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篇1

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在养鸡场属于多发病,病因复杂,而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微生物之间的混合感染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现将鸡场混合感染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介绍如下。

1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患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黏液性鼻漏,羽毛蓬乱,无光泽,粪便稀、恶臭。体重轻,产蛋率显著下降。鸡群后期死残淘汰明显增加。

(3)剖检病理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不清,部分有干酪样渗出物。心外膜、肝被膜及腹膜呈黄色,有纤维素性假膜附着,胰腺和小肠浆膜出血。

(4)防治。治疗时选择针对病原的药物混合使用,首次用药量要足,并把握好治疗时机。可选用泰乐菌素、红霉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等,按规定用药浓度选用几种药物配合使用,3~5d为1个疗程,停药3~4d后,再用1个疗程,可有效防治。有些疫苗供应商研制出了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疫苗,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一般。现有的支原体疫苗使用效果不一。如要有效地控制该病,搞好鸡群净化是关键。首先是引进无污染的雏鸡,其次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鸡,加强鸡舍和环境消毒,控制病原的入侵。

该病发病期比较长,鸡群被感染缓慢。由于时间较长,粗心的养殖户很容易贻误时机,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一旦感染此病,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会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2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这两种病毒都能引起鸡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危害非常大。

(2)传播途径。病原主要是经中间载体传播到鸡群中,引起鸡群发病。中间载体主要有空气、水源、饲养人员、饲养工具及动物等。

(3)临床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时间极短,2~3d就可使30%以上的鸡感染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头颈平伸,张口呼吸,有黏液从鼻腔或口腔内甩出,有时黏液中带有血丝。患病鸡群有一定比例的鸡眼部炎症明显,产蛋量和蛋品质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可达20%~40%),死亡率为2%~5%。如果继发了禽流感,则鸡群的呼吸道症状可能延长2~3个月,死亡率升高,可达10%或更高,产蛋下降可达40%以上,严重的可能绝产,损失相当严重。此时,病鸡表现出一些禽流感的症状,如眼内分泌物增加,鸡冠稍肿并伴有出血点,脚爪鳞片处有淡淡的出血斑。

(4)病理剖检变化。发病初期,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气管黏膜出血,黏液中混有血凝快,卵巢出血,输卵管水肿。病程长时,生殖系统病变明显。生殖道组织变性坏死,生殖道阻塞,造成成熟的蛋无法产出体外,引起生殖道黏膜水肿,腔内积液。生殖系统的病变造成成熟卵子无法进入生殖道而掉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鸡最后因异物性腹膜炎和营养衰竭而死亡。

(5)防制措施。①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防止病原入侵。②预防和控制继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都采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广谱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增强鸡的抵抗力,缓解细菌性疾病的感染,但药物对治疗这两种病毒病是没有效果的。③免疫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计划许多养殖场已经在运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疫苗的免疫反应,因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株的免疫反应很强,所以,在免疫剂量上可以考虑减少接种量或者延长接种日龄。禽流感的免疫,在免疫时必须要针对禽流感的血清型,由于该病毒易变异,每种亚型间的交叉保护是有限的,所以要研制一种比较有效的疫苗来控制禽流感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预防措施。

3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支原体为败血型支原体。

(2)临床症状。鸡呼吸音,羽毛蓬乱无光泽,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

(3)病理剖检变化。气囊壁增厚,囊液浑浊,卵巢萎缩,输卵管黏膜水肿,有时可发现一侧输卵管囊肿,腺胃出血或坏死,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传支感染在雏鸡中危害较明显,产蛋鸡中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但蛋品质和产蛋率的下降会逐渐表现出来。如果有支原体感染存在,则呼吸道症状表现明显,死亡率增加。

(4)防制措施。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与致病毒株相匹配的疫苗预防效果较好。生产实践表明,改善饲养管理可大大减少死亡率,降低损失。如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以减少冷热应激反应,同时注意通风换气,适当降低动物性蛋白质含量,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电解质如柠檬酸钾(125g/kg水),补充一些维生素等,对控制该病有良好效果。

4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

(1)病原。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

(2)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很明显,较远处都能听到鸡的咳嗽声,产蛋率下降可达20%,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有一定的死亡率。

