规范家庭伦理的《 孝经 》,推行《 颜氏家训 》,形成了以德育为高,智育为主,为人处世之理为纲,达成完美人格的古代家庭教育体系。[2] 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在今天应该评判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例如,古代家庭童蒙教育上提倡的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制定出一定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孩子知识的吸收,还有利于孩子潜在兴趣和能力的挖掘,现代家庭教育中就应该重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现代家庭教育应该走“‘传统’+‘现代’”有机结合的方式,在继承优良和吸收新知中实现“因材施教”,在传承文明与开拓未来中实施“素质教育”,让一个个和谐家庭把育儿之花浇灌得绚烂美丽,谱写出中华家教“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三、对“虎狼”式家庭教育的心灵祈愿

有一天,我们看到了子女独立地整理床铺而没有父母插手;有一天,我们看到很多个家庭散布在河畔,嬉戏在山林;有一天,我们看到孩子的脸上写满快乐与活力,奔跑在学校,热情地和同学交谈着生活的点滴,认真主动地完成作业;有一天,我们看到孩子各有作为,并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特长……等到那一天,我们会高兴地说:中国的孩子,未来是美好而富有生命力的,他们一定可以在未来的旅途中勇往直前!也才敢自豪地断言: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而现在我只能衷心地祈祷:明天,伤不起的中国家庭教育会拉开改革的序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400716)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庸思想;家庭教育;《中庸》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2-02

《中庸》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也是教育哲学的典范,其中蕴含着儒家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庸》里讲述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等主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毫无疑问是我国教育遗产中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本文针对《中庸》中的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做一个初步探讨。

一、中庸思想

“中庸”所指的是儒家的一种态度,即采取一种中立的方式――调和折中。是处在“过”与“不及”之间的一种适度的把握,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一种观念。

首先,中庸是一种思想方法。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中庸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中”指的是正,合乎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不歪,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没有超过之处,也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庸”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平庸无为的意思,这里就是“用”的意思。关于对“庸”的解释,程子认为是指“不易”。不易,即不会改变。因此,中庸是指恰到好处的作为。简括一下,就是在思想上要在两端之间把握适度的原则。这是“中庸”作为一种观念上的指导思想所具有的意义。

其次,中庸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中庸中讲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就是说舜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他喜欢向人提问请教,又喜欢分析研究那些浅凡的话语。对他人能宽容以待,包容错误,褒扬优点。他掌握着“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采用中庸之道来治理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无人能及的原因吧。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得出,选择中庸之道,并且能一直在为人处世上坚持下去,与此同时,从“中”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地步。这是“中庸”作为一种方法上的指导所具有的意义。

二、《中庸》思想中有关教育的内涵

(一)《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目的

《中庸》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诚”(认识自我)和“至诚”(实现自我)。“诚”是实现自身品德修养的基石,贯穿在万物的始终。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个道理会一直流传下去并且最终得到验证,直至源远流长,承载万千事物,并且对人们生活和观念都有方方面面的影响。

(二)《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前提

《中庸》的开篇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指出性就是上天所赐予万物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禀性,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天道。第一,天赋和才能不是自身发挥出来的,人的价值的展现需要一步步的诱导和启发;第二,教育是一种辐射性的活动,把遵循本性的东西经过修饰后推广开来,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所在。教育应该在寻求解决各种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遵从于人的内心,才能使天赋的善性发挥出来。

(三)《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方法

《中庸》中对于教育的过程和步骤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十九章),就是说要广博地学习知识,详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析,切实地执行。仔细地讲,就是首先要广泛地学习分门别类的知识,涉猎各个领域,培养旺盛的好奇心。然后在这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所学的东西加以质疑,经过一定的仔细思考,辨别其中的是非对错,最后脚踏实地地去做,使学以致用。“学、问、思、辨、行”如今也被很多的中小学作为校训所用。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这一道理在一定意义上都得到儒家学派人士的肯定。

“学、问、思、辨”,这属于“知”的范畴,“行”是实践的部分。因此,重视训练和实践活动是中庸思想强调的学习的第二大主要部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以。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别人一次能做到的,自己就是做一百次也一定能做到;别人十次能做到的,自己去做一千次也能做到了。学习就应该有这样坚韧的精神,即使是再柔弱的人,也能变得刚强起来。这和我们文学上讲的“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卫填海”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说明只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断地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三、家庭教育

