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1 10: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火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火意见建议

篇1

我县是国家级、省级森林防火重点县。冬春两季我县气候干燥,降水偏少,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同时,退耕还林工程、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项目的实施,使我县林地面积迅速扩大,且多年来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林下可燃物增加,给林区带来极大的火险隐患,增加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难度。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各乡镇政府、林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认识,从维护社会稳定、打造锦绣商城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做好随时扑大火、救大灾的准备工作;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扑火预案,周密安排部署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组织指挥、人员调配、机具装备、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控制和扑灭。

二、强化责任,预防为主

省护林防火指挥部、省监察厅、省林业厅于今年7月份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省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该办法对各级政府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我县将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主要部门要全力抓,层层分解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采取积极措施,查源头,排隐患,抓苗头,做好森林火灾的各项预防工作。各级领导,特别是扑火指挥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扑火安全放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位置,周密安排,科学指挥,坚决防止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组织扑救时,成立临时指挥部,落实责任,防止多头指挥,保持政令统一。对森林防火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力、扑救不及时,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严格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三、宣传到位,警钟常鸣

开展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森林防火宣传,是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户主通知书、标语、宣传单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突出抓好每年11月份的森林防火宣传月集中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特别要加强对偏僻山区、林区的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在林区中小学全面开设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课,增强中小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在进入林区的路口和风景旅游区,要设置醒目的森林防火警示牌,粘贴各种宣传标记,加强对进山入林人员的防火宣传教育,做到不留空白,消除死角。

四、严管火源,消除隐患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重点加强野外用火管理,把野外用火管理纳入《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检查考核范围,实行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严把申报、审批、监督、验收关,有效控制因生产性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对林区烧炭、烧窑等生产点登记造册,逐步建立用火审批和交纳防火抵押金制度,并建立联户担保责任制,确保各类防火安全制度的落实。强化国家重点公益林护林员的管护责任,严格定期巡山瞭望制度,严密监控国家重点公益林区的火情火警。各乡镇护林防火指挥部要加强对国家公益林护林员的管理,定期检查护林员的巡山日志,防止脱岗缺位现象发生。加强行政区结合部的火源管理,行政区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火源管理难度大,各行政区要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护和监测力度,广泛联系,互通信息,加强合作。对“清明、五一”等森林防火重点时期,必须加强火情巡查,对关键部位死看死守,逐步改革“五

一、清明”期间野外用火的陋习,防止人为火灾发生。严格检查进山入林人员,严禁携带火种入山,坚决管住火源,杜绝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要进一步加大对违章用火和火灾肇事者的查处力度,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做到见烟就查、违章就罚、成灾就抓,及时打击各类火灾犯罪行为。

五、加大投入,提高能力

各乡镇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扑火机具、宣传标牌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组建县级专业扑火队伍,完善充实乡镇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扑火突击队伍建设,做到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县直森林消防预备队、乡镇扑火应急队伍、村级扑火队的有机结合,形成就近、快速、高效的扑火力量。加强扑火队伍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扑火效率,做到科学、高效、安全地扑救森林火灾。

篇2

“If you can dream about a design, we will make it reality.”--只要你能想得到,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正如菲利普先生的信仰所言, 圣・约翰逊发展有限公司将把灵感和严谨体现在每一次服务中,把最终成果真实、唯美并完整的予以呈现给社会。”

五月的上海,繁华后不仅仅是火热,而且是喧嚣,我们一行七人,在都市中穿行,几经周折才寻到一处安静之地,稍做调整后便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规划:自我持续,自我成长

本刊记者:伊斯坦布尔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法,被世人公认是完全达到社会自我维持发展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请问您在前期规划时做过哪些方面的调研?

王至浩:这样的城市规划和其他建筑最大的不同是当你在看这个项目时,要想着未来的10年、20年,要想不管是创新或者是推动现代生活也好,对任何人而言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国家、城市会变成什么样。中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十年间迅速成长,因此,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讲做这样的规划就是一种生活,即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建筑世界里,我们会注意每一个细节,会去专注这些细节,好比一个服装设计师,走在路上,他会更多地关注行人的衣服、颜色的搭配、材质的选用等细节。我们在做这个整体规划之前,也是结合不同的专业,将他们之前所做的经验以及精髓结合在一起,然后去创造一个新的城市。

本刊记者:你们看到的细节是什么?

王至浩:可能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吧。或者是不同组团、不同功能,他们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连接不同的地块。在做整体规划时,很多东西是有机可循的,这也是之前一些项目的经验积累。交通系统组织,怎样才是最适合的呢?因为人的步行是有极限的,比如从你住的地方到公共交通站,人的极限也许是400m(这是经过很多研究得出的一个数据),因为有了这些数据,才能把它放到我们的规划里面,所以说规划出来的一个城市会让自我感觉更便捷,然后让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林子圣:其实规划,尤其是伊斯坦布尔这个规划,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事情,正如王总所说,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十年后、二十年后会怎么样,但是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个框架,让他们在其中自我生长,这就是规划。从点、线、面来看,我们做一个建筑,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而做?点、线、面应自然展开,包括交通,人的距离感,在做规划时,你会去定义它,但是要注意区域性、邻里性,还有地方性,为什么用途而做,这主要取决城市的定位。如果是卫星城市的话,要吸引哪些人进来?是做住宅还是做主题?主题怎么去散发?如何用点、线、面把它串联?串联的同时,把框架里的东西有机地组合起来,不是设计出来,而是让他自我去发展。比如说,做一个很大的商场,半径辐射范围可能是3km2,在3km2里,人的极限是什么,我们的公交站点在哪里,距离有多远,高铁有多远,地铁有多远,这些都是我们前期在做伊斯坦布尔项目时应做的仔细研究。

再一个就是人的习惯,什么人在这里住,我们是吸引伊斯坦布尔的人还是外来的人,老城的人来新城住,他们为什么要过来。他们的生活模式会不会被打破。比如上海,以前大家宁愿在浦西,也不愿来浦东,现在浦东的规模走得非常快。10年前,是看金茂,现在则看CBD陆家嘴,八百半,以这些点为基础,慢慢地向外延伸形成线。而线,如浦东大道,还有一些大的规划道路,让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慢慢地展开形成面。

做规划是要考虑有没有一个比较主题的东西或是邻里性的东西,有没有一个便捷的环境,包括有没有小歇的地方。像世博,世博是属邻里的吗,不是。它是属于某一方的吗?也不是。因为它是属于世界的。世博会的构想非常大,但是半年后它会变成什么呢,它是否仍与世界结合,还是会变成一个地方性的东西,或者是成为另一个新的标志?其实在规划时,我们就应从很多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形成了什么?

