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课堂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大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踏进课堂,作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先觉得欣慰,因为我们往往把能与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看成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成功,为自己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倍感自豪。其次也有忧虑:喧闹的课堂是我们需要的吗?喧闹是不是等同欢迎?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如何调度学生的情绪使之迅速融入课堂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讲智慧,想策略。
一、巧妙将学生带入课堂
记得2010年的一天,我踏进课堂的时候就是上述情景,我本想大声招呼一声,迅速把他们从兴奋状态拉回课堂。但是转念一想,那样做无疑给学生百倍热情当头一盆冷水,也许安静下来了,但他们的积极性很难在四十分钟里被调动了。灵机一动,我说"我想给大家说说我很佩服的一个老师,我听过他的课。"学生一听老师在和他们聊天儿,附近的孩子都很快安静下来了。我继续说"他是个很有智慧的老师,有一次他去上课,教室里正乱成一团,他没有发火,而是自顾自走到教室一角的钢琴,弹起了一首曲子,曲子由缓骤急,全部学生都被老师的乐曲感染迅速安静下来。曲子弹奏的正是电影《小兵张嘎》里老钟叔看到鬼子进村奋力敲响村头钟声的那段背景音乐。正当学生们侧耳倾听,突然,音乐戈然而止。这个老师声音缓缓传来,他说:"老钟叔的钟声父老乡亲都听见了,孩子们,上课的铃声你们听见了吗?"我的故事讲到这里,把话题转到了课堂,我微笑着看着已经相当安静的学生说:"孩子们,我没有那样的智慧,你们将来会有,首先就从安静待课开始好吗?"学生们郑重的点了点头,我们的教学活动马上步入了正轨,那节课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张弛有度,参与性很强。
二、激励学生打破信念障碍
还有一次设计制作课上,分组制作,分开之后有很多同学你推我让,不肯动手,我走过去询问原因,他们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能力有限,我做不好"。于是,我让学生暂时放下手中的用品,我说,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
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
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目标,对于愿望能否实现心存疑虑。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而终于平庸。"故事讲完以后,我对学生说,下面,你愿意试试吗?我特别关注了刚才觉得有困难的学生,集中力量帮助其中一名学生取得突破。一个人的突破往往会带动一大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一个班级里,教师往往无法顾及到全体,班级里总有极个别优秀的学生,也会有一些不上进的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数量最多的的是中间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学生。这批学生有向上的愿望,但离那些班级里的顶尖高手有较多距离,无法望其项背。反而若是他们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对其他人的促进作用将会是巨大的,大家必将群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师的工作便可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三、研究智慧型课堂教学结构
1、导学定向,点燃智慧,让学生感受美
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定向,具体化学习内容,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智慧,初步让学生感受美。
2、自主探究,生成智慧,让学生认知美
美术课最大的魅力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总结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地自我发展,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3、合作对话,共享智慧,让学生创造美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通过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构思,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做画风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促进。使作品在构图、色彩、寓意上达到协调一致,使各人的劳作相得益彰,共同创作出一幅幅个人单独难以创作出的完美的画面。从而实现超越个体,共享智慧。
(4)总结提升,发展智慧,让学生享受美
总结提升,是师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共同梳理,是师生智慧理性化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美,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壮大。
四、以学校环境、课外活动为依托,启迪学生的智慧
篇2
所谓“课堂应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应答,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智慧应答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又像火把,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更精彩。
1 适时等待,愤悱促主动
“等待、延迟判断”是一种重要的应答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作为老师要善于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让学生计算“在某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操场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比例尺是
1:400,这个操场实际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生1:实际长为20÷(1:400)=8000厘米=80米,宽为15÷
(1:400)=6000厘米=60米,面积为80×60=4800平方米。
同学们都认同这种算法,笔者正想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时生2迫不及待地说: “我有更简单的算法:20×15÷(1:4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用“图上面积÷比例尺”算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众说纷纭,都说生2不对。这时,生2有些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
师:你们分析得很透彻!生2虽然做错了,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在笔者的“点拨”下,生2马上恍然大悟。
生2:我明白了,正确答案是“实际面积=图上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因为[20÷(1:400)]×[15÷(1:400)]=(20×15)÷[(1:400)×
(1:400)]=4800平方米。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一种这么简便的好方法。
听了笔者的夸奖,生2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更需要耐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愤悱中自省,等待他们自信地抬头。这里的等待是唤醒,更是一种尊重。从尊重学生出发,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鼓励性为主,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学习求知心态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
2 适时转问,互动促自主
“转问”是一种扩大参与回答问题学生数量的有效技术。通过“转问”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变为一对多的交流,同时它也是创设良好的课堂研讨氛围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一下《摆一摆 想一想》时,有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四颗珠子摆数的活动。师:请大家拿出4颗珠子和一张数位表,小朋友们自己试试看用这4颗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要求:这4颗珠子都要用上,你可以表示出哪些不同的数呢?生独立操作后师组织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摆出了哪些数呢?第一个学生无序地摆出了4个,当第二个学生有序地摆出后,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出了方法。师生对话看似流畅,老师对每位同学的回答做出了回应、评价,也强调了有序摆放的方法和优势,但在后面的课堂进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用更多的珠子摆数时,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没有达成预计的教学目标。当老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被第二个资优生完美地回答后,老师迫不及待地加以肯定,而对此问题是否全体学生都理解了,尤其是一些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有没有明白,教师却没有放在心上。这样做会使一些学生失去了进一步主动思考的机会,被动接受资优生的观点。要是老师能抓住一二两生的区别,适时转问:“为什么第二个孩子能写得全,有什么好方法?”引导孩子在互动中主动去探索摆数的规律,而非直接揭示方法,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3 适时追问,思维挖深度
“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的答案不甚清晰,有部分或大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教师要继续追问学生,让其阐述清自己的意见,给其他人以启迪。例如在《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①r=3厘米②d=4分米。学生很快算出了结果,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直径4分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示赞同。老师没有否定,却表扬他很善于观察。而后追问:“你能到黑板上画草图把你的意思明白地告诉大家吗?”孩子高兴地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边说边比划起周长、面积。短暂的沉默,学生马上发现了:“周长和面积根本无法比较。”经过追问、思辨,明确了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量,无法比较大小,周长和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里,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直接做出正误判断,而是通过追问“你能到黑板上画草图把你的意思明白地告诉大家吗?”在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时,促进学生更为主动思考,从而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应答中善用“探问和追问”是老师教学机智、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往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能起到一个刨根究底,明晰思路的作用,实现有限课堂里的无限张力,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