(3)病理剖检变化。气管内有卡他性炎性渗出液,胰脏、小肠有出血点,卵巢出血,输卵管黏膜水肿,泄殖腔口有出血点。部分病死鸡腺胃出血,肺脏充血水肿。

(4)防制。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提高机体抗体水平,获得坚强免疫力。并注意抗体监测,及时补加免疫。此外应重视环境控制和净化工作,减少畜舍空气污染而增加致病机会。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医院感染;临床分析;社区

[中图分类号] R19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70-02

社区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熟悉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是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关键[1]。本资料详细调查了115例社区老年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并与同期的非老年医院感染患者对照分析,以明确社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09年在本社区医院出院的患者4 536例,发生医院感染242例,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115例,男77例,女38例,年龄60~98岁,平均(73.60±7.41)岁。其余患者均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统一表格对临床资料登记、汇总,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χ2检验对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比较

见表1。

老年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7%,非老年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48%,老年组的感染发生率是非老年组的1.51倍;老年组的感染病死率(13.04%)是非老年组(2.36%)的5.53倍。

2.2 老年患者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2。

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分成三组,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从5.26%上升到9.57%。

2.3 两组中不同性别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3。

根据表3显示,老年组中男、女患者之间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比较

老年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前4位为:呼吸道占66.10%,胃肠道占14.72%,泌尿道占9.60%,皮肤软组织占4.02%;非老年组为:呼吸道占61.50%,胃肠道占15.63%,皮肤软组织占6.82%,泌尿道占5.6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老年组为54.03%,非老年组为4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人医院感染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有资料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在7%~24%[2],死亡原因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疾病的病死率为19.40%[3]。本组资料数据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是6.77%和13.04%,但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男性的老年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有学者认为性别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但也有人并不肯定这一点。本资料显示,非老年组患者医院感染,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老年组患者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呼吸道感染率较高,尤其是下呼吸道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相似,但老年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咳嗽反射减弱,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痰液不易排出,或者脑功能障碍,易将口腔分泌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误吸入下呼吸道,加之老年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等。

总之,社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有其临床特征,在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与非老年患者有一定的差别,强化对这一人群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防治措施,例如警惕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加强气道管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等,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郭卫芳.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67-68.

[2]张钦芳,吴海燕,张安琴.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J].四川医学,2008,29(2):168-169.

[3]陆佩芳,于志臻,赵尚敏,等.1840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1.

[4]徐晓卫,杜冲.老年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1):114.

[5]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3.

篇3

【关键词】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 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龄16~86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 岁感染人数为7 例(2.54%),25~45 岁为16 例(6.78%),45~60 岁为45 例(19.06%),>60 岁者158 例(66.95%)。

2.5 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 例(44.92%),脑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脑病8 例(3.39%),周围神经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 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 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机。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 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 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 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 0951 096,1 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篇4

[关 键 词] 基层医院 儿科 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也应列入。目前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中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和关注。能否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了解儿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规律,笔者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儿科出院病人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和探讨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相关因素,查找分析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达到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9682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其中306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版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

1.2 方法 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由主管医生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进行登记作回顾性研究,按易感因素的内容进行填报,分析并探讨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两年度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率分别为3.88%、2.71%,未超过8%,符合卫生部2006年《院内感染管理办法》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生院内感染的要求。9682例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见表1

表1 9682例住院患儿不同年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

2.2 院内感染部位 本组306感染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98例,下呼吸道感染38例,消化道感染70例。见表2。

表2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患儿院内感染情况

2.3 住院天数 院内感染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0.25±1.01天,无院内感染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4.38±1.36天,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我院儿科近两年来医院内感染率平均为3.16%,与国内儿科报道(3.05%~5.13%)[1]大致相同。婴幼儿院内感染发病率最高,这与婴幼儿时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虽然国内报道新生儿时期院内感染亦高达7.6%[2],但我院新生儿发生率平均仅为2.06%,较平均感染率低。主要是我科设单独新生儿室,谢绝陪护及直接探视,医护人员诊治患儿时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院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呼吸道感染,主要由于儿科病房陪护、探视多,空气污染严重,通气及空气消毒不足所致。其次是消化道感染,除家人护理不当等因素外,医护人员在检查及治疗患儿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注意洗手,就容易通过污染的双手而传染给别的患儿。