最后一点,也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不管是GDP也好,经济指标也好,他们的走向,城市的走向,设计的都是一些最新的住宅,人们住的惯不惯,十年后,是不是还很新,现在科技很发达,十年后,是不是还有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规划伊始,衣食住行就要把这些点给串联起来,然后我们也非常强调,伊斯坦布尔是以住宅为主,它没有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在那里,没有大型的商场在里面,没有比较集中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希望它不是一个睡觉城(早上上班,晚上回来),那么怎么才能把它与其他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前期做了非常仔细的研究,按年龄分段:0~20岁,20~30岁,30~50岁,50岁以上的,男的,女的,他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怎么样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老人院、学校、幼儿园、医院、警察局,如何有机地串联起来?我们希望前五年五万人,十年变十五万人,二十年后让他变成三十万人,能不能接受,如果做不了那么大,只有七、八万人,是不是还能接受。于是,我们从两个极端思考着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想,我做了这个新城,今后一定要200万人在里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人的习惯,除非你做出了东西,然后去吸引他们,变成他们的一种习惯。针对新城,所谓的自我持续、有机、自我成长的设计,我觉得在中国国内,很多的规划已有类似这样的案子,但可惜的是,因为房地产商他们看不了这么远,所以事情远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好。

本刊记者:自我持续发展时,肯定要考虑人口规模,那么是如何控制人口规模的?

林子圣:不管是政府也好,房地产也好,他们一定要周期开发吧,比如说我第一期要开发哪里,规模多少?也许第一期是25万的规模,但是只有五万人会进来,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我们怎么吸引人过来?

我做了10万人的规划,不一定有10万人进来,但怎么去做它,反而是我们退一步要去思考的问题,我怎么把这些框架有机地框出来,也许我们要多抛出2~3万人,但是它达到了20~30万人,也不会有问题。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考虑过,一栋建筑,里面放200人时,看起来应不会很多、很杂;而在60人时,也不会感觉很松,这就是一个挑战,做规划是同样的道理,怎么有机、有序地安排。也许有很多的点在开发,我们可以一个点、一个点地去做文章,让它慢慢地去串联,串联的同时,自然会吸引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在国内,可能做一个科技区、金融区,做主题吸引周遭人群,而新城在做时,也是如此。你要设想里面是什么人去住,移动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这在开始就要有人去评估它的生长空间是扩大还是缩小,是否随着时代潮流在变,这是其一。我们要去设想两边的极端,最少是多少,最多是多少,求得中间的数值,这样才会自然成长为一个自我生长的、有机持续的城市。

吴迪:规划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个很空的东西,其实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假定说我们规划不按照动态去设计的话,如果只是把几个道路一划,那么这个规划就是一个死掉的规划。规划一开始其实就是一个动态平衡,掌握了这一点,回到刚才提到的可持续、有机、自我生长,点线面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本刊记者:你刚才提到那个动态平衡,那么必然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应变量,也就是说有些是变的,有些是不变的?

吴迪:对,比方说,我们做道路时,要预留宽、主干道,不至于将来人口增长时,主干道堵塞,所有次干道再好看也会死掉,那就是说该大的地方要预留,要放大,接口的地方要接的对,接口的地方以后可以自我复制。比如规划是10km2,如果很快就达到了15Km2,你的模块翻出去,要长出去,如果主道路设计到位,有一定的预留宽度,整合对的,就容易长;如果主道路设在最旁边,那么往哪里长呢?边上都顶满了,就没法长,所以我们刚才讲点、线、面很重要,线,其实就是它的骨架,骨头没长对的话,你怎么长都是不对的,就没办法长高了,所以从这点来讲,做规划同培养人一样,你要考虑他长大以后,他的承受能力,该不干的时候不要干,就是一样的道理,你的养分在早期就应加入,如幼儿教育一样,在幼儿时就要投资,他才能长到你预期的那样,否则的话,要么就是长疯掉了,要么永远也长不大,动态这样来理解可能比较说得过去。

设计:流动如水,柔化无形

本刊记者:无论是苏州的太湖之贝,还是威海市的渔人码头设计,流动的水,成为这些项目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蜿蜒的水让您奇思妙想,还是您的设计已与水很好地融为一体,请问水在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

林子圣:水是很好的元素,可以以柔克刚。在设计时,建筑非方即圆,而一个较无序的元素便是水,它的柔和、多变与建筑之间能够有机结合。但是我们经常把水元素放在城市规划或是小区规划中。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水会让人们感到无比舒适,身在其中必定有种惬意感。如今很多项目都以水为主,然后带动其他绿建筑,带动一些可持续性的建筑。水对我们很多设计师而言虽无序却又非常有机,任何项目都可以把水元素放进来,尤其是你刚才提到的这两个项目。

太湖之贝的设计是沿着太湖展开的,它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有33km2,类似于一个新城,而太湖的历史文化又比较悠久,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尽可能把水元素展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渔人码头相比太湖之贝,尺寸规模虽没有那么大,但也是靠水而依。它被威海所包围,所以我们尝试着如何把水元素引进来。水,有时可以成为一条分割线,有时又是一条景观界线,你无需特意做一个围栏,却让你达到绿色的穿越,形成天然的Barrier。