4 适时启发,思维提效度
应答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手段。有时理而不答,反而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打破原有思维惯性,使思考方向明朗,思维效度提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出示两个木框,告诉学生用同样长的木条做了两个框架,比一比哪个围成的面积大。在相同数据信息的强烈暗示下,学生觉得面积相等;教师又拿出一个与第二个木框形状、大小相同的木框,示意同学拉得很扁。学生有点为难:“好像不相等了?”教师边拿第三个木框跟前两个比划,边说:“真的好像不相等了。奇怪了?怎么回事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解答,而是又把皮球踢给了学生,教师里一片静默。学生观察着三个木框,比划着、认真思考着……一会,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生回答:“虽然木条的长度没变,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变了,高变矮了,面积也小了。”教师适时转问:“谁明白他的意思?”有的学生重复了刚才的回答;还有的学生说:“看样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要看他的高的大小。”生:“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他的底和高有关系。”
篇3
关键词:大学;智慧课堂;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87-03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play phone, sleep, les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client / server model, based campus wireless WiFi network, we developed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university wisdom system.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 with teachers App mobile terminal APP mobile client to communicate using a wireless network, to achieve student attendance, teacher name, quizzes students answered promptly, usually results and other records and statistics function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wisdom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ve classroom system can help teachers'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active help students master a thorough knowledge,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University; Wisdom classroom;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Android;App
1 引言
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智能化环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为此,人们也希望使用智能化环境来改变本身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如今,智能都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校园等智能化环境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教育工作者对“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开始展开。 目前,有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各国政府、全球各地知名企业、高等学府以及中小学校等机构的关注,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研究范畴。
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课堂的关键在于用最新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也将会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1]。
智慧课堂的出现也将带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更,使得教学模式获得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传统学生评价体系一个质的变更,使得评价系统更加准确更加有意义。在今后智慧课堂能得到普及对于教育教学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崛起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现在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了。人们的出行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手机了。而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手机越来越向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功能的逐渐完善,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发短信和打电话方面了,而成为一部随身的智能处理终端。
一方面,目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而是使用智能手机在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败坏学风。由于课程教学任务重,班级学生容量大,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效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太少,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与掌握知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移动设备中以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占大部分市场。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属于终结性的评价,平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较少,主要来自于课后作业和上课的点名,缺少合理性,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平时学习的重视,而仅仅在期末的时候去突击复习,因此学习效果较差[2]。而本项目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会记录学生的每节课的学习情况,到期末通过累计形成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评价相对客观一些[3]。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在平时就能脚踏实地去学习。
然而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很多的研究还是概念性的,真正可以供教学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还很乏[4]。
另外,教师在上课后很难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上课时的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哪些又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这里需要一个反馈的功能。本项目针对这点提出了学生论坛提问的模块,学生可以在论坛中反馈自己的疑难点,当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疑难点问题时,就说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这个知识点讲的不到位。通过反馈模块,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方法
在考虑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有着良好的覆盖,以及学生几乎人人拥有智能设备的情况下。以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课堂互动系统为实现方式,总体架构采用C/S与B/S的混合模式,由教师端App、学生端App以及后台管理器组成,来构建大学智慧课堂。
教师用户端App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教师使用该模块登录系统,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上课模块。教师点击“上课”按钮,使得学生端App与教师端App建立连接。
查看管理出勤情况。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请假”、“迟到”、“旷课”三种情况。系统自动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记录到后台服务器数据库中,作为今后对于学生评价的依据。
提问模块。教师在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若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通过提问模块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app回答,在学生提交选项之后,教师可以统计回答结果。在教师下发问题内容之后,由学生完成题目的答题并提交答案,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端App模块图如图1所示。
学生用户具有如下功能模块:
(1) 注册模块。注册学生的信息。
(2) 登录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输入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操作。并选择相应的课程。
(3) 签到模块。学生在手机终端进行签到操作。签到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出勤情况。
(4) 答题模块。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选项由学生选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之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端App。