儿科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出入院多,儿童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3]。基层医院收治的大多为农村患儿,其中部分为留守儿童,陪护人员文化水平低,对个人卫生条件要求低,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也没有干涉患儿吸吮手指或玩具等不良习惯的意识,且玩具不能及时清洗,或相互交换玩具等。儿童相对成人好奇又好动,在病房里到处活动。这些都增加院内感染率。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将采取相对措施。首先,合理安置病房:尽量将同病种患儿安置在同一病房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注意基础病治疗,如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可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自身抵抗力,减低院内感染率。其次,防止二次感染: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病房的病床、桌椅、床头柜、门把手、墙壁,地面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抹、拖洗,每天一次;常规使用的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设备,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剂可以用快速消毒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紫外线每天消毒一次,消毒时做好患儿防护。第三,健康卫生知识宣教:做好患儿及陪护的卫生宣教是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病区要求家属不要带患儿串病房,拒绝玩具交换玩耍,教会他们勤洗手,保证患儿及陪护人员的个人卫生,干预患儿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吸吮手指及玩具,拒绝随地大小便,患儿的玩具及其他个人用品应及时清洗消毒,防止接触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完善探视制度。第四,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据报道,医务人员的手带菌率高达70%[3]。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中,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并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触污染物后未洗手时带菌率达100%[4]。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发生院内感染占30%[5],是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医护人员、进修实习生必须遵照《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采取规范的七步洗手方法,诊疗和护理每一位患儿后认真洗手,对于不方便及时洗手的,如查病房时、集体注射时,可用快速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处理。

总之,有针对性分类收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改善环境卫生,做好健康卫生宣传及医务人员的管理,对减少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邹宝兰,何通杰,石瑛.广州儿童医院1993~2000年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57-358.

[2]丁田,丁江,梁德玲.小儿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学, 2002,26(2):182-183.

[3]汪洪.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84.

[4]李六亿.APIC简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97.

篇5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0

呼吸道疾病在猪养殖场的扩散是造成养殖场病疫的1个因素。当猪患上呼吸道疾病后,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一些症状。最常见的一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猪的自愈能力不是特别强,就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会致命,而且很容易传染。在养殖场中引发疾病的病原体较多,仅靠疫苗很难控制病菌传播,需要定期投喂药物,起到预防的效果。

1 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猪在很多时期都特别容易患病,每一个猪龄周期,发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是不同的。在养殖场中的小猪,发病率最高,如不能有效的防止传染,就会导致大量生猪猪染病。发病率最集中的是猪龄18周的猪,这个时期的猪抵抗力过低,很容易发病。其他时期,小猪的患病的种类也大不相同的,比如说,大多数都是炎症种类的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一些猪在发病后会在耳尖及四肢末端出现些许紫斑。

2 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在猪感染疾病之后,会明显的感觉到猪的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走路没有力气,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急性病后猪可能会突然死亡或体温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感染慢性病的猪表面的病症不明显,但生长缓慢,食量减少,约2周的时间后会逐渐出现咳嗽等症状,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表现为持续咳嗽。

引发猪的疾病的病原体往往都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最常见的就是猪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也很难治愈,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导致更多的病原体侵入猪的身体。养猪场出现的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病等主要疾病,常见的有猪支原体肺炎,是指猪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生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混乱的养猪场,会引发死亡。当养猪场发生低温、超时、拥挤、通风条件差、天气突变以及长期投饲单一饲料的情况时,生猪自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同时病情加重。一般来说这种病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当流行期到来,饲养管理始终得不到提升时,也会在猪群中造成大面积感染,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2.1 临床症状

猪一般患上疾病,现象都会很明显,整天躺着不太爱动,吃饭也不积极,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和急喘。急性病往往是发生在新患病的猪上,其中怀孕母猪和幼龄猪较多,患病猪往往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会舌头突出,口鼻处出现沫状物,发生腹式呼吸,腹肋部快速起伏,时有痉挛性咳嗽。在刚发病的时候很难察觉,一旦猪的抵抗力下降到无法与病原体抗衡的时候,这时候现象会极为严重,体温会很快升高,变得很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2.2 防治方法

预防,对于目前养殖场大规模养殖的具体防护措施,只能是利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发病率。要注意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必须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来达到。猪圈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在猪舍内长期存在、恶化,普通的消毒剂配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即可达到目的。养猪场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生猪来养殖,以免外来生猪从外界带入病菌。

治疗,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但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要根据实际病情决定。霉形体具有抗药性,长期使用单一抗霉素,后期容易失效,因此需要几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除上述人造环境外,外界的自然天气变化也会诱发生猪的呼吸道疾病。数据表明,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易发病,猪群断奶日龄不同、营养不均衡,饲养时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疾病。