吴迪:我觉得刚才讲水的概念,其实在我们公司里、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水无处不在:平台上、露台上。这跟我们公司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公司在设计时,很注重用水去表达。在我们公司的露台上,我们就引进了日本的枯山水。因为所有的建筑都是刚性的,即是阳,按中国人的哲学来说,必须要有阴柔的东西去柔和它、去融化它,在现代主义里面,很多建筑是与东方有关的,如通灵、通透、流动。在现代教父约翰逊的所有现代主义作品里面,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就是“东方”。他运用哲学的思维,把本来很刚的东西柔化于无形中,而水,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载体。

林子圣:从太湖之贝到威海渔人码头,到我们办公室的室内设计,水,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元素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展现手法,在一些大型规划里面,它成为一个链接:从办公到住宅,从住宅到会所。

界面:立体营造,有机规划

本刊记者:建筑的奇特之处,在于一为形象标志矗立在人们面前,二为地块的边界或形成连续、鲜明的界面,或界定出街道空间,中邦启东――“城中城”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请问这个界面的营造,您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吴迪:启东城中城其实有几个界面的交接,所以它的界面非常鲜明。但界面,就我的理解,它其实只是一个特例,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有的时候我需要有界面,如有人很特意地把罪犯与平民放远。所以界面如何确立,其实就是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界面就是确定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我们做的对比很鲜明,强调界线,是因为让他不同。假如我希望让他同质化,那我就要弱化这个界面,所以界面只是我们的一个处理手法,那么在启东这个“城中城”里,我们考虑到不同的功能,有高区和低区,有经济区与普通办公区,有蓝领公寓,分的时候就要加强界面处理,不需要分的时候,就要弱化。界面在这里是可以流淌的。

林子圣:我们在里面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规划手法,规划在全世界主要有三种方式:如北京,是南北走向,一城环绕一城;纽约是网格规划;巴黎是散发型规划,由一个中心点散发出去,土耳其是有机规划,它的山,它的水,不是无机、无序地规划,而是自成一种规划。我们在做启东“城中城”时,强调界面的手法,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规划理念:网格式、散发式、中轴线式,把它们串联起来,作为一个界面,作为一种规划的手腕,让他城中有城,大城包小城,最后形成“城中城”。

本刊记者:用什么隔开呢?

林子圣:有些部分有天然的屏障,有些是有水系的,我们希望把它做得自然点,作为城中城,毕竟是房地产在开发,所以还是要做到利益最大化。但是规划不是纯粹规划,要了解业主的心态,还要与商业利益结合起来。

合作:文化交流,文化碰撞

本刊记者:圣・约翰逊(国际)有限公司旗下拥有PJAR亚洲集团有限公司,按照项目的不同性质,综合对社会经济、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考虑,并融入设计师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思索,以创新的视角达到唯美的艺术作品,能具体地谈一谈这种多国设计师协同作战的过程吗?

吴迪:我觉得多国设计的合作问题,如果要同一行业类比的话,建筑师就是电影行业的导演,业主就是制片人。多国建筑师的合作就是一个国际大片,做任何一部电影,你要知道你的audience是什么人,即你的观众是哪些人,我要说什么样的故事,我需要什么样的团队来做,所以这里面,不仅仅是多国设计师的合作,也与建筑师这个职业有关,因为他掌控一个团队和有效的资源分配整合,所以我才会将建筑师类比为导演,因为烟火、布景,都是由导演来掌控的。讲到国际化合作的例子,我们每天使用的软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际化以后,大家使用的软件都是一样的――美国人开发的AUTCAD软件。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体系和理念都是西方人建立的,虽然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建构体系,但是到了清朝就终结了,中国今天的建造体系其实是西方的工业化体系,连梁思成先生所做的中国建筑史也完全是传承他在美国宾大(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巴黎美院的原型分析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避开国际化,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个东西都是国际化的,因此你的训练,你的逻辑性,都是如此。我个人认为可以把国际团队放到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范围来讲,我们为什么谈到国际化,因为现在中国在发展,有这样的机会,也给我们国际化表达带来了机遇,我们现在做的作品都是在中国,是给中国的观众做一个好的国际大片。既然是针对中国,而不是针对世界的,且建筑是不能移动的,那么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国际化是一个大原则,在掌握这个原则后更好地利用一些外面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西方人重分析,中国人重感性,就如做菜一样,好坏之间,在于不同舌头的舌尖那一点点,而西方的麦当劳几乎是一个标准化制食,所以我讲国际化合作是指借用他们的经验。在中国,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土壤,在国际化范围中;第二,建筑的体系不得不说就是一个西方化、国际化的,我们公司现在也用了很多国外的设计师,他们最大的优势,我认为,当很多人会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我倒认为外来的文化给我们固有的文化有冲击。这种冲击有时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想法上的突破,否则的话,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冲击的话,永远是木结构,永远是故宫,永远是江南园林!正因为有了这些冲击以后,我们才可以用我们的理念,与他们去结合,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在这个之后,才会走到第二步,才会回归本土化,毕竟要经历国际化这个阶段,才会真正走到本土化,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但本土化既不是坐井观天,也不是急功近利,是工业化之后自然出现的一种艺术趋势。

本刊记者:可否理解为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

林子圣:这其实不矛盾。

吴迪:不矛盾,我们宁愿把这个矛盾看成是一个好的东西,就如阴与阳,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张力,没有张力就没有戏剧性。其实冲突是一件好事情。