学生端App模块图如图2所示
4 构建大学智慧课堂的技术选择与使用
学生端App基于Android手机,使用Android应用框架中的HTTP Client组件从服务端的HTTP API接口接收数据,然后交由Android UI界面层渲染界面并最终展示出来。对于服务端,在HTTP API接口和MySQL数据库之间有一个API Debug后台,用于调试服务端的API接口,如图3 整体架构图所示。
5 大学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
智慧课堂的后台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大量的学生信息和反馈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的时候,后台管理系统就要承担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任务。而分析的结果将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
后台管理包括的功能: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管理,对课程信息的管理。对数据库中存放的学生的答题记录进行数据分析,等到一个直观的图形,从而教师可以很方便知道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考勤分析,是生成学生期末评价的一个关键信息。
教师,学生信息的管理模块:对教师,学生个人信息的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课程信息的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的修改,保证教师在上课时所使用的课程信息的正确性。
学生答题记录的分析模块:核心模块,从数据库中提取学生上课时在APP端产生的答题信息。在后台系统中统计后,计算出一个直观的图形,反馈给教师。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真实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5]
学生的考勤分析模块: 核心模块,通过每天教师上课的点名情况。结合不同班级,不同课堂,不同教师,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学校教务处,教师个人还有学生群体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教务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课程的调整,时间的调整。在教务管控中采用信息技术的,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式,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务的标准化管理。[6]教师可以调整上课的方式等等。更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对于学生的平时成绩,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6 智慧课堂案例展示
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系统集成
6.1传统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很难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效率低下。(原因有如下:⑴学生在课堂上喜欢使用智能手机来消磨时间,导致不能很好得听课。⑵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3)在学期末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学生的终结评价。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的产生往往没有特定的标准,有些教师采用上课点名,课后作业,上课提问的方式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但是这个成绩的产生往往不能准确得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原因有:⑴上课点名存在有虚假的情况,而教师往往不能知晓。⑵上课点名浪费时间,使得本来紧张的时间越来越短。⑶上课提问的方式不能覆盖整个学生群体。)
6.2 智慧课堂的上课模式
1)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点,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具体讲解。
2)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推送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端的App,学生在App上进行作答,在反馈给教师端,进过统计和计算后,教师能很直观得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要再次讲解一遍。(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教学效率。)
3)为了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在使用App的同时需要连接学校的校园网,在使用校园网的时候不能访问外网资源。从而可以限制大部分智能手机工能。达到限制学生玩手机的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能有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智慧课堂的平时成绩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产生的数据包括:学生的签到情况,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产生的依据。使用智慧课堂能产生更加的准确的学生评价。
7 总结
基于对于现实中大学课堂的现状,因此在未来的课堂中随着智慧课堂的推广和应用,以及移动网络和数据库的发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对学生的个人随堂成绩的统计和评价我们相信会比现在的偏主观评价会更有价值。这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的综合发展都有着不可限量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相关数据和存储积累,经过后台算法的分析处理,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教学建议,而这样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丰富、优化的工作中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数字化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研究中,让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子在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8]。加强智慧课堂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9]。
学生可以实时得到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具体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准确查漏补缺,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孙曙辉.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2] 乔晶.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23):59-72.
[3] 唐烨伟. 庞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34.
[4] 邓文俊.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工具的研究与设计[J]. 学习资源与技术,2014(5):138-143.
[5] 卞金金. 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6] 唐慧珍. 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6):33.
[7] 黄德群.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智慧课堂;网络平台
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互联网、大数据、网络平台、云计算等概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人们在几乎能触碰的所有领域的行为活动,而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育领域也是大势所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对其做出了很好的阐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2.0》(教育部,2018)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理念、方法、方向等以满足时展需求并紧随国家政策。时下大学生大多为2000年后出生,他们在学习及生活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教师若再用传统且老套的单一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话,教学成效势必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大学英语这一语言类的学科更要求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充分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为自身的教学打开新的局面[1]。
1智慧课堂简介
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其中的情境,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主动挖掘知识概念并进行实际运用。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学习者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侧重于指导和辅助。传统教学只能强化课堂中对知识的硬性推送,而智慧课堂概念中所提到的信息网络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强化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学生可充分利用手机、电脑或其他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并和教师交流互动,而不受到传统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而网络中的海量资源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能从更宽、更广和更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了从前的闭门造车或图书馆资源有限、借阅时长等各方面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程度、能力并结合其他实际状况到在线平台中下载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并加以运用。网络中的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等都是学生可以运用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平台上推送大量和课程相关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对所要讲解内容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网络平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3]。