严格来讲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自降生以后最初接触到的环境。因此一个人一生中最先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构及其身心健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因为家庭教育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同时,家庭的教育质量可能会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包括下面几个内容。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堂课便是生存。生活、道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的习惯都非常重要,对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次,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习惯和态度。再次,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人格决定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调。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继而才能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孩子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中庸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化的变化,家庭教育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一,对孩子太过溺爱。父母是孩子的长辈,理应受到尊重,但是如今现实里父母的角色似乎并非如此,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孩子要什么,家长就想尽办法达到什么样的条件,百依百顺,一味满足孩子。这样把孩子当作温室花朵,大小事情家长大包大揽的后果就是无形中把优越感渗入到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渐渐变得娇蛮跋扈,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使其缺乏战胜挫折和打击的勇气和信念。这就是当今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的最大原因。用中庸的思想来讲,任何形式的爱都不应该“过”。家长要把握好合适的度,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应该让孩子失去自由翱翔的翅膀。中庸里讲的“过与不及”即是事物的两个极端,犹如天平一般。家长给孩子的爱和关心应该处在天平的合适位置,才能保持平衡,这样孩子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只有适度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反之,便给孩子造成一种伤害。因此在这一点上,我国古代儒家的中庸思想告诉家长,爱和教育是一杆秤,有合适的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对孩子评价和要求的绝对化。“听话”“真棒”或者“太笨了”“不听话”“不是好孩子”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时使用频率较多的语言,这种判断标准是孩子是否达到了家长的要求条件。这种一直被很多家长使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绝对性。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实行一些强制的手段迫使孩子改变自己的本性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发展,这种方式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违背成长规律的。总而言之,极端的评价方式和绝对的要求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中庸思想认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是天性。天性是上天赋予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依靠后天的诱导和启发才能发挥出来,过分的限制只能适得其反。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就要给孩子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平台,进行合适的引导,这样才能一步一步靠近预先设定的目标。

第三,对孩子要求过高。家庭教育要遵从孩子的生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如今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进步”,给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了许多诸如钢琴、奥数一类的课程。众多的课业负担压在孩子身上,但是家长仍旧不惜一切代价要达到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多才多艺的家庭教育的目标。诚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但是如今的这种状况将中庸思想要表达的意思扭曲了。首先,这一过程里的实现是建立在第二点中“尊天性”的基础上的,家庭教育不能无视天性而一味地追求结果。其次,中庸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明诚”即认识自我和“至诚”即实现自我。但是在无视天性的情况下,太高的要求使孩子逐渐失去了认识自己本身的能力,那么实现自我更无从谈起。在家长的辅助下,发挥孩子的天性,最终使得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这才是中庸思想启发下的家庭教育的最高目标。

五、中庸思想给家庭教育的启迪

家庭教育作为贯穿人一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庸思想对家庭教育而言举足轻重,其作用源远流长。

首先,家庭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禀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发展上天赋予的本性。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其他孩子的复制品,更不是家长实现愿望的机器人,因此成绩和排名不应该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每个孩子的天赋和才能都应该得到认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尊严,每个孩子的价值都应该得到体现。符合孩子自身特点的家庭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家庭教育。其次,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足够的自信和乐观。有了内在的品质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孩子具有乐观积极的品质,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点。

总之,中庸之道强调的关于教育的理念,是一种追求和谐的精神,对家庭教育的实施有着正面的指导性的帮助。研究中庸思想对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戌国.四书校注――《中庸》[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

[3]贾璐.从中庸之道探析素质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

[4]丹明子.中庸的智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5]张太石.论中庸之道的教育思想及启迪[J].科技信息,2008,(36).