林子圣:绝对是件好事情。

吴迪:没有冲突就没有想法。

林子圣:就像外滩,它在上海已经屹立了一百年,混合着中西方的文化却又显得那么融洽。上海本身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组合,我们的建筑,跟多国设计师的协调、作战,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国籍,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时时发生。最艰难的是如何在这之间寻找出一种共识便成了我们独有的特色。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业主需要什么。先给大家以框架,在框架下自由发挥,发挥的同时,也秉承着业主的要求,我们公司有几个很好的团队,不同国的设计师各自发挥然后再结合起来,结合的过程,我们也会SHOW给业主看,让他们决定想要的。方案越多,比较也越多:我们自己内部的比较,给业主选择性的比较。这样会更容易得到一个国际化多元的体系,到最后,很多作品可能融入了各式各样的细节。国外设计与国内设计结合,大家可能在专业意见上不一样,开始可能以国际建筑师为主,但是下一步要规范的,需要融入文化、需要深度表达、需要历史背景,我们将会由国内设计师来操刀,当然还要视项目而定,这其实也成了公司的追求。我们公司做了两个雕塑,一个是兵马俑,一个是圆规尺,内部全部是金色,拔地而起,这也是我老师约翰逊的最后一个作品。只是很可惜,没有真正地把它实施起来,我们把它作了一个很大的模型,兵马俑是跪的,拿着圆规尺遥望,希望能体现出中西现代融合的结合体。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进入中国时,我会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国际团队,但是现在这种感觉慢慢在改变,从事设计那么多年发现国内有许多设计师非常优秀,基本功夫比国外的设计师还要强,能碰到的作品比国外还多。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在广州做了一个项目,进去的时候,我带了一个小模型出来,几张手绘,我们想要跟业主做一个沟通。可是发现别人却是20多块展板、四个大模型、动画、多媒体,如此丰富的表现手法,我无法想象两个月内是如何完成的,也许两个月,我们只能做出两张手绘图,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Culture Difference)。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专业,不同材质上的选择。现在国内的设计师都很强,作为我们也有对国际化的一套解释和思路。不同的业主,不同的创新概念,有的可能采取国际形式,有的采取了国内特色,但更多地是我们用一种意向去引导业主,去引导业主把设计与环境、人与感觉融合起来,突破他们实际的需求,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和解读这些定义。

不过,现在感觉文化差异在渐渐缩小,以上海为例,上海本就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老外进来,有一张漂亮的脸孔、金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但其实他们讲出来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突破,更多地突破的是在生态、环保,然后可持续再生。吴总也在做绿建筑,也通过了国际认证,有特别认证书,这并不是一个噱头。国内做绿建筑,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下一代有一个好的环境,但其中有很多的不成熟,代价大,今后的维修费甚至幕墙的用法、电的用法等也许并未考虑周详。国外的绿建筑,在这方面可能要做得好一些。

建筑:一种生活,一种追求

本刊记者:您自1995年加入美国菲利普・约翰逊・艾伦理奇建筑事务所(PJAR)以来,拥有十多年的设计经验。其间师从美国“建筑教父”――菲利普・约翰逊先生,并成为菲利普先生最后一位亲自传授的关门弟子,请问这种秉承建筑教父的亲传亲授在您的建筑生涯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林子圣:约翰逊先生2005年就辞世了,但是他对我的影响将会是一辈子的,在此深深表达我的敬意。我从他身上学到三个理念:比例关系,自信以及对建筑的执着。首先,我并没有从他那儿学到如何去画一个图,更多地却是如何抓住比例关系;其次是他对建筑的热忱,作为建筑师,体会最深的就是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个字眼,他的每一份感觉都是想着要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包括他的作品,这便是他的自信。他曾说一个建筑出来,一定是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漂亮,有人说它难看,但作为建筑师,你要接受大家对它的评价,你要真诚地问业主,他的最终要求是什么,比如业主是作商业用途,是用来赚钱的,那么就让他赚最多的钱,让他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商业建筑师,但如果住宅用来住人的,应让住在其中的人感到最佳的舒适感。

约翰逊常会讲一件事:你如果想知道一名建筑师能帮你创造什么样的作品,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到建筑师家里去。他的居家环境,他的设计风格,是阴冷还是多彩,是硬朗还是温馨,他的家居风格也就在传递着他将来作品的风格。

但是无论哪种风格都需要配有恰当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比比皆是,小到铅笔,大到规划;从单体建筑到标志性建筑物。我们常说标志性建筑物,并不是说高、大就代表着标志。应从它比例的协调度,从它的顶、身到底,各方面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人的鸟瞰是一回事,但人真正的视线是在交通时、在走路时。当你走在路上,看到建筑本身的处理关系,建筑与周遭的关系,然后到色彩的运用,这些都会让你体会到建筑的协调与否。

也许是时间越久体会越深吧。我现在才慢慢地明白:如何看待建筑,如何把建筑变成一种生活,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我们并不是要贴一个“建筑师”的标签在自己头上。在跟约翰逊交流的过程中,不管男女,无论服务对象是谁,他都会让你无形中觉得他就是一个建筑师,或者是与这个行业相关的一个工作者。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另一个就是:自信。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自信。他非常懂得去抓住业主的心态,他在设计时,总是先去找寻里面最不漂亮的部分,然后再把它转化。比如说,他的一个代表作纽约电话与电报公司总部大楼(AT&T),这个设计的理念就是他作风的体现,很多人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记得当时我和他聊过,设计一开始,他的内心也充满着矛盾,他希望做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在顶上花些功夫,但发现一味单纯地追求会被人挑剔,于是创造出历史性的元素,将一个非常简洁的古典元素“拱”放上去,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此之前,他曾经做了十几个不同的方案,我认为其中有些比现在还要漂亮,但不一定会被世人公认,这就是他的特殊性。他的风格明显,于是创造了一个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AT&T曾代表一个新的作品、新的理念轰动一时,现在仍非常有吸引力,那其实是他自信的有力传达。

王至浩: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他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建筑师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去说故事,把你设计的心血包装得更完美。

本刊记者:需要有一个很强的表达能力?