2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词汇、语法是大学英语语言的教学基础,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是学习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这五项技能的根基。就像盖楼房一样,得先打好稳固的地基,后面的施工才能够理所当然地开展并进行下去。而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院校会设立独立专门的词汇课,往往是将词汇的讲解融于大学英语的各个课程当中,这就触发了以下问题的存在。
2.1词汇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是公共课程或通识课程,受学时等因素制约,大学英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词汇课,只是将词汇教学融合到大学英语的精读、泛读或其他课程当中,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在有些课程当中,教师完全结合课程特点将词汇的讲解忽略掉,这对于学生来讲,在词汇的学习上完全没有抓手,不知道如何开展。例如,在精读课程中,教师会专门讲解文章后面词汇表中的单词,但是具体应该讲解什么,怎么讲解,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应达到什么程度,这些是完全根据教师的理解和经验。而在泛读课程中,教师一般会淡化词汇的讲解,将重点偏向于文章的理解及分析,综上可见,教师会频繁告知给学生词汇的重要性,但却完全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这会让学生一头雾水,非常茫然。
2.2词汇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教师一般使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单词纠音、词性、识意、用法等,学生听起来觉得非常枯燥且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每个单词的掌握程度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一方面可以参照一些等级考试的考试指南,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运用。有些单词要彻底掌握,达到能用其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而有些单词认识即可,只要能够在阅读和听力中识别即可。
2.3词汇测评体系匮乏
正是因为词汇是基础,所以一般教师或传统考试都采用被动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词汇的掌握,如在听说读写译中的反馈。测评体系能系统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从而辅助教师教学。反过来,学生也能够从测评系统中找到背单词的诀窍:词汇的掌握程度、背词的方式、通过测评加强对词汇的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合理完整的词汇评价体系,因为受到资源来源、操作手段等方面的限制。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智慧课堂构建
3.1课前热身
课前词汇热身活动重点是帮助学生解决所讲单词的基本内容,如单词发音、意思识别、同义词近义词分析、词性及语法作用,为教师在课堂中对词汇的延伸讲解和引领学生实际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4]。课前热身主要分为三个环节。3.1.1信息推送在课前,教师可运用钉钉平台、微信群、电子邮箱或其他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有关单词讲解的视频、音频、图片、记忆方法及掌握程度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明确每个单词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要点。学生也可将学习后的感悟、认识及背单词的一些新的方式方法发送到群中,同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探讨[5]。3.1.2词汇测试教师要根据所推送词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进行检测,设置合理有效的且有针对性的题目。如:读单词题目,要求学生将语音文件进行上传,或单词听写题目;选词填空题目,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生词性、语法及词义的掌握程度;完形填空题目:区分同义词、近义词。通过该部分的测试,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所学单词的掌握程度和重难点,为课堂实践奠定良好基础。3.1.3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教师可通过学生词汇的在线测评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归纳总结哪些词汇学生掌握得较好,课上可以直接做延展练习,哪些词汇掌握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在课上要做进一步的讲解和强化。同时,不停更新词汇讲解资源,寻找更好的、更贴切的讲解词汇的路径,使词汇教学逐步系统化、完善化。
3.2课中协作
课堂进行中主要是教师同学生以及学生同学生的合作与互动,主要从事词汇的输出工作,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及认识词汇的本质,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感悟和体验词汇,在课前热身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档次。3.2.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运用钉钉、雨课堂、批改网等智慧课堂模式向学生推送相关词汇题目,如要求学生运用某词进行对话、造句、演讲、编故事等。或直接推送类似选择题、翻译题等题目,通过平台的数据了解把握学生的进展程度。3.2.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运用智慧课堂与不在临近自身位置的同学进行交流,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看到班级中所有同学的观点,以此查缺补漏,弥补不足。如学生可以自行成组,与组内同伴共同编写对话,发到组内平台,共同分享及讨论,最后形成成型的会话,在班级进行表演。各个小组也可将最终会话发到班级群中,这样,对于同一个问题,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可见到每人的不同见解,扩充自己的思路和视野。3.2.3课堂二次检测在完成课堂面对面的教学之后,教师要利用一部分时间再次检测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掌握程度。该次检测题目要在程度上难于课前热身的测评,在题型的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如:通过听力题目考查学生对词汇发音的把握,可选较为有难度的听力材料,如经济学人、时代、BBC等中出现该词汇的新闻;翻译题目:结合单词的词性翻译汉译英句子等。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的数据统计第一时间监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最终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等级评价与分析,为课后反馈与指导打好基础。
3.3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进一步跟踪并帮助其复盘,基于每名学生词汇二次测试结果,教师可将其分为优等、中等和劣等,根据不同的等级,教师追踪的方式、程度及内容都将有很大区别。因为课后反馈是学生对某一单元词汇的最后学习阶段,所以教师要尽量细化,为每位学生做最有针对性的指导。3.3.1优等优等学生已经对于所教授词汇有了最高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将该词进行灵活运用并彻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对于该类学生,教师不用再继续推送词汇学习资源,应让学生主动运用智慧课堂检索更多参考资料,并发送到平台上,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教师可让该部分学生总结背词心得及感受,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方法。3.3.2中等中等学生对于词汇的把握大多停留在发音、词性及意思的层面,而不能够用词汇遣词造句、进行会话或撰写文章,也就是对于词汇的应用存在问题。对于该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关注于方法上的讲解,如,如何构建意思正确的句子、如何打开思路编写对话或撰写文章。该类学生应学会运用互联网的一些平台来打开自身的视野,进行大量阅读和检索,逐步帮助自身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应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路径、百词斩、爱听外语、可可英语等App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每日阅读英文文献,听英文听力,以此扩展知识面。3.3.3劣等劣等学生属于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在单词的基本功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应对该类学生多关注并多下功夫。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词汇外,教师应硬性规定该类学生运用百词斩等背单词软件每日背诵并检测一定数量的词汇,并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提升,不断加大量,直到在课堂协作的测试环节中,该类学生能够达到中等或优等的等级。
4结论
综上,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智慧课堂已成为促进大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的必备因素,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无障碍进行公开交流或私下交流,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出有了巨大的功效。无论是在课前对于词汇资源的推送和测评还是在课中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的协作以及二次测评,还是在课后分为优等、中等和劣等学生的个性化反馈中,教师和学生一直可用智慧课堂直面彼此,大大提升了教学及学习的速率、成果和效用。最为重要的是,智慧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多样化,能够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虽然日前学界对于智慧课堂或词汇教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成效,但将两者有效结合并将具体方法阐释出来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二者有机有效结合,将为大学英语词汇的智慧课堂教学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井媛,姜乐伟,张迎.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1):150-152.