3 预防措施

病猪的复发率很高,尤其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要及时的做出防护措施。预防工作是管理的重点。外来新猪入圈前要进行病菌检查和消毒,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购入的商品猪,隔离期为15d左右,混群前还要进行检疫确认健康。饲养猪群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做到营养均衡,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投喂的饲料应保持正常品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其中的霉菌可能致病或降低免疫力。猪舍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排除堆积的氨气;通风的同时要保温,以免低温引发呼吸道疾病。

虽然没有疫苗可以应对所有呼吸道疾病,但应对某类疾病的疫苗是可以作用的。i群要及时做好接种工作。能繁期和幼年期的生猪较易患病,所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mL,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6周龄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来减少断奶后出现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出现。

4 治疗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也特别困难。发现病情越早、治疗越早,成功治愈的几率越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呼吸道疾病就会从一次性损伤变为慢性病,更难有效的治疗。有些能够正常进食的小猪,治疗起来相对的容易些,这样就能在食物中添加治疗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是如果小猪无法进食,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治疗猪呼吸道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坚持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通过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消除病猪本身的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猪的免疫力。目前在猪呼吸道疾病方面,具体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板蓝根注射,它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复发,最有效的止咳专用药有喘立町等。

5 结语

现如今,养殖场的大规模养殖最容易出现疾病感染,养殖人员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的防治感染病,这也是对养殖人员的一大挑战。一旦猪患上疾病,治愈就相当困难,复发率特别高。如果发现有小猪患上感染疾病,一定要及时将猪隔离,集中治疗。在秋冬二季,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秋天补注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新猪入圈前要仔细检查,对新猪的来源要谨慎。在猪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检查,保持谨慎的态度,从根源上减少猪呼吸道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5(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

[4]夏道伦.猪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5

篇6

一、组织与领导

1、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 为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医院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领导小组所属机构职责及组成人员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1)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2)医疗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疫情处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护理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个护理工作。

(4)专家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的技术指导和会诊、排查。

(5)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主管部门及卫生局的调遗。

(6)物品供应小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7)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8)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

(9)健康宣传组:积极稳妥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3、对领导小组和所属工作机构的要求

(1)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安排周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

(2)对办公室和各个小组的要求是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和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做好本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3)遇有突发疫情,应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各组组长、副组长要保证24h通讯畅通,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掌握国内外人禽流感防治信息和国家对人禽流感防治的各种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加强医院人禽流感的预防

1、医院成立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广大医护人员掌握最新人禽流感诊断知识和防护标准。

2、加强对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固定专职宣传人员。

3、深入开展人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社区、下乡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栏目等形式扩大宣传。

4、加强医院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管理。将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各科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广大医护人员利用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向患者和社会群众宣传预防人禽流感疾病的知识。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定期考核该项活动的落实。

5、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

三、人禽流感疫情的监测、报告

1、疫情监测的分工 由预防保健科组织人员具体负责疫情的检测与报告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由专人24h值班,严格报告程序。

2、疫情的监测与报告

(1)各科室对接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一旦发生人禽流感疫情,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检测范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3)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发现人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和医教科,预防保健和医教科及时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预防保健科向卫生局汇报,不得缓报和瞒报。

四、人禽流感的综合防治措施

人禽流感的防治,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科配合,积极救治,降低病死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

1、医疗救治

(1)医院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前急救小组和人禽流感专家防治救治队对疑似患者进行筛查,发挥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2)我院由发热门诊专门接诊发热及呼吸道感染患者,配备专职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按照流程预检分诊,进行留观,筛查。

(3)人禽流感门诊和专病病房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和《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技术治疗和消毒,同时要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2、流调工作和污物的处理

(1)结合卫生局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院内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流调网络。

(2)发现人禽流感疫情,感染科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消毒喷杀,同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队员的个人防护。

(3)对人禽流感患者要及时报告,及早隔离,积极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10d,必要时予以隔离。

(4)对感染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可参考《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执行。

3、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加强医院内部,尤其是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门诊、病区、工作区、家属区的环境卫生,开展消毒、灭蝇工作。同时,教育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合理饮食。

五、保障措施

1.药品保障 药学要保障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药物,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

2、防护用品保障 根据临床需求,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鞋、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消毒垫、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对防护材料建立专门仓库,实施专项供应,落实专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应对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应与管理。由所在门诊和病房护士长具体负责患者所有物品的专门管理、专门清洁和消毒。