王至浩:对,要能说服大家,这就是我们强调的自信,建筑师要先对自己的设计有自信,才能够让对方也坚信,这是一个建筑师或者建筑事务所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从他身上学的最多的。建筑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艺术是很难去评判好与坏的,因此如何赞美它,展现它,使对方认同你的想法和设计便显得格外重要。

篇3

精心组织部署,广泛宣传发动,严格监督检查,强化执勤备战,充分认识冬防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以对党和人民绝对负责的精神,把推进冬季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将主要精力放到抓好冬防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上来,把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目标,牢牢把握火灾防控的主动权,主动对辖区入冬以来的消防安全形势及各种不利因素进行认真研判分析,采取切实有针对性的火灾防控措施,全力维护火灾形势的稳定。

坚决做到“六个必须”:即底数必须清楚、执法必须严格、备战必须加强、宣传必须深入、责任必须落实、领导必须有力。

二是强化督导,严格执法。

旗公安局切实加大工作督导力度,积极督促各社会单位务必严防死守,严加防范,依靠制度抓落实,确保冬季火灾形势平稳。

在加大督导的同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他们大力支持,联合安监、工商、文化等部门多警联动、形成合力,盯紧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和重点问题,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用足用好关停、查封、拘留、强制执行等执法手段,形成对消防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保持严查严治隐患的高压态势。

三是强化宣传,提高能力。

旗公安局积极协调新闻媒体,针对冬季城乡群众大量使用明火、电气取暖等实际情况,大力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普及火灾报警和逃生自救知识;

根据冬季火灾规律和特点,及时向社会火灾预警信息;

重点开展宣传“六进”和“五个一”活动,通过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在人员密集区域悬挂横幅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冬季火灾防范扑救及疏散逃生知识,提高人们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同时,消防部门、各基层派出所积极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演练,提高综合灭火救援能力。

四是强化管理,严防事故。

针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安全管理形势,公安局紧紧抓住突出问题防范,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强化灭火救援准备,对重点单位深入开展“六熟悉”,强化实战演练,同时加强流动执勤、现场执勤。

篇4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领导要积极行动起来,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防止管理松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市消防条例》、公安部“73号令”和“61号令”、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要动员各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通报》精神,制定本单位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检查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声势,杜绝各种违章、违法行为,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二、突出重点,狠抓检查

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巩固前一阶段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元旦、春节等节日和“两会”期间的消防保卫工作,针对冬季防火工作特点,广泛发动群众,采取自查、互查、夜查等多种形式,迅速开展防火安全大检查,特别是立即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回头看、再整治”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必须依法督促整治,要督促“三合一”场所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检点是:1、农村私房出租用房、居民住宅小区、“城中村”以及集生产、销售、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构筑群等;2、租赁企业(包括三资企业、民用、私营企业等);3、公共场所(娱乐场所、大型商场、集贸市场、超市);4、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以及仓库、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型生产单位;5、危险化学品单位、加油加气站、液化气供应站;6、建筑工地、拆房工地、废品回收站等。

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安全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各类消防设施是否完好能用,应急预案、值班巡逻、防火制度是否落实,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情况,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销售、使用、运输、储存单位的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不留后患。

三、强化措施,严格管理

各村(居)委、企事业单位、镇有关部门及公安派出所要按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要求,把今冬明春防火安全工作作为强化社会消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社区防火工作,组织力量对辖区各单位和居民区的防火安全进行检查。在加强对居民家庭用电、用气、用火等方面的防火检查指导的同时,要落实对孤老、独居老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的防火安全监护,明确专人定期上门检查,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同时要加强摩托车、助动车、残疾车用户的汽油存放管理;地下空间不得出租给无证无照、无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的单位和个人,已经出租的立即收回;对老式居民住宅,要坚决清除楼梯、通道和公用部位的可燃杂物,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冬季防火工作管理。要加强企业内部夜间消防值班、巡逻检查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整改火灾隐患;要完善各种消防设施,做好各种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临警能正常发挥作用;要开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用人防、技防相结合办法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用防范除隐患,确保单位内部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四、依法治火,严格监督

公安派出所要认真贯彻市公安局《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辖区内的单位、居民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填发法律文书,限期督促整改,并督促企事业单位在问题整改前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对严重违反消防法规、久拖不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隐患,要依法采取果断措施。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停业的要停业,对发生的火灾事故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对烟花爆竹的管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储存烟花爆竹的单位和个人,对违法分子要依法严惩。镇有关部门重点要加强对各自条线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和面上消防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确保重点单位不发生火灾事故,推进消防三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抓好教育,广泛宣传

各村(居)委、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廊、摇铃喊话和班前课前教育、上门宣传以及社区活动消防演练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消防法规、消防常识和冬季火灾案例等为主要内容的防火宣传,做到宣传到户、教育到人,使广大村(居)民、学生、员工普遍受到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篇5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依法治火”的方针,切实做好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不突破省控指标,力争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一)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各乡(镇)全面负责辖区内森林防火工作,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场、站)都要签订年度森林防火责任状,并按照责任状规定的工作目标分别制定考评办法。

(二)充分发挥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能作用。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指挥机构,指挥部成员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县、乡(镇)要实行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制,并在每年春季和秋冬季森林防火期各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防火检查,高火险天气和令期间要组织开展巡查活动,通报检查和巡查结果。

(三)落实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并按照责任倒查和逐级追究制严格执行。对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或造成人员死亡及扑灭时间超过12小时的森林火灾做到“四不放过”。

(四)落实考核与奖惩制度。县政府对“十二五”期间未发生森林火灾或每年度责任状考核成绩优秀的乡(镇)、国有林业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年度责任状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乡(镇)、国有林业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乡(镇)政府、国有林业单位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相关领导进行专项督查问责。被市、县列入森林火灾重点整治的乡(镇),取消其参加综合性先进集体评选资格,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整改期间不能评先评优,不得提拔重用。适时开展重点整治乡(镇)森林防火专项督促查。