[2]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3-44.
[3]王茹.“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180-181,186.
[4]赵冰.移动新媒体环境下以POA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1-52.
篇5
思考一:找准“卡壳”点,化繁为简
在执教二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练习上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张大叔买来一大捆包装绳,共长200米,先用去40米,又用去50米,现在这捆绳比原来短了多少?”
问题出示后,学生纷纷埋头画图、计算。当时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40+50=90(米),200-90=110(米),200-110=90(米)。 和以往一样,我问学生:“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孩子回答:“我先算出用去了90米,还剩下110米,然后用200米减去剩下的110米得到90米就是比原来短的部分。”其他学生大都点头表示同意,我追问:“还有更好的算法吗?”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顺手拿起讲台上的一支新粉笔,并对学生说:“大家看这支粉笔,假设它原来有7厘米长,现在我用掉了3厘米(演示:折断3厘米),请问它比原来短了多少?”“短了3厘米。”“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用掉了就是短出来了。”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认同,我拿起粉笔(折断2厘米)继续说:“我再用掉2厘米,现在它比原来短了多少?”“5厘米,”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因为先用去了3厘米,又用去了2厘米,一共用去了5厘米,就短出了5厘米,只要算用去的部分就可以了。”
“这捆绳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最后学生总结出了这个结论。可见,关注学生思维“卡壳”的关键点,利用实物,巧妙引导,化繁为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达到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思考二:巧用“失误”题,点石成金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在课始出示了复习题:计算12×3= 。并指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因为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计算。接着,我把题目12×3改成17×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得到了很多种答案,刚打算强调笔算方法的重点,让学生将错题改正过来。但转念一想:何不把这些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剖析呢?于是,我把学生当中出现的典型错误:“17×3=31,17×3=51,17×3=321”板书在黑板上。并对学生说:“同学们,这些题是班上一些同学算出的答案。你们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说一说理由,可以先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7×3=31是错的,他忘了进位。17×3=51是对的。”“我知道17×3=321是错的,17×3连100都不到,怎么会是300多?”“他们的说法大家同意吗?现在老师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十位上1×3=3,为什么积的十位上是5呢?谁能具体说一说?”“十位上的3加上个位满二十进上来的2就等于5了。”“3个10和2个10为什么不相乘而是相加呢?”“十位上原来有3个10,又进上2个10,合在一起应该用加法。”
这时,刚刚做错的那个同学举手发言:“我知道我是怎么错的了,个位上3×7=21写下来后,十位上1×3=3没地方写了,就写到21前面去了,所以错了。”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总结一下,我们在计算两位数笔算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
……
生成的课堂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知道。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把知识展开,巧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层层暴露其思维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让真理得以明晰。
思考三:添“思维阶梯”,再现精彩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展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题: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凭借已有的学习经验只想到最直观的一种答案:4/16。
于是,我提问:“谁来说说4/16表示什么意思呢?”意在帮助学生再次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的关系,即分数的意义。学生很熟练地说:“4/16表示把这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6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4份。”我又补充道:“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来表示吗?”
几个脑袋瓜灵活的学生马上领悟出来了:把两小格看成一份,大正方形正好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2份,所以是2/8。这时,我又追问:“还有其他想法吗?”由于有了上一题的抛砖引玉,学生马上又想到了把4小格看作1份,这个大正方形可以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4。忽然又有学生说:“也可以表示成8/32,把每一小格再平均分成两份,一共是32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表示成16/64,再在刚才的基础上每小格平均分成2份,一共分成了64份,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16份……”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我也把学生说到的16/64,8/32,4/16,2/8,1/4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看着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我趁势引导:“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分数,它们是一样大的,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同一幅图涂色部分所占面积的大小?”
