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生观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代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人生目的看,当代中学生有理想、有追求,但羡慕实惠
人生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
当代中学生大部分能根据社会的需要确立自己的理想,但在确立理想时。主要集中在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上。“讲实惠”的思想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甚至有同学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在对未来职业工作类别的选择中,大部分同学一方面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又希望工作比较轻松,收入比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个人生活方面追求考虑得比较多,但对做^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追求考虑得比较少。”一个人不一定要有高贵的气质。但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为当代中学生,既要有正确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更应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
二、从价值取向上看,中学生形成了公私兼顾、贡献与索取并重,又比较重视自我的多种形式并存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人生目的和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识,人生价值也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而人生价值观则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后所持的基本观点。人生价值观既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中形成的,又是在人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人生活动的认识和评价中逐步形成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学生处在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交织点上,处在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正确的理性认识与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的矛盾冲突中。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促进了他们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对个体现实功利价值的追求超过了对道德、社会理想价值的追求,导致了某些中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
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极端的利己主义观念,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金钱就是一切”以及摆脱社会、脱离现实、盲目自我奋斗的观点并不为多数中学生接受;另一方面,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等观点的,也不是很多;而“自我与社会融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也在于索取”、“既要为人民服务,也要为自己谋利益”等带有融合色彩的观点,成为相当多中学生价值取向的主导。而且这种“公私兼顾”、“索取与奉献”并重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三、从人生态度上看。中学生注重效益。勇于参加竞争,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耐挫折能力差、自律品质弱等缺点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经过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出的对人生问题的行为倾向,它是人生观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人生观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一个人明确人生理想、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之后,并不付诸于实践,那是毫无意义的。人生既要有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当代中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在各方面都不甘示弱、争做强者,但同时也存在着集体观念淡薄、协调能力差等弱点。有的学生只抓自己的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嫉妒心强,有时甚至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学生虽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但缺乏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存在着一定的投机心理,不知刻苦学习,而希望靠耍小聪明、考试作弊等行为来取得好成绩;自律品质弱。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别人要求不低,“严以律人。宽以待已”;耐挫折能力差,摆不正顺境与逆境、荣与辱、名与利的关系。昕得进表扬。听不了批评,心理承受力差,碰到挫折就灰心失望等。
针对以上特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一、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
个人理想要服从社会理想,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一个人只有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和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二、强化自我教育。加强实践教育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学校特别是学校的系统教育,但是离开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影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最终将流于形式。中学生自我意识、自主意识部不断增强,接下来应启发自觉意识,如在人生目标上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在人生价值上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在人生态度上脚踏实地、奋斗进取、乐观向上等。
针对中学生接受理论较多,而社会实践较少的特点,还应加强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验证所学知识、陶冶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使当代中学生成为具有当想人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教学思考
语文为一门人文类的基础性学科,学科内容融合“文”与“道”。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存在突出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合理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为对人生、社会美好境界的追求,对崇高思想情感的推崇。人文素养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凭借自身思想、情感、意志处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得以生存的一个必然要求[1]。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蕴含着更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学科。在该学科中,教材内容蕴含大量思想观点、人生哲学、道德素养等。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实际教学案例,同时结合时代热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有效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科与人文精神、素质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促进其人文素养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目标
人文素养内容主要包含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部分。人文知识修养主要指艺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强化;人文精神修养主要在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主要指的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形成和提升。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应该体现世界各国的多元化及中华悠久灿烂文明史的多元化,反映创造思想、主体意识、责任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包括生活激情、生命价值、做人真谛、人间真情等内容[2]。例如《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宽宏大度和博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为他人着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将人文素养内容进行扩展,注重从审美素养、礼仪素养、心理素养、人格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知识能力,还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逐渐成长为具备较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对国家发展建设有用的人才。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将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社会实际热点和教材内容,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相关知识点与人文精神、素养间存在的契合点通过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3]。目前,各阶段教育在教学设施、技术上均已经得到很大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方式、手段也应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了增强人文素养培养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高度重视多媒体设备、技术的应用,开展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应用多媒体作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可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阐释。例如在《南辕北辙》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了解成语含义,引导其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利用趣味情境培养人文素养
小学生个性活泼活动,好奇心强,对存在趣味性的东西均兴趣浓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趣味性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升,教师合理将人文精神、素养培养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形接受文人精神教育,促进其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创设趣味性情境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知识内容,选择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人文气息,使其人文精神和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陶罐和铁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部分重要的思想、人生观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铁罐”角色表演对话,并总结做人的正确方法及态度,引导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与人相处应真诚相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便可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人文素养培养。
(三)通过情感熏陶培养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是直接贴在文章上的标签,因此,教师须指导和引导学生遵循一定方法和路径慢慢体会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资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引导学生体会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在人文素养培养中,情感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发并利用相关情感因素,以情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贯穿情感教育,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情况迁移,提高文本思想感染力,进而达到“学文”、“悟道”的教学目的。例如在《燕子》、《阿里山的云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朗读所具有的作用,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使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文本中的情、景、人、物跃于纸面,学生从视觉、听觉、知觉多层面感知教材,进而更好地体会和领悟文中所写事物的美好,感受美的熏陶。如全班学生在集体朗诵“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时,脑海里可出现春暖花开、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的景象,朗读“赶集似的聚拢来”时可体会欢乐非凡的热闹气氛,朗读“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时感悟气势磅礴的大自然之美。在美的体验下,学生能够收到情感文化的熏陶,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通过手抄报、板报制作、墙壁文化展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将江山图画、名言警句、历史文物、外国文化等通过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感受艺术美、风景美、人性美提升自身的审美追求。
四、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注重情感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体验境界美、情感美,使学生从文本中认识到接触和认识到更多真、善、美的事物及品质,提升其审美需求,进而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其今后完整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6,12(03):107-108.