4、经费保障 医院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

附1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小组成员名单:

附2 各执行组成员名单:

附3 专职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上报人员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高社光

副组长:马登斌 张恒云 王莉

成 员:杨晓庆 王晓敏 郑素霞 林芸 郝 红 宋国平 刘建平 王一卓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 任:杨晓庆 王晓敏

成 员:侯丽娟 张巍 秦晓敏 李丽

附件2

一、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 长:杨晓庆 王晓敏

成 员:侯丽娟 张 巍

二、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 长:邓志贞 李锦军

成 员:刘建伟 庞书信 刘璐 贾军峰 杨玉巧 杨琰 张兴华 张琳 申萍 靳少敏 范慧娜 纪瑞芬

三、专家组

组长:张恒云 王莉

成员:杨晓庆 王红霞 张雪峰 邓志贞 郑素霞 林芸 陈学军 芦维国

四、护感组

组长:郑素霞 林芸

成员:邓志贞 李锦军 李静 刘志霞

五、宣传教育组

组 长:孙建峰 苏希国 郑娇

成 员:李晓娟 成志新 马伯龙

六、物资保障组

组 长:程金峰 宋国平 李永革 刘建平

成 员:蔚海亮 赵自若 孙育华 武 鑫

七、食品卫生监督组

组 长:蒋怀兴

附件3

专职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上报人员

篇7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21-01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在1~7 d,人感染后通常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大多在39 ℃以上,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此外,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2 流行特征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人类对禽流感多不易感染,但有的人抵抗力低,或者与感染源有着密切接触的,可能被感染。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

不接触、不食用死禽,购买禽类产品要去正规的有检疫证明的地方购买;肉、蛋类等食用的时候要煮熟,还要做到生熟分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家接触过生肉后要及时洗手,在加工肉制品前也要洗手;保持室内的清洁,保持室内有顺畅的空气流通;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平常应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不去疫区,尽量避免与禽类的接触;在公众场合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要用手遮嘴,若有不适的感冒症状要及时带上口罩,尽快就医。

3.2 做到“四早”

当发现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全身疼痛等疑似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对于那些疑似患禽流感的人,要及时报告给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防控中心;对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要避免与他其接触,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要及时接受治疗。

3.3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都在动物身上,特别是猪和鸡,这就要求建立全面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动物繁多的农村及活禽交易市场,要定期对动物的动态和疾病进行检查,对于患病动物要及时救治,严重的就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死禽类流入市场;密切关注与动物有着密切接触人员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有感冒情况,感冒程度是否严重,是否及时就医等。

3.4 加强禽流感的疫情监测力度

定期展开免疫检测,对各类家禽及野禽进行检测,加强动物检测的基础建设和防疫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疫情预报机制,对禽流感的发生要做到有预示的宣传;发现疫情要及时,同时加强检测力度,确定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争取消灭病源,对于呈阳性的禽类应进行隔离,必要时做无害化处理,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

篇8

夏季是各类消化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如急性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经肠道传染的甲型肝炎、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沙门氏菌肠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现就如何防治夏季流行病传染病进行如下报道:

1 以下五种病最易于夏季流行,需要注意预防

1.1 中暑:盛夏预防中暑,就注意作业场所通风散热,并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露天作业者应尽可能早、晚出工,中午休息,防止烈日暴晒;外出行走须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以免受热中暑。

1.2 痱毒:有些人炎夏好生痱子,搔抓后极易继发感染,形成痱毒,产生化脓性疖肿。预防的办法,首先要昼减少日光的暴晒,并保持居室通风的凉爽;其次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品;其三是常用热水洗澡,一旦生了痱子,可用艾叶、金银花、马齿苋各十克煎水洗患部。

1.3 腹泻: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饭菜要加热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杀菌,又助消化,还能提高胃肠道抗病力。

1.4 乙脑:预防和控制流行的关键措施是灭蚊、防蚊。要清除垃圾、积水,彻底消灭蚊子寄生地;居室最好安装纱窗,挂好蚊帐。注射乙脑疫苗也是防止乙脑感染的重要措施;以板蓝根、鲜牛筋草煎汤代茶饮,也能起到预防乙脑的作用。