篇9

二、调查的情况

调查时间:2011年3月调查对象:幼儿园的家长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样卷:125份(有效问卷121份)调查内容:《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文化程度:从初中到本科不等问卷的编制与处理:问卷共有25题.其中选择题有23题,主观题有2题。

问卷处理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统计,统计每题相同答案的份数、以及占所有问卷的百分比.最后绘制成《幼儿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统计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方面存在共识。例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对孩子更重要”的选项中,认为“一样重要的”占96%:“家庭教育中哪种教育角色起的作用最大”的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4%:“您认为家长与孩子应是什么关系?”选择“朋友的关系”的占84.6%。

2.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偏差、

教育方法也有分歧。例如。“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让你烦恼的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任性、不讲道理”占32.17%,选择“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占40.24%。

选择“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占21.22%,选择“没有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差”的占4.25%,选择“自卑不擅长交往”和“家长缺乏耐心”的占2.12%;又如。“你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孩子”的选项中,选择“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的占45%.选择“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教育活动”的占18.33%.选择“给孩子看有关音像、书”的占21.66%.选择“让孩子参加特长班”的占7.35%.选择“其他”的7.66%。

(二)问题分析

1.家长对家庭教育只是思想重视,而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的占96%.“每天可以留出2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而“在您累了.孩子仍缠着要您和他一起玩,您会怎样”的选项中.选择“请家人陪他玩”的占42.4%,“随便和孩子玩一会儿.应付过去”的占19.72%,“责怪孩子不懂事、不会体贴您”和“敷衍孩子.说明天再说”的各占9.18%。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也是当前家庭教育开展的瓶颈。我园的家长多以70后、80后为主。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成长因素、工作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限制,没有真真正正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

也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期望过

高。家长对幼儿期望过高,是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对幼儿家庭教育

现状的调杳一与思考在多项选择“您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中.很多答案都是并列选择“学习好”、“品质好”、“身体好”、“习惯好”的.更有38.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加重视“教育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功利性教育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也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凡事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首先会造成幼儿压力过大.产生腻烦心理。会使孩子出现自闭、胆小、攻击心理和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异常行为,也最终会使孩子丧失学习与前进的内在动力。家长过高的期望会拉大父母与幼儿的距离感.产生代沟.也是溺爱产生的根源。

3.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妈妈的作

用。调查数据显示。在“您认为家庭教育中哪种角色起的作用最大”选项中,选择“父母”的占94.9%。

而“在您家中.谁教育孩子的时间多”的选项中.选择“妈妈”的占79.5%。可见。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同时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因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对幼儿的一种共同教育,而不是仅仅是妈妈的责任与义务。不可否认,幼儿对母亲有着天然的心理归属感和感情依赖性,但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职责和作用,特别是父亲。儿童教育学研究证明,母亲在照顾幼儿生活、情感沟通上有着天然优势,而幼儿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父亲以身作则的潜移默化,这正是“好教师不如好爸爸”的道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定义、目标、任务幼儿教师应明确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1.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教育方式;2.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家庭成为幼儿的第二学习课堂。让父母真正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3.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培养等。

(二)明确对象、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比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交流和学习的角度进行指导,侧重与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的难题、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吸取家长成功的做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做到取长补短。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幼儿家长,教师可从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出有待提高之处,并传授具体、易学、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

(三)引导家长真正重视家庭

教育从统计数据可知,普遍家长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甚至有些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认为只要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就行了。教育的责任在于学校,对自己肩负的教育责任没有科学的认识。这是典型的“重养轻教”观念。这种“有爱无教”、“可以为孩子付出金钱,甚至付出生命.却付不出时间,更付不出耐心”的思想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含义并将教育落实到行动中。

(四)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

教育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普遍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作用在于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素质教育才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可指导家长调适家庭教育的内容,明白家庭教育应该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并通过相应的家庭游戏、家庭活动,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

2.优化家庭教育资源

不可否认.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更不能仅仅依赖妈妈的作用。因此,教师可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资源,重视家庭其他成员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爷爷奶奶对幼儿有着心理趋向感、哥哥姐姐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弟弟妹妹能让幼儿自觉产生示范作用。

(五)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1.利用通讯工具,扩展指导方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停留在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活动,这直接限制了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先到通讯工具的多样性.从不同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除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电话进行约谈: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管理的QQ群、家长沟通的QQ群:发送电子邮箱;开设家庭教育专题博客等等。

2.制定周详计划,确保指导

时间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保证必要的指导时间是前提。一方面,教师制定精确到每学期、每月、每周的指导计划.保证指导工作的持续性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开设“家长学习日”“家长接访日”,解答家长的提问,进行有效的指导。