篇3
关键词:技校、德育、以人为本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群体,他们具有许多特点,因此技校德育工作应针对技校学生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技校学生特点: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校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好,升学无望,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之外,进而学业加剧荒废。许多学生,错别字频频出现,有的学生课文读不下来,新知识掌握不了,给今后学习带来严重障碍。
2、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差异性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差异大。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最大的二十多岁。(2学历跨度大。有的小学毕业,有的来自其它中专学校。(3)社会阅历差异大。有的学生打工大半年回来再学习,有的学生自我封闭,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希望能够摒弃文化知识的差异,在技校学一种或多种专业知识立足社会,挣很多钱。
4、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缺乏主动性。许多学生在初中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其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
5、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来到技校,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
6、心理问题多。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
7、行为习惯差。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缺乏管教,养成抽烟、沉迷网络游戏、打架等恶习。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多,有的家长娇惯溺爱,许多学生从小养成个人主义,自私的心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爱心和公德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技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有明显的突出特点,因此决定了他们对直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反感。从这点看,技校德育工作应更具有特色,因此技校德育工作中应贯彻人本观念的基本思路。
二、“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德育工作中如果忽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发展的完善,就会使学生失去自觉接受外在道德影响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们把德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被迫要求,疏远甚至拒绝德育。因此要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解决青年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解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突出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德育对他们确实有用、可信。从而自觉地接受它、亲近它,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长期以来,技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在宣传教育上,以单纯说教,灌输为主,“空对空”现象严重,对学生的管理上带有强制性、行政性的特点,重管理,轻服务。这些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真正需要有较大差距。在工作模式上,往往被动、消极,强调对学生违反规定的处理,忽视对学生违纪行为的预防和制止,强调管理的约束功能,忽视创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为此,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之原则,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更多的学生宽心。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放心,努力避免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东西,使管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进一步加强对违纪受处分学生的关心教育,对他们实行谈话、跟踪教育制度。管理中树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一方面要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和确保,要融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亲和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焦点,也是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
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更亦脆弱,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实和未来都呼唤技校德育工作者重视他们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那么,当前技校学生心理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本人调查主要有如下几点:
1、现实性与迷茫性。学生在人生观、道德观的探索追求中,表现出一种注重现实的特征。在社会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差距中颇多疑虑,对将来如何立足社会等问题十分关注并急切寻求答案,经常有学生问:正直的人为什么吃不开呢?我该怎么办?这类问题反映着学生思想上的迷惘。
2、复杂性与动荡性。学生专门追求新的时代意识,把视野伸向社会,常会遇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因而他们一方面认为人生应有所追求,要努力学好本领,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技校学历怀有自卑心理,认为到社会找工作难,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是工作艰苦待遇低,被人瞧不起。他们有时热血沸腾,谈论国事,针贬时弊;有时又心灰意冷地感叹人生,得过且过应付日子,这种复杂和动荡的心理特征,是当前技校生德育工作的难点。
三、技校德育工作如何彰显人本理念的探讨
如前所述,技校学生德育工作要有所突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以往在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形象,必须切实加以纠正。德育工作必须因人而异,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根据本人20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我认为技校德育工作体现人本思想可遵循以下思路。
1、德育目标确定的个性化。技校学生个体差异大,在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下,德育工作者必须分解目标,使之个性化,必须因人而异,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不断促进其自我发展,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高、大、全”,而学生的层次、特点、个体不同,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各异。如果用统一的一个目标来要求,脱离实际,效果不佳。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德育总目标个性化,才能使德育工作受到应有的实效。实践证明,分解个性化后的德育目标,学生更愿接受,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1、人民币对内贬值
从前年的年底开始,"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这类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友运用谐音字词来调侃物价的上涨--去年三月,大蒜价格疯狂上涨,原来一斤只要一两块钱的大蒜涨到了近十元,大蒜商人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能赚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随后绿豆也急剧上涨,至今已涨到13块多钱一斤,棉花、苹果、生姜、白糖等等也加入了涨价的大潮之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去年11月份的CPI统计中显示2010年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4.4%,创下年内新高,其中,类商品价格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食品价格的一路高歌猛进,让"以食为天"的人们倍感物价上涨的压力。而这些调侃市场的诙谐词语则是人们对现今物价快速上涨的直观感受和直接表达。大家都有着相同的感慨--钱真的是不值钱了。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显著下降,对国内居民来说人民币贬值了。
在2011年1月5日到6日在北京刚刚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民银行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最先提出的便是"稳物价"--"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调控的针对性,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人民银行将物价的稳定放在工作任务的首位,这一方面充分表明目前的物价的确是处在一个不太合理的水平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人民银行着力调控物价的决心。
2、人民币对外升值
同时,新一波的留学热,反映出的却是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持续升值。2010年1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中间价为6.6349,同比上年的6.8279,降低了1930个基准点。再看这近半年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上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虽然有起有伏,但是整体来看是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态势非常明显。自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币值就一直处在上升状态,至今为止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23.2%。