三、细化森林火灾预防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年度森林防火宣传方案》,在春季和秋(冬)季森林防火紧要期各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在林区交通要道、桥亭路口、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和乡、村所在地制作醒目的宣传牌、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在农村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森林小卫士”活动,把防火宣传纳入德育教育课。

(二)加强野外用火巡查力度。充分发挥村级护林员、林技员、林业经营业主和护林防火积极分子作用,加强巡山管护,制止违章用火,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组织扑救,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开展可燃料物计划烧除工作。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管理规定,实行“疏堵”结合的火源管理办法,组织制定本辖区林缘田边可燃物计划烧除实施方案和规程,积极开展计划烧除工作。

(四)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除工作。各乡(镇)、国有林业单位要按照《省森林火灾隐患处置有关问题暂行规定》中的森林火灾隐患主要内容,每年开展2次以上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活动,对排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责成有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五)完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认真落实《省森林火险预警警报响应主要工作内容及一般程序》,出现高火险天气,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及时野外用火禁火令,并按照高森林火险预警响应的要求抓好落实。

(六)加强森林防火值班。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省森林防火值班规定》,在高森林火险时段和重大节假日,实行火情零报告制度,确保火情动态、领导指示等重要信息上传下达畅通。对卫星监控热点和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提供的火情信息认真核查并及时反馈。

(七)建立健全森林火灾扑救机制。县、乡两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或处置方法,每年度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组织一次以上扑火预案演练和扑火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军、警、民共建扑火联防机制。

(八)加大森林防火执法力度。各森林防火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森林公安和林业执法队伍严厉打击野外违章用火,严肃查处森林火灾案件。

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大资金投入。年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防火宣传、巡山护林、扑火物资、扑火工资等预防和扑救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制订年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落实配套资金,完成省、市、县下达的年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二)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各乡(镇)、国有林业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玉华洞国家风景名胜区要组建一支30~50人半专业扑火队,各行政村组建一支10~20人群众义务扑火队,并加强对扑火安全和扑火技能的培训,提高扑火水平。

(三)做好扑火物质储备库建设。各乡(镇)、国有林业单位要建立15平方米以上专用扑火物质储备库,配齐、备足扑火物质。

(四)落实人员编制。配齐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工作人员;乡(镇)政府要明确领导分工,并配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村委会要有专人负责本村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县、乡(镇)、村三级森林防火工作正常运转。

五、强化森林火灾扑救和案件查处

(一)加强森林火灾扑救指挥。森林火灾扑救应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及时控制火灾蔓延,最大限度控制单起面积的损失。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乡(镇)或国有林业单位主要领导要到场组织指挥扑救。年森林火灾12小时扑灭率达到90%。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记宗旨,服务群众的原则,热忱接待来访群众;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接待;坚持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的原则,发挥接访整体合力;坚持实事求是,化解矛盾的原则,促进事由的解决;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规范秩序。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乡开展大接访活动的领导,成立*定远乡大接访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大接访工作,并进行督促检查。乡党委书记陈富任组长,乡长刘明任副组长,、郭秀珍、杨少将、杨小燕、陈文全、闫传福、章清阳、曾得彬、郑礼书、方永淑、唐东、吴军、贺俐、王卫东、雷铭新、李鸿雁、各村支部书记、主任等为成员,大接访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章清阳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乡办。

三、开展大接访时间及接访方式

1、接访时间。*年7月3日至12月31日,公休日要安排专人现场值班,并公开接待电话。

2、接访处理。对群众的政策咨询和合理合法诉求,能够现场解释和答复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对现场无法解决,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调查核实,限期解决或答复群众;对要求过高、缠访、闹访的,要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事后要落实专人追踪回访,做好稳控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要主动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使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四、开展大接访活动的要求

1、要按照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为大接访创造必要的条件。接访地点要便于接待人数较多的来访,便于紧急情况时疏散人员,便于参与接访的领导开展工作和管理。

2、每天至少要有一名领导参与接访,要抽调熟悉政策法规、有群众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同志做专职接访工作,要做好每天的接访登记、办理、回复工作,每日向乡大接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 确定主题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25-01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课程,是以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新的课程理念,其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孩子们的才能展示搭建了一个新的舞台。在《走近银杏》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利用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尝试开展了一次《走进银杏》的综合实践课,感悟很多。

一、主题确定 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综合实践课主题的确定,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才能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我在确定《走进银杏》主题时就是以学生现实生活来定的。我们学校有一棵七百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干高大粗壮,四、五名同学手牵手才能合抱。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树下是孩子们的乐园,课余时间孩子们都喜欢聚在银杏树下打闹嬉戏,特别是到了秋天,片片黄叶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地毯,孩子们在树下用树叶拼图,在树叶上画画,讲从大人那听来的有关银杏树的传说,当地人每年秋天也都会来收树叶,孩子们好奇,问这问那,问题很快汇集到我这儿来了:老师,银杏叶做成枕头真能治高血压吗?银杏叶当茶叶喝真能治心血管疾病吗?银杏叶不加工会不会有毒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银杏树只开花不结果呢?我们学校的银杏树为什么还受到国家保护呢?银杏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看来,这个主题,贴近大家生活,同学们又都有浓厚的兴趣,也都符合我们定题时立下的三条原则:1.贴近生活,切实可行。2.利于探究,便于实践。3.权衡比较,多数人都认可的。我和孩子们当机立断,确定下“走进银杏”这一实践主题。

二、活动过程 展现多姿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搜集、筛选 、积累、参观、访问、探究、创作、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过程,从选取要探究的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实施等,老师都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整个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如:在“走进银杏”实践活动中,我以《银杏树》为话题,与学生互动聊天,依照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提炼出的三个实践主题内容。即银杏树的历史与传说,银杏树的形状与大小,银杏树的作用与功效。根据这三个内容,全班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编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组长、副组长,以及人员分工等,我只是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组分好后,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初步拟定活动方案后,我再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使活动方案更完善、更合理。方案确定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实践,开展各自的实践活动,完成各自的任务,孩子们在实践中通过访问老人了解银杏树的历史,收集银杏树传说,图书室查阅银杏树的相关资料,测量银杏树的大小、拍摄银杏树照片。网上查阅银杏树的作用与功效,访问医生核实银杏树的功效、作用。