3.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指导

效率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途径很多,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家长进行集中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教育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既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自身教育素质,让家长学有所用,更可以提高家长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指导效率。

篇10

一、现实情况对于社会支持的诉求

1.家长自身教育存在误区

目前,社会对于教育,尤其对于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也就迫切希望能够正确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这种重视和对于孩子的关爱并不等于他们对于幼儿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他们能够正确的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有些时候,家长过于关心,甚至溺爱,会助长不良习惯,也不利于积极性格的塑造。而且作为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也会对未来的发展带来隐患。

且中国社会自古流传“望子成龙”,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可能忽视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身体,认知上的局限性,这会导致家长苛责甚至打骂孩子,也可能会使部分家长的自信心受挫。“有关数据表明79.86%~92.66%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子女因达不到父母要求自卑并出现适应不良,”过于理想化的目标也是缺少基本幼儿发展理论知识的一种体现。

而也有一些家长希望给予孩子好的引导,但是却对于如何去做感觉茫然。所以家庭迫切地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帮助他们了解正确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

2. 社会要求优秀的新生力量

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家庭都是整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家长的教育程度,工作,生活环境,教育思想等存在差异,他们在教育上选择的不同方式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家庭中培养的是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以社会要将家庭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正面影响最大化。这也就要求社会需要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人们对学校教育日益重视的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社会可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1.加强立法

立法是从根本上来保障合法权益的方式。加强立法是国家对于家庭教育引导和干预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人的事情,是一个家庭内部应该解决的问题,不需要也不应该由外界来干预。但是现实情况表明,由于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会有所差别。有些父母能够尽到教养义务,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来引导成长,但是也有一些家长无法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或者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也有一些家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存在着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且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然而运用法律手段可以使人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父母和孩子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同时也让父母明白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目前我国尚未通过独立的家庭教育法,但是在其他法律中也部分提及了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表明国家和社会对于这方面的认识的深入,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知。

2.增强家园合作

学校是孩子除家庭之外最为紧密相关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教育也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早期的教育中,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道德,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在这个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合力,相互沟通,共同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对于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恰当的教育策略认识较为全面。这样就可以补充一些家长在这方面知识的缺失,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所处的阶段,以及出现问题后好的对策。为了形成良好的合作,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讲述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家长培养子女的能力。家长会也可以作为一种形式,在会上,不仅有教师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而且家长之间也可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探讨教育方式,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定期家访,这样教师可以深入家庭了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问题,可以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教育针对性地对于一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进行补充。家长也应该认识到与教师密切联系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了解和掌握幼儿园教育基本内容和教育过程以及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不仅能够使自己有意识地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而且可以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反馈意见,提出新的建议和想法,使得家园合作的益处最大化。

3.合理运用媒体的力量

信息时代里,除了传统的媒体,新媒体也日益发展并且再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些媒体在普及信息,推广观念上有其特殊的优势。通过大众传媒,如报纸,电视,广播,或者微博,博客,主流网站来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可以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如现在每个网站都有教育或育儿板块,但是对其重视度和宣传却并不如其他板块,对于受众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但是如果创新宣传方式,使其更轻松易读,将会有更强的影响力。同时国家可以发放一些实用的育儿手册,让家长对教育重视的同时让他们可以有机会了解科学的育儿方法,激励他们去学习,不断改进。

在国内能够搜索到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源十分有限,专门的网站也很少,大都依托综合门户网站而存在,但是在国外却有许多相关的网站,通过搜索“parenting strategies” 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些网站,上面会提供大量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式,这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家长在教育上的困惑。

4.鼓励家长培训,咨询机构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针对各类需求的培训班,但是却没有正规的针对家长和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关培训或咨询机构。由于家长的文化和文化程度相差较大,开设家长培训班在对下一代的教养中显得十分重要。一些家长在育儿中确实有困惑,有疑问,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好的途径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时期,就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如果能够针对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专家讲座,让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来进行答疑解惑会相当有帮助。除此之外,一对一的咨询也十分重要,目前国家应当正确的引导和适当鼓励此类咨询机构的建立和发展。鼓励更多专业人士投入其中,保障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