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影响并非是绝对的好或坏,其中有利也有弊。首先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币值升值增强了我国的购买力,对外进行投资和购买外购资产都会更加便宜;而且,如果存在继续升值的预期就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入国内,这不仅可以抵消由于成本增加而减少的投资额,并且还有可能超出原本的投资额;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人民币升值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的缩水,不仅如此,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出口产品数量减少,同时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两方面同时作用可能改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甚至于使得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同时,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减少和国内生产的减少还会使得就业减少,带来失业增加的问题;人民币升值还有可能加剧资本出逃的情况,由于在我国市场存在利用汇差套利的机会,会有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市场,若是人民币继续升值,投机商就可以拿到大量的收益,使得大量的资本外逃,造成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这对于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经济冲击。
二、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成因
对于同一种货币来说,其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应当是一致的,然而人民币的这种内外不均衡的状态的存在有着其特殊的原因。
人民币对内贬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量,这也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冲击下,国际市场的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急剧上涨。同时,今年我国的自然灾害频发、天气时有异常致使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不仅如此,由于去年房地产政策收紧,大量热钱流出房地产业,而这些热钱又流入其他行业,特别是农产品方面存在着热钱的恶意炒作。同时又由于城镇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土地、资本、劳动力流出农村,一方面使得农产品产量降低,另一方面又使得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主要是经济的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增加。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2007年更是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一直表现得比较坚挺,由于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际投资者更多的将美元资产转化为人民币资产,使得让人民币需求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同时,外汇储备的增加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利于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利于我国进行国际贸易和吸引外来投资,而且增加了外币的供给进而使得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为获取利益而给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这些国家基本上有一个公共点就是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他们一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使得他们的商品能够更多的进入到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希望借人民币升值的这把利刃来挤压我国出口商的利润:在合同协议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无疑会给我国出口商带来经济损失。而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汇率成为了一些政治团体的利用工具,一方面借之打压其他国家,另一方面用之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
三、总结
作为极具国际化潜力的人民币,面对着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困局,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尽量保持币值的稳定,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深化汇率改革,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坚挺性、国内物价的稳定性之中找准平衡点。相信,在汇率自动调节的机制下,在政府政策大力的支持下,国内的通货膨胀将得到一定的抑制,人民币的币值也不会继续大幅度的增长,而会保持一个合适、合理且合时的水平上。人民币的这种困局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人民币内外价值的相对统一的均衡状态终究会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曹勇,《人民币内贬与外升的错位格局困境》。财经透视,2010年10月。
[2]关志雄,《通货膨胀与汇率升值并存的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世界经济研究,2008(6)。
[3]张新东,《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硕士论文,2009年11月。
篇5
指导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工作,胜任力体系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同时,胜任力模型这一概念在国外公共部门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主要用于公务员的选拔配置、培训开发、考核考评等诸多领域,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最为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胜任力的研究开始兴起,对政府机关公务员的胜任力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讨论。作为基层国税机关,如何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其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实现税务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无疑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既重要又全新的课题。本文就如何结合胜任力理念进行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是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②技能,是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③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形象。
④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⑤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⑥动机/需要,是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上述胜任特征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知识、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特征,漂浮在水上,很易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属于深层的胜任特征,隐藏在水下,且越往水下,越难发现。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胜任力研究成为全球的焦点。对胜任力的广泛、深入研究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人力资源管理向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员工有胜任力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对胜任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被视为管理领域的战略性武器。
二、 层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一)从胜任力表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知识、技能等胜任力表层特征来看,近几年来,国税系统大力实施大教育大培训的战略思路,着力于培养一批征收、管理、稽查和计算机等方面较为专业的税务人才,以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从基层税务干部的整体业务状况来看,较大一部分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税收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问题如下:
1、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基层税务干部的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初统一进入税务机关的。这部分人员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和变化,职业发展前景基本确定,大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九十年代以后进入税务局的干部人数很少,一般从大厅和基础管理业务开始做起,因此较难形成有规模的税收管理体系来承担一代人的责任,基本上预示了一种管理断层。税务人力资源发展的持续性危机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近几年虽然着力于补充新鲜血液,但政府机关的层级管理制度和竞级体系使这些年轻的税务干部职务地位一时难以有根本改变,也有可能慢慢减弱其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2、知识结构落后。原始学历在大中专以上的干部所占比例较低,尽管通过多年来的再教育使大部分干部的学历都有了提高,但是其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懂计算机、财会、英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很大一部分干部在税收征管信息化、精细化的要求下已经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个人资质出现危机。另外,由于不同年龄结构的税务干部对深化学习的认识不同,造成了知识更新速度和程度的明显不平衡趋势。与税务干部知识水平发展缓慢相对应的,是企业财务人员的学识学历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正形成知识能力的倒置,税务干部胜任力受到明显挑战。
3、执行能力欠缺。税务机关是国家赋予执行税法权力的重要部门,随着税收工作的地位日益上升,国税部门的执行力也在稳步提高。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行政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干部理解上级政策不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不到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税收业务技能、专业知识不新不精,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不灵活;有的工作作风不扎实,抓落实的措施和力度不够,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等。执行力不强是一些干部胜任力欠缺的重要体现。