篇6
关键词:词汇 课堂教学 便捷有效 方法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语汇丰富、词义纷繁、语法简练、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的语言和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也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培养各级各类英语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各个阶段英语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任何语言学习者而言,词汇量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自明: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的程度。
魏尔金斯(1972)曾经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显而易见,词汇量是制约外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从学生方面讲,记单词是广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难题。就高职学生而言,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有的甚至几乎一穷二白。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又要求学生至少要通过一种外语考试,获取一种外语证书。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怎样的引导和建议,以助其养成更良好、更科学的学习习惯,由此提高英文水平,并同时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和实用性呢?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大部分高职学生是怎样来记单词的:1)反复地读,包括发音,拼写和中文含义――脑筋却未必同时在运转。2)边读边写。3)单纯地反复地记拼写。尽管看来方法有所不同,但上述方法的结果却是雷同的:记得快,忘得一样迅速。究其根源,上述三种方法都把每个单词当作了孤立的个体。单纯而枯燥的记忆自然无法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也就无法使新词驻扎其在脑海中。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使用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努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确保他们能精确和透彻地理解他们所学的词汇,能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一旦学生通过艰苦的积累,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就将进入佳境:句法学习将变得简单,句型的类型也将大大简化,学生将会理解并欣赏英语语言的丰富多彩,而不再抱怨英语的同义词太多、难以区分等等。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我的看法和做法如下:
一、扩大词汇量的理论依据
外语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词汇,没有词汇就不能组织好的语言,也不能进行其它方面的语言教学。学习和掌握外语词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词是一个在感知和理解说和写的过程中的复合刺激,又是人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思想时同等结构的复杂反应。作为刺激,一个词含有两个基本成份:听觉刺激(auditory)和视觉刺激(visual)。听觉刺激指听到一个词的感觉;视觉刺激指看到词的书写或印刷形式。作为人的回答反应,词的特征表现在其第三个成份上,即动觉刺激。动觉刺激又分为发音(articulational)和书写(graphic)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视-听-动这样的复合体,词的结构形成了它的感觉基础。除了感觉基础,词还包含了领悟或理解方面的内含,这就是语义。由于词的这样一些心理学特征,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应该具有掌握外语词汇的能力。外语词汇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以字面形象(包括听觉、视觉和动觉)出现的单词的良好记忆力,用以协助感觉部位对单词记忆的巩固;正确区别词汇之间语义差别的能力;独立猜测一个生词词义的能力;记忆外语中不同词语的组合和短语、词组的转化关系;迅速识别并理解他人用外语交谈和书写的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所要表达思想所必需的词汇的能力等方面。
二、扩大词汇量的指导方针――学习单词,旨在应用
1. 应用到阅读中去――多看
即在课前,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阅读短篇,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课外阅读。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记忆的保持能力与刺激的频率密切相关。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是不断产生新的刺激且使之重复出现。每重复刷新记忆一次,记忆维持时间便成倍增加。这也正是很多学生知道却做不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魔力所在。一个单词能不能记住,取决于和它在不同场合见面的频率,不在于每次看着它的时间长短。一般想记住一个单词,每星期要和它在“不同场合”见三到四次面。而对于英语中非常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就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提醒和引导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时,选择不同题材的文章,养成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习惯,然后可以通过查词典来确认之。通过自身经常的、大量的积累、归纳和比较,从而能够逐步融会贯通,牢固地掌握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词汇,最终达到得心应手地运用。
2. 应用到交际中去――多说
受自身语言环境和缺乏实践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事倍功半,即使是学会了的词也会被逐渐遗忘。而且,相信在教师和学生中,很多人都有共识:虽然课本中新词汇大量涌现,平时学生也记忆了许多新鲜词汇,但学生在课堂发言或平时英语交际练习及写作中,运用最多的还是几句简单的句型和旧单词。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新单词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尝试的勇气、害怕出错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口语训练,营造小范围的语言环境,并鼓励学生多用新词、新词组,克服惧错心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旧单词来解释新词,也是温故而知新的一种好方法。交际对话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创造场景和条件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情景中运用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枯燥无味的词汇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实现反复运用,巩固了对所学词汇的记忆。
3. 应用到写作中去――多写
读和听的目的就在于使学习者能更好地说和写。因此除了在课堂上提供阅读和说的训练以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多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际使用来强化已学的词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以造句、写日记等方式依据学生自身的英文水平自主进行。如:可以要求程度较好的学生养成每天记英语日记的习惯,将周围的事物及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英语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中,力争应用近期学到的新词汇和新词组,并要保证拼写正确,甚至可以注上中文及注音。这样既培养了写作能力,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4. 应用到听力中去――多听
发音标准的中短篇听力材料是强化词汇学习效果的好工具。一个单词的音、形、意都掌握了才算得上对一个单词全面掌握。在浩如烟海的词汇海洋中,词根词汇的数量却相对有限。进行大量的、不间断的、初级和中级听力练习正是强化记忆词根词汇的最好方法。通过多听能够增加词根单词的重复率,以深化对其的记忆,极大程度地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准确地通过构词法、上下文等手段猜测出新单词的含义。
三、扩大词汇量的具体策略
1. 可采纳业已成熟的词汇中心教学法。
词汇中心教学法的主要思路是以中国学习者所容易接受的语言知识主线:以“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口、笔头运用能力发展”为轴心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是为“教学有法”;结合各种合乎实际的教学思想和流派,进行卓有成效的英语教学,是为“法无定法”。以词汇为中心进行教学并非一般所理解的“学英语就是记单词”那么简单,就是记住所学单词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现代语言学对掌握词汇的要求,已涵盖包括“知道词汇的音、形、义、性和在不同的语境下听过、说过、用过这些词汇”等诸多内容。词汇中心教学法当然要涉及词汇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以达到综合运用词汇的目的。