在这次活动实践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实践,我只是这个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面对困难共同克服,共同完成任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三、成果展示 分享成功喜悦

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最终要以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走近银杏》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把资料整理成自己的作品,并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展示自己小组的主题。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学生展示的方式很多,有拍摄的照片、活动过程的录像、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数据统计、编手抄报或电脑小报、制作实物、部分资料作成幻灯片展示、活动感想的文字记录等等。在活动成果的汇报中,既有他们成功的一面,也有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遭受失败的一面。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成功的或是失败的,高兴的或是难过的、顺利的或是曲折的、兴奋的或是苦恼的,学生在交流中一一展示,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辛酸,引起全体活动成员的共鸣。这些都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及真实体验,交流活动成为学生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反映,成为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活动展示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交流,就是实践的目的,实践的最终收益。

四、总结评价 提升实践能力

篇8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力保障灾民今冬明春的基本生活和按期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实行救灾与灾后重建并重、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并举,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切实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10月31日前完成倒房重建任务,保证灾民安全过冬。

(三)基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灾民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济扶持为辅”的原则;分级负责和地方为主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

(一)工作步骤

灾后倒房重建及灾民生活安排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日至10月31日,以灾后倒房重建为重点,同时进一步安排好特困灾民的基本生活。第二阶段:年11月1日至年2月28日,主要解决冬令期重灾民的缺粮和缺衣被问题。第三阶段: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要解决春荒期的灾民缺粮问题。

(二)倒房恢复重建

1、补助对象及标准。倒房恢复重建对象为因灾造成的住房全倒户和严重损坏户。补助标准为:对烈军属、低保户、重度残疾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1000元予以补助;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倒房户,原则上按每间不低于800元予以补助;对于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建房屋,并在10月25日前迁进新房的倒光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适当增加补助金;对于一般房损户和附属房屋倒塌户原则上不予补助。

2、审批程序。灾民倒房重建核定坚持“户报、村评、乡审、市批”的程序。具体为:本人申请;所在村(居)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居)民委员会审核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市民政局审批,并反馈各地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

3、资金拨付。倒房重建补助资金按重建进度分三次拨付,完成屋基建设后,拨付三分之一;房子封顶后拨付三分之一;完工入住后拨付三分之一。对不能按时完工入住的户,最后一次(三分之一)补助金予以缓拨;对于不建房的倒光户不予补助。

4、实施步骤。分四步进行:一是核实灾情(8月1日至8月15日)。由市民政局统一制作调查表,各地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核查,重点掌握房屋倒光户、严重损坏户情况;同时摸清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户、农作物(水产品专业养殖户)全部绝收户等情况,并建立灾民档案。核查结果以村(居)为单位张榜公布,市民政局组织专班随机抽查。二是规划定点(8月16日至8月31日)。因灾造成危房确需重建的要经城建部门鉴定。各地要把灾民倒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规划兴建灾后新村。新村建设要科学选址,合理设计,量力而行,不搞不合实际的高标准建筑。重建户原则上每户建房3间,每间使用面积15至20平方米;房屋结构以砖、石为主,建房质量和标准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对于分散建房户也要规划选址,合理布局,禁止乱占滥建,禁止在易受灾和灾害多发地建房。三是组织实施(8月20日至10月25日)。倒房重建由受灾户自主兴建,村、镇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组织帮工投劳等措施协助建设。对房屋倒光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原则上由当地政府安排到福利院居住,其建房补助款直接下拨所在福利院,用于福利院建设。四是检查验收(10月26日至10月31日)。由市民政局组织力量,配合乡镇政府逐户进行验收,并写出专题报告报市政府。

(三)灾民生活安排

灾民生活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灾造成生活困难且无自救能力的缺粮户、常年特困户、困难优抚对象、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等,按程序审批。具体分三期组织实施:

1、临救期(8月1日至10月31日)。根据灾情核查情况,对房屋倒光户和家中储存粮食全部损失的灾民予以临时应急救助。对因房屋毁损无家可归的灾民,由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对集中安置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及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灾民身体健康;对因灾造成缺粮的灾民,由市民政局按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标准救济口粮;对实施口粮救助后生活仍然特别困难的灾民,由乡镇政府适时给予临时救助(主要用于灾民购买附属生活用品),临救资金从下拨的救灾款中列支。

篇9

关键词:规范 条文 解释

1 概述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修编工作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公安部和兄弟设计院的大力支持下,修编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即将进入出版发行阶段。本次修编的建筑部分着重解决了电厂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主厂房防火分区、主厂房主要建筑构件耐火要求、钢结构运煤(储煤)建筑的防火要求、主厂房疏散、主厂房电梯的消防要求,增加了脱硫建筑、燃机电厂的消防要求等等。并且协调了规范与其它相关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的关系。

2 主厂房防火分区

“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由于火力发电厂建筑的特殊性,主厂房面积较大,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常常是将主厂房综合建筑看作一个防火分区,目前大型电厂一期工程就是2 X 600MW或4X600MW,其占地面积多达12000m2以上,由于工艺要求不能再分隔。主厂房高度虽然较高,但一般汽机房只有3层,除氧间、煤仓间也只有5~6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有些层没有人,运转层也只有十多个人。况且汽机房、锅炉房里各处都有工作梯可供疏散用。建国50多年还没有因主厂房没有防火隔墙而造成火灾蔓延的案例。根据电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般不超过6台机组。