(二)从胜任力深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动机等深层次胜任特征来看,
基层税务机关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大部分干部能够以使命感、责任感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进行社会角色定位,从而在主观上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职责的需要,完成日益繁复的工作任务。但由于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缺少竞争压力,也使一部分基层税务干部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动机,从而表现出不平衡的胜任力状况。
1、思想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近年来税收工作诸多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些干部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
世哲学,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有些干部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还有一部分干部精神萎靡,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是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不高的主观原因。
2、工作动力不强。作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使基层税务干部很少感受到市场环境变迁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一直以来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管理机制;耽于表层的绩效考核;干好干坏差不多的奖惩;数量有限的职位升迁。。。这些管理体制上的弊病也足以使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动力日益不足。而征管体制的不断调整也让他们经常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显著效果,推着干、等着干成为一些税务干部心照不宣的默会,因而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3、责任感、使命感缺失。受社会发展过程中信仰危机的影响,一些基层税务干部表现出对待工作非常消极的态度。他们对税收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因而很难融于组织共同愿景的实现,而更多寻求个人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信仰危机、价值观的混乱、责任感使命感的缺失,就极可能造成个别税务干部在税收管理中自由裁决权的滥用甚至谋取私利,从而引发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税务干部的胜任力甚至道德形象因而受到社会的置疑。
三、 建胜任力模型,促进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构建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
近年来的胜任力研究显示,行为事件访谈法在胜任特征要素的揭示上成效令人关注,具有借鉴意义。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具体步骤应当包括:
1、确定绩效标准。主要是以开创性开展工作的效果、纳税人满意度等作为参考依据。
2、选择效标样本。即根据已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即已达到绩效标准的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组。
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数据资料。获取方法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360度评定、问卷调查、直接观察等。
4、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任特征。
5、验证胜任特征模型。随机选取第二组效标样本,运用胜任特征模型考察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在评价结果上是否可以显著区分。
通过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对基层税务干部的胜任要素,诸如税收专业知识、复合型知识、工作技能、责任感、影响力、成就取向、价值倾向、关系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按其在不同岗位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确认,以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二) 胜任力模型在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1、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明确税收岗位职责。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税收岗位工作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能力要素等提供科学的内容,能详细描述其岗位税务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组织可以在参考员工的能力素质是否与工作说明书的任职要求相符的同时,科学地进行 “人”与“岗”的最佳调配。
2 胜任力模型可以为成功选聘新员工提供依据。在基层税务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持续性危机之时,新员工的成功选聘成为税务机关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当税务机关进行人才选聘时,可以参考胜任力模型作为了解应聘者素质的“标杆”,从而了解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组织需要。同时对于新员工与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作出评价,并提出将来的使用和调配建议。这样不仅能为税务机关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做好铺垫。
3、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核心。人力资源必须要靠不断的培训才能在发展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为新的发展创造条件。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税务机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培训的前提。而目前基层税务部门的培训还大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培训,对于税务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评定各层次人员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同时确认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并且可以根据这些“差距”来制定可持续的、长期的战略培训规划,为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机制。
4、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支持。税务干部的有效选拔和任用对整个税收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胜任力模型可以为这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胜任力模型可以为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提供大体框架。也只有能进入这个框架的人选才有可能成为候选人。通过胜任力模型能有效地建立选拔标准体系,提高选拔人才的准确性,减少用人上的失误,从而克服传统选拔干部方法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
5、胜任力模型将促进基层税收工作的绩效管理。绩效=结果+过程。目前的绩效考核更多是侧重对结果的考核,而胜任力模型构建之后则将有助于界定绩效在过程方面的指标,从而极大程度地简化绩效评价过程。此外,绩效管理还能更加轻松地对税务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素质进行监控,并根据干部的表现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以激励干部提高绩效水平。
篇6
关键词:成人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交流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要建立成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从成人教育师生的特点出发,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一、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
成人教育学生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显著特点,成人教育学生主要是指为所属社会所承认,并且学习已不是他们主要任务的成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一)成人教育学生的个体特点
1.成人性。成人性是成人教育对象与其他教育对象的最显著区别特征。成人教育学生普遍年龄偏大,而且相互间年龄相差较多,有些甚至比教师的年龄还大,在课堂上出现“小”老师“大”学生的现象。
2.社会阅历丰富。成人教育学生一般都有工作的经历,社会阅历丰富,社交能力强,知识面相对宽广,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且相互间对教师的要求又有很大的不同。
3.兼职情况多。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多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都有。有些学生在社会上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职务,学习已不是他们主要任务。课堂上教师是“领导”,出了校门学生变成了“领导”,师生界限模糊。
4.学习情况的复杂性。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受年龄、职业、家庭、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常常表现相当随意,请假、迟到、早退,不愿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的不一致。成人教育学生,参加学习的动机复杂,学习目的不一致非常明显。一种是到社会上后真切感觉知识不够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抱着学知识,炼技能,长见识的想法上学。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从听课、复习、自学、作业到考试都很认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能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主动进行交流。一种是纯粹为了拿文凭,出于找个好工作或评职称的需要。他们在学习上投机取巧,不太在乎上课的内容,只要考试能及格就行。还有一种是看到周围的人在学习,于是也跟着来学,或者是父母让他们来学,自己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来“混混”,如果能毕业拿文凭,那是最好;考试不及格,拿不到文凭也不太在乎。