2. 加大课堂听说教学密度,为词汇的巩固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听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形成。因此,力争并坚持全英语授课,只在讲授少量语法要点和难点时使用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训练,加大词汇输入的刺激频度,并能使学生形成在英语课堂上用英文思维的习惯。
3. 加强课外阅读中的方法指导――在阅读中记忆和强化单词。
任何记忆单词的方法都存在遗忘现象。但在一定的语境中记忆单词比孤立地记单词的效果好得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教师必须多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英文读物、时文、英文报刊或原著等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运用构词法、上下文语境等因素猜测新词含义。在阅读中认识和学习生词,强化和拓展旧词,会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夯实和扩大词汇量。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和积累方法。在整个课外阅读训练中,教师应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惟分数和短期内的进步是举,以便使学生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并不断地自我肯定,从而使自身的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4. 教学生使用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对于高职层面的学生,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灌输自觉使用参考资料的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觉使用英文词典、英文网络、英文书籍等学习参考资料,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英语学习和词汇积累。
5. 依据学生兴趣,积极拓展新渠道。
依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可以因势利导地把网络、原版英语电影、电视及英语教育光盘等英语载体作为他们学习原汁原味英语的渠道,从而使词汇更生动形象且深刻地留在学生脑海中。
6.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在综合应用中强化词汇。
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墙报、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歌咏比赛、英语演讲或辩论比赛等活动等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词汇学习和积累,同时也磨砺了意志,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视野,开发了思维能力,发展了个性,提高了人文素养,一举多得。
结束语
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在管理、教学、就业等各方面仍可称得上是很年轻的教育模式。怎样更积极有效地配合高职层面英语教育的目标,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专业特色,在所授课程中,给学生以充足、实用且新鲜的知识,怎样更有效、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达到复现与巩固旧词,学习与深化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的目的,仍是高职英语教师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姚鸿恩.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美]诺曼・莱文斯.掌握英语词汇的最佳捷径.海天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人文 智慧 情感 自信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不少老师对新课改该如何上好课产生了疑问。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设巧加生成,打造智慧课堂
在我们的语文观摩课上,常常看到上课的老师总是从容不迫、条理清晰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向前推进,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在上课老师的身上,欣赏他们娴熟的教学技巧。许多老师常常认为:上课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就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是教师当主演,学生当配角的课本剧。
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课堂教学的重新思考。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结合我观摩的一节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来说,就是因为过分注重预设、忽视课堂生成而缺乏了动态生成的美。一开始,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步步推进,上得轻松畅快。一个个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被学生精彩的发言逐个解决: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上几年级?名字谁起的?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爱好?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学会的自我介绍去交朋友,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结束这节课就可以画上成功的句号。可是此时出现的一个意外“生成”,由于教师未能及时捕捉,让整节课魅力大减。当时这位教师请了一名同学走到他想交的朋友身边,这位同学很大方,首先就和对方打了招呼:你好!在教师设计之外的内容出现了,另一位同学也回了一句:你好!原本这是一个极好的生生互动的精彩环节,就因为教师未预设到,被教师的一句:好,就听他介绍就可以了!变得乏味无比,使整个课堂也顿时黯然失色。尽管后来教师使尽“招数”想弥补这一不足,可还是难免这一环节给整节课留下的“小小遗憾”!
通过这个失败的例子让我明白了:“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但教学更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只有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使新课改的步伐更稳健、更踏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就应该为学生制造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智慧的课堂。
二、注重学生参与,营造情感课堂
课堂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参与。通常,我们把课堂称为传播知识的殿堂。那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
一堂语文课上,为了让学生弄清“惊喜”一词词义,教师出示了一只包装十分精美的礼盒,问学生:“请大家猜猜,里面装着什么礼物?”学生猜想了各种礼物,其中有位学生还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那里面什么都没有,那是空的。”于是,教师开始拆开包装纸,只见盒子里装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学生一片雀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了“惊喜”一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自然地理解了词义。就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说:“小白兔在纸盒中闷了一上午了,我们让它去休息一会儿,透透气吧。”短短的一句话,花不了几秒钟,却引导了学生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应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许多老师总认为情感目标难以落实,有时甚至有点儿死搬硬套。其实,我们不必每堂课都去考虑有情感引导,但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观念:即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关注那些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显然,这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师生共同探究,创设自信课堂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多彩,我觉得我们教师还应蹲下身来与学生为友,与学生在共同探究、心灵放飞、多元智慧、成功自信中享受语文课堂!
篇8
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智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以自由的方式,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学习呢?