对于主厂房防火分区的理解,应该将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综合建筑看成一个防火分区。主厂房的每个车间的定义为:汽机房(或含除氧间)各层统一为一个车间;煤仓间各层统一为一个车间;锅炉房为一个车间;集中控制楼为一个车间。但考虑到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对各个车间隔墙的门作了要求,应为乙级防火门(包含了汽机房内电气车间的部分等等)。而原规范“汽机房、除氧间与锅炉房、煤仓间或合并的除氧煤仓间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运转层以下纵向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4h,运转层以上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条文修改为“除氧间与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汽机房与合并的除氧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再一次强调了此处的墙体为隔墙,只是针对墙体的耐火极限作了限制,相应此隔墙上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作为主厂房一部分的集中控制楼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的重要性,本次修编在总图布置的章节,相应新增加了一条。“当主厂房呈凵形或Ш形布置时,相邻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即规定了布置主厂房集中控制楼的时候,平面布置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控制楼与锅炉房两侧相连;二是如果脱开就应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防火间距的要求。此条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在主厂房优化设计过程中,集中控制楼室外通道多数无法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留下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另外集中控制楼的布置再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消防标准。

3 运煤(储煤)建筑防火要求

3.1 运煤建筑防火要求

“当栈桥、转运站等运煤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水喷雾灭火系统时,其钢结构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近年来钢结构建筑的普遍应用,运煤栈桥、运煤转运站采用钢结构形式又是必然的趋势,而作为运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给钢结构的应用带来了困难。而目前国际、国内普遍认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有效地扑灭、控制初期火灾,据美国一项调查,纽约661次火灾中,有654次成功控制或扑灭了初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扑灭A类火灾和部分B类火灾,而电厂燃料煤的燃烧性能更有利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采用,且此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效果明显、成功率高、投资小、容易维护。另外据调查结果表明,钢结构运煤栈桥涂刷的防火涂料由于涂料的老化、脱落、涂刷不均等,问题较多,难以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建国以来,发电厂运煤系统火灾案例很少,所以采用主动灭火措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既能提高运煤系统建筑的消防标准,又能解决复杂结构构件的防火保护问题。

3.2 储煤建筑防火要求

“当干煤棚或室内贮煤场采用钢结构时,堆煤高度范围内的钢结构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干煤棚、室内储煤场多为钢结构形式,考虑其面积大,钢结构构件多,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煤场的自燃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自燃的火焰高度一般为0.5m~1.0m左右,不足以威胁到上部钢结构构件,并且煤场的堆放往往是支座以下200mm作为煤堆的起点,因此,钢结构根部以上5m范围的承重构件应有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以确保护结构本身的安全性。

4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

“主厂房的疏散楼梯可为敞开式楼梯间;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通至各层、屋面且能直接通向室外。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一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 转贴于

主厂房虽然较高,但一般也只有5~6层。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人员很少,厂房内可燃的装修材料很少,厂房内除疏散楼梯外,还有很多工作梯,多年来都习惯作敞开式楼梯。在扩建端都布置有室外钢梯。但为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扑救,故要求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间通至各层和屋面,一般将固定端楼梯通至主厂房的各层及屋面,固定端楼梯考虑到生产运行的需要,建议采用混凝土楼梯较为合适,而作为厂房内的其它楼梯(含运转层的工作梯)只要满足疏散梯坡度和宽度的要求,均可作为疏散楼梯。

对于目前较多的600MW机组电厂,布置两台机组以上时候,往往中间疏散楼梯通至运煤皮带层有困难,可以将此楼梯通至除氧器层,而作为皮带层根据主厂房疏散距离的要求,在靠汽机房外墙适当的位置布置室外安全出口,经由室外钢梯通至屋面,可满足消防要求。

5 主厂房电梯

“主厂房的电梯应能供消防使用,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首层的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4)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应采用不燃烧体;

(5)电梯的供电应符合9.1节的有关规定;

(6)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以往的电厂工程设计,主厂房的电梯为货梯,未考虑作为消防使用,主要由于发电厂厂房的特殊性,主厂房内人员较少、厂房内的可燃物较少、火灾危险性小的原因。但本次修编考虑锅炉房较高,虽然火灾危险性小,一旦发生火灾,给消防队员救火带来不变,而完全按消防电梯考虑对于电厂钢结构诸如前室布置和电梯围护墙体的耐火要求等难以满足消防要求,因此规定了此电梯可供消防使用,并且规定了当发生火灾时,电梯的消防控制系统、消防专用电话、基坑排水设施等六条应满足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

6 燃机电厂的消防要求

6.1 燃机电厂的火灾危险性

由于燃机电厂采用的天然气或油作为燃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1.1条“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做其它用的各种生产”为丁类。故燃机电厂火灾危险性为丁类,耐火等级二级。但对于燃机电厂的天然气调压站等高危险性建(构)筑物应按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相应条文执行。

6.2 燃机厂房的疏散楼梯

对于燃机电厂厂房,一般为三层建筑,总高度20多米,最高一层为运转层平台,标高9~13米之间居多,故疏散楼梯可通至运转层平台即可,无需至屋面,而至屋面的其它钢梯为检修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

篇10

一、活动目的

紧紧围绕“走基层、转作风、办实事、解难题”主题,深入开展“三访三促”活动,以广泛征询意见,积极整改问题,切实改进作风为根本目的,通过“走企业、走社区、走镇村”等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为民利民、工作上惠民便民、作风上亲民爱民,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活动内容

1、深入基层,征询意见。通过深入企业、社区、镇村,与群众面对面,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工商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惠民便民举措。同时,特别要注意征询企业、社区、镇村意见和建议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在走访活动中,要突出“走基层、转作风、办实事、解难题”这一主题,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指出的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要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举措,并注重边听边改,即知即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逐条逐项抓好问题整改,切实发挥好走访活动的实效。

3、指导基层,夯实基础。要认真梳理走访活动中听到的对基层分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基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推动分局工作,进一步抓好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

三、工作要求

1、抓好组织落实。专题走访、征询意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要在充分认识此项走访活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好活动,解决好问题。