2.学习能力差异大。成人教育学生,一般都经过了中学阶段的学习,有着十几年的教育经历,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基础,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但学生之间个体能力差异较大。有些同学的成绩超过了三本的学生,有些是为了第二学历而来,但也有不少同学基础很差,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强。一个班的学生,常常是有些感觉“吃不饱”而有些感觉“吃不了”,给教师上课带来了不少难度。
3.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成人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学习,特别是函授、夜大学生,在职学习率接近100%,他们不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有一部分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思维和习惯仍停留在中学阶段,就是在职学习的人员中,由于职业的不一样,知识结构也呈现明显多样性,他们对教材的选择,对教师上课方式、方法的要求都明显的不同。
4.学习时间不同步。对成人教育学生来说,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本职工作,部分已经结婚的成人学生还要考虑家庭的需要,只有在兼顾工作、家庭的情况下才能抽出时间来学习,特别是参加集中面授。因此希望学习能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而那些尚未参加工作的学生则有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二、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关系冷漠化。表现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缺乏,感情淡漠,使成人教育本来就不多的师生交往的时间和机会更少,只是一种“你来上课我来学习”的简单职业关系。
2.师生关系利益化。表现为成人教育学生来学习是因为自己交了学费,来拿个文凭;教师来上课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是为了获得课酬金。师生关系靠物质利益来维系,变成了一种“商品式”的关系。
3.师生关系对立化。表现为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只管上课,专制、武断,课堂互动少,气氛不融洽;辅导员、班主任只重行政式的管理,缺乏服务意识;成人教育学生则产生不满、怨恨心理,表现不合作、抵触甚至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4.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为成人教育学生把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公关”手段带进师生关系中,为了不来上课、为了考试及格、为了拿文凭找“关系”走“后门”,给教师请客送礼;教师以“分数”为手段,向学生吃、拿、卡、要,必要的师道尊严缺失,师生关系变成“哥们”“兄弟”关系。
(二)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和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不强,成人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满足成人教育学生的需要。
2.教师缺少高尚的职业道德,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知识和能力不能让见多识广的成人教育学生信服。
3.教师不注意自身的人格力量,不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成人教育学生感情淡漠,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4.教师对成人教育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心理,认为成人教育学生难管、难教。管的轻了,不听;管的重了,不服。教的浅了,不学;教的深了,不会。
5.学生自身的因素。成人教育学生,受年龄、职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有些个性张扬、唯我独尊,有些自卑心理严重,加上人际交往素质不高,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三、成人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对策
成人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当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应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双方的需求,为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适宜的环境;教师是教育元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
1.重视成人教育,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和制度。成人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经常被“边缘化”,成人教育学生也容易给人一种“难教、难管、学习能力差、来混个文凭”的错觉。学校要倡导以人为本、全员育人,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应当管教管学,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另一方面要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要评价其人格魅力,学生的满意度和在学生中的权威性。
2.选派有教学经验、工作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学校出于教学上和利益上的考虑,有时会指派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给成人教育学生上课,对教学的要求也不像全日制那么严格。其实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广泛、流动性大,对学校的声誉有着很大的影响。选派有教学经验、工作能力强的任课教师,能更有针对性的施教,也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亲近。
3.配备合格的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重视成人教育学生的心理感受,配备相应的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倡导民主和谐、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为成人教育学生提供快捷、周到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师生交流平台。成人教育学生分布广泛,平时见面交流机会较少。学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师生QQ群,短信群发平台,公共电子邮箱等,及时面授、作业、考试、成绩查询等信息,实行网上咨询问题,给成人教育学生提供更多与教师交流沟通,参与教学教育改革的机会。
(二)教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1.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成人教育教师,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来对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同时要主动去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等,还应当了解成人教育学生的工作生活及其一些基本的家庭情况。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向导,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师生间最不幸的是学生对老师学问和人品的怀疑。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才能比较容易的与眼界开阔、知识面宽广的成人教育学生交流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包括无私的奉献精神、平等信任、团结合作的学生观、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诙谐的幽默感等。
3.为人师表,在积极的交流和引导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①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自觉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等因素,他们容易与教师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要避免妄自尊大,对学生滥用权威。②加强教学互动,活跃教学气氛。成人教育学生,常常都有一技之长,作为教师既要把他们当作求教者,也要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学习对象。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接受教育。③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由于成人教育师生之间在一起时间相对较少,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非正式交往,多渠道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能感觉到教师始终就在他们的身边。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成人教育学生。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予温暖,工作上给予指导,让学生由衷地感觉到老师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接近自己的老师。
(三)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体
1.尊敬师长,重视教学。成人教育学生由于主体意识很强,容易简单地把学校、把教师视做教学关系中提供服务的一方,认为自己交了钱,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接受教育,就可以我行我素。老师同学生一样,都需要尊重,成人教育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重视再学习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学识。
2.宽容接纳,理解教师。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与接受,也是感情的沟通,心灵的交流。成人教育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思想、情感应给予人性的理解,而非神性的苛求。对教师的失误和不满,应以诚恳的态度提出,而不应讽刺和挖苦,更不可上纲上线,动辄就要求教师“下课”。
3.虚心请教,以学为本。成人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成人教育学生到学校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学会谋生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接受教育,为自己步入愉快的生活方式,步入成功的生活来学习,要以学为本,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主动沟通,增进交流。成人教育学生要改变唯师是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主动学习,共同参与,把教师视作良师益友,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的获取、借鉴、创新与超越。
成人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学活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成人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不断的探索。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云娟.新时期大学师生关系初探[J].科技信息,2007,(25).