1.5 苦夏:苦夏是由于脾胃虚热、不能适应夏季的热天气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胃肠消化功能减退,如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胸闷不适、贫血清瘦等。预防措施,首先应注意膳食调整,做到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及时补充水分;其次要保证睡眠时间,除夜间睡好外,最好每天午睡,使大脑和机体得到充分休息,借以养神健身。

2 入伏以来,各类传染病在高温的肆虐危害人们健康

提醒严加防范。

2.1 病毒性肝炎: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愈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总体看要比甲肝严重,愈后较差。

2.2 急性菌痢:中毒性菌痢易发生于2至7岁儿童,多为高热腹泻或无腹泻,表现为惊厥、嗜睡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及意识不清。症状相似莫将肠癌当痢疾、无腹泻小儿中毒性痢疾更凶险、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注意事项。

2.3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脖子发硬等。病程发展到第3到5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2.4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还可能有胃肠炎

的表现,如恶心、呕吐等。还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淡漠、不爱说话等。

3 我们自身应从以下5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1)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等,不贪食冷饮,不乱吃零食,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2)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和拿过钱钞后洗手的好习惯,洗手要用碱性肥皂洗,用流动水冲净。不要公用毛巾,定期对毛巾进行清洗消毒。

(3)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室内地面若干燥可泼洒些干净的水,保持室内空气清鲜。

(4)要搞好室内外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5)做好防蚊措施,夏季不可贪凉,不可在室外露宿,防止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地方禁止用手挠,防止感染。

4 讨论

随着夏季的来临,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以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为重点的鼠传疾病和虫媒传染病以及肝炎、结核、血吸虫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在部分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面临着降低艾滋病病人病死率的艰巨任务。这里从医学角度告诉您如何预防、治疗传染病,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

防治呼吸道传染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流脑患者处理、预防和注射流脑多糖菌苗时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百日咳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防治、警惕结核病卷土重来。预防“非典”加强公共场所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感染保障自己的健康、春季麻疹防治、腮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和流行特点。

预防疾病犹如对敌作战,要讲究工作策略,慎选预防措施。只有在正确的预防策略指导下,采用合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策略着眼全局,措施立足局部,二者密切相关。不考虑措施可行性所制定的策略,则策略会落空;而仅凭局部经验,缺少策略指导的措施,其效必甚微。现以天花全球消灭的经验为例,加以说明。

篇9

【关键词】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08-01

盐酸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和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对一些厌氧菌感染也可应用[1]。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要做皮试,故在临床应用广泛,中小基层医院把它作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近年来有关林可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病人因静滴盐酸林可霉素后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并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8岁,因发热、咽喉痛于2012年11月1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5℃,P88次/min,R20次/min,BP136/84mmHg,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血常规:WBC:12.5×10 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但对青霉素无过敏。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8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缓滴(50滴/分钟),约3min左右,患者出现胸闷、烦躁、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查体:神智不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心率140次/min,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立即停用该液体,去枕平卧,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迅速给予0.1%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推,同时予多巴胺10 μg/(kg・min)静滴,4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神智恢复,口唇发绀减轻,心率96次/min,血压升至90/60mmHg,大约40min后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继续观察6 h后无不适症状,在家人陪伴下返家,随诊2 d无后遗症。

2 抢救流程

2.1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同时保持静脉通畅,必要时开通两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2.2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成人0.5~1.0 mg/次,皮下或肌内注射,小儿酌减,根据病情3~10 min后可重复应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 mg/次,iv,以后可予氢化可的松200~300 mg静脉滴住,小儿酌情减量。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在人工心肺复苏同时仍应同步应用上述药物。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氧:无明显呼吸道阻塞症状者经上述用药后,可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对呼吸道阻塞症状明显,经上述用药及氨茶碱等解痉平喘治疗后,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切开,以迅速解除气道梗阻症状。

2.4其他抗休克及抗过敏治疗:经肾上腺素等处理后血压回升缓慢或不稳者,可给予多巴胺5~10 μg/(kg・min)缓慢静滴维持,并输液扩容。其他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im,钙剂酌情应用等。

2.5一般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3 结果

本患者在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当下就迅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终被抢救成功,经过6 h留院观察,无异常出院,随诊1~2 d无后遗症发生。

4 体会

4.1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过敏性休克多是由免疫活性物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血液中组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过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可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肾上腺素是α和β受体激动剂,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3]。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多个环节,也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重要药物。这两种药物早期应用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一般患者经及时应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辅以其他抗组胺药、支气管解痉药、吸氧、抗休克等对症处理,休克症状多可缓解。但对有严重呼吸道阻塞症状者,及时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

4.3 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技能及基本的抢救设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虽然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胃肠道反应[4],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或黄疸,也有过敏反应,多可见皮疹、瘙痒等;快速滴注时[5] 可能会发生低血压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导致过敏性休克,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能死亡。因此,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程序。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等药物过敏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控制滴速,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

[2] 吴景时.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6.