一、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释放他们的个性与智慧
主动性是产生个性与智慧的温床,是产生个性与智慧的基础。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个性与智慧也就没有了。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学会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同时,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为此教师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做好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比如我们在引导读悟体会时可这样说:“你能读出什么?愿意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这样学生就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且很多时候会让教师惊叹不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尽可能顺应学生的特性,引导学生激活经验,调动潜能,激感,积极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
二、 重视学生情感,发掘个性与智慧
情感是个性与智慧的主旋律,有了情感,才会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而要蹲下身子听学生的心灵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重视他们的情感倾向,不能以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出发,多听听孩子心灵的渴望,抓住情感这条线,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出自己的心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实现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碰撞出个性与智慧的火花。
教学《船长》一文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英雄,当身处险境时他没有选择避让;当需要在个人安危和职责岗位之间作出抉择时,他选择了放弃自己。他的选择造就了自己的英雄称号,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感人的故事吧。在上《长江之歌》一文时,我则选用一曲动人心弦的《长江之歌》,将同学们的情感推向。在教学过程中还巧妙运用欣赏性的语言、体态、神态,鼓励学生的点滴成功,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 创设鲜活情境,激活个性与智慧
语文和音乐很像,都用心去感受,走进境界才能被打动。 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枯燥、生硬和苍白的。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有所获,定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学习情趣、激活个性与智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可以尝试设置大范围的情境,如背景音乐,教学可借助音乐的流动美感染熏陶学生。故事也能把孩子带进境界,产生紧张、轻松、痛苦或欢快的各种境界。创设这样的情景会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在教学《云房子》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孩子们爱绘画的动笔画“云房子”,爱玩积木的动手拼“云房子”,爱做手工的用纸折“云房子”,还可以几个人合作,用自己的身体搭建“云房子”。学生全体参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造”出来的“云房子”形态多样,各不相同。我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再让学生夸夸自己造的“云房子”,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夸自己的“云房子”漂亮的,有夸自己的“云房子”造得多的,更多的则是把“云房子”想象成他们喜爱的动物、植物、建筑物。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戴上小鸟头饰,你到我的“云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云房子”里去玩耍。
似乎整节课都在找乐子,做游戏,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云房子”的美妙,体验到小鸟建造“云房子”和在“云房子”里玩耍的快乐。他们在欢乐中放飞想象,释放天性,展示特长,品尝到学习乐趣,体验到创造快乐,个性与智慧得以在课堂中
释放。
四、 鼓励自主质疑,展示个性与智慧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个性与智慧,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要靠生活经验和信念,靠知识的合理分析。教师不能把知识强加于学生,不能以权威来压服学生。陶行知认为,儿童获得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学生的问,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新的萌芽。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鼓励质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多样化的想法应该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发挥想象,甚至允许给老师“找麻烦”。
在教学《变色龙》时,我先板书“龙”,让学生说说龙的有关故事,接着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女生齐读课题。刚读完课题,就有学生问:“老师,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变色龙可以变哪些颜色呢?”我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疑问,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读完了,你可能就明白了。”
读完课文后,我问:“读完课文后,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小手都举起来了,“变色龙的眼睛怎么会单独地转来转去?”“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呢?”带着疑问,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收到比预期好得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爱想爱问,发挥了创造性和探索性,使个性与智慧得到展现。
五、 共同参与评价,凸现个性与智慧
《课程标准》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成功是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最佳心理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智慧的潜能,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激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教完《水乡歌》这首诗歌后,我让学生先同桌试读,然后指名读。当一位学生读完,小伙伴指出他错漏好几处,那名学生垂头丧气地坐了下去。我及时扭转局面:“大家听得很仔细。下面该帮助他找找成功之处了吧?”于是大家又列举出这名学生读书声音响亮,感情处理得好等不少优点。那名学生低垂的头抬了起来,暗淡的目光亮了起来,主动要求重读一遍。我适时打气:“哇,真有志气!我们就给他一次机会,怎么样?”我还在那名学生的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加油啊!”这一次,他读得既正确又流利,感情的处理也更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我进一步鼓励他:“祝贺你的成功,相信你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我适时点拨,最后全体学生配乐朗读,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水乡的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当时不鼓励这名学生,说不定他今后再也不敢或不愿读书,而下面的课堂就不会这么精彩,学生的个性与智慧也不会得以显现。教师正确运用用评价进行激励和导向,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到教师关注和尊重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得到调动,创造潜力被激发,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篇9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主体性教育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出相应的调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来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实际出发,针对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选择和实施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分层教学法正是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向课堂要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上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要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量自己得出结论,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2.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以营造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要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教学上面,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不仅给予尖子生,也给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教学不同,它是在班级学生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指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大,为特长发展生。B层学生指学生知识基础尚可,需查漏补缺。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成绩,使之成为优秀生。C层学生指基础相对较差,即只要求学生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2.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学生适用于发展目标,也可称应用理解目标。在他们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潜能,要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综合应用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学生适用于中层目标,也可称深入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在中间层,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快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学生适用于基础目标又可称识记和浅显理解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基础较差,应以基本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次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核心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分层要按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差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宜以B层次学习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次。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则,要让A层次“吃得饱”,B层次“吃的好”,C层次“吃得了”。
4.作业指导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基础题可以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提高题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而综合题要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分层次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学生的双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荣.《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4月版.
篇10
一、留出课堂时空,在自主学习中鼓励探究
自主学习是一种属于学生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探究式学习最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出课堂时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轴”这一概念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行对书本中数轴的概念进行仔细阅读,再结合教材上的插图,对数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阅读与探究后,再鼓励学生对教材上的思考题写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要求他们把教材上的例题用自己的方法做一遍,进而加强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强化对数轴的掌握.再比如在对“坐标系内的图形对称”的专题复习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变式训练:
变式1 求直线y=2x-1分别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原点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
变式2 如果将直线y=2x-1改为双曲线y=1/x呢?
引导学生以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变式题进行自主探究,在解题中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消化和巩固,做到一通百通.
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能自主探索出数学的一遍天空.
二、巧设问题疑云,在情景中参与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也认为,以问题驱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内容时,笔者以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观察归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概念:
1.如图1,∠1与∠3,∠2与∠4是什么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与∠2,∠1与∠4又是什么角?它们又有什么关系?
2.如图2,三条直线AB、CD、EF交于一点O,则图中有几对对顶角,有几对相邻角?
3.图3中,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则图中有几对对顶角,有几对邻补角?
对上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互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适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三条直线相交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其他相交的情形吗?从而归纳总结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不同特征.可见,问题情境不仅显示着教师“教”的智慧,也启发着学生“学”的思维,本例中以问题为突破口,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倡导“做中学”理念,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做中学”教育理论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合作、领悟、应用的过程,从而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突出了以生为本,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中,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活动情境:
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比一比: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将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它同学画的比一比,是否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