篇7
一、正确认识户籍地流出人口计生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户籍地流出人口管理是促进现居住地流人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的首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四条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也作了相同规定,并对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管理职责和作用作了进一步明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我们正确理解管理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国家法律、法规对现居住地的管理责任作了突出强调,但双方对流动人口实行“共同管理”这一原则没有改变,户籍地对流出人口实施管理的管理地位和重要作用没有改变。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实施管理的地位作用是平等且截然不同和不可替代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和相辅相成的。从户籍地是流动人口的源头和“母体”的角度看,户籍地流出人口的管理作用相对于现居住地更为重要。
首先,加强户籍地流出人口管理是为现居住地流人人口的管理奠定基础。户籍地作为流动人口的源头,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现居住地流人人口的管理质量好坏。户籍地通过向流出人口审核办理《婚育证明》,为现居住地提供了流入人口的婚姻、生育、节育、奖罚等基本情况;户籍地流出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的不断提高,使现居住地对流入人口建档立卡、分类管理成为现实。户籍地在联系、督促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按时参加康检或寄回康检证明过程中,协助和支持了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重点对象的管理,预防和杜绝了计划外怀孕和生育现象发生。如果没有户籍地这一系列的管理与服务,靠现居住地单方面管住管好流动人口是极其困难的。
其次,户籍地流出人口管理是现居住地流人人口管理的有力依托和坚强后盾。作为流动人口的“母体”,户籍地与流出人口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因而对其管理作用是固定的、无限的、长期不变的。相比而言,现居住地对流人人口的管理作用则是动态的、有限的、短期可变的。因为流动人口进入现居住地的时间相对是短暂的,流入地点和场所是不断改变的,现居住地只能在有限的时段和有限的空间对流人人员实施管理。一旦流入人口因工作、生活或生育等情况变化离开原地流向他处,原流入地则因超出其管辖范围而无能为力,新流入地由于情况不明,管理不及时,就可能使这部分人脱管漏管。户籍地的管理则弥补了现居住管理的不足和缺陷。它将流出人口同常住人口一样作为自己的长期管理对象对待,不会因流入地变化而变化。
(二)加强流出人口管理是促进常住人口管理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措施。
流出人口从形式上讲属于流动人口,从本质上讲仍是常住人口,它属于常住人口的延伸和特殊形态,与户籍地和常住人口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现居住地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是对户籍地流出人口的“托管”和“代管”。国家统计局有关流动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流动人口1.2亿左右,其中从农村流出占73,从城镇流出占27。20__年初国家计生委对11012名跨省流出育龄妇女的典型调查结果表明,20~34岁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占75以上。上述数据说明,处于生育旺盛年龄段的中青年流出人口占流动人口的比例很大,且绝大部分属于农村育龄人口,受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影响,其中以生育为目的的流动人口会有意逃避户籍地对其生育行为的管理,寻找流人地区管理上的漏洞,实现其计划外超生的目的。户籍地如果不采取措施,与现居住地配合,加大对这部分流出人口的管理力度,堵塞漏洞,任其发展下去,则流动人口的超生势头不仅影响现居住地管理水平的提高,更会严重影响户籍地常住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保持和稳定。
(三)加强流出人口管理是落实“三个代表”精神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指导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行动指南。它要求人口与计生工作尽快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由过去单纯行政管理型逐步过渡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模式。因此,向广大育龄群众包括流动人口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管理与服务是落实“三个代表”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今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重点。
加强流出人口的计生管理与服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户籍地的神圣职责。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十三、十四、十五等项条款对户籍地的管理服务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包括为流出人口办理生育证明和《婚育证明》、落实独生子女奖励、寄回康检证明后不得再要求流出育龄妇女回原籍康检等等。国家计生委在20__年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标准中对户籍地服务流动人口的目标任务也作了具体规定,如农村流动人口办证率要达到80%以上等等。流出人口的流动特点决定必须加强户籍地的管理与服务。流出人口一般是由农村向城市、由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商业等非农业流动;从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向较高收入的职业收入者阶层流动。人口流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流出人口经济收入的增加和脱贫致富。户籍地应为其提供方便和大力支持,不应因为难以管理或害怕超生而加以阻挠和干涉。同时,流出人口背井离乡,在流入地属于弱势群体,缺乏良好就业机会和丰富的收入来源,缺乏利益诉求机制和社会保障等。户籍地作为流出人口的“母体”和“娘家”,更应该为其“游子”的切实利益着想,为他们提供在流入地享受不到的管理与服务。二、正视户籍地流出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片面,重视程度低。
“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原则是国家根据多年来实践经验,考虑到流动人口远离户籍地,由现居住地对其实施管理与服务比户籍地更方便更现实的角度提出来的,它的首要前提是以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共同管理”原则为基础,可是有些地方却抛开“共同管理”这个基础原则,片面认为流动人口管理是现居住地的责任,户籍地可以放松不管了,因而将流出人口视为“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推向现居住地。将“共同管理”原则仅仅理解为办理流出人口婚育证明。没有将户籍地加强流出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户籍地应该履行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应该开展的一些必要工 作诸如“清查登记、跟踪服务、信息反馈通报”等没有认真进行,使户籍地流出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或陷于瘫痪状态。
(二)服务滞后,管理职责履行不好。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不主动。没有将流出人口作为服务对象而是作为管理对象对待,不是主动深人群众服务,而是坐等群众上门。办理《婚育证明》加价收费,加重群众负担。群众应该享受的独生子女奖励和报销外出四项手术等费用迟迟得不到落实,要求寄回证明的流出康检对象回乡康检等等,使流出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二是与现居住地联系配合不够,不主动向现居住地通报情况,加强联系;对现居住地寄来的信息通报单不予理睬,致使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和“共同负责”原则落空。三是对流出重点对象管理失误。对寄回的康检证明缺人少次现象把关不严,对部分长期不参加康检又未寄回证明的重点对象,没有主动上门访查动员和跟踪管理,而是任其脱管漏管。
(三)措施不力,管理效果较差。
一是流出人口底数不清。平时调查发现,不少户籍地说不清不同时期本辖区流出人口总数;不知道流出重点对象中的应康检对象数;不明确流出人口的流向和是否纳入流入地管理等等。流出人口情况不明,必然造成管理的盲目和漏洞。二是办证率不高。从河南三门峡市历次年终考核结果看出,目前户籍地流出人口办证率只有40左右,有的甚至在20以下,与优质服务先进县要求农村和城区办证率分别达到80和95以上的标准相差甚远。较低的办证率必然造成较低的流动人口管理率,给现居住地流人人口的有效管理带来困难。三是计划外生育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三门峡市近年来计划外生育对象中90以上都是流出人口躲在外地强生偷生的。三、加强户籍地流出人口计生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管理与服务的自觉性。