[3] 邢淑慧.如何防治药物过敏反应[J].中国医药导报,2006,44(24):94.

[4] 谭海峰,刘晓萍.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18.

[5] 陈莲珍,韩守智.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中国药学杂志,2002,37(3):230-231.

篇10

关键词:儿童;体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5-01

学龄前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体格的增长、组织器官的增大及功能的成熟都需要健康的体格和体质,疾病防治措施不力将对其终身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2010年诺江镇辖区幼儿园秋季入学体检3964名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了解本镇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10年诺江镇辖区9所幼儿园的3964名入园(托)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

1.2 方法:我院组织儿保、内科、口腔、外科、检验、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12人,经过统一培训,采取集中对每所幼儿园的儿童按规定的内容进行统一的健康体检,入园入托儿童4164人,共检查3964人,体检率为95.20%,因此,本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3964名儿童中,健康儿童2815名,占71.01%;检出各类疾病和缺点的儿童1149名,占28.99%。

2.2 患病种类:3964名儿童中,患疾病情况依次分别为龋齿389人,占33.85%;贫血302人,占26.28%;上呼吸道感染168人,占14.62%;扁桃体炎156人,占13.57%;视力低常53人,占4.61%;腹股沟斜疝20人,占1.74%;乙肝表抗可疑或阳性10人,占0.87%;其它疾病和缺点人数51人,占4.43%。

3 讨论

通过对3964名儿童体检,疾病及缺点检出率为28.99%,虽较2009年我县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儿童健康问题仍不乐观,令人担忧,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1 龋齿:本文资料龋齿的发病占33.85%,调查对象虽为学龄前儿童,但若牙齿硬组织遭破坏可影响恒牙萌出,防治不当可向纵深发展,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1],严重影响儿童整个身体健康。因此,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龋齿应列入幼儿园的重点卫生宣传指导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限制糖类食物的摄入。

3.2 贫血:本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能力和降低细胞免疫功能,是目前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本文资料贫血占 26.28%,主要是存在喂养误区,很多儿童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和家长花钱买保健食品而忽视基本营养素的供给。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合理喂养,改善饮食,保证微量元素铁的供给,指导患病儿童正确用药和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疾病。只有彻底控制好这类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抵抗力的疾病,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3.3 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检出率分别为14.62%、13.57%,主要因儿童本身机体抵抗力较低,抵御天气变化能力较弱,若不注意保暖及体格锻炼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病后应积极治疗治愈。

3.4 视力低常53人,占4.61%。若不及时干预及治疗,可导致视力屈光度发育异常,导致弱视、远视、近视发病率增高,影响儿童一辈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与很多儿童不正确用眼、室内活动时间延长、电视机电脑普及等视觉负担加重和缺乏眼保健知识有关[2]。因此,应加强宣传正确用眼及眼保健知识。

3.5 其他。体检中还查出部分腹股沟斜疝、佝偻病、先天畸形等疾病,虽然人数不多,但这部分儿童的生长发育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畸形还给孩子带来了生活和行动不便。因此,在管教方面要给予特殊关照,协助家长做好康复咨询工作和配合矫治。

3.6 针对体检中部分“包皮过长”的男童,指导家长和幼教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尿垢沉积,引起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发生感染时应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在有医学指证的前提下适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4 建议

4.1 教育部门应协同卫生执法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监管,督促各幼儿园按照《四川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各种必要设施,为儿童营造一个卫生、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4.2 各托幼园要按要求配备保健医生,认真落实幼儿园保健管理制度,按常规积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3 各幼儿园保健人员要加强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家长及幼儿老师关心和重视儿童健康发育,培养儿童的自我生活能力,安排规律生活,养成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

4.4 开展白托的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及营养的管理,定期营养评估,制定符合儿童特点的食谱,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素的同时饮食多样化,加强体格锻炼,以减少儿童其他营养性疾病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 石淑华主编.儿童保健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