根据存在的问题,当前,户籍地应组织计生干部加强三方面的学习:一是深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观念,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优化服务,为流出人口排忧解难。二是认真学习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依法管理意识,正确全面理解流动人口“共同管理”原则的实质含义,认真履行户籍地流出人口计生管理职责。三是继续学习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其他业务管理知识,提高业务管理技能,为流出人口及时提供优质的管理与服务。
(二)建立完善各种制度,掌握流出人口计生动态。
了解流出人口底数是开展管理的基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切实掌握流出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动向。
篇8
【关键词】大一新生;班主任助理;班委
一、大一新生遇到的问题
大一新生,从高中那种在老师安排和监督严格管理下的紧张学习阶段进入老师管理和约束极少的自主学习的大学阶段,一时适应不过来,在学习和生活上何去何从。每一个大学的学子总会有一段时间的迷茫和彷徨。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智力因素上都是很高的,可4年之后,“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总有的同学拿不到学位证,甚至毕业证,从高中到大学,家长和老师常常被少数学生的“不正常”雷倒。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往往对其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班主任在引导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实现良性衔接,平稳过渡,从被动管理、被动学习更快过渡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新生班主任该如何做
(一)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大一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规蹈矩,学生常常会觉得迷茫,好像一切都无法计划,随意的学习。在思想方面,感到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努力提高自己在社会社交方面的能力,却忽略了学习。这种随意的生活,造成时间悄悄溜走,生活也失去了重心。通过与学生谈心和利用网络平台QQ、飞信、微博等了解学生,学生经常会把自己所想写入QQ日志和微博,通过日志和微博可以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到学生思想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一新生尽快的了解和适应了大学生活,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法。
(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助理的作用。班主任助理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的品学兼优者的代表,由于他们和大一新生年龄相差较小,很容易沟通。再者,班主任助理的真实身份仍为学生。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便于在感情上与新生沟通、在工作程序和方法上找到与新生的结合点,让新生从他们自身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心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的是兼职班主任制。班主任一方面承担着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兼做班主任工作,这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既可以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又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班级动态,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三)充分调动班委成员的积极性。班集体中,一个好的班委会对班级的学风、班风建设至关重要。对于班主任来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法,对于管理好班级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班干部起到了积极主动的管理作用,形成严肃、活泼的班风和积极主动的学风,班主任会觉得班级的管理轻松得多,甚至对于各科任老师来说,都会产生积极的印象和作用。为了调动班委成员的积极性,笔者遇事常与班委商量,从不以班主任的身份压制他们,班委一般会充分考虑我的建议,但有的时候却是相反,我觉得班委的建议很好,我们就会倾向于班委的建议。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励起他们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好的影响力。随着班子的成熟,给班委适当放权,再给他们更大的权限和责任。
(四)给班级活动定一个基调,并时时调整和完善。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班级活动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好奇,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幻想和渴望,但过多的课外(特别是民间团体)活动,往往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一定的班级活动课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素养。班主任有计划地制定一些班级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英语演讲赛、手工艺品比赛等,并根据反馈意见时时调整。同时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给他(她)们推荐相应的建议。在笔者的建议下,我所代领的班级成立了读书小组、电脑软件学习小组、英语沙龙等,让学生自己相互学习和交流,即培养了了兴趣,又锻炼了自己,开阔了视野。
(五)强调学习和纪律。高中阶段,主要是监督学习,一切听老师指挥,老师‘手拉手’教学生,而大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实践自己安排,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大一新生往往很难适应。加上大学校园丰富的文化活动,很多新生往往迷失自我,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大学生的职业仍是学生,学习无疑是学生的主业,班主任应该继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笔者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挂钩,与班委成员相挂钩,班委成员不允许有挂科现象。没有纪律无以成方圆,平时班会时间谈得最多,尤其是考试纪律着重强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直接监考本班级,纠正考风,端正其学习态度。
(六)关心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温暖。由于班里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境较为贫寒,加上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虽然让他(她)们有事向我寻求帮助,但有的同学碍于情面难于开口。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班委设立一个机动基金(当然来自于班费,笔者个人也借给班委一部分钱),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班委借钱,已解决燃眉之急。为了便于操作,让班委决定可以转借的数额和日期,并时时向班里同学汇报。并经常了解班里同学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这样不仅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所需,又促进了班级的团结。
三、结语
总之,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时有很大的区别,帮助大一新生尽快转变学习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大一新生班主任面临的重要任务。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自我不断的摸索和完善,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郭向荣.浅谈如何做合格的高校班主任[J].学园·教育科研,2013(1).
篇9
关键词 士官学员;人文素质
士官作为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专业技术、作战训练和教育管理的重要骨干力量,我军“五支人才队伍”之一,在部队建设和完成各项任务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而士官学员是优秀士兵的集合体,是未来战场的生力军,他们在今后部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士官学员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加强其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士官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基本情况
随着新军革和军事时代的发展,许多士官院校越来越重视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多数士官学员已经认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具备了较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品质。然而,士官学员人文素质发展状况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士官学员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自己的人生把握不定,对前途感到迷茫,再加上自身的社科知识不足,人文知识面窄,出现职业信念淡化、急功近利、道德不规范等问题。
二、士官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一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构成的核心。士官学员作为军队的主要力量,应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党和人民军队绝对忠诚。
二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在浮躁不安、充满诱惑的当今时代,士官学员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品质,他们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才能安心扎根军营,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士官学员应具备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士官学员第一任职面向基层,将是基层工作的决策人和引路人,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周围的士兵。因此,士官学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才能在士兵中树立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号召和带动士兵。
四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战争残酷多变,作战环境恶劣,部队基层工作任务繁杂,士官学员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经得住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在困难、挫折面前永不低头。
三、提升士官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士官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的摇篮,对士官学员的人文教育应体现知识经济和新军事革命的精神。首先,要帮助士官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要注重士官学员发展潜能的培养,使其具备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素质。再者,要将士官的基础理论教育、专业素质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使士官学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是构建科学的人文教育体系。首先,要理顺专业课和人文课之间的关系,使士官学员既能学会“做事”,又能学会“做人”。其次,要提高人文课的地位,确立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相互渗透、均衡发展的思想。再者,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士官学员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最后,要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以增强士官学员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士官学员专业理论知识、追踪科技前沿、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是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员的文化水平、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想境界对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教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多运用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等双向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给学员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次,在教育形式上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员要重视士官学员的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人文景观游览活动等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使学员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树立积极沟通的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是营造生动的校园人文环境。士官院校教育借助于一个特殊的、经过加工和创造的校园环境,对士官学员人文素质培养影响更大。首先,要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在规划士官院校校园布局时,要使军营特色与校园特色相统一、军校特色与高校特色相统一、绿化美化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以确保校园布局的军事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建筑文化化、物质文明化,形成一种激励人、鼓舞人、警示人的立体环境。其次,要绿化美化环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建设校史纪念展览室、文化名人走廊、书法名句条幅挂件等,使士官学员置于浓厚的人文氛围中。通过植树造林、种花养草等令校园变得优雅整洁,使士官学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从而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再者,要突出校园主题。让校园景观能够体现出学校良好的作风、学风,体现出学校主导的价值取向,明确弘扬士官学员特有的精神和思想,以此教育感染每一名士官学员,把士官学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文写作能力,提高对各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能力,是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机关工作人员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客观要求。
首先,公文与机关工作人员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公文都是“政权”的重要工具,是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重要工具,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开展工作,就必须与公文打交道,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公文,离不开公文写作。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繁多,职能也不少,综合起来主要职责就是两条,一是办事,二是参谋,具体说来就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传递信息,宣传政策,服务大众。要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公文写的精简一些,写作质量再高一些。
其次,公文写作能力是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只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写出好公文,公文写作能力就能够凸显出机关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只要了解、提纯、贯彻、运用好了领导意图,公文写作就能够凸显出机关工作人员的办事、参谋能力;同时,只有熟悉本部门的职能、职位与职责,才能写出好公文,公文写作能力就能够凸显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只要善于从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归纳和创新出新的工作思路,写出好的调研报告、工作规划,公文写作能力能够凸显机关工作人 - 1 -
员的创新能力。
既然公文写作与机关工作人员密不可分,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文写作能力呢,以本人十余年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认为,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勤学苦练
一、要用心去写,只有用心去写才能把公文写好。公文写作既不容易,也不是高不可攀,说不容易,就是没有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不下苦功夫,基本功不扎实,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要写好是不可能的,认为公文写作没有什么道道,恰恰说明还没有入门。说不是高不可攀,就是只要正确对待困难,不断学习,勤学苦练,把功夫下到了,保证会有好成果,而且成果与下功夫的程度成正比。机关工作人员都生活在“履行公职”的环境中,有的同志能写出很好的信息、调研文章,有的则找不着素材;对同一项工作,有的写出来被上级部门转发了,有的则写得平平淡淡,原因和差别就在于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上,也就是用心或没有用心、用心到什么程度的差异,在于自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悟性上。
二、要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公文作为宣布主张、传达决策、交流情况、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是用政策和真理来打动群众的,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一工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事业发展服好务。要掌握公文本质具有的政策性、真实性、实用性、条理性、直叙性、严肃性、程式性、说理性、简明性等特征,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要求,公文写作必须要做到“情况要确实,观点要明确,文字要简炼,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标点符号要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要依据工作需要储存材料。机关工作人员由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性质不同,因而积累储存材料的内容也有不同。储存材料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工作内容分类别分项目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储用结合,以储助用,以用促储。一般材料的存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性材料,就是一些通用材料,如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阶段政治学习材料和所在单位、部门、地区的概况资料。②政策材料,要注重认真收阅上级的文件法规,特别是一些政策法规性强的文件。③领导思想的积累,要注意积累上级部门与本部门领导同志对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尤其是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新提法、新要求等。④业务工作材料,注意积累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统计数字,积累本单位、本行业的新成果、新动态资料。⑤语言材料,公文语言讲究庄重、朴实、明白、准确和精炼,平时要注意阅读和积累。⑥公文格式的汇集与储备,就是将上级部门发的不同类型、文种的文件,收集成册,供工作中参考。
四、要会举一反三,一材多用。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这么多的材料不可能都写到文章里去。首先,要选择对路有用的材料,对路就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和焦点;有用就是要经得起筛选,选跟得上形势、适合口味的材料来写。一般地说,要选择时事倡导的材料,选择真实而新鲜的材料和典型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以少胜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要精选角度,从公文写作上说,一个材料可以使用的角度很多,公文写作就要根据写作目的,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表现出来,这个角度就是要符合领导要求与撰文目的。一材多用,就是把写成的工作信息、工作汇报报上级部门以后,改一下文体写成新
闻可以投稿;写了工作总结以后,可以修改写成经验介绍,写成工作通讯等;写情况报告,可详细梳理一下写成调查报告等等。
五、要多写多改,保证公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一,要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为“结合”的主攻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讲,公文就是形势的引导者,好多文件就是指导改革创新的,衡量一个干部的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主要是看对新情况、新问题摸得透不透,抓得准不准,研究出的政策适当不适当。第二,要坚持边工作边写作,公文写作就是与工作紧密相连的,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要坚持勤写多练,第三,要把积极性与计划性结合起来,使自己有个奋斗目标。修改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表达领导意图是否准确全面,二是看是否符合政策法规,三是看材料选用的是否符合主题,四是看文种、体式及结构是否规范、得当。确定了以上几点以后再推敲语言表达方面、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总起来说,修改文章就是要顾及全文,从大处着手,把思想内容修改的完善妥贴,围绕内容进行形式方面的精雕细刻,根据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要求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